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

2024-09-14

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精选8篇)

1.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 篇一

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力对不同学生教授不同内容的动态教学形式,学生通过组织的小型混合的团体来掌握学的内容,他们不仅自己要学好,更重要的是帮助组员同伴的学习,体育运动之一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合作,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不仅文化课程需要合作学习,体育也需要更加行知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同时,我们也要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是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情感,意志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更加提高和加强,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互交流和社会参与能力,促进学生有爱,合作、竞争、进取的意志力。

目前,教师们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尝试,取得了较多宝贵的经验和教学成果。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模糊的现象,出现了部分教师课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现状分析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深,造成课课都要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唯有运用小组合作才是新理念、新课程的要求。

2、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分组缺乏科学性。教师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见来分组,而缺乏对学生、班级、教材的综合分析及实际情况的了解。

3、教师对小组合作缺乏小组合作前必要的讲述要求,造成学生对合作目标、步骤不明确,使学生不能理解将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4、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时机把握不到位,缺乏恰当时机的引导作用,造成学生无法安着教学目标的要求去认识教学技能和选择学习方法。

5、教师对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素养,造成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乏合作素养,造成相互之间不信任,使课堂教学混乱、无秩序,任至有个别学生发生矛盾冲突现象。

6、教师对小组合作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意学习问题的易难程度,缺乏小组合作的实质效果。造成学生根本无合作教育意义。

二、策略研究

如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有科学性

在体育课中,教师用得最多、最熟悉的就是小组合作,它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方法的要求。那么,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达到教学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进行科学分析。进行合理的、有目的科学分组。首先,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团体,每个小团体的人数控制在6—8人,然后,确定小组长。鸟无头不飞,没有组长的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只是形式的凑合,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无合作可言。其次,是成员的优化组合,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然后加以优化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与步骤,如何讨论分析,如何在实践练习中体会合作过程的成败体验。同时,教师随时调节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出现的新问题。科学的分组方式有兴趣分组、同质分组、友情分组、互相帮助分组等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合作练习,使学生懂得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组合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的合理性分组。如能做到学生、教材、教师间的密切结合,那么,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取得很大效益,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就有收获和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明确

小组合作不是摆摆样子,小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解决学生的认知和技能的熟练。也就是说:通过小组合作要解决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一定要明确。例如:《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先布置:(1)想,完成前滚翻的动作难点是什么?;(2)议,如何完成动作;(3)品,自我尝试,体会动作;(4)练,反复练习,得出完整动作要领。要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围绕导学提示开展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从参加讨论,尝试自主学练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认真耐心地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交流时又充许不同意见的争论,所以,课堂气氛既融洽又热烈,不仅理清了层次,理解了教学内容的要求,还突破了重点与难点,掌握了团身像球一样的滚翻动作。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明确了教学目标与要求。在讨论开始时,组长围绕教师提出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把学练的任务落实到组内每一个人身上;学练过程中,成绩较好的帮助成绩较差的,先学会的帮助后学会的互教互学;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内参与的机会,开拓思路,加深了对教学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自主学练使每一个学生尝到探索的艰难和快乐,以及合作成功的喜悦。

3、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度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效益,教师要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不是所有的练习和问题让小组讨论学习都有最好效果。讨论的问题和合作练习的内容过于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时机与难易程度。要将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性分析,要对学生的学习要有深究性的延续,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要有新颖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小团体的力量。如《穿越障碍物》的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创设“小勇士穿越大森林“的情景,小组通过”大森林“不同路径的尝试练习,引出穿越障碍存在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思索,再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经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出“跨、跳、钻、爬”等练习过障碍的方法。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对内容理解后,教师出示思考题“如何才能跳得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有的同学认为跑得快就能跳得高;有的人认为正确的起跳动作是跳得高的关键;还有的人认为正确助跑----起跳----过竿----落地完整连贯的动作技术,是跳得高的最完整的动作技术要求,只有完整地掌握了正确技术动作,才能正确地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这时,教师就应抓住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去尝试后,体会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及合作学习后的成功乐趣。从而,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术和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对学生要及时进行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在小组合作后,及时地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针对性指出各小组的优点和问题的所在。必要时,教师要协助弱队组织练习,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学生个体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出集体的力量。如《跨下滚球》游戏教学中,游戏要求各小组成员排成一路纵队,将腿分开,从排头开始,将球滚出,且经过每个人的跨下,直到排尾,排尾抱球迅速跑到前面将球滚出。各小组在练习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小组队伍不整齐;有的小组队伍松散;有的小组队员不配合;有的小组很团结,人与人叠在一起又直又齐等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作出评价,指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讨论分析选择那种方法有利于自己小组能取得最好成绩。各小组通过尝试后,体会到队伍不整齐是由于球滚不下去;队伍松散是由于球滚动的距离加长了,增加了滚动的时间;小组队员的不配合,造成球滚动时间加长;人与人叠得既直又齐是最佳方法,是因为它滚动的时间最少,球滚动时失误最少。于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及时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同时,又能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和效益,使学生真正体验到集体合作的力量与合作成功后的快乐。

总之,我们每个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时,要把握好分寸,抓住时机,善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运动能力在大集体的环境中得到发挥和锻炼,使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真正在新课程改革中了挥出作用。

2.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 篇二

一、充分认识激发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体育兴趣, 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全身心投入体育学习, 增强自信心, 提高运动成绩, 促进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体育文化素养没有完全成形的中学生来说, 好奇心、兴趣能帮助他们自觉地去寻找探究和学习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

1.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体育的观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首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健康体育的观念, 懂得健康的体质是学好文化知识的物质基础, 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 从而养成自觉锻炼、主动育体的习惯。

2.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快乐体育的观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一个脑体并用、动静结合的师生互动过程, 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 是快乐体育的基础。快乐体育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锻造出坚强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在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乐于锻炼, 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 增强体力和智力, 充分展示个性, 促进全面发展。

3.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实现体育教学的最高追求。

学校体育处于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和关键环节,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 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 又是人的一生接受身体系统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既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生活中离不开体育, 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又要使学校体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必由之路。

二、准确把握新课标对激发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理念中要坚持正面引导, 在教学内容上要坚持有的放矢, 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1. 坚持正确理念, 选好教学内容。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选择要从立足于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 根据学生的兴趣,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等方面来考虑。实现思维、体能和意志品质的相互转换, 使学生愿学乐练, 受益终生。

2. 坚持因材施教, 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能力上, 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多运用兴趣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被动学为主动练;在教学行为上, 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欢快的教学氛围, 以“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从事体育学习, 完成教学目标。

3. 坚持制度约束, 完善考评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 以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参与运动和身体锻炼习惯。评价的标准既注意结果性评价, 又注意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方法既有学生自评、互评, 也有教师整体评价。只有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起来运用, 才能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才能促进学生培养运动兴趣, 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积极探索和实践激发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启发, 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体育学习, 使体育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1. 注重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和谐。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 并使其逐渐完善, 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为实现发展学生个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统一, 可针对不同兴趣群体的需求, 分组进行教学, 由于整体成员都是因为喜爱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学习和运动的, 所以, 他们的学习心态无疑是积极的。这样,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就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 易于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也能够尽情运动、享受, 身心都会得到有益发展。

2. 注重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机械, 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 如果教师教学中, 语言风趣含蓄, 方法灵活多样, 行为和蔼可亲, 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 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单一的耐久跑教学中, 采用音乐激趣、竞赛激趣和利用变速跑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爱学乐练,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营造多姿多彩的教学氛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 篇三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有效学习 教学因素 教学策略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含义

“有效学习”的含义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差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一节体育课堂上学会了多少体育知识、掌握了多少体育技能,以及在最后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提高了多少;现在, 我们所要谈的“有效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这种“有效学习”是从立体的角度来审视的,是以健康体魄为基础、以养成合理的体育锻炼习惯、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因为学习目标的差异,必然形成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同于以往,当然也就要求体育教学的方法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

根据一些专家学者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新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不仅仅包括学生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完成基本学习目标,还包含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锻炼意识,从而为今后的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和心理基础。这种有效学习就要求课堂教学应具有全面性、实效性、主体性、交互性和思想性等特点。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分析

首先,选取适宜的教学目标。比如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克服心理恐惧,勇敢面对。二、学习并初步掌握助跑与踏跳的动作要领,做到助跑后双脚踏跳并起跳撑手,提高平衡与协调能力。三、培养学生果断顽强的意志。”

其次,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手倒立接前滚翻这个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倒立这个动作概念是熟悉的,但一般来说他们都对此存有一定的恐惧感,在这种心理因素下,教师只能采用分步递进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做到有效学习。

第三,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体能、技能以及心理水平,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尽量引导学生主动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国争问题解决中生成新的知识能力,实现立体教学目标。

第四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真正能够“有效学习”的必然条件,这也是师生能够真正互动的一个必须条件,而只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才更能在新型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全部的教学目标,做到有效学习。

最后,及时进行教学监控与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必定是动态完成的,因为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只有不断的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监控学生学习效果。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1.全面组织的教学策略

为了保证学生的效学习,课前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熟悉教材,明确学习目标。二要对所教的内容深入研究。三要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四要对学生已有经验与教学要求之间的落差有充分的估计。五是教学设计要全面,对学生各个学习环节设计安排要精心准备。如,在备课时不只分析教材还分析学生,向学生做了解与调查,甚至请学生参与备课,在研究教法的同时研究学法,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2.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

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创设适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倡导公平竞争,这样能激发绝大多数学生的学、练热情,并形成健康的竞争心理,从而全面促进有效学习。因为学生特长的不同,为保持多数学生学习的热情,要求竞赛的形式、内容要全面,比速度、比反应、比作风;个人与个人比,小组与小组比等,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价,表扬优胜,使学生的好胜心理得到满足;激励后进,使他们对于下次的竞赛充满信心。

3.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

(1)问题递进式教学。教师为剖析动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可创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思维质量的问题,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或合作学练,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合作交流式教学。围绕教学的中心问题或关键技术,采取合作讨论,启发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以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式教学。教师应善于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运用多种感官加深动作印象,提高感知能力。

(4)自主学习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合理地设定学练环节,在协同组织与巡视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在自我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4.因人施教的教学策略

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正视学生学业水平基础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学生的健身学练确定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在教学设计、教学要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采取因人施教、分层达标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明显。也可采用菜单式学练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或合作学练,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终期望的教学结果,体现了有效学习的价值。

5.及时反馈的教学策略

(1)学生能将已有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运动经验与新的知识、技术实现有机的联系与运用。

(2)学生能通过教师组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已有的知识、运动能力基础上迁移、改造、重组和创编,学习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3)学生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形成,学练态度积极主动,情感体验深刻。

(4)不同基础的学生在特定的学练时空內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达成率高。同时,全体学生能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美]Barbara L.McCombs、Jame E.Pope.健康课堂管理[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0.

[2]程思.小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指标[J].现代教学,2007,211(11).

4.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 篇四

2.1课堂巧设疑,吸引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有好奇心,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下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的为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在好奇下亲身体验从而解决疑问。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体育课堂上而且还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疑问设置。

2.2理论课上设疑问,掌握体育小知识

首先在理论课上,教师要传授一些体育知识和保护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安全正确的进行活动。面对体育理论课,学生的兴趣更低于课外体育教学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疑问,让学生们来回答问题,用这种方法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最后通过视频、课堂讲解等方式进行揭秘。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设抢答活动排球、篮球、足球比赛各需要多少参赛选手、跑步前应该做哪些热身运动、跑步后又该做哪些放松运动?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进行抢答,这样能够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课堂活络起来。

2.3教学课上设疑问,体验锻炼找答案

在进行理论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来设置疑问。比如说步幅与速度的快慢有关系吗?、进行体育跑步时蹲踞式起跑与站立式起跑有什么差别?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们并不能够立即答出,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跑步活动来选择答案,通过体验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探索,从而在练习中寻找答案。

2.4教学语言生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和环境,能够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很多学生一提起来体育教师,就认为体育教师很凶,说话声音大而且不留情面。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改变学生对自己的这种观点,通过改变语言、态度等,让体育课变得轻松、幽默,而不是僵硬、压力。

2.5将体育活动生动化、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师要致力于带领学生去体会体育运动中无穷无尽的乐趣,把体育活动描述的吸引人,并且要鼓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和体验。比如说教师在进行体育描述时,要抓住体育活动的重点进行描述,让学生一听觉得有意思并且能够注重体育活动的重点。比如说在进行跳远训练时,教师要强调空中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再比如说进行快速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种紧迫感、追逐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各小组,每组学生占一个跑道。下一个起跑的学生比第一个其起跑的学生要慢三分钟。教师要求上一个学生不能够被下一个学生超过,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紧张感和刺激感,在心理压迫下就会快速的完成体育任务。

2.6重视语言的鼓励作用,培养学生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有些学生在进行耐力跑步时,会因为一些原因坚持不下来,动不动就想放弃。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身边鼓励学生,教师可以让身边的学生一起大声为这些学生呐喊加油,还可以为学生鼓掌等帮助学生坚持下来。这样学生不仅会充满力量和自信,而且还会完成对自己的挑战。总之,语言艺术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采用的艺术。教师要利用各种语言、语调等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勇敢的完成对自我的挑战。

2.7教学与游戏结合、增加学生参与度

游戏是最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喜欢去做游戏,因为不仅能够收获快乐还会缓解压力。尤其是面对高中生,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课业重,教师要利用体育课巧妙地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在放松的情况下完成体育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明确这节课的活动目的。到底是想锻炼学生的跑步能力、跳远能力还是各种球类等活动。明确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小游戏来进行体育教学。比如说教师要想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就可以带学生们玩“贴煎饼”,这个游戏不仅能够让所有的人参与进来,还能够通过学生选择的不可预知性让游戏紧张起来。在紧张和刺激下,学生的头脑会更加灵活,反应也就会更加灵敏。再比如说教师想要锻炼学生的投球准确性和观察力,教师就可以让为学生分组,学生两两搭配,来进行投球,并且可以通过“奖惩制度”,输了的学生要完成一圈跑步比赛而赢了的学生就是观众等来激励学生进行比拼。这些游戏的开设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能够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既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完成了教学任务。

2.8巧妙利用教学器材,实现教学目标

体育课囊括很多活动,跑步、球类、跳绳、跳远等数不尽数。所以教师要巧妙的利用各种教学器材,丰富体育教学课堂,并且由浅入深的带领学生走入体育的世界。在体育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制定学期目标。这一个学期想要学生通过各项体育活动,获得什么样的体育技能。比如教师想要通过体育课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投篮技能,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观察力等实现篮球教学。教师在学生学会一些技巧后,还可以通过举办比赛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比赛与配合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3将体育课与生活连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课的教学课堂之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是因为教师的体育教学课堂没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导致学生体育锻炼过于课堂化。此外单单依靠体育课上的教学就想要学生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将体育课与生活相连接,让体育课“生活化”,笔者也将提出以下建议:

3.1教学内容与生活链接,增加教学内容趣味性

在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将体育活动与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把握体育活动的要点,还会觉得体育活动有意思,便于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抛掷秧苗”的场景,抓住“抛掷”的要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规范了动作。再如设计接力赛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为接力赛紧张、刺激的氛围下注入趣味。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搬运物资”,学生通过接力传送物资。这样接力赛不再是锻炼学生速度和反应能力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成为了学生的一项生活游戏。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讲体育教学内容和生活链接,让学生抓住体育活动要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2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因为体育课程的开设有限,上课时间也有限制。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将体育课与生活连接,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如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简单的体育活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跑步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制定一项每天都能完成的体育活动,比如每晚做几个俯卧撑等。并且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提问学生有没有做、感受如何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日常生活锻炼的习惯,还能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加上体育课的兴趣。总而言之,高中体育课在学生高中学习阶段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目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必须积极解决体育课问题,改变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还要帮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学习体育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教学态度和语言等方式丰富体育课堂,这样才会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趣味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1]王春欣.高中体育课堂兴趣教学分析[J].新校园(中旬),(10).

[2]郑国华.兴趣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01).

[3]李志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的兴趣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1).

5.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 篇五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社会教育这一个完整的教育链中,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应当全方面发展,而体育则是其他各方面发展的基础,只有体育教育搞好了,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上来,大学生的其他方面才能够得到发展。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大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1. 高校体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现状

首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轻理论、重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实践课程,而对于对实践课程有指导作用的理论则显得重视不足。我国各高校在这种意识指导下一味的强调学生体质水平,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与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等思想相背离,不利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其次,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还在沿用过去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不仅如此,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体育其实就是一种身体教育、一种体制教育,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再次,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且大多数体育项目的趣味性较低、难度较大,难以提高的体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考核制度与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没能将学生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多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然而,众所周知,每一个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具备针对性。不仅如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制度也过于单一,没有实现多样化。体质较好的学生每学期都可以取得好成绩,而那些体质较差的学生虽然每个学期都在认真的锻炼,但是所取得的成绩依旧不怎么理想,所以我们说,现行的高校体育教育考核机制没有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深化高校体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将学生的长远需要以及近期的教学效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谓的近期效果其实就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素质得到极大的发展,而学生对体育的长远需要则是指终身运动思想的确立,想要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长远需要,高校的体育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潜能。

(2)要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努力的学习,既能够熟练的掌握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够由于自身的兴趣而产生对学习体育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和身体得到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掺杂一些与体育史相关的内容,强化体育竞技,实现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锻炼三者的有机统一。

(3)改革高校体育教育考核制度,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在传统的体育考核制度下,很难有兴趣去参与体育锻炼,追求体育教学目标。正因如此,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改革考核制度,实现有针对性的考核,使体育考核制度能够真正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对高校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

[4] 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认为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教学培训、引导各院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邀请体育专家以及优秀运动员到校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竞争力,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最后,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教师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体育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5)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体育教学应当以体育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那些复杂的篮球技战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学生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深入的了解篮球技战术的应用。又如在进行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榜样的力量,让那些练习得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做,这样学生一方面有了想要超越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有了一个参照标准,了解了自身的不足等等。

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更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严于律己,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体育知识,以良好的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学习体育,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大学生的需求出发,以体育教育改革制度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体育教育改革顺利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原耕 .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促进高校体育改革 [J]. 体育学通讯 ,1991,01:28-29+34.

[2] 胡效芳 .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02:120-122.

[3] 薛予阳 .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01:92-93.

6.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篇六

通过资料数据显示,人在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回答能力是由不同的感觉所刺激并且在大脑中形成多次的统合训练而联系成的。

在我国小学生感觉失调原因分析,普遍都是由于外界对其刺激量缺失造成的,其表现为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心理、生活障碍等。

而本文立足于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启示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启示方法;分析探究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运动教学”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当今我国的生活环境的全新改变,也严重的出现了很多感觉神经得不到好的发展的学生,统一叫做“感觉统合失调症”。

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城市当中学生的得病率已经达到了15%~35%。

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明显的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几率,通过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得病几率。

一、感觉统合的含义概括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其概念含义也是由英国有名的生理学家谢林顿首次提出的。

并在此的基础之上,经过相关的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分析,终于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以及如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

并指出在孩童的大脑中具有相当高的发展、塑造性,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仅存在大脑中一个区域内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对大脑当中各个区域中的信息进行解释、结合。

而大脑只有达到灵活的转变,才能对事物的分析上产生正确的认知。

通过大脑接受到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部整合,并逐个对大脑进行感觉上的刺激,经由大脑反复的分析综合,能够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形式的过程就叫做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青少儿童的大脑在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以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而儿童一旦对感觉统合的缺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发展[1]。

二、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者产生紊乱现象

中枢神经是整个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基础,意味着要想找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就要从最主要的中枢系统上分析。

由于学生的感觉统合是由大脑中很多中枢神经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感觉神经和不同区域中的枢神经之间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感觉外物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另外,还有很多药物以及问题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中枢系统紊乱,致使感觉统合的失调[2]。

2、大量的缺少对小学生感觉上的刺激训练

通过有关的数据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在产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是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逐渐开始了,但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收到的刺激想对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对感觉统合的刺激是要在出生之后才可以进行的。

而当今这个逐渐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很严重的“剥夺了”孩子的感觉刺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3]。

三、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小学生的影响

1、对小学生的学习上产生了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低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是对学习产生困难,感觉统合失调下的学生在同比于正常学生在对学习的阅读、记忆、理解上都有着发展滞后的情况,缺乏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

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在行为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注意集中、好动、调皮等,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较正常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行为[4]。

2、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外界事物的信息来获取的,而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事物信息进行统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出不正确的主观思想。

虽然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智力上都处于平均水平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智力没有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

四、感觉统合的训练队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启示分析

1、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以种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之处也在于它并不是需要对知识的积累上,而是表现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上。

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个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运动方法来进行教学的。

而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充分的把教学内容与感觉统合相关的训练想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制还能帮助学生改正感觉统合的失调。

2、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

总的来说,很多感觉统合的训练原本就是一种体育技能,但是由于感觉统合设计到理论知识很广,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的训练感觉统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3、组织“听海”类似的体育活动

听着海声,感受生命的运动,这种类似于“听海”的体育活动,它能有效的使学生开放自己的五官,并学会运用大脑进行思考问题,产生出试着动手去试一下的想法,让孩子可以在这样比较特殊的体育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我,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5]。

五、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产生出越来越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孩子身体的刺激为主要的手段,结合目前小学生的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的针对于感官刺激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观。

参考文献

[1]李淑萍.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理论的基础体育教学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02:105-108.

[2]毛雪娜,竺本杰.探析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3,13:52+54.

[3]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08:40-43.

[4]井丽.刍议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241.

7.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 篇七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水平一阶段关于各种方法的跳的教学中, 先讲解单脚双脚跳动作要领后设疑:谁还能想出不同的动作?此时, 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他们跃跃欲试, 做出了蹲跳、跬跳、双脚交叉跳等不同的跳跃动作。学生积极而又主动, 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的动作技能, 同时更好地锻炼了身体。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兴趣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实现学习目标。但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归纳起来有五点做法:一是, 设疑问难, 激发兴趣;二是, 教学互动, 师生参与;三是,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四是, 重视课程资源开发, 保证学生兴趣发展需要;五是,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以上几点运用到课堂中, 势必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起共鸣。

二、增强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

1. 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成功。

成功感是体育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中创设条件,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功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考虑选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制订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当目标完成时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成功, 从而提高自我效能。

案例:教学一年级“向左 (右) 转”一课时, 可以结合反应游戏进行分步教学:第一步, 让学生判断左、右手;第二步, 双脚原地不动, 用面部朝向表示左右;第三步, 身体上身不动, 用双脚脚尖指向表示左右;第四步, 用脚和头按口令指向左或右, 然后身体随之而转, 另一只脚随口令并步立正, 完成动作。这样, 通过分解学习, 逐步提高目标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动作, 完成教学目标。

2. 面向全体学生, 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行为表现是个体评价自身效能的一种参照, 其力量是无穷的。当学习者看见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时, 会增强自我效能。

案例:在技巧课“支撑跳跃”一课中, 教师将学生按身高分成四组, 开始练习时同组的学生有第一次跳跃就成功的, 有的学生是通过几次尝试跳跃成功的, 还有的学生却不敢尝试。教师通过让同组学生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并让学生之间开展合作互助, 最后胆小的学生也跳跃成功。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和先成功的学生是落后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 在教学中起到了身教重于言传的效果, 对落后的学生而言形成了期待效应, 进而转化为自我效能。

3. 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言语说服。

来自教师或权威人物的建议、劝告、解释和鼓励, 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鼓励学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是不要讽刺他们, 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是不要过分赞扬他们, 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鼓励的方法也应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学习目标设置能力的教学策略

1. 指导学生设置短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从课程改革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相对集中的、明确的一个长期学习目标。但长期目标也是由若干个短期的、具体的目标所组成的。只有让学生先完成短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体会到成功, 才能更有效地完成长期教学目标。

2. 指导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又是可以实现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才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斗志与学习兴趣。长久的良性循环会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发掘的潜力。

3. 给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空间。

学习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自己选择的还是被教师指定的, 对目标的实现会有不同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自选学习目标,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定的学习目标能, 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30米快速跑教学时, 可采用让距离跑的教学方法, 但应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伙伴, 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选定起跑线, 并自定达成目标,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增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学策略

自我监控能力是自主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它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进行计划、评价、反馈和调控。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监控才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更好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1. 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

要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首先要求教师必须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 积极采用交互、合作等教学模式, 使学生自己规划学习进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其次,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有关自我监控的知识, 并注意向学生传授自我测试、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等基本方法和知识。

2. 改善影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很多, 既有家庭、学校及社会文化等外在环境因素, 也有学习动机、学习归因、自我效能等学生自身内在因素。除了内外在因素影响外, 学生自身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五、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1. 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学习方法是构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学法也要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能强求一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去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并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 投篮教学, 先让学生尝试各种各样的投篮方法, 然后让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和爱好, 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动作。教师再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学习, 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高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2.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方法能够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了解学习方法科学运用的好处, 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以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继承下来, 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新的方法。

3. 指导学生监控学习方法的使用。

通常这种监控是由学生自己以及学习伙伴来完成, 最初可以由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监控学习方法的使用情况;到一定的阶段以后, 教师可以尝试指导学生自己以及与伙伴一起讨论、评价来逐渐提高学习方法的运用效果。

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进行群体合作的教学策略。

群体合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通过自己所处的角色与任务来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首先, 应在教学环节中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逐步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其次, 要捕捉良好的合作时机。一般情况下在以下几处设置:一是在辨析知识间联系和区别处;二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三是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四是在学生思维的卡壳处;五是在容易混淆、加强思辨处;六是在引导探索、寻求规律处;七是在需要协同操作时。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8.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习 篇八

关键词 中学体育;学习策略

一、体育学习策略的涵义

体育学习策略是指体育学习者在一定运动目标指引下,依据运动学习情境与条件,对运动学练习过程进行适宜的控制与调节。体育学习策略是学生会不会学习的标志,是衡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学习策略在学生体育学习过程呈现的是一种运动心理活动行为实践操作过程,是学生运动认知策略与身体运动中自我心理调控相联结的表现程式。

二、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学习策略的作用

1.促进教学方法的应用

体育学习策略的应用目标是为了指导学生自主性的运动学习,实施有效地体育实践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学习实践操练过程中保持合理的选择性和方法性。体育学习策略对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不断地采取新的教学方法,补充新的体育学习策略,以适应体育学习的不同需要。教师能够使学生正确处理和应用体育学习策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与提高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心理焦虑的能力,这些方式应简单实用,具有可操作性,选用方便,以取得实际运动学习效果。

2.指导学生运动的作用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是以教授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为核心目标的,“唯技术第一”与“成绩第一”,但实际效果却却与之相反。而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由只是学生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转变,将运动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或群体。而教师则致力于选择正确的运动学习策略、科学锻炼与学练方法和合理的安排身体运动学练计划,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运动创造力。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一生中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锻炼的总和。终身体育是从一个人的生命启始到结束生命阶段,所进行的身体锻炼以及从中获得的劳动适应、环境适应与生存适应。由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将朝着“健康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因而终身体育思想将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之一。因此,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着重要发挥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其中优化体育学习策略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以及实施终身体育的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个体体育学习策略的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与锻炼、激发运动学练智慧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运动自主学习、自主身体锻炼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三、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实施体育学习策略的要点

1.学习选择趣味化

趣味化体育教学表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学习策略一味追求其生理效应是不全面的。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练不同的运动项目,从而切实实施趣味化运动教学。其次,要针对各种项目的特点,通过改变竞技运动项目的特殊规则,设计协同式比赛形式、改造新型的运动项目等手段。

2.内容指向生活化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习策略的生活化既是指体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体育教学中加入社会生活中的相关要要素。例如体育课中巧用红、黄、绿牌,红牌停,绿牌跑,黄牌等待。模纺生活中交通要口的红、黄、绿灯指示。既让学生掌握与学会应用生活中的知识,又在体育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体育内容生活化实际上就是在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体育个人化、家庭化,即使体育行为溶进个体或家庭生活的过程中,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行为。

3.体育学习策略系统化

体育学习策略的应用是具有系统化的,其具体内容是由众多的细致策略构成的。一般包括教师体育教学策略和学生运动学习策略。促使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与运动方法,学会正确的运用提高技术、技能与素质的各种手段。教师在训练中要将学生所学的运动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与结构,形成锻炼知识的系统化,并加强相似技术动作之间与各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和联系。促使学生所学练的各种运动技术动作成为系统的、结构的动作系统。

4.学习过程心理化

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要改变和完善人的心理、个性和行为方式,而心理学正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个性和行为方式的科学,所以,教育活动没有心理学参与是不可设想的。实质上体育运动学习本身就是个体心理变化与发展过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体育思想、体育观念、个体情感和运动行为指导与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在运动习得中完善自我人格。学生的运动学习行为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馈也会对教师的运动教学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从教从练的实际方式。提高体育知识学习效果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是具有复杂性的心理教育过程,如集中注意力的运动学习方式的应用会直接对教师讲解与示范法的作用起着重要的影响;再如念动训练、自我暗示、指导评价等融入体育教学过程,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发挥学生的潜在内因力量。

参考文献:

[1]郭庆秋.体育学习策略及其教学[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04):52-54.

[2]董传升,鄂立军.关于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3,(09):24-25.

[3]李军华.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135-136.

上一篇:共青团工作职责与规章制度下一篇:网络广告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