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

2024-08-08

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精选8篇)

1.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 篇一

一、找亮点,通过激励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作业评价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恰当的鼓励,会激励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正确的激励评价,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认真完成作业的成功和快乐,以利于其再努力地学习。

老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人为本,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模式,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对于一贯学习好的学生,给予五角星一颗奖励;有独特见解的,也给予一颗五角星进行奖励;学习差的学生有进步,也要给予五角星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诸如“你很棒!”“你是好样的!”等等。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要一棒子打死,要有策略地进行帮助,比如在错题旁注上“再考虑考虑”“再检查一遍”,对于粗心的同学,可以提示其“请仔细看题目要求”等,让学生心平气和地对照评语改正错误,对于改正错误的,老师再予口头表扬或五角星奖励。

二、树信心,通过分层差异式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个统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好坏的学生老师一样对待,作业一样多,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往往会出现学习好的觉得没深度,学习差的觉得学不会。这与学生的智力和兴趣都有关系,笔者将学生的层次划为三级,悟性好的学生多布置作业,学习没压力的,适当按课本要求进行,学习差些的,老师适当减轻作业标准,以领会为主,不以作业量多少为标准。分层布置作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评价也比较灵活,这样多数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激励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口头表扬,可以五角星鼓励,也可以在作业旁加注鼓励的评语,一个大大的“优”,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励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有针对性的评价,会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提高整体教学成绩。

三、重主体,尝试多向型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一成不变,老师是教学主体,老师一味的灌输和机械的评价,让学生永远处于被考试的状态,只知道应付作业,不会主动地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非常不利。笔者认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评价形式全方位展开,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

语文学习,阅读和摘抄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摘抄,老师不妨以学生的摘抄作为一个评价主体,首先请同学之间互评,看谁的摘抄内容好,谁的字迹工整,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然后大家一致推选最满意的作业,老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学生会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满怀期望和信心的对待作业,改变了以前疲于应付的局面。对于有不足的作业,老师及时客气的予以点播,很多学生会满意地接受,并予以改正。

四、突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对其进行作文评析

小学生的年龄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但是很多学生很难完成令人满意的作业,拖拖拉拉,字迹潦草几乎是通病。但是,被老师肯定或鼓励,是每一名小学生的向往,老师如果以批评为主,很容易伤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说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动力。所以,建议老师以鼓励为主,开展多形式的评价,学生作业可以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评等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成功的感觉,以激励其学习积极性。

此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注重过程评价。我们知道,评价的结果,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潜力,而评价的过程是值得肯定的老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出色的作业就要给予肯定,并且在班上进行表扬,以促进其他同学认真的完成作业。评价的作用,不再是区分好与差,而是体现一种激励作用。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评价作用,是一个以评价为主体的活动,其目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 篇二

一、作文评价现状

1.作文评价注重结果性。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评价一般基于学生已经完成的作文,这种实际上是一种结果性评价,虽然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经过某一段学习过程后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但是它侧重于对学生评定作文成绩,这种评价只发挥了评价的检测功能,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帮助。再者,写作的过程不是单一的而是连续发展的,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对每一次写作任务完成后的评价,而学生的写作过程不是一篇作文的完成过程而是多次写作的动态过程,忽略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发展性因素。

2.作文评价主体单一化。我国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采用“一言堂”、“一笔批”的方法,教师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及教学经验批改学生的作文,圈出学生在作文中的错误,并给出评语或分数,学生再按照教师的指导和建议进行修改。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其评价的标准性及公正性受到质疑,而且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写作责任意识的提高。

3.作文评价不够及时。作文评价的及时性有助于快速地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把握学生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再写作动机,最终养成主动写作的习惯。在美国的作文评价方法中,都首先提到了评价应是“反应敏捷”的,对学生应是“保持新鲜”的。[2]而在国内,教师通常布置了大量的写作任务,但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容量较大、学生数量多,再加上精批细改的原因,教师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完成作文的批改,导致作文评价信息不能够及时地反馈到学生手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仅要大量的习作,还需要作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二、作文评价策略优化

1.注重写作的过程性评价。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等。”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予学生写作或者教师教学的反馈,而更应该是兼顾整个学生写作完整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在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需注重过程性评价。有研究者认为,写作活动是一个线性过程,主要步骤可作如下划分:(1)预写作———思考、计划、收集材料;(2)写作———对主题、顺序、风格作出选择,进行写作;(3)修改;(4)成文。[3]那么根据写作活动的线性过程制定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写作素材收集、写作中心的确立、写作构思、写作计划的制订、打草稿、修改与成文。在教师给定学生写作主题后,要求学生在每个写作具体阶段记录自己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与作文一并交于教师,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作文,也要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反馈。这种过程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在教育进程中写作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能全面、灵活地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学生以往的写作情况,适当的给予表扬或批评。教师可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每次写作的情况并存入档案袋中,在下一次作文评价时,教师需参照上一次学生写作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对于写作水平较差却有所进步的学生,应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对于写作屡犯同样错误的学生,应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并指导,帮助学生避免下次犯同类的错误。

2.评价主体多元化。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改与作文关系密切,评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在开展作文评价活动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文评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向,在评价过程中若只看优点或者缺点话,不仅不能给学生一些指导,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求学生每次作文习作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浏览并做相应的修改,按照教师制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写作的优势与劣势,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

学生间的互改互评可以了解别人的写作技巧,吸取别人的写作优点,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教师在开展互评时,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为了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群体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相互作文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应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评价。但在开展小组评价活动之前,教师应给予示范性评价,根据作文评价标准,分析几篇学生作文的各个方面在作文标准中应得到怎样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评价参考。之后,小组成员针对每篇作文一起讨论和交流,按照标准共同给予评价。

对于评价来说,任何单一主体对作文的评价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偏颇,若要使作文评价具有真实客观性,就要发挥更可能多的主体作用,而家长作为学生日益相伴的角色,对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判断更为客观。在教育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地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写作情况,也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间的写作差异。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产品建立作文评价通道,将学生的作文上传至互联网上,并邀请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家长可就其学生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反馈,教师在家长的评价基础上进行评价反馈。那么作为家长,可以依此来了解孩子写作的短处,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辅导与帮助,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3.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及时性反馈不仅能迅速地传达给学生的信息,还反映了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作文水平的提高离开不了大量的习作,但教师在大量习作的基础上多设置一些作文练习课,并在课堂上留下单独的评价时间,选取一些学生作文进行点评与讲解,指出学生的错误,为其他学生的习作提供一些参考。此外,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后的及时反馈,还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及时适当的反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曾提出:“作文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即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确有效果,但教师在家里或办公室批改作文后再发给学生,则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什么作用。”[4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作文的过程中,多关注正在创作中的作文,提醒学生错误所在;多了解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写作状况,留心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给与及时的帮助与指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作文评价观念,关注作文结果性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评价;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教师在师评的基础上需融合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评改自己和他人作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家长在作文评价中的作用。此外,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以及作文评价的效果,教师需要积极探索与尝试新的评价方法和策略,拓宽作文评价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探讨 篇三

一、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由此可见,当人亲历或受到环境事物气氛感染后,才会激发人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的情感时,便要用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的欲望。当学生观察眼前、关注周围、体验自身后会不由自主地想表达个体经验、个体愿望、个体情感。这种表达个体经验、个体愿望、个体情感自然的需要,应该称之为人的自然性动机。

作文是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的,是一种用书面语言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当然要有交流的对象,即读者。作文是有感而发,有感是对某一件事有了强烈的感受,形成了强烈想和别人交流的冲动,于是书写出来,抒发出来,告诉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体以引起共鸣。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有激情、有灵气的。当学生面对着自己愿意与之交流的写作对象时,他的思路、他的语词库就会以相应的方式打开,他的表现欲就会增强。

这种希望通过作文获得读者、某一个集体,或是社会对自己表达的经验、愿望、情感的需要,应该称之为作文的社会性动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社会性动机应该高于自然性动机。

2、加强说写训练

加强说话训练使作文的起步提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学了不少口头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有的虽然说了很多,但不够连贯。甚至前后顺序颠倒。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的练习。事实上,孩子的各种口头表达都是与眼前的人与事分不开的,这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眼前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言,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说完整话。

3、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随着多媒体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学习的手段、方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特别是近几年网络上所兴起的博客,使得网络的应用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大众化,使得终身学习、大众学习成为可能。网络变革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研究的封闭性、个人性,使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中,而是开放的、活跃的、互动的。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并快速的与学生产生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直观的增进交流,促进自身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作文评价策略

1、生生互动

生生间的互动,是指在作文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阅读彼此的作文,在阅读之后,写下自己的可鉴之处和修改意见。

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在为着自己的一篇作文苦心经营,以此来获得一个满意的成绩,同学间则“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方式很难调动起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更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所适从。学生间缺少交流和互通,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作文能力的高低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内的学生能达到互补的状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同时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加强竞争。改作文的时候,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同学就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可以牵涉到句、段、篇等,也可以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部分,修改以后经过整合,放眼全篇。除了这些以外,对于学生自己修改完的作文,我们鼓励他们推荐出一篇组内佳作,拿到班上交流。同时教师也要选出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两三篇作文,在班级里全班交流,既点评学生的作文,也点评学生的修改,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能力都得到提高。

2、活动化评价策略

创设评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加明确地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体悟,从而为他写好作文提供了某种机遇和可能。

(1)、辩论会

辩论会是指学生将自己的所写的作文作为辩论材料呈现给大家,所取的一般来说都是一些小的议论文。先写后说,既要会写,还要能说,辩论会是最好的练习学生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也是将学生的思维扩展化的有效手段。

(2)、鉴赏会

鉴赏会是指在作文进行了一个阶段以后,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开展的一种作文鉴赏活动,学生朗读的是自己的作文,鉴赏的是自己同伴的作文,会有一种亲切感。其实同学在鉴赏作文发表意见时,也是在学习作文。

(3)、网络评价活动

网络评价活动紧紧和学生的博客结合在了一起,网络变革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研究的封闭性、个人性,使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中,而是开放的、活跃的、互动的。通过这一平台,师生可以有效并快速地与学生产生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直观的增进交流,促进自身作文水平的提高。

3、弹性评价策略

我们所说的弹性的作文评价法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允许学生的作文与他人的作文有差异,允许学生不同题材的作文有差异,尊重这种客观差异,并让学生认识这种差异。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评讲,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将这种差异转化为学生进步点。

教师不能够用自己的经历或好学生的标准来否定学生的经历,不能用自己的见解或好学生的范文代替学生的见解。学生的作文评价期待着只属于一个学生的评语,而不是属于每一个学生的评语,这样才能发挥它在评价中的作用,才能使学生从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3] 赵学勤《激励性评价的标准与策略》,《中小学管理》2002年

4.学生发展性评价策略 篇四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小学部)

随着课改的深化,要求评价与考试方式的改革同步。在评价与考试领域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进行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在课改的每一阶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评价保障。深入分析和研究了部份省级课改实验区的经验和教训,也借鉴了兄弟学校近几年在评价方面的实践经验,特拟定本试行方案,作为我校开展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性意见。同时,希望各班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情况的分析和整理,并对本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本方案能逐步完善。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

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单元测试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考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测试形成要多种多样,富有趣味性。可以用书面方式检测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检测。测试形式可开卷也可闭卷。

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包括对课题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评价;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的设计及活动展示的评价。这一评价形式可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课堂观察中的即时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教师可根据需要,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二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记录。这种评价可根据需要一天一次,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评价次数因人而异,不是整齐划一的。

课堂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想像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课堂评价的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列举的“要素”只对教师和学生起一个导向、参考作用。

4、档案袋记录

通过收集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来表现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教师、家长对档案袋记录的内容取舍都有参与权,但以学生的意见为主。

根据其它课改实验区的经验和尝试,学习评价中规定档案袋为“一学年”一袋,袋中规定如下内容:

(1)近期照片一张,附上自己的话;(2)作文(含看图说话);(3)典型的学习作品;(4)考试试卷;(5)其它(如同学赠言,家长、教师寄语、作业评语、学期评语、自己愿意保留的作业、获奖证书等等)

5、其它形式的评价

(1)完成作业情况评价。在作业过程中,可实施由学生“自定目标、自我评价”的“双自”评价方法,也可实施小组互评、教师建议,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这种评价对学生有一种自我约束和对作业正确与否的自我判断,这也可以让教师比较好地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理解程度和学生看待自我的客观性与自信度。

(2)小组评价。这一评价形式多用于对学生“作品”的欣赏和交流。其目的是帮助学生

学会认真地分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听取他人观点,欣赏他人的作品和观点,学会吸收他人有益的建议并改进自己的作品。

(二)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一种总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或学年进行,对学生的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介,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阶段性评价一般由期末考试和实践检查两部份构成。

(1)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

检测形式可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通常情况下,语文、数学闭卷,思品与生活、科学等开卷。

(2)实践检测

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科学等学科既有书面检测,又有实践检测,其余学科只进行实践检测。

实践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的不同可以有所区别,但是应力求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实际,主要有:探究性学习,调查访问,生产劳动,实际操作,信息收集和整理,社区服务等。

●语文可以有口语交际,朗读,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开故事会,演课本剧,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

●数学可以有计算,动手操作,调查统计,参观访问,测量,设计制作等。

●英语可以有唱英语歌,简单的英语会话,编演英语小品等。

●科学可以有实验操作,实际观察,科学试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

●品德与生活可以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

●音乐可以有唱歌,乐器演奏,打节奏或进行指挥,欣赏乐曲等。

●美术可以有作画,雕刻,剪纸,捏象皮泥,名画欣赏,写生等。

●体育主要是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三)阶段性(期末)综合评价实施要点

1、形成性评价由学校、教师自行组织,将平时的学习表现,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课堂评价、作业情况等有所侧重地进行汇总;再和期末检测进行综合,做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综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学期测试的成绩的权重以1:4为宜。

2、期末考试按上级主管部门意见执行。

3、分值计算。

(1)学生阶段性(期末)综合评价得分=期末检测得分×80%+学期形成性评价得分×20%

(2)期末检测得分=期末考试分数×80%+实践检测分数×20%

(3)学期形成性评价分数=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课堂评价+作业情况(形成性评价项目和内容可根据学校、学生情况自主确定,综合评价按照多数的原则进行综合)。

4、结果呈现。总评结果的呈现,可以有两种形式:学业成绩和综合评语。

(1)学业成绩。学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均可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来反映其发展水平。评定情感态度的依据主要是学习表现,评定知识技能的依据主要是单元测试和期末检测,评定实践创新的依据主要是实践活动。学业成绩可以先由学生自评,然后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评定。

5.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 篇五

温州市龙湾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32501

1程荣娟

[摘要]: 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提倡的多元评价相对于传统评价静态的一次性的操作方式,更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课堂上通过多主体有效互动评价,根据学生及文本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成长。实施多元评价,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更能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课堂 主体 评价

多元化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语文课堂上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功能的单一性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多元化评价必然逐渐取代传统的单一性评价,并代表着课堂评价的发展方向。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多元评价,就是要赋予语文课堂新的内涵,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那么,如何在课堂评价中落实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在多元评价策略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课堂充满和谐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

一个学生读完《鸟的天堂》中‚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这个片断后,我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些了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感觉速度慢了些,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鸟的天堂里热闹、欢乐的情景。‛‚有没有信心再试一次?‛‚谢谢老师,我尽我所能!‛这次,他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

2.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因为孩子们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在教学《请求》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开展朗读竞赛,各组根据本段内容把握好语感自己进行练习,具体练习时,大组可以再分四人小组进行练习,或者同桌互练,其他同学充当指导师。试读完毕后进行大组朗读竞赛,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当第一组的同学汇报朗读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妈妈对我的爱很好地表现出来。‛有的同学说:‚开始那句‘妈妈,请放开你春天一样温暖的手,’应该读出恳求的语气,还要表现妈妈对我的爱;而后半句‘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应该用坚决的语气表现出我要求自立的决心‛‚还有他们语速太快了,应该稍微慢点儿‛……各组互相评价完毕后,再让大家朗读,整体朗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除了组与组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之外,学生个人之间开展评价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

一篇作文做好了请同学相互评一评,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审美等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3.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

一天学校教研组组织公开课,一位老师执教《晏子使楚》。在练习朗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时,学生对晏子话语的朗读总不到位。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老师当晏子,你们都当楚王,看老师当得像不像,打算给老师打多少分?(师抑扬顿挫地示范读,还加上了动作)

生1:我给老师打95分,老师当得像极了。

师: 你觉得哪儿最像,把那个地方学一下好吗?

生1:像模像样地学习老师的朗读也加上了动作。

生2:我给老师打88分,我觉得老师也有不够好的地方。

师:(略感惊讶又充满了欣喜):老师谦虚地期待着你的批评。

生2:您朗读是为了表达晏子的自信与理直气壮。晏子反驳楚王的话,软中带硬,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来反驳楚王。但当您读到‚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一部分时,您的语气好像不够自信,我觉得不合适,应该读得既严肃又自豪,应该这么读:‚……‛(生语气自信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

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甘拜下风,你就是老师的老师。(生大笑)

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课堂展现异彩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语言评价的方式以外,还可适当地运用实物评价,态势语评价(如眼神、点头、微笑、大拇指、掌声及各种丰富的表情等),使课堂显得异彩纷呈。

1.机智多变的口语评价,让学生听而不倦

口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但是如果经常以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口头禅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感到厌倦。重复评价愈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感觉自然就无趣。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

(1)幽默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幽默的语言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

又如:上课时一位学生在打瞌睡,教师可面带笑容说:‚你太勤奋了,连睡觉还要坚持上课,精神可嘉啊!‛或者说:‚你太辛苦了,我都不忍心打扰了,刚才梦见什么啦?‛学生觉得老师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2)多变

评价用语不能一成不变,要经常更换、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评价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这是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 “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这是对学生全身心地溶入课堂、溶入文本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赞扬。“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丰富的个性化的评价语言,调节了紧张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的热情高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很高。

(3)适宜

 评价要因学生的不同个性而异

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以说“你敢于大胆发言,很勇敢”;对敢于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的想法别具一格,很有新意”;对于胆子很小,难得一次举手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讲得很好,再响亮地讲给大家听一遍好吗”。

 评价要因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而异

评价不仅要因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异,也要根据同一班级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而异。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应有较高的要求。如“我想你如果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那就更出色了”,“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简练一些”等;对于中等生和差生应采取鼓励性的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如“你考虑的思路正确,只不过马虎了一点。”“回答问题声音清楚、响亮,今天你又进步了!”“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进步”等。这样的评价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弊端,避免口头评价语言的单调和重复,又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举多得。

2.形象生动的实物评价, 让学生乐之不疲 实物评价如果运用得好,能起到比口语评价更好的激励作用。

一次到一年级听课,一位老师上课时,带着一只小箱进课堂,箱子里放着红星、彩旗等各种各样的奖品。由于低年级同学比较好动,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教师像魔术师一样,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这办法很奏效,小朋友们坐得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由于低年级的同学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不长,一会儿同学们的注意力又开始分散了,这时又开始教生字,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实,教师从小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枫叶的背面都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熟记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的小枫叶红红的,多漂亮呀!学生的注意力又迅速集中了。

除了赠送这些形象的小物品之外,还可以赠送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如一支书签、一颗种子、一副书法作品、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但是实物评价一定要把握好度,奖品如果过多过滥,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3.口语、体态语相结合评价,使学生信心倍增

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时常低一下头,双手在抽屉里摸索着什么。这位学生上课经常人在心不在,作业做得一塌糊涂,这次又在干什么呢?今天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教育教育。我便悄悄走了过去,可没有想到学生太投入了,直到我走到他面前才发觉。猛然一抬头,发现我站在他身边,惊呆得脸色变得苍白。手中的一幅简笔肖像画滑落在地,展现在我面前。没有想到这副画画的就是我咧开嘴傻笑的样子,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可实在画得很形象!‚哇!‛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并面露惊喜之色:‚这是谁画的?‛‚我画的!‛学生有些惶恐,结结巴巴地说。可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上课不认真,也没有告诉他乱画人物肖像画是侵犯人权的行为,而是边点头边‚嗯‛了一声又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走上讲台继续上课。本来这位学生诚惶诚恐地等着批评,可谁知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给予他很高的赏识,这是多么地出乎意料,而对这位学生来说更是多么难得,‚哇‛和‚嗯‛这两个语气助词和友爱地拍拍肩膀这个动作对他来说是很高的赏识,成了很大的推动剂。后来这节课他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我常常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多元化的评价功能,让课堂洋溢人文关怀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视作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定向等多种功能,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使课堂中每一个生命个体获得新的成长。

1.导向——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提升经验

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好的导向性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学法、深化认识的作用。

古诗《示儿》教学片段:

老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课文《示儿》,看谁读得好!‛第一个学生拿着书用低沉的语气抑扬顿挫地读了一遍。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大家表扬他‛(示意学生表扬)。学生一边拍掌一边机械地齐声喊道:‚棒,棒,你真棒。‛第二次叫了一位朗读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他有点紧张,读得没有激情。教师随即说:‚你要继续努力,谁还来试试?‛于是此生低着头坐下。第三位是男生,声音比较低沉、语调缓慢,教师给她的评价是:‚你读得真有感情,我们向他学习。‛于是学生齐声呼喊:‚向你学习。‛ 一节课下来,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真棒‛‚顶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辉映,课堂气氛热烈,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这些漂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的引导价值有几何?原来低沉、悲凉的课文格调也被激扬的表扬声淹没,课文朗读反而显得不伦不类。‚真棒‛,学生棒在哪里,不知道;‚继续努力‛,从哪方面去加强,不清楚;‚真有感情‛,学生朗读何处感情处理得好,没点出;充满怎样的感情,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假如教师对第一位学生评价:“从你低沉的语气中,我听出了你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难过。”;对第二位学生评价:“如果你读的速度稍微慢一点,语气稍微低沉一点,把课文中描述的情节浮现在脑海里,注意语气和表情随着句子意思变,肯定会读得很棒!”;对第三位学生评价:“从你低沉、伤感的语气中,我体会到了作者那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权贵们的无比愤慨之心!”,相信不管是朗读的学生还是在座的其他学生都会主动建构起朗读此类情感基调句子的经验,并巩固下来,提升了原有经验,促进其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对以后的朗读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2.情趣——激发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兴趣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第一场雪》时的‚经典‛评价语让人回味无穷。

师:第二天,天放晴了,我们去看看雪景好不好?(生齐答:好)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笑声)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生:‛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

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

(一生再读课文,但读得不好)

师:进去了吗?

生:(齐笑)没有。

师:是没有。可能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

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往前走几步没有?

生:走了。

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支老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这种情趣性的评价,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多种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性,多了想象和意境。

3.诊断——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假如学生的“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产生投机取巧的思想,教师的评价就要及时地发挥诊断功能,避免学生步入思维的误区。必要时教师还要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生:我觉得爱听好话不好,容易上当。

师:你说得不错。

生:我觉得乌鸦自不量力,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得什么样,还得意极了!(哄堂大笑)

师(较尴尬,但为了不打击发言积极性,还是鼓励道):你说得有道理。

生: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而且我懂得了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给时,你要多动脑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

师: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实际,真聪明。

教师眼里只盯着答案的“多元”“独特”,虽然体验是独特新奇了,课堂是民主、开放了,可“狐狸”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在学生的思想上必然造成混乱。教师既要发现学生思维的与众不同,更应通过评价“照亮”他认识上的误区——得不到别人的东西时,用欺骗的手段获得是不可取的。教师可如此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你打不打算学习课文中的狐狸呢?这样的评价肯定了该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引导他重新思考其体验,促使他在再度审视自己的思路时,主动建构正确的认识。他会想:我要是像狐狸那样,那不是要成为人人都讨厌,没有朋友的坏家伙吗?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用这样的办法只能骗一次,而且别人都会讨厌它,不信任它。我才不会向它学习呢。”此时,他心里已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要做个诚信的人。认识与感情也逐渐趋向成熟。这样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生长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高质量的评价。

4.激励——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才会真正产生激励性的效果。如果在恰当的时候,你由衷地对发言的学生说:“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 “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 “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快说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大家在认真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等等就会让学生心潮澎湃,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实践证明,激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麻雀》教学片段

生1:(声情并茂地朗读)‚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地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同学们,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2:我听懂了老麻雀很勇敢。生3:我读懂了老麻雀很伟大。它为了拯救小麻雀,面对庞大的猎狗,明知危险,还是要拼一拼。

师:你很有见地,老师也有同感。

生4:我读懂了母爱的伟大,因为老麻雀爱小麻雀,才会奋不顾身。

师:母爱的伟大,说得多好啊!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义无反顾。我们人类不也是如此吗?这么说,这只老麻雀是母亲了?

生5:我有不同意见,这只老麻雀可能是小麻雀的其他长辈,只要是长者,都会保护弱小者。有一次,邻居的小孩掉进水沟里,就是他叔叔把他救起来的。

师:你能联系生活谈自己的理解,真是好样的!我支持你的意见。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

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时,教师发出赞赏:“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当学生比较理解到位时,教师表示认可:“你很有见地,老师也有同感。”;甚至在学生理解不够全面,需要深化时,教师还是先加以肯定:“母爱的伟大,说得多好啊!”然后再激发深入思考:“这么说,这只老麻雀是母亲了?”;当学生的思维深入时,教师发出由衷地赞美:“你能联系生活谈自己的理解,真是好样的!”教师这些激励性的评价用语是激发学生思维深化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电火花。

6.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 篇六

金山镇北厂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真正意义上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呼声愈来愈高,而与其密不可分的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近来来,上至中央教育决策部门,下至美术教育界及基层单位,都在为完善评价机制而努力,理论界已经有一定量的可资参考的研究成果。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指出了要建立评价指标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了实 现这一评价目的,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我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方式的多元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因此评价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努力创新。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本课题构建了多元评价的研究,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活动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给其他课程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研究的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观要由竟争本位、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经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评价观是教育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决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观。通过尝试等级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等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生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2、研究的目标

(1)建构多元化评价的操作方式方法(等级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

(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生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实验对象 北厂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内容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抑,逐渐失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叫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也就是

说,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时,各方面素质的评价。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情况的评价。

2、实践能力:对基本技法、工具学习的评价方法。

3、新精神(个性的展现):对乐于想象、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挑战自我方面的评价。

4、完善情感(人格的完善):对掌握自己的情感、适时释放自己的情感方面的评价(美术可以使用画笔来展现学生的各种想法及心理活动,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5、合作能力:对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具备责任性的评价。

6、应用能力:对运用所学知识、所完成的美术作品,如何美化生活的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多元性的评价内容正是这样一个动态的评价观,它注重的是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三)研究的步骤

1、实验方案确定 2013.9——2013.10

2、实验实施阶段 2013.10——2014.4

3、实验的总结与评价 2014.5——2014.7

(四)研究的过程

1、了解学生已有的绘画水平。

为了解学生已有的绘画水平及他们习惯的学习方法,在确定课题后,确定主题后让学生自主创造。

2、多元的评价的评价方式:

a.实作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b.过程评价,c.卷宗评价(个人卷宗、班级卷宗),d.合作能力的评价,e.展示与交流。

四、研究成果

教师积极总结提升,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一年来,共有6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王建萍,2009年5月26日,论文《师生情感的升华——作文评语》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幼儿学习数学“五法”初探》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09年12月,论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朗读教学要注意层次性》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建萍,2009年12月,论文《孩子,妈妈是这样爱你》发表在省级刊物《云南教工》上。

五、研究的体会与后续研究设想

(一)研究的体会

1、负责实验的老师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课题研究处于摸索阶段,因而在实验过程中的量化测试、资料积累等方面都做得比较欠缺。在以后的研究中,还要多向兄弟学校老师、教科所领导虚心请教,自己多进行理论学习,同时还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探索。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起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课题研究的具体职责落实到人,没能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气氛,因而常感到力不从心,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和成果。

3、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和农村学生家长教学观念的相对滞后,也给课题的进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后续研究的设想

7.家长评价学生发展的实施策略 篇七

一、家长评价学生发展的内涵及属性

家长评价学生发展就是从家长的视角,观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面表现,以纵向比较为主,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业学习及运动审美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它是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客观需要。家长评价具有以下四种属性:

1.开放性

家长评价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使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也使家长成为学生行为表现的直接观察者和评估者,更是学生成长进步的目击者与见证人。“开放评价过程为学生的家人创造了新的机会和角色。在过去,家人一直被视为评价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现在学校邀请家庭成员作为信息提供者和反馈者,以及评价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参与评价,他们的角色开始发生很大的改变。”[3]家长评价的开放性有助于提升家长积极参与教育的热情。

2.表现性

家长评价是基于学生的综合表现或表现样本,以一定的衡量标准为依据,进行直接、系统的观察和评估。它是在学生接受了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某一实际学习任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或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的评估。表现性使家长评价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行为取向等进行的直接评价,而不是凭学生的书面作答进行的间接评价,更不是家长的主观臆测。

3.真实性

家长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来对他们进行的一种评价。源自“真实”生活的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书面试题的测试和机械地做出反应,而是通过学生在解决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实际表现,来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和高级思维的能力。家长评价的真实性还体现在评价不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课程现象简化为传统纸笔测验的量化评价方式,这种有家长参与的真实性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据此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4.低利害性

低利害性评价是指对被评价者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后果的评价。“低利害评价通常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以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进提供更详细的资料。”[3]家长评价的出发点是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家长评价的结果既不会影响学生的分流或升留级,也不会影响学生是否进入特定的班级、院校,或者是能否获得学位、文凭,更不会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或职务晋升。家长评价的低利害性,可使家长摆脱功利的驱使,对学生做出基于客观事实的、公正的评价。

二、家长评价学生发展的意义

家长评价无论对学生闪光点的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诚实品格的培育,还是确保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唤起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1.家长评价能拓展评价空间,延伸评价时间

家长评价将对学生的评价在空间上拓展到家庭,时间上延伸到校外非正常授课时段。家长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学生学业进步、品格提升等各方面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家长可以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如是否主动学习、是否尊老爱幼、是否勤俭节约等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家长评价在空间上的拓展,时间上的延伸,为学生全方位展示自己创造了更多机会,有利于家长、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这些闪光点激励他们继续学习。这对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不可或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也大有裨益。

2.家长评价能确保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唤起家长重视教育

教师评价所反映的多是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教师无法得知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况及行为表现。因此,没有家长参与的评价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评价。家长与学生相处时间长,学生的言行举止家长尽收眼底,既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得以充分展示,也使学生的不良行为无处可逃。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家长评价中学生优缺点的反映,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对学生做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评价既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减少评价的偏差,更能唤起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重视。一个来自重视教育的家庭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具有极大优势,其良好的习惯养成可以使学校教育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反之,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家庭虽然不一定都教育出失败的下一代,但学校教育在纠正学生坏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上往往事倍功半。引入家长评价,就是要充分实现家校同步,促使家长全面了解学生,自觉关注学生成长,配合学校教育,从而唤起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3.家长评价有助于家校合作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教育对象。家长是学生在家庭活动表现的目击者与见证人,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表现有最直接的感受与判断。引入家长评价,一个特殊的意义就是要促进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合作,形成有机的教育整体。教师评价的重点是评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而家长评价则更侧重于学生在家庭中行为态度的全面表现,而不仅限于学习、品德等方面,两者相得益彰,使学生健康成长。总之,引入家长评价有助于家校交流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改正一个缺点,取得一个进步。

4.家长评价能避免学生养成“双重”人格,培育学生诚实品格

教师评价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对学生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的在校表现做出教师评价,但如果只关注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显得有些片面、单薄。家长评价实现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能有效克服学生表里不一、家校不一的“双重”人格倾向,使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学校、家庭表现一致,言行一致。

三、家长评价学生发展的实施策略

基于家长评价的重要意义,我们提出以下实施策略,以确保家长评价的顺利实施:

1.家长评价的形式,应力求操作性强,简便易行

在追求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既要客观真实、灵活多样,又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要给家长造成额外负担。可以使用表格的形式,要求家长依照表格内容,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与客观事实相符的恰当评价。表格内容不应过多地使用技术术语,如果过多地使用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家长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理解,这样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与厌烦,致使积极的家庭教育努力受到抑制。

2.家长评价的内容,要尽量做到内容充实、针对性强、言简意赅,便于家长理解与操作

要充分认识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区别:教师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而家长评价则更侧重于学生在家庭活动中表现出的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真实评价,它更能反映学生对观念的理解及其外化行为。家长评价的内容大致可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涵盖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

3.家长评价的时间不宜过于频繁

家长们由于日常工作、生活耗费了大量精力, 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使家长在不耽误正常工作,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参与评价,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有效。但也不能太少,如果一学期只有一两次,就失去了家校合作交流的基础,更无法形成教育合力。

4.家长评价的结果应具体化,而不应是一些抽象的数字或简单的等级序列

评价要具体指出学习行为的类别,并说明什么内容和什么情景下这些行为是有效的,以及学习中还存在哪些困难[4]。这方面的信息必须清楚地表达出来,教师才能充分知悉学生正在学习什么,遇到哪些困难,需要什么帮助。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5.家长评价应坚持正向评价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应该是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家长评价也是如此。要使家长评价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就应以鼓励、表扬、引导为主,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评价不是目的,通过家长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根本。家长要从欣赏的角度去认可学生付出的努力与劳动,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评价,无论好或坏、优或劣,每字每句都应传达家长对学生更多的殷切期望,鞭策学生朝更高的方向努力。引入家长评价的目的不是要打击学生,而是要使他们对自己有基本的认识,通过点点滴滴的表现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构建自信心,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让他们充满信心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只有明确了自身优点,知道了自身不足,他们才能信心百倍地勇往直前。

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新课改也要求对学生个体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综合性的全面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作为教育评价过程中多元评价主体之一,其评价必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家校互通,密切配合,多角度、多层次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才能使评价全面、客观、合理,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摘要:实现有家长参与的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目标之一。家长评价学生发展具有开放性、表现性、真实性及低利害性等特征,有助于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对培养学生诚实品质,促使家长重视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长评价,学生发展,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门户网站.MOE.GOV.CN[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43&infoid=405,2009-01-30.

[2]王民.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探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42.

[3][美]Diane Hart.真实性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6,175.

8.关注评价策略 助推学生成长 篇八

一、激发兴趣,自我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有效地诱发动机,强化动力。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起始阶段,主要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和课堂小游戏等方法来诱发他们自身对活动产生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师若能把自己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便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竭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和愿望,用语言、手势、眼神和微笑把期望、鼓励、赞许传递给他们,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学习欲望,及时运用鼓励性评价语言。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能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继而乐于参与课堂学习并主动进行自我评价。

二、合作学习,相互评价

合作评价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开阔思路,形成自主性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分组教学的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预定目标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运用评价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7B Unit 1 My dream home的写作教学后,笔者布置一个创造性的任务,让学生设计一张梦想家园图,并陈述汇报。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在设计的共同活动中互相激励、评论、梳理,真诚合作,彼此间相互接纳和认同,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三、关注差异,分层评价

(一)课堂活动评价

1.课前口语活动评价。课前口语活动由Daily report、Free talk或 Group Work三部分组成。笔者通常利用开始上课的前3—5分钟进行Daily report,每个学生可以用所学过的话题进行陈述,或者就最近发生的时事新闻进行报道;学生也可两人一组进行Free talk,确定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或近期热门话题,在情境中交流,谈他们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或以4—6人为单位,编排短剧课前展示。活动中,教师先采用他评,再进行师评,最后做总结性的评价,并设立“最佳表演奖”、“最佳参与奖”、“口语流利奖”和“进步奖”等奖项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品尝激励评价的喜悦。

2.课中操练活动评价。在课堂教学实践操练中,教师应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好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遇上困难时,教师可以说Don’t be nervous!’‘Never mind’ ‘Take it easy!’等话语来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参与学习。学生练习正确时,要及时地予以表扬,指出其具体的优点,不要总是用笼统单一的语言‘Excellent!’ ‘You did a good job.’如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可以运用下列赞美语:“Well done! I enjoy your opinion.”教师的称赞和鼓励往往会提高学生课堂操练活动的效率。

(二)课后活动评价

1.作业评价。学生在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中,会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教师,并以各种不同的心态期待教师的评价。作业评价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激励评价手段。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表扬中应有期望与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善于鼓励,如:“If you put your heart in it, nothing is impossible in the world.”還可以来点创新的作业评价,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盖上不同的印章、贴上不同的图案以资鼓励。

2.试卷评价。阅卷时,不仅要仔细检查对错,还要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的激励机制,为学生铺上通往成功的阶梯。

四、阶段检测,综合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定期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通过便利贴的形式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步实现学习效果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在一个小组编制英语班报的活动中,通过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组织学生自主设计、编制形式多样的英语班报,由学生组成评委对各小组编制的英语班报进行评审,评出了 ‘Best Name Award’ ‘Best Column award’等奖项,同时还给教师设置了‘Best Coach Award’的奖项 。整个活动过程在教师的鼓励和学生的相互激励中顺利完成,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取得双赢。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挖掘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分享合作的成功果实,才能让初中英语课堂在激励性评价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

上一篇:说明文玫瑰花下一篇:六年级上册应用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