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

2024-09-26

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精选10篇)

1.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 篇一

一名厌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郧县谭山镇初级中学:李贵勇

摘要:本文从一名七年级学生因不良的家庭教育及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产生厌学后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摸清了原因,提出了改变学生学习的建议,制定了辅导方案,消除了厌学的心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效果显著。

关键词: 厌学 辅导 改变 一、一般资料

李某,男,十三周岁,七年级学生,家中独生子女,没有重大疾病史。父亲开了一家药店,比较繁忙,母亲主要操持家务和管理孩子学习。家境较好,家庭关系和睦。

李某小学六年虽成绩不十分突出,也一直处于班级中上等水平。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但一到初中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和其他同学小声说话„„考试成绩有时好了考70分,有时不及格。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我在小学时,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可一进初中的大门不久,周围一切变得很陌生,终于摆脱了父母的视野,上课变得很随意,脑中经常显现邻居家哥哥从小外出打工回家后的时髦打扮,堂姐寒窗十几年,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而外出打工的满脸无奈。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拿起书就犯困。可父母、老师对我的期望很高,管的很严,希望我取得优异成绩,此时,父亲没有因为工作忙而忽略我,反而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很关心,母亲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我感觉对不起他们,我总是在想如何将分数考得更高些,因此我每天强迫自己学习,可一拿起书就想睡觉,成绩直线下降,甚至不想面对课堂和老师,不想走进教室。我该怎么办,我还不如退学算了,坐在教室里太痛苦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李某开学后不久,确实上课经常走神,目光呆滞。作业越来越不认真,走路没精打采,经常最后一个进教室,上课紧张不敢抬头。近两次的月考成绩不太理想,批评他两句,他若无其事。

据家人、老师及同学反映,辅导员了解到:李某开学后不久,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照抄别人的作业,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父母给他的压力很大,他反而更厌烦学习,经常对同桌讲学习没用,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势。可父母老师对他的期望又很大,他很苦恼,找到了心理健康辅导员,诉说了一切。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厌学倾向

依据:

(1)不良认知:读书无用,羡慕邻居家哥哥从小外出打工回家后的时髦打扮,看到堂姐努力读书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满脸无奈而心寒。

(2)情绪不稳定:上课紧张不敢抬头,批评他两句,他若无其事,但又很苦恼。(3)父母给他的压力很大,他反而更厌烦学习,(4)上课经常目光呆滞,一拿起书就犯困。

(5)成绩直线下降,甚至不想面对课堂和老师,不想走进教室,想退学。

2、诊断:

李某原来成绩较好,换了新环境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管,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形成了厌学。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求助者的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使他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的意志力,耐挫力,自信心,使他自己建立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态,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有自尊心、自信心。会学习、爱学习,成绩节节上升。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1、方法与原理:调查了解,摸清原因,培养兴趣,建立自信。

求助者的表现为:原来成绩较好,只是近期换了新环境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管,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根据上述分析和求助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了解,摸清原因,培养兴趣,建立自信”法比较合适。

2、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

①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心理健康辅导员。②对心理健康辅导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心理健康辅导员。③对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辅导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2)义务

①遵守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案、辅导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③求助者应尊重心理健康辅导员,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心理健康辅导员。

(二)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心理健康辅导员的权利和义务。(1)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尊重信任的心理健康辅导关系。(2)心理健康辅导员不得歧视求助者。

(3)心理健康辅导员在辅导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健康辅导员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以外的任何关系。(5)心理健康辅导员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1个月,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计4次

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一)辅导阶段的划分:

1、建立相互信任的辅导关系。

2、了解和澄清辅导对象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进行分析诊断。

3、确定辅导的目标和方案,实施具体的辅导。

4、结束辅导,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辅导成效。

(二)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 目的:

1、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关系。方法:会谈法

过程:在辅导开始时,辅导员充分尊重李某,用开放性的问题收集李某的详细资料,并介绍辅导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通过倾听、共情、积极关注,让李某尽情倾诉,与李某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并心理健康辅导目标。

●第二次心理健康辅导: 目的:

1、加深辅导关系。

2、确定主要影响李某的心理问题。方法:会谈法 过程:

1、讨论:为什么上课不专心,成绩下降?

2、讨论: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3、布置作业:请父母和学校配合,李某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不要再施压,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要多关心、多鼓励。

●第三次心理健康辅导: 目的:

1、积极归因成功与失败。

2、建立自信心。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辅导作业:父母把关爱放在心里,对一点好的表现及时鼓励。李某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明白因缺乏努力而无所作为。

3、讨论:自信心、努力程度、方法对成功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对待失败?

4、辅导作业:让李某针对平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填写《行为归因》。●第四次心理健康辅导: 目的:

1、巩固辅导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方法:行为契约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确立学习目标,讨论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

3、签订《行为契约》。

4、按照计划和契约学习功课一月。

(三)巩固阶段:

四次心理健康辅导及两个月的随访,关注求助者的改变和进展情况,提高自身素质。

八、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李某的厌学有所缓解,情绪也越来越好,自信心也日益增强了。

(二)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评估。

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心理健康辅导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辅导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参考文献:

(1)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修订版,P28-38(2)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修订版,P227-242

2.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 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为基础, 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以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为基点,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辅导员事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 更能充分考察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现其心理困扰的发因, 帮助其化解心理矛盾,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促进人格成熟。其特点是偏重于学生的潜意识结构, 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 有助于从学生的认识、情感、意识的全过程施加影响。

(一) 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的基础。

其次,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高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心理素质是渗透在各个方面的, 只有心理、情感、意志水平得到平衡发展才能达到素质培养的要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经常会表现为思维活跃, 分析综合能力强。学习过程中求知欲强效率高,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能主动去克服困难,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保持心理健康, 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

首先, 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结构应该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多是与其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必须致力于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 在注重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同时, 也要在认知方式、行为养成、人健全等心理健康层面展开,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其次, 有益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方法上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和试验的基础之上, 较为严谨、系统, 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强。从某种程度来讲, 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手段方法。

(三) 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

首先, 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如果学生个体处于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善于平衡自己的心理, 善于处理人、事关系, 保证高效率的学习, 那么校园处于发展与和谐状态。

其次, 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异常行为将破坏校园的和谐状态。以“朋辈心理互助”理论为例:大学生一般为同龄者或年龄相当者, 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经验、生活方式等等。同学与同学之间通常以班级、宿舍、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 他们之间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等心理互动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同理, 当个体心理出现困扰甚至表现为极端行为如自杀时, 负面影响同样会大覆盖面地、深远地影响班级、宿舍、社团中的其他“朋辈”。

再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社会需要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 按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利实现社会化;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和社会化进程又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着力于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项工作, 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 有优势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状态。

(一)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保证

高校专兼职心理教师无法满足一所学校数以万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建立行之有效、运作灵活的三级心理健康网络:一级心理健康网络由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中的骨干成员或班级心理委员 (每班三名经校级心理课程培训) , 即朋辈辅导员组成;二级心理健康网络包括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辅导员、任课教师;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即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一级心理健康网络起着对心理问题迅速反馈、促使大学生进行心理自助和互助的作用;二级心理健康网络起着跟踪辅导、早期预防的作用;三级心理健康网络起着制订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心理问题个案疏导的作用。

(二)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 面对学生厌学、焦虑、紧张、社交恐惧等问题, 引进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一条新路。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方法。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会逐渐意识到大学生的问题不完全是思想品德问题, 不能单纯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解决, 其解决有赖于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及大学生自身积极的心理活动的调适。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预防和解决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 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能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发挥潜在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从而为每一位大学生都能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关系融洽并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摘要: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

参考文献

[1]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健康.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2]刘玉华, 刘美涓.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

3.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案例研究 篇三

【关键词】 离异家庭;学生;学校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摆在学校教育面前,尤其是离婚率不断攀高带来的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我校专门组织人员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父母离异的事实,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扰。通过探索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离异家庭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找到了一些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离异家庭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离异家庭的学生一般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性格孤僻,不愿与人结伴;第二、消极厌学,缺乏上进心;第三、容易树敌和走向极端;第四、心理逆反,不愿接受教育。

因此,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应该肩负起教育、感化、挽救离异家庭学生的这一艰巨的任务。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

这是我进入学校工作以来遇到的一个关于父母离异后对孩子心理影响的一个辅导案例,孩子在父母的离婚事件中难以适从而需要心理辅导的案例,所以到现在印象依然很深刻。

(一)案例基本资料

姓名:小C 性别:女 年龄:11岁

(二)案例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小C在小学五年级时经受家庭离异变故,经法院判定,随母亲生活。母亲40岁左右,目前暂无工作,无其他经济来源。父母离异后,小C与父母有强烈的敌对情绪,其父属无业人士,无经济来源,故无力支付每月的抚养费。

小C母亲因为家庭变故,缺乏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忽视孩子心理成长,使得她心理叛逆,不服家长管束。她母亲为弥补离婚对女儿的愧疚心理,对其百般宠爱,缺乏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2、受教育情况

小C于四年级时转入我校就读,当时学习成绩较好,后遭家庭变故,五年级开始成绩严重下滑,且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远离并敌视个别与之性格不和的同学。

(三)教师观察与分析

校内小C学习成绩下滑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一度以身体不舒服等借口来逃避上学;对各项集体活动显得较为冷淡,不愿意与同学合作,认为身边的同学都针对自己等不稳定情绪。

在家,母亲常因自己离婚感觉对其女儿的愧疚,百般依顺,过分溺爱;导致小C在家不听母亲管教,常出言顶撞母亲,有时不理睬母亲;沉迷于漫画中的各种角色。

通过对小C的平日观察,并与其他老师交流后,我们一致认为个案的行为问题主要是由下列因素所造成:

1、母亲的过分溺爱,使得与其他人接触时,稍不顺心就容易发生冲突,情绪波动较大。

2、因为家庭变故,自卑心理作祟,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接触,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3、从实质上来讲,小C性格大变源自小学五年级的父母离异,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家庭结构的突然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其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无法正确面对父母离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

1、辅导策略

由于该生智力水平较高,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通过质疑,换位思考,认知疗法等方法帮助她对父母亲这样做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调整和改变自己对父母亲离婚事件的认识,使其在理解父母的同时也能改变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1)认知方面

让小C明白父母离异是大人的事,并不是她的责任,相信生活中还是有真正关心她的人,确信自己能从父母或者家人那里继续得到关爱。通过联系学生家长,争取得到家长双方的认同,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其真正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生活,让学生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

(2)情绪方面

让小C学会用倾述的方法,向老师和家人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避免过多的情绪波动。同时,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当前情绪困扰的问题,并寻找恰当的时机协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为避免在谈话时刺激其自尊的可能,我们特意安排合适的交流地点,给她营造一个平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之打开心扉,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她分析原因,排除不良情绪。

(3)行为方面

通过学校活动,帮助小C树立其人生目标并实现目标的信心,因为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鉴于小C家庭的特殊性,我们不断给予鼓励,让她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她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最终,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的事实,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五)辅导过程

作为班主任,只有给予小C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她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績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她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她的心理建设,加强对她的心理监护,使她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她,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帮助案例家庭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帮助学生以正确态度对待父母的离异。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人们对离婚多数持否定态度,加之小C年龄小,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要依靠父母的支持。所以,她对父母的离婚很难正确对待。

3、激励学生树立起信心.慢慢的,很少听她提及那些消极负面的事情,我很高兴。也许她的转变没有靠学习成绩来证明,但是她的生活态度正悄悄发生着质的变化!

(六)效果分析与反思

本案通过长时间细致观察,了解了小C心理特征,把握住了各个教育契机。缓解了小C内心的焦虑和暴躁,使其能正视父母离异的事实,理解生活的现状,理解母亲以及对其寄予的期望。

通过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加强与社会交流,小C重拾了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心胸逐渐变得开阔,学会包容一些人和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发扬“师者父母心”,要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的爱,爱是最好的教育。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日常生活中,如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关怀,用师者的爱去填补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冷落和歧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温暖。

4.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篇四

摘要:本文从差生的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化差生的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差生 转变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李学士 性别:男 年龄:10 年级:四年级

二、问题概述和背景资料

1、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五个手指都又长又短。同样一个正常的班集体,所包含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差别的。通常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好坏将学生分成三种等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差生;作为家长,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差生;而作为老师,谁也都不愿意自己的班级存在差生。因此,转化差生是我们老师与学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转化差生呢?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2、个案简介

李学士,12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与父母一起生活。平时,爸爸打工为生,妈妈在家务农。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中数倒数第一名。造成他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书写困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上课时,他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小刀或尺子,或者在座位上发呆。在家里做家庭作业时,经常忘记当天的作业是什么,或者忘记带需要的课本、作业本。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学校补完前一天的作业才能回家,回家时已经很晚了。可刚补完昨天的作业,今天的作业又不能按时完成,又要推到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学士的作业几乎每天都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三、案例调查

经过调查该生的家庭情况,我们了解到,该生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小学均为毕业,思想落伍,对科学知识存在偏执,认为学知识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存在上不上学无所谓的错误观点。而李学士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才导致学习上松散、懒惰,对学习漠不关心。他的父亲有赌博的恶习,晚上几乎天天有人在他家玩通宵,导致李学士同学休息不好,课上打瞌睡。

四、个案处理

针对李学士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家庭环境影响与父母思想的熏陶。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不良家庭教育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李学士同学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脑海中已形成了对知识的错误认识,再加上父母对该生的学习不予关注,缺少正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才会导致该生学习困难。所以,我首先与该生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知识能使人获得财富,知识能使人变得高尚,知识能使人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能使人获得强大力量,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成功的大门;知识能使一 个民族变得优秀,变得强大起来;知识能使一个国家变得繁荣昌盛。学习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不被社会淘汰。

2、用爱唤醒差生沉睡的心灵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差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能是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课下,我会主动与李学士同学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做差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差生着想,帮助他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亲疏之分,不偏心、不袒护一样的关爱他们,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我告诉李学士同学:在老师眼中,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的好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更相信你的能力,加油吧!老师会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的!

3、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尊重差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差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有一部分差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4.赏识——差生进步的动力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他,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后进生重树自信,是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让后进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因此,为了让李学士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我细心观察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给与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李学士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李学士偶尔犯了错误,我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领到办公室,跟他慢慢谈。李学士渐渐变了,上课不走神了,学习也有进步了。

五、案例反思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关注信息时代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与合理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各角度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加渲染、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了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了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李学士的事例证实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然,转化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方能最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4ISBN 978—7—5062—6673—4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4ISBN 978—7—5062—6673—4

5.厌学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篇五

一、个案的基本数据

姓名:小X 性别:男 出生日期: 年龄:15岁

外貌特征:身体发育正常,身材瘦小,皮肤偏黑,头发遮住眼睛,平时不太讲话,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研究目的

1、我校高中生都是踏着最低录取分数线进校的,所以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甚至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因此如何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我们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帮助个案找到奋斗的目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父亲46岁,经营服装小店;母亲46岁,协助父亲开店。父母因为做生意,家庭环境不错,所以薛小X从小衣食无忧,觉得生活没有目标,想要什么东西父母都可以满足他,所以学习对他来说既没兴趣又没有用处,因此有种“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加上父母也没有一定让他考上大学的想法,觉得只要高中毕业就好,然后继承家业,也是能养活自己的。由此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家长都没有重视学习,导致学生更没有上进心。

2、受教育情况:

小X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属班级中等水平,在中考时以404分的成绩考入我校,当时录取分数线是400分。据他自己所描述是发挥正常,所以入校成绩在班中排名也是中等,由于他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所以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担任班干部的职务。

3、家长的期望:顺顺利利拿到高中毕业证书,找份工作养活他自己。

四、教师观察

1、小X自进校以来,一直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同学间的聚会,他都很少参加,久而久之同学们和他的交流越来越少,他也越发的孤僻,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平日下课时见他不是发呆就是睡觉。

2、该生的个人自理能力较强。我校是寄宿制高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个人卫生情况要求特别高,作息时间控制也是相当严格,而他对于这些都能完成的较快较好,从不拖班级或寝室的后腿。

3、小X上课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虽然不和别人讲话,但是一上课他就没精神,眼神迷离,不一会就梦周公了。无论是三门主课还是副课,一贯如此。

4、作业虽说能按时完成,但质量不是很高,只是传递给老师一个信息“我做好了,好坏不管”,这比起那些不写作业或者是抄作业的人来说是好一点,但是因为他对自己没有高要求,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觉得读书无用,所以他的成绩越来越差。

五、问题分析

经过和学生的谈心,教师平时的观察以及和其他老师、同学的交流,该生被确认为由以下几点问题:

1、学习问题

由于小X家庭比较富裕,他从小到大要什么有什么,人生一帆风顺,所以觉得学习无用,毕业后随便找什么工作都能养活自己,实在不行继承家业,也能生活无忧了。

2、同学沟通

与同学交流太少,有问题也不好意思问,所以身边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好同学的热爱学习的劲头感染不到他,后进生的自暴自弃情绪也没影响到他,他就整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在学校混日子。

3、师生交流:

有不会的题目,他很少向老师询问,他觉得语文没什么难题,英语又一窍不通,问了也白问,数学的话不问也没什么困难。可每次成绩出来,总是排名靠后,我让他拿着错题来订正,可他没过多久连题目都忘记了。

以上这些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小X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没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没有清楚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才会对自己的未来毫无计划,觉得读书无用,由此恶性循环。

六、辅导策略

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们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们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由于个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因而我觉得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法来改变他的想法。

1、确定起跑线,找到他现在所处的位置。结合他的实际,问问他自己,今后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把它定为目标。目标定得不能虚无缥缈,也不能定得太伟大,因为这个目标是他力争去实现的,如果不能实现,它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以致产生失败感受。我们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2、光有长远目标还不行。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必须还有近几年的目标,这是他的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很重要,它能使人看到奋斗的希望,从而强化人的自信心。很多人在制定目标时,不注意建立中期目标,他们当年只树立了长远目标,可随着岁月的流逝,看到实现目标的希望越来越渺小,于是他们便轻易的放弃了自己的目标。他们知足而乐,只顾眼前利益。因此,这样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3、当长远目标和中期目标制定后,就要重视近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实现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第一步。近期目标做得怎么样,会影响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基础,是人的起跑线,一个人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近期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有时限。可将近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各个击破,勇往直前。

七、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家访

与小X家长面谈,看看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有何看法,如若学校与家庭能统一目标,双方合作,将大大有利于孩子性格的重新塑造。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谈,我了解到其父母在他上小学时就经营服装生意,业务十分繁忙,父亲基本上是没时间管他,母亲则利用休息时间询问他在学习上的事情,而他大部分的学习生活是由年迈的奶奶照顾的。老年人对孩子比较宠爱,只要吃饱喝足平平安安就好了,所以从小X就没有学习上的目标。

我们知道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无法进步,所以直到高中,当我询问他有什么理想的时候,他非常茫然,对于未来,他从未有过构想,更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了解了家庭因素后,我们与家长迅速达成一致:孩子必须要有目标,不仅是在学习方面更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必须找出前进的方向。第二阶段:谈心

目标必须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所以与他谈心,我先谈到了长远目标。人生不能只追求小目标,人生还必须有大目标,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是大目标,也就是长远目标。

当时谈心时,他告诉我说在他看来,只要找到工作,只要能养家糊口,他就成功了。甚至他认为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的月薪还没有他卖一天衣服的利润高。这时,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人生不能只追求小目标。报纸曾报道过某海300条鲸鱼死亡的消息。原来,这些鲸鱼为追逐小利,想吃掉沙丁鱼,不知不觉被困在一个海湾而暴死。人有时也是如此,如果只追求小目标,到时就会发现,原来只空耗你的青春,而一无所获。追求小目标只会使人顾及眼前利益,鼠目寸光,到时候,依然一无所获,无法成功。

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他一心想解决温饱问题,一旦温饱问题解决,他就知足为乐,再不去奋斗,最后,回过头来一看,后面的人却跑到前面去了,而自己依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依然默默无闻,可有可无。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就是希望有所作为并能造福于人类。我们不能知足于眼前的生活,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大目标,我们就不会满足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

针对他的读书无用论,我告诉他学习不光为了考大学,而是培养能力,使自己变强,学习能锻炼自己的智力,耐力等等,然后一一反驳了他的错误观点。

他曾经说过“.考取大学有什么用,不是很多找不到工作吗,就是找到了不是才千把块吗,我混个高中文凭就行了,学什么习阿!” 的确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心态不正。而且现在的公司很多都是大学生和高中生刚进公司时都是一样的工资。但是,大学生真的和高中生一样吗?难道没一点优势?大学生能考上大学,高中生没有,是不是证明他某方面要强一些?比如知识,智商,耐力,韧性.....你说的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事实,但还有些事实,心态正的大学生比高中生好找工作,而且由于心态正,能力强,还有个文凭,日后的发展也更快。很多高中生一直都是那些工资的。

他又说“.学什么习阿,很多大老板小学都没有毕业呢!” 这时我让他想,大部分初中生没做成大老板,和那些做成大老板的有什么区别。当他明白即便是小学没有毕业的老板,在他们进行创业的阶段也是树立的远大的目标,并且认真学习和推敲业务上的本领,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学习”与“目标”两个词。第三阶段:实践

1、家里利用休息天,让他当回小老板,亲自去卖一天衣服,负责店铺的经营。结果事实证明我们这步棋走对了,他深深感受到没有讨价还价的良好口才,他无法把衣服卖出好的价钱;没有对数字的敏感与计算能力,他没法把一天的营业额账目结算清楚;没有基础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面对外国客人只能知难而退;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办法完成一天的工作。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得到培养与掌握,因此社会实践取得了成功。

2、学习上制定目标——争取考上大学。作为老师,我们尽量多的在学习上帮助他,课堂上随时抽他回答问题,避免他思想开小差或者睡觉;课后及时让他反馈一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经常利用晚上值班或自习给他补课,并让班干部多与他交谈,带他更好的融入班集体中去,让成绩好的同学与他结对子,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七、成效分析与反思 经过3年的高中学习,小X在提前招生考试中,以456分的好成绩考入了上海某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对我说“老师,我的近期目标实现了,在大学里拿奖学金是我的下一目标。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只注重在学习上给他找目标,而忽略了他生活上的问题。在高二阶段,该生和班中一名女生谈恋爱,我虽找过他谈这个问题,但成效不大。后来看他似乎因为恋爱而有了男子汉的责任心,我就在心中默许了他们的交往。结果俩人都顺利考入大专,本来这是好事,但最近听说女生要和小X分手,我担心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自信心的打击,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人生目标说不定会因此而消沉垮掉。所幸在和他聊天中,得知他并没有受太大影响,只是说话做事成熟了很多,更加沉默了。

6.心理健康辅导员案例报告 篇六

心理健康辅案例报告(初级)

姓 名: 王宏喆 身份证号: ***404002x 学 号: 1020273405 培训中心: 衡水电大

考试日期: 2011年3月26日 完成时间: 2011年3月20日 阅卷教师: 阅卷教师: 论文成绩: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姓名:王宏喆

考试时间:2011年3月26日

摘要:应班主任蔡老师的要求,七年级的李小明(化名,下同)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班主任及家长的介绍,我认定他已经网络成瘾。于是我开始了自己平生第一次的心理辅导,经过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李小明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自我约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基本上克服了网络成瘾的坏习惯。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网络成瘾 初中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李小明的家庭就是这样),上网的条件越来越方便,然而,痴迷电脑游戏的初中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一旦沉迷于电脑游戏,就难以自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伊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网络成瘾的七年级学生。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李小明是我校七年级学生,据班主任蔡老师介绍,最近两个多月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变得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若有所思似的。考试成绩下滑很快,以前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他,现在更多的喜欢独来独往。王老师多次与他及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他上网,玩游戏,感到很过瘾,很开心,谁也拦不住,如果不让他玩,他会很难过,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蔡老师得知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报着一线希望,将李小明同学的这一心理健康问题交给了我。

我找到了小明,请他坐在我身边,倒了杯水给他,与他谈论起了电脑,谈论起了网络。开始他还隐瞒着什么,可是当他看到我的真诚举动,他把心放下来了。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电脑,对电脑操作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父母工作较忙(忙于店里的生意),由奶奶在家带孩子,奶奶很疼爱孩子,可以说他在家中就是老大,说一不二。

二、评估与诊断

多次找到李小明同学与其谈论电脑,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到其家里进行家访,与其同班同学了解情况,并根据自己学习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知识,我暂时确定李小明同学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成瘾。为了确定正确的辅导方案,用下面的方法对李小明同学的网络成瘾程度进行了测试。

以下内容请选择是或否,内容有:

(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是或否(2)我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得到满足。是或否(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上网没有成功。是或否(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觉得沮丧、脾气暴躁。是或否(5)我上网花费时间比以前想象的长。是或否(6)为了上网,我甘愿冒风险。是或否(7)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是或否(8)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是或否 李小明同学已经选择了六个“是”,所以我诊断为严重的网络成瘾症。

初步分析如下:李小明同学网络成瘾的最初原因是想逃避现实,感到自己不能得到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父爱与母爱。他热衷于聊天、玩网络游戏。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表现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游戏在他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玩游戏,他才能寻找到快乐,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学习无精打采,成绩越来越差,爱独来独往。

三、目标及方案

为了消除李小明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制定了如下三个不同阶段的方案:

(一)真诚沟通,转变想法或观念。

阶段目标:转变李小明同学对网络、学习的认识,为克服网络成瘾打下思想基础。在真诚的谈话面前,我们就像是两个朋友一样,在谈话中他把从未与别人说过的想法及他的上网经历,发生的事情都坦诚的展露了出来。经过多次与他沟通,发现他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明白其利与弊,有了想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到认真学习的轨道上来的想法。

(二)制定契约,约束上网成瘾行为。阶段目标:减少上网次数,控制上网时间。

正是有了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想法,根据心理健康辅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帮着他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我,李小明,同意减少上网和玩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具体如下:

1、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网的时间只能在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一段的时间内。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2、周六周日,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

3、任何时间不得去网吧或其他同学家中上网。

4、任何一次上网都必须先征得父母或奶奶的同意。监督执行标准:

1、如果我违反了以上标准,如私自打开电脑或上网时间延长等,则在违反规定的第二天起,连续四天不能上网,还得打扫家里的所有房间。

2、如果我能连续一个星期遵守规定,父母或奶奶就必须给你五元零花钱。

3、如果我能一天不上网,父母或奶奶就发给我一个凭证(事先设计好的不上网凭证),积攒十个凭证,父母或奶奶就得带我去城里玩一次。

我愿意接受老师、同学和父母、奶奶的监督,配合父母、奶奶每天记录我的上网时间。我们(父母和奶奶),愿意每天监督和记录李小明的上网行为,并严格执行以上规定。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李小明同学同意了以上行为契约,家长愿意为此配合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承诺。他们都在行为契约上签了字。

同时我告诉家长,要懂得电脑网络知识,要对孩子上网进行有效地的监督。不能只顾提供孩子上网所必须的硬件和费用,还应该即使跟孩子交流,要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帮助自己的学业,要谨慎上网,少玩网络游戏。要关心孩子的心理。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家长表示认同。

因为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在包含严格奖惩制度并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面前,李小明做的很好,在减少了上网次数与时间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父母的关爱与奖赏,他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更加自信了。

(三)重新制定契约,引导正确利用电脑和网络。

阶段目标:进一步减少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引导李小明正确使用电脑与网络。适当进一步缩短李小明同学的玩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并制定奖惩方法,用契约形式约束其执行,经过耐心谈话与沟通,引导他科学合理的利用电脑和网络,科学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学习方面加大引导的力度。

四、效果评估 通过对李小明同学网络成瘾行为的认真分析与真诚的沟通,经过制定并执行以上三个阶段方案,李小明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和游戏,合理的利用网络,基本能够很好的分配学习活动和玩电脑及游戏的时间。李小明同学找回了自我,成绩明显提升,上课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愿意和老师同学及父母沟通与来往。心理健康辅导初见成效。

对李小明同学的这一网络成瘾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还没有结束,虽这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今后的辅导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相信,李小明同学会早日调整到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来学习。这次成功的“第一次辅导”给自己增加了更大的信心,为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自己的以后心理健康辅导道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帮助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使他们步入正轨,正常生活,正常学习,使他们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2)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3)刘颖等编著《心理健康辅导 团队训练》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4)王志超编著 《中小学心理问题个别辅导》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8(5)灵均 《在网络中生活》 《家庭教育》 2000年第5期。

7.社交恐怖症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篇七

一、主要背景概述

(1) 家庭背景:陈某是独生子女, 其父母为个体经营者,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家族内没有精神病史。 (2) 个人成长史:父母对其管教非常严厉, 自身的环境适应性较差, 对父母依赖性强。 (3) 学习生活:不敢与老师、同学交往, 尤其不和异性来往, 学习成绩一般。 (4) 个性特征:敏感、自卑、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

二、主诉

(1) “爸爸妈妈对我要求非常严格, 他们从我懂事时就要求我做一个规矩的女孩, 不允许与男生来往, 以免会受到伤害。” (2) “读小学时, 我曾因在课堂上和男同学讲话, 被老师批评并双双罚站, 其他同学经常以此取笑我与他关系亲密, 那种委屈及羞辱感至今仍不能忘记。” (3) “在读初中时, 我无意看了班长一眼, 刚好被他看到, 他很鄙视地看了看我, 我知道是因为他觉得我长得难看, 我顿时恨不得有个洞让我钻进去。” (4) “中职一年级时, 我在回答老师提问时不小心出现口误, 引起同学的哄堂大笑。此后, 我一见人或在人多的地方就觉得所有人在注视我, 我感觉非常紧张、浑身发抖, 不敢看别人的眼睛, 觉得我在任何人面前说话都不自然, 越克制紧张感就越强烈。” (5) “我真的很害怕与人交往, 只想一个人躲起来。我知道这是不正常的, 但是我又没有办法摆脱。”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 首次咨询印象:情绪紧张、言行拘谨、语音较低、言谈过程伴随一些紧张性动作, 在外表上对自己不自信。 (2) 父母主诉:因为陈某是独生女, 所以我们对她要求严格的同时, 也一直处处保护她以免受到伤害。但她从小就不太爱说话, 性格比较内向, 不善于与人交往。 (3) 班主任反映:同学关系不和谐, 几乎没有朋友, 不喜欢参加班级活动, 总是独来独往, 学习成绩一般,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出现不安、恐惧、心慌、出虚汗、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四、评估与判断

(1) 心理测验评估。经陈某同意, 做了以下心理测验: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 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躯体化, 人际关系7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 其中恐怖分高于正常的3倍。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 测试结果表明偏向内向。

(2) 分析判断。综合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心理测验结果, 对陈某的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陈某有社交恐惧症。其主要表现为害怕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 恐惧、紧张、焦虑、避免与他人接触, 出现回避行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父母严格的教养方式广东东莞●李艳瑜

和过分呵护;自卑心理及错误的认知观念;因被班长鄙视和回答口误而被同学取笑的负性事件是进一步加剧其羞耻和自卑心理, 导致与人交往恐惧进一步泛化的异常行为的深层心理原因;本身的人格特点:性格内向、敏感、胆怯、自卑、缺乏安全感。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 经过双方共同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 缓解焦虑、恐惧情绪, 减少回避行为, 减轻其对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2) 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 摆脱自卑心理; (3) 能与陌生人对视; (4) 逐步增加与熟人交往的次数; (5) 能与人正常交往。

(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陈某的个性, 树立自信心, 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 消除社交恐惧心理。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 主要咨询方法。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 主要运用认知领悟疗法、森田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 另外, 适当地配以放松练习等对其进行认知调整、行为指导。

(2) 咨询时间。平均每周1次, 每次1小时, 但可根据具体的咨询阶段及需要, 有一定的灵活性。

七、咨询过程

(1) 咨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分析判断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 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2) 具体咨询过程。

(1) 第一次咨询。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方法:观察、面谈、心理疏导。过程:介绍心理咨询的有关事项与原则, 询问基本情况;搜集资料, 了解陈某的心理问题及其改变意愿;给予真诚的同感和关怀, 让其适当宣泄情绪;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共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在这次咨询结束后, 我还与陈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 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在教养方式上向理解、民主的方向改变, 尝试以平和、不苛求、鼓励的心态面对陈某。

(2) 第二次咨询。目的:深入了解, 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其客观地认识自身性格特点和不合理的观念;减轻自卑感。方法:面谈、认知领悟疗法。过程:让陈某对社交恐怖症有正确的认识, 使她能更好地面对自己, 减轻心理压力;了解其症状产生及发展的过程, 确定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共同探讨, 帮助其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帮助其改变不合理的对男女交往的认知, 从而使其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改变, 减轻自卑感;安排咨询作业:让陈某将咨询后的体会和疑问写在本子上。

(3) 第三次咨询。目的:检查陈某的咨询作业;了解咨询效果和需要调整的方向;讨论、建立恐怖等级脱敏表, 通过系统脱敏疗法逐步使症状得以减轻。方法:面谈、系统脱敏疗法、放松练习。过程:根据恐怖等级脱敏表, 有步骤地让陈某在放松状态下分级想象以前曾引起她恐怖和回避的情境, 逐步增加其耐受程度;质疑其不合理的观念, 帮助其建立较为现实的认知问题的思维方法, 减少回避行为的出现;讨论和解答陈某的疑问和不理解的问题, 让她发展出新的认识;安排咨询作业:记录行为反应并让其找出自身不合理的观念, 并且分析、驳斥这些观念。

【心理导航】【才识】

用心期待孩子的成功

江苏赣榆●宋厚军

我家的窗台上养着一盆君子兰, 他虽不是上品, 却也是光华四射。这盆花我养了8年了。他在各种环境里呆过, 有阳光充足的, 也有阴冷的。他在每年的寒暑假都经历干渴。他们曾经遭过虫害, 曾经得过黄叶病。如果我放弃他们, 哪里会有花开的时刻呢?是花总会开放的, 我的坚持没有白费。

养花如此, 教书育人更是如此。就像《士兵突击》里所说“不抛弃, 不放弃”, 只要我们坚持, 只要我们努力, 总会有花开的一天。

2008级我带的班是个比较班, 打架, 顶撞老师甚至违法的事情都发生过。没有一堂课能够安安稳稳地上完。我坚持着, 一年下来终于走上正轨。我记得当时有位领导说, 没想到这个乱班能够稳定下来。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天知道我为这个班付出了多少!支撑我的是一个信念:把学生当做名贵的花, 用心血浇灌他们。也许别人认为我的班很乱很差, 但我一直把学生当宝贝, 我相信他们是花, 是花迟早总会开放的。那一届学生毕业四年的聚会上我见到了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 我发现他们出息多了。其中一个男生初二时辍学了, 而他自己做生意了, 干得很好, 开上私家车了。他拥抱我的时候我说:我教你们时经验还不够, 假如现在你在我班, 肯定比那时好。他说, 那我回去重念吧。虽是玩笑, 我看得出他对老师那份真心。还有个男生专门与老师作对, 迷上网吧, 没有念到毕业。后来醒悟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 聚会时温文尔雅真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学生就像我的那盆君子兰, 看起来破破烂烂, 但终究是会开花的, 即使没有开在我的眼前。

(4) 第四次咨询。目的:让陈某对自身观念和行为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正视自己的症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摆脱自卑心理。方法:面谈、认知领悟疗法、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放松练习。过程:对陈某取得的进步, 给予及时的赞许和支持, 并鼓励其学会悦纳自己, 树立自信, 摆脱自卑心理;根据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原则, 促进其自我接纳, 对恐惧症状做到“不怕它、不理它、不刻意注意它”, 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学习等该去做的事情上;进行脱敏实地适应训练, 从最低级到最高级, 逐级训练, 以达到心理适应, 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 采用放松疗法进行对抗;鼓励其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安排咨询作业:记录系统脱敏的反应和感受。

(5) 第五次咨询。目的:继续巩固咨询效果;增强自信心, 使其主动放弃社交回避行为;让其明白问题的关键不在症状本身, 而在于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方法:面谈、理性情绪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过程:采用理性情绪疗法, 在A-B-C人格理论的原理指导下, 继续帮助陈某找出不合理的信念, 加以分析、驳斥, 让她意识到“所有人在注视自己”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 要把它转变为合理的观念;继续进行脱敏实地适应训练, 澄清社交恐怖症状与焦虑的关系, 使其逐步掌握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 消除不合理的担心和恐惧;安排咨询作业:让陈某学会自我接纳、用感觉生活、做自己高兴的事。

(6) 第六次咨询。目的: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学会面对、接受和承担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增强其自信心, 消除其自卑感。方法:面谈、放松练习。过程:建议陈某继续进行放松练习, 如呼

再丑的花我也不会扔掉, 再差的学生也是我的宝贝。我要求自己一定这样对待我的学生, 再难也要坚持。每一届学生中都会有特别难教育的学生。对待他们我的“诀窍”就是把他们当做宝贝来爱, 真心地爱他们。孩子们敏感的心能够分辨虚假和真诚。只要他们得到不掺假的爱, 你的爱就会生根发芽。有一个男生, 不必说不学习, 上课讲话, 不必说走廊疯闹打架, 欺负女生, 也不必说不服管教, 与老师顶嘴, 单是无端辱骂老师都是他的“必修课”。对他温和他就觉得老师软弱可欺, 对他严厉他就觉得我在“欺负”他。就这样软硬不吃。我不想说我的方法有多高明, 我只想说我一直坚持, 方法多种多样, 心只有一个:我真心把他当做宝, 当做和那些尖子生一样的宝。时间给了我回报。渐渐地, 他的眼神清澈了, 他的表情温和了, 他的举止正常了。他终于体会到我的一片真心。其实, 他知道自己不如人, 却以偏激的貌似自尊的方式表现了他的自卑。他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 心底渴望得到“公正”的关爱。当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就像对那些尖子生一样, 他的心软化了。当然他还会犯各种错误, 但是毕竟在成长, 就像那些没有开花的君子兰, 只要根和叶子在成长, 总有一天会开花的。

当老师的乐趣就像花匠, 享受的是养花的过程, 是期待花开的心境。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会不离不弃, 期待花开。

(江苏省赣榆县班庄中学)

吸练习和想象练习, 让她在感到紧张和焦虑时, 进行放松;鼓励其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和健全的人格, 彻底走出社交恐怖症的阴影;巩固咨询效果, 结束咨询。

最后, 让陈某明白:其实, 如果我们能用行动来改变, 社交恐怖症状就会消失, 没有了这些症状束缚我们, 我们会变得更自由, 人生会变得更精彩!

八、辅导效果与思考

通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陈某的社交恐怖症状已得到较好的缓解, 已经能与宿舍同学友好相处, 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这个个案能较快地达到咨询的目标, 与当事人积极主动的求助态度和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地付诸实践也是分不开的。而这个个案, 也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思考:父母的严格要求、用心呵护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给他们及时的关注?这也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交恐怖症者在不断地增加并且有低龄化和在校园扩散的趋势。社交恐怖症者会在公共场合或社会交往中出现恐惧反应, 精神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 严重者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严重影响。教师要对社交恐怖症进行分析, 通过各种形式, 引起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对社交恐怖症的关注和重视, 并逐步解决, 以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纳尔逊.实用心理咨询与助人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易法建, 杨丹燕.心理医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8.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后进生心理辅导

B844.1

古语云:十只手指有长短,出水荷花有高低。受家庭背景、不当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班都可能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差、品德差或者学习品德都暂时较差的学生,他们厌恶学习、性格暴躁,甚至沾染上逃学、赌博、滋事、早恋和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这不仅不利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对班风、学风和校风带来摧残性的影响。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情况,未能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以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典型案例为蓝本,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后进生的策略等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引起学校和老师对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的共鸣,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用爱心包容后进生的缺点,用耐心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慢慢自重、自尊、自信起来,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小张是我2015年所教的一名六年级学生,13岁,智力水平较好,但纪律涣散,经常迟到,学习不用心,做作业全凭个人喜好,老师批评他也满不在乎,顶撞班干部时有发生...... 在班中属于较为典型的后进生,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了解,小张父母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子女享有更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长年在外工作,小张与父母缺乏应有的交流,小张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监护照顾,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给了他较好的生活条件,但由于受到知识水平、隔代教育 “心理代沟”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爷爷奶奶对小张的课外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几乎是真空,导致该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心理强、自律能力弱、自强意志低,当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旦遇到批评、困难或挫折,就会变得自暴自弃,以逃避、退缩的态度对待,久而久之便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进步失去信心。

二、案例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分析

针对小张的实际问题,笔者对该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导致小张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有之前不当教育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等等。找准了小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引导他逐步自信、自强和自立,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姿态融入到班集体中。老师和同学们看到小张的惊喜变化,也印证了这一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谨以此文和大家共勉。

(一)以赏识激发追求进步的源动力

在研究小张的案例中个案中,我发现他的内心是欠缺自信的。他认为老师不会喜欢学习不好的学生,认为同学会歧视品德不好的自己,认为爷爷奶奶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甚至连小张自己也会有时不喜欢自己,自卑、厌学是他最明显的标签。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对他进行“赏识”教育,帮助他重建学习的信心,鼓励和引导他多一点和自己对比,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对比,每天进步一点,他也能成为一名优秀学生。为此,我努力发掘和抓住小张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长处、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改变,我也给予正面的肯定和评价,让小张觉得自己也有优点,觉得自己并不比别的同学差。比如:小张在篮球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基础,带球、控球和投球在全班同学中都是最好的,刚好遇上学校要开展班级篮球比赛,我在班会上任命他为新学期的体育委员,交给他明确的任务,鼓励他不要浪费了自己的篮球“天才”,希望由他组建二支篮球小分队并加强训练,争取在全级蓝球赛上取优异成绩,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期望......全级第一名的比赛结果公布后,我在班会课上隆重地表扬了小张的技术、努力和策略为班赢得了荣誉!此刻的小张不仅赢得了同学们赞赏的目光,他的小脸蛋也洋溢出之前未曾有过的自信。篮球赛后的小张有了质的变化,对学习开始感兴趣了,对生活也更多了点阳光正能量。

(二)以尊重开启认识自我的里程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小张对尊重的需要和渴望也不例外。根據小张性格孤独、不善健谈的性格特征,我决定以“尊重”为切入点,对其开展心理辅导。一方面,我以师者的身份言传身教,尊重他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表现,没有因为他基础差需要重复数次才能学会别人一次就能学会的知识而批评他,而是更多地引导他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缺点,只要努力,就会越来越优秀;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多点包容他、帮助他,让他感受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并没有因为他一时学习差点、表现暂时差点而嫌弃他,主动和他交朋友,热情为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使他切身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正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与帮助,正是因为榜样和集体的力量,小张漫漫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为暂时学习成绩差点而自暴自弃,而是变得敢于为自己定目标,变得更努力学习以弥补基础薄弱的不足,变得更主动融入班集体的各类活动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三)以真诚共筑师生关系的新征程

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表现为反复多变。在对小张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也在开始的时候遇到过冷漠、反对甚至是对抗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曾经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总认为老师的意图是“别有有心”的,不愿意接授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一方面多主动与他谈心,在操场谈、在活动课谈、在教师办公室谈......主动关心其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主动为他出点子给意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我的真诚付出见到了成效:他心理上不再抵触我,不会再认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都是别有用心的。小张后来的出色表现也印证了笔者的一个观点: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后进生的转化更彻底,是一股让后进生自勉、自励、自强的持久力量。

三、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反思

每个班都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后进生,后进生就像推迟盛开的鲜花,不是不会开,而是花期的到来需要教师这位园丁的精心培育;后进生就象一个生病的病人,教师只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了解病情,分析病因,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转化自然水到渠成。

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能正确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深刻认识后进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把心理健康教育穿教育工作全过程,转化后进生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和主动投入到后进学生群体教育中去。本文中,笔者分别从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分析、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反思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研究小学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分析[J].中国培训,2016(14).

[2]王军.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9.心理辅导育人案例 篇九

1、家庭教育的缺陷:一家人疼爱孙子,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出较深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溺爱养成只知玩,不愿做作业,在学校和家里说谎话哄骗教师和家长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特保儿,而这孩子却有一个妹妹,各方面条件都任其孩子发展,逐渐养成说谎坏习惯。

具体措施:

每天有意安排几分钟时间和孩子聊天,或叫同学与他一起游戏,或请他为同学做做小事,或请他看看老师推荐的书……形成课堂教学合力、课间活动的合力、思想教育的合力、特长培训的合力,使孩子知其情,明其理,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想,有所行,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那样做,有效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往往通过一两次的训练是不够的,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反复,我们应该不急躁,不训斥,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她那幼稚的童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帮助,孩子的行为习惯慢慢好了一些。

集体温暖,让孩子感受友情的可贵课堂教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知之深、受之切、意更坚、行必果”的过程,在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始终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中捕捉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用实践来填平认知与行为之间的鸿沟。

在“学会赞美”的口语交际课上,我请同学们夸夸这孩子,有的同学说:“你上课发言积极了,你真棒!”有的同学说:“你画画时样子认真了,你真棒!”有的同学说:“你的字写漂亮了,真了不起!”看着孩子那张小脸兴奋得花儿一般灿烂,我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上课时,我们年级组各科教师都关注她,提一些简单问题,让他回答,回答对了,全班为他鼓掌奖励。作业做了,奖一面小红旗、一张笑脸,一月合计,当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就另外有奖。现在,他的作业基本按时完成,基本习惯有了改善。

10.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2 篇十

案例介绍

小娟是我校一位初二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乌黑发亮,带着自然健康的光泽。她的成绩在班中比较落后,上课时似听非听,眼神游移不定,也不知道她整天在想什么。她从外校转来本校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她几乎就是沉默以对,要么就是直接说自己不会。经过我的观察,我已经认定这个女孩是无心向学的。但她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和本班男生“打成了一片”,关于她和男生谈恋爱的“传说”也让我时有耳闻。由于我校是民汉合校的,班级中有不少哈萨克族、回族学生。终于有一天,班级任课教师告诉我,他亲眼看见小娟和一个哈萨克族学生在班级中明目张胆的表示着亲昵举动。这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她举止奔放这是我知道的,并且多次对她进行旁敲侧击,她也有所收敛,但我真没想到她居然会和一位少数民族男孩这么亲密,而且还在班级这样的公共场合!这就促使我必须追根溯源,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首先,我想方设法找到了她以前学校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解到小娟在以前那个学校就表现的喜欢和男生在一起,而且只和男生在一起玩,对班中的女生是不理不睬的;其次,我通过本班同学侧面了解到,她在本班谈过“恋爱”的男生就有三四个之多,而且男生之间还为她打过架„„,目前她和这位哈萨克族男生已经是彼此间十分亲密了,甚至还有更过分的举动;第三,经过到她家里走访,我了解到她是一个单亲家庭,她母亲嫌弃家里穷,在她小时候弃家而走,一去不回,她父亲一个人把她抚养长大;第四,我了解到那个哈萨克族男孩也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因为酗酒而死,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沉思了很久,也压下了立刻找她来痛斥一番的冲动,决定透过心理层面进一步了解她,化解她的心结,纠正她的行为。

第一次找她谈话的时候,她是非常抵触的,一个小时的谈话时间里都是我在说话和开导,她用沉默表示着心理抗拒,而且绝不承认自己是在和那个哈萨克男“谈恋爱”。第一次谈话无果而终。

后来,我给自己确定了一周找她谈话一次的定例,经过四次以后,她终于说话了,而且是声泪俱下的谈到了自己的家庭,谈到了对父亲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抛下自己跟人私奔的痛恨,当她谈到自己母亲跟人私奔时,眼中的恨意让我都悚然心惊,看来她母亲的弃家出走给她心中刻下了很深的伤痕。而她之所以会选中那个哈萨克族男孩来“谈恋爱”,就因为那个男孩也是单亲家庭,她觉得自己和他同病相怜,她可以在他那儿找到心灵的安慰和依靠„„ 案例分析

单亲家庭给孩子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其影响也是长期存在、很难抹去的。单亲家庭对孩子们心理上的亲情缺失会使孩子们变得内向、偏激、焦虑、恐惧或者急于去寻找自己的心灵寄托,这就使他们的外在表现与众不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愤恨、恐惧(害怕父亲也抛弃她)、焦虑和因母亲与人私奔而使她觉得在同龄孩子中抬不起头来、更害怕别人因此而耻笑她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总想找一个可信任的人给自己以依靠,而她因为母亲的事对女生抱着一种本能的仇视心理,所以一直不愿和女生交往。

2.家庭因素 由于她父亲的性格比较懦弱,在她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痛骂父亲,而父亲却不敢还口,最终导致了母亲蔑视父亲而离家,所以她就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变得强悍起来,但她一次次失望,只好把对父亲的同情和一丝轻视埋在心里,转化为对父亲养育自己的感激,并且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强有力的男孩,帮助自己找到母亲,狠很地教训她!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的个性也就越发的与众不同,以至于进入初中后,她的所有任课老师都认为她是一个坏孩子,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所以对她也就听之任之,只要她不犯太大的错误,老师们都懒得管她。她在学习上就更加的破罐子破摔了,她的行为也就越发放肆(反正你们都认为我是坏孩子了,我还会在乎自己有多坏吗?)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对学习、对自己未来也就漠不关心了。辅导策略

这一学期以来,我在和她经过多次交谈后,总算打开了她的心扉,了解了她的心理。我带着她到其他学校找心理教师与她谈话,与心理教师一起开导她,并且和她父亲一起带她吃亲子饭,并且暗自找到了她母亲的下落,对她母亲说了她的情况,力请她母亲给她写了一封带有忏悔性质的私信„„,同时针对她以及其他一些也在“谈恋爱”的学生,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兄弟姐妹一家亲”的系列活动实践,并且在周会课、班委会、小组赛中有意穿插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力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家、影响她。辅导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班级同学之间不正常的交往迅速减少,同学之间变得更加团结,一些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大有好转,小娟也在我的课上破天荒地举手要求回答问题了。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以往的偏执和“找依靠”心理,主动和那个哈萨克族男孩表明心意,提出“分手”,两个人都能正视彼此了,同时她也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和女生们也“化干戈为玉帛”,有了几个亲密好友。而且,只在心里感激,但从不帮父亲干活的她,第一次让下班回家的父亲吃上了她做的饭,而她看了母亲写给她的信后,虽然没对我说什么,但她并没有把那信撕粉碎 „„ 结论

看到她身上的变化,真可谓是感受良多:

1.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不一样。

2.每一个孩子的外在表现都是由他的心理内因驱动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看一个孩子的外在表现就断定一个孩子是怎样的“好”或“坏”。

3.解决孩子们的不良习惯要从心理层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其习惯。

上一篇:大班教案《会动的身体》下一篇:外墙双排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