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024-09-04

《zc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通用15篇)

1.《zc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一册

《汉语拼音7 Z C S》教学设计

龙泉小学 刘 艳

一、教材简析

《z c s》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中的第7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情景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又能引出要学习的声母z c s;第二部分是声母z c s与表音表形图,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及其四声,第三部分是z c s的书写,用以指导正确描红;第四部分是声母z c s与单韵母a u的拼音练习;第五部分是图与相应的拼音词,用以看图练读拼音词。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上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声母z c s,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四、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的音、形、书写。

2、学会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音、形。

五、教学难点: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与三个声母的字形区别。

六、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引导法

学法:编儿歌、念口诀、做游戏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声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境激趣(5—8分钟)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美丽的大森林里游玩,好吗?

2、(课件出示情境图)大森林里真美啊!茂密的树丛,碧绿的小草,到处都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大树底下好像有人,他们在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图片和有趣的语境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教学拼音作铺垫。】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谁来说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描述情境图:大树底下,四只小刺猬在跟着老刺猬学字母)

2、这幅图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念语境歌: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

3、小刺猬们学得真认真啊!小朋友们,我们来和小刺猬比一比,也来学习这几个字母,看谁学得认真,把字母读得即准确又响亮!

板书课题:7 Z C S 【设计理念:巧妙地运用“情境图”和“语境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3个单韵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一)学习声母Z C S

1、教学声母z。

(出示表音表行图一)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字母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跟小朋友们见面了,快来看看他是谁?(图上画的是谁?她拿了个什么?)

教师示范读音,引导学生把z的发音和“字”结合起来。学生学读。

教师指导:声母发音要轻而短,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流,然后舌尖稍微放松,形成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

变换各种形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名说说z的样子,引导学生编儿歌记忆z。(像个“2”字z z z)

2、教学c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形图二)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刺植物——仙人掌)

出示声母c,引导学生c的读音像带刺的“刺”。

讲解发音方法:c的发音方法与z差不多,但送出的气流要强些。教师范读c。学生试着发音,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发音情况。

指名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音。

齐读,“开火车”读。

谁来说说c像什么?引导自编顺口溜:仙人掌刺ccc;半个圆圈c c c。

3、教学s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行图三)指名说说图意。

出示声母s,引导学生s的读音和丝瓜的“丝”一样的。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重点辅导发音困难的学生。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引导看图,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记忆s的方法。

顺口溜:半个8字s s s,丝瓜丝儿s s s。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在读这三个字母的时候,发现我们的舌头是怎样的?(指名答:舌头平平的,直直的)今天我们学的这三个声母就叫平舌音,学生齐读(平舌音)

4、练读、识记

瞧,字母娃娃跑到老师手里来了,认真听的小朋友一定会读了。谁来读?开火车读,齐读。

小朋友们学的真好,不仅会读还会记,老师要送给大家好听的儿歌啦,想听吗?快坐好,还要保持安静哦。

你拍z,我拍z,小2小2zzz,你拍c,我拍c,半圆半圆ccc,你拍s,我拍s,半个8字就是s。

学生拍手读儿歌。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插图,将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对字形记忆更加深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1、z c s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爱学习,就带来了它们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出示i)

i的本领可大啦,它和z c s一拉手就把它们变成了zi ci si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有个特点,不用拼,直接读,只要将z c s读得长些响些就行了。生齐读:整体认读音节。

2、教师示范读zi,生练习读ci si。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小朋友真厉害,瞧!整体认读音节zi排着队来恭喜你们了,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戴上声调小帽子,谁来帮?用同样的方法给ci si加上声调。(给音节戴帽子)

4、我们来做个点名的游戏:老师的手指到哪个音节,小朋友就把它读出来,要读准声调哦。(学生根据老师指的音节读准声调。)

5、整体认读音节带上声调小帽子就可以和我们的汉字宝宝交朋友,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字可以和这里的音节交朋友。(自由交流)

6、做摘果子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又要和大家做游戏啦,拼音王国里的智慧树上结满了拼音果子,如果你想得到它就必须把苹果上的拼音读出来,读对的把苹果送给他,如果读错可以请别的小朋友帮忙。谁想去摘?

【设计意图:由声母导入,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学生更容易读准、识记。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

四、指导书写,展示并评价

1、指导学生书写z c s(1)三个声母宝宝玩了这么久,想要回家了,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这三个字母在写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都是在中格。②都是一笔写成。

(2)师范写:z横左斜横;c左半圆;s半个8(师提醒要写好注意上下对称)

(3)生在书上描红,并在书上写两个。

2、投影:对学生书写进行评议。

总结:小朋友们,我们的大森林旅行就要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有些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书空,再描红,最后书写,符合一年级学生书写的规律,有利于识记。】

板书:

汉语拼音7 z

c

s

zi

ci

si

2.《zc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二

(1) 出示6个简单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分分类吗?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并板书:曲线图形、直线图形。 (2) 师: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 (出示课件) 学生举例说一说 (如果出现说“球是圆形”的时候, 教师出示实物请学生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学生说“球是圆形”时, 教师出示乒乓球, 并问:它是圆形吗?但在数学上圆和球是两个不完不同的概念, 我们要严格地加以区分) 。 (3) 师:有许多物品的面既有圆形的, 也有其他形状的, 如桌子的面, 既有圆桌, 也有方桌、长桌等, 但有些物品却必须做成圆形的。请举例。学生能很快想到轮胎。这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车子, 并观察其轮胎。教师接着问: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说明之后教师指出:要真正明白它的道理, 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圆。

板书课题:圆。

二、画圆

(1) 师:现在我们要把轮胎的形状画到自己的纸上进行研究, 可以怎样画? (2) 学生尝试画圆。 (3)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圆, 并说说画法。 (4) 统计哪种画法简单。 (5) 师:根据课前预习和实际操作, 你认为用圆规画圆要注意哪些? (6) 学生观看教师画圆视频。 (7) 学生用圆规画2个圆。

三、探究

(1) 师提问:现在我们再来观察车轮, 车轮的车轴应该装在哪个位置?生指出车轮车轴的位置。 (2) 师:车轮车轴的位置相当于圆的什么?生回答。然后学生在刚画的2个圆上找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一学生到黑板上标出。 (3) 师:当车轮在平坦的地面上行驶时, 车轮与地面总有一个点接触, 而且依次接触。 (播放课件) 师:有多少个点? (生答) 如果把这些点依次与圆心连接起来, (课件) 这些线段有什么共同地方? (生答) (4) 师:在第一个圆上画出这样的线段, 如果你不想画, 请坐直, 说一说为什么? (板书:无数条) (5) 师:选几条量一量, 发现了什么? (板书:都相等) 师拿出大小不等的两个圆, 问:半径都相等吗?突出在同圆或等圆里。 (6) 自学例2到例3的内容。然后问:这些线段叫什么?字母表示? (板书:半径) (生在圆上字母表示) (7)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学生观看课件演示车轮分别做成长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得动画演示。 (8) 总结:正因为有这个特点, 因此我们的车子在行驶的过程中, 与车轴 (圆心) 与地面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 车子就开得很平稳。 (即圆心到地面的距离相等, 因此做成圆形) (9) 师:很早以前的人们就对圆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圆的规律, 如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墨子就对圆进行了研究, 在他的一本著作《墨子·经上》中对圆有这样的描述:“圆, 一中同长也。”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解释。 (10) 圆还有什么特征?继续。在第二个圆里画一条最长的线段。 (生画) (交流名称, 字母表示, 生标出来, 另一学生板书) (11) 猜一猜直径有什么特征? (板书直径特征) (拿出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示范, 突出在同圆或等圆里) (12) 在圆里量一条直径和半径, 比比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二者关系并板书) (拿出大小不等的圆, 突出同圆或等圆) (13) 小组合作:将圆片对折然后展开, 再对折再展开, 像这样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组织交流。 (得出上面已学特征;圆心只有一个;轴对称有无数条)

四、练习

(1) 指出下面哪些是直径、半径。 (P94练一练) 选择一两题说说为什么不是? (2) 填表。

(3) 结合数对画两个圆, 用数对分别表示圆心, 说明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分别数数半径各是几格, 说明大小与什么有关? (4) 欣赏生活中的圆。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后反思: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 “小学数学是儿童自己的数学, 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五年级学生对于圆已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为生长点预设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体现: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化对圆的认识;注重学法渗透, 形成从生活现象进行数学抽象的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zc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三

课后,黄慧娟老师还是投来甜美的笑,少不了一阵夸赞。之后,黄老师再次给我提建议:你是不是考虑我原来的那个设计,前面省下些时间,继续将善良体会到渔夫身上,只需要抓一句话:“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然后增加这训练:桑拿宁可……也……,渔夫宁可……也……;最后再反复读三遍题目……

我觉得黄老师提得很对,唯一担心的就是时间。不过,为了这完整性,我愿意尝试。

回去后我总结:

优点:

1、有了开头的故事穿针引线,这堂课感觉推进起来容易多了,学生也容易进入状态。

2、增加了写法指导,使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统一。

不足:

1、学生表现机会相对偏少,而教师占用时间相对偏多。

4.《 猫》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四

刘妙霞

10月22日下午第二节,我上了《猫》第一课时。上这节课,我主要是学习吉春亚老师“巧设阶梯,步步达标”。

首先,我根据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课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贪玩、尽职、抓痒、稿纸、咕噜、屏息凝神、梅花、遭殃、彼此、任凭、逐渐、无忧无虑、性格、古怪、粗细各异、温柔可亲、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了解课文用具体事例生动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出示猫图片,创设情境,引言入课之后,通过检查预习的形式,让学生开火车读,齐读,以读准这些生字:性 格 凭 贪 职 痒 稿 踩 梅 蛇 跌 撞 辟和“贪玩、尽职”等词语,并让学生说这些字中有哪些难记或难写,在堂上重点指导了性、凭、痒、撞几个后鼻音和多音字“屏、折”的读音和“凭”的写法。落实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出能概括猫的性格特点的句子(各找一句话来形容大猫和小猫)。让学生找到了课文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4段第一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再让他们读这两句,分别找出关键词:古怪、淘气,再用这两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给他们“抓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也是先找关键词)。然后在品句过程中(如:①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②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以及对比句子: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脏脚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领悟作者“用具体的事实写出动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用“任凭”“非„„不可”说话,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这样,给孩子们搭了一个个的阶梯,一步步落实了第二、三个目标。

5.《凡卡》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五

《凡卡》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在鞋匠家的悲惨生活,揭露了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穷苦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文章以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为线索来写,结构清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作者的叙述互相穿插,写法独特。

根据我班学生实际和单元训练重点——“阅读时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我设计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信的内容,感悟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的心情,知道对比和反复的写法。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以情促读,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后,品读感悟凡卡写的信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凡卡述说的挨打、挨饿、睡不好、挨冻等,感悟凡卡的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如,朗读凡卡的悲惨生活可以是凡卡对自身命运的悲叹、痛苦,也可以是对老板、老板娘凶残的愤恨,还可以是自己对凡卡的同情等等。以情促读,以读悟情,读懂内容,读出感受。

教学时,我扎扎实实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如在学习凡卡挨打部分时设计抓住动词,想象如果自己是凡卡,会怎样,对凡卡遭受的毒打感同身受,进行口语训练。

我还比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指导学生课前收集作者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有助理解课文内容,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等。

本节课教学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像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紧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等,还请各位老师一一指出,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改正,谢谢。

6.《zc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六

我认识浦老师是在去年,当时听她的课,感觉基本功不错,但是,还没有摆脱“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影响,处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期。

今年再听她的课,发现功力大长。她已经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贯彻微课程教学法创新教学方式“四步法”的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过去,她上课前需要写详案,上课时将教案的每一环节的文字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现在,用“四步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清晰,学生的合作活动非常多,她自己感觉上课 “悠然自得、稳扎稳打”。

《Unit 5 What do they do?第一课时教学与反思》是浦老师实践微课程教学法的心路展示,从中可以窥见,她基本上能够像优秀教师翻转课堂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

巧借技术支撑,保证课前自主学习质量

浦老师借助Vhomework英语学习平台,实时记录学生在家朗读行为,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及时得到反馈,从而为课堂学习策略的调整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她设计“网络跟读法”的任务,帮助学生“通过搜索网络、 查电子词典等拓展职业类单词”,培养学生善于借助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不同学习基础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巧用情境激趣,学生学习趣味盎然

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浦老师录制微视频着眼点不仅有认知能力,还关注趣味性。为此,她主动突破自我,寻求改变,在一开始嵌入与单词、句型配套的歌曲What does he do?让学生在可爱的卡通形象与动听的歌声中开开心心地学习,体现出微课程教学法关于用趣味性来保证在家学习质量的思想。

在课堂学习阶段,设计课堂教学创新“四步法”的学习活动中,自然延续着情境激趣设计理念,按照由浅入深、由新知到熟练运用的能力发展顺序,安排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一开始的检测,她创意播放学生在家朗读录音、 师生共同评价的方法使检测自主学习成效的活动不再刻板严肃,而是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效果很好。

接着是“四叶草”考核,采用组内朗读,小组自评朗读成果的方法。如果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检测奖”。在这样的活动中,平时经常走神的几个孩子也注意力高度集中地融入了协作学习。

“洋葱圈”活动,是浦老师精心设计的协作创作资源、协作完成听说训练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学生拿着按照“任务单”要求制作的名片,围成两个大圈,两两相向站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交换DIY名片,开始互问互答:What do you want to be after 20 years? I want to be a/an…I can…然后移动位置, 与另一位伙伴互问互答。五次移动之后,句型问答已经非常熟练。这种方法,既巩固新知,又训练听说能力,还从同伴那儿学到更多职业类单词。

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似乎是经验老道的优秀教师设计的,但是,实际上是出自入职两年的青年教师之手。

浦老师翻转课堂的成功,得益于她的导师——翻转课堂高手王水丽副校长的指导,得益于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实践感悟,也得益于微课程教学法根据学习规律创意的简易开放的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模式。

7.《假如》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七

在动画短片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巨人与小矮人”有趣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从能力品格上了解巨人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异。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又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解决本课重难点——画面布局与形象对比这点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自己画成巨人”这个问题。通过对优秀学生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了解构图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合理构、突出画面主体。

8.《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八

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会生字新词、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的基础上读边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加深对课文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上课伊始,我先和学生谈话,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草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的大草原。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理清脉络,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内容虽长但是脉络十分清晰,全文分两大块――景美、人美。“景美”的内容在第一自然段,“人美”部分指的是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这样理清思路后,就为顺利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草原美景

9.《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影子》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的特点, 读起来朗朗上口, 活泼生动, 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 教师要以“读”与“说”为主线,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 创设多种朗读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 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 体味课文语境, 在交流中理解课文, 在实践中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导入新课

1. 猜谜语:“你走他也走, 你停他也停, 晴天里有他, 阴天里没他。” (影子。)

2. 讨论。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以产生影子?

3. 观察。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地方、不同时间, 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水边的不同物体的影子图片。)

4. 导入新课。同学们,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影子》, 看看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板书“影”字。)

5. 认识偏旁“彡”。 (用红笔画出“影”的“彡”, 这个新偏旁叫“三撇儿”。)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借助“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 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用圆圈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 多读几遍。 (3) 标出课文的节号。

2. 检查自读情况。 (1) 课文共有几节? (2节。) (2) 指名读。

3. 认读生字词。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开火车读、齐读。 (2)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读, 齐读, 男女生赛读。 (3) 出示生词,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4. 探讨记字方法。 (1) 小组合作, 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2) 集体交流。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 (3) 认识两个新偏旁“犭”和“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学, 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识记生字词, 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从而落实识字目标, 扫除阅读障碍,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提高识字效率。

三、熟读课文, 理解内容

1. 看图读文, 讨论交流。 (学习第一节。) (1) 自主学习。看图读文, 从这一节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 (2) 集体讨论: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在后? (课件出示:太阳在小朋友前面, 他的影子就在后面。太阳在小朋友后面, 他的影子就在前面。小朋友走到哪儿, 影子都跟着他走。当太阳和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时, 人的影子也随着变化。) ⑶朗读第一节。 (要读出对影子喜爱的语气来。)

2. 小组合作, 学习第二节。

3. 汇报交流, 理解内容。 (1)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 物体的影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 讨论: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4) 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有趣在哪儿?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演示情景:只要有太阳, 小朋友无论走到哪, 影子都会跟随着他, 与小朋友形影不离。)

4. 比赛朗读, 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 在读中思考, 在读中感悟, 在交流中理解,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资源, 实践探究

1. 认识“前、后、左、右”。出示儿歌《东西南北》 (齐读) “:早晨起来, 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 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 右面是南。”

2. 说说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是谁?

3. 巩固练习。⑴出示图片:大象的前面是兔子, 后面是长颈鹿, 右边是小狗, 左边是小鹿, 耳朵上面是小猴。请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填空:大象的_____面是兔子。大象的_____面是长颈鹿。大象的_____边是小鹿。大象的_____边是小狗。大象的耳朵_____面是小猴。⑵提问: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最长, 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最短?物体影子的长短、位置与什么有关呢?

4.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两份不同记录表的内容, 说说从这些内容中发现了什么? (实物投影展示两份不同记录表的内容。 (1) 找自己的影子位置记录表; (2) 测自己的影子位置记录表。)

5.根据学生的回答, 得出结论。 (1) 人的影子与身高和太阳的方位有关。中午, 太阳在我们头的上方, 这时人的影子最短, 早上和下午, 太阳在我们的前方或后方, 这时人的影子最长。人的身高不同, 影子的长短也不一样。 (2)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反。当太阳光从后面射来, 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前方;相反, 当太阳光从前方射来, 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后面;当太阳光从左边射来, 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的右边;当太阳光从右边射来, 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的左边。 (3) 光源与影子的长短、大小有关。越靠近光源, 影子就会越短, 离光源越远, 影子就会越长。还有, 早上和傍晚时, 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长, 中午时, 物体在太阳下影子最短。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打破课内外的界限,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一是培养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五、回归整体, 总结全文

1.看动画。教师边放动画边旁白:同学们, 太阳在动, 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太阳在左, 影子在右;太阳在前, 影子在后。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 跟着主人走。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影子紧紧跟着人, 不分离, 就像好朋友一样, 常常陪着我。

2.感情诵读。通过表情和动作诵读课文。

3.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发现、了解了影子就像调皮的小黑狗, 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 影子就跟你到哪里, 与你真是“形影不离”。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

4.课外作业。 (1)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 把课文背诵给你的好朋友听。 (2) 继续观察。 (1) 除了在太阳下能见到影子外, 我们还能在哪儿看到影子。 (2) 你有办法把你的影子甩掉吗? (3) 读成语故事《杯弓蛇影》。

10.《观潮》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十

第一天上课,又是我这个“新面孔”,所以一班的学生精神抖擞,注意力特别集中,纪律出奇得好。

先导入新课,理解“观潮”中“观”的意思和“潮”形成。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形容钱塘江大潮的中心词——天下奇观。

然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观潮”和“天下奇观”中“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通过比较发现了什么?

学生马上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的意思是不同的。从而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

之后,我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在指名读时,我发现“大堤、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江面、踮、风号浪吼”等词语对于学困生来说是难点,于是,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读。

最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思考:通过默读,你从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学生马上从文中找到“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地方”“观潮的人很多”“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等主要信息。接着,我指导学生把这些主要信息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书读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马上明白,把课文的关键信息加以整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上得很顺利。但是也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除了以上内容,我原来还预设了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书写生字的环节,但是课堂上却没有完成。

我反思整个课堂,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我对学生不熟悉,所以在提问时浪费了时间。二、读书的次数控制得不好,比如自读,可以读一遍。三、学生没有预习。

可是,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为我没有充分了解学情。可是,这又似乎不是理由。因为我在想,如果上市级以上的公开课,不是一样没有时间了解学情吗?所以,还是自己的课堂调控出了问题。

明天在二班上课,我要把今天出现的问题解决到最理想的状态。

11.《观潮》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十一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观潮的教学反思范例六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用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 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4、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问题,朗读课文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同时,延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当一回讲解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值得探讨的问题:

⑴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12.《矩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及其推论。

(2) 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简单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 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

矩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介绍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矩形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94页的内容, 并回答:

1.什么是矩形?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 它有几条对称轴?

2.矩形有哪些性质? (在习题上将矩形的定义与性质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在自学完教材之后就对矩形产生初步的认识。)

3分钟后, 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四、一学

1.学生看书, 教师巡视。

2.检测:

(1) 完成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发现矩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再通过探究发现矩形的特殊性质。)

(2) 如图, 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找出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3.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收集错误, 二次备课)

五、一教

1.更正 (让学生自己观察, 发现错误, 更正错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讨论, 形成知识

评 (1) :学生以口答形式完成对矩形的定义、性质的回答。

评 (2)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并且指出相等的理由。 (在大屏幕上以分类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分类思考的有序性与优势所在。)

六、自学指导 (2)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95页练习的内容, 并回答:

1.在图19.2-3中, 有几个直角三角形?

2.分别写出这些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在矩形的四个直角三角形中去寻找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对矩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产生感性认识。)

3.认真阅读例1, 并仿照例题完成自学检测题。

七、二学

1.学生看书, 教师巡视, 借以督促学生认真、自觉地学习。

2.检测:

(1) 完成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 如图, 在Rt△ABC中, ∠C=90°, O为AB边上的中点, 且。

(1) 请你判断△AOC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

(2) 求∠A、∠B的度数。

3.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收集错误, 二次备课)

(1) 更正 (让学生自己观察, 发现错误, 更正错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 讨论, 形成知识

评 (1) :引导学生结合书本探究矩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直角三角形, 指出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评 (2) :让学生结合例题, 完成对矩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的运用。

八、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与收获。

九、当堂训练 (教师根据课堂完成的实际情况对本环节进行机动处理)

13.aoe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十三

阮 婧

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但教学时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就需要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后,总结出本课的训练点有两个,其一是认识拼音a 及四声调,其二是认识四线格并会书写a。本课单韵母发音并不很难,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他们在很多时候都要用到a这个音。于是在课堂上,我不仅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启发他们的生活经验,所以我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念a甚至唱a。如:“张大嘴巴a a a。小女孩练唱a a a,a a a阿姨的阿。医生检查口腔的时候,要我发a a a。”等一些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还借助形象让学生记忆拼音形状: 首先,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在唱歌,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a”的音。张大嘴发“a”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记忆。在教学中,我还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忆(张大嘴巴aaa),使学习富于情趣,让学生愉快学习。汉语拼音教学,我注重的是先摆口形再发音,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练习四声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准确的教学后要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以及循序渐进的复习。

同时,刚入学的孩子有很强表现欲,模仿能力也非常的强。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课中,“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开动脑筋想一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出来很多好的办法。“阿姨的“a”,看到孩子的表现真的让我觉得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总以为孩子还小,哪里知道用什么好办法来记忆我们刚学习的字母,但是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引导,给孩子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舞台,再给予一定的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说不定孩子会还你一个别样精彩的课堂。

14.《假如》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十四

在解决了导入环节后,在本课的难点上:画面布局和形象对比这点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巨人表现的高大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作品中环境的小和巨人的大来了解并强调横竖构图的方法。

在画面构图上,我试着让学生表现巨人高大的身体,做为对比的环境画的更加清晰,更具体,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本节课不完美的地方有:

1、时间没有控制好,有些关键过程显得啰嗦,着色后的作品少,原因是给孩子留的作画时间少。

15.《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五

《田园诗情》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荷兰是个美丽的国度,提到它,我们马上会想到那成片的幽雅的郁金香,想到那巨大的充满艺术的风车,想到清澈的河流,碧绿的草原以及草原上遍布的奶牛。课文没有面面俱到,只是有选择地介绍了荷兰的一些田园风光,读来让人感到悠然自得、惬意舒畅。

教学创意说明

《田园诗情》描绘的是荷兰美景,作者着力刻画出那如诗如画的境地,然而,荷兰毕竟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融入那诗般的世界,如何给听课的人带来清新般的感受,我在设计教案时费了不少心思。这篇课文生词较多,长句子也不少,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还是挺有难度的,于是,我想到在传统的第一课时让学生读词读句读课文的基础上穿插一些新颖的习题,并设计了一些跟课文无关的句子来加深学生对新词的理解。刚开始,我还为自己创设习题的做法自鸣得意,然而在许主任的提醒下多看了几遍教材后,我觉得我的设计有为学词而学的牵强感,而且我的整个框架还是没能跳出传统第一课时先学字词句再读课文的结构,显然还是没能抓住这篇课文的特点。再读教材,我努力抛开一心设计习题的想法,转而只关注教材本身,从学生的角度边读边想,如此几遍之后,我觉得有两样东西在冲击着我的大脑及视线,那就是无边无际的绿色和牲畜们那悠然自得的状态。课文以“田园诗情”为题,想来作者也是徜徉在一望无垠的绿海中感到身心无比舒畅,周围的植物、动物等等又是那样的和谐、美妙,这如诗一般的意境触发了写作灵感吧。于是我沿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的思维,抓住了设计的两条线:一是色彩,二是状态。课文中的色彩以绿色为主,所以当学生谈到绿色时,我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不同的形容绿色的词和短语朗读和理解。课文中很多句子描写了牲畜在荷兰这个自由王国悠然自得的状态,所以抓住状态就是抓住长句进行朗读和训练。我想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抓住文本充分地读,借助录像图片等深入地感受,让学生的思绪飘入田园风光那诗般的意境。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学会9个生字,二类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将课文读得通顺流畅。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享受荷兰悠然和谐的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颜色和状态两个角度理解生词,读好长句,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番,知道在那里有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一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西部的荷兰去看一看,享受她的“田园诗情”。(板书课题)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全文,知道荷兰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引出课文第一小节)

二、整体感知

(一)感受绿色“田园”。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这个遥远的国度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感受。(播放录像)视频中能让你感受最多的色彩是?

师:快速读一读课文,画出提到绿色的词或短语。(学生朗读课文,汇报,其他同学纠正字音)出示:碧绿如丝绒绿意盎然碧绿色天堂般的绿色。其中有一个词“绿意盎然”,你们能结合这张图片说说它的意思吗?看着屏幕上的一组图片,结合你们对课文的了解,你还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大片的草原?

(二)体会自由“诗情”。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仿佛置身在荷兰那一望无垠的绿色田园当中。如果只有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原,虽然美但难免单调,我们从题目中知道荷兰还是个充满诗情的地方,这是因为荷兰还拥有什么呢?请大家从课文的2至4小节中去寻找答案,在读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自读我能行。

在荷兰碧绿的草原上我们能看到什么?A.朗读来回答;B.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述;C.先读,再来讲。

1. 第二小节。

师:这段中有两句形容奶牛的长句子,它们是——(指名读)。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师:你能把这两个长句读得准确流利,真不简单。第二句中有两个生词(出示:“顽皮”和“仪态端庄”),“顽”是个生字,我们可以将它和另外几个字进行对比记忆。出示:比一比再组词(顽玩完)。

师:你们认为“仪态端庄”可以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师:老牛沉稳,小牛活泼,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过渡:除了奶牛,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2. 第三小节。

师:这一小节中有几个词语,我们要注意读准确。出示:剽悍强壮腿粗如桩自由驰骋辽阔无垠(指名读词)。

师:相信大家读准了这四个词语后也能将这一小节读准确,读流利,请大家先在下面试一试。(指名读第三小节)

过渡:草原上,我们除了能看到体形较大的奶牛和骏马,还能看到哪些牲畜?

3. 第四小节。

师:这些我们可以从第四小节中可以读到。(指名读第四小节)

过渡:白天,辽阔无垠的草原是牲畜们的天堂,它们自由地嬉戏、驰骋。傍晚,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 第五小节。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小节?这一小节中出现这样几个词(出示:严肃沉默寂静默默无言)大家发现,这几个词语什么样的共同点?(都突出了“安静”的特点)

师:那这几个词形容的是同一个人或物吗?(“严肃沉默”形容奶牛,“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默默无言”形容挤奶的人)

过渡:大家说得很精彩,读得也很棒,前面是读,下面我们来写一写。(指导书写“肃”字)出示:书写生字我很棒。姿势正确,笔画规范,结构匀称。(学生当场描红)

过渡:荷兰的傍晚,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懂得开始安静就到了夜晚,这里更是“一切又归于平静”。

5. 第六小节。

师:谁用第六小节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夜晚的荷兰是如何的平静?(指名读)

师:白天是牲畜的自由王国,夜晚一切又归于平静。这就是——(生齐答:真正的荷兰!)

三、课堂总结

上一篇:阅读指导研究资料下一篇:“三情”提升班主任的亲和力-班主任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