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型企业

2024-07-21

打造创新型企业(8篇)

1.打造创新型企业 篇一

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柴河林业局威虎山饮品公司2012年创新工作汇报

饮品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立足于柴河林区的自然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围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目的是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培育打造企业知名科技园区,不断为林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柴河林业局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注入了恒久的动力与活力,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饮品技术已经成为柴河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发展是饮品工作的灵魂,是推进科技兴企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运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促进饮品的整体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一、明确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王敬先局长在2012年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公司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积极探索完善机制,改进公司管理服务方式,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深化“三创一造”活动、促进饮品公司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饮品公司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加快建成总面积3000平方米、能够吸纳多种内容的创新创业企业,设施一流、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便捷的孵化基地,努力建设成为柴河林区最大、最具实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

饮品公司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形成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和产品层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为柴河林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按照技术创新链做好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

根据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按照技术创新链的构成形态,饮品公司提出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思路。在成果孵化期,建设适应不同专业领域和产品层次需求的孵化器为主体的创新孵化区;在孵化毕业企业成长期,建设以标准厂房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区;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建设基础和配套条件一流的产业园区;在企业发展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扩张期,建设高水准的总部聚集区。根据园区功能定位,我们将第一、二、四级载体主要布局在位于局址的南部园区,将第三级载体布局在西部园区,适当配置第一、二级载体,并按照布局规划,加快建设进程。

一是重点突出加强创新孵化载体建设。通过林业局引导、社会参与,吸引600多万元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孵化器,形成以饮品公司技术创新服务为骨干中心的专业孵化器、多家民营科技孵化器为主体的孵化器群。到2012年底,使山上林场投入使用的入孵原料供应达多家,今年孵化器面积预计将超过产业基地、完成原料基地的聚集,为吸引国内较大企业的入住柴河林区奠定基础。

二是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为山上原料供应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推进集中规划建设以工业标准厂房为主体、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产业园区,并以林业局管委会投资建设为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优惠出租或出售给孵化毕业企业,保证企业尽快投产,降低企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逐步建成标准厂房将全面投入使用。

三是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饮品公司根据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定位,按照建成空间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园区生活化、环境优美化、社会安全化、科技与人文协调统一的一流综合产业园区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今年将投资4000万元,加快厂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是产业承载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园区环境和形象将明显优化,产业聚集能力将明显增强。

四是积极推进总部聚集区的建设。为了适应企业规模扩张对产业和动力支撑的高质量需求,展示一流企业的形象和实力,公司厂区规划整体布局,重点聚集柴河林区山产品的经营结算中心。

三、完善和优化三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饮品公司围绕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成本和风险,不断完善由基础创业服务、中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三个层面构成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了创新创业企业的成功率。

一是完善和优化基础创业服务体系。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品牌、商标、条码等基础硬件,同时代办企业登记、企业代码、税务登记以及其他手续等服务,真正让创业者专注于成果研发和转化。

二是完善和优化中介服务体系。饮品公司积极与专业能力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加强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包括税收、法律、财务、审计、战略策划、管理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中介服务。

三是完善和优化个性化服务体系。饮品公司不断提高服务的创新性、专业性和针对性,专门组织新闻推介会,扩大产品知名度;专门与投资企业、银行专题推介会,获得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

四、加快建设五大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与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建立科技创新的成果支撑体系。与大专院校合作,构筑了良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帮助大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了市场,在柴河林区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聚集效应。

二是加大争取资金投入,建立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撑体系。形成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支撑体系。促使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创业的智力支撑体。制定并实施《关于引进高级人才的政策规定(暂行)》001年,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了高级人才居住园区,对部分创业者和高级人才购买住房给予了每套6万元的补贴;对到区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每年有计划的拿出经费作为研发经费补助,对企业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专项奖励。用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聚集。

四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建设冻干食品研发、设公共试验和评价平台,努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降低企业的研发、测试等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水平。

五是积极培育市场,优化创新创业的市场支撑体系。积极建立和培育产权交易市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净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加快建设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事业,既需要从事科技创新人员的勇气,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宽容。加快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将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恒久的动力。饮品公司采取积极措施,按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从今年开始加快创新文化的建设。

一是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公司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积极在全社会培养和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成都高新区围绕让勇于创新的人得到尊重、让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积极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快形成支持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是形成支持创新的理念。创新理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公司将通过培育和形成创新理念,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飞跃,使“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成为每个高新人的自觉行为,让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热情充分涌流,让创新创业精神在成都高新区蔚然成风。

饮品公司将按照林业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建成为科技成果和成长型科技企业聚集地,加快建设成为我局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企业之一。

2012年3月12日

2.打造创新型企业 篇二

一、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不竭的源泉与动力, 是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将先进的革命理论与我国建设实际紧密结合, 灵活运用, 推陈出新。改革开放, 特别是迈进21世纪以来, 我国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中, 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与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半个多世纪以来, 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 努力寻找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Ð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 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创新型人才是强国之本

根据我国特定国情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力争用较短的时间, 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关键。要搞好科技创新, 必须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企业中坚、科技精英, 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 不断进行创造性劳动。他们勇于探索, 敢于标新立异, 善于学习, 从善如流, 善于集思广益, 协作攻关, 带领团队抢占科技前沿战略高地。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根本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 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企业, 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关键是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可谓任重道远。企业经营者要更新观念, 大力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机制、人才管理制度, 重点搞好四个转变。

(1) 将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要靠学校教育, 更要靠企业终身教育。企业要抓好pP人¨才¨培养工作, 要把企业办成没有围墙的职业大学、终身教育大学。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不断的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必须不断吸收、处理外界信息, 调整自己的生存结构、方式和内涵, 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机制、人才管理, 以最大限度地形成面对环境的应变能力、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做员工的表率, 带头学政治、学经济、学本部门相关的专业知识。领导忽视学习, 单凭老经验干工作, 就不能造就创新型企业。

(2) 将家长式管理转变为民主型管理。现代企业员工之间不再是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 而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平等合作。为此, 需要企业管理者不当“家长”管人, 而要当“师长”育人。当代企业员工队伍以智力劳动者为主。家长式管理, 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 会伤害员工的自尊心, 影响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远见卓识的管理者, 应该从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目的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把尊重员工个人发展的独特性放在首位, 实行民主管理, “以情动人”, “知识服人”。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 最大程度地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 激发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热情。要建立能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激励机制, 表彰先进, 树立典型, 选送优秀员工培训深造, 让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3) 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企业抓生产、抓经营要从抓学习入手, 并贯穿企业活动之中。要从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高度出发, 切实抓好员工的政治、业务、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国许多企业坚持开展员工读书活动, 请专家讲座, 举办知识、技术大赛, 组织技术革新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 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业务技术素质。应大力传承这种优良传统, 在企业形成“领导带头学, 员工比赛学”、争创学习型企业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把学习贯穿于企业的生z·产经w·营活动之中。通过学Ðy·习, x·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激·发创新精神。

3.努力打造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 篇三

淄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重要孵化基地和组成部分的高科技创业园,总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投资约1.5亿元。创业中心以“博学、创新、宽容、奉献”为创业文化,以“亲情服务、星级管理”为宗旨,努力营造适应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的优良环境。创业中心以“三优”构筑“三高”,发挥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器多区”格局并正在向“一园多器”转化。为此,创业中心关于打造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划:

(一)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激励创新,内涵发展,建设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把2006年定为创业中心的内涵发展年。主要规划是,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对入驻企业从初创到毕业全过程的服务链;完善和提高孵化功能,形成对科技企业的梯次孵化链;强化管理水平,形成全方位管理的闭合链。在管理和运作好高科技创业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三制”(进驻项目的评估制、孵化企业的评价制、毕业企业的跟踪制)、“两园” (留学生创业园、高科技产业园)、“一个平台”(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术孵化平台)的完善和建设,为创业中心毕业企业实现二级孵化和三级孵化。把淄博创业中心整体实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面,建构起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机制创新、国内一流的创业服务体系框架,培育更多更好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二)健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形成完善的孵化服务链。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对企业的服务从以物业服务为主的后端,向以创新创业服务的前端转移,全面开展对入驻企业的人才培训、投融资、技术转让中介、信息咨询等专项服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政府服务与社会服务之间做很好的分工,并通过价值链进行有效的整合。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要及时传导政府的意图,执行好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同时做好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同时努力引入社会力量为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提供服务,推进孵化服务的社会化。既要发挥创业中心的优势,对自身没有优势的服务项目,又要能充分发挥和借助社会机构的力量,引入专业化的服务;要探索有偿服务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有偿孵化服务促使孵化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在孵企业能获得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个性化孵化服务;强化与创新源头的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作用。要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与周边相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网络系统,帮助被孵化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

(三)建设“两园一平台”,形成对科技企业的梯次孵化链。

开展“两园”建设是高新区管委会的又一创新决策,是打造创新型孵化器的重大举措,一是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留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意见》精神,在管委会原决定建设 “海外学人创业园”基础上,建设“淄博留学生创业园”,三年内建成为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同时争取创造条件,寻求国际合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海外孵化,培育以跨国经营为目标的企业。二是根据管委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建设“高科技产业化园”,通过产业园建设,完善孵化机制,完成从项目孵化到产业化的衔接,实现对科技项目的梯次孵化,为优秀孵化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大、更好的空间。

加快“专业技术孵化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包括公共实验室、中试车间、大型通用仪器和通用测试平台在内的技术创新和孵化条件。2006年上半年前,重点建成科技部和省科技厅资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术孵化平台”,为入驻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根据规划,还将陆续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与市科技局合作在创业园建设“科技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强化专业技术支持功能,逐步实现由“一园多区”向“一园多器”的转化。

完善“三制”制度,强化、深化管理,逐步建立实施“孵化企业标杆管理工程”,形成全方位管理的闭合链。在进一步完善项目入驻评估制、把好企业入驻关,并积极探索对孵化毕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制的同时,重点加强项目评价制的建设,加强企业在孵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完善对孵化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引导企业加快发展,实现以上缴税收为中心的经营目标和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目标,全面提升孵化企业的档次和水平。

(四)加强对孵化企业的深层次服务,不断提高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点开展好融投资服务和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抓住融投资服务体系逐渐完善、风险投资、融投资服务迅速发展以及金融部门向科技中小企业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强工作力度,争取在融投资服务方面有所突破。搞好对孵化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在把握好企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地提供高质量的创业咨询指导。积极探索为孵化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协助企业积极申报政府计划,争取在数量和层次都有较大提升,创新基金的申报和立项争取有更大突破。

4.打造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文化探讨 篇四

一、创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企业文化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

哈佛大学约翰·科特教授在对全球企业进行二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所有经营业绩长期保持优异的企业,都拥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也曾经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综观世界上的百年企业,他们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了超越利润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发展实践表明,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创新文化紧密相关。因此,国际上的优秀企业开始掀起了创新文化的浪潮,以培育创新精神文化。

2、打造创新文化是中小民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发达国家企业发展历史表明,中小民营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美国70%以上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的创新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在我国有66%的专利、74%以上的技术创新、82%的新产品开发来自民营企业。

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中小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仅有3.5年。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其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尤其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战后,日本经济受挫,但是以松下、索尼等为代表的企业,凭借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开创了“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创新之路,使得日本索尼等企业迅速发展,日本经济也快速崛起。如今,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业最优秀的日本家电业因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激烈竞争的世界电子消费品市场,被韩国的三星等企业迎头赶上。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知识、人才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之争,创新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新型生产力。

二、中小民营企业在创新文化存在误区

1、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的专利。

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通过“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表明,仅有17.4%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素质不高,作为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建设者,其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2、对企业文化的定位模糊。

一些中小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建设、企业制度建设,甚至认为开展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企业文化需要进行长期规划建设,而中小型民营企业领导人缺乏长远的企业文化定位。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很容易根据目前流行的文化现象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如果企业领导人因为赶时髦经常变化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就无法使企业形成自身的文化品格。

3、家族式管理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大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任人唯亲,独断专行。而家

族式管理往往不能形成吸引人才的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凝聚力下降。家族式管理常常伴随着对权威的过度依赖,企业人事、决策权集于一身,企业打上了创始人特色的管理风格,使得企业缺乏可继承性,阻碍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些员工也逐渐产生了很强的打工心态,没有与企业共存亡、共发展的精神。

4、注重短期利益,忽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

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加关注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忽略了对精神价值的塑造。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等企业文化还没有被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充分重视。

三、打造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文化的对策

1、企业经营者塑造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认为,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企业家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责任感的优秀素质。因此,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自身素质对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只有企业领导创新,才能使企业创新。中小企业经营者要自觉当好企业创新文化带头人,引领员工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创新观念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开展创新技术、开发创新产品、开启创新管理的精神核动力。作为企业领导人,应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失败的关系,要允许因为员工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上一定程度的失败,并控制好创新方面的风险。我国同仁堂药房从创立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公司很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同仁堂在企业创业时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经营宗旨,如今把“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作为新时代的经营哲学。企业既践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古训,又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流水线进行生产,实现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从而真正实现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与此同时,同仁堂大胆创新营销模式,在“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经营模式上,开创了连锁经营,实现了营销模式的创新。正是同仁堂通过多种创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需要,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并使企业获得了大力发展。该公司打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案例可以为现代中小民营企业所借鉴。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必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躬体力行创新文化,使创新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2、以人为本,人才兴企

根据美国兰德公司对世界500强20余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能保持百年不衰的企业抓住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其次是企业共有价值观高于个体价值观;再次是社会价值观高于利润价值观,用户价值观高于生产价值观。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创新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经营者要积极关注员工的多层次需要,注重以情感人,尽可能地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理顺企业与员工的各种关系,在企业内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公司的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并利用各种机会和时间经常和员工交流沟通,构筑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用事业来凝聚人,为员工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3、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曾几何时,美国摩托罗拉手机对美国经济拉动巨大,后来因为产品创新乏善可陈,被诺基亚和爱立信打败。但由于美国具有良好的创新机制,使得苹果手机

很快打败诺基亚和爱立信,并重新坐上了世界电子消费品市场的霸主地位。目前,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制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中小企业要逐步增加创新投入。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创新模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良的技术创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技术领域做到专精,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完善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度,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制度,重点提高企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工资水平,加大奖金或提成等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根据技术人员在企业的贡献及服务年限长短,给予他们带薪休假、进修学习和住房补助等激励,甚至可以采取股权等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及时兑现奖惩,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探索与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机制,高薪聘请企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解决核心难题,完善与科技中介组织的联系机制。

4、政府建立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

现阶段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创造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

首先,政府应该强化中小企业的法律建设。美国已经颁布了《中小企业管理法》、《中小企业投资法》等法令,日本也通过了《中小企业指导法》等法规。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但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对已经颁布的法规要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健全自主技术创新的法规,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并通过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规划,引导中小民营企业重点开发先进或实用技术,促使中小民营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获得发展。其次,政府要加强管理引导,设立国家级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并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服务体系,如英国尝试建立起商务链,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质量管理、商业计划、生产技术和市场等所有商务发展的咨询服务。

再次,制定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企业销售创新产品减免税收,对具有自主创新的产品加大出口退税。完善风险投资和创新基金的融投资,探索和完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和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利用风险基金及上市融资等。

四、结论

5.打造创新型企业 篇五

申论写作延伸阅读:提高自主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进一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中央企业实际,真抓实干,把科技创新战略落到企业实处。

着力落实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组织和领导

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对推动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创新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取决于决策层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创新意识和水平。我们有一些企业取得一大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有一些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始终注意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了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议程来考虑、部署和要求。

中央企业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加强学习、深刻理解抓好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提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说,绝大部分中央企业领导人对科技创新工作都还是十分重视的,但真正自觉地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发展首要推动力的企业还是不多,还需进一步树立和增强这样的意识。科技创新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紧密配合,需要企业大量的资源调配和内部的组织协调。企业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职责,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将科技创新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去考虑、部署、监督检查,并抓好落实。对企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整合、协调规划、投资、财务、人力资源、法律等部门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企业逐步构建起层级清晰、权责明确的技术创新决策、执行和管理体系。国资委对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对企业主要领导同志、领导班子考核都将把科技创新工作成效如何作为重要检查内容。国资委的薪酬、激励政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及各部门的支持都将向科技创新工作倾斜。总之,就是要从上到下构建一个“时时想创新、处处讲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规划与战略管理

加强科技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融合,对支撑、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很多企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行业技术引领者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创新规划。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世界一流的目标需要长期的奋斗,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企业必须加强战略管理,正确选择科研方向,通过整体的设计、系统的谋划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企业首先要坚持市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及行业发展趋势做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出战略谋划。与全球同行业企业作比较,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企业要依据市场变化审慎选择二代、三代技术路线。技术上相对落后的企业,要结合市场容量研究确定是采用现有行业的紧密跟随策略,还是以创新的理念寻找新的出路,开辟新的市场,拓展企业未来的主攻方向和发展空间。其次要坚持行业领先策略,立足产业高端,居于行业前列,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尤其要注意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易进入没有认真研究和分析的、不熟悉的、缺少核心技术的产业或领域。三要突出主业,切忌四面开花、全面出击。同行业企业之间科研方向要体现差异化,一旦确定主攻方向,就不要左右摇摆,要着力打造技术和品牌优势,为今后的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科技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企业科技发展战略要正确把握当前和长远、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既着力解决企业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实际的技术难题,也要为企业长远发展进行前期的技术储备和谋划。同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绝对不是仅靠几项技术的突破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体系、人才、文化、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筹划,突破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企业创新的内生增长动力。

着力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高效、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既包括内部研发体系的组织,也包括外部创新资源的联合利用。在内部研发体系的组织上,企业要努力解决科技资源重复分散的现象,着力加强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平台。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代表着国家的水平,研发平台的建设一定要着眼于长远,努力集聚一批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努力向世界先进国家、企业去学习、去靠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些企业通过梳理整合内部科技资源,建立“中央研究院”性质的直属科研机构,专门负责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技术研发,与各子公司面向产品的应用开发明确分开,形成两个层次或三个层次紧密结合,互有侧重的研发体系,值得企业学习和借鉴。当然,中央研究院的建立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能力、行业发展的特点来决定,希望大家探索。

在外部资源的利用上,企业要积极探索多种不同的有效方式。首先,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家共同分担风险和成本,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实现创新资源的协同效应和科研开发的规模效应。其次,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第三,同行业企业之间要加强联合创新,避免同业恶性竞争和科技资源的重复浪费。尤其是在风能、太阳能、TFT液晶显示屏等热点领域要加强联合创新。第四,要积极利用海外科技资源,吸引海外人才,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第五,要加强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新型合作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开门”搞创新越来越成为领先企业普遍推行的一种创新模式,希望企业不断加强内外部资源的有效结合,着力构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知识产权管理保护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仅要求企业要高度重视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更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底蕴积累,加快培育和打造中央企业知名品牌。

首先,要推动企业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解决产学研脱节等体制机制性障碍。其次,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科技成果的确权工作,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衡量企业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第三,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打造、维护并持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第四,要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的结合,在加速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同时,重视将企业重大专利成果纳入技术标准的工作,并努力将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谋求国际标准话语权。第五,要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知识产权由下属企业分散管理向集团集中管理转变;专利申请由数量积累到量质并重转变;风险管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化解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着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

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各类领军人才。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发现和培育关键技术人才。发挥老专家包括老技师传帮带作用,培养关键岗位、特殊工艺接班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为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储备力量。

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热情。完善科技带头人和科技专家制度,做好科研人员职业发展通道设计,逐步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与市场接轨的薪酬激励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前一阶段,通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中央企业引入了一大批海外高科技人才。企业要认真研究和完善海外人才施展才华的机制和环境,激发这些海外人才持续的创新热情。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注重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要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努力营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弘扬“勇于超越、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培育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也都能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大赛,提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并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激发全员创新热情。赋予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中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积极探索,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

“十二五”时期,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政策支持,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

(一)加强协调,进一步争取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宽松环境。

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在争取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及国家各类科技奖励、推荐国家级科技专家等方面,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支持与帮助,推荐并组织中央企业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政策和资金扶持,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国资委还将进一步充实科技管理部门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做好企业科技创新与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衔接,推动国家各项创新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二)加强指导,进一步出台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

在指导和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进一步联合其他部门力量,重点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继续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和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加大对中央企业合作创新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平台、集聚资源,支持企业重点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联合研发,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加强软科学和创新模式方法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创新效率;加强科技政策交流与培训,增强科技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创新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做好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全面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三)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国资委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

在完善国资委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在分类考核、分红权激励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持等方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下一步,国资委还将就大家反映比较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考核、工资总额等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在听取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一些企业还提出推广扩大中关村科技扶持政策,实施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等政策。我们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十分理解大家的诉求和反映,但这些配套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与中央有关部门进行长期的协调和共同的努力,我们将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政策意见,有些政策可以小范围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6.打造创新型企业 篇六

以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始终秉承“重合同、守信用、求双赢;重技术、严管理、谋发展;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理念,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软实力”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以企业宣传媒体为重要载体,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弘扬企业精神,展示企业风采,努力打造和谐向上的特色企业文化,以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竞争的软实力,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今年上半年企业成功交付9艘船,完成60.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3.8%,创公司有史以来同期新高,顺利实现双过半。在建党90周年前夕,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党委分别被中共泰州市委、中共高港区委表彰为“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高港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企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组织重视,健全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多年来,口岸公司坚持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观念,公司的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贴近时代、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员工,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推进企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1、强化领导,完善组织体系。

口岸公司把建立具有口岸船舶特色的企业文化当作打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程,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分工抓,宣传部门牵头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把办好企业简报、企业网站、企业广播、企业画廊作为企业媒体宣传的平台,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宣传报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以宣传部门专职宣传报道员为骨干、其他基层单位兼职通讯员为辅的企业媒体宣传报道队伍,为企业宣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强考核,落实长效机制。

为摒弃“企业文化看不见、模不着,宣传报道摆花样”的思想,真正把企业宣传报道工作落到实处,口岸公司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明确了“以报道促工作、以宣传树形象、以文化构和谐”的功能定位,坚持把企业宣传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明确企业信息披露人,严格企

业对外投稿的审核程序。公司每年都要制定企业宣传工作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点,把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党群工作目标考核范围,逐月逐项考核。

3、健全网络,培育宣传队伍。

一是建立通讯信息员队伍。除宣传部门配备专职的宣传报道员、责任编辑以外,要求各部门、车间必须选出一两名兼职通讯报道员,使企业的宣传报道工作有充足的基层信息来源。二是组织通讯报道员培训。为提高基层通讯报道员的新闻写作水平,公司定期组织通讯报道员进行新闻信息的培训,邀请《泰州日报》、《中国船舶报》等报社的相关记者及资深新闻工作者来企业授课,使通讯报道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写作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三是明确报道稿酬标准。为了提高通讯报道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公司对采用的稿件和摄影作品根据篇幅、质量分别给予一定的稿酬,同时对对外投稿见报的给予加倍奖励。

二、落实责任,创新思路,全力办好企业宣传平台。

企业简报、网站、广播、画廊作为企业媒体宣传的平台,既是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载体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同时也是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家园。围绕这样的工作主题,口岸公司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在办新、办活、办出特色上下功夫,使企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

1、拓宽思维,形成自身特色。

口岸公司坚持与时俱进的办刊观念,不断创新企业媒体发展思路,追求企业媒体宣传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结合,无论是内容设置还是版式设计都不断探索、创新。至今已对企业简报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改版,从最初的“黑、粗、单”16开铅印小报《口岸船厂简报》到《口岸船舶》简报,演变成“精、美、活”的彩印版。同时邀请书法大家尉天池为企业简报题字,聘请相关专业媒体的资深编辑担任顾问,学习、借鉴流行刊物的办刊理念,从内容到版式都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几次改版创新,《口岸船舶》简报最终以“贴近员工生活、反映员工心声、传承企业文化、倡导企业精神”为办刊宗旨,以厚重、丰富、鲜活的内容,清新、靓丽、大气的报容、版貌,赢得企业员工的喜爱,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精神文化家园。每次《口岸船舶》简报出版,大家争相传阅,一睹为快。企业网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重要的对外形象窗口,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企业动态信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让世界了解企业,让企业走向世界。公司网站遵循信息发布迅速及时,数据准确可靠,资料丰富翔实,内容真实客观,页面图文

并茂,富有时代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动态和状况。为此,公司对企业网页进行设计、制作、包装,使版面更美化、内容更丰富,新闻点击率不断提高。企业广播坚持工作日天天播,早晨一声问候,信息传遍厂内。企业画廊定期更新,适时展示企业的发展动态。

2、精心编排,扩张阅读视野。

企业媒体必须在“新、实、活、美”上寻求宣传内容的突破,力求适应现代人的阅读审美需求。企业简报在版面排版栏目安排上,一版为要闻版,重点报道公司重大决策、重大活动,以及企业改革发展的最新精神和成果,既有及时性的新闻报道,又有宏观的深度报道和具有导向性的言论。二版为生产管理、生产动态版,综合报道公司及基层改革发展、内涵管理的重要新闻,反映精益造船、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成功经验,反映生产进度、生产节点完成情况,班组管理的要点。三版为安全保卫、技术改造、降低成本、节能降耗专版,展示企业技术改造的新进展,总结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的得与失。四版为企业文化版,表彰典型,弘扬先进,集生活、健康、娱乐、知识、趣味、文学于一体,为员工提供舞文弄墨的舞台。

3、突出重点,紧扣发展主题

在创新办刊的同时,口岸公司始终弘扬主旋律,紧跟时代发展脉络,重点突出,全方位、立体式报道企业在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的进步,全面展示企业在科技、质量、诚信、安全、环保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此,我们先后在《口岸船舶》简报上组织策划了以宣传“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建党九十周年”等为主要内容的特刊,专题进行报道和探索。同时,不失时机承办或协办相关社会活动,扩展宣传渠道。承办了首届江苏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举办的“口岸船舶杯”羽毛球比赛,并捧回了江苏船协羽毛球赛团体赛冠军和首届江苏船协“口岸船舶杯”羽毛球团体赛第一名两座奖杯。承办了由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和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船舶行业六项强制性安全生产标准审查会。充分运用媒体优势,宣传了企业,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注重实效,发挥效能,构建和谐精神文化家园。

企业媒体是企业发展宣传的主阵地,是企业优秀形象的展示窗口,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的粘合剂。公司通过办好企业简报、网站、广播、画廊,为员工提供丰富精美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吸引力、影响力

和感召力,激发员工“爱党、爱国、爱人民、爱企业、爱岗位”的热情。

1、以典型引导人,塑造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

“重合同、守信用、求双赢;重技术、严管理、谋发展;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团结奋斗,求实创新,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传家宝。通过大力宣传和弘扬这一理念和精神,凝聚员工人心,规范员工言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团队进取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开展“学习身边榜样,争当岗位先锋”榜样宣传周活动,定期在《口岸船舶》简报上宣传报道身边的劳动模范、技术标兵、安全标兵、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用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来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在全公司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全体员工立足岗位、奋力拼搏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信心。

2、以艺术熏陶人,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员工素质的高低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媒体这个宣传平台,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员工的文化水平和艺术品味。结合“安全生产月”、“质量宣传月”、“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征文、书法、画展,对优秀的文艺作品在《口岸船舶》简报上刊登,给员工提供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园地,提高了员工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邀请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慧芬来企业现场为员工演艺,让公司员工和当地老百姓观看,让“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3、以文化感染人,寓教于各类活动载体。

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契机举行“唱红歌”歌咏比赛、职工运动会、知识竞赛、集体祝寿等各种活动吸引职工踊跃参加,企业业余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组织员工广泛开展 “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争做好公民好员工好成员”教育活动。组织“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巡回演讲,开展“看案例,学规定,促廉洁”、“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企业已形成共识。引导员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增强主人翁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抗震救灾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广大员工积极响应公司的倡议,伸出援助之手、献上一片爱心,踊跃捐款,支援灾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党员主动带头,慷慨解囊,广大职工踊跃参加,大力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多次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充分体现了“一方

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关爱员工,丰富生活,营造温馨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宣传展示的是公司的软实力,在努力办好企业报刊、网站、广播、画廊的同时,口岸公司强化对员工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理念的教育,通过建好职工之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营造出温馨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1、建好职工之家,营造温馨和谐的家的环境。

公司舍得投入,在新老厂区分别建立职工俱乐部,内设员工食堂、阅览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网吧等设施,集生活、学习、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积极发挥工会职能,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不发生集体上访等事件。坚持送温暖、关爱员工制度,坚持“三看、六知道、八必访”制度的正常化。企业工会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切实关心员工,让员工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公司对员工关心体贴入微,公司为新进大学生新建了公寓式住房,各种娱乐、学习、体育锻炼设施配套到位。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关心员工子女的入学、入托。为解决大龄男女青年的婚姻问题,企业工会、团委积极开展“鹊之桥”联谊活动,为未婚男女青年牵线搭桥、喜结良缘。积极开展解难帮困活动,逢年过节慰问劳模和家庭困难员工。一直以来,口岸公司把包工队看成是自己人、一家人,纳入车间班组管理、考核,公司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实行“全覆盖”管理。建立“社会事业工作部”,统筹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事业服务。公司上下形成了共识:帮包工队就是帮自己,帮他们成长发展就是帮自己成长发展。新建了外包工宿舍楼和食堂,统一为外包工队宿舍安装了空调,改善了包工队居住、生活条件。口岸公司针对春节期间农民工回家一票难求现象,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主动与泰州市交运公司联系,安排长途大巴车上门服务,一切费用皆由企业“埋单”。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员工感受企业文化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和“江苏省劳动保障诚信企业”。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居金文)通讯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口岸街道龙窝南路66号

邮编:225321

7.打造创新型企业 篇七

昨天, 辉煌历史奠定坚实基业

延长石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记载于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和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1905年, 清政府批准试办“延长石油厂”。1907年9月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1井, 同年10月建成炼油房, 从此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

1935年,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 延长石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产出了大量石油产品, 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38年, 延长石油厂向玉门油田支援了两套钻机和全班钻井工人;次年打成了玉门老君庙1号井, 拉开了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的序幕。

1944年, 毛泽东同志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时任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和“生产战线上的英雄”。从此“埋头苦干”成为延长石油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1958年, 延长石油从国家燃料工业部下划到陕西省管理;1966年, 从陕西省下划到延安地区管理。期间, 延长石油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先后向玉门、克拉玛依、大庆、胜利、长庆等油田输送了千余名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为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 在国家石油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同制定的“以油养油、采炼结合、滚动发展”政策扶持下, 陕北石油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开发的格局。同时, 通过永坪炼油厂技改、筹建延安炼油厂和榆林炼油厂, 初步形成了陕北石油采炼一体化的配套体系。

为了顺应国家石油体制改革发展的形势, 促进地方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1998年和2005年陕西省对陕北石油企业进行了两次重组整合, 使延长石油成为上下游一体化、采炼销相配套发展的省属能源化工骨干企业。

“十一五”期间, 延长石油集团大力实施“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 取得了快速发展。2011年与2005年相比, 销售收入由303亿元增长到1236亿元, 年均增长26%;实现利润由87亿元增长到138亿元;上缴各级财政由90亿元增长到424亿元, 年均增长29%。

今天, “延长模式”创造多项奇迹

现在的延长石油集团是中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省属企业;全国财政贡献最大的地方企业。截至2011年底, 拥有总资产1773亿元, 从业人员10万余人。集团下设17个专业板块、18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4个参股公司、5个科研设计单位、2个上市公司、5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主营业务:油气勘探、开采、炼油加工、储运、管输、销售以及油气煤盐综合化工、煤炭开采、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等。

1. 油气勘探开发

勘探区域已遍布国内15个省区, 共登记资源面积8.67万平方公里,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省外勘探在内蒙形成10万吨产能规模。国外勘探在马达加斯加、泰国、中非、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取得重要进展。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打出了一批高产气井, 已探明地质储量2000亿立方米、形成产能10亿立方米。特别是打成了中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并压裂产气, 实现了我国陆相页岩气勘探新突破, 被列为国家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

油田开发形成了一套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配套技术, 原油产量由2005年的838万吨增长为2011年的1232万吨, 连续4年保持千万吨级以上规模并实现稳中有增, 创造了特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的奇迹, 排名全国第5大油田, 成为国家能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炼油加工

石油炼化装置年加工能力为常压1500万吨, 催化600万吨, 重整180万吨, 柴油加氢240万吨, 聚丙烯30万吨, MTBE 18万吨。

原油加工量由2005年的838万吨增长为2011年的1302万吨, 特别是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93#、97#车用汽油和高品质柴油成为主打产品。同时, 通过实施“油化并举”和炼厂资源综合利用, 建成了液化气、聚丙烯、石油苯、苯乙烯等生产装置, 进一步延伸了炼化产业链, 提升资源附加值。

3. 油品管输及产品销售

已建成管道总长近2000公里、输送能力2250万吨, 形成了连接油区内外, 贯通陕北关中的油品输送大动脉, 实现了与兰-郑-长输油管道的对接, 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油气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国内27个省区市, 有效保障了陕西及周边地区的成品油市场供应。受国家体制影响, 终端网络建设滞后, 近几年延长石油与壳牌及陕西高速、交通、西安城投等企业合作建设运营加油站, 截至2012年6月底, 累计运营加油站374座、加气站19座。同时拥有7个甲醇汽油调制中心, 2个甲醇汽油站点投入使用。

4. 油气煤盐综合化工

分发挥延长石油集团独有的油气煤盐多种资源优势, 积极构建以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打造一批园区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靖边油气煤盐综合利用、富县煤油气综合利用、榆横煤炭综合利用、榆神煤炭分质利用、延炼轻烃裂解及综合利用等综合化工园区和项目。

榆林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一期启动项目装置总投资233亿元, 主要建设180万吨/年甲醇、150万吨/年渣油催化热裂解、2×30万吨/年聚乙烯、2×30万吨/年聚丙烯、4万吨/年丁烯-1、9万吨/年MTBE等装置及公用工程。

与传统煤化工相比, 该项目通过油气煤结合搞化工, 具有明显的原料、投资和生产运行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和低碳节能优势, 因此被评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项目”和“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得到了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以及一些院士、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还在建设延安富县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 实现煤、油田气、炼厂轻油资源互补优势、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水平。正在建设的油煤共炼工业试验示范项目, 是一条更为洁净高效的煤炭转化与石油深加工相结合的工业路线, 与煤直接液化相比, 具有氢耗低、投资低、转化率高等优势, 也可实现劣质渣油的深加工。

此外, 我们最近在榆林新开工建设安源煤焦油综合利用、西湾煤炭分质利用, 以及CO2捕集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示范等项目, 拓展了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空间。

5. 工程设计与建设

集团下属的延长化建是我国化工建设领域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 拥有国家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 是陕西省唯一从事石油化工建设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进入新世纪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50强、中国建筑100强行列。

集团下属的北京石化工程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石化设计单位, 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及工程承包能力。拥有3个房地产公司, 控股陕西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公司, 为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保障。

6. 胶产品及装备制造

集团下属的西橡公司是西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橡胶制品企业, 已拥有年产60万条全钢子午轮胎生产线, 年内建成年产200万条全钢子午轮胎生产线, “十二五”将建成2000万吨/年子午线轮胎生产线, 成为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

集团下属的工贸、材料及装备制造公司具有石油管材加工能力30万吨/年, 年产抽油机5000台/年、抽油泵6000台/年及化工容器制造能力。

参股的陕汽集团发展迅速, 参股的陕西天宏2500吨/年多晶硅项目已建成投产。

7. 科技产业

集团下设延长石油研究院、西北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轻工业研究院。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服务中心、8个省级研究中心和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正在建设相关科技产业园区、中试基地和10大研发平台, 形成上下游专业齐全、优势明显的科研产业。

科技投入由2006年不足2亿元增加到2011年26亿元。陕西省1号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延长石油集团。与陕西省科技厅共同设立“延长能源化工专项”, 创造了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集成和政产学研结合的“延长模式”。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为平台, 双方共建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 并已启动多个项目合作。

8. 其他产业

与省电子信息集团合作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已建成20MW光伏电站项目, 由传统能源行业向新能源拓展。控股永安保险, 是长安银行第一大股东。设立了关天产业基金,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其他产业。酒店等其他配套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明天, 打造创新型国际化现代企业

2012年总体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冲刺世界企业500强。整个“十二五”期间, 规划总投资2600亿元, 到2015年实现原油年产量1500万吨, 天然气年产能80亿~100亿立方米, 炼油能力2000万吨, 原煤产能40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 化工产品总量超过1000万吨 (其中:烯烃350万吨) ;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

1.持续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

在陕西省内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亿吨, 省外勘探有新突破, 海外勘探形成一定产能。大力推行科学高效注水, 将二次和三次采油相结合, 保持千万吨级油田持续稳产增产。天然气勘探探明地质储量5000亿立方米, 实现天然气田整装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以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基地为核心, 积极推进页岩气、煤层气、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开发。

扩大榆炼装置规模, 提高炼厂二次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原油进口、海外份额等情况, 适时在沿海或国外新建、合作、并购炼油厂。完善油气集输、储存、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2.大力发展油气煤盐综合化工产业

依托陕北地区丰富的油气煤盐等资源优势, 实现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深度转化、高效开发, 构建具有延长石油特色的低碳、清洁、循环发展模式。

重点建设靖边、榆神、榆横、富县、延炼、洛川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其中:靖边园区一期启动S PECI项目力争2013年建成、2014年投产;一期后续项目以延伸烯烃下游产业链为重点建设多套装置。根据当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 最终建成千亿元产值的化工基地。富县项目力争2014年建成投产。

充分发挥延炼和杨庄河现有炼化装置潜力, 加快推进轻烃裂解联合装置建设, 形成延炼—杨庄河—富县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建成陕西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榆神安源化工50万吨煤焦油加氢2013年建成投产。榆横煤化工园区以甲醇、醋酸、烯烃及后加工为产业链, 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在完成兴化大化工等项目的基础上, 使兴化成为国内最大的硝铵生产商, 建成年收入过百亿的化工企业。

与此同时, 加快“油煤共炼、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油醇联合制烯烃”等一批工业示范项目, 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并实施产业化, 获得率先创新权和发展主导权,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3.配套发展其他新兴优势产业

加快推进配套的煤矿建设, 将西湾、波罗、巴拉素井田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矿井, 满足重大项目转化需要。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抓好西橡2000万条/年子午轮胎、安塞石油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整合国内石化、煤化优质设计和研发资源, 形成国内外一流的研发、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专业板块。全面建设产品销售和物流系统, 形成完整的产销业务链。配套发展金融、保险等产业, 并为主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8.打造创新型企业 篇八

近日,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创新中心亮相上海。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容永康表示,该创新中心将面向信息化实施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客户,通过向客户展示戴尔最新的产品及方案,帮助客户在实际部署企业级解决方案前,亲身体验与评估这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价值。

基于在全球市场的运作经验,戴尔认为在绝大多数的成熟市场中,80%的企业客户已经把解决方案的体验与测试作为购买的先决条件。据此,容永康认为,随着中国IT市场以及企业级客户进一步的成熟,创新中心会在中国企业级解决方案采纳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是戴尔创新中心在亚太地区继东京之后的第二站,据荣永康介绍,上海创新中心已经开始接受预约,每天将接待3~4个客户做研讨。“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中心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落地,二线城市以下将采用VPN模式进行覆盖”。

容永康进一步指出,当今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企业级客户都在寻找最适合自身的解决方案来构建其IT架构,并使之更高效运行。为适应这一需求,戴尔力求帮助企业级用户通过整体解决方案更有效地分配IT资源,提升企业IT效率。“我们希望创新中心的建立可以在客户与戴尔之间提供桥梁与平台,帮助企业通过IT手段更好地改善业务状况。”

据悉,戴尔上海的企业级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中心在初期为客户提供近数十个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将根据市场、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需求,逐步加入更多的解决方案。戴尔创新中心整合了从Microsoft、Intel、AMD、 VMware,到Citrix、Oracle、Symantec、F5等多家IT合作伙伴的方案与产品,同时,戴尔将发挥平台作用,与各合作伙伴定期为用户举办基于整体解决方案的研讨会。

上一篇:电力通道知识下一篇: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