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2024-09-19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精选12篇)

1.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一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逐渐进入信息化的社会。媒体就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现今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实现了一秒共享的特点,即世界互联网化,数据可以一秒上传、下载。发生在世界某一角落的新闻,全世界都将轻易获取。同理,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以下是我们对其所起到作用的总结。

2.1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风气

大学生活相当于小型社会,但对于大学生来讲,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识,仍处于局限的境界。优质的校园媒体将会在高校中引领好的风气,通过宣传好的人文知识、文化;帮助学生积极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等,建立起大学生对于自我和社会的认识,并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大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也为学校奠定了校园文化的基础,使得校园逐渐得以笼郁深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好风气的校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培养好的文化和精神,并为学校增光加彩,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前来就学。

2.2为大学生提高能力提供机遇

为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例如,工作于校园广播的学生,设计校园展板的学生,还有学生会外联部的学生等等,虽然他们提供了辛勤的义务劳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广播主持的能力、设计创新的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等。不仅为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获得了提高能力的机遇,其他处于校园的学生,通过学校的名声而将会获得相应的工作或者机遇,从而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化为实践和动力。这都依赖于校园媒体的对外宣传,因此,校园媒体对于校园内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进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2.3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中心人员

在校园中生活得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作用的结果对象和受益者是学生,而校园文化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学生。通过校园媒体团体进行活动实践和对新闻的采编,,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使一些大学生通过校园媒体团体的新闻采编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增长对于新闻的辨识能力和活动实践的能力,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素质,进而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中心人员。好似接力棒一样,一届又一届大学生接过校园媒体的责任,主动承担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任,并将良好的学校风气和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斯文.校园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长江丛刊,(26):224-224.

[2]赵文欣.浅析新、媒介影响下的校园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J].神州,(5):26-26.

[3]庞亚新.校园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探析[J].价值工程,(5):294-295.

2.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二

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传统校园文化的作用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将更多的现代文化信息渗透到校园中来, 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文明, 同时, 也有一些虚假、污秽、不健康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 给大学校园带来了许多弊端, 对传统校园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1.1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

(1) 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青年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网上聊天、收发E-mail、网络游戏、收发信息等, 大大突破了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网络交往所具有的间接性、虚拟性等特点, 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 使他们的人际心理距离大大缩短。

(2) 校园网络文化满足了大学生对各类知识信息的需求。调查发现, 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进行较长时间、较快频率、较广内容的信息进行交流;关注的问题较全面且实际;对涉及自身的学习和前途问题以及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更加关注。大学生作为高校内部特殊的网民阶层, 对信息的专业程度要求更高, 而校园网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依托和中心, 集各类信息资源于一体, 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网络文献服务, 而且不断吸纳产生新的信息, 满足了高校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3) 校园网络文化推动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校园网络的建立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操作平台。校园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培养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开放性特征提高了大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培养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而自由性的特征培养了大学生的网上自律意识。网络文化利用其优势特征, 使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了提高。

(4) 校园网络成为弘扬校园先进文化的阵地。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建成和发展, 网络文化对思想文化的传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它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牢牢掌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 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和网页, 弘扬主旋律, 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阵地。

1.2 园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

(1) 不良的信息和垃圾信息污染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由于管理的被动和法规的滞后, 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封建迷信、暴力色情、流言蜚语等充斥网络, 网络垃圾泛滥, 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校园精神文明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 沉湎网络倾向, 荒废学业。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 一上网就是好几个小时, 两三天不上网心里就很不舒服, 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因网上聊天、交友, 甚至浏览不健康的信息等, 产生了网络依赖症, 这部分学生往往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无心上课,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 人际关系日渐疏远。网络的应用使面对面的交流减少, 大学生可以利用虚拟的身份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交往, 使得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疏远。

(4) 弱化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是虚构的、数字化的、符号化的, 在人和人的交往模式下, 在缺少“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丑与恶, 往往在这种状况下会暴露出来。一些大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 高谈阔论, 甚至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辞, 或是不惜做出损害他人的行为, 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有待加强。

2 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 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1) 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 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道路。校园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网络得以有效整合共享, 不仅为高校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办学空间, 而且必将成为推动远程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 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不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 而且是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2)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 必须建立一只强有力的网络文化队伍, 这是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发展、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支队伍应该有多层面的人员构成, 既有专家教授传播学科知识, 又有管理部门对高校制度及政策的解读;既有院校领导的正确舆论引导, 又有辅导员的答疑解惑;既有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 又有网管人员的技术支持。他们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 随时跟踪网上的信息动态, 做好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 对不良信息及时进行过滤和清除, 使之尽可能拒于学生视野之外。

(3) 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要使网络融入到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 并真正起到弘扬先进文化、传播文明、潜移默化的作用, 没有优秀的校园网站是不行的。高校要从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建设着手,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 搭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平台, 建立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主题栏目, 使之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授专业知识、弘扬校园文化、开展社会实践的主渠道,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3.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三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应试型的讲授只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趣,再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只是老师口中苍白的分析。所以,我们要借助文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不同情境中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

很多次早晨笔者经过学生教室的时候,听不见一点声音,更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大好的早晨时光就被荒废了。为了让学生在早晨积极地读书、背诵,笔者组织了室外晨读活动,让学生早晨进校以后在走廊、阳台、操场等地大声吟诵,在一个惜时惜晨的氛围里学习语文。对于课堂教学,笔者倾向于开放式的模式,在讲授《雷雨》一课时,笔者就鼓励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参加校园戏剧社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充分阅读教材后,他们自己设计台词,安排角色,制作道具,上演了一部精彩的情感剧。学生借助表演,不仅深刻体会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而且积累了很多学习经验。除了课本剧外,对于一些诗歌、抒情体裁文章的学习,我会开展校园品读朗诵活动,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借助文字的桥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朗诵,学生可以传达自己的见解,在展示自我,展示作品的时候,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此外,我们可以经常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像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校外采风、文学知识比拼等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渲染浓厚的文学氛围,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二、借助校园文学活动,鼓励学生研究学习

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改善教法,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我们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放手学生融入语文学习,引导他们品味文字,接受文学的熏陶洗礼,享受语文课堂的乐趣。

校园文学研究活动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语文课堂的局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文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书籍阅读。对于阅读,学校就要最大限度地开放图书馆,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籍,只要内容健康向上,类型与范围不限。这样,就能避免老师代替学生分析理解,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细细品味文字的美妙,探究书中的奥秘,总结读书心得。在学生自主阅读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学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向同学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此外,校园文学社是增进学生文学研究的好地方,社团里有丰富的文学活动,比如自办报纸、设计宣传语、阅读品评、诗歌鉴赏等,都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充分运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将内在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运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三、丰富校园文学活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校园文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而学校生活占据了他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融入自然,亲近他人,认识自己,找到写作的活水源头。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一直是古代名人志士向往的圣地,很多千古佳作都归根于此。时间飞逝,自然的魅力不曾消减,现代创作依旧能从自然中获得不竭的灵感。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近自然,对其中的景物、生命加以关注,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文学社的学生去一些名胜古迹采风,在自然中收集素材,进行创作。有时候,学校会开展家长与学生共读的活动,十分有意义。我们把家长邀请到学校,让他们与孩子一起阅读、鉴赏、交流,一方面,能让家长在工作之余有时间了解孩子,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另一方面,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能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展他们的思维,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刻、全面,提升写作的深度。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体验、感悟生活,积极认真地对待生活,还会定期开展“文学茶话”,让学生坐在一起,轻松地聊聊天,谈谈自己的生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寻找真实的自己,为写作积累真实的素材。

四、活化校园文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自我

目前的高中教学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过分迎合应试制度,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常常因为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差劲,甚至感到自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校园文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发展兴趣。

新课标规定:“高中语文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自我修养,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我们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有休息、提升的时间,组织一些关于文学创作和文章写作活动,让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展现自己。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就会举办作文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我,突破自我。在竞赛中,学生会充分运用他们的才能,尽情展示文字的奇妙,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此外,学校还会举办文学知识竞赛,让平时爱博览群书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语文学习并不是学好教材就可以,知识面广阔才是硬道理。有时,学校会针对当今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开展辩论赛,让关心时事、爱说、敢讲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优势。这样,不同的学生就能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长处,走出成绩不理想的阴霾。

4.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四

高校田径运动会是展现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和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培养人才质量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积极的效果。更是深入贯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分析高校田径运动会对构建校园文化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更加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在全面发展中的总体趋向。目前,高校田径运动会从组织筹划、项目设定、参与对象到参加目的基本都已经非常明确和固定,可以说,现今的田径运动会更加符合模式化的举办方式。但这种模式化的举行方式往往忽视了人文情怀及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多数学生参加运动会是应学校的要求而非自身主动意愿的,即便参加完以后,多数也未能从田径运动会中体会到高校校园特有文化的底蕴。所以,如何通过高校田径运动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改善高校人文底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怀对我们培养人才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为了适应现代体育中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高校田径运动会的改革势在必行,使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模式的运动会在满足学校体育要求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理念,成为培养学生责任感、成就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最佳途径

1高校田径运动会的特点

1.1提供了学生展现风采的舞台

高校田径运动会延续了我国奥运赛事的举办模式,从开幕式到闭幕式,由学生代表检阅到组织参赛学生比赛都极具有奥运赛事的特点,加之高校田径运动会基本是一年举办一次,学校对于运动会的投入相对于其它教学的投入要更加地集中。另外,由于高校田径运动会是以学生为主要群体的运动赛事,因此,能够在运动会赛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一同欣赏则是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带动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2师生交流的平台

高校中,教师的教学已经和高中教师的教学完全不同,高校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对学生授课完以后便很少有机会和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基本是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下课铃想教师走出教室。没有课的情况下,教师很少在学校。但是运动会则完全不同,高校运动会中设立了教师项目及师生共同项目,在田径运动会中,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通过做游戏和共同参加比赛的方式进行交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及对于学校教师的重新认识,有利于共建良好的师生和谐关系。

1.3参与大于竞争的特点

虽然高校田径运动会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相对于职业竞技比赛,高校运动会的竞争更贴近于娱乐性质,只要能够参与到比赛中,不管是取得第几名的成绩都是自我展示特长的一次机会。加之,高校中参与运动会的审核并非通过初赛、复赛这样的程序,而多数是通过自愿报名参加,所以能够有机会参与高校田径运动会对学生自身来说便是一种认可。这种认可要远远大于在学业成绩上取得的分数,也是让学生被其他同学认识的最好机会。

2高校田径运动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田径运动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2。田径要发展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找回应有的位置,就必须在校园普及田径运动知识,传播校园文化。但是目前各高校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还不够,有待加强。校园是个浓缩的小社会,田径运动会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环境

中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1.在高校,体育文化主要体现在教育性、健身性、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发展4。体育文化本身便是校园文化中的一种,在高校中,田径运动会则是体育文化的主体核心,更能带动体育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主要特点则是传播,因此,田径运动会对于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播作用。

3通过田径运动会有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3.1丰富田径运动会比赛项目

高校中的田径运动会更加注重项目的安排与划分,缺乏人文情怀的内容。因此,在高校田径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上应加强娱乐、合作项目的设立,例如师生接力、师生传球、托球赛跑、跳绳接力、男女混合接力等项目,这些项目既具有体育运动本身的技巧要求,同时也是建立团结合作,发展互帮互助的有利于身心的项目,更加能调动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也能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增强同学之间的文明互助的理念。

3.2加大田径运动会奖项设立的类别

多数高校田径运动会关于奖项的设立都集中在各个项目的前八名参赛队员,而对于没有进入前八名的学生任何鼓励和奖励都没有,因此,这对于很多想参加运动会的学生但是运动成绩一般的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致使他们不愿意主动参加各个项目,所以,高校的田径运动会不仅应对于取得固定名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也应为那些参加了项目而未获得名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手段给予肯定,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地自信心。

3.3应设立不同比赛的组别

近年来,各个高校体育特长生的招生规模不断壮大,导致田径运动会上这些单招的体育特长生在校运会上依据着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加上常年系统的训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比赛的胜利,校运会成了特招生的“专利”,所有的荣誉只属于他们。因此,每年参赛选手都是这手比特招生的熟面孔,少数有点体育爱好的学生或老师强令参赛的学生也只是陪衬,所显示出来的是高水平运动,低水平比赛。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将田径运动会的比赛设定为人组和8组两个组别,即八组为单招的体育特长生之间的比赛,而8组则为普通学生之间的竞争,这样更有利于体现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5.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五

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意义,而且能够帮助其树立加强自主健身、锻炼的健康意识。将排舞项目引进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使其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排舞项目的开展有很多需求。它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强化校风建设的需求

校风建设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个学校精神内核的塑造。排舞是一种情态饱满、举止优雅的舞蹈,它在教学、表演、练习等方面具有非常严格的统一性标准。集体性排舞训练、表演等,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意识。此外,排舞项目还具有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排舞是一种饱含激情的青春舞蹈,通过排舞训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活力,促进其更加积极地成长和进步。与此同时,通过排舞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行为的干扰,对其他不良文化进行自发自觉的抵制。总而言之,排舞活动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促进其以更加积极、开放、上进的姿态向前发展。

2.深化校园文化功能的需求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增长见闻。排舞作为一种校园文化项目,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同时,排舞作为一种自我表现艺术,也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表现价值观,并使这种自我表现成为影响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重要依据。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排舞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良好行为意识的形成具有渗透作用。对于学生内在精神的培养也有极其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3.活跃校园文化的需求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排舞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排舞是一种能够进行大范围普及的舞蹈活动,通过学校进行组织,将有一定舞蹈基础或者对舞蹈有热情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排舞俱乐部的形式对大家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和辅导。使他们成为排舞活动最早的参与者和积极分子。同时,通过各类排舞比赛,来达到帮助学生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学生对排舞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这项舞蹈活动之中。也能达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的目的。

二、排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排舞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需求。这得益于排舞活动的开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1.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担负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任。排舞是一种简单、积极、向上且有极强互动性的健身舞蹈项目,同时,它还融合了各种时尚、流行的舞蹈元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追求潮流的思维意识,因此,排舞项目在高校的开展一直是备受大学生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项体育文化活动。此外,排舞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舞蹈音乐极富动感性,动作元素的种类也十分广泛,这些个性化的特征都能显示出排舞项目旺盛的生命力。而大学生们通过参加排舞活动,可以不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友爱、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也能使其人格品质得到完善,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参加舞蹈锻炼,最直接的就是能加强身体锻炼,充分展现其强健体魄、热情向上的积极心态。排舞的艺术功能、教育功能以及体育功能的发挥,使校园文化的层次更加丰富,校园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对于帮助大学生积极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努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大学生的团体凝聚力,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排舞是一种可以实现万人齐跳的集体性舞蹈,这种集体性决定了舞者之间必须短暂地建立一种稳定的群体,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和信任来表现舞蹈艺术。加强排舞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尊心、对完美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等。在这个练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问题,相互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摩擦,通过这个过程的磨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树立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努力创新以及团体合作的意识。同时,团体合作项目还能强化参与者的组织纪律性,让其能够在团体氛围下实现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排舞这种集体排排跳的舞蹈,对服装、动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的精神面貌,无论是观赏者、还是参与者,都能从中感受到愉悦、饱满的氛围,感受其带来的热烈情感。而集体性排舞通过团结协作又能从中看到集体风貌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3.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实现终身受益目的

排舞是一种大众化的健身项目,它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就算是没有舞蹈基础的人,也都能参与排舞活动。排舞的舞曲跟随动作的变化,包括的音乐元素的种类也非常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等特征的不同,都有相应的排舞舞曲。学校阶段的排舞学习只是以大学生开展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通过参加排舞锻炼,可以从中感受到排舞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形成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终身学习的意识。排舞包含多种舞蹈元素,加强排舞练习,可以从中体会到各种舞蹈形式的艺术魅力,还能增加大学生的知识积累,为以后学习舞蹈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终身锻炼、终身体育的目的。

4.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心理压力

6.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六

白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团委 2012年5月25日

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成果汇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形成具有浓厚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我院团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为推进德育建设,提高学校以及学院的发展层次,宣传和展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力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文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现对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所获成果进行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射虎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作风为重点,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地时代特征、大学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着力构建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和平安校园,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一脉相承的优秀精神品质,促进广大同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念和坚定信念。

(二)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时到的、修养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反映。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是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倡导当代大学生的学生行为规范。

(三)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体现为由校园的各种实物设施等构成的文化现象。包括建筑、路滑、标识等。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四)将强专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校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与过程

为宣传和展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力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现对文学院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联合经济开发区开展“清洁白城,魅力经开”活动。为了积极响应白城市第五次党代会和第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环境立市”总体要求,2012年4月11日下午,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与白城市经济开发区共同举行“清洁白城,魅力经开”活动。

此次活动以经开区的环境清洁为目的,文学院同学踊跃参加,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还纷纷在志愿者条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要为环保出一份力。

活动中,从白城师范学院西校区到经济开发区欧亚商场的长长马路上,随处可见同学们捡拾垃圾的身影。通过此次活动,使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提升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2、联合白城市鹤乡儿童福利院创建大学生进社区服务基地,开展“大手牵小手,走进孤儿院“活动。

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协调下,文学院以雷锋月活动为契机,于3月22日下午带领文学院首批大学生爱心志愿者来到了白城市鹤翔儿童福利院,开展了“大手牵小手,走进孤儿院”慰问活动。

在慰问过程中,大学生们和小朋友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气氛十分融洽。文学院团委将秉承长期坚持的原则,在每周星期日下午都将组织大学生爱心志愿者来到福利院,对孤残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长期的帮助。

通过此活动在使孤残儿童真正感受到孤儿不孤,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温暖的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爱儿童,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为同学们展现爱心提供了一个平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为学院团委将秉承“长期坚持”的原则,将此项活动打造成文学院特有的品牌活动,并长期坚持下去。

3、在雷锋月期间,联合福乐敬老院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校团委学习雷锋精神的号召,进一步传承雷锋精神,文学院团委携九鹏诗词社一起组织了学雷锋志愿小组,并于2012年3月18日到白城市福乐敬老院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 关爱孤寡老人”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充分凸显了我院学子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也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学会了感恩,从而更好的弘扬雷锋爱与奉献的精神,文学院将把此项活动打造成特有的品牌活动,过期坚持实施,在为老人送温暖的同时,也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贡献了高校学子应尽的力量。

4、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体现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中文系从10月12日开始,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活动包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现场书法比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比赛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征集活动。

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热情很高。在书法比赛现场,参赛选手全神贯注的态度使比赛现场充满了墨香书韵的氛围。截止到10月17日,征文比赛与图片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全院的共100多篇征文及200多份图片。

通过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深化了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促进了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5、开展寒假实践活动——打造白城市楹联主题公园

2012年2月16日,文学院院长宋彩霞、崔利平老师应白城市诗词楹联家协会邀请,为公园撰写对联,得到参观者一致好评,文学院的几名同学也有幸参与到此次活动中。

自我校被评为吉林省楹联教育基地后,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东北分院也相继落户我校。文学院师生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力争把楹联文化打造成文学院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从而促进我校的楹联文化蓬勃发展,为我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附两位教师所撰对联:

长廊南亭北门: 博物馆:

一径幽廊待璧月 格古通今,独吟何处无明月 半湖碧水锁长天 溯源立本,对话千年有汉书 ——宋彩霞撰---崔利平撰

6、在建团、建党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相关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使同学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文学院在建团、建党以及其他重大纪念日开展一些列的活动,如:一二·九运动现场征文比赛、五四爱国运动演讲比赛、建团九十周年、义务植树造林活动、联合芳菲话剧社举办《我不是李白》大型话剧巡演活动、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等,并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认识到大学生应尽的衣物等,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对校园的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7、举办“骨里香爱心捐赠”仪式

2011年11月1日下午1点30分,骨里香连锁店老板林元明先生、胡丽珠女士资助贫困大学生捐赠仪式在中文系综合楼419室隆重召开,爱心人士林元明先生、胡丽珠女士、中文系主任宋彩霞、书记宋欣、副书记张志军、副主任张婧、中文系退休教师乌坤明副教授、3名受助的贫困大学生以及中文系的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捐助仪式。

仪式上,林元明先生、胡丽珠女士向3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爱心助学金四年学费共计五万二千八百元整,为此事牵线搭桥的退休教师乌坤明副教授也发表了讲话,中文系主任宋彩霞也在仪式上做了总结发言并向两位爱心人士颁发了“校园辅导员”的聘书。

通过此次捐赠仪式,使同学们牢记林先生、胡女士的爱心善举,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传递爱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得同学们能够学习两位爱心人士情系家乡、扶危济困的爱心善举,把社会各界的关爱,化作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自立自强,健康成长,早日成为一个传递爱心、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8、开展“暑期三下乡——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行动,打造成共青团在服务青年方面信得过、可持续品牌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五个志愿服务内容,增强服务效果,确保各项服务内容持续、均衡、深入推进,中文系特开展“暑期三下乡——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青年学生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

五、活动成效与经验总结

文学院团委始终坚持“重于践行,受益于学生”的原则,采取“以活动带活动,以活动促活动”的方式,使文学院开展的每一个文化活动都深入到学生心中。同时,我们还根据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等特点,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发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类球赛、各种演讲,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爱心慰问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丰富知识,锻炼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高尚情操。

这些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开创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科学想象力,文化领悟性。通过开展这些文化活动,使学生的文明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促使每一位同学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爱护公物、讲文明懂礼貌、讲公德重安全,同时,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积极参加各类团体活动,并热心于公益事业。

文学院始终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继续践行傅书记在校党代会上的重要精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大学校园的课余文化生活。从实践、理论、艺术等方面传承校园文化精神,营造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广大学生打造一个素质拓展的文化舞台。

7.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七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是相对固定的, 有一定的范围和约束力, 此时, 我们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非常必要。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 校园文化的建设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所高校的综合发展和变化。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环境教育, 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力争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以期陶冶大学生情操, 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 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进程。

(一) 文化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大学生的能力素养、身心素养及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 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 我国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 计较个人得失, 对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表现冷漠;道德感、责任感缺失, 是非观念混淆;缺乏对人生的思考和规划, 急功近利, 好逸恶劳;公共场所的言谈举止粗俗, 缺乏公德心;等等。虽然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校内外积极开展各项志愿者活动, 如国庆当日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之后义务拾捡垃圾等, 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还不能深刻体会个人素质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种渠道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道路及宣传栏为主要空间, 高校新闻网为新媒介载体, 课堂教学贯穿引导为渗透教育等多重方式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例如,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我国高校的校园绿化、硬件设施、图书资料等方面, 都是高校评估的固定动作。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但凡是一个运转正常的高校, 无论是党、政、团、学方面都会有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而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包括高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 则是对高校全体师生有整体的群体意识培养和文化核心引导, 在高校的发展历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大学生群体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又是行为主体, 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的教师们, 除了课堂讲授、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 还必须运用某些学生们喜爱的、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利用高校新闻网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就是有效方式之一。

二、高校新闻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 全世界的高等学府几乎都建设了自有的校园新闻网, 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要“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学校”。可是, 除了即将填报志愿的考生, 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业务往来单位, 校园新闻网的绝大部分受众就是我们的在校大学生, 很多高校管理者忽略了在校生“想要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愿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应避免高校新闻网上的宣传报道频唱高调, 脱离学生群体, 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以抓典型、推优秀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方式, 推广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被先进典型感动, 并最终自觉地向榜样学习和靠拢, 形成文明学生、文明校园、文明社会的良好风气。

目前, 综观我国高校新闻网, 在“要闻”栏目所述的新闻, 通常被“某某领导莅临我校视察”“我院某某领导在某某会上发表讲话”“某某领导慰问贫困生”之类的新闻所占据。据调查显示, 广西某高校的8800名在校生中, 53%的学生会打开本校的校园新闻网进行浏览;其中72%的在校生会点击“要闻”板块的文章进行阅读, 但是88%的学生仅仅是抱着“看看热闹而已”的心态进行点击, 并不会通篇仔细阅读。究其原因, 90%的学生表示“学校要闻的新闻感觉都在为领导歌功颂德, 我们看了也没什么用, 反而看看学术讲座或者校园新鲜事等版块的文章还有些意思”。因此, 我们的高校新闻宣传部门, 理应对自己的工作态度进行反思和转变。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了事地写一些常规性的新闻稿, 很显然是一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 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自然也就淡化了许多。

三、高校新闻网提升校园文化传播能力的渠道

(一) 校园新闻网的版块设计要合理

校园网是高校为全面展示自身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学子风采的平台, 不仅能够通过该平台发布学校的重大信息与各项政策, 更能增强社会与高校、高校与师生间的联系, 依托网络的平台实现高校信息传播并能通过系列软件处理部分事务。因此, 高校校园网不能单一的对校领导进行常规报道, 更应该增加学术论坛、专业解析、课余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版块。在此基础上, 链接校务公开信息、教务办公系统、设备保修系统等业务也未尝不可。

(二) 校园新闻网内容要多样化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们应该多进行新闻素材的“深挖掘”。比如,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 应该多进行大学生群体的先进典型选树报道, 少一些面子稿件, 多一些学子风采;少一些政绩稿件, 多一些学子先进事迹, 用舆论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同时也对校园内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适度曝光, 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 我们的校园新闻网将会呈现出另一番鲜活的气息。

2014年6月,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下发《关于征集广西高校“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优秀案例的通知》 (桂党高工办﹝2014﹞51号) , 面向全区高校征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优秀案例, 希望收集有推广价值的案例, 对广大学生进行深刻教育和启迪。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 该学院以人文社会科学系12级法学专业2班杨通任同学为典型人物, 进行了深入报道, 《即使风雨兼程依旧奋力前行——记我院“三爱”典型杨通任》于2014年10月10日上传至该院校园网主页“学院要闻”版块, 仅在2014年10月11日当天就有357次点击率, 该院七个系部也相继推出了学习“三爱”典型杨通任同学的相关活动, 而该学院的“学院要闻”其他新闻却不超过300次点击率。该院人文与社会学系的张老师说:“通过这篇报道, 我们系的师生都对杨通任同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尤其是我们系部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们, 更是以杨通任同学为榜样, 大家正在筹备一次座谈会, 希望能够把杨通任同学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仅以此例可见, 通过校园新闻网呼吁积极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宣传报道不是没有人看, 而是要多一些“接地气”的报道, 争取做到让师生们多看、爱看。

(三) 校园新闻网的宣传工作要坚持深入开展

虽然现今各式移动终端媒体宣传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试水”开通“微信订阅号”进行网络宣传, 通过手机获取高校新闻网信息的师生也在逐步增加。但是, 我们也要认识到, 运用校园新闻网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 但却是稳定渐进的, 因此, 长期探索高校新闻网的宣传报道模式, 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是有必要的。

四、高校新闻网宣传报道的一点建议

第一,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广大学生对校园网上新闻报道的信息反馈, 并详细分析校园网上的新闻报道是否能对本校学生群体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第二, 高校新闻网应该具备舆论导向作用, 引领校园文化风向标。高校应该利用高校新闻网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阵地, 通过高校新闻网的平台, 选树大学生群体中的文明诚信、乐于助人、踏实肯干的先进典型, 并深入报道, 让大学生群体觉得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应该善于利用校园网这一便利的信息交互平台, 积极对外校甚至全社会推广本校先进典型人物和集体, 使榜样的力量不仅激发本校大学生积极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更在全社会层面上引导和传播正能量。

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主体组成部分, 也是新时代的生力军, 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 更应具备端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和分支, 不仅承担着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责任, 更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对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任。运用高校新闻网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的传播方式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实施, 更要注重高校人文环境的影响, 少一些说教腔, 多一些心交流, 无论是学校与师生之间还是学校与社会之间都要多一些沟通, 而且都可以通过高校新闻网这种便利、高效的传播途径进一步实现。高校新闻网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为突显。[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3年院级科研项目“高校新闻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3yjzd03) 成果]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和分支, 承担着对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主体组成部分, 也是新时代的生力军, 应该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 这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综合素养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利用高校新闻网进行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是较高效的传播途径。

8.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校园文化情感教育卫生爱校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106

校园文化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积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就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善校园环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感

1.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能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标志台和醒目的学校精神“自强不息,团结奋进”。近年来,学校花大力气,修建了校道;重新粉刷了教学楼,换上带有嫩绿和淡蓝颜色的窗帘;增设了心理辅导室——“说吧”以及教师的学习室——“教师书吧”……随着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的育人环境更怡人了。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了热爱学校的情感。

2.搞好环境卫生,使学生提高卫生意识,养成讲卫生习惯,并增强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很多到过我们学校的领导或老师都会被我校干净整洁的校容所感动,这得益于学校的卫生制度,更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果。每天一大早,学生都要打扫好本班的清洁区,并保证全天的干净整洁。这一项工作是要纳入“文明班级”评比的,因此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每个角落都能培养学生情感

1.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彰显个性,增强班级凝聚力,融洽同窗友情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在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自觉融入班级,热爱自己的班级。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班级的布置讲究整洁明净,各班都有自己的班级建设目标、班级口号、班级格言等。各班的学习园地是由师生共同设计,并由学生亲手布置的,学习园地里有班级荣誉栏、时事采风、温馨提示、伯乐论坛等栏目。由于各班情况不同,要求不同,目标不同,设计也就不同。其中彰显了学生个性,凝聚了班级精神,融洽了同学友情。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了营造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我校自2007年就开展了“宿舍美化”评比活动。在美化宿舍的大赛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非常强,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许多宿舍的布置富有创意,令人赞叹。

2.打造壮族名人堂长廊和开展富有壮族特色的文体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壮乡的情怀

我们学校1800多个师生中,绝大部分是壮族。我校依托壮乡打造了壮族名人堂长廊,介绍了从历史上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到现代的体育明星李宁等一批壮族政治、军事、文化、体坛名人。他们都是壮族的好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牺牲和贡献。我们打造这个长廊意在让学生了解壮族的辉煌历史,使他们能从这些名人身上学习壮族勇于追求、不畏艰险、甘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学校东楼前的文化长廊中,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壮族“三月三”的来历、五色糯米饭的制作方法、竹竿舞的由来,以及武鸣人的风情、双桥的特产等,让学生了解壮族的传统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学生了解壮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了富有壮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如竹竿舞、跳大绳、踩高跷等。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亲身去学习、去体验、去传承壮族文化。

3.成立学校荣誉室,加强学生“爱校”教育

在学校荣誉室中,摆放了近年来学校所取得的各种奖项,如“广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广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等。这些荣誉证书、锦旗、奖状在无声地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以及热爱母校的情感。

4.通过“说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情感问题

“说吧”是我校的心理辅导室,其还配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里环境清新,布置雅致,是学生青春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驿站,能点亮学生的心灯,拨开学生心灵的迷雾,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

9.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九

为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全面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给有书画等特长的师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根据艺术节活动安排,艺术节期间将举行师生书画、摄影等作品展,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与。

1、作品形式:

书法类:软笔书法(毛笔)、硬笔书法、篆刻(印章)。

绘画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儿童画、漫画(可临摹或创作)、电脑

美术作品、素描、速写。

摄影类:人物、风景、静物。

工艺类:剪纸、布艺、刺绣、十字绣、手工制作(如面具等)。

总体要求:内容健康、个性鲜明、富有生活气息,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要求:

(1)所有书画作品自己装裱的不作尺幅限制。不能装裱的纸幅尺寸长不超过80cm,短不小于30cm,适宜装镜框;

(2)硬笔书法作品需写在规范的纸张上;

(3)所有漫画作品须上色,除少数特定作品;

(4)素描、色彩作品纸幅不小于A4纸;

(5)摄影作品不得小于7寸;

2、奖项设置

各大类分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3、作品安排:(1)所有入围作品将用于师生作品展览。

(2)学校装裱的作品将不归还学生本人,学生自己装裱的作品鼓励其留在学校作为纪念。

(3)部分优秀参展作品将作为日后布置校园之用,并摄影排版成册。

4、每班作品不得少于20件,并确保作品的质量,请于11月30日前由各班美术课代表收齐后交于教务工作室山苏婷老师,教师作品直接交美术组。

美术组

10.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十

加强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育才作用

河南 焦作 ●李文捷

我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中,大多是由原来的普通中学改办而成。相当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有中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北京市财经学校、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等,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但是,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存艰难,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难免滞后,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区,出现一些偏差。①倾向于校园物质文化,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往往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这是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②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缺乏鲜明的职教特色,一味模仿和复制普通中学的校园文化模式,使自身的校园文化成为普通中学校园文化的“克隆”。③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方面,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附属。一些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有偏差,未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上来考虑。④没有清晰明确的思路,缺乏系统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⑤只看重硬件建设,轻视内涵发展。以为只要挂几幅名人画像,扯几条标语口号,贴几句名人名言,就是校园文化了。一些学校甚至连校训、校风、学风都是随便抄袭、胡乱拼凑而成。⑥经费投入方面不足,往往没有专项经费,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绝不是也不能一蹴而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中等职业学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设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教风;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建设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的学风。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丰富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高起点、高品位、高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职教特色和地方特色,努力做到自然与建筑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相融。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内涵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要注重校园的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宣传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技能的先进人物,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三、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促使全体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服等,昭示办学思想,彰显办学特色,弘扬学校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要加强校史文化建设,重视校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工作,对内树立学习榜样,对外树立学校形象,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民主的制度

文化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和物质文化的工具。学校制订、执行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遵循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原则,确保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公平,简便易行;既要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又要体现人文关怀,达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学校还必须建立精干有效的组织机构,努力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五、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富有纪念意义的重要节庆日,利用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成人仪式等,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党、爱国、爱校、爱专业活动。要建设和引导好学生社团,在指导老师、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内容、外出交流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技能节、科技节、运动会、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六、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凸现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校企文化对接意识,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通过邀请优秀企业家来校,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七、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

互联网正在成为影响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根据网络特点,按照信息传播规律,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建设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要教育师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及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为广大中职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又很紧迫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内涵上丰富多彩、万紫千红,形式上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建设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教特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实践性强的校园文化。

11.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体育舞蹈 高等院校 文化

一、舞蹈运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有氧代谢体育运动项目。优雅的姿态练习,可使大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和肌肉得到协调,匀称的发展;合理的运动量能有效地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改善身体曲线,使学生的体形更加挺拔、体态更加刚健优美。经常性的参与体育舞蹈运动,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消化系统功能,舒缓情绪、消除疲劳,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使其身体健康、健美,充满活力。

(二)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舞蹈是集动作美,形体美,音乐美和服饰美于一体,富有强烈的娱乐、竞技、表演色彩的项目。舞中表现出的男性阳刚之美,体现出的女性娇柔之美,构成一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 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学生在观赏体育舞蹈时,男选手挺拔、稳健的体态与女选手轻盈、苗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配以色彩、线条、造型、新异的服饰的烘托,构成了一个完整、鲜明的可感形象,使人产生了快捷而直接的美感。学生在参与体育舞蹈运动时,伴随音乐的意境,运用舞姿、舞步平衡、转体、反身、升降、跳跃等丰富多样的人体运动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形成美的自我感受。

(三)学生的知识面。

体育舞蹈经历了原始舞蹈民俗舞(大众舞蹈和民间舞蹈)—宫廷舞—社交舞—国际标准交际舞—体育舞蹈等发展阶段,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众所周知,体育舞蹈包含十支舞蹈,其各舞种的文化内涵并非是某个国家、某个区域或是某个民族文化的产物,而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首先是进行舞蹈知识和乐理知识教学的过程,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各舞种的学习训练,介绍舞蹈的文化背景、起源与发展、舞蹈风格特征、音乐节奏、运动方式等,学生不仅能感受舞蹈世界的奥妙与乐趣,还能获得不少关于人文、历史、乐理、美学和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学生完美的人格。

体育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们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最好方式之一,跳舞运动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人们生活和交往过程中一种积极有效的活动形式。当代大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心理比较脆弱,需要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在大学校园里分系、分专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广泛交往。而在体育舞蹈的学习中,优美的音乐与婉转的旋律将不同专业、不同性格和不同爱好的年轻人重新组织在一起,在这个临时团体中,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多层面的,人们的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能够得到彻底的解脱。舞场上的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增进了同学们的友谊,提高了自我交际能力,人格魅力获得了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显著的调节与治疗作用。

二、育舞蹈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促进校风的建设。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指一所学校特有的作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一种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作风。体育舞蹈是一种身体文化修养,在舞蹈活动中,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微笑等优美的身体姿态和表情,这种严格的姿态要求,可使学生具有文明大方的行为举止和高贵典雅的气质。它在教学、训练、表演、比赛等方面严格的统一性、强制性,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配合意识,加强纪律观念;比赛的成功与失败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敢豪迈的进取精神;严格的训练可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二)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归根到底是育人,目标就是教育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等。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效益意识等,这是反映时代要求的新观念,是推动学生成长的积极因素。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文化中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审美意识的导向作用;第二,自我价值体现的导向作用;第三,终身体育行为与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导向作用;第四,竞争意识的导向作用。

(三)有利于校园的文化气氛。

在校园文化中,舞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通过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形式,在大学生中普及舞蹈知识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大学生艺术团舞蹈指导的方式,对那些有一定舞蹈基础和热爱体育舞蹈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的辅导,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份子,活跃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校内体育舞蹈比赛,可以达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校园文化气氛的目的。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体育舞蹈是美的表现形式,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校园文化,必须有效的利用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需求,在高等校园里,重视体育舞蹈欣赏和体育舞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中的功能和作用,建设新世纪符合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永明,忆湘.美操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价值[J].峰学院学报,2010,(4).

[2]张珈.音乐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10,(7).

[3]杨宪武.体育舞蹈的素质教育功能[J].精粹选段.

12.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 篇十二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 顾名思义, 凡是在校园里的文化活动, 无论是课外的还是课内的, 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 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学校组织的, 都属于校园文化范畴。按照教职工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范畴, 根据活动类别的不同, 校园文化活动大致分为校园文学文化、校园艺术文化、校园娱乐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校园道德文化、校园学术文化、校园设施文化及校园制度文化。

然而,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 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 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二、基层工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一) 发挥基层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经过上级工会批准建立的工会组织, 称为基层工会组织。它是工会组织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 是整个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需要全体教职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因此, 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沟通情况、反馈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 畅通教职工参政议政渠道。

(二) 提高基层工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基层工会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对于夯实基层工会组织基础, 规范基层工会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更好的服务工会工作全局, 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广大教职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这就要求基层工会努力提升教职工整体队伍素质, 提高基层工会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基层工会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以创建先进基层工会组织、争做优秀工会干部为主题, 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为重点, 研究和探索履行教育职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既要发挥工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又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 加强基层工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是工会实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履行教育职能的一项重要途径。作为基层工会, 应该积极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 发挥工会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体的特点和优势, 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 抓住各种机会,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主题鲜明地开展文明健康、生动活泼的文娱体育活动。多年来, 各大高校组织开展的联欢舞会、文艺汇演、游艺活动、歌咏比赛、知识竞赛等娱乐活动, 不仅加深了教职工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更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证明, 开展愉快、健康、生动活泼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坚持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使教职工在高尚的趣味活动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占领学校文化阵地, 使教职工在各项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树立新的观念, 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 加强队伍建设, 调动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作风如何, 关系到桥梁纽带作用的发展, 关系到整个工会在广大教职工心目中的地位, 关系到工会工作的成效, 因此, 加强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极为重要。然而, 基层工会干部往往是由兼职干部和积极分子所兼职担当的, 所以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而调动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而提高工作热情, 为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 提高认识,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工会干部首先应该提高对教职工校园文化建设重要作用的认识, 走出把教职工文化活动简单地看成“蹦蹦跳跳, 玩玩闹闹”的思想误区, 并把它升华到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 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度, 才能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基层工会应根据本部门的工作特点, 结合学校实际特点, 主动与行政协商, 积极而有计划的为教职工增建活动中心, 文化场所, 切实为教职工文化生活提供必要的设施与条件。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提高教职工参与度

校园文化的功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而具体表现。因此, 结合教职工工作特点, 依托工会文化活动阵地, 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是基层工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吸引教职工广泛参与,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工会工作只有得到教职工的信任和认可, 才能有利于促进和谐发展的各项工作。

(四) 建立规章制度, 完善业务管理

基层工会在制定工作计划时, 同时要详细制定好教职工文化活动工作的年度、季度、月份计划及专项工作计划, 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 逐步形成教职工文化工作体系。

结语

校园文化与校风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校风是经过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 长期教育培养、保持, 逐步发展形成的。校园文化与校风的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 对于培养教职工“团结、文明、向上、进取”的精神, 形成良好校风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 基层工会要不断地发挥作用, 努力抓好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的同时, 切实做到“面对面, 心贴心, 实打实”的服务教职工, 这样才能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可与信赖, 激发教职工的主动参与性, 从而引导教职工充分认识学校兴衰与自身利益的关系, 激发教职工教书育人的主人翁与责任感, 最终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延明.浅论如何激活基层工会活力.工会论坛, 2005.7.

[2]姚丽华.激发基层工会活力为和谐校园做贡献.中国轻工教育, 2008.1.P28-29.

[3]谢传甲.关于增强项目工会活力的几点思考.东方企业文化, 2013.12.

上一篇:创建文明行业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