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平的散文

2024-07-03

什么是公平的散文(共13篇)

1.什么是公平的散文 篇一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 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我们要更加注重公平。公平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和自由同等重要, 但是, 公平不是平均, 不是否定差异, 不是达到大同, 而是在以规律为前提的一种趋向和追求。社会有强弱之分, 有大小之分, 有好差之分, 个体的主观意志是向更强、更大、更好发展。当差异成为巨大差距的时候, 必然引起相应的社会震荡, 便对公平的强调和呼声越来越高, 那么此时的公平追求, 难免有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之嫌, 来弥补另一部分人。对某些人来说, 是公平的, 准确地说, 是偏向的, 而另外一部分人来说, 则非公平。这种人为的公平, 主观愿望是好的, 但是否符合规律, 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前的教育均衡是公平的一个体现, 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教育本应是公平的, 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只是某些采取貌似公平的作法, 是否有主观臆断之嫌, 还得由规律去证实。在教育领域内, 一味主观、刻意地追求所谓的均衡和公平, 或许对于部分学生来说, 是公平的, 然而实际效果, 对于某部分貌似得到公平的学生来说, 在人生发展中必然服从的社会大规律作用下, 短暂的公平, 似乎毫无作用。教育虽是单个独立元素, 却仍是社会复杂元素下, 它可以独立存在, 独立讨论, 但不能完全独立发展。追求教育个体的公平, 而忽略社会环境大背景的教育公平, 难免石沉大海, 悄无声息。

以重点班为例。一些学校以成绩分数为参考, 把部分学生分进重点班, 部分学生则进入平行班, 旨在根据学习层次, 一定程度达到因材施教, 对于重点班的学生无疑是利好的。然而, 其是否尊重教育公平, 是否对学差生存在歧视, 是否阻碍了学差生的发展, 答案往往是一边倒。实际上,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 以分数来固化学生发展的教师并不多见, 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并不取决于分数的高低,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古训, 已是被教师所认同的观念, 因此, 即使是分到平行班的学生, 教师仍然会一视同仁, 不会抛弃放弃。取消重点班, 不看成绩, 随机分班, 教师也随机分配, 是否就达到公平呢?原来的学困生, 是否成绩就好起来了呢?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否就提高了呢?事实上, 学习成绩的好坏, 自信心是否充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非唯重点班。当所有班级都是平行班后, 班级中成绩的优劣仍然是明显的, 甚至教师为了升学率, 会更加重视学优生, 并且在一个普遍竞争力薄弱的集体中, 学优生是否还有原来优秀, 其中的公平问题, 也是值得考量的。因此, 取消重点班, 需更加尊重教育规律和本质, 立足实践, 取消教师心目中的唯分观, 注重教育多元发展, 发展社会大教育。

再以高考为例。有人说高考, 一考定终身, 对个人发展不公平, 需要取消。

高考最终是以分数呈现, 然而平时的积累才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 刻苦的奋斗精神, 良好的学习心态, 规律的作息时间, 等等因素综合作用, 才成就了高考最后的成绩。因此, 高考不是偶然, 也不是运气, 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对于缺乏日常积累的学生来说, 在高考分数上的失败是毫无疑问的。而人生的发展, 与高考又有何异?缺乏自我监督, 自我努力奋斗的人生, 何谈发展。在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 资源配置并非仅限于学而优的人, 即使错过高考, 在社会中仍然能够实现个人价值, 为社会做贡献。取消高考, 并不能解决所谓一考定终生的公平问题。因此, 单纯的取消高考, 并非是尊重教育规律和社会现状的举措。高考, 无需取消, 但需发展, 高考的发展不仅是一场考试的变革, 它将牵连和深入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2.什么是公平 篇二

虽然坊间有一堆教学生申请大学的秘籍,但是说实在话,没人知道那些名校是怎么评选——有些人进了哈佛,却被哥大打回票;有些人哥大都进了,却被排名远在十几名之外的学校拒绝。原因可能是条件太好,后者知道申请的学生只是当“安全学校”,作为“垫背”,为了不影响全国评鉴的排名,所以不收。(按:美国大学评鉴,其中包括报到率,录取的学生不到,会影响学校得分。)

话说回来,那些成绩特优,一心想进名校的学生,会申请几个“垫背”的学校,不也正因为“人人有信心,个个没把握”吗?

他们可能因为是亚裔,尤其华裔,申请书打开来,先被扣几分。理由是亚裔都太拼了,在大学里的比例已经太高。也可能因为只是功课好,没有课外表现。有了课外表现,又看来像是学校和家长“作”出来的,而不列入纪录。

还可能因为同一地区,已经收了好几个,甚至只是一个,就不再多收。

甚至有人猜,前一年某名校收了,但那学生没去,去了别的学校,那名校就火大,下一年不再收同一高中的学生。

当然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没有人敢肯定。唯一肯定的是,许多名校对贫穷地区和非洲族裔的学生特别照顾,就算成绩差些,也以他们为优先。

对这现象,大概美国人都得谅解,因为这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大学里也要求“多元”。要想使偏远地区早早开发,就得优先教育从那儿来的孩子。要想减少黑白冲突,就得先使黑人出头。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也一样吗?即使一个在穷乡僻壤,毫无关系的人,只要通过科举考试,就能一下子进京当官。

虽然那些乡巴佬没见过世面,突然飞上枝头,可能闹笑话,但因为他们来自基层,当官之后,能够减少城乡差距,把民间的疾苦“上达”。

从进化的角度看,也是如此,我最近才在“进化论”的文章里读到,许多皇室因为近亲通婚,愈来愈弱,甚至那些王朝都因此垮掉。正因此,以前非洲有些部落,把敌军的将领俘虏之后,会先将自己的女人送给那将领,直到怀孕,才把那俘虏杀掉。

名校还有个特别的考虑,是录取那些个性特殊的学生。

我太太因为担任某奖学金的评审,跟一位长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入学部的人开会。闲聊时,我太太问“他”,申请哥大的学生填写申请书的内容是不是非常重要。

那人一笑说:“当然。譬如申请书上问你为什么申请哥大,你说‘因为我妈妈说哥大好’,我们八成不要你。因为你没有主见。相对的,如果你说‘因为我妈妈说千万不可以去哥大,而我偏要申请。’我们则可能对你另眼相看。我们要的是敢想、敢做的,不是乖乖牌。你在申请书上写你曾经在街上摆摊子卖柠檬水,捐给慈善团体五十块,比你说你爸爸曾经捐五十万更管用。”还有个有意思的事——

在长岛有位哈佛毕业的老太太特别有权威,因为当她年轻的时候,为申请哈佛的学生作口试官。有一天,来了个穿着邋遢的黑人男生。她问那男生为什么申请哈佛。

男生说,他住在很贫穷落后的地区,申请大学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概念,只听说有个哈佛大学,就填了。

男生的成绩不差,但也没好到哪儿去,比一般好学校的白人差远了。但是录取名单公布,他居然被录取。而且因为他穷,哈佛给全额助学金。

多年之后,那黑人成为非常成功的财经专家,为了感谢母校,更为了感谢这改变他一生的“伯乐”,他捐了一笔惊人的巨款给哈佛,并以那位口试官的名字作为奖学金的名称。

回头看看台湾,似乎分数决定一切。就算在高中科学、语文比赛得大奖加分,那些得奖的学生也可能是花了大笔钱,请名师指导,才有杰出的表现。至于偏远地区、贫寒家庭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名师、请不起名师,就算有才分,也可能难被发掘。

更糟糕的是,美国的好学生都往私立的名校挤,私校奇贵,正好“宰”有钱人。碰上贫寒学生,私校又有一堆校友捐的奖学金,甚至像哈佛这样的名校,可以给来自家庭年收入六万美金以下的孩子全额奖学金。

在台湾,这情况则恰恰相反,愈有钱补习、上著名高中的学生,愈考得上公立大学、愈少缴学费。至于那些贫寒学生,就算拼上一所私立大学,却又常缴不起昂贵的学费。

于是大富大贵的愈大富大贵了,小门小户的愈小门小户了。想到这儿,怎不令人感慨?

写了这么多,我要说:“上面”的人让出路来,给下面人一些机会,也是一种公平。

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必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头,才能使不同的文化、思想、个性、族群、宗教与价值观,相互融合、彼此尊重、激发出更多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充满活力,不致像古代的许多皇室,富贵的永远富贵,最后成为颓废……

3.生活是什么的散文 篇三

生活是一杯酒,谁是权威的品酒师。

生活是一条路,谁是路中间的违章建筑。

你说我说大家说,众说纷纭。

数不清的流言满天飞,理不清的道道绑架案。

分不明白,辨不清楚。期盼刑天的神斧

生活本就是柴米油盐的.嘈杂,生活本就是家长里短的舌头,生活本就是单调无聊的白开水,生活本就是酸甜苦辣的调味瓶。

生活是一团麻,到处是解不开、理不清的小疙瘩。

生活到底是什么,可能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这个问题太大了,实在是无从答起。

生活是一分积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生活是一分坚持,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舍之,金石可镂。

生活是一分包容,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生活是一分悠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生活是一分低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生活是一分骨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生活是一分悔悟,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生活是一分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

生活是一分舍得,一生至少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4.到底什么是喜欢的散文 篇四

曾经一直以为自己对感情很懂,甚至还自作聪明地为别人支招。现在发现,即使有一份伸手可及的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去接,是没有勇气还是不会。

或许都有。

到底什么是喜欢,现在的我却回答不上来。

记得第一个真心喜欢的人是从小学上初中时,第一眼看到的,当时认为她很漂亮。于是喜欢了她三年。后来发现其实她也没什么性格或者其他方面特别突出的。如果说有那应该是那种有点优雅的气质。第二个真心喜欢的是日久生情,多年的同窗好友。不知不觉竟然深深喜欢上她了。其实,她也不是多么漂亮。仔细想来,真正让我喜欢上她的`应该是她对我的支持。无论我做任何事情,总能得到她的支持。深度剖析,她的特别独立的性格其实并不是我很喜欢的。

后者的全心投入让我疲惫,我无法让自己再全心全意喜欢一个人,更别说去坚持几年。每次遇到一个人我都在想我喜欢她什么?是外貌还是气质抑或是其它什么。我实在找不到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在别人看来我很花心,其实我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让我真心去爱的人。

步入大学,发现自己办理有几个挺中意的,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就有不少人盯上了,这其中也有自己的室友。于是,只能另立新目标。原本想这次用心去喜欢一场,但直到她成为别人的女朋友时,我仍然不觉得有多么伤心。或许由于某种原因自己早已给了自己暗示,我们不可能。

大学校园里看到许许多多成双成对的,但绝大多数我认为他们不般配。我总是在想他们真的是因为相互喜欢才在一起的吗?于是我又无数次问自己什么是喜欢。

我自己也承认,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我对外貌已经不那么在乎。外已经不重要,那一眼看过去还有什么般配不般配呢。

身处大学,每天见着那么多人秀恩爱。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每天泡图书馆,比自己考证,是自己真的需要还是为了逃避孤独呢?但真要去追求某个人,由于时间和家庭经济情况原因,我真的什么都给不了她。

现在,我发现我对我们班里一个同学挺中意的,以前也注意到过,但没在意,但是最近我发现我还挺在乎她的。我感觉我可以真心喜欢上她。现在只想把她珍藏在心底,就像曾经珍藏上一个真心喜欢的人一样。把她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一切以给她幸福为目标,不断努力。但愿将来等到我有能力给她幸福时,她还在那里。

5.什么是幸福的味道散文 篇五

一个人独坐咖啡屋,品着浓苦香醇的咖啡,轻柔的钢琴曲溢满思绪,独享心灵的静谧,我以为那是幸福的味道;和朋友邂逅,手捧香茗,任河风吹皱满脸的笑痕,让曾经的驿动融进记忆的深潭,我以为那是幸福的味道;一家人围坐饭桌,欢声笑语流淌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我以为那是幸福的味道;挥舞拖布,任凭汗水湿透衣衫,辛勤劳作换来蜗居洁净温馨,我以为那是幸福的味道。夜幕下陪伴那一场催人泪下的爱情韩剧,热泪沾巾,嘘嘘不已,我以为那是幸福的味道……

走过了几十春秋,品过了人生如许味道,不禁迷惑,哪一种才是幸福的味道?

是否只有甜,才是幸福的味道?可人生并不仅仅只有笑容,还有眼泪,眼泪的味道是咸的;不仅有阳光,还有黑夜,黑夜的味道是涩的;不仅有温暖,还有寒冷,寒冷的味道是苦的。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只品尝一种味道,而不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

每当看到别人夫唱妇随,自己影只孤单,虽没有朝夕相伴,却有思念温馨甜蜜;每当看到别的女人逛高档服装店大包小包拎着,捂着自己不鼓的钱包,却能看见田埂边走来的朴素女人灿烂的笑脸;每当我失意的.时候,捧读一段凄凄惨惨别人的故事,当泪水滑落时,禁不住的悲喜猛然撼动心扉。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心情,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不论贵贱,不论贫富,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我以为,那就是幸福。当你尝尽人生百味依然快乐时,我以为,那就是幸福的味道。

你可以没有钱财,可你拥有爱情;你可以没有爱情,可你有可爱的孩子;你可以没有孩子,可你有爱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可以没有亲人,可你有志趣相投的朋友;你可以没有朋友,可你还有一颗爱自己的心。“知足常乐”,那是人间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你并不是一无所有,记得善待自己!不要让高不可攀的幻想、不切实际的空想,击破脆弱的灵魂。

6.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平的需要 篇六

从道理上说,作为教师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这似乎天经地义,不容置疑,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遇到了不少困难。教师们往往强调的是知识点、教材、考纲,而忽略的恰恰是我们的教授对象。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应当沉下心来,对所教授的知识深浅及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教授的方式方法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这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

上海二期课改进行了很多年,其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项工作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何不能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呢?

客观地讲,在班级集体授课制的学习条件下,要教师们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学生智力的发展差异很大。教师们在每堂课上能针对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授课并且让他们理解掌握,这已算是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如果要求对于学习有余力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时时照顾到确实有困难。然而不去关心他们,情理难容;较少关注他们,又有失公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想主要是要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即真正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体现教育公平,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思想问题解决了,方法还是有的。例如,为了符合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同时为了引发每一个学生对金融基础知识的兴趣与爱好,我校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开设了“金融实验课”等拓展型课程和学生社团。又如,为了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校开展党员帮困结对活动并制作了《学习困难学生成长手册》,及时记录他们的点滴进步并予以鼓励。再如,我校团委与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共同开展“用心经营每一天”的团日活动,通过演讲、游戏、问答等诸多方式,让高一新生对高中及大学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引导他们重视自己步入高中后的每一天,制订好学习规划,培养他们为理想而拼搏的精神等。

课堂上,教师们运用引导、点拨、鼓励、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下课后,个别辅导、分层作业等针对性措施尽可能弥补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当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智力状况和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都十分了解,从而设计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和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健康成长。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多元的思想、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影响很大,从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差异更大。有些学生学习并不是受智力因素的制约,而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干扰。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好相对应的工作。这绝对不是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的问题,而一定是一把钥匙才能打开一把锁的工作。所以,我校除了两位专职心理教师每周一至周四中午对全体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外,还充分利用“此间少年”的心理社团活动进行同伴互助式教育。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注好每一个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应该是关注好全体学生,制订好多种方案,因人而异地培养和引导。

7.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温度计 篇七

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教育公平问题首先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为此,建议“农村教师的待遇高于城市教师20%至30%”。据说这一建议得到了教育界人士支持,有点超乎笔者想象。

近年来,每逢全国两会,教育公平都是保留话题,热度不减,争议不断。今年既有提议基础教育资金往农村倾斜,也有提议削减大城市过高的大学招生名额,转给人口大省,如此等等。官员和专家都在呼吁教育公平,却很少反思为什么要教育公平,是否因为公平是“好东西”,所以,教育公平也就“不要白不要”了?

在中国,教育公平问题从来只是社会公平的温度计,社会公平的欠缺程度越大,教育公平的呼声就越高。回到问题本身,当下农村教师待遇低,确实反映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但这只是现象,如果不存在严重的地区间差异,不存在同一地区的城乡差异,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怎么会如此紧缺?不是经费紧缺,农村教师怎么会待遇低下?即便地方少盖办公楼,多建校舍,确实有利于改善农村教育,但单纯依靠省下的这点钱,足以维持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吗?就是财政不吃紧的地方,也未见得年年都能得到经费或允许借贷盖楼,真要解决问题还得靠地方财政收入或者上级下拨经费,否则杯水车薪,资金很快枯竭。

谁都知道,落实教育公平有助于社会公平。按照这样的思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社会公平来解决,当农村建设得像城市那么好,还拥有城市没有的蓝天、青山和绿水时,农村孩子有没有机会考上大学,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议论。另一方面,任凭社会公平缺失,只管盯着教育本身,纵然改变不了农村整体面目,且经费捉襟见肘,也得让国家和各级政府向农村教育倾斜。两种方案,到底哪个更好?

中国是一个大国,巨大的地区差异堪称国家心头之患,不尽量缩短地区间差异,政府就没有尽到统筹的责任,但这么一个大国,各地区要齐步走、一同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问问大学教师,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生源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效率和培养成本是否有所不同?不顾优质教育资源总体紧缺现状,力图实现不分原有基础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最后表现为人才培养、学术成就和国家科技实力的教育成果,是否能得到同样提升?当然,这里不是对不同地区生源中每一个人作对比,更不是说发达地区学生每个人都比欠发达地区学生优秀,而是强调宏观问题的解决之道同微观层面的解决之术不能直接混同,更不能简单替代。

在国家不能不宏观着眼的情况下,官员和专家们能否从微观着手,充分利用市场、公益等机制,群策群力,破解农村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问题?前几年公益人士发起“免费午餐”活动,后来得到政府响应,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多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少一些简单化的批评,中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推进,一定会更快见到实效。

8.什么是爱的散文 篇八

半生都在追求温暖和爱。什么是爱呢?对我来说,就是聆听,理解,关怀,相拥,擦去你的泪水,抚慰你的伤痛。我只和爱我的人在一起。维算是个例外。因为被爱过,知道爱是什么样子,所以知道他还并没有爱我。

我一直在赌,他有一天会爱上。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呢?也许有,也许没有。有可能他只爱自己,并不懂得如何爱别人。或是懂得,但并不想那么做。也许他并非如此自私,只是还不爱我而已。也许他只是因为,我有稳定工作,长相及格,没有孩子,没有负担,而选择我。

和他在一起,时常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比如他不希望被打扰,不想聊天,只想休息的时刻。

那时说一句话,都仿佛惊扰了他好不容易酝酿出的睡意。虽然他可能独自酝酿几个小时,也并没有睡,只是在玩手机。

于是相隔咫尺,也如天涯。身边是一个并不爱护我,不理解我,也不知道我在想些什么的人。他并不关心。

仿佛我是一件物品,可以自生自灭。最好性能优良,不闹毛病,别去烦他,还有许多实用动能。比如会整理房间,做饭,赚更多的钱。

而我偏偏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或许他需要一个简单的女子,只满足于一日三餐,工作休息,什么都不去想,也不会生出疑问。

如果他一直如此,我又能否自给自足。我会幸福吗。

我是有些矫情的女子。会在头痛时,希望有一双温暖的手掌覆盖我的额头,让我自然而然流下眼泪。会想埋在他的怀抱里,索求温暖。会希望自己前半生的伤痛,被无声抚慰。

曾经有人怜我惜我懂我爱我关心我,可是我因为其它的原因,并没有选择。

停留在维身边,又在某些时候失望。质疑自己的决定。

会有改善吗。会幸福吗。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吗。

也许他只是一个简单的`人,忠于自己的步调。想要一个女人去围绕他,呵护他,温暖他。想要一个那样温柔的存在。

或许我们,只是需求南辕北辙。

当我沉默良久,暗暗失望时,他酝酿好睡意了,熄了灯,过来拥紧我入睡。那一刻,我又觉得幸福。

就像他会早起,领学生跑步。临走时我还没有起床。他过来吻我一下。

我又轻易的满足了。

他的生日,推掉饭局留在家里。我去厨房做菜给他吃。对于不擅长做饭的我来说,破天荒第一次觉得,在厨房忙碌也是一种幸福。

可惜做的可乐鸡翅味道不佳,他只吃了两口。我突然觉得,有必要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厨艺了。

他总是催我好好学习。我也开始觉得,那些枯燥的书,有了某些意义。

9.有些公平是绝对的 篇九

近几年来,政府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解决了“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问题,这是起码的相对公平,比较容易做到;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做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学”,就是目标的绝对公平。尽管在现在看来,这是很难做到的,但这是必须努力为之的。

当国家的法律、政府的指导思想和老百姓的愿望,在“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学”的问题上达成共识,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合理地分配资源。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公共物品,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是非排他的,即每一个在受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人,都必须受义务教育;非竞争的,即每一个受义务教育的人,都有获得平均的教育资源的权利。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可以解决非排他的问题,但远不能解决非竞争的问题。在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现在已经提出还要大幅度增加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和师资待遇的问题,这就是解决非竞争的问题,即“上好学”的问题。

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学”的目标,我们来比较中国东部城市中小学与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不说它们之间的差距是天壤之别,也可以说是相距甚远。因此,当我们在为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拍手称快的时候,还要看到,中国义务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义务教育的绝对公平,不仅是必须做到的,而且,是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

有关国家的经验表明,根据发展阶段、办学成本等因素,应当有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的政府拨款标准。这个标准和城乡无关,和地区的位置也无关,只是可以根据地区生活费用指数进行相应调整。不同国家由于体制原因,在该拨款中,来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比重可能有较大差别,但这对受义务教育的个人来说,是基本不发生影响的。而且,较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不能随意降低這一标准,如果由于自身财政能力不足,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可以申请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这一做法对于义务教育规模较大,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乡和地区间移民又门槛较高的国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公平分配义务教育资源的基本要求。对于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国家同样要制定一个收入标准,它也和城乡无关,和学校所在位置无关,仅和教师资质、地区生活费用指数有关。笔者提出一个设想,是否能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均等化,作为解决二元结构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引导一批合格的义务教育师资到中西部农村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对于生均办学条件,如教学实验用房面积、文体活动场所面积、图书期刊数量等,也要有一个刚性的标准。

有人会认为,本文提出的义务教育绝对公平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现阶段的发展实际。是的,这一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的确很大,实施起来也会困难很大。我认为,现在提出这一目标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一,今后推出的任何与发展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都必须将这一绝对公平的理念融入其间,止住任何继续扩大城乡和地区间义务教育差距的可能(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再用一个较长时期,缩小这一差距,直至达到目标。其二,城乡和地区间现有义务教育条件,在存量意义上的差距已经客观存在,而现在提出的措施,又仅仅是增量意义上的改善,即使全部做到了,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存量已经存在的差距。要从根本上一并解决存量的差距,还需要其他的具体措施。因此,我们既然讲“天下公平,教育为先”,就没有任何理由不采取上述措施。

当然,义务教育资源公平,要有一个好的分配机制和监管机制,既防止截留、挪用和贪污,又能产生较高的效率。在防止截留、挪用和贪污方面,要加快制度建设,做到严刑峻法。在提高分配效率方面,要尽可能采用比较直接的分配方法,使资源更有效地用于义务教育,使受教育者更多地受益。还必须看到,任何公平分配,尤其是绝对公平分配,都会出现牺牲效率的情形,这经常是难免的。然而,在“公平第一、效率第二”的领域,即使牺牲一点效率,也要优先做到公平。更何况,义务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结果,是有利于效率,是会产生“溢出效应”的。

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中,对于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方面,要有一些绝对公平,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最低保障等。我们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制优势,最大限度地动员资源,是可以做到这些方面的绝对公平的。现在,我们又有了近30年来改革、开放、发展所形成和积累的经济实力,就更加有条件开始做这些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

10.什么是公平的散文 篇十

关键词:财政的分配职能,贫富差距,收入分配,社会公平,基础和保障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贫富差距日渐拉大, 社会公平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1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引起的轰动, 典型地呈现出因贫富差距而带来的炫富和仇富两种不同的心态。透过近几年类似事件引起的社会热议, 可以看到我国的贫富差距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缓解贫富差距, 实现社会公平, 可采用的手段很多, 发挥政府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手段和根本保障。

一、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以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为目标, 在实现经济公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

所谓公平从字面上来理解应当是公道平衡的意思。公道是指符合社会的一般要求和认可, 社会能够接受的;平衡则是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强调付出和所得的对应。按照这样的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遵循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公平, 按劳取酬, 多劳多得。从事高精尖产品的开发和从事重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自然不同, 即使从事相同的工作, 由于个人的性格、学识、耐力等方面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因创造价值的不同而获得的收入不同, 这是一个对等关系, 理论上称其为经济公平。经济公平是一种自然的公平, 具有激励竞争和奖优罚劣的功效, 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由于人自身条件和能力上的差异, 导致获取劳动报酬的不同, 日积月累, 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 最终形成贫富两大阵营,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经济公平的必然结果。

经济公平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 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涉, 这种差距会日益拉大。调节控制贫富差距, 缓解因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纵观古今中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很多, 类似的有我国当年的土地改革是采用的强制进行财产的重新分配、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等。这些方法或是用暴力强制进行财富的重新分配, 或是近似平均主义, 全民一个收入标准, 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结果都是对经济公平的否认, 对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地挫伤, 对经济发展的阻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社会公平, 只能借助政府的力量, 通过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 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产品进行趋于均衡的分配。用政府投资、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等手段改善社会环境, 创造就业机会, 保证基本生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理, 是不可否认的, 不可替代的;社会公平是相对的, 是在经济公平的基础上作出的调整和控制。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是政府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渗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多方入手, 综合调节,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力手段

收入分配职能不是财政所特有的职能, 市场本身也具有收入分配职能。市场实施的分配是在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过程中, 实行遵循经济公平的分配原则, 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对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职能运用的结果是在经济公平的原则下, 按照多劳多得, 最终因个人能力的不同导致收入水平的差异。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不单纯体现在对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上, 更重要的是在初次分配造成社会收入差距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 对初次分配形成的不平衡通过一定的财政手段加以调节, 使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尽可能缩小。

1. 财政可以通过税收手段将其触角渗透到社会生产

的各个环节, 一方面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 另一方面可以横向调节不同纳税人之间的收入。流转税类通常强调税收的中性原则, 尽可能不去干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收益税类则具有明显的收入调节功能, 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性质的纳税人, 可以设定不同的税收水平, 以此来调节他们的实际收入。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手段是个人所得税所采用的超额累进税率, 随着纳税人取得收入的提高, 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担也会逐渐加大, 收入高的, 承担的税收负担相对重一些, 收入低的则承担的少一些, 甚至于不承担, 充分体现了收入的多少与承担税负的多少同向变化的的调节性能。

2. 财政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的方式将筹集的财政资金

投向具有宏观调控效果的行业和项目, 以此来调节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 使得全社会的经济健康有序均衡地向前发展, 给社会收入分配创造均衡的可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竞争带来的集中, 在利益的驱动下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向那些效益明显的行业和地区, 会造成经济发展的更进一步的集中。政府投资追求社会效益, 投资方向选择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 如同农业水利建设、电网建设、农村的教育投资、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以及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等。通过政府的投资性支出, 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那些社会效益明显而经济效益不突出的项目, 可以缓解经济布局的不合理, 也可以缓解因发展不均衡带来的收入差距。

3. 财政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 将筹集的财政资金补贴给那些需要鼓励或需要照顾的人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须尊重公平竞争带来的经济公平结果, 不能采用直接的行政干预手段硬性地强制社会产品的平均分配。但是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 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按照尽可能满足社会公平的思路, 对一些需要鼓励和照顾的人群、地区或项目进行经济上的扶持, 以此来调节实际存在的收入不平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为了保证人们的吃饭问题, 对农民进行粮食生产实施的种粮补贴;由于近几年物价连续上涨, 影响到居民的基本生活, 为了保证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平, 对高校学生实施的就餐补贴等, 都能够体现财政通过补贴的方式对社会产品进行再分配, 不是对初次分配结果的否定, 而是对初次分配的调节和补充, 在保证市场经济上经济公平的基础上, 控制贫富差距, 保证和扶持相对贫弱人群的基本生活。

4. 财政可以通过转移性支出, 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是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转移。转移性支出市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具体形式包括基本养老金支出、失业救济金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低保支出和公债利息支出等。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不会改变政府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比重, 只是将取得的财政收入根据需要将资金的使用权转移给需要的企业、单位或个人。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中调节个人收入差异最明显的措施是社会保障性支出,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通过这种资金的无偿转移, 使这一部分资金用于帮助那些需要关心照顾的人群, 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 保证他们的生活稳定。例如社会保障性支出中的社会救济支出就是对那些陷入困境自己无力解决的人群给予的最基本的资金扶持, 无论是社会低保, 还是社会救助, 还是养老和孤残儿童的抚养等等, 都是对那些生活能力比较弱的,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人们的辅助。可以设想, 如果不是借助政府力量的帮助, 这些陷入困境的人群或年老体衰、或年幼无知、或身体残疾, 他们是市场经济中的弱者, 单纯依靠他们自身的能力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生存, 正是借助财政的转移性支出, 将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分配给他们, 才能帮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三、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弥补市场分配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平, 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财政的基本职能, 是政府进行社会收入调节的重要手段, 是维护社会公平, 弥补市场分配带来的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能够通过竞争刺激经济的发展, 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带来资源和财富的集中。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 而竞争又会带来财富分配的不平衡, 这是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 这个矛盾同时也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公共财政理论当中所阐述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困境。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措施就是政府财政的干预和介入, 通过财政分配, 将取得的财政收入按照调控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合理分配。通过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作用的发挥, 可以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的差异、可以调经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发展速度和进程等, 使社会发展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 保证社会稳步协调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市场上的公平竞争会带来社会财富分配的差异, 引发贫富分化;贫富分化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阻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能够通过政府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 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 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 缓解贫富差异, 缓解因贫富差异带来的社会矛盾。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保障。

11.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散文 篇十一

“长大了我想当个老师。”

记得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问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她先点了个班里功课第一的班长问道:“长大了你要当什么?”班长神色肃穆,自豪而朗声说道:“长大了我想当个老师。”然后班主任欣慰的笑了,笑容真的如花朵一样,把脸上那些褶子淌畅得平滑,然后她就看着我们问道:“长大了愿意当老师的同学们可以举下手。”那些女生庄重地齐刷刷的举起了娇嫩的柔荑来,“那你们剩余的男孩长大了想当什么?”老师排除了那个功课甚好的班长再问道;这时体育委员毛遂自荐地站起来说道:“长大了我想去当解放军。”“哦?那么长大了想报效国家的同学举一下手。”然后除了班长与我外其他男孩都举起了手,这时老师的花更加灿烂了起来。抑或当时她并无注意到坐在尾座的我,所以便自满地总概说道:“在此老师先预祝同学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梦想都得以实现。”我偷偷地对身边的同桌说道:“以后你可别当老师。”“为什么?”她问道。“我不喜欢老师,可不想以后娶个媳妇是老师。”她低下头来羞红着脸说道:“我还没答应嫁你呢。”“不嫁拉倒。”

我是真的反感老师这职业,记得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是个不显老的更年期;那时对于甄别女性年龄还懵懂的我看那班主任似三十岁,也像四十岁,但某次老妈因我和朋友嬉闹被召见家长时她事后对我说那班主任也曾担任过她小学班主任。呵,多么巧妙的缘分,这阔别二十多年的重逢不想一个已为人母,一个却步入尴尬的更年期;步入更年期的女人是可怖的,她也曾风华正茂,却眼看着丰姿绰约化为了一脸的雀斑,情欲难免暴躁,也许看着我们稚嫩无知勾起了她怨怼岁月的摧残和不留情,所以她对于我们也是不留情的;稚童难免好玩,且稚童难免不安分,那些厚重的功课时常有一两个会不当回事。翌日朝晨在她定立的小组长都会冷傲地执行她灌予的“铁面无私”把不交作业的记在小条上再送上她手。

在某个乌云盖顶,天空黑黢黢的夜里,我颤巍地放下笔来盖头倒睡,而翌日上空依旧漆黑时我便揉着朦胧的双眼起床吃过早餐便踢踏着晨露前往学校,而那本厚重得让我嫌弃的作业本静静躺在床沿,至我想起时早已打着寒颤坐在了位置上,那傲得和提鸣的公鸡的组长自然而然摆着阿谀的姿态把我的名字抵到了那班主任的手上,临末了那组长还故意绕到了我的旁边冷哼一声,扯着嘴角坐回了位置;晨读时更年期的班主任把我叫到了她跟前,她俨然如女王伸出皱的泛白如鸡爪的手来提起我左手,这是她一贯的作风,然后用拇指尖锐的指甲抵着我的食指的月轮,慢慢地发力,先是麻麻地痛,她问我:“怎么不交作业?”

“写了,忘了带来。”我看着她的脸说道。她眼角的鱼尾纹夹着发黑的斑条。

“这么爱玩,作业也没写。”她遽然用力,猛然的刺痛令月轮白里泛红,红了再转白,变幻不定。

我直视她的眼睛,只见她眼里浑浊得看不清喜怒,也许应该说是快感的愉悦里充斥着怨怼吧,“写了,忘了带来。”我冷着脸说道。

“我看你平时多话,爱闹,就知道你没出息,连个理想都没有的人将来也只是捣坏了这社会。”

我默不作声,其实我还是看轻了这更年期的老师,平日里我们挤眉弄眼地她都掩不住她的攫抓,就算坐在后排的我举没举手她怎能不知呢。

晨读毕了,她放开了我说道:“下课了补来给我。”

回到座位,看着早已深陷的指甲早和甲上皮分离了,疼得末了剩下的只是麻木,揉了一下早已没了感觉的指甲,摊开了新的本子,补上她所要求的作业。

自了那次以后,我注意上了常不交作业的同学的手,他们每天服帖地端坐如偶人一样的手上都有着一个或几个甲皮分离的手指;鹊儿想飞,无奈得在地上扑翅奔弹。当然,也有另类者,那个伴着我整个小学的挚友,那个被老师视为放浪形骸的孩子,所以他的十个指头如深仞的沟壑,而他笑起来深陷的左酒窝我现在还深深记得,那是比任何一个童年玩伴还要清澈的人儿。可老师每唤起他的名字总捶胸顿脚的说道:“你父母送你过来也不怕浪费钱。”然后其他同学一阵哄笑,但我不能笑,因为他是我唯一的同类,两个浪费钱的孩子。

记得他曾跟我说过,他喜欢鱼儿,他说海那么多色,多么绚丽,能置身那里的生灵一定是快乐的,而他家就临近江边,那时的我分辨不出江河海,我便雀跃指着说:“快看,这就是你的家。”他看着波光粼粼的江面毫不吝啬地给予他的酒窝,绵绵的白云盖不住日头,纷纷落下的光刺子在江水的转换下一会红一会黄,他说:“好美。”我看着他的酒窝,也说:“好美。”

到了三年级我们更换了一批老师,原来的那些老师只担任我们的一二年级,故在领取两年的学期成绩时母亲故意携我前往她敬慕的老师跟前道了谢,肃穆而虔诚,我也跟着鞠了躬,老师笑靥如花,和那江水一般淌流出了冷锐的皱纹夸我尊师重道,日后大有出息。

三年级了,更换了不同的老师,也跟换了不同的严惩,不交作业的就单脚直立在班主任画下的小圈,双手各捧着所不交作业的那科目书本,要站半个小时,平衡不了挪出了圈子或放下另一腿的都要重罚。然后,我的朋友每天上课就在课室尾里站上一天,偶尔于心不忍的我也会站在他的旁边,但我的平衡感比较好点,往往一节课没完就离他而去了,剩余的课时我都是揉着酸疼的`单腿度过的。老师是大抵不相同的,但也是大抵相同的,就像看到我的朋友时捶胸顿脚的样子和表情都是一模一样,说的话也是一模一样,“你父母送你过来也不怕浪费钱。”然后其他同学一阵哄笑,欢乐的笑浪让我想到了那条哗哗流淌的江水,远处轰轰耳鸣的黑点是泣血的渔船;那终将是他的家吧,应该是他的家。

12.孤独是什么散文 篇十二

当我正式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找不到答案。

孤独是什么,一个人待在一个没有人的空间里就是孤独,抑或者心里找不到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孤独,还是难受了没有人安慰就是孤独。

总的来说就是只有自己的时候,对吗?

可是,为什么每个人都会害怕孤独呢,孤独,它其实不就像饿了、渴了一样吗,找点东西吃找点东西喝就可以了,至于是什么吃的,当你极饿的时候,还会计较那么多吗。可是,人孤独的时候,并不是随便找个人来陪就是可以的了。

而我发现,孤独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来自心里没有人的原因,但是要自己不孤单,并不一定要找一个人住进你的心里,许多别的事情也是可以替代孤独的.。

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吃自己想吃的东西,都可以。

至于偶尔冒出来的一小点孤单,全当它是生活的调味剂了。

以前,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餐厅吃饭,真的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随着年龄大了,似乎别人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你可以一个人那么自然的做着一些事情。在他们眼里,一个人去逛街就会像个傻子一样,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跟他们解释,也只能说一句,习惯了就好。

我们不是在别人的言论里活着的,但是流言蜚语对一个人多少还是会有影响的。久而久之,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在店里闲逛的时候,突然也会觉得有些不自在起来。

忽然觉得,老人家说的,到了什么年纪就应该做好那个年纪该做的事情,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成不了与众不同的人,为何又不做好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呢。或许有些不甘心,但请问问自己,还愿意去拼吗,还放得下一切吗,若是不能,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做一个俗人呢。

13.什么是公平的散文 篇十三

一、公平友好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及重要性

校园公平友好和谐人际关系是指学校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使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和谐、稳定健康地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教育合力作用,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整体效应。

校园公平友好和谐人际关系表现为师生员工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公平友好是前提,和谐稳定是条件,发展提高是目的。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学校领导班子之间、教师员工之间、师生及学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政通人和、士气高涨,容易激发教职员工的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能有效地保障教育教学成效的实现。

2.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离开他们的参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师生员工如果能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就能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抵制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这势必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3. 对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卫生与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健康是个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人际交往障碍可能导致人的心理失调。因此,构建公平友好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对促进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校园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校园人际关系是多层次的,但总体上可分为内部、外部两大人际关系型。

1. 校园内部人际关系。

校园内部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学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

2. 校园外部人际关系。

学校的日常工作涉及很多外部人际关系,如学校与本系统有关厅局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校际之间关系、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

三、构建校内公平友好和谐人际关系的要素

1. 管理者的引领作用。

(1)管理者的自身形象好。校级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十分重要,学校领导层要成为一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好班子,就应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工夫,为构建和谐稳定校园夯实基础;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上下工夫,为构建和谐稳定校园提供保证;在创新能力上下工夫,为构建和谐稳定校园提供不竭的动力。(2)管理者之间关系协调。学校领导班子要精诚团结、胸怀坦荡、肝胆相照,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补台,不能有单打一的思想,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学校领导班子做得好,势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发展公平友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一个好“班”长的胸怀和气度就应像天空、像大海。对部下多体谅、多理解、不求全责备、不苛求他人。不用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不求他人处处效仿自己,这样管理者之间关系就更容易和谐融洽、团结友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3)管理者对师生员工关爱。管理者应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摆正与教职员工的关系,切忌处处以“法人自居”,任意指责、惩罚教师,人为造成紧张的干群关系。灌输与垂范相结合,褒贬适度,以建立科学、公正、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者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强的管理能力、一流的人格魅力,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学校领导应经常到教职员工、学生中间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了解他们、感谢他们,缩短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管理就能事半功倍。

2. 教师的主导作用。

(1)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人民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人民的教师,要有光荣感、责任感,要有奉献精神,像春蚕那样“蚕到死时丝方尽”。二是要热爱学生。有人说:“凡缺师爱的地方,学生品格或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热爱学生就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公正无私、不偏爱、不护短、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无论对“优秀生”还是相对顽皮的、成绩不佳的“后进生”都要倾注爱心,对“优秀生”既要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以促使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还要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迎头赶上。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严要合理、爱要适度、严爱相济。“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教师也就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三是要为人师表。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行可为仪表者,之师也。”(2)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公平友好和谐。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是否公平友好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一个公平友好和谐的教师集体势必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成效的实现。构建教师之间的和谐,可以以教学和科研活动为载体,以“传帮带”为形式,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增进老中青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代沟。各任课教师之间要常常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相互协调、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之间的矛盾一旦显现在学生面前,就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格地位和形象,同时会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上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3)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公平友好和谐。教学工作主要是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主要涉及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公平友好和谐融洽,老师教得热情高涨,学生好学乐学;反之师生关系冷漠、紧张、不和谐,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师生间关系存在问题,教师要负主要责任。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应敬我、怕我、听我,处处居高临下,说话做事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学生讲话,经常武断地批评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排斥、逆反,结果就会出现当面接受批评,以后又犯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可能当面顶撞、拒绝接受,使矛盾激化。老师要给学生作表率,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友好、少一点冷漠。老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进行适当的感情“投资”是必要的,以“真心”换“彼心”,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师生之间还要换位思考,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感受一下老师的心情,只有师生双方达到心理相容,才能准确体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真正内涵。就会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还应教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与同伴有效交往的方式和技巧,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纠正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3. 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校园人际关系中起着主体作用,学生之间公平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健康成长、成才。学生间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同学关系。现在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越来越亲情化、家庭化,如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营造出一种亲属般的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无疑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校园。哪些因素可以促进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友好融洽和稳定和谐,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个性品质。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有理想、有抱负、有独特的气质和风度。有调查资料表明,89%的大学生喜欢与有气质、有作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助人为乐、心胸宽广的人交朋友,85%的大学生表示讨厌那些口是心非、势利庸俗,虚伪狡诈、性情粗暴的人。大学生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另外,个人的外在素质也很重要,平时应适当注意自己的谈吐、仪表、服饰,待人接物要得体、大方、恰到好处。(2)人际交往的技巧。构建公平友好和谐的同学间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技巧很重要。同学间的交往也应遵循心理学所述的功利原则和交互原则。大学生要主动做一点班级工作,主动为宿舍的同学服务;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关心、热情帮助。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如总感觉得大于失,那么心理上就带来满足愉快的体验。同时,宽容平和,保持愉悦的心境,能激发自己的内动力,实现自我价值。在构建同学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3)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能经常在一起学习、工作、劳动,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密切人际关系,使大学生逐步形成乐于与人合作、乐于与人分享自己成功的良好品性。

上一篇:文娱委员入团申请下一篇: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