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范围(9篇)
1.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范围 篇一
各位同学:
《外国教育史》课程上课结束的时间已经进入尾声,但对外国教育史的探寻是作为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应一直保持的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作好读书笔记或撰写读书心得或记录读书反思。此次《外国教育史》课程的期末考试应有些同学要求同时考虑到对重要史实的必要识记要求,决定采用闭卷方式考核。为了大家能够复习时有所侧重,考出好成绩,特给出一定的复习范围,以供参考。
一、人物篇:
1.古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综述
2.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3.昆体良、西塞罗、奥古斯丁、洛克、斯宾塞、狄德罗、拉夏洛泰、涂
尔干、洪堡、康德、第斯多惠、福禄倍尔、卢梭、裴斯泰洛齐、杜威、蒙台梭利、罗素、福泽谕吉、马卡连柯、赫钦斯、马里坦、雅斯贝尔
斯、朗格郎、罗杰斯等人的教育成就及思想
二、国家篇: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
2.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3.17-20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
注意:虽然是闭卷,对有些知识点有一定的识记要求,但并不需要大家死记硬背大量的史实,重点在于考察各位同学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教育人物的教育思想及各国教育发展历史的个人思考。请大家在复习中注意侧重点及努力的方向,多读书(包括教材及相关文献)并积极思考,必要时练练笔,写一写。祝大家发挥出自己最大潜力考出自己满意的水平!
2.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范围 篇二
1.同义词界说
对同义词性质的认识突出地反映在对同义词概念本身的界定上,如果单纯地从概念、事物对象、替换等方面认识同义词显然离开了意义标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难以完满地解释同义词现象。同义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对此从词义上解释,其实有三种认识,一是义近说,二是意义同近说,三是义同说。
伯绰先生(1951)说:“在意义上相近的词”叫作同义词,因而举出了“需要、须要、必需、必须、必要”、“强调、夸大、夸张”等组同义词的例子,这是义近说。意义同近说认为“语言里有很多发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意义极其近似的词”称为同义词(周祖谟1956),此前瓌一先生(1953)也持类似观点。义同说的代表人物是王了一先生(1953),“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两个或更多的词。”对这样三种认识有人评价:“‘义同说’强调的是同义词语意义之间的相同点,但却没有解释清楚‘意义相同’的确切内涵;‘义近说’关注的是同义词语意义之间的不同点,但其阐述的内容却不能与‘同义词’这一概念名称相对应;‘义同义近说’既注意到同义词语意义上有相同之处,又兼顾词义之间的不同之处,因而得到普遍认可,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观点。”(安春燕2011)也有学者认为,“当意义本身比较接近,而人们在语言运用中又有意地忽略掉这些词的意义的差别而将它们通用的时候,这些词就成了同义词。”(吴峥嵘2011)这种“语言运用中的‘通用’”本质上又回到了替换说,这种“新认识”我们难以认同。
在学术界完全坚持“义近说”的学者不多,因为这样的一些词有时意义并不相近。“意义同近说”在汉语界影响极大,然而也有人表示反对,刘叔新、葛本仪、周荐等先生不认为“近义词”也是同义词。“义同说”观点是极富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虽然坚持这种认识的人极少,但这种对同义词的认识,从性质和范围上看是比较周严的。我们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所谓意义相同主要就表现在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完全相同上,其中词的词汇意义及其概念对应性又是决定性的因素。”(葛本仪2003)
2.同义词的范围
对同义词性质的认识必然影响到同义词范围的确定上,这里我们主要谈“近义”的范围。“意义同近说”使得同义词的范围难以确定,张志毅先生(1994a:60)认为“根本意义大部分重合”、张弓先生(1981:229-238)认为“基本意义核心意义相一致”、刘叔新先生(1990:282)认为“主要理性义素或主要理性意义成分必定相同”等都不同程度地包括了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有共同意义的词”(孙良明1958)、“由于词义的相同性所引起的一种联想关系”(刘宁生1989)、“词义上有类同性、理解和使用上经常容易混淆致误的一组词”(詹人凤1997:101)等显然也没有排除“近义”的词是同义词。有的学者尽管说“同义词列里不能包括义素不同的近义词”(戚雨村1985:173-177),但从其举出的同义词的差别的例子来看,仍有“近义”的词。武占坤、王勤二位先生(1983:102,118)看到了等义近义的不同,认为“等义词实质上是等义异彩词”、“近义词间的语义范围,主要靠彼此的义差来相互划线的”。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学者用下列图A表示同义词的范围:
A中圆a和圆b意义相交重合的部分c为大部分,a、b为同义词;B中圆a和圆b意义相交重合的部分c为小部分,a、b不为同义词。这种表示法很直观,但图中意义相交重合部分c比较模糊,它对具体词的认定和分析不起多大作用。
在近义词的范围上,学者们的认识有比较大的分歧。刘叔新先生(1980:83-84)认为近义词是个开放的类集,整体数目难以计数,每组内词的数目也难以确定,它不是汉语词汇描写的对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近义词范围极其广大。“凡分别表示集合体和个别体(如‘纸张’和‘纸’之类)、整体和其部分(如‘桃核’与‘桃仁’之类)、上下位概念(如‘学生’与‘中学生’之类)或同位概念(‘朗读’与‘默读’之类)的词,……无可质疑地是近义词。”对具体“同义”的词范围的认定也不完全一致,比如某组词色彩意义的不同是划在等义词中还是划在近义词中,这也有分歧,武占坤、王勤二位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概要》中认为等义词可以具有不同的词彩,而谢文庆先生(1982:4)认为(近义词)“它们在理性意义和色采意义方面有着种种细微的差别”。这样拿“父亲”和“爸爸”来说,武占坤、王勤二位先生认为是等义词,谢文庆先生却认为是近义词。
一定范围的成员能否纳入同义词的范围也存在不小的分歧,有人认为“研究同义词问题的时候,不能否认有方言同义词这回事”(孙良明1958)、“固定词组(包括成语)是可以作为同义词群的成员的”(张志毅1994b:225),而“意义上无共同性、类中不同种的东西”等不是同义词(高庆赐1981:239-246)、“没进入普通话的地域方言词、社会方言词、外来词、古词”、“词的各种变体”和“词组”不能成为同义词(张志毅1994b:224-225),“在交际中,有时所指相同并不一定构成同义词”(黄伯荣、廖序东2002:287)、“习惯上可以代用但意义上没有共同地方的词”和“补充意义超出共同意义的词”不是同义词(孙汝建1982)。张志毅先生(1994a:48)和詹人凤先生(1997:100)还分别用坐标图和扇形图来说明同义词的范围问题,这对人们直观理解同义词有一定帮助。
葛本仪先生(2001:168-173)认为“近义词”与同义词不同,它是“表示共同概念的基本部分”、“共同反映着同一概念的本质特点”,举例如“鼓动”、“煽动”,“家属”、“家族”,“优良”、“优秀”,“证明”、“证实”,“整理”、“整顿”等,从中可以看出近义的范围不宜过大。下面我们举一些有的论著曾提到过的词例,它们难以算作近义词,更说不上是同义词了。
对于母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学界认为同义词的范围应该扩大,“语言研究者确定同义词的标准连用于中国学生的语文教学都显得过于严格,更不要说对留学生的教学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范围要大得多。……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范围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也难以确定。”(孙德金2006:45)还有人认为同义词是个开放的动态结构(陈桂成2003),“正因为同义关系不只是由词义本身决定,它还需要人们的主观认同,所以同义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关系,自然同义词也不会是一个封闭的结构组织。”(吴峥嵘2010)
我们认为,同义词的科学界定同包括同义词在内的相关词语的应用研究还不能完全等同起来,词语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科学严格的同义词研究对于共时词汇系统的观察以及历时词汇系统的演变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3.同义词性质和范围相关的几个问题
涉及到同义词的性质和范围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即词性、褒贬义对同义词的影响方面,这其实反映了学者们对同义词的“意义”是否只包括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能否对词汇意义施加影响的认识。此外我们还要谈一下一组同义词中内部成员的地位问题,从某种角度说,它是同义词内部成员性质地位的问题。
3.1词性与同义词的关系
关于词性与同义词的关系问题,周荐(1995:37-38,98-100,191-194)和周殿龙李长仁(1996:261-266)等先生的著作都有详细的阐述。早在1953年瓌一先生在文章中举出了“聪明”、“智慧”为一对同义词的例子,接着周祖谟先生(1956)指出“不同词类的词虽然意义近似,可是未必就属于同义词”,而后张世禄先生(1984:324-327)便明确地指出“不同词类的词,只要意义近似,也就可以属于同义词”,从此不同词类的词能否构成同义词便展开了论争。周荐、杨世铁二位先生(2006:479)评价说:“刘叔新的论断为这场延续了近三十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式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到了80年代末,梅立崇又接连发表了大小三篇文章,重提词类不同的词可以构成同义词。”
进入21世纪,词性与同义词的关系问题还难以画上句号,“同义词无须词性相同,同义词词典应该给词性不同的同义词留一席之地”(徐今2008),“在原型范畴理论下,我们认为,该词如果与范畴中典型成员在某些方面相似性较大,其程度超过了词性不同这不相似的一面,就可以归入该同义范畴而成为一名成员。如‘忽然、猛然、突然’虽然词性不同,却完全可以看作一组同义词。”(王彤伟2009)葛本仪先生(2003)认为:“只有词的语法意义相同,才可以在同一个意义范畴中进行比较,虽然语法意义相同的词并不能都形成同义词,但是同义词却必须以语法意义的相同为前提条件。”
认为同义词的构成必须词性一致从理论上到词语语用认知模式及语感上更容易被人接受。当然也有的学者采用模糊的表述,“同义词通常属于一个词类,词类不同的词尽管意义很相近,一般也不看作同义词”(张永言1982:107)。关于“同义词是否必须词性相同”,周殿龙李长仁(1996:265-266)总结说:“对这个问题还须深入探讨,不宜匆忙作出结论,因为理论上的分歧还没有真正解决”,从目前来看,这一认识是可以令人接受的。
我们认为造成上述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人们对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对语法功能与语法特点、语法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认识存在分歧。“词性”能否与“语法功能”、“语法属性”、“语法特点”或“语法意义”完全划上等号,离开这几个方面空谈词性的同异对同义词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因为汉语有同类而功能相异,同功能而词类相异的情况存在。第二,对具体词如何归类问题存在分歧。汉语词的语法分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它不如西方语言词类划分那样明确而有系统,连具体词的归类都不能有统一认识,确定其间的同和异必然会有一定的困难。第三,是孤立地看某组词还是结合语用情况观察其间的同异问题存在分歧。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能仅仅拿几个词凭语感判断它们是否同义,而要通过大量例句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再回到语言实践中进行验证,这其实就是静态动态研究结合起来,静态研究动态研究相互补充的问题。第四,多义词、兼类词的存在造成同义词复杂局面的产生。具体语境中词都是单义的、定类的,而离开语境几个词的多个义项、多个类别的意义全方位比照就会使问题广博而繁杂,所以从理论上看学者们不主张“同外”意义的比较,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五,词典辞书教材等的释义和人们的语感使得某些人对有些词意义的理解产生错觉,可能误把同类的当成异类,把异类的看作同类。这样,拿“红”和“红色”、“光辉”和“辉煌”、“突然”和“忽然”这三组词来说,它们究竟是不是同义词,认识评判的标准不同最终的结论就可能不同。所以,上述理论问题如果得到充分的解决,词与词之间在词性问题上是否相同才能构成同义词便不会有大的分歧。
3.2褒贬义对同义词的影响
褒贬义对立的词能否构成同义词,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褒贬义属于色彩意义的一部分,有人称其为“意味”、“附属义”等,而同义词则是词汇意义的相同相近,所以同义词的构成不受褒贬义的影响,反而它是同义词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支持肯定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学者们常举出的例子如“果断、武断”、“成果、后果”、“团结、勾结”、“鼓动、煽动”等。另一观点则认为褒贬义对立对词汇意义可以形成影响,使色彩对立的词“义同”大为减弱,因而它们是不能构成同义词的。张志毅先生(1994a:68)认为这是“虚假的同义词现象”,徐志民先生(1980)也指出:“含有褒义的词和含有贬义的词,它们的词义具有对立的性质,怎么能结成同义关系呢?……其实,在实际语言中,上述这些词,不仅不作为同义词用,反而常用在反义对举的场合,如‘这不是团结,这是勾结’,‘这不是创造,而是杜撰’。”有人更直接地表述为“词汇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不同的词不能构成同义关系。”(安春燕2011)
我们认为,本质上色彩意义与词汇意义是词义中两种性质不同的内容,从词义关系上看色彩意义不能决定同义词构成与否,而同义词只能看词汇意义,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大部分褒贬义对立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呢?原因就是它不仅是色彩意义的对立,还导致词汇意义的对立,所以人们凭语感就会得出“褒贬义对立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的结论。其实色彩意义包括内蕴色彩和外围色彩(杨振兰1996:3)两大类,色彩意义不能渗透到词汇意义中或者渗透到词汇意义中而不能引起词汇意义的明显对立,则对于同义词来说它就不起决定作用。如“老头儿”和“老头子”,词汇意义为“老年的男子”,但前者含亲热的褒义色彩,后者含厌恶的贬义色彩,二者色彩意义形成对立,但我们仍视其为同义词,因为色彩意义没有对词汇意义形成绝对影响。相反,“团结”和“勾结”,前者具有褒义色彩,后者具有贬义色彩,不仅如此,它们的词汇意义也形成了较大的区别,分别为“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暗中互相串通、结合”,虽然二者在“结合”的特征上相同,但色彩意义渗透进了词汇意义中,已造成了词汇意义的明显不同,所以有人认为不是同义词。因此草率地下结论而不对色彩意义进行深入地研究是有可能违背语言事实的。
3.3同义词组内成员的地位问题
同义词性质和范围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关的词能否进入某组同义词组中以及同义词成员的辨异等方面上,较少谈及组内各成员的地位问题。较早注意这一问题的是张志毅先生(1994b:226),张先生提出的“核心词”观点对于同义词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有重要意义,“处于同一个同义词群里的各个成员,其地位并不是平等、并列的,其中有一个成员处于核心地位,称为‘核心词’”,“核心词的重要作用,是联系本组同义词成员的纽带,是限定本组同义词范围的尺度。”如在汉语中“看”是“看、盯、瞧、望”这组同义词中的核心词,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同义词组中都有核心词。张志毅张庆云二位先生(1994:251)在《同义词词典的体例》一文中又说,“同义词群内部的编排,……不管按音序,还是按意义编排都得选出词群的领头词。”鲍克怡先生(1983)也说:“等义词同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成立一个词群,词群的首词必须是常用、易懂的,它同时是这一词群的标题词。”戚雨村先生(1985:176)也有类似表述,“若干个同义的词构成一个同义词列,每个同义词列通常有一个首词作为词列的组织核心。首词一般都是反映共同意义最多的,不具有修辞色彩的,使用频率较大的词。”但刘叔新先生(1987:14-15)却认为核心词论说的看法“并不符合实际”,“只能说,要确定同义词组的领头词,可基本上以词的使用范围及常用情况作为依据,有时须兼从便利于辨析的角度来考虑;对于这基本依据来解决问题的同义词组,可完全依技术上方便的角度来确定。”刘先生的这种观点是值得重视的。有学者阐述得更为细致,“同义词组中语域最宽、可替换性最强、解释力最强、词义本身附加的限定修饰成分越少,充当核心词的几率就越大。核心词具有语感熟知性和释义常用性,所以,用来释义的词一般必须是浅显、常用、广为人们熟悉的已知词语。……如‘暗藏、隐藏、潜藏’……‘隐藏’为这组同义词的核心词”。(陈志国2010)
从同义词词典的编纂、同义词辨析等角度看,同义词组内成员地位问题的研究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从同义词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来看,“这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地努力”。(世晓、月明1986)
3.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范围 篇三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中考复习的意义
这是由中考复习教学的特点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特点决定的:
1、有利于实现全面知识扩容。中考语文复习除了全部语文教材外,还要进行语言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写作等专题复习,再加上模拟训练,其内容非常繁多。在复习中不可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详细讲解,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知识要点,而且更加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
2、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效率。每年进入综合复习往往都在四月份,而中考一般都在六月下旬,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要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完全消化掉实在不容易。现代教学手段则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的复习效率,而且用得好,还可以解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差异问题。
3、有利于调节学生学习状态。中考复习方式以讲解和强化练习为主,学习生活较为枯燥,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现代教学手段将视听音像素材与文本知识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现代教学手段需做的准备
1、收集整合复习素材。教师要提前把收集到的复习资料分类分专题整理,建立不同的文件夹存放,以便教学时快捷查找。例如复习语言的积累运用时可以分为字词、句子、修辞、诗词、名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若干小类,再按知识内容回顾、中考金题回放、答题技巧点拨和中考新题预测等板块设计成系列复习方案,教学时一目了然,循序渐进。
2、查找或建立专题网站。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先要制作或查找与中考、高考信息、名著阅读,作文教学等有关的专题网站,如语文天地网、中学语文大观园、中学生名著阅读网、创新作文网等,在复习时,根据教学进度指导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3、学生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要顺利实现网络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健康上网习惯,让他们掌握文字编辑、网上查询等基本操作方法,提高网上学习的效率。
要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实践。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中考阅读更注重对考试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考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开放题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将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紧密结合,写读书笔记、佳作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在读写中提高能力。
三、灵活开展不同模式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1、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课型。在复习中,一般都要对只是进行系统归纳,或以条文式、框架式呈现,或以图文式、表格式呈现等等。我们在复习某一章节内容时,可将知识要点回顾、经典中考例题和答题技巧指导等制作成PPT或Flash课件,教学时边讲解边演示。比如在复习图表类题时,将其常见题型、热点话题、经典例题、解题方法和新题训练进行整合编辑,制作成课件,教学中教师省心省力,学生一目了然。
2、“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这种多媒体设备加黑板的模式,比较适宜于讲练结合类和知识讲座类复习。教学时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将“天网”接收的或互联网查找的资料精选整理,在教学中适时播放展示,增强视听效果。同时,对于重点知识或需要巩固训练知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学生边听边看边记,从而加深印象。例如在进行话题作文立意训练时,可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将思路写在黑板上,在配以专家讲座视频,让学生领悟要旨,再进行话题作文立意训练,这样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学生掌握较快。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这是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它比较适合专题复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专题网站或存储好的教学资源自主点击学习,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巡回指导,排疑解难,最后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复习名著知识时,指导学生进入“中学生名著阅读网”,让学生了解必读书目,参看专家评论,回顾典型考题,完成自主检测。学生还可以欣赏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名著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需求自由调配时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收效良好。再如,学生可以进入“中学语文大观园”、“创新作文”、“无忧无虑语文网”等网站自主学习,并对知识进行摘记,这样不与教师单纯的讲授相比,学生吸收得要多。诗词赏析专题,用相匹配的音乐伴奏,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也为文章意境提供创造了中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愉快情绪。避免产生厌烦情绪和疲劳现象,语文复习有了这对被网络资源激活的翅膀,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4.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范围 篇四
优秀2009-04-25 19:37阅读288评论1
字号: 大中小
爱辉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理论复习范围及参考答案
双击自动滚屏
一、信息技术教学理论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任务驱动教学中,设置任务要考虑哪些因素?
(1)任务设置的趣味性原则: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任务设置的适宜性原则: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任务的设置要适宜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增强成功感。
(3)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互动性原则: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整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任意识。
3、在信息技术教学,如何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教学应处理好下面两方面的情况:
(1)克服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抛弃教材。
(2)克服在课堂教学中照搬教材进行教学。
4、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发布者:电教信息 发布时间:2008-5-20 阅读:437次
5、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改变单纯以传授计算机技术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
(2)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学习中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
(3)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4)在信息技术课上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7、网上教学资源有哪几种类型?
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资源网站、门户网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
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
9、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及大发展的今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手段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现代科学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环境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
(2)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和学习的空间。
(3)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
(1)通过整合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通过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整合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问题)
1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12、在信息技术课中的研究性问题,教学目标应该重点放到什么方面?
“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的学习活动之中。“研究性的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13、请分析说明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答案要点:师生是平等的研究者,学习研究活动的共同参与者。教师是研究课题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
(新课程理论)
14、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中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属于地方课程范畴。请你结合当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地方课程的合理性。
答案要点:(1)地方课程是以省为单位的课程设置。(2)每个省、每个地区的硬件环境不同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地方课程具有其合理性。(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也要结合每省的实际情况而定。
结合本地区、本校说明
15、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16、用新课程的思想,阐述教学结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2)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3)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而是帮助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
17、请你说一说传统教学中与新课程教学中,媒体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
(1)在传统教学中,媒体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辅助教学工具。
(2)在新课程中,媒体除了具有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外,更是创设情境的工具。
(3)在新课程中,媒体更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数字化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结合教学实践熟悉以下主要内容:
Word、Excel、Powerpoint、新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感受信息技术、第二单元走进Windows、第七册第一单元结识多媒体、第三单元几何画板
三、网络及病毒防护知识
5.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要点 篇五
1.基本概念:教育技术(AECT’94)、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数字化学习的实施方式有哪些?
4.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特性与优势是什么?
5.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原理与基本内容?
6.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有哪些?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些基本要求与基本策略?
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9.《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提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请针对其部分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或建议。
6.党课复习范围 篇六
1.为什么把“按期缴纳党费”作为申请入党的一个条件?
党员交纳党费,不仅是在经济上资助党,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时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表现,是具有党的组织观念的一种具体行动。通过按期缴纳党费,经常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会激励自己珍惜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入党积极分子应具备哪些条件?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有入党要求,决心履行党员义务,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表现好; 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威信。
3.为什么共青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团组织的推荐?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适当服与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职责。共青团员在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团组织最了解他们的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共青团员由团组织推荐,有利于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也有助于加强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入党申请书和《入党志愿书》有什么区别?
入党申请书是申请入党的人自愿地向党组织提出要求入党的书面材料,只是表明申请人的个人态度。完全是由个人所写,在写法上也比较灵活。
《入党志愿书》使党组织交给入党申请人填写的,标志着组织上对申请人的态度。入党志愿书要记载全部入党过程,是由申请人、介绍人、谈话人和党组织分别按规定和要求写的,只能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栏目填写。
5.为什么要进行入党宣誓?
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举行入党宣誓,是对预备党员进行党的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入党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入党誓词概括了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所承担的政治责任。进行入党宣誓,一方面是表示党对党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党员向党倾吐肺腑之言,表示自己遵守誓词各项内容的决心。通过入党宣誓,可以鼓舞和激励新入党的同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入党誓词,并努力付诸实践。
6.入党宣誓的誓词内容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7.发展党员需要履行哪些手续?
要求入党的人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
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一般要经过团组织的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
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并作出结论
党支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对发展对象的意见
确定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介绍人
填写《入党志愿书》
报上级党组织预审
进行公示
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作出决议,并报上级党组织;
上级党组织派专人同申请人谈话,并作进一步考察
上级党组织集体审批
发展对象被上级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以后,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进行公示
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转为正式党员
8.为什么必须严格履行入党手续?
在发展党员时,一定要按照党章规定,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其目的是为了从组织制度上保证把确实具备入党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办理入党手续,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的一次政治教育和组织审查。因此,在办理入党手续时,必须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9.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
7.刍议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篇七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2015 )06-0019-01
现代文阅读在整个试卷中占有很重的分量,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会拉动包括写作、语基和语言运用三大考点的能力提高。然而,如此重要的一块,每届高考的实际情况却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卜几点:一是重视立竿见影的语言基础训练,轻视效率不明显的阅读;二是重视题干的审读,轻视对语言环境的揣摩;三是重视题目的阅读区间的分析,轻视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尤其缺少对截取自阅读材料的语言进行剪裁的训练。鉴于此,我们应该从以卜几个方面复习备考:
一、要侧重要求学生掌握命题特点
1.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的一般特点
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旱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所选文本的篇幅大部分在1000~1500字,以一千二、三百字为最多。在语言上,语法典范,有陶冶与引领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实用性,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能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促进考生的发展。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有利于课程文化的建设。
2.现代文大阅读设题的特点
纵观历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我们发现在设题和答题上也同样有一些规律可寻:①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②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⑧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④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⑤保持题型的相对稳定、整齐。⑥开放与限制结合,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特点。
二、要侧重正视训练,注重做好练习分析,加强能力培养
练习题要精选,切勿求多。根据高考说明要求精心设计练习题进行训练,最简单的方法是精选近几年高考题中的精品题。虽然说高三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经过几年的训练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解答开放性题型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应作为训练的重点。但仪抓训练不行,还得对练习作分析。分析练习绝不是对答案,而应该让学生知道所以然,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章学知识,以及回答问题时常用的套路,即使用正确的套话,再添加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正确答案就出来了。如问“作用”,它的答题套路是:于法+于法结合内容产生的效果。如2005年全国卷(三)第17题,作者用了反衬于法,反衬的作用是以次衬主,突出主体。第三段描写主体是山峰的气势,夜晚看到的是“山影”,山影在火光的衬托卜-“令人魂悸魄悚”。整合起来就是这一描写反衬张家界夜空山影的摄人魂魄。
另外,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将现代文阅读题中主观性表述题的解题步骤归纳为五步:第一步,对试题中的文章(段)作仔细通读。第二步,审清题干包含的有关信息,如要解答什么问题,表述上有什么要求,字数多少,叙述角度有无限制等等。第三步,找准题干所提问题在语段中的具体位置。第四步,在通读语段后,确定哪些文字与要解答的问题有关,从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第五步,按答题要求,对文中的信息作必要的整合,使答案表意准确全面、文字简洁、结构合理、符合答题要求。
三、要侧重摸索规律,总结答题方法
8.党校考试复习范围 篇八
1、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4、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什么科学理论体系
6、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哪些方面
7、党的各项工作的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8、党章规定如何计算党员的党龄
9、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10、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2、的党的十七大召开时间,提出的理论体系,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以什么为主线?在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修改为什么?
13、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4、党按照什么原则选拔干部
15、党的组织机构包括哪些?
1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他的四个组织原则是什么?
17、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交纳的党费标准
18、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
19、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处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他的四个组织原则.21、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2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
2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25、十七大的主题是什么?
26、简述申请入党的六个条件?
27、入党积极分子应具备哪些条件?
28、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哪四项基本要求?
29、入党宣誓的誓词内容是什么?
30、结合对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及党的根本宗旨的认识,谈谈自己为什么
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人为民服务。
4…党的十六大在党章中明确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摘自十七大报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新思想理论。
6….(一)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去。
(二)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
(三)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
(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
7..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党章总纲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8…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和入党时间,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10…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2…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14…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15…
(一)党的中央领导机关
1、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总书记、中央军委和书记处
(二)党的地方领导机构
(三)党的基层组织
(四)党组
(五)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16„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
……党章规定,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17…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党员一般按照0.2元/月的标准交纳党费.18…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三是自我批评的作风
19…十七大党章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20..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2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荃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党章》第七条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
2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还把这一点载入了党章。这不仅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而且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角度来阐明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第一,“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对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第二,“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第三,“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 题。
24..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述。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25…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6…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27„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本人对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心为共产
主义奋斗终身。
3.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勇于进取,钻研技术、业务,在生产、工作、学习
等方面做出成绩。
4.作风正派,团结同志,遵纪守法,能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在群众中
有一定威信。
5.本人政治历史清楚。
28„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29„党章规定的入党宣誓誓词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9.高数复习范围 篇九
这一章前面要熟悉几个常见初等函数的图形。反双曲正弦等我没看,个人觉得看不看无所谓。用定义证明极限大纲是不要求的,但是这部分例题应该看看,对理解极限的定义有好处,而极限的定义是选择题爱考的知识点。一致连续性这节大纲不要求。
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这章相对简单。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导数,相关变化率不考,微分近似计算不考。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
这一章比较难,但也是考试重点,主要是证明题。几个中值定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运用起来会有困难,所以得多做题目练练,这几个定理要学会证明。泰勒公式可能开始看起来比较抓狂,其实这个证明考试应该不会考,太复杂。但是这个公式十分重要,要学会应用,而且应用起来并不困难,所以一定要掌握。后面的曲率,方程近似解都不考。(另外书中凡是有关工程应用的例题和习题都不用看)
四章 不定积分
这部分书上给的习题并不难,要好好做,全书上的一些题目到很让人抓狂。有理函数的积分好像大纲已经不要求了,10年全书上还留着,可以看看,对计算一些积分有好处。积分表大纲是不要求的。
五章 定积分
这章很重要,变限积分经常考。要搞清楚变限积分,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区别。什么样的条件下有原函数,什么条件下可积,可积和原函数存在是没有关系的。可能刚开始看的时候会有些混,仔细看书不要慌,后面的复习也会复习到的。第五节 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Γ函数大纲是不要求的。但是我要说说Γ函数,当时我没有认真看真有点悔,这个函数在概率统计里很有用。
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数三考的内容只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 旋转体体积计算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立体体积计算(这部分经济数学教材给的例子比较好)
七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三不要求)
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这一章我开始时看的十分抓狂,特别是复合和隐函数的情形。但是弄懂后这章出的题目并不难,所以要多做几个题目找点感觉,才能知道自己的理解错在哪里。不考的主要内容有:全微分近似计算 多元函数几何应用 方向导数与梯度 二元函数泰勒公式 最小二乘法。
九章 重积分
这部分只考二重积分,重点就是计算二重积分,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个大题,一定得学会算各种二重积分,会用计算技巧(奇偶性,对称性。计算很重要)
十章 曲线 曲面积分(数学不要求)
十一章 无穷级数
这章近两年都没考大题,可能主要是数三四合并的原因,但这章仍然很重要。开始看可能也有些难度,求和函数要自己动手多做做题。不考的内容有:柯西审敛原理; 正项级数中的根值法09大纲删了,但我想这个是可以用的 ;求和函数中数项级数求和09删了; 函数幂级数展开式应用 ;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 傅立叶级数。
十二章 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工程数学没有差分方程,但是这整章内容都比较简单,个人觉得直接看复习全书就可以了。
2.线性代数。这部分的教材我依旧用的同济大学的工程数学,和经济类的数学差别并不大。只有向量空间和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不用考。线性代数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比较强。但是它是三门中学起来最简单的一门课,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永乐大帝就是这么教我们的。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部分的书我都没认真看,开始总觉得时间还多就晃晃悠悠的看,后来觉得该快点看完就赶着看了,其实也有学数学学疲了的原因。概率论这部分学刚开始学起来应该比较困难,可能觉得比微积分难,因为这是数学中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但是书一定得好好看,这部分内容看明白它的研究方法和明白它的各种模型后就觉得不是那么难了。经济数学教材中主要有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不考,09年删除的;线性回归分析…不考。阶段二 听了一个数学基础班
当时有个朋友帮我搞到了不少辅导班的视频,当时心中甚喜。可是这个班听完并未给我太大的帮助,数学主要是靠自我思考和动笔做题的。我承认当时有思维上的惰性,听课比想破脑袋搞那些自己不会的题要安逸的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被那些什么导学班,基础班乱七八糟的弄混头脑。他们不可能想高中老师那样手把手的教你,然后给你布置相应的题目,再给你讲解还要搞考试,所以也不会有高中那样的效果。
阶段三 做了基础过关660题
我觉得这是个失误。当时我并没有看复习全书,看到书上的基础过关,想必在全书前做就可以了。其实这个“基础”并不是那个“基础”,大概是题型是填空选择的意思,或者主要是对考研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吧。总之这个难度是不亚于真题的,所以不建议看完书后直接就做这个。
阶段四 李永乐复习全书
我的全部数学资料都是李永乐的,因为我觉得这个老师十分认真耐心和负责。关于复习全书,我觉得我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我一上来就拿笔做了起来。虽然还是有一部分题目我会做,但这无疑是个耗时而痛苦的过程。我搞了差不多三个月才搞完,而且概率论部分实在是做不下去了就直接看完了。最终不少东西我还是不会的,但时间消耗了不少。所以我认为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看全书时大抵是可以先认真看一遍的(当然也要适当动动笔),第二遍再把大部分掌握不太好的题目做做。其实全书的难度还是比真题难不少的,题目不会做很正常。但是后面给的习题一定要好好做,很接近真题难度。
阶段五 听了强化班翻了翻复习全书
开始听强化班是想把知识快速过一遍,但看完全书后真是有点脑袋不想想问题了的感觉。后来花了整整三天听了高数的一个强化班,开始感觉还好,后来又不想听课又不想看别的就茫然的撑着把课听完了,没有多大收获,除了做了点笔记。后来我就主要看别的科目,减少的数学的时间。后来在论坛上看到别人发帖子说某某老师的高数讲的不错,正好我有他的视频就试听了一下,结果还真是觉得有帮助,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把自己比较差的章节听了听。线代当然是听的李永乐的,这个毋庸置疑,讲的特别不错,概率课还行吧。总之对于辅导班吧,我觉得数学强化班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前提是你复习的还行了但是还觉得有些混。另外对于不同的人选择是不同的,听不听都行,如果你自己可以学的很投入可以想清楚那些问题,那应该比老师讲的效果更好。总之辅导班不是提高数学的充分条件,自己思考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阶段六 做真题
我做真题比较散漫,好多都没按3个小时的时间来做。这很不好,我觉得。我后来没什么时间做模拟题,只做了真题。总之我觉得大家应该早点把真题做了,然后再结合不懂的翻翻全书,这样比较好吧。关于模拟题,我觉得也是应该做的,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也要制造一种考试的氛围去模拟。对大多数人来说考试时时间真的是挺紧的。
总结一句就是:多思考,多动笔,重计算,重速度。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范围】推荐阅读:
现代教育思想复习资料10-15
西华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缩小版10-08
本科教育学复习范围08-04
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07-27
现代教育测量系统11-0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07-13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09-21
现代教育思想小抄07-26
现代教育理论意义09-09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