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课时一(精选8篇)
1.《燕子》教学设计课时一 篇一
《燕子》教学设计
建湖县冈东镇冈东小学 唐正林
教材分析:
《燕子》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位、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3.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会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初学课文,了解大意;体会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预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课件出示《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谁愿意来读读看。
2.请学生朗读。
3.同学们,美丽的春天来了,可爱的小燕子也飞来了,你喜欢春天和 小燕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文章《燕子》。(简介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原籍福建长乐县。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日报》。1931年任燕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留居上海,与许广平等刊行《鲁迅全集》。抗战胜利后创办《民立》周刊。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出国访问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郑振铎一生著述丰富: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中国文学研究》《俄国文学史略》等,并有多种译著传世。
4.板书课题,齐读。
5.今天我们的学习形式和以往不同,采用比赛的方式。老师把同学们分成A、B、C、D四组,看看哪组能够在比赛中胜出。准备好了吗?
二、学生自学,教师导学
1.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回合的大比拼:“课外知识大比拼”。多媒体大屏幕出现要求:(你对燕子了解多少?)请你来发表关于燕子的高论吧!
(每轮比拼结束,教师做相应简单的评价。)
过渡:作者郑振铎也非常喜欢春天和燕子,看看他是怎样写燕子的。(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新词)
2.第二回合大比拼:“推荐好词大比拼”
要求:通过预习,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好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赶快推荐给大家!
(学生推荐完以后,大屏幕出现本课生字,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俊俏、活泼、机灵、微风、吹拂、鲜艳、聚拢、增添、掠过、稻田、翼尖、偶尔、圆晕、荡漾、电线杆、几痕 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出示生字“微、掠、稻、翼、沾、晕、杆、痕”认读、组词(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3.第三回合大比拼:“朗读课文大比拼”
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重点读一读,再和大家比一比。
这轮比赛分个人比和大组比,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作相应的指导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4.第四回合大比拼:“归纳段意大比拼”
要求:本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每段写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来比一比。
学生归纳后,大屏幕出示每段段意,帮助学生整体理解。5.第五回合大比拼:“提问质疑大比拼”
要求:读了全文,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讨论,看谁提问的水平高。
学生踊跃提问,教师对提问情况作评价,大屏幕出示大家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本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进行了激烈的竞争,看来你们的小脑袋里装了大智慧,大比拼都难不倒你们。最后简评五轮大比拼,总结胜负。
三、课堂总结
学到这里,你对春天和小燕子要有何感受呢?请你来谈一谈。
(学生畅谈他们对春天、燕子的喜爱之情。)
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课文,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1)其实这样的美景是很多作家爱写的,连古人都不例外,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就是描写这个景色的,能回忆起来吗?(出示杜甫的《绝句》)齐读
(2)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词。平时,我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板的,虽然学生都是比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觉课堂死气沉沉的。这节课,我就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用比赛的方式去学习。学生一听到要用比赛的方式学习,个个都打起了精神。一看到学生这幅兴奋的模样儿,我自己也热情高涨起来。紧张激烈的比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在比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年级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拥有了竞争意识,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但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性的竞争意识。就拿这节课来说吧,虽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场面稍微有点失控。在课前,我预设的结果是平分秋色,因为这样不伤和气。但一到课堂上就不受我的控制了。一开始,四组的水平不分高低,但是进入第三、四回合后,一下就分出了高低,我就给落后的组多一点机会,但是他们自己没有积极争取(平时举手发言的人少),我是想帮也帮不上忙,结局就很明显了。结果一出来,学生之间就开始争论。我听完他们各自的理由后,就告诉他们有竞争是好事,因为有了竞争才会有进步,但是这个竞争是良性的竞争,是能够让你们每个人都进步的竞争。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要靠自己去争取,光坐着等是等不到的。看到别人获胜了,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自己也要下决心向他们学习,而不应该在那里说三道四。听了我的这番话,那些学生都低下了头,我相信他们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良性竞争意识,使他们在竞争中共同成长。
2.《燕子》教学设计课时一 篇二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 通过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吗? (2) 齐读课题。 (3) 指导读课题。(要读得轻一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月亮的不同读法,读得洪亮感受明亮,读得舒缓感受朦胧。)【设计意图】开始上课时,通过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看?做?)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谁在望月?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 (1)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闪烁、船舱、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外甥。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作者与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一起望月时看见的景色,产生的联想和进行的对诗比赛。)
三、欣赏月下景色,感受美景
课文的内容我们理清楚了,下面我们和作者一道,去江轮的甲板上欣赏那迷人的美景。请同学们用心听,你从中仿佛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都记在脑海里。
1. 教师配乐范读第二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色。
2. 学生初读第二段,感受月色的美丽,思考:月光的美是怎样的美? (1) 你认为用哪些词能说出这时江上景色的特点?(柔和、安详、宁静、静谧); (2) 你还能用哪些学过的词语形容月光下的景色?(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3) 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月色的美? (1) 月色宁静美。(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2) 月色灵动美。(出示)“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3) 月色朦胧美。A.“隐隐约约”说明两岸的黑色剪影看不清楚,有一种朦胧美。B.指导朗读这句话,突出“隐隐约约、伸展、起伏”几个词语,感受朦胧美。C.理解“镀”字。将“镀”换成“染”比较,体会用“镀”更显得有光泽。D.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江两岸景色的美。
4. 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交流朗读心得。
5. 齐读第二段,把对月夜景色的感受融入其中。
6. 如此美丽的月色,这样的夜深人静,你能从其他地方找一个词形容这时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吗?(强调环境和心情) (1) 学生回答时适时解释“清幽旷远”。(联系图画,幽静、宽阔、辽远) (2) 适时解释“沉醉”。你有过沉醉的感觉吗,什么情况下你会沉醉?(指导用“沉醉”说话)
7. 读3-5自然段,思考: (1) 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和小外甥沉醉在优美的月色中? (2) 我们为什么会沉醉?(多媒体出示“月光,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的形式,强化了朗读训练,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配乐,创设了月下江景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月色的静谧美好,激发了朗读热情。
四、吟诵月之诗句,体会诗情
皓月当空,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们如果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他们有的会吟诗作画,有的会饮酒助兴,甚至有的会轻歌曼舞,那文中的小外甥想到什么呢?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好不好?
1. 投影出示小外甥和作者背诵的古诗。
2. 分角色朗读。 (1) 男女声分角色读。 (2) 教师和全班学生分角色读。(师读舅舅)
3. 看到后面有什么号?表示什么?那哪位聪明的小外甥接下去?(学生对诗)
4. 月光下,我们尽情地对着诗。此时此刻,(课件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5. 写月亮的诗句非常多,老师也搜集了一组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家一起读(同时多媒体出示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6.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在诗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有时月亮天真、童趣,有时孤独、惆怅,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发出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声声叹息,自读诗句,从诗句中,你能找到怎样的月亮。
7. 写月亮的诗真是又多又美,不过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歌曲也很美哟,你们谁知道,唱一下: (1) 指名唱写描写月亮的歌曲。 (2) 描写月亮的歌曲非常多,同学们请听。播放歌曲片断:《明月几时有》、《静夜思》、《月亮之上(凤凰传奇)》
8. 这些美妙的诗,这些美妙的月光,此时此刻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里。请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总结: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使旅途之夜变得其乐无穷,而且使文章丰富多彩,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诗句、格言,可以使文章更有魅力、有品位。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体会到诗与月的交融,本环节紧紧抓住了“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这句点睛之笔。第一次在学生对诗后,第二次在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听完歌曲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中月,月中诗。
五、观察月亮图片,启发想象
过渡:当我还沉醉于诗的意境和月的清辉之时,聪明的小外甥却已经在想月亮像什么呢?
1. 观察一组月亮的图片,展开想象,把你心中的月亮写下来,下节课与小外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课后交流。
3.《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流利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都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等,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学生回答)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多媒体展示)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2.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
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作者对春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学生说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三、探究质疑
1.第一部分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为什么这句“盼望着,盼望着”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 课文。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作者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3)“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师生讨论交流)
(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5)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总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节课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4.《燕子专列》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正确认读“欧洲、骤降、特殊”等词语。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见过或坐过列车吗?那你们说说什么是“专列”?板书“专列”。
2、出示课件“列车图”,生读句子“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问:他们送的是谁?板书“燕子”。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3、板书“爱”。今天所学的课文燕子专列就是围绕人与人间浓浓的爱展开的,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相考一考。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课件出示生字,个别读,开火车再读。
⑵
出示词语,男女赛读。
⑶
知道哪个词语意思就说哪个,看谁说得准确。
三、学习课文
过渡: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我们一起在读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1、生找出句子后:
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⑴自由读,从中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
①天气恶劣(骤降、风雪不止、昆虫冻死)
②燕子处境危险。(疲劳、饥寒交迫、
找不到食物,濒临死亡)
⑵指导朗读。
⑶课件录音,师配乐谈话:风雨交加,成千上万只可爱的燕子又冷又饿又累,他们在风雪中拼命的飞呀飞呀,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他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过渡:瑞士政府也想到这,他们和你们一样关心小燕子的安危,这与政府的其他大事相比微不足道,能做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除了政府以外,为帮助燕子做出努力的还有很多人和事。读读下面课文,按照提示分组讨论。
2、出示讨论题:
⑴除了政府,人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爱的,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贝蒂,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检查交流情况:
⑴回答讨论1,出示句子: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顶着冻的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①读一读,体会到什么?
②对比句子,体会理解“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
③指导朗读。
⑵汇报讨论2,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⑶出示“我相对贝蒂说……”
把想对比蒂说的话写在书上,全班交流。
四、小结
课件出示将开动的列车图。
师:他们用爱为动物搭建了健康的桥梁,他们用爱铸造了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爱护生命
保护环境
出示课件“爱护生命
保护环境”
五、板书
燕子专列
政府
爱
5.《燕子》教学设计课时一 篇五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想知道很多,请翻开书本47面,边看书,边听录音边读课,听完告诉老师和同学,你听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生:听完录音回答。(略)
师:同学们很认真地听,可是知道得并不很多,一定是课文里面的生字难住了我们,那我们就先把课文里面的`生字请出来学一学。
2、学习生字:
师:一位同学上来把课文里面要求认识的字画出来。其他同学跟着画在书上。师同时把相应的生字贴在黑板上。
yàn cài yáun guā tǎng qéiguà zhī
字卡:燕 菜 园 瓜 躺 茄 挂 枝
hái zǐ pí xì bǐng wū cuò
还 紫 皮 细 柄 屋 错
师:我们把这些生字请出来啦!大家齐读两遍。(先带拼音读一遍,再读没带拼音的卡片)。
生: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师:同学们读得还认真,看这是什么?(出示茄子实物)
生:直观理解;“茄、紫、柄”的意思。
师:指着黑板上贴的字卡说:“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呢?组长拿出字卡,小组讨论”。
生:讨论。
师:小朋友有没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有。
师:我们一组一组说才不会浪费时间,第一组先说,再第二组……
生:拿着教鞭任意指着黑板上贴好的字,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记。
师:把学生说的字拆下来,按相同的方法归类:
燕 躺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记)
菜园 (用组词的方法来记)
瓜 (与形近字比较的方法来记)
茄 (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挂 枝(用偏旁表示的意思来记)
屋 错 还 紫 细 柄(用熟字减加的方法来记)
皮(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师:大家的办法真多,有的用……有的用……等方法,以后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记生字或者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师: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生字几个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读音相同?
生:(园、枝)
师: 板书:yuán zhī
花 园 枝 叶
一 元 一 只
生:读两个同音字。
师:这些生字刚才我们从课文里面请出来学,现在我们认识了,又要把它请进去啦!看看它和课文里面的谁交上朋友,(看小黑板把词语画在课文里,并多组几个词)
生:读课文里面的词语。
师:从这些词语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生:用词说话。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生字朋友可真调皮,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做游戏呢,下面我们来做个拼字游戏,看哪个小组拼好字,就可以把挂上的灯笼摘下,带回去。
师:出示六块小黑板,指名到黑板上来拼字。
生:拼字。
师:各小组的同学都把灯笼摘回家了,到底有没有资格去摘呢?我们来看看。
师:第一小组拼对了吗?看看其他组的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问题。
师:一起把六块小黑板的字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
师:生字都会读了,课文一定能读得很好,小组里面读一读,边读边想燕子妈妈笑什么?
五、总结:
大家真棒!这节课学习了15个生字,两个同音字,认识了两种蔬菜。
六、作业:
回去读读《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想想燕子妈妈笑什么?下节课告诉老师和同学好吗?
6.46燕子第一课时 篇六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读题:(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 “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2)、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①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②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③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④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⑤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3、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7.《矩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七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及其推论。
(2) 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简单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 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
矩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介绍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矩形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94页的内容, 并回答:
1.什么是矩形?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 它有几条对称轴?
2.矩形有哪些性质? (在习题上将矩形的定义与性质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在自学完教材之后就对矩形产生初步的认识。)
3分钟后, 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四、一学
1.学生看书, 教师巡视。
2.检测:
(1) 完成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发现矩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再通过探究发现矩形的特殊性质。)
(2) 如图, 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找出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3.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收集错误, 二次备课)
五、一教
1.更正 (让学生自己观察, 发现错误, 更正错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讨论, 形成知识
评 (1) :学生以口答形式完成对矩形的定义、性质的回答。
评 (2)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并且指出相等的理由。 (在大屏幕上以分类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分类思考的有序性与优势所在。)
六、自学指导 (2)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95页练习的内容, 并回答:
1.在图19.2-3中, 有几个直角三角形?
2.分别写出这些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在矩形的四个直角三角形中去寻找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对矩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产生感性认识。)
3.认真阅读例1, 并仿照例题完成自学检测题。
七、二学
1.学生看书, 教师巡视, 借以督促学生认真、自觉地学习。
2.检测:
(1) 完成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 如图, 在Rt△ABC中, ∠C=90°, O为AB边上的中点, 且。
(1) 请你判断△AOC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
(2) 求∠A、∠B的度数。
3.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收集错误, 二次备课)
(1) 更正 (让学生自己观察, 发现错误, 更正错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 讨论, 形成知识
评 (1) :引导学生结合书本探究矩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直角三角形, 指出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评 (2) :让学生结合例题, 完成对矩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的运用。
八、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与收获。
九、当堂训练 (教师根据课堂完成的实际情况对本环节进行机动处理)
8.《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映示视频、解说)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一种庞然大物,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恐龙》。(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 (课件映示“漫游”)谁来读读这个词?什么叫“漫游”?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是啊,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游玩,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这就是——漫游。
2. 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几个生字。
3.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它向我们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板书:生活环境)
4. 分别读课文第2—6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第2-6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哪些知识?
5. (出示“型”)谁再来读一读这个生字?(强调后鼻音要读准)“型”字是上下结构,土字底,上面这个是“刑法”的“刑”字。
6. 文中用“型”字组成的词语有两个,(出示:脸型、轻型)这个“型”是类型的意思。比如,脸有不同的类型吧,有圆脸、方脸、国字脸等,各具特点。像飞机根据它的结构重量等特点可分为轻型和重型的。
7.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读“xínɡ”呢,是哪个字?(出示:形态)这里的“形”字,就是形状的意思。
8. (出示:匕首、利剑)谁会读这两个生词?匕首和利剑都是武器,(课件映示图片)这两张图片中,哪一把是匕首?剑有长短之分,短而锋利的剑或者刀,就称为
“匕首”。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用“以一带串”“画面比较”“联系语境”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识字,联系实际、联系文本,准确理解、积累、运用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快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相机板书: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 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四种恐龙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恐龙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雷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①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理解“庞然大物”)(板书:大)
② 还有什么特点?(重,板书:重)从哪些词句看出它的重?“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究竟有多重?(师说明:一头成年大象约重6吨,那6头大象重36吨,相当于1500多个像你们这样的学生加起来的体重)作者在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写出了它的重,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一起来读出它的重。
③ 播放雷鸣,感受雷龙步伐之重。作者把雷龙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多形象生动啊。这个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感受雷龙又大又重的特点。
▲梁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又大又重,作者通过打比方、作比较,把它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那么,梁龙的形态有什么特点呢?
① 体长“足有二十多米”:有五间教室连起来这么长。(板书:长)
② 哪里还写出它的长?“它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映示吊桥图片)梁龙的身体就像是悬吊在半空中的一座巨大的桥梁,所以,给它取名为——梁龙。
▲剑龙。(出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梁龙的特点与众不同,所以,人们给它们取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紧密相关,剑龙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剑龙背上长着像剑一样的板和尾刺,非常奇特,所以,科学家根据这一形态特点,给它取了“剑龙”这个名字。
▲三角龙。(映示图片及文字)三角龙的外形奇特是什么呢?
① 演示一米的长度,感受角的气势。
② 看着三角龙这样的脸型,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害怕)一看到它就害怕,这叫“望而生畏”。哪个字是“害怕”的意思?(“畏”,课件变红色)“畏”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田”在古时候,人们用它表示“鬼的脸”,下面部分表示“老虎的爪子”,鬼脸虎爪的样子,你见了肯定“害怕”吧。
③ 指导读好“望而生畏”及所在句子。
3. 小结: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着第一句中心句,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恐龙的形态特点,它们真是千奇百怪呀。在说明它们各自特点的时候,作者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样一说明,就非常形象、生动、具体了,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是紧扣教材特点,选准“语用”训练的内容:1. 典型的总分结构形式;2. 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3.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二是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语用”训练的形式。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10个生字,(亿、漫、吊、剑、型、畏、猛、齿、匕、谜)这10个生字按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哪几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每一类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重点指导:“畏”和“齿”这两个字的长横写法。
“畏”:一横写得舒展些,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到横中线上方收笔。
“齿”:一横要写长些,从横中线上方起笔,向上略斜收笔。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畏”字上部的“田”字,书字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齿”字下半部分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写中间一个“人”字,捺改成点,最后写竖折竖时也要从上往下收紧。
3. 教师示范、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写字和教写字的过程不是“一对一”的,可以是“以一带十”,即举一反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后,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畏、齿”两字,正确把握“横”在不同的字中的布局和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更为端正、美观。
【《燕子》教学设计课时一】推荐阅读:
《燕子专列》课时教学设计12-02
课文《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21
《燕子》教学设计5009-06
《燕子专列》教学实录07-17
对于《燕子》的教学反思08-18
课文燕子的课堂教学设计10-02
一年级看图写话救小燕子作文07-18
燕子课件10-14
燕子小练笔范文06-24
描写燕子的句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