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2024-09-23

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通用9篇)

1.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篇一

四川省示范项目-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定制报告,我们将根据客户不同类型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项目立 项、贷 款、融 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于:

1、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5、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程序框图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根据项目的不同会略有调整)第一章 总 论

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名称

1.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性质 1.1.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地点 1.1.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单位 1.1.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法人代表 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规模 1.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内容 1.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项目总投资 1.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资金筹措 1.6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期限 1.7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效益 1.8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0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背景

2.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2.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提出的理由 2.1.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发展背景 2.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需要

2.2.2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效、增收的需要 2.2.3是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市场分析 3.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市场近况 3.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 市场总结 3.1.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机会分析 3.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市场定位 3.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的SWOT分析 3.3.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优势(STRENGTH)3.3.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劣势(WEAKNESS)3.3.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机会(OPPORTUNIES)3.3.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 3.4.1营销主题 3.4.2广告创意 3.4.3营销策略 3.4.4宣传推广策略 3.4.5促销策略

第四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区建设条件 4.1选址原则与要求

4.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选址方案 4.3建设地点地理位置

4.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区概况 4.4.1自然环境 4.4.2资源条件

4.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4.5.1政策环境 4.5.2资源优势 4.5.3科技开发能力 4.6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第五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设计依据 5.1.2规划设计构思 5.1.3指导原则 5.1.4规划目标

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5.2.1总平面布置 5.2.2道路及景观设计

5.2.3竖向设计 5.2.4技术指标 5.3建筑单体设计 5.3.1平面设计 5.3.2立面设计 5.4结构设计 5.4.1工程概况 5.4.2设计依据 5.4.3基础设计 5.4.4结构选型

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4.6主要结构材料 5.5公用辅助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暖通工程 5.5.3电气工程 5.5.4燃气工程 5.5.5人防设计 5.5.6无障碍设计

第六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施工期污染源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污染源分析 6.3.2水污染源分析 6.3.3环境保护措施 6.4公众参与

第七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卫生防疫 7.2消防

7.2.1消防给水系统 7.2.2防排烟系统 7.2.3电气消防

第八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8.1节能 8.1.1设计依据

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 8.1.3节能技术措施

8.2节水 8.2.1水环境

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8.2.3节水器具应用 8.3太阳能利用

第九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

9.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组织管理 9.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9.1.2人力资源配置 9.2物业管理 9.2.1物业服务内容 9.2.2物业服务标准

9.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1.1估算依据

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0.1.3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一章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工程招标方案.1 总则.2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1.3 招标内容

第十二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效益分析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2.2.1 成本费用估算 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 12.3 财务效益分析

12.3.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损益分析 12.3.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盈亏平衡分析 12.5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三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结论与建议

13.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结论 13.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议

附表: 表

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

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

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

9、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10、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

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

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

1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资产负债表 表

1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PPP模式-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价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议书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申请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商业计划书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2.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篇二

该项目系可行性研究, 旨在针对我国皮革产业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迅猛发展, 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与出口大国的现状, 探索研究我国特别是上海皮革产业如何转变发展经济方式、如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 实现皮革产业转移、如何解决制约皮革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利用当今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环境优势和建国以来上海皮革产业技术领先的历史渊源, 立足上海、服务全球、搭建推动繁荣我国和亚太地区皮革产业升级和皮革经济繁荣的平台。

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项目提出的背景机遇、课题目标、调研重点、可行性分析和关键性问题, 作了系统地阐述和论证, 通过研究结论, 显而易见该项目不仅具有可行性, 而且具有前瞻性、率先性和针对性。

与会论证的专家组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苏祺调研员、上海市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陈有文高工、黄康毅高工、上海市企业竞争力中心范林根博士、以及企业家汪岩总经理、张积恩董事长组成。专家论证意见摘要如下:

(1) 项目系学术研究类课题, 在我国皮革行业30年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当今皮革产业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产业转移升级的现实情况下, 该课题的提出, 分明是适时的, 有远见的。

(2) 课题研究的思路清晰、方法对路;目标锁定在皮革领域的3个“提升”和一个“平台”上, 尺度把握较好, 对于皮革行业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可行性报告所阐述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 “总部” (中心) 的架构与模式基于现实, 合乎时势。其中, 常设机构与场馆、推助创建的机制与策划、世博会后活动的机遇等要素的酝酿考虑比较全面, 合乎常理, 具备可操作性。

(4) 研究结论充分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精华, 核心落实在可行性上, 优势体现在前瞻性、针对性和率先性上, 比较客观、科学、公允。

3.冷藏点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篇三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冷藏点心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冷藏点心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冷藏点心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冷藏点心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冷藏点心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冷藏点心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冷藏点心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冷藏点心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冷藏点心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冷藏点心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冷藏点心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冷藏点心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冷藏点心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冷藏点心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地

(一)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冷藏点心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冷藏点心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冷藏点心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冷藏点心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冷藏点心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冷藏点心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冷藏点心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冷藏点心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冷藏点心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冷藏点心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冷藏点心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冷藏点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冷藏点心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冷藏点心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冷藏点心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冷藏点心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4.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篇四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委托策划单位

三、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四、项目概况

五、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

一、市某某区概况

1、地理位置

2、自然状况

3、行政区划

4、农业资源

5、农业生产

二、某某镇概况

1、基本情况

2、资源状况

3、发展情况

4、发展思路和目标

5、形象定位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

2、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3、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特点

4、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定位

5、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

6、推进城、郊旅游市场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7、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拓展乡村旅游

8、在旅游空间布局上,构建郊区旅游圈

三、项目所在区域发展概况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2、阶段目标 规划期为10年

三、项目建设规模

1、优质林果花卉区

2、现代农业区

3、特色作物区

4、特种养殖区

5、农产品加工区

6、高级生态林休闲区

7、民俗文化新村

8、绿色长廊

第四章 项目建设所具备的条件

一、某某区正在实施市第十一个五年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二、某某区正在实施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三、某某区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发展

第五章 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

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

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

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

1、相关数据

2、旅游要素

3、经济效益

三、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四、经济林分析

1、生产与市场现状

2、市场预测及分析

五、市蔬菜生产与市场供求形势

六、特种养殖

第六章 技术方案

一、设计原则

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三、高效生态林业建设技术

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五、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

第七章 原材料燃料 供应

一、自然资源材料

二、社会经济条件材料

三、项目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

一、建筑节能概述

二、节水概述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环境现状

二、生态环境概况

三、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四、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工程项目管理

二、组织机构

三、人力资源

四、员工培训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一、估算编制范围

二、估算编制依据

三、投资估算

第十三章 经济分析

一、年营业收入

二、成本估算

三、所得税

四、利润估算

五、财务指标分析

六、资金筹措

1、积极招商引资

2、鼓励农民投入

3、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

一、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面临的风险

1、资源风险

三、自然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农业生态观光是化解生态农业观光园风险的关键

六、防范风险措施

第十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二、结论与建议

5.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篇五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甲级工程资质资质

国统调查报告网

出版单位: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可行性报告

国统调查报告网(即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拥有10余年项目可行性报告撰写经验,拥有一批高素质编写团队,卓立打造一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平台为各界提供专业可行的报告(注:可出具各类项目的甲级资质、乙级资质、丙级资质)。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项目可行性报告用途

1、企业投融资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项目立项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国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银行贷款申请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4、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6、政府资金项目申报

企业为获得政府的无偿资助,需要对公司项目进行策划、设计、技术创新、技术规划等,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管理团队、技术路线、方案、财务预测等,是政府无偿资助的项目申报的主要依据。项目可行性报告分类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1)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

(2)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国统调查报告网(即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以专业的服务理念、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各界提供精准、权威的项目可行报告。【报告说明】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 《粮油检化仪器商业策划书》 《粮油检化仪器资金申请可行性报告》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建议书》 《粮油检化仪器融资可行性报告》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粮油检化仪器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等报告课题,具体请咨询国统报告网(中金企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订制报告,以下报告目录仅供参考,成稿目录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业分类有所变化。第一章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总论 第一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背景

一、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名称

二、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承办单位

三、粮油检化仪器项目主管部门

四、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编制单位

五、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编制依据与原则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第三节 研究范围

一、建设内容与规模

二、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建设地点

三、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性质

四、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五、投资计划与还款计划

六、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建设进度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七、粮油检化仪器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八、粮油检化仪器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五节 结论及建议

一、专家意见与结论

二、专家建议

第二章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粮油检化仪器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市场推销战略

第四章 产品方案设计与营销战略 第一节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三、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二节 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一节 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 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六章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技术、设备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组成 第二节 生产技术方案

一、技术来源途径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 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七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第一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第二节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第三节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一、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二、水资源利用分析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三、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节能措施分析

一、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二、水资源节约措施

三、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 第一节 主要原材料供应 第二节 燃料、加热能源供应 第三节 给水供电 第四节 外部配套条件

第十章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进度与管理 第一节 工程建设管理

第二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进度规划 第三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招标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粮油检化仪器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三、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四、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五、交通运输情况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六、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第二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 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十二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一节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第二节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第三节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第四节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三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 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粮油检化仪器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 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五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 财务评价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粮油检化仪器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粮油检化仪器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粮油检化仪器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粮油检化仪器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粮油检化仪器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一、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二、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一、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二、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第二节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第三节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第四节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第五节 对不可行的粮油检化仪器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第六节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十八章 财务报表 第十九章 附件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撰写目的

商业策划书,也称作商业计划书,目的很简单,它就是创业者手中的武器,是提供给投资者和一切对创业者的项目感兴趣的人,向他们展现创业的潜力和价值,说服他们对项目进行投资和支持。因此,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要使人读后,对下列问题非常清楚:

1、公司的商业机会;

2、创立公司,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 ;

3、所需要的资源;

4、风险和预期回报;

5、对你采取的行动的建议;

--------特别提示: 时间和数据按月/季度随时更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6、行业趋势分析。

撰写商业计划书的七项基本内容

一、项目简介

二、产品/服务

三、开发市场

四、竞争对手

五、团队成员

六、收入

七、财务计划 商业策划书用途

1、沟通工具

2、管理工具

3、承诺工具

6.中心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六

一、项目名称:石台镇中心广场

二、项目建设地点:淮北市石台镇

三、项目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因此,加强以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建设为重点的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是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提高农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四、项目区概况

石台镇位于淮北市东北郊,地处淮北、徐州两市结合部,毗邻苏、鲁、豫、皖四省八县。镇域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辖6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5.7万人,其中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1万人。

五、建设项目选址

休闲文化广场拟建于子张中路中段、镇政府南侧、紫金城综合市场东侧、石台矿工人村西侧的三角交汇地带,通过中心广场的建设,能够辐射带动两个村民委员会和三个社区。选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中心广场选址所在地位于石台镇人民政府驻地,是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这里商业密集,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建设项目实施后,辐射和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具大。

2、综合条件有利于各村间增进团结,协调群众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大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六、项目建设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根据石台镇“山水田园城”的宏伟蓝图,制定中心休闲文化广场的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整合资源,合理规划。科学确定石台镇中心广场的功能,在原有三角地带的建设基础上,合理规划广场的布局与结构。

(三)改善服务,加强管理。不断丰富中心广场的服务内容,健全和完善其服务功能。加强队伍建设,并与落实建设经费、完善配套设备、加强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功能定位

石台镇中心广场是集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竞技比赛、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场所。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广泛,镇党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以休闲广场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辐射作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将为农民致富拓宽信息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能改善实验小学的安全环境,又能提高石台镇“精品小城镇”的品位。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加快推进石台镇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进程。紫金城休闲广场的具体职能是:

(一)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录相放映活动;

(三)充分发挥社会社团作用,经常性开展“重在参与、旨在康乐”的老体活动。

八、建设规模及内容

紫金城休闲广场计划建设占地面积10143平方米。其中包括休闲娱乐广场一个,绿化广场一处、石台镇垃圾中转站一座(位于休闲广场的西南角,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路灯50盏、地灯100盏、木质长廊50米、宣传栏20米。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石台镇中心广场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610万元,其中:垃圾中转站建设投资130万元,绿地、休闲广场建设、道路改扩建投资400万元,相关的配套设施80万元。

十、项目效益分析

7.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篇七

刘同艳 2017年1月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建设背景

塔城市花溪小区建成后没有配建活动中心,而且花溪小区1500住户,总人口约5000多人,退休老年人近1000人左右,没有活动场所,急需投资建设一个活动中心场所。

为丰富职工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解决好职工和老年人活动场地,方便职工和老年人就近参加文化活动,使职工和老年人有一个方便、标准、舒适的活动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2.项目区基本情况

塔城市花溪家园小区是公务员集资建成的高档小区,位于塔城市光明路南侧,东临友好古镇,西邻东方嘉园。拟建的活动中心位于花溪家园2号楼西侧的空闲地带,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可建设3层活动场所,约1800平方米。

第二章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必要性

塔城市花溪家园小区由于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多年来没有集体组织活动。为了加强和巩固职工和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阵地,该工程的实施以做到通过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各级政策的宣传,使各项惠民政策深入民心。通过集体学习,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改 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好事办好,该工程完工后,为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文化、护理、健身、娱乐等方面服务,围绕构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力争通过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创建居家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要求,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逐步健全和完善适应新时期养老服务体系,为全面构健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2、工程建设、管护运行

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工程建设,由塔城市博盛远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出资建设,建成后由塔城市博盛远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行管理。

3.前期工作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要求塔城市人民政府给予项目准建等有关手续的办理和批复,为项目的启动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

1、花溪家园活动中心工程,框架结构3层约1800平方米(含简易装饰)。

2、到位资金情况

项目总投资3600000元,项目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第四章 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

塔城市花溪家园活动中心工程项目是社会公益事业,经济效益不大,但社会效益明显:减轻政府、家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为全小区职工和老年人提供一个综合的文化娱乐场所,丰富职工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健康、稳定的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对构建职工和老年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进职工和老年各类文化体育组织和文化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发挥其对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该项目建成后,切实为小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服务场所,可使该小区老年人和部分年轻人积极参与到老年协会活动中去。促进老年协会健康发展,促进老年协会在社会主义新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到组织到位、骨干到位、活动到位,引导更多的老年群众投身到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中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发挥文化体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当地两大文明建设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8.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篇八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政策依据

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工作已显得尤为突出,而我市在这一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1、从我市社会福利设施的现状看:目前,我市城区范围正在向周边扩展,常住人口正在不断增多,进一步增强城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城区的社会福利设施虽有社区家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所、老人寄养、老年人活动场所等,但都是民办或私营方式,其规模、层次亟待提高,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近几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提高我市社会福利整体水平都有提案。因此,建设市级社会福利中心,对加快全市社会福利社会化意义十分重大。

2、从国家、省和滁州市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看: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到2005年,基本建成以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年增加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重点用在一些基础性、示范性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上。”

(2)省民政厅《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化的意见》(民福字[2001]107号)“各地应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计划投资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设项目。”

基于上述情况,新建社会福利中心势在必行,十分必要。

二、建设规模

(一)中心计划占地15—20亩,计划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资金总投入1000万元。

(二)中心由两部分设施组成1、综合服务设施。计划建筑面积5000—6000平方米,该设施集服务、管理、培训、指导为一体,为各种民政对象开展服务,不仅是老人、残疾人活动中心,也是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社区服务指导中心、便民利民服务中心。

2、单一功能服务设施。计划建筑面积2000—3000平方米,该设施分别为老人收养、寄养、弃婴、伤残儿童及孤儿、聋儿语言训练、残疾人肢体、心理康复等服务场所。

(三)中心拟分二期建成。

第一期工程:综合楼(培训中心兼办公楼)5000—6000平方米。计划2006年下半年动工,2007年上半年竣工。

第二期工程:服务楼(收养及康复)2000—3000平方米。计划2007年下半年动工,2008年底竣工。

三、资金来源

本中心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3年内完成投资。

1、往年福利彩票公益金累存200万元。

2、今后3年内可募集彩票公益金300万元。

3、向省、滁州市争取资金300万元。

4、民政局自身筹集(含福利企业调节基金、公墓收入、市财政扶持)200万元。

四、项目社会效益预测

该中心建成后,形成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福利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格局,将直接给全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福利事业发展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各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还将逐年增加。比如开展婚姻

登记管理、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民政法律咨询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健康康复服务等,都必将适应城区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民政局也将从管理、服务中扩大收益,增强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同时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开辟和增加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强和改善为民政对象服务的需要,也可以大大改善民政部门的工作环境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加快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开放、文明、富裕的新天长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可行性分析

1、地方政府部门十分支持。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是服务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存权益和生活权益,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市政府对该项目建设非常重视,专门召开市长常务会议进行研究,批准了民政局《关于建设天长市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的请示》。市计委、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供电局等单位也都给予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为中心的项目立项、征地、划界、拆迁等做了大量的工作,真正体现社会事业社会办的氛围。

2、建设基金基本落实。该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使用历年累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民政局自身筹集资金。请求省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便项目顺利开工,早日投入使用。

3、必将推进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兴建社会福利中心是服务社会、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地方工程,该项目的建成,必将为全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推进民政福利、公益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是缩短我市与全省各县(市)在民政福利基础设施条件方面差距的需要。

9.四川重点项目-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篇九

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简介

(一)、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概况

1、项目单位的基本

本项目单位为XX市XXX区民政局。XXX区民政局承担着区域内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区划地名、殡葬管理、婚姻和社团登记等社会职能。区民政局与区老龄办合暑办公,全区的老龄事业工作列入区民政职能工作范围。

2、项目单位近年工作情况

XXX区曾于1994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市、区、旗 ”荣誉称号,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努力做好以上各项职能工作外,在社区工作方面,把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社区信息化建设等作为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2年,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3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同年,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编制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具有严肃性和计划性;2007年,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区民政局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的应有贡献。

3、项目单位的经费状况

XXX区民政局属财政预算拨款单位,资金构成分为上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拨款和区本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预算两大类。经费支付科目包括城乡低保金、救灾救济金、困难救助金、优抚金、义务兵优待金、退伍兵安置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基金、民政事业费等各项专项资金。2008年,上级财政拨款总计3262.93万元,区级财政预算拨付1028.58万元,上级下拨福利彩票公益金167万元,全年累计拨款4458.51万元。从2007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该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我区社区服务体系。另外,区财政每年下拔50万元社区特需费,每个社区1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的临时困难救助。

(二)、新建项目的基本设想

1、基本构想

在XXX区现有的8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三方个面: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服务。由这三方面服务内容和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2、项目规模

每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房屋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有约3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区民政局统一规划安排,统一招标建设。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选址和组织实施。要求基本满足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功能需要。全区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总面积按照4900平方米规划建设。

3、项目投资总额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700万元。分项概算如下:

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投资:按照全区房地产建设市场均价,包括房屋主体建筑、内部装修等,按每平方米2000元综合价概算,投资为980万元;

各社区服务中心室外活动场地投资:主要包括场地硬化、绿化、美化、安全等内容。按照每平方米500元综合价概算,8个中心平均每个中心300平方米,共2400平方米,投资为120万元;

(3)内部硬件投资: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投资55万元购置硬件,概算总投资440万元。包括电脑、打印机、网络敷设、桌椅用具、中心呼叫系统、家政培训、餐厨设施、娱乐健身、康复保健、书画阅览室、养老日托等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4)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成后,仍然需要约两年的运行、健全、完善的维护期,其费用按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每年10万元概算,每年需要投入80万元,合计160万元。

(三)、项目建设总目标和分目标

1、总目标

按照以上建设构想,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全区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在2011年开年,使全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拥有至少一个功能比较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和谐XXX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2009年目标

实现现有试点的XX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完善提高,总结经验;各街道办事处落实好本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选址、建设思路、向区民政局提出建设报告等工作;区民政局完成对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3、2010年目标

完成全区各街道至少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总结现有XX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使我区居家养老在具有服务平台为依托的条件下全面开展。

二、项目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1、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当前,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这在发达国家尤其明显。

2009年8月27日,《长江商报》刊载了新华社记者26日在长春召开全国18个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上获得的最新资料: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2、我国的家庭结构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不得不长期执行一项十分严肃的“只生一孩”的计划生育国策,从而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的所谓“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模式。

当年,首批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公民目前已进入老年,日后也将会有一大批人陆续进入老龄行列,从而导致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速和社会养老问题突出。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特殊的“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使得空巢老年人不断增多和依靠子女、亲属照顾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遇到困难,给养老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

3、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发展到年均增长800万人。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

由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下同)的比例已经达到49.7%。研究预测,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寿”相比,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前提下“未富先老”,时代的发展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和经济条件。“老龄化社会”的来势迅猛令我们措手不及。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所谓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从有关机构对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经上升到56.1%,其中独居老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必然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呈现“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 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 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XXX区的基本情况

1、社会历史概况

XXX区原为县级XX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XX市设立XXX区,现为XX市辖中心城区。XXX区历为XX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区总面积59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43平方千米,全区辖8镇8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约54万,其中城市人口约31万。

XXX区是一座拥有众多荣誉的中心城区,曾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两基达标县(市)”和“国家级科技先进区”等光荣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200万人口城市的需要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国民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中心城区,XXX区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事业相对发达,具有比较全面的科研体系、教育体系、医疗卫生防疫体系、文化广电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提出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2、XXX区人口状况(老龄化趋势)联合国规定: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到30%以下,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老少比超过3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目前,XXX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以上,标志着该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该区老龄人口呈以下特点:一是10年来,全区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比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高16个百分点,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二是老龄化人口城乡分布不均匀,居住在城市的60岁以上人口近5万,居住在乡村的约为3万,城市老龄人口比重远高于乡村;三是呈现“四多四少”的特点,即女性多、男性少,且随着年龄的升高,女性人口的比重还在逐步升高;丧偶的多、身边子女少;经济来源依靠子女的多、获得社会保障支持的少;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生活少。全区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深刻,思想准备不足,尚未意识到占总人口14%以上的老年人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且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涉及到全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二是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各种关系不顺,传统养老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养老保障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老年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老年福利设施发展滞后,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福利设施不仅数量缺口大,质量也急需提高,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四是老龄工作法制管理不完善,对已颁布的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普及力度不够,特别是老年法律法规执行主体的部分中青年人,对有关内容知之甚少和落实不力,成为老年群体法制管理的薄弱环节。

当前,XXX区家庭养老仍是养老的主要方式。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小型化、“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模式。一方面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其供养的子女后代人数减少,由两个劳动力赡养4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导致家庭赡养老人的能力相对较低,负担太重。

3、涉老机构及老龄人口情况(有关表格)A、XXX区为老服务机构(设施)情况统计表

统计名称 统计数量 序号 合计 区办 街、镇、办 社会办 老年大学 数量 1 1 1 ? ? 学员人数 2 485 485 ? ? 老年学校 数量 3 16 ? 16 ? 学员人数 4 2145 ? 2145 ? 老年教学点 数量 5 8 ? 8 ? 学员人数 6 1820 ? 1820 ? 老年活动中心 城市 7 34 1 33 ? 农村 8 8 ? 8 ? 老年医院 数量 9 1 ? 1 ? 床位数 10 177 ? 177 ? 老年 护理 院 独立老年

护理院 数量 11 1 ? 1 ? 建筑面积 12 ? ? ? ? 床位数 13 70 ? 70 ? 其中临终关怀床位 14 ? ? ? ? 非独立老 年护理院 数量 15 ? ? ? ? 床位数 16 ? ? ? ? 养老 服务

机构 福利公益

性养老院 数量 17 ? ? ? ? 床位数 18 ? ? ? ? 敬老院 数量 19 8 ? 8 ? 床位数 20 177 ? 177 ? 托老所 数量 21 2 ? ? 2 床位数 22 205 ? ? 205 老年公寓 数量 23 1 1 ? ? 床位数 24 180 180 ? ? 居家 养老 服务 日间

照料服务机构 数量 27 1 ? 1 ? 日托老年人数 28 20 2 20 ? 社区助老服务社 29 5 ? ? 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人数 30 67 ? 67 ? 涉老法律援助机构 含涉老律师事务所 31 28 2 26 ? ? B、老龄组织情况统计表

统 计 项 目 序号 区、镇、街 老龄 办 基 本 情

? 人员编制 行政编制专职 1 ? 事业编制专职 2 ? 聘用人员数 3 5 合 计 4 5 年 龄

构 成 30岁以下 5 ? 31岁至40岁 6 ? 41至50岁 7 2 51岁至60岁 8 3 60岁以下 9 ?平均年龄 10 ? 文化程度 构成

(人)高中及以下 11 ? 大学专科 12 4 大学本科 13 1 经费

(万元)研究生及以上 14 ? 人员经费 15 34 公用经费 16 4 项目经费 17 ? 其他经费 18 9 合 计 19 47 老龄办 直属事

业单位 老年报 刊 社/发行量 万份 20 ? 老龄科研机构数量及编制人数 21 ? 其它事业单位及编制人数 22 ? 老龄政府网站 23 ? 老龄办 所属其

它单位 基金会 24 ? 老年大学协会 25 ? 老年学学会 26 ? 企 业 27 ? 其

它 28 ? 基层老年社会

团 体 老龄产业协会 29 ? 老龄协会 社 区 30 48 农 村 31 67 合

计 32 115 其它涉老社团组织 33 3 备注:有副处级老龄工作者一名,无地、市级以上机构 34 ? ? ? ? ? ? ? C、城区老年人基本情况统计表 年龄段 序号 人数 女 残疾 人数 五保 人数 ? 领取低 保人数 ? 养老保 险人数 医疗保 险岁

? ? 60-64 1 10718 5147 157 11 242 5950 7540 ? 65-69岁岁岁岁上

10817 4801 164 2 741 2787 5245 ? 70-74 3 6490 3442 107 16 190 3144 4296 ? 75-79 4 5193 2334 74 15 145 2361 3109 ? 80-89 5 3554 1726 123 10 122 1548 2438 ? 100

6 ? ? ? ? ? ?

以总计 7 36783 17456 625 54 1440 15790 22828 ? ?

(三)、我国老龄人口传统养老方式及文化心态

民政部公布数据,我国目前只有大约1%的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其他99%的人选择居家养老。这种养老心态是与我国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文化熏染分不开的。他们大多故土难离,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都是没有后代的孤寡老人;或者怕被人们议论是自己的儿女不孝才把他(她)送进社会养老机构的。因此大多不愿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而更乐意居家养老。因为居家养老让老年人不脱离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脱离熟悉的社区环境,这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传统文化心态。

但是,随着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家庭成员照顾老人势必力不从心,于是社区服务进入养老领域。养老的现代化进程并不会削弱家庭的老年照顾功能,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国家,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为了适应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和家庭变化情况,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相应地建立了一些服务机构来分担原来由家庭承担的一些养老工作,这就是社区照顾。它为有各种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这样,老年人便不用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社区,使居家养老可以借助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来帮助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国具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老人养老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方向。

(四)、国家对老龄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的正式出台,对落实、巩固家庭养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大力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风气。

《决定》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老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题,明确提出了“老有所养”是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老年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合理配置养老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社会服务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当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2006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008年1月2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 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又联合下发了《民政部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意见》对居家养老做了科学阐述,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意见》提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意见》指出,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

《意见》还提出了八项发展居家养老的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列入政府工作议程,抓紧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

2009年2月21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第三次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情况,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

与此同时,各地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文件,截止2009年8月31日止的8个月间,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相应文件33份,可见各地对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见附件一。

(五)、当前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反映在社会养老机构上的问题

中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养老方式,即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以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养老,也就是独自生活。

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步被弱化,“机构养老”随之成为社会养老的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养老院“集体”养老。然而,一方面,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普遍认为,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选择余地少;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机构收费过于高昂;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养老机构床位约占老人总数的1.5%,虽然数量很少,但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还不到1%,养老机构依然存在大量空置床位。

八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一度想大力发展养老机构,但很多老人感觉并不好,甚至有老人觉得住在养老院更像住在集中营。而在中国,这类养老机构留给公众的印象一度等同于“孤老院”和“老年医院”。

福利养老是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的底线。政府应全面承担起老年特困群体和因政策造成的低经济收入群体的福利养老责任,同时应当认真考虑有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老年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公益性、福利性原则及社会在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具有的责任。

2、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急需建立健全

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例。目前,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尽健全,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够信任,或者顾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接受社保,商业医疗保险无法报销,为此不得不投奔大医院。

有这样一个例子:王老太老两口因发烧于上午10点赶到某大医院看门诊。因为候诊病人太多,挂号、就诊、付费排队就花了两个多小时。中午12点多,王老太才基本走完这一流程等待配药。此时,折腾了一上午的王老太体温又有所上升,身体更加不适,决定重新挂号急诊并要求输液。于是,又按新一轮排队流程配点滴,直到下午6点多才开始输液,待3瓶点滴输完,已经是晚上11点了。就这样,两位老人花了15个小时看了个感冒发烧。试想,如果社区有一家老百姓放心信任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王老太愿意花十几个小时去大医院看小病吗?

调查发现:老年人群居家不出发生率约为17.59%。导致老年人居家不出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经济收入、住房层次、自我健康评价、视听力障碍、脑病、糖尿病、生活能力、饮酒、爱好、孤独、抑郁、有无亲密朋友、参加社会活动、与邻居交往情况、亲属往来等。分析表明,日常生活需要照顾、高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不锻炼身体、不参加社会活动、无亲密朋友、抑郁自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居家不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空巢老人、居家不出的老年群体急需社区服务平台提供一系列相应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应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实现居家养老。以上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红花岗区同样十分突出。

(六)、当前的国际养老模式

援引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致力于老年人精神方面研究的田芳副教授的话说。“现在西方国家已经让老人回归家庭,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田芳认为,老人群体长期聚居会加剧老人的孤独感,老人会更加抑郁、自闭。她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发展社区服务,从制度上保证老人生活在社区和生活在养老机构一样能获得相同的服务,并通过对有老人的家庭进行福利政策倾斜等确保老年人可以在家庭中获得舒适健康的生活。

以西方的美国为例。美国在社区开辟了各种老人服务项目,包括送饭、送医、送车上门,定期探望、紧急救助等。出远门时,只要给市政府相关部门打个电话,专车会按时开到家门口,办完事会把人送回家,许多服务是免费的。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机构养老最多只能达到老人总数的8%,美国、英国等则有高达95%的老人在家实现养老。

以东方的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共有人口42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更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向人民灌输儒家的孝道思想,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农历新年,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住房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就近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新加坡针对无暇在家照顾老年人和孩子的情况,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国的一些日间托老所。让一些年轻夫妇每天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所不同的是这个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老、少集中管理,既顺应了社会的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减少了“代沟”的出现。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服务和收费标准。

与此同时,新加坡等国的养老政策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购买房屋上兼顾养老的优惠政策;二是学习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养老)模式。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

欧美发达国家在照顾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方面想出了很多妙招。如:德国安排大学生和“空巢老人”合住,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日本东京通过技术手段监控居家养老“空巢老人”的日用水量,每天向其子女的手机发送老人的用水信息,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父亲或母亲的生活状况;美国使用传感器记录居家养老“空巢老人”在浴室、厨房和卧室的活动,其子女通过个人电脑就可及时发现家中是否有异常情况。为了体现儿女亲情,日本提出“一碗汤距离”孝心理念,告知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凉为标准等等。我们既要兼顾国情地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

三、居家养老模式的产生和社会意义

(一)、居家养老模式的产生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最新完成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老年人增多,高龄比例加大,意味着需要别人来照顾的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不仅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事关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当然,这项工作主要应靠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但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同样不可或缺,这不仅因为可以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因为老人除需要物质赡养外还需要精神赡养。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岁月如流沙,苍海变桑田,人类无法与自然规律抗衡,谁都会老。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件事是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的,衰老就是其中之一。就我国国情来看,养老的社会化必须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而不是借社区养老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社会。

探索最佳养老方式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家庭养老院的产生最初是政府为了应对社区弱势群体的两大需求而采用的政策选择。上年纪的孤寡老人生活在没有上下水、没有煤气、没有暖气的大杂院内,空巢老人,身边没有子女,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得不到照护。于是产生了“家庭养老院”的养老模式。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深受广大老年人欢迎。正因如此,居家养老一直是中外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渠道。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过90%,日本则高达96.9%。而在我国,构建“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已成为各地政府的普遍共识。

居家养老服务相当于一个以社区为单位的家庭养老院,这种养老模式的孕育产生、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促使我们去深入探讨在社区统筹市场需求、政府公益、老年福利,以及低保、慈善、企业等资源,发展市场性和福利性相结合的社区老年服务产业的具体路径、意义、效果和未来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城镇近80%以上的老人将依赖或部分依赖这种社区性综合老年服务体系来满足日常养护需求。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城镇化和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养老产业的社区福利运作模式——家庭养老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和国际经验看出,现在中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成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社会意义

应该承认,“空巢”现象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种社会进步,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当中产生的一种客观必然现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空巢老人达49.7%,国外有的已高达80%,甚至更高。从趋势上讲,这是必然。像过去那种多子女家庭来共同照顾老人是不可能的。因此随着老人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需要人照顾而身边无人照顾,这时就体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所在。身边无子女或子女照顾不过来,从这个角度,社区对老人、对家庭成员的支援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居家养老是对这一现象所作出的一个正确选择,是对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居家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相比,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从而对稳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因此,我们认为,居家养老模式也是红花岗区社区养老工作首选的模式。

红花岗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是一种资源配套使用、多方受益的新型社会化产业养老方式。这种为老年服务的生产方式不仅显著提高了需要社区福利照顾的老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推动下岗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社区融合都具有积极意义。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居家养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居家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和最富生命力的养老方式。在目前条件下,中国的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在社区建设中,如何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成为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就XXX区而言,到目前为止,有户籍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4%以上,加上随子女或退离休后从各县市移居本区居住的无户籍的60岁以上人口,老年人口的比例更大。

为了摸清区老龄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对XX路街道当前的老龄人口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XX路街道办事处辖区有6个社区居委会,129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9238户,25083人。60岁以上老年人4291人,占总人口的17.11%,其中:60—69岁2416人,70—79岁1474人,80岁以上401人;贫困老人724人,空巢老人129人,“三无”、孤寡老人1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面积1810㎡,有医生29名,护士37名,床位55个;服务内容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以及计生指导、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服务等;有社区家政服务点10个,老年康复中心1个,医疗护理队11个,能容345人就医康复;有老年人活动室8个,老年人文娱团体8个。通过此项调查,我们至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7.11%,不容忽视;二是社区医疗护理康复条件较好,相对乐观。

从以上调查可见,高龄老人、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家庭、社区、社会各界都要关注老人的生活质量,切实解决好对他们的照料问题,妥善安排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构筑起养老保障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使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具体而言,老年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环节组合起来的: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

第一,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社会各界应尊重、提倡和鼓励老年人的自立自助,充分发挥老年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全社会都应当转变观念,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和偏见,建立一种新型的老年价值观和养老文化。

第二,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家庭支助是指家庭成员 包括亲属网络 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支持,以及帮助老年人实现其他合理需求并维护其合法权益。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就是要以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作为解决生活照顾和养老问题的基本途径。家庭网络的支持系统是老年人可能利用的最直接、最便利、最可靠的社会资源。

第三,以社区照顾服务为依托。社区照顾的服务模式应是一种混合经济的模式,可以整合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和私人经营机构的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有差异的、不同模式的服务,让老人有一个自我选择的余地,以便更有效地满足老人和护老者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来说,社区才是真正的家,周到的社区服务可以赋予老年人以强烈的心理归属感。

第四,以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在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高龄、贫困老人和空巢家庭逐渐增多的今天,国家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老年人福利事业改革,做好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工作,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老人的社会帮助和社会保护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

(二)、居家养老服务既是社会福利,又是新兴产业

1、居家养老服务首先应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

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机制;通过上门、日托等服务形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素质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居家养老服务从本质上应该属于公共服务或者说是福利性服务的范畴。养老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具体问题与深层次的制度整合和政策创新有关。从老年政策出发,有规划问题、融资问题、老年福利服务政策的社区定位问题、福利服务产业化问题、老年福利服务组织的建设问题、养护员素质和待遇问题;从再就业政策出发,有公益岗位购买的方式问题;从低保政策出发,有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走出低保的地位提升问题,低保与再就业政策的接轨和转换问题;从政府政策创新角度看,推动居家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需要新的政策创新与整合,包括建立政府居家养老资金预算制度,社区资源整合政策及推动建立实体化运行体制等。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养老事业的社区福利运作模式,将可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和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因为养老事业首先应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它必须与政府的社会福利支付政策紧密相连,为老年人购买社区和各项家政服务,所需资金应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当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具体方法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居家养老服务将向新兴的经济产业发展 服务是要付出劳动的,劳动是要支付成本的。无论是政府、家庭、子女、老年人自己或者是社会捐赠购买养老服务,核心的内容是总会有人拿钱买单。如果单靠政府来赡养所有的老人,将会产生一个庞大的财政支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级政府都无法承受的巨大负担。因此,必须从政府补贴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向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转型,最终还是要建立起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监督管理规范化的成熟市场,才会使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在一个稳固的经济基础之上。

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主要是依托家政服务网络来实现。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应该是有偿的,然即使是有偿的,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一些老人的收入或家庭子女给他的赡养费用不足以支付他应该享受的服务费用的话,政府应给与相应的补贴。对贫困老人而言,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展居家养老的过程当中有明确的补贴办法和标准。如老人需要居家服务,根据对该老人身体情况,收入情况等做出评估,确定其需要哪些服务,所需要的服务价格是多少,老人自己能够支付多少,如果支付不了全部,政府补贴多少。像北京、上海、南京、大连等地都有这样的补贴办法和标准,只是各地标准不尽一致。国家相关部门也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贴办法。

但是,政府的这种补贴,必须采用政府支付劳动价值的方法进行,而不是靠减免费用的办法,只有支付才会促成经济流通,有支付才不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正常运作;只要有经济流通,就会形成市场。因此,一个新兴的居家养老服务业市场和经济产业将从这里诞生,剩下的则是需要解决市场培育的问题。

(三)、XXX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

1、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实现网络化

居家养老服务一开始要从最急需、最基本的做起。对养老服务而言,吃、养、医是最突出的。这方面做好了,再不断扩大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内容,新建一些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等等。

居家养老服务必须逐步实现网络全覆盖。服务是由几级构成的,比如说城市在区的一级要有一个综合性的包括直接进行服务、指导、示范和管理的服务中心;在街道一级要有一个为居家养老提供直接服务的中心;在社区要有一个分散的、涵盖内容广泛、有针对性提供必需服务的站点;针对需要特殊服务的个体,还要有一条互通的联系线路,即通常所说的“一键通”电话。同时,相互间还要有交错,比如有的社区医疗康复的服务能力强,临近社区文化娱乐的服务搞得好,相互有一个互补。从这个角度纵横就成了一个网络。

社区服务设施不应是孤立的,而应纳入社区网络,形成多层次和多方位结合,各社区服务资源相互补充,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要,丰富精神生活需要,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多样化、系列化、专业化、层次化。每个社区要逐步覆盖各种设施,包括集中居住设施(老年公寓、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医疗护理设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老人护理院、老年医院)、文体活动设施(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俱乐部、老年大学、老年健身中心)等,满足老人医疗、保健、娱乐、交流、生活照料等各方面的需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使各社区都具有功能完善的老年服务设施,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化经营,使其由初级阶段的零散型、个体型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创造品牌效应,从而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具专业化特色。在构建服务网络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做到“雪中送炭”,防止供需脱节,避免摆花架子和形式主义。同时,应教育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开展“人性化”服务,防止“模式化”倾向。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2、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组织管理

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采用社区化管理模式,社区养老服务的机制应该是政企分离的。政府不直接操作和承担具体服务事项,而应从管理的角度,规划、计划和制定标准、方针政策的角度来加强检查监督。建议由行政、社区居民、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人员组成一个监督委员会或小组,定期定时地按标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或亮黄牌,有问题需解决的一起协商,从而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有秩序、规范化进行。

政府制定政策、规划,提出要求,加强监督,该支付的资金要支付,该划出的资源要划出。但是在管理上,政府不要从办到管都一手操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补贴服务,尤其是在红花岗区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尚在起步的初期阶段,通过支援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初期建设经费等方式来介入,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

社区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逐步建立健全“社会投资、社区监管、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应该加大对社会事业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XXX区,应该加强对老年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加强各层次社区工作人员的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合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队伍,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将有培养前途的老年服务工作者选送到拥有社区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或进修,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二是由社区工作管理机构聘请社区工作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传授社区养老服务的知识、方法与技巧。要努力做到参与社区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达到职业岗位要求,才能就业上岗。随着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支持有志于长期从事老年服务的工作者获得老年服务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使他们在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时更加科学、规范。

3、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为:

由区政府牵头,分别在8个街道办事处选择具备条件的社区建设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此为试点,在未来2至3年中,实现每个社区都有至少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区政府要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把具体目标化为本地实实在在的行动,使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有一个量的扩充和质的飞跃。

五、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成功范例

日前,本报告写作成员在XX路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陪同下来到XX路洗花井社区蔺家坡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看到几位老人正在笑眯眯地等待就餐。食堂里,已经做好的两、三个菜摆上了餐桌,有的菜盛装在盆子里,装进了小推车,等待服务人员除为社区需要服务的老人送饭上门外,还要到社区作为快餐销售。小冉介绍说,老年定点餐桌食谱上规定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主食是米饭,定价是每人每餐应收5元,但年内属于试点阶段每人每餐暂收4元。

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开设的一日两餐老年定点餐桌,凡社区内60岁以上,经过评估确定补贴的老人都可以去吃“低价午、晚餐”。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老伴儿因病做了手术不能出门,要用饭盒装回家去吃。服务员热情地帮他把饭菜盛好。老人说,这里每天的菜谱都换新的,要是没有这个老年定点餐桌,我两口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居家养老服务站专门为老年人服务,做一些适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每天供应社区老人两个正餐,虽然收费低、不赚钱,但对社会有好处,每顿都有十多位老人前来就餐。据介绍,服务站的服务员都经过培训,见到老人要有尊敬的称呼,让老人们倍感亲切。下一步,还要成立老人伙食监督委员会,每周制订菜谱,请一位退休营养师负责调配审核食谱的营养成分。工作人员还说,办老年饭桌,因费用高,物价贵,容易亏损,很难坚持长久。因此,我们每天都多做一些饭菜在社区销售。同等质量的饭菜比在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给老人食用的定价加价1元,售价为6元,以薄利收入来辅助向老人收取5元可能出现的亏损。

在这个居家养老服务站里,还配有文化娱乐室、书画室、医疗康复保健室、日间照料室、老年健身中心、残疾人康复室、老年餐厅、老年厨房、接待室、办公室、紧急呼叫中心、男女卫生间、洗浴间、室外健身场等。

在阅览兼书画室里,配有大量各类图书和文房四宝。一位老人高兴地铺开宣纸,正待挥毫弄笔,一展墨宝。

工作人员说:按照上级有关工作要求,结合XX路街道办事处实际,在2009年底前,除巩固完善洗花井社区蔺家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外,还要在迎红桥社区试点运行,力争2010年5月前,实现XX街道办辖区的全面覆盖。

六、项目建设的选址、规模及管理

XXX区政府在2008年就开始规划布置在各街道所属辖区分别建设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要求2008年底完成调查摸底和实施方案制作,2009年开始工程建设,期限一年。至2009年8月底,整体工作进展相对顺利,有的已经建设起来并开始运行(如XX路街道),有的因为选址、经费等原因稍有滞后。X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XX路街道办事处现有试点运行的洗花井社区蔺家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示范参照(见附件二、三)。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暂各设一个点作为该街道的试验示范点,共建设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规划选址和建设面积结合各街道的实际情况略有区别,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

(一)、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模

1、XX街道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南门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2、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环城路社区,房屋面积800平方米;

3、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松桃路社区,房屋面积600平方米;

4、XX路街道居家养老中心设在龙井沟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5、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桃源洞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6、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洗花井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7、XXX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兰家堡社区,房屋面积1000平方米;

8、XXX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镇隆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由以上共8个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XXX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平台,总建筑面积为4900平方米。

(二)、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选址原则

XXX区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原则上要求建设在居民相对集中,道路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服务机构和水电供应等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较近的地方,尽量选择无污染,环境幽静舒适,青山绿水,森林植被良好,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的区域,以方便老人休闲、垂钓,健身,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益于老人健康,适宜老人安居颐养。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方法

由于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筑体量不大,而且全部位于中心城区,有的街区可能是建设在有待寻出路的现成建筑内。因此,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是新建,也可以是购买现房来实施,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由各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确定,报区民政局审查批准。

七、项目建设的内容

(一)、主体建筑

按照区政府在各街道所属辖区分别建设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统一要求,按照上述各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所确定的建设面积和房屋来源,参照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设计图纸(见附件四),由各街道办事处提出方案,区民政局遵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规定组织建设。由于本项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不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8个服务中心分布在8个街道的相应社区,最大的面积约1000平方米;二是它不一定是新建建筑,也可能是购买的现房;三是这几组建筑全部分布在社区内,只能因地制宜规划设计,无法强求一律。因此,本报告略去对各主体建筑的设计、施工等相关内容。

(二)、基本功能配置

参照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相关功能建设并以之为基本功能配置要求。见附件一,第六、项目建设规模之 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总体布局。

(三)、项目的建设管理

1、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 为保证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监察、民政、财政、发改、审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指导和监管,对项目工程的预决算、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审批程序、审计验收等进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确保项目按要求落实到位。

2、项目建设招标

项目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三条:“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按照省市有关规定,首先要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地制作出《XX市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的框架下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实施项目建设。《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建筑施工招标。因为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是由8个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成,而且有的街道是新建建筑,有的街道是购买或租用现房,因此,应该将新建建筑的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捆绑成组,形成类似工程建设的一个或几个标段来实施招标。二是建筑装修招标。新建建筑建成后和购买或租用现房的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行室内外装修,可将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或组合招标后组织实施。三是文档管理。与中标单位签订相应合同后,严格遵照合同的约定认真组织施工,对各街道标段都要派专人负责管理、服务和建档、存档。

3、材料和设施设备的竞价招标

相关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的采购需要向市场公开竞价招标。内容涉及:装饰砖、墙面砖、地面砖、电子电器设备、建身器材、办公用具、娱乐设施、卫生洁具等等,要根据项目施工进度需要,对以上内容进行公开竞价招标。

对投标报价人的资质要求:必须是按省财政厅《关于征集政府采购供应商的通知》,在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登记合格的供应商;有效的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省政府采购供应商登记证明(上述复印件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原件)等。如果是生产企业参与竞价,应该具有生产许可证;质量和环保体系认证;产品品牌认证等。若经销商参与竞价,注册资金则要求在50万元以上;近3年在省内做过3个及以上供货总价在30万元以上的公建项目(需提供合同复印件,原件备查);在XX市区设有售后服务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在以往的投标中无不良行为记录;报价人需出具厂方对本次竞价的授权函等等。

(四)、软件平台建设

1、强化平台建设,夯实基础工作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以社会公益性事业为主,虽然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但是对于维持整个服务中心的运作来讲还是捉襟见肘。为了巩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一工作平台,要充发挖掘和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一方面,社区与服务中心积极想办法,向外界宣传和推广服务中心,提高服务中心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挖掘市场信息,为服务中心引进服务项目,使服务中心不断获得经济收益,改善其运行现状。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开通为老服务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社区老人随时随地拨打电话就能轻松享受到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这里,XXX区拟采用一种居家养老新模式——“虚拟养老院”来开展这项工作。所谓“虚拟养老院”,就是说它不是真的实体养老院,而是模仿养老院管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院里所能提供的服务,给老年人全方位的照顾,使老人们不用去养老院就能在家享受到如养老院同样周到的服务,故称为“虚拟养老院”。具体做法是通过社区需要居家养老的老人报名参与,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把居家养老的老人当作生活在养老院,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快速编制服务计划,及时提供上门服务。当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服务时,只需拨打一个固定电话,足不出户就能免费或低费用享受到由政府或社会提供的全方位服务;按陪护程度、空巢与否等将老人分类编入会员名册;政府为他们组建电话虚拟网,会员家庭间及会员家庭与服务中心间按老人类别实行计费或免费通话,每位会员的姓名、年龄、住址以及所需服务的内容、次数、满意度等信息适时记录在系统中。“虚拟养老院”名为“虚拟”,但服务却是实实在在的,它是一种以家庭养老社会化为目的、以社区呼叫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居家照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因此,“虚拟养老院”这种与信息化时代合拍共振的全新养老模式,被称赞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种运作方法,为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瓶颈”提供了新鲜思路,也为XXX区即将建设的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了新的借鉴。

2、服务者来源

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专职服务人员,主要由退休老年人、下岗中年人和待业青年人构成;二类是兼职服务人员,主要是居委会干部;三类是志愿者服务人员,主要是由具有道义精神、奉献精神的社区居民、在读学生组成。

就我国当前的就业政策和XXX区的区情实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从业人员主要考虑从以下渠道获得。一是优先招聘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农村转移就业登记劳动力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

二是收录社区内“40、50”下岗职工以家庭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各自需要相结合,实现双赢。

以上两类人群是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最佳主流人选。对这部分人进行专业培训后,聘用上岗,挖掘他们的潜力,既解决了社区专业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又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出路。目前从事助老工作的大多是下岗失业的40岁到50岁的人员,让他们给老人做饭、洗衣、搞家务没有一点问题。在涉及特殊老人的护理、老年人心理干预等服务时,建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即“以老帮老”。何为“以老帮老”?就是让60来岁的低龄健康老人给比他更老的老人当“保姆”。实践证明,受助老人纷纷表示欢迎。以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去照顾高龄老人是一种养老模式的新尝试。不少老人退休后在家觉得很无聊,请他们陪高龄的老大哥下下棋、聊聊天,散散步,吃吃饭,看看书,读读报,还付给他们适当的报酬,有许多60来岁的老人还是乐意接受的。对于高龄老人而言,60来岁的老人就如同他们的“小姊妹”和“小弟弟”,如果说与年轻人之间可能会有“代沟”,那么与“同龄人”就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也能获得更多共鸣。这种精神慰藉往往比生活照料更适合他们,是他们更迫切需要的。

专家指出,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预计到2025年,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阶段性最高位。到那时,大约每100人中有30个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10个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采取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方法,无疑是又开发出一片难得的人力资源。让60多岁的“小弟弟”照顾80来岁的“老哥哥”与年轻志愿者相比,更能让老人“说得上话",双方也更亲近。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发动社区、单位、学校利用自己的技能知识,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给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居家养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仅依靠志愿者是很不现实,很不科学的。因为他们是一支很不稳定的队伍,不可能满足社区长期的不间断需求。

3、按个体情况差异区别服务对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收养高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和“三无”老人。可将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分为ABC三类:A类为低保户家庭老人、困难家庭老人、三无老人、特困空巢老人,享受政府全额购买服务;B类为低保边缘、重点优抚对象、伤残军人等较为困难的老人,政府部门将提供低偿服务;C类老人则是一些离退休干部等有经济能力且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为社区老人就近提供养老托老、日间照料、老年康复、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服务。本着“合理收费、适当补助、维持运转”的原则,酌情向有支付能力,不能享受政策补贴的老人收取一部分费用,其余由政府给予补助。

根据XXX区区情,将“重点服务对象”定位为:百岁老人、曾获得特殊奖励的荣誉老人、各类孤老、享受“低保”的老人、独居或空巢的高龄老人,遭遇突发变故陷入困境的老年家庭,以及90岁以上高龄和不能自理的低收入老人。建议对“重点服务对象”实行政府全买单服务。

4、服务标准

上世纪90年代末,民政部和劳动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提出了所有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化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资格才能上岗。该标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级四等。但该标准的准入门槛较低,加之服务人员对照顾老人的观念还很滞后等原因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当代老年人的需求品位在不断提升,如果还停留在最简单的劳动性服务上,那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在国家新的行业标准尚未出台前,XXX区将严格贯彻执行这一标准。

在稳定、规范现有为老人服务队伍的基础上,要加大岗位培训力度,提高为老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加强为老人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推行持证上岗。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实行六统一,即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承诺统一、上岗协议统一、培训考试统一、佩戴胸卡统一、工作着装统一。

待8个街道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区劳动保障部门应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逐步构建XXX区养老护理员培训网络体系,从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上进一步推动和壮大养老护理员专业培训事业。

今后,要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认真总结居家养老工作经验,拓宽服务网点和服务项目,完善居家养服务网点考评工作机制。社区要在每月末或季末评选“明星服务网点”和“服务明星”。“服务明星”的评选采取由服务对象评选的方式进行。社区对评选出的“服务明星”授予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类服务项目能够到位,服务中心成立督导检查组,定期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家中跟踪回访,详细了解助老服务员的服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当事人整改,以确保服务质量。

总之,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老年朋友营造一座居家养老的温馨家园。

5、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定位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如果针对服务对象,可以这样说:凡是老年人的需求都应成为服务内容。在目前情况下,养和医是老人的两个最基本需求。具体可分三类:首先是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用;第二是精神文化需求,如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第三是心理慰藉方面的需求,比如说心灵沟通。

定位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如果针对服务性质来说,可分为“公益性服务”和“有偿及市场化服务”两大类。公益性服务以老年日常生活关照、精神慰藉、维权和法律咨询服务、扶弱济困、求助咨询、文化体育活动等为基本内容,包括街道、社区组织的便民助老服务,老年协会组织的自助互助服务,辖区单位参与的共驻共建服务等;有偿及市场化服务包括日托照料、互助托养、护理陪伴、入户保姆、代购代买、清整卫生、计时服务、特殊服务等劳务性有偿服务。

定位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如果针对服务事项来说,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如起居、助浴、助洁、助餐、助急、助医、助行等生活常见问题的服务以及做家务、协助处理水电、电器维修、物业维护等家政服务。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健康咨询、联谊活动、谈心交友、陪护陪玩等,尽量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如了解和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他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疑难危重病人的转诊,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为老年人联系和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特殊事项的服务。主要是针对重点服务对象与特殊服务项目:如医院陪护、家中输液、健康护理、健康咨询、定期巡诊等助医保健类服务。

定位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如果针对服务方式来说: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日间照料主要是指家人将无人照料的老年人送到托老所,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一般为两周左右,这期间老年人由专职的工作人员照顾;上门服务也称居家服务,主要包括养护员上门送饭、做饭、洗衣、打扫居室卫生、洗澡、理发、购物、陪同就医等服务。精神生活慰藉服务。主要是通过与老人的情感交流,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促进心智健康而提供的服务。如陪老人聊天,文化交流、旅游、提供社交,举办书法、棋牌、歌咏等文化活动竞赛、老人聚会、文艺活动等;医疗保健服务。主要是为居家养老老人特别是给一些急需医疗服务的老人和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及时预防和治疗,发放医疗卡、保健卡,根据需要设立家庭病床,完善老年家庭医疗与救助服务系统,将一些基本护理操作推向家庭,同时积极拓宽心理护理、临终护理等工作,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维护权益服务。主要是借助社区法律咨询的力量,帮助老年人处理侵权纠纷,维护老年人的收入权、财产权、赡养权等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听取老人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需要的是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更宽领域的多方面服务。如开办社区老年人理财培训班,社区盆景花卉指导站等,增加老年人投资理财知识和通过养花种草,宽其心境,陶其情操。

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要办理姓名、年龄、住址、收入以及所需服务的内容、次数、是否享受政策优惠等情况登记,经评估确定后,即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之后,老人只需一部电话或呼叫器,就能在家24小时享受标准化、专业化服务。老人拨打求助电话后,社区服务网及时通知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

在具体实践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按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将社区养老文化娱乐服务、卫生医疗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综合起来,同时将负责组织、管理社区养老产业的专职人员以及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专项服务的人员纳入服务网络,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实现连锁化、规模化。

建立健全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库和求助呼叫等公共服务系统,随时掌握居家老人的服务救助需求。为贫困老年人免费安装“爱心一键通”电话,并与辖区内的医疗、保洁公司、派出所、医院等单位联网共享资源,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低价、高效、温馨的服务。

此外,针对独居老人,开展“守望工程”,通过一封给独居老人的告知信,一张填有独居老人二位联系人的表格,一张印有应急求助的爱心卡,一个随时可点击的独居老人数据库,以及全区与独居老人结成对子的志愿者,为独居老人编织起一张无微不至的关爱网。“守望工程”可以成功解决特殊老人的燃眉之急。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年对老年人基本情况台帐进行了一次更新,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内容,对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网点都明确规定提供服务的各项条款。我国已于2009年2月颁布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城市所有社区都要力争在2010年前努力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本项目的规划建设,正是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具体行动。

八、项目建设的经费来源

(一)、概算投入的总体分配

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总体来说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三是社会捐助,四是市场化运作收入。具体来说,在总概算的1700万元中,申请国家投资510万元,占总投资的30%;地方政府自筹1190万元,占总投资的70%。

(二)、地方的投入渠道

1、区级地方财政投入

从2007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将该项资金的65%用于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可为本项目筹集650万元。

3、街道财政投入

8个街道办事处将为本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需房产的建设投资承担40%的投入,此项投入总量为392万元。

3、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

本项目的主旨就是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其中绝大部分属于社会福利事业开支的性质和内容,福利彩票公益金理所当然地应该用来投入本项目建设。因此,从每年市民政局发行分成的约150万元左右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列支40%来用于本项目建设,两年可为本项目筹集约120万元。

4、其他渠道投入

地方政府的1190万元分别从以上科目筹集1162万元,其余的28万元缺口从残疾人“五个一”捐款,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经营收入以及吸收适量社会捐赠来填平补齐。

(三)、提出总体投入分配方案的理由

从以上对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进行的总体分配来看,国家财政投入是本项目投入的主体。这是因为:一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的资金投入是社区养老服务必不可少的资金来源;二是,从新中国建国60年来的历史情况看,目前已步入老年的亿万社会成员虽毕生贡献社会,但由于当时国家困难,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低消费的社会福利政策,这部分老人在青壮年时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大量贡献,他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大都凝聚在国有资产上,到退休时基本没有积累,领取的退休金也仅够维持基本生活。从家庭结构方面分析,因国情和计划生育政策引致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使这批老人失去了“养儿防老”的依靠,无法享受传统多孩家庭带来的养老福利。尤其是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城市空巢家庭大量增加,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

我国老龄人口大都是“未富先老”,这还与当年的“文革”运动,“只生一孩”的计划生育国策和计划经济的施行有关。在此种历史背景下,国家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社会养老这一重任。如果他们的养老需求完全交给市场解决,政府不给予援手,可以肯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将会因无法承受现有的养老费用而被排除在社会养老行列之外。因此,政府在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五保”老人等特困群体的养老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服务,这既是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职责使然。政府应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支持,成为养老服务中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当然,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短期内政府不可能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大量的投资。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物质条件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到来的,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扩张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因此,单靠政府的力量来发展养老福利事业是不现实的。必须积极想办法努力克服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短缺这一难题,探索如何克服社区养老资金短缺的出路。

因此,本项目在以上的概算中考虑了四个方面的投入组合,即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和市场化运作收入。其中,在财政投入这一块,包含了申请国家对本项目总投入的30%资金投入。

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旨在为红花岗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平台,总体来说,是一个社会福利性项目。至少在今后数年间,它不可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济效益。即使在实施经营实践中会产生少量的经济收益,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希望通过政府为社会福利事业买单来促进这一产业的起步和健康发展,但在当前,计算该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还为时过早。因此,暂不考虑本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

十、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分析

如果要对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绩效评价,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是老年福利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将在增进福利、推动再就业、减贫脱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对人的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具有深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显著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1、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06年初,民政部就推出了“社区居家养老”计划。这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已在北京、上海、大连、江苏、广东、湖南等省市相继展开。这些为老人量身定做的服务方式,让老人们如沐春风、安享晚年。

中国人常说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中得以充分体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经常举办卫生保健讲座、集体舞蹈、晨练、书法、旅游知识讲座、生日茶会、退休者座谈会等,条件好的社区还可以开办有诸如武术馆、健身室、练声房、烹饪室、音乐室、绘画室等等,使每个来社区活动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这里找到知音。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为年轻人传授某种知识,青年人或做义工服务,或接受知识教益。各类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让老年人在这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又使之生活充满朝气和乐趣。让老年人感到:生命过了60岁,生活依然璀璨。

2、可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精神赡养的问题

对老年人的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赡养,在精神赡养方面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生活,娱乐活动,体育活动,营养保健等;另一类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自己的子女对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等情感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无视甚至诽谤老年人对情感的需求,有时还要自觉不自觉的给他们人为的设置种种限制和障碍。其实,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缺一不可。有的年轻夫妇为了自己的需要,与年迈的父母分居,根本不考虑父母感情的需求,孰不知爱情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老夫妻几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有着共同的回忆和经历,这些是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也是他们情感交流的源泉,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因此,社区通过宣传《老年法》,宣传孝敬父母的中华美德和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新的道德观,支持并提供各种帮助,使老年人晚年享受应有的正常生活。

(二)减贫脱困,推动再就业工作顺利发展

1、有利于城市低收入人群的脱贫致富

目前,XXX区的大龄失业人员压力很大,区劳动部门已计划从“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中分别安排20至30名公益性岗位共约200余人在8个街道办事处专职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于部分身体条件较好、自愿参加居家养老服务的低保人员也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再就业,既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护理员问题,又效缓解全区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压力。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为城市低收入人群找到了一条岗位需求量大、长期稳定、适合社区灵活就业的上岗方式。通过为老服务重新上岗,增加家庭收入,将帮助城市低收入人群走出贫困,有效减缓城市失业压力。

政府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也就推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养护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异于居家养老服务养护员在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智力和技术投资。经济学告诉我们,投资具有乘数效应。在此,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津贴不仅成为老人的福利消费项目,而且还成为养老服务的投资性支出,这种双向的投资能够通过乘数效应扩散到养护员家庭群体,对减弱城市贫困、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将事半功倍,并从根本上减低贫困。

2、是一项一举四赢的好事

“零就业”家庭人员和社会低收入群体是社区最具竞争力的服务队伍。选择他们作为护理员,较低的补贴就可吸引护理员上岗,这等于借用了政府低保政策给予的基础补贴,使政府只需支付较低的成本就可以买到他们为社区老人的服务,因为在为社区养老服务中,有很大的份额是由政府来买单的福利性养老,就此来说,政府是赢家。社会低收入群体如“零就业”家庭人员,“40、50”人员原本就有一份收入,再加上作为护理员获得的服务绩效奖励,从而使得护理员领到的实际收入具有在享受原保障政策之上的叠加效应,两项加起来,就收入不菲,甚至还可以就此脱贫,就此来说,这部分人是赢家。“零就业”家庭人员和“40、50”人员作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他们原本的低保补贴和收入是不记入其中的,因此,相对于付费享受服务的老年人来说,就大大降低了购买服务的成本,支付较低成本享受较高质量的服务,接受服务的老人是赢家。低成本是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生命力所在,选择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充实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将使这个行业获得更大的获利空间,有助于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养老服务行业也是赢家。因此,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一项一举四赢的好事。此外,政府低补贴的结果不仅直接降低了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成本,而且形成了居家老人公共服务市场的基础价格,从而对整体居家老人服务消费起到了政策引导作用。再者,低保对象多生活在老人所在社区,护理员直接服务成本(不发生交通等直接费用)为零或很低,社区管理难度也不高,更为重要的是,护理员和老人原本就熟悉,容易亲近、亲密,便于情感交流。

(三)、通过优质的养老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利益的驱动,原有和谐的邻里关系不同程度地遭到削弱。“互相关照”的比例逐步缩小,“关系一般”或“互不往来”的比例趋于扩大;表面上看多数居民邻里关系相处不错,实际上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加之居住环境的改善,邻里交往越来越少,传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正在消失。为此,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优质服务,改善老年人交往的环境和条件,为老人们创造良好的养老、交谊和服务环境,使老年人身心获得愉悦,从而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了可能。

针对家庭核心化、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应供养的老人不断增加,而赡养他们的子女后代却日益减少;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持和照顾相应减少,老年人的活动圈子缩小,交流范围狭窄,精神孤独日趋严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建立公共空间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的核心,期望以此弥补单元套房和封闭小区结构对社区关系割裂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老人是家庭中最需要照顾的成员,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不可抗拒的自然衰老,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也会日渐衰退,因而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不得不处于一种必须仰仗其它人来满足自己各方面需要的地位。他们在生活上或者在经济上处于依附地位,加上生活观念的差别,使得他们与儿女间难以沟通。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儿女们各自为事业忙碌也很少考虑到老人的困难,老人疼爱子女,又不愿麻烦子女,于是孤独和寂寞成了老年人的共同问题,影响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由于需要服务的老人们多数行动不便,如果没有社区照应,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仍然被社会割裂在一边,成为不能享受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资源的边缘群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些老人和大龄下岗女工之间搭起了桥梁,使这些边缘老人在养护员的协助下,重新走入社区,享用公共资源。显然,这对减弱社会排斥、消除人群关系断裂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优质服务和组织青年夫妻、中年夫妻等开展孝心评比活动,文明家庭标兵活动,孝敬父母演讲会活动等来推动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和培养人们的“孝心”,还可以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对模范家庭进行各种形式的表彰,宣传他们尊老、敬老、养老的事迹。同时,对社区中发生的虐待老人的不文明行为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调解和制约,谴责虐待老人的各类行为,起到对社区内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形成一个扬善抑恶的社区道德环境,减少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感,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该项目良好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将唤起社会各界对老人和弱势群体的普遍关心,得到社区各单位的支持。无论是社区养护员的正常工作,社会各界的捐赠资助行为,还是提供服务的义工,都表现出公民、企业和社会各部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共同维护社区发展的良好期望。特别是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已经和养护员及相关社区工作者之间结成了良性的人际相依关系,有的老人与养护员结成了干亲关系(义父母与义女)并且得到了亲子女的支持和认同。这种关系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是养护员和老人个性匹配、情感交流和行为磨合形成的结果,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血亲和姻亲连接,成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所应该积极倡导的新型契约性人际关系,对促进社区融合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寓优质的养老服务于对人的教育之中

注重人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伦理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家庭孝敬”尤其是对老人、对父母的尊敬。没有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养育,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止。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人类社会所崇尚的美德。“养亲必敬”,不单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偿,也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传统的孝道精神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表现出人类文明进步程度。孝心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熏陶、培养的过程。家庭“孝道”是家庭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

家庭“孝”文明的建设成为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应该承认,我国当前社会中孝道缺失现象严重已经影响到老人获得必要的福利。在我国,子女拒绝赡养老人的现象累见不鲜,有的把老人当负担,让老人在这家住几天、到那家住几天,成了居无定所的“游击队员”;有的过分强调自身困难,互相推诿,拒绝为父母提供赡养费;有的自己住在新房或楼房里,让老人住到简陋破屋甚至猪圈里……可见,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一些年轻人中已经越来越淡薄了。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从客观上分析,既有来自20世纪初开始到70年代历次反封建运动和政治运动对孝道的冲击,也有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盛行的重利轻义的社会风气,还有近些年来对西方亲情关系淡漠的盲目“接轨”。从主观上看,有些是因为自身无收入或收入太少,确实无力赡养,有些则纯属孝道缺失,拒绝赡养老人。我们正处在变革的时代,传统“孝”的观念受到冲击是必然的,但是一些人片面强调个性独立,主张个性自由,认为年迈的父母是自己发展的绊脚石和包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强,直接影响了子女对父母行孝。现在大部分城市的老年人都有退休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他们最渴望的是子女在精神上的慰藉。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用朴实的语言告诉年轻人:平日的电话问候,节假日的探望,看病住院的关怀,生日的温馨祝福,都会给父母带来安慰和温情。让老年人在有生之年享受真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孝道。

我们要大力倡导对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赡养孝心,使两代人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平等沟通的新型代际关系,使尊老爱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孝”的示范性教育,从而养成尊老敬老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把尊老敬老作为评定“文明家庭”的重要尺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帮、互助,在子女不能和老年人居住、不便及时照顾老年人的情况下,邻居、同事、朋友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身边老年人适当关心和有效帮助,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为家庭养老奠定起坚实的思想基础。

十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风险分析

上一篇:社会实践报告——我的寒假生活下一篇:新护士入科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