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技术论文

2024-07-11

市政技术论文(精选10篇)

1.市政技术论文 篇一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系统的学习,培养的对象是了解市政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具有市政道路工程、桥涵工程、市政管道工程施工、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与能力,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设计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城市环境工程施工管理、设计、运营、监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市政建设部门从事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工作的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与该专业相适应的初期工作岗位有市政工程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质量员、造价员等,后期工作岗位有市政工程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道路、桥梁、管道、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相关工程领域从事施工、管理、服务、设计等工作。

★实训项目:工程测量实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训、钢筋工、木工或架子工等工种实训、识图能力实训、工程检测能力实训、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地下空间施工实训。

★核心能力:市政工程一线施工与管理能力,具有市政行业一项工种的中级工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

基础课:应用高等数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专业课:道路工程、桥涵工程、市政管道工程、城市道路设计、市政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桥涵水力水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市政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CAD制图、市政工程监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

★培养能力:

1、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排水)施工工艺与管理技能的基本训练;

2、具有一定的城市道路设计、路基路面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工程测量工作;

3、具有编制工程技术标、商务标,参与工程招投标活动的能力;

4、具备市政工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监理员的上岗能力,并为将来参加建造师考试进行知识储备;

5、具有电脑制图和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2.市政技术论文 篇二

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 工作中首先应认真熟悉图纸, 复测并检查其与设计是否存在误差, 并应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以满足施工期间引用的需要, 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测量防线时应保证测量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并应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以保证后期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结合尺寸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并应仔细查找路面下覆盖的各种管网路线以免在施工中带来损失。

2、填方路基施工

在大规模路基填筑前应选择一段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 并在试验段内测定土的松铺系数、达到不同压实度所需要的压实遍数以及设备的最佳组合, 以及工人最大及平均台班完成量;施工前应对原地表进行清理及挖除, 若填土高度小于80cm则可对原地面清理并挖除后将表层土翻松30cm, 之后将其平整压实后填筑, 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则应对原地表清理挖除后应先将路堤基底整平并进行碾压后方可进行上部土方填筑。填方作业一般分为填作区、平整区、震压区及检测区等小区,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各区间流水组织施工, 首先用平地机按照测定的松铺系数将土方摊平, 期间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 路床顶层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不可小于8cm, 在摊平过程中应确保每层土方应保持一定的路拱以保证路基内排水疏通, 每侧每层填土宽度均应超过路基宽度, 并保证每侧宽出不少于50cm以确保边缘土体的压实度满足要求;之后则可开始进行碾压, 碾压过程中第一遍不振动, 之后由弱至强开始振动碾压, 对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测按纵向进退式进行, 碾压时每侧轮机应保证重叠0.4-0.5m, 并应却保碾压均匀, 不存在漏压、死角现象, 碾压完成后应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对碾压效果进行检测[1]。

在填方路基施工中应分层填筑, 并在保证下层压实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 且应及时对含水量进行测定, 并对不同填筑土质分别进行干密度标定, 对分段填筑时若纵向搭界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浇筑则应将先填地段按1:1放坡并分层留台阶, 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 且其搭界长度不可小于2m;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路堤的几何尺寸和坡度, 并在每层压实后削坡中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的稳定性。

3、挖方路基施工

在路基开挖前应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以保证排水通畅, 并应根据当地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挖方作业施工应确保边坡的稳定不得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损坏或干扰, 土方开挖一般应采取分层开挖, 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检验合格的挖方材料, 并在过程中保持路基排水畅通;土方开挖一般采用挖掘机开挖并配合以自卸车运输, 而对于地质较为复杂的地段应以人工开挖为主, 整个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放样坡度以免少挖或超挖现象造成返工或浪费, 开挖应自上而下, 不得乱挖, 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性, 开挖中严禁掏洞取土[2]。

4、路基及地面排水

地面排水。地面排水一般采用边沟、截水沟、跌水以及地表排水管, 对于等级高的公路则应辅以铺砌防护, 铺砌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加固和今年采用的水泥混凝土预制板防护, 对于路基穿过水网地段的情况则一般采取逢沟设涵的做法以及最新发展的对路线两侧灌溉沟渠重新进行系统布置而省略掉穿越管线的排灌涵洞的施工做法。

路面排水。路面排水是将汇集到路面的降水迅速排除以减少其渗入路面量造成对路基边坡的冲刷, 路面排水一般采取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等形式。集中排水是在硬路肩外测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挡水带使其与路肩形成三角形的集水槽, 降水则可通过集水槽进行排放, 并每个一段距离设置一处泄水口以将边坡激流槽连接来排放降水到排水沟内;对于超高路段的排水应通过设置在中央地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而分散排水则适用于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3%的长路段, 其排水设施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也应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被向上生长而影响路面横向排水出路导致路表积水现象, 其一般采取将路肩硬化并设置路肩排水沟以增大沟坡排水[3]。

地下排水。对于路基地下排水一般采用暗沟、盲沟以及渗井等, 若水流量较大则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排水, 近年来研制而成的带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也非常适合地下排水施工。

二、结语

道路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舒适性及耐久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及工期, 因此在施工中只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控制才能最终保证整个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增强道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从路基施工测量、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及路基及地面排水等角度论述了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

参考文献

[1]吴建良:《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质量控制》, 《建设监理》, 2008年第2期。

[2]王书斌、社群乐:《公路路基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年。

3.探讨市政施工技术 篇三

关键词:市政施工技术;园林景观;措施

前言:

在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城市化飞速发展,市政施工技术的发展也备受人们关注,城市建设的工程中最重要的市政项目建设也受到了人们极大地重视。因为市政建设施工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建设的质量。虽然我国目前的市政施工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在小区道路以及园林景观施工方面等尚不完善,因此如何优化市政施工技術的管理,利用先进资源并且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对于当前市政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1、当前市政施工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居住小区道路以及园林景观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因为一条通畅美观的小区道路会给整个住宅区增添很多便利,且能够为人们营造一种温馨的感受。在园林绿地中,园林景观道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园林道路直接把园林景观划分成不同的景点模块,并且贯穿各个景点之间,将这些景点连接起来。如果设计合理,将会为人们提供很大的便捷与美的享受。但若是在对小区道路以及园林景观规划的设计中做的不好,例如园林道路的设计不合理,将造成区域性植物破坏,且对人们通行也造成不便,有人就会为了寻求便捷直接穿越绿化带造成小区道路绿化带破坏。由此看来目前市政施工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市政工程规划设计,只有合理规划、设计、建设才能够使市政建设达到标准。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市政项目的设计缺乏创造性、合理性,造成了大多数的市政项目的设计千篇一律。比如小区道路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缺乏设计创新性,大多数都是较为普通的类型,根本无法突出整个小区的美感与特点。另外,市政项目的设计者们缺乏对市政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的了解,这些施工的设计者缺乏对市政工程的实践经验,这样就造成了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的使先进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只是凭以往的设计观念来对其进行设计施工,这样就造成了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效率很难提高。除此之外,市政道路的施工对于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技术性、规范性条件要求较高。对于施工,如果还是按着照搬照抄进行的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是无法达到目前的高标准严要求。

2、当前市政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市政施工技术条件落后

目前的市政道路施工中,对于城市主干道的设计、规划、施工均是由大型市政建设企业进行施工,大型市政建设企业内部拥有高等级的施工资质和高端专业技能人才,其资金实力雄厚,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也较为先进,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备也十分全面,因此其设计、施工的项目质量都能达到业主的要求。但是,这类大型市政建设企业一般承揽比较大型的市政工程项目。对于小型的市政景观工程,例如小区道路以及园林景观的施工一般都是由一些中小型,且缺乏较为先进机械设备和专业性较强的人才的企业来完成的,在其施工过程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小区道路以及园林景观的施工中经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2.2市政施工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俗话说,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对于市政工程的施工,道路及景观的设计规划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当前市政工程的设计规划却无法达到整个小区预期的美化,目前的一些市政施工项目的设计者,对于工程设计的交底和图纸的会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直接造成了市政工程的施工没有办法顺利进行。一项工程的实施及建设最终效果如何,通常需要把所有的设计元素都体现在施工图纸上,通过与相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图纸会审工作与施工前交底工作,只有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之后,才可以确保工程达标。但是,当前许多市政工程企业及设计单位并不重视工程图纸的会审和交底工作,因此造成了设计上偏差,使得施工单位施工前交底不明确引起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2.3市政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

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要求从建设单位、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直至验收人员等建设施工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国大多数的工程施工参与者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至于在实际的市政施工过程中并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除此之外,对于施工单位的高层技术管理人员来说,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同时,对某些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技术性问题也无法进行解决,造成了市政施工的质量问题。这说明,我国的大多数的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还不够。

3、提高市政施工技术的方法措施

3.1引进先进的技术

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加大力度对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进行引入和投资开发,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引进和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市政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控制,提高施工工艺和技术,淘汰落后以及富含危险性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以此来确保小区道路和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

3.2加强市政施工的设计工作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以及会审是市政施工管理中的基础,它决定着一项工程质量的问题。当施工单位拿到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之后,准备开工之前,相关单位和部门一定要抓紧对图纸进行会审工作。在设计图纸会审结束之后,有关单位还要到现场对施工设计进行复审。要严肃认真的对施工图进行复审,以免工程开始施工后才发现问题,到时再请设计单位出设计变更,现场就会出现严重窝工、浪费材料等现象。另外,对于小区道路以及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一定要结合当前小区的特点和美学,与主体建筑物的美学特点要达成一致,遥相呼应,这样才能够体现小区市政建设的美感。

3.3加强市政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是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快速发展,但是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且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已无法赶上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迭代,所以就目前这种情况来看很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一个优秀的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就应该具备一批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先进机械设备仪器。做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拥有一批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人员培训学习方面的资金投入,经常性组织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去一些专业的学习培训机构进行施工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升本公司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在人力物力双重保证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建设出一大批更加优质更加精品的市政工程,才能保证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快速健康蓬勃的发展。

4、结束语

在当前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阶段,市政工程的建设企业只有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学习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才能建设出优质,符合小区规划设计市政园林景观工程。

参考文献

[1]彭天英.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周报,2009,(09).

[2]张剑.关于对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导报,2010,(12).

4.2011年市政技术工作总结 篇四

公司总工办:

2011年,分公司在公司领导下,团结拼搏,勤奋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全面总结2011年取得的工作成绩,部署2012年的工作任务,现将市政分公司2011年度技术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2011年技术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技术成果:

1、嵩明杨林工业园区景观大道二期工程图纸审核及造价分析;

2、公司组织的首次测量技术培训及现场测量技术实训;

3、竣工资料完成情况;

4、施工现场收尾技术管理工作;

5、拟定测量仪器管理细则。

二、2011年度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分心与解决办法:

1、对市政工程造价不熟悉,软件使用不熟悉,使造价分析滞后,不完善;

2、市政分公司现场测量技术专业人员缺乏,通过公司测量培训已较大改善;

3、竣工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少部分资料不完善,经过进一步检查、清理,资料已补充,该问题已解决;

4、公司测量仪器使用不当,配件缺损,仪器使用保管人没有系统学习仪器操作、管理、维护,故针对该问题,公司出台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仪器使用、保管、维护,确保施工测量工作顺利开展。

三、2012年技术工作规划,包括技术工作的重点、目标 1、2012年市政分公司计划有新增项目,各项技术基础工作是全年技术工作的核心,如:组织技术人员学习施工技术规范并理解范围意图,学习施工设计图纸,在施工中灵活运用;

2、在基础技术工作稳健基础上,积极服务于施工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控制是2012年技术工作的重点、难点。

四、2012年技术工作学习培训计划,包括培训项目、内容、组织方式

1、市政工程造价构成及软件使用操作,由市政分公司组织,合同、材料相关人员学习;

2、AutoCAD制图、纬地公路设计软件、鸿业市政设计软件学习、操作及运用,由公司总工办组织工程技术相关人员参加学习;

3、市政工程初验、竣工验收、竣工资料管理学习,由市政分公司组织质检、试验技术人员参加学习。

五、2012年技术科研计划和项目,包括技术论文写作计划及内容:

1、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科研项目及论文;

2、市政BT项目融资风险及对策科研及论文;

5.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自荐信 篇五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览我的自荐信。

我来自农民家庭,从小受环境影响养成了朴素、能吃苦的生活习惯。我从小就性格开朗活波,乐意迎接新的环境,求学生涯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尤其在进入大学之后,以社会准人才的标准塑造自己,十几年的寒窗就是能让自己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即使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专科生,但是,我相信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不断的学习力才能代表未来。年轻就是我的本钱,我喜欢挑战自我,努力的完善自我,我坚信,只要给我一个平台我就会努力去奋斗。

三年的大学生活,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我渴望并准备了已久。大学不仅给了我学习的平台还很大程度提高了我的交往能力。我的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曾获得过学院三等奖学金。在大学几年中,我也练就了较好的我实验操做技能,能够独立的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完成道路桥梁工程相关的测量;能够熟练的运用CAD来绘制道路桥梁中的各种施工图。

为了能更好适应日后的工作,我不断地充实自己。因此暑假期间我都到社会中去锻炼自己,在基层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样不仅让我习惯了艰苦的生活,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让我懂得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伴着青春的激情与求知的欲望,我即将走完三年的大学之旅,大学生活造就了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而社会实践则使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突破。

明天,我可能踏出这个校园,我将要面对的是更具挑战的未来。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给我一个平台,我会用实力来证明你的目光,相信我的加入定会给贵公司增添一股新的力量。

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不管我是否得到您的欣赏,但请您能给我一个答复,期待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6.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篇六

1我国道路建设概述

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交通体系的支撑,上图是我国至来全国公路的总里程以及全国公路密度的统计相关数据,从图中所示的情况来看,我国公路总里程数是在逐年增加的。沥青作为我国公路的主要路面材料,庞大的公路总里程数意味着巨大的沥青消耗量。虽然当前我国对于沥青路面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沥青路面的平均使用寿命仅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这意味着我国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资金来维护沥青路面。探究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为国家节约财政资金,可以说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的控制

材料质量是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沥青路面的施工原材料主要有沥青、砾石和粗细集料。要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满足新时代的交通网络运输能力的需求,就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

2.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同等级的市政道路施工有不同的要求,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满足道路的需求,在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配合比进行科学的实验,从而科学地搭配材料的品种、级配和用量。

2.2施工前的准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对沥青路面的影响重大,如果基层路面的平整度、强度和弯度达不到要求,上层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肯定也不会太长。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首先要确保好基层路面的质量,确保沥青路面基层无杂物,压实度达到了一定的要求。

2.3施工材料的存放。对于砾石或粗细集料等施工员材料需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因为这些原材料一旦出现受潮的情况势必影响最终沥青的质量,各种原材料混合之后的稳定性也有所差异。

2.4车辆温度的控制。运输沥青的车辆对于温度需要严格的控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沥青的质量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尽量保持沥青的温度在合理的范围,从而维持理沥青原有的特性,保证施工质量。

3我国沥青路面比较常见的病害

3.1路面裂缝。路面裂缝是我国市政道路常见的病害之一,我国每年都会为修补市政道路的路面裂缝投入大量的资金。导致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施工过程中对于沥青的各原材料的配比没有进行预试验,施工完成之后沥青路面在车辆长期的负载下就出现了沉降等,导致路面的含水量不断增加,路面基层的稳定性也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路面裂缝的出现。如果路面裂缝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裂缝会越来越宽,影响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3.2路面泛油、油包。路面泛油、油包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上也常有出现,这种问题前期并不会对道路造成任何影响,长此以往却会危害道路的稳定性。路面泛油、油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道路施工设计工作没有做到位,基层路面的平整度没有达到要求,在路面不平整的条件下,粘层油会流动到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导致有的地方缺乏粘层油,在沥青路面上就体现为泛油、油包。在车辆以及外界气候的长期作用下,可能会出现部分路面下面没有粘层油,导致沥青路面与下层的基层分开,表现为路面出现裂缝,或者完全破损。

3.3车辙。车辙是沥青路面所独有的损坏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般是由于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强度变低,同时强度变低的沥青路面受到较重的车辆的碾压,则车辆经过之后就在路面上留下了车辙印,这种问题一般在夏天出现得较多,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4沥青路面道路施工技术要求

4.1对路面施工的设计进行详细检查。前期做好完备的准备工作对于后期的路面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沥青路面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对路面施工的设计进行详细的检查,探讨路面施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存在缺陷,则及时进行修改。施工前可以结合设计图纸对整个工程所需的沥青用量进行计算,可以具体到每天的`沥青用量,从方便采购部门的工作。

4.2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对施工进行合理安排。市政道路施工的工期较长,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大,站在这一角度考虑,工期每延长一天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要尽可能的避免路面施工过程中的中断现象。在施工之前务必要结合图纸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首先,施工体制要实行双班轮流制,以保证路面整体施工的流畅性,;其次,在施工要点路面要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到场指挥施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并且为路面施工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4.3科学控制沥青的原材料比例。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最终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对此一定要保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合理。施工之前首先要在工地的实验室中对混合料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保证沥青混合材料能够满足道路设计等级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最佳配比确定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采购部门需要根据最佳配比来采购各种材料的用量。

4.4道路基层路面的处理。道路基层路面的平整度、强度都会对上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沥青路面的铺设前,要对路面基层进行一定的处理,主要是清理基层里面残留的杂物,基层中尤其不能存在植物的树根等能够腐蚀的物质。沥青路面对基层的含水量有较高的要求,在道路基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碾压,让含水量降到一定的水平,然后进行上层沥青混合料的铺设。土壤的质量也会对沥青路面有影响,在路面基层施工时同样需要对土壤进行检查,如果土壤达不到路面建设的要求,则需要更换土壤。

5结语

市政沥青路面的施工不仅是城市的发展程度的象征,也是我国的经济命脉。在市政沥青道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施工的技术,从施工的原材料配置、施工方式、路面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此避免沥青路面出现不良问题。同时,相关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建设高质量的市政道路,继而满足人民群众使用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怀.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3):282-282.

7.市政管道施工技术探讨 篇七

关键词:市政,管道,施工

1 工程地质概况

施工时, 开槽埋管主要开挖至灰色粉砂、粘质粉土 (或灰色砂质粉土) 及灰色 (淤泥质) 粘土层, 顶管主要从灰色砂质粉土层中穿过, 沉井下沉至灰色 (淤泥质) 粘土层内, 泵站沉井下沉至灰色粉质粘土层内。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管道放样→开挖与支护→管道基础→管道铺设→管道接口→窨井→闭水试验→管道回填覆土。

2.2 管道放样

首先根据管道中心控制桩和沟槽宽度放出沟槽开挖边线, 然后设置高程样板以测定和控制管道标高。高程样板必须复核后方可使用, 并在挖至底层土、做基础、排管等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 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 放样复核的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存, 以备查考。开挖与支护:采用挖掘机开挖, 当埋深小于6米时, 用钢板桩支护、撑拆列板支撑, 大于6米时, 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挖土前, 提前打设井点降水, 在地下水位稳定在槽底以下0.5米时方可开挖。挖土后及时支撑, 以防止槽壁失稳而导致沟槽坍塌。槽边堆土高度与离沟槽边的距离不得违反《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的规定, 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必须平稳, 并根据计算确定离沟槽边的安全距离。

2.3 管道基础

钢筋砼管管道基础采用C20砼基础, 包括砾石砂垫层C20砼基础及管枕, 并且用黄砂回填至管道半径高;玻璃钢夹砂管管道基础的做法为:沟槽底部铺设厚度为15cm的碎石或砾石砂基层, 5cm中粗砂垫层, 并且密实, 作为管道基础基础施工前必须复核高程样板的标高, 在沟槽底部每隔4m左右钉一只样桩, 并用样尺检查桩顶标高, 以控制挖土面、垫层面和基础面。基础的底层采用人工挖除, 修整槽底, 清除淤泥与碎土, 如有超挖, 要用砾石砂填实, 不得用土回填。管道基础的垫层要按规定的沟槽宽度满堂铺筑、摊平、拍实。砼基础的材料、拌和、运输和浇筑要符合砼施工规范的要求, 用平板振动器拍平、振实砼基础, 浇筑完毕后, 12小时内不得浸水, 并进行养护。

2.4 管道敷设

运至现场的成品管在敷设前要再次逐节检查。凡在运输或堆放过程中损坏的管子不得吊入沟槽。

管子卸车要用柔性悬带或绳带提起, 禁止抛扔或撞击管道。管子起吊时要采用双点起吊, 严禁单点起吊。排管前先复核高程样板, 清扫基础表面的污泥、杂物及积水。复核基础表面标高, 要严格控制管内底标高。管道敷设前要将承口内表和插口外表的油污、杂物清除干净;将检验合格的丁基橡胶密封圈套入管节的插口槽内, 环形的滑动部分内表面均布硅油薄层, 在管节承口端面预先用氯丁胶水粘结四块多层胶合板组成的衬垫, 其厚度为12cm, 按间隔90°均匀分布;将一只管节凿成二个半节管子, 带承口的半节管子排在窨井的进水方向, 带插口的半节管子排在窨井的出水方向, 当窨井底板与管道深度不一致时, 需对受扰动的土基用C20砼和砾石砂填实, 窨井底板离承口的管端或尾部距离大于250mm时, 要加设管枕及垫板。管节合扰时, 采用悬吊方式进行。管节承插就位后, 放松吊索和其它紧管工具, 然后检查管节的高程和中心线、承口与插口之间的间隙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否则, 要返工重排。

2.5 管道接口

在管道铺设前要对管节的承口和插口以及橡胶圈的尺寸、规格、光洁度、物理力学性能做详细检查, 以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φ2200、φ2400的钢筋砼企口管采用“q”型橡胶圈接口, 属柔性接口。橡胶密封圈选用高度为24#, 展开长度φ2200为6590mm、φ2400为7155mm, 允许偏差为±10mm, 其它尺寸允许偏差为<6%。在环形的滑动部分内表面注有硅油薄层, 空隙要贯通。橡胶圈要保持清洁、无油污, 不得在阳光下直晒, 不能与油类接触。接缝施工时, 沟管端部必须清洗干净, 浇水湿润。φ2000玻璃钢夹砂管采用双“O”型橡胶圈接口。接口操作如下:

(1) 管道在放入沟槽之前, 须先清理承口内侧及插口部的灰尘、砂子、水泥或其它固体附着物;

(2) 将管子置于沟槽内, 管子连接前, 在承插部位的底部挖一个坑, 使承口与插口悬空, 便于操作;

(3) 用布再次将管子的连接部位擦净, 同时, 用一种中性润滑剂均匀地涂在承口的内壁。再次清理插口端的凹槽, 取橡胶密封圈, 检查确认为完好后, 涂上润滑油。将橡胶圈套入凹槽, 用力向上拉, 同时用手沿圈运动, 使橡胶圈无任何扭曲地嵌入插口凹槽内;

(4) 在管子上套两根柔性吊带, 并连在挖掘机上, 利用挖掘机沿沟槽慢慢向前移动带动管子, 使插口插入承口;

(5) 管子连接后, 用一块厚约0.4~0.5mm, 宽15mm, 长20mm以上的薄钢板插入承插口之间, 检查橡胶圈各部的环向位置, 以确定橡胶圈是否在同一深度。玻璃钢夹砂管道与窨井的连接要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操作, 窨井接口处的配件外表面要打毛并涂胶, 粘一层细砂, 井壁孔口处的砼要饱满, 使管道与井的接口密封性能加强。

2.6 玻璃钢夹砂管道现场切割与对接

玻璃钢夹砂管道在安装过程中, 需现场切割对接。在对接面处用125角磨机打磨出坡口, 除去粉尘, 然后上腻子、上胶衣, 按2层短切毡加1层方格布进行辅复, 再按1毡加1布交替辅复至规定的尺寸。

2.7 窨井

砖砌窨井筑前要打扫冲洗基础表面, 清除杂物, 并保持基础表面无泥浆、无积水, 检查沟管是否稳定, 方向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替换窨井部位的支撑, 并根据设计的窨井位置和规定的尺寸做好放样和复核工作, 并浇水湿润砖材。在砌筑的基础面上, 铺筑砂浆后方可砌砖墙。砌砖时要夹角对齐上下错缝, 内外搭接。窨井砌至要求的高度后即可安放盖板防盗盖座。

2.8 闭水试验

工程为污水管道, 每节均作闭水试验。玻璃钢夹砂管在试验压力1.5Pa时, 保压30秒不出现渗漏现象, 则证明密封良好, 否则需调整管子或拔下管子, 检查密封面和橡胶圈, 确认无问题后, 再重新连接, 试验。钢筋砼管闭水允许渗水量为:φ2200管道, 水头4.2m, 允许渗水量为2.0kg/10m分钟;φ2400管道, 水头4.5m, 允许渗水量为2.2kg/10m分钟。采用窨井闭水, 准备闭水的管道接通二只窨井, 并封堵管口。在管道灌满水后24小时再进行闭水检验, 试磅时间不得小于20分钟。管道回填及覆土:闭水试验合格、工程师批准后进行管道回填, 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 及时覆土, 以防止管道暴露时间过长。覆土前必须将槽底杂物清理干净, 沟槽内不得有积水, 严禁带水覆土, 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质。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覆土必须分层整平, 每层铺筑厚度为30cm (松厚) , 并夯实。

2.9 管道防腐

砼管道的内壁防腐施工必须在地面完成, 埋地后再对预埋件和接缝以及破损处进行补涂。采用JP聚丙烯按规定进行对管道等进行防腐处理。涂装工艺为:批嵌腻子→涂底漆二道→涂面漆二道→接缝补涂。

结语

综上所述, 市政管道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质量控制, 做好监督与检测工作,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 在今后的工作中, 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总结, 为工程的发展与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爱华, 黄迎.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7) .

[2]史国桢.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要点[J].山西建筑.2011 (07) .

8.探讨市政桥梁施工技术 篇八

关键词:探讨;市政桥梁;施工技术

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尤其是在在各行各业中,新技术、新材料、新的思维方式不断的投入生产生活中,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市政桥梁工程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民众的审美观念和社会的需求推动下,全社会对市政桥梁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瞩目,对桥梁设计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就要求市政桥梁相关的设计人员和建设者必须要选择合理和科学的施工技术,提升桥梁工程质量和功能,文章重点对市政桥梁工作中的主要施工技术以及其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一、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1.施工工艺分析

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技术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我国桥梁施工中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合理地设计并预先做好主梁,并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时,将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正弯据区,同时进行压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保持主梁底板通气孔的干净整洁。同时还要注意临时制作的状况,对于临时支架的刚度与强度,必须随时监控,严密监视,时刻关注,并且在安置临时支架之前,就考虑好拆除临时支座的方便与平稳同步,为稳定和均匀处理与拆装提供方便,等到预应力张拉完后,且压浆强度达到了35MPa 时,就能拆除临时支座。临时支座卸载时务必要保持平稳、同步,还要进行逐孔对称。确保在临时支座拆除后,永久支座能够与梁底与墩顶保持牢固的连接。

其次,关于锚固区齿板问题的注意事项,一是要必须使锚固齿板符合规范设计的具体要求,只有当预应力钢束与齿板锚固面形成垂直状态,才能保证在二次张拉时锚固齿板整体受力与张拉时,不会对锚具夹片造成破坏。同时要严格把握好底模的厚度与永久性支座的情况,具体操作是先把支座置于墩顶支座垫石上,最后仔细在支座的外围安装底模。还要把握控制好密封支座与底模的缝隙,避免工程施工时发生漏浆问题,由此而带来不必要的施工麻烦。当前我们施工中底模多采用聚苯板,这是基于聚苯板被混凝土的重力作用时减弱对其受到的大影响,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使当前的聚苯板厚度厚于支座厚度的2mm。

然后,关于现浇接头与湿接缝相关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湿接缝与现浇接头施工的施工工序是首先要从预制主梁开始,一直施工到完成了横向湿接缝作业,到最后工程完成浇筑,整个施工过程的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另一方面,在进行桥面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梁体实际的张拉状况,根据桥梁设计时的抛物线形状,要对预制梁体的底板台座进行反拱的控制和设置,以便更好的控制梁体存梁时间。

最后,不兼容的现象的解决。在张拉前首先要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查,包括型号、功能和数量等,在张拉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范标准来操作作业,要时刻对油压表进行检验,检查指针是否有震动现象,避免油压表出现回升现象。如果出现这类现象和问题,要立马停止作业并重新对油压表进行校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问题。

2.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优势

在我国市政桥梁工程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分析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和比较不同的施工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很有帮助,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刚度比较大,变形率小,伸缩缝较窄,能够有效的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其次,使用吊装设备起吊重量大材料,可以大大的减少施工设备数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更加方便施工;最后,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技术可以大規模使用预制标准构件,能够在工厂内进行标准化构建的生产,极大地方便现场的技术操作,缩短了桥梁的施工工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后张法预应力技术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分析

我们知道,地形因素对市政桥梁的施工建设是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假如,我们要建设的市政桥梁在水库旁边,而且水库的地势高低起伏,那么这样的地形条件就会对整个桥梁的地基承载能力产生不利影响,面对这类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来解决,具体施工工艺方法分析如下:

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对整个支架方案进行精确的设计,设计方案必须经得工程监理师审批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在支架施工完成后,同样要注重工程监理的验收工作,只有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此外,在装设梁底模板施工时,使用的竹胶板要规定厚度为两厘米,安装时注意工序,首先进行底模施工,再进行侧模施工,最后进行顶模施工。

在施工的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保留足够的预留预拱度,在安装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工程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才能保证施工的建筑能够达到验收的规定要求和范围,与此同时,要对支架的下部设立沉降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如实记录真实的观测结果数据。

在施工的过程中,市政桥梁工程的浇筑施工方法一般采用二次振捣法。在二次振捣法是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浇筑细节的管理,特别要注意在混凝土初凝时不能够受到震动。采用二次振捣的优势明显的,能够有效的解决震动过程中出现的水分和气泡上升等问题,同使,还可以对混凝土的微孔问题进行解决,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的下沉,除此之外,二次振捣法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

2.后张法预应力技术优势

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障了市政桥梁施工的质量,更好地促进了市政桥梁既有功能的发挥。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主要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者共同作用的产物,钢筋混泥土的抗裂性较差,桥梁在承受着较大的负载作用下,就会导致桥梁受拉区的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积累会导致构件刚度降低和变形,最终影响了桥梁的质量安全和功能正常的发挥。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使用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构件的抗裂性能,因此这项技术在我国广泛使用于的桥梁工程建设之中。

三、结束语

提高市政桥梁的施工技术是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市政桥梁既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地标性建筑,更是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所以,既要具有鲜明的特色,要与周边建筑物相匹配、功能相协调,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的同时,还要发挥出桥梁的功能和城市的文化特色。提高市政桥梁的施工技术能够促进建设出更多高品质的工程,能够对交通压力的缓解和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章国峰.试论市政桥梁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2).

9.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及技术 篇九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

【关键词】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道路质量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ing rapidly, city road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urban road traffic demand more and more.【 keywords 】 municipal road;preventive;maintenance technology;road quality

中图分类号:u41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路面养护和维修的关系上,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等到路面开始出现损坏后,才想起要对它进行维修,而对于路面还处于良好状态下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则往往认识不足。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1.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

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2.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

3.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时机

沥青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可分为三期:一是建成投入使用开始,沥青逐渐被氧化、损耗;二是沥青路面出现微小裂缝、小坑槽或脱皮现象;三是路面出现较大面积裂缝,并贯通形成龟裂,最终出现结构问题。路面预防性养护是对公路路面采取的一种高标准的养护方式,要求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态时,即路面处于第一阶段时开始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使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

4.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周期规律

预防性养护标准高,而路面使用性能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因此必须周期性实施养护措施,即定期开展路况调查,采集路况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当路面使用性能降到预定标准时,及时实施养护策略,恢复路面服务功能,如此循环往复。一般公路要求每年进行一次路况检测,实施预防性养护可增加检测频率,特别是对常巡查中发现病害的路段作专项检测与评价,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实施养护措施。因此,预防性养护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相对于另外两种路面养护类型,其周期短,即养护频率高。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在一个寿命周期内实施6次以上全路面预防性养护,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同时保持路面较好的服务功能。

5.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手段

5.1灌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

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凸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5.2就地热补

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5.3稀浆封层

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5.4面再生密封

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

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5.5沥青混凝土罩面

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5.6路面裂缝填封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破损不仅影响路容美观和行车舒适性,而且会使路表水通过裂缝进入路面结构层内,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大大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大多数裂缝开始时皆为微小裂缝缝宽小于19[timo对于微小裂缝通常采用沥青结合料或以沥青为基质材料的密封胶作为填封材料。沥青路面裂缝填封较佳的时期为每年的4—5月。此时环境温度较为适宜。填封材料受到的拉应力和压应力都不太大。

5.7路面局部缺陷修补

路面局部缺陷是指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而导致路面出现的坑槽、拥包、松散、网裂、唧浆等局部病害。对于路面局部缺陷,如果不及时进行养护修补,就会引发严重的路面破损。目前常用的路面修补材料主要分为2大类: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修补材料对修补的施工条件要求较苛刻,施工工艺对修补的效果影响较大。相反,施工工艺对冷拌材料的修补效果影响

较小,但采用冷拌材料的修补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5.8表面封层技术

表面封层材料可以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也可以是沥青与集料组成的混合料表面封层可以用来复原或延缓表层沥青材料的老化,防止集料的散失,恢复路面的抗滑能力,密封表面的微小裂缝,防止水渗入路面结构层,提高路面行车能力。目前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主要包括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和石屑封层等。

6.结束语

10.市政技术论文 篇十

(城镇桥梁工程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城镇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设防专项论证(以下简称专项论证)工作,根据《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号),制定本技术要点。

第二条 本技术要点适用于抗震设防区位于城市快速路、主干道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下列城镇桥梁工程:

(一)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

(二)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

(三)采用国内尚无工程应用实例的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特殊减震、隔震技术)或结构材料超越现行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新材料)的桥梁;

(四)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g为重力加速度)的下列桥梁:

1、建设在软弱土、液化土层等现行设计规范定义为对桥梁抗震不利的地段,且单跨跨度超过80m或总长超过500m的桥梁;

2、联长超过250m的连续桥梁;

3、单跨跨度超过50m或者联长超过150m,且曲率半径小于15b(b为桥宽)的曲线桥;

4、单跨跨度超过80m,且属于结构动力特性复杂的异型桥梁;

5、墩高超过30m,且在E2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进入塑性区的高墩桥梁;

6、上部结构重心位置位于悬臂盖梁,且重心位置的悬臂长度≥5m的桥梁。第三条 建设单位按本技术要点组织专项论证时,应至少有3名国家或者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论证专家库相关专业的成员参加,专项论证的专家数量不应少于5名。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对本要点做出必要的补充规定,但抗震设防目标不得低于本要点第八条的规定。

第二章 专项论证的技术资料

第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专项论证时,应提供以下技术资料,并提前至少3天送交参加论证的专家:

(一)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见附录)及相应的规划依据;

(二)建设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仅限已实施可行性研究的桥梁工程)及项目审批、核准文件;

(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仅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规定属于特殊设防类,即符合本要点第二条第一项的桥梁工程);

(四)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五)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

(六)桥梁推荐方案的结构抗震分析报告;

(七)抗震试验研究报告(仅限已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的桥梁工程);

(八)参考使用的国内外技术标准、工程实例及相关审批文件(仅限采用特殊减震、隔震技术的桥梁,或者采用新材料的桥梁工程)。第六条 专项论证的技术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论证工程选址、道路设计等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要求,并说明本工程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的作用。

(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场地地震动分析应按不低于现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规定的II级工作要求实施,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相关内容,并满足如下要求:

1、根据地震风险概率分析确定的不同超越概率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其周期成分应包含桥梁的基本周期;

2、应按地震重现期给出E1地震和E2地震两个不同等级的地震动参数;

3、设计指定深度与加速度反应谱相吻合的拟合设计加速度时程不应少于3组,每组同时包含三个方向的时程,且任意两组间同方向时程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应小于0.1;

4、当桥梁结构基本周期大于3.0s时,拟合设计加速度时程的持续时间不宜短于40s。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各土层的岩土特性参数、地基承载力、场地类别、液化判别、地震稳定性、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地基及基础建设方案等方面内容。当桥址位于抗震不利地段时,应做出相应的岩土地震稳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及发震断裂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评价。对有特殊土动力学性质的场地,应给出确切的抗震性能评价结果。

(四)推荐方案的抗震性能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抗震设防标准;

2、地震动参数、地震影响和地震作用;

3、主要构件的损伤容许值和抗震安全性验算要求;

4、结构计算模型及主要的原始输入数据说明,支承及连接条件、结构耗能体系;

5、计算软件名称,并对计算结果作分析论证;

6、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

7、在E1和E2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安全性验算结果;

8、结构构造措施(当桥址处于抗震不利地段时,应有相应的抵抗场地变形或地基失效的措施)。

(五)试验研究报告应内容翔实、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六)采用特殊减震、隔震技术的桥梁,或者采用新材料的桥梁,应提供有关适用性论证资料(包括应用实例、试验资料、理论研究等)和必要的审批文件,明确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和养护细则。

(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现行《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 专项论证的内容

第七条 抗震设防标准应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本要点第二条第一项的桥梁,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按有关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他桥梁,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二)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抗震措施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三)立体交叉跨线桥梁的上线桥梁抗震设防标准不应低于下线桥梁。第八条 抗震设防目标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在E1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总体上在弹性范围,基本无损伤,桥梁在震后可立即使用。

(二)在E2地震作用下,结构可发生有限或者轻微的地震损伤,符合本要点第二条第一项的桥梁,不需修复或经简单修复可立即使用;其他桥梁经抢修可恢复使用,在地震后经过永久性修复可恢复正常的运营功能。

第九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桥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给出场地类别依据准确可靠,波速测试孔数量和布置符合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液化判别和液化等级评定、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判断及发震断裂评价等正确;

(二)桥位选择在抗震有利地段,尽量避开不利地段,避开危险地段;

(三)当工程无法避开液化土地基时,应按现行规范要求采取消除液化影响的措施;

(四)当工程无法避开其他不利地段时,设计应考虑因场地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选用整体刚度较大的结构体系,并做好防落梁等构造措施;

(五)当工程场地范围内分布有发震断裂且不能忽略其错动影响时,按规范要求避开主断裂带,同时做好防落梁等构造措施。

第十条 桥梁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抗震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桥梁结构应具有明确、可靠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当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8度时,多跨连续桥梁不宜采用一个桥墩(台)集中传递纵向地震作用的结构体系;

(二)采取有效的位移约束措施,避免桥梁发生落梁破坏,特别是建设在软弱性土层、液化土层和地层显著不均匀地段的桥梁,宜采用整体刚度较高的结构体系;

(三)桥梁联内的刚度、质量分布均衡,桥墩(台)分担的地震作用合理;

(四)相邻联桥梁的基本周期相差不宜过大;

(五)当匝道桥与主线桥结构刚度差异较大时,应对连续和分离两种结构体系进行比较,避免分叉处地震作用集中或结构发生落梁破坏;

(六)相邻桥梁之间预留足够的间距,防止发生地震碰撞,曲线桥、斜桥应考虑转动引起的桥梁横向位移;

(七)当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8度时,不宜采用上部结构支承在大悬臂盖梁上的结构体系,重要桥梁宜避免采用独柱式桥墩的结构体系;

(八)合理选择潜在塑性区的位置,提高桥梁结构的延性,基础、拱肋、盖梁不宜作为耗能构件设计。

第十一条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正确采用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计算桥梁结构地震反应时,输入加速度时程的反应谱应与设防目标反应谱一致,加速度时程不应少于3组,宜采用含实际地震动记录的7组加速度时程,任意两组加速度时程之间同方向分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应小于0.1,选用的历史记录应与设定地震震级、距离、场地特性大体相近,通过调整使其加速度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匹配;

(二)地震影响、地震作用以及作用方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应按现行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模型合理,单元之间的连接及边界约束条件正确,结构刚度和质量参数取值准确,合理确定结构阻尼参数;

(四)应考虑基础——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桥梁跨度超过250m,或者桥墩(台)之间场地条件差异显著时,地震反应计算宜考虑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效应;

(六)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反应时,考虑的振型数在计算方向的累计有效质量应达到90%以上;

(七)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时,应选用合理的弹塑性恢复力计算模型。第十二条 桥梁结构抗震性能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符合相关的专题研究成果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

(二)基础、桥墩(台)、支座、上部结构抗震性能满足相关要求,桥梁整体的抗震性能达到第八条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

(三)地震位移小于容许值,不发生落梁破坏,宜避免结构发生碰撞;

(四)结构不发生脆性破坏,作为能力保护构件设计的结构应进行相应的验算;

(五)结构出现塑性地震反应的位置仅限于预期的潜在塑性区范围;

(六)轨道交通桥梁宜对E1地震作用下的列车安全运行进行验算;

(七)附属设施(如过桥管线、景观设施、轨道交通的设备等)不应限制桥梁正常的地震位移反应。

第十三条 采用特殊减震、隔震技术设计的桥梁,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场地条件和结构形式应符合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减震、隔震设计的基本条件;

(二)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应内容翔实、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三)对国内无相应工程建设标准的特殊减震、隔震装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核准后使用;

(四)减震、隔震装置力学性能稳定可靠、安装方便、耐久性好、可更换,日常检查和维护方便;

(五)结构地震反应计算宜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正确模拟减震、隔震装置的非线性恢复力特性;

(六)减震、隔震装置应满足在地震中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技术要求;

(七)采用减震、隔震装置的结构体系,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要求。第十四条 采用新材料的桥梁,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桥梁,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核准;

(二)通过前期相关研究,调查工程实例和实际应用情况,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检验结构的抗震性能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设防目标。

第十五条 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重要桥梁或者采用新颖结构形式的特殊桥梁,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论证布置健康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和相应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并列入建设项目的预算,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桥梁建成后尽早投入使用。

第四章 专项论证意见

第十六条 专项论证意见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总体评价。对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标准、桥位选址、场地抗震性能评价、结构体系和抗震概念设计、计算模型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结构抗震性能等,做出简要评定。

(二)存在问题。对影响结构抗震安全的问题,应在论证意见中提出,并提出便于施工图审查的主要控制指标(含性能指标)及内容。

(三)结论。结论可分为“可行”、“修改”、“不可行”三种:

1、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项目,列为“可行”。勘察设计单位对专项论证意见的执行情况,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施工图审查时进行检查。

2、基本符合抗震设防要求,但在结构体系、抗震措施、抗震分析和结构抗震性能等方面不尽合理,或存在局部问题的工程项目,列为“修改”。由勘察设计单位补充修改后提出局部修改报告,经原专项论证组确认“可行”,出具结论意见,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存档,并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施工图审查时检查其执行情况。

3、对设防标准、桥位选择、结构体系和抗震安全等方面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工程项目,列为“不可行”。勘察设计单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工程勘察或者初步设计,由建设单位重新组织专项论证。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技术要点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的地区)。

上一篇:公路处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成立大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