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摇曳芬芳散文

2024-07-13

浪漫摇曳芬芳散文(精选3篇)

1.浪漫摇曳芬芳散文 篇一

孤单摇曳月华窗外散文

秋日的黄昏,慵懒的时光。

一如既往地,我独倚南窗。南窗外,金桂烂漫,远山如黛。窗台上搁有一书,已阅至中央,此刻,却不想继续;一杯温吞白开水,已捧在手心,若蜻蜓点水般,轻轻啜饮;耳边,伤感的古典音乐在萦绕,从一曲接一曲转向单曲循环。

我喜欢用这种方式打发百无聊赖,随心、随性、游离。

我知道,他人的目光里,我留下的只是一个寂寥的剪影,弥漫着一抹孤独与落寞,喧泄着一记无法淡忘的暗殇。

而我,却是如此钟情。

只是,这份感受,除却久远的记忆,目前,我的周遭,应是无人共享。

我是一个孤单的人。

孤单,是一抹现象;而孤独,应算是一种本性。

因为,于我来说,孤单或是孤独,像是与生俱来。

小时候,邻里的小孩玩成一锅粥时,我就像没入锅的那粒米,置身事外,守着孤单,成了看客。将同龄人的笑闹哭喊一一收入眼底,留进记忆,便成了我的一种嗜好。

读书后,这份孤单依然坚守,十年寒窗里,入眼入心相守的,只有三位闺蜜。只是,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走散,如今无一例外地都杳无音讯。

成年时,郁郁寡欢里,也曾有过两蓝颜,时隔二十年,均两次擦肩,在爱与被爱中,彼此念念不忘,却又只能选择相守相忘,让曾经的容颜刻在脑海却悄然模糊在记忆深处。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这是怎样的一份伤感啊!我们最纯的情感在世俗里,如此不堪一击,支离破碎在渺茫里。消极如我,选择默默接受。毕竟,人生的宴席,摆着摆着,便不断有人要离席,或是你走,或是他离,最终曲终人散。

时至今日,心墙愈厚的我,择一隅戚然固守,像株落单的百合,默默绽放、悄悄凋零。我不愿也不想再去接受人生际遇中知音间的散场,无聚便无散,不是吗?!我只想,拈一份心照不宣,唱一句彼此珍重,圆一场心意两相通,许你一世温情安暖,慰我一生颠沛流年。

人既已孤单,便避免不了陷于孤独。

其实,我不怕一个人孤单,只惧怕人群里飘荡环绕的孤独。

众所周知,那种呼朋引伴的言不由衷人云亦云里,看似有很多朋友,其实真心实意的真没几个。囿于流俗,难免有人会无视端倪会徜徉其中,但这是一种悲哀,不是吗?!在那种环境里,我自然打不开心胸,只不过,我懒得周旋于那份惺惺作态,便在人群里固执地选择三缄其口、游离他方,站成一个例外。

而网络里的知音却是来得更加真实,至少我从对方流露的言论与排列的文字里能够厘清几分他/她的人格魅力,也能够把握自己与他/她能有的交集的深度与广度。彼此不识,可以漫谈,也可以神游物外;彼此尊重,惺惺相惜,亦能心有灵犀。

只是,孤单没什么不好,孤独更无可厚非!

我坚信,渺渺红尘里,上苍一定安排有那么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一些知音,能懂你,愿懂你,去懂你。你若仍处孤单,也许,只是彼此间还有没超越的时空距离,假以时日,一切都不成问题。于我自己,不过是想在薄情的世俗里,深情地等候,去拥抱一米阳光,以求得一指间的温暖。你我若懂彼此,必有回响,定会回应,昔时、今日,天涯、咫尺又如何?!

前几天,微信里有人聊起关于孤单与孤独的话题。当时,便觉得切入心事、荡漾心扉,不由自主地便也加入了寥寥数言。文友“书生”说:“孤独常常是一种相当的境界,只有这时候,一个人才能从尘世的喧嚣中宁静下来,轻轻抚摸岁月的伤痕,心平气和地梳理自己的感情,而所谓的诗情画意,也就在这个时候从心底悄悄地流出来。”言语无多,却是内心深处的着点,道出了一批孤单或是孤独者的心声。因了孤单,我们才有更自由的身心与灵魂,不受俗世间烦琐俗事的`困扰,去理清自己的思绪,了解自己此生要的是什么求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给予的又是什么。人生百年,不过草木一秋,对得起自己又无损于他人,这一生,即便孤单又孤独,也算是值得。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缺少什么,小心翼翼间或大张旗鼓中,言谈举止里自然而然地便会流露出对有所缺失的过分关切与殷殷企盼。好比如,当今火热的朋友圈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去晒啊晒,晒出的种种,包罗万象甚至出乎意外。透过现象看本质,谁没有过相视无言、会心一笑?曾经,我也晒,晒到后来,自己却害怕了,害怕着自己的害怕,带着一份痛,痛彻心扉。

既已孤单或孤独,就不要去凑热闹。在热闹的气氛里,孤单与孤独不会因你呆在人群里热闹中而有所收敛,反而会变本加厉,将你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吞噬之力,刺痛你的每一根神经末梢,消融你的每一个新老细胞。

孤单的空间,确实笼罩着一份寂寞。在这种境况下,我们可以顾影自怜、消沉意志,进而无所事事,任时光消逝韶华尽失;也可以无视寂寞、耐住诱惑,重新修正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毕竟,寂寞的空间最大的优势是清静与安宁,也是自己成长的最好空间,无论是学识还是心境,哪怕只是跟着孩子再度一次寒窗十年。

试着静静地呆在孤单或孤独里,你会发现自己能够用心如止水去对抗于身心不利的种种诱惑,你也会最近距离地触摸到自己的心地与灵魂进而找回自己的初衷与初心。人,其实真的很简单:索要简单,快乐也简单,幸福的来临也简单。我曾经说过“快乐来自对生活的简单索求,幸福则源于单纯的快乐”,如今,尽管时过境迁,尽管心情跌宕,理还是这个理。

此刻,窗外,夜幕已辅开。弦月正挂天际,尽管残缺,却身姿曼妙、清辉依然。

孤独有我,孤单有你,若写不成书,则于心里相念互寄!

唯祈祷:就地、他乡,景美;咫尺、天涯,均安!

2.六月 摇曳莲花散文随笔 篇二

夏日炎炎、阳光四射,蝉鸣鸟叫此起彼伏,明明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在高温的映衬下却莫名的让人心生烦躁。

这热气腾腾的时节,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让人静心,一池莲花大概足矣吧。

莲叶田田,一眼望去此起彼伏的绿,或平铺于水面随风柔软荡漾,或挺立着尖尖小角供蜻蜓小沁,那满心满眼的绿如一汪清泓让人心情舒畅。若是再下一场雨就更好了,雾雨蒙澪,荷塘似一幅水墨丹青,让人心甘情愿的沐浴着毛毛雨漫步欣赏;若是倾盆大雨也没关系,雨打在荷叶上发出沙沙的悦耳的响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入耳的声音、入眼的画面都是诗意,让人心醉。

挨挨挤挤无穷碧的莲叶中有荷花探出头来,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盛放,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瓣,像含羞的少女半遮面;有的还只是花苞,如娇嫩的小手紧紧合十;还有的.已经凋谢,飘落的花瓣如一艘小船,在水面旅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美冰清玉洁。无声的氤氲,如同一幅水墨画,独具东方神韵。她总是亭亭玉立着,不管是阳光普照、细雨微风、亦或是倾盆大雨,根植于淤泥中,竭尽全力的向上生长着,绽放美丽的花瓣,结出饱满的莲蓬,惊艳着盛夏时光。

待到秋风起,天气慢慢转凉,花瓣渐渐凋零,莲蓬也被采摘食用,碧绿的莲叶颜色渐深,柔软不再,慢慢卷曲。莲开始集聚养分向下生长,长成儿臂粗的一截一截的雪白莲藕,让莲池主人的脸上漾起笑容:丰收了。

人们喜爱莲,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曼妙身姿、幽幽的芬芳,还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也因为她能融入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生活。大概从来也没有哪一种花可以这样:开花时宛如谪仙让人不敢亵玩,花落后莲子让人口舌生津,莲藕更是人们喜爱的食材,莲叶还能入药,可谓是“接地气”之极。

池中的青莲开出第一朵迫不及待的花苞,清晨四点小鸟忍不住开始喧闹,有一股微微的风顺着窗的缝隙吹进来,夏日的阳光照在温暖的床铺上。

一盏盏昏黄的路灯亮起,点亮回家的路,走进小区,抬头看到厨房的橘色灯光,有忙碌的身影来回走动。开门,换鞋,走近餐桌,看到一锅的莲藕排骨汤,氤氲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家。

3.散文欣赏:那一片摇曳的碧荷 篇三

邓襄距离市区10公里的距离,现在城市日益扩张,邓襄几乎和漯河连在了一起,一路上厂矿烟囱林立,门面首尾相连,只有快到邓襄的时候,才可以看见那一望无际青碧的田野, 子涵问我,田野不是到处都是,为什么跑这里看田野,这句话问的非常没有诗意,其实有时候舍近求远,不是为了某一种相同的风景,比如田野,农村都是一种司空见惯一模一样的田野,有时候是一种心情的旅游,一种情绪的浪漫。

去邓襄,源于一篇县志关于邓襄莲湖藕歌的传说,也是口碑相传的古代郾城八景里最浪漫的一景,邓襄春秋时期属蔡地,后属楚,因邓候襄分封于此,筑寨而居,故名为邓襄寨,又名邓襄邑,这里不仅有火烧邓襄寨的传说,更有八百里邓湖莲歌的历史美景,史籍记载,很久以前,邓襄寨东北隅有一天然湖波,名曰邓湖,湖中有一高台,台上建有精美的佛寺一座,那时候湖岸垂柳成行,湖内云影氤氲波光潋滟,满湖莲荷摇曳,露润荷花重,风扶莲叶青,盛夏时节,柳丝浮水鱼鸭嘻戏,一派生机盎然,更为奇妙的是,风吹荷花,满湖的荷花叶梗互相碰撞,竟能发出叮叮当当优美的旋律,犹如金钟玉佩,悦耳动听,邓湖莲歌便由此而得名,声名远播,成为载入史册的郾城八景之一。

有时候你去看一个风景,心中应该有一个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那些口碑相传的传说,无论是神话,典故,可以让你去看的风景有了一种想象的博大恢弘浪漫典雅的美丽。

沧海桑田,其实再美丽的传说也早就面目皆非,邓襄和很多乡镇一样,一条公路穿街而过,路面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我们两个在十字路口下了车,三月的阳光婉约透明轻盈,阳光把子涵的笑容衬托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她问我,去哪,我也不知道,因为陌生就有点茫然,因为茫然心里才有了一种飞花流泻的浪漫,我轻挽着子涵那耦荷一样圆润的胳膊,她有点不好意思的想挣脱,我轻声的说,又没有人认识我们,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手牵手的似是而非的爱情的味道。

问了好几个人,那些人都是一脸的自豪,邓湖莲歌那是很早以前的传说,现在早就没有了,子涵刹那间有一种失望的惆怅,我对她说,莲湖可能没有了,被时间填平了,但是我们心中的莲湖永远在一个地方摇曳,走吧,我们去历史的旧地抚今追昔去,我们两个相视一笑,脚步把满地青碧的阳光搅得一片哗然。

这里应该是一个新建的商业街,全部是小二楼的样子,很少有装修过的门面,大部分在待租,往东走没有多远,就可以看见一大片突兀的麦田,我们又问了几个人,那些人只是不确定的指着不远处凸起凹进去的麦田说,好像那地方就是莲湖的旧址,正是中午时分,田野里是一种诗意张扬的恬淡,油菜花点缀在麦田之间,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通往很远的阳光弥漫的村子,我和子涵临风而立,那带着麦子味道的风,染绿了我们的眼睛和思想,我想象几百年前的眼前,是一大片青碧的湖水,湖水里是满湖首尾相连的碧荷,微风吹过,莲花相撞,发出来金帛碧玉一样的叮叮当当,那声音可以穿越所有的时间和历史,我和子涵青藕小衣,划一个扁舟,穿行在层层叠叠遮天蔽日的荷花之间,风声,笑声,水声,莲歌声,组成了一副美轮美奂的莲歌舟行的图画。

上一篇:国际禁毒日禁毒宣传标语下一篇:劳动保障季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