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思考题

2024-08-1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思考题(精选9篇)

1.电力系统自动化思考题 篇一

第一章发电机的自动并列

1并列操作的原因:①随着负荷的波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发电机组台数也要不断变动②当系统发生故

障时要求将备用电机迅速投入电网运行。

2同步发电机组的并列方法分为:准同期并列、自同期并列。

准同期并列:设待并发电机组G已加上了励磁电流,其端电压为∪G,调节发电机组 ∪G 的状态参

数,使之符合并列条件,并将其投入系统的操作,称为准同期并列。

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FG=FG(频率相等), UG=UX(电压幅值相等), e=(相角差为零)3同步发电机组并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地小,其瞬时最大值一般不应超过1~2倍的额定电流。②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起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小对电力系统的扰动。4 电压差检测:电压差的检测可直接用UG和UX的幅值进行比较,两电压分别经变压器、整流桥和一个电压

平衡电路检测电压的绝对值,当电压值小于允许值时发出“电压差合格允许合闸”的信号。

5滑差检测:利用比较恒定超前时间电平检测器和恒定超前相角电平检测器的动作次序来实现滑差检测。

第二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

1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组成:励磁功率单元、励磁调节器

2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任务:①电压控制 ②控制无功功率的分配 ③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④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⑤实现强行减磁

3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种类: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静止励磁系统

4励磁调节器的功能:保证发电机端电压不变,保证发电机间无功电流的合理分配

5励磁调节器基本的控制有测量比较、综合放大及移相触发单元组成第三章

1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四个基本任务:①使全系统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总负荷功率相匹配 ②将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调整控制到零,保持系统频率为额定值 ③控制区域间联络的交换功率与计划值相等,以实现各个区域内有功功率和负荷功率的平衡 ④在区域内各发电厂之间进行负荷的经济分配

2调频器的控制信号有:比例、积分、微分三种形式

第四章

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有哪几种:同步发电机、同步调相机及同步电动机、并联电容器、静止无功功

率补偿器、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

2电力系统电压控制措施:发电机控制调压、控制变压器变比调压、利用无功功率补偿设备调压、利用串

联电容器控制调压。

3AGC的基本功能:①使发电自动跟踪电力系统负荷变化。②响应负荷和发电的随机变化,维持发电频

率为额定值。③在各区域间分配发电功率,维持区域间功率交换为计划值。④对周期性的负荷变化按发电计划调整发电功率。⑤监视和调整备用容量,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要求。

第五章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1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任务

①保证供电的质量优越②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③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水平④提供强有力的事故处理措施

2RTU的任务:数据采集、数据通信、执行命令、其他功能(当地功能、自动诊断功能)

3远动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

4SCADA子系统包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处理、计算机控制、人机界面及警告处理

5通信规约:为保证通信双方能正确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在通信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定,以

约束双方进行正确协调的工作,我们将这些规定成为数据传输规程,简称通信规约。

包括:循环式规约、问答式规约

6通信信道:电力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和卫星通信

7按照系统负荷预测的周期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可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长期负荷预测。8微增率:输入耗量微增量与输出功率微增量的比值

9SCADA采集的数据的缺点:数据不齐全、数据不精确、受干扰时回出现不良数据、数据不和谐

第六章

1能连管理系统(EM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针对发电和输电系统,用于大区级电网的调度中心。根据能量管理系统发展的配电管理系统(DMS)主要针对配电和用户系统,用于10kV以下的电网。

2配电管理系统DMS的通信方案:①主站与主站之间使用单模光纤 ②子站与FTU之间,使用多模光纤

③TTU与电量集抄系统的数据转发。

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有:①馈线远方终端 ②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 ③变电所内的远方终端。4远程自动抄表系统构成:具有自动抄表功能的电能表、抄表集中器、抄表交换机、中央信息处理机。5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典型方案:①总线式抄表系统 ②三级网络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③采用无线电台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第七章

1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①监控子系统 ②微机保护子系统 ③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子系统

④低频减负荷及备用电源自投控制子系统 ⑤通信子系统。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集中式、分散集中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式、全分散式

2.电力系统自动化思考题 篇二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防护,自动化系统

1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的依据

电力生产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其安全问题十分的重要, 随着用电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发展, 系统的网络组成也越来越复杂, 这对调度中心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提提出了极大挑战, 同时也使安全防护问题成为系统管理和维护的重要工作。现代的调度中心使用的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组成的多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实现便捷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同时也可以组合组成新的系统, 这样不仅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兼容性还降低了信息传递与系统接口的投入成本。在这样的优势下, 带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必须认真的分析其防护的技术和设备的依据。

从理论上分析, 电网二次系统可以分为实时、生产管理与电力信息三大方面, 安全系统也是逐步降低,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也依据电力电网的实际运行要求划分为安全等级各异的四大区域,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区Ⅰ。这一区域主要包含了所有的具备实时监控功能系统或子系统, 其安全等级为实时监控, 传统的区域包含了变电站监控系统、SCADA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区域边界由SPDnet技术支持下的VPN系统来实现。安全区域在内部所涉及的资源信息由相关调度作业员、操作运行员以及继保工程人员共同完成, 时间几倍为妙级。2) 安全区Ⅱ。这一区域的安全属于非控制实时业务, 略低于实时监控。主要有电量采集与继电保护故障信息构成, 由计划工作人员进行实施数据资源传递采用分级、日级及以上相关级别, 需要SPDnet的支持, 但其采用的却是非实时性的VPN系统完成。3) 这一区域的安全等级划分为进行生产与管理的系统。多数电力企业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DMIS系统。主要是采用电力数据通信网网络支持下的SPInet/Internet系统来完成区域外部的信息通信, 而系统内部中的中央数据库信息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供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查阅与浏览。4) 安全区Ⅳ。这一区域内的安全等级划分为办公管理系统, 在内部设置有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两大子系统, 其外部信息采用SPInet/Internet系统来完成。

2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

在分析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基本依据之后, 做好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工作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分析那些影响电力调度系统安全的基本因素, 一般来讲, 影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系统因素。系统因素是影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因素, 是一种内部影响因素, 是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安全防护时需要首要考虑也是最急需解决的环节, 又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a.系统硬件老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要24h不间断运行, 工作压力比较大, 运行过程中受安装环境、温湿度条件、使用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会造成了长期的超负荷运行以及满负荷运行, 造成了系统硬件的老化, 之后会容易引起硬件效果的失效, 影响着系统的安全运行。b.配置的报警系统种类繁杂、数量多且覆盖范围比较广, 造成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误报警, 而一些真正的报警信息又不容易甄别, 造成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难以把握。c.系统设计缺陷。现代的无人值班模式对硬件要求较高, 对原有的老的模式进行重现建设过程中, 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施工现场, 一旦施工不细致或者施工冗余不够, 或者系统设计存在缺陷, 会造成许多的施工安全隐患。2) 人员因素。虽然自动化的无人值班模式相比原来人为判断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人员的因素仍然是影响电力调度系统的主要有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职责划分不清, 管理上容易产生漏洞。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刚刚建立, 新的设备也是刚刚投入, 所以管理上不能够与新的技术和工作模式同步, 管理跟不上科技的发展步伐, 导致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的漏洞, 比如值班调度人员越权, 做起了操作人员应该做到事情而引起安全隐患。同时, 只重技术设备操作而忽视现场管理, 在安全基础工作疏忽大意, 过于依赖设备而数据备份和现场管理意识淡薄, 更没有针对新的技术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反事故措施, 这样的做法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管理隐患。b.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管理要求。新的安全管理是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进行的, 所以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也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但是单位自动化工作人员工作技能比较差, 不能够满足现在技术管理的需要。c.安全意识缺少。调度自动化系统从遥测、遥信起步, 技术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人员管理上存在着重现场操作、重一次检修, 轻运行治理, 轻二次维护的现象, 在加上工作人员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较差, 甚至擅自的修改数据库, 严重的埋下了安全隐患。3) 自然因素。地震、洪涝、泥石流、雷雨一类自然灾害事发前不可预测和控制, 所以很容易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带来危害, 对于自然因素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选址和建设标准中提高, 在事前防止自然灾害对电力运行造成危害, 同时日常生活过程中依靠气象监控中心提供的数据进行提前预防, 报告、提前治理。

3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新的具体策略

1) 加强技术管理, 制定防范措施。应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来管理自动化设备日常运行管理和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针对技术缺陷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 同时要逐步推广应用新的技术, 保障技术能够支撑现代的管理方式, 设备采购上要制定合理的方案, 保障设备质量合格有效, 施工环节要认真把握好施工的质量。同时要特别重视设备的运行管理, 制定巡检制度改善设备的工作环境, 重要设备要备品备件和重要数据库要认真加强管理和备份, 针对过多的警告信息, 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2) 加强运行管理改进管理水平。总体上要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首先, 在管理上要要明确安全责任做到制度化的管理, 要做好集控人员、调度人员、远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提高责任意识。其次, 在现场管理中要强规范管理的同时要要动态化的处理安全隐患与安全威胁。再次, 运行管理中要认真的对数据进行总结, 防止出现信息处理的失误而造成了安全隐患。3)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现代的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立新的技术和设备上, 针对现在的人员必须加强技术上的培训, 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 提高操作和管理人员对技术的基础和操作的基础的理解能力, 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在后期, 要认真的提高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理论与实际应该有机的结合来提高操作中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拓展知识面, 学习一些综合的知识, 提高处理一些紧急问题的能力, 还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训, 防止在处理问题时由于心理问题造成了更多的隐患。

总之, 针对现代化的管理, 在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加强管理,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来适应当前的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昊琛.探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3.电力系统自动化思考题 篇三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力调度 自动化 安全防护

0 引言

电力生产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力市场的发展,在调度中心、集控中心、变电站、小水电、用户之间进行的数据交换也越来越频繁,系统的网络组成也越来越复杂。这对调度中,二次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同时也使得电力调度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问题成为调度中心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据国电《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要求,并根据地区级电业局电力调度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的具体情况,对电力调度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技术方案及其应用作简单阐述。

1 安全防护体系依据

电网二次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为实时系统,第二为生产管理系统,第三为电力信息系统。这三类系统的安全等级根据排名依次递减。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及各相关业务系统的重要程度、数据流程、目前状况和安全要求,将整个电力二次系统分为四个安全区:I实时控制区、II非控制生产区、III生产管理区、IV管理信息区。其中安全区I的安全等级最高,安全区II次之,其余依次类推。不同的安全区要求具备不同的安全防护,需要实现不同的安全等级和防护水平、隔离强度。电力二次系统网络隔离目标是确保电力实时闭环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通过各种形式对系统发起的恶意破坏和攻击,防止由此导致一次系统事故或大面积停电事故,及二次系统的崩溃或瘫痪。

2 地区级电业局调度自动化网络体系状况

各地区级电业局调度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变电站监控系统、调度主站系统、PAS系统(含AVC功能)、PMS系统、远程抄表系统、DMIS系统、继保故障信息系统和集控中心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内部为双网冗余结构,由两套前置机组、两台主服务器和若干工作站组成,WIN2000操作系统和SQL2000数据库,系统内采用NETBUI协议。采用NETBUI协议传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表和操作到第三服务器,然后通过第三服务器的第三块网卡连接到局内办公管理MIS网,进行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报表的WEB发布。地区级电业局电力调度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实现安全区的划分。

2.1 安全区I:实时控制区 安全保护的核心凡是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系统或其中的监控功能部分均应属于安全区I。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地调和集控SCADA系统(及以后规划需要运行的PAS系统<含AVC功能>、配网自动化系统<含实时控制功能>)属于安全区I。其面向的使用者为调度员、继保工程师和运行操作人员,数据实时性为秒级,外部边界的通信均经由SPDnet的实时VPN。

2.2 安全区Ⅱ:非控制实时业务区 不直接进行控制但和电力生产控制有很大关系,短时间中断就会影响电力生产的系统均属于安全区Ⅱ。属于安全区Ⅱ的典型系统为电量采集系统、继保故障信息系统。其面向的使用者为运行方式、计划工作人员。数据的实时性是分级、小时级、日、月甚至年。该区的外部通信边界为SPDnet的非实时VPN。

2.3 安全区lII:生产管理区 该区的系统为进行生产管理的系统,现有系统为DMIS系统。该区中公共数据库内的数据可提供运行管理人员进行web浏览。该区的外部通信边界为电力数据通信网SPInet。

2.4 安全区IV:办公管理系统 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或办公管理信息系统。该区的外部通信边界为SPInet或因特网。

3 网络安全技术对策

不同的网络结构,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对策。原则上,其他应用网络所采用的安全策略都适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但是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具有专用通信网络的信息实时传输处理的系统,因此必须考虑其实时性的要求。

3.1 提高网络操作系统的可靠性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应选用运行稳定、具有完善的访问控制和系统设计的操作系统,若有多个版本供选择,应选用用户少的版本。笔者认为在目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选用U—NIX或LINUX。不论选用何种操作系统,均应及时安装最新的补丁程序,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3.2 防病毒 防病毒分为单机和网络两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病毒的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采用单机和网络防毒结合的防毒体系。单机防毒程序安装在工作站上,保护工作站免受病毒侵扰。主机防护程序安装在主机上,主机的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UNIX、LINUX等。群件防毒程序安装在Exchange、Lotus等群件服务器中。防病毒墙安装在网关处,对出入网关的数据包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杀死企图进入内网的网络病毒。防毒控管中心安装在某台网络的机器上,主要用以监控整个网络的病毒情况,由于网络中多台机器安装了防病毒程序,每台机器都要进行定期升级,比较麻烦,防毒控管中心可以主动升级,并把升级包通过网络分发给各个机器,完成整个网络的升级。

3.3 防火墙 防火墙可以阻断非法的数据包,屏蔽针对网络的非法攻击,阻断黑客人侵。防火墙分为包过滤、状态检测和应用级3种。包过滤技术的速度最快,但安全性最差;应用级防火墙技术的安全性高,但速度慢、需要人工参与;状态检测防火墙技术速度快、安全性高,是流行的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一般分为:①硬件防火墙:部分算法采用硬件芯片实现,其优点是速度快、性能好;缺点是价格较高,升级不太灵活。主要品牌有NetScreen等。②软件外挂式防火墙:特点是纯软件方式,优点是便于升级,价格低;缺点是速度低,品牌是CheckPoint。③内嵌式防火墙:与纯软件防火墙不同的是防火墙软件与操作系统紧密结合,因此,其性能高于纯软件防火墙,同时,升级比硬件防火墙更为方便。价格比较适中。内嵌式防火墙的硬件平台主要采用工业标准的高性能服务器。

3.4 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是在物理线路上进行隔离,是一种最安全的防护技术。大体可分成单机物理隔离、隔离集线器和网际物理隔离3类。①单机物理隔离:分为内置隔离卡和外置隔离器。隔离卡安装在机器内部,安装和使用比较麻烦,切换内外网时需要重新启动,但安全性最高。隔离卡又分为单硬盘物理隔离卡和双硬盘物理隔离卡。隔离器是外置设备,安装很简单,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缺点是安全性不如隔离卡高。②隔离集线器:不需要改变布线结构,单网线到桌面。可以同时接人多个工作站,使用方便。③网际物理隔离:物理隔离器可以完成外网信息的搜集、转发和内网发布3个工作环节,在转发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启动隔离传送器。适合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部门的外网接口处。一般情况下,防火墙设置会导致信息传输的明显延时,因此,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必须考虑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建议采用实时系统专用的防火墙组件,以降低通用防火墙软件延时带来的影响,如东方电子DF—NS 310。

4 其他防护措施

在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我们还可通过加强数据与系统定期备份管理、完善防病毒措施、从安全配置、安全补丁、安全主机加固三个方面加强主机防护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工作。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等,造成了电力调度二次系统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其安全防护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区电业局应根据“30号令”和《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技术原则,制定适合本局的电力调度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总体方案,从技术上细化诸多具体方案并逐步实施,部署最新的网络安全设备,进行相关系统的改造和开发等工作;同时还必须从管理上加强对技术、设备与人的综合管理,规避安全风险。

5 结束语

4.电力系统自动化答案 篇四

1、联合运行电网中,各区域电网的AGC功能可保证电网____C__的稳定。

A.区域网内的频率B.区域电网间的交换功率

C.区域电网内频率和区域电网间交换功率

D.区域电网内的电压和频率

2、不良数据是指__C___。

A.数据不确B.数据丢失

C.数据错误D.以上都是

3、随开关状态变化的电网模型是_C___。

A.节点模型B.物理模型

C.计算模型D.网络模型

4、DMS包括下面内容___D___。

A.配电网SCADAB.DA

C.AM/FM/GISD.ABC都是

5、理想灭磁时转子绕组电流是按__A__衰减。

A直线 B.指数曲线 C.先直线后指数曲线 D.先指数曲线后直线

6、适用于互联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的方法 __C___。

A.主导发电机法B.积差调频法

C.分区调频法D.ACE

7.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______状态,其暂态过程要______,以减小对电力系统的扰动。(C)

A异步运行,短B异步运行,长

C同步运行,短D同步运行,长

8.并列点两侧仅有电压幅值差存在时仍会导致主要为______的冲击电流,其值与电压差成_____。(B)

A有功电流分量,正比B无功电流分量,正比

C有功电流分量,反比D 无功电流分量反比

9.由于励磁控制系统具有惯性,在远距离输电系统中会引起____。(D)A进相运行 B高频振荡 C欠励状态 D低频振荡

10.发电机并列操作中,当相角差较小时,冲击电流主要为______。(A)

A 有功电流分量B 无功电流分量

C 空载电流分量D 短路电流分量

11.励磁顶值电压越_____,允许强励时间越____,对发电机运行越有利。(D)

A 低,短B 低,长C 高,短D高,长

二、填空题:

1.__静止_励磁系统又称_发电机自并励_系统,系统中发电机的励磁电源不用励磁机。

2.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_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_、_电厂动力机械自动化_、_变电站自动化_、和_电力系统装置自动化_等方面。

3.励磁顶值电压是励磁功率单元在_发电机电压过低(强励)_时可能提供的最高输出电压值。

4.自动装置正常工作,除了必须要有硬件外,还需要_软件_。

5.同步发电机组并列操作过程中,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__小__,其瞬时最大值一般不超过__1~2_倍的额定电流。

6.当电网频率50HZ,滑差频率0.1HZ时,则待并列发电机频率为_50.1 或 49.9_HZ。

7.同步发电机甩负荷时灭磁的方法有_逆变灭磁_、_串联电阻灭磁_、_电弧灭磁_,等

三、改错题:

1.SCADA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础设备,它们安装于各变 电所或发电厂内,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啊、系统在基层的耳目和手脚。

“SCADA”改“RTU”

2.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利用架空输电线路的架空地线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

“架空地线”改“三相线路”

3.UG,Ux的两个方波信号接到异或门,当两个方波输入电平相同时,异或门的输出为高电平,用于控制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的计数时间.“高电平”改“低电平”

4.SCADA系统在发电厂变电所的设备,又称为远方EMS。

远方“EMS”改“RTU”

5.为了使信号被采样后不失真,采样频率不小于10倍输入信号的最高频率,这是采样定理的要求。

“10倍”改“2倍”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有什么不同。(p4)

答:自动调节:主要有同步发电机自动励磁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调频

自动控制:同步发电机自动并列装置、自动解列装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自

动低频减载装置、自动重合闸、水轮发电机地频自启动、事故切机、备

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2.简述同步发电机组并列时应遵循的原则。(p8)

答:原则:(1)冲击电流不超多允许值,且尽可能小,不超过1~2倍的额定电流

(2)并列后应尽能迅速进去同步运行,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少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3.简述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两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p28)

答:组成部分:励磁功率单元,自动励磁调节器

作用:励磁功率单元是产生发电机励磁电流

自动励磁调节器是根据发电机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以及其他输入信号,按事先

确定的调节准则控制励磁功率单元输出电流的自动装置

4.恒定越前时间自动准同期装置需要整定哪些参数?如何整定?(p15)

答:(1)越前时间越前时间的大小由并列断路器的合闸动作时间

控制延时tQF和装置合闸回路tc决定tYJtQFtC

(2)允许电业偏差并列式允许电压偏差与待并发电机及系统承受冲击的能力有关。允许电压偏差一般定为并列点额定电压的5%~10%

(3)允许滑差角频率在时间误差一定的条件下,并列合闸相角差e与滑差频率

成正比。设已知发电机组允许合闸相角s,最大允许滑差角频率eyeytQFtc式中tQF、tC为断路器合闸时间、并列装置合闸控制时间的误差

5.论述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系统的主要特点。(P38)

答:特点:(1)解决了巨型机组励磁电流引入转子绕组的技术困难,为制造巨型机组提供了技术保证。

(2)取消了滑环和碳刷,维护量小,点机的绝缘寿命更长

(3)由励磁机独立供电励磁,励磁不受电网干扰,且无刷环磨损之忧,所以可靠性高。

(4)整流器ZL的元器件是随转子一起转动的,由此英气了一系列技术问题:a、无法实现转子回路直接灭磁;b、无法对励磁回路进行直接测量(如转子电流、电压,转子绝缘等);c、无法对整流元件的工作情况进行直接监测;d、要求整流器和快速熔断器等有良好的力学能力,能适应告诉旋转的离心力。

6.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具有哪些基本任务和目标?

答:(1)使全系统的发电出力和负荷功率相匹配;(2)将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调节到零,保持系统频率为额定值;(3)控制区域问联络线交换功率与计划值相等,实现各区域内有功功率的平衡;(4)在区域内各发电长间进行负荷的经济分配。

7.为什么说发电机组应该有一点失灵度?

答:没有失灵度时,系统的微小波动就会使调速器动作,造成调节阀门频繁动作,这是不利的8.请画出发电机无刷励磁系统或发电机自并励系统原理

9.“ACE积差”调节法的分区调频方程式为∫(ACE)dt+△Pt=0

即∫(Ki△fi+P1-P2)dt+△Pi=0,请说明上面两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

答:ACE:区域控制功率表

10.有效信息为10010110,对其分别应用奇效验和偶效验方法,分别给出附加效验位,合成发送码字,并画出其相位调制的波形。

答:奇校验:附加校验位:“1”,合成发送码字为:100101101。

偶校验:附加偶验位:“0”,合成发送码字为:100101100

11.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一般可划分为哪几种?并给出各个状态的主要特征。

答:(1)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统能以质量合格的电能满足负荷的用电需求

(2)警戒状态电力系统运行的各种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条件均能满足,仍能向用户供应质量合格的电能。

(3)紧急状态某些不等式约束条件遭到破坏,系统电压或频率超过或低于允许值等。这事的等式约束条件仍能得到满足,系统中发电机仍能继续同步运行,可不切除负荷。

(4)系统崩溃 将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解列成几个子系统,解列成的各个子系统中等式及不等式约束条件遭到破坏。

(5)恢复状态 待电力系统大体稳定下来后,如果仍有部分设备运行于额定能力范围之内,或者若干设备已重新启动,则电力系统可进入恢复状态。

12.什么是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列出三节点网络功率量状态估计的分析步骤。

答: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是电力系统高级估计原理的一个算法模块,它针对SCADA实时数据的这些缺陷,依据状态估计原理进行分析计算,能够把不齐全的数据填平补充,不精确地数据“去粗取精”,同时找出错误的数据“去伪存真”,使整个数据系统和谐严密,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提高。

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篇五

最常见的故障是过电压。

它严重干扰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限制。

通过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对变电站过电压情况进行实施监控,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解决变电站过电压的好办法。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1 电压传感器

它的敏感度直接影响到监测系统的测量精确度,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环节。

在线监测系统中的电压传感器由高压分压器和光纤传感器组成。

前者分为电容分压器、电阻分压器几种类型,具有结构简单,暂态响应和测量精度好的特点,专门用来获取电压信号。

由于运行状态下的分压器长期保持并联状态,所以电网的等级较高时,要做好相关人员安全防护工作;后者具有频带宽,绝缘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雷电过电压的测量。

光纤传感器分为有源光纤和无源光纤两种。

有缘光纤需配置高压分压器,无源光纤受环境温度影响大,都具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

1.2 信号传输

该环节采用光纤或同轴电缆为媒质进行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

同轴电缆造价低廉,安装简单,信号保真度高,但对安全防护有要求。

光纤绝缘性好,安全可靠,传输速率快,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但需配备专门的接收机和光发射,成本较同轴电缆高,而且安装不便。

1.3 数据采集

模拟信号的转换处理在这个环节完成。

该环节由以下几个单元组成:一是多路转换单元,主要负责传感器的选择或监测,一般借助程控模拟开关完成选通信号;二是预处理单元,主要用来调整输入信号,为模数转换器提供必要条件,并提供一定的抗干扰功能;三是数据采集单元,采样保持负责模数转换周期内各输入量的存储工作,并进行筛选,将数值未发生变化的信号送入模数转换器。

模数转换器ADC是数据采集环节的核心部分,主要指标是转换速度和精确度。

1.4 数据处理

它是整个监测系统的核心环节,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完成。

一是在线监测,由相关软件提供硬件的驱动,实时完成过电压的采集监测工作;二是离线分析,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压信号采样的数据分析,从而完成对过电压的判断。

2 配网系统自动化

配网系统自动化以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实现在线智能监控或离线监控,从而达到提高配电效率和供电质量的目的。

实施配网系统自动化,能够有效减少人力消耗,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为配网管理系统规划提供实时信息。

该项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配电主站,多位于城市调度中心,负责与各子站进行通信。

配电网具有系统复杂、内部设备繁多、监控对象规模大,分布广等特点,如果都连在主站上,系统难以正常运行。

因此设立子系统,减少主站压力。

(2)配电子站,多建于变电站内,负责和电力终端设备通信。

(3)配电远方终端。

该单元主要对配网辖区内的变压器、环网柜、开闭所以及柱上开关等进行实时监控,识别各种故障并加以控制等,通过这些功能和主站系统、子站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整个配网的监控和优化。

(4)通信网络。

负责将主站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终端,并将终端的各项参数信息反馈给主站,实现主站和终端之间的通讯联系。

鉴于系统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相关通信设备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等原因,在选择通信方式时,应对其安全性、实用性、可管理性及成本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最优方案,保证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正常工作。

6.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感想 篇六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感想

虽然我所学的专业是轨道交通自动化,但我对“自动化”却没有多大的了解,幸好在这个学期的选修课中,让我选中了“自动化新技术”这一课,使我对“自动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好的是,这一课是以讲座的形式,每两节课都由一个老师讲述一个不同领域中自动化的应用。使我对不同领域的自动化都有所认识,更使我对于我们轨道交通这方面的自动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在众多老师的不同课题中,我对王小平老师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兴趣和感想最大了。

王小平老师现对我们介绍了电力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电力系统是由输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性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通过各种设备再转换成动力、热、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由于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也无法大量储存,故其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并在同一地域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据此,电力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就需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信息系统,以便对电能的生产和输运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确保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班别:110713 姓名: 学号:11071339

接着他就跟我们引入了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7个方面,并形成一个分层分级的自动化系统)。区域调度中心、区域变电站和区域性电厂组成最低层次;中间层次由省(市)调度中心、枢纽变电站和直属电厂组成,由总调度中心构成最高层次。而在每个层次中,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络等又构成多级控制。

在课上,他还跟我们介绍了很多目前一些大型的发电站和发电新技术,不仅仅使我们对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更使我们对供配电的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听完了这一次课后,我对自动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在这个信息的时代,强电和弱电的相互交合,谁也离不开谁的意义。的确,如果弱电离开了强电,就没有了能源的供给,而强电离开了弱电,其中的相关复杂的和危险的调控就要由我们人类来完成,无疑,这是十分的不可行的。

7.电力系统自动化思考题 篇七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 多专业配合, 多部门协作, 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 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 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 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 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 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 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 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 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 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 分析存在的问题, 寻求解决的途径。

一、推进自动化, 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 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 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 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 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 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 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 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 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 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 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 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 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 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 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 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 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 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 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 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 统一认识, 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 建立“活库”, 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 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 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 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 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 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 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 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 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 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 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 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 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 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 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 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 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 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 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 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 硬软件的选用, 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 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 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 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 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 是较理想的模式, 但这种高技术结构, 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 不具备这些条件, 从集中向分散过渡, 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重视人才管理

8.浅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可靠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48-02

1 電气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1)电气控制系统相对热机设备而言控制信息采集量小、对象少,操作频率低,但强调快速性、准确性。

(2)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要求可靠性高,动作速度快;同时对抗干扰要求较高。

(3)热力系统控制处理信息量大,系统复杂,以过程控制为主;电气控制系统(ECS)主要以数据采集系统和顺序控制为主,联锁保护较多。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2.1 集中监控

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低、运行维护方便以及系统设计较为容易是集中监控方式最大的优点,但这也给其带来了弊端,那就是将控制系统中的各个主要功能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中进行运转,使处理器的工作任务量增加,阻碍了其运行速度,影响工作的效率。当电气控制设备全部进入到监控状态时,随着被监控对象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的结果是主机冗余下降、企业投资增加、电缆数量增加且长距离的电缆运输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因为长距离的电缆查线不方便,也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由于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在采用集中监控方式时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很好的处理。

2.2 远程监控

随着科技的发展,远程会议、远程视频、远程监控等技术逐渐成熟,而远程监控方式的运用具有节约电缆、减少安装费用的支出、节约材料、提高了可靠性、组态较为灵活等优势,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因为其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相对低于其他方式,而且电厂的电器通讯量巨大,因此远程监控方式通常情况下适用于小型的系统监控,这是我们在设计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时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2.3 现场总线监控

当前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已经普遍采用了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也已经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加上当今智能化研究的进步以及智能化设备的迅速发展,都极大的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尤其是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不但可以针对不同的间隔设定不同的功能,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间隔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其还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势,可以大量的减少隔离设备、模拟量变送器等使用,并且针对于智能化设备可就地安装,进而节省了大量的材料费以及安装维护工作量,减少了企业的资本投入,也降低了企业成本,这是我们在设计充分加以使用和发挥其作用的方式。

3 提高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措施

任何电气控制设备设计的再精良也需要稳定的可靠性作为支撑,因此要提高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对控制设备的特点,元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散热防护、气候防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进而采用相应的可提高其可靠性的设计方法,以设计出合格的产品,具体要求如下:

3.1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

元器件是设备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稳定性决定了设备整体的可靠性,因此在元器件的选择上要根据电路性能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条件来选用合适的元器件。选择时要对关键性的元器件进行质量的认定与检测;严格比对同类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品种以及生产厂商等之间的优缺点,以选择在技术条件、技术性能、质量等级等均应满足设备工作和环境的要求,并留有足够的余量的元器件。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对元器件表现出来的相关性能与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与分析以作为今后选用的依据。

3.2 电子设备的环境保护

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潮湿、盐雾、霉菌以及气压、污染气体对电子设备影响很大,轻者降低设备的灵敏度,重者直接或间接的损坏电子设备。其中以潮湿因素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在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下,当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造成设备内的元器件以及印制电路板上产色和凝露现象,使其性能降低,导致故障的发生;另外当潮湿空气侵袭电子设备时,元器件或材料表面会凝聚一层水膜,并由此渗透到内部,进而增加了绝缘材料的导电率,体积电阻率降低,介质损耗增加引发电气短路、漏电、击穿等问题,从而造成设备运行故障。

3.3 严格把控设备的设计开发

控制设备设计开发阶段是设备可靠性的关键阶段,只有设计的合理与科学才有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因此此阶段,需要仔细研究设备、元器件、零部件的技术条件、技术环境,以分析出产品的设计参数,进而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其二,在全面掌握产量设定产品结构形式和产品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全面的构思,设定出产品的结构。使产品具有良好的操作维修性能和使用性能,以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和使用费用。

3.4 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

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是影响设备运行速度以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温度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因为电子设备在运行时会损耗一定功率,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些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在运行中产生的热能更是相当惊人,此时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降温就有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另外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能难以散发出去,也将使设备温度升高。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半导体分立器件要进行一定的散热处理,而功率低于100 W的一般不需要进行散热;对于功率较大的半导体分立器件应加装散热器;对热较为敏感的半导体分立器件在安装时应尽量远离耗散功率大的元器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能力以设计出高可靠性的设备是我们未来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只有在设计环节中提高重视,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处理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做到按照流程操作、及时维护与保养,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性,也才会有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苗磊.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2]张伟林,宋修臣.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1).

[3]史国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任彦硕,赵一丁,张家生.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尤俊丽)

Thought of the Electrical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Zeng Zongquan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electrical automation has become a branch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on, and its contents continue to mature and perfect. Electrical autom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hina’s electrical dispatching automation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esign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nd how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control equipment.

Key words: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esign; reliability; measures

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 篇九

【关键词】电力体系;自动化;电力系统

目前电力在现实中的运用可以说越来越现代化、条理化,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多,而电力技术的使用可以说同社会的进步是紧紧相连的。

所以,要为电力体系和一些现代化技术提一个定义的话。

可以将电力体系定义为:由对电的引发、变化、传输、配置、使用等等的一些有关模式构成,并运用产生电力的设备,将大自然中的天然资源变成电力资源,然后运用变化和配置电力的系统将电能运送到负荷中心,再将其投入到一些相关的设施上,转变成生活能源,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供应方便。

1 电力体系和现代化技术说明

1.1 实际工作中的总线掌控系统

对于工作中的总线的掌控系统指的就是在装配的时候,将一些自动化配置,如:自动仪表,将其同相关的控制设施进行相连,并产生一种非单向的网络数据化。

一般来说实际工作中的总线技术会拥有运算及通讯功用,且采用掌控仪表相互之间产生的脉络体系,并对工作中的相关数据内容进行控制,其通过工作本身的需求对于讯息和相关内容实施现代化掌控。

工作中的总线控制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敞开且分散的控制体系,它使用了网络化的控制体系,且完成了对于系数、控制、预警、实际呈现的全方位现代化功用。

就现在来看,在国内使用的最多的就是分散式的控制体系。

1.2 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视与控制过程中,对于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就电力体系在监控的时候应用得最为广泛,并对相关的体系的研究创新及新理念的产生也有着一定作用。

这种技术方式同传统技术比较可以说更具有主动性及相关的技术性,该技术能够将系统内部相关数据进行评判以及思考,并对其存储库中的对应数值进行掌控,并让数据本身的统一平稳有所增强。

1.3 运用光同时进行处理的技术

对于电力体系现代化保护有一种举措那就是使用光来同时进行处理的技术,可以说光的传输拥有十分大的灵巧特质,并且电容负荷并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2 电力体系创立模型之后的共享实力

电力体系现代化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发展中,其体系通常都表现在对于地舆空间特性的叙述上面,并且以空间结构为主要特点进行模仿地舆体系的想法已经差不多是一种规范,可是在现实里,对于它的掌控对象会有着十分繁复的电力规律体系构成。

因此创立电力体系独有的空间思考研究模型是很有用的。

对于这样的针对语义层次的资源共有,最本质的需求就是供给和所求的两者要对相同的资源数据看法相同,因为相同的认识才能确保这一点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资源分享的时候要有一个电力体系的最初的雏形,并以此来作为部门之间资源分享的基本点。

其中它包含:(1)地舆实际的几何特性的准确意义及表述,包括电力体系对于服务应用所包含的空间方位结构特性;(2)对于物体的规律特性的基础意义和表示,在电力体系上看,它有着物理构架,每一个组成部分和大体的物理特性、运行方面的一些讯息分享、全面多方位、动态的一些运用和思考。

3 电力体系集中度增高

对于电力体系的产生和进展过程要从市场经济的需求动力来看,不管是该体系的产生是创立在相关共通的还是专门电力体系现代化平面上,对于多范围多层次的适用判断及高效率的经营需求,都需要更合乎标准的资源共有、全面多元化的使用研究思考。

所以,要将一些从前的信息方式推翻,并采用数据资源和运用的整体结合,并且将多面化多方位的空间讯息同多样的有关讯息进行整合相连,并将空间的运算同主流运算相结合,全方位的展现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今后电力体系现代化进展的必然方向。

3.1 电力体系现代化、讯息化

因为使用者所面临的数据操作性非常的强,因此,为了能让使用者更好的进行掌握及运用,加强数据本身的易掌握性是很重要的。

除了这点以外,还要给予相应的图形标志,并让其标志可以很形象的同相关对象对应,允许地理及非地理两类图形的相结合整体管制功效。

对于电力体系的现代化应用的实施性需求也十分的高,运用多种对象的后期捆绑技术,一个对象所归属的分类可以在工作的时候进行限定,而不是已经成为目标码以后再进行肯定。

所以,使用者能在目前所拥有的笼统数据及空间运作包上面,任何时候对本身所要的数据的分类及工作方式进行定位,以此来加强系统本身的开创性及扩展性。

进行电力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完成企业规范化、讯息化。

像这样的集很多技术和讯息为一个整体的企业级讯息体系,从经济和可实施的视角上来说极需要一个集思考策划并一步步的进行实施的总体计划。

3.2 完善数据库

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放和管制,而对于它的数据复制及安全性能是别的文件管制方式所比不了的.。

就现在看,新创立的系统拥有许多优点,因为其体系以关系数据库管制体系为主要应用,并运用它较强的监管能力及能进行多集检索的方法,能十分有利的让网络负荷下降,并快速的将要查的方向进行实指性定位,当出现几位使用者同一时间进行探访时,时效就会大大的加强了。

虽然这个系统存在着许多优点,但其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电力体系中,对于空间的相关数值的长度是可以变化的,所以对于其繁复的空间就要添加一些所对应的相应功能;对于这点,它将很难达成对于空间相应数值的一些图形功用及基础工作;而且对于空间对应该的相应顺序很难进行叙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相应的数值管制体系及相应关系数值管制体系进入了一种商业化走向,因为它们属于一种可以进行扩充的数据库管制体系,在里面可统一定义空间数据的工作及对应形式;不论是空间还是非空间的数据资源都可以进行相应治理,这使得为制作研究统一空间数据库系统制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

4 电力体系的安全及平稳性能

在我国电力体系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实施工作体系,是否平稳安全是它一定要思考的。

而对于它的安全和平稳性我们要从电力设施的工作、相关数值、网络运行等这些来进行着手。

前提是系统本身的稳固,也就是体系要具有多种形式规格的相应数据和针对对象运行平稳的优点,迅速且强大的复原体系;对于多用户同时访问运行系统是否稳定、快速、正常,能不能双机热备份,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思考。

5 结束语

综上所说,对于电力体系的现代化就是使用电脑网络的相关技术来完成对电力体系的全方位控制,这其中包含:实际工作的总线控制配置、光传输并运用两种以上的处理计算方式技术、不同于传统对象数据库的被动形式而产生的主动式技术。

而其技术含义就是为了能让电力的界限可以变得越来越大,进而提高对电的供应实力,以及电力的稳定安全性能,从而让电力体系可能适用、安全的进行,进而让我国电力事业可以长久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胡君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 (12).

[2]朱淋,徐秀英,肖中图.浅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J].科技风,(04).

上一篇:大数据产业园实施方案下一篇:浅谈珠心算的趣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