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共8篇)
1.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篇一
按照市政协开展“荆州文化旅游发展”调研的统一安排,5月中下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立洲同志带领由市政协、市旅游局、XX区政协、XX区政协组成的考察组,对与荆州同类型的相关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西安、包头、大同、晋城、洛阳、开封、徐州、扬州、镇江等城市,同时对沿途经过的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在考察中,我们通过与当地政协及文化、旅游、发改、建设、规划等部门座谈,听取经验介绍和实地参观,较为全面地了解各地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感受到各地保护、利用、开发、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带来的新气象。一路行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各地党委、政府对文化旅游保护、利用、开发、整合的重视,震撼其开发、整合的大气魄、大手笔,敬佩其经济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好理念、强措施,欣赏其把城市建设融入文化背景的好思路,触摸到当地人民对城市的热爱与自豪。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这些城市坚持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财税收入增加,城市建设加快。文化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加大,旅游收入逐年提高,年增长率在15%-35%之间。其主要经验是:
(一)坚持科学发展
1、科学定位城市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文化所具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的,是一个城市所独有的。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彰显当地核心的、独特的文化,依据当地文化特色建设核心旅游景区,打造品牌,这是凸显城市、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考察的城市,依托其文化特色,建设核心文化景区,形成唱响世界的城市旅游名片。如包头的“草原休闲之都”,晋城的“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洛阳的“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开封的“宋都古城”,徐州的“两汉文化看徐州”等。这些城市的文化定位体现了城市浓厚的文化特色,勾起人们旅游的欲望,成为游客心神向往的旅游胜地。
2、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城市是旅游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对整个城市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这个水平取决于城市规划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近几年来,这些城市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城市的规划、管理、建设都融入了文化的理念,实现了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他们坚持高起点的规划与文化特色相结合,坚持战略规划与旅游行业规划、旅游项目规划同步,坚持文化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在具体实施中,聘请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设计机构、专家就城市文化进行研究,制定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项目规划,使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XX区保护与XX区建设、旅游与文化、城市与文化、旅游与休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提升了城市发展的品位。如XX市以强化规划为龙头,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聘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对城市进行规划全覆盖,城市建设进入高水平规划指导的时代。在规划的实施上,该市从严控制规划,对原有建筑与规划不相符的,采取得力措施予以改造或拆除。为打造古城风格,在一年时间内投资30亿元,新修道路8条;拆除与古建筑、古城墙等景观不和谐建筑150多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数栋高层商业楼,还计划拆除一座五星级宾馆;完成城市绿化面积240多万平方米,对市区通往云冈石窟20多公里道路两边建筑一律拆除,建设各100米宽绿色长廊。XX市文化旅游开发整合的力度之大、气魄之足、变化之快令人振奋,当地老百姓称赞才上任一年的市长耿彦波为“一个人拯救了一座城市”。XX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基本上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原苏联帮助设计的,几十年来,XX市严格按规划实施,按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如今,包头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联合国人居奖。XX市坚守“人文、生态、宜居”的鲜明个性特色,规划、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市委、市政府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科学规划”当作城市建设最高的责任。由此,一批又一批国际国内城市建筑规划大师云集扬州,给美丽的古城留下了一流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智慧。
3、科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发掘文化内涵是城市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些城市根据自己的文化特色,按照做大做强做精的思路,坚持景点开发与文化结合,科学规划、开发、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用世界的眼光打造旅游景点。XX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包装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成为古城西安旅游的闪亮品牌。鄂尔多斯、大同、扬州、镇江、无锡等地在景点开发上注重建筑与景点的协调性,强调人与自然、城市与文化、建筑与城市的.和谐统一。鄂尔多斯在开发成吉思汗陵的过程中,搬迁周围民居,有效规划控制土地3000多亩,将成吉思汗陵入口几公里附近建筑统一改造成蒙古风格;XX市改造华严寺请北京奥运会鸟巢建设公司按历史原貌进行复建,真正做到了尊重历史,修新如旧,景点的品味得到提升。同时将华严寺周边临街商店、门面、居民住房全部搬迁,恢复该寺的历史原貌;XX市对龙门石窟的保护、申遗、开发重新进行规划,使周围景观、建筑与龙门石窟的文化风格相协调,修筑拦水坝,使伊河水重现水波涟漪的景观;XX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将瘦西湖周边的1000多亩土地划入瘦西湖公园,搬迁居民,建设绿地、水系,重现古代扬州瘦西湖美景。同时对城市建筑按照文化特色进行整体打造,“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全面启动名城解读工程,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XX市深挖城市文化,大手笔打造“水漫金山”实景,新征临江土地近千亩。同时,加大对市内古建筑、古码头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修复历史古街“西津渡”;XX市确立了建设一个中心旅游圈、两大旅游带、五大旅游中心、六大节庆活动、七大旅游板块、十大旅游景区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强市发展目标,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两汉文化、军事文化、云龙山水三大品牌,徐州成为苏北继扬州后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4、科学管理城市和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力求做到城市的建设、管理与文化核心相一致,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相一致。一是注重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无论是文化资源大市的西安、大同、洛阳、开封、扬州、南京,还是文化资源禀赋不如荆州的鄂尔多斯、包头、晋城、徐州,都把城市和文化的融合作为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强化规划管理,加强城市执法,把城市的管理作为建设旅游城市的重要环节,为游客提供休闲、安全、舒适的旅游大环境。包头、大同、晋城等市,作为煤炭资源大市,过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乌烟弥漫,煤尘飞扬,近几年他们把发展文化旅游,推进城市旅游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强化城市建设,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如XX市,无烟煤资源占全国1/4,山西的1/2,但整个城市绿草萋萋,繁花锦簇,树木成林,展现的就是江南的美景。二是强化景区景点的管理。景区景点在突出浓重文化氛围的前提下,把旅游与休闲、旅游与文化、旅游与购物有机结合起来。如扬州、南京、洛阳、徐州等城市,城市环境优美,建设品位高,管理理念先进,人在城市犹在景区,既有视觉的冲击,又有精神的愉悦。三是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如XX市云台山风景区,依托旅游资源,以游客为中心,突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游客接待中心,在管理体制上采取政企合一、独立运行的管理体制,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风景区管委会主任,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最大化。XX市在强化政府主导的同时,大力扶持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既有一只“有形之手”抓管理,又有一只“无形之手”抓整合的旅游行业协会新体系,使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效率大大提高。
(二)坚持市场化运作
文化旅游的发展既要靠领导重视、政府主导,更要坚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文化旅游资源要转化为旅游产品,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需要有较大的投入,这些投入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城市文化旅游之所以快速发展,得益于成功的市场化运作。一是善于运作城市资本。通过城市资本营运,达到整合资源、积累资金的目的。如山西省XX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百亿元,单靠政府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XX市把古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起来,把城市资源开发同开发商垫资结合起来,把城市环境改造同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争取煤炭企业投入结合起来,打造建设发展城市声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土地、房产开发的执法力度,增加财政收入,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得到了同步的推进。仅一年时间,XX市城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声势浩大,群众对市委、市政府的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力得到极大提升。二是成功整合、运作文化旅游资源。为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化的速度,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依据项目规划,坚持市场运作,开展项目招商、投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XX市大力发展旅游企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吸引了众多社会力量参与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目前,XX市旅游初步形成“一委、三公司、五协会、多企业”的产业新构架。XX市全力打造世界级佛教之地,在灵山景区开发建设上,政府负责改善环境,制定规划,企业负责项目投入,吸引社会资金近百亿元,打造出世界级的著名佛教景区。
(三)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是这些城市文化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和内在动力。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将政府管理转为服务,由微观转为宏观,由直接管理转为行业指导。同时,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营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如XX市、XX市、XX市成立了数个旅游行业协会,文化、旅游部门从直接管理景区景点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行业管理,确立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二是创新文化旅游经营体制,实行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有效分离。如XX市、XX市就对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制定新的政策,允许以托管、租赁等形式进行经营。XX市加快旅游行业改革步伐,力促旅游资源管理的相关主体,真正做到从观念上进入市场,从行动上退出市场,将各类旅游资源从行政管理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事业单位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特殊的文保单位、宗教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保护资源、维护所有权的前提下,实行公有资产、保护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三产”分离,运用拍卖、租赁、转让等方式,盘活经营性资产,初步实现了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良性互动的旅游新机制。三是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XX市坚持以节会为载体推动旅游业发展,形成“春有牡丹花会,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的四季旅游产品,四季节会旅游收入占据全年的半壁江山。今年牡丹花会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513.63万人,旅游总收入73.84亿元。
(四)坚持政府主导
这些城市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制定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多数城市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保护、利用、开发、整合的相关政策。XX市更是从法律的层面制定了资源利用、保护的法律、法规;二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邀请知名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结合城市文化旅游特色,制定城市旅游总体规划,并严格按规划执行;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景区景点外部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等;四是必要的资金引导。西安、包头等地将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列入财政预算,由旅游部门使用,用于项目规划、招商、旅游宣传、产品推介等,并保证逐年增长。西安设定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为300万元/年,包头设定为360万元,20达到400万元。
二、外地经验对荆州的启示
荆州是1982年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古迹众多,形成了以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宗教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遗存和遗迹。荆州的历史文化及其遗存具有无可比拟和不可复制的特点,文化资源丰富,品位高,影响大。文化是荆州的灵魂,是古人留给荆州的丰厚遗产,文化旅游是荆州的比较优势,是荆州科学发展、走向世界的有利条件。但目前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整合任务十分艰巨,丰富的资源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发挥,稍不留神就会在文化旅游发展中掉队落伍。因此,荆州应提高发展文化旅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下大决心,拿硬措施,高起点、大气魄打造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城市。
(一)思想大解放,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人水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教条的束缚,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是要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荆州的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明显。不少城市就是在近3年城市面貌大变样,实现跨越发展。荆州要快速发展,必须树立科学、跨越式发展思想,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二是要克服狭隘视野,增强世界眼光。当前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没有世界的眼光就不能建设高品位的城市,就不能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产品。要聘请世界级的研究设计机构及文化设计、建筑大师设计、制作,打造出吸引世界目光的文化旅游产品,使产品与荆州的文化内涵相一致。三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增强打基础增后劲的意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城市,按水乡园林城市的要求,把荆州建设成宜居城市,将文化与城市、文化与建筑、文化与景区景点完美结合。发展文化旅游是结合荆州实际,发挥荆州比较优势的现实选择,是荆州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富市安民的有效途径。要发挥优势,着眼长远,加大资源保护、利用、开发、整合的力度,用大视野、大规划、大气势、大手笔、大动作,打造震撼性的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
(二)规划大调整,把城市建设作为文化旅游建设的战略品牌
荆州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文化旅游发展远远落后同类城市,XX市、XX市、XX市、XX市已经是誉满全球,大同、开封以及第二批公布的呼和浩特、镇江、徐州等市抓旅游促经济转型力度超前。早在,国务院审批XX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就将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市三大城市性质之首确定下来。荆州城市的发展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都应当围绕这一定位展开。要用高瞻的战略眼光、全新的发展理念、优化的结构调整来调整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总体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景区景点规划与名城文化特色相协调,与古城的风格相一致。
1、加大荆州古城申请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将荆州古城作为整体申请世界遗产保护,对荆州古城内外现有文物古迹加以保护,整体打造荆州三国名城。将东门外荆州轴承厂、交警四大队整体搬迁,建设较大规模停车厂和有古城文化特色的游客接待中心;将金凤广场更名为关公广场,在广场树立世界最高最大的关公铜像;疏散搬迁古城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军事设施、部分学校、医院;重修、改扩建古城内部分建筑,如承天寺、关府、太晖观、文庙、张居正故居、湘东苑等;恢复改造三义街、得胜街等古街原貌;整合开发环城墙景观带,恢复城墙城楼,开发部分藏兵洞,对城墙周围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张飞一担土、马跑泉、点将台、洗马池等景点精心规划、打造;改善护城河水质,增设景点,邀请国内知名导演策划一台反映三国征战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改造古城内现有建筑,根据文化旅游功能,逐街逐巷逐屋进行包装、改造,使其与古城文化、周围景观相协调。对建筑风格实在难以改造的,坚决拆除;重新定名古城内大街小巷名称,荆南路更名为关公大道,直达关府。其它街巷名称都要与三国文化相关,与三国故事相连。
2、建设楚文化景区。在海子湖按一定比例打造楚城,部分开发楚故都纪南城,关联开发熊家冢,保护、利用八岭山古墓群,建成海子湖——纪南城——熊家冢——八岭山——荆州博物馆的旅游大景区。规划海子湖新的休闲景点,打造新项目,建成休闲娱乐的旅游目的地。
3、建设政务新区。荆州厚重的文化遗存在地域分布上偏北偏西,未来荆州城市布局应是临江涉湖,向北拓展,与湖水亲临,同文化接轨。宜将XX区关沮乡2万人整体转为城市居民,该乡27平方公里农村用地逐步转为城市用地,一小部分土地用于安置人员,其余土地作为政府实施城市资本营运的资源,为古城搬迁、文化旅游发展准备物质条件。重新规划建设XX市市级政务中心,规划建设市级机关、学校、医院等设施。出台新的房屋、土地、建设等政策,加快古城内人口的迁移速度,鼓励古城内市级机关、学校、医院、居民的迁出。
(三)建设大决战,把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战略措施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第一,文化旅游产业最具发展活力。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从到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速度。而我们所考察的城市,文化旅游年递增率都达到两位数增长。第二,文化旅游产业最具拉动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涉及面广,跨行业多,它的发展必将带动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商贸娱乐业等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其他相关部门的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会给其他部门带来5个就业机会。第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可持续性最强。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同文化结合的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金融危机面前,文化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最高。
荆州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大市,其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十分明显,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要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荆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荆州的支柱产业来打造,作为荆州实现战略转移来调整。根据《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到20,全市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08亿元。而年,我市旅游总收入31亿元,相当于时间要增长10倍。如果超常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成绩必将是惊人的。二是切实处理好政府推进和市场运作的关系。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政府要出台政策,规范行为,加强引导。市场运作主要在于经营层面,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土地、技术、物质、人才等基础支持。市委、市政府要强化城市资本运作,利用城市有限的资源,解决发展文化旅游、建设城市旅游的资金、土地问题,通过土地规划调整、置换,实现更大的收益。三是依托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或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大推介、大融资、大招商、大开发。充实公司组成人员,补充文化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开展建设大决战。按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把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整合落到实处。根据项目规划,从长远着眼,大气布局,细微入手,打造精品。要强化协调,严格把关,避免一哄而上,粗制滥造。对建设项目,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四)全民大动员,掀起全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高潮
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热潮。一是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党政领导要亲自抓,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整改措施,作为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特色旅游品牌。治理整顿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城市旅游。二是县市联动,部门互动。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考核县市工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设计考核指标,明确考核要求,严格考核形式,保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形成上下一盘棋,整体联动,围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差异性旅游产品。各部门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围绕建设优秀文化旅游城市这个目标,在落实政策、营造环境、招商引资、优质服务上定目标、定措施,出实招。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的参与程度是检验文化旅游氛围是否形成的指标。要召开大力发展荆州文化旅游的大型动员会,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气氛。动员各方面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发展文化旅游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成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热点大事,教育广大群众自觉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大局意识,热忱投身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之中。
2.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篇二
1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文化按照时间跨度可分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西安的旅游文化相对应也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 那么体现在产品结构上也对应为传统文化旅游产品和现代文化旅游产品, 继而体现在产业结构上衍生为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文化旅游产业。西安旅游业发展30年以来, 旅游业基本上都是依托传统文化在做文章, 传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较多, 针对的市场也主要是国际市场, 传统文化旅游产业也基本形成一定规模, 秦始皇陵博物院、西安城墙景区、大明宫遗址公园、秦二世陵园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关中民俗博物院等重大项目成为西安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上的亮点。近年来西安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 2002年以来, 西安市先后建成大唐通易坊、曲江海洋世界、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曲江新天地等现代文化旅游项目, 极大地丰富了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
2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道斯矩阵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 开发潜力大
在西安2148个旅游资源单体中, 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有2081个, 占总数的96.8%, 相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占绝对优势。而且在这些人文旅游资源中类型丰富, 分属于73个类型。这些旅游资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特色鲜明, 其中也不乏知名度高、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 可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西安又是世界四大古都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是中国朝代最多, 建都历史最长的城市, 是华夏文明重要的脉源。其人文旅游资源等级高, 历史悠久, 开发利用历史长, 并且高度富集, 其他地区难以与其媲美。
2.1.2 传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历史长, 经验丰富
西安市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主要依托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立足传统文化, 以秦风、唐韵为品牌, 开发了一系列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产品, 30年来经久不衰, 对西安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的开发实践, 也使西安各界在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展示、包装、整合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2.1.3 良好的区位优势
西安作为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上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 在中国区域经济布局上, 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枢纽作用, 是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和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城市, 是西部金融、贸易、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和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其科技和教育力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因此, 西安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必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和辐射源。
2.2 劣势分析
2.2.1 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西安文化旅游产品虽然已经渐成体系, 但是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基本上为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一枝独秀, 而具有市场前景的现代文化旅游产品较少。单纯进行资源依托型产品的开发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消费模式变迁, 从而影响了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2.2 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数量少
虽然西安有着优越的文化旅游资源, 在被评为五级的70个旅游资源中有65个为人文旅游资源, 但是其中也只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对于周边省份和地区, 西安明显处在竞争的劣势。缺乏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已经越来越成为西安旅游业发展的掣肘之痛。
2.2.3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理念和思路不够开阔
西安目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只注重现有文物及表层文化现象的展示, 重视保护而忽视包装和营销, 重视传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而忽视现代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重视资金投入的政绩化而忽视经济效益现实性。导致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雅俗共赏的文化休憩娱乐产品。
2.2.4 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
目前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还远没有完善, 产品体系尚不丰富, 产业链条尚需要连接和延伸, 相关的文化旅游装备业和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广告业、文化艺术业等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还不够紧密, 极大地影响了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
2.3 机遇分析
2.3.1 政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机遇
早在1998年12月5日, 陕西省委、省政府就做出《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 明确了陕西省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2009年7月2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2009年,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同年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提出要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目标, 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陕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给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契机。
2.3.2 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机遇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建设的经济区之一。该经济区的核心为西安 (咸阳) 大都市, 并由陕西省的宝鸡、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四市一区和甘肃省的天水市共同组成。国家将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 重点发展高技术、装备制造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产业。这一国家战略将给该区的核心城市西安带来巨大机遇, 将有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3.3 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机遇
2007年8月, 西安曲江新区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被誉为“南有华侨城, 北有曲江”, 成为西北一个耀眼的文化产业新星。四年来, 曲江新区不断续写着文化产业的奇迹, 实现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工程和城市新区建设的协调统一, 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曲江旅游集团多项项目都成为近年来西安旅游的亮点, 给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积累了经验, 提供了机遇。
2.3.4 旅游消费模式变迁的市场机遇
由于国内居民闲暇时间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旅游者人口特征的变化引发旅游者消费偏好的变化, 以及本省、本地居民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 对现代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逐步上升, 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旅游消费模式变迁给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转型的机遇。
2.4 挑战分析
2.4.1 激烈的市场竞争
进入90年代以后, 陕西省旅游发展一直比较平稳, 接待境外游客的位次逐年下降。2007年下降第15位, 2009年又回升至12位, 三年来人数一直徘徊在120万~145万之间;在接待国内旅游者方面, 增长较为迅速, 2000年接待3060万人, 到2009年接待11410万人。但陕西旅游业仍面临着产品同质化较高的周边省份的强烈竞争, 同时还面临着同处西部, 但产品差异化较大的省份和地区的压力和挑战, 诸如云南、四川、广西、重庆。而且以上每个地区都比较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激烈的竞争对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的挑战显而易见。
2.4.2 西安旅游业总产值增速缓慢
西安市传统旅游产业的经济指标呈现出增长潜力不足的现象。陕西省2007年旅游总收入为504.1亿元人民币, 至2009年上升为767.94亿元人民币, 在这些增长中主要为国内游的贡献。作为陕西的旅游大市, 西安也受到全省宏观增长情况的影响, 旅游总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增速不大, 这样的情况必然给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4.3 缺乏文化旅游支柱产业
拿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来说, 到目前为止, 已初步形成了以旅游六要素为主的六大版块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但从一些数据显示, 涵盖以上六大版块的文化旅游产业营业收入只占不到30%, 绝大部分的收入仍然来源于地产行业, 其核心产业中的企业大部分均处在亏损或效益不佳的状态。龙头尚且如此, 整个西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挑战。
2.4.4 相关利益群体管理体制制约
目前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迫切性已经得到普遍共识, 但是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 相关的文化、文物、宗教、园林、旅游、商贸等利益相关群体还在原有的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战, 甚至进行争夺或推诿, 综合协调管理难度较大, 无法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体制, 这与急需发展推力的文化旅游产业格格不入,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虽然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但是依然未能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的藩篱。如何在全市进一步更新观念, 抓住机遇,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旅游产业管理体制, 成为一项摆在面前的重大挑战。
3 结语
西安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成为西安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属于近年来新兴的产业, 政府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是世界范围内成功的经验之一。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但以上的SWOT分析表明,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 劣势也较为突出,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 应对市场需求, 理顺管理体制, 在保持传统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的同时,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产业, 大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支柱和文化旅游产业链, 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群, 提升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耀峰, 宋保平.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戴斌, 周晓歌.北京市非传统旅游资源与产业成长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9.
[3]范书琴.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 2009 (5) .
[4]李茜, 徐春燕.浅论西安旅游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J].商洛学院学报, 2009 (6) .
3.关于西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 西安
中图分类号:F60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48-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产品的供给日益丰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 激烈,各地区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来提升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实现旅游业由资 源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确保旅游业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自波特在《国家竞争优 势》一书中提出“集群”概念后,集群理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最为流行的理论,产业集 群政策也日益吸引了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关注,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 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形式。但是由于旅游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点,将集群理论引 入旅游业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国内学者邓冰等对旅游业集聚现象进行描述和归纳。宋振春、 袁莉、尹贻梅、张建春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给出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尹贻梅从旅游业集群存 在的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和效应(创新性)角度,证明了旅游集群的存在。毛剑梅 通过对旅游业和制造产业集群的概念、形成特征和功能的比较,对两类产业集群的异同点进 行了分析和研究。尹贻梅、张梦讨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这些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 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和集群优势上,偏重理论分析,缺乏实证研究。
笔者在波特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
从集群研究的历史看,对产业集群研究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是迈克尔•波特,他提出的钻石 模型是最知名的集群分析理论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概括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竞争力的培育 ,从经济竞争优势角度出发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并且探讨产业集群政策。
1.波特钻石模型。波特把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归纳为四个方面:(1) 生产要素条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地理位置、 气 候、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这种要素形成周期较长,市场上极为稀缺,一个地区具备这种 要素后,通常难以被竞争者模仿。(2)需求条件。指本地区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的产品 或服务的需求状况。大量的内需以及内行而挑剔的客户有利于该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旅游 目的地必须了解目前旅游者对该地区旅游吸引物的偏好程度,并对未来的需求做出预测。(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即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旅游业是一个 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很多,如运输业、娱乐业、通讯、城市市容等 。具有优势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大大增加,并且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4)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也就是商业规则 、诱因,与规范当地竞争形态和激烈程度的标准,如不同形式的投资大环境和影响竞争行为 表现的当地政策。
钻石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推动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趋向集群式分布,呈现由客户到供应 商的垂直关系,或由市场、技术到营销网络的水平关联。一个地区要形成产业集群,至少必 须具备钻石体系要素的大部分内容。
2.波特的集群理论。199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波特发表“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 ,完善了产业集群理论。波特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 且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并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这一定义强调集群最根 本的特征在于网络性和地域根植性,仅仅在地理上集聚的企业或者共享基础设施的企业群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依赖于人际关系、面对面的交流、社会网 络、社会资本等,因而波特强调了成功的产业集群的特征有:对竞争力和产业集群在竞争优 势中的角色,有共同的理解;适当的产业集群边界;产业集群的成员和相关机构广泛参与; 民间部门领导;密切注意个人关系。这些特征将钻石模型中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要素粘合在 一起,进而提升了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西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分析
(一)西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
1.生产要素条件。西安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 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其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 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秦始皇兵马 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 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堡。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 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 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 寺等。除了历史文化,西安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 、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西安建有森林公园十一个。丰 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 ,西安市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2002年至2006年,城市基础设施累计 投 资370.21亿元人民币,2007年计划再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交通 设施方面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100多条 航线。与日本东京、大阪、福冈、名古屋、广岛、新泻、韩国汉城、中国香港、澳门实现直 航;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西安 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5条国道干线通过;全市拥有以市区为中心通往各旅游景点的道路40 多条,其中旅游专线9条;全市拥有公交车辆5000多辆、出租车1万多辆、用于接待海外旅游 者的大中型豪华轿车近千辆。
2.需求条件。西安作为国内的热点旅游城市,其旅游市场需求在近年来快速增长。从2000年 到2005年,西安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从1502万人次增长到2346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人数从65 .04万人次增长到77.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105.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78.5亿元人民币。 近几年我国游客旅游动机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西安观光旅游从2001年的27.1%降至2003年 的22. 7%,而新型的度假休闲游从8.5%增长到了12.8%。21世纪旅游发展的趋势将会从传统的观 光型旅游转向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甚至转向以度假、休闲旅游为主的旅游 。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背景下,西安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增长,促进了旅游消费水平的提 高。据统计,2003年,西安市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48.38 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7.9%,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为6805.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 0%。2004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4.0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人均消费支出 7427.82元人民币,增长9.15%。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西安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27.8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314万元人民币。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发展旅游业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日益完备且颇具 规模。目前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拥有星级宾馆72家 ,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拥有接待游客床位数达17万张,其中旅游涉外饭 店38家,床位2万余张,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能力达100余万人次。西安市共有国际旅行社27家 ,国内旅行社100多家,组团类型也从单纯旅游观光型到观光、商务、修学、会议、散客、 特种旅游等多种类型。
4.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西安旅游业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 势的过程中,需要投资拉动合理的开发建设,加大旅游业的投入力度,需要多渠道引导资金 注入旅游开发项目,促使旅游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投资效应。西安市 陆续放宽旅游投资准入条件,给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减免相关税费。如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 从事旅游业的非公有制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 得税1年。对旅游企业的各种收费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增加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贷 款的财政贴息,对生产出口创汇旅游商品的企业实行小额担保。对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 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旅游企业,在2010年前减按1 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旅游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按实计入管理费,旅游商品生产 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比上一年度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 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西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
1.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旅游企业普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较低 ,造成西安旅游产业内企业数量过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偏低,即产业由众 多 的小企业构成。集中体现在酒店业上规模的星级酒店多,经济型的中小规模酒店少,与发达 国家的高档酒店、中档酒店、低档酒店之间1∶4∶5的比例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所有制结构 上 以国有企业为主; 旅行社业中大型旅行社少,小型旅行社众多,经常效益不明显,总体竞 争力不强。
2.集群内部旅游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不畅。企业之间的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导致企业之间在非 常狭小的市场空间中竞争,产生诸如价格战、虚假广告、恶性回扣、肆意宰客等恶性竞争行 为,尤其是旅行社之间互相削价竞争,零团费、负团费现象非常普遍,这样的结果是虽然旅 行社的业务量提升了,但利润并没有增加。而长期的削价竞争也形成了恶性循环,旅行社没 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最终影响了旅游企业和旅游区的长远发展。旅游企业之间专业化的分工 程度不够,未形成相互依存的分工协作体系,很少能通过企业之 间的互动和外溢机制来促进区内产业关联群的形成与发展。如旅行社业内部还没有形成一种 垂直分工体系,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间的合作。同时旅游企业间的相互脱节 ,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业系统的健康发展,如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的数量,难以同饭店所提供 的床位数量相适应。旅游交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行社的业务开展。
3.集群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群最重要的优势体现在群内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但是 西安旅游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比较弱小。从产品创新角度看,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往往是老 产品多,新产品少;模仿产品多,自主创新产品少。如以西安为中心的东线一日游、两日游 ,西线一 日游,北线一日游,多年来没有多大改变,模式陈旧,吸引力减弱。西安在各个文物古迹开 发中,仍以游览观光低层次旅游为主要产品,游客参与性弱,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忽略, 从而导致旅游重复率和滞留时间并未随景区景点的增多而延长,海外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 仅为2.9天,随之而来的就是游客人均支出的增长缓慢和停滞。西安旅游各景区景点所提 供的旅游物品缺乏特色,大面积雷同,多外地产品,制作粗放,独特性和纪念性不足,难以 吸引游客购买,创收能力落后于其他地区。中国旅游市场上比较知名的产品如“夕阳红”、 “我去北京上大学”、“合家欢”等产品均非西安旅游企业首创,而仅是在其开发成功后 ,便一哄而上进行模仿。从企业制度缺乏创新方面看,区内还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的组织 形式落后,也没有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三、推进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1.优化西安旅游市场主体的结构。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把隶属于各部门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剥离出来,推向市场。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以资产和 要素重组为突破口,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 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旅游企业的发展活力。同时放宽市场准 入,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多渠道筹资发展旅游业的投融资新机制。除法律法 规 明令禁止的领域外,鼓励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景区开发,进入旅游要素产业和相关 产业。
2.提高集群内旅游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协作,形成区域旅游精品, 增加消费时间。进一步充实西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旅游产品的活动内容,开发旅游 更新换代的产品。
在旅游促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通过网上咨询、网上宣传进一步扩大对西安旅游 信息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各类主流媒体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传 统媒体广告,也可能通过电影、电视剧、专题片等传播形式进行软宣传。积极开展以节庆活 动 为主的旅游文化活动,争取在短期内培育出以旅游为主题的一些重要的国际性活动。在促销 组织方式上,建立多种形式的促销联盟,以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宣传主题为联系,提高促 销效果。
3.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体系。旅游业集群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不仅要求集团内部 企业间通过集体力量来协调或解决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如具有共享价值的关 键性技术和设备、知识等资源的引入),而且也要求旅游企业突破企业边界的限制,同产业 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政府要不断帮助集群发展和完善社会 化服务体系,通过市场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建立创新中心、科技开发中心、信息服务 中心、网络中心、融资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起 到必要的粘合和支持作用。
4.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培养、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大量 的旅游人才。而目前西安地区旅游人才定点院校有16家,大学5家,中等职业学校11家 ,还没有开办高等旅游院校,毕业生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西安旅游市场的需要。积极 支持建立西安市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筹划扩建西安市旅游专科学院为西安旅游大学。着重培 养一批对西安的历史文物资源和风土人情等非常熟悉的导游人才;熟悉推广、营销、 会展和管理等业务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能为个 人提供有效激励、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在实践中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经验丰富的 旅游人才。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培育西安旅游产业集群文化。旅游集群的力量基础在于内部成员紧密的合作、集体意识以 及自律。通过在各个方面为国际国内知名大公司、大品牌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旅游企 业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提高西安旅游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加速西安旅游产业的商业伦理 的 建构。通过建立经常性的集体学习机制,培育学习能力;召开行业研讨会,讨论集群的发展 规划,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相互信任;密切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 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运行体系,培育集群的创新文化。同时也要认识到产业集聚可能会带来的 生态环境问题,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在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的 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宣 传、教育,逐渐形成西安旅游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的集群文化。
注:[本文系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 点研究》(项目批准号:04J2D0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4(12)
2.宋振春,陈方英,李瑞芬.对旅游业的再认识——兼与张涛先生商榷[J].旅游学刊,200 4(2)
3.袁莉,刘鞠林.聚集与旅游产业群的培育[J].经济问题探索,2004(1)
4.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 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
5.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J].商业研究,2006
6.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 (11)
7.毛剑梅.旅游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价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6)
8.张梦.以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J].财经科学,2005(6)
9.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香港:华夏出版社,2002
4.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篇四
雅砻文化大观源赴内地学习考察组
(2011年4月)
地委、行署:
为了全力打造山南雅砻文化大观源,全面落实张庆黎书记等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深入学习借鉴内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根据2010年12月29日自治区关于雅砻文化大观源专题会议精神,经地委、行署批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和山南地区行署办公室、雅砻文化大观源办公室、文化局、旅游局、乃东县和雅砻文化产业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组成的雅砻文化大观源赴内地学习考察组一行8人,于3月19日至4月1日赴陕西、云南、海南、江苏四省,对西安大唐芙蓉园、丽江市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独克宗古城、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和槟榔谷、江苏灵山梵宫等文化旅游景区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学习考察,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所到地(市)大力支持,特别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给予了有力协助,确保了学习考察活动顺利、圆满完成。学习考察前,其美仁增书记、赵宪忠专员十分重视,对此次学习考察提出了明确要求;行署副专员云丹召集考察组人员对此次学习考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目的和任务、具体事项和考察要求进行了部署、强调。学习
(二)注重基础建设。各地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跳出旅游办旅游,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范围,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他们集中财力,狠抓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使得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很大改变,宾馆、饭店、旅馆、商店等满足了各层次游客的需求,景区观景台、休息亭、厕所、安全防护、排污治污等服务功能十分完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硬环境”。西安市不用政府资金,而采取先举债投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再卖地回收资金的办法,使城市功能和价值同步提升。丽江市十几年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改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古城处处蕴含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千古意境,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城市品位极大提升,四面八方旅客纷至沓来,呈现出人兴业旺的大好局面。三亚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各类酒店254家,拥有家庭旅馆1000多家,共有床位近6万间,适应了游客不断增加的需要。
(三)注重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之魂。学习考察中,各地在文化旅游挖掘、传承、包装、创新方面都给人以全新的、震撼的感受,不论是景区景点、房屋建筑、人物雕塑、标志符号,还是文艺演出、民族歌舞、风土人情、衣着服饰、民间故事等,都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各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山、水、物、人、歌、舞等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被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对接”的“丽江印象”大型实景演出确属一绝,500多名当地少数民族组成的演员,在象征着云贵高原红土的红色沙石砌成的12米高、迂回艰险的“茶马古道”上,以玉龙雪山的神奇风光为天然背景,以纳西民族为主的当地民俗民风为主调,气势磅礴的演出构成了整个场景;《椰岛谷歌》实境演出以古乡古色的黎族村寨和秀丽挺拔的百年槟榔林为背景,以纹身纹脸阿婆织锦绣花和悠悠水车、轻淌溪水、和谐山水为衬托,200多名土生土长少数民族演员,以独特的演出演绎和再现了勇敢、勤劳、淳朴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身入其中,让人叹为观止。还有108米高的南海观音、88米高的灵山大佛、无锡的九龙灌浴,创意大胆,设计宏伟,非常震撼,令人敬畏。这种大手笔、大品牌、大文化、大旅游的做法,无不让人折服。
(四)注重经营管理。这些城市文化旅游之所以发展很快,得益于有好的运作模式。其共同之处,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各主要景区以成立管委会为龙头,以管委会下设公司为经营主体、下设处室为管理单位,管委会主要行使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项目立项、土地开发与用地管理、协调服务、劳动用工、监督管理等职权,公司在资金筹措、景点开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西安市坚持“把城市当景区打造”的理念,走“文化—
6项公用信息图形符号、标识标牌设立醒目、安全措施保障有力,绿化、净化、美化到位,酒店、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文化旅游经营单位齐全,为游客消费提供了平台。丽江市实行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文艺演职人员全部买断工龄,其身份由事业单位人员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职工,完全走向自我经营、自负赢亏、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公司,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化,其人员工资远远高于以前。特别是各地投入巨资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成为当地旅游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大餐,西安的《大明宫传奇》、丽江的《印象丽江》和《丽水金沙》、海南的《椰岛谷歌》等等,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也是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变文化资源优势为商品价值体现,形成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少数民族字画、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种类繁多,政府“有形之手”抓管理和市场“无形之手”抓整合的旅游行业协会新体系十分完善,当地群众增收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和谐发展。
二、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的启示
此次学习考察,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为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提供了如下有益启动:
(一)领导重视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靠保证。学习考察地把文化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从战略定位、规划设计、资金投入、政策措施、领导力量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并动员各方面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大办旅游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委、行署全力以赴,社会各界热切期盼,山南旅游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二)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经验看,实行景区(点)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政府主导、名家打造、市场运作”模式是成功之举,基本规律是起步阶段政府主导的多、发展阶段政府推动的多、兴盛阶段政府放开的多。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完全可以借鉴和推广这一模式,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吸收、完善,开创符合山南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以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实现园区大发展。
(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旅游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办旅游,靠社会。在学习考察地,到处可以感受到市场化运作发展文化旅游的活力:景点经营是企业的、车是个体的、酒店是股份的,就连极负盛名的大唐芙蓉园、南山文化园和玉龙雪山等景区,政府只提供政策和土地,市场化运作相当成功、富有活力。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既有中央、自治区和对口援藏省市的支持,又有社会广泛参与,加之园区建成有其很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采取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既有利于政府掌握主导权,也有利于社会力量办旅游。
10观源项目的定位是:公益性兼具经营性,坚持以文化为脉络、以景点串珍珠、以水系增灵气、以生态为衣冠,突出文化体验、民俗观光、休闲度假的文化旅游园区创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兼顾公益、权责明确”的运作模式,立足西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着力打造藏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西藏历史展示基地、藏汉民族团结象征基地、特色文化旅游重要基地、西藏影视文化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成为独具魅力、气势恢宏、历史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西藏文化窗口、山南旅游品牌,最终实现最佳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要高起点、大手笔规划。规划是纲,纲举目张,规划的标准还要提高。对现有规划方案和详细规划,要按照“做绝世精品、做旷世之作”的理念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和单个项目设计边施工边完善”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再次反复论证、反复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雅砻文化独具特色魅力,切实把规划做特、做精、做亮。目前,我们的规划还处于中、低层次,还不够大气、不够震撼。下一步,一是要提高顾问和专家层次。邀请更高层次的领导和专家作为项目顾问,指导和参与规划,全力提高规划标准和档次。二是要优化规划方案。树立“大气势、大气魄”的理念,面向全国甚至国际,以更高的标准,聘请藏文化、旅游、建筑、声光电、绘画、节目打造等方面顶尖的专家名人,对整体规划和每一个规划项目进行再优化设计,确保园区建筑既与文化相协调、又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三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充分考虑今后节目打造、游客参与等项目,以特殊的标志性建筑和雕塑、有特色品位的节目吸引游客,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四是区域布局要合理。按照旅游、城镇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的思路,把昌珠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一个景区进行规划,雅砻文化大观源要在区域布局、功能互补、设施共用、文化特色上与之相协调、相呼应。按照特色互补、风味兼顾、合理搭配的原则,根据功能和产品特色,突出园区各区域的主打品牌,形成既互为补充、又独具个性的旅游产品。五是旅游要素要齐全。做好交通、昌珠镇、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配套功能的规划,形成十分完善的规划体系。六是政策界限要把准。特别是园区内的建筑、标志性符号要正确处理好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使藏民族历史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具体上,历史博物馆建设可借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示方法;歌舞博览馆可借鉴丽江《丽水金沙》剧场和海南《椰岛谷歌》舞台;功德园可借鉴无锡灵山婪宫建设理念;情歌长廊可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商业文化街可借鉴海南槟榔谷和丽江古城;所有建筑可借鉴香格里拉的藏民族建筑风格。
(三)要高水平、多元化融资。综合各地在融资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起步、发展、兴盛期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起步阶段,要采取政府、企业和社会、投资公司和群众多元并举的办法,政府投资以争取中央、自治区文化旅游项
314设计、包装打造。二是要立即着手精品打造。这是园区活力的引爆点,必须在项目建设前谋划,通过邀请著名导演打造一部有影响力的影片、策划一部有特色的舞台剧、创造一部唱遍全国的主题歌,制造亮点,形成看点。三是要同步开展运营后相关工作。成立雅砻文化研究委员会,下设园区经营课题组、文化节目打造组、旅游商品开发组、建筑风格审查组、非物质文化保护开发组、景点队伍建设组等研究组织,明确职责、任务和时间,重点就园区如何运营进行研究,确保项目建成后,立即投入运营、发挥效益。四是要科学编制旅游线路。以雅砻文化大观源为中心,以昌珠寺、雍布拉康为支点,形成“三点一线”旅游精品线路。五是要充分挖掘藏民族文化特色,结合特色农副产品优势,通过本地企业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出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游客放心的消费品,对不符合藏民族特色的商品要引导退出市场,对假冒伪劣商品要坚决予以打击。六是要开发适应现代旅游消费者需求的互动性、参与性、刺激性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藏家访等农家旅游,以改以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现状,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精、做活。
(六)要高规格、大声势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集中优势、整体出击”的营销策略,确保雅砻文化大观源一炮打响,产生巨大社会效应。营销经费上,起步阶段,政府占主导,而后逐渐转变为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营销方式上,一是借助名人搞促销。重点在项目规划、项目建设、节目打造等方面,邀请中央、自治区有关领导和知名专家、导演,以名人效应扩大雅砻文化大观源对外知晓度、知名度。二是借助名媒搞促销。通过邀请中央、自治区电视台和对口援藏省市电视新闻媒体,大势宣传,大力促销,特别要做好开园仪式的策划、包装和宣传,以强烈的宣传效应轰动全国,感召和吸引四面八方游客。三是借助名社搞促销。重点是加强与区内外旅行社的联系,制定促销策划方案,把雅砻文化大观源作为游客的重要旅游线路之一,以旅行社和游客的增加形成良好的宣传链。四是借助名刊搞促销。与旅游知名刊物和知名发行社联手,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反映雅砻文化旅游特色的高质量的宣传品,如书籍、光盘、旅游导示牌等,并在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处设立宣传栏,在一些宾馆和饭店无偿提供《雅砻文化大观源旅游宣传手册》,切实扩大宣传面。五要利用名导搞促销。组织编写能充分体现景区内涵、适应游客需求的讲解词,并对所有上岗导游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导游各方面综合素质,通过导游的衣着外冠、言谈举止和温馨讲解,实现旅游者的口碑效应。
(七)要高质量、人性化管理。管理出精品、出效益,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行政部门要将工作重心转到抓政策、制规划、定标准、提思路和普查资源、建项目库、强化监管、规范市场、策划宣传上来,对旅行社和导游履行执法权和
5.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篇五
【西安十大旅游景点推荐】:
西安,一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俗话说“陕西的黄土埋皇帝”,在省会西安,这种人文历史底蕴更加深厚。西安市内遍布人文古迹,周边也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名胜风景。现代的西安,早已发展成一个旅游胜地,值得好好去体会,深深去感受。
1、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等众多景点。园区各景点每天上演各种精彩节目,包括祈天鼓舞、“教坊乐舞”宫廷演出、“艳影霓裳”服饰表演、少林武术表演、舞狮、高跷、杂技等。每晚上演的全球最大水幕电影,集音乐喷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雾为一体,带给游客震撼的立体感觉。园区主题演出大型梦幻诗乐舞剧《梦回大唐》恢宏大气,如梦亦幻。每逢节假日,还有各种应景主题活动。
2、大雁塔
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包括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等。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西安著名的大雁塔脚下,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音乐喷泉广场,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为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体现出古都王者风范。喷泉位于广场的中轴线上,南北最长约350米,东西最宽处110米,T字型结构,共分为百米瀑布水池、八级叠水池及前端音乐水池三个区域,既可分区独立表演,也可整体表演。喷泉样式多变,水柱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娇嫩、多姿。水柱腾空,四散而下,似莲花,状彩蝶,水珠相交,水雾蔓延,又好似千百海鸥振翅、南山茫茫云海。广场中心还有60米高喷水柱。水柱直飞冲天,气势壮观、磅礴。随风散落的颗颗水珠,在灯光的映射下迸发出晶莹的光洁,犹如剔透的珍珠漫天飞舞在广场上空,旋即幻化为肆意的水雾,为大雁塔北广场平添缥缈之气。
此外,广场还兴建有园林景观与陕西民俗文化长廊。音乐喷泉南侧,绿地环绕,青草依依,民俗雕刻散落其间,构成了别有风味的陕西文化景观。
大唐长安,华采纷溢。大雁塔广场塑造出了古城西安的新景象,用清丽的水珠与多彩的生活休闲景观延续着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盛世华章。
3、曲江海洋世界
主要由海洋馆、海韵广场、海洋商务会所三部分组成。西临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南与再现盛唐皇家园林的大型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一路之隔,和曲江南湖、寒窑等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区位优势显赫。
4、西安古城墙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西安城墙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
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5、钟楼、鼓楼
钟楼
钟楼地处西安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它古时用来在清晨敲钟报时,故称钟楼。从建成之日起,钟楼就一直被看作是古城西安的象征,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鼓楼,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系古典建筑,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楼高33米,面积1924平方米。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券门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与歇山琉璃瓦顶形式,与钟楼相辉映,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凭栏可眺望终南山与全城景观。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为姐妹楼,亦有 “晨钟暮鼓”之说。
6、半坡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
安半坡遗址即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
7、骊山、华清池、兵马俑
傍晚中的骊山
华清池
兵马俑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吸引着各代游人。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
此文档由第八奇迹网上商城撰写,第八奇迹商城,让生活更美好!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唐华清宫遗址为中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8、华山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另外,山东、山西境内也有两座山名为华山。
9、乾陵、昭陵、法门寺
乾陵
法门寺
分别是武则天唐高宗墓、唐太宗李世民墓、天竺如来的舍利佛骨一颗在法门寺,是闻名全国的古刹。
10、书院门、北院门
书院门
现在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道关中书院门口的这一条步行街。这条街是青石板铺成的,路两旁都是一些仿古的建筑,建筑里面是一些店铺--卖湖笔端砚的,卖名人字画的,卖古籍的,治印的,每家店铺都装修的古色古香。
北院门位于鼓楼北侧,唐代属皇城范围,尚书省即位于此地。北院门现在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饭纳凉消磨时间的市民的更多。其实整个“回坊”地区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
【西安旅游线路推荐】:
1、西安经典一日游:兵马俑 → 秦始皇陵 → 临潼博物馆 → 华清池 → 骊山森林公园
早起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游5(306)路,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达终点站兵马俑,趁上午游人较少的时候详细参观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最好听导游讲解。游览时间大约2-3小时。中午可以在景区附近的小餐馆解决午餐。之后乘游5前往秦始皇陵,游览“千古一帝”秦始皇巨大的神秘陵墓。这里距离兵马俑只有两站路,步行过去也可以。下午仍然乘坐游5前往临潼博物馆,这里的西周青铜器、金棺银椁等文物还是值得一看。博物馆与华清池距离很近,参观后可直接去华清池游览,感受一下“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古意。若仍有余力并且时间允许,可从华清池步行去骊山游览,看看西安事变旧址兵谏亭以及“烽火戏诸侯”烽火台遗迹。傍晚时分,在景区门口乘坐班车返回西安市。
此文档由第八奇迹网上商城撰写,第八奇迹商城,让生活更美好!
临潼博物馆
贴士:行程中兵马俑为必去之地,其次为华清池。秦始皇陵由于从未发掘,所以兴趣不大的游客远观一下即可,不必买票进入景点参观。临潼博物馆为选择参观景点,若是爱好历史的游客则不妨顺道参观。骊山值得一游,但若是时间不允许,不去也不要紧。另外,路线中会经过秦陵地宫、八大奇迹馆等人造景点,车上导游可能会强烈推荐,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兴趣的话就不要浪费时间下车去看了。另外,回程时由于不是从终点站兵马俑上车,有可能会没有座位。
2、西安古迹精华一日游:书院门 → 碑林博物馆 → 北院门 → 西安鼓楼 → 西安钟楼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大雁塔 → 大雁塔广场
一天之内游览西安的部分精华文物古迹,适合时间较少但不想错过重要景点的游客。早起先去任意一个城墙登城门点,登上城墙游览保存完整的宏伟城垣,饱览市区景色。可徒步或乘坐城墙游览车到达南门,由此下城墙。接着去南门城内的书院门逛逛街,沿街行走即可到达碑林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用时2-3小时,建议听讲解。之后坐公交或打车前往鼓楼,在鼓楼内的回民街用过午饭之后,依次游览鼓楼、钟楼,这两处景点距离非常近。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下午从钟楼的公交车站坐车至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感受周秦汉唐雄风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用时约2-3小时,建议听导游讲解。参观完博物馆,步行至大雁塔,参观高僧玄奘译经的大慈恩寺,还可登上大雁塔眺望市景。雁塔广场附近的街上及广场内均有不少饭馆,从大雁塔出来后可在此吃晚饭。饭后在雁塔广场看过晚间的喷泉表演再返回宾馆。
贴士:如果感觉行程较紧,是否需要分别登上城墙、钟楼、鼓楼、大雁塔游览,由自己选择安排。
【西安美食推荐】:
西安小吃“三泡”
西安小吃有“三泡”,说的是西安的三种泡馍类小吃,即牛羊肉泡馍、葫芦头和粉汤羊血。粉汤羊血店较少,东关赵记粉汤羊血则是其中有名的一家,从八仙庵拐过去柿园路,再拐进景龙池,就是本地人经常去吃的东关赵记粉汤羊血店。
粉汤羊血
此文档由第八奇迹网上商城撰写,第八奇迹商城,让生活更美好!
粉汤羊血得自己掰好馍,然后掌勺的师傅加入切好的羊血丝,放进滚开的锅中焯一下后捞入碗内,放入粉丝,最后给碗中舀滚烫的热汤,片刻后再把汤倒入锅中,如此反复数次,直至馍块已经泡热泡软时为止。最后放上豆腐片,再按个人口味加辣子油、蒜苗末、香菜末等即好。在等待的时间里,还可以先来尝一下这里同样主打的辣子蒜羊血。它是把大蒜捣碎成蒜泥,拌入羊血块中,再加以辣椒油、盐、醋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辣椒油和蒜泥,在西安人看来,自然是越多越好,旁边还放着大蒜任你剥,不过吃完了别忘嚼口香糖啊!
羊肉泡馍
西安最出名的小吃是羊肉泡馍了,它起源于清代,肉、馍、汤、汤料、糖蒜都有讲究。西华门往西到大皮院一带的店都不错,本地人很少去老孙家和同盛祥。
水盆羊肉
至于水盆羊肉则是西安夏季的应时小吃,因在农历六月上市,故称“六月鲜”。它肉烂汤清,鲜嫩爽适,与烧饼同吃并佐以青蒜、芫荽、泡菜。地胆说老白家(北广济街内)的颇好,它其实是羊肉泡馍的一种变异吃法,比较适合喜欢汤多一点的食家。小炒其实也算是泡馍的一种,不过是在锅里炒出来的,讲究个炒字,没太多汤水,以老乌家最出名。地胆说,这里的小炒泡馍辣子是在炒的过程中加进去的,尤其受辣迷喜欢。这里的小炒泡馍口感偏酸辣,吃的时候记得点上一瓶西安地方汽水冰峰。
此文档由第八奇迹网上商城撰写,第八奇迹商城,让生活更美好!
秦镇凉皮、岐山哨子面、锅盔
“乾州锅盔岐山面,秦镇皮子满长安”,这是关中一带人们的口头禅。
秦镇凉皮
不说别的,单单一个“秦镇皮子”,“满长安”真真毫不夸张。它在西安又叫“凉皮”,信步于任一条小街,“秦镇凉皮”的牌子随时都会挑入你的眼帘,让你的舌头蠢蠢欲动。那么还等什么呢?一块钱就能让你吃个够。只消坐下来,看着老板娘麻利地将上好的面皮调上辣椒油蒜水,滴入芝麻油陈醋,拌上腐竹豆芽,端上来一碗,香辣开胃,辣椒油泛着红艳艳的光。吃完抬头一看,旁吃者仍低头作扫荡状,“凉皮”的魅力全在此了。
岐山哨子面
而岐山哨子面也不示弱,面筋斗,汤酸辣,哨子料齐味重,红的萝卜丁黄的土豆丁还有牛肉丁一起构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哨子面。
锅盔
那“锅盔”的来由却是十分有趣的,据传起源于唐代,当时修陵的民工急需大量口粮,于是烙饼越做越大,边薄心厚,表面鼓起,象口铁锅,又象武士戴的头盔,“锅盔”由此而来。松软可口,经久不馊,锅盔便成了一种很好的干粮。
此文档由第八奇迹网上商城撰写,第八奇迹商城,让生活更美好!
【西安饭店推荐】:
老孙家饭庄
西安“两泡”,乃牛羊肉泡馍和葫芦头泡馍,其中最为出名者,牛羊肉泡馍当数老孙家饭庄、同盛祥饭庄,葫芦头泡馍当数春发生饭店。老孙家、同盛祥乃秦地有名的“中华老字号”,创立年代久矣,一家至今历时103年,一家也已沧桑80余年。两家老字号经营的西部清真大菜、西部清真小吃、清真羊肉涮锅、肥牛火锅等也都美味可口、极具方邦特色。
春发生饭店
春发生饭店创建于1920年,今年已有81年历史。“春发生”这一字号是20年代一位名士从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摘取的。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制作工艺据传乃唐时“药王”孙思邈所传,当年东北军驻军西安时,张学良将军曾将之作为“病号饭”,可见其食疗作用之佳。秦地众生喜食葫芦头者甚多,无论蜚声文坛、书画界、演艺界的文人雅士,抑获忙碌如一市之长者,要寻他们,饭口去春发生饭店,准错不了。当然春发生也不只卖葫芦头,其五行菜与五福宴亦是独特的食中上品。
除此之外,地道的秦中佳肴还有五一饭店的长安风情宴,解放路饺子馆的陕西历史文化宴,桃李村饭店的官府宴,西安饭庄和平分店的家常菜点和德发长酒店的农家风味宴等。
如果您是外地游客想吃家乡菜,那麽,京鲁一带的朋友可以去西安烤鸭店,那里正宗的北京烤鸭与长安文化相映生辉,文化与饮食的结晶“唐诗全鸭席”会让您大快朵颐。如果您是江浙一带的朋友,不妨到东亚饭店走一趟吧,有着80多年历史的东亚饭店可是从上海迁来的老字号,其苏锡菜肴会让您领略水乡的风情。如果您是天府之国的来宾,西安历史最悠久的聚丰园饭店和新开的德发长饭店会让您感受到正宗的川菜和火锅。如果您要吃粤菜海鲜,水晶宫海鲜美食城的南北鱼贝、羊城酒家的平价粤菜正好满足您的需求。
西安饮食名店遍地都是,无论是大众化消费还是商务宴请,走进去都会令您满意。如果您想盛待亲朋好友、业务挚交的话,那不妨直奔南二环的大香港鲍翅酒楼,品尝一下中华美食的顶级菜品:鲍鱼、鱼翅和燕窝。在那里,您可以见到国际烹饪大奖获得者梁诚威先生,吃到由他烹制的菜品,大厅与走廊的百余幅照片,使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从清末到如今香港的变迁史。【西安购物攻略】: 西安主要购物街区:
西安回民街(小吃也很多)
1、书院门文化街主要销售文房四宝、字画、各种旅游纪念品。
2、回民街主要销售各种土特产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
3、解放路-东大街-钟楼-南大街-西大街沿线,是商业气息浓厚的购物街区,现代购物场所林立,汇集了许多中高档百货及各种专卖店,也有数家大型超市。
4、大雁塔十字周边是电脑、各种数码产品及配件的专业市场,有多家大型数码卖场。
5、小寨商圈除有大型百货外,还是潮流小店扎堆的地方,是年轻人逛街购物的天堂。
6、康复路和轻纺市场主要大量批发各种服饰及小商品,有好眼力和砍价的功夫会在这里买到许多低价的好东西。但是市场环境略显杂乱,不建议外地游客到此购物。
西安土特产品:
在西安可以买到许多陕西的名优土特产品,如核桃、石榴、稠酒、水晶饼、腊牛肉、黄桂稠酒等。这些特产在的各大超市一般都开辟有特产专区来销售,省去游客寻找的麻烦。回民街里也有许多商铺经营各种特产和特色果干、糕饼,可以还价。
一些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如各种大小型号兵马俑复制品、剪纸艺术品、埙、户县农民画等,也是游客购买留念或赠送亲友的佳品。这些工艺品在一些百货里辟有专柜销售,但相对较贵;书院门和回民街里销售这类物品的店面很多,而且都可以讲价。
小贴士:
1、购买各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时,要谨防“碰瓷”。易损坏的东西请店家动手拿起来看,如瓷器、玉制品、陶制品、“古董”之类。不要自己动手拿东西看,尤其是根本不打算买的时候。在书院门、回民街化觉巷等摊点密布的地方逛街,注意不要让背包碰掉摊点上的商品。
2、没有购买商品的打算,就不要同摊贩讲价。讲定价格之后却不买,可能会遇到麻烦。
3、如果遇到街上、人行道上占到销售物品的摊贩,不要去凑热闹或企图拣便宜,尤其是有很多人围观的时候,因为这些人很可能是“托儿”。
4、在人群密集的街区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
5、西安的大超市很多,足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靠近市中心的就有南大街粉巷的华润万家、解放路的人人乐、西门内的好又多和西门外的人人乐、北大街的家乐福、东大街骡马市的沃尔玛等等,非常方便。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街上问问当地人最近的超市在哪里,一般都会很容易就找到。
6、根本不会有所谓的“文物”偷偷拿出来卖的情况,尤其是什么“自己家地里挖出来的宝贝”,千万不能相信,陕西文物再多也不会多到这个地步。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态,小心骗局。
【西安住宿攻略】:
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市内有各种不同档次的饭店和宾馆,住宿十分方便。大部分宾馆饭店都可为住店客人提供代订火车票等服务。西安的住宿价格不算太高,一般300-500元可以住当地条件较好酒店的标间,普通的100-200元即可入住。
此文档由第八奇迹网上商城撰写,第八奇迹商城,让生活更美好!
西安钟楼饭店
住在钟楼、鼓楼周边的街区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东、西、南、北大街,解放路,竹笆市、南院门、粉巷等街道,不仅有各种档次的宾馆,也有不少经济型酒店,而且相对紧邻钟鼓楼的宾馆,房价稍低。
在西安住宿通常选择住在可以看到古城墙的酒店,或者离大小雁塔和钟楼鼓楼比较近的闹市区。位于城中心的西安皇城豪门酒店、西安建国饭店、西安天朗时代大酒店、西安钟楼饭店、西安金花豪生国际大酒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选择下榻在雁塔区,西安东方大酒店、西安宾馆是非常舒适的选择;在碑林区则有陕西世纪金源大饭店(西安)、西安申鹏国际商务酒店等;在曲江旅游区的西安唐华宾馆、西安大雁塔速8酒店、西安曲江惠宾苑宾馆等是非常经济的选择。
西安市火车站及汽车站附近,也有不少宾馆可供普通游客住宿,虽然不是很豪华,但也干净舒适,而且价格不贵,一般都在百元以下。
6.世界文化旅游大会明日在西安召开 篇六
世界文化旅游大会明日在西安召开
西安,既是享誉国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备受旅行者喜爱的旅游城市。为了响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号召,4月19日,首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将在西安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交互文化,联结世界”,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携程集团、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哄鄙态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据了解,世界文化旅游大会是携程集团推出的重磅IP活动,届时,将通过一系列国际化、丰富多元的活动,实现线上和线下联动,打造全球最专业的行业盛会。将世界文化旅游大会打造成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旅游交流,以及助力陕西西安走向世界的国际平台。 重磅嘉宾出席旅游目的地营销峰会 作为世界文化旅游大会的首个活动,全球旅游目的地营销峰会将于4月19日隆重举行。携程目的`地营销将在峰会中进行重磅年度战略发布;此外,峰会将围绕“文化与旅游”、“智慧旅游与创新营销”、“美丽中国”主题开设多个闭门论坛探讨在国家号召“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一带一路”主旨下旅游目的地如何更好地利用营销产品以及目的地营销未来发展趋势。 据悉,大会邀请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严晗,亚太旅游协会基金会主席PeterSemone,中国全联旅游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吉小冬,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杨彦锋,小村清溪文旅合伙人兼资产运营总经理蒋昊霖等众多行业泰斗及大咖、携程集团CEO孙洁、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孙波、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杨海俊、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汤澜、携程集团副总裁周荣、携程集团副总裁杨晓莉,携程集团目的地营销CEO钱臻、携程集团政府资源合作部CEO王韦以及国内外近400家旅游局和景区领导出席活动。 此外,携程集团的品牌活动2017中国旅行口碑榜颁奖典礼暨晚宴、CTF中国旅行者大会也将在4月19日-20日陆续举行,行业权威、明星大咖、意见领袖、全球旅行爱好者都将汇聚西安,参与和见证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 携程将与我市旅游部门开展深度合作 作为此次世界文化旅游大会的主办地,西安将聚焦全球目光,彰显文化自信;国内领先的在线旅游服务商携程集团作为世界文化旅游大会的承办方,将充分利用自身国际化平台与国际化资源优势,助力西安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品牌高地,促进西安与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交流合作。 在对外传播上,携程将整合国际化优势资源,进行海内外全媒体、全渠道、高精准传播,助力陕西西安在国际发声,打造席卷全球的世界文化旅游盛事。同时,携程集团还将和西安旅游部门展开更深度合作,整合当地旅游资源,面向全球游客推广西安旅游,构筑西安在游客心中的目的地品牌形象。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不仅为西安打造世界文化之都和世界旅游时尚之都提供重要机遇,也将成为西安最耀眼的文化名片。 本组稿件文/记者杨明图/记者窦翊明
7.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篇七
(一) 西安浐灞的发展状况
西安地域环境独特, 在地貌上属于平原地区, 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西安具有浓郁的历史内涵和兴盛的旅游资源, 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城市, 而浐灞地区位于西安市东部, 是连接南山北水的一条纽带。作为西安市的东大门, 浐灞地区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 这就为古城西安的称号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环境的恶化, 近现代工业的发展, 加之历史上人为的破坏, 浐灞地区仅仅承担着泄洪和排污的功能, 生态环境逐渐弱化, 自然景观如“灞柳风雪”已受到极大的改变或将不复存在。进入新世纪后, 随着西安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第四次城市规划的修编, 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浐灞生态区, 重现“八水绕长安”的胜景, 而建立浐灞生态区是城市求变的结果, 又是构建西安新形象的必备环节。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城市旅游资源来改变西安的城市形态, 改善生态环境, 为西安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增加灵气, 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二) 国内相似区位的发展状况
1. 北京河道水系的发展。
与十三朝古都西安相比, 北京同样也是多个朝代的政治权利中心, 北京河道文化遗产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承载着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功能, 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 文化的积淀、内容和意蕴含义都在发生着改变。近现代的北京城市建设就曾经对水系与文化遗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此来看让古河道显现往日的状态和传承文化遗产已经迫在眉睫。独特性文化的破坏、人文意识的缺乏都会对本土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文化遗产的发展及河道文脉的传承。与北京的不同之处在于, 西安的浐河和灞河流域独到之处在于它们连接南北, 对西安市而言重塑生态廊道已经被提上日程。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的逐步落实, “广运潭”生态区、三角洲欧亚论坛等工程的建成, 使得浐灞河生态区成为西安市方向发展轴线上的重点项目和休闲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
2. 上海后湿地的发展。
上海世界博览会后滩湿地是目前上海市仅存的一片天然湿地, 其作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扮演着城市与水系、人类与自然的中间人角色。然而在现有的城市中湿地更多地被排斥在城市发展的计划之外, 造成它与城市水系间缺乏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湿地系统, 就会失去净化水质的基础, 失去了丰富的水系种群。上海湿地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通过建设、修复湿地提高了净化水质的能力, 丰富了水系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而且水系的改良也极大地提高了生态承载能力。自从2011年举办世园会以来, 浐灞区域以“水”“绿”为特色, 以“生态优先、基础设施先行”为建设原则,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把浐灞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生态景观、人居环境优美、经济产业繁荣的社会文化城市发展新区, 增加了西安的品牌效应。
3. 西安曲江新区的发展。
曲江新区同样作为西安市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它的发展也离不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环境资源, 曲江区域拥有深厚历史积淀、众多名胜古迹, 集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风俗人情及都市发展为一体,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无与伦比。为了突显古城西安这个称号, 政府也在加大力度地去保护名胜古迹, 再现古城往日的辉煌, 还原西安历史古城的美好, 挖掘和保护曲江历史遗迹, 并逐步打造区域科教文卫和旅游、休闲、商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创建具有集旅游休闲、民俗风情展现和国际化于一体的商务产业品牌。而作为西安市的新兴发展区, 浐灞区域的发展则是更多的注入和谐发展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 依靠自然、人文发展, 逐步打造拥有独特景观环境、空气清新、居住环境舒适、商业兴盛的西安生态区, 从而扩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以及区域价值。
二、浐灞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旅游的双向互动关系
(一) 浐灞的历史文化遗产
浐灞地区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优势, 依托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则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既要发展关中特色民俗风情, 又要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西安浐灞地域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像浐灞这样一个三辅盛地, 区位有其独特性, 旅游资源同样也有一定的区域独特性, 价值品质较高。但是由于环境变化, 加上人为因素的破坏, 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区域内存在的资源很多都是名胜古迹, 但是人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实物却是少之又少。再者, 对人文历史内涵的认识不足, 区域内一些资源还处于未完全开发的状态。其中就有如汉文帝陵, 白鹿塬上的“白鹿传说”“刘秀避难”“刘秀桥”“梆子井”等。此外, 陕西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被王全安导演改编成电影, 使得一个遥远的、在人们记忆中已经消亡了很多年的名字——白鹿塬“重出江湖”了。自电影上映后前往白鹿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这给浐灞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浐灞区域拥有其他地域所不能比拟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二) 浐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西安浐灞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是该地区乃至西安市和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一则必须要依靠物质基础;二是要依靠人们的保护。对于西安浐灞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也应该完善法律制度, 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使其拥有较强的执行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最终还是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这样才能使历史文化遗产落到实处。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法规, 这样才能确保保护的有效性、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休闲旅游的顺利进行等, 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每一个方面都要以明确的法律法规确定下来,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外, 要大力增强公众对西安浐灞以及西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 浐灞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旅游资源的助推力
从旅游的角度考察,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集旅游参与互动、独特身心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感知形式, 只有这些功能的完善才能提升旅游品牌价值、扩展更多的旅游项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愈发旺盛。从目前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来看, 学者们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产品化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借鉴模式:建设主题公园、开发旅游产品、开发节日庆典、经营和维护旅游品牌形象等, 还有就是开发专题博物馆以及仿古建筑、古民居古村镇结合等模式。针对西安浐灞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 我们可以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实际, 做到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协调发展。
西安浐灞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和便捷的交通联系为其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而西安作为现代丝绸之路沿线中的重要城市, 在发展丝绸之路沿线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样才能推广浐灞与国际交流的文化品牌, 并以此带动当地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 城市旅游的勃兴对浐灞文化的宣传作用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城市意象元素, 对于西安浐灞来说也不例外, 如白鹿塬畔、关陇民居院落、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巷等、以历史文化为构成要素的历史街区, 在街区内开辟出属于自己区域的文化品牌路线, 依托民间古老传统艺术, 结合内容形式丰富的民俗活动, 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如脸谱、剪纸等的开发力度, 让游客可以品味浓郁的生态民俗文化内涵。其实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和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好, 会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相反, 城市旅游业的勃兴会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 才能实现浐灞地区的双向互赢。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我国文化遗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独特的城市风貌, 进而为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中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旅游价值被进一步发掘, 历史文化名城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中转、集散地。西安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当地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 我们要以保护的原则促发展, 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游客来西安, 为发展本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商机, 达到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协调发展。
三、西安浐灞的发展前景
城市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其实本身并不相悖, 目前我国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区域内容趋同, 多数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没有充分开发、整合形成自己的特色, 从而没有强烈的市场吸引力。有的地方为了盈利而一味地迎合游客,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首先, 西安浐灞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旅游之间协调发展, 与浐灞区政府和管委会的管理, 以及管理体系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浐灞历史文化遗产开发的旅游产业中, 浐灞区政府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能, 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其次, 浐灞区政府通过建立公正权威的旅游产品信息系统, 向消费者提供关于旅游产品的信息, 完善信息传递机制, 保证城市旅游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再次, 浐灞区政府还应具有强大的公信力、话语权, 以及强大的财力和人力支持, 可以有效促进城市旅游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最后, 浐灞管委会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从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从管制性服务到服务性管理的转变, 建立科学的人才体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正确使用人才, 增强竞争力。因此, 浐灞管委会必须建立公平、竞争、宽松的用人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机制, 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 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通过改革来完善分配制度, 实现个人价值,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未来对西安浐灞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 应该充分利用浐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弘扬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理念为指导, 保护并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做到文化和旅游合二为一, 相辅相成, 这才是构建建历历史遗产与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与要义。
参考文献
[1]赵荣, 李宝祥.论大旅游与西安市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 1999 (8) :11-13.
[2]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理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3]单霁翔.关于城巿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人民论坛, 2010 (9) .
[4]王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不解之缘[J].旅游学刊, 2010 (4) :11-12.
[5]许春丽.世博会会徽图形符号文化特征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09.
[6]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8.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篇八
【关键词】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大都市;探讨
2012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临潼旅游休闲度假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秦汉新城博物馆群、世园主题公园等重大项目;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大遗址保护,依托曲江新区、秦汉新城等文化产业板块,建设全国文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城市等重大举措。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是推进西安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西安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项重大举措。那么如何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建成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大西安和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更大贡献,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中宣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市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规划目标,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把握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决策,文化产业被确定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确定为西安市率先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全面提速快车道。
(二)制定出台政策规划,确定发展思路,为西安市“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市发〔2006〕9号)、《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市发〔2007〕2号)等重要文件,明确了西安市“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发展重点、主要措施,为西安市“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加大政府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2006年市上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文产办和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7年至2012年上半年,先后投入13307万元扶持了第四届西部文博会、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古民居、西安广电世纪园等98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挥了重点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2010年1月13日,《中国文化报》刊发了题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西安用法”》的专门报道,予以宣传推广。
(四)以改革为动力,以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2003年6月以来,市上按照中央和省上改革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在人员安置、统筹社保等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保证。2004年至2010年9月,先后完成了市区(县)两级25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市电台、市电视台制播分离、西安日报社发行体制改革和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台内部机制改革,标志着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
(五)民营文化企业迅猛发展,亮点纷呈,已成为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十一五”期间,西安文化企业中约90%为民营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特别是在打造“影视陕军”品牌的征程中,西安影视企业亮点纷呈、星光灿烂:电影《图雅的婚事》荣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隐形的翅膀》荣获国家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大奖,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续写了中国西部电影的辉煌。电视连续剧《特殊使命》、《大秦帝国》分别荣获第27届“飞天奖”和第25届金鹰奖。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大唐西市、长风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六)七大板块各具特色,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核心区板块、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板块、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板块、浐灞生态区板块彰显特色,快速发展。2006年5月,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8月,曲江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08年5月,曲江新区又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2008年10月,国家级的第四届中国西部(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且西部文博会永久落户西安。2011年6月,高新区和西安印包基地分别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命名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称号。2012年5月,西安荣获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城墙景区、临潼景区、秦岭北麓等板块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加快建设步伐,使西安文化产业进入了大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期。
(七)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健全完善了西安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成立了全市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安市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解决了统计监测工作所需经费,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将其列入每年市财政预算。连续五年编辑出版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产业蓝皮书)、《西安文化产业统计概览》,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宣部改革办、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西安文化产业统计概览》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文化产业业内产生良好的反响。
nlc202309011118
(八)文化产业持续提速,“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前完成,西安市已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和引擎
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1.0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1月,省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统计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市已经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和引擎。
二、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安和全国一样,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准确的战略定位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和政策保障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安排,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把“文化强”作为建设西部强省强市和共建“大西安”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科学规划、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为西安市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说,西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二)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我们面临两种挑战: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挖掘创新潜力、培育新兴产业,扎实做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可持续的特点,对于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具有独特优势。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中前景看好,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人民群众对文化热切期望和需求不断增长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西安市人均GDP已超过6800美元,居民消费水平正在向小康型、享受型迈进,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但是目前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突出,不能有效满足广大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据统计测算,去年西安市的文化消费总量为250.7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十分广阔。
(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以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完成了市属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区县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市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西安市三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西安秦腔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总队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和物质基础。
三、关于未来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未来5—10年,文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增强软功能、改善软环境、提升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西安要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文化大市建设成文化强市,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精神,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事关西安未来发展的五件大事为重点,以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大西安为目标的要求来谋篇布局,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努力实现西安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来讲,就是要下大气力、扎扎实实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一个发展大目标
即推动文化产业真正成为西安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50.7亿元,占GDP比重6.5%,较上年增长31.4%,占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3%,文化产业增速连续三年平均达到25%以上。按照年均可比价增长23.7%以上的增速来测算,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占GDP比重8.8%;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占GDP比重9%,使文化产业成为西安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努力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二)充分发挥两大动力的导向助推作用
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为动力,最大限度充分发挥两大动力的导向助推作用。一方面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未来5——10年,西安市要扎实做好转企改制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工作,使转制企业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西安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鼓励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国有文化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迅速做大做强。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一方面要加快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以高新区、曲江新区为依托,加快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要一手抓传统文化产业提升改造,一手抓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抢占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
nlc202309011118
(三)积极构建产业发展三大体系
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完整健全的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在提升改造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打造知名品牌,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二是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合理流动。要继续努力构建贯通城乡、快捷高效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增加文化消费总量。加快发展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规范的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投资、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三是构建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要在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结合西安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在财政投入、投资核准、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对外贸易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使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相衔接、可延伸,形成完整体系。要加强文化立法,为文化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四)不断深化产业发展四大融合
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到四个深度融合。一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兑现文化价值。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价值取向,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巨大市场。二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坚持文化科技创新,依托高新区和曲江新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优势,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支撑、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的模式,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策划一批重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着力打造高新区和曲江新区两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市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培育100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努力把西安建设成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城市。三是文化与创意深度融合。文化是根是内容,创意是载体是翅膀。文化与创意融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四是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在加强西安市与国家开发银行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与国家级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充分运用金融杠杆,联盟大机构,融通大资本,形成资金乘数效应,吸引更多资金投资西安。下一步西安市应尽快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开展“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银企合作”活动,为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牵线搭桥,为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还要为资质优良的文化企业上市创造有利条件,在曲江文化旅游集团率先完成资本市场上市的带动下,力促曲江会展集团和西安电广传媒等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同时市上要进一步做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大力实施产业发展五大战略
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安市应重点实施五大战略。
一是文化品牌战略。要继续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环境。重点扶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的策划与创作生产,着力抓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农村题材、青少年题材的文艺作品生产创作。继续抓好“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广播影视精品工程、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文艺精品图书出版工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体现中华特色、具有西安风格的文化精品。打造唱响西安国际音乐节、仿唐乐舞系列、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等一批西安知名文化品牌。
二是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基础支撑和示范带动效应强、成长空间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重大工程项目。要认真抓好西安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落实,完善立项审批,规范项目运作,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抵御风险能力。继续推进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印刷包装基地、陕西碑林动漫基地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三是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市上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出台《园区和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市级园区、基地申报认定工作,扎实推动园区、基地建设、管理。对现有园区、基地进行改造提升,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做好申报工作,力争将高新区唐延路文化创意产业带、浐灞世园集团、中国唐苑、纺织城艺术创意街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曲江新区要强力推进二期扩区建设,构建九大园区,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临潼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西安市要尽快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调控引导机制,认真处理好加快发展与调控引导的关系,使西安市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发展达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彰显特色,错位发展,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实现差异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成为引领西部、示范全国样板。
四是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利用广播电视、文艺、体育、旅游、文物资源等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家集约型的文化外交、外宣活动。以周秦汉唐文物资源为重点,配合国家和省市重大外交、文化活动,创新展览主题。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着力推动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艺术、演出展览、影视作品、图书音像制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版权贸易和对外文化演出、艺术品贸易的增长幅度。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控股参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在境外兴办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展览和演艺等文化实体。培育开发国际文化市场企业,推动文化交流和互动,更好地推动西安文化走出去。
五是人才兴文战略。文化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西安要占领西部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人才是关键。目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与相关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各类创意文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短缺,严重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发改委、教育、科技、人社、文产办等相关部门制定《全市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人才培养发展的目标、原则、职责、途径,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人才培养、管理、使用体系,为西安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简介】
马鸿斌,西安市文改办副主任。
【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文化古都西安作文12-01
西安旅游流程06-17
西安到延安旅游10-12
西安旅游日记300字07-31
西安旅游计划书10-22
西安房地产行业现状10-09
西安旅游胜地写导游词11-10
西安世园会旅游景点介绍11-15
西安工伤怎么赔偿?西安工伤赔偿标准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