高职院校教育

2024-11-21

高职院校教育(精选9篇)

1.高职院校教育 篇一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示范院校的实践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文化体系、实践体系等面临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作为示范院校,必须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改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推进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创造积极的条件.

作 者:金建孟 JIN Jianmeng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9(1)分类号:G421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实践平台

2.高职院校教育 篇二

一、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形象而著称于世。礼仪自古以来都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一些不良思想的进入, 一些人丢弃了祖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只求自己自由、舒服, 不顾他人感受, 任意妄为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高校校园。在校园中, 个性张扬, 不分场合地穿着奇装异服, 发型怪异, 言语不文明, 破坏公物现象屡见不鲜。男女同学行为举止过于亲密, 对老师视若无睹, 不打招呼, 上课睡觉, 自习课上大声喧哗, 人际关系淡漠, 宿舍矛盾众多者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拉帮结伙, 搞小团体, 聚众起哄、打架斗殴。

基于以上现象, 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于整个国家而言, 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学生自身而言, 礼仪教育则不仅是他们优化自身形象, 提高自信心的手段;同时也是他们平衡自身心态,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问题的途径;更是他们养成严格自律、宽于待人的品格, 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举措

1. 创建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可见环境对人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礼仪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礼仪氛围。例如, 学校可通过各种媒介, 将礼仪文化融入各种校园活动之中, 开展“明礼诚信”活动, 制订修身计划, 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 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活动, 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也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 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 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2. 教师以身作则, 做好示范作用。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今不从”。身教重于言教, 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首先得先从自身做起。毋庸讳言, 教师中不修边幅、标新立异、举止不雅、出口成“脏”、乱吐乱扔等不文明现象绝非鲜见。因此, 教师首先应在自身的仪表、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以自己的表率作用,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

3. 合理安排礼仪课程, 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礼仪课是一门

应用性极强的技能型课程,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礼仪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礼仪规范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潜意识行为。鉴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而礼仪规范较多、涉及面广和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特点, 对高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要紧紧围绕时代、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有的放矢地抓住核心内容进行。同时突出职业意识的培养, 重点应放在个人礼仪常识和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教育上。

课程设计要合理。礼仪教育的第一阶段应是礼仪知识的普及, 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仪容修饰规范。掌握穿着服饰的基本原则, 掌握言谈的基本礼节及技巧, 知道如何利用微笑和得体的举止去优化自身形象, 懂得在各种典型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第二阶段应是日常礼仪训练, 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礼仪的本质和核心是表达对人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亦是对自身的尊重, 使学生提高自律意识, 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第三阶段是分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礼仪知识教育和训练。比如对涉外专业应加强涉外礼仪方面的教育, 对企业、营销等方向的专业应加强商务礼仪及服务礼仪方面的教育等。

礼仪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 传统的仅仅靠利用粉笔、黑板进行讲授, 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疲倦和倦怠心理, 丧失学习兴趣, 很难实现教学目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图像、录音、录像等形式图、文、声并茂地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另外,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 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才能真正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

4. 定礼制、严考评。

对学生的文明要求应该制度化。将礼仪制度化, 并且严格考评, 可以强制性地使学生改掉一些不良习惯, 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文明修养, 成为真正的“知书达理”的人。

许多学校倡导的“诚信银行”教育方式值得借鉴。如同真正的银行一样, “诚信银行”也有一套学生诚信金存、扣办法, 学生如果有好的表现, 则及时加分;如果有不好的表现, 则减分。“诚信银行”对学生在校三年的各种表现作全程记录, 并作为“礼仪”课程的考核成绩, 这种办法对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古人云:“不学礼, 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安。”可见, 礼仪是做人的根本, 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是治国安邦的良药。谁拥有良好的礼仪, 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 大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前途, 都希望能成功地推销自我并且能实现自我价值。而礼仪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提高学生修养, 帮助其塑造自我形象, 适应社会需求。因此, 加强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树青, 甘玲.礼仪教育: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

[2]林友华.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探讨 篇三

关键词:高等职业 教育理念 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213-01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是对整体教育观的高度概括,是教育精神的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它反映的是长期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维活动中积累的办学思想和文化底蕴。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搞好教学工作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就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作一解析。

1 把特色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目标

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逐步形成优质的、独特的、稳定的教育风格,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有力筹码。特色教育是学校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的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校总体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2)育人特色,主要包括教育模式、人才特色、特色专业;(3)教学特色,包括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实践环节;(4)管理特色。特色教育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综合把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内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实训环节教学,落实一人一岗培训,使毕业生在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一并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在学生教育上,学校要注意抓好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入校后就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努力将学生培养为生产、工作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学校可与企业、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学院的教育规划应按市场需求规律运作,将与经济建设有关的专业设置为主要专业,使其带动其它专业发展。同时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补充专业设备,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进行职业能力基本功训练。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学院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把企业的制造生产线引进学院,使学生在校内上岗训练,这样不仅学生能够直接地掌握生产技能与管理经验,而且也给学校带来了经济利益。

2 重视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

2.1 正确定位

学校在建立品牌前应确定自身的核心价值,考虑社会的要求、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教育规律,正确定位。作为高职院校,社会的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1];学校的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办学历史、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教育规律包括办学指导思想、管理规律等,是一个不断提升、逐层演进、长期积累的过程。

2.2 提升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个人素质,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应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通过引入企业的人才培训、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项目,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实践、参与,使教师更了解企业、了解产品开发与生产的过程,使他们的技能增强,“双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还应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专家、骨干或行业权威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扩大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另外,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学位提升的重视,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授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重视他们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学校应多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專业人才,这样不仅能够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够完成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发展。

2.3 产学结合的理念

作为高职院校,应将学院小课堂与社会大环境相连,引进企业生产线,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训条件,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学校还可以开展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项目,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培养高技术人才,同时学生也能得到定向就业机会。

2.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就等于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是给学校做的最好的宣传。

3 积极开拓招生、就业市场

3.1 改变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办法和政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以及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高等职业学校在生源选择上基本丧失了自主权。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可能因招生不足,学校出现生存危机。因此,在生源问题上,要拓展生源类型,增加生源供给渠道,建议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采取两种不同的招生制度,每个学生都有资格参加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考试,高职招生除了应测试考生必要的文化知识以外,还应该测试考生的专业技能[2]。这样既提高了高职的生源质量,也为提高高职教育层次创造了条件。

3.2 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要加大同企业的合作和联系,积极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模式,为企业输送人才。学校应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后备工人的需求情况及设备情况有所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和培训,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3]。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它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规范着师生行为,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只有确定了明确的办学思路,才能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给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2]姒建英.构建21世纪高职教育新体系[J]墩育与职业,2000(2).

4.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和谐人格教育 篇四

作者简介:陈吉鄂(1984-)男,河南南阳人,助教,辅导员,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和谐人格教育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来达到最终的目的。和谐人格教育的立足点就是让高职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都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成为一个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人格教育就必须按照新时期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各种手段,逐渐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心理发展水平,用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武装高职院校学生头脑,让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和谐人格教育之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个体社会适应的能力与改造社会的巨大潜力,让高职院校学生把成为一个具有完善和谐人格的人作为毕生追求的理想,进而使在校学生的人格素质都得到培养与提升,最终可以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

一充分发挥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治地位的、起指导作用的,从更高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可以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可以说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与文化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努力构建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来影响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与社会思潮,才能在包容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明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方向。

1.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市场经济存在的一些负面效应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很大冲击。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功利意识非常强;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价值取向歪曲,看重物质利益轻视无私奉献,看重等价交换轻视爱心付出;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说和做两码事,对社会主义要求的道德基本内容了解一点,但真正做事时却是另外一种表现;甚至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忽略社会发展需要,根本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与塑造时期,这更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很多迷茫、困惑与疑问,迫切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强有力地影响。

2.如何运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

5.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篇五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路,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整个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定位 思路

[作者简介]王琳娜(1957-),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决策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黄昭彦(1973-),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立项课题“高职学生全程性就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桂教科学

[2006]4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91-02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克服眼下困难,促进大学生就业,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使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都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国一段时间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导向性思路。

然而,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

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创业培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

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际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和思路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的误区

(一)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学生通常是在进入社会后,有了三、五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才有创业行为。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

(二)将创业限定于创办高新科技企业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高新科技领域进行机会型创业。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主要根据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强调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要求不高,运用高新科技进行创业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有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

(三)把创业看成是少数个体的行为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现状与社会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广义去理解就是自谋职业,既可以是利用专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也可以是生存型创业。无论哪一种创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型就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创业型就业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之

一。因此,“把创业问题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不是为失业者找到新的岗位,而是需要唤起社会的创业精神,有创业者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然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其精髓在于创造,创造新的产品、岗位、服务,创建新企业。可见,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把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开拓性的劳动者。它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给学生创业的“硬知识”,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或激活“创业基因”,使学生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其在必要的时候具有个体化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需要创新素质。教育如果不能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不仅包括一技之长,也包括自主创业的心理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此,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观念上纠正对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既不要把它限定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而使其束之高阁,也不要视它为解决就业困难做样子、走过场的花架子,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要期待它是催生大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的“灵丹妙药”,而是要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主动进行教育和引导。通

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矫正他们的创业心态,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一)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对创业行为的客观认识,干事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的素质教育,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创业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能教育,了解行业、企业运营程序,了解市场、捕捉市场机会的实践教育等。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如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的过程中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实现课程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大量开设选修课或举办讲座活动,创造条件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如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无论创业意识强烈或淡漠、创业素质高或低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学到有用的知识,激起创造的思维火花,提高创业技巧,从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二)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门外汉引导迷茫者”,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指导,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要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三)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只通过创业课程来完成,还要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训练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全部教学学时的2/3。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创业思想与理念,渗透创业素质训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互相渗透,打造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正确认识,还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广大学生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开展企业咨询,通过与创业者座谈,了解创业项目的选择及经营模式、企业的创办过程及业务处理的流程及规则。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实习或进行社会兼职,通过实践可以了解本行业特点、企业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灵活经营的创业能力,体会创业的艰辛,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磨砺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3.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中。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像具体技能那样传授,它要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下潜移默化地生长。高职院校要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创业论坛,组织系列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以激励学生的创业信心并使其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管理团队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勇气。

[参考文献]

6.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 篇六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载体,占据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受到广泛关注,占我国在校大学生半数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矛盾更是尤为突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由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要求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党的纲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状况颇为关注,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使得高职院校续升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所改善。然而毋庸讳言,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认知偏差

7.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思考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思考

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 既关系到社会一线的生产经营, 同时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所以, 开展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 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重要工作。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该是把不同素质条件和发展可能的学生培养成全面的、适应于社会需求中相应层次、相应位置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以满足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根据素质教育学界定,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应包括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学会做人、培养各种基本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在这三个层面中, 第一个层面主要表现为“成人”的教育, 即人成其人;第二个层面是一般人才的教育;第三个层面是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看, 它的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宝塔型”结构:“学会做人”是最基本的, 处于塔的最底部, 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各种基本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间层面, 处于塔的中间位置;“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处于塔的最顶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动力, 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其核心是创造力的开发。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观,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是一种适应终身教育的学习观。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特征表现为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形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

1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

近年来, 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外延扩张、内涵发展的特殊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壮大, 高职教育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全面

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完备是成为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 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 是高职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往往重视专业课和实践课, 偏重技术和技能的学习, 而对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重视不够, 不能将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与知识教育统一起来。

1.2综合素质教育缺乏职业针对性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而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侧重, 当前高职院校往往从专业技能素质的单一角度去培养学生, 忽视了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素质教育缺乏职业针对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就业方向混乱、创业意识淡薄、“眼高手低”等问题,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就业岗位的竞争。

1.3完备的素质教育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 大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和形成较完备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内容单一, 缺乏完整、完善的体系, 往往流于形式, 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

2当前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 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科学的综合化、技术的现代化, 加速了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市场风云的变幻莫测决定了人才的经常性流动, 职务岗位不断变化, 更要求从业者具有跨专业、跨行业、跨产业工作的能力。因此, 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坚实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技能、发散的创造性思维、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才能在市场大潮的拼搏中站稳脚跟。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行业、企业结构的调整, 把学生培养成“多能型”、“创造型”、“开拓型”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使其在走入社会时, 能够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因此, 加强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高职院校应开展素质教育探索

3.1高职素质教育的四原则

3.1.1适应性与超越性动态并存的原则

职业技术教育, 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个体需要以及团体需要;另一方面技能训练和技术学习又必须超越而不能仅囿于适应个体需要, 必须在适应中超越, 在超越中适应, 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3.1.2开放性与发展性交叉共存的原则

高职生素质教育体系是一个非封闭的、变动的发展体系, 要不断丰富、完善, 不断创新, 使之既有导向性又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3.1.3主体性与协同性相辅相承的原则

学生的主体功能的发挥与群体氛围的协同发展是构建体系的关键。建立质量保证框架和控制机制, 让个体素质在与群体氛围协调一致、组织内外高度信任的环境中得到提升、发展、固化, 以促进高职生的素质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和市场化用人体制的需求。

3.1.4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主体原则

以人为本是高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着眼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教育全过程, 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 努力提高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根据高职学生实际和特点, 实现人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尊重学生的想法, 尊重学生的志趣和爱好, 尊重学生的追求和创造, 让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 全面发展,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3.2构建高校素质教育结构体系应把握好四个环节

3.2.1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孔子教导我们:“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信仰、品德修养等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如果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品德, 那么他这种高尚的素质就会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作风, 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为此,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通过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措施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进而加强师德建设。

3.2.2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 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的主题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体系, 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前提, 切实提升第一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改革学生实习实训模式, 将实习实训纳入学分制, 将企业鉴定作为学分的评价依据, 加大素质考核的分量, 充分体现实习实训的最大价值, 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从而加强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衔接, 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空间。

3.2.3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实施学生素质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人文讲座、周末沙龙、社团文化、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 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使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到的固态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加以活化, 形成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结构体系, 为提高人文素质, 锻炼学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2.4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和目标体系, 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调节作用, 科学地评价学校、教师、学生, 有助于高职院校端正办学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教师及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 便于高职院校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完善素质教育设施, 优化素质教育质量。

3.3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具体措施

3.3.1职业设计规划: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在其进入学校之初就帮助他们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引导学生确立志向、准确进行自我评估、了解社会市场上的各类职务需求、制订合理的职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开展广泛的、系统的个性化培训和指导, 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 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教育活动, 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3.2素质拓展教育:高职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

素质拓展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主体工作, 高职学生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并按照选择的项目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逐步建立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素质拓展教育体系, 提供丰富的素质拓展教育选修项目, 寓素质拓展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以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周、科技文化节、人文科学讲座和学术报告等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 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切实加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安排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知识教育、职业身心素质教育、职业审美素质教育, 最后结合毕业综合实践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 培养职业情感, 熟悉职业习惯, 并在专业教学中全面推行“双证书”教育, 将“双证书”教育列入教学计划, 并在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中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 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就业水平。

3.3.3社会市场认同:高职素质教育的检验标准

社会的市场认同是高职素质教育最好的检验标准。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与经验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企业对生产、管理一线从业人员的用人标准也随之不断提高, 刺激了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 以合岗实用为宗旨,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适时地调整高职职业生涯规划和素质拓展教育的内容, 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培养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高职素质教育在良性循环中得以健康发展, 得到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68.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366.

[3]邢永富, 吕秋芳.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108.

[4]郭蕊欣.关于构建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10 (2) :11-12.

8.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又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这些良好的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发展。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有优秀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优秀的动手能力。

1素质教育现状

1.1 素质教育力度不够,有些院校甚至边缘化素质教育,觉得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能找到个好工作就可以了。这只考虑到学生的眼前利益,没有帮学生考虑毕业后的状况,教育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更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着想,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对社会做杰出的贡献。

1.2 高职学生相比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度不高,更不想学他们认为没什么用的素质教育,这点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学生,不能成为学生不学习的借口。

1.3 高职院校学习时间较短,大多数都是两年学习,一年定岗实习,在时间上有劣势,不能和本科院校的三年半时间相比较,所以院校一定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短时间完成最大限度的素质教育。

1.4 就业教育导致教学安排有问题,一切围绕就业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只能像一个工人,而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需要补充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 素质教育的作用

2.1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出一个健康个性的高级人才,这也是和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吻合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2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在这个大学生就业率越来越低的形式下,较好的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才会有一席之地。

2.3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现在正提倡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大前提,良好的素质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洗礼,综合以上,素质教育在学生的人生生涯中是重要的教育部分,是学生今后成才的关键。

3 素质教育解决途径

3.1 合理安排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体系

素质教育要合理地融入课程计划中,要协调好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按顺序衔接好各个课程,不能讲素质教育就是安排点体育课、心理课、礼仪课、道德课等等公共课程,而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要相互融会贯通,比如不同的专业,素质教育课就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教材,一般的教材肯定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学院要加快教材的改革,做出适合自己本校的校本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又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要一改原来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学生的学习状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调动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教会学生“怎么学”。

3.2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

在越来越强调技能教育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教师越来越少,高素质教育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很多素质教育的老师更是一些辅导员来充当,教师功底差,这样使本来就不怎么想学习的学生,体会到学校的不重视性,更加不想学,恶性循环,所讲的素质教育只是应付了事;高素质的教师面对下面低素质的学生,又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教学热情;原有的教师,在理论上教学强硬,但是实践差;如果是外聘人员,实践动手能力强,但是理论素质差,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对于教师,应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吸引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强本校教师的素质,到做得好的大学去学习取经,开设素质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培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高素质教师。

3.3 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就业教育具有它的被动性、局限性,而创业教育具有主动性、自由性和创新性。创业教育使素质教育更深入的发展。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上指出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创业教育的培养,随着教育越来越普遍,大量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需要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创业还能带来更多的岗位,顺带解决了很多的就业问题。创业教育不只是开办公司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心态,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创业教育是我们高等院校的必然趋势。

总之,素质教育的加强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大潮,在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中,职业院校一定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素质教育之路,我们不仅要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更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职业院校的明天创造更辉煌的佳绩。

【参考文献】

[1]姜飚,左雪平.素质教育初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6).

[2]张翠英.对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

9.高职院校体育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篇九

摘要:

教育不断的开展进步,关于培养学生体育素质这方面越来越为人所重视,近年来伴随我国具体相关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已然不再维持过往仅仅简单停留保持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之上,而是将向教学开展中注入人文教育的新鲜血液。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展开探究讨论,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展渗透人文教育的内涵,剖析向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提出相关如何有效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策略,以期对顺利开展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体育;人文教育;渗透措施

体育教学对学生强身健体有着决定作用,在学生的每一学习阶段教学开展都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在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学思想,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存有思想误区。我们应当注重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渗透,一方面与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相呼应,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新型全面人才,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素质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更好生存适应打下良好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尤为重要。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针对的就是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培养教学,人文素质具体指的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教学开展下对人文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设计学习领悟,从而潜移默化中塑造形成稳重内在的优良品质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贯彻落实可持续反战观,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强化学生的人文亲挂。教师应当勇于摒弃传统教学陈旧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力求营造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的新型课堂氛围。体育教学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凸显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念,更为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冲中收获自身个人相关经验积累。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

有效渗透人文教育于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白清楚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内涵,实施开展人文教育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故而,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具体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开展进行人文教育重视程度,深入挖掘人文教育潜在价值,提升强化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和综合修养,充分凸显展示人文内涵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开展进行过程中注意有关人本主义学生观的.树立,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吗,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人文教育,立足于学生年龄特征及发展特点,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利用适当符合学会说呢个的教学方法有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利用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有效推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人文主义教学观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期处于知识填鸭灌输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按部就班的仅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长期以往,很大程度的影响阻碍的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开展。新型高职体育教学具体过程中,教师应当强调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学习特点从而设计构建相关教学开展的人文教育环境,制定科学学习目标以及正确选择布局具体教学内容,贯彻落实人文教学观的教育理念,体现强调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人文思想以及实践价值。教师应当熟悉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从而具体针对展开制定具体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人文教学内容要丰富

单调的人文教学内容难免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对科目学习兴趣,影响具体人文素质培养提升。教师应当丰富人文教学内容,拓展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从而有效促进推动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渗透。教师应当在制定合理体育教学目标基础之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相关技能水平入手从而制定相关教学策略,当前体育人文素养及人文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现状处于低迷状态,教师应当做好体育课程教学的人文环境构造。

(三)从各方面实施人文教育

开展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人文教育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渗透,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培养,挖掘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及想象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将人文教育紧密贴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发,开展教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当前时代教育大背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有着不容小嘘的重要影响作用,教师应当端正认知态度从而真正重视开展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更好的将人文教育渗透应用于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国家建设新型全面人才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林江.关于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职教论坛,(14):30-32.

上一篇:捞鱼儿游戏叙事作文下一篇:2022年秋石桥镇中心小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