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母亲河

2024-09-26

第三单元 母亲河(精选8篇)

1.第三单元 母亲河 篇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 母亲河

单元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主体课文:《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这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长江”或“黄河”为主题。《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三峡之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通过对三峡秋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古诗二首》中,《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情;《浪淘沙》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黄河及三峡的壮美景色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三峡的神韵美。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4、识字学词。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5、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6、学习摘录笔记,结合单元主题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

7、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的语言。课时安排

9课时左右 单元知识树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作者情感,品味课文优美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同时积累美词佳句;

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情感,品位作者用词,以及相同句式给本首歌词带来的气势;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长江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预习问题生成单

1、查找长江母亲河的相关资料。

2、熟读课文,识字学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文理解,体会情感。

4、在感触深的地方作批注。

5、读文后提问质疑。

6、预习《阅读与表达》篇目——《宝天曼之歌》 课前准备

1、有关长江的资料;

2、《长江之歌》的歌曲。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人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赞美长江的抒情诗--《长江之歌》。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也查阅了长江有关的资料,那么谁谈一谈你对长江的了解了。师借机板书《长江之歌》。

2、生自由说,畅所欲言。

3、师总结:出示地图,同学们,(指着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4、《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指导朗读课题。

师放录音,师生共同欣赏。

二、字词攻关

1、学生自学生字词。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交流自学效果

3、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4、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说说你读了这首诗后你想了解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生交流,汇报交流成果。

四、目标导航,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说说你读课文后的感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气势恢弘、雄壮豪迈,读起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五、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领悟歌词基调,参照“我的视角”中丁丁说的话:朗读《长江之歌》,我豪情满怀。

(3)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请听《长江之歌》,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

(4)师领读,生轻声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5)指名读——评价——再次练习读。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读出深情、大气的语气。(6)汇报朗读,升华情感。

(7)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远古”是指遥远的古代,她有悠久的历史,她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奔腾不息,她那磅礴的气势惊天动地,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灌溉着如花般美丽的国土,滋润着两岸的人民。她有着青春的活力,她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指导朗读第2节。(3)背诵第2节。

(4)体会课文的两段是怎样对应着写的。请同学寻找两段中一样的部分,用斜线画出。

第一部分的“走”、“奔”句与第二段中第一句“走”、“奔”句对比,体现了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两部分都用:“你用„”句式,她养育人民,灌溉国土,推动时代发展„表达了长江母亲的博大无私,抒发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两部分最后5、6句相同,反复吟诵,更加深情地赞美长江,使人在感受长江的伟大的同时,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八、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九、学法迁移,以一带多

1、导入

2、出示自学提示

1)再读短文,充实预习答案。

2)检查预习,同桌之间熟读下列词语,并理解重点词语: 3)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文章脉络。

4)画出文中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作者情感。5)找出使你感动的地方,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3、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4、班级汇报交流

5、师总结

十、课课清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ūn cháo rǔ zhī qínɡhuái()()()dànɡ dí chén āi()()

二、辨字组词。

概()采()劈()薄()慨()彩()臂()礡()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赞美了长江的(),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第一节从()的角度描写了长江,歌颂了长江的()、()的气概;第二小节从()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了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

四、连线。

甘甜的 臂膀 无穷的 新月 纯洁的 乳汁 磅礴的 力量 健美的 清流 弯弯的 源泉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气势恢弘 雄壮豪迈 荡气回肠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预习问题生成单

1、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搜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熟读课文,识字学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抓主线,分段,概括段意。

4、总结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景色特点。

5、在喜欢的语句旁边作批注。

6、读文后提问质疑。

7、预习《阅读与表达》篇目——《 》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教学方法

课文主要写景物,所以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悟,在读中品,从而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字词攻关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在文中找出摘录笔记中词语,指名释意。

橘(橘树)驳(驳船)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摇曳:摇动。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4、指名读课文,正音。

5、听写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同桌互改。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什么?师生补充,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目标导航,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学习目标。

2、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读流利)(10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本课生字都已顺利通关,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开始,5分钟后,我们比赛。(1)、学生练读

出示自学要求:读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2)、指名读(3)、学生评议

(指名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生帮忙,如还读得不好就让优等生进行范读)

(4)、若学生读不好,老师进行示范。

3、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够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给大家5分钟,请大家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去认真朗读,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反馈,看哪一小组最棒? 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自学过程:(1)、学生自学。(2)、同桌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学生汇报:

4、当堂训练。

1)自由记生字,3分钟后提写生字 2)师提写,指名上台写 3)生对改、订正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1、我们继续学习《三峡之秋》,轻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学习目标)。

2、、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2、课文重点描写了一天中三峡的哪些景物?

3、划出你喜欢的描写景物的语句,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第二次“先学后教”

1、交流学习结果: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二、学法迁移,以一带多

1、总结本文写作特点(5分钟)

2、以一带多,拓展阅读(10分钟)

自学提示

1)再读短文,充实预习答案。

2)检查预习,同桌之间熟读下列词语,并理解重点词语: 3)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文章脉络。

4)画出文中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作者情感。5)找出使你感动的地方,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学习结果。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三、课课清作业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明丽 橘柚树

热烈 长江 透明 雾 宁静 长江

作业设计:

1、会默写本课生子新词。背诵课文2、3自然段。

2、细心观察身边的景物,用优美的语句向读者展示景物的美妙。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丰富想象。预习问题生成单

1、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2、熟读古诗,识字学词,借助学习工具理解字词的意思。

3、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4、能体会古诗的意境。

5、读诗后提问质疑。

6、预习《阅读与表达》篇目——《 》 课前准备

1、幻灯片

2、生字卡片

3、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字词攻关

1、导入: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从古到今,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交流王之涣的其它古诗。(2)介绍作者:王之涣

(3)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学生读,并说出易错点。孤城 万仞山 羌笛(4)指名读古诗。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古诗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归纳古诗的大致内容。

三、目标导航,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学习目标。(1)识字学词,理解重点字词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第一次“先学后教”

过渡语:同学们本课生字都已顺利通关,老师相信大家能正确又流利诵读这首千古绝唱,开始,5分钟后,我们比赛。(1)学生练读

出示自学要求:读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2)指名读(3)学生评议

(指名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生帮忙,如还读得不好就让优等生进行范读)

3、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也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给大家5分钟,请大家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再次去有感情朗读,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反馈,看哪一小组最棒? 出示自学指导: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学过程:(1)学生自学。(2)同桌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4)学生汇报:

4、第三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

划出你不懂或懂得的字词意思,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解疑。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重点指导。

A、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B、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C、“春风”的另一种意思是什么?(朝廷的恩惠和关心。)D、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

(一语双关。杨柳,在这里又指《折杨柳》曲子。)

四、结课升华――拓展延伸。

1、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2、谈起黄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称颂和赞美。古人描写黄河的诗词名句也有很多,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交流。

五、当堂训练。

(1)自由记生字,3分钟后提写生字。(2)师提写,指名上台写,生对改、订正。(3)试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激趣揭题,字词攻关

1、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交流刘禹锡的其它古诗。(2)介绍作者:刘禹锡

(3)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学生读,并说出易错点。淘 簸 天涯 刘禹锡(5)指名读古诗。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古诗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归纳古诗的大致内容。

三、目标导航,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学习目标。(1)识字学词,理解重点字词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第一次“先学后教”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过渡语:同学们本课生字都已顺利通关,老师相信大家能正确又流利诵读这首古诗,开始,5分钟后,我们比赛。(1)学生练读

出示自学要求:读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2)指名读(3)学生评议

(指名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生帮忙,如还读得不好就让优等生进行范读)

3、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也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给大家5分钟,请大家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再次去有感情朗读,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反馈,看哪一小组最棒? 出示自学指导: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本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自学过程:(1)学生自学。(2)同桌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4)学生汇报:

4、第三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

划出你不懂或懂得的字词意思,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解疑。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重点指导。

四、结课升华――拓展延伸。

1、诵诗会:把自己积累的有关黄河的诗句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河。

五、学习以一带多。

推荐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古诗二首。

2、收集黄河的壮观景色文章,与大家交流。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凉州词 浪淘沙(唐)王之涣(唐)刘禹锡 哀怨 壮观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2.第三单元 母亲河 篇二

一、基础练兵场 (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烦琐suǒ膏油gāo浩劫jié言简意赅hāi

B.俨然yǎn卓著zhuō焙烧bèi一筹莫展chóu

C.陶冶yě竣工jùn犀锐xī探骊得珠lí

D.河畔bàn吝啬sè摄取shè鞭辟入里p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工作推进存在相当难度。

B.陈水扁在任八年, 台湾地区经济几乎崩盘;两岸关系更是冰封闭锁, 台商一筹莫展。

C.几个来到香港的大陆游客, 在一家珠宝店里精挑细选, 最终探骊得珠, 满意而归。

D.小记者们参观了消防大队的队员宿舍。消防队员整齐划一的内务整理让在场的小记者们肃然起敬。

3.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神十”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代表着中国将正式迈向“太空站时代”。

B.家禽养殖及相关行业遭受重创的原因, 是H7N9禽流感疫情导致民众恐慌而造成的。

C.在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中, 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政府决心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D.由于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小动作不断, 使得中日关系持续呈现僵化冰冷的格局。

4.默写。 (6分)

(1) 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为伊消得人憔悴。

(3) ___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4) 业精于勤, 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资料来源于一次网络调查。根据下表的统计结果, 你有哪些发现?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作家莫言于2012年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起, “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 “莫言效应”已经快速催生出了一座座经济金矿。然而, “消费莫言”恰恰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的喧嚣与浮躁。请你阅读下列材料, 说说“消费莫言”的含义。 (2分)

材料一:《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 莫言获奖当晚, 当当网已迅速推出莫言专题, 在图书频道打出显眼广告“2012年莫言”, 红色的字体极具视觉冲击力, 将莫言的所有作品集中“打包推介”。卓越亚马逊网站也在图书专区开辟了“热烈祝贺莫言喜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板块, 几乎将莫言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人气”的标签。

材料二:有报道称, 莫言10年前的手稿已飙升至120万元;其签名书在网上加价售卖, 例如《透明的红萝卜》签名本报价已达10万元;其家乡要重修莫言文学馆, 发展红高粱文化旅游……

材料三:网上继续曝出各种越走越远的“消费莫言”现象:风水先生也来搭便车, 考察莫言旧居, 称之为“一块风水宝地”;淘宝网上, 有店主挂出了以“莫言同款”为名出售的服装, 还出现了特别标注来自“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某白酒网站打出的广告语称, “莫言作品多有对中国白酒的描写, 可以说, 白酒是他文学作品里的一种文化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7分)

背景资料: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截至22日, 地震已造成188人遇难, 25人失踪, 1万多人受伤, 17.1万人受灾。

(1)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 (不超过12个字) , 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 (2分)

雅安地震救援以其反应迅捷、组织有序、措施有力, 令世界惊叹。这次雅安地震救援工作, 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就渐次展开。和汶川地震相比, 雅安抗震救灾救援更加有效、有序、科学, 不论是在应急响应、组织救援, 还是在灾民安置、通讯保障上, 都能做到科学、及时、有效, 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大灾之后所表现出的英勇、智慧、果敢和团结协作精神。

(2) 学校准备为雅安灾区举行重建捐款仪式, 请你给本次捐款仪式拟一条标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你的一个笔友在这次地震中受伤, 请你拟一条短信发给他。注意:要从学过的名著中提炼一则材料作为论据, 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生活。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 (37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 完成8~9题。 (4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8.以上两首诗同为边塞诗, 也都描写了边疆战士生活的艰苦。但是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却不完全相同, 请你具体说说它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上两首诗的三、四两句抒情的方式有何不同?请你任选其一加以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 完成10~14题。 (15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乙】子奇年十六, 齐君使治阿 (1) , 既而君悔之, 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 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 以少者决之 (2) , 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 铸库兵以作耕器, 出仓廪 (3) 以赈贫穷, 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 库无兵, 仓无粟, 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 兄率弟, 以私兵战, 遂败魏师。

(乙文选自《新序全译》, 刘向著, 李华年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注释】 (1) 阿:地名, 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内。 (2) 决之:决断政事。 (3) 仓廪:仓库中的粮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 (2) 追者反____________

(3) 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 (4) 遂败魏师_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 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D.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子奇必能治阿, 共载皆白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乙文内容具体阐述。 (2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三) 阅读下文, 完成15~19题。 (18分)

最好皆在不知时

周广生

(1) 什么才算是最好的人生呢?有人说东西方社会的人比较集中的认识意见有这样两点:当你出生时, 你在哭泣, 周围的人却笑容满面;当你离开时, 你在微笑, 而周围的人却在哭泣。这就是最好的人生。

(2) 如果大家承认这样两点的话, 认真地分析一下, 这将是个什么样的人生答案呢?或者讲, 它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生最好皆在不知时。

(3) 这就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几乎被世界公认的最好的人生的答案, 竟然是在无知的时候, 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当然有。

(4) 它说明, 无论什么时候, 不管是东方社会的人还是西方社会的人, 大家都喜欢新人。所以, 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世界上时, 人们都会异常地高兴和欢迎, 大家都能报以微笑, 不管你这个新生命将来能否成为栋梁之材, 也不管你这个新生命知道不知道他人的真诚的态度。原因就是, 人们习惯地认为, 有了新的生命, 世界就增加了新生力量, 就有了新的希望和寄托。

(5) 它说明, 无论什么时候, 不管是东方社会的人还是西方社会的人, 大家对人都有同情心。所以, 当一个人结束生命离开世界的时候, 人们都会异常地同情和怀念, 大家都能流露出悲痛和伤心, 不管你在这个社会上一生做了多少工作, 奉献了多少, 表现如何, 也不管你是否知道他人的真实态度怎样。原因就是, 人们都有这样一个习惯的思想认识: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容易, 只要你为这个社会付出了, 尽力了, 就值得怀念, 就让人感到惋惜, 就应当为你送行和告别。

(6) 人们为何把人生最好的时候放在不知时?这不是人类本身的无知, 而是既折射出了人生的真实思想内涵, 又反映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7) 人把不懂事时、无知觉的时候才说成是最美好的, 这说明人在世的时候, 很少有或者讲就没有满足者。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觉, 并不是说人人都不知足, 个个都记恨人生, 而是表明人人都有难言之隐, 个个都有苦衷, 只是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长或短罢了。伟大的人物有, 普通的人也有;比较聪明的人有, 相对迟钝的人也有。只要是有灵感的人, 只要是意识清楚的人, 都会有。因为, 无论生死, 都有苦与难, 都有成功与失败, 都有顺利与挫折, 都有收获与遗憾, 都有幸福与烦恼, 都有惊喜与后悔的事情发生。人无完人, 自然意识清醒的时候就难有对人生最美好的感叹。

(8) 或许有人会问:人生最好皆在不知时, 追求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当然有, 而且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如果把人在这两个时候说成是没有意义的和没有价值的, 或者压根就不承认这样一个极其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结论, 人就会犯错误, 就会对人生价值取向采取盲目的态度, 甚至悲观的态度, 这势必导致人思想混乱, 迷失方向。所以, 结局很可能是可怕的、危险的。把人在这两个时候说成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 称为最美好的, 其一是反映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美好的;其二是表明了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人活一生, 无论贡献大小, 都有意义, 都有价值, 都需要评价, 别人都不会忘记。人生贡献越大, 其名声越好。

(9) 试想, 人类社会能够有这样两点共识, 该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又多么的值得庆幸啊!

(10) 人们欢迎新人, 赞美古人, 歌颂当今者, 寄希望于未来, 真乃集智慧之大成, 显示出人类社会不但美好, 而且前途无限。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人类社会, 更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选自中国作家网2013年6月7日, 有删改)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结构上看, 第 (3) 段与 (4) (5) 两段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根据 (4) (5) 两段的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人在无知的时候, 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 (7) (8) 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请简要阐述。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 (9) 段中加点的“这样两点共识”指的是哪两点共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作者认为最美好的人生是在无知的时候, 但也有人认为人生的美好在于过程, 生命的意义在于欣赏人生旅途中的风景。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20.请以“家有________”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戏剧外, 文体不限;

(2)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不得抄袭;

(3) 不少于600字;

(4) 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兵场

1.C 2.C 3.A 4. (1)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 衣带渐宽终不悔 (3) 众里寻他千百度 (4) 行成于思;毁于随5.示例:多数人要求别人在网上说真话, 自己却很少在网上说真话。可见, 有些人对别人道德要求甚高, 而对自己要求甚低。6.示例:“消费莫言”指的是图书、旅游、服装、食品等各类商家利用莫言的名人效应, 不管其与自己的产品有无关系, 都借此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 来刺激人们消费, 从中获利。7. (1) 示例:震后救援工作科学有序。 (2) 示例:伸出你的援手, 献出你的爱心, 为地震灾区尽一份力。 (3) 示例:灾难是最好的试金石。保尔经历了病痛的折磨、战火的摧残, 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强者。你也一定能够战胜灾难, 用微笑照亮自己的人生!

二、阅读精品屋

8.《凉州词》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士兵对家乡的思念, 《从军行》表现的则是守边将士戍守边防、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9.《凉州词》借景抒情, 《从军行》直抒胸臆。“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习俗, “柳”与“留”谐音, 委婉地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愁;“春风”暗喻皇帝的恩泽,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皇帝不顾戍边士兵的生死, 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前一句概括力极强,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都在这七个字中表露无遗;后一句是百战沙场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生动地表达了他们杀敌立功、誓死保卫边疆的决心。10. (1) 限制 (2) 通“返”, 返回 (3) 离开 (4) 军队11.C 12. (1)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的人都归顺于他。 (2) 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 (因为) 跟他同坐在一辆车里的人都是白头发的老人。13.把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 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 救济贫苦的人。14.含义: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阐述:当魏国攻打齐国阿县时, 阿县的兵库里虽然没有武器, 粮仓里虽然没有积粮, 但是阿县上下团结, 全民一心, 用自己家的武器跟魏军作战, 最终获得了胜利。15.人生最好皆在不知时。通过设问的方式, 在具体阐述的基础上概括得出。16.总分。第 (4) 段论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世界增加了新生力量, 让人们有了新的希望和寄托。第 (5) 段论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离别时值得人们怀念与同情。17.第 (7) 段是从反面论证了人在自然意识清醒时少有满足者, 难有对人生美好的感叹, 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最好皆在不知时”的论点。第 (8) 段是从正面论证, 具体阐述了追求“不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18.其一是反映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美好的;其二是表明了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人活一生, 无论贡献大小, 都有意义, 都有价值, 都需要评价, 别人都不会忘记。19.两种观点择其一。示例一:我同意前者, 最美好的认识是在无知的时候。因为无知所以无染, 不被世俗的风尘沾染,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纯真而美好;因为无知所以无求, 人们常说欲壑难填, 无知时则无欲, 无欲则刚。示例二:我同意后者, 人生的美好在于过程的精彩。人生的旅程如果只是为了到达终点, 那么生命便只剩下了生与死两点, 只有把视线投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 那么生命才会丰富多彩, 充实而有意义。

三、文笔展示台

3.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篇三

瞻仰 巍峨 矗立 镏金 上溯 镶嵌 销毁 挑衅 践踏 逾越 天堑 颓然

重幔 巍巍 南麓 突兀 草莽 巉岩 嵯峨 淳朴 莽苍 轶事 螺蛳 远眺

竣工 深邃 门楣 穹窿 磅礴 摒弃 精湛 静谧 恬静 啾唧 络绎不绝

叱咤风云 断垣颓壁 栩栩如生 枝繁叶茂 丘岗坡陀 栩栩如生 怒形于色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瞻仰: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跨越,超越。

上溯:从当前往上推算。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嵯峨:山势高峻。

断垣颓壁: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摒弃:舍弃。

挥洒淋漓: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开朗。

重檐:两层屋檐。

形胜:山川胜迹。

刺:投名帖。

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

碧窈:幽深的草木丛中。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周定舫,新华社记者。

2.《巍巍中山陵》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刘叙杰,东南大学教授、建筑学家,著有《中国古代建筑史》。

3.《凡尔赛宫》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吉祖英,当代作家。

4.《黄鹤楼》选自《文苑英华》,作者阎伯理,唐代人。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5.《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6.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

4.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篇四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紫桑葚》是略读课文。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有关课外资料,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抓住重点句、借助录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通过体会雨来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他热爱祖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通过对“我”观察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及内心活动的理解,感受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2、认识30个字,会写32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4、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回顾看过的影片片断,清楚具体地描述片断内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单元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2、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复述课文;

4、随文认识30个字,会写32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单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

《长征》 3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 2课时 《小英雄雨来》 3课时 《我的战友邱少云》 1课时 《紫桑葚》 1语文百花园三

4课时 课时

11、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1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寇、冀、葛、绷、冀、涧、拧”6个生字,学会“冀、庙、榴、弹、抡、绷、坠、拧、雹、眺”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晋察冀、奉命、手榴弹、抡胳膊、拧开、瞄准、坠落、雹子、眺望、豪迈、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悬崖峭壁、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3、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课文,再交流预习的成果。

(一)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寇 尸 崖 豪

(二)读读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三)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四)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三、我们再来快速读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己理清课文顺序后,填写课后p63表格。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1自然段2自然段3自然段4、5自然段6-9自然段

四、指名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位壮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五位壮士又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对狼牙山已经有一些了解了吧!能形容一下你眼中的的狼牙山吗?

(山势陡峭,三面悬崖,高耸入云„„)

(二)这狼牙山因为五位战士可歌可泣的事迹而闻名,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壮士”?课文是分哪几部分介绍的?

二、深入学习

(一)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依据老师出示的自学思考题深入学习。

自学思考题:

1、认真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画出描写五位壮士的动作和神态,并在最感动自己的地方作好批注。

2、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全班交流自学汇报成果。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吗?说的时候要先读读你画的句子,再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

1、第3自然段:引上绝路。(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下面的文字片)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这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2)他们为什么要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转移?

(3)五位壮士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体会)

(4)通过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内心想法来感受到他们选择道路的坚定的决心,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

(1)指名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在顶峰上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他们对敌人的痛恨。)

(2)师:是的,敌寇杀死我们的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我们先来自由练习朗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齐读)

3、第6—9自然段:壮烈跳崖

(1)我们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再结合书上的插图,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2)从五壮士的表现中我们能知道他们当时想的是什么?

(3)五壮士的壮举令敌人目瞪口呆,那一声声的口号响彻云霄,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受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豪迈场面。(放课件,影片节选)

(5)五壮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跳下了万丈悬崖,那壮烈的场面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6—9自然段,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齐读6—9自然段)

(三)这么感人的文章,一定会有很多打动你的地方,我们都来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把它背下来。(自由背、指名背)

三:总结

1、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英雄。(出示课件)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授予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授予葛振称、宋学义“勇敢顽强”奖章;五壮士攻上的棋盘陀顶峰建立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四、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感受最深的段落。

2、阅读赞颂抗日英雄的故事书,观看同类的影片。

13、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的好。

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商量。

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用简练的语句为六个部分写小标题。

(一)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能不能用更简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哪位同学能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分仅仅说雨来会游泳吗?

2、雨来游泳本领高。点拨:好,既简练又概括了主要内容。

其实直接说“游泳本领高”都行。)

(三)[边板书“游泳本领高”边说]同学们概括的这个短语就好像给这部分内容加了一个题目,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把这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四)小标题的特点找得挺准确,下面我们要给2—6部分概括小标题了。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部分,每位同学先自己在书上概括小标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组里意见统一后就把确定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哪组概括好了哪组就上来写,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细读重点段,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体会雨来是小英雄。

(一)就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呢?

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三)同学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很多同学都关注了雨来面对鬼子时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的这几句话[点击课件:雨来的三句话],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的表现。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老师提示读书语言:

(师提示)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把雨来打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还是摇摇头,说:“没看见!”

(四)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没看见”。

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

(学生精彩发言:

1、雨来,你真不愧是小英雄,你识破了鬼子的种种阴谋,没有泄漏一点秘密,保护了我们的交通员,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我认为你是民族英雄。

2、雨来,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节,绝不像侵略者低头。你面对鬼子表现出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我为你骄傲!)

(五)看来通过对3、4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感动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学生齐读:小英雄雨来)

四、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习简要复述做准备。

(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3、4部分前画“★”)

五、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一)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的,所以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雄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打动。课文比较长,怎样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方法[板书:简要复述]。老师建议大家先来读读P72的“指南针”,了解一下什么是简要复述。

(二)教师总结:

作者管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来《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本,我妈妈小时候读过,我小时候也读过,现在你们也正在读。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还要再细读,汲取各个方面的营养。

七、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简要复述,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14、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蜷、伪、挪、呻、歼”5个生字,学会“制、堡、咳、嗽、伪、轰、仗、蔓、棉、扭、熄、挪、呻、激、歼”15个生字,正确读写“控制、咳嗽、伪装、轰击、蔓延、棉布、扭转、熄灭、挪东、呻吟、激动人心、歼灭、纹丝不动”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3、启发学生体会通过人物的表现以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感受本课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英雄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感受本课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英雄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已经进行了课前预习,先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解词。

2、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

二、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

三、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在小组内合作朗读全文,并讨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事情发展顺序;1自然段;志愿军发动突然袭击的原因; 2、3自然段: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的情况;

4--8自然段:邱少云严格遵守潜伏纪律,在烈火中牺牲; 9-10自然段:战斗胜利了。)

(时间顺序:1自然段;志愿军发动突然袭击的原因;

2、3自然段:天还没亮,志愿军战士的潜伏情况; 4--8自然段:中午时分,邱少云身上着火了,他牺牲了; 9-10自然段:黄昏时分,战斗胜利了。)

五、我们先来读读1自然段,了解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取391高地?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了解邱少云这位英雄,体会作者的心情。我们先来回忆上节课了解的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取391高地?

二、为了夺取这么重要的高地,志愿军战士是怎样隐蔽的?读读相关的描写,体会这是怎样的一次潜伏任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我们举敌人的阵地非常紧,潜伏任务十分艰巨。)

三、离敌人的阵地很近,面对十分艰巨的潜伏任务,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隐蔽得很好,从天还没亮直到中午时分都没有暴露目标。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请同学看自学提示:

出示课件:

(认真阅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在潜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做的?)

1、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是呀,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都在烈火中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但是,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而邱少云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啊!

四、“我”做为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一幕,当时“我”的心情怎样?课文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我”的心情?我们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出示课件: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的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较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一)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我”此时有怎样的心情呢?

1、担心:“我”都会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

(担心年轻的战友不能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担心会被敌人发现;担心或越来越大;担心„„)读出这份担心。

2、矛盾、“我”不敢朝他看,又忍不住不看,这是一种什么心情?怎么理解“我”这种矛盾的心情?读出这种矛盾。

3、期盼:“我”盼望出现奇迹。真的没有办法使战友死里逃生?但是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呢?

(二)从这段“我”的心情中能体会出什么?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我”和邱少云的那份浓浓的战友情。)

(三)课文明明是要表现邱少云的坚强意志,可为什么把“我”的心理活动写得这么具体?

(四)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五、伟大的战士邱少云离开了我们,他去得无声无息,而又壮烈豪迈,他的精神鼓舞着战友们,战斗打响了,战士们怀着为邱少云的报仇的心情冲向敌人的阵地,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这是一篇写法很独特的课文,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英雄的好思想、好品质,还可以让我们从作者的写法中感悟到一种独特的表达方法。

七、布置作业;

1、试写自己的心理活动,2、背诵7、8两个自然段。

15、紫桑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紫桑葚》,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事呢?

二、这样一位上将将军是怎样对待普通的老百姓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孟良崮战役是我中国人们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战斗十分激烈,从1947年5月13日一致激战到16日,最终全部歼灭国民党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由此可见,孟良崮战役是十分紧张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中,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四、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学习了一些读懂写人文章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

五、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了解徐世友同志。我们可以在令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作适当的画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先进行自学画批。

2、自学后可以在学习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

3、在全班交流。

六、如果请你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将给别人听,你准备怎样讲呢?

1、回忆一下简要复述的方法。

2、我们就自己选择方法来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3、指名在全班进行简要复述。

七、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并准确组词。

2、能进一步体会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借助资料学习革命烈士诗《囚歌》,并积累一组颂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成语。

4、围绕自己看过的影视片清楚地说一段话,并进行互评。

5、写一篇习作,简要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点:

1、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并准确组词。

2、围绕自己看过的影视片清楚地说一段话,并进行互评。

教学难点:写一篇习作,简要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断,做到描述的内容具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百花园去看一看,你们看这里的花朵很有特色,仔细看看,能发现什么?

1、出示多音字:谁能准确地组成词语,就可以把他们带回家,种到自己的花盆里。

2、出示形近字:这里的花又有什么特点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他们带回家吗?

提示:仔细看看这些字有哪些规律?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更好地区分这些字呢?

咱们比一比,看看谁组的词多。

二、看来同学们都很细心,既发现了鲜花的特点,又准确的组出了词语,祝贺你们得到了鲜花。其实,不仅是字词有这样的规律,本组课文中在描写方法上也有规律可循。

1、我们仔细读读P82三位学习小伙伴的话,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2、交流一下课文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我们还能从本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语句吗?可以摘抄1—2句。

第二课时

一、本组课文讲述的是战争时期的故事,向我们描述了很多英雄的事迹,今天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歌再来认识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囚歌》的作者叶挺同志。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我们先来自由读读这首诗。

2、能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老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二、叶挺同志在反动派面前表现出的精神,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认为哪个成语最准确?

1、其实有很多成语可以表现革命志士的伟大精神,我们都来看一看。

2、自由读读,通过查字典或词典理解成语的意思。

3、试着把这些成语背下来。

三、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欣赏了一些精彩的影片,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也曾看过不少影视作品,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看过的有关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影片,选择一部自己印象最深的介绍给大家?

1、先来看看活动的建议,了解一下,自己在讲述和倾听时应注意什么?

2、自己先准备。

3、在学习小组内介绍。

4、小组推荐发言。

5、依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四、在讲述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向他人介绍的影视片精彩片断写出来。

讨论:如何做到描述的内容具体?

1、仔细回顾自己要描写的精彩片断,有条件的最好再看一遍影片。

2、要学习本组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同时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3、写后,要自己反复读一读,认真修改,最好读给身边的人听一听。

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习作重点

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如果有产品说 明书也可以带来。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电视中,你有没有看到过推销员?你知道推销员是怎样推销产品吗?

2、播放一段推销商品的录象片,边看边想:推销商品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游戏激趣“猜物品名称”。

(1)宣布游戏规则

(2)生生互动,猜一猜物品名称。

(3)小结:猜中或猜不中的原因。

二、确定要写的小物品

1、引入:一般来说,写这一类作文,出题目的老师都不会指定要写哪一个小物品,只是告诉你要写一件与小物品有关的作文,题目比如《有趣的 》、《难忘的 》、《我最喜欢的 》,所以,写这一类作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好要写的小物品。

2、确定小物品的几个要素: A、首先,这个小物品一定要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东西,你是写不出什么内容来的。)B、其次,这个小物品身上一定要发生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故事;(如果没有故事,作文就展不开来。)C、还有,与这个小物品有关的故事必须是让你感动的;(自己都不感动的故事,不可能写得让别人感动。)

3、根据上面几个要素,罗列3到5个小物品,并用文字简单介绍与这些小物品有关的故事。

4、确定要写的小物品 一起分析和讨论刚才罗列的小物品及其相关故事,最后让孩子自己确定最适合他自己写的小物品及其相关故事。

三、确定中心

1、把要写的与小物品相关的故事中将出现的人物姓名写下来,并确定其中一个人物作为中心人物;

2、将中心人物在与小物品相关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点用文字提炼出来;

3、对中心人物在故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扬或批评)。

4、用一小段文字把刚才的内容连起来,确定这次作文的中心。

四、指导观察

1、明确推荐要求

(1)对你的“商品”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2)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3)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

(4)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哪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2.小组推销

五、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精彩片断、说明方法)。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特点。)

3、说说自己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写作思路

六、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

第二课时

1、课件展示:(训练要求):

仔细观察一种物品,抓住主要部分,先具体说一说,在写下来。

2、学生读。

3、看书中要求。

4、过渡:周围的物品千千万万,怎样才能写好它呢?(学生说--------)同学们概括得十分细致,要写好一种物品,我们得先熟悉它。老师带了一件物品请同学们试着向大家介绍。学生介绍,教师相机补充介绍。、5、归纳总结方法:

课件展示:

作文提纲

1、绍首饰盒的产地及形状(列数字)

2、介绍首饰盒的颜色(打比方)

3、介绍首饰盒的用途

4、表达自己对首饰盒的喜爱之情(作比较)学生读作文提纲

第三课时

一、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2、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3、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4.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二、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范文:

我爱我的悠悠球

我有一个悠悠球,她的球盖是兰色的,分别用白色、红色写着“逆风”两个字,还画了几条旋风呢,煞是好看,在灯光下,兰色的外壳闪闪发光;球体是用高质量的铝合金做的,象一面镜子,更象一块配了大型精密滚珠轴承的钻石。她不仅外表迷人,功能也不赖。除了可以玩最基本的“睡眠”之外,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能调节轴距,能自由放宽、自由缩窄,对玩快打类花式与复杂搭绳花式很有利。

有一天,我去表哥家和他一起玩悠悠球比赛。表哥可是个悠悠高手,我曾多次败给他,这次我们说好了比赛“滚筒”。他先来了个睡眠,作出滚筒的样子,只见悠悠球一会儿在这根绳上,一会儿又弹到了那根绳上,一切都是那么自如和协调,看来他的技术是又有了长进。该我了,我根据我的悠悠球的调节功能,改造了一下悠悠球,仗着她超强的稳定性和超控性很快完成了整套动作,和表哥打了个平局。第二局是闪电快打,比谁打得多,哥哥拿起球,熟练地打起来,当打到43下时球歪了。该我了,我也不弱,一共打了74个,我赢了。

跟表哥玩过以后,我对我这个球更是钟爱在加。在一次次摆弄她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她的两个特点。一是空转时间极强。一般悠悠球都只能玩出几十秒的睡眼。对玩摩擦技、甩绳技、外挂环技巧的要求很高。我这个球的空转能力能达到八到九分钟,超高难度的技巧根本不在话下。二是能玩出精确度极高的离绳技巧。大家玩悠悠球时,悠悠球掉到地上,一下子就坏了。而我这个球的凹球体弧度很小,能够次次接住,绳子就不会接空了。在玩“甩绳套球”时,就会安全许多倍呢!

5.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篇五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吟(yín)唱

侧(cè)面

输(shū)赢

暮(mù)色

瑟(sè)瑟发抖

风骚(sāo)

庐(lú)山

投降(xiáng)

缘(yuán)故

山峰(fēng)

逊(xùn)色

弯曲(qū)

操(cāo)场

嫩(nèn)绿

占(zhàn)领

均(jūn)匀

茎(jīng)叶

蜗(wō)牛

住宅(zhái)

搜(sōu)索

骤(zhòu)雨

布置(zhì)

慎(shèn)重

临(lín)时

倾(qīng)斜

巢穴(xué)

尺寸(cùn)

挖掘(jué)

二、易写错的字

1.吟:右边是“今”不是“令”;

2.暮:下面是“日”。

3.隙:“隙”右边上半部不是“小”。

4.临:右下角里面不要多写一竖。

5.卧:“臣”里面不是“口”。

三、会写词语

暮色

吟唱

题词

侧面

山峰

庐山

缘分

投降

阁楼

费事

必须

谦逊

服输

爬山虎

操场

占有

嫩叶

顺心

均匀

重叠

空隙

根茎

叶柄

枯萎

瞧不起

牢固

反面

触角

弯曲

细小

痕迹

休想

住宅

临时

慎重

选择

住址

优良

洞穴

大厅

卧室

专家

尺寸

卫生

比较

居住

出名

不光

由于

功夫

随遇而安

并且

现成才能

成果

修理

平整

大体

清洁

假使

工程

强有力

疲劳

重要

余下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残阳—夕阳

空隙—缝隙

均匀—匀称

牢固—坚固

新鲜—鲜嫩

逐渐—渐渐

舒服—舒适

慎重—谨慎

选择—挑选

柔弱—弱小

平坦—平整

搜索—搜寻

隐蔽—隐藏

惊奇—惊讶

研究—钻研

简朴—朴素

疲劳—疲倦

宽敞—宽阔

温和—暖和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七、反义词

横—竖

高—低

半—全

远—近

残阳—朝阳

弯曲—笔直

舒服—难受

仔细—马虎

细小—粗壮

牢固—松动

新鲜—陈旧

慎重—草率

粗糙—光滑

柔弱—刚强

隐藏—公开

平坦—崎岖

宽敞—狭窄

温和—寒冷

八、词语搭配

(嫩绿)的叶子

(倾斜)的隧道

(弯弯曲曲)的地势

(舒服)的住宅

(细小)的脚

(宽敞)的洞穴

(轻微)地摆动

九、词语归类

1.四字词语: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2.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均匀

3.AABB

式词语:弯弯曲曲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3)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2.拟人句

(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古诗三首》,默写《题西林壁》。

2.背诵“日积月累”里的六条谚语。

6.第三单元单元新教学设计 篇六

1、回读《背影》《慈母情深》,标记让自己感动的细节

2、回忆生活中能表现至爱亲情的细节,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 相关课程标准: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教学目标:

1、捕捉生活中亲情细节

2、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亲情细节,歌颂亲情 评价任务:

1、谈谈朱自清的《背影》、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中让自己感动的细节

2、对老师提供的情节添加细节描写,发现生活中不易察觉的亲情

3、把自己感受到的亲情细节讲给本组成员

4、捕捉生活中细小情节,抓住人物的细微动作、神态,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进行描写,写片段,歌颂亲情。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唤醒亲情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著名歌手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曲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爸爸潘天奇和妈妈贺燕雯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潘子灏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两个人把孩子举起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个壮举也许是出于父亲、母亲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出于他们对孩子的一种爱,也许……,潘子灏的生还,是他父母的双手托起的一个奇迹。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二)聆听歌曲,感受亲情

学生聆听歌曲,品味《天亮了》歌词中对亲情的赞美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 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 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 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

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 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 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 不要离开不要伤害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 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

(三)明确目标

1、捕捉生活中亲情细节

2、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亲情细节,歌颂亲情

(四)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亲情

朱自清的《背影》、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为什么?

第一步:小组内交流、讨论 第二步:学生发表看法

《背影》中父亲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话语,蹒跚的身影,爬月台时艰难的背影等等。

《慈母情深》中母亲反复着搂着孩子的动作,用龟裂的手毫不犹豫给孩子钱买书等等。

这些小小的细节恰恰能折射出亲情的伟大。第三步:教师小结

世上最真挚、最无私的,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我们都在这种爱的呵护下成长的。这种亲情也许没有华丽的语言、惊人的举动,常常是朴素的、自然的,一如包围我们的空气。粗心的我们,甚至不觉得它的存在。

(五)发现生活中的亲情

第一步:学生参考老师提供的生活中的情节

1、母亲跟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满脸的喜悦。

2、风雨中雨伞呵护着孩子,父亲身子被淋湿。

3、我在朦胧中听到熟悉的声音,“快起来!小琬!”醒来一看是妈妈。我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好象有点发烧。”妈妈给我量体温,“四十度!”,妈妈惊叫起来。她马上给我的班主任打电话请假。我想,妈妈这肯定十分着急。

我高烧不退,喝了药后汗流浃背。妈妈又忙着换毛巾给我擦背,一直忙了个中午,连饭顾不及吃。

第二步: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情节添加细节描写 成果展示:

1、母亲伸着双手跟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满脸的喜悦中露出甜蜜的紧张。

2、风雨中雨伞呵护着孩子,父亲身子虽被淋湿依然笑声朗朗。

3、我在朦胧中听到熟悉的声音,“快起来!小琬!”醒来一看是妈妈。我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好象有点发烧。”妈妈赶紧给我量体温,“四十度!”,妈妈惊叫起来。她马上给我的班主任打电话请假,接着,妈妈又赶紧拿起杯子倒水给我喝。我无意间发现妈妈的额头上有豆大的汗珠子直往下滚。我想,妈妈这肯定十分着急。

我高烧不退,喝了药后汗流浃背。妈妈又忙着换毛巾给我擦背,一直忙了个中午,连饭顾不及吃。

第三步: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亲情细节讲给本组成员 第四步: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引导:学生只是能表述出情节,忽略了细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人物的语言、特别是一些细小的动作、神态等。第五步:教师总结 亲情的特点:

日常性、朴素、无条件、不求回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自然无雕饰,甚至于“打是亲骂是爱”。可能是一个眼神,可能是一句安慰,也可能是一个动作„„不要认为只有“重大事件”才能体现亲情,要重视从细小事情中感受亲情的温暖。

(六)写片段,颂至爱亲情

写一个表现亲情的片段,字数在200左右。要求:(1)捕捉生活中细小情节。

(2)抓住人物的细微动作、神态,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进行描写。第一步:学生欣赏范文片段

忽然我的耳膜一震,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脆,那么轻,生怕打扰了我。这声音再也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数不尽的爱,奔走在俩扇门之间。“吱”,门轻轻的开了,母亲走到我身边,轻轻的说:“不早了睡吧,别写了。”“要睡你去睡,没看我正忙着么!”我没好气的说,似乎能把所有闷在心里的气全部发泄出来。母亲无语。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么轻,那么脆,不同的是那声音越来越远了。

唉,我怎么能那么跟妈妈说话呢?这样妈妈会伤心地。我眼前一阵模糊,两滴泪落在眼前的书上。这时,又响起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脆„„这回,母亲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在我的书桌上说:“孩子,喝茶吧,提提神别累坏了身体。”

第二步:学生鉴赏范文,谈一谈范文抓住了哪些细节?这样写得好处? 第三步:学生片段写作

第四步:小组推选朗读优秀片段,同学谈谈优点、缺点 教师指导:

优点

1、绝大部分同学能抓住生活中一些细小情节进行描写。

2、能对人物展开语言、动作描写

3、能将人物放在特定情景中进行描写,例如寒风中,饭桌旁,病床前。

缺点:忽略了人物神态的描写以及极其细小的动作描写,文章感染力不够强。

第五步:修改、完善片段练习

(七)布置作业

以 “ 的爱”为题作文。要求:

1、选身边事,抒心中情

2、抓动情点, 以小见大

3、鲜活细节, 表现人物

板书设计

课程资源:

《语文课本》《语文教学用书》《七年级优秀课时教案》 故事、歌词、范文来自网络 教学反思:

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感受身边的亲情,歌颂亲情,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我决定给学生上一节作文指导课。我觉得无论成功于否最起码我尝试了,学生或多或少会有收获,对他们今后的人生肯定会有影响。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投入,有不少同学眼圈发红,我相信这节课已经深深烙在他们的脑海中。我很欣慰,同时也是深深感受到作为语文老师的成就感。本节作文指导课以说写结合为主,结合初一学生的基础设计完成,其亮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作文指导课以欣赏、学习范文为主,这节课我并没有煞费苦心的找范文,而是引导学生从学习过的经典篇目中感受亲情的细节。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基础自然会有话可说。

2、“在发现生活中的亲情”环节,我也是精心设计。为了降低难度,我先给学生提供生活中表现亲情的情节,然后让他们发挥主动性添加一些细节描写。在此基础上下面的说和写就变得容易的多。

3、在写得环节,我再次明确要求并且给学生提供精彩片段让他们去赏析。赏析的过程是学生感悟生活中亲情细节的过程,是感悟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习写作技巧的过程。在层层铺垫下,学生的片段练习水到渠成。成果展示时,学生们一段段动人的文字让我动容。

不足:由于时间紧,在课堂最高潮展示环节没能让所有想表现的孩子读出他们对亲情的赞美。我相信他们内心有遗憾,我更觉得遗憾。

7.第三单元自测题 篇七

一、基础练兵场。 (12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

笨 () 邂 () 行 () 凄 ()

尴 (gà) ______不 (ān) ______世故

2.下列句子中, 标点使用的一项是 () 。 (2分)

A. 中国人说:“兄弟同心, 其利断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

B. 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等至少保持一千米距离。

C. BBC二台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中式学校 》第三集的剧情有了大反转, 前两集中的冲突在这一集里化为了双方的相互理解。

D. “吃过饭了? 四爷爷? ”瑞宣立住, 勉强地笑着说:“大概是日本要人从这里过, 净街! ”

3.下列句子中, 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 针对“熊孩子”们的行为, 大多数网友的议论, 多数人表示“理解”。

B. 香港家庭教育学院发表的调查显示, 受访的300位家长中, 有超过六成左右的家长认为“家庭是孩子行为养成的最大责任方”。

C. 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 广告都是生活的一种延伸, 同时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

D. 和一味追求金钱、名利一样, 当内心被物欲所湮没、裹挟, 我们的精神世界, 其实正在盐碱化、酸雨化。

4.下列句子中, 加点成语使用的一项是 () 。 (2分)

A. 特奥人员欢庆北京申奥成功, 喜悦之情

B. 刚买的铅笔一转眼就弄丢了, 这让他有点儿闷闷不乐、

C. 在回答法官的问题时, 他还不断地用手抚摸自己的脸颊和胡须, 看上去非常

D.那时的人在自然势力的威胁下, 常疑心某种生物有着的超自然力量。

二、阅读精品屋。 (48分)

(一) 阅读下文, 完成5~7题。 (12分)

宁越之志

宁越, 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 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 吾将不敢休;人将卧, 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 而不过二里, 止也;步之迟也, 而百舍, 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 其为诸侯师, 岂不宜哉?

(选自《吕氏春秋》, 文题为编者所加)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6分)

①耕稼之劳 () ②其友曰 ()

③十五而周威公师之 () ④十五岁而周威公之 ()

⑤矢速也 () ⑥不过二里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为诸侯师, 岂不宜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中的宁越具有怎样的品格?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文, 完成8~12题。 (18分)

狗鼻子到底有多灵

严锦程

①狗往往是用上天赋予的独具优势的鼻子来感受世界、适应自然的。正是由于狗鼻子特别灵, 因而我们经常用它来寻找地震或雪崩后被埋没的人, 用它来发现液化气是否漏气, 甚至排雷士兵也用狗鼻子来寻找地雷在哪里。

②有研究者试验, 狗鼻子可以分辨出3个星期前留在玻璃上的指纹气味, 这块留有指纹的玻璃被放在外面风吹雨打24小时, 狗鼻子也能把它挑出来。

③狗儿具有超强的追踪能力, 它们可以万里追寻到主人, 就是靠鼻子嗅出主人在路途上留下的微量气味。人体每分钟就会有千百万个细胞老化脱落, 这些脱落的细胞就构成了主人的轨迹线。当然, 还有人的呼吸和汗液。因此, 每个人的轨迹气味对于狗鼻子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能很快被识别出来。

④一位叫罗姆的美国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让11个人排在他的身后, 他向前走, 他后面的人都把步子正好踏在他的脚印上, 当他们走出200米后, 分道扬镳, 6个去左边, 6个去右边, 然后各自隐藏好。这时, 罗姆的管家把罗姆的狗释放出来, 狗在他们分道扬镳的地方略微停留了一下, 就跑向了自己的主人。

⑤同卵双胞胎一般具有很相似的气味, 当狗熟识了其中一位的气味后, 在另一位第一次出现时, 狗儿也会像老朋友一样摇着尾巴跟随。但是, 当双胞胎同时在实验中出现时, 狗儿也是能够分辨出他们之间的气味差别的。

狗为什么具有如此功能强大的鼻子?其实, 狗鼻子嗅气味与人类鼻子嗅气味的原理是一样的, 差别就在于狗鼻子对气味的感受面积较大, 而且, 狗的大脑嗅觉区处理气味分子信号的能力更强。也就是说, 同

(选自2015年第8期《读者·乡土人文版》, 本刊有改动)

8. 第④节举罗姆做的实验的例子, 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⑥节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第⑥节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本文是按怎样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 (6分)

(1) 这块留有指纹的玻璃被放在外面风吹雨打24小时, 狗鼻子也能把它挑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体每分钟就会有千百万个细胞老化脱落, 这些脱落的细胞就构成了主人的轨迹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狗鼻子的灵敏度是人鼻子的1000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文, 完成13~20题。 (18分)

即将一去万里

尹文思

①时至今日, 我对那个夏天最深刻的记忆, 就是各种各样的离别。

②先是大学毕业的庆祝聚餐。这么多年的时光早已如同流水一般匆匆掠过, 那天下午的一切还都历历在目……那一天, 所有人都放下矜持、无比真实;我们正式告别了一个时代。

③然而, 除此之外, 和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是———我还要告别自呱呱坠地起就从未离开过的北京, 孤身一人, 远赴重洋。

④随着远行日期逐渐临近, 我备好行装, 一切就绪, 心情却和最初想象的大不相同。我开始夜以继日地和朋友家人待在一起, 因为只要独处, 心底就有挥之不去的空茫感觉。我从不敢仔细研究这种感觉, 也刻意不去关注日期。但那一天还是如约到来了。

⑤上飞机前的最后一晚, 爸爸去楼下检查车子, 而我则最后一遍检查着行囊。无意中转过头来的时候, 却发现妈妈正在默默地注视着我。那是怎样一种眼神啊!我至今也忘不了。落寞、依恋、忧愁、迷惘……没有泪光, 却比痛哭更刺痛我的心。

⑥那眼神像是在对我说:孩子, 和你一样, 我也不懂未来还有什么, 但我好想替你阻挡一切风雨和迷惘。

⑦我明白你深深的无助———我即将一去万里, 而你的爱无法随行。妈妈, 知你心者一如我, 怎么可能不清楚, 你是怎样在用整整一个晚上的沉默来对抗无数次汹涌到眼底的泪水, 你生怕一开口就会将心底的软弱泄露无遗, 辜负我一直以来苦苦伪装的坚强。

⑧22年来, 头一次有了“明日天涯”的感觉。睡在自己熟悉的小床上, 闻着夏夜雨后特有的泥土气息, 黑暗中还能依稀辨得出书柜上贴着的小时候的照片, 还有自从我上中学起就攒下的、这么多年也舍不得扔的那一摞摞旧书……想到明天天亮以后, 这一切都要离我远去, 心底一片迷茫。

⑨我不由得问自己:这不是我用了将近500个日日夜夜才来的结果吗?为什么当一直追寻的目标出现在眼前时, 我却既没有预想中的狂喜, 也没有预想中的坚定, 反而像被掏空了一样地患得患失起来?

⑩我是在大多数同学还在对毕业以后做什么懵懵懂懂的时候, 就开始报名上新东方的出国考试课程, 从此过着不知周末为何物的日子。

11一年之后, 我带着20年根深蒂固的中文底子和这一年多来竭尽全力恶补的英文底子, 迎来了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 包括800分的语文、800分的数学、多文体写作, 还有语言类考试。

12我用了300多个日日夜夜完成了飞越重洋的第一步———考完了所有考试, 并且成绩骄人。但没有人知道我在这一年内放弃了多少本应该属于青春的享受和轻松。

13接下来是最艰难的申请过程。那时候的我计划完全甩开中介, 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和美国学校的所有交流工作。当时, 我身边还没有出国留学却不用中介的同学, 所有人都觉得我不可思议。

14我投了近十所学校以扩大被录取的概率。那段日子里, 我都变得不认识我自己了。但也就是在那时候, 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件事, 倘若你明知道不一定有结果, 或是明知道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也想去做, 那么, 就去做吧。因为, 那就是“理想”了。

15终于把十所研究生院的申请资料赶在圣诞节之前寄出去了, 我的世界一下子空了下来, 时常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一份牵挂重重地压在心上。终于, 在等待了足足1个月后, 这一封邮件到了, 不但录取我, 还给我“传说中的”全额奖学金———近60万的学费全部免去, 并聘我为助教, 月薪为1000美金。我记得我当时几乎把脸贴在电脑上, 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着, 生怕哪里看错了。

16窗外忽然吹进一阵凉风, 在这仲夏的深夜里送来更浓郁的泥土清香, 这一向是我最喜欢的味道。但为什么此时此刻它尽是惆怅, 好似乡愁一般把我团团包裹?大洋彼岸等待我的会是什么?我终于发现, 生活了整整22年的北京将要离我越来越远, 我除了不舍, 还有惊惶。美国对于孤身一人的我来说是完全未知的前方。

17我听见妈妈轻轻地推开门, 又轻轻地站在我床前。她的动作是那么轻柔, 我知道她是不想惊动我, 想让我尽量在家里多睡哪怕一分钟。可是, 她不知道我一夜未眠……等她轻轻叫出我的小名时, 我把头蒙在被子里骤然哭了, 我可不可以不走了?!

182008年8月底的首都国际机场, 登机之前, 我的勇气几乎消失殆尽。面前的每一张脸都是亲爱的脸, 每一双眼睛都泪光闪烁。爸爸为了让我能坚强一点儿, 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我拥抱着妈妈, 感受着她的泪雨滂沱———最舍不得我的人要放我高飞, 她付出的勇气无疑是最多的, 即使她看似最软弱。可无论多么不愿意看到我离开, 从始至终都衷心希望我实现梦想的人一直是她。

(摘编自《因为有梦所以远方》, 尹文思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

13. 第①节中说 “我对那个夏天最深刻的记忆, 就是各种各样的离别”, 文中写了哪些“离别”?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④节中说 “ 心情却和最初想象的大不相同”, 作者 “ 最初想象的” 是怎样的心情?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④节中的“空茫感觉”指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⑦节中加点的“也”有何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⑨节中加点的“拼”有什么作用?具体指哪些事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15节中, 作者为什么要在“全额奖学金”前加上带引号的“传说中的”一词?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第16节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还有很多细腻传情的描写, 试举一例并做简要赏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8.第三单元自测题 篇八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8分)

三léng()镜zhì息()yì()日手juàn()

海市蜃楼()啁啾()宽宥()燔土()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不能不说“中华好诗词”节目没有赢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主持人只要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C.由于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许多中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D.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门前,学子们一大早就在寒风中排起长队,场面壮观,堪比春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 , , 。

, ,所谓“可望而不可即”。

①看来并不很远②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③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

④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⑤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

A④②⑤①③B④①②③⑤C④⑤③②①D ④②①⑤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些同学思想消极,不思进取,学习落后,经常编造理由,久假不归,甚至还旷课。

B.世界上稍有良知的人都认为对安倍晋三这种满脑子军国主义思想的极端分子是不足为训的。

C.新当选院士、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发人深省的演讲,赢得了在场所有听众的热烈掌声。

D.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5.请先阅读文字,然后看图,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校门口没有红绿灯,也没有交警执勤,过往车辆不让行。东营胜利青山小学校长想尽了办法都不管用,学校无奈让两名体育老师穿着买来的假警服站在门口“执勤”,护送700多名小学生过马路。

①用简洁的文字描述上面这幅漫画。(4分)

②这幅漫画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分)

③假如你遇到这个学校的校长,你该对他说什么呢?(3分)

二、 阅读精品屋(33分)

(一)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核舟记(节选)

魏学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画鼠

曾敏行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谩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乙文选自《独醒杂志》,[宋]曾敏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6.解释下面的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

③一士人善画 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 令初不知爱,谩悬于壁。

9.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0~14题(18分)

千古绝唱话玉蝉

徐梦梅

①蝉是中国玉文化的永恒主题。在8000年的玉文化历史中,没有一种玉器能像玉蝉那样伴随始终、经久不衰,这是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

②现知最早的一件玉蝉是1989年在内蒙古白音长汗遗址(属北方兴隆洼文化,距今7000多年)出土的。青玉圆雕,长3.2厘米,宽1.8厘米,造型古朴。蝉体中部横穿一孔,可以系挂。年代略后的红山、良渚和石家河等众多史前文化遗址中,都有为数不少的玉蝉发现。玉蝉曾先后扮演了三种不同角色。

③ 一是图腾的标志。史学家吕振羽先生在《简明中国通史》中说:“……黄帝少典之族有熊氏,神农先族神龙氏,舜之先族穷蝉氏……”《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帝颛顼生子曰穷蝉。”这些,都是以图腾名称为姓,舜帝先族“穷蝉氏”,可能就是以蝉为图腾的部落。

④蝉的一生经历奇趣。蝉产卵,卵化幼虫,幼虫入土,蛰伏四五年甚至七八年后,成虫化蛹出土,又蜕变成蝉,如此不息地无穷轮回。一个小小的蝉在先民眼里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似有神灵附身。于是,一些部落就像敬拜天地般地敬蝉、拜蝉。有专家认为,红山玉蝉不少个头挺大,颈部有孔,可悬挂而祭拜。

⑤我在上海一古玉玩家项先生处,见过一只蛙眼鼓鼓的良渚玉蝉,长25厘米,宽18厘米,约重3公斤。那是他多年前从浙江余姚一农家买来的。此蝉20世纪70年代在挖河泥时被发现,一直搁在农家垫水缸。当地农民说,这种大玉蝉被水乡泽国的良渚先民奉为神物,是放在独木舟头镇船的。

⑥二是再生的象征。商周以后,蝉作为图腾标志的意识渐渐淡化,但敬蝉、爱蝉之情犹在,并多用于日常佩挂。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特色的玉蝉出现,而汉代是玉蝉发展的鼎盛期。受先秦思想影响,汉代人信奉方仙道教,幻想死后羽化成仙,永享阳世生活的欢愉,而蝉的生命进程和习性恰似神仙。《庄子·逍遥游》描写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四海之外”,古人认为,蝉蜕变复生后,也是不食人间烟火,只饮晨露,翅翼飘虚,逍遥自在。

⑦汉代玉蝉可分为三类。佩蝉(头顶部有孔,可穿挂)、冠蝉(用以装饰帽子)和含蝉(无穿孔,做殓葬用品)。含蝉是汉代的特色,其琢工刚劲,线条简练,寥寥数刀即成,充满生命张力。汉代流行含蝉入葬,希望去世者嘴含玉蝉,能像蝉一样羽化成仙或往复再生。

⑧三是高洁的代表。唐宋以后少见含蝉,但因“蝉高居悲鸣饮露”,其清贫高洁的形象,受到文人雅士的极力推崇。他们头戴蝉冠(用玉蝉装饰的帽子)以示清高,并借蝉抒情,托物明志。这一时期出了很多咏蝉诗词,最著名的当数唐代“咏蝉三绝”。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和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⑨如今,玉蝉依然是国人最喜爱的佩饰之一。民间有许多讨口彩的吉语:小孩佩蝉读书更聪明,什么难题都“知了”(蝉别名知了);经商者佩蝉生意兴隆,“腰缠万贯”;入仕者佩蝉事业有成,“一鸣惊人”;体育健儿佩蝉有望出成绩,“蝉联冠军”……不一而足。

⑩“五月鸣蜩”(蝉古称蜩),夏日的蝉在林子里无忧地高声吟唱,不消十来天又要遁入一次新的生命轮回,这不啻是一段生命绝唱。而玉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又何尝不是一段音韵亮丽的千古绝唱呢?

(选自《新民晚报》2012年8月19日,有改动)

10.依据课文第④节,完成填空。(6分)

蝉的一生: → → → → →

11.第⑤节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第③节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13.为什么说玉蝉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千古绝唱?(4分)

14.探究下列诗句,写出你的发现。(2分)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卢殷《晚蝉》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姚合 《闻蝉寄贾岛》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刘昭禹《闻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上一篇: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排序教案下一篇:个人无息贷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