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共11篇)
1.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一
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在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实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各类业务得到了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不断发展壮大,除狠抓业务经营外,重视廉政建设也是成功原因之一。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在重视业务发展的同时,努力打造廉政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两手都要硬”。而如何建立以廉政为思想
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构建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成为了廉政建设的新课题。笔者就构建农村信用社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谈几点想法:
一、廉政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对廉政建设也越来越重视,逐渐形成了农村信用社独特的廉政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
一是紧密结合三农。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通过50年多年的发展,信用社与三农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作为廉政文化建设,也将与三农的这种鱼水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广大农村信用社党员大部分时间在与农户打交道,因此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强烈的农村乡土和淳朴气息。
二是紧密结合业务经营。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廉政建设与其他企业和单位有着根本区别。金融机构的诱惑力和风险度比其他任何单位和企业都要高得多。因此,农村信用社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抵御了高度的诱惑,党性得到了不断提升,更能坚持原则和廉洁自律。
三是紧密结合案件防范。案防工作是作为金融部门的农村信用社的重中之重,做好案防工作就等于为资金安全装上了防火墙。从近年来银行发生过的案件来看,内部犯罪占据九成以上。因此,农村信用社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内部员工思想防线,从而保证了案件防范的成果。
二、构建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
(一)必须建立服务基层、深入农村的长效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信合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查的工作机制。随着信用社业务的展以及通讯的普及,信用社员工联系工作都采用电话方式,下基层与农民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减弱了与农民朋友的血肉联系,影响了一些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建议通过定期下基层调研、下派到基层任职、参加基层工作队、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等方法,为领导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干部员工“送金融到企业”、“送金融下农村”活动,鼓励干部员工到农村和其他基层单位体验生活、开展工作的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建立信用社分社主任以上干部、信贷员“联乡包村”制度等;其次,要建立畅通群众信息渠道的各项制度。如各级领导班子和信贷人员、客户经理要定期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的制度,定点接待群众和“下访”的制度。设立信访接待部门,负责接待来访群众,接收群众来信,沟通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联系。设立联系群众的热线电话、“接待日制度”、“网上信箱”,疏通、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同时还应创新工作方法,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建立畅通的工作、信息联系机制。
二、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领导干部管理机制。要健全民主决策,用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馈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和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各项事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使党章对领导干部的各种要求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通过制度的约束,使广大领导干部经常处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管理机制等。
三、建立长效的教育和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要健全领导干部和员工的培训、教育机制。在做好日常业务的同时,要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员工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和廉政文化等的建设,带动全体党员形成终身学习的风尚,积极了干部员工教育提供各项服务。
四、是要建立健全干部、员工廉政建设激励机制。
除了对日常业务的考核外,定期对干部员工学习、作风、服务方面的考核,提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特别是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要加强对广大信贷人员的作风建设,改正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廉洁自律做得好的领导员工应给予物资上的鼓励或回报。为此,从长远考虑应当建立“廉政公积金”制度,或者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以
此提高廉洁自律者对未来依法取得丰厚回报的心理预期,激发并巩固其廉洁自律的内在动机,达到抑制腐败动机的目的。
五、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自律长效机制。
一是要构建完善的“教育养廉”机制。通过实施经常性的多种多样的廉政教育,持之以恒地培养人的内在思想道德品质,坚持不懈地强化人的道德自律意识,使人毕生崇尚
真、善、美。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既要有人生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有心理人格教育;既要有勤廉典型教育,又要有腐败警示教育;既要有党纪政策教育,又要有法律规章教育等。同时要注意教育形式要多种多样,既要有理论灌输教育,又要有现身说法教育;既要有电化式教育,又要有谈话式教育等。另外,教育时机要把住几个重要契机 “进社、入党、提职”必须接受专门教育的制度。二是构建长效的岗位责任制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的廉政教育,努力营造“家庭清廉是福”的氛围,构筑“把前门、堵后门”的家庭拒腐防线。通过完善岗位责任制,全员签订《合规承诺书》、《家庭助廉责任书》等,构建长效的制度保障机制;三是建立长效的用人机制,从政治待遇着入,对廉洁自律做得好的干部员工给予政治上的褒奖。主要在评优表彰、提升职务时必须把是否做到了廉洁自律作为一条硬指标,对于在廉洁自律方面做得不好的领导干部一律不得评优或提拔,形成用人导向。四是必须构建严格的“监惩促廉”机制。通过加强监督和惩处,减少腐败机率,遏制腐败动机,从而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是加大对“人权、财权、物权以及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运行的监督,卡住权力滥用。同时严格执行党纪国法,使不廉洁自律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从而促使领导干部严以律己,廉洁从政,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健康发展。
2.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二
一、廉洁文化在基层的几种表现形式
1、在寓教于乐中树立反腐倡廉思想。
在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活动中, 借鉴一些历史上扬善惩恶、尚廉治贪、扶正祛邪的故事, 使基层干部职工在听故事、看笑话中树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
2、在激浊扬清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廉洁文化建设在大力倡导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工作中, 发挥着以正压邪、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
3、注重宣传报道工作, 强化反腐倡廉责任感。
廉洁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化和拓展。通过有组织的开展家庭助廉教育、反腐倡廉文化作品展、规范作业施工、结算中与甲方的合作关系等活动, 把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覆盖面扩大到大队的每一个角落。
4、积极建章立制, 建立廉洁文化长效机制。
反腐倡廉, 制度是保证。廉洁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把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转化为制度, 而且可以引导人们探讨制度、认同制度、执行制度, 推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廉洁文化建设是制度建设的价值源泉和思想保证。
二、如何从机制上筑牢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建设的功效要得以长期持久的体现和发挥, 必然要求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来实施, 加紧建立健全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为此, 大队党委从以下五个方面确保各项制度适时建立并有效实施。
1、组织领导机制。
为有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大队党委在认真研究廉洁文化建设活动特点的基础上, 迅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大队领导为主要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 全面领导大队廉洁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主要组织和协调部门, 大队政工组纪检监察办公室及时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进行了分解和落实, 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要求进行了明确。各基层队党支部也都根据大队党委的要求, 相应建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活动组织机构, 制定了廉洁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定。
2、群策群力机制。
为确保这一机制的有效落实, 大队党委一是要求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采取有效办法合力引导推动;二是要求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工具, 利用各种资源, 强化部门间的协作, 使廉洁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廉洁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3、广泛参与机制。
通过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强化厂务公开、悬挂宣传横幅、征集廉洁从业格言、观看反腐倡廉教育录像片、签订廉洁从业书、落实谈话诫勉制度、完善效能监察等制度, 着手建立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经常性受教育的全民参与机制
4、监督指导机制。
探究廉洁文化建设规律,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以保证廉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巩固和广大廉洁文化建设成果, 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指导机制。
5、考核评价机制。
大队党委把廉洁文化建设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多层次的考评, 进一步增强每个党员干部的廉洁文化建设意识。
三、基层廉洁文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服务生产的原则。
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惩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必须要弘扬正气、鞭鞑歪风, 积极引导舆论, 激发工作激情, 为当前顺利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创建和谐油田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2、注意以人为本的思想。
廉洁文化建设中要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挽救人, 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通过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 增强教育针对性, 做到廉洁教育的人情化和社会化, 让人们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坚定思想信念, 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3、注意长效机制的创新。
3.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三
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
1.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渠道
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连接文化理论教育是高雪进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措施,这也是高校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意见》)的要求。《试点意见》中对大学阶段的连接教育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大学阶段,主要安排学生学习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国古代廉政思想等。”在高校课堂中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及《邓小平理论概论》等课程的教学,能够在高校学生中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播;在高校中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教学,能够充分的向大学生讲解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成就和对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可以充分的明确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的标准;而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同样可以灵活穿插中国传统廉政思想和廉洁文化的具体内容。
2.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文化活动
在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时候,高校不应该仅仅将其固定在课堂教育当中,更应该努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丰富的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校有效开展廉洁教育活动,需要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廉洁文化融入进去,通过开展例如模范报告会或者辩论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问题
1.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不能贴近生活,缺乏时效性
目前,高校进行的廉洁教育非常的散乱,没有属于廉洁教育自身的完整体系,并且在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实际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并不密切,这就造成大学生对于相应的教学工作非常的抵触,教育效果不好。并且高校进行廉洁教育的内容非常的传统,和当今的社会形势相差很大,这就导致很多的内容和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并不适宜,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
2.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语言上,在向学生传达廉洁教育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时候忽视了很多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效果方面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非常的差。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议
1.构建与大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廉洁教育机制
将廉洁教育渗透到各种校园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有效实现廉洁教育的生活化,促进廉洁教育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接受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有效做到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宿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个小社会,在其中有着很多互相攀比以及享乐主义,要想完全杜绝此类现象,学校需要提高高校宿舍的管理水平,通过切实完善高校宿舍的规章制度和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并最终形成廉洁公寓文化。
2.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重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进行教学的重要活动之一;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应的考察作为学生学分的计入依据,在社会实践当中进行有效的廉洁教育,通过不断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如“勤工俭学”“大学生廉洁活动月”等将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将廉洁教育融合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这对于廉洁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3.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机制
第一,积极进行廉洁校园文化活动。我们通过积极的理论灌输和校园理论引导等进行学生廉洁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依靠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將廉洁教育深入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并且在各个院系鼓励各级学生机构进行廉洁教育活动的组建和开展。
第二,在学校的宣传平台上进行廉洁文化的宣传。学校再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廉洁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在学校的广播电台中通过各种有关廉洁教育的时事政事广播播放,在学校的报刊以及宣传栏中进行廉洁教育的人物故事的长期展播,在学校的客户端上进行廉洁教育优秀事迹的链接推广等等活动,这对于在学校建设反腐倡廉的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生.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多维思考及实现路径\[J\].廉政文化研究,2013,(02).
4.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四
关键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机制;权力流程
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精神要求,通过把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以岗位为核心,以权力运行和业务流程为核心,以廉洁风险排查为基础,以规范制度建设为重点,整合制度、技术和文化三种途径,建立了具有岗位特点、单位特色的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体系,识别、评估、监测和预警处理廉洁风险。当前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实践的典型模式评析
当前国内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实践中,湖北、北京、江西三个地区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模式具有典型意义。
(一)湖北省构建以“1+5”制度为核心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
近年来,湖北省初步形成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内控监督为核心、以廉洁风险防控全覆盖为目标,具有湖北特色的国有企业廉洁风险教育、排查、预警、化解工作机制。依据湖北省委、省政府下发《湖北省国有企业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及其5个配套制度(简称“1+5”文件),创建了“1+5”廉洁风险防控体系,以制度创新来进行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1]
(二)北京市构建以“三权九环节”监控为重点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
北京市顺义区通过对在决策权、管理权、操作权行使过程中的资金使用、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工程项目、检验关口、现场收发、仓储物流、员工管理、薪酬分配等重点环节的监控,认真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外部环境、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五类风险”,形成了以“三权九环节”为核心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体系。[2]三种关键权力和九项重点环节的监控,实现廉洁风险防范循环体系的长效管理。
(三)江西中烟建立以abc三级风险防控机制为核心的风险防控管理
江西中烟紧紧盯住拥有决策权、审批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采取自己找、群众提、相互查、领导点、组织评“五种形式”来查找廉洁风险。通过建立abc三级风险防控机制,明确规定公司主要领导、纪检组长负责对a级风险的防控;公司分管领导、各单位、各部室主要领导负责对b级风险的防控;基层部门负责对c级风险的防控。[3]初步实现了党组、党委、科室车间、重要岗位员工职责明晰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框架。构建科学完善的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是借鉴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而构建出针对廉洁风险的防控管理体系。本文在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六个环节的国有企业廉洁风险管理工作体系
(一)风险识别
准确识别廉洁风险是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基础,是建立健全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在廉洁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查找职权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点,围绕资金运作、物资购销、工程建设、产权交易、“三重一大”决策等重要岗位、关键环节,聚焦国有企业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三项权利”,按照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方法进行排查,从岗位、机构、单位三个层次,查找岗位廉洁风险因素,确定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五种廉洁风险,明确风险事件。[4]
(二)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发生的几率大小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从岗位、机构和单位三个层面,对廉洁风险点逐个进行分析和评估。岗位廉洁风险由员工自评、内设机构评审、分管领导审核、单位领导确定;内设机构廉洁风险等级由内设机构自评、分管领导审核、单位领导确定;单位廉洁风险等级由单位领导自评,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确定。根据廉洁风险点评估维度和评级结果,结合利用5*5矩阵,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最终确定廉洁风险等级。风险级数=(可能性х2)+(后果 х3)(结果再乘以4,产生一个介于20至100之间的分值)。0-50之间为l级风险(低风险);50-70之间为m级风险(中等风险);70―100之间为h级风险(高风险)。
(三)风险监测
针对企业中重要岗位、关键环节,运用“制度+科技”来控制廉洁风险,实现“制度+人控+机控”三者有机结合,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三级监测机制,减少发生机会或频率。本文构建了权力运行监控、制度机制监控、领导廉洁自律监控三个模块的廉洁风险监控机制。
第一,权力运行监控模块,实现权力运行前、权力运行中和权力运行后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监控来有效规范企业权力运行、防控廉洁风险。[5]在权力运行前,建立岗位职责监控、明确责任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在权力运行中,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完善业务流程、强化动态公开、实施全程监控;在权力运行后,通过检查考核、效能考核、预警处置来处置廉洁风险。
第二,加强制度机制监控,摒弃防控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以中央和省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国有企业内部廉洁风险防控规章制度,重点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减少用权行为的随意性。
第三,完善领导岗位廉洁自律监控。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机制,运用提醒防范、动态监督和保护挽救等手段,以防范和遏制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
(四)风险预警
立足信息化建设,积极建立企业预警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企业内部廉洁信息、专家学者廉洁信息、基层反腐败信息和专访、专查廉洁信息四个方面来收集预警信息数据,建立多角度、多层次、多平台廉洁风险预警信息收集系统,分析廉洁风险发生的概率、范围、影响、后果。[6] 在获取完整科学的廉洁预警信息基础上,根据危害性程度确定蓝色、黄色、红色三级预警处置系统。一是蓝色预警。指单位或个人违反廉洁风险规定,情节轻微或存在职工议论、反映较多的苗头性问题,是危害程度较低、发生频率较低的廉洁风险,不会构成违法犯罪。二是黄色预警。指单位或个人违反廉洁风险规定,有倾向性问题且情节较重的,是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都较高但不构成违纪立案的廉洁风险。三是红色预警。指单位或个人违反廉洁风险规定,情节严重,造成严重损害且发生频率高,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出现的三色预警,通过预警回告制度、预警通报制度和预警处置制度进行警示处置。
(五)风险处置系统
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对廉洁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预警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置。
(1)警示提醒。即纪检监察机构和领导者对企业可能存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苗头性、倾向性的腐败问题,运用警示、提醒等形式,通过询问、告诫等方式进行针对性警示处置。
(2)通报批评。即对风险管理对象产生严重廉洁风险问题,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行为进行通报和批评,通过报纸杂志、内部刊物、网络和新闻媒体等手段,进行批评教育。
(3)责令纠错。纪检监察机关和企业领导对经过调查初核确实存在的廉洁问题,但只是一般性廉洁风险问题,不构成违法违纪的人员进行一种监督挽救措施,让其在出现廉洁风险问题时,进行改正解决。
(4)离职离岗。对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的廉洁风险对象,进行离职离岗处置,尤其是已经出现腐败问题的企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处分的同时,进行强制离岗和离职。
结论
构建完善科学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是新时期有效实施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反腐败实践经验的升华总结。通过实施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可以很好地把现代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容易滋生腐败的风险点,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制度机制和实施流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和减少廉洁风险的发生。其是拓宽反腐倡廉路径,创新反腐倡廉方法、探索反腐倡廉新机制的有益实践。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以廉洁风险防控为抓手推进国企惩防体系建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08-30.[2]中共北京市顺义区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意见[n].绿港清风廉洁网,2010-05-24.[3]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国有企业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探索与思考[n].国家预防腐败局,2011-09-08.[4]天津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机制[n].中山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网,2011-07-12.[5]天津加强国企廉洁风险内控机制建设[n].人民网,2010-05-27.[6]张正耀.《反腐倡廉预警机制实践探索》[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11.作者简介
5.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五
构建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企业的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是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正加快由传统国有企业向新型国有企业转变。在此过程中,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如何适应和不断加强改进的课题。企业党组织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变化和需要,找准着力点,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切实履行好自己作为党在国有企业的基层组织的责任。
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安庆石化党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并根据企业的特点,以“推动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为出发点,提出了党建工作“基础在一线,稳定在一线,保证在一线”的工作理念。通过围绕“三个在一线”建立健全先进性长效机制,使企业党建工作牢牢扎根于基层,为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了保证。
置型党支部;对离退休职工党员则以楼栋为单元设置社区型党支部。通过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保证了生产一线党的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均正常有序地开展。同时,对生产一线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原来由车间承担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被划入党支部的工作内容。党支部一方面要抓好党内活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党内组织制度落实、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党支部自身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班组日常管理,包括班组核算、岗位责任制落实、“五大纪律”监督管理、直接作业环节安全措施落实、员工请销假、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工作,从而使党支部的工作与基层管理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适应一线管理需要,配强支部书记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是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公司党委根据扁平化后基层党支部设置的实际情况,提出基层党支部书记“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配备原则。装置型党支部书记一般兼任行政职务,如作业部综合组副组长,但主要工作在装置。作业区型党支部书记一般兼任作业区主管,在规模大、生产任务重、区域广、职工和党员人数多的作业区则另外配备专职行政主管,党支部书记也可兼任作业区副主管。按照兼职必须称职的原则,装置党支部和作业区党支部的书记在开展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配合作业部做好所在装置或作业区的综合管理工作。公司党委慎重选用基层党支部书记,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懂生产、会管理的同志选用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同时,不断加强基层党政干部的双向交流,使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对党政两方面工作都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
6.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六
关键词:复合人才,双联机制,轮岗制度,效果评估
一、引言
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顺和选煤厂是河南能源永煤公司为探索选煤企业改革而投建的新型选煤厂, 建厂理念是“多上设备少上人, 无人则安”, 管理理念是“精简高效”。无论是自动化设备控制的要求, 还是管理理念的实施, 都要求企业拥有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复合型人才。
对企业来说, 获得人才的方式无非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人才引进, 另一种是通过内部培养获得。若不加限制的引进人才, 会引起企业员工规模的膨胀, 同时人才的更替过程也会给管理带来冲击, 造成企业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的增加, 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对企业来说, 通过内部培训来获得所需人才是一种实用性强, 风险小的投资行为。企业应通过内部培训来获得所需人才, 它在改善员工行为绩效[1], 减少企业员工流失率及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企业的人才培训既是人才培养的方法, 也可以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激励来进行, 它对保持企业竞争力, 满足员工自我提升需求, 减少人才流失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 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对企业与员工来说, 是一种双赢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 顺和选煤厂以“内部培训, 外部激励, 工作学习相结合”为人才培训理念, 建立了生产学习双联动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建厂过程的参与, 生产岗位的微步轮换, 以及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学习活动等多种形式联合, 达到培养企业所需复合人才的目的。
二、培训机制探索
培训是一种投资行为, 培训效果受到企业投资力度的影响, 但合理的培训机制可以为二者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因此, 企业管理层对培训行为的认识与培训机制的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1. 企业对培训的认识
现代的市场经济是知识型经济, 企业要在市场活动中获得竞争优势, 必须具备人才上的优势。与通过外部人才引进相比, 企业内部人才培训为挖掘企业自身潜力, 留住最佳人才提供了一条风险较小的途径[3]。
对企业来说, 管理层对培训的认识,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在培训上的投资行为和培训机制的构建过程。培训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企业的利益, 二是为了实现员工个人发展[4], 对企业来说, 要寻找到这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保证既达到企业获得所需人才的目的, 又能满足员工对个人素质提升的诉求。顺和选煤厂在进行人才培养时, 以学校培训作为激励, 企业内部培训作为主体的培训模式, 来满足企业与员工两方面的需求。根据企业特点, 进行员工培训时, 是以电气与机修为基础工种, 培养懂工艺、机电、煤质、车辆和操作, 集生产维护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管理需求。
2. 明确培训目的
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期望, 使其获得满足的行为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双方的期望均得到满足时, 才能使企业在高效状态下运行, 而满足这种期望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企业手中, 企业应当对这点有着充足的认识。企业应当制定合适的培训机制来促进这种期望的满足, 而在培训机制制定的过程中, 企业首先应当明确进行培训的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顺和选煤厂的建厂理念是“多上设备少上人”, 通过设备的使用来控制员工数量。要减少员工数量, 必须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固定岗位需求。厂内岗位设置目标是在生产过程中, 固定岗位能少则少, 流动岗位能兼则兼, 最大限度的盘活现有员工, 挖掘人员利用效率。实际生产过程中, 无论是自动/集中控制系统的操控, 设备的维护, 还是岗位的合并与兼任, 都需要以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基础。因此, 顺和选煤厂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确立和实施都是以此为目标, 结合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发展理念, 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3. 确定培训方式
企业在明确为什么要进行人才培训和培训的目标后, 还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 来保证复合人才的培训效果, 以及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比。有效的培训机制不仅应为企业节省培训的投资费用, 也应满足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目的。顺和选煤厂根据自身特点, 使员工通过建厂过程的参与, 学习厂内设备及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过程, 充分了解厂内生产工艺设置和系统控制方式, 为后续的复合人才培养打下基础。企业的人才培养应以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为底线, 顺和选煤厂的员工规模要求企业应当采取以内部培训为主体, 学校培训为激励的联合培训模式。学校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政策, 要以公司需要和员工表现为基础;内部培训则是融学于工, 通过“多岗位微步循环轮换”的用工模式, 促进不同岗位知识技能的渗透和融合, 弥补员工技能短板, 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完成让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学习的联动培养, 为企业塑造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双联培训机制的构建
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应包括培训机制、评估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而有效的评估机制则对企业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培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顺和选煤厂的生产过程采取“能聚能散”的组织模式。“聚”是可以抽调任意岗位员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散”是指可以把有限的人员充实到每个岗位去完成生产任务, 这种组织模式要求员工具有复合的工作技能。因此顺和选煤厂的培训机制应当达到有效的为企业提供符合管理模式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 双联培训机制
双联培养机制是指企业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 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 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经营和优秀员工激励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内部的培训坚持“人人都是手选工, 以是机电维护工, 均衡综合发展”的理念, 以机电工种为基础, 逐次逐批的与生产岗位员工进行小幅度轮换, 通过日积月累, 使全厂员工掌握多种技能, 可以适合任意岗位需要, 最终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为配合厂内制定的“多岗位微步循环轮换”制度, 厂内通过岗前培训, 为员工做好轮岗过程中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 并通过“包机轮换”和“群检员巡岗”制度加速员工对新岗位和全厂系统的学习速度。通过合理的培训制度的建立, 为厂内输送了一批具备复合技能的人才, 为厂内推行灵活的劳动组织模式提供了基础。
2.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主要是为了了解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是为了使员工个人素质提升和使企业获得所需人才, 有效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了解和改进培训方式。针对顺和选煤厂自身特点, 选煤厂设计了以考试测评、隐患排查测评和巡检有效性测评的方法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考试测评是通过纸质测评的形式来对员工的理论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隐患排查测评是通过日常工作中厂内的隐患收购制度、包机隐患排查效果和隐患处理效果来进行实操评价;巡检有效性测评是通过群检员制度的建立, 员工有对厂内整个系统进行巡检的任务, 在巡检过程要进行签字记录和发现问题存档记录, 根据其发现的问题数量和质量对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通过以上三种评估方式的结合, 基本上能客观的对其培训效果做出评价。
3. 激励制度建立
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企业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制度来提升员工的主动性,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隐患收购制度, 考试激励制度, 公司考评制度, 员工晋升奖励等。激励制度与厂内的评估制度相结合, 对表现优异, 进步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包括物资、荣誉和晋升奖励等。
激励制度中的隐患收购制度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可以上报车间, 车间汇总后每月对其进行评估, 根据隐患价值对收购隐患进行分级, 并按制度进行奖励;考试激励制度是指每月对员工组织一次理论考试, 根据考核结果对成绩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 同时对成绩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处罚;公司考评制度是指对员工进行的综合技能考核, 在考核中表现优异的员工除相应的物资和荣誉奖励外, 还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提升。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的建立, 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也帮助企业获得并留住了人才, 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四、总结
对企业来说, 通过内部培养来获得所需人才类型, 是一种针对性强, 风险较小的人才获得模式。顺和选煤厂为配合建厂和管理理念而建立的双联动培训机制, 为企业提供了一批具有复合技能的人才, 使企业在员工数量控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全厂在册员工64人, 比传统企业定额减少151人, 比公司既定目标减少94人。顺和选煤厂人才培养的成功, 主要原因是企业具有明确的培训目的, 并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培训机制。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使企业“活”了越来, 既使人才的培养具有持久性和灵活性, 贯穿企业的生命周期, 又培养了适合企业特点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降低了人才流失率。
参考文献
[1]Lawler, E.E., Mohrman, S.A., Ledford, G.E..Strategies for High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s:The CEO Report San Fran-cisco[M].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8.
[2]李辉, 刘凤军, 汪蓉.企业培训研究新视角:培训前涉因素与培训效果关系研究——兼论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 2011, (14) :118-128.
[3]钟珊.企业培训有效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7.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七
关键词:高校;社区;文化建设;联动
一、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机制的基本内涵
(一)文化建设联动机制的概念。联动机制是指服务区域内,各主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进行相互协调合作响应,各环节的互动交流、联动协作,以提升工作效能的机制。主要包括联动推进机制、联动运行机制、联动评价机制和联动保障机制等。建立这一机制,必须坚持整体性、方向性、人本性和务实性的原则。
(二)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的重要意义。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的历史并不长,发展较早的上海也才只有十几年时间,但总的发展势头良好。在联动中,双方本着“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社区物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注入高校,使学习场所从封闭的学校扩展到整个社区;同时,通过对高校注入社区文化资源,使社区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学生个体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共进共赢。
二、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范围相对较小。到目前为止,在笔者所在高校系部服务的社区当中,我们仅在条件较好的秦皇岛市青馨家园、漓江花园社区设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了志愿服务、文化宣传、党建工作等系列活动,互动比较频繁。其他社区由于自身资源和空间限制等多种因素,一些常规化无法正常开展与进行。同时,囿于学生假期与社区活动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错峰,导致一些服务周期长的特色重点活动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
(二)资金不足。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导致高校与社区文化共建工作一直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学生和老师为社区文化建设所作的各种劳动与服务均是无偿免费的,有的工作资金还需要通过募捐、社会赞助等渠道获得,因此,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三、秦皇岛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长效机制的构建措施
(一)联动推进运行,深化文化建设内涵。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项目从内容层面上而言,主要包含实践锻炼、文化创建、服务帮扶三大类;形式上包括社区挂职锻炼、队伍培训、专业实践、就业创业服务、勤工助学、文化共建、志愿服务、科研指导、帮扶服务、科技服务等;实践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社区工作者、社团等;互动时间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等。高校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合作要紧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同时要基于两者与区域实际,创新渠道与方法,推进社区与高校多渠道、多层面、多层次的良性互动,提升文化建设内涵水平。如笔者所在的学院积极与秦皇岛市青馨家园社区中的老干部、老红军等群体进行深入双向对接,聘请社区老党员、老红军担任大学生思想成长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定期到高校开展党课讲座,讲党史,引成长,以自身经历“现身引领”,使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爱国、理想与奋斗的宝贵教育资源,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促进,是高校与社区实施“党建联动”,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文化共建的新突破。
(二)联动评价考核,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高校与社区深入全面开展文化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将建设项目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和完备的考核评价机 制。将考评结果与改进意见和建议相互反馈,对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形成相互促进的协作氛围,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如笔者所在学院开展的团学干部社区挂职锻炼文化建设项目,制定《挂职锻炼社区工作手册》、《挂职锻炼意见反馈表》等台账,对挂职锻炼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提升工作的效率效能。
(三)联动科学研究,增强机制实施保障。随着社区与高校各自的发展与变革,相互间交流的加强,必将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高校与社区文化工作者联合起来,深入实际,总结提炼,分析研判,通过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多层次合作,为文化共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推动文化建设工作纵深发展。
总之,通过实施文化建设联动,使得高校与社区优质的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吸纳、整合与利用,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实现文化的共享、共建、共创、共荣,提升了高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力,也丰富了城市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婷.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发展进程的回顾和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02—103.
8.企业廉洁文化的构建途径 篇八
培育理念
廉洁理念是廉洁文化的核心,对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和先导作用。企业要把精心培育廉洁文化核心理念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不断增强其文化内涵和文化认同。
一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廉洁文化孕育于企业文化之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十分重视从自身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中寻根溯源,深入挖掘廉洁精神和思想,进而培育和提炼出符合自身气质、体现自身特色的廉洁文化核心理念。
二是尊重创新,尊重创造。廉洁文化核心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企业要坚持循序渐进、创新发展的原则,不断总结、完善和提升,逐步形成别具特色、体系完备、结构严谨的廉洁文化理念体系。
搭建平台
要以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切入点,传导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提高廉洁文化建设的效果。
一是搭建“教育”平台。教育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教育的关键是干部。要将教育的重点锁定为企业党员领导干部,让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以专题讲座说廉、形势教育传廉、事迹宣讲赞廉、廉洁作品颂廉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使企业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事业观、权力观和地位观。
二是搭建“警示”平台。通过“廉洁从业做承诺,反面典型敲警钟,实地参观震心灵,重大节日下禁令”等方式进行预警,以警示作用促进廉洁文化建设,使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廉洁,做到在腐败面前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使廉洁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三是搭建“宣传”平台。要把廉洁文化与道路文化、广场文化、体育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将廉洁文化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中,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廉洁文化传播宣扬。在载体选择上,通过板报、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强化廉洁教育的公众性;通过设立专题网页、开通网上专栏,强化廉洁教育的经常性;通过主题宣讲、文艺表演等手段,强化廉洁教育的寓教性。
善用资源
依托有利资源,实现借力突破,使廉洁内涵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文化效应得到更加充分地展现。
一是优化“内部”资源。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因此,要根据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特点,明确其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深入挖掘本企业廉洁文化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和倡导,让企业的党员干部及普通员工都参与进来,真正把廉洁文化建设由一家“独唱”转变为大家“合唱”。在举办各类廉洁活动时,企业各部门、各单位都积极参与,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的工作机制。
二是挖掘“外部”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挥外部功能。如:邀请大学、党校、检察院、上级纪委等为党员干部授课,答疑解惑,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到监狱进行警示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洁文化作品展、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提高爱岗敬业、廉洁从业意识。
三是内延“家庭”资源。家庭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细胞,对于传导、灌输廉洁思想和理念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特殊作用,将“家庭助廉”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范围,并通过播放廉政教育片、发放廉政学习资料,引导干部亲属从自身做起,自觉执行廉政规定,当好拒腐防变的“保洁员”、清正廉洁的“监督员”,筑牢家庭防线。
四是拓展“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占领舆论领地。通过设立廉洁网页、开办廉洁专栏、开通廉洁热线,及时发布廉洁文化建设的最新进展、上级要求、精品文章、宣传稿件、视频短片、资料信息,使广大干部员工在经常性的耳闻目睹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五是引入“文化”资源。在提炼企业廉洁文化精华、大力宣传“本土”廉洁文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借鉴外部各种廉洁文化资源,融文化艺术与廉洁意识为一体,探索“学廉洁理论、讲廉洁故事、写廉洁心得、唱廉洁歌曲、办廉洁展览、送廉洁书籍、做廉洁作品”等一系列以廉洁为主题的文化形式,引导干部员工用文化的视角去解读廉洁理念,在文化的熏陶中增强廉洁意识。
(责任编辑:李万全)
9.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九
一、拓宽抗灾防灾资金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企业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财政拨款和税收减免。中央财政设立的特大、重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和地方各级财政设立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用于解决灾民吃、穿、住和抢救、转移、安置、治病等,以及按规定设立的专用救灾物资储备资金,并未对受灾企业救助进行专门规定。国际社会援助、国内社会捐款等主要用于灾民的搜救和安置,用于企业自然灾害救助资金所占的比重较低。此外,我国缺少灾害保险险种,能够抵抗重大风险的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还没有真正形成。面对重大、特大自然灾害,仅仅依靠企业自有资金一般不能解决问题,而能享受到财政拨款的企业仅限于少数国有大型企业,多数受灾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不得不自行承担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必须及时增加预算支出的,应当先动支预备费;预备费不足支出的,各级政府可以先安排支出,属于预算调整的,列入预算调整方案。这个规定为我国公共防灾抗灾资金融资提供了制度支持,从法制高度保障了一部分防灾抗灾资金。但在企业层面,缺乏相关规定,不利于最大限度调动防灾抗灾资源。因此,必须拓宽融资渠道,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设立“灾强险”险种、建立“自然灾害指数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善巨灾保险体系、成立巨灾银行、发行赈灾彩票等方式。此外,引入防灾抗灾的PPP模式也是一个思路。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政府与企业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共同参与抗灾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可以缓解双方单独建设设施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损失。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双方会考虑如何应对风险或者最小化风险,而不是将风险转移给对方。PPP模式让非公共部门参与其中,双方取长补短,可以提高防灾抗灾资金的运作效率。
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平台
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兼顾财务指标与社会责任践行指标的新型投资方式,既注重投资的财务绩效,又追求投资的社会绩效。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演变为金融市场的主流投资方式之一,而我国社会责任投资存在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缓慢,社会关注度不高以及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增长的产品安全问题、员工权益保障问题、环境问题等对我国开展社会责任投资产生了需求。特别是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违反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道德的行为,能够诱发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自然灾害问题。开展社会责任投资能够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频率和影响程度,净化社会经济环境,促进企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社会责任投资不仅是一种创新投资理念,更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投资准则。它不仅仅关注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结果,同时也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到关注范围之内,是一种更全面的考察企业的投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平台包括三个主体:投资主体、营运主体和监管主体。投资主体是指资金提供者,即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国家和其他资金提供组织及个人。营运主体是接受社会责任投资并对社会责任投资资金进行营运、创造价值、分配价值的主体。监管主体包括社会责任资金提供者、政府监管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社会责任公益组织和社会公众。投资主体、营运主体和监督主体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平台的重要推动力量,分别享有决策权、营运权和监督权,通过社会责任投资活动创造和分配价值,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投资平台通过积极的资本引导,来评价和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矫正过去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投资范式,引领和驱动我国经济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将传统的投资经济、GDP经济向绿色经济和共享经济推进。构建国家级、区域性和基于行业分类的不同层级的社会责任投资平台,这对抗灾防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成立全国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管理公司和企业社会责任基金管理公司,并在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省份成立分子公司。社会责任投资管理公司的服务对象是在资金上或者经营策略上有困难的绿色产业集团或者企业,涉及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食品、医疗、教育、房地产、金融、交通、基础设施、心理卫生、社会保障等与灾害预防和灾害救助有关的行业。
三、实施抗灾防灾资金精细化管理
实施抗灾防灾资金分类救助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灾害资金预算管理、灾害资金筹措、灾害资金营运、灾害资金投放、灾害资金管理与使用绩效评估等各个环节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引导和调节抗灾防灾资金的流入流出时点、划拨方式、资金流量和流向,使其在灾害风险预警、灾害损失预防、快速精准救灾等方面发挥最大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自然灾害资金精细化管理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细分,从时间维度上分为防灾(灾前)和抗灾(灾中、灾后)资金管理,从空间维度上分为国际性灾害资金管理、国家灾害资金管理和区域性灾害资金管理,从灾害发生性质上分为主灾害资金管理和次生灾害资金管理。防灾资金用于加固抗灾防线、增强抗灾能力,如修筑抗震级数较高的建筑等。抗灾资金主要用于灾后的补救,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能快速得到复原,然而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所需资金远远大于防灾所需资金,因此要未雨绸缪,将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或可控范围内,将所提取的预备费用在防灾和抗灾资金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尤其要注重开展防灾投入和投资绩效评价工作。
要做到精准救灾,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气象部门、地质部门等)各层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构筑自然灾害救助联动体系,对各种自然灾害种类、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等进行合理评估,并制定自然灾害资金筹措、管理、使用和评价制度。要根据各个地区特有的气象、气候、地形和地貌,以及地区历史记录,分区域实行灾害资金调拨。定性与定量结合可以将灾害资金按照每种灾害种类以及对应的灾害等级进行细化管理,由于每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类型以及损失范围呈现不一致性,并且对应的灾害等级所造成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对于灾害资金不应该“均匀化”管理,否则会导致“灾重钱少”或者“灾轻钱多”的局面。要对灾害资金从时间维度、区域维度以及量与性结合维度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减少灾害资金的耗损,提高灾害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资金”,灾害发生在哪里,资金就流动到哪里。
四、实行抗灾防灾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领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家治理出现了新动向、新变化,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对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济基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简称《框架意见》)及《关于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这对我国审计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其中《框架意见》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行审计全覆盖,对公共资金、国有资金等实行审计全覆盖,《实施意见》中提到要对公共资金的筹集、管理、分配、使用过程进行审计检查。国家安排的企业自然灾害资金是维持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的重要救助公共资金,通过公益组织或者其他渠道获得的自然灾害资金也具有公益性,应当纳入审计范围。因此对企业自然灾害资金实施审计监督是与我国审计全覆盖这一主题相契合的,而实施审计全覆盖只有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创新审计方法,加强审计力量,才能提高自然灾害资金使用效率,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监视、防御和调控作用。《实施意见》中的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到了构建大数据审计,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数据中心管理模式,搭建数据整合平台,拓展数据分析方式,建立联网审计模式,为抗灾防灾资金审计全覆盖提供技术支持。
10.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十
一、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从事建筑企业权力的干部放松对自已的教育、制度上的缺陷、管理上的漏洞、监督不力、预防体系不全、滥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赌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增加管理环节,人为地“设租寻租”、阻挠经济发展、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破坏经济政策、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党的现象,对企业、对社会构成危害,从而削弱人们遵守社会道德的意识和能力,冲击着公众法制信念,腐败导致一些企业领导脱离职工群众,长此下去,将会失去民心、制约企业发展、危及执政能力。
二、反腐倡廉从机制抓起
我们工程公司现有党员300多名,分布在8个管理处室,5个分公司,涉及100多个岗位,其中,高层管理人员8名,一般管理岗位40名,分管着企业各种权力,他们是企业的工作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好坏、党风是否纯洁、管理程序是否畅通、能否产生腐败现象,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几年以来,公司党委和纪委按照公司部署,在“注重预防、惩防并举”的原则基础上出台了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经过实践,收到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管理人员反腐倡廉、长期受教育的机制。针对新时期新情况修改完善了党委、党支部和班组理论学习制度,明确规定政工室、党支部和班组长对学习的组织职责,提出学习的要求,并将学习情况、记录纳入季度检查讲评和年度工作评优,通过正常地“三会一课”,党委成员下基层参加支部民主生活会、谈心活动,党委为党员、管理人员推荐代购书籍,组织收看“警示录”,组织党员、管理培训班、先进事迹报告会、书面问卷调查、革命老区参观学习、个人读书活动心得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解决了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学得如何的问题。
二是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队伍。公司党委经过研究,先后出台了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按照身份、岗位、职务对责任细化,提出各自的目标和任务,纪委与各支部每年签订一次责任共保合同,按职务高低收缴不同数额的保证金。通过定期督查、项目监察、考评考核、实施定性定量绩效挂钩兑现,并从经理基金中按比例提出奖励基金作为廉洁自律有功的奖励。
三是围绕不良资产和呆坏帐清理开展效能监察机制。为了减少固有资产流失,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减少亏损,杜绝操作过程的腐败现象,按照“账销案存、保留追索权利”的原则,公司纪委会同财务、工会、综合办组成效能监察小组,在相关处室的配合下,完成了不.良资产呆坏帐清理工作,同时,对于废旧物资处理,技改项目设备及材料进货、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跟踪督查,做到了操作规范、流程合理、控制有效,杜绝了权钱交易和效益流失,保证了党员和管理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开展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述职述廉和司务公开机制。为了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对手握公司人、财、物权力的公司管理人员做到每年一次书面述职述廉,只讲主观、不讲客观,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只讲事实、不讲空话,把自己置于党组织、职工的监督管理之下,明白做人、清廉办事,同时,组织职工参与评议打分,集中讲评,其结果纳入评先评优和双文明竞赛考核,一年来,公司管理人员拒收、退还、上缴了一批礼品和红色。及各个管理岗位没有发生违反党风政纪的案例,举报、信访事件为零。公司先后有20多名党员和管理人员被建设局等单位评为廉政先进个人。
五是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大监督网络,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对于党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者,实施上下监督,平衡制约,纪委督察的格局,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体系。在制度上提出“六个不准”:一是不准接受客户的宴请;二是不准在业务活动中收受红包、礼金、有价证券和礼品,无法拒收的礼品上交公司纪委,礼金上交财务登记;三是不准利用手中权力借用有业务关系户的车辆;四是不准参与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接收工程承包户的旅游、娱乐活动的邀请;五是不准工作期间午餐饮酒、吃槟榔;六是不准用公款支付个人健身、娱乐,亲人旅游、餐饮等费用。
11.构建和谐企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篇十一
一、提高认识、把握实质,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1. 廉洁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
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发展和完善可以净化企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将市场的竞争压力变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形成企业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 廉洁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需要。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教育是基础。通过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能够提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廉洁从业意识,规范廉洁从业行为,实现“钱不少”、“人不倒”的最终目标,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3. 廉洁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和谐建设的需要。
加强和谐企业建设,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廉洁文化集文化的魅力和廉洁的要求于一体,可以使领导干部树立廉洁自律的责权意识,使职工确立廉洁从业的价值取向,使职工家属确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同时廉洁文化延伸到机关、基层、岗位、社区、家庭,不断提高职工家属的认知水平,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领导重视、率先垂范,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党政领导班子是否重视并支持廉洁文化建设。因此,抓好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1. 切实落实好第一责任者的责任。
各级班子的党政领导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者,也是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者。因此,主要领导要自觉克服“重经济效益,轻廉洁文化建设”的倾向。在安排、检查、总结工作的同时,切实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把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贯穿始终,并要鲜明的表现出鼓励什么,抛弃什么。宣传什么,反对什么。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树立廉洁从业理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廉洁从业的行为规范。
2. 切实落实好带好“班子成员”的责任。
管理并带领职工群众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创建企业廉洁文化无疑是主要领导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落实好带好“班子成员”的责任。只有带好“一班人”,才能带出“一批人”、成就“一批人”。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主要领导负全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努力让企业廉洁文化进班子、进科室、进班组、进岗位、进社区、进家庭,形成“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促廉”的良好风尚。
3. 切实落实好“一票否决”的责任。
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部门;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职工,都应该把廉洁从业的理念和行为作为必需遵守的准则与规范,并自觉将其上升到廉洁文化建设的层面去持续进行创新和升华。同时,还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度,以杜绝“一俊遮百丑”的倾向,促进企业的廉洁、高效、健康、快速发展。
三、创新形式、强化教育,是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动力所系
创新形式、强化教育,是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无尽动力。各级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具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的廉洁文化教育,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震撼力、感染力。
1. 坚持教育倡廉,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
要通过采取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党政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等多样化的措施与手段,切实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常规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大会、廉洁从业宣誓、廉洁自律承诺签名、设立铭志牌、举办廉洁文化作品展、廉洁歌曲大家唱、廉洁文艺作品汇演等形式,精心培育“诚信为本、勤勉为民、廉洁从业、共建和谐”的行为规范,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理念。
2. 坚持典型导廉,增强廉洁文化的震撼力。
要发挥正反典型人物在廉政建设中的教育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思想性好、艺术性高、针对性强且极易被人们接受的廉洁教育活动,增强廉洁文化的震撼力。一方面,要结合企业实际,举办勤政廉洁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廉洁故事演讲会、廉洁文艺作品汇演,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职工集中观看《任长霞》、《雷锋》、《焦裕禄》等历史影视片和《郑培民》、《牛玉儒》等现实题材先进典型专题片,正面教育,树立正气。另一方面,加强与地方司法机关合作,采取参观监狱、参观警示教育基地、邀请检察机关人员剖析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例等形式,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针对近几年查处的反面典型案例,集中组织观看《石化反腐警示录》、《马向东警示录》、《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警示录》等反面典型专题片,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职工珍惜工作、珍惜生活、珍惜自由,常吹廉洁风,筑牢廉洁墙,坚守气节,廉洁从业。
3. 坚持监督促廉,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
加强日常监督和及时提醒,告诫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职工什么可学、什么不可学,既是对他们的关心与保护,也是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要坚持任前提醒。就是在党员领导干部任职前进行“套餐廉政教育”,提出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规范从业行为。二要坚持述职提醒。就是每年进行一次领导干部廉政述职,就个人廉洁从业、重大事项落实情况等工作向党组织、职代会或员工大会做出报告,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的监督。三要坚持重点提醒。就是在重大节日前进行“廉政过节”提醒教育;在家庭有重大事项前进行“节俭办事”提醒教育;在重大项目或重大问题决策前进行“廉洁从业”提醒教育等,切实做到时刻提醒,警钟常鸣。
四、健全机制、整合资源,是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加强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规范化运行。
1. 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强化同力机制。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全体员工的廉洁理念,树立廉洁意识,营造廉洁氛围,形成大力推进企业廉洁经营的人文环境,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一致。因此,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全力配合的工作思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教育内容,规范从业行为,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
2. 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就要把廉洁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坚持与一体化考核制度相结合、与落实内控制度要求相结合、与落实监督实施细则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工资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对外投资、合同管理等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突出过程控制,强化关键环节,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同时,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招标等方面,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集体研究,阳光操作,营造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3.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与严肃查处相结合,健全惩治制度。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职工,通过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构建和谐社会。但是,难免会出现违犯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的人和事。因此,既要通过创建廉洁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廉洁从业,又要对违纪违法的人和事进行严肃查处,做到惩防并举。从而使廉洁文化真正植根于企业员工思想之中,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构建企业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推荐阅读:
供水企业构建员工廉洁从业机制的实践与思考06-23
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究06-16
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06-16
企业文化的构建与研究08-27
论儒家文化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09-05
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体系的构建08-12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07-07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09-15
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平台构建的分析论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