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要(共5篇)
1.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篇一
《中国文化概要》教学大纲
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 科目:《中国文化概要》 对象:MTI一年级 执教者:陶嘉炜
第一堂课(二课时)9/27 课题:第一讲 文化概说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理解文化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说,它的特定含义是什么,它的结构层面有哪些,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新课教学提纲: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研究的起源
2、“文化”的含义
二、文化的结构层面
三、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四、地理环境与文化
五、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布置思考题:
1、文化各结构层面同该文化的特征的亲疏层递关系。
2、试分析“全盘西化”和“国粹主义”的偏颇。
第二堂课(二课时)9/29 课题:第二讲 语言和文化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的历史,重要代表学者及其主要观点;理解语言和思维相表里,不同的语言在潜意识中含有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新课教学提纲:
一、语言和主客观世界
1、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威廉•洪堡特及其主要观点。
2、沃尔夫、萨丕尔及其假说。P.3
二、语言的文化心理背景
1、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 P.5/ P.32
2、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
3、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P.11 布置思考题:
一、理解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分别在中西语言中的体现。
二、“沃尔夫——萨丕尔假说”的要点是什么?有没有道理?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你能从汉语里举出汉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的某些特点吗?
第三堂课(二课时)10/11
课题:第三讲 中国传统哲学 第一节《周易》简介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表现为阴阳观念,《周易》为其发轫之作;并了解有关《周易》的成书情况、基本结构,以及 阴阳等相关符号的知识。新课教学提纲:
一、“易”的含义
二、“周”的含义三、八卦与重卦
四、卦辞与爻辞
五、《周易》的经与传
六、《周易》的写作时代
七、古代中国的世界图示 布置思考题:
结合先秦诸子散文的论证风格,理解中国传统的认识世界的途径是推己及人,推人及物;联系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言论,比较中西方认识客观 2 世界的方法差异。
第四堂课(二课时)10/18
课题:第三讲 中国传统哲学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表现为五行观念。五行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但五方的端倪已在甲骨卜辞中出现。同时,了解跟五行相关的一些传统说法,中西方早期有机论的异同,以及中西方思想方法的差异。新课教学提纲: 一、五行说的起源 二、五行间的关系 三、五行的推广 四、一种普遍联系的学说
五、中西时空观的差异
布置思考题:
区别并分别举出相关思维、整体思维、类比推理、经验直观四种认识特征的例子。
第五堂课(二课时)11/1
课题:第四讲 中国传统学术 第一节 先秦诸子(上)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先秦“九流十家”中主要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概要。新课教学提纲:
一、百家争鸣的起因
二、诸子百家学说撮要
(一)儒家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二)墨家
1、十大主张
2、后期墨家和《墨经》
后期墨家一般认为是在战国末期。《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 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共六篇,后来统称为《墨辩》或《墨经》,是总结当时科学知识和建立逻辑科学的理论与体系的重要著作。
(三)道家
1、老子
2、庄子
(四)法家
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布置思考题:
理解本堂课所讲的四个学派的特点:儒家的实践理性,墨家的逻辑思辨,道 家的本体思考,法家的顺应时代。
第六堂课(二课时)11/8
课题:第四讲 中国传统学术 第二节 先秦诸子(下)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先秦“九流十家”中其余学术流派的概况。新课教学提纲:
二、诸子百家学说撮要(续)
(五)名家
1、惠施
合同异,“历物十事”。
2、公孙龙
离坚白,“二十一事”
(六)纵横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小说家
以上为《汉书•艺文志》所列九流十家(小说家不入流)。*
(七)兵家
《汉书•艺文志》有《吴孙子兵法》82篇,《齐孙子兵法》89篇。今所传者,乃《吴孙子》也。孙武,春秋末人,以兵法见于吴王。战国时孙膑为其后代。
三、小结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我国民今日之思想,试默察之,盖无不有先秦学术之成分在其中者,其人或不 自知,其事不可诬也。” 布置思考题:
1、对照古希腊芝诺的“四个悖论”,评价惠施、公孙龙的诡辩的历史意义。
2、理解先秦学术的成分至今存在于中国人思想之中的说法。
第七堂课(二课时)11/15
课题:第四讲 中国传统学术 第三节 秦以后传统学术(上)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历代儒家经学学派兴衰的概况,掌握其间主要的学术论争内容。新课教学提纲:
一、经学
(一)两汉经学之发端
1、儒家经书
从“六经”到“十三经”。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由来
3、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取周予同《经今古文学》之说。
(二)唐义疏之学
从孔颖达等编定“五经正义”到“九经正义”。
(三)宋明理学
(四)清代汉学与朴学 布置思考题:
体会义理之学与考据之学在当今学术界的传承。
第八堂课(二课时)11/22
课题:第四讲 中国传统学术 第四节 秦以后传统学术(下)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扎根中国的原因、主要宗派,以及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新课教学提纲:
一、佛教的起源与沿革
二、中国接受佛教思想的原因
三、主要宗派
大乘八宗: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禅宗。
四、禅学与中国传统思维
1、“不立文字”和“言不尽意”
2、“遮诠”和“以禅喻诗”
3、繁琐哲学和形上思辨
4、古白话给思想松绑 布置思考题:
禅宗的兴旺跟中国文化的特点有何必然的关系?
第九堂课(二课时)11/29
课题:第五讲 中国上古历史 第一节 “三代”之前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从上限为公元前5千年开始,我们的祖先在黄河、长江两流域及我国北方创造了辉煌的新石器文化。三地域的原生性文化各具特征,后又互相交融。课教学提纲:
一、新石器文化主要遗存
(一)黄河流域
1、仰韶文化(BC5000—BC3000年)
2、大汶口文化(BC4500—BC2500年)、马家窑文化(BC3300—BC2600年)、龙山文化(BC2800—BC2000年)
(二)长江流域
1、河姆渡文化(BC5000—BC3300年)
2、马家浜文化(BC5000—BC4000年)
1、崧泽文化(BC3900—BC3300年)、良渚文化(BC3300—BC2200年)、大溪文化(BC4400—BC3300年)、屈家岭文化(BC3000—BC2600年)
(三)红山文化(BC5000—BC3500年)
二、炎、黄和“五帝”时代 布置思考题:
1、从黄河、长江两流域文化特征比较及红山文化看“黄河是中华文明唯一 摇篮说”的谬误。
2、谈谈对“黄帝”虚实的看法。
第十堂课(二课时)11/29
课题:第五讲 中国上古历史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是有关键性的一段:中国文字记载的信史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开始的,中国这个国家是在这一段时期里形成的,整个中国历史时代的许多文物制度的基础是在这个时期里奠定的。新课教学提纲:
一、夏商周三代
二、考古学文化和三代
1、二里头文化和夏
2、郑州商城和商前期
3、安阳殷墟和商后期(详后)
4、周原、丰镐和周
三、殷墟和甲骨文
四、商周间宗教观的革新
“天”作为至上神的观念是周人提出来的,并辅以“德”的概念。布置思考题:
汉语的“天”具有一般意义的天空以及至上神、自然等义项,举出含有“天”字的词例,体会商周间宗教观的革新对现今的语言及观念的深远影响。
第十一堂课(二课时)12/6 课题:课堂讨论(插入范文鉴析)
讨论目标:要求学生就自己在听课时最感兴趣或最有体会的内容,设置成一个专题,谈谈从文化的角度看待语言,或者语言中的文化现象;特别是汉语汉字。通过中外文的比较,挖掘隐藏在母语或民族思维行为方式里的文化密码。应避免就语言论语言,搞成纯语言学或汉语言文字学的论文,也应避免照搬关于男尊女卑、色彩词或动物词的隐喻象征等一类的老生常谈。提供期末思考题。布置作业:
将所讨论所思考的论题演绎为提纲,为期末作为考试用的文章打下基础,并可得到任课教师的建议和指点
第十二堂课(二课时)12/13
课题:第六讲 中国:诗的国度 第一节 英汉诗律的异和同(上)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中国最早的诗就是抒情诗,而抒情诗代表典型的诗歌艺术。诗歌音乐性的本质是节奏。新课教学提纲:
一、中西诗歌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差异
1、诗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
2、从亚里士多德《诗学》看西方的诗歌观
二、诗律:关于节奏的单位
1、西洋诗:音步
2、汉语诗:音组
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说原始的诗歌创作并非出于艺术的目的?
2、音步的人为痕迹和音组的自然合成,从中体现出哪些文化信息?
第十三堂课(二课时)12/20
课题:第六讲 中国:诗的国度 第二节 英汉诗律的异和同(下)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中西诗歌除了节奏单位的构成方法不同 之外,是否分行书写和必须用韵也存在差异。新课教学提纲:
(续前)
三、诗律:关于分行排列
1、西洋诗由“诗行”构成
2、汉语诗由“诗句”构成
3、关于“跨行”
四、诗律:关于用韵
1、西洋诗允许无韵、头韵等
2、汉语诗一律押脚韵
3、韵是节奏的装饰 布置思考题: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严格地说,诗是无法翻译的。
第十四堂课(二课时)12/27
课题:第六讲 中国:诗的国度 第三节 盛行一时的英美汉诗热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20世纪初英美诗坛出现过一群意象派诗人,他们对中国古诗的凝练和画面感深感惊讶,掀起一阵翻译汉诗,模仿汉诗的热潮。由此也反映出汉语具有艺术专长,善于被用作形象思维。新课教学提纲:
一、庞德及其《汉诗译卷》
1、意象派的形成
2、《诗刊》和《汉诗译卷》
3、从庞译《玉阶怨》到他的《诗章》
二、洛威尔和她的《汉风集》
三、意象不等于意境
布置思考题:
不同语言的诗歌,韵律各有千秋。结合自己所熟悉的外语,谈谈那种外语诗的艺术美。
第十五堂课(二课时)1/3
课题:第六讲 中国:诗的国度 第四节 新诗格律的探索和困惑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应当了解中国现代诗人不乏寻求和尝试建立白话诗的格律,1958年的新诗形式大讨论几乎吸引了所有的诗人和评论家,但至今没有结果,这不能不说是诗的国度今日的悲哀。新课教学提纲:
一、新格律诗探讨简介
二、闻一多和他的《死水》
1、《死水》的音组
2、《死水》的音尾
3、《死水》音律再认识
布置思考题:
当今诗歌似乎已被边缘化,至少中国白话诗处境如此。你所了解的西方文坛是何情形?自由诗和传统的格律诗拥有何种读者群?
第十六堂课(二课时)
答疑1/10
2.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篇二
为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旅游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第六届中国旅游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旅游高等院校院长,系主任代表,并以“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为题进行了讨论。与会14位代表围绕着四个大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一、旅游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二、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与课程设置;三、理论与实践;四、旅游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与会代表结合各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畅谈了大陆旅游教育的发展困境,介绍了成功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讨论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些属于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国内旅游教育发展的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不同专业层次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培养知识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在学科地位方面,在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中“旅游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之下“二级学科”的现状,约束了本专业的发展空间。讨论还涉及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与会代表大多认同,除了博士学位教育以外,本科与硕士层面的旅游教育都应重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的代表认为,旅游教育应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不同层次课程设置应该各有侧重,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都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的代表强调,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的职业经理,并介绍了其院校学生生产实习的成功经验。华南理工大学的代表则指出,关于旅游高等教育核心问题的讨论,应该摈弃应用与理论的界线,突出学位教育与非学位教育引发的问题。旅游高等教育的学位教育在于教学内容的区分,本科侧重于运营,研究生侧重战略、政策与社会发展等问题。在学科性质上,要重视是否真的在搞旅游;在学科研究方向上,各校应结合自身传统在旅游管理大方向下发挥所长;在实践方面,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从而达到实习目标。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代表认为,国内的体制约束了旅游专业的发展,不同层次院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然而无论什么层次,都要重视就业问题,业界和教育部应支持并参与其中。他还认为旅游高等教育应该重视基础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此,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代表也认为,旅游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淡化专业,在综合性大学中旅游专业要自己寻找发展空间。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对旅游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这位代表认为,目前酒店管理方向的学生培养目标针对性很强,而旅游专业定位不是很明确,各院校应思考自己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他们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侧重学生对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认识提升、沟通能力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
在探讨政府在旅游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时,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的代表谈到,云南省政府非常重视云南大学的旅游教育,学科地位比较高,作为文科专业,项目经费也很充裕。这位代表还介绍了如何争取项目经费的成功经验。在论及旅游管理博士点申报的问题上,她呼吁各院校凭实力竞争。
与会代表也讨论了各自办学的成功经验。在谈到中外合作办学及校企合作方面,天津商业大学TUC—FIU合作学院(天津商业大学一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较详细地介绍了他们。在学生反馈与评价、师资培养、旅游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成功的经验。这种模式还鼓舞了在座代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信心。同时,天津商业大学TUC—FIU合作学院还介绍了吸引企业投资捐助旅游教育、企业设立学生奖学金等校企联合的经验,也值得国内旅游院校借鉴。
与会代表虽然探讨了不少制约国内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困境问题,但是对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前景,大家还是充满信心。
3.《青岛文化概要》作业的答案 篇三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1.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文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1)文化(也称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它是一个活的、动态的系统;
(2)文化是积淀在民族意识深层的稳定的东西;
(3)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观念形式,而且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心理动态等。从表层看还有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2.简述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的关系。
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助推器,而经济的发展又可形成其文化特色,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第二,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品位提升的基础。城市文化融入经济活动之中,可以提升经济的价值和品位,以形成行业特色,可增强吸引力,推动消费,增加经济的总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
第三,城市文化是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个性与特色,是与民俗风情等文化积淀分不开的。
第四,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城市文化对经济,尤其是对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拉动作用。总而言之,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两者是互为条件和动力的。城市发展,应重视城市文化的发展;只有城市文化的发展,才能提升城市经济价值品位,才能增强城市吸引力,扩大经济辐射力,才能塑造和完善城市形象,拉动经济的全面发展。3.文化型城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文化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如下:
(1)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有先进的现代文化。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导向和带动城市发展和提升品质已被实践所证明。
(3)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在经济和城市发展中具有核心和主导地位。文化是生产力资源。文化产业发达,城市文化生活丰富,既传播和弘扬文化,满足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和享受,又塑造城市人的精神;既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文化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4)拥有发达的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娱乐方式及其载体。
(5)城市文化呈现出主题突出与多样化同步发展的特点。文化型城市应当有其最具特色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但承继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突出的现代文化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
4.简述城市文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城市文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经济价值来看,城市文化及文化力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一,旅游是依靠文化而活的,而这就是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第二,文化部门是世界发达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部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其经济效益力显而易见。此外,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通过发展城市文化,可以减少其社会成本而增加社会收益。(2)从社会价值来看,城市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动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巩固,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从生态效益来看,城市文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精神追求太少,文化观念落后,缺乏系统观念和长远目光,这是导致城市建设难以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5.青岛市城市性质定位和城市主体功能定位分别是什么? 青岛市城市性质定位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城市主体功能定位为以港口为主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区域性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化工、轻纺工业基地,旅游、度假、避暑、文化娱乐中心。6.列举青岛市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和地点。青岛市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处:
(1)天柱山摩崖石刻,位于平度市城区北25公里处的天柱山。(2)德国提督旧址,位于市南区信号山南麓、龙山路26号。(3)德国提督府旧址,位于市南区观海山南坡。
四、论述题
什么是城市精神?谈谈你如何理解“青岛精神”的内涵?(1)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它既反映了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水平,又对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内在动力。
(2)“青岛精神”的内涵
“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青岛精神,既准确地把握了青岛的人文特色、思想胸怀,又充分反映了城市的天然特征、固有性格;既体现了新世纪青岛人的开放格局、发展模式和创业观念,又表达了青岛人的生存状态、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所谓诚信城市精神,包括政府诚信:公开公正,依法行政;市场诚信:公平竞争,承诺信用;公众诚信:诚实文明,仗义守信。诚信的城市精神要求我们的政府、单位和每一位公民都要重信然诺,诚信为人,诚信建业,诚信立城,诚信兴市,培育和弘扬质朴亲和、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我们诚信靓丽、充满幸福欢乐的家园。
“博大”是指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第一,“博大”体现在尊重包容上。第二,“博大”体现在全面开放上。第三,“博大”体现在公平竞争和民主管理上。第四,“博大”体现在聚集吸引上。第五,“博大”体现在学习借鉴上。第六,“海纳百川”体现在团结协作上。
“和谐”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共同发展。青岛的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均衡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小康社会。因此,把“和谐”作为青岛城市精神的内容之一,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卓越”就是“追求卓越”。它表明了青岛城市的精神境界、工作和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第一,“卓越”体现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上。这是“追求卓越”的基本精神内涵。第二,“卓越”体现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第三,“卓越”体现在永不满足、永无止境上。第四,“卓越”体现在勤恳努力、爱岗敬业上。第五,“卓越”体现在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上。第六,“卓越”体现在讲究质量、追求效率上。
青岛文化概要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
一、填空题
1、精神财富
2、城市建筑文化、城市科技文化、城市精神文化
3、城市精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4、诚信、和谐、博大、卓越
5、智力因素、精神力量
6、新石器、三里河、三里河大汶口文化
7、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慈觉
8、板桥镇、市舶司
9、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
10、《相中经》 11、1891、章高元
12、巨野教案、棣利士 13、1898、海靖、胶澳租界、铁路矿务 14、1914、仰口湾 15、1929、青岛特别市
16、王尽美、邓恩铭、1923、邓恩铭 17、1938、维持会、强化治安运动
18、《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 19、6、2 20、14、1986
21、副省级、1102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6、C
7、A
8、B
9、C
10、A
三、简答题
1、P1
2、P2-4
3、P8-10
4、P4-8
5、P58最后一段里
6、P66-69
7、P69-76
四、论述题 P10-12
第二部分(第三、四章)
一、填空题
1、白垩、巨峰、崂顶、1132.7
2、春凉回暖晚、夏温热雨多、秋爽降温迟、冬暖少雨雪
3、道、东海仙山
4、方仙道、太平道、上清派、华盖派、全真
5、课韵、功韵、庆韵、逸韵
6、李白、清平调
7、烟台顶、太安二耳
8、劳山石、仰口、海底王
9、崂山茶、崂山耐冬花 10、863.64、32、69
11、海洋观、看法和根本观点
12、涉海性、包容性、蓝色文化
13、海王之国、琅琊
14、半封闭、40、28、438 15、69、63、千里岩岛 16、10.5、513.6、中国第三高岛
17、鸡鸣岛、3.16、34.4、黄海宝石
18、藻酸双酯钠、海力特
19、飞阁回澜、长虹运引 20、721、17.2、琴岛
21、妈祖女神、1467 22、721
23、倓虚
24、中山公园、104、1901
25、五月的风、27、风
26、圣弥爱尔、哥特式
27、上网节、谷雨、周戈庄
28、午山、石老人 29、3500、亚洲第一滩
30、民族性、漂流性、功利性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B
6、A
7、B
8、A
9、A
10、B
三、简答题
1.P107---110 2.P116----117 3.P150 4.P174 5.P181 6.青岛海洋经济的优势
(1)具有良好的沿海海岸线适合发展各个方面的海洋开发
(2)海洋科技雄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的人才队伍
(3)青岛自身拥有一个北方养殖中心,可以形成对周百年地区的辐射7 7.(1)琅琊台(2)斋堂岛(3)沐宫岛(4)徐山(4)徐福岛
(5)登瀛村
四、论述题
(1)海洋意识即海洋观、是指人们对海洋世界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2)海洋宗教观点
(3)海洋艺术:艺术是指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
(4)海洋科技知识(5)海洋法律制度 第三部分
一、填空题
1.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 2.胡寄韬、青岛公民报
3.观海
二、《山雨》《青岛素描》《这时线》
4.青岛见闻录、1934、釜山、山大、1934、劫后桃花 5.小说作法、外国文学史、青岛马山大、五月的青岛
6.泥涂、凤子、都市一妇人、从文自传、青岛解放我重来 7.中国当代史魂金奖 8.羽书、马、阴岛的鱼盐
9.没有中国的孩子、秘密的故事 10.八月的乡村、第三代、水灵山岛 11.抗战文学、萧江
12.海鸥剧社、饥饿战士、乡村小景
13.欧洲文学史、莎士比亚、阿迪生论幽默、文艺评论 14.3、宝剑金钗、鹤惊民仑、铁骑银屏
15.青岛大学、金唐诗人小传、唐文学耳表、楚辞 16.俞启威、月亮上升、叶夜景
二、论述题
青岛自1981年建制就是名人荟萃之地,缘由是青岛的美,20实际二三十年代随着国立青岛大学的建立,国内外一大批文人名士云集青岛,不仅在这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秀,更是创作了许多轰动文坛的名篇巨作 第四部分
一、填空题
1.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2.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3.更高、更强、最求“义”“利”的最大化 4.建百年海信、创国际品牌 5.诚实正直
6.敬人、敬业、创新、高效 7.严格要求、雷厉风行 8.锐意进取、奉献社会 9.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10.严谨认真、各实高效
11.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
二、简答题 1.P274 2.给予原始创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内核,自此基础上进行后续改进后针对科目需求派生性研发,才可形成这正的市场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的原创力
3.企业形象: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真诚、奉献的服务形象
管理者形象:对青啤无私奉献、对企业严抓严管、对员工满腔热忱、对工作尽职尽责,对自己清正廉洁
员工形象:敬业爱岗、文明守纪
4.(1)青岛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特征是节庆活动生长的最优温床(2)青岛自然地理条件成为节会活动的有力依托
(3)青岛众多客流是节庆活动充满生机的补充条件
(4)青岛啤酒及品牌效应是啤酒节举办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示:里面有好几处错字,错词等问题,请大家仔细核对。
4.农村文化发展现状浅析1概要 篇四
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部张振伟农民问题始终是令人关注的重大社会话题。多少年来,它一直是党政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们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之一。农村文化作为农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受到文化工作者的关注,各地也进行了实践。今天,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文化需求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辖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67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总人口16.7万,其中户籍人口12.4万。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威海出口加工区,面积1.34平方公里,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那么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如何?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富”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调研方式,对部分乡镇、行政村和一些农民家庭,以实地察访、交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式, 走进村委和村干部交谈询问,在街头和村民聊天,对一些基层农民、乡村干部进行了调查,试图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一些初步分析。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特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开展,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一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有了长足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各项公益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意识得到提高,农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精
神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渴望与各种相对滞后的文化产品的矛盾显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农村文化的发展。
不过,总体上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比,与广大农民的需求相比,农村文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一、阵地、设施基本齐全,活动有淡季
目前,全区农村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能够提供健康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农村文化的投入力度都非常大,单从硬件上说,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设施还是比较健全。
很多村文化大院建设热热闹闹,文化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不过,调查中发现,也有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设施利用率并不高。文化大院建起来了,问题也接踵而至。有村民反映,文化大院开展的各种
文化惠民活动,初衷是好的,但内容上还有些单一,除了唱歌唱戏跳舞,很少去文化大院,村里的麻将室反而经常会聚集很多群众。
农忙季节基本没文化活动,像村里的四室一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棋牌麻将室、排练室、小剧场都不开。村里打工出去很多人,留下来的要么是忙着种地,照顾家务,要么都是年老体弱的,大家白天累了一天,要说搞些文艺活动,一没时间,二没体力。
另外,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大院绝大多数处于“空闲”的状态。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主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下拨的文化建设经费,但要正常运营还需要水、电、暖等日常开销,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资金缺口。为切实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的历史欠账多、现实投入不足等问题,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文化下乡演出需要租车费、音响灯光设备的电池和灯泡的更换维修费,以及演员的吃、行等费用,搭建舞台也要投入。
(二、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职能错位
文化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断层情况仍然存在。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人才更新机制没有形成,文化工作内容的创新难以展开,一批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节目难以开创,人才匮乏、新编剧目、节目奇缺等现象仍然存在。
乡镇文化工作人员还不能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的职能作用,给乡镇发展文化工作造成停滞不前的现象,加之文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一些非专业人员,对文化工作认识肤浅、了解不深、掌握不细,对开展农村文化工作找不到有效方法和途径。服务和指导的作用难以
发挥。
由于多年来没有吸收新鲜血液,文化队伍缺乏年轻的力量,大部分文化干部年龄都偏大、观念老化,在专业业务上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后继乏人的现象日益显现,再则由于文化机制不顺,文化队伍在育人机制、管理机制存上在很大问题,文化干部与文化主管部门脱钩,在乡镇兼职工作,开展本职文化工作没有主动性,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乡镇其他日常行政事务中,每年除组织全区指定必须参加的文化活动外,很少开展文化业务工作,有的连基本的农村文物保护、农村文化市场引导与管理、民间艺术的挖掘与整理等工作职能都搁臵一旁,视为他活。或者随便把没有业务专长的其他干部顶替,日常的文化建设职能作用发挥愈加有限。
(三、农村群众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依然贫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文化建设虽然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但广大农村文化生活落后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地方、特别是远离中心城镇的地方,农民群众依然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虽然物质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文化生活的质量仍然得不到提升,很多农村群众平时农作之余的文化生活还是停留在看电视、走亲访友、串门、打扑克打麻将、闲聊、抽烟、喝酒等活动中。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不高或根本没有文化活动等情况还普遍存在。
(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不能有效开展
目前,对一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手工艺、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情况不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民间艺术普
查登记后就没有进行跟踪了解和挖掘,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发掘、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护机构等基础工作还不够完善,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措施不力、还不能充分合理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民族文化传承难度加大,许多非物质文化日趋消亡。而目前还不能对这些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缺乏调研和思考。
(五、农村文化队伍有弱项
队伍数量少,队员年龄大。我区每个乡镇都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特长的文艺骨干,但是队伍数量少。文化队伍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骨干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由于年龄等原因,部分队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队伍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 闲时演出。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很多村只是在节庆日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歌、戏曲演出等,没有形成规模。
二、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方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坡、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
(二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坡。
上千吨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最多只能喂猪的陈化米被梳洗打扮,堂而皇之流向千家万户;致癌物溴酸盐超标数倍的矿泉水被默默摆上大小超市的货架;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装进奶瓶,喂给中国的
3000万婴幼儿;澄清净化后的地沟油用来炸油条,涮火锅……海鲜浸过甲醛看起来更鲜,面粉掺上石灰后显得更白,工业染料苏丹红喂养的鸭子可以产下“红心蛋”,无根剂、漂白粉泡出的豆芽又白又胖……海南毒豇豆刚刚谢幕,山东又出了毒韭菜,湖北等地有多人输血染上艾滋病,山西100多个孩子打过疫苗后非死即残。“杀、毒、假、乱”这些社会潜规则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实际再简单不过:权势为王,金钱至上。
(三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在农村神汉巫婆仍在活动,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现象突出,不少地方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现象呈上升趋势,群众生活缺乏安全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没有敬畏的后果是,老百姓做事会没有最后的底线。我们强调精神文明的建设很多,或者多于口头强调,但不知道怎么做。现在我们也想解决这个问题,但不知从哪
里做起。从政府教育部门到个体家庭,都面临这个问题。也许家长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但抵挡不过社会的力量。你讲道德,但在大家都不讲道德的环境中,你就会吃亏或者没有竞争力。
目前中国发展的主要是经济,是物质上的建设。以前我们讲理想,但现在讲的最多的是金钱、房子、股票。从政府到个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某一些特定的物质、金钱方面,对其他东西反而都忽略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国家到社会、个人,我们搭建了一个空架子,但却缺乏灵魂。
没有灵魂,就没有定力。国家体制和法治建设正在不断的完善,笔者认为,目前依靠文化建设重塑百姓的淳朴善良,树立人民的道德信仰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对策
研究农村文化需求要有大文化观念。文化研究要有开阔、宽广的视野,如果就文化研究文化,永远研究不清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一、完善社会体制,加强法治建设
温家宝曾表示,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
完善社会体制,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严惩腐败,公平正义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反腐倡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
较大差距。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呈易发多发之势,一些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贪污腐化、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的问题屡禁不止。
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温家宝曾在中外记者会上指出:“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除了生产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臵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三、解决农村文化需求关键在“多予、少取、放活”
文化上的“多予”,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民众看戏,政府买单,就是“多予”的形式之一。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市(区、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农民是文化创造、文化接受的主体,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总是说给农民送文化,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其潜台词是否是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才是文化的拥有者,是他们赐予农民文化呢?其实,我们应该改变这一观念。中华五千年文明,农民也是主要创造者。他们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长期以来,有些人一直认为似乎只有西方的、城里的东西才是文化,才真正有价值,一直在把一些外来的、迥异于本土的文化价值观灌输给农民,认为农民创造的文化是可疑的,他们的文化是贫乏的。
这是忽视了农民满足自己文化需求的能力及其创造的精神文化的价值。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可以创造什么文化活动来完全满足几亿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才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政府给予农民以创造文化产品的空间,让农民在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兴办剧团和文艺队伍,参与演出。农民最了解自己想看什么、愿看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无论怎样大包大揽,都不足以完全解决农民的文化需求问题,还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他们唱主角,激发广大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
看一个地方的文化,不能光看城市,还要看农村。农村文化是否繁荣是检验一个地方文化状况的重要标志。农民是民间艺术最大的需求主体。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戏曲,生存、发展于民间,其精华也更多地保留于民间。专业剧团在帮助民间剧团的同时要虚心向民间剧团学习。关注基层剧团的现状和发展也是关注农民的文化需求。剧种个性、地方特色是戏曲保护的灵魂,对于戏曲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戏曲发展应该是多元的,切忌一个模式。有的剧种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受大一统观念的影响,结果丧失了剧种特色,受到观众和专家的诟病。
农村民间戏剧活动有许多是和寺庙祭祀活动、宗族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而相当一段时间,这些活动被认为是迷信、封建的东西,成为打压的对象。事实上,它们常常是农民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而一些地方民间戏剧的活跃正是得益于寺庙和祠堂的复苏。因此,我们在看到它们负面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们对于农民精神世界的构建的作用。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价值。我们往往认为传统文化活动中包含有各种不
科学的成分,于是满腔热情地、想当然地、善良地去改造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提高”他们,结果,我们给予农民的“好东西”却难以在农村扎根而成为农民“自己的”东西。这应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几十年来,我们的一些文化传统中断了,致使一些传统文化娱乐方式、文化活动消失,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剩下的只是一些空洞的东西。
客观地看待农民的精神需求,什么时候能让农民有自由选择文化活动的权利,就有很好的效果了。
(五、要着力树立文化服务理念
文化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管理农村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运用各种
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面貌得到改善。
(六、要着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不断扩大城区文化阵地建设范围,完善现有阵地的管理,为城镇居民提供舒适、多能的文化活动场所。要加大乡镇文化站建设,已经建立文化站的乡镇要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的作用,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大餐。对于现在没有建盖文化站、文化设施不够健全的乡镇,应加大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场所。村落文化也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网络阵地。要继续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中心户、书法协会等载体建设,推动村落文化的繁荣发展。
(七、加大文化干部队伍和农村文艺队伍建设
发展文化事业关键在人,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农村文化建设要避免成为面子工程,就要特别针对农民的特点,不能急功近利。由于没有专人负责文化工作,要实现村级文化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关键是要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有人带。比如,从有知识的优秀青年农民中聘用了一批“文化干事”,专门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负责抓好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推进乡村文化产品的开发推
介,从大学生村官中聘请了一批“文化辅导员”,负责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的培训工作;从热心文化事业的村民中招募了一批“文化志愿者”,协助“文化干事”做好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活动室的日常事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怎样,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质量。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举办我区基层文化大院负责人培训班、文艺骨干培训班,器乐培训班,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八、进一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虽然现在电视在农村较为普及,但农民们还是希望能欣赏到各种传统的和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尤其喜欢欣赏传统的戏剧节目。希望城里剧团和各级文艺团体常到乡下去,多为农民送去精神食粮。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送文化下乡,要重实效,千万莫扰民。
(九、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例如我区每年都会举办具有特色的“皇冠之夏”广场晚会、“九九艳阳天”老人节文艺晚会、庆“五一”全区职工合唱比赛、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庆七一”机关大合唱比赛、庆“八一”电影周活动、庆祝教师节专场演出、“迎新春”系列文艺汇演等专场演出。
(十、要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要保护原貌、体现原貌特色。在保护和开发中要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发掘文化渊源。
(十一、要着力探索农村文化发展新机制
要把文化机制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作为党政考核和任期责任制的内容。文化市场管理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对精神产品的调控,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强对演出娱乐、音像出版、网吧等文化市场整治和管理力度,确保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小结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大财政 的投入力度,加强制度改革等等措施并不能简单的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涵盖面相当广,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是原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源,也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建设适应新形势的农村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民本思想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现。
完善社会体制,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5.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篇五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 2007年12月12日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目前已大规模商业化的太阳能电池是晶体硅(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硅系列太阳能电池和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材料消耗大、成本高和能源偿还时间(EPT)长的缺点,特别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爆发性增长,而重要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依赖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由于技术及资金瓶颈而致短缺的今天,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低和光致衰减(S-W效应)问题,其他诸多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则受资源限制并存在对环境的友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转换效率高、低衰减且成本低、资源丰富无污染并适于大量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是光伏科学界的挑战,也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承担从补充能源到替代能源转换的历史任务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效率纪录不断刷新
人类对太阳能发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1839年,法国实验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试验中发现了生伏特效应;1930年,肖特基提出氧化亚铜势垒的“光伏效应”理论和
B.Lang发表了“New photovoltaic cell”即氧化亚铜/铜电池后,奥杜博特和司托拉于1932年制成第一块硫化镉太阳能电池;1941年,奥尔在硅上发现了光伏效应;1954年,恰宾和卡尔松等人在贝尔实验室用表面抛光的硅片制作pn结,然后在高真空镀膜机中分别在两侧蒸镀上金属接触电极,制成了光电转换效率达6%的世界上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标志着太阳能电池研制工作的重大进展。1958年,这种电池首次在空间应用,装备美国先锋1号卫星。1959年,第一个光电转换效率为5%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问世;1960年,硅太阳能电池发电首次并入常规电网;1975年,美国科学家制作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上世纪80年代初,太阳能电池开始规模化生产。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太阳能电池研究的不断重视,科研和产业投入不断增加,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奠定了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赵建华小组于1998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创造的24.7%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已经保持了近10年;多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纪录在2004年5月被德国弗朗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舒尔茨小组打破,达到20.3%;9.5%的非晶硅单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纪录是U.Neuchatel于2004年创造的,而10.1%和11.7%的纳米硅薄膜单结和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是由
日本钟渊公司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创造的;集成型非晶硅合金三结叠层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小面积(0.27cm2)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0.4%和12.1%,由美国USSC公司于1994和1997年创造;而属于化合物薄膜的铜铟镓硒和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纪录分别达到18.8%和16.5%,在1999和2001年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创造。
薄膜太阳能电池份额增加
光伏市场迅猛发展,组件产量快速增长。2000年后,伴随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的成熟,价格不断降低,应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了市场驱动下的良性循环。特别是2003年德国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2006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达到2.5GW。目前,以屋顶和大规模并网发电为主的德国市场仍是最大的光伏市场,约占全球一半以上份额,随着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光伏发电政策的出台,欧洲仍然保持40%以上的强劲增长速度,5年内仍是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市场占2/3左右。此外,以大规模建设光伏并网发电站为主的美国和亚洲的市场近期也将有较大增长,近5年内可望占整个市场的30%。
在各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仍然占据着85%以上的份额,但现在正受到来自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挑战。近几年,薄膜太阳能电池所占份额有所增加,特别是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和以CIGS和碲化镉为代表的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增加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世界各国持之以恒地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投入,特别是探索低成本、大面积化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颇见成效;另一方面是由于光伏市场规模的扩大,以高纯多晶硅为主要原材料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受高纯多晶硅产业由于技术和资金壁垒,扩产计划受到制约的限制;再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接近成熟,单位质量的高纯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数量潜力有限,加之提炼高纯多晶硅耗能较多,就使得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下降空间有限,这也在客观上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光伏产业加速扩张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无电地区人口多,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电力供应增长速度加快,电力供应缺口大,加之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各地区配套政策的落实,将极大地促进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因而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硅太阳能电池,1971年3月太阳能电池首次应用于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上,开创了我国太阳能电池空间应用的历
史。同年,太阳能电池首次在海港航标灯上应用,开创了我国太阳能电池地面应用的历史。紧接着气象和通信用光伏电源开始开发并投入使用。但因规模小,研发投入不够,光电转换效率仅为6%-10%。从“六五”计划起,我国开始增加太阳能电池研发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34个大专院校和研究所从事太阳能电池及其系统的研究,对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用型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空间用的硅太阳能电池及其系统、铜铟锡及碲化镉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和聚光太阳能电池及系统。我国太阳能电池研发基本处于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的阶段,与国际上的差距主要是效率要低1-2个百分点。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07-10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08-26
中国传统文化周易09-16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10-16
中国传统文化体会11-06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11-20
中国传统家宴10-31
领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06-30
中国传统文化茶作文06-17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免费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