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02

北京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6篇)

1.北京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精选公文范文--------------------------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3月27日我县在第三中学举办了为期一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本次培训由县教研室的周世敏主任主持,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培训部的曾翠琼老师主讲,主要内容是:1.How To Teac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2.How To Do With Exercise.曾老师指出我们英语老师要教会学生了解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善于创设生活小场景;在课堂上要善于“三控制”:控制教材、控制学生、控制差生;要让学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牢记单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不断循环反复使用学生学过的单词,想尽办法让你所教过的单词在教师语言当中不断重现,要善于提问;让学生“爱你爱英语”……

新课改,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新课改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明确提出初中英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二、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一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精选公文范文----------------

2.北京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一、课改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 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 拉开了帷幕。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课改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时代要求我们以新的社会价值观来衡量教育效益, 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二、对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 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 图文并茂, 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 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的少了, 结论性的叙述少了, “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 图幅数量增多, 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 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 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突显新课程理念。

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 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 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课文编写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 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 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 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不断强化教育理论以及地理知识的学习, 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

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 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 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 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 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 使自己能充分的驾驭课堂, 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 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 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 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四、对师生地位变化的反思

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 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 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进学生,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 共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 使学生听而不厌, 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 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 敢于讲自己的意见, 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五、基础教育课程是否能更加顺利和深入地进行下去, 教师是关键

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必须有一个理解熟悉到创造性实施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是教师学习和研修的过程, 也是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 作为教师不仅要支持新课改, 而且还要积极参与, 要认识课程改革进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要有长期探索、长期实践的思想准备。要胸怀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开拓进取。

3.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三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03-010

通过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研修和学习,感受很深,体会如下:

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表面,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过去,每一堂课只针对部分基础、程度好的学生,而不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贯彻这个新理念。

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工作相似,学生为了学习科学也必须读书,必须与同学交流、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要做实验、解决困惑,与同学进行讨论,学生还必须使用测量设备,这样可以使实验的结果更加准确。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当学生有疑惑时,他就会提出问题,然后他想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他尽可能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再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从而找到答案。

4.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理念使单纯的传授知识型转向提高素养教育型

5.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

《标准》强调学生应该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标准》列举的一些活动建议中,相当部分就是实验。部分实验还不能完成。但我们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实验。实验中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这里的技能,不仅仅是指的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操作等,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教材中列出的技能训练,正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当中,要特别强调实验中用科学的探究方法,仔细认真的实验态度,注意控制变量,设计对照,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生物图的画法等。这和过去实验的要求重在验证以及定性为主有着显著的区别。

6.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反思自己近年来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或改进:

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一切有效手段,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服务学生的思想理念,把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二是要及时研究高考动向。要多关心高考,研究历年高考题,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搞好高考复习工作。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要求在考试中提供的实例要么是非常熟悉的,如教材上的,要么是全新的。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全新的内容实在是无从下手。而前者的是我们备考时更要关注的地方。

三是要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联系新课标,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基本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是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图表分析能力。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就是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综合、迁移,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是要善于教学创新。问题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要善于打破常规,开阔学生的思路,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领悟课标,深挖教材实例。如何把教材实例用好用活是一件值得探讨的难事儿。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反复例举教材实例,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分析。

4.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

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规模、力度大。

“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

知识意识:教学的“有效知识”是知识与发展的结合点。

发展性教学不是提高教学知识的总量,而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

课程意识:新的课程计划、标准不是教学惟一的资源;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取消了教学指导书、参考书。

学生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

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

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那么,我们所需要的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 3)思想素质方面,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

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

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

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

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

5.假期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新课程培训,我真切认识到教育不是脱离生活的天外来客,它应该是扎根于生活、立足于生活的。作为一名在职接受培训的语文老师,我感到此次收获颇丰,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学习都是一个指导,一个方向。在这里我想写一下这次培训中的一些感悟、心得。

首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此理念的指导和支撑下,课堂学习实行开放式、自由式和多层次的形式。不再仅仅把课本当作知识的载体,而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发现新思路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

其次,新课改需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式的课堂。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新课改形式下的要求,新的形式下我们要实行自由、开放式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来,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剥地机械记忆,而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

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集思广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在发自内在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仅仅是课本,可以自由开放地把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再者,课改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但更灵活。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那就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另外,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被教师牵着鼻子跟着你的思路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教师无需细致的准备。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

6.暑假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在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

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通过老师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讲解,使我对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7.学习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体会 篇七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习效果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主动性, 英语课程新标准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的, 它更加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强调以学生为本, 能力为中心, 活动为重点, 过程上要趋于开放和灵活, 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 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在英语教学中, 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 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 注重情感教学。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灌输式”教育, 老师是课堂的主角。新课程改革是极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会因为学生的参与变的更加精彩。曾经在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家长经常会问自己的孩子:今天老师叫什么了?犹太人的家长会经常问自己的孩子:今天在学校问老师什么问题了?这集中体现了两张教育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让教学主体从老师转向学生。先引导学生要自主学习, 主动回答问题, 积极提问。让后再引导学生合作, 探究最终掌握知识。教师最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堂改革的成功与否, 是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现在, 我们的教学现状依然是单兵作战, 互为堡垒, 造成的结果是不可能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成绩。集体备课在衡水中学和芮城中学做的非常好。集体备课是团队的力量, 是集体的智慧, 以老带新, 互助合作, 最终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集体备课要明确每位老师的备课任务, 限时拿出初稿, 集体讨论, 定稿。同一学科要统一进度。确定练习题。

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 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 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 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课堂活动及课外活动的开展: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形式发生转变,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活动中, 尽量少的以传授的方式讲解, 应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导演而并非只是参与的演员。在新的课堂当中, 无论是听说读写的哪一个部分, 都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当中及课堂外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中:听:由教师提供材料, 由学生自主听, 熟悉各种不同的语音语调;说:在课堂活动中展开各式各样的讨论, 让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课前开始可以开展daily report, 让学生均有关言的机会;读:提供各种英语材料的来源, 如图书馆里的英文报刊, 推荐英文材料, 如学生可以订阅的中国日报或二十一世纪报或双语报,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并学会查字典, 养成自学语言规则的习惯;写:通过学生作讨论总结, 描写事物, 写广告, 写信等实用性的文体, 并可采用指导学生互改互批等方式来完成。

8.北京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一、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学们猜一猜,我三个谁喝的多?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 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二)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

(三)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9.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篇九

——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肇庆市第十二中学 伍清华

2011年11月2日至11月14日,我荣幸地参加了湖南师范大学承担的肇庆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培训共进行了13天。湖南师大从培训课程的设置、授课教师的选配、教研活动的开展等都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这次培训的内容既有历史课程改革热点、教学的方式方法,又有历史教材研究,还有历史学科知识拓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学习内容丰富翔实、教师讲解精彩纷呈、教研活动紧凑多样......这13天的紧张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通过培训,大家都感到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接受了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钟声教授在《用思想点亮课堂》讲座中,提出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并指出中国教育乃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历史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具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的公民。”对中学历史教学提示了应该凸现的价值观。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二、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问题: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历史老师,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尤其是莫志斌教授的《新史观、新动态、新评价》研究前沿讲座,让我们有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三、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王强山高级教师和汪瀛特级教师强调中学历史教师平常上课、备课和改作业等,工作繁多,是没有条件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这是我非常赞同的,但也强调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定的专业素养。什么是中学老师的专业素养?即是适合于当代历史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以及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技能。王强山高级教师从“史学”、“史识”、“史才”、“史德”四方面提出了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中学历史教师工作的关键是把历史课堂搞好了,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的素养,我们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更精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你的课,这样的历史课堂才是成功的,你才能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各种历史感悟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三维目标。反之课堂呆板、无趣,学生不愿意听,三维目标无从实现。

四、互相交流、提升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培训我们的老师是湖南师范大学的著名的教授和湖南一线的名师,参加培训的都是全市教学一线的精英、骨干,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以后也可以相互探讨和勾通,互通有无。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10.北京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青年路小学 吴润芳

本学期,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我们再次深入的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一)主动性。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我学”,这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美术教材五年级第六课《会变化的蔬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削、切、裁切、连接等方法制作蔬果雕刻。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凭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能完成这一课外作业。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学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的同学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的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一是这些动物的每一个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的?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观察、探究兴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就有了三个发现:一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割、刻和连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签、火柒棍、大头针、木棍等街接材料。有了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的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经历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眼睛看,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的参与,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美术教材五年级的《神奇的溶洞世界》,学生与教师课前动手搜集溶洞照片,在课堂上自己布置一个小型的溶洞图片展览,并分组参观,教师还通过放录像,将学生带入了亚洲第一溶洞贵州的“织金洞”,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用语言描述在洞中看到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帽的形状和色彩,进而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耳听的同时,闭目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溶洞天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生经历了眼看、耳听、口述、心想、手做的亲身体验过程,虽然教师花在技法和构图上的指导时间很少,却产生了很好的作业效果,学生合作作业(分组或全班)后的成果分享,也是心灵体验的一种好的形式。

(五)问题性

问题性学习方式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问。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亲身体验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技巧。这种学习模式理论上是借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入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姆的“发现法”。它强调的是教师只替学生设置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是“探究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顾问”。

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偏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

美术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对于对新课程的理解,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新课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而新课程本身就是有质疑、有争论、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分歧。

11.北京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色彩搭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中国流行色协会于2014年2月23日和2014年3月18日分别在上海、北京举办色彩搭配师国家新职业四级培训与考评。

2月23日和3月18日,共有来自服装、家具、建筑设计、室内装饰、形象设计、纺织品设计、环境艺术、机械制造、化妆品制造、光学设备制造、互联网及相关高校等行业的总经理、设计总监、产品总监、市场总监、高级研发师、策划总监、设计师、店长、市场营销人员、设计专业学生、色彩顾问及色彩爱好者参加了色彩搭配师国家职业四级培训与考评。其中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苏州楚星时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莱宝光学设备(北京)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院校的管理者、设计师及在校生参加了培训与考评。色彩搭配师国家职业四级从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礼仪,信息记录与整理、色彩术语交流,心理嗜好色,实物调查,色彩搭配定位分析(产品功能特点、风格特点、材质特点、档次等),色彩搭配方案制定及色彩搭配方法和技能等专业知识,全面传授色彩从业者需要具备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员学后深有感受,受益匪浅,并表示将所有知识和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产中。

nlc202309031732

12.国际心电图培训课程在北京举办 篇十二

2008年1月14~16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区国际心电图培训课程。本次培训是由著名的西班牙电生理专家A.Bayes de Luna教授发起,与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联合,着眼于心电图最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对复杂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诊断和区别做系统的理论培训及病例分析。A.Bayes de Luna教授曾任世界心脏联盟首任主席(WHF),在他任期内国际心脏基金会更名为世界心脏联盟(WHF)。A.Bayes de Luna在心电图、猝死、Holter技术、心脏危险分层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等广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创建了多项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程,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如:“双中心计划”、“世界心脏学白皮书”和每年的“世界心脏日”等活动。由于卓越的贡献使其获得了许多荣誉,是20多个国家心脏组织的名誉成员,及15本著名杂志的编委,并著有多部著作,他编著的临床电生理书籍被译成多种语言。来自全国的20多名专家参加了培训会,胡大一教授到会并致辞。据悉,2008年度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还将举办“慧眼识图,一展风采”“山德士杯”全国心电图识别大赛。

13.北京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淮安市阳光学校余时钟 2010年9月,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我很荣幸代表我们学校地理教研组参加了这次培训,在听完几位领导和专家的精彩讲座之后,我的感受颇多。

近年来,全国各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改革,作为地理学科,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了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

针对地理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博导沙润教授作了“地理科学发展动态”的主旨发言,重点讲了三大方面:重新发现地理学;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探究式的“田野调查”,站在一定高度,详细解读并拓展了地理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对我们这些在高中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有很大的启发和学科视野。

在培训过程中,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博导谭顶良教授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有效教学”赢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他提到,一直以来我们江苏省的高考成绩在全国来讲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们送出的部分人才中,最终进入社会之后,好像并没有满足社会各行业的要求,也就是说出现了一种“只会读书考试,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差”的一种局面。这就让我们做老师的,应该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最后就转到我们这次课改的主体上来。

由此可见,课改是很有必要的,必须要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只管高考成绩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了,只会考试的人才在社会上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只有进行课改,转变学习方式,才能做到有效教学,才能不断提高

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才能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最后,谭教授还提到,作为老师,我们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才能做到有效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他还给我们传授了很多提升自身素养的方法,让老师们受益匪浅。谭教授的演讲生动而富有激情,深得老师们的好评。

最后,省教研室组织了苏南、苏中、苏北各区优秀骨干教师主讲的观摩课,接着有关专家作了专题发言,最后请地理学科的相关知名杂志的主编和广大培训教师作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让我再次意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同时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最后,我相信,在我们江苏省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新课改一定会成功的。我们要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质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真正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教书”。

余时钟

14.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非常有幸在盛夏时节走进北京大学,参加了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的学习。时间飞逝,九天的燕园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未名湖、博雅塔仍历历在目,名师教诲和文明智慧的钟声还在耳畔萦绕。能够到北大深造学习是多少人的梦想,这是市、县局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关爱。这次培训在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课堂上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市局在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北大培训中心的领导和授课老师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钦佩。深邃的理论、跳动的思维如和风细雨在教授们的言谈话语中不经意地浸润着我们的心扉,陶冶着我们的情操。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心灵的启迪和升华让我感悟颇深:

(一)、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升华。一是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这次我有幸融入到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最先进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逼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班里的49名同志,来自市、县(区)两级国土部门,通过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在课余探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沟通,虚心学习,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局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通过学习使我们看到了差距,更增强了信心。二是启迪了思想,拓宽了创新的思路。北大、清华等名校老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境界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它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能力,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促使自己去反思以前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方法,深受启迪与教益。使自己能以新的、全面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以实事求是、历史发展的全面眼光看待事物,从而提高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这次学习,除了行政管理理论水平得到提升,还对依法行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学习了新理论,接触了新理念,激发了新思路。一是对当前和谐社会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事国土资源工作,处在社会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要承认社会客观矛盾的存在,而不排斥与回避,积极地面对和解决矛盾问题,维护和谐社会。二是理论还要充分结合实践。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听到看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接收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很多宝贵材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翻常阅,不断总结,慢慢消化,慢慢吸收,辩证客观地分析,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使这些知识为我所用,受用终生。要以新的理念,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有新思路、新变化、新效果。

15.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安排紧凑高效,影响长久深远。

这次培训班的特点,一是采取了“走出去”异地办班、封闭管理方式,50多名学员没有工作牵涉,没有外来干扰,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二是地点选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这里环境优雅,设施配套,教学条件好,学习氛围浓;三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员学到更多的知识,安排的课程满,内容充实。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忙于工作,习惯于送来迎往,多年没进校园学习的中年人来说,能够像中学生那样在教室里一坐一天,实属不易!虽然在北大学习时间很短暂,但收获是长久的,甚至可以说终生受益、受益终生。通过这种形式和平台,不仅营造了中青年干部学习的特定环境和氛围,提高了干部素质,而且在潜因默化、无形中培养、引导中青年干部的理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培养干部的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功在当前,利在长远。

二、内容丰富宽泛,开阔了视野。

这次培训班的教学安排,着眼于提高中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内容上兼顾党的经典理论与最新的理论成果作为课程主线,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精心研究和安排,力求做到内容充实,精益求精,方法灵活,讲求实效,整个培训突出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每位授课老师准备充分,资料详尽,讲授生动,引人入胜,而且案例多,信息量大,大部分授课老师在讲课中紧密联系实际,分析形势,解剖案例,提供经验,传授方法,每听一次课都是一种享受,受到一次启迪。有些内容这次培训又挖掘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理解,实现了认识上的新突破,理论上的新升华;有些内容如财政、金融是我们正在从事或接触的,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通过培训拓展了新思路,学到了新方法;有些内容如经济形势、国学、舆情应急处理等,过去接触和了解很少,通过学习培养了兴趣,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有些内容对大多数学员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转变了观念,启迪了心智,改善了思维,提高了应变能力。

三、学习生活严肃活泼,紧张高效。

16.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六

王春玲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呢?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

音乐美育的目标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儿童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才能唤起儿童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

二、我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音乐“生活化”

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

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

三、结论与启示

上一篇:差班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圣诞节感谢老师的祝福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