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历史教案

2024-10-15

人教版九上历史教案(精选6篇)

1.人教版九上历史教案 篇一

二、学习新课

(一)攻占巴士底狱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料:《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引导:大家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法国等级森严,下层受到上层压迫)点拨:在这个等级制度中,一、二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而 引导:谁是革命的主力军?

点拨:在这一革命行动中,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国民自卫军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图片:P91页《巴黎国民自卫军》

点拨: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由于7月14日是大革命开始的时间,为了纪念这一天,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学生勾画批注: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过渡:攻占巴士底狱后,革命仍在继续,掌权后的资产阶级把自己的主张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出来。

(二)《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1.《人权宣言》的颁布 阅读:P92末段,勾画批注:

(1)《人权宣言》是由什么时间、什么机构颁布的? 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2)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

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议议:《人权宣言》表达了哪些民主思想? 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

点拨:由此可以看出,《人权宣言》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但其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又说明这一文件从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3)《人权宣言》的颁布的意义

《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过渡:法国大革命一声春雷震撼了整个欧洲,欧洲的其他封建国家联合大举入侵法国,法国处于危难之中。法兰西儿女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高唱《马赛曲》,为国

赴难。而这时国王路易十六却出卖国家,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君主统治,成立了法兰西 2.拿破仑上台的过程

1799年,在法国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图片:拿破仑 阅读:P94小字

点拨: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 5.评价拿破仑

点引:后人对拿破仑的评价莫衷一是,结合你对本文的学习,谈谈对拿破仑的看法。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但由于他后期的侵略战争,引起了被奴役国人民的反抗,加之当时欧洲封建势力联合过于强大,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三、课堂小结

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震撼整个欧洲封建制度,并给予沉重打击,它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四、巩固练习

(一)课后测评

(二)练习册

2.人教版九上第一单元作文辅导作文 篇二

走过雨季,聆听雨说:人教版九上第一单元作文辅导

[文题导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杜甫笔下,雨是如此的善解人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雨中孤行,心境难免有些凄迷纷乱;“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发现的不是自然界的雨,更是少女心中如涟漪一般一圈一圈的情……现在,就让我们踏“雨”而行,走进雨的世界,以“雨”为话题作文,文题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写作指津]

写“雨的作文”,既可以从身边的雨声入笔,也可以联系古诗词中的雨着手,更可以描绘雨中的故事。下面的三项任务,就是本次作文的参照执行。

任务一,探访研究,走进雨世界。

仔细聆听过落雨的声音吗?曾经思索过雨的来龙去脉吗?注意到不同时节雨的变化吗?如果你的答案的否定的,那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在有雨的日子里,有意识的细心聆听,揣摩体会。要是天气暖和的牛毛细雨,我们也可以真正走进雨中,感受细雨的温情,体会雨中漫步的情趣。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更可以将不同时令季节、不同大小的雨声录制下来,慢慢的比较鉴别,欣赏体会。

任务二,搜集整理,品读雨韵味。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雨的赞颂就没有停止过,从杜甫的《春夜喜雨》到汪国真的《江南雨》,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古诗吟咏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今人演唱。关于雨的诗文资料浩如烟海,学会搜集整理吧,进新华书店,上图书馆,或者登录互联,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就不会没有地方淘金。搜集这些资料,再按照季节或者心情来分类整理,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更能在作文时做到厚积薄发。

任务三,辨证分析,探访雨功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人们对于春雨无声无息滋润万物的赞叹。雨,既有“春雨贵如油”的珍惜和喜悦,也有暴雨成灾的疯狂和暴虐。滋润大地、解决干旱的是雨,提供淡水、净化空气的是雨,泛滥成灾、冲毁桥梁的也是雨。整理雨“功”和“过”的资料,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如合理开发、保护水土,高瞻远瞩、自然和谐发展等,为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名著撷英]

倾盆大雨从变黑了的天空里倾斜下来。这不是雨,而是乱响的、叫人站不住脚的倾泻下来的水,是狂暴的充满了旋卷的黑暗的水旋风,从四面八方倾泻下来。

——大雨,(前苏联)绥拉菲摩维支《铁流》

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秋雨,郭宝林《八月,成熟的故乡》

傍晚时候,牛毛细雨下起来了。群众叫“箩面雨”。那雨像丝线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的春风,在天空中飘洒着,扬落着。有时候细起来像一阵薄雾,笼罩在柳林中、河面上、苇棵里。

——细雨,李准《黄河东流去》

[参考题目]

1、雨中漫步

2、四季雨声

3、风雨与诗词

3.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苏教版九上) 篇三

单元梳理

本单元一共选了《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四篇文章。这些课文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写山,则山厚重;记水,则水灵动。描绘精致,使人流连忘返。学习这一单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人类装点自然,并从自然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4.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基础快乐园 ●聚沙成塔

仿照下面示例,请从《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中搜集佳词妙句。[佳词积累] 示例:拾级而上 安详厚重 绿阴如盖 万籁俱寂 新陈代谢 你的摘抄: [妙句积累](1)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赏析] 你不得不佩服作家的生花妙笔。你看,还未见泉,先听泉声,听着那优美“泠泠淙淙”的泉声,人们不觉心旷神怡,“顿生雀跃之心”。不是人寻泉,而是泉引人,在活泼而灵动的泉声中,人已入山。在作者笔下,泉充满着灵性,它可爱而调皮,天真而任性。作者巧借拟人手法,将泉水比拟成自家爱女,一方面写出泉水若隐若现,或远或近,有曲有直的姿态;一方面又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寄托在语言之间。倘若没有心与心的交流,作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这也启发我们,观察世界必须用心体味,将想象和联想寄予其间,经过这样的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2)你的摘抄:

你的赏析: ●熟能生巧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楹联(yíng)肃穆(mò)涟漪(yī)拾级而上(shí)B.娇娆(róo)峭拔(qiòo)翩然(biān)分道扬镳(biāo)C.流逝(shì)嬉戏(xī)恍惚(hū)五彩缤纷(bīn)D.干涸(gù)惬意(qiè)瑰)丽(guī 毫不吝啬(sè)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玲的笑语。B.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危,仰天长叹。

C.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博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D.遇到晴朗的日子,虽然没有云海茫茫,却是别有一番景观。

3.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围绕一定中心写一段话。(50字左右)孕育 雀跃 竭尽 惬意 生意盎然 飞红滴翠 能工巧匠 心往神驰 绿阴如盖 4.选词填空。清晰 清澈 清朗

(1)泉声极(),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

(2)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透明的境界。

(3)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5.揣摩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自选话题仿写一段话。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答案:1.C 2.D 3.任意选择三个词,所写内容言之有物,语句通顺即可4.(1)清朗(2)清澈(3)清晰 5.这段话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所写内容言之有物,运用了拟人即可

考点好望角

这一单元文章关注自然,语言优美。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写景散文的阅读频繁出现。因此本单元的主要考点有:

1.本单元文章语言精美,名句佳段颇多,像“拾级而上、万籁俱寂、小心翼翼”等词语的字音、字形在中考考查中出现的概率极高。除了字音、字形等方面的考查外,还会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的考查。比如《鼎湖山听泉》第八段中“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这句对月夜泉声多层次的描写,可以要求考生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要求考生按照这句的结构另选主题进行仿写。

2.本单元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极有可能成为中考阅读考查的语段。就《鼎湖山听泉》而言,文章的第二、三、四、八段极有可能成为中考考查语段。这几段重在描写,文字优美,设置题目的难度小,考查也比较方便。我们应重点对这几段进行强化训练。

3.写景散文在中考阅读考查中是比较常见的。以近几年各地中考为例,像广东肇庆的《茼蒿》、江苏盐城的《爬上窗台的绿色》、四川资阳的《如梦家园》、福建福州的《榕树,生命进行曲》、江西的《心中的芦苇》等,这些文章写景优美,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似乎已成为中考阅读考查的首选材料。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在2007年中考中写景散文仍是热点。在考查方面,往往会要求考生对材料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可以是语言方面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可以结构方面的,可以是就某一个句子发表看法,也可以是对段落进行品析,等等。

中考链接岛

1.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依旧遗憾;,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解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仿写题最基本的要求是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基本相同,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原句中的修辞方法。在仿写题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该题中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体味上,这与《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等课文是紧密联系的。解答该题应该抓住“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一句深刻体会,也就是说世上风景何其多,人因此而产生不尽的追求。学过《鼎湖山听泉》后,我们就可以活学活用,将文中内容合理地加以概括,成为自己的答案。比如“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鼎湖山的清泉,依旧遗憾;见过鼎湖山的清泉,没见过沙漠的广漠,还是遗憾。”

2.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作答。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详见《鼎湖山听泉》第八段)

(1)请用横线在语段中画出能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2)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语言美)(不少于60字)[解析]这个语段节选自《鼎湖山听泉》,设题规范,难易适中。第(1)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不再赘述。参考答案:我俯身听着……引我遐想。第(2)题要求写听雨后的一点感受。这样的题目是不能直接回答的,须经过联想、想象,创造性地解答。同时要善于抓住题目要求中的“联系生活实际”一词,也就是说解答该题,不能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必须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从难度上说,本题也不是很难,只要我们平时有过简单的观察,解答该题还是比较轻松的。此外题目还要求“要多用描写性的语句”。何谓“描写性的语句”?就是要细致描摹雨声,细致刻画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要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符合实际,想象合理均可。

新题演练屋

`1.九年级(1)班准备以“家乡风光”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如果你是该期黑板报的主要设计者,你打算设计怎样的栏目呢?并简单谈谈你的设计创意。

(1)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2)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3)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

2.现有一旅游团要去鼎湖山游玩,请你到互联网或图书馆搜集材料(以及课文所学),写一则400字左右的导游词。

3.走进第一单元,就是走进了大自然,作家们用生花妙笔给我们摹写了一幅幅美妙的自然画面。其实我国古代诗词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不胜枚举,你能写出一句吗?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将之描绘。(字数50字左右)

诗 句: 你的描绘:

4.以“自然”为话题,自选一个景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

参考答案:1.示例:(1)农家小院,主要介绍本地农家风光;(2)文化览胜,主要介绍

4.人教版九上历史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的殖民活动、英国的殖民扩展、“三角贸易”以及荷、法、英殖民争霸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正确理解“三角贸易”的实质以及“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过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欧洲殖民国家殖民掠夺的影响,正确看待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殖民掠夺的根本原因;早期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

难点:殖民掠夺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发、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自16世纪开始,他们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他们的到来会给这些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

(二)、讲授新课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根本原因: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活动。

2、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①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②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发动。③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其中侵占中国澳门的殖民国家是葡萄牙。

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自称“无敌舰队”,凭借这支舰队,西班牙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除巴西以外)。

3、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掠夺:

西班牙掠去了约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从巴西运走至少有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

屠杀印第安人:有人估计在西班牙人入侵后12年,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便被屠杀了好几百万。大规模的屠杀很快使西印度群岛上的居民几乎绝迹,这种现象接着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

强迫印第安人劳动:

推行种族歧视: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英国 成为海上霸主

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无敌舰队”激战,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2、三角贸易:

①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根本原因);欧洲一些人看到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有利可图(直接原因)。②过程: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③影响: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给欧洲带来巨额利润,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三角贸易”的过程欧洲美洲归程出程中程非洲 东印度公司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17~19世纪中期英国对东方(主要是对印度和中国)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全称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总部设在伦敦。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由伦敦一群冒险家和商人组成,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军队、军舰,以及在印度具有宣战、媾和等特权的集政治、商业和军事为一体的强权组织。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

荷兰,因为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17世纪,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去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抢占中国台湾;在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法国:法国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3、“日不落帝国”---英国:

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自诩为“__日不落帝国__”。

4、影响:

①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也将产自美洲

非洲和亚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带到欧洲;同时将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带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欧洲殖民者把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课堂小结:

欧洲殖民国家的殖民活动具有双重作用:殖民侵略给人民带来的困苦和仇恨,它造成了当地的贫穷和落后;也不能否认殖民侵略从客观上带来的进步和文明,它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对落后地区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当地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当地的资本主义发展。

(四)、课堂练习:、1、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

①英国 ②荷兰 ③葡萄牙 ④西班牙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2、16世纪末期,成为海上霸主的是()A.荷兰 B.法国C.英国 D.西班牙

(五)、板书设计

第17课 早期殖民掠夺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根本原因:

2、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3、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英国 成为海上霸主

2、三角贸易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

2、法国

3、英国

4、影响:

5.人教版九上历史教案 篇五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师、教材、教法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在体验历史、感悟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明辨是非、以史明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处理: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叙述比版的教材详尽、深入,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深入细致地分析,势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从本节内容来说,这节中的三大转折性战役(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几次重要的会议(尤其是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都应重点掌握,但如果事事交代,势必会什么都交代不清。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傅斯年在《闲谈历史教科书》一文中说:“历史一科,若想不使学生反感,而收到设此一科的效用,与其多说一些事,而说不明白,不如少说一些事而说得明白。”那么,一节课45分钟,哪些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而把时间腾出来重点学习重要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学得明白?也就是说,回顾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学生最应该知道的是什么?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教育的目的,用一句老套的话讲就是:“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即培养学生科学地“鉴往知来”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以史为鉴,在历史中吸取人类的智慧、在历史中得到启发、在历史中把人类的真善美加以发扬光大、对假恶丑进行鞭挞,坚信人类是发展是进步的,从而形成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观,从容面对21世纪对人类的挑战。

江泽民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讲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因此,思考二战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二战的启迪是什么?如何认识“战争与和平”?人类应该怎样合作?等等问题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基于以上认识,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整合:

教材内容 整 合 设 计 课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役 以课外学生自学为主 四个会议 突出反法西斯联盟协调作战的一面,会议的强权性质点到为止 最后胜利进程 以大事年表形式略讲 二战胜利原因 重点设计,并引入“中国抗战在二战中地位如何”的讨论(内容拓展) 二战影响启示 重点设计:从图片中认识历史,结合现实思考运用(拓展思维、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设计:

确定了教学内容,下面可以就具体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了。本节课我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内容 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 思想教育与情感目标 四个会议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掌握四个会议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四个会议的影响的能力。 认识这些会议在协调反法西斯联盟行动、打败法西斯国家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国家是可以合作的;

只有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④认识在“雅”等会议上几个大国奉行牺牲弱国利益的强权政治,对战后国际新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战的胜利进程(包括第二战场的开辟、德日法西斯的投降等内容) 掌握二战胜利进程中的重要历史知识 ①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法西斯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②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如果它要以全世界人民作为奴役对象,终归要自取灭亡的! 二战胜利的原因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二战胜利的原因 认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

团结就是力量!

③和平之不易! 二战的性质、影响和启示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等能力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是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捍卫“和平”是作为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教学流程设计和学生发展:

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课堂教学流程的每一个活动设计都要贯彻这样的理念,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而学生活动的展开却有赖于教师教的活动的充分开展,因为这是学生活动展开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发展 导入 以图导入。(图: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的合影) 导趣、导疑、导思

简短、直接切入主题 观察、分析 引起兴趣、激活思维。 四个会议 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学生自制表格、上台演示;师生评价演示,作出归纳) 指导学生根据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时、地、人、内容、意义)自制表格归纳四个会议

让学生上台演示。 制作表格、上台演示 学生获取学科知识,提高自学能力。上台演示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识都得到发展。 二战最后的胜利进程 教师讲授 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即运用“大事年表”形式来掌握历史纵向发展脉络 学生听讲 让学生思维稍作休息,并“轻松”掌握一种历史学习方法 二战胜利的原因 谜语导入、师生讨论 导趣、导疑、导思

(关键是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立场、内外因全面结合来分析、概括、归纳二战胜利的原因。)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猜谜使学生再次精神亢奋、紧张,思维活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课堂达到小高潮。 二战的影响和启示(历史的问题、现实的思考) 学生探究(教师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学生思考、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关键是在导趣、导疑、导思之下,鼓励学生创新,发表个人见解) 观察、分析质疑、释疑迁移、应用 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筛选、分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既达到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又达到了得出认识、以史为鉴的效果。 小结 提出问题总结全文

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 教师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选题

查阅资料

分析整理

形成书面报告 课的高潮过去了,课堂结束了,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方式可以通过我们适当的教学延伸到课外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纵观整节课教学设计,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通过适当的导,让学生全体参与、全面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要注意多样配合和变通运用,要遵循课堂规律、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具体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始终保持高昂、高效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模式中被激活,在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中去思考,在不断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这样即丰富了历史知识、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又完善了情感态度、实现了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投影“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的合影,请同学们辨认,然后提问:“苏美英三国远隔重洋,且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反,为什么他们能走到一起?

学生回答:“为了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6.人教版九上历史教案 篇六

同学们,上册书的历史,我们进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上一个单元我们讲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发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帝国主义国家,在一战后的历史。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大的一场战争,给我们整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它的性质和结果,以及它带给我们的结果是什么呢?

很好,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战胜国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却输掉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他们一定心有不甘,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划分战后的势力范围,能够让他们的意愿得到最大的满足。于是在他们的策划下,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新秩序”(凡尔赛会议)主要国家 帝国主义国家要想按照他们的意愿重新安排战后的格局,但不是每一个战胜国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不是每一个战胜国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得到自己的应得的利益。那么究竟哪几个国家才可以说了算,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呢? 大家仔细阅读1415页内容

很好,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控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出示巴黎和会“三巨头”一图,讲述)其实和会上,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使得和会持续了五个月。(讲述)与会各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巴黎和会必然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从和会的掌权者和和会持续的时间来看,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讨论。非常好。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就是“通过大战变化了的各国实力”。谁有实力,谁就在和会上说话有分量。

这场持续了五个月的和会,它的结果是什么呢?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按照他们的意愿“安排”战后世界的呢?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没错,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在这个和约中,规定了战胜国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的规定。接下来,同学们分成五个小组,按顺序讨论和约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好第一组来汇报一下,很好,领土部分针对法国,德国还是丢掉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第二组呢?对,那莱茵河以东50千米内德国不许设防,是靠近哪个国家呢?(法国。很好,第三组,没错,很明显,制止德国和奥地利合并,第四组,发现了关键!会上并没有规定德国赔款的总数,只决定专门成立一个“赔款委员会”来决定赔款的总数,但规定在1921年以前德国要先赔款200亿金马克,赔款最后落在谁的身上呢?(人民)第五组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全部被瓜分但分赃不均,英、法得到的最多,一些实力较弱的战胜国得到的较少。(讲述)这个和约,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对德国进行了压制,但是另一方面,它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实力进行了保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法国,保证欧洲大陆的均势。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建议被无理否定,导致中国国内的“五四运动”。教材上一位美国史学家说:“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思考一下,什么叫做“新理论”,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加和会的大国,借自己的实力,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随意牺牲他国的合法利益。这就是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倡导的“公平”。而这种不公平,也为以后的历史发展埋下隐患。

《凡尔赛和约》主要是协约国的对德和约,那么对于其他战败国,战胜国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快速阅读16页内容。战胜国在1919~1920年间,与德国的盟国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的确立,有什么作用呢?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作用】(出示地图)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维护这个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国际联盟】。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盟约中有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辞句,但这不过是战胜大国争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别是关于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规定,暴露了这一机构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际联盟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二、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等列强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提议下1921-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同学们能不能在书上快速找到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哪几国?(美、英、日三国)很好!

(讲述)这次会议和上次的巴黎和会一样,对于各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它们也用条约的形式给与确定下来。这次会议,他们之间分别签订了什么协议呢?【形成:1921-1922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 《九国公约》中宣称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是,为什么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你来说说!

对,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

大家来看,18页小字部分。会议期间中国和日本代表在会外签订了双边协定,涉及到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改变《凡尔赛和约》的安排,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求,保持它们之间的均势。在华盛顿会议上,也签订了几个重要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呢?教材上说“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继续”两字如何理解呢?没错!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讲述)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稳固的吗?不稳固,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本课的主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战后的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压迫众多弱小国家的基础之上,以此来达到自己的野心。这个体系就是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个分赃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很好,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比如说在中国的表现是什么?非常好,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这样出现了什么结果呢?对,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大屏幕展现二战前夕欧洲形势图。1938年,屏幕显示奥地利疆域并变成与德国同色.,德国吞并奥地利,他无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但如此,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德国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了,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苏台德区。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为了求得一时太平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接下来我们看看《慕尼黑协定》的视频,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1938,9),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地点(徳国的慕尼黑城)和主要国家(德、意、英、法)。

二、我们刚才看到的最后一幅画面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回到伦敦,挥舞着几张纸片说:“我把和平从德国带回来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大家讨论一下。通过标题慕尼黑协定是一场阴谋,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是纵容政策的顶峰,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占捷呢?大家仔细阅读35页上面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①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畏战情绪,千方百计避免战争;②仇视苏联,祸水东引)这是大国强权的表现,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满足自己私欲,也必然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后果是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慕尼黑协议的墨迹未干,1939.3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三、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野心更加狂妄。那大家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前两个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希特勒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须避免两线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先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经过精心的策划后,发生了什么?于【1939.9.闪击波兰】对此英法无路可退,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提问: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祸水东引之心未死,但是德国有没有去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当英、法军队坐失战机的时候,法西斯德国已经做好了西进的准备,1940.4.9清晨,德军突袭了丹麦、挪威。紧接着,5.10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攻击,希特勒先占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再迫使法国投降。法国沦亡后,英国也遭到了猛烈轰炸。这样德国【攻占了西欧北欧】的许多城市。

四、我们之前说了,德国想先打垮英法,然后怎么样?消灭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希特勒德国的一贯目标,为此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认真阅读36-37页内容,看看战争是怎样【扩大】的。

1941年夏季,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6.月法西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被迫进行卫国战争,二战扩大了。

那苏联人民是怎么样的态度呢?班长起头大家有感情齐声朗读36页左下角斯大林的话。英勇的苏联军民,誓死保卫莫斯科,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袭珍珠港,大家看一段美国大片《珍珠港》的预告,了解过程的同时,思考: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标志了什么?很好,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们就全部讲完了。来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巩固小结]法西斯德国无视凡约,在欧洲扩大战祸。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1939.9.1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1941.6.22德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野心被刺激,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些被侵略的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是继续妥协还是起来抗争?那就预习下一课反法西斯的胜利!且听下回分解!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之后规模不断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恐怖笼罩着全球,这场浩劫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一同回顾这段历史。

随着战火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遭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到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何去何从?是继续妥协或孤立作战,还是携手联合?下面开始第一个环节:

一、团结:

首先,先看本课39页的动脑筋,思考: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等。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这是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而战争的发展终于使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这也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下面3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告诉老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那他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很好,大家来看多媒体上的材料,同桌之间讨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作用是什么呢?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各个国家人民紧密团结,形成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位同学很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一点非常好,但论从史出,谁能利用史实来证明这位同学提出的观点?非常好,教材中所叙述的雅尔塔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后为了协调行动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是反法西斯联盟作用最有力的例证。

好我们先来看,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在书上找找,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内容:(1)德国战败后对其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这都为尽快打败法西斯力量是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随着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重大行动的协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转折】

二、请同学们来看投影地图,了解一下斯大林战役的过程,请同学讨论,从刚才描述的战争态势看,你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反法西斯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很好,在此战役中,德军的有生力量遭到极大消耗,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还有其他想法吗?生2,非常好,小子部分也说道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等地区,而欧洲战场即苏德战场不管是从战争的规模,还是从所牵扯的军事人员数量,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欧洲战场的转折点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三、于是这场战役之后,反法西斯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接下来我们进入的第三部分【胜利】继意大利法西斯投降后,德国法西斯也不得不面临失败的命运,因为诺曼底登陆彻底改变了德国的战局。大家来看《诺曼底登陆示意图》,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请认真思考后回答这个问题。没错,【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那么登陆之前的欧洲应该有第一战场,欧洲第一 战场就是苏德战场。所以为了区别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我们就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了。那么这样一来,德国的战局被迫如何改变?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没错,因为德国要同时在东西两条线作战,难免会顾此失彼,估计距离失败为期不远了。于是1945年,德国败局已定。苏军开始对柏林发动总攻并最终攻克柏林,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但是在东亚太平洋战场,日本法西斯却是拒绝投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加快日本投降,纷纷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a、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b、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击中国东北和朝鲜。c、中国等亚洲各国抗日军民展开全面大反攻。于是,【9月2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结束。

但是,不论是战胜国人民,还是战败国人民都为这场浩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不禁要反思这场战争。它的性质是什么?(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1分钟时间思考。1.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课堂小结】

同学们,二战已经是上个世纪的历史了,我们仍要学习这段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更加热爱和平、珍惜和平。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启示)?(P43活动与探究)

a、反对战争,维护世和平b、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有效地遏制住恐怖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14冷战中的对峙

上课前,先让大家猜个谜语:打雪仗-猜一历史名词,同学们太聪明了,这个历史名词的来历,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二战中领导英国人民抗击法西斯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这次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那么,什么是冷战,它是如何开始的?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把书打到84页,学习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内容,回答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非常好,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我们知道,二战中,英、法、德、日、意等资本主义国家损失惨重,经济濒于崩溃,国内政治动荡。唯有美国获利甚大,同时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垄断了核武器,海外驻军遍及50多个国家。这种经济和军事优势,促使其称霸全球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然而,其称霸道路上有一最大的阻力是什么?——苏联。回忆之前所学的分析一下。二战虽使苏联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因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无可替代的政治影响令美国不安。我们来看一份资料:战后初期,苏联拥有1100多万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而且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打击。但是大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基于以上【原因】,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板书]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总结出【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很好,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那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杜鲁门主义】,非常好,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那他的出台标志了什么?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大家在书上表示出来。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杜鲁门在国会演说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对美国的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对,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下面我们详细的分析下这两极格局,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付希、土危机为由,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征服企图,这实际上是不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冷战开始,美国代表的资本主义,要设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而战后的西欧一片萧条,美国害怕强大的法国、意大利共产党会趁机夺权。同时,欧洲国家的巨额赤字使它们无力购买美国货物。为此,美国必须帮助西欧复兴。

我们一起来看84页小字部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西欧联合和经济复兴,从而巩固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另一方面,为了控制 西欧,实现美国的霸权。通过政治上支持,经济上援助,使欧洲资本主义复兴,但强大的苏联仍使美国感到安全上的不稳定,于是,它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0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此后不久,又据此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对付来自美国的威胁,苏联也被迫采取相应措施,于1955年5月与东欧7国代表在华沙缔结《华沙条约》,并据此建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了。综上所述,二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了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各种手段,达到了稳定资本主义的目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和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开始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逐渐形成。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美苏争霸的过程看一下,把它们有几个阶段?三个。下面分成三个小组,讨论每个阶段的特点状况,根据同学们的分析讨论,老师也总结了一个阶段表格,大家再来回顾一遍。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突出事件: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苏美双方均作出了让步,特点,宣告美苏争霸时代到来。2,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勃列日涅夫,尼克松)突出事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而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在1979年出兵占领了阿富汗。特点:苏攻美守

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3、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里根)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突出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是,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特点是走向缓和。随后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了美苏争霸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实力的增强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的基础,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和平的环境。故而,激烈的军备竞赛、疯狂的扩张活动必然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遭爱好和平的人士唾弃。

15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大家来看这是一个天平,左边是美国,右边是苏联,上节课我们学习到,这两个国家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这就是两极格局。他们的关系就像天平,尽管时有偏移,但整体平衡。可是由于东欧剧变,苏联于什么时间?没错,1991年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那么世界格局将是什么走向呢?把书打到90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

一、那么什么是“世界格局”?什么是“极”?

“世界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极”是指综合实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两极”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课第一部分内容,告诉老师,两极格局被破坏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很好,【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什么?“多强”又指的是什么?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很好,在书中表示出来。大家来看这几个材料。小组讨论,试着分析下“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谁来说说?

美国是多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苏联解体后,它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等国家综合实力优势明显,它力图在国际事务中谋求主导地位,建立一个美国控制下的单极世界,动辄以经济制裁和军事干涉相威胁,对一些主权国家的权益以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严重损害。(很好,这是美国的情况)西欧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自强,成立了欧共体,是多极力量中强有力的一极;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多极力量中不容忽视的一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长,是多极力量中影响日益增强的一极;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仍是多极力量中重要的一极。(非常好)所以“一超多强”并存是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的客观反映;“多强”中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拥有足够的实力可单独与美国抗衡;多强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二、但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的领袖”,开始构筑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威胁。请同学们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和当前形势,美国为建立“单极”世界都干了些什么? 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如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科索沃问题、利比亚问题等等,美国无一不插手其间。而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经联合国授权,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轰炸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对形成中的多极化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你知道美国为什么要轰炸南联盟吗?它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学习科索沃战争。

三、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视频:谁能简单概述下美国为什么要轰炸南联盟?(1)美国轰炸南联盟的原因:第一,南联盟是北约东扩、南扩的最大障碍。第二,南联盟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最后一块阵地。第三,北约要把科索沃变成它的新武器、新战术的试验场。非常好,那么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严重挑战。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它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大家也在书中最后一段表示出来。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要变化,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所学知识,一战后,二战后以及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答案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3)一超多强。没错,可是“没有一种势能能永远持久。”有起就有落,有升就有降。世界的“命运之轮”正在缓缓地朝多极格局运转,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不仅影响着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1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大家一起来看我的书包里都有什么?苹果手机、日本的漫画书,韩国的化妆品,等等,发家发现什么特点?很好,这些东西在我包里的出现是一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那这种趋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明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在经济发展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们来看两个材料。多媒体显示图片:磁悬浮列车、跨海铁路、海底隧道等;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结合我们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小组讨论一下: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第三,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非常好,由此可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好,视频中出现了哪几种经济交流的方式?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跨国公司、贸易组织,很好,其实最突出表现就是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建立,大家3分钟快速阅读99页自由阅读卡,简单了解世界贸易组织。时间差不多了,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是一个“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国际贸易组织,中国什么时间加入的?2001年,很好。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上一篇:医疗救助申请下一篇:办公场地租赁合同标准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