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24-07-20

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精选4篇)

1.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篇一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开创龙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汇报材料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东南部,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中段,通化市辉南县境内,2003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保护区总面积15061公顷。以火山地貌为基础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系统及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成为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资源,保护区内的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总面积8102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780公顷、水域面积227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公园规划为“七湾、二顶、一瀑、一漂流”十一大景区,即三角龙湾、大龙湾、二龙湾、小龙湾、东龙湾、南龙湾、旱龙湾、吊水壶水瀑布、龙湾漂流、金龙顶山和四方顶山。

龙湾主体旅游资源是古地质年代龙岗山脉频繁的火山运动形成的众多火山口湖、火山锥体以及由此构成的火山地貌奇观和历经上百万年进化形成的森林植被景观,因此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兼具山林风光与火山地貌风光的资源品性,被中外地质学家誉为 “中国空间密度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和“世界最典型的玛珥湖群”。由于景色优美、管理规范、科研价值高,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摄影创作基地、吉林省平安旅游景区、全国低碳旅游试范区、吉林省知名品牌、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东北优秀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2014年,作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唯一代表,成功入选首批“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保护地绿色名录”,成为世界二十四个入选成员单位之一,为龙湾增添了一张亮丽的世界名片。(如领导要了解IUCN的有关情况,可做如下说明:IUCN,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环保组织,在国际环境公约和政策等方面拥有重要影响力。“绿色名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全球自然资源及其环境保护领域推出的新倡议,重点推出保护地资源价值和管理保护方面的国际荣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判定管理良好保护地的国际标准,在自然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2014年,龙湾景区共接待中外旅客3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实现1850余万元,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旅游业已成长为全局新兴支柱产业,同时极大地带动了关联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林区富余职工和居民就业,基本形成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兼顾并济、相得益彰的良好势头和局面。

在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中,保护区管理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 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努力促进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龙湾生态旅游发展的成效、现状及特色

(一)科学规划景区、有机整合资源,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999年,辉南县政府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编制《辉南县旅游总体规划》,该规划以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并将公园规划为“七湾、一瀑、两顶”十大景区,遵循该《规划》,我局确立以保护为主的旅游开发建设思路,将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区分隔开来,斥资100余万元清除了旅游景区内原有的餐饮住宿设施和对环境、水体有污染危害的经营项目,坚持轻体量、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式,侧重了对三角龙湾、大龙湾、吊水壶等三个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在近9年的时间内,累计投资近7600多万元,修建和完善了景区旅游公路、园区旅游步道、景观桥涵、停车场、游船码头、休憩区,景区出入口和旅游交通标识、指示标识、安全警示、解说标识以及垃圾箱、垃圾焚烧炉等旅游基础设施。多数设施和建筑广泛的采用了当地石、木材料与轻体量的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反映了“石碍路不移,树挡道不伐”,尊重自然、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旅游理念。得到游客的认同和好评。同时新建和改扩建成玛珥湖山庄、大龙湾酒店、三角龙湾酒 店、金龙山庄等一批高、中、低档旅游接待服务场所;购置了生态环保的游艇、画舫、救生艇、电瓶观光车、雪地摩托等旅游观光设备;开发了青少年素质拓展、实弹射击、溜索等体验项目。使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2008年,我局在省林业厅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龙湾旅游区总体规划暨重要节点详细规划》。本次规划立足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环境的关系,更加强调了科学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将原《规划》中的二龙湾、小龙湾、东龙湾、南龙湾四个已经划归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景区,定位于严格保护下的区域,不予实施科考以外的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了关联产业开发和旅游经济链的延伸,在空间结构、景区布局、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项目支撑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旅游发展观念,《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及可操作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本次规划的指导下,我局侧重了景区资源的有机整合,将三角龙湾和旱龙湾组成一个景区,展示火山口湖与湿地景观组合的魅力;把大龙湾和吊水壶景区利用3700延长米的木质栈道相连接,形成一个集流泉、飞瀑、湖泊、森林穿越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景区;另外,开发了四方顶登山康体游项目和龙湾漂流项目,从整体上提升了景区的品 味与可游性和可参与性,有效的扩大了景区的容量,丰富了景区的游赏内容、延长了游客驻留景区的时间,扩大了旅游消费需求的空间,促进了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

(二)发挥资源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惠及职工和社区居民

在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不一定必须依靠所谓的“大山名川”。温和的气候、适中的海拔、优美的林相、良好的生态、普通的溪流、淳朴的民风、独特的物产和美食、甚至是清新的空气,都可视为旅游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精心的设计和人性化的建设就可以打造出宜人的森林游憩区和游赏线路。目前,龙湾景区已经不仅局限于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而是在逐渐成为一个更大范围的旅游区概念,并在全省旅游格局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景区规模的扩大、旅游产品的丰富,客流量的递增,促进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食宿服务业、小商品零售业、交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等产业围绕着旅游中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迅速兴起。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关联产业的发展明显的缓解了林企改革富余人员以及林区社会的就业压力,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现回聘全局一次性安置职工276人,在景区从事其他服务业的富余职工达740余人,林区社会从事旅游关联产业的人员达3000余人,他们的年均收入达 20000元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扭转了林区社会中以蚕食林木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森林资源的保护、林业的休养生息优化了环境。十二五期间,全局的旅游收入已经赶超木材生产的收入,基本实现由“砍树”向“看树”的转变,在转变经营方式中探索出一条崭新和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三)强化旅游管理、增强宣传力度,不断开创旅游推介工作新局面

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我局在旅游经营管理上不断强化力度。以原来林场管理机构为基础,将公园的各个景区(点)实行统一管理,成立了龙湾旅游公司和龙湾森林旅行社,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局机关增设旅游管理开发办公室,并安排一名副局长主抓旅游工作,建立起职责明确、层次清晰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连续几年来坚持抓管理人员、职能人员、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服务意识教育,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尤其是通过ISO2000和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了旅游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标准,并成为通化市质量监督局建立地方旅游管理和服务标准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施行,景区以及所辖服务单位的管理和服务逐渐步入规范化。

把景区建设好、管理好、宣传出去,是开展旅游工作的三步曲。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局不断创新景区旅游产 品和旅游资源的营销、推介形式,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重点突出、定位准确、富有成效的营销方式和招徕措施;首先我们确立了巩固以长春市为中心的本省市场,发展以沈阳市为中心的辽沈市场,北辐哈尔滨、南辐京津及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营销宣传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及常规形式进行强势推介。利用图文、声像(风光片、画册、彩页传单、张贴画、贺年卡、导游手册、风光扑克等)资料,通过赠送、散发、张贴、销售等形式对景区进行适时宣传。利用电视、干线公路路牌、公交车体等高端媒体广告,打造景区品牌形象,扩大景区的知名度;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巩固和提高景区影响力及亲和力,每年5月举办的中国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现已经成功地连续举办了八届,借以营造每年的旅游强势氛围,收到了很好启动的效果和宣传效应;利用网络推广拓展终端市场。作为现代传媒手段,我们感觉到互联网络既可以推介宣传景区,也可以开展“点对点”旅游接待商务,是景区低成本走进广阔终端市场的重要途径。我们在2005年就已建立龙湾旅游网站,并通过网络域名链接等方式和措施进行名址推广,通过互联网络与外阜的旅行社建立业务联系,现已与省内外300余家旅行社建立了旅游合作关系,保持了游客总量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

(四)保护与发展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 无论是在景区建设、旅游管理、资源推介,我们始终把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生态旅游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措施和活动中,把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为生态文明展示与培育的平台和载体。特别是在每年一度举办 “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的活动中,我们都精心设计一个生态保护主题,宣传景区的特色资源及其保护的意义,引导林区社会居民摒弃 “靠山吃山”随意索取生态资源的陈旧生产、生活方式,以新的资源价值观,来审视和对待旅游景区和保护区内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倡导生态、环保、文明旅游行为,培育生态文明新风尚。

正是由于龙湾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2014年,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唯一代表,通过层层审核,成功入选首批“IUCN生态保护地绿色名录”,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更多的却是责任和鞭策。

二、开展龙湾生态旅游的探索和突破

一是开发建设,必须要有科学、严谨、规范的总体规划作为指导,旅游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保护区总体规划为基础,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二是旅游工作一定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才能学习到优秀景区的管理经验和先进做法,才能做到理念结合实践,为我所用。

三是要根据龙湾生态资源的特色,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 向科研考察、科普教育方面倾斜。

三、影响龙湾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自从2012年开始,龙湾旅游业增速整体放缓,旅游直接收入始终在2000万左右徘徊,分析根本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成为了龙湾旅游业发展的桎梏:

(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一是林业系统没有专门列支的旅游建设专项资金,无法得到系统内部的专项资金支持;二是龙湾自身产业赢利程度不强,主要是人员多(原因是为缓解林区富余职工就业压力),没有富余资金投入旅游产业;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无法得到社会优良资金的注入(景区在保护区内项目落实受到保护政策及法规的限制)。因此,龙湾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以“滚雪球”方式发展,速度不快,目前,景区内许多基础设施,都已达到了使用周期和超过使用年限,更新和维护的费用比较大,尤其是以下三个方面成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旅游公路建设。高速抚民出口(龙湾公园大门至龙湾主景区)旅游公路全长36.2公里,使用年限已经达到了13年,加之因修高速公路运料,路面被重车碾压而破损严重,部分路段已经失去了维修的价值,修建旅游公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旅游生态停车场硬化建设工程,五个分景区停车场建设面积35000平方米,建设资金1000万元(最低也需520万元);三是旅游公共厕所建设项 目,按照国家旅游局对旅游公共厕所设施的标准要求,景区内仅有两座达标,仍有16个厕所需要重新建设,建设资金800万元。上述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仅凭我局一己之力实难承负。

(二)林业和土地政策制约发展

由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凡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涉及到土地用途改变、保护政策禁止等问题,从而造成不建设就满足不了旅游接待的需求,建设就违规的现象。例如:停车场拓宽硬化、旅游公共厕所建设、旅游服务接待场所建设等等。

(三)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战略指导

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林业系统内的产业,又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多旅游设施特别是旅游接待设施场所的建设项目在生态保护措施越来越严厉的形势下,很难落地景区内,所以龙湾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保护区以外的发展空间,需要一个区域性的总体发展规划,以整合资源解决发展空间及产业、产品布局的问题。

森林旅游作为我省旅游的主要成分和优势,应当得到政府的战略性组合及战略性指导,以避免同类竞争和短期行为及无序开发。

目前,我们正在探讨和尝试,通过旅游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试图组建内部股份制,效仿长白林业局大戏台河旅游 区的做法,与长白山旅游建设集团建立利益共同体或股份制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区位互补、扩展空间、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形成长白山大旅游的格局的目的,(长白山旅游建设集团也有这的样意愿)。

四、关于促进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科学、专业、规范的旅游指导体系,我省林业生态旅游和湿地旅游已成规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有专业指导相扶持,因此,省林业厅应该抽调旅游专业人员,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以适合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二)应该建立起协调沟通机制,打破行业壁垒,特别是加强省林业厅与省旅游局的协调沟通,有利于旅游专项资金的争取、申报项目的扶持。

(三)省厅应该设立系统内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促进系统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做好保护政策的协调工作,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涉及到的政策性问题,能够帮助协调解决。

以上内容是汇报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2.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篇二

摘要: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中,小学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好家庭科技教育资源,驾驭社区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操作的实践探讨:⑴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参与、支持活动开展的意识;⑵ 重视家庭拥有的科技教育资源,开拓活动所需资源;⑶ 挖掘家长职业所涵盖的科技教育活动网络资源,为活动开展服务。同时,学校和家庭、社区是双向的、互动的,学校还必须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向家庭、社区提供一定的反馈。特别对于那些不发达、无专门的科技活动场所等无条件的地区依靠发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而让家庭及其涵盖的科技教育资源为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服务,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国务院2006年2月公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措施之一:就是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指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

从以上所述不难看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就要求我们学校、社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的教育资源,才能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其中校内资源由我们老师自己掌握,开发利用应该说问题不大,而社区和学生家庭教育资源则不是像学校资源那样随心所欲。

如何充分利用好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其实家庭就是社区构成的基本因子,这两大资源可以说直接与学生的家庭教育资源相关联,只要学生家庭教育资源利用得好,我们就能自然地驾驭好社区教育资源。我校在通过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驾驭社区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近些年在省、市组织的科技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论文评比中我校获得了省、市级奖励10多项,学生发表在《小学科技》等全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刊物中作品50多篇,学生科技作品参赛获国家、省、市级奖励30多项。下面谈谈我校在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作用的初探。

一、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参与、支持活动开展的意识

孩子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除了平时在校学习时间外,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活动空间最多的地方,孩子天生好奇、爱动脑筋,他们所进行的思考与活动不会以校内外时间来截然划分。科技教育活动具有开放性,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同时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在家里完成。因此要学习好科学这门课程、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家长的理解、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地处经济虽然繁荣但文化底蕴不深农村地区,许多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活动开展还是难以扭转他们做学生时代的那种学习思想,只注重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的“主科”成绩,其它诸如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劳动、音乐,更不用说常要在课外进行探究活动的科学等“副科”是不但得不到家长的重视,甚至被家长打入冷宫。因此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使二者和谐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做法主要有:

1、召开家长会,宣传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和操作

为搞好科技教育活动开展,争取取得家长们的支持,我校召开家长会一改以前“大锅饭”式,而是把召开全体学生的家长会与召开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会相结合。在全体学生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当今课程改革的情况、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及操作、科技教育的意义、当前科技教育受重视的程度、学校的操作等,会后还分班观看国内外一些走在前列学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课程教育操作,让家长们看到该活动的效果,引起他们的关注。在此基础之上,有些家长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愿意与学校配合,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方便。我们再请这些先“富起来”的家长向他们附近那些“落后”的家长宣传这种活动的优势,就这样一带二,二带四,„„ 如:在三年级学生学完《食品的加工》内容后,我们搞了一个我当小厨师的活动,开始有些家长不是很支持,说孩子还小,这些日常家务事不用劳他的神了,他只要读好书、完成好作业,我就放心了,最后我通过赞成支持的家长在那些不支持的家长面前说自己孩子以前在家过着饭来张口,现在变了,经常帮她做些洗菜等家务活,甚至不在家时,再也不担心他孩子会挨饿,最重要的是学习积极性也不知怎么地提高许多,近段时间老师的反馈都较以前更加“赏心悦目”了,周围家长听后也不自觉地将自己孩子与其相比,就讨论起来孩子是怎样取得这样的变化,从而将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也逐步地调动起来了。

2、利用家访谈新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交流活动的实施

我校在教师会上明确要求,教师要针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与家长进行访谈,与家长交流现在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适时邀请家长给活动的开展予以支持、协助。现在我校各班主任、相关科任经常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必要时与部分家长共同“备课”,商讨某某活动开展工作需要家长怎样配合,同时还不定期反馈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共促进步。如:在三年级学习《节约用水》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我们就通过相

关调查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学会如何计算每个月家庭用水、如何使家庭可以少用一点水等,通过活动使学生既学会了运用数学等学科知识,又潜意识地培养了节水意识,还让家长了解了子女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等。

同时针对有条件家庭让家长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不断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节假日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我校李梓萱同学通过与妈妈一起养金鱼活动,发现了在鱼缸里放些石块鱼粪便能吸附在石縫壁不会随鱼游水而到处漂移,十多天不换水也不会变浑浊,她已写成科学小论文《鱼缸变清了秘密》,完稿后她准备向《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投稿。到目前为止我校学生发表科技作品50余篇。

3、请家长进学校、入课堂目睹活动成效

虽说家长在观念有所接受、行动中也有配合,但心里总还是觉得有些不踏实。我们就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搞一些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直接进课堂听课,甚至参与活动,了解科技综合活动课程课堂的开展,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通过活动取得的进步情况,以博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如:在四年级开展的《“变废为美”小制作》活动进行中有位家长见自己女儿在家用些废旧材料做些小玩意(就是科技小制作)时,他认为女儿不是专心学习而责骂她。但在开放日时,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变废为美科技小制作展评时,他看到女儿班其它同学介绍自己有模有样的科技小玩意时眉飞色舞,而自己女儿很勉强地拿出了一件不象样的小玩意,尽管老师一再鼓励,平时表现不错的她还是吞吞吐吐,做家长的此时心理才感到愧疚,课后这位学生家长主动找到女儿老师,说出了原委,并且告诉老师:“我没有想到这样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胆量等,以后我要支持她的活动,不能只是看书、做作业。”又如:五年级有位学生因为自己的发明作品被市推荐要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赛,必须进行改革,要重新制作、调试、练习解说,常常回家较晚,父母常也有些抱怨。可可当他亲临孩子的比赛现场,看到自己小孩能出色地向评委、参观的嘉宾推介自己的成果时,他高兴地对老师说“我以前错怪了他,他如果真的有了这样的素质基础,并且发展下去,长大后在社会上就不愁没有用武之地。”

每年学校将家长开放日活动安排在5月份科技活动月期间举行,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家长参观学生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览,通过此活动进一步鼓励和促使家长关注和关心孩子在家里进行科学探究、科技小制作。

二、重视家庭拥有的科技教育资源,开拓活动所需资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人文环境和与学校的专门教育环境对孩子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这是众所周之的,同样父母乃至家庭成员的专

业特长同样也影响着孩子。不同的家长乃至每位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强项,教师要善于利用,加强与家长联系并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以扩大开展活动所需的科技教育资源。

我校要求各班科任教师,特别是科学老师、综合活动活动课程的老师在每学年初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解家庭长辈们的工作情况”调查活动,藉此机会希望学生在了解家庭长辈们的工作情况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信息、关注社会的发展。同时,间接地通过学生了解其父母等家庭成员从事工作、居住环境等方面情况,并针对一些掌握着可利用来开展科技教育或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教育资源的家长信息,有必要时会与他们作个别详细访谈,以便我们制定活动的规划,使活动做到安排有序。

在四年级学习完《生长与变化》一单元后是,因为了解到该年级就有一学生的家长自己种植了一个果园,于是科学课老师就结合所学的种植与观察植物生长知识安排了一次学生参观果园活动。在开展活动前,活动组织老师就找到这位家长,与这位家长共同“备课”-——商讨了这个活动的开展,在这位家长建议下参观前先来校给学生讲解有关果园、果树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参观时不会盲目、而是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节约时间取得效果又好。

还有开展小发明活动,学生有了很好的点子、创意,但由于学校制作条件及知识的局限,有些点子、创意仅靠学校、老师、学生的力量是很难变成实际作品的。如我校麦颖琛同学的发明点子《误放提醒电话机》涉及电子线路知识及有关电子设备制作,我们就通过一个在电子厂工作的学生家长解决了有关问题。该作品获得了第二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赛二等奖,获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赛优秀奖。

三、挖掘家长职业所涵盖的科技教育网络资源,为活动开展服务

科技教育探究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遍及方方面面,是多学科的,这就决定着指导老师要具备的知识也一样要方方面面,然而我们的教师也只能是在专业方面算特长,对其它方面认识、了解就不算在行了,甚至是非常有限。还有,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如:要了解瓶装饮用水的生产流程,你学校不是工厂,如想学生亲眼目睹,就必须要参观工厂,怎么办呢?

不同职业的家长、家庭成员,必然衔接、涵盖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科技教育资源:果园、商场、各种工厂、各行业部门等等。家长、家庭成员的职业优势可以使我们更便捷地了解这些资源的内容、行业情况等,这时我们就可以发挥家长职业所覆盖的网络资源优势,为活动的开展服务,从而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丰富我们教育的物质资源。可通过相关家长与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如我校通过东莞环球石材集团公司子弟的家长与该厂签订了长期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合同,定期组织师生观看该厂的先进生产流程等。还有:有的家长在瓶装饮用水厂工作,我们请他帮联

系让学生参观瓶装饮用水的生产流程;有的家长在污水处理厂工作,我们与其联系,让学生了解污水是怎样处理的;有的家长在电站工作,我们请他协助联系电工工程师,参观电站,了解电是怎样到我们家来的、社区用电情况如何;„„

学校在利用家庭及家长所能涵盖的社区科技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向家庭提供一定的反馈。学校既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本身就是一大科技教育资源,又要引导家庭成员多方支持子女的探究活动,奉献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并充分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子女乃至学生的教育服务,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

总之,学校和家庭、社区是双向的、互动的,双方可以各取所需,但不是单向索取或给予。特别对于那些不发达、无专门的科技活动场所等无条件的地区依靠发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让家庭及其涵盖的科技教育资源为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从而为我们的科技教育活动提供强有力支持,促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得提高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国务院2006年2月公布。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月第1版。

3.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篇三

发挥独特光热优势加快海南香蕉产业升级

海南具有独特的光、热优势,是种植香蕉的.最适宜区.近几年来,海南香蕉产业发展迅猛,香蕉产品包装、保鲜、贮运等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产品质量与进口香蕉差距日益缩小,具有垄断中国高档市场、抢占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

作 者:魏守兴 陈业渊 许桂莺 谢子四 罗石荣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刊 名:中国热带农业 英文刊名: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4.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_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篇四

作者:巫其祥

汉阴小吃,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充分发挥汉阴饮食文化优势,把汉阴名小吃当作一项产业做大做强,像福建沙县小吃一样推向全省、全国,以推动汉阴县域经济的突破发展。

一、汉阴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远近驰名

汉阴开发较早,远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阮家坝文化遗址,就已发掘出土用于煮食的褐陶三足器(典型的煮食工具)、陶罐、陶钵等,那时的汉阴先民已进入熟食陶烹阶段。据旧时《汉阴县志》记载,这里有中国小吃最早的名品,如汉王刘邦时的“蒸盆子”,“皮豇豆”等。又处于东西交汇、南北过渡地带,物种资源丰富,饮食原料兼具南北,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加之明清时期“湖广填陕南”的南北各地移民,来此定居,垦殖开发,随之也将各地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传了进来。此外,还有佛教的传入和回族迁入等原因,使汉阴的民间小吃、乡土饭菜和饮食文化能博采众长,吸纳了各地各民族之精华,兼收并蓄,合而升华,因而形成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制作精细,营养丰富,经济实惠,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其代表品种有芝麻炕炕馍、油炸米饺、米浆馍、猪血豆腐干、五香小豆腐干、哈蟆蝌蚪、蕨粉皮子、汉水蒸盆子、月河小桃花鱼、神仙豆腐、涧池烩面片等。因产地地道,质量上乘,工艺考究,风味别致,成为陕南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许多名小吃,已走出县境,在西安、北京和省内外开店,深受欢迎。

二、做大做强汉阴饮食产业

1、进一步提高认识。要让广大干群充分认识饮食文化是汉阴一大比较优势,是一大旅游资源,是一大生产力,应该同抓工农业生产一样,把汉阴饮食产业做大做强,并引导知名餐饮业和老字号企业向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把汉阴打造成“美食名城”奠定基础。

2、加强宣传推介。除已编印出版的《陕南美食》一书外,还应编辑出版《汉阴特色风味小吃》、《秦巴药膳》、《汉阴名食传说》、《汉阴食俗》等系列书籍。并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录制《吃在汉阴》等专题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进行播出。利用汉阴菜花节,增加以汉阴美食为主题的美食节内容,与省餐饮协会、省旅游局等联合举办大型餐饮技术比赛、饮食文化交流活动,打响汉阴美食品牌。邀请全国和省饮食文化专家、药膳专家到汉阴讲学交流,进一步提高汉阴饮食文化知名度。

3、借鉴福建沙县和本省岐山县发展餐饮业的经验。组建“汉阴美食”产业发展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负责,全面负责汉阴名小吃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技术培训、信息网络、生产开发等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应出台一些促进汉阴名小吃产业、富硒食品加工业、农家乐和药膳发展政策措施。并将饮食文化纳入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列入目标考核责任状,责成职能部门认真具体抓出成效,责任落实到人、到领导。大力发展全县餐饮业、食品加工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开发和规模生产汉阴名小吃,走出县境到全省乃至全国开店,发展汉阴著名小吃、乡土名菜,从而带动汉阴饮食产业链的发展,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做好汉阴名小吃的申报和认证。将汉阴芝麻炕炕馍、油炸米饺、米浆馍、涧池烩面片、猪血豆腐干、汉水蒸盆子、蕨粉皮子等小吃,申报为“中华名小吃”;五香豆腐干、红苕粉丝、月河桃花鱼、肥肉炒粉条、神仙豆腐、各种药膳等,申报为省级名品小吃。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汉阴小吃的档次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市场,推动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5、严格加强管理。食品是关乎人民生命的大事,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结合本县实际,制定饮食从业资格、服务场所、卫生设施、服务质量等小吃、餐饮的开业条件、等级评定、办证的相关性标准法规,加强管理,严禁无证经营。建立“美食一条街”,设立了“小吃市场”,集中摊点,坚决取缔占道经营、无房、无棚、无桌櫈、无水、无电、无餐纸、无消毒设施的原始经营。

6、大力培育餐饮和小吃制作人才。整合烹饪教育资源,利用县职教中心,重点培养餐饮、小吃专业厨师,学制可半年、一年,培养成具有中技、中专的新型厨师新秀。还可输送一批到市、省烹饪学院培训。促进传统厨师由“工匠型”向“知识型”、“管理型”转变。组织和鼓励 “餐饮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和名厨职称评定工作,并培养出一批名厨、餐饮企业家。

7、将药膳做大做强。中国和世界人类饮食发展总的趋势是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营养型→保健型”发展。药膳是汉阴饮食文化中的一大优势,民间蕴藏着丰富的食疗药膳配方。因此,挖掘开发民间药膳,充分利用当地秦巴山区的地道中药材,在城镇和农家乐开设药膳食品和药膳食品加工业,进而推向陕南、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将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景,县药监食监局曾动议将汉阴药膳产业做大,拟召开药膳研讨会,并于年初书面报告政府,这一举措应予大力支持。

上一篇:监狱警察思想汇报下一篇:述职报告(组织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