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

2024-10-15

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通用7篇)

1.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 篇一

****总经理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01-10

------------------

站在新起点推动新跨越

夺取“十二五”开局起步全面胜利

——***总经理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3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部署2011年工作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国资委的部署,动员各级组织和全体干部职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起点上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企业集团。稍后,要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王董事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夺取“十二五”开局起步的全面胜利。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集团公司精心组织安全生产、增盈扭亏、转方式调结构“三大硬仗”,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效,安全生产、煤炭产量、国际化建设取得突破,全面完成了“652079”奋斗目标,呈现出十个亮点:

1.经济规模和效益再创新高。预计销售收入600亿元,增长34.80%;利润总额87亿元,增长61.56%;上交税金67亿元,增长16.20%;资产总额1100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110.52%。

2.煤炭产量跨越增长。产煤6000万吨,增加1030万吨,增长20.72%,打破年产在4000万吨徘徊的局面。煤业公司跨入5000万吨特大型煤炭企业行列。

3.国际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初步形成资本运营、产业经营、产品贸易并重的国际化发展格局。境外煤炭产量1702万吨、销售收入61亿元、利润27亿元。兖矿已成为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和能源产业界具有较大影响的煤炭企业。

4.安全工作平稳发展。连续安全生产1646天,产煤1.9亿吨。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5.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投入基建、技改资金50.74亿元,新建、改扩建项目28个,建成投产5个项目。产业产品的高端高质高效水平明显提高。

6.技术研发成果丰硕。“煤转化过程化学与工程基础研究”列入国家最高研究水平科技计划“973”计划。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8项,其中2项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专利授权35项。

7.节能减排力度加大。SO2、COD、氨氮分别比计划减排14.6%、56.0%、78.3%,节能3.05万吨标准煤。获得首届低碳中国突出贡献企业、中华环境友好煤炭示范矿区荣誉称号。“煤气化多联产燃气轮机发电技术”项目获省重大节能成果奖。

8.名牌战略深入推进。“兖矿牌”尿素、甲醇被评为2010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阴极炭块等5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全省实施名牌战略现场会在兖矿召开。

9.职工生活明显改善。四届三次职代会确定为职工兴办的8件实事全部落实。在岗职工人均收入56989元,增长17.14%。

10.企业形象持续提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同志,省长姜大明同志先后视察兖矿并给予高度评价。集团公司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已获国务院批准。

2010年的成就,确保了“十一五”目标的胜利完成,也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集团公司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三个主导产业进一步升级;省内邹城、鲁南、兖州三个园区,贵州、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鄂尔多斯、澳大利亚五个基地初步建成;国际国内、产业之间、产业链内部三个协同效应充分显现;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物流贸易三位一体运营模式稳健发展;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三项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平稳发展,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企业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面向未来,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些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靠得是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的部署要求,来自于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克难制胜,拼搏奉献。在此,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2010年工作主要是“七个着力”、“七个提升”:

(一)着力推进安全管理511工程,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坚持以预为主安全理念,提境界、抓超前、严防范、反松劲、重落实,实施511工程,扎实开展“深化提升年”活动,全力打好“四个阶段战役”。一是严抓责任落实。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开展安全承诺。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组织各类安全检查423次,查处问题6700条,挂红黄牌439个。实施“3234”安全考核模式。对事故责任人公开分析处理。干部职工遵章守规、尽职尽责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严抓预控管理。深化三位一体、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和“三为六预”安全文化建设。健全重大灾害专家会诊评估机制。完成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12项专项预案省局备案,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演练。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投资6.36亿元,完成生产安全费用工程2731项。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的五大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成试点工作。三是严抓重点和关键环节管理。治理B级以上安全隐患228项,治理监控率100%。抓好矿井“一通三防”、防治水、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防治。从严落实煤化工、煤电铝项目试车试产安全确认办法。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外开发单位安全管理的规定》,加大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建筑施工、发供电等地面单位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强化学校、幼儿园安保措施。依法关停邹城义乌小商品城。四是严抓基础管理。按照国家安全新规范、行业新标准,修订完善23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本部矿井全部达到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一级标准。贵州青龙煤矿成为国家级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矿井。完成179个煤炭和94个地面工种“岗位必知必会”安全知识手册编制。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培训1.91万人次。抓好2380名新工人安全培训。

(二)着力推进生产组织和市场营销,提升产业规模当量和盈利能力。一是发挥煤炭产业增产创效主体作用。实施“稳本部、增新区、拓国外”战略,煤炭产业规模效益快速提升。煤业公司销售收入360.54亿元、经营利润100.91亿元,分别比集团公司下达的力争目标增加60.54亿元、10.44亿元。主要做到了“四个突出”:突出压煤村庄搬迁保障生产接续。济宁任城区前后十里营村具备整体搬迁条件。兖州市和尚堂村完成过渡搬迁。菏泽市10个村庄、曲阜市2个村庄完成新村主体工程建设。7项河堤治理工程按期竣工。鲍店矿铁路改线工程竣工通车。突出“6632”和“1862”工程实现本部安全高效生产。本部8对矿井全部完成产量奋斗目标。创出两个薄煤层60万吨机采队,单产同比提高7%。薄煤层、边角煤产量545万吨,占本部总产量15%,提高5个百分点。掘进总进尺21万米,开拓进尺3.6万米,分别增长10.5%和2%。济二煤矿掘进总进尺突破3万米。突出拓产提量加快外部煤炭基地建设。外部开发矿井产量2350万吨,占总产量的39.43%。山西天池煤矿产煤140万吨,增长37%。新疆硫磺沟煤矿、吉新煤矿投产当年实现达产。突出增收创效完善煤炭营销体系建设。坚持市场、现场“两贴近”,深化“12345”营销体系建设。“四个优化”增收3亿元。实行商品煤产量、成本和精煤产量“三位一体”联挂考核,发挥选煤厂技改优势,精煤产出率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坚持规模经营、风险严控、稳妥发展,经营煤炭450万吨,销售收入33亿元,收入增长2.4倍。二是抓好煤化工产业稳定生产。煤化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现金流为主线,以生产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为保障,深化生产、成本和营销管理措施,煤化工产品总量471.2万吨,增长16.35%;收入87.45亿元,增收7.89亿元。三是实现煤电铝产业整体扭亏。电铝公司全年实现利润2034万元。深化“双千”工程,铝锭完全成本降低791元/吨,吨铝电耗降低455千瓦时。熔铸和挤压系统具备系列化、多品种生产能力。YKA铝锭通过上海期交所交割品牌注册。四是提升机电成套装备制造等产业生产营销水平。实业公司深化“改革改制和跨越发展年”措施,实施营销团队建设,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利润1.5亿元,外部市场收入达到70%。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山东矿山机电暨化工产品博览会,达成意向性协议金额50亿元。东华建设公司进入全国建筑安装施工企业500强。物业公司确立全面预算四级责任主体,细化小区核算,“三供”回收率明显提高。开辟月嫂、医护等家政服务项目。

(三)着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产业发展优势和集聚效应。一是以资本运营为手段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收购澳洲艾诗顿煤矿30%股权、出售米诺华煤矿51%股权有序推进。完成香港建滔集团鄂尔多斯煤化工项目和内蒙古昊盛公司股权收购。全面接管安源煤矿。集团公司被贵州省有关地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疆自治区确定为煤炭资源整合主体企业。贵州开阳县煤矿资源整合重组加快推进。二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建立投资项目风险管控体系,推行项目建设总承包制,探索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严格控制建设单位可控管理费及生产准备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煤炭产业:菏泽万福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积极筹备建设。贵州小屯矿井生产系统全部完工;五轮山矿井进入首采工作面施工。新疆五彩湾四号露天煤矿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黄草湖勘探区进行部分详查勘探。榆林金鸡滩矿井国家能源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煤化工产业:鲁化10万吨醋酐项目试生产;4万吨聚甲醛项目编制初步设计。国泰10万吨醋酸丁酯项目完成土建施工图设计。国宏1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完成主装置桩基施工。峄化10万吨DMF项目完成部分长周期设备招标。鄂尔多斯煤化工项目建设达到地方政府配置资源条件。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部分界区土建工程完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产业:14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10条国产挤压线试生产。菏泽赵楼综合利用电厂开工建设。机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和物流基地扩建工程建成投运。三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实行节能环保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制定集团公司13项、专业公司72项节能减排控制指标,纳入目标考核。实施29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8个环保项目。完成2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年节电2122万千瓦时。做好迎淮核查准备工作。

(四)着力推进国际化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是资本平台国际化。煤业公司累计400亿元资产实现证券化。加快实施澳洲公司上市与规模扩张同步发展方案。贵州能化公司引入中国煤矿(境外)集团外资20.26亿元人民币,入股46%,是贵州省最大的引资项目。二是产业发展国际化。完成菲利克斯公司与兖煤澳洲公司体制整合。莫拉本煤矿建成投产,兖煤澳洲公司产能达到2760万吨。着眼优化和延伸煤电铝产业链,收购澳大利亚铝土矿资源公司(BRL公司)8.5%股权,签订《进一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澳大利亚铁矿资源合作项目。三是技术交流国际化。与美国比塞洛斯国际公司签署“两柱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技术许可协议。签订鲁化4万吨聚甲醛项目和南屯矿、赵楼矿矿震系统等16个技术设备引进合同。四是市场营销国际化。制定《澳洲公司煤炭营销管理办法》,实现国内外营销体系的对接融合。开辟澳洲公司煤炭销往国内新渠道,销售煤炭28万吨。电铝公司取得氧化铝自主进口许可证,降低氧化铝进口费用30元/吨;与德国APT公司草拟共同开发汽车型材市场五年合作框架协议。

(五)着力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增盈扭亏硬仗的实效。完善一项机制:完善增盈扭亏激励机制。制定实施10多项经营管理办法。分考核、目标、力争三个层次确定经营指标,强化考核激励。实行工资分配“分类调整、分段调控”,实施煤化公司、电铝公司工资分配与成本、效益联挂考核。突出两个重点:以单耗控制为重点,强化成本管理。健全单耗与可控费用实时监控和考核体系,实施原材料消耗与产品成本双向控制,308项产品完成控制计划,节支1.12亿元。完善厂家直供、比价采购和物资超市管理,节约采购成本7650万元。以现金流量管理为重点,强化资金管理。升级网上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强化资金归集机制,节约财务费用1.38亿元。发行14亿元三年中期票据和25亿元五年期票据,年节约筹资成本4808万元。大力压缩非生产投入和“两金”占用,抓好现金流管理。清回2008年以前外部欠款1075万元,清理内部相互拖欠2.76亿元。兖煤澳洲公司建立境外收入NRA账户、预算ZPG系统控制、统一账户支付的资金管控体系。财务公司挂牌运营,建立了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的金融平台。集团公司获得“山东省诚信企业”称号。深化三项措施: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构建先进实用、专业特色鲜明的定额管理体系,扩大预算定额范围,完善预算管理流程,落实五级预算定额责任,强化预算编制、控制和分析。深化对标管理。按照“落实计划、分解指标、制定措施、追踪进展”的思路,建立健全8个业务板块、143个标杆单位、2382个指标的对标体系,与行业先进水平实施全面对标。研发应用对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标杆数据资源共享、集中统一管理。深化风险管理。开展2010年风险辨识评估,落实401条风险事件应对措施。完成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编制。

(六)着力推进技术研发、信息化建设和改革改制工作,提升创新活力和发展后劲。一是抓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编制集团公司《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施计划》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修订完善4项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重点科研课题目标责任管理。“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组建西安兖矿科技研发设计有限公司,形成以本部煤炭技术研发为主体,以上海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研发和西安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技术研发为重点的“一体两翼”创新平台。推进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3项机电装备产品获重点领域国内首台技术装备称号。成立兖矿国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3项技术转让收入3328万元。集团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煤炭行业唯一一家“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二是抓信息化建设增强管控水平。编制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贵州能化公司ERP系统上线。完成6对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发集团公司决策支持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NGN系统技术改造完成设备安装。集团公司被评为煤炭工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三是抓改革改制增强发展活力。强化目标责任,实行改革改制抵押金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和加强集团公司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设计报告》、《实业分公司改革方案》、《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调整重组方案》获得省国资委批复。完成规范职工持股工作和23家单位改革改制任务。完成供水、供暖市场化改革。对总部机关11个一般管理岗位实施公开竞聘。

(七)着力推进和谐矿区建设,提升克难制胜、跨越发展的整体合力。以人为本,加强“五项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创先争优、争做兖矿创业先锋”活动。修订“四好”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办法。开展党风廉政“制度创新年”活动,深化强作风、提素质、促发展“七个一”主题教育。实施效能监察101项,立查案件30起,党政纪处分30人,挽回经济损失701万元。开展“小金库”自查自纠和清理个人借款活动。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推进“653”和“金蓝领工程”。命名表彰第三届854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首届20名首席技师和8个优秀创新团队。选派20名优秀员工赴德国APT公司现场培训。完成职业技能鉴定7515人。兖矿技师学院通过资格评审。圆满举办第五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启动以“天地人和”责任文化为统领的“四位一体”集团文化,编印责任文化手册。统一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四是加强惠民工程建设。总部片区部分供暖管网并入城市供暖系统。调增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取暖补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工病亡遗属等5586户,发放救济金、慰问金377.06万元。发放助学款227.25万元,资助521名困难职工子女入学。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600万元。援疆援藏、东西帮扶等工作扎实开展。五是加强平安兖矿建设。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打击“两抢一盗”大会战。严格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做好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同时,人口普查、档案史志、文教卫生、计划生育、老干部、残疾人管理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总结2010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经验十分宝贵,务必发扬光大。主要有五点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坚定克难制胜、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喜而不骄,忧而不怨,充分认识、牢牢把握、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主动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发展势头。二是必须明确全年工作主线实施重点突破。突出重点、集中攻坚、带动全局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把安全生产、增盈扭亏、转方式调结构“三大硬仗”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建立以“三大硬仗”为核心的责任分工、工作落实和考核奖罚体系,着力形成跨越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必须注重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强化经营管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创新、强化、完善管理,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四是必须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增创发展活力和后劲。坚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依靠技术研发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依靠项目建设培植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体系,依靠资本运营推进国际化建设,依靠节能环保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凝聚改革发展合力。更加注重发挥干部率先垂范作用,更加注重提升员工素质,更加注重关心群众生活,更加注重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全公司跨越发展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安全基础还需要强化。虽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部分单位和干部职工安全警觉意识有所放松,“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侥幸事故性质十分严重,暴露出安全管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二是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识不强,工作力度不够,产业和产品结构性矛盾仍未解决,煤化公司没有实现扭亏。三是个别单位对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性、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四是按照建设国际化企业集团的要求,管理理念、手段和效果仍有差距。五是对外开发的激励机制需要配套完善。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11年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是集团公司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跨越发展的关键年。我们既要看到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更要认清挑战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和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竞争中增创优势,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奋发有为中开拓进取。

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决策部署,把握一条主线,坚持六化方向,推动五个转变,打好六大硬仗,力争三个突破,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胜利实现“十二五”高点起步。

把握一条主线: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把握跨越发展主线,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企业集团。

坚持六化方向:坚持发展战略国际化、产品调整高端化、体制机制科学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技术先进适用化、矿区环境生态化“六化”方向。

推动五个转变:开采方式由厚煤层开采为主向厚薄配采、薄煤层综采转变;资本结构由股权相对单一向多元投资、国有控股转变;发展布局由本部为主向本部与外部并重、国内与国际统筹转变;增长方式由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开发建设与资本运营并重转变;发展模式向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产能效益与节能环保、增强硬实力与提升软实力同步协调转变。

打好六大硬仗:一是打好安全生产硬仗。坚决实现“三个阶段目标”,一季度实现安全产煤2亿吨,6月30日连续安全生产5周年,12月31日连续第五个安全年。二是打好增盈扭亏硬仗。实现利润目标。三是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硬仗。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加快推动产业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四是打好资本运营硬仗。加快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投资多元化、管理专业化步伐,力争投资总量的50%以上用于资本运营,经济增量的50%以上靠资本运营实现。五是打好压煤村庄搬迁硬仗。按期完成搬迁计划,确保生产接续。六是打好资源开发硬仗。加快“五个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力争三个突破:煤炭增量突破2000万吨;收入增量突破200亿元;在岗职工人均收入突破6万元。

2011年集团公司经济目标:“1784069”。

1:利润总额考核100亿元,目标110亿元。

78:原煤产量考核7000万吨,目标8000万吨;销售收入考核700亿元,目标800亿元。

4:煤化工产品产量400万吨,发电量40亿千瓦时。

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全公司实现安全生产。

6:建成投产6个项目。榆树湾煤矿股权变更,贵州小屯矿井,开阳50万吨合成氨项目,国宏10万吨DMC项目,国泰10万吨醋酸丁酯项目,大陆齿轮精加工项目。

9:加快建设9个项目。菏泽万福矿井,菏泽赵楼综合利用电厂,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贵州五轮山矿井,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榆林煤制油及配套金鸡滩矿井,鄂尔多斯60万吨甲醇项目,鲁化4万吨聚甲醛项目,峄化DMF项目及2万吨甲酰胺、2万吨氮-甲基甲酰胺项目。

准备9个项目。菲利克斯艾诗顿东南露天矿,雅若碧煤矿扩产项目,鄂尔多斯石拉乌素矿井,贵州龙凤矿井,国宏甲醇深加工项目,国泰15万吨丁醇项目,新疆五彩湾四号露天煤矿,新疆2×20亿m3煤制天然气项目,澳大利亚氧化铝项目。

各专业(能化)公司经济目标:

煤业公司:销售收入考核400亿元,目标450亿元,力争500亿元;利润考核110亿元,目标120亿元,力争130亿元。

实业公司:销售收入考核75亿元,目标80亿元,力争100亿元;利润考核1亿元,目标1.2亿元,力争1.5亿元。

煤化公司:销售收入考核80亿元,目标85亿元,力争90亿元;亏损考核3.8亿元,亏损目标2.2亿元,力争扭亏为盈。

物业公司:销售收入考核5.8亿元,目标6亿元;亏损考核3.98亿元,亏损目标3.93亿元。

电铝公司:销售收入考核55亿元,目标60亿元,力争65亿元;利润考核2000万元,目标4000万元,力争6000万元。

贵州能化公司:销售收入考核7亿元,目标7.5亿元,力争8亿元;利润考核1000万元,目标2000万元,力争3000万元。

新疆能化公司:销售收入考核1.6亿元,目标1.7亿元,力争1.8亿元;亏损考核1.2亿元,亏损目标1.1亿元,亏损力争1.05亿元。

三、全力打好六大硬仗

完成2011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高点起步,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打好六大硬仗。

(一)打好安全生产硬仗,坚决实现安全年

安全生产是推动跨越发展的保障和做好全年工作的关键。要围绕“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落实年”的主线,认真落实一个决定两个办法,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1.更加注重安全理念引导。深刻认清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深化安全形势任务教育和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牢固树立以预为主、以防为先、以控为要的理念,始终保持对安全的高度警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高危行业向安全行业转变。

2.更加注重安全责任落实。强化领导干部分工安全责任、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岗位安全责任和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建立安全问题追溯制度和安全诚信考核评价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安全述职和基层单位安全绩效考评制度。落实《2011年安全奖惩和责任追究考核实施细则》,加大安全责任考核与工资收入、职务任免的关联度。

3.更加注重安全预控管理。一是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井下抓深化、地面抓巩固、新建项目及驻外单位抓规范,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单位达标竞赛活动。二是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严抓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预警预控和整改治理。建立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完善七级隐患排查机制。三是深化安全费用工程建设。安排资金5.91亿元,实施生产安全费用工程2785项。加快实施安全信息化示范矿井建设,推进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推广应用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完成化工企业危险工艺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四是深化现场安全动态预控。加强专兼职安监队伍建设,确保安全监管机构健全、权责明确、监管有力。落实三位一体、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大安全不放心人排查监控力度,不适应岗位安全要求不准上岗。深化“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

4.更加注重安全重点和薄弱环节管理。一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抓好“一通三防”、防治水、冲击地压(矿震)、机电运输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测和管理。高标准推进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和无尘化矿井建设。坚持“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方针,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境外公司要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生产。二是加强煤化工安全管理。全面执行国家化工生产八大安全规范和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薄弱环节和关键工序的管理措施。三是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同时”要求,落实试车试产“三查三确认一许可”安全确认制度,严格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监管。四是加强地面安全管理。加强铝水运输、电解槽焙烧和轻合金项目熔铸、挤压系统安全管理。严格高空作业、起重机械、临时供电、厂内车辆、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护措施。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二)打好增盈扭亏硬仗,实现效益最大化 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做到市场现场“两贴近”、国际国内“两并重”、提量增收与扩大经营贸易“两促进”、开源与节流“两到位”。

1.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制度规范和考核激励的作用,一是强化目标责任。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制定实施与EVA考核相衔接的业绩评价考核体系。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基层单位层层签订《经营责任书》,分解经营目标,落实工作责任;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职能部室签订《岗位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二是制定激励政策。根据考核、目标、力争三个层次的经营指标,分别制定工资预算控制标准。对完成力争指标单位的领导班子和职工,实行特别奖励。制定实施产品贸易、资本运营、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考核激励政策。坚持工资分配向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和生产一线倾斜。优化矿井“三类人员”分配比例,提高同岗、同工种收入的公平度。三是严格考核监督。建立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单位、部门和岗位绩效考核。加强目标管理动态考核,变“年考核、年兑现”为“季考核、季公布、年兑现”,发挥季考核的过程控制作用。

2.大力开拓市场。抓好政策研究和市场分析,健全市场跟踪机制,制定促销增收考核制度,把握产业特点抓好市场营销。强化煤业公司国际一体化营销管控,实现市场统一布局、产品统一定价,国际国内协同营销。灵活实施“四个优化”,精煤销量力争突破1500万吨。科学确定各矿主产效益煤种,实施洗选系统升级改造。深化煤化工“六统一”营销管理,分系统制定产品销售政策和预案,努力扩大尿素、甲醇、醋酸等主导产品市场份额,大力开发醋酐等精细化工产品市场。把握国际金属产品价格走势,扩大铝锭和氧化铝贸易,积极开发轨道交通、汽车船舶、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轻合金高端市场。大力发展机电装备安装、租赁、配件制造一体化业务。成立综采设备安撤公司。提升东华建设公司资质,积极开发省外国外建筑市场。

开发市场的前提和保障是提质量、抓服务、创品牌。为此,要深入推进“三零”工程,实施产品质量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控制,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集团公司争创中国煤炭工业质量奖。

3.优化生产组织。一是推进煤炭产业规模上台阶。深化“稳本部、增新区、拓国外”战略,本部产煤3875万吨,外部开发矿井产煤1475万吨,澳洲公司产煤2000万吨,新并购矿井产煤800-1000万吨。本部:以抓好采场、设备、人员三个接续为前提保障,以实施六个示范工程为重点,推动两个转型,提高精采细采、安全高效水平。实施六个示范工程:以“1862”和“6632”工程为载体,重点实施六个采掘示范工程,推动本部采掘工艺、装备和技术进步,提高单产单进水平。赵楼矿井实现达产达效。推动两个转型:完善本部矿井厚薄煤层配采整体规划,加快厚煤层矿井由单一厚煤层开采向薄厚开采并重转型,薄煤层矿井由普采向综采化矿井转型。全年薄(边)煤开采力争完成366万吨。加快兴隆庄、鲍店煤矿下组煤开拓掘进准备。外部:加快贵州、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鄂尔多斯和澳大利亚“五个资源开发基地”建设。完善高瓦斯、高突矿井“一矿一策”治理方案,加大瓦斯钻探进尺考核力度,探索安全高效的技术工艺和生产组织方式。二是推进煤化工产业扭亏增盈。认真分析煤化工产品市场走势,把握创效点、潜力点、节支点,分单位、分系统制定增盈扭亏措施。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着力抓好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以“零故障停车”为目标,加强设备管理和工艺控制,扩大优势产品产量,实现增产增收。抓好榆林60万吨甲醇项目、鲁化10万吨醋酐项目系统消缺和达产达效。着力实施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实施一批有利于增产增效、节能降耗的技改项目。精心组织国际焦化公司焦炉改造和国宏公司扩产改造。抓好科蓝、凯模特公司“退城进园”设备搬迁和技术升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心论证、筹备和建设一批高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和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项目。贵州开阳50万吨合成氨、国泰10万吨醋酸丁酯、国宏1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要确保建成发挥效益。三是推进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电铝公司重点深化“两项工程”:深化电解铝厂“双千”工程,确保吨铝综合电耗比2010年降低500千瓦时,吨铝成本降低500元。深化轻合金公司“双创”工程,开展管理创水平和质量创品牌活动。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两个突破”:优化产品定位和市场结构,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深化“强严树创”工程,在质量品牌建设上取得突破。四是推进物流贸易产业做强做大。树立“大营销、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经营理念,整合物流贸易资源,完善国际物流产业体系,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统一。兖矿物流公司创建4A级物流企业。发挥物资部大宗商品集中采购优势,开展贸易业务。搭建煤炭物流贸易新平台,筹建日照、连云港、泰州、湖州四大储配煤中转基地,全年贸易总量力争700万吨。依托上海中期公司,开展煤炭、铝锭、甲醇等产品套期保值业务,探索专业公司、能化公司合作联营机制,发挥协同效应。

4.狠抓降本降耗。一是严控成本费用。建立产品价格成本数学模型,动态分析收入成本利润。细化分解成本费用构成要素,推动成本责任管理向区队、班组和岗位延伸。完善成本费用与单位负责人年薪、单位工资总额挂钩联动考核制度,确保单耗和费用全面受控。二是提高资金效率。增强现金归集能力、筹资保障能力和资金收缴能力。完善“现金池”管理模式,依法做好各子公司存量现金存储工作。打造“票据池”和“外币资金池”,提高票据和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资金计划管理和监督考核。健全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强化月计划、旬调度动态管理。科学确定“两金”占用标准,加强“产运供销存”动态管理,加大清欠和滚动结算管理力度。严格财务审计制度。推行总会计师委派制。三是降低采购成本。坚持保障供应与减少储备相结合,集中采购与应急采购相结合,新购物资与修旧利废相结合,内保供应与外拓市场相结合,完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开展供应商清理工作,厂家直供率达到85%以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进货价格。四是抓好设备管理。按照“专业选型、归口管理、统筹协调、分级负责”原则,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设备选型技术论证工作。开展机电设备检维修企业资质认证,整顿机电设备检维修市场。深化设备定置管理。加大闲置设备内部调剂、对外价让和处置变现工作。

(三)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硬仗,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优

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政府规划为导向,按照“三年三大步”的目标思路,将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与计划、全面预算、业绩考核等有机衔接,有序推进,有效实施。

1.抓好项目建设推动转方式调结构。项目建设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要围绕优化产业产品定位,落实项目开发建设目标,完善科学决策、监督控制、分析评价、责任追究“四个体系”,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推进项目建设。一是严把源头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三个一”项目建设责任体系,完善规划、资金、施工等多部门联动保障机制。明确投资、质量、工期、安全目标,实施建设期满总考核与分段考核相衔接的业绩考核办法,严格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二是注重过程强化三大控制。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凡项目手续不完备、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不准开工建设。按照“六最”原则,优化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和总图布置,从源头上降低投资。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制度。加强设计质量监督、施工监督、投资监理和设备监造,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用好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所有项目必须上线管理,实时监控。三是确保效果抓好项目投产。打好项目一次开车达产达效攻坚战。严格单体试车、联合试车和投料试生产措施。超前抓好市场开发、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实现高标准投产。加快项目验收和财务决算,确保及时转资生产。深化投资分析和后评价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2.提升国际化水平加速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树立国际化定位、全球化视野、现代化理念,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提高国际化水平,发挥国际国内协同效应。一是提升管理国际化水平。启动运行集团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抓好煤业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东华重工管理体系认证。完善国际化的生产体系、财务管理、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规范兖煤澳洲公司财务管理,建立符合中澳两国实际和兖州煤业公司制度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一季度兖煤澳洲公司ERP整体上线。加强国际化运营风险的预测预控。二是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加大与澳洲政府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港口配额,完成艾诗顿煤矿开采审批。加大兖煤澳洲公司兼并重组力度,择优收购已调研项目。加快综采放顶煤技术资本化进程,利用知识产权增加权益产量。落实与BRL公司《进一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铝土资源勘探和氧化铝项目前期工作。三是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统筹协调集团公司国际贸易资源,优化进出口结构。煤业公司在本部和香港设立贸易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组建煤化供销公司国际贸易部,发挥“兖矿”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开展甲醇、焦炭期货贸易,力争经贸收入20-30亿元。电铝公司要扩大铝锭和氧化铝国际贸易,稳妥开发其他金属贸易,力争经贸收入30-40亿元。

3.强化节能减排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以绿色低碳、生态文明为方向,以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为重点,确保SO2、COD、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23万吨、2504吨、597吨以下,节能量3.5万吨标准煤。重点是“三强化一推广”:一是强化节能环保责任落实。落实节能环保一把手负责制、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节能环保风险责任抵押制度和重点节能环保项目激励政策,完善节能减排指标考核体系。节能环保奖励基金由专业公司足额提取,规范使用。二是强化节能环保基础管理。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作业指导书、重点用能岗位操作规程;推进企业能源环境管理中心建设,完善集成能源动力现场控制系统和主要节能环保单元DCS系统;推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深化节能环保对标竞赛活动,抓好产品单耗、工序能耗、排放总量对标,实行单位产品能耗预警调控;深化节能环保示范单位(车间)创建活动。三是强化节能环保设施管理。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实施12个节能技改项目,年节能2.5万吨标准煤。以烟气脱硫除尘和废水利用为重点,实施9个环保技改项目。完善重点污染源动态监控管理系统,严格在线监测数据的预警和通报制度。四是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四新”成果。年内实施5项“四新”成果。重点推广矿井节电技术、电厂凝气式汽轮机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力争年节水5万立方米,“十二五”末本部矿井四大工序能耗达到行业一类标准。

(四)打好资本运营硬仗,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

一是积极推进产业上市。研究制定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方案。完成艾诗顿煤矿股权增持和米诺华煤矿股权出售。确保年底前完成兖煤澳洲公司上市。二是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面向国内外优势企业,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化资本、产业和市场结构。积极推进国泰公司与国际一流化工企业合资合作。面向国内外空气制品专业公司,转让鲁化、国宏空分装置,实行专业化管理。以实业公司改制为契机,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与优势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企业实力。清理退出劣势企业,盘活呆滞资产。三是积极用好资本运营平台。发挥兖州煤业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创建多币种直接融资渠道。在香港或新加坡设立兖煤国际公司,扩大国际融资平台。发挥财务公司运营功能,开展内部信贷业务,实施外部贷款置换,降低金融机构筹资比例,力争将集团负债率控制在65%以下。发挥投资部作用,加强股权投资管理,优化股权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

(五)打好压煤村庄搬迁硬仗,确保煤炭生产接续

2011年的压煤村庄搬迁既有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量大等困难,也有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推进的机遇和动力。要强化压煤村庄搬迁责任制,在集团公司统筹下,切实发挥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和矿井的积极性。进一步研究和落实《关于做好全省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意见(试行)》,找准压煤村庄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共振点、结合点,加大与地方政府协调力度,形成推动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合力。要开拓工作思路,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合并、过渡搬迁等更加灵活的方式实施搬迁。强化督导考核,确保按期完成搬迁计划。做好河堤治理工作,争取生产主动。同时,在适宜采场实施充填开采和特殊开采,积极探索不搬迁开采的新路子。

(六)打好资源开发硬仗,提高跨越发展的资源保障力

资源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资源开发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要把资源开发作为首要、紧迫和长期的任务,把握全国煤炭行业重组的趋势,强力推进,务求突破。准确定位、科学布局。发挥兖矿优势,集中力量建设贵州、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鄂尔多斯、澳大利亚“五个资源开发基地”。采取有效措施,使资源开发的目标、计划、措施与当地政府的产业规划和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有机衔接。积极寻找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机遇。完善体制、集中攻坚。建立“一把手”亲自抓资源的工作机制,以集团公司业务部门为支撑,以区域能化公司为主体,以现有矿井和转化项目为平台,形成上下协调、内外联动、各负其责、通力攻坚的工作格局。探索以矿带矿、以矿包矿等多种形式,完善资源开发支持保障体系。按照系统配套、完善科学、激励到位的原则,制定实施提高外部开发人员政治和经济待遇的综合激励政策,把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到资源开发第一线,让资源开发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让资源开发的有功之臣赢得实惠、荣誉和尊敬。创新形式、高效推进。坚持自主创新与资本运营相结合原则,坚持规避风险、收购即收益原则,坚持技术、经济、法律、政策切实可行的原则,采取勘探取得探矿权、收购矿权,并购在建、扩建和生产矿井等灵活方式,快速提升资源开发基地的规模和效益。树立品牌、提升形象。品牌形象事关资源开发成败。要高度重视在资源富集区的品牌形象,扩大兖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资源开发矿井特别是并购矿井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培育4-5个千万吨矿井。

四、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一)以管控体系建设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协调例会和任务催办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推进改革改制。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分级管理、分层考核、逐级负责的原则,科学界定集团公司、专业公司(能化公司)、矿处厂的职能定位,规范母子公司体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控有力、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在集团公司范围内通过委托经营等方式,提高相关产业集中度和实施更高效的专业化管理。二是推进实业分公司改革。一季度启动实施实业公司改革,组建具有法人地位的兖矿东华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东华建设、东华重工、东华置业、东华物流四个子公司和东华商贸分公司的组织框架。三是推进资产重组整合。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和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调整重组方案》,推进产业和权属企业清理整合,完成峄山复合肥公司等61家单位调整重组任务,产权层次基本控制到三级以内。四是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调整专业技术设岗方案和聘任管理办法。深化薪酬分配改革,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修订完善、合理设计内退政策。五是推进物业市场化改革。深化分小区核算试点工作,加强社区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机制,开辟服务新项目,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二)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创新研发技术。进一步把创新研发能力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定目标:全年安排科技资金2.48亿元,实施科技项目150项,完成科技成果120项,申请专利35项,获得上级科技奖励100项以上。建平台:加强西安兖矿科技研发设计公司技术研发平台、兖矿国拓科技公司技术转让平台建设,组建高端铝型材和机电成套装备制造工业设计中心。探讨在德国设立汽车铝合金构件、配件研发机构,在澳大利亚建立铝土矿、氧化铝及金属资源利用联合研发中心。抓研发:推进综放工作面后部输送机交叉侧卸技术、短壁充填综采技术研究,巩固综采放顶煤核心技术优势。开展合成气制乙醇、1万吨/年高能复合醇中试技术研究,培育一批精细化工核心技术。抓好铝材高端产品的成型工艺研发。完成超高强度综放支架、大功率高可靠性掘进机研制,提高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专业化、系列化、智能化水平。促转化: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管理。开辟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服务的有效途径,提高技术贸易收入。探索技术入股参与资源开发和资本运营,推动技术与资本的有机融合。

(三)以提高效能为方向,创新管理手段。一是强化全面预算管理。重点是拓展“五项范围”,实现“两个转变”。坚持出资人预算与经营者预算相结合,预算领域由财务预算向计划预算、销售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薪酬预算拓展,实现成本费用由单一控制向经营指标全覆盖控制转变,由关注财务结果预算向更加关注过程控制预算转变。二是强化对标管理。重点是健全“一个细则”,落实“两个机制”。健全经营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建设等八大业务板块对标管理实施细则,瞄准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分专业、分系统推进对标工作。落实对标管理预警机制,依托ERP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应用平台,实时监控对标运行情况。落实对标管理考评机制,实行责任抵押,严格奖惩兑现。三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重点做到“三完善、九规避”: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完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资产和资金安全为核心,以政策、环境、市场、决策、投资、资本运营、项目建设、产品贸易、利率汇率等九个方面为重点,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四是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集团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快NGN网络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榆林能化、菏泽能化等信息化工程建设。东华集团等单位ERP系统上线运行。开发应用集团公司决策支持系统等一批应用软件。探索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

五、凝聚跨越发展强大合力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增强跨越发展能力、凝聚发展合力、营造和谐氛围为目标,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开展三个活动。一是开展“思想解放年”活动。开展新起点、新形象、新业绩、新跨越“四新”主题教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统一到启动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来,统一到推动跨越发展上来,实现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振奋、力量大凝聚、发展大跨越。二是开展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制度执行年”活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开展“守法纪、争先锋、促发展”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集团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十条禁令”和《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加大廉洁从业宣传教育、纠风专项治理、效能监察和案件查处力度。三是开展“文化推进年”活动。深化“天地人和”责任文化建设,推进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视觉四落实,实现理念共识化、行为规范化、视觉一体化、制度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继续抓好《责任文化手册》的学习宣贯。创新集团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品牌文化整合。

(二)办好八件实事。坚持以人为本,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建立发展和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机制,完成盈亏考核计划,工资水平增长4%—6%;完成目标计划,工资水平增长10%—12%;完成力争计划,工资水平增长15%。(2)改革现行基本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增加职工固定工资。(3)面向矿区职工子女,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4)两年内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5000套,改善职工居住条件。(5)2011年7月1日起,住房公积金划入职工个人账户比例由6%提高到8%,上调2个百分点。(6)规划、改造、建设一批福利文化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活动场所,丰富职工文化生活。(7)建成总院中医综合楼,改善矿区医疗条件。(8)完善多层次的扶贫帮困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对特困低保家庭实行特别救助。

(三)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四好”班子建设,完善业绩考评体系,加强干部履职考核。扎实开展争先创优、争做兖矿创业先锋活动。突出抓好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确保各级班子坚持发展有韧劲、谋划发展有思路、领导发展有办法、推动发展有激情、实现发展有贡献。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引进、选拔、激励、评价机制。实施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职工岗位技能提高三项教育培训工程,全年完成12万人次的职工教育培训。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力争在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上取得突破。深入实施“泰山学者”、“653”、“金蓝领”等工程。做好煤电铝泰山学者岗位申报工作。建立岗位培训、高端培养、技能鉴定、评价考核、岗位准入“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抓好山东兖矿技师学院挂牌运营,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制定高技能人才评价考核办法。推行岗位资格准入制度。鉴定中高级技术工人7000人。三是加强和谐兖矿建设。深化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完善职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提高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治安防范、管理监控和处置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克难奋进不懈怠,坚持开拓创新不停步,加倍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切实精简会议、文件和检查,转变文风会风,提高工作实效。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作风,开拓创新、积极作为的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作风,形成有利于开创新局面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同志们:2011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以创新的思路、超常的举措、扎实的工作,努力夺取2011年工作的全面胜利,把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企业集团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2.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 篇二

学校安全事关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 社会影响面大, 群众关注度高。

当前影响学校安全的问题依然存在, 学校安全工作的压力有增无减, 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和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仍时有发生。一是学生溺水事故、交通事故在许多地方仍屡屡发生, 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亟待加强;二是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偶有发生, 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和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还存在很多漏洞;三是校内外涉及师生的治安、刑事案件仍有发生, 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四是教师集体上访和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也时有发生, 给社会稳定造成直接威胁, 师生的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亟待增强;五是各地还存在部分危房校舍和不安全教学设施, 安全隐患令人担忧。学校的一切任务是为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尽管造成事故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 但许多事故的发生还是由于对学校安全工作松懈麻痹、重视不够、责任不清、执行不严、工作不到位造成的。老百姓把孩子交给我们, 把他们的希望交到我们手上, 如果由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学生在学校出现意外, 我们是没有办法向老百姓交代的。因此,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 对学校安全工作要重视、重视再重视, 要尽心、尽心再尽心, 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一刻也不要放松, 切实把全省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如果我们广大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多一份责任, 学生就会多一份安全;工作中多一份细心, 学生就会多一份呵护。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学校设施条件,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体系, 创造安全合格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 要增强学校管理的责任意识, 把学校安全工作做深、做实、做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依靠扎实的工作、严格的管理和精心的关爱, 去弥补外部条件的不足, 把各种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稿

二、预防为主, 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一) 广泛深入开展安全教育, 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月”等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从今天开始, 全省学校要按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安全教育活动, 各地各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使安全知识进课堂。要根据学生年龄、认知能力的不同, 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模拟事故和应急演练等形式, 广泛开展游泳、消防、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工作专题教育, 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防范防护能力。这里, 我要再重点强调逃生演练的问题。大家应该深刻地记得, 汶川大地震, 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顺利疏散, 无一伤亡;青海玉树地震, 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900余师生全部幸免于难, 再次创造“零死亡”奇迹, 这都主要得益于学校平时开展的逃生演练。这告诉我们, 一定要坚持开展各种安全演练, 学校多组织一次演练, 学生就多一份生存的技能, 关键时刻就多一线生存的希望。二是开展好首届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今年, 省教育厅在网上举办以防地震、火灾、劫持、自然灾害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安全知识竞赛, 推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的重要意义,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竞赛活动宣传力度, 落实保障措施, 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三是要加强对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长、教师的安全培训工作, 将安全培训纳入校长上岗培训和教师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 牢固树立安全教育校长负责、全员有责的意识, 使广大教职员工都自觉承担起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要继续推广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 增强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四是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联系, 帮助学生家长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提高家长协同防范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能力。

(二) 加强建章立制, 抓好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重在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加强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各地各校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工作规程》、《海南省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地、本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 加强管理, 切实做到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特别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制度、大型活动安全审批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建设。要争取当地人大和政府的关心支持, 努力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使每一项加强安全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 并且责任到人。

(三) 加强教育管理, 注重工作实效。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要把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安全应急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使师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 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切实增强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逃生避险和自救能力。

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 安全管理的空间广、时间长、具体工作繁杂, 要突出重点, 把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实做细, 从空间上的校门、教学楼、宿舍、实验室、食堂, 到时间上的课间休息、午休、夜间、重大节日、开学初、寒暑假, 还有具体工作上的消防、卫生、交通、水电、校舍、集体活动, 以及可能发生的火灾、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车祸、溺水、气体中毒、拥挤踩踏、意外伤害、刑事案件、自然灾害等等, 都要想全想到位、管全管到位。

学校是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 要紧跟时代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转变管理观念, 探索贴近当前学校师生时代特征的管理模式, 找准符合当前社会形势的管理方法, 决不能拿老眼光看新问题, 用一般的措施应对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

(四) 认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 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从小事抓起, 把工作做在前头,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地各校要在开学前、学期中、放假前定期开展全面彻底的安全大检查, 不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检查, 要把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作为学校经常性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彻底消除一劳永逸的思想, 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要重点检查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事故隐患监控与整改情况、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配备和职责履行情况、事故调查和处理结案情况、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等。每次安全检查要突出重点。对查出的各种安全问题, 要限期整改, 一抓到底, 该关闭的场所一律坚决关闭, 该停止使用的设施一律停止使用;对一时难以消除的隐患, 必须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制订应急预案, 以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 要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同时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抢救工作, 坚决杜绝隐瞒不报的现象。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 作为安全工作检查和安全责任事故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 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

任追究制。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 对安全稳定工作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一把手”要亲自抓, 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此项工作, 切实负起责任。要将安全稳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 制订目标管理细则, 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 分解落实到人, 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 努力建立学校党政统一领导, 相关部门具体负责, 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安全稳定工作格局。要真正做到事发前有预防, 发生问题及时妥善处置, 事发后认真总结, 汲取教训, 并制定整改措施,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凡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故的部门和学校, 严格按照《海南省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追究责任。

(二) 加强队伍建设, 保障安全投入。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保安工作制度, 配全配强保卫人员。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切实加强内部保卫队伍建设, 加强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做到安全稳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要加大安全工作的投入, 在资金安排上要优先保证学校消除安全隐患所必需的经费。宁可少上其他项目, 在安全经费投入上一分钱也不能省。

(三) 建立健全安全稳定齐抓共管协作机制。

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要动员各方, 齐抓共管才能做好。各市县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与当地综治、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配合, 建立在政府领导下, 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协作机制。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 对于引发治安事件的苗头和各类刑事案件, 应及时提供线索, 协助做好防范和侦破工作。要和卫生部门密切合作, 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每一个环节的检查, 从食品的采购、运输、储存、留验, 到学校食堂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从业人员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等每个环节实行完整的过程控制。要与文化、工商、新闻出版等部门密切配合, 集中治理好学校周边环境和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四、抓住重要环节, 努力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结合我省学生安全事故集中多发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 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努力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一是加强游泳安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通过班会、校会、专题报告、黑板报、墙报、校园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避险能力。要在校园及有关公共场所悬挂横幅或张贴标语, 明确要求做到不到水边玩耍, 不擅自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场所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在无把握情况下下水救落水同伴, 提高广大小学生对溺水危害的认识。要向家长发放《致家长一封信》, 要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是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各地各校要在公安交警部门的配合下认真抓好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学习宣传活动。学校在组织外出活动时, 严禁租用无证、无牌、车况差及非载人车辆, 严禁超载。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出行, 确保行路安全。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校车管理办法, 对自备和承租车辆进行经常性的安全隐患排查,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全面维护和保养, 严禁学校使用“黑校车”。

三是加强消防安全教育。要健全防火安全的长效机制, 加大对防火安全的检查力度, 凡设施不齐全的要尽快补上。要加强校园电网设施的改造, 及时更新陈旧老化的电线、电缆等设施, 坚决取缔学生公寓内的违章用电。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食堂、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的防火重点场所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 做到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消防器材齐备、有效, 管理人员业务熟练, 及时发现处理火灾隐患。

四是切实加强课外活动和校外集体活动的安全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中, 必须加强管理, 严密组织, 精心安排, 确保师生安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必须有周密的安全保障措施, 决不允许学生从事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城镇学生晨练要尽量安排在学校内, 严禁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及交通主干道锻炼, 学校举行大型活动, 必须严格遵守报批制度, 落实安全工作预案。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校, 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时, 在校门口学生集中上下学时, 要有专人负责疏导和指挥, 防止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发生。

五是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 必须严格实施建筑施工安全责任目标考核, 学校要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要把施工安全目标分解到监理、施工企业的每一个班组和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平时要加强对施工企业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要提出整改措施。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对中小学校舍建设过程中, 施工企业必须办理好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在施工中, 发现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的, 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隐患不重视的企业, 学校要督促其立即整改。

六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各地各校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要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 学校食堂的管理责任在学校, 有的学校的食堂对外承包了, 但不能“一包了之”、“以包代管”。要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管, 严把食品采购关, 科学、合理贮存食品。要加强对学校食堂、水源等易发生事故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 严防投毒事件的发生。要建立健全食物中毒和疫、病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工作制度, 发生疫情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是继续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地各校要积极会同当地综治、公安等有关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活动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落实各项措施。要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决取缔和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营业场所及出租房屋, 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 积极构建学校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构建内部安全防范网络, 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五) 积极参加校方责任险、学生平安险和中职生顶岗实习责任险, 尽可能转嫁学校和学生安全风险。

推行校方责任险、学生平安险和中职生顶岗实习责任险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要求, 又是促进学校安全管理, 维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利益的重要举措, 尤其是对保障社会稳定, 促进全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弥补学校、学生及其家庭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是一件利国利民、利教利学的大好事。但是, 部分市县、学校及学生家长保险意识不强和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 还有不少学校、学生没有投保。今年, 各地各校要把这项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省教育厅勤工办的具体指导下, 必须认真做好校方责任险、学生保险工作, 引导和鼓励学生投保, 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风险管理正常运作机制。

(六) 要高度关注并认真做好学校稳定工作。

3.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 篇三

一、总结成绩,把握方向,增强做好健身气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成立10周年时,刘鹏局长在为纪念中心成立10周年制作的画册题写的序言中对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10年来所做工作和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总结健身气功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在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指导和支持,始终得到各级政府以及体育部门、行业体协、体育院校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各级健身气功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已经举行两届,很多高校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明年还要进行中小学健身气功课程试点。民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对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成立和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给予了有力支持。

体育总局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健身气功工作,各有关司局也给予了很多指导和支持。以总局名义对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批准健身气功列入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批准申请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批准健身气功申报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奖等,可以说对健身气功的每一步发展都给予了特别关爱。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参与健身气功活动的越来越多,各地健身气功的管理机构、社团组织、经费逐年增加。总之,健身气功的发展离不开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基础建设扎实。为了加强阵地建设,体育总局从2005年起启动了健身气功“和谐站点”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引领下,各地站点不仅数量逐年有新突破,而且通过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使站点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目前,排在前3位的山东、河南、江西,站点数量均已超过1000个,有24个省区市站点达到了300个以上。除站点建设外,健身气功推广工作也在不断探索一些新路子,比如江苏南京开展的广场教学,北京和浙江杭州建立的健身气功俱乐部,武汉体育学院正在筹建的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各地重视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骨干培训工作,既有对管理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常规培训,也有新开辟的行业体协骨干培训,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巡回教学活动,将健身气功志愿教学、骨干培训、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年来,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完成了90多项课题研究,特别是先后编创的9套新功法,深受社会好评和广大习练者喜爱。在科研成果基础上编撰的一系列科普读物、成果汇编、知识荟萃等,为广大群众习练健身气功提供了实用性强、易懂易学的理论指导。

三是大型活动活跃。近年来健身气功工作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各种类型的活动遍布城乡,丰富多彩,并且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按照“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各级体育部门、行业体协积极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表演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还使健身气功登上了全国农运会、全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的表演展示舞台,安徽亳州创办了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这些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各地展示交流、赛事活动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可谓是遍地开花,今年广东、江苏、上海等许多省市举办活动都在10场以上。除表演、展示、交流等活动外,多层次的全国比赛、邀请赛、联赛等赛事也已逐步形成体系。以活动和竞赛搭建平台,实现了促进建设、营造氛围、推动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海外推广深入。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健康,既是健身气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走过5年历程,每年推广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每年健身气功社团组织都在增加,每年表演展示、教学培训、科普讲座都在改进,每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规模和水平都在提高。特别是今年,首次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和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四地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均获巨大成功。可以说,健身气功对外推广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新进展。随着“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赢得了海外合作伙伴的欢迎,得到了我有关使领馆、当地华人华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肯定。健身气功国际比赛的参与面广,代表性强,水平较高,是对外推广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健身气功的文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发展繁荣的任务,同样肩负着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我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健身气功工作同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健身气功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华文明有着紧密联系。深刻认识气功文化的现实价值,深入挖掘气功文化的内容精髓,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对于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健身气功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理论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加强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建设,这几年大家做了很多工作,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和科研汇编,去年启动的“四种健身气功辅导教材”和“健身气功学”两项重要课题正在进展中,在各种骨干培训中也开始融入一些新的理论内容,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视野可以再开阔一些,争取更多领域、更多学科、更有建树的专家,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健身气功文化理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二是打造活动品牌,进一步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随着新功法的深入推广,健身气功的活动逐渐多了起来,也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不仅在国内开展得红红火火,而且还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表彰。再比如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等,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品牌。健身气功开展活动的时间还不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很不易,需要巩固完善,需要创新发展。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就要从增强文化内涵入手,想办法在活动中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使我们的品牌活动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三是开展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健身气功的文化氛围。健身气功的媒体宣传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健身气功》杂志、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网站、中国体育报健身气功专栏等自有媒体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电视媒体也逐步开展了一些宣传报道,节目的收视率也比较高,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健身气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媒体和人群的关注。宣传报道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什么时机宣传、在哪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都是很有学问的。健身气功的宣传报道既要把握好政策尺度,确保适时适度,积极稳妥,又要根据形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突出文化特色。

nlc202309011240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做好健身气功的文化传播。这些年“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成功开展,让世人了解健身气功,走进健身气功,更多的海外人士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健身气功的各项工作中,最能体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就是海外推广。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开创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新局面。我们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把更加引人入胜的内容展现给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以更加卓有成效的组织和人员动员海外人士。我们看到,今年的健身气功通过进入欧盟总部、进入孔子学院、进入国外高校,正在逐步向国外主流社会发展,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经批准成立并正在筹备之中,这些都是当前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重头戏。希望今后继续加强研究,准确把握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努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贡献,为造福人类健康做贡献。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健身气功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工作千头万绪,我想大家还要继续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继续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坚持正面宣传推广,树立健身气功科学文明的形象。健身气功工作关乎社会稳定,关乎群众健康,关乎文化发展。健身气功工作能够在困境中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既来自于全国健身气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得益于各级领导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健身气功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今年总局领导对健身气功工作的一些批示,也反复强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二)进一步加强站点管理。建站设点,是管理健身气功的重要抓手,也是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托。实践证明,这些年健身气功之所以能够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夯实了站点这个基础,通过组建站点形成了基层规范化的管理网络,构建了群众练功和交流的平台。因此,站点建设在健身气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管理工作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工作中还必须继续坚持。加强站点建设一定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数量多少是衡量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但数量要服从质量,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管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既要做好年检工作,又要在平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进一步探索推广模式。随着健身气功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以站点为主的健身气功推广模式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拓展。今年气功中心初步制定了健身气功俱乐部和健身气功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并启动了试点工作,从策划到实施,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一定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运作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真正做好试点工作,从而上升为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的样板。气功中心已经连续两年与群体司合作举办行业体协健身气功培训班,这是推广工作一个新的领域,能够使更多群众受益。我们以前有过在厂矿企业推广健身气功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结合行业体协的特点运用好,推广好。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参与了健身气功比赛。健身气功进学校、进课程对于健身气功发展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下一步要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争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为了统一国内外练功人员等级,便于管理,在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之外,国内也要开展健身气功段位制试点工作。希望尽快制定出试点工作方案,做好相关评定和套改工作。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推广的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工作中还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又好又快地发展。

4.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 篇四

------------------

2011-6-30

同志们:

科技是企业的生命线。大庆油田要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实现各项业务整体协调发展,实现“永续辉煌”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众多的人才,这是油田发展的力量所在。

进入“十一五”以来,在科技系统以及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油田科技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各项科技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是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复杂深层目标勘探及增产改造技术,长垣水驱精细挖潜技术,超高分子高浓度聚驱技术,三元复合驱技术,外围油田有效开发技术,天然气安全高效开发技术,以及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油田化工等技术,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支撑了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而且推动了非油气业务的扭亏解困。尤其是“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再一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充分展示了油田的科技水平和实力。二是科技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围绕坚持“三个方向”、“五个集中”,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了科技管理办法,探索了聚驱、复合驱大项目部攻关模式,并在各厂开辟了水驱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三是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单位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核心人才培养力度,在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技术专家,正在成为油田科技创新的骨干和中坚。四是科学求实的作风得到传承和发扬。面对制约油田发展的重大瓶颈难题,广大科技人员继承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勇于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解放思想、知难而进、勇挑重担,表现出了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攻坚克难的巨大勇气,百折不挠的顽强作风,为油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隋军同志代表公司进行了安排部署,有关单位也做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各单位、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肩负起科技系统的重大使命

当前,推进原油持续稳产和各项业务整体协调发展,对油田科技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科技系统广大干部员工,要充分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把科技作为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努力肩负起“保稳产、保发展、保转变、保市场、保红旗”的重大使命,为永续大庆辉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承担起科技系统肩负的使命,一要保稳产,努力实现重大接替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实现高效益、可持续、有保障的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是我们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第一位的责任。近一个时期,围绕实现这一目标,针对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已动用储量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未动用储量难以经济有效开发,油田坚持“靠精细水驱挖潜保稳产,而不是靠多打井多建产能保稳产”,确立了“立足长垣、稳定外围、依靠技术、夯实基础、突出效益”的开发思路,对稳产规划进行了调整,加大水驱产量在稳产中的比重,合理控制化学驱和外围产量规模,并大力推进水驱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其目的就是要探索出一条老油田精细高效开发的新路子。通过各单位积极努力做工作,2010年不仅实现原油4000万吨稳产,而且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迈出重要步伐,进一步坚定了持续稳产的信心。从今年情况看,产量运行比较主动,开发形势创“十一五”以来较好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地质研究更加精细,方案调整更加精细,技术措施更加精细。但同时也要看到,实现“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稳产,仅靠现有技术精细挖潜是不够的,必须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实现重大接替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以技术进步带动采收率提升,保持原油持续稳产。作为大庆油田来讲,必须巩固和加强在国家能源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家对能源需求强劲增长,预计到2020年,对石油的需求将达到7亿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三句话:一个是稳定国内,第二是拓展海外,第三是强化贸易。其中,稳定国内是基础,拓展海外是补充,强化贸易是调节。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独特的技术,最终形成成熟配套的技术系列,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承担起科技系统肩负的使命,二要保发展,努力以技术进步推动非油气业务健康发展。这是公司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科技系统必须着力把握的大局。去年以来,围绕实现扭亏解困,各单位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多措并举加大扭亏解困力度,非油气业务总体经营形势全面改善,各业务板块全面扭亏,但按照“一年扭亏、三年解困、五年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总体目标,如何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各单位所有成员企业全部扭亏,实现企业盈利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这其中最根本是两条:一要靠精细管理,二要靠科技进步。各单位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锐利武器,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大力推进产业技术的提档升级,依靠技术的精、专、特,实现业务和产品的优、专、强,真正走上一条科技附加值高、综合竞争力强的良性发展道路。目前,未上市企业真正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还很少,特别是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产品更少,大量的产品都是靠重复劳动,靠原材料加工,过去是靠廉价劳动力,现在这一优势正在消失。所以说,我们很多企业暂时是处于盈亏的平衡或者是微利,但是只要一有波动,刚性成本稍微一增长,可能就会重新滑落到亏损企业的行列里。全油田整个装备系统员工总数1.6万人,产值55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比较低。这两年通过全系统同志们的努力,油田各个单位的支持,公司政策上的扶持,从前两年的亏损到去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但这是非常脆弱的。油田多种经营相当多的企业,产业规模不大,但数量很多、品种很全,真正能形成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很少。从长远来看,企业要想生存下去、真正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靠什么?主要还得靠技术、靠研发。

承担起科技系统肩负的使命,三要保转变,努力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客观审视油田现状,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从油气勘探开发来看,由于新动用储量品位变差,建百万吨产能所需井数由“十五”末的***口上升到去年的***口,增幅达***%以上,投资由***亿元上升到***亿元,增幅***%。同时,由于已开发油田挖潜难度日益增大,原油生产成本也由2008年的***美元/桶,增加到去年的***美元/桶,增幅***%,剔除国际油价波动因素,实际投资资本回报率近年来有所下降,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从非油气业务发展来看,未上市部分资产创效能力较弱,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另外,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有些单位仍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足。综上所述,无论是控制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成本,还是增强非油气业务创效能力,都要求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承担起科技系统肩负的使命,四要保市场,努力形成开拓引领市场的技术优势。对于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司上下已形成广泛共识,“走出去”成为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去年以来,外部市场开发工作呈现出喜人局面,海外市场收入、利润、新项目签约额同比大幅度攀升。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市场份额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投资回报率还比较低,一体化优势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要靠组织、靠协调、靠管理、靠运作,但最根本的还是靠技术。技术是市场的敲门砖、通行证,我们要在“走出去”上实现重大突破,必须牢牢把握“以技术闯市场”这个核心,着力打造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叫响大庆品牌,推进各项业务相互依托带动“走出去”,加快由分兵协作向整体运作、产品销售向销售服务一体化、低端进入向高端占有“三个转变”,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利润空间,努力实现海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承担起科技系统肩负的使命,五要保红旗,努力保持大庆油田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大

庆油田作为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是老一辈石油人用自力更生开发建设大油田的不朽功绩铸就的。在这面旗帜上,写满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大庆的产量规模第一,经济贡献第一,开发水平第一,稳产时间第一,等等,还有很多。这是大庆红旗的内涵所在,也是永葆红旗的要求所在。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新时期大庆人,要保持大庆红旗,传承这份荣誉,关键看什么?还是要看大庆的原油产量、经济贡献、开发水平,还是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胡锦涛总书记讲,大庆油田以往的辉煌,离不开自主创新;大庆油田今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自主创新。这就是油田发展的基本定位。我们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始终走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列,持续为国家做出高水平贡献,才能永葆大庆红旗的先进本色。各系统、各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一定要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在坚持科学发展、永续大庆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无愧于前人的新业绩。

二、大力弘扬“三超”精神,加快推进油田科技自主创新、持续创新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是油田科技战线的光荣传统和生动写照。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大庆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指示我们要弘扬“三超”精神,树立更高目标,攻克更多难关,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关于弘扬“三超”精神、推进油田发展,会上公司专门下发了有关决定,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清面临的形势任务,大力弘扬“三超”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油田科技创新。

一是方向要明确。弘扬“三超”精神,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明确前进的方向。关于油田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常规技术要常用常新、成熟技术要完善配套、储备技术要加快攻关”。近两年按照这一方向,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下一步,要继续坚持这一方向,加快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具体来讲,要按照科研面向生产的原则,紧密结合各项业务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生产难题。其中,勘探技术要尽快突破,水驱技术要精益求精,聚驱技术要完善配套,复合驱技术要加快攻关,工程技术要形成优势,装备制造技术要提档升级,新能源技术要抓紧储备。有些技术,要着力在“精细”上下功夫,真正用好用活,把作用发挥到极致;有些技术,要着力在“完善”上下功夫,切实提高适用性,扩大推广应用的范围;有些技术,要着力在“储备”上下功夫,坚持未雨绸缪,提早做好技术准备,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基础要加强。弘扬“三超”精神,推进科技创新,基础工作至关重要。一个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理论是基础、是前提,技术是方法、是手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尤其是对于油田开发来讲,地质对象的特定性,开发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我为主,重视和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努力在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第二个是,要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的作用。近年来,公司对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投入,先后建成投用了一批具有同行业先进水平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试验基地,各单位要用好这部分资源,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进一步促进油田科技创新。第三个是,要切实加强科研基础工作。搞科研,只有脚踏实地、严细认真、一丝不苟,从基础做起,从细节入手,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才能一步步登上科技的高峰。广大科技人员要坚持求真务实,把基本功做实,把基础资料搞准,把地质规律摸清,从根本上提升科研工作的水平。

三是步伐要加快。弘扬“三超”精神,推进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尽快攻克重大瓶颈难题。当前,油田稳产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复杂、严峻,技术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格、迫切。技术瓶颈不攻克,持续稳产目标就难以实现,总体经济效益就难以提升。现在,时间对于我们来讲愈来愈紧迫。关于“十二五”科技发展,公司已经明确了八个方面的攻关重点。这些项目,事关原油稳产,事关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加强组织、加大力度,用最大的决心、最快的节奏、最强的措施、最优秀的人才,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重大突破。对于这个问题,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力量组织好,把工作协调好,把握好方向和节奏,抓好部署和落实,确保攻关人员、责任、目标、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加快重点项目的攻关进程。

四是意志要坚定。弘扬“三超”精神,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有坚定的意志。这种意志,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斗志和作风。我们经常讲,科研攻关的重点是破解瓶颈难题。那什么是瓶颈?从一定意义上讲,瓶颈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表现。所谓主观表现,是指瓶颈是对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内在潜力的挑战,充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发挥潜力,才能破解和战胜制约发展的瓶颈。所以说,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定的意志非常重要。面对重大瓶颈技术难题,广大科技人员要继承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等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敢于超越的信念,不断增强善于超越的本领,始终保持勇于超越的作风,进一步突破认识局限、历史局限和思维局限,不断开创油田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三、着力把握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攻关的组织管理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科研攻关重点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狠抓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攻关组织上,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落实。前一阶段,各单位按照坚持“五个集中”的要求,积极推进重点项目攻关,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公司下了很大决心,组建成立聚合物驱、复合驱两个大项目部,力求通过发挥集中管理、集中攻关的优势,切实加快重大项目攻关进程,这是公司科技攻关模式一个新的探索,关系到油田下一步如何选择开发方式、往哪个方向走的重大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全力配合,做好项目部的支持、服务、协调、保障工作。两个项目部,要牢牢把握3~5年的关键期,集中力量,加快攻关,在技术上尽快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技术规范和配套工艺,在管理上梳理固化一套运行高效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体系,着力打造一体化的示范工程模式,为今后科学选择开发方式、合理安排化学驱生产提供依据,指导复合驱的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应用,为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水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主要目的是增加可采储量,增加动用程度,解决三类油层、甚至更差的储层,过去动用不充分留下的问题,依靠水驱把它驱到位,因为现在化学驱还到不了这样的层位,而这些层位的潜力又很大,“十二五”要靠这套技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化学驱,主要是聚驱提效率、三元要有大突破,在提高采收率上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真正解决“十二五”、“十三五”乃至更长期的问题。这件事由大项目部统一组织,三年要成型,五年必须大规模工业应用,这就是时间要求。

在科研管理上,要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这些年,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科研管理创新上做了大量工作,保障和促进了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目前,随着科技创新形势的日益迫切,重大项目攻关的启动实施,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也要随之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下一步推进管理创新,重点要把握好三条:一要强规范。对于重大攻关项目,从立项、实施到验收,包括组织运行、采购招标、工艺选型、设备配置、经费管理,等等,都要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标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向前推进。二要重激励。要注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与成长激励相结合,倡导和强化讲事业、讲钻研、讲奉献的良好风气,真正让那些扎根一线、刻苦钻研、默默奉献的同志,在待遇上有提高,在经济上有回报,在政治上有进步,以此来鼓舞和提振队伍士气。三要提效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提高攻关效率、运行效率、服务效率,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在人才保障上,要着力打造一流的科研团队。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从总体上看,目前公司的技术人员总量不少,全油田共有技术人员***人,占员工总数的***%,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够平衡。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工程研究院、建设设计研究院等主要科研院所实力比较强,而一些工程技术、装备制造、油田化工等专业研究所力量比较弱,还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拔尖人才缺乏。厂(分公司)以上的核心技术人才只有***人,占员工总数的***%,尤其是堪当重任的行业领军人物严重不足。三是梯次不尽合理。在厂(分公司)以上核心技术人才中,年龄35岁以下只占***%,中青年技术骨干比例偏低。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去年,我们提出要建设能够与国际接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人才队伍,到2020年,打造3000~4000人的技术专家队伍、12000~15000人的高级技能操作人才队伍的奋斗目标。各单位、各部门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才,在实践中大力培养人才,在工作中用好用活人才,积极为人才成长搭建舞台,努力形成各级各类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这一点,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必须作为一项工程来抓,把握方向,提供舞台,注重在一线培养选拔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特别要注重培养一批年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人事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为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这是政治、是大局,是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需要强调的是,技术人员要往一线走,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这样科研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工作推进上,要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推进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哪个系统、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事情,需要公司上下着眼全局、紧密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推进。机关部门作为组织协调中枢,要注重服务、加强协调、强化指导,该办的事情必须第一时间办好,该支持的必须支持到位,该管理的必须严格管理,全过程、全方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重大项目攻关提供保障。特别是要注重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科研单位作为技术研发中心,要强化职能、选准方向、集中攻关,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尽快取得新突破,在人才培养选拔、锻炼成长上开创新局面,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用。生产单位作为技术试验和应用的主战场,要高度重视科技、建好试验基地、抓好推广应用,以技术进步推动原油持续稳产、各项业务整体协调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各个采油厂要继续抓好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总结经验、抓好推广,深入探索老油田精细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工程技术单位要加强专业化施工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钻井、修井、压裂等专业队伍,满足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作业需要,树立大庆油田的品牌形象,引领和带动整个工程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同志们,进入“十二五”,踏上新征程。油田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多、责任更重。希望科技系统的同志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望,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科技攻关的重大突破,以增资源、保稳产、创效益的实际行动,为推进油田科学发展、永续辉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5.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 篇五

议上的讲话 2011.7

同志们:

这次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战略目标,总结回顾“十一五”以来的安全环保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后一个阶段的工作,总结交流先进经验,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深化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为实现集团公司战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做大会工作报告。

一、“十一五”安全环保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集团公司发展历程中极其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安全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五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公司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战略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大力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HSE管理国际合作,持续夯实安全环保管理基础,积极推进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确保了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形势总体稳定可控。

五年来,我们在承担责任、推进发展、构建和谐中直面困难、砥砺奋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

一是,进一步固化提升了HSE理念观念。理念观念和思想认识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先导。牢记使命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弘扬传统精神,广泛吸纳国内外一切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不断强化对安全环保工作的深刻认识,创新安全环保观念理念。

公司上下牢记国有骨干企业重要使命责任,形成了加强安全环保管理的深刻共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安全环保作为天字号工程、发展战略基础,作为第一要求和硬指标,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统筹生产经营与安全环保和谐发展。特别是“安全是政治、是大局,安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关乎广大员工生命健康、关乎领导干部政治生命”的认识已经在公司上下形成共识,成为推动安全环保工作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不断推动安全环保工作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灵魂,以集团公司企业宗旨、核心经营理念为中心,以“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安全源于责任、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事故事件是宝贵资源;承包商安全执行统一标准;管工作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HSE理念体系。这些先进的理念观念为集团公司持续深入推进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了安全环保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推动了安全环保工作持续发展。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环保责任体系。安全环保责任重于泰山。坚持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要求,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形成“人人负责、事事受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环保责任体系。全面实行安全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将安全环保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单位、班组和个人,与领导业绩和单位工资总额考核挂钩,严格兑现,一票否决。严格安全合同管理,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建立事故诫勉谈话和分析会制度,五年来对28家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308名局、处级干部因各类事故受到责任追究,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完善安全环保监管网络,整合成立总部安全环保与节能部,组建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层层设立HSE委员会和专业分委员会,层层实行安全总监和监督制。推行监管分离,强化异体监督,建立安全环保巡视制度,全面实施了“钻井驻井监督、井下作业划片监督、物探和炼化检维修按项目监督,重大工程项目派驻监督”的安全环保监督模式,突出重点领域、特殊时段、重要活动、重大项目、关键环节和要害部位的监管。特别针对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60周年国庆盛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公司上下周密部署,超前防范,加强监管,确保了安全受控。

三是,进一步巩固夯实了安全环保管理基础。安全环保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抓基层、强基础、提素质,集中精力打了一场筑牢安全环保基础的攻坚战。

强化领导干部安全环保领导力培养,公司领导主动接受HSE知识和重大事故案例专题讲座。从2008年起,1036名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专业公司、机关部门领导分批接受了HSE培训。规范HSE培训管理,开展基层HSE培训模式研究,大力推广了以落实直线责任为重点,以编制培训矩阵为基础,完善培训教材,培养培训师,分岗位、小范围、短课时、多方式开展培训的基层HSE培训工作模式,扎实推动岗位规定动作培训到位,掌握到位,执行到位。

颁布实施了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完善HSE制度标准,建立了涵盖作业安全、工艺安全、交通安全、污染物控制、个体防护等方面的总部通用性HSE制度框架,制修订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应急等方面的25项制度和102项标准。推广运用HSE信息系统,总结HSE管理国际合作试点经验,大力推广了安全观察沟通、作业许可、HAZOP分析、上锁挂牌、培训矩阵等基层HSE工作方法工具。坚持继承创新和巩固深化,“两书一表”、“四有一卡”成为具有中国石油HSE品牌形象的基层HSE管理方法工具。

四是,进一步强化提升了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定“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信心,抓好源头防范和过程管理,形成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和应急的闭环管理,确保风险可控、能控、受控。

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加强隐患治理。制定实施了集团公司三年安全环保隐患专项治理规划,开展了矿区系统隐患治理工作。通过集中治理,“三高”油气井安全风险基本可控,管道安全改造和占压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炼化装置及库站配电系统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水污染“三级”防控体系全部建立,重点排污口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推进节能减排“双十工程”,实施了涉及松花江、黄河、环渤海等企业水污染治理监控,环境风险防范和污染事故控制能力得到增强。

加强安全环保执行力建设,颁布实施了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在全系统掀起了反违章工作高潮,着力消除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隐患”。员工遵章守纪、令行禁止的执行意识明显增强,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加强源头防范,全面推广了新、改、扩建项目和在役装置HAZOP分析,做到了隐患早发现、违章早纠正、事故早预防。

加快提升安全环保应急能力,成立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修订发布了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18个专项预案。组建了危险化学品、油气长输管道、井喷应急救援、海上作业等应急救援基地(中心),建立了五大区域消防联防机制。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在渤海、四川、新疆开展了海上、井控和长输管道泄漏实战演练。面对突如其来的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公司上下快速反应,沉着应对,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灾区油气供应,做到了生产区域无伤亡、无次生事故发生。

实践证明,“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石油发展史上安全环保工作决心最大、力度最大、投入最大的时期。五年来,我们集中精力抓本质打基础,以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为载体,以贯彻落实HSE管理原则、反违章禁令、集中整治事故隐患为重点,标本兼治、协调推进安全环保各项工作。总体上看,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安全环保源头防范、过程控制、应急处置、事故调查、持续改进的管理流程和机制更加配套衔接,更加规范有效。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共发生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死亡*人,与“十五”相比分别下降了*%、*%。“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工业生产员工伤亡事故千人死亡率为*,交通事故千台车死亡率为*,大部分专业公司较好地完成了控制指标,安全指标明显好于国家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从环保方面看,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COD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集团公司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获得了国资委第二任期考核“节能减排特别奖”和“十一五”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称号。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新疆石西油田开发工程、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绿化工程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集团公司安全环保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2010年出现事故反弹,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相对“十一五”前四年都大幅度上升,还发生了大连“7.16”火灾事故, 损失严重,教训深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十一五”期间,共发生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死亡*人。其中,发生较大安全事故*起、死亡*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起、死亡*人。2010年,发生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死亡*人,与2009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了*%和*%。二是同类事故反复发生。“十一五”期间,炼化检维修和开停工过程中发生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死亡*人。管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发生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死亡*人。特别是2010年,炼化生产、勘探开发、工程建设三个领域事故多发,与2009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

三是“三违”行为远未杜绝。“十一五”期间,因三违引发的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死亡*人,分别占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和*%。2010年,“三违”行为仍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占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数的*%和死亡人数的*%。

四是承包商事故多发。“十一五”期间,共发生承包商事故*起、死亡*人,分别占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承包商事故仍居高不下,特别是*起较大及以上事故中有*起是由承包商造成。

五是应对环境风险压力显著增大。随着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和标准的不断提高,集团公司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保风险显著增大。特别是一些建设单位和企业还存在工程项目未批先建、违法投产,引发环保事件,国家主管部门多次通报。渭南“12.30”水污染事故及大连“7.16”事故引发海洋重大污染,给集团公司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客观上有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地域的拓展,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管理体制的持续重组等带来的新风险,增加了安全环保工作的难度,但主要还是我们在主观上、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严格,执行不到位以及汲取事故教训不深刻等问题。

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使我们深深领悟到,抓好安全环保工作首要在认识,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基层,根本在文化,也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安全环保工作规律性的认识。

——必须将安全环保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纳入生产经营管理,只有真正将安全环保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信誉之源,作为第一要求、优先条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流程之中,做到不安全、不清洁,就不建设、不施工、不生产,才能真正实现集团公司的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必须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安全环保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深刻认识行业的高风险特性,牢记事故沉痛教训,始终怀着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始终怀着一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不盲目乐观,不高估形势,慎言成绩、多找差距,警钟长鸣、长抓不懈,才能推动安全环保工作持续改进,长治久安。

——必须以领导干部的重实推动全方位安全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坚持以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认真履职、安全以身作则、安全亲身参与,引导和推动各级职能部门落实直线责任,鼓励和调动基层员工加强属地管理,才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必须以加强风险管理为核心不断夯实安全环保基层基础工作,紧紧围绕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环保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这条主线,加强教育培训,狠反违章行为,不断强化人的行为安全养成;加强源头防范,及时整治隐患,不断完善物的本质安全状况,才能不断夯实安全环保的基层基础,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故发生。

——必须大力培育安全文化推进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渐进式发展,始终坚持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灵魂,以反违章禁令和HSE管理原则为抓手,传承创新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安全文化,让“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安全环保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才能加快推进严格监管向自主管理的安全文化阶段迈进。

这些经验和启示,来源于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践,集中了广大安全环保系统的智慧,也是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甚至付出沉重代价获得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并切实运用到今后工作中去。

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上半年以来,公司上下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和谐稳定主旨,认真按照《集团公司2011年健康安全环保工作要点》的安排,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保持了安全环保形势稳定。

在安全方面,发生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死亡*人,与去年同期(*起、*人)相比,事故起数下降*%,死亡人数下降*%;发生较大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死亡*人,与去年同期(*起、*人)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实现明显下降;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工业生产亡人事故。在环保方面,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和*%。特别是上半年内两次实现了连续40多天无生产亡人事故的安全生产周期,尤其是6月份“安全月”期间没有发生亡人事故,确保了集团公司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和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总结2011年以来安全环保工作:

在安排部署上,更加注重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汇聚各方面智慧力量,形成推动安全环保工作的良方良策。组织召开了安全环保工作视频会、季度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以及深化HSE管理体系推进视频会议、海洋安全环保工作座谈会、交通安全座谈会等一系列专题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作好春节及“两会”期间安全环保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HSE培训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统一研究和部署安全环保工作。销售分公司坚持召开季度安全环保视频会议,强力推动直线责任和作业许可管理;炼化分公司在宁夏石化召开推进工作现场会,组织开展HSE现状评估,HSE体系推进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方法措施上,更加注重传统有效做法与先进方式方法的配套衔接,推动安全环保工作持续改进科学发展。修订完善并组织签订企业领导干部安全环保责任书,调整完善集团公司9个HSE专业委员会;启动新一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HSE培训,组织开展国务院23号令以及安全生产月、世界环境日、职业病防治法宣贯活动,完成集团公司百名HSE咨询师培训,组织开展HSE体系推进重点指导;加快集团公司环境监测网络布局建设,层层分解污染减排指标任务,加大重点工程项目环评审批协调力度。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制定印发了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并召开了专题宣贯活动;工程技术分公司组织企业开展HSE体系推进工作结对子活动;矿区服务系统全面推行了公共场所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审批制度;装备制造分公司组织开展了第二轮的生产作业现场风险识别评估工作。

在督查落实上,更加注重将工作的过程质量考查与结果指标考核结合起来,推动安全环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开展安全环保专家巡视,加强对春节、两会时期的安全环保监督,开展HSE体系审核工作,核定企业污染减排数据;筹备2011年集团公司炼化装置着火爆炸突发事件演练工作,开展重点企业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协调建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石化企业应急联动机制;针对中东及北非政治动荡形势,集团公司及国际事业部、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等协调一致,紧急行动,全力做好人员撤离和自保自救工作;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开展事故诫勉谈话和分析,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认真汲取昆仑燃气事故教训,成立整改督办组,摸清了城市燃气和CNG业务管理现状,明确了事故防范措施。

二、面临的形势和“十二五”主要任务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是集团公司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集团公司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安全环保工作也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从国际上看,重大事故灾难时有发生,特别是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井喷爆炸漏油事故,造成巨大环境灾难,加快提高了各个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安全环保的要求和标准。当前国际大能源公司都建立实施了全球统一的HSE管理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应对措施,安全环保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现代企业竞争制胜的核心竞争力,安全环保水平不高的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从国内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期望和要求也将更高,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国家已经将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作为治国理念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大了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约束性的安全环保法规标准。“十二五”期间,国家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坚持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40%-45%的约束性指标,一些省市区还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压力明显增大。2011年,针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部分行业领域、地区安全生产状况不稳定,重特大事故频发的严重态势,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特别重申和提高了对企业安全监管的标准和要求。

从集团公司内部看,“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将基本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努力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同时,集团公司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上下游一体化,业务领域不断延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任务日趋繁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等生产经营风险越来越凸现,海外油气生产开发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当前,集团公司石油化工企业有70%濒临江河湖海,油气田作业涉及100多个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长输管道穿越各类河流1万多条处,海上作业绝大部分位于环境敏感的近海海岸。另外,大量的市场化用工和承包商队伍,整体安全素质偏低,流动性较大,也增加了安全环保管理的难度。

一直以来,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公司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思想,形成了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管理的深刻共识,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环保治本措施,打了一场安全环保固本强基的攻坚战,进一步提升了全员安全环保理念素养,夯实了安全环保工作基础,改善了本质安全环保状况,浓厚了安全环保文化氛围。这一切为我们进一步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刚刚结束的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以“发扬大庆精神,加强三基工作,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为主题,明确了新时期三基工作的基本内涵,确定了全面推进三基工作新的重大工程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并将安全环保作为三基工作的重要内容,放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为我们进一步谋划并扎实作好安全环保工作明确了方向目标和工作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安全环保的优势条件,更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发展、转变、和谐”三件大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思想统一到集团公司对安全环保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集团公司对“十二五”安全环保工作的规划部署上来,不懈怠、不放松、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努力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的中石油。

集团公司“十二五”安全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理念,以全面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强化源头控制,狠抓受控管理,推进污染减排,突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害部位和承包商的监管,进一步加大事故问责和考核力度,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十二五”安全环保工作总体目标和控制指标: ——努力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总体目标。杜绝重大及以上井喷失控事故、重大及以上火灾爆炸事故、重大及以上交通事故、重大及以上职业病危害事故、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主要安全控制指标同比下降20%以上。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千台车死亡率≤ * ;千人职业病发病率≤*。(条件成熟时,年度控制指标改用总可记录事故率、总工时事故率、总可记录伤害和疾病率、事故死亡率等与国际接轨的指标。)

——主要环保控制指标同比持续改善。工业废水、有控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到2015年,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削减*%;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10%;废水中COD、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甲烷的回收利用率*%。

“十二五”安全环保规划已经确定,即将印发。概括起来,“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推进和完成“四大”任务: 第一大任务,深化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在推动HSE管理与国际接轨上取得新成果。深刻认识推进HSE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以完善HSE制度标准、HSE培训管理、HSE绩效管理为重点,巩固成果,传承创新,继续深入推进“统一、规范、简明、可操作”HSE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总结推广HSE管理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完善HSE制度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突出工艺安全管理、污染物控制、个体防护管理,健全集团公司统一的HSE制度标准体系。各业务板块突出专业管理特性,按照集团公司统一的HSE制度标准框架,健全共性通用、特性突出、统一规范的HSE制度标准体系。

开展领导干部周期性HSE培训,落实培训直线责任,改进培训方式,完善HSE培训基地建设,基层形成满足需要的HSE培训矩阵、培训师队伍和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开展小范围、短课时、多方式HSE培训;井下作业、炼化生产、国际井控、采油作业、物探作业HSE培训基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适应国际化需求,开展CO2、损工伤害率、总可记录伤害率、百万工时事故率、承包商事故等安全环保指标统计方法研究,进一步改进安全环保业绩指标考核体系,完善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杜绝指标,将安全环保纳入生产经营一体化考核,建立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安全环保指标考核与统计系统。

加强HSE专职监管和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完善HSE人员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制度。到“十二五”末,专职人员中有40%以上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安全环保监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环保科研、评价、培训、检验、监测等技术保障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第二大任务,加强风险防范与管控,在提升本质安全环保水平上取得新进展。牢记重特大事故教训,深刻认识石油石化企业高风险特性,坚持以工艺安全、承包商监管、作业环境改善为重点,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源头防范,确保风险可控、在控、受控。

认真研究EPC、PMC管理模式下的安全环保监管工作,加强建设项目 “三同时”管理,制订工程项目HSE设施配备标准和修改工程定额标准。到“十二五”末,建立与EPC、PMC相适应的安全环保管理模式,理顺工程项目安全环保投入渠道,基本满足工程建设项目需要。

加强工艺安全管理,全面推广HAZOP分析方法,开展收购、并购、租赁项目安全环保条件论证,完善隐患识别、评估和治理长效机制,作好日常隐患识别评估治理工作。到“十二五”末,新改扩建项目全部开展HAZOP分析,在役装置50%完成HAZOP分析工作,历史遗留隐患基本治理完毕,新项目隐患基本杜绝,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隐患治理机制。

必须高度重视承包商风险,提高建设单位监管能力,建立承包商施工资质、HSE业绩、队伍素质、监督监理和现场管理“五关”审查标准,落实项目施工HSE费用预算,建立设计、制造、采购、施工质量负责制,明确建设方、总包方、施工方、监理方安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到“十二五”末,承包商全部纳入企业HSE管理体系,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承包商事故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止。抓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开展作业场所粉尘、噪声、高毒物质专项治理,实施重点部位尘毒危害防治示范工程,优先采用职业危害防治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的劳动防护用品。到“十二五”末,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以上,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达到*%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测率达到*%以上。

第三大任务,推进污染减排清洁生产,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新贡献。着眼中国石油千秋大业,履行国有骨干企业社会责任,坚持以推进污染减排为抓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清洁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做好涉及海、江、河企业水污染防控,强化钻井废水、井下作业废液处理和炼化高浓度氨氮废水、超稠油加工废水治理,推进炼化污水回用,提高油田污水回注率,完成COD、氨氮消减任务总量的*%;加强炼化企业和退役井场周围地下水监控,开展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农田区企业土壤环境监测和污染土壤修复,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以上,完成COD、氨氮消减任务总量的*%。

强化油气田天然气脱硫厂、炼化催化烟气治理,加快炼化脱硫尾气、燃气电厂脱硫等治理工程实施,配备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消减任务总量的90%;开展温室气体控制研究,重点建设一批轻烃回收、二氧化碳富集驱油等温室气体控制示范工程,推进天然气替代燃煤和使用地热供热,单位生产销售收入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做好含油废物、炼化碱渣、钻井泥浆、作业废液、火电厂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处置,完成居民集中区炼化无组织排放源治理,解决群众反映的恶臭污染和噪声扰民问题。

第四大任务,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上取得新进步。始终紧绷应急这根弦,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完善应急工作,有的放矢,常备不懈,防范于未然。

巩固“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加快“一个中心,两个机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和关键要害部位的应急预案审核,简化和规范基层、岗位、现场应急管理流程,推广岗位应急处置卡和基层处置程序,适时开展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活动,突出提高第一时间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物资储备管理,合理储备、分布和调配应急资源。

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要求,加强专职消防队(含危险化学品)、油气长输管道、井喷失控、海上应急救援和环境监测等5个应急救援基地(中心)为主体的集团公司级专业应急救援响应力量。通过持续完善区域联防、资源优化,建立健全集团公司整体消防气防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全系统应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危化品泄漏事件的综合应急救援和安全保障功能。

到“十二五”末,应急组织体系日臻完善,应急物质储备合理,救援队伍满足要求,区域救援响应联动机制形成。

归纳起来,“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以完善安全环保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安全环保监管模式、落实安全监督派驻体制、建立人的行为安全规范和评价体系、开展安全文化评估为重点的管理创新工程。

——以重大雷击静电灾害预防,油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行、炼化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技术,海上石油平台安全关键技术等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废气脱硝、废水脱氮、CO2排放统计指标等环保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的科技攻关工程。

——以推广应用车辆GPS信息系统、静电消除技术、硫化亚铁钝化清洗技术、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油井带压作业技术等成熟安全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QBR碱渣生化处理技术,钻井泥浆、废液处理技术,高效烟气治理技术,轻烃回收,二氧化碳富集驱油等成熟环保技术为重点的新技术推广工程。

——以废气达标排放、废水达标排放、电厂脱硫脱硝、脱硫装置建设与改造、油田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改造、炼化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温室气体控制等为重点等污染减排工程。

——以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区域实施地下水污染控制,解决油田注水开发出现套外返水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推进退役井场和其它废弃生产场所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防护工程。

——以引入物联网、知识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前端技术等多种新信息技术,改进集团公司HSE信息系统,建立应急管理平台,开发危化品运输管理物联网为重点的信息开发工程。

同志们,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安全环保工作至关重要。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集团公司2011年健康安全环保工作要点》已经对今年的重点工作做了安排,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完善措施,抓好落实。针对当前情况,再着重强调几项工作:

抓好新业务领域的安全环保监管工作。EPC总包模式下的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煤层气开采、储气库建设与运行、LNG接收站建设与运行、城市燃气利用等单位和业务领域要进一步梳理完善安全环保责任制,特别要明确托管业务、共管业务模式下的监管主体责任,保证职能界面清晰,消除管理空挡。要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完善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内部异体安全监督。

抓好安全环保培训工作。要继续分期开展第二轮领导干部HSE培训,完成集团公司百名HSE咨询师的考核认证,抓好安全环保专职人员脱产培训。企业要突出针对新领域、新业务、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着力改进培训方式,落实培训责任,将岗位技能培训与HSE培训紧密融合,推动基层扎实开展HSE培训。年内,主要生产经营企业的基层单位都要建立起关键岗位的HSE培训矩阵。

抓好污染减排推进工作。要细化《污染减排实施方案》,逐级分解污染减排指标,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落实污染减排任务;理顺CDM项目机制,有序推进温室气体信息化统计工作。要加强濒临江河湖海和重要环境敏感区生产装置和储运设施的环境风险防控,开展溢油控制、放射源监管、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整治。今年要基本完成集团公司环境监测网络布局的建设,加强污染事件预测预警,加强特殊敏感时期环境监控。积极做好中缅油气管道、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等重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协调工作,确保项目进度。

抓好工艺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新项目论证、工程设计、施工建设、投用运行等全过程安全环保监管,抓好炼化装置开工,管道投用,库站、码头运营以及油气开采钻开油气层前的检查确认工作。要严格设计图纸变更、工艺参数调整、设备型号变化、关键岗位人员调换等环节的安全环保管理,确保各类变更受控。规定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要全部开展HAZOP分析,在役装置逐步开展HAZOP分析。要加强隐患治理全过程管理,今年要完成矿区系统三年隐患治理计划,抓好新一轮隐患治理工作。

抓好海上安全环保工作。要深刻汲取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井喷爆炸漏油事故教训,密切关注近期国内海上漏油事件,抓好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办理、油气生产设施竣工安全备案审查推进出海作业人员动态管理系统建设。要抓好防台风、防风暴潮安全检查,重点跟踪施工人员聚集场所和重点油气生产设施的隐患排查整治,完善海上高风险重点项目集团公司与专业板块两级挂牌督查机制。

抓好承包商安全监管工作。要落实企业承包商引入部门直线责任和承包商作业属地单位责任,实施承包商分类分级管理,开展承包商服务安全环保绩效评估。今年,各单位都要分类健全承包商HSE资质及业绩评估标准,建立承包商清退制度。凡安全环保资质不符合条件、HSE业绩差以及多次发生事故和造成重大影响的承包商,要坚决予以清退。坚决杜绝使用无资质、假冒资质、借用资质的承包商,切实遏止承包商事故频发势头。

抓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要注重职业健康基础管理,规范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以及审核报批工作。要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促进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落实,切实抓好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健全与完善。要着重加强施工作业期间防职业中毒、防健康损害、防作业危害、防心理疾病工作,适时开展“送健康到一线”活动,有针对性的做好高温酷暑、低温严寒、高海拔、强风沙等环境气候下员工的健康防护。

抓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总结推广基层车队HSE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全面落实交通安全工作有感领导、属地管理原则,加大不安全驾驶行为专项整治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关键车辆动态监控管理,确保年底前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民爆物品运输车、大型精密仪器运输车、大中型客车、领导用车GPS监控装置安装率达到100%。要积极推进GPS分段限速、疲劳驾驶等预警功能应用试点工作,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水平。

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要继续推进对重点企业应急预案的审核评估,加强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建设,落实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关键装置、重要岗位应急物资配备,强化基层队、站领导应急培训和演练。要深化集团公司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及专职消防队的专业化建设,加强装备建设与维护,强化专业培训,促进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要高度重视海外业务防恐安全,推进海外业务社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重点国家和地区防恐信息收集报送,提高社会安全预警能力。

抓好事故事件管理工作。要严格事故报告制度,对迟报、瞒报、谎报事故情况的单位要严肃处理。对发生的每一起事故都要按照逆向流程,查找深层次原因,真正作到事故原因水落石出,事故教训刻骨铭心,责任追究切肤之痛,防范措施举一反三,真正作到使每一起事故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源,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今年,主要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全部采用百万工时事故统计和考核方法,开展横向对比和对标分析,并切实将承包商事故纳入企业内部事故的统计和考核范畴。

同志们,“十二五”大幕已经开启,面对新的征程,责任与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与挑战考验着我们,员工与群众期待着我们。让我们团结一心、振奋精神,凝聚智慧、集聚力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永不懈怠的创新勇气,积极投身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安全环保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的中石油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6.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 篇六

各位代表、同志们

集团一届二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昨天,杨建国总经理代表集团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集团党委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贯穿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这个报告是经过集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的,是这次会议的主报告,希望大家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就如何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做好集团今年各项工作,我讲五点意见。一要准确理解。这次会议很好地承接了集团党委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了2011年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符合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好这次会议的精神实质和要领,把做好2011年的工作与“十二五”整体工作结合起来,与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结合起来,与集团当前最需要解决和把握的突出矛盾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整体决策部署上来。务必辩证看待成绩和问题,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务必科学判断集团当前形势,头脑清醒、心怀忧患、务必把握“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步调一

致,务必瞄准预期发展目标,自加压力,增添动力,务必统筹好安全生产、结构调整、经营管理、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汇聚各方面力量,推动集团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二要明确重点。明确重点,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当前制约集团改革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紧要的是要着力抓好安全生产、着力抓好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效益提升、着力抓好民生改善。安全是当前影响集团改革发展、质量效益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必须下最大决心、必须做好的头等大事。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关乎企业未来关系子孙后代必须突出主业强化支撑注重前瞻持续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和精细化发展。效益是生命是竞争力。没有效益,企业就不会永续发展,路子就会越走越窄,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就会被淘汰出局。

今后一个时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将是我们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民生改善是推动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都要把“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理念牢记心中切实践行。

三要落实责任。《工作报告》已通过大家讨论审议报告确定的目标也已成为全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责任。能否把设想变为现实关键在落实责任,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落实责任,首先要明确责任。责任不明,工作就会落空。要迅速把所有工作分解到位,责任到人,做到责任主体明确、进度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明确,自上而下明确责任、自下而上层层负责。其次要敢于承担责任。报告提出的指标是根据我省“两高一低”要求提出来的,是基于今年整体形势的把握,考虑集团的实际提出来的。对各板块、各单位指标的确定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但有的完成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有的相对困难一些,都要找准定位一马当先主动作为,主动有为争当领头羊、争作新贡献。

四要强化保障。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通过注重舆论宣传、把握用人导向、强化监督保证等方面,实现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特征明显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实情况下把人的思想工作做好,把干部队伍带好,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好,把各方面的利益协调好,真正体现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绝对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方针政策,紧扣集团党委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集团工作实际,寻找新方法、开辟新路径,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好的工作成效。就集团而言,各个单位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满足于上面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上面布置什么我们就安排什么片面化、简单化贯彻上级要求而是要吃透精神实质善于把握

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结合实际、拿出对症下药的良方。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像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所说的重在运作。卢书记一再强调大政方针是中央制定的,省以下主要是如何运作,如何结合实际,把上级的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同样一件事情运作得好与坏结果大不一样。比如有的单位原来相对比较困难但经过几年认真发展、认真运作,无论是职工的精神状态,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注重运作的结果。再如有的单位在项目建设上真抓实干统筹协调,强化落实、加快进度、克服困难,实现了项目提前竣工投产,这也是注重运作的结果。注重运作:一方面要坚持说了要算、定了要干,说到做到、说好做好。以实干赢得人心,以正气凝聚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运作的能力,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做到“四个着力”体现出运作水平。今后,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就是要重用那些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战胜困难,注重运作、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干部。

五要发挥作用。在座的职工代表是职工选出来的,都是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分子。你们代表的是集团十几万产业大军,肩负着维护权益、参政议政、带头落实的神圣使命。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首先要依靠在座的职工代表。凡是事关企业改

7.陈明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上讲话(摘要) 篇七

一、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和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 2014年我省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概况

1、运行特点

(1) 机械工业产销保持了中速增长的基本运行态势且高于全省工业。2014年, 我省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虽然8、9、10、11四个月连续小幅下降, 但12月底略有回升, 达到了12.98%, 高于全省工业3.17个百分点, 在全省14个工业行业中位列第二, 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运行态势。

分行业看:农业机械行业完成932.01亿元, 同比增长12.92%;汽车行业完成6542.88亿元, 同比增长11.34%;机床工具行业完成2109.62亿元, 同比增长18.96%;电工电器行业完成6440.98亿元, 同比增长10.34%;工程机械行业完成1137.83亿元, 同比增长0.16%;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2179.70亿元, 同比增长18.18%;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完成2765.46亿元, 同比增长12.14%;仪器仪表行业完成842.79亿元, 同比增长12.38%;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5111.28亿元, 同比增长15.05%;内燃机行业完成579.91亿元, 同比增长11.48%;食品及包装机械完成78.41亿元, 同比增长27.90%;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697.35亿元, 同比增长46.44%;文化办公设备行业完成9.28亿元, 同比增长23.97%;其他机械完成1562.24亿元, 同比增长10.63%。

(2)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2014年, 我省机械工业外贸出口累计完成265.07亿美元, 同比增长11.3%, 高于全国3.29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127.9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国际竞争力保持上升势头。

(3) 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温和增长。2014年, 我省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7.02亿元, 同比增长17.11%, 累计增幅高于全国4.39个百分点, 投资需求仍然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4) 研发投入有所增长。2014年, 我省200家机械行业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2.08%, 累计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3.28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

(5)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绩凸显。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 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增强, 为满足用户的需求, 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传统产品升级加快。如在机床产品为中, 2014年数控金切机床累计增幅高达20%, 高出普通机床14.87个百分点, 占比也达到了25.45%, 数控化率不断提高。

2、重点行业情况

(1) 汽车行业。2014年全国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为12.07%, 利润总额累计增幅为17.94%, 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7.26%和6.86%, 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992万辆和1970万辆, 同比增长10.15%和9.89%;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80万辆和379万辆, 同比下降5.69%和6.53%。我省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为11.34%, 利润总额累计增幅为7.58%。从产量上看:载货汽车完成66.8万辆, 同比降低13.92%;基本型乘用车 (轿车) 完成58.8万辆, 同比降低2.81%;客车完成1.2万辆, 同比增长持平。由于我省商用车占比较大, 所以景气指数低于全国。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2亿辆左右, 更新需求正在逐年增加;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新购车需求也呈现逐年增加之势;另外, 出口也有一定增长空间。因此, 2015年我省乘用车产销量会有所增长, 商用车增幅将在2014年持续下行的基础上逐渐趋稳。

(2) 农机行业。2014年, 我省农机行业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增长方式。但随着更多国外企业的涌入, 竞争形势将更趋严峻。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为12.92%, 利润总额累计增幅为5.4%。主要产品产量:大型拖拉机4.12万台, 同比增长18.21%;中型拖拉机13.00万台, 同比降低11.89%;小型拖拉机53.7万台, 同比降低27.43%;收获机械12.37万台, 同比增长3.29%。

近年来中小型普通农机产品在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 目前社会保有量已经很大, 如无明显的技术进步和质量的提升, 市场难以回暖, 但大型农机产品和高档农机产品仍有上升空间。预计农机行业2015年产销增速仍将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3) 机床工具行业。2014年, 我省机床工具行业依然低迷, 机床主机企业多数仍处于煎熬之中。2014年主要产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完成16.5万台, 同比增长8.55%;金属成形机床完成2.2万台, 同比增长4.76%;铸造机械完成6.8万台, 同比降低9.33%。我省机床行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 产品也以中小型机床为主, 相对于大型、重型机床, 2015年会略有好转, 各种高效、专用、特种加工设备, 以及能替代进口的高端机床、切削刀具、功能部件、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等都会有良好的表现。

(4) 工程机械行业。经过连续三年的持续下滑后, 2014年形势仍未好转。由于社会保有量大、开工率低, 多数产品订货形势短期内难以回升, 市场需求难有好转。挖掘机和装载机等代表性产品全年产量均已回到深度负增长状态, 工程机械行业仍然处在严冬期。到12月底, 我省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仅为0.16%;主要产品挖掘机完成28907台, 同比降低13.94%;装载机60398台, 同比降低8.53%。

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过连续多年的深度调整, 预计2015年仍难以实现明显增长, 但继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

(5) 电工电器行业。近几年来, 电工电器行业一直延续缓慢回落的发展态势, 这种不温不火的发展势头今后还将继续。主要产品光缆增长较快, 同比增长68.85%, 发电设备同比增长13.16%, 交流电机同比下降6.47%。

电工电器行业占全行业的21%, 是我省第二大子行业。2015年, 伴随着新能源和核电装备的适度增长, 以及因电网重点工程启动带来的输变电设备需求扩大, 整个行业有望维持平稳运行的主基调。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偏紧、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 行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机械工业利润增幅持续回落并低于产销增幅。在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2014年4月起, 我省机械行业利润累计增幅开始低于产销, 到12月底低于销售收入5.43个百分点。14个子行业利润总额增幅有12个低于销售收入增幅, 有9个在两位数之下。这虽是转型升级的阵痛, 但也是行业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二是产品价格指数仍在低位。受需求不足的影响, 机械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到2014年12月机械产品累计价格指数已连续35个月低于100%。三是应收账款持续增加, 企业资金更加紧张。由于国内承兑汇票的泛滥和三角债的蔓延使部分行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资金紧张状况加剧。2014年应收账款持续高位并逐月增加, 到年底已高达2822.19亿元。

(三) 当前面临的形势

1、从国际上看, 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对我国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步伐加快。在新一轮发展中, 美、英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如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英国发布了《工业2050战略》等。发达国家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 并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回归, 而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 是制造业的升级和以发展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转型, 其目的是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二是新兴国家也在加快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印度推出了“印度制造”战略, 宣布一连串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 并改革劳动法律和税收, 简化审批程序, 意图利用本国的人口数量和成本优势, 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设厂, 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工厂”;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 英国提出制造业数字化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德国提出“工业4.0”, 其目的都是在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的前夜,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 重塑制造业竞争力;通过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虚拟制造信息技术与实体制造技术融合, 实现智能制造。

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在未来一个时期, 围绕市场、技术、资本、产业转移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国际贸易摩擦频发,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这都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形势倒逼我们必须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变。同时,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蓄势待发, 生产方式加快向智能化、协同化、网络化、服务化方向演进,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也为加快我省机械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从国内看,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面临与以往明显不同的发展形势,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但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是国内宏观环境向好。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 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创业创新等支持实体经济的重大举措相继出台, 更加宽松公平、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

二是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具备了独特的国际比较优势, 产品门类齐全, 加工制造能力巨大, 并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今年国家一批新重大项目的启动和加快推进京津冀、“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 必将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

三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加快提质增效升级成为全社会共识, 马上出台的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将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年内开工建设的济青高铁、菏泽至日照城际铁路和济青高速扩容等项目和石济铁路客运专线、青连铁路大莱龙铁路改造等8条在建项目, 也为我省机械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总之, 我们既要看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和困难问题, 又要看到宏观政策环境带来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 努力做到对形势动态把得准, 对问题不足理得透, 对前景方向看得清。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坚定信心, 迎接挑战。

二、2015年行业重点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也是为“十三五”起步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经信工作会议、中机联四届二次会员大会精神, 科学认识新常态下机械工业新特征, 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 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持续推进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 继续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全力做好行业10项重点工作, 促进全省机械工业稳定健康发展。

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产销增长10%左右, 利润增长与产销同步, 出口增长8%左右。

(一)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全力稳增长

去年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经信工作会议都结合我省, 特别是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实际, 对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 实现创新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王瑞祥会长在中机联四届二次会员大会上结合全国机械工业发展情况, 对新常态下机械工业主要特点进行了全面阐述, 贯彻落实好上级一系列会议精神, 对于指导今年的行业工作意义重大。

1、要科学认识新常态的表现形式。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表现为, 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 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这种新常态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趋势性变化, 同时也是引领行业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2、要理性看待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从增长速度看, 全国机械工业已由“十五”、“十一五”期间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变为目前9%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山东机械工业已由“十五”、“十一五”期间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变为目前13%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行业运行进入中高速增长期, 同时, 市场需求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也面临新的课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是我们思考谋划行业和企业发展不能偏离的大原则大逻辑, 要认真学习, 深刻理解, 主动适应新常态新要求, 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科学判断上来。

3、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速的调整换挡, 全力稳增长。新常态给我们的普遍感受就是经济增长的换挡减速, 给行业的直接感受是机械工业各子行业之间、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化正在加剧。我们要主动适应行业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这种变化, 加强对行业运行情况和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 做好调查研究, 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困难行业和企业, 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摸清真实情况, 把握动态, 同时针对新常态下行业的市场需求、存在现实问题等在广泛调研基础上, 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对策和工作建议。今年, 协会将在继续扩大网上直报企业范围的基础上, 建立各子行业排头兵企业动态管理大数据库, 以加强对全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 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稳增长措施的决策依据。

(二) 继续实施创新驱动, 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去年, 我们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助推机械行业转型升级, 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的行业工作总要求, 突出强化了“三个创新”, “三个突破”。在坚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 今年, 我们将按照新常态下出现的新特点新要求, 赋予新的行业指导工作新内容。

1、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新常态下,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在新的发展时期, 全行业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加快实现由“跟随模仿”到“赶超跨越”的转变, 努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创新驱动”转变。要持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 力争在培养创新能力、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协同创新、扩大覆盖面等方面有新的进步。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础制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努力提高标准化水平。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实施协同创新, 建立创新联盟, 搭建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和新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提升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能力。加强行业人才智力支撑, 加快培养和引进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 充分发挥机械教育集团的作用, 加强校企联合, 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2、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中机联会议上指出, 新常态表面是增长速度的换挡, 本质则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能否实现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和发展模式转型, 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势下, 要坚持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从国家层面上, 要通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政策措施、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五条措施, 助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今年, 我省机械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任务是:按照“一行业一对策”的工作思路, 全面落实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努力把转型升级对接到项目、企业和具体措施上。围绕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加强与财税、科技、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的衔接配合, 深入落实省经信委确定的2015年技术改造导向计划, 加快凝练实施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广泛开展行业对标挖潜专项行动, 指导帮助企业收集国内外先进企业信息, 对照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 加快缩小与标杆企业的差距。要大力推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通过总结典型经验、查找差距、加强咨询和推广服务等渠道, 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产业链延伸、附加值提升。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的进展和成效, 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 做好节能环保产业及产品推广等相关工作, 做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积极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信息, 创造条件。

(三)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我国的两化融合与德国的工业4.0是世界上两个制造业大国提出的具有可比性的两大战略, 都是一脉相通的, 两化融合是中国版的工业4.0, 核心思想就是要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转型升级。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 要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 使装备成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一部分;在经营管理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纵向和横向的集成, 实现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 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在生产制造方面实现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 提高生产的柔性, 提高资源的利用。向物联网、智慧企业、智慧产业迈进。工信部苗圩部长指出, “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全面贯彻落实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 》, 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协会专门成立了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两化融合推进中心。中心将按照省经信委的工作部署, 深入落实《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 (2014-2018年) 》工作任务, 着力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机械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服务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机械行业列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的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组织力量联合攻关, 解决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开展企业信息化技术诊断、管理咨询等服务工作;为企业 (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提供信息化总体方案的制定, 并指导实施;组织全行业的信息技术业务培训, 构建行业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协作平台。

(四) 持续推进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

要主动对标国家和政府部门新一轮的工作任务, 依托高端制造等专项行动部署, 针对重大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基础装备、军工装备等国家重大专项, 调整着力点, 确定目标方向, 整合资源, 协同研发, 力争取得关键领域的实质性突破。要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零部件、共性基础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研发应用, 夯实产业基础;要着眼于整机和关键零部件配套协调发展为重点, 瞄准替代进口的基础技术及产品, 集中力量进行攻关, 实现重点突破。

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已被赋予新的内容,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企业管理创新, 已经在降低企业成本、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改善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出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行业内广大企业, 在建立并切实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 一定要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突破。要大力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控制、质量信用评价与品牌推进战略, 促进机械产品质量品牌不断上水平。

(五) 全力做好行业10项重点工作

1、加强调查研究, 做好行业统计工作, 提高经济运行分析水平。加强对行业运行情况和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 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困难行业和企业, 要进行深入调研, 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和信息沟通, 适时提出引导性的思路意见。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分析, 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 提出建议,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行业统计工作, 特别是要继续扩大行业重点企业直报统计范围, 也希望各相关企业予以支持和配合, 以利于建立快捷的行业统计样本数据库, 为经济运行分析和信息发布提供支持。

2、组织开展全省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全省机械行业“金蓝领”培训工作, 举办全省机械行业基层管理人员 (车间主任、班组长) 管理技能提升培训班, 为行业高技能人才搭建一个开拓视野、展示才能的平台, 在全行业营造重视职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引导广大职工提高钻研技能、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工作, 培育区域、行业和企业品牌。积极参与做好山东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认定工作。组织推荐我省企业参加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质量效益先进企业、用户满意产品、全国机械工业杰出质量人评选工作;组织开展2015年全省“质量月”活动;承接省质监局有关地方性强制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继续组织做好山东省机械制造业基地的考察认定, 引导相关工业项目向制造业基地集中, 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业集聚度, 发挥经济集约效应, 打造区域品牌。

4、组织开展机械工业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信用等级评价等工作, 向中机企协推荐“现代化管理企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信用等级企业”等行业典型, 不断提升行业企业管理水平。

5、适时组织召开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统计工作、科技与信息化、宣传工作等相关专业会议。做好山东省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山东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等专业协会的换届工作。

6、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充分总结“十二五”工作的基础上, 统筹考虑机械工业新常态的特点和趋势, 瞄准先进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 重点针对行业的主要矛盾和亟需突破的问题, 编制好我省机械工业“十三五”规划。规划要集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途径, 使之成为今后五年行业工作引导性的发展蓝图。

7、组织好“2015第十届中国 (山东) 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今年恰逢山东装备博览会10周年, 组委会在认真听取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已经进行了精心部署和安排, 争取在招展方式、服务水平、组织用户和经销商到会采购及业务洽谈等方面都将有新的提升和突破。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网上平台建设正在进行, 建好后, 还要认真做好有关企业的网上展示工作, 让装备博览会在线上线下同放异彩。

8、认真落实《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 (2014-2018年) 》工作任务, 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和管理体系贯标实施工作, 把两化融合工作真正推向深入。

9、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瞄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扎实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产能转移。推动企业探索创新“借船出海”、“联合出海”等商业新模式, 加强行业间的协同合作, 为企业引资引技引智牵线搭桥、开展咨询。组织行业内有关单位赴欧洲、东盟等区域开展项目洽谈、技术合作、对标学习等相关工作;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国际性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开拓海外市场空间。

上一篇:12.4国家宪法日班会总结下一篇:进社区解民忧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