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评表

2024-09-30

干部考评表(精选9篇)

1.干部考评表 篇一

冷库考评检查表

序号 考评内容内部距墙壁15cm处必须安装防撞护栏。

冷间内照明灯具宜选用外壳防护等级为 IP54 级并带有保护罩的防潮型灯具。布置在低温潮湿的穿堂内的配电箱应采用防潮密封型。当不2 集中设置照明配电箱,各冷间照明控制开关分散布置在冷间外穿堂上时,应选用带指示灯的防潮型开关或气密式开关。

冷库宜采用AC220V/380V TN-S 或TN-C-S 配电系统。冷间照明支路宜采用AC220V单相供电,灯具的金属外壳应接专用保护线。当灯具安装3 高度等于或小于2.2m时应采用 AC24V 安全电压供电。各照明支路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冷间内动力、照明、控制线路应根据不同的冷间温度要求,选用适用4 的耐低温的铜芯电力电缆,并宜明敷。

冷藏间内宜在门口附近设置呼唤按钮,呼唤信号应传送到制冷机房控制室或有人值班的房间,并应在冷藏间外设有呼唤信号显示。设有呼5 唤信号按钮的冷藏间,应在冷藏间内门的上方设长明灯。设有专用疏散门的冷藏间,应在冷藏间内疏散门的上方设置长明灯。

2.干部考评表 篇二

一、“德行”考评困境

目前干部“德行”考评在执行中存在“虚”、“窄”、““空”、软”等现象和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考评内容虚化。

考评中只是简单地考核干部的“德行”情况,比较笼统,并没有深入细致地针对“德行”内容进行细分,没有量化的指标依据,较难准确定性,往往以偏概全,结果使得“德行”考评成为一项虚设的干部考评内容。

二是考评范围狭窄。

参与考评的人员通常是上级领导、组织部门以及被考评对象所在的部门人员,忽略了与被考评对象有业务联系和服务管理管理对象,容易导致考评干部“德行”时,参评者了解不多,而了解较多的群众未被列入考评参与范围,达不到全面了解考评对象的目的。

三是考评手段空洞。

考评通常以问卷的方式完成,简单机械地设置一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德行”指标的具体分解,标准空泛,方法简单,缺少对被考评对象的问题反映,效果不明显。

四是考评执行力软弱。

组织部门和群众对干部“德行”考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也没有运用好考评结果,导致少部分能力较强、道德水平不高的干部被提拔使用,失了干心、民心。

二、应对方法

一要科学设定考评内容及标准。

干部的“德”应当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公德”,二是与个人日常生活相关的“私德”。“公德”应当包括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在干部“德行”考评中应当占据60%的权重;“私德”应当包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干部“德行”考评中应当占据40%的权重。根据干部“德行”考评重点,可以将考评内容进行细化,政治品德可包含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政治纪律、民主作风;职业道德可包含大局意识、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公正诚信;社会公德可包括情操追求、拥政爱民、参与公益活动、遵守公共秩序;家庭美德可包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夫妻和睦。每个评价指标都设立优、良、中、差四个档次,权重比为1.0:0.8:0.6:0.2,总分100分,具体设置见下表。

二要适当扩大考评参与对象范围。

在干部“德行”考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扩大考评参与对象的范围。考评参与对象应当包括上级、同级、下级、干部本人、干部家属与亲戚朋友,以及其他对干部情况熟悉和了解的人员。干部上级可以全面分析和评价干部的“德行”表现,及其在同级干部中的优劣;同级干部对干部了解比较具体,某些问题也比较深刻;干部下级对干部的“德行”问题感受直接,反映问题也直截了当;干部本人对自身“德行”情况能有基本的判断,同时通过考评也可以直观地考察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等;干部家属与亲戚朋友对干部“私德”情况了解很深,但同时也要对考评中反映的问题做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

三要拓展考评实施时机。

考评实施的时机除在干部年度考核时实行外,更应该注重在平时和关键时刻从多角度对干部进行考评,并建立考评档案。首先是考察干部平时履职尽责的表现和实绩,是不是认认真真思考,是不是勤勤恳恳学习,是不是踏踏实实工作,是不是一个实干家。其次是考察干部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对待荣誉是否真诚谦让;对待个人进退问题是否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对待名利诱惑是否立场坚定。再次是考察干部工作以外的言行,能不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能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不能做到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保持高尚的情操。最后是考察干部关键时刻的表现,是否具备优秀的政治品德,是否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否是非分明,是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否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四要抓好考评结果运用。

3.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考评机制浅析 篇三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考核评价

在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有利于中层干部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促进各项决策部署的顺利实施,而且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然而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干部考核评价方式,过于注重民主测评的得票情况,无法客观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本文在分析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对加强和改进考评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完善国有企业干部考评的必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着外部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体系变革的双重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的中层干部,不但数量上占管理层的多数,而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任务。

首先,完善中层干部考评机制,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和企业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任,他们的素质能力、工作心态将直接影响到其自身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只有建立完善科学公正的干部考评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内在潜力,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其次,完善中层干部考评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障。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己进入关键阶段,无论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是推行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和资本经营、股份制改造等新思路,对国有企业自身来说,其关键内容是建立科学公正的干部考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首先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其它资源才可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和实现发展与经营目标。

再次,完善中层干部考评机制,是推动企业扭亏脱困的内在动力。造成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的原因中,除了体制、行业结构及市场竞争等外部原因外,其内部还没有建立科学与公正的用人机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不少国有企业仍存在着“机会不公”、“论资排辈”等问题,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其它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只有建立一套符合国企自身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中层干部的工作绩效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提高企业整体效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考评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的干部考核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主要是通过有关他人对被考核者的认识与评价,方式包括述职述廉述学、综合打分测评、进行个别谈话、查阅有关资料等。这种方法流程简便、易于操作,在国有企业中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评标准缺乏有效性

传统的考评标准太过笼统,围绕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无法区分工作性质和特点,对不同部门、岗位、水平等客观条件未作细化,不能界定管理层次的差异、凸显专业职能的优势,仍然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结果,使考评缺乏导向性。此外,由于一些考评人员往往凭印象和直觉打分,对测评对象的真实业绩反映不充分、不全面,无法避免平均主义和趋中效应,造成考评以偏概全,出现就考核而考核现象。

(二)考评方法缺乏操作性

考评方法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定量指标不足、定性有余,容易受人为因素左右,要么以领导一人主观结论为准,要么采取极端民主方法,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出现分离,同时过多注重年度,忽视平时,采取年终述职述廉述学方式,缺乏对平时的系统考核方法,导致结论不够科学准确。

(三)考评结果缺乏激励性

考评结果对干部职务晋升、个人绩效影响不大,考评数据未作综合分析,不能有效指导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等工作。未能直接反映到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中,同时也没有得到及时反馈,无法引起干部的重视程度和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更不能体现考评的权威性,不利于干部的成长。

鉴于上述情况,需要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并使其逐步完善,引导干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培养组织认可、群众公认型的中层干部。

三、完善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考评的措施

针对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应主要在考评内容、考评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首先是丰富考核内容

注重利用干部考核软件等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建立与企业科学发展相适应的360度干部考评体系。改变传统的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单一考评思路,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视角、多层面、全方位的评价,力求考评结果更加客观和真实,考评体系“全过程、多方位、动态化”。坚持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任职考核与重点工作考核相结合,实现由“一把尺子”向“多把尺子”衡量转变的立体化考核,增强考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其次是细化指标设置

针对中层干部从事的不同岗位,制定差异化的定量评价指标和权重标准,增强考评结果的公正性;按照“注重实绩、易于对比”的原则,对不同的岗位采用不同的定量指标权重,增强考评结果的合理性。其中,定性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量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素质、能力、业绩三大项,结合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对中层干部进行分类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探索建立“上评下、下评上、横向评、纵向评”的360度干部考评体系。采取与考评对象工作、生活关联度较高的上级、平级、下级及职工代表等进行多维度打分,合理设置评价主体权重,注重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力求客观、真实、准确地考核干部。

(三)再次是强化结果运用

针对考核结果,结合个别谈话和日常考核,采用考核指标、评价主体、群体排序等不同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并注重考核结果应用,与干部教育、薪酬兑现、调整交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考核,既给干部压力,又给干部动力,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4.出纳员年终考评表 篇四

部门 财 务 部 岗位 出 纳 姓名 董 祥 尤

2010 年个人年终总结

时间如梭,转眼间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又迎来了2010没有碌碌无为,荒度时间。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在工作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工作制度和职业道德,乐于接受常规的安排和临时工作安排;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现将今年的工作做简要回顾和总结。

作为出纳,我在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各项业务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除预留相应备用金,把超过部分及时存入银行,严格保证现金的安全。审核现金收支凭证,每日按凭证逐笔登入现金日记账。

2、坚持每日盘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日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规定,银行的票据填写做到填写无误,印鉴清晰。

3及时收取银行票据、对帐单,准确无误做好现金和银行业务收入支出,做到帐实相符,及时登帐并编制会计凭证,及时编制银行月末余额调节表。

4、根据会计提供的工资表依据,及时抄好工资表,装好工资袋。最后在工资的发放过程中,做到认真仔细,不出差错,井然有序地完成职工工资发放工作。

5、认真、准确的做好供港监磅统计与做好月末财务派员盘点、盘栏工作。

6、为迎接审计部门对我公司帐务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工作,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

7、月初做好职工话费补贴发放工作,按时交纳公司生产用电费用及其他应发放的费用。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同事体会到,无论在上面岗位,哪怕是豪不起眼的工作,都应该用心做到最好,哪怕是别人眼中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也要善于从中寻找乐趣,做到日新月异,从改变中找到创新。

作为中共党员,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虚心求教、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团结同志,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上是我今年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门的关心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的工作任务。通过三年的工作,无论在本职的业务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但在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克服工作中时有的浮燥情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和掌握财务各项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财务安全意识,维护个人安全和公司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共同发展。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部门领导考评:

部门领导签名:

年月日 公司领导考评:

公司领导签名:

5.干部考评表 篇五

(一) 绩效的含义

“绩效”一词, 在新华字典中, 绩指“功业、成果”;效, 指“效验、功用、成果”;而“绩效”就是指人们行为的产出或结果。由此可知, 绩效的本质是一种工作的成果, 是最终的结果, 而不是投入或过程。

(二) 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本理论诠释

绩效考评即对绩效进行考评, 考评的对象是员工及其工作产生的绩效, 而绩效则是一种工作的成果或产出, 这种产出是在员工投入劳动, 即投入人力资本后将其与物质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结果;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物质资本是不创造价值的,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所以员工的劳动即其所积累的人力资本或潜在人力资本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但人自身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之后自身积累了一定人力资本存量, 但是这还不是现实的产出, 只有把它投入到生产之中与一定的物质资本相结合才能创造产出, 实现其价值。如图1所示:

所以, 绩效考评是对员工潜在人力资本向现实人力资本产出转化中转化结果的一种衡量, 是一种人力资本价值物化和实现率的测度与评价。

二、高等院校管理干部的劳动特点与绩效考评的难点

相对于一般人员的劳动来说, 高等院校管理干部的劳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 劳动过程不易观测, 努力程度难以控制

高校管理干部是人力资本密集性群体。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根据人力资本的能力类型, 将人力资本划分为3种:一般型人力资本、专业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一般型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平均的知识存量和一般的分析力、计算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其载体或所有者是普通劳动者。专业型人力资本具有某项特殊专业能力, 他们一般都接受过特殊专业知识的正规教育或在职培训, 对应的社会分工角色是专业人员。专业型人力资本可以具体分为技术型人力资本和管理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具有社会稀缺的创新能力, 可以具体分为战略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创新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 对应的社会分工角色分别是战略家、管理创新人员和技术创新人员。

高校是人力资本聚集型的地区, 人员学历、职称高, 而其中的管理干部更是如此, 是典型的智力劳动群体。高校管理干部拥有的是一种管理型人力资本, 他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培训和管理实践, 即个人人力资本投资, 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包括“编码知识”和“未编码知识”) , 培养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意愿, 因此高校管理干部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高校管理干部的劳动即潜在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脑力进行的, 而人脑的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所以高校管理干部的劳动过程不易观测, 努力程度难以控制, 这也造成了其绩效考评的困难。

(二) 劳动结果难以衡量或确定, 具有间接性、隐蔽性

不同于一般的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 管理干部不是直接创造价值, 是通过管理间接创造价值, 其劳动成果是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 所以高校管理干部的劳动成果具有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

如图2所示, 一般劳动价值的创造, 直接生产物质产品, 而物质产品数量是可以直接衡量的, 其质量也是可以通过工具测量出的, 所以其绩效较容易衡量。

但如图3所示, 管理干部的劳动产出是提供一种服务, 而且这种服务难以用数量和质量计量, 他的成果只是为生产劳动提供服务的, 是协助生产进行的, 并不直接创造物质产品。也正是由于高校管理干部劳动成果的间接性、隐蔽性, 所以造成管理干部的绩效难以衡量, 这归根到底是由其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三、高等院校干部绩效考评体系设计探询

(一) 高等院校管理干部绩效考评体系设计的理论探询

由于高等院校管理干部自身的人力资本密集型和其劳动过程的难以观测性及劳动成果的间接性、隐蔽性, 所以对管理干部的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应不同于对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人员。

绩效考评的最终目的是测度工作的绩效即产出, 但由于高校管理干部劳动的特点, 其产出大多数情况下难以直接衡量, 因此, 我们不得不变换思维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测量角度。对高等院校管理干部的绩效可以综合考虑从以下角度进行。

首先, 绩效的本质是一种产出, 所以首先要寻找能直接测量管理干部工作产出的方法和指标, 最大可能地测度其人力资本的实现形态。

其次, 如果有的岗位或人员其产出确实很难测度, 那么就换一个角度从间接性的角度来衡量其绩效。我们可以考虑测度管理干部的人力资本存量, 即测度人力资本的潜在未实现状态。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指标来测度潜在人力资本, 如受教育水平等来间接地反映其工作的能力和可能产生的绩效。

再次, 测量劳动的投入。潜在人力资本毕竟不是现实的人力资本产出, 仅仅通过测量潜在人力资本来间接的测度产出可能很不准确, 有的人可能人力资本存量很高, 但由于工作环境不适应或其他原因导致其人力资本并不能发挥出来转化成现实有效的产出, 所以我们可能还需要对其劳动的投入加以度量, 也就是对劳动投入量的多少进行衡量。

最后, 再辅之测量劳动的具体过程。人力资本产出、潜在人力资本、劳动投入有时还不能完全反映管理干部的绩效, 而劳动的过程, 即在工作中是否努力、努力的方式等这些是可以反映工作的业绩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劳动的过程对管理干部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 高等院校管理干部的绩效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本的产出、投入、潜在存量和过程加以衡量, 即最后测度出的高校干部的绩效是其投入、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产物。

(二) 高等院校管理干部绩效考评体系的实践设计

首先, 明确高等院校的目标和管理干部的岗位目标。高校管理干部的绩效是围绕着组织也就是高校的目标进行的, 任何工作都不能偏离高校工作的战略发展。所以, 高校管理干部的绩效考评首先必须明确其所在组织和岗位的目标, 使绩效考评也具有确定的目的性。

其次, 进行工作分析, 撰写工作说明书, 规定岗位的人力资本存量、质量要求。绩效考评的本质是对干部的产出进行测量, 而且其产出必须是有用的产出, 即必须符合其所在岗位的要求, 所以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工作分析, 明确管理干部岗位的特点、所在岗位应承担的职责、工作任务和任职资格。换一个角度来说, 绩效考评就是评价员工的绩效是否达到工作说明书的要求。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就是绩效标准。如果缺乏工作说明书, 缺乏评价标准, 绩效考评很可能就演变成只能根据主观意志来考核。工作说明书中的任职资格是选拔人员的依据, 也是对管理干部潜在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存量的规定和要求, 如果任职资格较高, 则从事该岗位人员的潜在人力资本存量就高, 其所能创造的价值或绩效可能就大, 所以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高低是考核管理干部绩效高低的重要依据。

再次, 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 精确测度人力资本存量和产出。绩效考评最终要落实到考评的具体实践之中, 而结果又是绩效的本质, 所以要设计反映人力资本存量、转化和产出的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

最后, 建立相配套的激励体系, 奖励人力资本产出。一个设计再好的绩效考评体系, 也需要配上相应的激励体系, 以鼓励及惩罚表现好与坏的员工。高校管理干部普遍人力资本存量较高, 所以其绩效的好坏有时主要就是看能否提供一个健全的激励机制来鼓励管理干部产生最佳的绩效。激励的手法众多, 主要视高校管理的承担能力、岗位特性与员工的取向而定。

参考文献

[1]、张婉斐, 江燕明.对高校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 2009 (2) .

[2]、范德成.我国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7) .

6.干部考评表 篇六

[关键词]综合评定;民意调查;优化结构

干部考评工作中如何将推荐、测评、调查、谈话等情况进行综合,获得全面、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结论,笔者认为需要运用好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一、坚持科学统计,提升干部综合考评工作的系统性

科学统计,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统计事物特定发展阶段的基本数据,并依此作出综合分析。在干部考评中,所搜集和掌握的数据、资料,一般是表面的、局部的,这就需要用一种系统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加以甄别。

一要有总体思想。统计着眼于总体。对干部的综合考评,要坚持统计总体的思想,全面地评估一个人的优劣,要看主流、看方向,而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更不要一叶障目;要放到大班子、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要看干部个人在班子集体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要综合分析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不能“一俊遮百丑”。

二要用随机的方法。随机抽样是统计学上的重要方法,随机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准确性。在干部综合考评中,对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座谈对象的选择,要注意随机性,力求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基层干群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要用比较的方法。比较法是通过时间、空间、结构等多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不能考出差距、评出优劣。同一层级的干部之间要横比,同一名干部任职前后要纵比,同时还要按照班子分工,根据工作环境并结合个体特点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要用关联的方法。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要根据干部的言谈与举止、对内与对外、台上与台下,特别是八小时内外、有无监督时的现实表现,对干部进行综合评价,避免片面地、静止地认识和考评干部。

二、坚持统计原则,彰显干部综合考评工作的严肃性

干部考评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只有始终坚持统计原则,才能得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结论。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和基石。统计调查分析不能歪曲事实、杜撰材料,不能先入为主、感情用事,不能断章取义、避重就轻,更不能无中生有、闭门造车。

二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一分为二的,从统计的角度看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有成绩,也有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干部的成长历程,有成功,也有曲折。综合考评干部,既要看到他的长处,也要看到他的弱点,既要看其政绩的短期效果,也要看其政绩的长远影响,既要看其工作的主观努力,也要看其工作的客观条件。

三要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考评工作是一个认识干部的过程,它的资料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群众。在考评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不但要听取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的意见,也要广泛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看大多数群众对干部的评价,要把大多数群众对干部的满意程度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

四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干部综合考评是一个从众多材料、数据中把握方向、提炼观点的过程,必须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推荐结果、民主测评、工作绩效等可以量化的内容要进行定量分析,对思想品德、政治素质、能力素养等难以量化的内容要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定量直观、定性准确。

三、用活统计方法,增强干部综合考评工作的准确性

干部考评中的统计过程,是一个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提炼的过程。这些数据、资料的取得前提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准确掌握原始数据资料或第一手材料。

一是周期调查。在干部考评中,基于领导班子的一般任期为五年,对领导班子及成员要进行周期性、经常性考察考评,一般可每年进行一次,这样做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领导班子的运转状况和每个班子成员的综合表现。

二是全面调查。干部考评是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在考评内容上,既要注重德,又要注重才,更要注重工作实绩;在考评时段上,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追溯历史,更要放眼长远;在考评措施上,既要抓主流,又要顾小节,更要重全面。

三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觀察,来推断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这种方法在干部考评中被广泛运用。抽样包括随机抽样和按主观意向进行的抽样,干部考评中应扩大随机抽样的比例,尽可能地扩大参加考评对象的范围,保证考评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代表性、随机性,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

四是运用统计成果,提高干部综合考评工作的客观性

统计成果的运用是统计工作的归宿,

在干部综合考评中运用好统计成果可以使干部考评工作更具直观性、权威性和前瞻性。

一是运用数据分析,增强考评工作的直观性。干部考评是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干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和工作完成情况,也可以折射出干部在某一层面的位次和个人贡献比例。数据分析既包括单体的数据,也包括同类数据的综合。

二是运用政绩分析,增强考评工作的权威性。政绩是对领导班子、干部个体的成绩和贡献的综合评定。对干部政绩的衡量不是一两个数量指标就能做到的,必须对干部政绩进行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要把干部政绩放到特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中去考量,放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鉴别。只有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政绩,才能保证干部考评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三是运用结构分析,增强考评工作的前瞻性。干部考评工作,既是对干部个人工作情况和现实表现的综合评定,也是对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和整体活力的一种分析。在干部考评工作中,应注意分析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气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为优化班子结构,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和对策。

7.干部考评表 篇七

1.《区域业务经理销售过程月度考评表》实施意义:加强对区域业务经理的销售过程的监督控制和考评,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效率和团队战斗力。《区域业务经理销售过程月度考评表》每月评比一次,每个季度综合三个月考评评估,综合考评得分直接与季度奖金挂钩。销售过 程考核总将金占季度奖金℅,实际销售过程奖金计算法:实际销售过程考核奖金=季度奖金20%×季度三个月考评平均得分率。【三个月考评平均得分率计算法:(第一个月得分÷100+第二月得分÷100+第三个月得分÷100)÷3】。

2.为提高业务经理积极性和鼓励业务创新,《区域业务经理销售过程月度考评表》特设奖励附加分10分。对奖励附加分的要求:销售总监严格考核把关,对确实符合加分条件的才能给予加分。其中销售总监总评分占业务经理月度总得分的70%,副总经理总评占业务经理月度总得分30%。

3.《区域业务经理销售过程月度考评表》评估将纳入区域经理人员晋级提升考核体系。

4.《区域业务经理销售过程月度考评表》中纪律管理项目设立的考勤制度实施方法:销售助理对辖区销售经理每个月实行不低5次的市场监督检查,销售总监进行监督和抽检。

5.销售总监需认真对待《区域业务经理销售过程月度考评表》工作,严格按照考评项目进行评分。当月考评结果要通知业务经理本人签字确认,当月《区域业务经理销售过程月度考评表》要在下月10号前以电子文档形式发给公司营销部邮箱。

佛山市颐庭轩门业有限公司营销部

8.干部考评表 篇八

表1-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评检查表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一、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 是否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是否设立了与本企业相符的安全管理机构,1 安全管理机构 按比例配备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网络健全,并有效运行; 公司专、兼职安技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2‰ 2 人员配备-5‰,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是否制订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如总经理、各部门和各车间中层管理人员、安全员、员工等;如: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2、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管理人员职责

3、各部门负责人生产职责;

4、中层管理人员职责;

5、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6、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7、保管员、电工等人员的安全职责; 是否制订了各职能机构的安全职责;

1、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安全职责;

2、财务主管部门安全职责; 4 职能部门职责

3、生产主管部门安全职责;

4、技术设备主管部门安全职责;

5、各车间安全职责;等

二、安全目标管理 1 工作计划 公司是否制订了安全工作计划及措施,是否将安全目标、指标分解到各车间和各部门。2 安全目标管理 按照部门职能及安全目标区分是否制订了 考核办法,并由完成情况记录台账;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三、安全生产投入 是否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是否按规定足额提取了安全费用; 1 安全投入保障 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 是否建立了安全费用台账;

四、法律法规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是否收集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行业

标准规范,并及时掌握其修订情况;是否将相 1 信息收集整理 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编印下发,指导从业人员; 是否建立了以下规章制度: 必须具备的:

1、安全生产职责;

2、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3、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4、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6、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9、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 基础管理和专业

10、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制度; 2 管理

11、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12、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3、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4、相关方就外用工管理制度;

15、职业健康管理系列制度(附后);

16、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7、应急管理制度;

18、事故管理制度;等 参考部分细化制度:(根据各单位实际制定)

1、安全目标、指标管理制度

2、安全承诺制度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4、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5、安全管理机构配置和人员配备管理制度

6、安全生产规章管理制度

7、安全生产“五同时”管理制度

8、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9、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0、现场安全监控制度

11、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2、安全例会与安全活动日制度

13、季度安全会议制度

14、安全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15、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管理制度

16、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制度

17、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

18、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9、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20、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21、危险源点监控巡查制度

22、培训需求识别与分析制度

23、培训要求和评审制度

24、设计管理制度

25、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26、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

27、防灭火的系统管理制度

28、电器临时线和安装审批管理制度

29、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30、特种设备及其操作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31、关键设施、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32、设备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33、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34、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35、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36、交接班制度

37、劳动防护用品采供、发放管理制度

38、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39、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40、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41、工伤保险保障制度

42、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43、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44、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的保障制度

45、应急管理制度

46、安全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47、事故、事件调查与跟踪制度

48、事故、事件回顾规定

49、安全绩效监测制度 50、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其它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行业规章 企业是否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所有工种有相应的操 作规程或作业标准书并列;如: 3 操作规程

1、维修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2、行车工操作规程:

3、自卸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等 每年是否修订相关文件,4 修订与管理 是否落实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效力

五、安全教育培训 是否明确培训管理机构; 1 教育培训管理 是否制定培训计划; 中、高层管理人 是否对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2 员安全培训 查培训资料和资格证书; 员工三级教育 是否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查原始记 3 录。是否对特种作业人员(含电工作业、金属焊接、特种作业人员 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 4 安全教育 驶、锅炉作业等)进行安全培训,查原始记录 和操作证 安全管理人员 是否对专、兼职安全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和安全 5 的教育 教育;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是否对公司全部班组长进行安全教育; 6 班组长教育 是否对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组织安 7 复工教育 全教育培训,查原始记录; 其它人员的教育是否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场前的安全 8 培训 教育培训;是否对外来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培训教育档案 各类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培训名称、培训内容、9 考核成绩等)是否齐全;

六、生产设备设施

1、设备设施建设是否纳入“三同时”管理范 围,查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档案;

2、是否建立和执行了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制度,1 设备设施建设 查生产设施、设备变更台账和相关资料;

3、是否完善了设备设施管理,查设备设施技 术档案;

1、是否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 运行保

2、是否制定了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制; 障

3、是否配套安装了安全防护设施和装置

4、是否对员工进行了培圳、考核;

1、设备是否实行“定人定机”,专人负责制;

2、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未违规作业: 设备运

3、是否做设备班前、班中、下班的正确使用 行 和维护保养; 设备运

4、是否建立设备保养卡片、做好运行、维护、2 行管理 保养记录;

1、是否建立了设备周、月、季、半年、年检 查计划;查《设备检查记录》

2、是否落实了预检预修,查技术部门根据设检查检备运行情况及要求制订的定检计划和检查内修 容;

3、检修、保养时是否制定设备设施检修方案,明确检修规程、隐患控制措施及相关保障,建立相关记录;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1、是否有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设备安全性、经济性的论证资料;

2、是否严格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制

新设备设施验收 度;

3、涉及重大安全设施的改造,是否严格执行 安全“三同时”手续:

1、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设备报废的基本原则:

(1)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淘汰设备;(2)设备己过正常使用年限或正常磨

损后达不到要求;(3)设备发生操作意外事故无法修复; 旧设各设施拆除、(4)设备安全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 报废(5)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己发生事 故,且无法改造;

2、是否按规定手续处置报废设备设施;

3、对涉及危险物品的设备,是否制定危险物

品专项治理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组织 实施; 是否建立了如下管理台账: l、设备设施管理台账;

2、设备设施技术档案;

3、设备设施故障和维修记录; 设备设施台账管

4、设备设施维修计划; 4 理

5、特种设备压力容器检测台账及相关资料整理、管理

6、生产设施设备变更台账和相关资料:

7、监视与测量设备台账:

8、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档案;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七、作业安全 l、作业现场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查验收报告:

作业现场存在的隐患是否整改;具体:(1)厂区管理 a工厂各功能是否按规定独立布置,特种作业区(如储油箱、气站等)是否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b厂房之间是否保留了至少10米以上的间距,消防通道保障是否到位:

c厂区道路是否平坦,在危险区域是否设有警示标识;等(2)作业环境管理 a作业现场是否实施划区管理,设备设置与工艺流程保持一致,设备之间、设备与墙之间及操作空间是否留有足够的间距;2米以上运输线必须有牢固的护罩(网): b车间内各类通道是否用醒目的划线界定,并留有足够宽度,是否保证通道畅通,不被堵现场管理与过程塞或侵占(人行通道不少于1米,车行通道不 1 控制 少于是1.8米); C作业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是否定区摆放,工件材料等堆放是否整齐,(其中高度不许超过2米,高比宽不大于2比 1)d存在交叉作业的工位是否指定专人负责,并落实了各类警示、告之措施: f消防措施是否获得审批,是否存在“多合一”问题:查相关资料和现场; g用电安全是否符合规范等;

2、特殊作业场所是否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如: 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作业、临时用电作 业、高处作业等,是否制定了相关作业方 案,查记录、实施方案(含危害因素分析,安全措施等);

3、危险作业时,是否指定专人现场管理:查 人员职责分工及专项工作方案;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1、所有工种是否制定了操作规程,员工是否 存在违规作业行为,查日常检查记录;

2、设备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及时处置设 2 作业行为管理

备故障及定期检修,查日常运行、维护保养、检测检修记录:

3、工艺技术是否属于淘汰技术,及在具体操

作中的改进与创新情况,查相关记录;

1、对作业场所是否进行危险因素辨析;查“三 同时”资料;

2、对存在危险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是否设

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含:危险提示、警示、危 3 警示标志 险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3、是否建立动态警示管理机制,确保检维修、施工、吊装及不良地形下作业的安全(现场检查与抽察相结合): 注:以上危害因素均含职业危害

1、是否对承包商、供应商的资格进行审定与 备案:查备案企业的相关资料;

2、建立数据库,对长期供应企业的资质进行

跟踪管理: 4 相关方管理

3、是否委托安全主管部门对进厂区企业的生

产行为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4、不得将相关项目合同委托不具备资质的或 条件的相关方;查相关企业的资质备案;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1、是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是否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级、建档;查资料 1 隐患排查管理

3、是否对隐患进行整改,查整改记录;

4、是否与外包方签订安全生生产管理协议,明

确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责任: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是否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 2 排查范围方法 假日检查、日常检查中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查检查记录:

1、对发现的一般隐患,是否及时进行治理;

2、对发现的重大隐患,是否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 案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 隐患治理

3、是否设立专项经费保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是否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落实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评估及销号工作;查记录

九、重大危险监控 是否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进行重大危险源辨 1 辨识与评估 识与安全评估;查相关资料; 是否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向相关 2 建档与备案 部门备案;查相关资料; 是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 3 监管与管理 具体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查相关资料;

十、职业健康 是否建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是否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1)化学品管理制度;

(2)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培训制度;(4)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5)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 职业健康管理(6)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8)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9)职业报告制度;(1 0)职业卫生经费管理制度; 是否依据上述工作制度抓好落实;查合同、查

现场、查各类记录; 是否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进行申报: 2 职业危害申报 每年5月份前是否落实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变更申报;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十一“三同时”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是否坚持“三同时” 1 审批制度 制度;对高危行业是否落实安全预评价、设施

设计及验收评价审查; 在安全设施设计中有无安全设计专篇,是否进 2 安全设施设计 行备案;查相关部门出具的文件; 项目是否组织验收,有无安全验收报告,是否 3 安全验收资料 进行备案;查相关部门出具的文件;

十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是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事故 1 事故处理 是否建立事故档案,档案有无事故分析、事故照

事故档案 片、结案和处理等资料 有无月度、职工伤亡统计表,项目填写是否 3 事故统计 齐全、准确。是否建立相应的事故报告规定

事故报告

十三、应急救援

1、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的体系,是否指定专人负 责;查文件 应急救援体系建

2、是否明确了应急救援的目标,组织了应急救援 1 设 队伍,并组织了相应训练;

3、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是否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l、是否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订了应急救援预案; 2 应急预案

2、预案是否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3、对应急预案是否进行定期评审、修订和完善 是否按预案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 3 应急保障 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查物品 是否每年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进行综合评估; 4 应急演练 是否启动过相关应急预案,开展事故救援;查记 5 事故救援 录

十四、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序号 项 目 检 查 内 容 自评结果

1、企业是否每年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

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以正式文件形式通报,1 绩效评定 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考评的重要依据;查文件;

9.中层干部考评 篇九

一年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扎扎实实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各项重要精神,并深入把握其精神实质,增强了从政治上和全局上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理论上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在业务方面,努力提升工作能力,提升工作能力的源泉还是学习.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自己在施工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管理经验,在施工管理中,自己始终把科学管理,优化方案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经常不断地在研究和探讨适合工程管理,且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来不断满足维护集团公司满负荷生产的需要.根据工程特点,难点,进行多次论证,并运用科学的态度,不断延伸方案中的科学管理渠道.探讨合理可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施工方案.二、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管建修车间完成全年生产目标情况

全年实现产值约850万元,完成年收入目标800万元的106,25% 实现利润约130万元(具体依决算为准)估计完成年利润目标120万元的108,33%

主要完成项目是:

完成各二级厂机动科及建安公司内部配合的土建维修零星工程

约500余项,收入约200万元.完成150万吨焦炉扩建二期工程的道路及地面固化工程,共固化道路及地面2500多平方,挖运土方3000立方,施工砂砾基层10000立方,混凝土用量8000多立方,实现收入420万元

完成2×3万吨硬质碳黑工程道路及地面固化工程.完成3;7灰土垫层1500立方,混凝土1000多立方,固化面积12000平方,实现收入120万元。

完成项目建设的零星工程,收入约100余万元。

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公司委派给本人负责的混凝块制作装置回复安装工作,并达到了生产要求.以及公司安排的各项工作.(二)、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

(1)安全管理;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效益.一年来,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环环讲安全,事事抓安全,人人学安全,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管理上狠抓落实,建立考核办法及处罚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实行月度评比,奖优罚劣.施工现场狠抓落实安全措施与制度,确保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坚持班前班后安全交底和安全会议,坚持每周调度会先讲安全,总结安全,使得人人懂安全,避免违章作业,杜绝各类违章行为,从源头上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安全施工做重要保证.此处,还规定了严格的安全学习计划,以提高作业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班前讲安全,施工过程中抓安全,班后总结安全,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控制隐患,彻底整治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安全总结工作,学习产生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使广大施工作业人员懂得如何预防,深刻理解操作规程,严格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上下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2)质量控制

“质量第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更是自己追求的目标.我在多年施工中,能自始自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了用质量来赢得企业信誉,来满足集团公司生产需要,扩大建安公司市场.落实质保措施,提高监控到位.我坚持在每项施工任务上严细质保职能,分工明确.坚持做好各项质量文字交底.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人员按标准,按要求去操作.主动给区域负责人一定的相应权力,让其主动管好质量创优质,使他们进一步做好质量监控预案,并协助整体基础上搞好了工程质量管理的分工,确保质量监控无空白点;重点部位,重点监控.对于工程易出现质量事故的施工部位,我坚持设专人把关,并做好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规范,提高作业水平.在质量管理中动员大家要严格按规范去验收,把住每一道工序,使产品一次成优,杜绝返工;层层管理,人人把关.我始终坚持在施工施工管理上形成人人把关的质量管理氛围.区域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要对工程创优达标负责,调动起全体作业人员对施工质量的重视性,从而使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处于受控状态下.(3)成本控制

针对施工成本,自己在施工管理中始终坚持效益是工程施工立足的根基,没有了效益,施工项目就意味着乏值.要控制好成本管理,一是抓项目成本分析,根据定额控制材料的使用量,严格领料制度,尽量避免余料浪费.并要求各区域负责人要对施工成本提前预控,对易造成浪费的部位,现象,提前预测,并制定相应措施,把成本管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中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杜绝不合理开支.争取在材料使用上,大家齐抓共管.形成人人算细账,人人会管理的局面.三是制定科学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除了对成本消耗严格控制处,其次是对施工人工,机械制定科学,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就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调配机械设备,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发挥工器具的效能.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将成本降至最低,以实现施工利润最大化.(4)进度控制

自己在注重施工中的安全,质量,成本控制的同时,对生产进度的落实从不放松.确保每项工作按任务委托单时间的要求按期完成.自己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要求对施工部位计划必须清楚,到什么周期,完成到什么部位,做到心中有数.对各项施工任务的协调安排,确保施工进度,按照计划去落实;为确保项目施工顺利,我时刻针对施工所需的工器具,劳动图标材料等生产要素,做好调配,并根据工程任务委托情况,提前做好施工计划安排,保证了施工不间断.为服务长周期,满负荷,经济运行目标作出最大的努力.三、存在问题

认真回顾一年来在政治学习,思想态度,工作方法,日常管理工作

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方法不灵活,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只对员工提出工作要求,并未有效的组织,责任划分不够明确,没有确实的评价机制,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热情.(二)、不善于同领导沟通,与员工淡心少,没有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对员工关心不够,不利用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不利于团结协作.(三)、学习不够,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有差距,做为企业基层管理者需用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技能知识,而我对学习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身处基层,只要把公司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好,确保不出安全问题就够了,认为学不学一样搞好工作.(四)、学习方法不佳,没有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学,偶尔也就翻翻书,做做笔记应付检查,遇见什么问题看什么内容,一晃而过,学习内容不够系统,侧重于应付实际技术问题看专业书,而不注重学习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由于放松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没有提高,与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有了一定的差距.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上一篇:第一届 中国移动“and和”杯 北石化电子竞技大赛策划书下一篇:法律顾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