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

2024-08-12

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通用8篇)

1.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 篇一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问卷

年级、专业性别你对现在的就业形势了解多少:

A.很了解,平时比较关注B.一般,基本上是听别人说的C.不了解D.无所谓,跟自己关系不大

2你希望未来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

A.关系密切B.有一定的联系C.无所谓D.无联系

3你的就业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4你觉得以下哪个因素对你就业影响最大:

A社会需求B工作环境C薪水D专业E就业信息F其他G还没想过

5你对你的将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

A、职业规划是什么,不懂你在说什么B、规划不规划都行

C、我想过,但我不太懂,我需要专业的人士来指导我D、是的,我想过!我自己有很强的能力可以自我规划我的职业和一切

6您对自己今后就业形势持什么态度?

A、比较乐观B、严峻,但相信自己能找到理想工作C、还不担心这问题

7毕业后的选择:

A.考研B.自主创业C.工作D.出国E.考公务员F.其他

A——8B——9其他选项转到第10题如果你考研,原因是:

A.决意从事学术研究B.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C.因为竞争太激烈,对求职有恐惧心理D.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要跨专业考研如果你自主创业,原因是:

A.自己的梦想,觉得自己可以闯出一番天地B.竞争太激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C.不想在别人手下打工D.寻求刺激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

A 政府机关B 外资企业C 私营民营企业D 国有单位E 事业单位F 自己创的企业

11.如果求职过程不顺利,你能接受去小城镇或乡镇企业就业吗:

A.乐意接受B.勉强接受C.坚决不接受你对就业薪酬的期望值是:

A.1000——2000元/月B.2000——3000元/月C.3000——4000元/月D.4000元/月以上13毕业后你所追求的岗位:

A:高薪但不一定要自己感兴趣B:工资不高但自己感兴趣;

C:不管工资高还是不高,自己感不感兴趣,一开始就是寻求经验

14面对当今就业形势,您对大学毕业后的看法是?

O(∩_∩)O谢谢你的合作

2.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 篇二

一、青年马克思择业观的丰富内涵

马克思在中学时就明确了奋斗目标, 就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459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 用凝练的语言论述了三个有关择业的问题, 为青年如何择业树立了榜样。

(一) 为什么要选择职业

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是其生活目标、人生观的体现, 关系到其未来生存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马克思比较了人与动物的不同, 指出动物是被动地、盲目地适应世界, 在自然本身规定的范围内安分地活动。相比动物的被动适应, 人是能动的, 不仅可以确定能够使自己趋于高尚的目标, 并可以选择、找到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马克思认为, 能这样选择是人比其他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 但如果选择错误, 则“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1]455因此, 人有意识地选择职业是一种历史必然。青年要认真地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

(二) 应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中学毕业时, 马克思以及他的同学们面临毕业去向的选择问题。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 有的人希望变成牧师, 有的人把追求享乐作为人生理想。马克思认为, 如果条件允许, 人们应该选择最高尊严的职业。最高尊严的职业是一种人们深信其正确, 积极主动为其尽心尽力, 并且能给人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为人类工作的职业。如果青年认同、选择了马克思提出的最高尊严的职业,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就不会时常感到痛苦的职业倦怠和情绪低落。

(三) 如何选择职业

1. 选择社会需要的职业。

人们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希望选择职业。马克思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 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1]457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如何满足个人的欲望, 即使可能取得职业成功, 但绝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物。“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1]459

2. 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职业。

人的身体素质是其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 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1]457如果选择了超越自身体质限制的职业, 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1]457由此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是“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1]457青年应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 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职业。

3. 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

在选择职业时, 应该全面、准确地评估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马克思指出, “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 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 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1]457“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 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1]458青年应不断挖掘专业特长, 强化能力训练, 选择那些自己擅长、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职业。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择业观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就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 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阶段, 西方价值观念、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不小影响。总体来看, 我国大学生的择业心态比较积极、健康,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大学生选择职业时理想信念模糊, 诚信意识淡薄;看重经济利益, 而不考虑社会利益;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存在不劳而获思想等。

(一) 大学生就业主体性意识的不断扩大

大学生就业选择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对自我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扩大, 使他们的就业观念不容易转变, 倾向于选择自己喜欢、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工作, 宁愿“有业不就”, 也不“委曲求全”, 当主体需求与客观现实无法有效匹配起来时, 主体需求的异化致使就业供需矛盾更加凸显。这种情况下, 需要寻求一种就业供需矛盾的解决机制, 调适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和客观性需求之间的差异。一方面应通过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等,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应用马克思择业观引导大学生, 把大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结合起来。就像马克思说的,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1]459

(二) 大学生择业观的非理性追求

近年来,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错位、增长方式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造成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足。提供就业岗位需求的企业总体不多, 无法充分满足大学生的期望。同时, 市场经济促使社会财富、利益重新进行分配, 不少大学生产生过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就业观念, 造成大学生集中在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寻找就业岗位, 不愿意在内地县级以下地区或山区就业, 使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拉大。不少大学生择业时更看重能够直接获得的薪酬福利, 而对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则较少考虑, 缺乏对自身的长远规划。

(三) 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 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如, 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有的大学生频繁跳槽;有的大学生随意毁约;有的大学生甚至不惜对简历、证书进行造假等, 给用人单位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诚信的就业行为, 扰乱了招聘市场的秩序, 降低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简历、获奖证书的认可度。就业过程中的不负责任行为反衬出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迷失。大学生择业要受社会诸多现实因素限制, 无法随心所欲地自由选择职业。实际上, 大学生择业经常注重工具理性, 忽视价值理性。一方面,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 精神层面能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理念;另一方面, 择业以实用作为的标准, 持有功利的价值观念。

三、青年马克思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时期确立了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职业理想, 并用其一生不断奋斗。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否正确, 既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就业去向, 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走向。虽然时隔180年, 但马克思的择业观与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具有以下启示:

(一) 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等, 是个人奋斗的目标。社会理想是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共同目标。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 社会理想决定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对个人职业的选择、人生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 只有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的个人理想, 才有意义。另一方面, 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脱离个人理想的社会理想, 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大学生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就是要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2014年5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 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2]

(二) 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个人价值是指个人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个人需要所做的发现、创造, 其是个人自我发展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贡献。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是社会需要的满足。[3]没有个人能够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如果没有社会价值, 人的个人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人的活动既要满足自我的需要, 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互统一的。这两种价值要如何统一起来呢?那就是“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自己才能达到完美。”[1]459因此,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择业时要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 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马克思一直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伟大的职业, 并为此奋斗一生。当时, 马克思的父亲希望马克思成为律师, 但马克思却希望当大学哲学教授。后来, 由于政府的政策, 马克思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工作的职业。大学生在择业时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客观方面, 大学生选择职业要考虑国家的就业政策、社会的就业形势、个人所学的专业、家人的期望等因素。主观方面, 大学生选择职业要考虑自身的体质、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大学生只有综合客观、主观多方面的情况, 并根据实际及时做出调整,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四) 选择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马克思强调, 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 要选择能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 唯有从事这样职业的人生才最有意义。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伟大理想, 在此后的人生中, 他满怀青春的激情,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践行了中学确定下来的职业理想。不管遭遇多大困难, 他都以惊人的毅力工作着, 旨在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找到出路。为了写作《资本论》, 他前后共花了40年的时间。2015年10月2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指出, “年轻的我, 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 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4]当代大学生应以马克思、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 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与国家、社会的需要之中,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自立自强, 奋斗不息,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习近平.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3]兰英.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当代价值[J].学理论, 2014 (29) :254-256.

3.公务员风劲吹青年择业观 篇三

However, recently, in mainland China it has reported the news of the resignation of civil servants, which undoubtedly cause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civil service exa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made people begin to reflect on the hot enrollment of young civil servants.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掀起了一股狂热的青年公务员“热”。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有152万人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而在2003年,这一数据仅为8.7万,十年间“暴涨”了近18倍,近几年更是出现千人争一岗的火爆场面。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截至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突破700万,5年间增长近50万人。”

然而近期中国内地却爆出了公务员辞职新闻流,无疑给公务员考试泼了一瓢冷水。同时,也让人们开始反思青年公务员报考热潮。

To be a Civil servant becomes popular for a time

风靡一时的公务员职业

Civil servant, just as its name implies, means “the servant of the public”. Literally, it illuminates a simple reason: “The drive to take up this job is the sense of honor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serve the public.” Professor Zhu Lijia said in an interview: “In modern countries, the team of civil servants is made up of a group of people with the ability of management who aspire for the general public service and regard social honor higher than the interests of money.”

公务员,顾名思义,即“公众的仆人”。仅从字面上就已经阐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从事这份工作的驱动力是荣誉感与服务公众的决心。”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一次采访中如是说,“在现代国家,公务员队伍一般由一批有志于为公共事业服务、视社会荣誉感高于金钱利益,并且有一定管理智慧和水平的人构成。”

In China, civil servants were onc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social elites. Millions of people regarded it as the best occupation. In America, recently, it also had an unprecedented hot wave of “enrolling for civil servant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of Hong Kong Media, since 2008, due to the severe American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on that more than 3,000 new positions in government attracted about 300,000 applicants.

According to a poll in Russia in 2011, civil servant ranked first in the hottest career list. In Germany, some positions are permanent and the employees cannot be fired, so civil servant is also a popular career. A survey of human resource and marketing agency in Germany showed that nearly 20% of German college students want to be a civil servant after graduation. A report of Global Times in 2012 said: “This year Japan has also had an unprecedented boom in national and local civil service exams."

nlc202309012054

放眼世界,在中国,公务员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精英的代表,一个千万人奉为“香饽饽”的职业。在美国,近年来也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公务员热”。据香港媒体报道,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和就业形势严峻,曾出现过三千多个新政府职位引来约30万名申请者竞争的火爆场面。

据俄罗斯2011年的一项民调显示,公务员在最热门职业排行榜中高居首位。在德国,因为某些岗位终身任职不能被解雇,所以公务员也是颇为热门的职业。德国人力资源营销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德国大学生毕业后想当国家公务员的有近20%。“日本今年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2012年《环球时报》一篇报道显示。

Cruel civil service exam

残酷的公务员考试

Despite all kinds of pressures of the civil servants, young people's passions for being" officials in politics" remain. Behind the hot jobs, however, it is the cruel exam. In China, "the highest honor" can only be owned by those who defeat thousands of competitors. Jonathan Finn, commentator of the Guardian in Britain, thought that Chinese young people had no other way to go but experience again and again cruel competitive examinations if they wanted to become civil servants.

In India, the civil service exam is claimed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test in the world. Every year,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ake the examination, but the acceptance rate is only less than 10 in a thousand. Candidates need to pass three stages, namely qualifying examination, the main test and the interview. It almost needs one year to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and each person has only four chances during his lifetime.

尽管各种压力敲打着公务员的神经,还是无法阻止青年人对“为官从政”的热情。然而,热门职业背后,却是残酷的考试。在中国,这份“至高荣誉”只有于千军万马中成功过独木桥者方能拥有。著有《现代中国史》的英国《卫报》评论员强纳森·芬比认为,中国年轻人在职业规划上,如果要想当上公务员,就没有别的途径可走,只有经历一次次残酷的竞争考试。

在印度,公务员考试号称是全世界最难的考试,每年报考人数几十万,录取率却只有千分之几。考生需要经过初试、主试和面试三个阶段,差不多花费1年时间才能完成,且每人一生只有四次机会。

Britain is the earliest country that puts the system of civil servants into practice in the world. In the selection of civil servants, Britain always maintains the traditional consciousness that “people who have received higher education are more suitable to be leaders". Therefore, the difficulty of civil service exam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keen on registe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most of British civil servants are outstanding graduates from Cambridge, Oxford and other famous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British civil service exam is "the intelligence test on thinking". After the general test, professional test and the interview, the candidates may be employed if they are on the top three levels (there are a total of seven levels). Newly hired officials can be formally employed after two years’ probation.

In France, the civil service exam is also very competitive. French civil servic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politics and business. Civil service exam of business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written and oral examination. The examination’s content include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Constitution, history, etc. The positions such as diplomatic personnel and advisers to the government require that the candidates have high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the elimination rate of selection is very high.

nlc20230901205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在公务员选拔方面,英国一直保持着“接受过优良高等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领导”的传统意识。因此,公务员难考是英国大学生并不热衷报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英国公务员大多为剑桥、牛津等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英国公务员考试最大的特色就是“智力测验考思维”,历经统测、专业素质、面试答辩后,进入前三个等级的方可录用(总共七个等级),新录用的官员一般要经过两年的试用期,才能被正式录用。

在法国,公务员考试竞争也很激烈,法国公务员制度分为政务类和业务类两种。业务类公务员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考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宪法、历史、宪法等等方面,对于像外交人员和政府顾问等这样的职位,不仅要求候选人具有高学历,且选拔淘汰率非常高。

Why civil servants are so attractive to youths

公务员为何备受青年青睐

Though the exam is of high difficulty, countless teenagers enter themselve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civil servants. Even though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different rules of civil service systems in order to maintain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job of civil servants is stable and has good benefits, higher social status and comprehensive guarantee, so it attracts many youngsters to take the exam.

虽然难度系数高,但是仍有不计其数的热血青年报考公务员。纵使世界各国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对公务员制度有不同的规定,但从整体上看,吸引青年人投身“公务员大军”的最重要的诱因还是“工作稳定,福利优厚,社会地位较高,保障较为全面”。

Lin Li is a master student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China. Last year she failed in the exam for the gap of a few points. Recently, she said she would not give up, and have already started preparing for the civil service exam in her hometown. In fact, a lot of people think like Lin Li that they will enjoy the carefree life in their old age and higher social status once they enter into the system.

Julie Ann, a sophomore majoring in chemistry from Allier University in France, said, "The civil servant is very popular in French. It is a secure job. Although the income is not high, they get the salary of 13 months per year and also enjoy not less than 25 kinds of subsidies." Chinese Radio Network reported that French civil servants enjoyed not less than 25 kinds of subsidies: subsidies on bicycle, clothing, shoes, small ornament, etc.

In India, civil servant is regarded as the career that can glorify and illuminate ancestors with higher salaries and benefits than other general occupations. Therefore, numerous Indian young people work hard to get the jobs.

去年因几分之差与面试擦身而过的蔺丽,是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硕士生,近日,她表示不会放弃,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参加老家的公务员考试。其实,很多人和蔺丽一样,他们认为,进入体制内意味着晚年无忧的生活,较高的社会地位等。

来自法国阿利耶大学化学专业大二的茱莉安说:“公务员是法国人非常向往的职业,就是‘铁饭碗’,虽然收入不高,但每年可领13个月的工资,还享受着不少于25种的各类补贴。”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法国公务员享受不少于25种各类补贴:自行车补贴、服装补贴、穿鞋补贴、小装饰补贴,还有买内衣或衣物丢失补贴等奇怪的补贴。

在印度,公务员职业被视为“光宗耀祖”的行业,待遇和福利远比一般工作都要高。为此,无数印度青年挑灯夜读,争先恐后。

American civil servants can enjoy federal health benefits. The government will bear most of the health care costs. Civil servants have longer paid holidays. Som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lso help employees to repay their student loans. In addition, different departments have childcare centers in office buildings or to provide childcare subsidies to low-income employees.

nlc202309012054

In Britain, although civil servants are not well-paid, the welfare is very good. The most important welfare of British civil servants is the pension. The country also has different types of occupational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for civil servants. In addition, British civil servants may have flexible schedules, and even time for children’s holidays.

美国公务员可以享受联邦健康福利计划,政府承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公务员有较长时间的带薪休假。甚至一些政府部门还会帮助雇员偿还助学贷款。此外,根据部门不同,有的部门会在办公楼内设托儿所,给低收入雇员发放育儿补助等。

在英国,虽然公务员算不上高薪,但福利不错。英国公务员最主要的福利是养老金,且国家还为公务员设立了不同类型的职业养老金保险制度。另外,英国公务员可实行弹性工作制,甚至与孩子假期互动都有相关保障。

German civil serva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ne in tenure system and one elected by people. Even the latter cannot be dismissed in his tenure. Facing the flexible working hours, generous pensions and colorful work life, German youths are willing to be civil servants.

In ROK, as long as they do not get the criminal punishments above being detained or dismissed, South Korea's civil servants can basically rely on the country for a lifetime. With the career stability and better social security and retirement system, the civil servants are also regarded as having the "profession of god”.

德国公务员分终身制和民选公务员,即便是民选公务员,任期内也不能解雇。再加上公务员弹性的上班时间,丰厚的退休金,多彩的上班生活,德国青年对公务员也是乐此不疲。

在韩国,只要没有受到拘禁以上的刑事处分或者罢免,韩国的公务员基本上一辈子就可以依靠国家吃饭。职业的稳定性加上良好的社会保障和退休制度,使得公务员在韩国也被称做“神的职业”。

4.当代大学生就业观 篇四

学年论文

题目: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学生:吴由松

指导老师:刘 丽副教授年级:2008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系别:政治系学院:政法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年4月25日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编制创业卡夫丁峡谷毕业经济引擎

随着我国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从以前的国家定向安排分配逐渐到现在的国家调控,多向选择的方式。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把就业双刃剑。当今大学生在毕业既面临众多机遇的同时,有困难重重,每年都有毕业生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仰望天空却又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关外,还与社会环境和大学教育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如今的大学学历有着通货膨胀的嫌疑,还是我们自身的就业观念出了问题?

一、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一)考研,这是目前在大学生中最流行的词汇,也是众多大学生的首选。也给那些徘徊在就业与考研边沿的学生更多了几分犹豫。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对未知就业压力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对学术的热爱。而前者选择继续深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尽量规避就业压力,继续深造以获得一块更好的就业敲门金砖。而后者是出于自身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追求,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大展拳脚,作为一番。对于前者,我本人是持百分之二百的反对观点,因为现在的考研就像赶集,像“痛苦的安乐死”【1】。

正是因为有这些考研“赶集”这的存在,是现在的考研变成了一种时尚,谁不考谁就是落伍了。因此现在我们身边到处是一片考研的繁忙景象,要么是在备战中,要么是刚做出考研的壮志雄心,还有就是受到这考研大潮的影响,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场景就像观看街头卖艺,前面围了一大堆人,后面的不知道咋会是就削尖了脑袋往使劲前挤,变成了盲目的冲动。对于这类学生恐怕与八股取试时的酸秀才儒生们有过之而无过及!如果拿着二者的社会背景相比,恐怕还不如那些秀才!

对于考研,我本人的观点是结合自身状况,坚持慎重再慎重的态度。因为对于高考,我们把至少三年的时光交给了它,对于考研,我们是否还要把至少四年的光阴托付给研究生考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深思考虑的问题。2006,教育部官员曾公开表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也就意味着硕士学位的贬值速度是百分之三十,等到我们这些考上研究生的人毕业之后会怎样?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不防反思一下:考研真的能规避就业压力吗?

(二)不考研,我们将走向何处?

对于决心不再继续深造的的人来说,毕业后大多数会选择这样几条路:

1.考公务员,对于不想考研的人来说,能够考进国家机关,吃皇粮,有国家编制,这无疑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像公务员这样旱涝保收的职业,把他当做毕生的职业,那肯定是上对得起“苍天父老,下对得起自己了”。但这社会往往就是这样子:好的东西往往大家都想去分一杯羹,曾多粥就少,那肯定就不够分了。这就使得考公务员考试之难就仅次于蜀道之险,登天之难了!这恐怕也是把众多学子被逼上考研梁山的原因之一吧。很多考公务员没考上,顿感“报国无门”的“好汉们”在经历了一番苦苦挣扎之后都幡然悔悟:祖国是我们唯一的母

亲,但是我们不是母亲唯一的儿子!只有感慨地对那些有幸考上,一夜之间“麻雀变凤凰”的兄弟们说道:大哥下半辈子就指望你提拔了!

2.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教育改革以前,大学毕业生能进国有企业和国家事业单位,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如今每年失业大军有增无减的的形势下,能进国有企业,有国家编制,那肯定是“祖上显灵了”,前途肯定一片大好,着实让那些在求职路上撞得头破血流的学子们嫉妒羡慕恨了一回。

3.民营企业,与国营不断受“热捧”的场面相比,数量庞大的民营私企却门可罗雀(除了那些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提并论的超大型民营企业)。这一大批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一方面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快车道,另一方面面临急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尴尬局面。这造成在中小企业和和大学毕业生之间面临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小企业使出十八般武艺想吸纳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而自以为“修成正果”的大学毕业生们却渴望能以自己的独门武功降龙十八掌在有编制的国家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打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里有一个关于大学生择业的调查:

在经济学家周立群的指导下,吴炅坤、张兴龙、王丽媛、杨明亮、李璇等五名南开大学生本科生三年级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14所院校的1416名2011届本科毕业生做了调查问卷,调查组发现,“进编制”成为本科毕业生的首选职业规划,民营企业的吸引力显著下降。在一道多选题中,国有企业得到了50.86%的受访者的支持,“支持率”摇摇领先,32.84%的人考虑进事业单位,而与之对照,只有20.49%的毕业生将求职意向锁定为超大型民营企业,8.4%选择中小企业,在所有选项中排在最后,而令人向往的外资企业也只有33.83%的支持率【2】。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的就业之路一旦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时,将何去何从?

3.自主创业,再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自主创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和伴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国家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可谓是下了大血本,在国家政策、银行信贷、环境创造方面也是绿灯频开,可谓是具备了创业的天时和地力,差的就是大学生自己有没有破釜沉舟的英雄气魄了!

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各类大学毕业生中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据新浪网新闻中心,天津日报报道:2009年南开大学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创业意向调查中,“三本院校”毕业生中比例高达18%,“二本院校”为13%,而“一本院校”仅为8%【3】。由这样一种现象中可以看出,当找工作相对容易时,风险较大的创业就成为次要的选择。在与创业的风险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创业缺乏和资金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这是许多想创业但最终又放弃的原因之

一。但是关于创业,很多时候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非凡远光和气魄的“穷光蛋”们报的“金龟”还,因为在这个社会上你会发现,不管你做什么事,条件都不可能达到你所谓的“成熟”。所以在创业这块肥肉上往往是那些胆大的创业英雄们“撑死了”。你只能眼巴巴的舔着干裂的嘴唇“望尘兴叹”了!在这里告诫一下那些有心自主就业的人:行动起来吧,不愿做就业奴隶的人们!

二、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

1.“进编制”,求稳定,这是莘莘学子在毕业时刻首要考虑的就业条件,也是每年有那么多的毕业生削尖脑袋往国家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里钻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样的路,对广大受几千年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华儿女来说,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衣食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2.追求高薪,到发达地方去,这也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普遍心理,据2001年4月1日至2001年7月15日,《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重点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时,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最想去上海发展的大学生获选率为32.3%,北京为27.7%,另外,深圳为12.1%【4】,而这个数据拿到10后的今天恐怕也是有增无减。广大的内陆边远地区城市获选率小之又小。在一般普通高校来说,也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倾向大中城市,据胡解旺教授主持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与实践》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广东嘉应学院、湖南工学院和山东潍坊学院等几所普通院校学生发放的3000份问卷,回收的2786份中,在地区选择上,有22.3%首选大城市,63.2%的学生首选中小城市。可见,在名牌重点高校最求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的影响下,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对这些地区寄予厚望【5】。

3.男女性别差异对就业的影响

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用人上倾向于用男性,这对广大女性求职者来说显失公平。斯坦福大学理栕薇教授“在其互动”中指出:人们以不同性别具有不同的期望,从而造成制度的不平等,形成了两性间的显著差异,造成男女两性的不同地位。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能胜任工作。这使得不少女大学生再就业中屡屡碰壁,让不少女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和巨大压力下,产生了一批希望“嫁个好老公,少奋斗20年”的思想,“嫁个有钱人”便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6】。针对这一现象,除了国家应在注意优化就业环境之外,女大学生还应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女性当自强,认清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从而跨越“卡夫丁峡谷”【7】。

4.贫困大学生,困难多,就业难。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大学生占了相当大比例,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比一般大学生重,一方面造成了他们在社交方面的狭窄,而且在毕业时面对影响就业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往往束手无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升高也成为贫困毕业生就业的障碍,近年来,应届大学生用于找工作的费用均超过1万元,用于“灰色投入”方面的更是无法衡量。教育家戏称之为“毕业消费”,商家则称之为“毕业经济”【8】。这使广大贫困大学生就业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当前社会状况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当前的社会背景,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工作岗位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失业风险。就中国目前而言,就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指标,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针对这一问题,2009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给正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带来了一丝春意。

虽然国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台了许多缓和政策,但是随着每年大学扩招势头的不断增高,这些政策措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业问题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2.与当前就业环境相对应的是当前中国大学的内部机制问题。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能够真的能做到教学相长,也是中国高校面临的一个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一项关于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所读大学满意度的调查显示:“211”院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6%,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校风、图书馆与教学设施,最不满意的是师生互动,只有62%;非“211”本科院校对所读大学的总体满意度为79%,满意程度最高的仍是图书馆、教学设施和校风,最低的仍为师生互动,为55%;高职高专院校依次为70%、64%、53%【9】。由以上数据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差,很大部分原因不光是学校的“硬件”问题,而内部教学机制也“难逃其咎”。如果这一问题得到很好解决,这无疑给当前笨重的就业“机器”换上了一个大马力的“引擎”,“拖拉机”装上了“火车头”,快飞起来了!

3.在众多影响就业的因素中,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个人品质、基础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更是至关重要。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于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10】中,广大毕业生们具备了几项,恐怕连自己都不好回答。然而根据“能量守衡定律”,广大学生增强的是“打游戏的能力、花钱的能力、逃课的能力、作弊的能力、投机取巧的能力”。紧接着凭当大代大学生“非凡”的智力水平,又培养了如“如何向家里要求提高薪资的能力”和支持“经济全球化”争“穿国际品牌”的“世界胸怀”。这些具备如此之多的“超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很多用人单位都感到汗颜,只能敬而远之了!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虽然目前就业面不断得到深入和拓展,但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在朝夕之间。与之对应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要依据社会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就业能力。相信在依赖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这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广大毕业生定能安然度过就业的“寒冬”,奔向未来!

主要参考资料:

【1】《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谭彪喜 著,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2】【3】天津日报2011年1月11日电(记者张国)

【4】【5】《大学生就业报告》 胡解旺著,中共编译出版社出版

【6】《高校“急嫁族”瞄准大阔佬》载于《信息时报》,2003年3月6日

【7】“卡夫丁峡谷”: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8】《工人日报》,2003年1月29日

【9】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http:///

5.马克思青年择业观读后感 篇五

今天阅读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后,深受启发。在择业就业方面有了更多的想法。《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中学毕业的时候所创作的,我对马克思在中学时的思想觉悟之高,感到无比的震撼。

文章的开篇就指出“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地位。”在这里青年马克思将职业作为一种手段,是人们完成神的旨意的手段,人必须得从事某种职业,以完成神对人的使命的要求。而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会有更高的要求。而我认为择业不仅是更好的满足温饱问题,更多的是人类价值的自我实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时代是一个人人生职业的起点,所以择业对于青年尤为重要,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的发展。马克思提倡冷静严肃、认真慎重的择业态度。“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应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否经过理性的审视。青年马克思强调热爱对职业选择的重要性:“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如果我们经过冷静的考察,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

青年马克思特别指出,人固然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但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己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定了”。青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全面衡量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体质,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既要考虑个人的主观意愿兴趣及客观条件,又要结合考虑社会中的各种客观因素。

6.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篇六

总体分析: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大多数同学倾向于“只要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就好,不一定要专业绝对对口的专业”,该选项占到37.5%;“专业与工作没什么关系”也占到很大的比例,为25%;其中“无所谓”和“一定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分别都占到18.75%。前两项数据基本表明,大约占到60%的同学都趋向于“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倾向。这也和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是息息相关的。问卷调查中叶涉及到该问题:占到87.5%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而对此报以乐观地同学只占到区区的12.5%。可见,同学们对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2)就业压力:在对同学们就“您的就业压力主要来源有”的问题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实际的工作能力欠缺”都选了“是”,占到75%。不难发现同学们对自己缺乏实际的工作的能力还是十分忧虑的。这与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偏向于书本教育而缺乏实践是息息相关的。在大学中,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占去了大学生们大部分的时间,而把知识付诸于实践的时间却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同学们也是不太重视的,这也可能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所影响的。综上,同学们对自己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的担心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在对“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的调查中,占到68.75%的同学选择了“高校毕业生供给量大”;50%的同学同时也选择了“毕业生能力与现实用人单位不符”的选项。从这两点不难看出,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不仅于高校的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有关,还有与其质量不高有关。在此我们不禁会思考,中国大学大众化教育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

(3)就业准备:面对当下不太客观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同学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在对“在求职过程中,您认为哪些方面的能力最重要”选项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占到81.25%的同学同时选择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可见同学们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还是做到了心中有数的。那么既然知己知彼,怎样才能做到百战不殆呢?“您对在校期间做哪些环节对您毕业后的就业和社会适应帮助最大”,在该选项中,比例占到最高的分别是“专

业实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分别为75%和68.75%。其次,在关于“在大学期间,您做过哪些准备”的选项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同学不光是只会说,而不付诸于实践的。选择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参见兼职和社会实践”的同学分别高达81.25%和75%。当然,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还是有多种选择的。比如选择“自己应聘”的同学就占到了56.25%。“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和“继续深造考研”的同学都分别占到了12.5%。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考研”,这选项占12.5%,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希望继续学习深造。而且此比例每年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50%。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薪酬与福利”、“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稳定性”作为重点考虑。三项占的比例分别为62.5%、68.75%和68.75%。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及其工作的稳定性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选择“你是否愿意到西部边远地区支援建设”时,占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不愿意”和“还没考虑过”。而选择“愿意”的同学只占到了区区的6.25%。从中可以看出,同学还是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大部分同学更愿意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也给经济好的地区造成了人才过剩,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才缺失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这也造成了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同学的优势为理论基础、专业优势。

(2)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56.25%、37.5%、37.5%;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专业素质”、“实践+社会交往能力”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外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教育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教育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在空余时间问及同学们“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

时(本问卷调查未避免繁琐未涉及),同学都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并“加强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停留在书面上。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同学们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同学们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结论: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同学们的就业观念还是和企业需要的实际人才做到了同

7.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剖析及建议 篇七

一、大学生择业观常见误区分析

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认知不够, 造成职业定位过高或过 低, 这既不利于自身的就业发展, 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人才流 通。大学生择业观常见的误区有:

( 一) 盲目跟风, 轻弃优势。

一些大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评价, 不顾主、客观条件, 盲 目追求高工资、高福利的工作和热门职业。由于没有考虑到自 身条件、职业特点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 这个职位, 是否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规划相一致, 结果造 成多人过独木桥的“扎堆”现象, 理想目标可望而不可及, 既影 响成功择业又浪费了自身优势。

( 二) 自以为是, 行而不远。

由于近年就业压力的增大, 一些大学生职业定位 “想当 然”。有的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 在校与放假期间大部分时 间都在学习, 很少考虑工作的事情, 连社会活动也不参加; 有 的脱离自身实际盲目地考证或参加培训, 以此来增加就业“筹 码”; 有的将自己的兴趣视为职业能力, 依赖个人兴趣来确定 求职坐标, 等拿到职位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那个岗位等等。这 些“想当然”的定位, 一旦被变化的现实冲散, 不仅没能实现自 己原来的理想, 反而会距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远。

( 三) 缺乏主见, 见异思迁。

不少大学生在择业时容易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和亲 朋好友的影响, 缺乏独立的决断力, 关键时刻没有主见, 往往 过分看重别人的意见而轻易放弃原来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没有按照自己定位的方向发展, 专业特长得不到发挥, 职业定 位形同虚设。

( 四) 漫无目的, 错失良机。

一些大学生求职时喜好“见一家爱一家”, 今天认为这个 单位待遇不错, 明天又觉得那个单位有利于自己发展, 漫天撒 网式地投送简历, 有的还向同一家单位同时申请多个职位, 在 网络求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最后在多个单位与多个职位中 难以取舍, 高不成低不就, 丧失就业机会。

( 五) 目标迷离, 盲人摸象。

一些大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想有所作为, 但是, 职业知识的 缺乏导致就业目标与方向的模糊与不稳定。有的也很好学, 但 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常是什么时髦学什么, 什么流行学什么; 有的求职时到处投放简历, 甚至发给谁了都不知道; 有的 求学阶段目标缺失, 惰性十足, 学无所成毕业, 求职屡屡碰壁; 有的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倾向, 无法衡量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

(六) 缺乏自信, 妄自菲薄。

一些大学生自身存在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导致他们对自己评价过低, 低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看不到自己的优势, 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或能力去从事一份更好的职业。在择业中有的悲观失望、抑郁孤僻,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 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有的怕吃苦、怕失败、不愿承担新的或是更多责任的工作, 自甘平庸;有的缺乏自信、过于拘谨、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 从而错失良机。

( 七) 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

一些大学生并不了解企业, 对自己的职业倾向缺乏准确 的判断, 往往急功近利, 过高估价自己, 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 地位, 不是嫌这儿工作不理想, 就是嫌那儿薪酬太低, 高难成, 低不就; 有的自我定位很高,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一番事 业, 但他们往往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缺乏脚踏实地的敬 业精神, 不能从小事做起, 从底层做起, 从现在做起。

二、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学校和社会应当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精英”意识, 树立 “平民”观念, 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选择职业。在当前形势下, 大学生应当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择业新观念。

( 一) 勇于竞争的观念。

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 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 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 依赖、消极等待的状况, 敢于竞争, 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 做好多方面的竞争准备。

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存在 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平衡之处, 同一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 者期望获得, 如果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参与应聘 的行为, 是难以顺利就业的。

2.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包 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 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塑造的结果。在公开、公正、公 平的竞争原则下, 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

3.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 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诚实守信, 凭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 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4.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 参与竞争难 免受到挫折。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 尤其要注意提 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 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 强能力的好机会, 从而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 主动摆脱受挫 后的颓丧情绪, 认真分析失败原因, 调整心态、鼓足勇气、争 取新的机会。

( 二) 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 大学生应打 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就业观, 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 一个固定的“铁饭碗”, 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 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 机会。

( 三) 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大学毕业生必须不 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否则将会被职业无 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 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 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 对于选择及重新选 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 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 要的意义。

( 四) 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观念。

在大城市、主要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 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 创造了条件。

( 五) 专业优势和综合素质并重的观念。

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 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 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 发挥专业优 势; 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 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三、对大学生择业的几点建议

为帮助大学生们调整偏差, 在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择业 观, 实现自我价值, 拓宽奋斗领域,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 一) 开阔眼界,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服从社会需要, 打破世俗偏 见, 多渠道就业; 积极进取竞争就业,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及时调 整专业方向, 不怕艰苦, 勇于创业。在当今社会, 只有有能力的 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没 有禁区。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摈弃陈旧的职业价值观念, 继续 保持在大学时代的好学风、好习惯、好态度、不断加强学习、不 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 二) 知己知彼, 找准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 件谋求最佳匹配。准确定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能 否准确定位, 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的了解; 二是对用 人单位和竞争对手的了解。因此, 大学生在求职定位时千万不 可“想当然”, 而应当了解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 并仔细的比 较, 权衡得失, 定位好自己的职业方向。

( 三) 调整心态, 冷静做出抉择。

求职过程中, 大学生要克服“攀比、盲目求高、不平衡、自 卑、自负、依赖”等心理症结, 将自己在学校的自信心转化成社 会的自信心, 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在求职和择业过程中, 既 要充满自信, 又要谦虚谨慎。通过放松心态, 少一些燥热, 多一 份沉着和诚恳踏实, 既考虑单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又考虑自 己能给单位什么, 从是否有利于自己才智的发挥, 是否符合社 会的需要出发, 分清主次, 冷静正确作出自己的职业抉择。

( 四) 自我评价,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对于择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 有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大 学生要对自己的学识、特长、性格、兴趣等各方面有一个全面 的了解, 才会使得就业有目的性。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 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 是社会分工更加细化, 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 这一情 况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 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 正确判断自己, 力求做到量体裁衣, 对号入座。

( 五)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熟悉求职社交礼仪。

由于大学生较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对求职和社交礼仪 不甚了解, 在求职应聘时可能会犯错而产生负面影响, 当今社 会, 细节决定成败, 此类问题不可小视。为解决此问题, 一方面 大学生可利用现有条件,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社会经 验; 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可适当开展一些这类培训、讲座、案例 教学、现场模拟演示等, 以增加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规范待 人接物礼仪, 塑造良好风度。

参考文献

[1]王淑玉.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1998, (02) .

[2]张曙光.大学生就业:一个紧迫而又沉重的话题[J].黑河学刊, 2006, (06) .

[3]赖德胜.怎样认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J].求是, 2003, (16) .

[4]朝阳.大学生就业出路何在[J].东北之窗, 2006, (17) .

[5]王春柳.倡导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1) .

[6]何国清.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6) .

[7]刘志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06) .

8.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 篇八

关键词: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大学生 择业

在当代社会,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当代大学生们的择业观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大学生的择业问题,面对社会上各型各色的压力及评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至关重要的。此时,学校、家长等的工作就显得尤为艰巨,本文就来研究并探讨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知道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从而帮助各方人员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其更好地走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提供服务。

1、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建设之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人口的增多和工作岗位的不足,导致了当前就业难的社会就业形势,针对出现的这一情况,当代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状况和社会的大体形势来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而高校也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势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来指导学生们就业,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质等同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多数由学校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来给学生们讲解,不需要统一的教材,也没有规定的内容,主讲老师主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学校的专业前景,当然主要是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来指导学生们的就业。老师会结合多种案例以及同學们身边的经典事迹来指导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经验教训和鼓励。但是,这些指导教育虽然很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理论机构。在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只是在他们临近毕业才摆上日程。实践证明,这对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的求职择业观念和灵活的就业技巧方法。

所谓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对自己的人生职业道路进行规划,尽可能最大地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定位,找出自己的人生职业走向,让自己未来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让自己满意的就业方向。可现在大多数的毕业大学生对自身认知不足,对待择业就业方面没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规划,甚至根本不了解什么叫职业规划和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就会导致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平凡跳槽。所以,懂的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往后顺利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的课程,包含了许多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这就对讲师的个人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1】。例如,讲师必须站在现代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如何认清自己、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让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去发挥自己最大的光和热,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讲师还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和阅历,起到灯塔的作用,给在迷雾中的大学生一个正确和明确的职业方向,以免学生们误入歧途。同时,学校就要肩负起重任,帮助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加的顺利,向着更好的方向进步,闯出各自的一片天。

学校应该从思想教育上重视这门课程,积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建设之中,使这门学科有一个好的理论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更科学的就业指导,让学生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和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经过缜密的思考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己今后人生发展的职业规划,解决现在就业难的困难。

2、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毕业生就业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多都忽视了毕业生正确择业观的指导,大多都把重心放在了各型各类的招聘会上,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却忽视了毕业生自己才是求职中的主体,再多的机会、再好的机遇,如果毕业生自己没有学会把握,那只会成为徒劳。高校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给予毕业生就业指导,从思想上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且,高校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了解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和他们的真正的理想,再针对社会、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给予他们一些实用性的建议。针对高校内每个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明确他们每个年级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2】。即一年级为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在一年级时写下每个人的目标以及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有一个大致的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为重点放在对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各方面锻炼学生们的素质,做到全方面发展;三年级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定位,有一个明确的就业方向;四年级则是就业上的指导,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个学生合理的建议。学校应该把这四个阶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明确落实,形成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

在社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加上毕业生人口日趋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已经破不容缓。要很好地解决这样的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和学校应当首当其冲,同时我们的高校在这样的社会问题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十分关键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观念,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3、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帮助他们正确地择业是一个神圣的使命,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的工作显得更加艰巨,只有落实到每项工作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就业系统指导,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择业。而在当今就业形势不是非常乐观的今天,我们的大学生更应该努力进行自我提升,树立良好的择业观,这样,才能更从容地立足于求职道路上。

参考文献:

[1]曹迎,高红艳,蔡桂全.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创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2卷3期.

上一篇:关心女友的真情话语下一篇: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