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2024-06-23

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精选12篇)

1.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篇一

2011年再就业工作总结

2011年即将过去,近一年来,在油田再就业服务中心、富民公司和基地处各位领导关心支持下,我们北辰基地小区,根据上级的要求紧紧围绕小区的工作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上面各级领导对再就业各项政策的激励和推动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人为本,努力为构建和谐小区做好自己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心系再就业,着力为再就业人员服好务

1、调查摸底,掌握实情。

为了弄清再就业人员全部情况,理清再就业人员的诉求,我时刻掌握他们个人、家庭、子女等各种情况。北辰小区原共有再就业人员25人,调入1人,共计26人。随着近两年逐步已退休17人,目前剩9人。在目前重病号2名,工伤2名。我们根据调查摸底,掌握实情,安排尽所能及的工作,对他们的诉求,我们尽全力帮扶,使他们能体会到上级的关怀和社会和谐,高高兴兴生活每一天。

2、提供信息,促进就业。关注他们家庭生活,子女就业。

(一)有关油田和东方公司各种招工信息第一时间张榜公布,并每个人再电话通知,告知详细信息。

(二)积极组织他们,并派车及时拉他们去了解招聘情况。

(三)根据掌握油田和东方信息,积极推荐他们子女参加考试应聘,已有6人到油田和东方去工作。

3、做好服务,为再就业人员解围

按油田再就业中心和大港基地处对再就业人员各项政策和管理办法,我们为再就业人员提供全力帮助和解决应急问题。我们共为3位同志帮助办理、申请补助,找领导反映给予解决暂时困难。并对再就业人员提出和反映问题能解决的第一时间给予解决。为保小区和谐、稳定、平安尽职尽责。

二、贯彻实施《劳动法》,努力提高小区依法用工管理水平 《劳动法》虽然已经实施了几年,我们按照国家和再就业中心大港基地处指示精神,对9名再就业人员本着不违上级精神,又达到本人同意愿意的原则下,安排他们全员上岗,工作轻松愉快,保证了生活收入,又为小区工作增添自己一份光和热。

三、关心再就业人员,真情服务,倾心打造和谐团队 再就业的同志在他们工作之年,也为石油企业出过力、流过汗,有的甚至流过血。关心他们,让他们工作顺利又生活愉快,即是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小区工作者的职责和心愿。

(一)是动员和组织他们参加小区各项活动,融入到我们大家庭来,发挥自己才能,为小区全面工作体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二)是积极参与小区建设,多提合理化建议,并参与小区管理,由再就业班长,评选楼长,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再就业学习和会议,了解上级部门对他们的关怀。

(三)是我们小区会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好务,为改善工作环境,我们给门卫安装了空调、电视、更衣柜等。无论是工作上的严要求,及时考勤,工资及时发放,为到退休年龄人员办理退休,节假食品和

劳保发放,我们都及时派车、派专人第一时间办理,并从大港办好后及时发放到个人,解除他们的各种困难。一年来,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按照油田再就业中心、富民公司、大港基地管理处指示精神,及时上传下达对再就业工作未留任何死角,有矛盾及时化解,尽力做到不给上级找麻烦。虽然我们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和工作的需求还有差距,首先管理不严、不到位,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新的一年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围绕小区的中心工作,按照上级部署,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为构建文明和谐的北辰小区努力奋斗。

北辰基地小区 2011-11-

2.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篇二

今天, 教育部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总结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 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 全面部署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刚才, 3个省市和3个高校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 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下面, 我讲两个问题。

一、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2010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 比2009年增加20万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 有关部门、各地和各高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大家一致认为, 今年工作呈现出4个特点。

(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各部门密切配合, 各地狠抓落实, 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张德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深入调研, 完善政策措施,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 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制定下发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 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民心工程”, 广开门路, 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 教育系统早谋划、早部署, 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

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2010年工作重点。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 牵头制定了16个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勇挑重担, 扎实工作, 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4万多场, 提供岗位信息450多万条, 帮助70%以上的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了就业去向。同时,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 确保了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三) 毕业生入伍预征和自主创业两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年, 教育系统与兵役系统密切配合, 通过建立网上预征报名系统、开展预征工作宣传周等活动, 引导近16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预征, 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占48.24%, 与2009年相比, 在数量、在学历层次上都有大幅提高。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方面, 各地各高校举办创业活动2万余场, 参加学生超过300万人次;设立创业基金16亿元;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面积达330多万平方米。据初步统计, 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达10.9万人, 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

(四) 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制度机制更为完善。

教育部与中央多部门联合开展实施了“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等项目。今年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生项目招生5000名, “特岗教师”招募6万多名。同时基层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 在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社区就业、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方面也出台了多项新的措施。全国已有15个省份出台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代偿政策。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到二线、三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6.4%。

同志们,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积极作为, 狠抓落实的结果;是教育部门和高校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 我代表教育部, 向辛勤奋斗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 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 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11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力争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 确保就业人数继续增加, 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这里, 我重点强调6项要求。

(一)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输送到现代化建设的岗位上去, 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第二,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就业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直接体现了“教育是国计, 也是民生”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带着满腔热情, 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第三,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状况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 也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拓宽渠道、完善制度, 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 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到村任职”、“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 切实落实服务期满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 为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持续服务和支持。二是要开辟到基层就业新渠道。中央有关部门即将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制定实施方案;各有关高校要加强宣传引导, 积极组织涉农专业毕业生积极投身农技一线。同时, 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巩固、扩展地方基层就业项目, 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努力开辟毕业生到社区、乡镇卫生院、幼儿园等基层单位就业新渠道。三是要着力做好首届1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免费师范生是温家宝总理亲自倡导和推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9月10日, 温总理在河北与免费师范生座谈时明确指出:“要切实保证2007级师范生的就业。”10月份, 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共同召开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要求,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下, 优先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 确保他们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 继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解放军代表团活动时, 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刘延东国务委员、徐才厚副主席多次指示要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把这项利国利军利民的事情做得更好。明年的预征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军地配合, 认真组织“预征工作周”活动, 加大政策和典型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预征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明年是大规模招收入伍毕业生退役的第一年, 要积极协助做好入伍大学生士兵退役后的就业服务工作, 做好考学升学、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三)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

近期, 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减免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 一是进一步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出台新的优惠政策, 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审核发放工作, 把好事办好, 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二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整合资源, 完善课程教材体系, 举办创业活动,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强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建设。继续会同科技部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推动建设“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各地各高校也要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环境, 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四是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即将开通, 要依托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服务。各地各高校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成功创业人士, 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指导服务, 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力争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进一步增长。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 明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会, 评选、表彰创业先进典型。请各地各高校进一步总结经验, 做好工作。

(四) 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教育部决定在2011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一是开展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逐步推广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 探索网络远程面试、手机信息报、网上办理就业手续等新服务形式, 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招聘活动, 力争招聘会场次及岗位信息数有明显增长。二是提供高水平的职业咨询和指导。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 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 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和就业。三是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和薄弱地区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体系, 实行一对一服务, 建立困难生信息数据库,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尽快实现就业。重视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要加强跨省协调和地区交流, 开展对口帮扶, 着力做好民族地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五)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继续加大学科专业、类型结构调整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修订本科专业目录, 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同时, 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2011年争取达到招生总规模的30%。各地各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 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 积极推进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实习实训力度。高校要统筹安排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训, 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一批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三是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 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适应“十二五”规划特别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的新要求, 超前部署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所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各类高校要立足校情, 科学定位, 力争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四是加快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 构建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 逐步形成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六) 加强领导,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各地各高校要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 以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 厅长、书记、校长必须亲自抓。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 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 务求把就业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二是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制定本地区“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中,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 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 拓宽就业渠道。三是要全面加强督促检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要亲自带队, 深入高校, 对工作薄弱环节进行督促和指导。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检查。四是要高度重视宣传引导。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 全面、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宣传各地、各高校好的做法和经验, 宣传毕业生先进典型,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3.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及时了解和反映2011年西安市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近期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

样本简介

本次调查涉及应届大学生调查以及发放大学生创业贷款金融机构调查两个方面。在应届大学生调查中,涉及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以及西安财经学院6所院校,随机选取了200名应届大学生。其中,男性占45.5%,女性占54.5%;本省生源占55.5%,外省生源占44.5%;城镇学生占58%,农村学生占42%;被调查学生的学历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分别占48%和47.5%,大专生和博士生分别占1.5%和3.0%;所学专业以文史类(50%)和理工类(32%)为主,农医类和其他类分别占1.5%和16.5%。

基本情况

1. 就业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

调查显示,毕业后打算参加工作的学生占比最高为64.5%,打算继续深造学习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分别占25.5%和10.0%,在选择参加工作的学生中,有65.9%的学生已经找到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约,超过八成已签约的学生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表示基本满意,就业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目前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表示随着金融危机阴霾的消散,经济日趋回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毕业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还是有很大的机会。

2.大学生就业选择趋于理性

主要体现在:一是就业地点逐步向二线城市转移。以往大学生毕业后首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但受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过高、工作压力过大以及房价较高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考虑到二线乃至三线城市工作。问卷调查中,有50%的学生就业地点选择了西安,选择其他三线城市或地区的学生也占到23.1%,相反,选择珠三角地区、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学生分别仅占14.4%、6.8%和6.1%。二是薪酬期望值落入合理区间。调查显示,尽管仍有19.5%的学生表示4000元以上才是最低薪酬标准,但这类学生主要以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另外,有40.3%的学生表示可接受的最低薪酬为2000元~3000元,还有20.8%的学生可接受1000元~2000元的薪酬标准。与以往相较,目前大学生对工作薪酬的预期趋于合理。

3.学校对自主创业指导明显加强

为解决就业渠道单一化的问题,各大院校均加强对自主创业方面的指导,有63.7%的学生表示所在院校提供过自主创业指导,只是对指导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被调查的学生表示最希望能通过亲身实践和老师授课、相关讲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最希望得到创业贷款、创业培训指导、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关于资金筹集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合伙创业,这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和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的门槛较高,审批时间较长,往往容易错过项目发展的最好时机。

4.大学生自主创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西安市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0年,西安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余额为2124.7万元,而至2011年一季度,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942.5万元。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贷款主要投向现代服务业、电子、文化创业产业。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中国银行西安分行和西安银行都给予了极大的利率优惠,其中中国银行西安分行大部分贷款都执行零利率,西安银行大部分贷款都按基准利率执行。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和建议

1.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努力提高社会竞争力

一方面,大学生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的传统就业观念,在择业时不能仅仅偏爱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待遇好的地方,而歧视偏远落后的地方。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作就应该予以考虑。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要具有随机性、灵活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使自身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疏通就业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就业机制

目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投简历和学校举办就业招聘会,但这两个途径都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并存在一定的就业风险。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等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培养专业对口、基本功扎实的毕业生,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关部门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机制,净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更加透明、更加丰富。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主创业也是大学毕业生展现才干、体现人生价值的又一平台。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除了指导、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就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借鉴大学生创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机遇和风险,理性对待自主创业。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如: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政策,包括创业孵化基地、公司注册、贷款担保、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培训以及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措施等,对大学生创业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

4.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2010年底,西安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工作的通知》,2011年2月,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局、财政局、人民银行营管部联合下发《西安市大学生创业贷款实施办法》,这些文件都明确指出要为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和资金上的支持。西安银行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的主要力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缩短贷款审批周期,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并视情况破除公司需运营一至两年才能发放贷款的硬性要求,根据企业成立初期项目可行性情况考虑发放贷款。西安银行开办大学生创业贷款不仅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支持外,未来更多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创业企业树立正确的诚信和合法合规意识,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提升经营状况。同时强化风险控制,有效过滤具有不良倾向和目的贷款,建立健康可持续性的创业融资支持和引导机制,推动大学生创业贷款长久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松河.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和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0(7).

[2]陈国政.国外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1(3):65-69.

[3]金耀武.新形势下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J].黑龙江史志,2009(11).

[4]汪青,何小玲.“90后”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2).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

4.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篇四

汇报材料

按照年初拟定的就业工作目标,现将我县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城镇新就业101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70%;城镇新增就业713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66%;失业人员再就业586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86%;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36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59%。

2、创业培训280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其中,成功创业280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200%;再就业培训284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57%。其中,培训后实现再就业167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56%;在岗农民工培训48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80%;新生劳动力培训63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63%;企业职工培训3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64%;农村劳动者劳务输出前培训278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56%。

3、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职业介绍3682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的61%;公共职业介绍成功就业1196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的60%;劳务输出4046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的62%。

4、小额贷款发放158人,总额788万元。

5、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5950人,征缴失业保险金46万,完成收缴任务的115%。

6、城镇失业率登记为3.9%,达到全市预期控制在4.3%以内的指标要求。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就业。建立劳动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工作总目标,进一步强化 “一把手”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的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着力完善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形成了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负责考核,就业服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使得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就业任务督促落实效能显著提高。

(二)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广泛就业和谐就业。

1)截止目前,已为2740名下岗失业人员审核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并同步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协调工商、地税、城建、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落实好税费减免,为他们持证自谋职业、自主经营创造了宽松的政策扶持环境。

2)全力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今年积极响应市局关于搞好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部署,对积极自主创业,资金有困难的,进行大力扶持,将贷款额度由去年的2万元提升到5万元,充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降低门槛,并协调司法、财政、经办银行现场联合 “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及时便捷地将小额贷款发放到下岗失业人员手中,为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扶持。

3)进一步完善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兑现养老保险补贴工作,做到应补尽补,依据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今年上半年补发了2010年度社保补贴277人,共计45万元。

4)围绕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合理调整再就业资金支出结构,结合城镇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和现实条件,积极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把实施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工程列为本局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摸清全县困难群体人员底数,进行针对性帮扶,在全县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制定针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措施。一是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实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开展政策、服务、岗位、培训“四直通”活动,提供全程就业服务。二是大力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今年已解决了106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难题,至今已在城乡保洁、保绿、园林、学校保安、交通及城市协管、社区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上累计安置了613名下岗失业人员,并及时拨付岗位工资和社保补贴,在保证他们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险接续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公共管理及公益性服务功能。

5)充分发挥劳动力(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职介窗口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市场的内接外连作用,为求职和用工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畅通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今年以来,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载体,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再就业援助月”、“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周”和“劳动保障政策进万家”等活动。同时,广泛采集县内外各类用工信息,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免费职业介绍和指导服务,组织招工洽谈会11次,成功介绍就业1196人(次)。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积极发展农村劳务组织,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和劳务输出质量,扩大输出规模。加强与外埠发达地区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长期有效的劳务协作关系,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跨区域劳务输出,对外劳务输出4046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970,为缓解我县城乡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积极开展就业与再就业培训。按照不同工作时期重点和地域特点,以县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职教中心为依托,社会办学为补充,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重点,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市场为导向,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985人。其中:计算机操作、商贸俄语、前厅服务、药品营销、汽车驾驶等适用性技能培训6期,培训284人,培训合格率92%,培训后就业率70%;农村劳动者劳务输出培训班7期,培训278人。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自身综合技能素质偏低,择业能力差的现状有了明显改善,为他们顺利择业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7)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今年以来,着重在基地建造和

提升服务方面,全力营造创业促就业的和谐环境。一是增强创业基地建造,我县首个创业孵化基地——中俄贸易大市场现已入住家乐购、香港鑫宝家具城、哈东祥金店、蓝梦床上用品、海贝服饰等较大型商家,成功带动我县700多人就业。二是增强创业培训工作。“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将创业培训逐步向、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三是增强创业后续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今年以来,共举办创业指导培训班8期,培训280人,培训综合合格率90%,培训后创业成功率75%。

8)加强失业保险工作,促进就业再就业。以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重点,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为目的,积极探索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的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和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完善失业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工作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强失业保险队伍自身建设,加大失业保险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单位和职工对失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主动参保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县相关单位和部门间的协调与联系,加大督促检查、核定工作力度,提高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台帐的准确性,狠抓失业保险扩面工作,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9)加大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有效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按照年初制订的宣传方案,我们分别采取在电视台

开辟政策宣传专栏、组织上街宣传、制作大型宣传标牌、举办政策法规培训、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法规,印发《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指南》、《求职招聘须知》等资料2000余册,使政策法规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还重点抓了《就业促进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通过举办组织学习培训、赠书等多形式进行宣传,较好地学习宣传和贯彻了《就业促进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仍存在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小额贷款担保资金不足的影响,实施自主经营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未能取得到有力的贷款资金扶持。

2.缺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立县项目,安置就业人员有限,新增就业容量小。

3.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依然落后,拈轻怕重,小富即安,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想挣,“等、靠、要”等思想严重影响了就业现状。

4.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观念有待转变。一部分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不愿意走出家门就业、创业,对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介无兴趣,开拓意识、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5.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县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因资金短缺建设相对滞后,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经验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进而满足不了

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以上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和予以逐步解决。

四、2011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结合上半年工作实际,我们打算2011年下半年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继续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做好到期贷款回收工作。

2、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潜力,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继续以企事业单位为重点,落实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争提前完成扩面征缴任务。

4、继续抓好各项就业援助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5、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把握工作进度,加强工作督导。做好基础工作台帐,确保每一项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5.2011 年招生就业办工作计划 篇五

工作计划

2011年招生及就业办将在回顾总结上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数量和效益并重的原则,从学生需求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好 招生宣传,提高服务,积极拓展生源,力争在新的一年招生与就业工作上有更大起色。

指导思想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市级职教强校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安置促招生”的工作思路,不断改革专业设置,扩大宣传力度,膨胀在学校生源,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安置质量,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大做优职业教育。任务目标

招生方面:做好新生的资料收集、汇总、过档、建籍等工作,拓 宽招生空间,开辟新的招生渠道,力争明年总招生数量比今年有更大的突破。

就业方面:多方联系用人单位,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对毕业生 100%推荐安置,并达到 95%学生、家长满意。本学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三、本学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招生方面:

1、秋季招生已经结束,我们必须认真细致的对秋季招生情况进行深入总结,完善各类资料。做好招生资料汇总、完成新生核查

及相关资料的归档、注册等工作,配合教务科做好招生各项数据统计工作做好秋季新生入学报到工作,并完成 秋季新生注册工作。

2、广开门路,为以后招生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3、做好 2012 年春季招生宣传工作的前期准备、印制招生简章,宣传册等。

就业方面:

能否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校的招生工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及就业需求,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努力稳定我校的学生就业实习,为下学期及以后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2、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等各用人单 位的考察制度,努力减少失误,不做无准备无把握的学生输出。

3、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探索用工培养模式,抓住企业用工需求机遇,与企业确立长期发展的关系。

4、通过班主任、思想教育课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家庭情况、思想观念等调查了解,强化学生的就业观、成才观,提高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与择业水平。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工作。

5、加强我校学生就业单位资料的管理,对学校学生就业过的企 事业单位进行整理,建立一个较为详细的学生就业单位资料数据库,为下届学生的就业推荐提供去向。同时可以对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

行有效的统计。

四、为了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主要采取三条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熟悉招生业务,要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业务能力。

2、加强市场研究,深入研究招生的市场竞争,分析招生形势和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研究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工作环节,不 断改进工作方法。

3、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和完善招生办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岗位 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办事程序和招生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总之,在 2011 年下,招生就业安置办的全体人员将在校领导的 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尽心尽职做好处室本职工作,力争开创我校招生 工作的新局面。(具体实施计划:附表1)

招生安置办

6.2011年招生就业工作总结 篇六

1、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我系在本学期初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做到工作有进度要求,有检查措施,有考核安排,保证就业工作逐项落实,于9月份召开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推进工作会议、毕业生座谈会安排“2012届优秀毕业生”有关事宜,各毕业班班主任也召开了毕业生就业专题班会。并专门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安排就业工作及综合测评事宜。期间,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丽霞同志还专门到我系调研指导就业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就业工作提前筹划,早布置、早准备、早动手,使就业工作取得先机,实施就业工作“全程化”指导和服务,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

2、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 10月初,我系组织学习了甘肃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文件,及时的向少数名族的考研学生传达了信息。并且完成了毕业生“应征入伍报名”的咨询服务,为有意向应征入伍的同学讲解了相关政策。

建立了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建立就业班学生的档案,对已就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掌握情况。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工作信息化。本学期,我系就业指导人员加强了对就业网站的完善和维护,及时更新内容,发布招聘信息,做好与有关人才网站的链接,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网上应聘平台。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系领导还专程联系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信息。与华龙证券,西南证券及中国银行等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赴华龙证券,白银市地税局等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先后邀请了十多家用人单位来函、来校招聘毕业生,共向毕业生提供了300余个需求岗位,实现了“就业人数增加,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的目标。

7.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篇七

市场用工需求急剧升温

26日上午8时许,笔者提前来到招聘现场,虽然距离招聘会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早已如潮水般不断涌入会场。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始登记和准备工作,一些招聘单位虽然还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展位,但一些毕业生已在招聘展位前开始咨询和了解。许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如河南平煤集团,急需200名采矿、地质类专业人才,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待遇方面也有明显提升,如西安乾宇电子集团,招聘人员考核合格后月工资可达到8000元。

经济危机的阴霾早已散去,在此次的招聘会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采矿、地质、安全工程、材料学、销售、金融、管理等9750个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吸引了来自省内的郑州、洛阳、新乡、安阳、平顶山、济源等城市的用工单位,还吸引了内蒙古、北京、上海、江苏、山西、陕西、湖南、安徽等地的大型企业用工单位的到来。

看重学历,更看重学生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此次招聘会上,不少企业的招工简章上注明了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企业选才时,普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放低对学历的要求。

“你有过相关工作经历吗?”“你在学校有没有到企业实习过?”笔者在一家机械制造公司招聘展台前看到,每当有学生前来咨询应聘,工作人员都会进行相关询问。虽然企业招工简章上明确标明需要本科以上文凭,但针对“特殊”人才,企业还是破格录取。大专毕业生小刘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有过在工厂实践的经验,在与用工单位洽谈时表示自己愿意从基础做起,公司当即与他达成了用工意向。

无锡夏普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大型中日合资企业,他们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与求职者的学历相比,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公司提供的岗位都要求员工从企业的最基层岗位做起。”

本土企业吸引学子返乡就业、创业

随着近几年来焦作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各地区在不断招商引资的同时,更有一些本土企业开始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他们纷纷提出了优厚的条件,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焦作安江陵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热忱地希望家乡的莘莘学子,在学有所成之后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比起外地学生,他们更愿意招聘本土的人才,因为他们更安稳,更了解本地区的文化,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他们表示愿意为一切想回乡创业的青年学子提供广阔的天地。

招聘单位性质多样化,专业技术人才更受欢迎

在这次参加招聘的单位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参展单位性质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某几类企业,其中既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大量私营企业、更有许多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甚至一些国家事业单位也来延揽英才。湖北省远安县事业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来焦作参加这样的招聘会已经是第三年了,每年都有不少的收获,吸引他们的是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和工程安全专业人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往年录取的学生都达到了理想的用工水平。

从招聘信息看,机械设计、化工、采矿、工程安全、电气自动化等技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当日上午,笔者在现场遇到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生小王,他与应聘公司相关负责人面谈后,双方很快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小王告诉笔者,他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专业,刚好与该公司要求的专业相符。此次招聘会上,不少企业都招聘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共有3家企业表示愿意招他进厂上班。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在此次招聘会上提供的岗位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煤炭工程安全等专业。其当日提供的20多个岗位中,几乎全部都是需要煤炭、机电、化工、机械等技术类专业毕业生。

学生择业更看重以后的发展前景

当日上午11时许,笔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不少毕业生已经找到适合的工作。进场应聘的小李告诉笔者,他是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焦作有不少招聘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企业,但是,他希望找个沿海大城市更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工作,对工资待遇没有过高要求。他表示,工作累点对刚刚毕业的他来说不算什么,他最看重的是岗位的稳定性和以后的发展前途。

毕业生张静表示,她对工作比较挑剔,以前想找个工资待遇高的工作,但现在,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更在乎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如果企业没有发展前景,岂不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她告诉笔者,她选择的岗位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这里有不少大型企业前来招聘普通工人,虽然工资很高,但是她不会选择。她更愿意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岗位,即使刚开始的工资低,她也愿意去干。

多数学生对就业前景充满自信

8.2011专业就业形势排行榜 篇八

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dE_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提供教育咨询服务。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

最新一次调查中,总共收回约100万份有效调查试卷,共覆盖2599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30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553所(部);共调查了118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21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6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57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7%。囊括了全国所有行业分类。

9.区2011年残疾人就业安置计划 篇九

————————————

2011年残疾人就业安置计划

为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促进残疾人就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11年我区残疾人就业安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和《阳江市开展2011年“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阳残联„2011‟11号)要求,将残疾人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公共就业援助大局。全面深入地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切实促进我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确保我区残疾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二、目标任务

2011计划培训盲人按摩人员6名、安置2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并通过此项活动建立我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措施

1、全面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落实,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严格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确保专款专用。

2、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完善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3、加强我区残联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导下,综合管理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根据人力资源市

场需求,为残疾人个体营业、集体从业和按比例就业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和公益性岗位。要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全面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城镇,重点鼓励民营企业采取“定向培训、定点就业、集中管理”的模式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在农村,通过建立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帮助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鼓励企业建立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安置基地。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技能竞赛。

5、利用市盲人保健按摩培训中心,培训保健按摩盲人,加强对在职盲人按摩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区依据国家规定,对盲人按摩履行行业管理职能,规范盲人按摩市场;逐步开展盲人计算机等职业培训,全方位为盲人创造从业机会,对盲人个体营业给予政策支持。

区残疾人联合会

10.2011年劳动就业全年工作总结 篇十

2010年,我乡按照劳动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上下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劳动就业各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开发就业岗1550个;

城镇新增就业就业11560人;

登记失业人数160人,控制在4%以内;

零就业家庭登记2户,全部解决就业;

劳务输出12219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1160人;

城镇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完成1200人;

已移交退休人员档案卡1435人,社会化管理率达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制定考核细则。

年初进行了劳动就业工作布置,制定了工作计划,把区政府下达的劳动就业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村,落实责任到人,建立平时监督、半年检查、全年考核的考核办法,及时了解掌握全乡再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多途径大力开发用工岗位

组织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调查走访区域内企业,开发用工岗位;乡政府与物业公司、环卫保洁处、盛伟公司用工企业沟通协调,安置本乡失地农民700余人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5人,专门负责失地农民回迁到小区后的各种事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对本乡失地农民减免一定的费用,可以优先进入市场进行个体

1经营,市场共吸纳350余人就业,另外从事其他个体经营的如小饭店、个体运输等的失地农民有1300余人。全年开发岗位5150人,新增就业人数11560人。

(三)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在全乡范围内广为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转变农民观念、解放思想,搜集用工信息55条,用工岗位800余个,利用劳务输出的典型及亲靠亲、邻邦邻引导农民走出去打工,现在外打工的农民有1229人,每月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四)开展培训工作,开展失地农民培训,针对失地失地农民被征地后,就业茫然、就业观念落后、没有就业技能,缺少就业信心的局面,乡政府先后举办了转变就业观念、农民如何创业、就业中如何维护自身权益、面点培训等培训班15期,共培训失地农民1650人次。

(五)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在区就业局的统一指导下,建立了社会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基础材料齐全,现有退休人员档案卡435人,通过到乡登记、上门登记、在村委会登记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上、下半年两次见面登记认证,并及时进行了网上的认证,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组织2次企业退休人员10人次参加了社会、娱乐活动。

(六)、给达到“老人”岁数的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障范畴,每月发放养老保障金110元。对全乡男达到60岁,女55岁的失地农民进行登记,上报征地材料,对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发放养老保障金,12235名失地农民领到了养老

2保障金。

(七)、广泛宣传城镇居民住院医保政策,失地农民积极参保。城镇居民住院医保今年出台了一些新的优惠政策,可以和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双包双保”,农民看病花钱少,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很高,共有15000余人失地农民参保。

三、存在的问题

11.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篇十一

一、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出了哪些要求

《通知》强调,要着力从三个方面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结合经济发展开发就业岗位,尤其是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一方面通过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另一方面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开发城乡基层就业岗位,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一批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加大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二、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有哪些新要求和新的措施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创业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尤其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国家和地方优先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智力密集型企业,支持网络创业带动就业。一是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鼓励在校生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二是各地要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进一步降低准入条件,减低注册门槛,落实各项政策扶持。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针对高校和地方反映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因忙于求职难有较多时间参加创业培训、享受补贴政策的情况,《通知》对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补贴期限进行了调整,将在校高校毕业生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的开始时间从目前的毕业当年1月1日提前到毕业前一年7月1日。这一调整将方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三、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一是高校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加强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各地要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三是各地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岗位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活动,健全全国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利用新兴媒介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四是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从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和便利出发,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为加强和改进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通知》提出了两项新的政策:一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求职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直辖市除外)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并享受当地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二是允许将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大型专项活动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四、在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综合施策,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需求信息,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帮助其积累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对就业困难的,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为此,要扩大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规模,适当提高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并按规定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

在就业帮扶方面,《通知》还提出了两项新的政策,一是针对一些高校和毕业生反映的求职过程中的相关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负担较重的情况,为帮助他们减轻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压力,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各省结合实际确定。二是针对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就业出路较窄的情况,《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机制作用,要求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区将到本地求职的受援地高校毕业生纳入本地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企业结合援助项目建设,积极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如何大力促进就业公平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要求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

在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方面,《通知》特别强调,要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同时,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档分离、人户分离现象突出的情况,《通知》还提出要研究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程序,消除其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

六、如何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2.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认清形势, 切实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

2013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 比去年增加19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 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 青年就业问题严峻。今年1月联合国发布报告称, 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 预计增长率为2.4%。欧、美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复苏缓慢、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低增长高失业等诸多问题, 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波及, 呈现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显示, 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 青年失业率将高达12.6%。青年失业问题在中东、北非、欧美等地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 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其次, 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三重压力。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我国GDP增速由2009年的8.7%下降到2012年的7.8%, 今年又下调为7.5%, GDP的下调对就业将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 高校毕业生总量比2009年增加了近100万人, 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 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

第三,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 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 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 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 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 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 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 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这些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此外,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但少数地方仍存在政策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虽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虽日趋完善, 但服务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中还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 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任务艰巨。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们既要看到困难和挑战, 也要看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遇和诸多有利因素。从根本上讲,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大的机遇, 是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做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最大的信心, 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 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鼓励青年创业”, 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大环境看, 当前,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期, 需要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新“四化”要求, 将成为推动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将成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驱动力量。从教育内部看, 高等教育已迈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断提高, 将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各地各高校强力推动,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就业工作战线锐意进取、甘于奉献、迎难而上, 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去年11月召开了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 并印发了专门文件, 对做好今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近期, 教育部积极会同人社部就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进行了专题研究, “两会”前又召开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会, 对当前就业情况进行了研判。现在, 距高校毕业生离校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 完成2013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一把手”工程, 强化组织领导。应对严峻形势, 关键是领导重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 亲自抓、负总责, 分管领导要全力抓、抓落实。要组织和动员多方力量齐抓共管、责任到人, 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各地各高校要立即行动,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对症下药, 出实招、出硬招、出管用的招, 确保本地本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 找准政策突破点。用好政策, 关键在抓好落实。各地要尽快组织专项督查, 分管领导要亲自带队, 分片包点, 深入地市和高校督导检查。对政策落实好的地方和学校要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对落实不到位的政策, 要开展专项调研, 制定实施细则, 集中力量破解难点。要进一步挖掘潜力, 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各地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 积极争取支持, 在经费、项目、政策等方面力争有新的突破, 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 加强保底就业服务, 完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扶持政策等, 努力推动工作创新、发挥政策优势。

三是多管齐下,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化解就业压力, 根本是增加就业岗位。最近, 教育部将与国资委、工信部等合作, 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招聘活动, 积极动员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增加人才储备。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千方百计拓展就业领域。要加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作, 加强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的人才对接, 努力开辟毕业生就业新渠道。要巩固并拓展基层就业项目。“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启动在即,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宣传招募、组织实施工作, 确保参与人数进一步增长。各地要在原有基层就业项目和规模不减少的基础上, 积极拓展新项目, 力争在鼓励毕业生到农技一线和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就业等方面有新突破。

四是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力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 不仅仅是求职者, 也是岗位的创造者。近年来, 在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 各地各高校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今后, 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着力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切实抓好税收、贷款、贴息、落户、场地等政策落实, 进一步简化毕业生创立企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要通过多种渠道设立省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 建设创业项目资源库, 推动每个地市至少设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园。要着力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努力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范围, 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加强创业政策咨询和指导, 协助自主创业毕业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解除创业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扶持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和提高创业成功率。要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创业培训, 为创业毕业生提供“短、平、快”咨询服务;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五是再接再励, 全力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 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大事。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 多措并举, 力争征集高校毕业生人数实现较大增长。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高校要将组织动员、征集报名、体检政审等各环节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明确到位。要深入宣传发动。大力开展政策宣讲和典型宣传, 帮助学生和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征集政策和流程, 形成毕业生参军光荣、大有作为的良好氛围。要抓好政策落实和后续服务。教育系统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做好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退役毕业生士兵升学优惠以及就业信息服务等工作, 逐项落实优惠政策。

六是强化信息服务, 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做好就业工作, 需求信息是前提。没有充分的需求信息, 就业指导和服务就成为“空中楼阁”。当务之急是持续开展招聘活动。当前, 各地各高校要以收集需求信息为重点, 动员各方力量, 深入各行各业挖掘岗位信息, 确保招聘场次及岗位信息数量进一步增长。要积极探索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让毕业生第一时间了解用人需求。同时, 要加强校园招聘活动监管, 坚决杜绝用人单位发布歧视性招聘信息, 帮助学生维护合法权益。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提高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质量, 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和咨询。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 明确“要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畴统筹考虑”, 各地和高校要尽快拿出具体操作办法, 解决好就业指导教师的发展问题。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支持, 启动“标准化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 以高标准就业服务机构促进高标准毕业生就业工作。

七是采取有力举措, 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评价高校就业工作, 不仅要看就业率和面上的就业状况, 还要看困难群体的就业情况。要大力实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高校要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 实行“一对一”实名动态援助, 要努力创造条件, 通过求职补贴、兜底就业等多种形式帮困扶弱。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 组织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 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困难毕业生就业。对离校时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要与人社部门搞好信息衔接, 加强跟踪服务, 使他们了解求职渠道和相关扶持、保障政策, 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各方力量开发适合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公益岗位, 积极与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协调, 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少数民族毕业生。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口援助机制作用, 进一步扩大对口援助的范围和规模;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就业技能培训, 切实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八是唱响主旋律, 扎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校正在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中国梦”教育活动要与青年的就业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高校毕业生而言, “中国梦”就是“就业梦”、“成才梦”。要引导高校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 主动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要牢牢把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 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积极应对就业工作的热点问题, 防止负面炒作。要始终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 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早排查、早控制、早化解, 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上一篇:元旦春节大PK作文下一篇:山东省城市新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减免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