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

2024-08-01

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精选9篇)

1.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 篇一

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机安全责任书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精神,全面推动我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保证我区农机安全生产,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王稳庄镇签订2012‘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保证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

1,各街镇政府设有街镇镇府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

成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街镇与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与农机户都要

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确定专人,设立机构。做导游部署,有检查,有考核。

2,各街镇政府设有负责农机安全管理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各村均聘有专兼职农

机安全管理员,职责明确,责任落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率,年检率,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发生重大,特大农机事故。

3,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农业机械及其驾驶员人台账,农机事故,安全宣传教育记录完整。农机安全生产制度健全,能根据农业生

产季节特点,在辖区内组织开展正常检查工作和专项整治活动。

4,开展宣传培训。积极开展农机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

员进行安全集中教育学习不少于2次。要建立街镇,存安全教育专栏,张贴

宣传标语和设置固定安全警示牌。

5,规范安全农机维修点。街镇内农机维修的取得技术合格证,要达到百分之九

十以上。

6,加强设施农业园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定期对卷帘机,微耕机等机械装备进行

安全检查,提升设施农业装备安全生产水平。

以上安全责任内容,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各街镇签署,以推进我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保证我区农机及设施机械装备安全生产。

2.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 篇二

1农机技术体系

农机技术体系是政府部门和农机部门主导的,以推广农机技术为主要目标,通过方针、目标的制定,活动控制、效果评价以及农机技术评估改进等对组织活动进行协调,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体系。农机技术体系建设是管理者在明确农机技术制定方针和推广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促进农机技术体系推广得以实现的整个过程。

农机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与农机技术管理体系相对应,都是针对农机技术活动所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方针政策的制定、农业技术活动的实施等,其组织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

2农机技术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1行政部门对农机技术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制约

我国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上主要有行政部门和农机部门两个部门管理,就部分省市地区的政府部门与农机部门协调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两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到位,政府行政部门的控制力会强一些,会出现行政性文件冲突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2.2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比较落后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近几年来不断地对农业产业结构实行了调整,不再是以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农业合作社形式,其中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合作社,把大多数农民承包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以及管理科学化的实现,最大程度上增进农民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就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2.3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农机安全事故频发

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省市的农业地区地理环境比较特殊,以安徽省南陵县为例,其地处半丘陵半圩区,农业规模化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条件艰苦,在某些乡镇地区拥有较高农机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不多并且容易流失,因此农民在遇到农机技术上的问题时,无法得到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另外,在一些丘陵地区的土地落差比较大,田块小,整合难度大,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农机技术的推广。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实施惠农政策,如,“三下乡”活动,给农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购农机补贴政策等等使得农业不断地实现机械化生产,因此农业机械的保有量迅速增长,为农民创造了良好的收益。但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机械操作上的复杂,操作技术水平不高以及近年来机械质量等问题,农机安全事故也在频发。

3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3.1行政部门加大对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为促进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各省市政府部门应当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响应国家扶持“农业、农村、农民”号召,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农民的基本需求,加大对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真正推进本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各省市政府部门应当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动态发展特点,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机技术体系的建设搭建一个优良的平台,提供可靠的政策支持,并加大资金、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推进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推进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3.2建立具有高度适宜性的农机技术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当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及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高度适宜性的农机技术体系,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相关农机技术人员应当结合市场发展形势以及自身服务观念等要素加以深入分析,明确农机技术体系的服务范围,对已经建成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合理运用,积极推广试验新的农业机具,并通过多样化的技术培训,促使农机人员深入了解农机技术并能够熟练应用,为农机技术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推进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改善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3强化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农民使用机械的水平

为促进农机技术体系的顺利建设,各级政府部门与农机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对农机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专门的培训,强化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技术能力,农机部门应当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农机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机技术体系的创建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与此同时,可以建立高效的奖惩激励机制,激励农机技术人员自觉学习,不断以知识丰富自己头脑,从而切实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

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时,应当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操作农业机械,不断强化练习,争取做到熟练操作农业机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4加强农机技术创新和研发

在农机技术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对农机技术推广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建立示范区,实行农机企业带动的模式进行推广,加强农机技术创新和研发,将研发成果应用于农业实践中,加强农业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实现,为农机技术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合作社、协会等组织推广模式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协调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推进农机技术体系的顺利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机技术体系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首要基础,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及农机部门应当积极协调配合,在国家政策号召下,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建现代农机技术体系,推进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若想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应当积极创建农机技术体系,推进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本文简要探讨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机技术体系建设,以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机技术体系,建设,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热依汗古丽·阿克其.农机技术推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南方农机,2016(5).

[2]前郭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开展“送技术”到贫困村培训讲座活动[J].吉林农业,2016(11).

3.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 篇三

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D432.5

对于目前河南省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我们以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冯庄镇共有公立小学13所,无私立小学,均设立在农村。在校生4477人,教师240人,其中师范类教师156人,心理学专业教师0人,心理咨询师0人,最近几年由获嘉县教体局举办了心理咨询培训,每年举办1次,目前共有39人参加过相关培训,每次参加心理培训的教师比例平均为24.8%。

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农村学校现在几乎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两级分化严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上级领导部门也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师培训内容,但由于接受过培训的人很少,且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内容浅显,还不足以担任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适应不良、厌学、自卑,耐挫力低、自控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还有部分同学有考试和早恋问题。但由于现在农村学校条件较差,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老师去当地工作,专业师资严重不足[1]。目前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也不完善,所有学校均无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二、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忙于生计,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其他。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判断不准,以及缺乏专业知识制定应对措施[2]。上级主管部门目前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也开展了相应的培训,但是培训的范围较小,且培训时间短,无法满足学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2.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总是优先完善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或者是与升学或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事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完善,总是排在次要的位置,所以截止到目前,被调查学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场所、设备和工具。极少数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多以办公室、医务室、会议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而且设施简陋,谈不上购置心理健康教育仪器设备和营造环境气氛,测量工具严重匮乏且不配套,有的学校以人体模型、挂图、血压计、秒表替代。有的用通俗书刊上的游戏性测验题或缺乏检验的自编测验题作为测量工具。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心理教育没有专门的专业教师,教师没有持证上岗,一些兼职人员连“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最简单的专业名词都不懂,以这样既不懂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不了解学生心理规律的,更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有部分意识比较超前的学习曾经向上级部门申请派遣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由于学校编制有限,很多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发正式编制指标,最多只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调动和交换,而没有新成员加入,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都很欠缺,一个教师担任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年级的课程,更不会考虑心理咨询教师这样的非升学考试课程教师。致使当前心理咨询教师一直处于严重短缺但又无进人计划的状态。

4.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德育化严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技术,有心理测验、面谈、沙盘游戏等多种手段,但是作为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3]。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教育等。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问题,思想观念在各级领导、学校及家长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学校软硬件设施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能得以改善,没有编制和相应待遇,招不到专业教师。

1.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僵化

基层教育部门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学校晋升而来,长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模糊和忽视,导致工作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看待。即便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属学校教师及家长就更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他们把心理问题当成普通的调皮捣蛋,认为司空见惯,没有认真对待。

2.资金和政策扶持不到位

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较之前有所改善,教学设施相对完善,但是无一例外的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咨询室和相关器材。目前大部分上级拨款都是专款专用,指定用于某一方面的开支,截止到现在,没有下发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资金,也没有下发过相关文件强制要求学校必须设立相关设施。

3.教育部门没有相关进人计划

經过调查,虽然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各门基础课教师的工作量远远超出规定上限,有的学校甚至雇佣有临时代课教师,很多教师已经无法按照自己所学专业代课,而是什么课程缺老师没人上就随时顶上,但是由于岗位编制问题,上级部门很少给下属学校进人名额,大部分学校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注入过新鲜血液。虽然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要想吸引学生入驻农村学校,没有岗位编制和相应的待遇,也没人愿意去奉献农村教育事业。

4.没有专业人员,则没有专业技术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德育化严重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专业师资队伍。你让一群根本就不懂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去开展心理学教育,那他只能凭经验和感觉进行。大部分是出于班主任的责任和对学生的关心,说白了就是个良心活。但是心理学教育不只是光有良知和热情就能胜任的。如果人员配备问题不能得以解决,要想改变目前的心理教育手段和水平都只是空谈。

四、如何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创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本身缺乏家庭关爱系统的支持,如何在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为他们创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关爱服务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提高认识,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于开展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观念问题。利用各种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组织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仅在思想上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机构应分配专项资金用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金应发放及时,分配合理,管理到位,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避免出现挪用套用等现象,一旦出现此类情况,相关部门将严肃处理。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训

有关部门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编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待遇。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学校十分缺乏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又分不到农村中小学去,即使分到学校去了,多数也改行教其它课程。

五、所创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行过程及效果

对于本次研究中所给出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策略,我们首先在长期义务支教的合作学校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忠义小学进行试行,具体试行过程如下:

1.开展专业宣讲

指派我们课题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组成宣讲团,到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而且是分批分次进行,学校领导及教师、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家长各开展一次,针对不同个听众群体,我们所讲解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教师,主要是提高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并传授一些相关的专业技术,便于日后工作中能够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并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针对学生群体,主要是讲解如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如何排解对于父母的思念,以及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对于家长朋友,则主要让他们改变对于心理问题的定位和看法,提高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当发现孩子有一些典型症状时能够及时向专业人员和机构求助。

2.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协调下,该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监督机制,组成了由校长带头,副校长主要负责,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三级管理机制,采取日常心理问题月报制度,如果有紧急情况则及时上报处理。并且将其一间办公室经过改造,成立了简单的临时心理咨询室,让心理咨询具备独立的空间和场地。

3.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教师引进问题不是我们能力所能够解决的,目前该校还没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更没有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人员。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专长,对于学校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的全体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让他们具备基本的识别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的咨询技巧。并且我们达成了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每年我们会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争取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至于派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学校由于经费问题,目前还没有计划。

4.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治疗

对于该校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进行了及时的干预治疗,通过一对一面谈,学生状况已经得到缓解,后期我们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跟踪,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配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我们,目前情况稳定,都能够在校安心学习。

通过上述方式,该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得到了很好的重视,经过培训,教师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他们在开展工作是就不会局限于平时的说教,至少可以避免平时说教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学误区。而且他们可以发掘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道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游戏等。由于是小学生,年龄较小,这种游戏的形式更适合他们接受,当然教育效果也更佳。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建议他们跟身边的家人、老师及同学倾诉,如果是留守儿童,家中只有爷爷奶奶之类的老年人,与孩子沟通不畅,可以让他们组成朋辈帮扶小组,并指定一名老师专人负责。截止到目前,该校各年级均成立了心理朋辈帮扶小组,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定期开展座谈及疏导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于家长朋友,我们给他们最大的建议就是多关心孩子的心里想什么,别平时只顾着挣钱保证孩子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他們需要父母的呵护和温暖,需要父母爱的抱抱。如果有时间,尽可能多陪伴孩子成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错过了将永远没有机会弥补。家庭所在地附近乡镇最近引进了一个郑州金水区所有企业的搬迁项目,到时候将有大量的用工需求,建议家长如果能在家庭所在地附近找到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就不要远离家乡和孩子去外地打工。父母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身份,其职责也是其他人所不能完成的。其次就是对于孩子平时的言行多加关注,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疑似心理问题的症状,不要不予重视,一定要及时就医或寻求帮助。

本次研究得到了当地学校的积极配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如果此次研究的关爱服务体系能够得以推广,相信会对当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国良,唐添翼.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三大机制[J].教育政策研究,2011(7)

[2]李笑恬.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5)

[3]姜东良.海尔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DB/OL].人民网,2015,2.

[4]李盈盈.留守儿童超过六千万如何保障每个孩子的权益?[DB/OL].中国新闻网,2015,3.

[5]李燕燕,张春蕾.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4(15).

作者简介:

4.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 篇四

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

(农机发[20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自2006年以来,各地按照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以下简称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创建了一批“平安农机”示范县、乡、村、户,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减少了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的要求,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2009-2011年,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和谐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为目标,以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乡(镇)、村和户(合作社、协会、作业公司)为载体,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和农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为着力点,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09年至201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各地情况,分别创建十个“平安农机”示范县、百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千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和万个“平安农机”示范户(合作社、协会、作业公司),通过“十百千万”示范典型的建设,在广大农村营造浓郁的创建“平安农机”氛围。在此基础上,分两批推出200个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市)。

通过3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农机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安全生产考核制、责任倒查制、过错追究制得到切实落实;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机所有者、驾驶操作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安全检验及驾驶人培训、考试、发证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源头管理得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措施不断完善,农机注册登记率、检审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稳定提升,事故隐患明显减少;农机安全监管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有效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

三、工作重点

(一)争取政府重视,建立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进一步重视和支持,把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考核目标体系之中,将创建工作列为农机化工作考核内容和农机安全生产重要抓手,安排必要的资金,保证创建工作持续开展。

(二)发挥基层作用,夯实创建基础。将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着力点、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政府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通过政府整合公安、安全监管、交通、教育以及村级组织等各方面管理资源,确保乡村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调动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网络,使创建工作真正深入到村户。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氛围。各地制定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重要意义。继续做好“六个一”的宣传活动,即每年:在每个乡镇组织一次“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农机手送一封创建“平安农机”倡议信,为广大农机手和群众放映一部“平安农机”教育警示片,向每个村送一套“平安农机”安全宣传挂图,给每个农机户送一本“平安农机”知识手册,在每个村及中小学校上一堂“平安农机”知识课。要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交流考评,推广先进经验。严格按照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乡、村、户创建标准》(见附件),进一步完善申报、考评等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好各项考核评审工作,推出一批示范典型。把握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特点,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先进经验。采取考察、观摩、现场会等形式,组织辖区内有关单位到示范单位学习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是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为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的一项具体活动。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要提高认识,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和任务。要把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与当地“三农”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如期实现创建活动的目标。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农机、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明确责任,形成监管合力。要充分发挥县乡政府、村委会以及各种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共同做好重要时段、重点地区、重点农机具的安全生产检查,要与有关部门配合,严格查处违章操作、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行为,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减少或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农机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各部门协作配合、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局。

(三)加强指导,扎实推进。各地要根据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各阶段重点,加强工作监督检查,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基层,培训办证到乡村,年审检验到村屯,维修服务到田头,宣传动员到农家,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农机”活动。要加强创建活动的日常检查指导,认真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全面提升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总体水平。

(四)加强监督,务求实效。各级农机管理和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督查,确保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取得实效。要加强示范单位申报、推荐、考评等工作的督查,杜绝弄虚作假行为。要加强对“平安农机”示范单位的督查,确保示范单位不松懈、不退步,对不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予以撤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管理部门请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本地区“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总结材料,报至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附件: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乡、村、户创建标准

农 业 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乡、村、户创建标准

一、“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标准

(一)县政府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将农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健全,加强对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规范活动内容,安排创建活动经费,建立“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农机管理部门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与农机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将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制度完善,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完备;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分工明确。人员配备满足岗位设置的要求,与所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相适应。办公场所适应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需要,宣传教育和办公自动化等仪器设备配备齐全,规范使用农机监理行业标识;开展“平安农机”示范镇(乡)、村、户活动成效显著,“平安农机”示范乡(镇)达到30%以上。

(三)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大农机手、农民群众和农村学生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农机牌证、农机维修、教育培训等工作管理规范,农业机械检测、驾驶人考试设施、设备齐全;农机事故报告统计及时、全面,适时发布农机安全生产服务信息。农机、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共同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活动,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入户率、检验率、驾驶人持证率均达到85%以上。

(四)农机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事故万台死亡率控制在2.5以下,杜绝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农机事故。

二、“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创建标准

(一)乡(镇)政府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成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助县农机管理部门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户活动成效显著,“平安农机”示范村达到30%以上。

(二)乡(镇)设有负责农机安全管理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各村均聘有专(兼)职农机安全管理员,职责明确,责任落实。

(三)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开展经常性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记录完整;农业机械及其驾驶人台账和农机事故档案规范齐全。农机安全生产制度健全。根据农业生产季节特点,在辖区内组织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

(四)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农机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不少于2次。设有农机安全宣传专栏、宣传材料、固定标语、警示牌等。

(五)乡(镇)内90%以上的农机维修点取得技术合格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率、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均达到90%以上,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三、“平安农机”示范村创建标准

(一)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协助乡(镇)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设有村级农机安全员,与农机户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户活动成绩显著,“平安农机”示范户达到40%以上。

(二)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农业机械及其驾驶人台帐、农机事故记录、安全学习记录完整。农机安全生产制度健全。积极协助县乡有关部门做好农机安全检查和整顿工作。

(三)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村内设有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学习活动室、农机安全宣传栏、农机安全宣传标语。每年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不少于2次,经常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经验交流和学刊用报活动。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掌握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入户率、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均达到95%以上。不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四、“平安农机”示范户(合作社、协会)创建标准

(一)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农机安全操作规程驾驶操作,不违法载人,不超速超载,不酒后驾驶,无违章记录,无农机责任事故。

(二)农业机械牌证齐全,机具技术状态良好,按时参加检验。

(三)积极带头参加乡(镇)、村和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农机安全教育等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家庭(协会、合作社)成员农机安全意识高。

(四)具有熟练驾驶操作和维护农业机械的技能,农机作业质量好,服务态度好,经济效益好,在群众中美誉度高。

5.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 篇五

为有效提高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减少农机事故发生,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农机发„2009‟4号)、《苍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苍府办发„2011‟33号)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为目标,以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村(社区)和户(合作社、协会、作业公司)为载体,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和农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为着力点,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务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不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2012 年创建成为“平安农机”示范乡。

(二)具体目标。根据活动总体要求,到2012年5月31日,全乡建成“平安农机”示范村占所在乡村(社区)数量的30%以上;“平安农机”示范户占所在村(社区)农机户数的40%以上。

(三)效能目标。通过活动开展,全乡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责任倒查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监管机构和农机监理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源头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登记、牌证核发、驾驶人员考试、培训和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努力,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源头管理、执法监督“三大防线”进一步筑牢,农机安全事故和涉及农机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三、工作步骤及措施

“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实施,自2011年6月1日起,至2012年5月31日结束。

(一)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2011年6月1日-6月31日)

学习传达“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相关精神,深入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措施和步骤。着力抓好“六个一”活动,即:在全乡组织一次“平安农机”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位农机驾驶人员送一封争创“平安农机”示范户的倡议书;为农机手农机户放映一部“平安农机”教育的影视警示片;给每个村送一套“平安农机”安全宣传挂图;给每个农机户送一本“平安农机”常识手册;为每个中小学生上一堂“平安农机”知识课。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着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各村要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以下简称“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目-2012年4月30日)

1.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户(2011年6月20日-2011年7月30日)。乡、村组通过摸底调查,掌握辖区农机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台账,加大执法检

查力度,强化农机牌证管理,督促农机户主动参加年度安全检验。县农机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乡政府主抓,切实加强农机大户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努力降低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完善培训档案。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参加农机协会和农机专合组织。通过努力,着力培育一批农机装备配套完善、操作技能水平高、安全生产意识强的农机专业示范户。

2.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2011年7月15日至2011年9月31日)。选择农机大户较为集中的村作为“平安农机”示范村,落实村两委班子和机电提灌站等大型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组建村农机服务协会,吸纳本村农机大户参加协会,建立协会会员档案。在村委会办公场地设立农机协会会员学习活动室,将协会章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上墙公开,规范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专栏,认真组织协会会员参加安全教育学习。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

3.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011年9月15日-2012年2 月29日)。乡成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将农机安全管理纳入对村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协助县农机监理站抓好农业机械年度检验和执法工作。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制度机制,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责任。

(三)检查、申报验收阶段(2012年3月1日-5月31日)。

1.2012年3月20日前,各村根据考评标准及评分细则,进行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户自查评分,上报工作总结,申请验收。

2.2012年4月20日前,乡“平安农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平安农机”示范村进行初查。

3.2012年4月30日前,乡“平安农机”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初查情况向县申报县“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并做好相关迎检准备工作。

四、具体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是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为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的具体体现,事关全乡农机发展和基层平安稳定,各村和乡级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创建活动的相关工作。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乡上成立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各村和乡级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落实人员,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二)明确责任,协调推进。乡上将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各村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各村、乡级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协调配合,确保创建活动收到实效。乡镇将按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考评标准及评分细则,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农机安全管理台账,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和管理办法,抓好创建和申报工作。

(三)强化督查,突出实效。各村要将创建活动各阶段工作动态定期上报乡“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阶段工作结束后,要写出阶段性书面总结,在阶段性工作结束后5 日内上报乡“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创建活动期间,乡“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各村创建活动的阶段性工作进行抽查,对创建活动走过场,措施不落实,工作不扎实、不到位,完不成目标任务的通报批评;对创建成绩突出的“平安农机”示范村、户,要进行表彰奖励。创建活动结束后,各村、乡级有关部门要对创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巩固创建成果;乡“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村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推广。

附件:1.桥溪乡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2.平安农机示范乡、村、户创建标准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附件2 :

“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材(社区)、户

创 建 标 准

一、“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创建标准

(一)乡镇政府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成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助县农机管理部门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与村民(社区)委员会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社区)、户活动成效显著“平安农机”示范村(社区)达到30% 以上。

(二)乡镇设有负责农机安全管理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各村均聘有专(兼)职农机安全管理员,职责明确,责任落实。

(三)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开展经常性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记录完整;农业机械及其驾驶入台账和农机事故档案规范齐全。农机安全生产制度健全。根据农业生产季节特点,在辖区内组织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

(四)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农机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不少于2 次。设有农机安全宣传专栏、宣传材料、固定标语、警示牌等。

(五)乡镇内90% 以上的农机维修点取得技术合格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率、年检率、驾驶入持证率均达到90% 以上,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二、“平安农机”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

(一)村(社区)党支部、村民(社区)委员会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协助乡镇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设有村(社区)级农机安全员,与农机户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户活动成绩显著“平安农机”示范户达到40% 以上。

(二)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农业机械及其驾驶入台账、农机事故记录、安全学习记录完整。农机安全生产制度健全。积极协助县、乡镇的有关部门做好农机安全检查和整顿工作。

(三)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村(社区)内设有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学习活动室、农机安全宣传栏、农机安全宣传标语。每年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不少于2 次,经常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经验交流和学刊用报活动。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掌握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入户率、年检率、驾驶入持证率均达到95% 以上。不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三、“平安农机”示范户(合作社、协会)创建标准

(一)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农机安全操作规程驾驶操作,不违法载人,不超速超载,不酒后驾驶,无违章记录,无农机责任事故。

(二)农业机械牌证齐全,机具技术状态良好,按时参加年度检验。

(三)积极带头参加乡镇、村和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农机安全教育等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家庭(协会、合作社)成员农机安全意识高。

6.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篇六

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思考

去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名单,长沙市与青岛、苏州、成都等28个城市,共同获得首批创建资格。这为我区整合资源,突破瓶颈,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加速构建较为完善的公众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一、开福区推进示范区创建的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和多层次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对56.7万开福人来说,意义重大。

示范区创建是提升开福综合实力的战略机遇。开福未来的发展,既需要经济实力,也需要文化影响力。随着中央、省、市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国际文化名城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长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对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事业发展蓬勃向上的开福而言,文化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加速整合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必将对我区‚文化软实力‛乃至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示范区创建是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滨水新区,幸福北城‛是我区在第四次党代会上描绘的发展蓝图,其主要特征是产业发

展两型化、城区品质国际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众多高效经济体和战略投资项目开始加速向滨水地区集聚,省会长沙的商业重心也加快向城北转移的背景下,在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突出滨水特色文化设施的布点、亮点品牌文化活动的推介、区域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成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提升城市品位以及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抓手。

示范区创建是维护开福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我们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的重要时期,开福的发展,也有系列难题需要攻克和破解。在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政策环境多重性制约的形势下,如何又好又快推进黄兴北路等新一轮棚改征收?在思想文化交汇交融、交锋角逐更加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文明城市创建夺牌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市民素质,保持文明创建常态?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打造开福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对破解道德失范难题、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福区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全区上下用务实的举措抓文化基础、文化服务和文化精品,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为推进示范区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以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湖南自修大学、湖南烈士纪念塔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开福寺、洪山寺、东岳宫、文昌庙、基督教北正街教堂、清真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遗产,以乾

嘉年间大学士刘权之故居、清末军机大臣瞿鸿机府第、左宗棠祠和时务学堂旧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得地处长沙老城核心地带的开福区成为除岳麓山外长沙市内文物资源最集中,文物点规模和级别分量最重、最能代表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区域。加之湘绣产业的传承,民国公馆的聚集,古城墙的发现,在开福区既可看到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可领略湖湘文化的内涵真谛,还可感受近现代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量上来看,开福已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区。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省广电集团、省出版集团、省报业集团、省文化产业中心(省文化厅)、省体育产业中心(体彩中心)、省民政产业中心(福彩中心)等六大文化产业航母云集开福。据《2011长沙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区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5.42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8.8%(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53.84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21.8%。文化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大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以打造平台、建设队伍、丰富活动、提升品牌为重点,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初步呈现。群文活动广泛开展,群文团队不断壮大,‚湘江韵律‛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群文活动品牌;传统灯会、新春喜乐会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社会效应。自2005年起,自主建成了月湖公园、太阳山公园、秀峰山公园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2007年,率先市内六区启动了农民文化屋场建设,至今共建成农民文化屋场34个;从2008年起,连续举办四届的开福金秋经贸文化节,已初步成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品牌节会;连续举办3届的开福新春喜乐会,在全市乃至全省都产生了一定影响;2009年,设立了开福区图书信息资源共享中心,逐步形成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位一体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承担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责任,应该符合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常态化和多样化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照创建标准,开福区在由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迈进的征程上,在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任务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现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提供的群众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群众的需求仍不相配套。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建设档次不高,功能配套不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一体化程度较低;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人才队伍不完善,‚授人以渔‛的能力不强。

三、开福区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工作思路

结合区域实际,我们拟突出‚建设好‘硬件’、整合好‘软件’‛的重点,统筹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

立足全局,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文化设施网络。加大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高起点、大手笔建设配套齐全、占地10亩集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为一体的区级文体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滨江文化广场、开福寺文化广场、月湖文化广场等设施设备,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实现乡镇、街道文化站全覆盖,全力打造15分钟文化活动圈。提质改造村(社区)示范性文化活动室(中心),深入继续推进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新建农民文化屋场25家,今年内实现全覆盖,并打造一

批上档次、上规模的精品屋场。

立足实际,创新供给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实施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送文艺节目、送文化辅导下乡进社区为重点的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以建立健全群文活动网络体系为重点的群众文艺‚千团百佳‛工程,以开展‚一街(镇)一品、一街(镇)多品‛以及‚一社区(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为重点的地方特色品牌培育工程,以将街道(镇)图书馆、社区(村)图书室(农家书屋)纳入区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为重点的书香星城‚211‛工程,以加强对城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为重点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共享‛工程和以建设长沙市数字资讯开福区支中心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工程等‚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同时,坚持创新性的创作文化精品,排练一台具有自创性、特色性,体现开福区水平的文艺演出节目。依托潮宗街、开福寺、清水塘、汉回村、滨江美食街等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系列文化活动,扩大潮宗街历史文化、开福寺‚福‛文化、清水塘‚红‛文化、汉回村民族文化、滨江美食文化的影响力。策划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高岭村文化集市、以人口文化为主题的捞刀河社区文化集市、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彭家巷社区文化集市、以湘绣产业文化为主题的沙坪社区文化集市、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汉回村文化集市,形成一批具有开福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

立足长效,健全一批落到实处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经费1000万元。深入开展‚百佳、百品、百星‛评选和星级团队达标评选活动,确保到今年底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有一支以上比较活跃的业余文艺团队。建

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文化队伍培训教育机制,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办农民艺术培训学校,两年内培训业余文艺骨干、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员和村(社区)文化管理员等200名。按照工作需求,各街道、镇配齐、配好宣传、文体专干1-2名,每个社区、村配备1名文化辅导员,并在全区招募培训‚文化志愿者‛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7.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 篇七

近年来,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各级政府对农机安全非常重视, 坚持以安全发展为理念, 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在农机管理中, 以“平安农机”建设为载体, 强化农机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以有效遏制农机事故为目标, 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监理管理体系, 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成效。农机违章违法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道路拖拉机运输秩序良好, 农机作业平安, 农机事故逐年下降, 连续多年无责任事故发生。

宁波市江北区面积208.38 km2, 人口23.8万, 可耕地面积5 745 hm2, 公路314.76 km, 农村道路115.3 km, 农业机械拥有总动力6.24万kW, 运输拖拉机202台, 纯农田拖拉机210台, 联合收割机120台。江北区有3个涉农街道和1个镇, 已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街道、镇2个, 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占全区50%;“平安农机示范村”27个, 占全区30%以上。2011年全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

1. 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主要特点

(1) 齐抓共管, 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平安农机管理新格局

江北区政府一贯以来高度重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先后连续多年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行专项部署, 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 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工作班子。区委书记、区长出席动员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并层层签订平安农机安全责任书, 在区、镇 (涉农街道) 、村、农机网点四个层面, 形成合力共建平安农机的格局。在政策上大力支持, 区政府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明确全区各级相关单位加大对农机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 助推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对乡村道路的改造、安全设施的更新、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烘谷中心的建设等列出专项资金, 区政府、镇 (涉农街道) 1∶1配套。在能力保障上, 不断推进农机干部队伍建设, 定期对全区农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法律、法规学习, 持续提高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江北区已连续多年未发生农机安全责任事故。

(2)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平安农机工作良好氛围

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消除人们主观意识上的安全隐患, 真正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和广大村民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一直是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 也是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江北区特点, 精心设计, 对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对象进行逐一安排, 以每个平安农机创建单位为宣传阵地, 建立定期集中宣教学习制度, 定期向农机操作人员、村民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建立农机安全短信平台, 在节假日、事故多发期间、农忙季节等向机手发送温馨提示、注意事项等手机短信。平时利用农村集市、科技下乡、现场会、安全月、拖拉机年检等机会, 联合交警、安监等相关部门向农机手、村民发放宣传资料、接待咨询、组织观看农机事故教育宣传片等。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 农机安全知识普及率大为提高, 从根本上促进了江北区农机安全形势的全面好转。

(3) 加强牌证管理工作, 从源头上保障平安农机的创建

农机牌证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工作, 也是农机安全管理的基础。通过加强内、外部监督和增加工作透明度来规范牌证管理的各项工作, 并且体现出五个“严”字 (严格遵循管理制度, 严把上牌发证关, 严把培训考试关, 严格行业管理, 严格档案管理) , 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4) 依法行政, 从执法防控上促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 上道路拖拉机的违法情况农机部门无权管, 而交警部门不熟悉, 于是农机管理部门联合交警、安监等部门, 充分发挥公安驻农机警务室的作用, 在全区主要路段定点不定时进行安全检查, 做到了公安交警和农机部门的优势互补, 使执法防控得到了有机结合, 强化了执法手段, 有利于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到位。

2. 成功创建省级平安示范区的启示

2011年江北区创建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 其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

(1) 领导重视, 部门联动

全区各级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 区农林水利局、安监局、交警大队等成员单位齐心协力, 协同联动, 形成强大合力。区安监局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督促镇 (街道) 和有关部门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区交警大队加强了对上道路拖拉机的动态监管, 严厉查处拖拉机各类违章违法行为, 确保了道路交通畅通;区农林水利局加强对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发牌、发证、检审验等源头管理, 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不断深化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区财政部门资金保障充足, 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2) 重点明确, 成效显著

农机管理部门在做好自己本职业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 明确创建工作重点、目标, 落实责任, 制订好相关的工作措施和方案。在各部门密切配合下, 农机安全监管、农机安全执法、农机安全宣教、农机服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确保“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科学、有效的实施。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为江北区日后农机管理、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需要把握的关键和建议

8.对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综述;服务体系;建设

1.为“造农机”出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县农机装备水平近些年虽有很大提高,但与现代化要求比相距甚远。特别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加速流入二三产业,既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危机,也是加速机械化发展的良机。如何化危为机?一是要谋未来。不谋一时不足以谋一世,不谋一域不足以谋全局。根据我县水稻面积大、机插秧水平仍然偏低的实际,在引进推广插秧机上求突破,力争3年内达到拥有量1千台规模。二是要攀亲戚。鉴于我县农机工业的技术差距和市场短板,在用户、企业和高等院校或研发机构之间牵线搭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细化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发挥农机部门的行业优势,主动与周边县区及省市农机部门衔接,通过召开发布会、展示会、培训会等方式,协助企业推广产品,抢占市场,发展壮大。三是要优化环境。在办证、收费、检查等方面松绑减负,为企业撑腰壮胆、保驾护航,真正做到围墙内的事政府不干预,围墙外的事企业不操心,使企业轻装上阵,茁壮成长。

2.为“用农机”给力

农机的使用者是农民。虽然普九学历教育成绩斐然,农民的文化知识结构有所改善,学用新技术的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近年青壮年农民大多从事二三产业,因而农民“用农机”的能力依然十分欠缺。据4个乡镇20个村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业生产者中,50岁以上的占87%,60岁以上的占59%,初中以下的占81%,小学以下的占53%。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大有用武之地。一是要配套餐。利用自身技术密集优势,为农民提供通俗教材,让农民听得懂、记得牢、用得好。除农机化学校培训机手外,县乡农机推广站要把课堂设到田间地头,搬到专业大户,搞好上门指导。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展示会、现场会等机遇,把课堂做大,把功课备细,把学员教会。二是要当保姆。农机具的精密程度、作业环境、保养水平相对较差,故障率高,而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又比较强。抽样调查显示,牌证管理的农机具,有43%的机手遇到过自己无法修理的故障。经销商提供的“三包”服务,虽然可以基本解决维修问题,但少到耽误1天,多则2天;而且还会以更换零件等理由,收取不明不白的费用。因此,县乡农机推广人员都应该成为农机修理保养的行家里手,农民召之即来,来之能修,不误农时,农忙修理,农闲保养。三是要保安全。县乡农机推广部门要同交警、农机监理、农机校密切配合,对机手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宣传,做到病机不作业,酒后不驾车。农机监理部门应当主力军,不仅要搞好年检年审,而且要加大日常巡查执法力度,查处违章作业,减少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

3.为“管农机”造势

虽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县乡农机管理部门仍然有一定的行政职能,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否则就是失职。一是要补合规。一方面尽力争取更多的购机补贴份额,做到应补尽补,不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做到该补才补。当前要特别防止农机具外流,不让投机者得利。一旦发现套取补贴,应立即启动纠错程序,确保补贴资金安全运行。二是要保运转。一方面,纳税人的钱养活行政部门,我们要恪守本份,勤俭清廉。但另一方面,基层农机部门仍很弱势,尤其是乡镇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环境艰苦,待遇偏低,应该为他们鼓与呼。当前要突出解决公共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积极汇报争取、增加购机补贴和机插秧推广工作经费,保障基本生存和工作需要。三是要扬清风。在全县农机系统大力倡导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爱岗敬业、治乱治懒、治奢治庸,激励年轻干部职工自学成才,及时向县委推荐使用,彰显农机系统人才辈出的良好形象。

4.人要瘦身

人员臃肿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通病。因为人多相碍,只谋人不谋事,不见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情况屡见不鲜。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思路实行满负荷工作,尽量减少行政人员。但人事改革分流又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难事,必须放到国家大政策的背景下才能有所动作,否则非捅篓子不可。终极目标达到人员能进能出、人人奋勇当先、能者上庸者让的良性循环。初步设计,划分行政职能、事业职能、服务职能。行政职能是农机监理、购机补贴,现有站办予以维持。乡镇农机员只承担行政职能,村级农机核查员(安全员)配合承担行政职能。事业职能是农机推广、农机驾驶员培训,设立推广培训中心。其余为服务职能,负责为农机工业、农民使用和维修农机提供服务。目前的服务职能还很弱,可以考虑由县农机局(站)设立服务中心,每3-4个乡镇设立一个服务站,每站安排3-5名熟练的维修人员,指导、督促和配合农机生产企业、经销企业,为农民提供使用和维修服务,全县服务骨干队伍控制在20人左右。退休减员后核减编制。目前的问题有2个,一是县农机局(站)自身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真正学农机、懂农机的专业技术人员太少,而近6年来又一直没有招录补充,致使青黄不接,人才断层。二是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当公务员,吃财政饭,甚至搞一个“参管”都会有一种优越感,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要建立人才竞争上岗、合理流动的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他人员比学赶超。

5.事要搞活

农机监理、购机补贴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注意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内外勾结套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失职渎职、贪赃枉法的工作人员,要付出高昂的政治和经济代价。让工作人员时刻如履薄冰,警钟长鸣。要畅通行政工作人员的晋升通道。按照德能勤绩,提职加薪。推广培训中心要引入竞争机制。将工作人员姓名、专业特长、技术职称、培训业绩等资料挂牌公示,服务对象可要求享受“点菜式”服务。工作人员的业绩能量化的一律量化,根据事业业绩,给予经济上的奖罚。服务中心现阶段可引入激励机制。确定每个服务站、服务人员的基本工作范围和基本工作任务,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奖励。

6.结束语

9.农村农机服务体系创建论文 篇九

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情况汇报

2014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三门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1、基地简况

2、活动情况

3、社会效益

项目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

2、纯粹的公益性

3、独特的地域性

4、独具的创新性

5、显著的示范性

意义及价值 发展愿景 三门峡“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

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情况汇报

三门峡“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是按照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依托三门峡国际文博城而打造的一个集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文化交流、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文化综合体,2012年2月项目建成投入使用,2013年初具规模,2014年基本成型。三年来,累计组织各类文艺演出

场次、体育赛事

场次、书画摄影展览

场次,观众达200万人次,组建各类群众性演艺体育团体12个,辐射到三门峡周边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10余个县市,得到了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及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第一章

三门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地域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30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重镇,也是华夏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三门峡历届市委、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所辖的六个县(市、区)中,有四个国家级先进文化县(市)(灵宝市、义马市、陕县、渑池县)、一个省级先进文化区、3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9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全市 现有文化馆7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6个,其中国家一级文化馆4个,国家一级图书馆4个。在全市75家基层文化馆(站)中,仅近两年时间,就先后有20家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服务单位。9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建成了文化大院,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体系。

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基地简况

三门峡“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以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为主阵地,充分利用文博城的场地和设施资源开展各类活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是市委、市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的融文化、体育、会议、会展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公益工程,总占地面积300亩,2012年3月投入使用,拥有可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和同时接纳500人锻炼的运动公园,建有可容纳1100名观众的大剧院一个、容纳800名观众的多功能演艺厅一个、容纳500名观众的中型剧场一个,设有3万平方米的展览厅和群众艺术馆、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城市规划馆、党史方志馆等6群众文化活动专业场馆,室外配套有32万平方米的文化公园和文化广场,搭建有80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和大型音乐喷泉,配备有国内一流的灯光、音箱,设备先进,技术一流,可完全满足各类大中型文艺演出、大型体育比赛、大型会议会展需要,是迄今为止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文化服务综合体。

为充分利用好文博城的平台,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明办、市直工委、市文联、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事管局等单位配合,深入挖掘和整合社会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2012年,在文博城建成投入使用后,先后在新落成的大剧院和多功能厅组织了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少儿钢琴大赛、捷克黑光剧、儿童剧白雪公主等10余场高水平的演出和比赛活动。在体育场先后举办了黄河旅游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随着文化演出活动的成功举办,广大市民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梦想也被唤醒,对更多、更精彩、更高雅的文化生活向往愈加迫切。在此形势下,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决定依托文博城,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增加内容,打造更为广泛、更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服务体系。在文艺演出方面,2013年6月,将演出阵地由室内扩大到室外,在文博城文化广场搭建起露天舞台,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事管局共同主办的消夏音乐季拉开了帷幕,每周组织两场公益性演出,一直持续到10月份,同时筹备组织了第一届群众广场舞大赛,共有13支群众代表队参加比赛。在体育比赛方面,由市体育局、市足协、市事管局联合主办了“文博城“杯消夏足球联赛,来自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的16支足球队参与,从7月份踢到10月份,共计50多场比赛。在文化交流 方面,利用黄河旅游节和特博会的平台,在科技中心文化展览专区先后组织了14场书画摄影展。在文化惠民方面,成功举办了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中博会、年货会、文化庙会等展会活动。伴随着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加之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新政策的出台,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更大的手笔建设“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2014年,借鉴张艺谋打造的“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在文博城文化公园水平上搭建起80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配置了一流的灯光、音箱,利用全市各单位、各社会演出团体、各民间演出协会,精心组织了“印象·天鹅城”消夏音乐季演出活动,每周演出2场以上。与之相响应的消夏足球联赛、广场舞大赛、大剧院演出、书画摄影展等活动轮番上阵,使文博城成了一个名符其实、在黄河金三角区域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演艺基地。

二、活动开展情况

2012年至2014年各类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室内演出

在3万人体育场先后举办大型文艺晚会6场次,观众累计达25万人次;

在大剧院、多功能厅先后组织综艺晚会23场次、儿童剧20场次、话剧10场次、歌舞剧3场次、戏剧8场次、文化比赛11场次,观众累计达10万人;

(二)室外演出

“印象·天鹅城”消夏音乐季累计演出72场次;广场群众集体舞大赛30场次;广场文化演出42场次,观众累计达144万人。

(三)体育活动

“文博城”杯消夏足球联赛、篮球联赛,黄河金三角足球邀请赛、乒羽邀请赛均已举办两届,累计240场;先后承办了国家开发银行足球对抗赛、全省建行系统乒乓球比赛等省级赛事5场次;举办全市大型体育运动会3场次,观众累计达10万人。

(四)文化展览

先后举办书画展11次、摄影展8次、科普展3次、成果展2次,观众累计达3万余人。

(五)展会活动

举办了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届中国国际(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第一、二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第十六届中博会、中部六省旅游博览会等大型展会8场次。举办生活用品交易会、年货会、房交会、车展共计30余场次,观众累计达近百万人。组织了2014春节文化庙会,观众达20万人。

三、社会效益

“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的建设不仅带动了三门峡文化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而且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一)实惠了群众。“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建设三 年来,累计有200万人走进文博城,欣赏自己喜爱的文艺节目,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得到了身体的锻炼和思想的升华,有些市民说,三门峡现在真好,在自己家门口都能欣赏到国内外顶尖的文化艺术大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许多群众反映,以前想去纳个凉、锻炼个身体却没地方去,现在好了,不仅可以纳凉,还能免费看演出、看比赛,感觉和大城市生活没什么两样。

(二)整合了资源。过去因为三门峡城市小,文化体育设施不健全,广大市民中的文艺爱好者和体育爱好者想玩却找不到地方,找不到舞台。基地建成后,使这些群体有了阵地,有了靠山,各个阶层的文艺体育爱好者纷纷投入基地活动中,基地组织者顺势利导,把各类社会闲散的文化人力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先后组建了交响乐团、民乐乐团、合唱团、女子十二乐坊、“春之韵”舞蹈队等8个演出团体,作为文化演出的基本班底;组建了文博艺术学校、戏迷协会、书画院、文博摄影工作室等文化培训组织,对广大艺术爱好者进行培训指导,形成了引导全市文化发展的正能量。

(三)扩大了影响。基地的建成,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宣传了三门峡,现在,凡是到三门峡人,都要到文博城去看看;凡是看过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的人,无不树大母指的。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国家文化部非遗司的领导及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在观看了演出活动后,都称,想不到三门峡也有交响乐团,想不到你们演出的水平这么高,想不到这里的文化活动搞的这么火。人民日 报、人民网、央广网、凤凰网、《河南日报》、大河网、河南省政府网、河南电台新闻广播网、《三门峡日报》等中央和省市级主流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印象·天鹅城”演艺文化基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三门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章

项目特点

“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广泛的群众性。基地所举办的各类活动全部以实惠群众为落脚点,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娱乐、自我锻炼为目的,所有参加演出人员全部为群众演员,没有请过任何名星和大腕,没有请过任何商业演出团队,纯粹的群众演给群众看,因为不带任何商业色彩,所以能够扎根群众、贴近群众,深受群众的喜爱。

二、纯粹的公益性。无论是消夏音乐季,还是消夏足球联赛,无论是广场舞大赛,还是文化才艺比赛,全部都是免费让群众观看。所有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没有工资,演出器乐都是自己准备。演出舞台的搭建和设施的配备以及必要的演出组织费用,采取政府投一点、市直单位拿一点、企业赞助点、广告收入一点的方式予以解决,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鲜明的地域性。三门峡国际文博城是全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集文化演艺、体育健身、会议会展、文化交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场所,具有极强的不可复制性,极具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在此基础上所建设的“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也有极强的地域符号,能同时集中开展这么多活动,是其它地区 不能具备的。

四、独具的创新性。首先是思路的创新,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在群众,潜力在群众,受众也在群众,各地都在探索惠及群众的文化活动发展路子,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经济不强的三门峡,能够以极大的气魄,让群众尽享发展成果,愉悦精神生活,离不开思路的创新。其次是形式的创新,其它地方的“印象”系列无不是借助名景、名人的影响而塑造的,而三门峡以敢想敢闯敢干的思想,打造微型“印象”版,且不以盈利为目的,就这是在文化发展形式上的大胆创新。

五、显著的示范性。三门峡“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的建设初衷就不仅仅局限于三门峡,而是立足于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打造区域性文化体育中心。三年来,不仅让三门峡的广大市民过足了瘾,而且还吸引了周边陕县、灵宝、洛阳的洛宁、宜阳及山西运城、平陆、临汾和渭南地区的群众来三门峡观看演出、参与比赛,他们或组织节目、或组建球队相继参加了三门峡大型文艺晚会和足球联赛,为促进三省四市的合作交流起到了示范作用。三门峡辖区内的各县市更是纷纷效仿,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类似的活动。灵宝市组织了“梦想金城”广场文化演出,卢氏县组织了“舞动莘川”演出活动,陕县组织了“美丽陕县”活动,在崤函大地掀起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潮。

第四章

意义及价值

“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系列活动的开展,对促进三 门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塑造城市灵魂和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灵魂,如果一个城市不重视文化建设,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城市,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城市。近年来,随着我市“四大一高”战略的实施和“明理诚信、善做善成”三门峡精神的渗透,三门峡城市的精、气、神都在与日俱增。特别是“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的开启,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灵魂和内涵,让每个走进三门峡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活力、领略到这个城市的文化、享受到这个城市的繁华。

(二)对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非凡的推动作用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符号让人们去感受、去记忆,三门峡也享有“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的美誉,如今,又多了个文化符号。只要到三门峡的客人,都要到文博城走走看看,只要到文博城的客人,都被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所吸引。还有许多从媒体上看过报道的外地城市,专程到三门峡来考察学习,一些投资客商更是被这些文化符号所吸引,到三门峡来投资兴业。

(三)对探索群众文化活动新路子具有引领作用

以前组织活动都是政府出资,投入资金多,投入人力多,而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许多地方都有意减弱了文化事业的投入。在这种大形势下,我市以创新的精神,通过市场化手段和 途径,做活了文化发展这篇文章。在系列活动中,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政府基本没有掏过钱,初步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活动发展模式,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基础上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品位。

第五章

发展愿景

虽然“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初见成效,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提升的内容还很多,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质、规范、完善、提升”的思路,全力打造“印象·天鹅城“文化演艺基地升级版。

(一)在政府层面。将“印象·天鹅城”文化学艺基地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整体战略部署,在资金外扶持,在政策上倾斜,将基地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品牌,一个新的城市景点,作为一个文化产业,进行培植。

(二)在内容层面。进一步挖掘仰韶文化、虢国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等具有三门峡地域特色的优势文化资源,编排 “仰韶之光”、“虢风古韵”、“天鹅之恋”、“美丽黄河”等与三门峡地域文化密切相连的大型歌舞等具有代表性,充分彰显三门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文艺节目,极力展现三门峡的悠久历史文化。

(三)在组织层面。坚持以 “印象·天鹅城”消夏音乐季为龙头,以大剧院为阵地,在演出内容上更加注重节目质量和品位,不断增加节目的种类,尽可能地挖掘当地的民间文化,通过包装,搬上舞台,力争编排一批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艺节目。

上一篇:日语单词记忆大赛策划书下一篇:春节社火主持词与春节联欢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