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2024-08-18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精选5篇)

1.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篇一

“15+2”专题训练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0届江苏苏北四市第二次调研)《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年,它所评选出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们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项活动的开展

()

A.有利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

D.有利于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2010届江苏南通第一次调研)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2010届江苏海安中学、南外、金陵三校调研测试)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王濛敢打敢拼,英勇顽强,成就了2010年冬奥会的“三冠王”,不仅发扬了奥 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而且集中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就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4.(2010届江苏盐城第二次调研)“„„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是 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2010届江苏徐州第一次调研)回眸2009,“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

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2010届江苏南京二模)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C.具有求同存异和减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7.(2010届江苏南京二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8.(2010届江苏泰州期末联考)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9.2009年5月23日—6月28日,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首展在台中市展出。展览以“讲·述”为主题,呈现了两岸艺术家在语言方式上共同的文化特征,在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中建构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关于中华文化,以下说法不妥的是()

A.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

B.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文学艺术的成就上

D.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特性

10.(2010届江苏徐州第二次调研)2010年1月1日~17日,中国侨联主办的“五洲同春”文艺晚会在加拿大、美国的六场演出,场场成功、场场精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2010届江苏无锡质量调研)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两岸形成“共同建议”()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12.(2010届江苏盐城第一次调研)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对此认识不确切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C.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D.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

13.(2010届江苏扬州高三模拟)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霍普金斯认为,21世纪的中国,有能

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霍普金斯的观念中,值得肯定的是()

A.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B.中华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文化

C.中华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14.(2010届江苏扬州高三模拟)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作为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央组织33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延安”,重返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③只要培育民族精神,就能弘扬时代精神

④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2010届江苏盐城第三次调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A.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二、非选择题

1.(2010届江苏镇江第一次调研)全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明,和谐的民族关系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积极建设、积极促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继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1)有同学认为,“只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请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方面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2.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选择题

1、B2、B3、D4、D5、C6、A7、D8、D9、C10、A11、C12、B13、D14、A15、A

二、非选择题

1.(1)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条件。②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是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展经济,还要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还要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制政策等。因此命题观点是片面的。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加强民族团结就要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各种活动增进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感情。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公民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2.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2.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篇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百名将军及名家书画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精忠报国”的赤子丹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腾飞》的殷切期盼,唤起了观览者内心的敬畏与沉思,也让其深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表明()①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决定性作用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地震、旱灾、涝灾、泥石流„„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错误的是()A.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B.中华民族精神是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C.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D.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等。这说明()①勤劳与勇敢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良品格 ③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中华民族对民族、对国家利益的这种独特态度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A.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B.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C.勤劳勇敢和团结统一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6.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人们通过文学艺术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弘扬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8.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下列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②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③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具有生机和活力 ④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曾指出,要注重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这主要警示我们()①要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③要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 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自强不息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能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有()①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③明公灭私,天下为公 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人们在谈论爱国主义时往往有着不同的认识。关于爱国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 ②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爱国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2.“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习近平强调,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4分)14.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极大弘扬,是一曲亿万中华儿女“愿以热血卫吾华”的抗击日本侵略的不朽的英雄赞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感天动地的精神史诗。2015年9月3日,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地提出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命题。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28分)

[练高考—找规律] 1.(2016·课标Ⅰ,39(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2015·课标Ⅱ,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练模拟—明趋势] 3.(2017·山东菏泽一模)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这既是联合国对该档案真实性和唯一性的认可,也是对文献遗产保存完整性的最高赞誉。《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的意义在于()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②凝聚和激发民族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挖掘世界记忆遗产的商业价值 ④维护历史真相,对抗战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2017·河南南阳等六市联考)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 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这是因为()①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条件 ②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发展的 ③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7·湖南四县市联考)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闭门会谈。他们都强调,要顺应民意,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这反映出()①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创造力 ②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17·山东济南模拟)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三十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 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②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17·豫晋冀调研)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②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④中华文化坚持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7·河北唐山一模)《忠经》曰:“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这一思想数千年来激励着广大志士仁人。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①是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有利于培养公民责任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③需要在当代意义上创造性地转化和传播“忠”的文化传统 ④不受历史条件制约,可以直接转化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2017·福建厦门期末)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们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在人们心目中,我国已从地区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①登高望远,以全球视野洞察世界发展局势 ②宁静致远,以平常心态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③海纳百川,以宽广胸怀接纳他国各种文化 ④刚柔相济,以务实作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2017·山东德州期末)“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A.团结统一的民族传统 B.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C.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11.(2017·安徽示范高中第一次联考)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我国有许多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诗词格言。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①自强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爱好和平——犯我强汉 者,虽远必诛 ③勤劳勇敢——春夏耕耘,冬秋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继日 ④团结统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2017·郑州质检)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阅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 ④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2017·北京丰台模拟)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C.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D.民族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14.(2017·北京海淀模拟)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和精神()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2017·鄂豫晋冀陕联考)有专家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内生力量。作为文化根基,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作为一种目标导向,它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前行;作为一种动力激励,它能够激发人民团结奋斗,投身发展大业,创造人间奇迹。材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②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③集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7·黄冈期末)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17.(2017·广州名校统考)地处广东最东端的潮汕人,因为濒临大海,与海为伴,养成了不屈的胆气。明清时期,潮汕地区饱受统治者“海禁”之苦,许多人“死中求活”,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奋力开拓海外贸易。在长期的斗争中,潮汕人不安现状,勇于拼搏,强悍不羁的鲜明个性逐渐养成。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课练26 我们的民族精神

1.D 百名将军及名家书画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唤起了观览者内心的敬畏与沉思,也让其深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③④正确。①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C 我们要吸收外国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而不是吸收一切,①错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说法错误,排除。

3.D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及其相关知识。A、B、C均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D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都是精华,D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正确答案为D。

4.C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其他民族也可能具备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

5.B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亲仁善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内,处理各兄弟民族关系应携手共进;二是对外,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和睦相处,协和万邦。所以,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6.D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冯桂芬、康有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均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④正确切题;①在材料中未体现。中华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②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7.A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等知识。A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的正确理解。B强调的是文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把文化建设等同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建设,缩小了文化建设的范围。D强调了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

8.A 民族精神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所以③④表述错误;①②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

9.C 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警示我们要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效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

10.C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对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明公灭私,天下为公”是指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两者均不能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排除②③。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A 本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④说法错误。②③正确,当选。

12.A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寓指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只 要有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④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3.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发展,对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分)②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6分)③儒家思想在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分)④儒家思想在团结、凝聚中华各族人民战胜困难和灾难过程中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6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应从传统文化的地位,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方面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4.①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主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的作用,使抗战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7分)②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将抗战精神作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7分)③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7分)④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将弘扬抗战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7分)解析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依据设问的知识要求和问题指向,考生可从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发挥“主心骨”作用、继承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等方面思考。答案语言既要遵循教材知识.又要灵活变通。

加餐练——分类集训·知能提升

1.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解析 本题设问要求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说明怎样去做。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还原历史、捍卫崇高,要求我们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当然还需要我们认识到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解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解答本题,首先应答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作用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具体体现;最后得出结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D 《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能让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但不能激发民族自豪感,排除①。申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文化遗产,而不是注重其商业价值,③说法错误。②④是《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的意义,故选D。

4.A 题干强调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关系,①②正确切题。③说法绝对化,排除。④说法错误,源泉应该是社会实践。故选A。5.B 海峡两岸强调通过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说明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海峡两岸强调通过文化交流增强同胞精神纽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④正确切题。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B。

6.D 莫振高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①④正确切题。题干与落后文化无关,且应该是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排除②。题干是对个人的启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政府的职责,③不合题意。故选D。

7.C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①说法错误。题干没有说明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③在题干中没有体现。②④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故选C。

8.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排除①。“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受历史条件制约,且不能直接转化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④观点错误。②③正确切题,答案选B。

9.C 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接纳他国各种文化的说法错误,排除③。①②④正确切题,故选C。

10.D “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个人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爱国主义精神,D符合题意,故选D。

11.B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体现的是捍卫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对应错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应的是自强不息,④对应错误。①③对应正确,故选B。

12.C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材料列举的作品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凝聚着民族精神,①③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错误。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有很多,不仅仅是创造优秀文化作品,④错误。

13.C 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C切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排除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B错误;D错在“决定”上。

14.B 材料中的这些呐喊和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5.C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集中展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说法错误。

16.B “中秋节„„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中秋文化„„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项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排除。C、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3.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篇三

(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

1.中国汉字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甲骨、金文、篆隶、行书、草书、楷书等,无不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华夏文化。2017年5月13日,中国汉字艺术节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开幕,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墨舞演绎的汉字艺术魅力。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中国汉字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④说法正确;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深刻影响,②说法错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

2.近年来,由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汉字英雄”“成语桥”“灯谜大会”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一场学汉字、用成语、猜灯谜的热潮。有关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为()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改革往往催生文化变革 ②汉语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汉语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实践活动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B 材料的行为主体是电视台,面向的群体是中小学生,并没有强调教育的作用,①与材料不符;汉字不同于汉语,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③④分别从内容和手段角度对材料作出了正确解读。

3.我国古代以1 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 000余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①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 000余年表明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④符合题意;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①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②不符合题意。

4.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以原生态的傣族村寨为载体,向游客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傣族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泼水节等,让游客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让游客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具有潜移默化特点的,②正确;“傣族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泼水节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说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③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即包容性特征,④排除。

5.为扶持发展曲艺、木偶和皮影艺术,激发曲艺、木偶剧和皮影戏表演艺术团体创作生产活力,文化部定于2017年11月下旬在福建省晋江市举办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②④

C.①③

B.③④ D.①②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传统文化的特征。①混淆了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古老的“灯影戏”将绘画、刻纸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体现了②④;③与题意无关,排除。

6.如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该标识简洁明了:主造型既像一个

“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这说明“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中国元素”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也就是个性,该标识通过书法和汉字的丰富内涵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④正确;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②错误,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实践。

7.“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C.②④

B.③④ D.①②

解析:选A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寓指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只要有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④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回答8~9题。

8.《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A.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解析:选D 题意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表达的是诚信思想;B项体现的是深厚情谊;C项体现的是坚强的毅力都不符合题意。

9.5 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可见,爱国主义()

①始终具有共同的具体内涵 ②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精神支柱 ③奠定了中华民族立业根基 ④是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③错误。

10.2017年10月4日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中秋节,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选B 中秋节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排除;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弘扬中国精神可以()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促进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能积聚正能量、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促进国家富强,②④正确,答案为B项;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①错误;我国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错误。

12.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

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处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继承和发展,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因为雷锋精神展现不了时代精神,同时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解析: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里找出关键信息。“自先秦至当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团测序。有着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人类命

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14.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传统的以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创新2.0模式,即出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并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需要弘扬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的综合体现,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坚定意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结合材料并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弘扬创业精神的依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创业精神的依据。知识范围宽泛,可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创业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角度回答。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创业精神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创业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③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时代体现,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4.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篇四

考点4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018·河北邢台月考,27,2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017年7月30日,人民解放军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上举行了建军90周年大阅兵。三军将士列阵沙场,以战斗姿态接受检阅,用阅兵的方式重温军队的光辉历史,展示军队的战斗力。朱日和大阅兵的意义在于

(D)①强化了国防观念,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 ②激励了官兵斗志,创造了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提振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④增进了国家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阅兵不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①不选;②夸大了阅兵的作用,不选;通过阅兵可以提振士气,激发爱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③④符合题意。

2.(2018·河北衡水中学联考,20,2分)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光辉灿烂的思想精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塞罕坝精神。这些精神(A)①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时代性和革命性 ④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中的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和历久弥新,①②正确;这些精神不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区域性也不是这些精神的共性,③不选;④与题意不符。

3.(2018·山东黄岛一中十月检测,5,2分)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长春一汽”李万君的颁奖辞: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这就是“工匠精神”,我们应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工匠精神

(C)①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要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加以传承

②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进行丰富发展 ③应得以弘扬,是不断增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工匠精神不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①不选;工匠精神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进行丰富发展,②正确;工匠精神应得以弘扬,是不断增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④错误。

4.(2018·河北邢台育才中学月考,12,2分)习近平在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中指出,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这说明

(B)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④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大学生积极参军,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体现了爱国的具体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①④应选;题意未阐述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关系,②不选;题意也不涉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关系,③不选。

5.(改编题)为加强对国歌奏唱、播放、使用的监督管理,2017年6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国歌法草案。这意味着,国歌将有一部专门的法律。为国歌立法的价值在于

(B)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路径 ②使之成为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使国歌更好承载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④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人们的报国情怀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2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为国歌立法体现了法律保障,不是实践路径,①不选;国歌不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②不选;③④体现了为国歌立法的重要意义,应选。

6.(改编题)作为建军90周年献礼片,《战狼2》凭借良好口碑,接连打破国内多项电影票房纪录。当片尾护照上打出“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一种自信。中国英雄的身后,是中国政府维护国家和公民海外利益的信心和能力,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守护世界和平的承诺和履约。中国英雄的魅力,正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有观众在观后感中写道:“电影带给我们的显然不只是激情和精彩的体验,更有一种叫作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的东西,在发酵、在升腾、在传递。”“它符合、呼应了国势和民心,契合了现在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成为中国崛起的时代隐喻,也是中国梦的集体表达。”央视发声点赞,称影片“热血忠诚续写英雄篇章”。

在观众叫好、影片叫座的同时,一些外媒也出现了阴阳怪气的论调,称《战狼2》的热映是因为宣扬爱国主义,迎合了当下中国的民族主义浪潮。也有观众认为,《战狼2》剧情衔接生硬存在漏洞,缺乏深度思考和精细刻画,过分宣扬个人英雄主义。

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需要文艺形式来表现,而真正面向大众的文艺形式就是电影。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影视作品的创作为什么需要坚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中国精神。(12分)【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把握设问关键词“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中国精神”,调动运用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倡导大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其意义。

【答案】 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②影视创作中坚持发展大众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3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文化,可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③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④在影视作品中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契合了中国崛起过程中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认同感,因而得到观众的广泛支持。(每点3分,共12分)

5.高三政治知识点复习检测题 篇五

第Ⅰ卷(66分)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张女士花了230元人民币买了一件上衣,这230元人民币本质上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一般等价物 D.价值符号

2.7月,100日元兑换人民币8.0596元,而5月初时,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仅为7.2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日元兑换人民币进入“8时代”,此次汇率变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① 旅行社:赴日旅游线路报价半年涨3成 ② 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涨了 ③ 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 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下列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导致普遍贫困

B.公平是保证,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导致贫富分化

C.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二者完全一致的

D.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

4.人们把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要想填满“菜篮子”,必须搞好“菜园子”和“菜摊子”。这说明

A.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 B.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决定

C.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D.生产、交换、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环节

5.家庭的投资理财应根据不同的经济态势,采取不同的选择。当银行储蓄利率下降、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时,下列图示最适宜的家庭投资理财方式是

( 为储蓄, 为股票, 为国债, 为保险)

6.目前中央企业82.8%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中央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是

A.提高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B.增强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作用

C.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D.增强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控制作用

7.207月25日,大连港股份公司公开发行不超过26.5亿元人民币债券的申请获中证监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大连港股份公司本年度第二期债券即将发行。大连港股份公司此次发行的债券

①与金融债券相比较,违约的风险较小 ②其利率通常高于国债

③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 ④其持有者代表对公司的所有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中,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下面各项正确的理解是

A.世界上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B.非歧视原则强调各成员国实行无条件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C.非歧视原则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D.非歧视原则适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

9.出口起步——海外建厂——海外并购,是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三步曲”。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海外自然资源及发达国家的全球性品牌

B.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

C.扩大市场份额,寻求更高的利润及新的利润增长点

D.主动参与制定未来的国际投资规则和标准

10.右面漫画中的做法

①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

④是一种“损人利己 ”的行为,只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从市场角度看,下列关于“技能互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

③从消费的目的看,“技能互换”属于劳务消费 ④“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一部《阿凡达》把3D技术运用到极致,打造出亦真亦幻的美感。该片上映仅20天全球票房就达11.62亿美元,在中国内地上映3天票房就达1.1亿元人民币。这使与之有关的3D产业一起成为备受热捧的投资概念,可以预见,3D产品必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这表明

①科技进步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方式 ③精神文化消费成为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 ④科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来自基层的工人和农民代表大幅增加,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比例也有所增加,还有农民工代表、大学生代表。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

A.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具有广泛性

C.是共产党领导的 D.具有真实性

14.1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传出明确信号,必须努力稳定物价,必须切实保障民生。这体现

A.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B.政府坚持民主执政

C.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D.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15.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将修改后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再度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中学生,如果你准备反映自己的意见,可以

A.通过电话、网络等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 B.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

C.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D.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16.到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 多件,并全面完成了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看,法制的完善意味着

①权力行使范围受到限定 ②权力运行过程受到监督

③减轻了政府的行政责任 ④提供了决策的科学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将下面各项内容分别对应到经济职能中的相应范围,正确的是

①某市工商局开展对市场环境进行专项治理的“绿色行动”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年3月份CPI和PPI两个经济数据

③某市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小商小贩,给小商小贩留足生存空间

④以保增长、保就业、促和谐为目的的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

A.①公共服务 ②经济调节 ③市场监管 ④社会管理

B.①市场监管 ②经济调节 ③社会管理 ④公共服务

C.①公共服务 ②社会管理 ③市场监管 ④经济调节

D.①市场监管 ②公共服务 ③社会管理 ④经济调节

1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年8月下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这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

A.增加政府的职能 B.弱化政府的职能

C.转变政府的职能 D.改变政府的性质

19.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研讨班开班,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①党要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③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④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1年6月30日,国家某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次会议的主体最有可能是

A.全国人大 B.中国共产党 C.全国政协 D.全国人大常委会

21.2011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决定国家大事

③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④各民主党派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A.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B.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人民政府

C.西藏自治区人民法院 D.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23.国参议院10月11日晚间以63:35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方案企图迫使中国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此我国政府的态度是:“人民币升值会循序渐进,中国货币改革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这表明

A.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C.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唯一目的

D.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4.稀土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2010年我国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稀土出口加强管控。这表明

①我国依法行使主权国家的管辖权 ②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新秩序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④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美国副总统拜登2011年8月17—22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9日同美国副总统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在此情况下,最关键的是要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这说明

A.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B.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C.意识能够障碍事物的发展 D.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26. 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27.右边漫画要求我们认识到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B.矛盾双方是相反相成的

C.客观与主观是统一的

D.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存在的

28.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9日出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奥巴马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 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犯下错误后,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并及时改正,总能看清成功之路。由此可见

①人们可以在纠正谬误中获得真理 ②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④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没有严格界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这句名言体现了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

32.右侧漫画启示我们

①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②要重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③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④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第Ⅱ卷(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科学离我们有多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注: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日本在1991年为3%、加拿大在1989年为4%、欧盟在1992年为5%。

材料二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2分)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分)

⑵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社会历史观有关知识,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6分)

35. 材料一:英国骚乱折射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当科学家们还摘徉于微博的“蝴蝶效应”——“它神话般地拓展了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在提高工作与生活效率的同时,甚至会改变当代人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然而转瞬之间,美丽的“蝴蝶”却发生了骇人的变异,扮演了偏见的散播者、暴力的信使、商铺大火的点火器,这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说,科技为伦敦骚乱中的各个群体都赋予了力量,包括、民间自警组织、政府,甚至是热情的普通市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严重。

材料二:英国首相在分析英国骚乱的原因时指出:青少年是“迷失的一代”,他们的价值观严重错位导致过激行动,引发骚乱。这对中国的启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空间。加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创造出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益智益德的文化作品,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有效遏制违法有害信息传播。综合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让他们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1 )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请就如何克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消极效应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利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36.,美国谷歌搜索引擎网站在我国境内设立谷歌中国网站。6月,谷歌中国网站因传播低俗信息被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公开曝光。2010年1月12日,谷歌宣称因不满中国的网络监管,意欲关闭谷歌中国网站。“谷歌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网民发帖发表自己的观点:

网民1“自由的风”:人有获得信息自由的权利,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新媒体。

网民2“正义之剑”: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限制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发展来维护本国利益,是正义的。

(1)网民1的观点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网民2的观点。

37.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许多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的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帐”,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

(1)据此,有同学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 。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这种观点。(6分)

信息二: “晒黑族”是热衷于揭“黑”的特殊网民,他们将政府、社会上不平事在网上进行披露,以警示他人。“晒黑族”所晒之“黑”的范围下至关系民生的吃穿住用行,上至政府官员的权利泛滥,就像他们的口号所说的那样:“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敢晒的。”

(2)结合政治生活的知识,请你对网络“晒黑族”如何理性“晒黑”提出建议。(6分)

信息二:网络暴力、游戏以及网页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反对网游的同学组织举办“远离网游 从我做起”征文活动,要求就网游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远离网游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接受先进和有益的文化。

(3)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这一做法提供理论支持。(6分)

参考答案:

一、DABDC CCBCB BCBAA ADCBD BDDDA DBCAD CBD

34.⑴①“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前的水平;(2分)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分)③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使消费者避免盲从、科学理性消费,促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分)

⑵①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分)(如果答出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酌情替代给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公众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关系到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关系到社会的变革。(3分)

35.(1)①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需要;(2分) ②主权国家独立行使自卫权的表现;(2

③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主权国家义务; (2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2分)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分)日本对中方的太平洋演习非常“紧张”,主张对中国保持“警戒和监视”的主要原因是维护本国国家利益。

②我国应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际利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2分)我国应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1分)

36. (1) 对立统一的原理。(2分)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分)我国宪法规定并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公民具有获得信息的自由权利。(1分)但自由是相对的,不存在不受约束的自由,公民只能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互联网企业也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守法经营。(2分)

(2)①政府依法加强对互联网进行监管,是履行其职能的体现。(2分)②其目的是为了打击网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的健康有序运行,并不是限制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发展。(1分)③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其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其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2分)④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享有管辖权,依法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体现,是正义的。(1分)

37.(1)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真理不会因热议而变成谬误。(3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在网络热议中,真理不断发展。(3分)

(2)“晒黑”是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的体现,在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性权利和自由必须:①遵守宪法、法律和相关的规则,在法制轨道上行使自由和权利;(2分)②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履行相应的义务,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2分)③必须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统一,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2分)(运用民主监督的要求也可酌情给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网游文化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远离网游文化。(3分)

上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件事下一篇:银监会答记者问个人贷款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