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综合管理

2024-10-03

网格化综合管理(共8篇)

1.网格化综合管理 篇一

网格化管理综合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组织和领导所属管理部门和部件或事件管理机构及时处理问题。

二、支持、帮助下级对口部门和专业机构处置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区监督系统。

三、加强对网格管理工作站的管理,搞好定期检查和日常督导工作。

四、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实时督导与检查。

五、负责对城市管理工作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反馈。

六、建立市民群众参与监督城市管理的沟通渠道,解答和解决市民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

七、领导和管理网格监督员队伍,负责网格监督员的配置、招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

2.网格化综合管理 篇二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安全需求, 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员的主观能动性, 发掘现有卫生监督资源的潜力, 根据卫生监督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关于卫生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等精神, 深圳市南山区卫生监督所制订了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并于2009-2010年成功实施了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 现就业务管理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1 破解三大难题

1.1 破解快速提高人员素质的难题

1.1.1 实施前的强化培训

试点工作开展前, 连续三周开展业务理论知识集中强化培训;接着连续两周开展全员大轮岗进行业务科室交叉跟班实践培训, 由原专业科室主任为带教者, 藉以提高综合执法人员的实战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巩固理论,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 形成互帮互教的学习氛围,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全体人员顺利通过了强化培训考试。

1.1.2 实施中的深度培训

综合执法任务是繁重而艰巨的, 但该所始终将提高人员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培训工作一刻不放松。仅在综合执法实施初期的两个月摸底巡查中, 就穿插举办全所规模的各类培训班11期, 邀请专家11人次, 覆盖培训人员299人次。另外, 各科室和执法队还根据科、队自身的实际举办内部培训104期, 累计参加人员648人次。

1.1.3 培训的总体情况

据2009-2010年统计, 该所组织业务人员参加所内、外举办的各专业卫生监督培训班共54期, 参加总频次为1 583人次, 培训总学时达5 462学时, 人均年培训学时为66学时。通过上述的强化和深度培训, 使整个卫生监督队伍素质有了一个跨越式的提升。为全面推行网格化综合执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破解提高工作效率的难题

1.2.1 制定自选式“巡查笔录”, 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组织业务骨干反复研究并制定出一整套便于卫生监督员在现场开展工作的自选式“巡查笔录”。召开全体卫生监督员会议:统一认识、统一标准, 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要求监督员必须实地巡查, 扎实开展。巡查摸底工作重点突出快而实, 该所以社区工作站为单位设网开展巡查。为提高巡查速度, 在极为有限的机动条件下采取“集中投放, 分散推进”的形式, 即:各执法队将人员集中运到目的地后, 监督员分散开来、实行“化整为零、单兵作战”、分头开展拉网式巡查摸底工作, 逐个社区推进, 不留死角。不仅要摸清数量, 还要摸出质量。做到排查社区不漏户、排查问题不漏项。

1.2.2 开发监督日志系统, 全盘掌控工作进度

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该所开发出综合执法监督日志信息系统。该系统可提供巡查数据录入、更新、分类、统计等功能, 便于决策层全盘掌控各片区的工作进度及质量, 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形成了各执法队间相互追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为提高巡查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破解权责与任务分配的难题

1.3.1 合理划网, 落实权责与任务

打破原有的专业执法科室设置格局, 依照改革需求, 以实施综合执法为根本出发点, 以实现网格化管理为基本准则, 重新整合人力资源, 科学设置组织架构。按照管理职能设置3个职能科室:行政 (党务) 办公室、业务信息科、法制稽查科;按照网格化及职责分工设置8个街道综合执法队和1个预监办证科。在调整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套的制度改革, 修订出台综合执法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为成功开展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划网、层层履责”的工作原则, 明确网格化管理的人员、职责和任务, 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被监管单位的卫生许可情况, 有关职业危害及上岗从业人员健康与培训状况, 医疗机构守法经营情况等。将全区卫生监督机构管辖范围所涉及的公共卫生从业单位及各项监督任务合理划分到网格, 做到任务包干、责任到人, 以期达到“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的工作目标, 使“分区网格有人管, 格内监督有人干”的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

1.3.2 建立制约机制和信息互报制度

通过建立科学的卫生监督工作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落实稽查制度, 推动卫生监督工作网格化管理的规范运行。在综合执法中强调片区间的协调配合, 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时, 相邻片区的人员应及时互通情报并联动。

1.3.3 规范监督流程和工作制度

制定各项工作流程, 如:卫生行政许可、专项监督、举报投诉处理、行政处罚等, 明确行政处罚的权限、时限和职责、资料移交流程等, 规范工作秩序。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业务管理制度, 包括培训、会议、巡查、约谈、案件合议、定期轮岗等制度进一步促进工作的规范化, 从而不断提升全所的综合执法网格化业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1.3.4 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

每个监督员对上级分配的“网格”负责, 每个执法队对所管辖的区域负责, 对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未尽监管职责, 滥用职权者, 特别是对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 要严格追究责任;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消极应付、工作推诿的科、队及卫生监督员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等处理。

1.3.5 建立奖惩机制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投诉处理、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完成各项专题工作以及与其他科室的配合情况等进行绩效考核, 对在实施网格化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室、执法队以及监督员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表彰奖励采取形式多样, 如:与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与晋升职务挂钩, 也可通过外派进修、短期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予以体现。

2 主要成效

2.1 全面摸清监督对象底数

2009年3-5月, 该所开展了地毯式巡查摸查工作, 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全区监督对象第一手本底资料, 详实地采集到监控网格内各类监管对象的卫生状况及分布情况, 为政府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据统计全区共有卫生监管对象11 183间, 其中:食品从业单位5 468间、公共场所从业单位1 577间、工厂企业3 825间、医疗机构313间。全区共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274 445人, 其中:食品从业人员46 612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2 378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5 656人;工厂企业从业人员209799人。通过摸底巡查, 全面系统摸清了监督对象本底, 解决了专业执法长期未能解决的本底不清难题。

2.2 对职业危害等风险隐患进行评估

在巡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7个风险因子, 排查到隐患单位2 119间。按照数量及风险程度分析出如下6类关键隐患项目:⑴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制度不完全落实 (82.2%) ;⑵无有效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占56.5%) ;⑶签订的企业劳动合同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 (45.78%) ;⑷劳动者没有个人防护意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戴问题 (占38.3%) ;⑸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岗位未设置警示标识和有效地中文说明 (28.5%) ;⑹未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在岗体检、培训 (51.58%) 。通过风险评估, 突出了监督重点。此外, 还评估了其他专业存在的隐患和风险。

2.3 提高了监督效率及整改效果

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 该所实现对辖区企业的职业卫生检查全覆盖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实施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后监督效率大大提高, 一年即实现了职业卫生的全面覆盖, 2009-2010年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是2004-2008年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总和的2.43倍 (表1) 。根据巡查中发现的企业自身管理、现场职业防护、个人防护等问题将企业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为:高度职业风险、中度职业风险、轻度职业风险、无职业风险企业, 调整职业卫生工作重心, 关注重点企业。两年来, 共确定重点企业888家, 完成重点企业监督888家, 1 340间次。重点企业建档率100%, 重点企业监督覆盖率100%, 重点企业追踪整改率为100%, 重点企业负责人培训率为100%。实施综合执法管理以来, 该所实现了卫生监督工作质和量的飞跃:医疗监督覆盖率达到230%, 医师注册率达89.6%, 超范围开设科目的现象得到改善;传染病监督覆盖率达到210%, 全部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没有二代病例的发生;全区公共场所实现了100%的监督全覆盖。并且, 通过区和街道两级针对管理相对人举办培训班, 强化了被监督对象的守法意识和防范行业卫生隐患风险的能力。

2.4 综合执法激发了卫生监督员的工作热情

推行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 实施“网格包干、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 充分激发了卫生监督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使全所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所人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工作气氛空前活跃, 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工作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和卫生监督业务知识的人随处可见。同事间谈论中最多的话题是工作。各科 (队) 结合各自辖区实际采取各种创新方法各显其能, 加班加点、你追我赶, 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巡查摸底期间, 日均工作量由最初的111间, 到后期上升到330间;最多日巡查量达到778间。

2.5 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综合执法合力

在执法重心下移的同时, 该所高度重视与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的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形成综合执法合力, 如:充分利用街道办、社区工作站的网络资源, 为巡查摸底工作提供参考。积极探索与各街道办事处“一格三员”不和谐因素科学治理体系的合作, 大大节约了政府资源、降低了行政成本, 实现了共赢。

3 不足与对策

3.1 不足

由于该所在编人员 (共41人) 偏少, 管辖区域达193平方公里, 致使综合执法的网格划分过粗, 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综合执法的力度和深度。该所各综合执法队仅配备1辆执法用车, 有些片区监管面积大、监管对象分散, 多个网格共用一辆执法车辆, 工作效率受限明显。

3.2 对策

加强外部沟通和宣传, 努力开发领导层加大对该所的投入与支持力度, 解决综合执法网络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员与车辆瓶颈问题。

3.网格化综合管理 篇三

[摘 要]

近年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富有成效,但同时也出现网格化功能定位狭隘、组织结构复杂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网格化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方向。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对服务内容进行全方位拓展,其背后蕴含的理念值得探讨。

[关键词]

网格化;社会化服务;北蔡镇;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34-03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条块联动、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行政区域切割,行政资源下沉,现代通信应用,线上线下联动。生动的说,“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监督和处置分离的形式、主动发现的机制、高效率的闭环系统。这些特点使得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一、全国各地网格化管理的三个探索阶段

网格化又名Grid,发端于水电行业领域,兴起于社会管理领域,且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理解。自2004年北京东城区将网格管理移植到城市社会管理以来,这一探索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了。[1]这期间,既有基层点上的探索,也有中央部委统一的安排。现在不少城市甚至农村都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大致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城市管理阶段。网格化管理的地方管理探索,最初是在城市管理范围内开展的,主要属于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主动探索。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部门集合十几项信息技术、地理编码及网格地图技术,创设了一套名为“万米单元网格”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大致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城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由专职城管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区域进行监控,发现问题随时上报,拉开了城市网格管理探索的序幕。[2]当时“万米单元网格”仅仅是城市管理工具,通过细化区域、细分责任,使发生在各个网格中的纠纷得到及时的发现及处置,主要用于处理居民对各类市政问题的投诉,包括城管对辖区内小摊小贩的管理,对黑车、非法小广告的清理等。可以说,管理对象主要是社区的“墙外事”,虽名义上将所有街道划入管理网络系统,实际并未将蕴含大量治理诉求的村居社区纳入其中。

(二)城市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网格化管理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管理区域发生较大变化,逐渐从街道向社区覆盖,从城市向农村扩散,内涵也由简单的城市管理向深层的社会管理拓展,广大涉及民生及百姓身边事的诉求被纳入体系之内,一些地区的网格化探索还在原来城管的基础上生长出服务等社会化功能的萌芽。中央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开始结合第一阶段的探索进行有规划的试点和布点,呈现全国试点和地方探索并存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上海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浙江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地方经验。[3]这一阶段的探索富有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网格化功能定位狭隘、组织结构复杂、信息系统割离、治理主体单一、考核制度不足、行政成本增高、闭合系统不利外界监督等问题,这些都给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探索提出考验。

(三)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要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一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使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二是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科学划分网格,把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使网格服务管理人员承担起了解社情民意、采集治理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身边。”上述要求给网格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网格化管理如何与“治理”“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未来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如何搭建、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成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如何从当下的基层实践中找寻符合发展趋势、历史潮流的地方做法,不但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还能为理论的探讨提供实践样本。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在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方面的实践,总体上处于第二阶段的探索,但其间的一些做法及其背后蕴含的服务理念,为网格化从管理到治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提供一种可以探讨的思路。

二、北蔡镇以服务为中心的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探索

北蔡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部,总面积23.71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委会和57个居委会。它在社会治理中面临几大难题:其一,人口倒挂严重。据统计,北蔡镇常住人口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外来人口22万人,另有一些流动人口。其二,快速城市化进程。北蔡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开发力度大,仅2001-2010十年间就有7个行政村、83个生产队被批准撤制。其三是村居较为分散,无镇管社区等中间管理层级,管理难度大。

针对这些难题,自2007年开始,北蔡镇在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管理网格中心,经过九年探索,逐步形成“1+2+X”社会共治平台等工作机制。所谓“1+2+X”社会共治是北蔡镇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综合服务为导向,逐步探索形成的基层共治新平台。具体是指1根热线(北蔡市民热线)、2张网络(综合治理网、便民服务网)、X个功能平台(健康、文化、敬老、爱幼、家政、心理服务等)。可以说,从1.0版的北蔡市民热线到2.0版的联勤联动综合治理,再到3.0版的创新突破服务平台,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探索逐步深入,功能不断叠加,其中最大的特色便是服务。相较于其他地区网格化管理中体现服务的做法,北蔡镇在服务的精细化和系统性、服务的理念、服务的主体、服务的能级方面有自己的亮点。

(一)以民生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将解决群众关注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在原有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对管理和服务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拓展。最大的特色在于将网格化管理中生长出来的服务功能和服务理念延伸,构建出依托网格化机制的社会综合治理网和基于“北蔡易生活”理念的便民服务网,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系统性和包容性。实际上,“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易家政”网上预约服务,正是建立在前期社会网格化平台提供的“家政便民服务”咨询基础上的,是网格化平台服务理念的延伸和深化。目前,这一服务理念已经大大拓展,仅便民服务网上就包含有健康e北蔡等6大服务平台。同时,由于北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快速城市化等特点,使得村、居都在其网格化服务覆盖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推动了城乡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以便捷为特征的服务手段。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服务是便捷的、双向的。这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网格员、志愿者、基层群众可以通过热线举报、现场拍照上报、网上举报、视频监控等方式,将现场信息较为便捷地传输给网格中心,网格中心以较快速度进行立案派遣,交给职能部门处理,限期反馈解决意见。另一方面,北蔡网格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打造惠民微信等网上服务平台,通过“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把服务群众的工作通过手机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上,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通过微信参与等形式实现与群众的互动。公众微信号上细致入微、分门别类的便民举措,为百姓提供了及时周到的服务。北蔡市民只需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登陆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相关服务,不仅快捷、便利,且可靠、有保障。

(三)以多元为特征的服务主体。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服务主体内涵丰富,包括党委、政府、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党组织方面,既包括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也包括党代表入驻网格的做法。政府方面,主要是联勤联动执法队伍,有效整合政府内各部门间的力量,在执法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自治组织方面,为应对多元群体的利益需求,北蔡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局面,通过“网格化管理+自治共治”共同构成综合管理服务主体。一方面明确责任,“一般问题村居自治处理、难点重点问题网格协调处理、违法违章问题执法部门联动整治”,另一方面借助群众参与的力量,导入村规民约的软约束力量,有效解决“法律法规之外、道德情理之中”的难题。社会组织方面,或购买社会服务,或引导志愿者团队等自组织,或与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服务群众。如浦东新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便与北蔡市民热线携手,推出“家政便民服务”项目。

(四)以民意为导向的服务评价体系。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做的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由群众来评议。一方面,北蔡镇网格化管理在初期“北蔡热线”阶段评估事件处理效果时,就将回访举报者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量化、立体化的网格化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在这一考核机制中,具体分领导小组、网格单元和市民巡访团的督查评议,比重分别为25%、50%、25%。

三、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探索实践的启示

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实践,在很多方面都有探索,也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从整个中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发展背景来看,北蔡镇实践探索背后体现的服务理念构成其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网格化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只有网格化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才更具长远意义。从更高层面上来讲,网格化管理只是一种服务的手段、载体、平台,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基层群众在被服务方面有切实的获得感。[4]信息化手段的丰富和“互联网+”思维,为服务群众的手段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微信等互联网沟通方式,基层群众具备了随时随地接受服务的通讯载体。网格化管理的精髓不仅在其形,更在于其服务本质的延展,服务理念的外溢和服务精神的升华。

(二)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种服务理念是多层次的,包括服务理念的提升、服务手段的更新、服务内容的丰富、服务主体的多元等方面。它不仅局限于单向度的“为你服务”,更重要的是整合各类政治、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基层群众相互服务,实现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村居自治、党代表工作等既有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在北蔡镇的实践探索中,党委、政府既通过党代表、政府部门直接服务群众,又通过统筹策划建构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各类社会主体相互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服务不仅包括直接服务,还包括购买专业服务,更包括发动社会主体相互服务,营造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服务氛围。我们不仅仅需要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也需要服务型社会。[5]

(三)服务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在北蔡镇的探索中,“网格化管理+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网格化管理+基层自治”反映的都是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共治、群众自治工作,里面流淌的都是柔性的服务力量。可以说,服务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服务的内涵中本就有公开透明、相互促进的诉求,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网格化管理探索中行政色彩浓厚、功能定位狭隘、治理主体单一、闭合系统不利外界监督等缺点,有效推动社会从管理向治理迈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北蔡镇的探索既是基层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发起的改革,更呼应了中央当下的顶层设计,其在探索过程中流露出的服务理念,是超越基层探索本身的、更深层面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3]徐敏宁,陈安国,刘东杰.地方治理制度创新:从网格化管理到治理现代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4(11):67-68.68.

[2]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模式的探索[J].领导决策信息,2005(9):16-17.

[4]娄金洋,鲍宗豪.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制构建的实践及问题——以上海市北蔡镇为例[J].城市问题,2009(12):63-64.

[5]孙希有.服务型社会的来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

作者范矿生系中共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党建研究中心博士,王凡平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人力资源部干部处主任科员

4.网格化综合管理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全面实施目标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全镇综治基础,规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运作,实现“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全面提升,根据省政法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彩塘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违法犯罪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公共安全隐患排除三大工作重点,整合基层各类综治资源,探索社会治理的有效模式,积极稳妥地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高效的综治管理和服务平台,健全综治信访维稳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我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工作目标:着力构建“三级网格、四大平台、八项机制”的现代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由粗放向精细、静态到动态、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面四个转变,逐步实现管理的全覆盖与服务的全方位,加强和提升全镇社会治理和服务的综合水平,使社会安全指数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构建“三级网络” 由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在全镇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三级网格”,把管理、服务、自治纳入网格中,使每一网格真正成为综治的基本单位和组织节点。

1、科学划分网格。全镇划分为三级网格,即镇为一级网格(大网格)、村为二级网格(中网格)、村内区域为单元网格(小网格)。各村按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居民认同等原则,合理设置单元网格,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把村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

2、绘制网格地图。以镇、村二级为单位分别绘制网格地图,界定标清各网格的四至范围,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

3、组建网格队伍。

镇级建设镇综治网格化管理中心,由党委专职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为中心副主任,从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抽调2名同志作为网格信息管理员。

村级建设村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站,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站长;落实1名以上网格信息管理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电脑操作、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其他管理人员由单元网格的网格管理员、信息员等组成,具体人数根据网格的规模及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确定。

单元网格设置网格管理员1名,原则由二委干部担任,设信息员、巡查员和志愿者若干名,具体人员应有利于开展工作,人员可从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小组长、党员、治 安队员、退休干部等选聘组成。

4、明确工作职责

镇综治网格化管理中心:①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全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②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分流指派、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及应急指挥等联动工作机制;③落实网格化管理工作日上报、周综合、月通报制度,对全镇网格管理平台进行监督、管理,对各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履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监督、考核;④负责实施网格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实施对辖区内网格管理员年度考核,根据工作需要和网格管理员年度考核情况适时(建议)调整;⑤根据乡镇建设与发展变化,适时提出村内单元网格划分调整建议;⑥完成其他网格综合服务管理工作。

村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站:①负责网格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考勤、工作流程、工作例会、巡查排查等各项工作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②在上级网格监管中心、镇综治网格化管理中心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组织网格管理员综合履行信息采集、分类走访以及服务等各项职能;③负责建立村“一警三队六员”队伍和网格志愿者队伍,在网格管理工作站和网格管理员统一指导下,参与村综合服务管理工作;④指导单元网格管理员建立各类工作台帐,建立网格管理员工作实绩档案;⑤在镇综治网格管理中心指导下,组织网格内党员、村民代表和其他相关人员,开展对网格管理员业绩考评工作;⑥完成其他网格综合服务管理工作。

单元网格管理员、巡查员:①宣传上级有关法律、法规 和政策,落实各项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部署;②做好网格定期巡查,按照规定采集网格内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录入、更新及时准确;③主动收集社情民意,自觉当好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联络员;④做好网格内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安全隐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禁毒和反邪教工作等信息排查,对排查出来的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对一般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处理,自行采取相应的整治稳控措施,对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村管理工作站协助解决。

(二)搭建四大平台

在建立好三级网格的同时,结合全镇实际,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四大平台”,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舆情处理平台。该平台设在镇综治维稳中心。主要对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收集的民情民意及政府信箱等渠道收集的群众诉求进行全面整合、规范运作,按照“集中受理、分类办理、分级负责、全面反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舆情收集、处理、督办和反馈机制,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各类诉求。

(2)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设在镇公共服务中心。涉及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计生、三资管理等民生领域的相关职能部门,为广大民众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服务,并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3)安全监管平台。该平台设在镇经济发展办公室.重点围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交通安全等重点行业,明确各级网格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及其工作任务,制定完善隐患排查和整改流程,实施分层、分级、全时段、无缝隙、精细化管理,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快速处置隐患,确保安全监督的全覆盖。

(4)治安管理平台。该平台设在派出所。主要包括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和危化品的管理,治安查处,热点整治,校园警务,重点人员等七个方面。努力推动全镇治安管理机制的全面创新,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

(三)建立八项运行管理机制

1、规范联动机制。构建上下联动的综治网格管理运行机制。各党组织要强化对治安综治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要适应网格管理的新要求,相应落实管理人员,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环节,压缩工作时间,努力提高综治网格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网格责任机制。网格巡查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各相关联动成员单位、村要根据上级指导意见和本方案的要求,合理划分责任网格,配备网格管理人员,明确网格工作职责,加强网格巡查。

3、定期通报机制。各类有效信息的及时发现,是开展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网格信息管理员和网格管理员要做好日常动态信息的搜集、核查和上报,及时发现核实并报告各类社会问题的源头隐患。

4、信息处置机制。网格内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在格内尽快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按照职责和权限,逐层向上一级报告解决;镇网格管理中心派发各类信息至各相关职能部门,突发、应急事项按照应急管理工作流程操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规范接收中心派发或上级流转的各类(案)事件信息,按照规定时间指派专业力量按有关规 定进行快速有效处置,并按规范要求及时反馈处置结果。

5、协调研判机制。镇网格管理中心要开展经常性分析研判,针对区域性或阶段性出现的社会问题,建立重点问题和隐患定向排查等制度,提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的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重点整治工作,牵头组织辖区内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协调联动。

6、应急管理机制。镇网格管理中心牵头会同各应急管理参与单位,做好各项日常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和上报。发生突发事件时,镇网格管理中心应立即响应成为应急事务处置中心,启动相应工作预案,并负责开展先期指挥调度工作。

7、业务培训机制。镇网格管理中心要认真组织开展对网格管理员、信息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等的经常性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一线人员发现、协调、处置问题等工作水平。

8、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彩塘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加大对相关职能部门、村的考核力度,镇中心每季度对所有承办单位的承办事项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把考核结果记入单位效能档案,不断完善对网格管理人员的奖惩激励机制。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应在8月底前建成运营,结合我镇实际,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部署阶段(5月8日——24日)。镇成立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召开全 镇动员大会,培训工作骨干,细化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

(二)具体实施阶段(5月25日——7月底)。(1)完成镇中心和村工作站的建设;划分网格,完成“定格、定人、定责”等任务,建立工作制度,编制镇、村辖区网格图及相关台帐资料;组建志愿队伍,组织相关培训;完成综治网格化管理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三级网格开始运营。(2)完成舆情处理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安全监管平台、治安管理平台四大平台建设。

(三)总结完善阶段(8月1日——8月底)。查漏补缺,做好工作开展的检查、总结,发现问题加以完善;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总结好的经验并推广。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镇委决定成立彩塘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翁元(党委书记)

副组长:邢杰平(镇长)、程焕凯(党委副书记)、章皓(党委挂职副书记)

成员:许伟旭(党委委员)、陈伟彦(党委委员)、曾庆锋(党委委员)、郭明传(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许志昂(党委委员)、杨培声(党委委员)、陈培鹏(党委委员)、林涛(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程焕凯(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副主任:郭明传(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林涛(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成员:黄淡钿、陈少华、陈少勤、陈伟润、陈涌涛、洪桢

具体负责镇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统筹协调及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镇成立了综治网格化管理领导组,各村、各相关部门及办公室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保障。镇、村三级网格管理中心和工作站应按工作要求完成建设,镇政府及各村应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开展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给予有力支持,确保中心、工作站按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

(三)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开展宣传,为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使工作能得到社会认同、基层理解、群众支持。

5.网格化综合管理 篇五

从市民眼中的“脏乱差”到人人展现真善美

根据花果街道党委《在社区核城中村开展“1+X+N”社会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加快推进头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进程,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满足群众生活的新需求,头堰社区从2011年开始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截至目前,成效微显。

纵观过去,走进花果街道头堰社区,映入眼帘的是街道上横七竖八停放的各种车辆,星星点点的白色垃圾随处可见,路边小摊肆意摆放,河道里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社区矮小破烂的办公室毫无生机,个别办事的居民也免不了抱怨,辖区个大型企业更是各自为政,不屑于社区的管理。总之,市容脏、乱、差,人心涣散,管理欠缺是前几年头堰社区给广大居民的整体印象。然而,自2011年以来,在花果街道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头堰社区积极推行“十星级”网格管理办法, 做到“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方式,将辖区分为四个大各区,六个小网格,实现管理网格化,通过上下联动,共同解决社区的弊端问题。

自实行“十星级”网格管理以来,社区以创建一流示范社区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整合各方面优势创建了多个社区团体和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多项便民利民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为推进社区面貌改善、居民素质提高、居民文化生过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是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健康义诊志愿队、法律援助志愿队、卫生保洁志愿队、关爱儿童志愿队、低保户志愿者队伍、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志愿者队伍等组织起来开展社区义务奉献活动,根据辖区不同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有效地确保社区的和谐和稳定。社区特困党员XXX,是一名退伍老兵,曾参加过中英边境战争,女儿XXX患肢体残疾,丧失劳动力,老伴身体欠佳,每年社区党组织志愿者们都到他帮助打扫卫生,家慰问,今年七一建党节,社区再次为他送去300元慰问金,社区考虑到XXX年事已高,能力有限,为其女儿XXX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切实解决了他家的实际困难。

二是依托辖区单位,头堰社区与辖区发动机厂、花果医院、动气三中等单位共同达成共驻共建协议,共同为头堰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而努力。今年来,头堰社区组织辖区各单位离退休人员,成立了舞蹈队、腰鼓队、书法绘画协会等多支文艺队。并积极联系发动机厂,由发动机厂提供活动场所,头堰社区提供文体器材,成立了花果街道头堰社区暨发动机厂离退休科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的乓球室、棋牌室、书法室、阅览室、舞蹈室等每天定时开放,供居民娱乐使用。今年三八妇女节,头堰社区组织的两只舞蹈队积极参与区“舞动车城”大型广场舞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核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是依托卫生保洁队,一改辖区过去“脏乱差”容貌。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网格化管理实施的进程,十堰市政府给头堰社区配备了一支13人的卫生保洁监管队。在社区人性化管理下,这支队

不但每天时刻保持辖区道路的干净整洁,阻止车辆乱停乱放,及时清除乱贴乱画,同时,积极做好环境卫生健康思想宣传活动,提高辖区内居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提高城市长效保洁水平和创卫品位。过去随手乱丢垃圾的行为,在现在的头堰社区极为罕见。今年年初,头堰社区书记组织全体社区干部、网格员、卫生保洁员、监管员对犟河河道进行了彻底清理,为后期犟河治理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6.网格化管理三级网格划分 篇六

五、工作职责

(一)大网格职责。负责全镇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各网格点的基础数据台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镇、村两级网格的责任人、责任目标;负责对村级网格安全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建档登记,形成镇级安全管理数据库;督促、指导村级网格完善安全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与执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全面收集汇总村级网格上报的安全隐患信息,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至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中网格职责。负责落实本级本单位安全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网格管理人员;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建档登记,协助上级做好巡查检查工作;及时汇总上报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安全宣传。

7.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初步探讨 篇七

一、消防网格化管理遇到的问题

网格化管理自去年5月实施以来, 全国各级消防部门在加强消防安全网络监管模式、改善城乡消防安全条件、提高防控火灾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投入不足, 管理跟不上, 措施不到位;一些单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倾向性问题还比较严重, 日常管理混乱, 消防设施和器材维护保养不善, 火灾隐患整治不力。

二是消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从网格化管理实施一年的情况看, 个别地区、尤其是街道社区和乡镇农村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一些地方消防规划落实不到位, 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严重滞后, 整体工作成效还不显著, 如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城市社区的火灾防控水平, 正是当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是公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一些群众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近几年来, 全国80%的火灾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 尽管如此, 还是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四是消防火灾隐患依然存在。公共娱乐场所、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火灾隐患明显增多, 整治后反弹的问题仍很突出, 致使火灾发生几率和防控难度相应增大。

二、消防网格化管理新举措

加强基层消防工作, 夯实城乡火灾防控基础, 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 关乎民生大计、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 针对消防网格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结合基层消防工作经验, 认为主要采取相应的举措来加以解决。

一是完善组织结构。依照《消防法》制定出台“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 不断强化消防“网格化”管理的法规性、政策性保障。第一, 要明确乡镇作为网格化管理中的“大网格”, 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 综治办、安监办、工商所、社事办、治安巡逻队、派出所等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统揽负责、刚性推动本级消防工作。第二, 要明确村社所辖区域作为网格化管理中的“中网格”, 村委主任对本网格消防安全管理全面负责, 组织社区、农村相关人员共同开展基层消防工作。

二是挖掘社会资源。依托综治、民政、文明办、社团组织等公共管理平台, 因地制宜整合联防队员、消防协管员、消防监察员、保安队员、消防志愿者等多支力量, 开展日常消防宣传,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参与初起火灾扑救, 夯实消防管理基层基础。

三是推行消防“户籍化”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 对网格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加强监管, 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 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 实施动态管理。对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 公安消防部门要督促单位落实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每年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 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确保消防安全。

四是加强人员培训。公安消防机构要及时组织农村乡长、村两委负责人进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培训, 通过培训, 让相关人员了解乡镇、村委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建设标准及实施意见。培养一批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和带头人, 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治安巡防队员在开展日常巡逻时要承担防火巡查、扑救初起火灾和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职能, 保安队员要结合从事门卫、巡逻、守护等工作, 对社区和单位开展防火巡查。要大力培育群众性消防志愿组织, 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身消防公益事业, 大力倡导志愿消防服务, 引导志愿者参与消防宣传培训、查改身边火灾隐患等活动。

三、消防网格化管理要达到的标准

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是以“网格”为依托, 整合各方资源, 配备骨干工作人员, 了解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信息, 对消防火灾隐患等进行“格内”处理, 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有力地促进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具体要达到三个标准:

一是要达到管理标准。第一, 要划分网格。根据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需要, 对辖区内的网格进行划分, 划分成“三级”网格, 街道一级、社区一级、村组一级;形成“四级监管”网络, 区一级、街道一级、社区一级、楼组一级。第二, 要配置力量。为各网格配置人员力量, 按“1+3+n”或“2+3+n”的原则来配置“基本力量”、“监督力量”和“宣传力量”等。充分发挥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指导协调作用, 有效整合各种力量, 落实责任制。第三, 要统一制度。建立一套统一网格的管理制度, 制订统一的标识、统一的规范、统一的事件处理流程、统一考核体系, 实现对网格的监督管理, 为网格的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达到流程标准。网格管理员将防火巡查落实到“一日双巡”制度中, 社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在重大活动、节假日及重点时段, 公安消防部门应协调各县市区、街道统一部署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要及时将火灾隐患投诉举报方式告知社区工作人员, 鼓励其通过城市管理信息系统、96119热线、消防公众服务网等渠道, 举报发现的火灾隐患或消防违法行为。

三是要达到数据标准。应广泛发动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 摸清实有房屋及人口分布状况、辖区“小场所”底数、建筑基本信息、消防基础设施情况, 及时准确建立档案。要按照统一标准, 指导社区规范建立消防工作基础资料、消防目标管理责任书、火灾情况登记表、消防宣传演练记录、日常防火巡查记录、重点防火对象登记表等消防档案。

摘要:简要说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消防工作取得的成效, 说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在当今消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消防,探讨

参考文献

8.网格化综合管理 篇八

侯寨乡地处郑州市二七区南部,兼具城乡结合部和农业乡镇的特点。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流动人口10余万,共有28个行政村(社区),183个村民组。自郑州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启动以来,我们本着“边运行、边完善、边提高”的原则,周密部署,认真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促进 “三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实现网格化管理全域覆盖。“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 长效工作机制采用乡党委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具体指挥,长效办协调部署、联络反馈、统筹调配的工作模式,建立起了1个一级网格(乡)、28个二级网格(行政村)、183个三级网格(村民组)的格局,目前各级网格均达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岗、设备到位的标准,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格全覆盖。

二是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调配了占全乡70%的人员力量担任三级网格长,郑州市法院和二七区22个职能部门下派的工作人员全部进入二级网格开展工作,基层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网格长每天进行一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上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动态管理、挂号办理、办结销号,确保各种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三是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印发《致群众一封信》《长效机制工作关键词解读》《网格化管理工作联系服务卡》等,开设24小时举报投诉电话,为群众举报投诉、反映问题打造“直通车”,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全面构建新型管理模式。发挥电子政务平台、飞信平台、手机平台和QQ群等的作用,迅速建立起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联络体系,实现了动态信息上下快速联动处理;制定了网格责任人日巡查日走访、第一书记例会、考核奖惩等制度,印发了《网格长巡查日记》,让网格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明确的制度指导工作开展,确保工作正常运行;对第三级网格工作情况定期按照每周、每月、每季度进行计分、排名,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二级网格考核结果当中,考核结果与网格人员工资收入、提拔任用等挂钩,按期兑现奖惩。

二、初步成效

一是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一条简单、快捷的网格化运行体系,科级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机关干部入组担任三级网格长,更多力量真正下沉到农村工作一线,面对面地接触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发现群众的想法和需求,保证了职能科室积极履职,有效杜绝了推诿扯皮行为。

二是推进了重点难点破解,提升了工作效率。我们坚持立足群众、依靠群众来推进重点工作,解决关键问题。上半年,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工程涉及侯寨乡16个行政村、上千户群众,拆迁面积150多万平方米。由于拆迁范围内住户多、企业多,群众顾虑大,任务非常艰巨。为此,侯寨乡采取了对口帮扶动迁措施,一家一家听意见、讲政策,用真心、动真情,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既保证了工作进度,又免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拆迁工作推进迅速,未发生一起上访和安全事故,真正实现了安全拆迁、和谐拆迁,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是深化了社会公共管理服务,促进了“三化”建设。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和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建设协调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网格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化了社会公共管理服务,促进了“三化”建设。今年上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2012郑州市春季浪漫赏花游启动仪式、2012第六届中国郑州樱桃节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15.94万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收入达到6087万元;樱桃沟景区被授予“中国·郑州樱桃沟健康有氧散步基地”称号,以休闲、体验为主的新型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滨河花园一期建设项目是郑州市2012年合村并城试点计划项目之一,也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详细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暨预联审联批会,标志着因重点工程拆迁居民集中安置及垃圾场周边、煤矿采空区群眾搬迁安置的探索取得实质性突破;我们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及考核评分细则,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辖区卫生面貌和生态条件持续改观。民生方面,坚持做到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五保金等,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帮助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治疗,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动保障、计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乡大局保持稳定。

如今,在“三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侯寨乡正在走出一条坚持依靠群众,集民智、聚民心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对普通高校女子健美操课的分析与研究下一篇:党建特色亮点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