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精选12篇)
1.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的应用分析论文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目前的高职英语大多采取合班上课的形式,而且班越合越大。而英语这一语言类课程,尤其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互动,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大量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怎样在大班课中完成语言技能的训练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合作学习不失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策略。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它是一种为学习者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一定问题、目标为引导,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指导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合作、探究,增强学习效果并实现共同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体系。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为重要和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国内,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重视,它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
笔者所在学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了使高职英语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前几年进行了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不仅帮助学生打好了语言基础,更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为此,我们把高职英语的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了六大项目:迎接客人,安排会议,安排旅游,贸易业务,售后服务,求职应聘。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再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分组
好的教学内容要得到好的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院高职英语一般平均每班有六七十人,有的.甚至更多一些。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同时顾及这么多学生不太可能,课堂纪律也难维持。慢慢的,有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思绪就会脱离课堂。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分组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在一定原则下由学生自主组合,6到7人为一组,原则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水平、性别和性格、人际关系,让每个小组处于相近水平,这样能够起到推动整个小组英语学习的作用,使每个小组成员发挥所长,通力合作。小组确定后,组员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全组的分配事宜,组长每两周轮换一次,使每位学生都自觉融入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才华,加强小组合作交流。一旦分组确定后,小组成员上课时就坐在一起,便于开展活动。
3.具体实施
以项目六“求职应聘”为例。这一项目是和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包含下列子任务:职业规划,招聘广告,推荐信,求职信,个人简历,面试,相关听力理解和文章阅读。在这个项目中,前期教师会进行新内容的讲解,并布置一些查找资料、整理记录重要信息、口头对话等小任务,小组成员课后进行分工合作。文章阅读部分,要求各小组完成1―2个不同段落的翻译和讲解(当然这要在把握全文理解的基础上),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模拟老师,进行讲解,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这些小任务完成后,在每个项目最后,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总的项目展示(presentation)。这是真正考验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英语听说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时候。每个小组模拟一个两到三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工作场景,需要把项目中的子任务(除了文章阅读)都包含进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小组合作学[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讲,学生多练,避免了传统教学效率低下的“满堂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尤其适合大班的高职英语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容易跑题。小组讨论时,一开始还能围绕话题,慢慢有些小组会跑题变成闲聊,由于班级大人数多,教师没有办法时时监管。
2.小组内部参与度不均衡。有些学生由于水平相对较低,不愿积极参与每次的小组活动,为了省事,有时水平高的学生只能独自操作,完成任务。
3.项目展示时,要求每组学生都认真观摩,作出评价,但还是有些学生不配合,讲话影响展示的同学。由于班级太大,教师既要指导评价学生,又要管理班级纪律,显得力不从心。为此还需群策群力,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郭香菊.合作学习策略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英语教学,2004,27(4):43)45.
[2]张桂兰.高职高专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2008(12):22-23.
[3]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5.
[4]李文祯.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36-7.
2.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二
对于大班额管理而言,合作学习可以让大班变成“小班”,让一个松散的班级被划分为一个个小团体参与学习。这样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充分提升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大班额课堂中,小组学习往往会出现混乱的状态,导致教师控制起来十分麻烦。所以,构建科学、有效的小组,可以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提升。
小组成员性格要具有互补性。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与性格特征,最好为每一个小组安排一个思想活跃的学生,这样有助于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尽量让他们融入到不同的小组当中,让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有一定的接触。这样更容易分享学习的快乐。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分配小组,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班额较大,以四人为一个单位进行学习管理,是一种有效方式,学生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移动就可以完成小组互动,可以有效提升合作效率。但是在四人小组分配中,教师要认真、科学、公正、客观地进行分配,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差异,采用“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互补”的原则,让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进而合理搭配。
二、对学生进行优化指导
在分好小组之后,教师要积极利用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小组培训,让学生明白,在小组中如何与他人交流与沟通,以此为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要让学生倾听他人的想法。在他人发言时,即使这个人的表述是错的,也要先保持倾听的状态,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发言者,这是教师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只有倾听完别人的想法之后,才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以此丰富自身的认知。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在小组合作中,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发言机会,那么很多锻炼的机会就会丢失。所以,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让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清晰地、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表述观点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肢体动作,以此弥补口头表达的不足。刚开始,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言时不怯场,将话表述完整。接下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说话的习惯。最后让学生语言表述更加生动、形象。在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十分重要。
最后,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在倾听完别人的观点之后,学生要有思辨能力,去思考哪些观点是可取的,哪些观点是不可取的,然后以一种恰当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培养学生表达观点时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哪种方式更容易说服别人,同时也能够显示出自己承认错误的态度,以这种良好的质疑技巧促进课堂学习的创新性。只有在学习中不断质疑才能够获得思考的方向,只有质疑才会有创新的动力。所以,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与探索并进的习惯。
三、优化教育方式
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教学创新为导向,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即实现从培养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到培养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的转变。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积极开展小组活动,建立竞争机制,让小组机制成为课堂的核心,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科学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英语课堂更具有小组合作的氛围,生成和谐的课堂气氛。评价制度有效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英语课堂更有代入感,更愿意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由此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任何教师都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实现对自己课时、课程的改革,都要突破课时、专业的限制。教师要充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掌握多种教学手段,更新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现代化,让他们的知识理论应用更加与时俱进。
3.大班额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 篇三
一、组建学习合作小组策略
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组。人数上以4-6人为宜。同组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学提供了可能,而异组同质又为各合作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构建好学习合作小组后,教师还要指导各个合作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持人、发言人、资料员、记录员等。不同分工可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实现角色互换。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策略
1.制订规则,提供行动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作小组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为保证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规则。规则既要有宏观方面的,如:善于倾听,主动参与,互帮互学,质疑反思,自律自控,服从安排;又要有微观方面的,如讨论问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心问题,不东拉西扯;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表述要简洁清楚,明白易懂;对组内成员的质疑要耐心解释,态度友好等。
2.调整座位,创造合作环境
在大班额环境中,学生合作参与程度的高低与座位安排是否合理直接相关。为方便同组成员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材料,共享合作成果,不干扰其它小组,应该使小组内的所有成员紧密的坐在一起。因此,在大班额环境下,对班内学生座位进行适当调整,才能有利于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如我所带的班59人,按照之前组建的合作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成员的课桌拼组在一起,形成长方形结构,前后两排,每排3人,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最后一组5人,全班就分成了三大组,10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环坐四周,组与组之间留出间隙以便组织活动,这样,属于同一合作小组的学生位置固定,坐的紧凑,有利于共享资源,相互交流。
3.加强指导,培养合作意识
从一般的合作小组迈向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实践表明,许多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与小组成员合作意识不强有关。因此,加强合作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按照规范开展活动,便成为提高小组合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小组合作之初,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程,要求学生熟记在心,在合作中将规程内化为意识,自觉地支配行动。
4.丰富活动,浓厚合作氛围
语文学习小组合作氛围能不能形成,合作学习的效率能不能提升,最终还得靠各类语文学习活动来促成。在教学实践中,除课堂上合作学习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开展了小组内的作业互查、作文互批;小组间的课堂辩论、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同时,把小组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了“中秋诗文朗诵”、“黑河湿地考察”、“探访名胜古迹”等活动。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发挥各小组的群体智慧,增进组内成员间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评价在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合作学习也不例外。要想使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将评价机制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1.整体评价,强调合作
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也是小组合作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评价要注重整体,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评价的重心应该是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和共同进步,而不是单个人的进步。评价时可暂不考虑组内差异,这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共贏目标。
2.定期评价与非定期评价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即时的、全面恰当的评价必不可少,但有时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好评,可能虚报“战绩”。因此,教师要适时改即时的、定期的评价为延迟的、非定期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多地从合作、交流过程及其结果中感受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成果。
3.多元评价,多方参与
对课堂内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评价可以是即时性的教师评价,也可以小组内的自评、小组间的互评,对一些需要在课外进行的合作学习,指导者除了教师,还可能是班主任、学校部门负责人、社区人士等。评价时要吸收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对合作小组的活动开展状况与成效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小组成员及时反思,引导合作小组健康成长。
4.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研究 篇四
社旗县城郊一中 高冰 2016.10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物理中的注意问题,期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物理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物理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去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2.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3.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以知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定理时,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学了以后可以怎样运用,要领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学会知识间的转化,层层深入,从而达成对某个概念或法则等形成的理解。
(2)以生活情景问题为主的合作。生活化的物理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物理。在情景中,和不仅能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合作开辟了空间。
(3)以规律、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对某个规律的探索,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还有当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合作,做到群策群力,优劣互补,同时教师也应是一个合作者。例如对下面的规律探究,就需要教师指导的作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物理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习物理知识更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其次,在组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5.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五
设计意图:
美国加州帕克未来研究所的学者们已深深体会到:一个成功的国家,并不是以人才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能否合作人群的行为来决定的。合作能力已成为未来社会个人最重要的素养之一。但事实上,合作精神在当今的独生子女身上极度缺乏,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小,做事慢,还不如自己干;还有一些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教育孩子做事要先想自己,这只能让孩子学会自私……无论是家长对幼儿行为特点的错误解读从而扼制了孩子积极的合作行为,还是家长过激地将成人生活小龄化呈现给幼儿的错误诱导,鉴于此我针对性地设计了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合作,懂得生活中很多事需要合作;在游戏中实践合作,体验欣赏合作的快乐等,最终目的为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中成长!
活动目标:
1、感受并理解合作的重要。
2、大胆思考探索合作的方法,在亲身活动中,与同伴一起友好配合完成任务。
3、体验、感受合作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逃命”实验用的瓶子一个(里面放三个系着线的不同颜色的小球)。
2、课件:合作真快乐。
3、合作游戏的各种材料:积木若干、“垒高王”图片、五米长大纸、画笔、拼图三套。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合作的重要老师现在想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个游戏,谁愿意?
出示塑料瓶,讲解游戏玩法:现在要请你们配合着做一件事。这里面有三个小球,每个小球都有一根线牵着。你们每个人拽一根线,你拽的球就代表你自己。待会儿老师数完5,你们必须从瓶子中全部拽出,否则就会被水淹死。记住!瓶口只容得下一个小球,谁的速度慢,谁就有可能被淹死的危险。动脑筋想一想,准备好了吗?
教师:哎呀!怎么会这样呢?谁帮他们找找原因?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他们开始为什么失败了?这次又为什么成功了?
教师:其实学会合作真的很重要,虽然平时许多时候我们一个人也能完成一些事,但许多事情都需要几个人,甚至更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划龙舟”、小小运动会、六一文娱演出等等,需要合作的事太多了。
二、寻找生活中的合作人多力量就大,许多人合作得好就能做成很多大事,你在平时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事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的?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讲得真多、真好,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合作的事情,只要我们懂得合作、学会合作就能做成很多我们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事。想不想试试?
三、实践学习合作
1、教师介绍合作游戏的内容,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引导孩子思考该怎么合作?
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任务,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的。
游戏:拼图瞧!这三张桌上,每张桌上放有六块拼图,如合作拼好后,你们将看到一个特别的小动物,我们该怎么合作呢?
游戏:垒高中间桌旁有个人,他是“垒高王”,他只需三分种就能把积木垒这么高,于是人们称他为“垒高王”,你敢挑战他吗?一个人能不能成功?需要合作吗?想怎么合作?
游戏:组合画再看右边,那是一张五米长的大纸,那是蓝猫送来的,它想请小朋友们给他画幅春天的画,装扮自己的小屋。这么长!该怎么画?需要合作吗?该怎么合作?
2、自选游戏,启发幼儿讨论如何合作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你喜欢的游戏,如果没能选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可以自觉调整,改选其他游戏。这次任务完成,老师只给5分钟时间。请你们想想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需要合作吗?该怎么合作?讨论一下。(幼儿讨论。)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让我们大家给评评,看合理不合理。
(幼儿相互合作,或协商,或询问,或操作,或争论……教师巡回观察间接指导。)
四、体验合作的快乐请小组代表介绍小组分工情况,向大家介绍大家合作的成果,教师激励性地给予评价,用相机给幼儿记下合作的快乐瞬间,体验合作的愉快。
延伸活动:
1、欣赏课件“合作真快乐”。
2、制作小书《合作》的故事,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3、开展“自选商场”等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自编自导游戏情节等实践合作。
4、加强家园联系,让幼儿“习惯”合作。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学会合作》。如往常一样,先进行小组内合作朗读,再推选一名学生上台赛读。
朗读了一会儿,虞驭骁跑到我身边,轻轻地说:“老师,张宇欣不愿意在小组内读,她觉得没意思,组长说她也不听,弄的其他同学页也读不了。”随即,我走到张宇欣组,只见她脸上写满了不快。但我还是冷静下来,不想让一向要强的她陷入尴尬的局面,更不想耽误其他同学的宝贵时间,我沉默了,只是眼神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兴许是她预感到了什么,在我的“无言”的威吓下,不得不拿起书参与到一次不想参与的合作中。
几轮环节下来,到了教学两个事例了。我先让学生自己讲解从事例中获取的关于合作的方法:要有协作精神,还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说到这,我结合班级中存在的不合作现象,尤其是刚才张宇欣的表现,当然不能点名道姓,让同学自己去说,从而使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顺理成章的解决了本文的重点内容。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瞥到张宇欣的变化:之前不快的脸早已低下去了,我想聪明的她也一定意识到了合作中心里要想着别人,想着集体。
都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看来这节课的的确确反映出这一点了。
6.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篇六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小组文化建设是关键。
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成了他们培植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了他们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学生失去了开始的好奇,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兴趣,出现了明显的疲塌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做引导。只有在小组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和正确的集体舆论,当问题出现时,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才有不竭的进取动力,反之,如果小组内没有积极的文化,即使本来努力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失去进取心。
因此我们在使用“小组”这一课堂的基本教学单位时,要下力气抓好小组的内部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凝心聚力”。
一、显性小组文化建设
1、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六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2、创设组标及组歌
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建设他们各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括组名、口号和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像坚持组、奋进组,雏鹰组、永不言败组等都可成为小组的组名。学生们选的口号也是很多,像“永不言弃;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坚持到底;再坚持一小会儿;为理想而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还可以集体表决选择本组的“组歌”,组歌在上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前或其它一些活动开始前可以组织演唱、展示。
3、合理利用班内墙报(书香栏)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
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后等待的是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小组的认同,这种等待可以在评价中实现,还可以在成果展示中展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后续工作不能停滞,要及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成果包括学生得到的喜报、老师的即时性评语、小组内课上课下集体完成的手抄报、艺术作品,特色作业等,展示可以通过班级墙报、板报、班刊即时地展现。
4、黑板文化也是小组合作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将前后黑板分成同等多的部分,对应小组的个数每小组一块。除了板书板演所需的地方外,其它边角都是展示小组文化的阵地。
5、组内对小组成员活动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表现,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事先班内的训练要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评价主题要多元化,可以有纪律评价、卫生评价、学习(发言、展示、作业等方面)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有鼓励、有建议。这些评价固定下来成为小组内部的常规工作后就自然演变成了小组的文化。
二、隐性小组文化建设
6、关于组内制度建设
组内制度也就是小组成员共同通过的组内规范,用来约束小组成员的说、做、行。象《小组长轮流任职制度》。在刚进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时,我们分的小组是异质同构,并且把表现最突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目的是为了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发展。为此,我们尝试着采用小组长轮流制度,这样锻炼了每一位成员的组织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再象《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对每一个小组在课上和课下的说做行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自然产生的。
7、用动态的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文化的形成与持久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和服务。
动态管理一般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第一步,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每周多次的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的情况并进行检查与汇报;带头组织好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凝聚小组成员的向心力。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商讨办法,经验共享。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交流会可以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特别是他们交流的办法都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果。在组长交流会中我们产生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例如①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②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③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界。④使合作探讨更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⑤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⑥给组长布置家庭作业和批改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权力。⑦给组长出题权,组长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同学讲题。⑧举手发言不要浮在表面,要根据学生说理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给予奖励等建议。这些建议拿到班会讨论,经过全班学生表决采纳后大家共同遵守,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始终具有活力。
8、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文化 文化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升。如果在上课或参加班级活动时仅仅以对表现好的小组免家庭作业等简单做法来处理,可以说就是亵渎了小组文化的内涵。
我们要求时时处处不打破小组界限,时时处处以小组为基本的育人单位。在上课和活动时不打破小组界限,保证小组的整体性,以方便小组长对小组进行施政。像我们的班队主题活动、各种节日文化活动、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参加,活动后的奖励也不发给个人,而是给小组集体所有,以此来加强小组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活力。
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小组建设文化先行,有了文化就有了认同,就有了统一,就有了方向,不遗余力地把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
第二,数学合作交流学习教学中的感触
数学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论下的学生互助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能否帮肋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触:
一、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涵义
合作交流学习是以小组互动、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为学习活动的途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获取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它符合数学本质的特点,数学问题是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来证明,在课堂上学生经历辩论、交流的过程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这样就能在公平竞争、无压力、和谐气氛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合作交流学习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以小组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二、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方法
1、选择内容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适当地选择;不能迎合教科书、做做花架子,在一堂课上盲目多次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分解因式: 就不必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可运用公式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并能应用,就能实现学习目标。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有实施性、可操作性;对于规律性较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搭建火柴棒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最后明确“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对于学生难易掌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类比联想、合作交流学习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情境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合作交流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2、选择具有挑战开放型的问题
教材中有一些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是较难的,但是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给出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会有强烈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愿望,在合作互动中分析、交流,教师再适当指导,这样就能把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因此适当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分工合作、互动交流,教师恰当引导,最终就能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成课题。
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基体技能掌握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经过解决具体问题就能形成一般性的认知和结论。
三、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策略 仅仅把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这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顺利开展,它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策略。
1、主导性原则
真正让合作交流学习能互动有效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细致的组织工作,并进行指导,对各小组的活动要全面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协调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合作交流学习的同时,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交流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它是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性学习,基本点是自主学习越好,合作学习实效性就越强。总之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是相辅相承的,不是独立的,它是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形式,配合实施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评估性原则
在每次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小组活动小结、自我反思,它是合作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自评是必要的,评价的内容是总结合作交流学习中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讨论小组成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技能、学习的成效等方面表现,相互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制定出本组今后合作交流学习的活动方案,教师有意识的鼓励表扬学习合作交流主动的学困生,进一步推动合作交流学习活动课更加有效的开展。总之,合作交流学习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突破,在新课程实施中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巧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推理,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和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初探 篇七
看着学生积极投入地学习着, 我们深深地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感到欣慰。那么,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设计学习方案
教师的工作主要在课前。教师好比设计师, 课堂的成败, 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设计。
七年级第一次作文教学是《这就是我》的命题作文。我们设计了“类文帮学”的学习方案。每个小组印发了六篇优秀范文。在学习过程中, 既有一生一文的固定学习, 又有小组成员、小组间的互动学习。课堂上的每个环节有序有效地进行着。这次作文优秀率达到了70%。
在教学《春》时, 我们先设计了“教案”, 又设计了相应的“学案”, 对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步骤、分工进行了安排。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怎样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活动是怎样的、成果怎样展示等, 都通过“学案”教给了学生。这样避免了课堂上学习的盲目、低效、混乱。
二.指导学习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我们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升入初中的起始阶段, 我们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复述感知法、分类整理法、质疑解疑法等。
在《〈论语〉十则》的小组导学课上, 我们指导学生运用“分类整理法”进行学习。即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文学常识”、“成语”、“名言警句”三个类。在小组评比的激励下, 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学习是学生的事, 教师不能包办, 但教师要当好那根“拐杖”。
为了能当好这根拐杖, 教师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例如我们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引进余映潮先生的“三句话自读法”, 指导学生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之后进行展示。在第三课《短文两篇》、第八课《人生寓言》等课的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营造情境氛围
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交融与结合, 好的教学情境是由教师酝酿的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2]。
我们在教《紫藤萝瀑布》和《春》这样的写景抒情散文时, 利用朗读来营造情境氛围。指挥学生以小组竞争的形式个别朗读、配合朗读等, 把课堂的气氛、课文的情境烘托到了高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充分地担当了主角, 而教师有时站出来稍作讲解, 却可以把学生的理解、学习引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境地。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走一步, 再走一步》时, 适时地给学生讲了作者莫顿·亨特“孤胆英雄”的故事, 使课堂的气氛充满了情味。
四.学习管理评价
胡明道“学长式教学”认为教师是先于学生“闻道”的人[3]。教师必须在组织与鼓励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个个进步”作为评价的原则。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通过“按号计分”的方法来激励每组同学之间的帮扶, 鼓励每组的后进同学积极地投入学习。课下的作业也进行评比, 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在第三单元《感受自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从关注写作材料的积累途径入手, 鼓励各个小组走进大自然, 去感受, 去观察。我们进行了四轮的片断练习:《秋风》、《秋叶》、《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思绪》, 每个片断练习都以小组集体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这样关注过程、关注整体的评价方法, 保证了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观察自然、抒写自然的学习活动中来。
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下, 教师的工作比以往的教学更具挑战性、更有难度。我们深知, 我们还并没有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的真谛, 我们所探索到的, 只是冰山的一角。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冯增俊《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8.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八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
目前,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教学的热门形式。教师一句“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课堂内便三五成群,你争我议,煞是热闹。但细心观察,一片热闹声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误区一:时机不当,时间不够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则会适得其反。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但有的小组还未进入合作学习主题。这样的小组或团体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不良习惯。
误区二:合作组织欠佳
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况且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一定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例如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学生成了旁观者,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知识无关的事。
误区三:教师监控不到位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尤其是实验刚刚开始时,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水平比较较低。教师如果不适当地进行监控,合作学习很有可能会放任自流,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学生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
误区四:没有强化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因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产生过度依赖伙伴帮助的心理,自己不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就开始了,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就转变成了对同伴的依赖。
二、行之有效的对策
对策一:把握有利的合作时机,有效地安排时间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导依然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对策二:优化组合,合理分工
由于各小组成员中的学生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分组时要注意优化组合,合理分工。各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每个成员角色要确定,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这些职位可以采用轮换制,从而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尝试,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策三:加强监督和指导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给学生指导合作学习方式外,还要监控他们合作学习的态度。首先,要多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多发现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进行鼓励,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合作小组在讨论学习问题时,也有可能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要及时地分析冷场的原因,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对策四:强化独立思考
9.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九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二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0.《合作》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十
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用切身的体会,诠释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目标:
1.懂得做事情要齐心协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2.学习动词:“挖”“叼”“推”“拉”“拖”。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纸箱子1个,大海的背景图1张,字卡若干,箱子、梭鱼、虾、天鹅、大象图片各1张。
2.幼儿有过推、拉、拖东西的经验。
活动过程:
1.体验游戏“谁的力量大”。教师提供各种装满物品的大型纸箱、蛇皮袋、大布袋等,要求幼儿想办法把这些物品运到指定的地方。
2.谈话分享。让幼儿自由讲述刚才自己是用什么方式,什么办法来搬运物品的。讲述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挖”“叼”“推…‘拖”等动词的用法。
3.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后提问。教师出示箱子、背景图、动物卡片等把故事完整讲述一遍,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提问:
①当梭鱼发现漂流的箱子后请大虾用什么方式来开箱子?
②天鹅打开箱子了吗?
③最后他们三个决定用什么办法把箱子弄到岸上,成功了吗?
④他们为什么会不成功呢?
教师小结:我们做事情一定要齐心协力才能够成功。
4.猜说游戏: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自由猜测箱子里究竟是什么东西。
延伸活动:
续编故事。
活动渗透:
领域中渗透 艺术领域的美工活动:装饰箱子。健康领域的体育游戏:“推拉比赛”。
环境中淳透 拍摄生活中各种齐心协力做事情的镜头,并张贴在活动室墙面上供幼儿观察。
生活中渗透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需要合作的情境让幼儿进行体验。
雾庭中渗透 亲子游戏:请家长和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作品。
合作力量大
有一天,梭鱼在河面上发现一个漂流的箱子,他很好奇箱子里究竟是什么东西,于是决定找好朋友大虾一起把箱子打开看看。
大虾看了箱子半天,也猜不出里面是什么东西。他试着用大螯去挖箱子,可是除了磨破皮之外什么收获也没有。
“这样吧,我们把天鹅请来,或许他有办法。”大虾摸摸红肿的大螯说。于是他们把天鹅找来。天鹅围着箱子飞了几圈,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他试着用大嘴叼起箱子,可是箱子动也不动,更别说让他叼起来了。
“这样吧,我们先把它推上岸,然后请大象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天鹅这样提议。梭鱼和大虾同意了。他们三个便开始合力把漂在水面上的箱子往岸上推。他们使劲地推,可是无论怎样用力推呀、拖呀、拉呀,箱子还是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箱子真的有那么重吗?其实不是箱子重,而是因为他们三个使力的方向不一致,一个往空中提,一个往后拉,一个往前推,箱子怎么会移动呢?
明白了这个道理,天鹅赶紧到森林里找大象来帮忙。果然,大象用他的长鼻子一卷,轻轻松松就把葙子卷上岸了,箱子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小朋友们猜猜看吧!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正确运用动词:“挖”“叼”“推”“拉”“拖”等。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理解“合作力量大”,并明白只有合作还不行,最重要的是齐心协力,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活动拓展:
(l)制作电脑课件,将寓言故事用简单的动画表现出来,让幼儿配合动画讲解,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2)区角活动。在各活动区投放相关的材料,比如在语言区提供动物头饰和道具;自然角放置相关动物的知识卡片;美术区可以开展海陆空动物主题的绘画。
(3)家园互动。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如讲故事的形式、绘画的形式,或用照相机拍下来。
注意事项:
1.在幼儿体验搬重物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把握动词,比如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出动词的含义等。
2.茌想象箱子里是什么的环节,教师要创设环境,鼓励幼儿奇思妙想。
活动反思:
11.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初探 篇十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就是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学生间有了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他们自觉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最需要的是得到认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3)有利于提高监管力度,提高学生成绩。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也没有空子可钻。另外,学生做不起的题组长就得给他讲,小组成员就得共同帮助他提高,这样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再加以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二、分组的方法
首先,合作学习的分组要科学、合理,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按照学生成绩的好坏,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4人。成绩好的、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乐于助人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通常在小组活动的时候,他就是能起骨干作用的核心人物,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小组学习偏离目标时,能够掌握好分寸,引导小组成员不偏离讨论的话题。其次,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组员间讨论问题。
三、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得当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精心设计好小组合作的任务,巧妙地抓住学生的质疑,精心地设计好问题。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容易使学生厌倦,问题太难、太简单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问题太难,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问题太简单,学生则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这样,小组合作则是流于形式,对问题不能有实质性的深究。因此,老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的。
四、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尤其是讨论交流中,有时往往是乱哄哄的一片,看似激烈其实没有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安排好合作学习的程序建立好合作学习的规则是实施好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交流,而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最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得出最后的结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表现在完成任务时磨磨蹭蹭、遮遮掩掩,不急于独立思考答案,而是等待与“同伴合作”,借以抄袭,学生失去了许多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有了“合作习惯”的学生一旦产生疑惑后,通常不是先独立思考,而是马上想办法和别人进行“沟通、商量”,因为从别人那里通常可以更加迅速地知道结果。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其实合作学习如果不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那么任何讨论都是无效的。它只会让部分学生形成投机取巧的心思,养成有问题不去积极解决而是等待观望、依赖别人的习惯。如果我们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追求所谓的合作能力,这是极不明智的。
五、合作学习的时间要适当
每次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一堂课的分组讨论不宜过多,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获得较高的质量。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对小组学习的时间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做到心中有数。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六、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
评价是否全面也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看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12.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十二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
【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推荐阅读:
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10-19
合作真快乐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案10-03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们会合作》11-04
大班幼儿学习故事图文08-19
幼儿大班学习指南心得08-02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优质课教案《合作真快乐》及教学反思08-07
幼儿大班折纸教案06-29
大班幼儿毕业感言09-16
幼儿大班期末评语10-19
大班幼儿习惯养成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