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考试真题答案

2024-07-25

舞台表演考试真题答案(通用7篇)

1.舞台表演考试真题答案 篇一

以舞台表演式教学激活音乐表演专业课堂

[摘要]当前,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规划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尝试探究出一条符合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舞台表演;教学模式;音乐表演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89-0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一些高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相脱节。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快速推进,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陷人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之中。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成为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国内外不少教育专家、研究机构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他们的研究视角主要为四个方面:第一,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的研究实践;第二,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转移的教学模式研究实践;第三,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第四,社会评价机制参与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高校教育发展思路,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然而,高校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专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属性,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表演专业人才的特定需求。针对河南省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如何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特点,充分发挥河南区域文化优势,实现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专业定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特定需求,目前还需大量的研究实践。

一、确定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具体化。“舞台表演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第五条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文件规定的目的是正确引导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不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但教学模式具有相通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通过实地考察,传统意义上的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包括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三大项,主要着眼于表演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的音乐素质及人文素质培养。以科学性、艺术性、系统性、实用性为教学宗旨,努力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质,使学生具备舞台表演技能,兼有舞台节目创作、编排、晚会设计、剧务等的综合才能。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效果最终要体现在音乐舞台上,舞台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从一定意义上说,强调以舞台为中心的实践性是艺术教育的传统教学规律,这种原生的教育属性是高校艺术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体现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其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演学结合。所谓的“演”与“工”相对应,是涵盖了舞台表演相关联的所有艺术实践活动的总称。所以,音乐表演专业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应该把课堂的专业教学与学习延伸到音乐舞台上,以音乐舞台的最终表现为目的,同时,把在舞台表演中的问题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和改进。音乐最终是在舞台上与听众交流的艺术,是以舞台表演为最终的展现。舞台展现是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教学中努力探索追求的目标。

二、舞台表演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音乐表演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第一,课程单科讲授过于分散。传统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都是单科讲授,且多科并进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理论课程,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作品分析等课程,均是单科授课;专业课程,如声乐表演、器乐演奏、舞台表演、舞蹈创编等主干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没有交集,使得学习没有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第二,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缺乏艺术实践能力提升。传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忽略技能的拓展以及艺术实践的系统化、一体化训练,使得表演实践和学习专业技能缺少交集。如:?W生在课堂上,作品表现得准确、完整,在舞台上却表情紧张、动作僵硬,达不到在舞台上完美演绎作品的理想状态。传统课程教学的专业技能学习与表演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第三,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是服务地方文化,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有地方特色,要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整合课程.优化结构

根据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整合课程,优化结构,以就业为主导,把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能力对应融入各教学环节,提升音乐表演人才多元化的培养力度。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三门课程合并为音乐史与音乐赏析课程,把音乐欣赏与音乐史知识融会贯通;乐理、视唱练耳合并为乐理视唱课程,在视唱练耳的同时进行乐理知识讲解;和声、曲式作品分析合并为一门课程,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讲解和声知识等。同时,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与音乐教育、影视表演等专业交叉、重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演学结合,提升艺术实践能力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基础上,根据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改革实践,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分析反馈信息,对方案作出及时调整,达到使教学模式更加完善的地步。

(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作为当地科技、人才、文化和信息中心的作用,要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合理吸收地方优秀文化成果,使得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积极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传承地方文化的主阵地、研究地方文化的主力军、弘扬地方文化的先行者。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戏曲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意见提出,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等。因此,地方高校要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舞台表演式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于2003年独立设置音乐表演方向。为了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证性研究,把对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校音乐表演专业进行资源优化和调整,确定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人数162人)作为试点教学改革年级,试运行新构建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尝试探究出一条符合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可行性道路。

(一)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学校音乐表演专业自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后,以理论研究为先导,深入音乐表演行业第一线,分析、研究音乐表演艺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教学与表演实践佐证,提出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以演促学、以赛促能”教学改革模式。2014年,音乐表演专业被确定为学校质量工程重点项目获得“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音乐表演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年,研究成果“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实践”作为河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项,并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应用型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为例》等1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还辐射学校其他相关专业如音乐教育、学前艺术教育等,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产生影响,带动了校内外艺术表演及艺术教育专业群、非师范类专业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教改活动。

(二)构建“舞台表演式”教学模式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2015]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广泛社会调查,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关注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趋势,与相关专家共同探讨,在长期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确立了“舞台表演式”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理念。

具体教学模式改革内容有:第一,构建“课堂+舞台”、“学+演”教学模式。音乐表演专业有些课程如舞台表演、舞蹈创编等,就在舞台上进行教学;有些课程如钢琴演奏、声乐演唱等,由于是一对一教学,我们就周期性把课堂地点移到舞台上,由此创建“课堂+舞台,学+演”教学模式,即学习的同时进行舞台表演训练。第二,构建“以演代考”、“观+评”考核模式。在考核环节,采取舞台演出的形式,如合唱指挥课程,我们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对抗赛的形式进行考核,器乐课程,采取器乐专场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考核等,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考核学生的舞台表演应变能力,即观看的同时指导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切实提高学生舞台表演的实践能力。第三,构建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构建了“4541”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4:四项达标(音乐故事、合唱指挥、自弹自唱、少儿舞蹈),要求第一学期所有学生要四项达标合格;5:五级垂降汇报演出(校外演出、校级专业汇报演出、院级专业汇报演出、班级专业汇报演出、个人专业汇报演出);4:四个团队(舞蹈团、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1:一个环节(顶岗实习环节),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达到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发展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第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为加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专业技能大赛就是一个“洗礼”过程,每一个经历过比赛的学生,都会有收获。能有幸参加比赛的学生固然是佼佼者,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大赛带给我们教学改革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构建有地方特色课程体系

作为服务当地基础教育、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为当地培养合格音乐文化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来讲,音乐专业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专业定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音乐人才的特定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开设有豫剧演唱专业课程,同时开设系列讲座《覃怀文化概述》《地方音乐文化遗产研究》等,将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列入课程体系,不仅传承经典文化,促进和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同时也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四)艺术实践成果丰硕,就业率得以稳步提高

基于“舞台表演”教学模式下的改革与研究实践,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专家的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得了诸多的奖项(图1)。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从舞台上脱颖而出,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珍惜学校优势资源,利用技能大赛舞台,脚踏实地锻炼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成为专业技能?^硬的高素质人才。我校音乐表演专业还多次应焦作地方政府邀请开展巡演及“三下乡”艺术实践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同时,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切实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就业方向明确,为河南各大演艺公司、企业文娱团体输送了需求对口、适应岗位要求的音乐表演人才。自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实施以来,音乐表演专业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使就业率得到稳步提高。

总之,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明确自身的定位,创新教学理念,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以学校办学定位中的服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指导思想,探索音乐表演专业与时俱进的培养目标,实施科学性与特色性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基于“舞台表演式”模式下的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等发展需要的音乐表演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当前背景下,当我们把具有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推出的时候,我们能否推出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师资团队是关键。因此,第一,地方高校要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高校教师需重新角色定位,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第二,彰显特色。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要有特色的教学理念、特色的课程体系、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特色的考核标准等。只有特色鲜明,才能形成优势学科。

2.声乐舞台表演表现力研究 篇二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既是听觉的艺术,又是视觉的艺术。舞台表演是培养学生在演唱中舞台实践的能力。本文针对声乐舞台表现力研究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声乐舞台表演表现力的建议,为声乐舞台表演实践提供理论教学建议。

关键词:声乐舞台表演;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2

引言

当前,声乐教育者十分重视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受性格、心理因素、歌唱技能、实践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常在舞台上无法完全释放自己,存在怯场、形体动作僵硬、情感表达粗糙、缺乏感染力和舞台表现力等问题。因此,除了提高歌唱技能外,培养学生全面的舞台表演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唱得好,要演,唱不好,更要演,而且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二者相辅相成,这突出了舞台表演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重要性。声乐表演者基本舞台素养的培养,被视为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舞台表演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开启表演之门的奠基石。

一、解放天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表演心理素质

影响歌唱者成功演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歌唱技能不成熟、歌唱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歌唱者舞台演出经验不足,还有身体方面、生理上的原因,如演出时身体欠佳、心理上演出时怯场等。其中,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演出失败是较为普遍的。表演课的首要环节就是要解除所有影响表演者尽情表演的一切禁忌,如怕丑、怯场心理等。有些学生在琴房唱得挺好,一上考场、舞台就无法正常歌唱。从人的本质属性看待自己,可以有助于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避免放大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节表演课堂上,学生模仿动物叫声、扮演孕妇、模仿受伤的战士等,开始时,学生都很比较害羞,做得不自然,但经过数节课后,学生不嘲笑彼此了,动作也比较形象,甚至还为做得逼真的同学鼓掌。经过反复训练,学生逐渐摆脱了害羞心理,开始敢于大胆表现各种形象,真正达到无我、不拘、不惧的程度。在声乐舞台表演艺术课程中,教育者也可以借鉴影视表演专业相关训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卸掉包袱,敢于表现,勇于锻炼自己。

二、提供舞台表演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的舞台综合素质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舞台表演实践教学气氛和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阶层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声乐舞台表演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艺术联欢活动、声乐交流讲座,校外声乐舞台比赛,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即证明了舞台表演质量是需要建立在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经验基础上的,这是提高舞台艺术修养的必然环节。在众多的舞台表演平台上,学生可以磨炼自身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是逐渐提升阶段学习成绩的体现,学生在收获成绩的同时还可调动学习积极性。声乐教学者要将舞台表演的必要性、如何练唱等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演欲。并能在学生参演完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意见和总结,为下次舞台表演提供借鉴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表演能力。

三、做好演唱前的准备

歌曲、歌唱与舞台表演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歌曲是歌唱的基础,而演唱者的表现能力是歌唱成功的关键,而舞台表演则是对歌曲作品外在的表达和传递。演唱者将自己感悟、理解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可以提高作品的表达感染力,同时增强舞台表演效果。例如:教师在舞台表演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熟练掌握作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熟悉作品,耐心琢磨和品味作品,歌词内容和旋律是基础掌握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对作曲意图、背景进行了解;其次,要对歌曲的曲式、调性、速度、声音力度等进行系统的掌握和分析;另外,要有准备地把控演唱速度与力度,这对作品情感和意境的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也是构成完整音乐表现的物质基础;再次,音乐的审美价值也需要演唱者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旋律美、情感美主要通过声音的力度得以体现;最后,就是能够准确处理歌声的音色,音色是体现作品演唱的个人特色之一,这是歌曲情感上的要求,同时也是音乐表现的必然条件之一。客观上讲,人类音色是由情感来主要支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意识到情感在整个作品表达中的重要效果,学生应用心体会和琢磨歌词、韵律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包含的丰富含义,只有心里有所体会,才能用心地表达出来。“感动别人”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若具备了上述条件,那么也就完成了歌唱前的准备,就需要对学生的舞台音乐表演能力进行提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和“神形兼备”等舞台表演能力,在课堂试唱时教师一定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如要求学生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将情感与声音、气息与声音、字句与声音等多协调统一,并始终贯穿于声乐课堂学习过程中。

四、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基本舞台表演能力

(一)唱、演并重,结合具体作品,从眼神、面部表情、手臂动作、形体姿态、舞台走步等方面训练歌唱的表现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1、眼神的训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歌者内心情感、表现歌曲内涵,引起观众共鸣的关键。通常训练眼神的动作有“近看、远看、定神、放神”等。通过练习,做到“心中有所想,眼中有所示”,“心通眼,眼通嘴,嘴带脸,脸心合一”。

2、面部表情的训练。面部表情是以内心情感体验为基础的外在情绪表现,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出不同的内心情绪,如喜、怒、哀、乐、愁、羞等。在实际的歌唱舞台表演中,面部表情还要遵循美和适度的原则,不过分夸张、不挤眉弄眼。

3、手臂动作训练有引、定、开、合等。每一种手势都有其表达的意思。如“引”,手势向上向外,表意境开阔“;定”,手势立而稳,则表意坚决“开”;,手势外展,表情绪热烈“合”;,双手收拢回缩,表沉思内省,等等。

4、形体姿态,歌唱者在舞台上站立姿势要积极、挺拔,姿态优雅大方,同时,又要能保持上身的自然放松,自如地进行歌唱呼吸。

5、走步,是指在舞台上的重心转换、上步退步、左右走动等。总之,眼神、面部表情、手臂动作、形体姿态、舞台走步实际是五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贯穿于表演的整个过程。

(二)以演为主,设计情节,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求拓展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表演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感、临场感,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可观赏性。情景表演练习如看花、寻人等,情绪表演练习,如失望、伤心、开心、愁闷等。

五、提高学生舞台表演技能调控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舞台表演技能的“调控”心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舞台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舞台自我感觉,加强驾驭自身心理和状态的能力。教师在舞台表演课堂中,教会学生将注意力集中投入到舞台表演的全过程,不要因为观众观看而增加心理负担,应将观众当做自己的朋友与亲人,向他们传递美妙的旋律、充沛的感情、艺术之美等,从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可调控的状态下。如此学生在舞台上演唱时更容易表现得台风自然、落落大方,进而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演唱功力,并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六、注重面部表情和舞台服饰的统一

声乐表演者舞台表现力还体现在面部表情和舞台服饰的完美统一上。人的感情产生时,在面部都会有表现,这就是表情。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它产生于心里,但均由面部表现出来。人的面部表情尤为丰富,喜怒哀乐在真实的感情流露下,与面部的表现都是一致的,相反,一些虚假的感情就会表里不一,“皮笑肉不笑”。歌唱演员们在台上的表演亦是如此。要敢做、会做、敢表演,歌曲所表达的东西在面部一定要有所体现。歌唱演员在演唱歌曲时,如果未将感情投入到歌曲里,那么将失去了演出的意义。歌曲的演唱要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那些不单是来自华丽的词藻,优美的旋律,而是歌唱者的感情投入。对于舞台的穿着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静态因素。它是演员们表达歌曲的外在形象的重要角色。它来源于生活服装,但又与生活服装有很大的差别。这类服装要有利于歌唱演员在台上的活动和动作,也要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要求,其选择要与演唱风格相统一,演唱者通过歌曲的曲风和感觉来决定舞台的穿着,抑或长裙飘逸,也可夸张打扮。如果穿着跟演唱风格不搭调,就会给演出带来相反的效果。这些外在的穿着给表演者带来一定的自信,也会烘托出舞台效果,加之灯光的配合,使整场演出更完整,达到演出的目的。

七、小结

总之,声乐演唱中的舞台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知识的汇合,声乐教师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备课,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在声乐演唱课堂上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与演唱技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及声乐演唱水平打下良好基础。如果教师不能运用科学的教学训练体系,而只是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技巧训练,而不把演唱与舞台表演结合,学生很难达到熟练掌握运用声乐课程所学。所以,只有不断探索舞台表演与声乐课堂教学融合研究与实践问题,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舞台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我们的声乐演唱艺术得到不断升华,趋向于完美的表达。

参考文献:

3.难忘的舞台表演六年级作文 篇三

早上,上完了英语课,我和爸爸来到舞蹈学校,到了上课时间,老师就宣布今晚要到中心广场表演,啊!这是我的首次登台演出,我又紧张又高兴。开始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排练,熟悉动作、队形。排练完后,老师统一给我们化妆,我心里想,这还是我第一次化妆呢,不知道化出来是什么样子,可以臭美一下了。轮到我了,老师一会给我擦这个,一会给我抹那个,过了五分钟,妆化好了,我跑到镜子面前一看,这是我吗?我简直都不敢相信了,好漂亮啊!

同学们全部化妆完后,老师就带我们去彩排。在路上,我看见大班的大姐姐们,化的妆更漂亮,个个像明星一样。到了广场,我们抓紧时间进行了彩排。利用空隙时间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饭。吃完饭后,舞台的灯光亮起来了,绚丽多彩,庆祝祖国60岁生日的背景展现在我的眼前,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舞台下观众越来越多,我看到这么多人,心里面越来越紧张,心怦怦直跳。

8点表演正式开始,大班的节目到了,她们展现了最美的舞姿,看得我直入迷,不知不觉中,我紧张的心情没有了。到我们表演了,我把眼镜取掉,随着队列登上了舞台,心里默默地想着,按照老师平常上课教的动作来跳就行。音乐响起来了,舞台下的观众对我都没有一点儿影响,我随着音乐节奏跳了起来,一直面带笑容,完美无缺地跳完了舞蹈。

表演完后,我们兴高采烈地围到老师身边,老师也非常高兴,祝贺我们表演成功!

4.难忘的舞台表演六年级作文 篇四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早早地来到了观众席,选好了自己的座位等待精彩的演出。到了7点20分,一位小丑进场了,一束束光照在他身上。他戴着一顶黄色的睡帽,穿着一件彩色的、闪闪发光的衣服,中间还有一个大袋子,真像一只大袋鼠。我看了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全场也一阵欢呼。

小丑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玩具,大家都站了起来,举起了手来真像一片小树林,小丑把玩具挥来挥去,“往这边扔”“给我呀”大家都叫了起来。小丑把玩具往上一扔,大家都抢了起来,幸运的人就拿到了。

小丑又把手放进了口袋,大家又站了起来看要拿出什么东西,原来小丑拿出了一根木棍,我们大吃一惊,一个个都像泄了气的皮球。小丑拿着木棍在空中转了一圈,我们有些纳闷,不知道小丑还要干什么。小丑用木棍在全场观众中间一劈,就把观众分成了两组。小丑把头扭向我们这组拍了拍手,我们以为要鼓掌,就送去了热烈的掌声。但不知怎么的,小丑却摇了摇头,又转向了另一组拍了下手,另一组也鼓起掌来,小丑也摇了摇头,又转向我们拍手,我们也跟着拍了一下,小丑翘起了大拇指,夸奖了我们。他又转向了另一组拍了一下手,他们又鼓起掌来,小丑还是摇了摇头,又让他们做了一次,这次就做对了。小丑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大玩具,全场又站了起来,小丑故意要扔,又放回了口袋,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5.舞台表演考试真题答案 篇五

摘要: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美灯光的艺术呈现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舞台表演不可缺少的艺术元素。本文通过分析舞美灯光与舞台表演的关系,着重讲述了舞美灯光的功能与作用,并对提高舞美灯光的措施提供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舞美灯光;舞台表演;功能和作用;措施

舞美灯光在舞台表演艺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带来的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冷暖色调的对比以及明暗节奏的变化来更好地烘托舞台氛围,同时向观众展现情感的动态变化以及高潮低谷的跌宕起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不断追求,露天演出逐步向室内转变,舞美灯光应势发展。一个成功的舞美灯光离不开表演者和各项道具的共同配合:如一个具有良好演出素养的表演者、一套合理的场景布置、几段合理的音乐背景和贴合背景的灯光配置。可以说,舞台表演离不开对于灯光的巧妙运用,舞美灯光不单可以提供照明并加强舞台的表演效果,更在塑造人物形象和配合舞台特技上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值得我们更好地研究与利用。

一、舞美灯光与舞台表演的关系

舞美灯光是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舞台表演尤其是位于室内的表演,需要通过舞美灯光的照明作用来突出舞台氛围并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以保障表演的顺利进行。舞美灯光不能离开其他表演要素的共同配合,除了表演者,音乐、场景的变换同时也需要配以灯光变化,使整体表演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其次,舞美灯光具有自己独有的创造性,在适应舞台表演整体剧情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将所有表演要素统一起来,可以通过对舞美灯光的设计和变化,着重烘托表演者(或多个表演者中的其中一个),以此展现人物的动作或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可以通过灯光带动音乐的转变来烘托舞台边沿氛围,通过灯光变化引导观众的思维变化,这些都具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再次,舞美灯光与舞台表演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舞美灯光需要服务于舞台表演,为舞台表演提供照明并加强舞台的表演效果,而一个成功的舞台表演,一定离不开舞美灯光的强烈烘托作用。

二、舞美灯光的功能和作用

(一)提供照明光源

为舞台表演提供照明光源是舞美灯光最基础的作用。通过舞美灯光的照明作用,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视线,可以使观众看清楚表演者以及舞台布景,同时可以起到突出某段表演的作用。一方面,由于现阶段更多表演趋于在室内进行,封闭的环境需要灯光的照明作用来使舞台更加清晰、明亮,以达到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视觉环境和使演员更好确定舞台方位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人的视线往往会被光亮或者变化的物体所吸引,利用这一本能,通过对灯光的变换调整,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灯光方向的变化也会引导观众进行视线调整,帮助他们更有目的地观看表演。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一些舞美灯光的设计者由于过于追求舞台表现效果而忽视了舞美灯光最基础的作用——照明光源,从而造成观众无法聚焦表演本身,无法看清舞台所表演的内容和场景,这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舞台表演,因此一定要在保证舞美灯光基础照明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灯光设计。

(二)加强舞台表演效果

在舞台表演中,时间和空间的转变效果主要通过光、影、色来展现,而舞美灯光就是加强舞台表演效果的一项基础元素。首先,舞美灯光可以体现舞台表演的时间变化。舞台表演的时间有限,但是表演内容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可以是无限的,通过对灯光的色彩、强度、明暗进行艺术处理,配合故事情节发展要求,可以更好地体现时间的更替。其次,舞美灯光可以体现舞台表演的空间变化。通过色彩布局与场景转变,可以更好展现舞台表演中的空间更替,增强舞台的立体感,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层次感。再次,舞美灯光可以体现表演者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表演的情节发展仅靠表演者的动作变化和背景音乐更替无法强烈展现给观众,而舞美灯光作为一种强烈的视觉盛宴体现者,可以更直观展现表演者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及心理变化,起到承接剧情发展的.作用。

(三)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剧情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通过现代舞美灯光技术的支持,舞台上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多样化,人物特征和展现效果更为突显。一方面,舞美灯光可以有效勾勒人物形象,同时可以通过强化道具的颜色以及布景的明暗变化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观众可以融入其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舞美灯光可以用于人物情感的抒发,通过灯光的突然转变或者色彩的明暗对比,人物情感的高潮期或低谷期都可以适时体现,帮助观众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并产生情感共鸣,更好烘托舞台所传达的情感交替,最终达到更好的观看效果,保持了表演的整体连贯性。

(四)配合舞台特技

为了加强舞台表演效果和吸引更多观众前往观看,现代舞台表演往往加入一些舞台特技,使整体表演更加复杂多变,避免观众因乏味、倦怠而失去观看兴趣。近几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持续进步,舞台特技的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高。舞台特技对于强化艺术的真实性具有突出作用,由于难度相对普通表演有所加大,因此需要舞美灯光进行有效配合。舞美灯光对舞台特技的成功展现起到了整合作用,它很好地将表演者、场景布置和特技道具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强化了特技效果,使舞台特技更加真实且具有表现力。

三、提高舞美灯光艺术效果的措施

(一)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

舞美灯光除了基础的照明作用,更重要的是为表演增色,展现表演的剧情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在进行舞美灯光艺术效果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剧本,了解剧情的发展变化,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在进行舞美灯光设计时需要考虑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这个需要结合灯光道具本身的物理特性和设计者的技术经验来完成,同时要以测评数据作为理论依据支持,以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灯光设计时一定要符合剧情的发展,用灯光烘托背景时需要对剧本的时空、环境的描绘进行仔细揣摩,力求通过灯光可以展现故事背景,在进行人物性格和心理描绘时,可以通过与表演者进行交流来更好展现他们的情感、心理变化,使整体表演更上一层楼。

(二)舞美灯光设计者需要持续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进步带来了舞美灯光艺术效果的进步,但仅靠客观条件的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舞美灯光设计者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持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舞美灯光技术的革新进步。随着表演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观众审美情趣的提升,对于舞台表演的效果要求也逐步提高,舞美灯光作为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通过不断变革来适应观众的审美变化。同时,由于舞美灯光设计本身也属于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对于设计者的审美水平、音乐素养以及综合表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设计者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力求可以更好地开展舞美灯光的设计与创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美灯光对于舞台表演的整体展现影响深远,不论在照明和加强舞台表演效果上,还是塑造人物形象和配合舞台特技上都具有突出表现力。为了有效提升国内舞美灯光技术组织的应用水平,我们需要加强对灯光设计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同时也需要引进和研发更多先进的舞美灯光技术设备,合理制订设计方案,为观众呈现更好的舞台表演。

参考文献:

[1]林建。论灯光在舞台的作用[J]。时代报告,(8)。

[2]苏建军。简述舞台灯光和影视灯光的设计原则及布光技巧[J]。现代电视技术,(4)。

[3]陈耀荣。浅谈舞台灯光的艺术效果[J]。大众文艺,(12)。

6.舞台表演考试真题答案 篇六

钟莹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300000 摘要:

优秀舞者必然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伴随着音乐很容易进入忘我的佳境,而这些都是基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表演能力之上的。“舞台表演课”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舞蹈表演的能力,对舞蹈教育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字:舞蹈表演课 实践意义

一、引言

职业舞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舞蹈人才,即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现今的专业舞蹈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部分学校开设了“舞台表演课”。如,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舞蹈学专业开设了为期一学期(34课时)的表演课,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基本功、掌握舞蹈知识的同时,学习舞台表演类的课程。课程通过运用舞台话剧表演演员训练方法,使学生理解戏剧表演和舞蹈表演的关系,感受到在舞蹈表演中戏剧性表演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表演技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与表演方法诠释舞蹈作品。

如今,部分的高校舞蹈教师已开始重视学生舞蹈中的情感表达,也开始在戏剧与舞蹈表演融合方面做出努力。但是,由于关注的群体较少,学校的重视的程度不够,所以至今市面上关于探讨表演课在舞蹈教学中意义的书籍和文章极为稀少,完整的课程大纲和行之有效的系统性教材更为缺乏,表演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没有权威的可行性分析。从某种程度而言,这阻碍了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对津沽学院舞蹈专业的“舞台表演课”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和调研,试图得到相对客观的结论,以期对舞蹈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二、“舞台表演课”的实践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刻苦训练、坚持求知的动力。舞蹈是一门艰苦的艺术,初期的枯燥、疼痛、乏味让人望而却步,甚至中途放弃。津沽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学习舞蹈时间短,基本功较为薄弱,舞蹈眼界相对较为狭隘,舞台表现力也较为生硬。所以长期的、枯燥的、单一的训练,束缚了他们的天性,消解了他们的热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表演与天性、艺术与游戏存在这一种天然的亲近关系。我在“舞台表演课”观察中发现:曾经在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学生,在舞台上既然能开始游戏和表演。他们的第一次课,即是“解放天性”。教师经常会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自行感受周边的环境,运用自身的肢体和言语进行表达。在释放自身的同时,也能直观的认识到自身的局限,从而发奋学习。如,有的同学在模仿蛇的动态时,发现有些力不从心,无法表现蛇的柔软性时,他们认识到软度的重要性,从而积极的投身到自主的学习之中。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欲”。

2、克服怯场的心理问题

舞台表演课在克服学生怯场的心理问题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常看见这样的学生:考试不如上课好,演出不如排练好。有的学生甚至在考试和演出前就开始高度兴奋,难以入眠,临场表演更是四肢僵硬,手足无措,面目表情。有的学生在表演时难以集中注意力,眼睛时不时瞟向观众。毫无疑问,这样难以情投入,破坏了表演的自如感。从心理学分析,他们的这些表现是不自信、紧张和怯场引起的不良后果。想要克服怯场最好的方法就是摒弃杂念、集中精力。

在“舞台表演课”的观察中,笔者发现通过运用“营造情境”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摒弃杂念,集中精力。例如:让一名学生坐在教室的中央,凝视着前方,在众目睽睽下,一秒、两秒„她开始手足无措,呼吸急促,六神无主,与同学挤眉弄眼、后来,老师让她背过身,在附近放一根针、一条线,然后让她在地上寻找针线,并坐下将线穿入针眼,缝一个口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中,任务时,那种紧张和不适感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的感觉和体验,同时在乐声中引发了舞蹈的美感。经过几次课的训练,学生便可抛开道具,自如的营造情境,投入于表演之中,从而克服怯场的心理问题。

3、提高表演能力

“舞台表演课”的教学环环相扣,当学生在表演中能够自如的营造情境之后,就进入了正题——舞蹈情感表达能力的训练。

著名编导蒋祖慧老师认为:舞蹈的灵魂在于情感。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语境应该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例如,成长环境的不同,北方女子的性格可能外向、豪放,而江南女子的性格可能较为内敛、含蓄。自然,当表演南方或者北方的女子舞蹈时,人物的情感表达也应有所不同。但是,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规范统一,逐渐把学生规训成一张相同的白纸,千人一面,毫无颜色。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都较为单一,即便是优秀的舞蹈演员在塑造人物时,也很少出现情感交织的情绪,人物性格也趋向普同化,毫无特点。反观之话剧,优秀的话剧演员,他们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情绪状态,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表达的能力,既有先天赋予的因素,也有后天的练习和实践的结果。

“舞台表演课”在提高舞台表演能力方面的训练主要分为:

一、情感记忆的训练,即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并对其进行记忆和模仿;

二、艺术想象力的训练,即把情感体验与角色相联系,并对其进行想象和升华。艺术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眼前并不存在的事物想象得活灵活现。是否能把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记忆,并激发自身与这些形象记忆相联系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表达的细腻性和艺术想象的再创性。在“情感表达能力”的训练方面,教师要求学生要化身为角色,进入角色规定的情境,过着角色的精神生活,同时演员作为角色的创作者,又要时刻监督着自己的表演,使其沿着正确的创作目标前进。

这种强调情感表达的体验性、细腻性和再创性的训练,能够有效、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促进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诠释舞蹈作品。正如法国著名演员老科格兰说:“我不信奉违反自然的艺术,但我也不愿在剧场中看到缺乏艺术的自然。1

三、结语

优秀舞者一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音乐一起便进入忘我的佳境,而这些都是基于优秀的表演能力之上的。通过“舞台表演课”的解放天性、营造情境、情绪记忆的的训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释放了学生的表演的欲望,增强了情感表达的细腻性,推动了现有课程的活力,催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虽然,“舞台表演课”还未在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中得到普及,但是舞蹈界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也开始重视舞蹈与交叉学科的碰撞。由于,1林洪桐著,《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第2页,转引自《西欧、俄罗斯名家论演技》中央戏剧学院1981年版,第68页。笔者自身文化背景和调查时间的限制,无法对“舞台表演课”的实践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此文乃是抛砖引玉,期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于舞台表演训练。

参考文献:

1、林洪桐,《边沿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50、68页

2、孙琳芳、崔宗祥、魏爽,《浅议“表演式训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科教导刊,2011年1月(中),第178页

3、郝琳,《论即兴表演练习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内蒙古艺术,2010年1月,第41-42页。

作者介绍:钟莹,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舞蹈教师

7.舞台表演考试真题答案 篇七

音响是舞台表演的灵魂,作为传声筒的音响设备在舞台表演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随着舞台表演对其越来越倚重,音响更是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舞美手段。

一、麦克风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

音响并非一开始就是舞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20 世纪后才进入舞台表演的。早期的舞台表演规模都比较小,那时也没有扩音设备,演员们的声音都是直接地、不经任何修饰地进入观众的耳中。那时的舞台前方都会设置一个很大的空间,供伴奏乐队在里面演奏。为了更清晰地表现作曲家的音乐并让观众都听清楚,乐队的规模一般都很大,乐器的种类也比较多,乐队的指挥成为整个演出过程中音乐的总指挥。

随着扩音技术的发展以及麦克风的问世,舞台表演的音响逐步发生了变化。麦克风逐步被应用到剧院演出中来,其作用很快就得到了发挥,演员演唱和述说台词的声音被清晰地传到剧院的每一个角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科技无法克服的弊病,比如演员必须要加强换气技巧的训练;再比如,麦克风对高音演唱演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要求他们必须更好地排练。当然,麦克风的使用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他们惊喜地发现演员的声音终于盖过了观众们的笑闹声。

同样地,麦克风被应用到乐池之中,这不仅大大扩大了伴奏音乐的声音,同时也使得大规模乐队的存在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于是,乐队的规模也不断缩小,但由于乐手往往能一人“身兼数职”,所以声音的效果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增强。像风靡全球、以动人的流行音乐吸引人的大型舞台表演《巴黎圣母院》,它的音乐制作主要是由五人组成的乐队完成的:一位键盘手、一位贝司手、一位吉他手、一位鼓手,再加上一位打击乐手。再加上录音师马努·吉欧的帮助,就完成了该剧所有的音乐,这堪称是高科技带来的奇迹。乐队规模的缩小,不仅为制作人节省了大笔资金,还更易于人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从而使演奏出的音乐更为流畅和动听。此外,乐队人数的减少还使得舞台前面的乐池并非是不可或缺的了。乐队可以更灵活地安排到舞台的其他地方,从而使舞台布景设计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二、扩音、混音技术的发展和音响设备的增多为音响师介入舞台表演演出提供了可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音响不再单纯地被应用到为音乐和演员扩音方面,创作者们试着让它为舞台的表演提供更大的帮助。20 世纪中期摇滚乐的流行加速了音响技术的应用,舞台表演剧组开始有了专门的录音棚,除了可以录制演员演唱的原声带之外,还可以帮助作曲家作曲。音响师调出的不同类型的曲调可以给作曲家提供更多的选择,作曲的辅助手段得以增加。

1968 年的《许诺,许诺》大概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利用音响设备辅助演出的舞台表演。它不仅在舞台上布置了麦克风和地麦,还邀请了当时一流的音响师参与到演出和创作中来,该剧首演的舒伯特剧场内奏响了“剧场有史以来最动听的音乐”,根据现场演出录制的唱片效果非常好,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剧的巨大成功使录音系统和混音系统以及音响师在舞台表演中站稳了脚跟。

在实际的演出过程中,音响师所需要负责的音乐主要有以下三种:演员的声音、音乐的声音和一些烘托气氛的舞台声音。其中,演员的声音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音响处理,只是由音响师调好扩音设备,进行扩音就可以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音响师已经可以通过特殊装备弥补演员演唱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给观众以更好的享受。

至于剧中音乐的声音,可以分为现场演奏和录音伴奏两种。现场演奏当然就是由乐队进行现场的演出,它的优点是每一次演出都会给乐手们带来新鲜的感受,从而不断地对声音加以调整和改进;另外,它的现场性也满足了观众们的愿望,并且能够适应实际演出中的特殊需要。

录音伴奏则是采用事先录制好的音乐伴奏带,由音响师根据演出的进程播放不同的伴奏音乐。 年 9 月 16 日在巴黎议会表演大厅首演的《巴黎圣母院》,就用预先录制好的配乐替代了现场演奏的交响乐团。剧中七位主要演员所佩戴的麦克风均为最新的耳挂式,这也有别于传统舞台表演所惯用的`隐藏式。耳挂式麦克风不仅与演员身上的古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还由于紧贴演员的嘴部,能够强化演员的声音,大大加强了现场观看的收听效果,在演出结束后大受赞扬。

起烘托作用的舞台声音可分为两种:串场附带和戏剧背景。串场附带与剧情没有直接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是制造烘托气氛,强调剧中的矛盾冲突,突出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暗示剧情的转折或转场等。它配合剧情的发展和行进,但并不是舞台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常见的是序曲和两幕转换时的幕间音响,一般由现场演奏。

上一篇:2024年6月22自查自纠隐患整改方案下一篇:精准扶贫工作约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