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大班幼儿发展目标

2024-08-18

09-.01大班幼儿发展目标(精选2篇)

1.09-.01大班幼儿发展目标 篇一

一、以游戏动作导向合作

动作是体育游戏的内容, 合作性体育游戏的特点是游戏的动作是合作性的,如游戏“两人三足”,要求两个游戏者的相邻两腿绑在一起成为共同的一条腿,然后共同向前行走。 由于共用一条腿,使得两个游戏者不得不合作性地做出起脚、抬腿、迈腿、落脚等动作,否则,就会跌倒。 我们梳理了许多体育游戏,从中筛选出符合大班幼儿动作水平的合作性游戏(见表一)。 同时, 我们还创编了一些大班的合作性体育游戏(见表二)。

二、以游戏情境促进合作

合作性的游戏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合作的意愿和行为,我们创设的情境有:

1. 任务情境。 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是个体的职责。 我们在组织合作性体育游戏时,常常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幼儿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积极、主动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 如表二中的游戏“救护车”,救护车的任务是“把地震的伤员又快又稳地送到医院”。

2.竞赛情境。 竞赛性游戏是大班幼儿的最爱,对胜利的渴望可以激发幼儿更好地合作, 也使得游戏更具趣味性。 为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我们更多的是组织小组竞赛的体育游戏。 在这个团体中,组内成员通过协商进行分工,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与协作,以获取竞赛的胜利。 如表二中的游戏“小小运输员”,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游戏中幼儿化身小小运输员,用最快的速度跨过栏杆,走过独木桥,将手中的物品交给同伴接力进行游戏。

三、以游戏材料暗示合作

合作性体育游戏大多是器材性游戏, 幼儿通过合作使用器材或材料进行游戏,因此,材料应该具备合作的要素。

1.合作制作材料。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组织幼儿分小组合作收集材料,如可乐瓶、牛奶罐、纸盒、旧线轴、布边等,并制作合作性体育游戏的器材,如纸飞盘、线轴车、布沙包、竹梯子、抛接球等。 由于游戏器材是合作制作的, 这使得幼儿更乐意与同伴共同使用器材开展合作性体育游戏。

2.材料暗示合作。如表二中的游戏“神秘岛”是用报纸作为游戏中的小岛,涨潮时小岛便是小鸟的栖身之地。 第一次游戏时幼儿人手一张报纸, 涨潮了幼儿到各自的小岛上进行躲避。 第二次游戏,小岛消失了一半,涨潮了幼儿能主动两两合作在一个小岛上进行躲避。 第三次游戏, 涨潮了剩下的小岛又变小了, 在很小的岛上两两结对的幼儿开始探索属于他们的最佳动作,或单脚站立,或一方将另一方抱起等。 游戏中部分小岛的消失或小岛变小,促使让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将游戏进行下去。

四、以游戏规则保障合作

规则是合作性体育游戏的重要内容, 是对游戏者在游戏中合作的具体要求。 如表二中的游戏“三人搬轮胎”,游戏规则是三个人必须是前面一人拉轮胎、中间一人站在轮胎中双手提轮胎,后面一个人手推轮胎,三人合作快速向前移动轮胎。 这个规则要求轮胎外面两个幼儿的行进速度必须与轮胎里幼儿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否则会拉倒或推倒中间的幼儿;而中间的幼儿要尽量借助轮胎外面幼儿的力量, 以减少自己搬轮胎的阻力。

2.09-.01大班幼儿发展目标 篇二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然而,幼儿在运用几何图形开展拼搭游戏时,往往是无意识地进行图形拼搭。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是大班阶段幼儿需要建构的经验。单一地让幼儿开展“形拼形”的练习,既枯燥又无趣味。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愉快地尝试、发现、学习;在游戏中有效地刺激、训练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体现集体教学活动有趣、有效,是我设计“图形碰碰乐”活动的初衷。“图形碰碰乐”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过程,让幼儿学会运用三角形进行拼搭、装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在移动、翻转、拼接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材料: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贴片40块,大磁性板1块,图形底座3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2.幼儿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个,泡沫垫子6块。

(三)活动过程

1.指认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正确命名。教师展示5张几何图形卡片(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提问:“这里有许多几何图形卡片,请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学提示:教师指点卡片,请幼儿正确命名,如有幼儿将平行四边形说成是菱形,教师则出示菱形卡片与其对比,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正确判断图形。)

(2)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教师提问:“转动几何图形卡片,你还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吗?”(教学提示:教师边提问边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指认,重点指认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归纳: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虽然几何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它的形状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同时,通过转动几何图形、改变几何图形的方向,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图形拼搭活动做铺垫。

2.拼搭图形——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图形碰碰乐。①教师交代玩法:“这里有许多三角形,我们来玩个‘三角形碰碰乐’的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儿歌。”“碰碰乐、碰碰乐,两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②提问:请问听到了什么?③追问:怎么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教学提示:教师用两个三角形当场演示,帮助幼儿理解: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必须重合在一起,如图1。)④归纳: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重合在一起,2个三角形才快乐。⑤宣布游戏规则: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碰”(重合)在一起;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马上回到坐位上。

设计意图:教师解读游戏规则,思路清新、目的明确,能帮助幼儿有意识、有条理地记忆。此环节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边说边用手势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⑥追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设计意图:宣布游戏规则后要及时追问,有助于了解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儿存在疑惑,教师可再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疑问,则可将问题抛给大家,引发生生互动。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①教师念儿歌,幼儿开展拼搭。②幼儿操作后交流:2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全部”碰在一起了吗?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我们把结果记录下来(教师记录)。③追问: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图形吗?你觉得2个三角形还能碰出什么图形?(教学提示:该环节幼儿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拼搭结果是相同的图形,比如6个正方形、6个三角形或6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记录图形后则让幼儿再一次拼搭。第二种情况:如拼搭结果出现2种图形,记录拼搭结果后,再让幼儿拼搭。)④归纳: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2。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及时将幼儿拼搭结果进行记录,便于幼儿感受2个三角形组合后出现的变化,同时为下一环节4个三角形的拼搭做铺垫。

(3)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个三角形碰碰乐)。①导入语:2个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又能碰出什么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游戏是玩“几个三角形碰碰乐”。②教师念儿歌:“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③幼儿拼搭后,教师提问:4个三角形能碰出什么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生共同记录拼出的几何图形。④归纳:4个三角形碰在一起能碰出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同样是长方形、三角形,可拼的方法也可以是不一样的。⑤追问:那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会碰出什么图形呢?我们再去试试。

设计意图:在合作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3.图形装盒——运用几何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图形底座: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如图3)。

(1)问题情境:有12个三角形想回家,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全送回去,你觉得哪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

(2)幼儿讨论互动。教师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请说说理由。”追问:“为什么这么肯定就是这个底座?请说说理由。”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提问:“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底座中哪一个底座肯定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提问、追问、反问等手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讲出自己的观点。

(3)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大三角形底座(12个三角形装入“盒”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大大的三角形(底座)是它们的家吗?说说理由。”追问:“还需要几个小三角形呢?”

(4)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长方形底座。教师提问:“长方形肯定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吧。”归纳: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大,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正方形(底座)的家又太小,12个三角形住不下;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正合适。

设计意图:让幼儿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底座),能帮助幼儿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有效地培养、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发展价值。

4.延伸问题

这个长方形(底座)是12个三角形的家,其他的几何图形(底座)可以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比如梯形(底座)、平行四边形(底座)行不行呢?我们也去试一试。

[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个别学习中存在“无意识拼搭图形”的问题而开展,通过创设“图形碰碰乐”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从现场幼儿积极投入图形拼搭活动,最后意犹未尽的神态中,让我又一次领略了“快乐学数,智慧教数”的魅力。反思总结整个活动,有几点值得思考。

1.活动材料简单、有效

在简单的三角形“碰碰乐”游戏中,幼儿能有效地体验图形组合的乐趣。教师在记录幼儿多次拼搭结果中,梳理图形组合的方法。

2.活动过程递进、有挑战

“指认图形—旋转图形—拼搭图形(2个三角形、4个三角形)一图形装盒”,环环紧扣,在不断地梳理(记录幼儿的拼搭结果)中,让幼儿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拼搭中出现的问题。如在三角形装盒前,让幼儿有目的地猜测;当最后只剩4个三角形没装入长方形底座时,教师先让幼儿判断说理,而后再进行拼搭。

3.活动需调整的地方

第一环节的“指认图形”和合并,教师只需让幼儿指认“图形旋转”。因为,除对平行四边形幼儿较陌生外,其他出现的几何图形幼儿都较熟悉。第二环节的“记录”,教师可放手让幼儿自行完成最后的延伸环节。教师提出的延伸问题,还是比较抽象的,如果辅以具体图形,就能兼顾到全体幼儿。

[专家点评]

上海市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的陈青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大班幼儿的“图形碰碰乐”,富有创意的设计、充满挑战的情境,以及游刃有余的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活动设计,富有创意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司空见惯的几何图形。然而,在陈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创造下,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碰撞出激荡心智的思维火花。其中,设计上的一个亮点,就是在儿歌“碰碰乐、碰碰乐,X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的“伴奏”下,幼儿用相应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出不同的新图形。孩子们的眼神、表情、动作、思维随着教师的指令,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充满好奇的探索,蕴涵快乐的发现。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愉快地尝试着、发现着、学习着。

2.活动内容,充满挑战

该教学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把玩三角形中,而是通过“图形碰碰”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并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

3.师幼互动,游刃有余

陈老师与孩子们在教育现场的互动颇有特色。她时而真诚地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时而饶有兴趣地追问,刺激幼儿的思维;时而又富有理性地小结,归纳幼儿的经验。比如,在要求幼儿第一次操作前,她的要求明确而简洁;当幼儿完成拼搭操作以后,陈老师的归纳小结也重点突出。在有目的、有重点、有预设、有生成的师幼互动中,教学活动有效地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孩子们在操作中探索,在表达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

上一篇:二本有哪些师范类学校比较好下一篇:我的乐园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