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革命圣地的意义

2024-06-21

参观革命圣地的意义(共9篇)

1.参观革命圣地的意义 篇一

做革命精神的传承人

参观共和国摇篮-----瑞金心得体会

大株九年一贯制学校

赖印良

10月31日,在县委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第二期中青班到共和国摇篮——瑞金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先后参观了叶坪红色旅游景区、二苏大会议旧址和红井景区。在叶坪,我们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印刷厂旧址,见到了当时的印刷机器,真令我惊叹。参观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并敬献了花篮,表达了对先烈们的思念。随后,又参观了其他红色景区。

在二苏大旧址,我们参观了会议大礼堂,眼前浮现出当时先烈们开会的情景。在红井景区,我们主要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红井和中央各部门的旧址,作为教师,我特地到了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部旧址参观,感受到了先烈们工作环境的艰苦。

在红井旁,眼前浮现当时毛主席带领大伙挖井的情景,我们品尝了井水,观看了井边的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了解了苏区的整个历史——红军从井冈山下来一直到长征前,里面的3D动画为我们真实的在现了当时的几场战斗的情景,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使我们再一次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感受颇深: 首先,感受到的是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孜孜不倦的革命精神。

革命先辈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全身心扑到革命工作中。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将士们奋勇杀敌,革命领袖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陋室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国革命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其次,感受到的是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我们参观的地方以前都不算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贫穷落后。正是在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群众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用并不富裕的资源滋养着革命指战员,让革命在这里蓬勃开展,开辟出了革命的根据地。一件件历史遗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

第三,感受到革命的精神对我们今天干部的重要性。

革命的精神是我们这次考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的力量。这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正是以这样的革命精神,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党的好干部好儿女。它催人奋进,坚定了革命干部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这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革命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这种革命的精神。

革命圣地给了我们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历史的教育,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永保革命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把工作切实做好。回顾党的历史,抚今思昔,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告慰先烈们的英灵。

2.参观革命圣地的意义 篇二

革命历史纪念性景观作为人们专心体验、集体接受教育、引发思考的场所, 是脱离了一般生活行为的场所, 其氛围主要有刚性美、秩序感、系统性、空间张力等特点。景观中的元素可分为物质元素和人文元素两个方面。物质元素是指没有生命的, 和社会文化无关的元素, 参观者通过感官感知并能形成共同意象;人文元素则指在人类社会中形成的有特殊意味的形象或符号, 这些元素形成的语言是依靠参观者有一定知识为基础才能解读出来。一般来说, 大量和丰富的物质元素形成人文元素赖以存在的环境背景, 而后通过少量的人文元素 (如建筑、雕塑、文字等) 作为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功能载体进行间接或直接点题, 从而推进氛围的最终形成。

西柏坡革命圣地向参观者展示了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根据地的辉煌的历史功绩, 使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定格。其景观主要包括纪念碑、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领袖风范雕刻园、青少年文明园、石刻园等几处, 几处景点功能互补, 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景区通过一系列的物质元素和人文元素表现了全国即将解放的大背景下的悲壮气势, 整体气氛是雄壮、庄严而又激昂向上的。

二、西柏坡革命圣地的氛围营造手法

1. 物质元素层面上。

(1) 选址:山水为骨架的自然背景。西柏坡革命圣地表现的是一个国家事件的大题材, 其选址必须能与其内容相匹配。我国国土东边面海, 其余三面高山环绕, 因此古代的中国强调农业而不注重海军和对外扩张, 对于国土的自然环境的印象是内向的, 是山河为骨架的, 这种观念鲜明地反映在传统造园以山水为骨架的格局上。在这里, 烟波浩渺的柏坡湖和层层叠叠的山峦相结合, 隐喻了我国山河为骨架的国土地理特征和传统观念, 使人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川和老一辈革命家指点江山的峥嵘岁月。

山水成为了景区氛围的重要线索, 但观水的纪念碑、纪念馆和石刻园三处景点由于与水的高下远近不同而三者的景观又不同。纪念碑是参观者首先到达的地方, 是居高临下的远观。此时山水相连, 视野最开阔, 在参观的开始就产生山河壮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爱国情怀。 (图1) 到达纪念馆停车场再观山水, 此时距离比较近, 烟波浩渺, 能看到水上的船只, 展现对革命领导人旧时生活的追忆。从纪念馆的广场回首, 则又是烟波浩渺的远景, 视点升高, 景观层次增加。石刻园是三面临水的一组白墙红瓦的回廊式台榭, 有江南园林的特点, 在室内观赏老一辈革命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给西柏坡的书法题词的同时, 也感受到置身于山水的豪迈。

(2) 整体规划:因地制宜, 功能互补。西柏坡革命圣地的整体规划逻辑清晰, 因地制宜, 通过高低和远近的布局, 突出了各个景点的主次关系, 各个景点特色鲜明。整体规划为散点式, 而非革命历史景观常用的轴线对称的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整体规划纪念碑位于景区的入口处, 位置最高, 与纪念馆背靠背, 位于山坡上。其余位置较低, 中共中央旧址坐落于纪念馆正西, 游憩结合的领袖风范雕刻园、青少年文明园, 则位于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之间。一般参观者来到西柏坡革命圣地, 首先参观纪念碑, 然后是就是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 然后是三个次要景观。青少年文明园表达了寄希望于青少年绿化祖国、建设祖国的希冀, 形成情感的波折并渐趋平静。石刻园在最南端的临水处, 是参观的结束, 临水目睹老一辈革命家墨宝, 引发进一步思考。

各处景点的空间形式各异。参观者从西北边景区大门口驱车进来就是纪念碑脚下的停车场, 停车场是一个绿化和建筑围合的空间, 使人们的视野变得纯净, 前方纪念碑成为主要的视觉目标。纪念碑采用了上升式的空间序列, 在参观者刚进入景区就把情绪调动起来。纪念馆是景区最重要的建筑, 通过停车场、大台阶以及广场上的五大书记铜雕和国旗台形成的序列, 形成景区的高潮。中共中央旧居采用散点式的布局, 其中的色彩、绿化和建筑营造出氛围亲切、朴素, 参观的时候顺序可以比较自由。领袖风范雕刻园的空间序列是组团式的, 采用接近人体的尺度, 每组雕像旁有一个附属的休息空间, 氛围显得亲切、轻松。

(3) 色彩:单纯而鲜明, 各有特色。在西柏坡革命圣地中色彩比较单纯, 充分地利用了色彩的特性形成其特有的氛围。主要是以深绿色为基础和点缀鲜红色和其他的红色, 形成庄重而又隐含着难以抑制的令人激动的氛围。红色在这里象征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和不可遏制。 (图2)

在纪念碑和纪念馆景观中, 主要色彩是常绿树木和不同大小和彩度的红色 (如纪念碑、纪念馆、墙面、铺装, 甚至水岸的栏杆) 。点状鲜红色在景区在人不经意间出现, 有LED屏幕上的文字、旗帜, 路边的美人蕉花朵、标识牌等, 使参观者感受到悲壮的革命历史氛围。纪念馆的五大书记雕像前用常绿灌木围合, 并用一系列花卉和彩叶植物进行点缀和对比, 如秋天用的是彩叶草、孔雀草、一串红等, 烘托出一种热烈的氛围。在中共中央旧居中和领袖风范雕刻园中以白墙黑瓦的建筑为主, 用了很多的乡土树种, 常青树较少, 环境色彩相对丰富, 更有生活气息。领袖风范雕刻园也用了一些能反映季节变换的树种, 如银杏、国槐等, 绚烂多姿的色彩营造出了领袖与人民共呼吸的场景。青少年文明园四周采用常青和落叶乔木围合, 中轴线上的主花坛采用金黄色金叶黄杨为主来点题, 表示秀丽祖国山河的绿化寄希望于青少年, 有语重心长的意味。石刻园建筑除了白墙红瓦的屋顶之外, 周边绿化的乡土树种也较多。

(4) 空间细节方面:精心细致的设计。西柏坡革命圣地中, 对每个景观元素的处理都很细致, 对景观意义的传达起到了精心补充的作用。如地面的铺装方面。纪念馆的五大书记雕像后的地面嵌入圆弧线铺装形成向着纪念馆的向心感, 引导参观者走向纪念馆的入口。领袖风范园, 用了和纪念馆、纪念碑相同的浅红色花岗岩碎拼出道路, 形成景区的统一性。青少年文明园采用了浅红色花岗岩和嵌石园路铺装形成总体与园内的转承。中共中央旧居中, 只用黑色的石材铺出了大院中的道路, 建筑庭院中的小路则用青砖铺就, 风格朴素却很好地满足了功能, 反映出原有的风貌。再如种植形式方面。纪念馆广场的种植很具段落性, 纪念馆前的树木对称, 两边最前边两棵为油松, 然后是柏树五棵, 将空间引申到纪

2. 人文层面上的氛围营造。

在物质元素的层面上, 西柏坡革命圣地通过视觉形象营造形成了壮美、豪迈、激动的景观氛围基础。在此基础上, 又通过简洁的人文元素点明了纪念的主题。

(1) 主题的表达:简洁的雕塑和文字。西柏坡革命圣地的历史事件和精神内涵表达的载体主要是通过简洁的雕塑和文字。纪念碑停车场在花坛上用黄杨塑造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点明主题。沿着台阶向上, 台阶中间的花岗岩上刻着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几次党代会的召开地的风景、时间和地点, 从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 最后到北京,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新中国走过的足迹。纪念碑雕着红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正式进行点题。纪念馆的五大书记铜雕《赶考》反映了毛泽东等革命家在胜利前夜满怀豪情, 迎接挑战的伟大气概, 告诫共产党人要牢记“两个‘务必’”, 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铜雕以具象的雕像形式将人们的情感激发到最高点。

(2) 植物配置:象征性引发想象。采用植物人格化的形象创造景观的意境美是我国造园的优良传统, 植物在西柏坡革命圣地景观氛围的营造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不仅形成了令人感知的审美心理, 还通过植物暗示了各个空间的本质和特点。路边的绿化、纪念馆和纪念碑的绿化用了常绿的松柏为基调, 点缀以彩色花朵, 形成革命历史景观所需的雄壮、庄严、热烈的氛围。而中共中央旧居则采用了较多的乡土树种, 主要是落叶乔木, 反映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有梨树、柿树、榆树、白杨、槐树、桑树等等, 也有少数的柏树、松树等常绿树种, 引起人们对伟人的追忆和联想。在中共中央旧念馆入口两旁的雪松, 形成庄严的气氛。中共中央旧居中, 每一棵树的位置都是细致设计的结果, 对空间起着限定的作用, 对参观者起着引导的作用 (图3) 。

居中, 每个小院都用不同的种植反映了居住的主人的性格。如董必武住的四合院的院墙外爬着爬山虎, 秋天叶子红了, 色彩非常绚烂, 通过爬山虎的“愈老愈红”暗喻了董必武先生在中共中央群体中的长者地位。 (图4) 周恩来院中栽着一棵硕大的梨树, 让人想起梨花怒放的情景, 还有竹子, 都暗喻周恩来总理一生清白, 为国家鞠躬尽瘁、谦虚谨慎的作风。其他三个游憩性较强的园子则树种也较多, 接近普通的休闲景观, 形成自由、休闲的氛围, 使参观者放松心情, 放慢参观节奏慢慢欣赏。

(3) 参观者的参与:氛围的催化剂。西柏坡革命圣地和井冈山、延安一样, 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所有的景点和很多革命历史纪念性景观一样, 都是免费参观, 是全民爱国教育的一个场所, 容易使人感受到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在此, 参观者的行为形成一种催化剂, 相互影响, 形成一种团结的氛围。五大书记雕像前成为集体合影留念和一些机关单位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等政治教育活动之处。另外, 在旧居的中共中央二届全会旧址前, 山墙上设有宣誓的党旗背景, 也是人们选择集体宣誓和合影的场所。

3.我国的五大革命圣地 篇三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之后“一大”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2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3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2年零4个月。

遵义,地处云贵高原。位于贵州省境内。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博古、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为胜利完成长征、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第一方面军和第二、四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先后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建立新中国的指挥中心。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

线路推荐

游览上述景点可采取以下3种线路:①井冈山经向塘—上海(乘火车K272约14小时);②南昌经贵阳(乘火车K1235、K491约19小时)—遵义(共有13趟列车,费时2.5~4.5小时);③南昌—石家庄(乘火车T147、K1276、K1576约19小时)一延安(乘火车T43、T7、T41、K213、K1572,费时7~9小时)。 责编/江南

4.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 篇四

在建党90周年前夕,我怀着激动而虔诚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这里没有豪华的建筑,没有如画般的风景,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河北山区小镇,依山傍水,宁静而安详。在五大书记的旧居里,举目所及,不过是一栋又一栋矮小的平顶房,外墙抹着白灰,“井”字型的方格窗,地面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正是在这些简陋的农家小院里,伟大的中国革命领导人指挥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共和国的开创者们从这里走向了新中国。

参观过五大书记的旧居,我们又来到了西柏坡革命历史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一页页发黄的文献,真实的记录下了一个个宝贵的瞬间。馒头白菜萝卜干就是领导人们的晚饭,昏暗的灯光下书写着决定中国命运的文件,土枪土炮破衣烂衫阻止不了解放军的脚步,胸怀四万万同胞的幸福明天是共产党人永不停息的动力源泉。离开西柏坡,我依然沉浸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情怀之中。事实证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胜利的保证,而西柏坡精神更是全体中国人民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时至今日,虽然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在化发展的阶段。在面对这一历史机遇的同时,继续坚持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继承发扬戒骄戒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发扬我党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当把西柏坡精神深深融入内心,将老一辈革命先烈为之坚守的革命信仰,转化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动指引。

5.参观延安革命圣地学习心得两篇 篇五

参观延安革命圣地学习心得两篇

参观延安革命圣地学习心得

(一)在黄土高坡那旷野的大地上孕育出了一片充满了神奇力量的红色土地——延安。又一次踏上了这革命老区的路,又一次感受到革命热情的召唤,每次到延安来,都会被他厚重的革命气息所吸引。

想到贺敬之那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就被诗中的激情而感动,这片神奇的土地究竟是有多大的魅力,能让人魂牵梦萦?!这里没有江南诗意的小桥流水,也没有边塞孤寂的大漠苍狼,更没有浩瀚无边的海天一色,这里有的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我们从解放前的水深火热带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力量。

每次到延安,都要去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延安历史革命纪念馆等,去了好几次并没有感觉到空洞乏味,反而每次都能从这些革命老前辈的影子里,学到很多东西,让我铭记延安精神不能丢,是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用的上的宝贵经验。新中国的东方红,就是在延安窑洞里的煤油灯点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出来了新中国的伟大复兴。纪念张思德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中共七大会议的“同心同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给部队大生产运动的鼓励,这一系列的举措,为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革命走向成功的道路。

我被这些精神所感动,亦从这些精神中学到了很多。使命感责任感都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可缺少的素质,在延安的学习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一定要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到工作当中。时刻铭记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处于现在和谐的社会环境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延安精神始终使我们要贯彻落实的精神。有了优越的时代环境,依然要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坚持到底,在思想作风上有高度,才能在行动上有作为。

延安精神告诉我们,在工作中不能放弃学习,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要与时俱进,有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不搞浮夸风,在新世纪新阶段,切实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尤其是在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的时候,我这个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新闻干事,不时被老一辈新闻人的敬业精神所感染。面对那么恶劣的工作环境,面对那么简陋的工作条件,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用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拼搏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把早期的新闻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催人奋进甚至催人泪下。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新闻事业上不畏艰难,不断攀登,勇往直前。更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弘扬正气,我们要用正面的声音、积极向上的声音,把那些说假话、打压中国的力量压下去;要增强危机意识,要有忧患意识,不能高枕无忧。现在社会上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很多,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就是宣传好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恪尽职守、廉洁公正,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延安精神不会过时,他的存在,是时刻鞭策我学习前进的动力和基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来自于民族精神,而延安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具有的历史意义和对现在社会的指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仍需我们不断学习,并发扬到工作中。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以贴近矿山、贴近生产、贴近职工“三贴近”原则为指导,对公司各项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要将“走转改”活动将坚持下去,撰写有深度、贴近生活的稿件,把我们煤矿工人伟大精神传承下去。要围绕公司中心工作,认真编撰《铜煤矿工》,图文并茂地诠释矿山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生产建设工作的巨大成就。在新闻采访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生产、贴近矿工“三贴近”原则,努力将视角集中到生产一线和职工群众紧密关注与关心的大事上来,宣传先进,树立典型,打造新闻宣传工作新亮点。深入基层采写、拍摄大量新闻和人物先进事迹图片和文章,为矿区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勿忘延安,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勿忘延安,这是一份缠绵绵的情感;勿忘延安,这是一声急切切的呼唤;勿忘延安,这是一个响铮铮的答案。

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二)**日,我有幸参加公司党委在延安革命圣地组织的《**公司**年组干工作及青年干部座谈会》,会议期间进行学习和考察,我们参观了王家坪、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址,在宝塔山进行了宣誓,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洛川会议旧址等,进一步感受体味了延安精神。老一辈领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等革命的历程和精神让我难以忘怀,白求恩、张思德等人更让我有了学习的榜样。透过每一幅幅英雄画廊,我感悟到了革命前辈眼观天下、救国为民的伟大胸怀,感悟到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善于斗争的智慧韬略,感悟到了历史巨人、文化巨匠的高尚追求和人格魅力。通过参观学习确实受益匪浅,曾长了见识,加深了认识,激发了思考,增强了今后工作的热情。

这次会议为我们搭建思想、工作、情感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回顾历史,在平时的工作中,用革命烈士英勇斗争、坚贞不屈、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时刻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本色,廉洁奉公、努力工作,坚持不懈抓安全、奋力拼搏促生产、增收节支搞经营、创新思路抓党建、齐心协力谋发展、确保2012年各项工作胜利完成,我感到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体会。

一、更加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延安是神秘而又令我向往的地方。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东方红,太阳升”的旋律成长,在红色新中国接受的启蒙教育,从小学的课本上,我知道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知道黄土地上孕育了红色政权,然而,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次的革命红色教育,是我更加深入了解到,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开办了闻名世界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创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奇迹,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充分准备。在革命伟人曾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七大会址的中央大礼堂里,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斑驳无语的文物前,在聆听解说员凝重的解说时,我们仿佛回到70年前。那是人民领袖的风采和品格,打补钉的破军服,黝黑消瘦的面孔,坚毅的目光,煤油灯下书写光辉篇章的身影。那是革命热血青年的献身精神,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他们一批批地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涌入延安,又一批批地奔赴各地抗日的前线。那是延安可敬可爱的父老乡亲,用小米哺育了党中央,哺育了中国革命。那是边区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廉洁的社会风气,团结一心,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系统性的理解了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不断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精神、忘我工作、团结奋进精神以及白求恩的国际友爱精神等等。我被这些精神所感动,更为这些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力量而所折服,这些先驱们正是用这样一些精神的力量与敌人对抗,尽管他们手中有的只是近乎可怜的小米加步枪,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是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弱小到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三、在工作中发扬延安精神、不断强化自身学习、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带头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勤奋工作,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党政领导。

1、是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我作为刚醒提拔年轻干部,一定要严以律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防止贪欲缠身的陷阱,慎始慎微,自觉抵制官名利、权钱色的诱惑;在工作中,要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防止骄傲自满的陷阱,坚决做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做出的成绩作为向组织伸手的资本;防止心浮气躁的陷阱,保持实干精神,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经得起组织的考验;纯洁自己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住活动圈。做到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严于律己,都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始终牢记: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念之差悔恨终生。从感情上、行动上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要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决不辜负领导寄予我的期望。

2、要不断强化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素质和工作本领。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带头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责任。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不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新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新进展,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三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岗位实际,带头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领导水平。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要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3、是立足本职岗位,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在工作中要勇于担当重任,围绕全公司安全、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保证生产系统安全畅通、接续正常,踏实做事、注重落实、求实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严谨细实的作风,认真落实公司“三会”精神,为公司今年安全生产的各项目标完成做出自己的贡献。

4、自己要带头廉洁自律,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到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要求,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认真落实集团和公司“三会”提出的“六多六少”要求,在公司生产部营造风清气正、人人思干、人人团结、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完成公司全年的各项计划目标。

6.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心得体会 篇六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的前几天,站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去西柏坡参观,我作为一名离岗退养、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能有机遇参加这次活动,终于实现了心中多年的夙愿,心情特别激动。

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她三面环水,一面依坡,碧波荡漾,松柏苍翠。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举世闻名的七届二中全会。

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我感到至少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骄傲自豪与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0年来,特别是13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自豪,但决不能因此而自满、懈怠,或者。应当清醒地看到,在迈向富民强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严峻,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离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成绩越大,形势越好,越要谦虚谨慎,越要艰苦奋斗。如果我们丢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就失去了本色,失掉了根基。二是正确处理好艰苦与奋斗的关系。摆在我们面前的艰苦,但不去改变,穷不思变、苦不思进,艰苦而不奋斗,那么艰苦的环境永远不会得到改变。因此,主导作用是“奋斗”。只有勇于战胜艰苦,自加压力,勇于奋斗,才能改变,才能提高,才能辉煌。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只有不断地艰苦奋斗,才能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三是正确处理过“紧日子”与“富日子”的关系。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机械地模仿战争年代的做法去过苦日子,而是在目前好的条件下,时时不忘艰苦奋斗的“紧日子”。紧日子不等于苦日子,提倡艰苦奋斗更不是让人搞禁锢主义和安贫乐道,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不然,我们还提倡“小康”社会干什么?还提倡现代化干什么?这“紧日子”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让大家都能尽快地过上富日子。四是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是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群众艰苦奋斗、戒骄戒躁,首先自己要作这方面的模范,决不能只要求群众,自己却浮躁浮夸,贪图安逸。”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威信不高,“人气不旺”,往往就是因为表里不一,重言轻行,自私自利,处事不公,把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成天训斥群众,而自己则颐指气使,缺乏人格力量。所以,领导干部应该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两个务必”,内修人格,外树形象,拉紧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成为群众信得过的人。

作为我个人,已经离岗退养,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退养不是人生的句号,退下来的天地很广阔,我有自己的优势,时间充裕,可以自由支配,只要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实自己的生活,老有所为又何尝不可。叶帅的“老夫看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展现给我们的老同志就是一腔催人奋进的壮志豪情。

7.胶东红色革命圣地·胶东育儿所 篇七

关键词:胶东;胶东育儿所;革命;战争

乳山仁爱文化博大精深,乳山母爱文化源远流长。胶东乳山被誉为母爱圣地,是有着极其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渊源。境内大乳山因像母亲的乳房而被称为母亲山、圣母山,这是大自然中的母爱图腾。由此诞生的三圣母救众生的大乳山传说,将母爱博大无疆演绎得感人肺腑,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乳山人。千百年来,母爱、爱母、孝亲、感恩,在乳山传统道德风尚中,始终占主流崇尚位置。抗战时期在乳山的胶东育儿所,300多位乳娘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养育了1000多名八路军的后代,演绎了真人版的“三圣母救众生”的故事。

一、胶东育儿所的发展历程

1941年冬,胶东医院育儿所成立,主要收养党、政、军干部子女及烈士遗孤。1942年4-5月,因形势逐渐恶化,该所由荣成县沟曹家村转移到境内东凤凰崖村。7月该所改为胶东育儿所,9月又迁至田家村。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所内儿童已由初时的2人增加到220人,所收养幼儿多安排到各村分散带养。1946年2月,根据胶东行政主任公署指示,该所一部分幼儿随公署机关转移至莱阳境地,一部分幼儿依然分居在田家及附近各村。是年秋,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胶东西部形势日趋紧张,去莱阳部分幼儿又重新返回田家村。1948年,胶东全境解放,分散在各村的儿童集中居住,共收容儿童300余人,是年春,该所由田家村迁至离城区较近的腾甲庄村。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由乳山县人民政府接管。

二、胶东育儿所的起步与发展

1.成立之初

1941年冬,胶东妇联派苏政同志到荣成的一个村庄做育儿所的筹备工作,任政治指导员。1942年春,育儿所搬到牟海县(今乳山市)东凤凰崖村。1942年7月,组织派张福芝同志到育儿所任所长,胶东育儿所正式成立。同年9月,育儿所搬至牟海县田家村。胶东育儿所接收了胶东医院育儿所(苏政同志于1941年11月负责筹办)的两个奶母,一个管理员,一个炊事员,两个孩子,就到胶东抗日根据地—牟平县田家村(今属乳山)安了家,一个月后开始接收孩子。当时,送到育儿所的孩子大都处于哺乳期,为来所的孩子寻找不脱产的乳母就成了育儿所的首要任务。在当时的环境下,带这些孩子不但要吃苦,还要担很大的风险,可是育儿所工作人员在与当地党组织和妇救会联系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周围比较偏僻的山村找到了一批乳母,为了便于战时掩护,孩子们都被乳母领回家喂养。

岁月动荡,加之孩子逐渐增多,奶母和孩子集中在一起,碰到敌人“扫荡”时会给转移带来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育儿所把奶母分成脱产的和不脱产的,以不脱产为主,动员周围村子的妇救会,积极为育儿所物色奶母。当时担任奶母的,一般都是村里刚给孩子断奶的妇女或是死了婴儿的母亲,虽然条件恶劣,奶母也很缺,但育儿所仍然坚持把好奶母关,要求担任奶母的妇女都进行体检。为了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和沟通奶母与孩子的感情,孩子都称奶母是“妈妈”,并随奶母分散在各村居住。

2.逐步成型

随着孩子的增多,育儿所的管理干部也陆续增加。到1944年,育儿所的工作分为三个组,即总务组、医务组、巡视组。总务组负责生活供给。党和政府对育儿所格外照顾,规定乳母每月发粗粮60斤,作为乳母的口粮及喂养孩子的报酬,孩子的供应按年龄大小分别发给细粮。孩子的衣服每年发两季,春季发单衣、冬季发棉衣,把布和棉花发给乳母做。前方部队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凡是育儿所能用得着的,都及时派人送去,总务组再分发给孩子们;医务组负责到孩子们的居住村为孩子和乳母检查身体,有病及时治疗,同时向乳母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各种疾病;巡视组除了到各村巡视现有乳母带养孩子情况外,还要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好调查、聘请新乳母的工作。

3.战争胜利,不辱使命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育儿所也有了较大发展。经胶东行署批准,育儿所从山区搬到离乳山县城较近、交通方便的平原地带——腾甲庄村。为了提高保教质量,育儿所根据年龄把孩子分成两部分。一是小学部,对7周岁以上的孩子进行普通的小学教育;二是幼稚园,抚养管理6周岁以下的孩子。教育设备也有了很大改善,安装了一些大型玩具,还设置了音乐舞蹈、游戏、故事常识等课程。在生活上,孩子们全是供应制,政府每月拨给每个孩子20元钱,统一使用。在饮食上,医生根据孩子年龄及所需营养,有计划地调剂。除了主食之外,还可以吃到点心、蔬菜、肉蛋、牛奶及各种海产品。每逢春节等假日,都要给每个孩子发一套新服装。

解放后,育儿所绝大多数孩子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根据上级批示,除少数工作人员调离外,其余全部同孩子一起移交给乳山县,改名为乳山县育儿所,受乳山县人民政府领导。1955年8月,乳山县育儿所撤销,原胶东育儿所有9名找不到父母的孩子,由乳山县机关工作人员领养。

三、胶东育儿所文化

乳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乳娘品格令人敬仰、催人奋进,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忠心向党、知恩图报、坚贞不屈、慷慨无私的乳娘精神,生动诠释了胶东人民以命相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在抗战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胶东育儿所的历史上,我们看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对立,看到的是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根据地的民主政府与老百姓亲密无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骨肉深情的见证。

四、结语

从1942年到1952年的十年间,胶东育儿所先后养育了1000多名革命后代。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的颠沛流离中,乳母们宁可牺牲自己的孩子,也要确保托养孩子毫发无损。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胶东育儿所的母亲们用母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参考文献:

[1]徐爱清.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J].文史春秋,2016,06:21-23.

[2]于法.红色旅游圣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J].春秋,2012,01:62-63.

8.七一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心得体会 篇八

这是一个远离都市的山镇,群山环绕,街道宽约5米,长200米左右,青石铺成的街面从低坡向高处蜿蜒,街镇上总人口有300多人。老街、老屋基本保持着原貌。镇中心竖立着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介绍着该镇的红色旅游景点资源,“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就在牌子西侧的老街上,12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为“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撰写了馆名。葛牌镇纪念馆现任馆长耿宏刚介绍说:“苏维埃政府建立后,葛牌镇很快有了农会组织,红军开始领导劳苦大众抗粮、抗夫、抗丁,斗土豪劣绅,铲封建势力,打富济贫,开仓放粮,这是当地群众难忘这一历史的原因。”目前,葛牌镇已经成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此参观接受教育。

一走进纪念馆大门,呈现在我眼前的那门红二十五军当年用过的大炮,仿佛带我穿越了时空,又回到了那段不平凡的峥嵘岁月。纪念馆展出的实物资料照片400余幅,有当时红军自制的草鞋、防滑鞋、红军用过的文化课本、红军军属证、红军军歌、竹碗、草碗等图片资料,通过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红军的艰苦生活,感受到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通过这次对葛牌镇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的参观,让我学到了很多,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触。

首先,我深深感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我生长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时期,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享受着国家给我们提供的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次参观学习后,我懂得了现在享受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自己必须从严要求自己,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革命前辈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其次,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启发了我的人生理念。在了解了当时的革命历史和生活状况后,让我感受到在如此简陋艰苦的环境里,在武器装备、兵力配备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我们党还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终夺取了政权!这个奇迹,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战士具有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而实现的。这让我深受启发,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不顺而沮丧,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可笑,所以,今后我要不断地学习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树立坚定的革命意志,铸就坚忍不拔的品质,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做贡献,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

第三,在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创先争优”的号角,为党的九十华诞献上贺礼的时候,通过这次在葛牌镇的参观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觉得我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党组织内部,不断吸收党员的优点。就拿本人现在所在的党支部来说吧,在这个小小的支部里确是人才济济,各方面都不乏人才,只有在充分肯定与发挥他人长处优点的前提下,再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而造就与别人不同的“优”。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周围的同事。要做到这一点,是以完善自身为前提的。因此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踏实奋进,誓用实际行动诠释“创先争优”的真谛。

9.七一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心得体会 篇九

据了解,该院党员干警先后参观了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旧址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区革命遗址—永定区“泽东楼”,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穿越历史的图片,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工作人员结合当年领导人用过的桌椅、武器等革命文物细致讲解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付出、无私奉献的事迹,党员干警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大家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要做好“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要求。

随后,在红色圣地“泽东楼”现场,高高飘扬的党旗下,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柳春军给全体党员干警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他要求党员干警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把“两学一做”融入到具体的检察工作中去,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修养,争当红土地上的一名合格党员。

上一篇:生活的滋味700字作文下一篇:工作总结应该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