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2024-07-23

马克思人全面发展(共10篇)

1.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篇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实践出发,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天赋潜能、个性、活动能力和道德品质等得到发展;它要与社会相协调,是一个逐渐完善、不断提高的社会历史过程.这些重要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成为当前创新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作 者:范晓丽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253023 刊 名:德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18(3) 分类号:B-49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个性   社会化   环境  

2.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篇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以及《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都作过多种表述。对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必须通过对以上多部著作完整思想的分析上去把握。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一个关于政治、哲学、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原理。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使人的体力和智力以及才能得到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综合发展, 除此之外, 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的高度发展, 以上几方面的发展, 在一个人的身上须是充分的、协调的、有机统一的。有关一个人的发展的涵义, 它所表示的就是发展的内容以及发展到何种程度, 也能理解为一个人的体力、智力、道德修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各个方面怎么发展和发展到何种程度。但是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解释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发展, 也不能解释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指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所谓自由发展中的“自由”和“民主”、自由中的“自由”, 在词义上是不一样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 所谓自由发展具有这样两方面的意思:第一, 自由发展就是说一个人的发展不应受到强加给他的任何活动和条件的限制;第二, 自由发展指的是人的发展不能超出自我的控制范围。

综合地历史地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到, 它的含义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是人的各项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 又包括智力;既包括各项能力, 又包括综合素质等。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 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适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第二, 人的全面发展还应是人在思想觉悟、道德面貌以及精神情趣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人们“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 “除此之外, 人的全面发展还应包括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具体指出过,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发展表现在诸多方面, 如人同自然的关系, 人同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同自身的关系。

第三,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且应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当代意义

第一,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人的全面发展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应的, 只有当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以发展, 我们每个人才能够全面地发展, 正如马克思讲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只有在那个时候, 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 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应齐头并进

只有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人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劳动成果, 也只有通过社会化生产, 全体社会成员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也才有可能得以保障, 从而, 也保证了他们的体力与治理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表明人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但反过来讲, 经济的发展要服从于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中国必须要把经济搞上去,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能否一定要等到经济发展上去了, 国家强大人民富裕了之后, 再去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要齐头并进, 不可厚此薄彼。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涵义十分丰富, 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现实性, 尤其对像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具有绝对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当然,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如何处理好大力发展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 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丰富的内容解决了关于人的发展及全面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而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方式的探索使这一理想更具现实性, 在当今世界, 人的全面发展仍是各个领域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篇三

关键词:人的发展;过程;内涵;实现

中图分类号:A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44-03

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逐渐进化、不断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批判地继承西方先哲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创立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随着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转变而不断发展的。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发展过程

人是历史的前提又是历史的产物,人不仅创造着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同时也为他所处时代的物质发展水平所决定。人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史,对人的发展的认识同样也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一)雏形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的开展,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劳动的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工人生活日益贫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并著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章中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的角度考量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发展,“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①充分表明劳动者被劳动对象奴役和压迫,造成人的发展畸形和片面化的现实。摆脱异化,实现人的类本质是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初追求。尽管马克思这时还没有提出较为系统的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但这里却孕育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异化劳动为考察个人全面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二)形成期——从《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将对人的认识引入到实践领域,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人的发展过程是实践发展的过程,他坚持实践的观点,以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为起点来揭示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哲学前提,把现实人的发展引向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坚持从历史的和现实的人、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分工到阶级的分化的逻辑考察历史。同样,对于人的发展,马克思也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从社会分工出发对人进行历史地考察。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就个人自身来考察个人,个人是受分工支配的,分工使他成为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③这样,马克思深刻的揭示了旧式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人体力和智力的畸形发展。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相应地发展起来,为了更多的获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利用各种手段剥削无产阶级,这种私有制下所产生的的人的异化劳动是造成人畸形发展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只有消灭旧的分工,消灭旧的所有制形式才能打破旧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分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是影响人的重要因素。马克思通过考察分工,第一次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站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考察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代表作,同样,它也标志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的形成。

(三)发展期——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促进人解放和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初步形成以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中又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这一理论。马克思说:“当一切专门发展一旦停止,个人对普遍性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工厂消除着专业和职业的痴呆”。④《共产党宣言》在论述共产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这样说:“代替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⑤这一时期,马克思在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同时,还从发展生产力、消灭旧式分工和私有制、发展教育等方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路径,这些都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成熟期——《资本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经典论著。在文章中,马克思强调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出发,也就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来揭示三大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发展状态。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能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⑥这样,他就将人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阶段、物的依赖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通过历史的考察,说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交换、分配、流通的过程,发现剩余价值规律,自由时间成为人全面发展的衡量标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⑦自由时间的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可以直接运用来发展人的全面能力,基于此,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走向成熟。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经历了从黑格尔主义者到超越费尔巴哈主义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样,对待人,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现实、从思辨到科学的过程。马克思所指的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是有个体生命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人,是个性自由、能力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社会关系和谐的人。

(一)个人个性自由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每个人的个性能自由地发展。人的片面发展是指在资本主义等旧的社会分工条件下造成的人的发展的畸形状态。这种片面发展的人,只是承担社会发展中的局部职能。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或批判者”。⑧这样人的活动就成为了自由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不被异化所影响的自由活动。人不仅可以从事创造物质资料生产的活动,也可以从事改造人自身的活动,分工再也不是导致人发展的桎梏。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马克思认为,人只有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解放,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全面发展的个人就是在不同的劳动工作中,不同的工作职能中,让自己先天得到以及后天培养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和锻炼,包括人的劳动能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这就将人的发展从片面的生产中把人解放出来,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它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产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体现为只有群居和集体的活动才能战胜大自然的威胁,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分工的多样化,人之间的依附关系逐渐被对物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逐渐变为被产品束缚的人,但这恰恰从反面说明了人和人关系的日益紧密性。人在从事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处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像的或设想的全面性, 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工具的便利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性的普遍交往成为现实。人们成为世界性的公民,当然,这样有利于更民族更好地吸收外来的优秀成果,促进人类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个人个性发展、个人能力全面提高以及个人同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体,我们应在科学认识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深入考察其实现条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寻找理论支持。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在马克思之前的许多思想家思考人的发展问题,都是从抽象的人出发。马克思坚持实践的观点,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寻找现实路径。

(一)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全面发展得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人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它还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为人争取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古代,人必须用多的时间才能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工厂和机器大生产的迅猛发展,生产效率逐渐提高,这样,人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促进个性和全面的发展。正如马克思说的:“正象单个人的情况一样, 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联合起来的人占有生产力的总和, 使生产力的发展成果用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做好物质铺垫。

(二)建设先进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政治保证

旧的社会分工导致了人的畸形发展,只有消灭旧的社会分工,旧的私有制,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因素日益凸显,当生产力的发展达到生产关系无法相容的地步时,这种旧式的生产关系就要被打破,为消灭旧的私有制度做准备工作。马克思以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中的异化劳动为起点,深入到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腐朽部分,他一直强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建设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保障,共产主义就是这样的联合体,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其他人发展的条件。

(三)大力发展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用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认为,教育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的生产,而且还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技能教育能教人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为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在探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时,我们就从根本上掌握了立足点,只要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够不断实现社会制度进步的,通过教育的方式促进人、社会进步的,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它的内涵和实现条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环节。只有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路径探寻的认识后,才能更好地立足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应该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 释:

①②③④⑤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135,165,228,422,165.

⑥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7,36.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1.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吴向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N].光明日报,2002-5-14.

〔6〕吴向东.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1):29-37.

〔7〕郑永廷.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4).

4.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篇四

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异化劳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马克思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以实现一个人人能够得到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涵义以及扬弃异化、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这一理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对待异化现象,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 者:李静 贾恒欣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刊 名: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34(3)分类号:A81关键词:异化劳动 人的本质 全面发展

5.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篇五

从人的审美到审美的人--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一条思想线索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有一条重要的线索,这就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的审美意义和人的审美本质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审美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人的发展就是恢复劳动实践活动的.这一属性,使人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得到解放与发展.这一发展的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消灭阶级,消除“异化劳动”,消除人的分工差别,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这条思想线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理清这样一条线索,对于完整而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以及从新的角度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季桂起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中文系,山东,德州,253023 刊 名:德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年,卷(期): 19(3) 分类号:A81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实践活动   审美   异化劳动   科学社会主义   人的发展  

6.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篇六

一直以来,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健康教育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养成文明的生活、科学饮食习惯,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现制定2013年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发挥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各项健康政策,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在全院上下努力营造一个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使广大职工及就诊、住院病人不断增加健康知识,掌握更多的健康的技能,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制定2013—2013年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规划;把落实《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及医务人员控烟为重点,结合公共卫生的大环境、关注健康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掌握传染病的流行防控动态,明确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任务。

3、调整、落实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充分调动宣传网络人员的积极性,配合临床医疗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

4、依托工会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推动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通过健康讲座提高职工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促进健康干预活动的开展。

5、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传播健康知识,普及预防疾病知识,构建和谐社区,做到人人重视健康,人人讲健康,人人都有健康的体魄。

6、制定健康教育经费的使用计划,争取院领导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支持,落实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经费。

二、提高思想认识,保证日常的工作开展

(一)日常工作

1、保证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每季度有计划,有小结,有条有理工作规范。

2、做好年初健康教育宣传员的调整工作,做到院、科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宣传员落实、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层层深入,科室合作,推动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3、依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考核标准》、《东城区2013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要点》进一步完善院内门诊、病区健康促进考核标准,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医疗管理规划中,加强医疗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对健康促进工作的参与指导、监督和管理力度。

4、定期召开健康促进委员会及健康教育宣传员会议,利用院周会有效地向全院职工传达健康促进的新信息。

内召开两次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会议。

XXX中医医院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健康促进医院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社会化而倡导的,由现代医疗机构从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健康促进医院通过出台实施促进和保护医务人员及患者健康的政策或措施,改善就医环境,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根据省、市、区要求,为确实提高医院健康理念,创新开展好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定如下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1、使医院从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促进医院从当前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模式的转变,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2、巩固无烟医院创建成果,提高戒烟服务水平。

3、探索医院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经典经验,改善就医环境和诊疗服务,提高医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的健康素水平。

二、组织机构及网络建设 为保证创建活动能够顺利、有序开展,医院成立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 下设办公室:健康教育科(兼)办公室主任:XX 办公室成员:XX XX 医院各科室负责人为健康促进网络成员 领导小组要加强创建工作的指导,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查。

三、时间要求 创建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此期间单位内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并及时上报,协助市区项目组开展督导、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工作,并于2014年11月前向区健康教育所提交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总结。

四、考核标准

7.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篇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既包括作为实践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又包括作为理论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和探索, 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的系统的认识, 主要回答了“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但是为了更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我们还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什么?1894年3月, 意大利社会党人朱·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找一段题词, 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达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回信中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 (意大利文刊物《社会评论》第35页) , 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由此可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 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高价值目标。

一、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一) 阐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本质规定, 主要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限制与束缚, 从而在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诸方面所获得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概括起来,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 在其现实性上,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社会关系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 决定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他认为, “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 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3],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4],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 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5], 意即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

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5], 人的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人自身的能力, 同时又促进发展着这个能力。在人的诸多能力当中, 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劳动能力。人的劳动能力主要指人的体力和智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 理解为人的身体, 即活动的人体中存在的,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3]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发展是人的其他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其次人的能力体现为人的认识能力。认识能力包括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实践活动全面性的基础上, 人的认识能力也必将全面发展。再次人的能力的发展还体现为审美能力的发展。马克思看到了人的艺术创造力与现实物质生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对立, 并致力于消除它。他所设想的未来社会, 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的社会, 这种社会中的新人, 则是具有高度审美能力的人。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曾指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是人之所以从事劳动创造和各种活动的动力与内在必然性。人的发展的内在根据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从片面到全面的需要, 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需要, 从利己的需要到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需要, 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渐进过程。马克思曾说过:“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 并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 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6]即培养人的尽可能广泛的需要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即在某种意义上说, 人的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产生和满足, 也即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 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阶段

在马克思那里, 人的“全面占有”和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告诉我们, 实现人类解放必然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步是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 第二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他从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出发, 论述最多的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其谈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对共产主义而言的, 这是基于人民已经当家做主, 已基本占有了人的本质, 因为它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7]。所以, 需要面对的则是如何建设一个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三) 初步回答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马克思认为, 首先, 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 并且规定和制约着人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程度。“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 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6]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生产力的总和才可能为社会所占有, 社会财富才可能从支配人的异己力量变为被每个人所支配的力量, 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其次, 消灭阶级、私有制和不合理的社会分工, 建立和完善新的公有制及社会关系,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马克思主义, 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最后, 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及其与生产等社会实践的结合。无论是人的能力和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 还是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都只能在实践中实现。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而且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大力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不断培养、丰富人的需要, 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深化体制改革。首先,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其次, 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再次, 要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2.树立科学发展观, 逐步转变“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都是为了促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 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一是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 行使充分的民主权利, 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这是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获得自由的体现,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升华。三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这是人在精神生活中获得自由的体现,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较高层次。四是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是人的“类存在”的发展,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层次。

3.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是指适应时代、社会需要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 是真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体现科教兴国精神实质的高水平教育。在中国现阶段, 推进素质教育, 就意味着要不断进行教育创新, 通过教育创新, 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实现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 满足全体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要求, 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提高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准。推行素质教育要推进学生德、智、体、美的融合性、渗透性发展, 并要突出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30-73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0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123-12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3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295-64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190.

8.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篇八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启示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工人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丧失了自由沦为生产财富工具的背景下产生的,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物质财富,将人作为工具,导致了其片面的发展,马克思终其一生来探索人类理想的发展道路,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意识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加之社会分工,会形成人的片面发展,使得工人毫无个人兴趣,没有时间精力培养个人爱好,并阻碍人际沟通。马克思经过系统研究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阐述了何为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又依据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程度,进一步提出了“三形态”人的发展理论,其中第一阶段为“人的依赖关系”,为原始的生产力不发达的形态。第二阶段为“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独立性”,第三个阶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阶段,人类得到解放,才会真正实现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里“完整的人”应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的自由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及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如下进行简要论述。

1.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这里人的个性包括自主性、自由性及独创性。首先,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改造了客观世界,也对自身进行了改造,人的这种自主性就是人的个性。人的自主性水平的发展,能动的创造性是其最高体现,人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改造世界。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缺乏创造性的个体,在生活中只能消极的接受事物及信息,最后定会丧失个性,不可能实现自我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次,社会中的人具有差异性、独特性,每个人都是无法复制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性格、思维模式,只有个人发挥自我独特性,施己所长,社会才能呈现多彩多姿,进一步为他人的发展提供保障。

2. 人的劳动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根本的存在方式,他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者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身的运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造了他自身的自然。”[3]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工人的劳动被迫成为谋生手段,他们像机器一样做着重复单调的工作,成了“片面”发展的人。因此,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完整,个人活动相应地丰富、完整”[4]。

3.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里所指的“人的能力”包括现有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人要达到全面发展,就应将存在于人自身中潜在的本质能力激发出来。人的能力的发挥是在社会实践中显现的,因此应给予个人具有挑战的、创新性的工作和任务,使其更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4. 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还有政治、法律、文化等关系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豐富、开放,使之成为越来越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注重利润增长忽视员工个人发展

彼德·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出并明确界定了“人力资源”的概念,之后,人力资源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是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为了使员工更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种建立在“人性恶”基础上的理论引入我国之后,不少企业将员工作为实现经济利润的“工具”,对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更有甚者制定了不符合人本精神的规定,无视员工自身价值与内在精神需求,更不用说发展员工的各方面素质。为了高效率的实现,员工长时间在一个岗位做着重复、单调的工作,缺乏培训机制,员工发展成了“单面人”。

(二) 注重物质奖励忽视精神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一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是,管理者要根据不同人不同发展程度满足其各个阶段的需求。员工在工作之初,首先应满足其生理需求,这时物质奖励可以有效的发挥作用,员工会感到满足。当其逐步发展到较高层次,更多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此时管理者应注重精神奖励。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在进行奖励时,绝大多数是以物质奖励为主,实际上,长期单独的物质奖励根本无法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无法开发员工的创造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无忧的前提下,适时进行精神奖励,如给他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重视员工所提的良好建议、将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而非“工具”对待,此时员工潜力才能充分发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nlc202309021051

(三) 注重人治,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第一,仍然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只见事不见人,凡是以事为中心,把人当成提高利润的工具、增加企业开支的成本,注重对员工进行控制并最大限度的使用劳力。第二,管理制度大都是员工考勤、奖惩福利、薪酬考核等方面,而不以人为中心,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其创造性出发,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得以发展、组织目标得以实现。此外,缺乏合理规范的制度措施,无法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和约束,更加凸显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

三、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一) 确立人本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主体,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出发,开发和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实现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有效统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管理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5]。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力资源和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有适合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环境;同样,如果人的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发展与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首先,将人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目的,企业利润的增加是服务于人的;其次,明确企业管理活动的宗旨是为了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为了个性发挥、劳动能力及人际关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最后,重视每个人的价值,不以职位的高低、绩效的好坏而差别对待,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尊重人、培养人、

关心人的和谐文化。

(二) 健全管理制度,转变管理理念

转变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应滞留在规章制度的制定、绩效任务的考核这些对员工约束性的工作上,更应为员工能力的提升创造环境与条件,充分尊重员工的创造,给予精神奖励。更重要的是,要淡化“管人”意识,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意识,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人,使其感受到企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密切相关的,由原来的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更大限度的提升自我能力,只有员工获得全面发展,企业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三)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的总和”[6],是员工要遵守的规则、习惯,遵循的行为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的,有利于实现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并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展示自我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及超越。因此,企业应该着重塑造利于员工全面自由发展的自主创新、和谐友善的良好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2]馬克恐恩格斯文集笫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3]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8.

[4]侯悦.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3.10.

[5]赵继新.人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3.

[6]王尧茗.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终身雇佣制”得到的启示[J].企业管理,2013(5).

9.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篇九

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会大大促进人类的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发展条件,人们能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我,使自身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科技的发展会促人的全面发展。其次,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而不是抑制人的发展。众所周知,再先进的机器,都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要靠人来使用。而那些因为工具的产生而获得便利的人,如果因为依赖机器而放弃人的劳动本能,那他们会被社会淘汰,但这不意味着科技的发展会阻碍人的进步,因为任何事物有具有两面性,科技也是如此,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全看我们自己,我们不可以因噎废食,仅仅因为个人因素,就否认科技给人类带的进步,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人总是最高等的智慧生物,电脑在某些方面性能非常卓越,但电脑绝对不会比人脑聪明,因为无论怎样,机器是要人来发明的,它不会自己产生。所以,我方认为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辩论:

一、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在更深远的意义上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办事效率。但是电脑永远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工具,即使它能代替人的许多思维活动也不能证明它能代替人的一切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活动始终把握电脑的程序处理过程。电脑作为人类的一种工具,永远是被人类所操纵的,电脑离开人类则是一堆废物,科技离开人类也就无从发展,他们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丰硕成果。

二、电脑代替了的是部分简单劳动力的付出,人的劳动能力是反映在多方面的,不能就此简单地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这太片面了。

三、科技发展使人们摆脱一些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使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复杂的、更具有创新意义的劳动,这不促进人的发展吗?

四、有了汽车,人们不是不习惯走路散步了,以车代步使人们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少了,做事的时间就肯定多了,做什么事的效率都提高了。

五、正是因为有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才能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间,这难道不是人类探索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吗。现在有了轮船了,难道你还要泅渡太平洋吗?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一些缺陷和负面影响,正是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纠正和消除,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吗?

六、看一个问题的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看它存在的主流,比如说药品是可以治病的,有时是可以救命的,但它也会有副作用,你能说它不好吗?即使再好的东西也难免有副作用,因此,科技发展最终还是能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

总结陈词: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正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比如,我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多亏科技发达了,楼房也可以越建越高了,这样就减轻了地面的压力,而且我们现在上下楼大多都是使用电梯,方便多了.在看我们现在的厨房,使用天然气,微波炉、电冰箱等高科技发展产品,大大缩减了我们煮饭的时间.还有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电话,电脑使我们的实现很多人脑暂时不能实现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心中的疑问.电话呢,则方便我们的交流,特别是移动电话,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交流。

10.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

内容摘要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

二、体育锻炼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

三、体育锻炼对美育的重要性 ..

四、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性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0802班

王承睿

U200812738

2008年10月30日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进入了21世纪以来,对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何谓“人才”?在我看来,就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之处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要有一门特长或者是有一种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有着多种特长或者能力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无论在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全面发展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考验与要求。可是,要如何做到全面发展呢?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呢?

我的观点是:体育锻炼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那即是说,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流行这样的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有学者将健康分成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康,即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世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道德健康就是指既为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的健康负责,把个人行为置于社会规范之内。对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大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手、脚的运动能力;长跑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乒乓球可以锻炼我们手腕的灵活性;太极拳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柔韧性等等。所以,体育运动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说,使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体育锻炼。再来说心里健康,有人会问,体育运动是纯粹的肢体上的运动,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实,体育运动绝对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的。首先,体育运动在很多时候都是有胜负性的,很多人对这个胜负都是很在乎的,这也是体育的一个魅力所在。所以说,正是由于体育存在着这胜负性,便决定了很多人因为这一分两分之间的差距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赢的一方自然高兴愉快,但也很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输的一方自然不会高兴,而且很可能回因此产生嫉妒和不服气的情绪。所以,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上的影响便不能忽略。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说体育运动才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许这听上去有一些矛盾,但因为事物有着两面性,正因为我们平时进行了正确的持久的体育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的体会到体育真正带给我们的东西——体育不是为了争夺名利,而是为了升华自己,让自己更健康。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尤为有益。它会使你淡薄胜负的观念,让你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处世为人。还有道德健康,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一个人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所以有了一个良好心态的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于对整个社会都会抱有一个好的道德准则,如此以来,体育锻炼对一个人的道德健康同样也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综上而言,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的各种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体育锻炼对人们健康的积极影响,才使得体育对于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用产生了最为基础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总是把分数看作第一位,这便使得中国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往往比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弱很多。在西方国家,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不同方面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其中,加强体育锻炼就是一种很主要的方式。有的人可能认为体育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殊不知,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体育锻炼是主要是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这便是在某种程度上来锻炼你的动手动脚能力。其次,体育锻炼也不是单一的身体的运动,同时也是脑力上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锻炼者也要充分运动自己的大脑,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锻炼更科学更健康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有时体育锻炼也是一种智力上的运动。再者,体育锻炼有时也是一种团体性的项目,因为很多体育运动都不是单人性的,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达到锻炼效果的,所以通过这种团队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团队主义感和合作配合的精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所必备的东西,故而我们可以得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实践能力的结论。

三、体育锻炼对美育的重要性 ..体育是人体形态美、精神美和运动形式美的综合表现。体育锻炼蕴涵美育因素,人体运动美、形态美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体育运动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还可深化人的美感。一场国际比赛,在某种程度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荣誉,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弦,当我国运动员获胜,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壮丽情景无不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人们带入一种奋发向上的美好境界,促进人的精神内在美。可见,体育运动使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的统一。另外,体育具有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特点。大部分体育活动(除了室内运动)都是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此外,各种体育场馆的布置设计,建筑与装饰,既可供人们健身、娱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具有美化装点城市建设的审美价值。“绿色体育”、“绿色奥运”有利于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所提倡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显示了建立尊重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的理念,我国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建设优美绿色生态环境与运动健身功能融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公园,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可见,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美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经常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种良好的氛围的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更为和谐更为友爱。

四、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中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嫉妒、敌意、不满、愤闷、颓丧等不良情绪。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的,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折射着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共同的活动,人们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产生了情感。一场酣畅的体育锻炼,往往将人从烦恼、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是亲和、亲情、友情的纽带,是创造健康向上社会氛围的平台,在相互交往中缓解精神压力,实现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调节。体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是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增加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友谊、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所以,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下一篇:背英语单词的五大捷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