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07-28

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8篇)

1.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探究(2011-11-27 21:16: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有效教学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其内容有学科交叉现象。山东省地方课程共三科,分别为《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汇总来说,都是一段材料学习。如何设计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会学,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两级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开放思想,敢于创新。

一、全面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目标、实施、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2.“改革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要把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资源”。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企业以及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4.学校对学生研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防止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过于偏重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评价的倾向,一般不用考试的方法。

二、怎样进行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怎么学、怎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2.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知识,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用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地方课程来源于生活,地方课程服务于生活。学生对地方课程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融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

3.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4.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5.学生对地方课程课的热情程度。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从教师设计角度来看:

“教学的最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教学设计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用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提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材料,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把学什么?怎么学?还给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材料而不是讲解,是组织原始信息而不是处理加工;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学好相同的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培养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小学的地方课程应视为应用课而不是理论课的学习,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地方课程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正确理解湖屯镇1246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可简称“六步循环教学法”

“1246双主体、互动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

围绕一个中心:实现绿色高质量;

立足两个基点:教师、学生“双主体、互动式”;

实施四条策略:学练结合、师生互动、分层递进、当堂达标; 采取六个步骤:“(引)明确目标—(导)问题导入—(学)启发探究—(教)归纳提升—(练)跟踪训练—(评)快速反馈”。

实现“湖屯镇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六大特征:一是“有目标”;二是“高成绩”;三是“师生对话”;四是“小组落实”;五是“快节奏、大容量”;六是“学练结合”。

四、关于校本课程的教学法:(以《走进陶山》和《范蠡文化》为例)

(一)学会设计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道、记住或了解陶山的、或范蠡的相关知识。

2、学会探究陶山或范蠡相关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开发建设,实现人人当小设计家。

3、学会当小导游,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激发开发建设家乡之情。了解范蠡文化,增强自豪感,进而掌握范蠡文化。

(二)正确理解校本课程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区别:

1、在校本课程课堂上,知识性目标是第一位的,要在知识性目标完成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能力培养是第一位的。

2、在校本课堂上要把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用在课堂上,用多种实践活动形式来实现知识的落实,但不能上成综合实践活动课。

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要把校本的内容“实践化”“拓展化”“活动化”,即如何开展研究、怎样行动、呈现怎样的成果等,首要目标是过程与方法层面的。

(三)《走进陶山》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方法:

根据“引—导—学—教—练—评六步循环”教学步骤,《范蠡文化》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这样设计:

1、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经验走进课堂,教师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如谁去过陶山?谁知道有关陶山的传说故事?你调查了解了陶山的洞、树、草、等?你上网查查有关的内容?针对每一课内容布置相应的预习内容。

2、激趣引入。课堂一开始,或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材料,或让学生讲故事、讲传说,或教师讲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引入一美丽的旅游境界。

3、提出目标。提出具体的本课的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并提出具体的学习方式,生生合作,小组完成,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4、自主学习。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中呈现的一段段材料,都很精美、简洁,图文并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学会。要求小组内真正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5、系统整理。采取问题抢答、击鼓传花、问题接龙、小组质疑、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性目标,知道、或记住材料。

6、当堂训练。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人人都能当小导游,人人当小设计家,那么教师就要对于如何当好小导游提出具体的要求,如礼仪、如讲解、如形体等;对于如何合理科学设计给予一定的指导。

7、拓展升华。对于每一课、每一段材料,我们都可以用说、读、写文章、写诗、画、唱、演、做手抄报、做知识卡片、做特色旅游产品等动手实践活动。

8、总结评价。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开展多种性的评比,如优秀小组、如优秀小导游、优秀小设计家、优秀小辩手等等,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四)《范蠡文化》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数学设计方法:

根据“引—导—学—教—练—评六步循环”教学步骤,《范蠡文化》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这样设计:

1、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经验走进课堂,教师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如学习《范蠡文化》时,教师安排预习内容:谁知道范蠡的故事?谁听过范蠡的传说?有什么样的相关的成语?你上网查查有关的内容?针对每一课内容布置相应的预习内容。

2、激趣引入。课堂一开始,或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范蠡材料,或让学生讲故事、讲传说,或教师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3、提出目标。提出具体的本课的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并提出具体的学习方式,生生合作,小组完成,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4、自主学习。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中呈现的一段段材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学会。要求小组内真正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5、系统整理。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范蠡文化,采取知识问答、教师讲解、生生合作,共同系统整理相关知识内容。

6、当堂训练。采取问题抢答、击鼓传花、问题接龙、小组质疑、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性目标,知道、或记住材料。

7、拓展升华。对于每一课、每一段材料,我们都可以用说、读、讲、画、唱、演、做手抄报、做知识卡片、做编剧等动手实践活动。

8、总结评价。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开展多种性的评比,如优秀小组、如优秀编剧、优秀小演员、优秀故事家等等,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五、《地方课程》教法学法设计:

1、教师要多做引导、指导,要学会做导演。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学习、多研究、多积累,才能做到引导时循序渐进、不蔓不枝,指导时游刃有余,指导到位。

2、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不能上成语文课、地理课、历史课,但要把多种学习方法用在课堂上,敢于放手,解放教师和学生,解放头脑感想,解放嘴巴敢说,解放手脚敢做,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方式诠释、演绎、展示、交流。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增强能力、升华情感。

3、采取“六步循环”:“(引)明确目标—(导)问题导入—(学)启发探究—(教)归纳提升—(练)跟踪训练—(评)快速反馈”。

4、体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特征”:一是“有目标”;二是“学练结合”;三是“师生对话”;四是“小组落实”;五是“快节奏、大容量”;六是“高成绩”。

(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首先要定好位,再谈怎么教学。每一册教材的扉页都印着同样的一封信,具有指导作用。让我们先看看编这套教材的专家怎么说:

同学们,你是不是很多次设想过:长大了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当你知道了这一切,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叹: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从以上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套《传统文化》教材强调的育人功能,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紧接着在下文中,编者提出了本套教材的学法,让我们明确了:《传统文化》的教学,适合运用语文教学手段诵读法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应该怎样学习才好呢?学习这门课程,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记、背;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了。童年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记住、背诵下来的东西,能终生不忘——这叫“童子功”。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中特别有兴趣的课题,搞一点“研究”。这样不断地学下去,你自然就有一颗“中国心”了,从气派到做派,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

《传统文化》的编者指出了以“读背法”浸润学生的人格,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知”到“行”,从而最终成为“真正的中国人”。那么,编者的建议是否真的适合《传统文化》这门课的教学呢?

“记诵浸润式”教学法。课上采用海量阅读教学,糅合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运用对学生进行层层浸润。主要做法多读、多背、多用,与《传统文化》教材的编者提出的“读、诵、记、背”的学法如出一辙,符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课题会出现不同的教案设计,《传统文化》课要达成最终的教学目的,显示其“传统”“经典”的力量,把握以下授课原则很重要:

1.读诵为主,扎实提效。

《传统文化》这套教材每本书每个单元的目标达成都依托于经典文化典籍中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学典籍就要以诵读为主。教学《传统文化》更要以读背为主,理解为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反刍品味。

以下做法实用有效:

多读:开课复习环节减少繁文缛节,可以领诵一句,学生顺着往下背,作为组织教学;新授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拼音自己读、自己悟;练习时调动学生主动性,学生领读,领一遍跟三遍。正音为主,理解为次。

多背:运用减字辅背、顶针背诵、镂空背诵、看译文背诵、触类旁通背诵。扎扎实实提高诵读效果,避免“学过有印象,一背全忘光”的现象。

2.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反复运用所学语言,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见识均来自于生活,将知识运用于生活时,会让知识充满生机,学生变得兴奋、灵动。例如:学了“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那么可以看看谁做到了,有点像思品学科的“导行”环节,并互相评价。再如,设计生活情境填空题,让学生根据前后文的意思运用经典词句;引导孩子课外结合生活情境主动运用所学的经典篇章句并进行集锦。

3.尊重、相信学生。相对于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并不要求深度理解,因此我们老师更应该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让学生阅读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让学生解答和争论来自学生的疑难等等。给学生自己“披荆斩棘”的机会,就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机会,也是学生“内化”传统文化“精髓”的机会!教师得有尊重、相信学生的做法。如:通过“可以上课了吗?”把学生推到学习主体地位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如:在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自悟,相机询问学生:“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哪里不明白?”根据学情调整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4.探究性原则。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集体探究难点问题。具有研究价值的,搞点“课题研究”,例如:“歇后语里的故事”、“唐诗宋词唱起来”等小课题。纯粹的语言文字上的难点不要“恋战”,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留待“反刍”时的无师自通,保持学生的探究状态。

5.活动性原则。不要为活动而活动,这是诵读的补充。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唱一唱唐诗宋词、拿出画笔描绘意境、创设“情境串”演练、设置闯关、小组竞赛、说说生活中自己怎么做的、猜一猜字谜、画谜、歇后语等。

横观《传统文化》每本教材,都分为这样几个单元: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表面上单元侧重不同,实际上都是教学诗词歌赋,通过诗词中的意境了解人物、地理等,感知中华灿烂文化。因此教学中应借鉴语文诗词教学,并以记诵感悟为主要教学方式,根据经典篇章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教学和补充。

纵观整套12本教材,每课都分为这样几个板块:1.经典回放(或:人物剪影、诗话揽胜、艺海拾贝),2.温馨点击,3.活动广角,4.成长袋(或:成长阶梯)。以上4板块大体与六步教学法(引入—诱导—学习—总结—练习—评价)一一对应。我们完全可以依照教材的编排,顺势构建《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注意突出以“记诵为主”的教学思路。具体的参考流程如下:

一、引导。迅速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习主动性。

二、学习,位于“经典回放”的那部分。

1.范读原文。学生模读,正音。

2.自读自悟。

3.质疑问难,略知文意。

4.回读感悟,依境自背。

其中可穿插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减字扶背、顶针背诵、镂空背诵、看译文背诵、触类旁通背诵等。

三、小结,学习“温馨点击”部分。

1.围绕课题谈谈自己的所知。

2.读一读课本上的“温馨点击”。

四、练习,进行“活动广角”。

多种活动巩固、拓展,重视学以致用。参考每课“活动广角”提供的活动和上文中的“活动性原则”。

五、评价,参考每课“成长阶梯”的建议进行。

六、作业:根据课堂上有价值的生成和学生的研究兴趣而确定是否布置“小课题研究”。

(实际教学时根据每课课题不同进行细节改进。例如后附《歇后语》一课的教案中,练习环节1、2步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背诵歇后语,而是设计了多种情境反复运用歇后语,实际上每次都是在读、在背、在理解、在运用所学。第3步拓展活动“猜一猜”,活动形式可以细化为:猜儿歌里的歇后语、讲故事猜歇后语,看表演猜歇后语、出示实物猜歇后语,看画谜猜歇后语等。而评价环节是随机运用歇后语评价,贯穿于整个新授、练习环节,并没有在第五步单独进行。)

以上教学流程是基于对《传统文化》教材研究和教法研究后初步小结出来的,这样教学能比较适合这套教材,也比较适合学生动起来的需要。但是,上述流程还比较保守。还应做足诵读环节,减少讲解和拓展活动。

中国传统的快乐教学法——吟诵。吟诵的声调和音韵有助于学生理解经典,避免枯燥的讲解,识字、正音、表义一举多得,而且吟诵过的内容会经久不忘。

古训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蕴含着上述道理。因此,“读诵浸润法”成为《传统文化》教学中最经济、最适用的教学方式就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二)《环境教育》课堂教学

《环境教育》是以身边的环境问题为中心设计内容,基本上我们要“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1、问题探讨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探讨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小学生对某一个有争议性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法的主要步骤是:

第一、提供含有问题的材料或者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材料可以直接反映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动一番心思。

第二、讨论面临的问题。一般来说、小学中年级学生,问题的难度要小一些,教师随时进行指导说明,解决的问题也要尽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小学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讨论难度大一些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总结讨论,写出个人体会。通过激烈的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每人递交一份自己的解决方案。

2、“综合学习—合作讨论”式教学模式

《环境教育》课程中,将自然现象、科学常识和法律知识等融为一体,其中所涉及的领域包罗万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实现与语文、音乐、美术、自然、科技、哲学等学科的整合,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进而进行合理的归纳综合,实现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课程目标。该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①课前收集,自主整理

收集和分析环境信息的能力是学生认知环境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重要途径。收集信息是分析信息的前提,分析信息是将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内化为学习者心智结构的过程。而社会活动、社会环境的知识领域为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因此,上课伊始,根据专题内容搜集相关知识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务。一般的专题内容,放在前一周进行;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

收集环境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同时应注意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针对所获取的信息,对照书中内容及主题,进行合理的筛选、甄别,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前搜集、自主整理这一环节落到实处,才能为下一环节学习提供强大的资源保证。

②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定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可以师生共同创设,可以由学生利用上一环节搜集的资料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除自创外,想方设法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想出各种办法。如通过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新课,运用栩栩如生的描绘,吸引学生;再如针对专题内容,可选取相关内容的歌曲,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满足学生欣赏美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如身临其境一般,进入美的天地;又如灵活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提供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这个阶段在课堂开始时进行。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级内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这一环节是这一课的核心部分,经过了上一环节的小组内部交流,学生已经了解了本组研究的内容,但是对于其他组的研究内容却不知道或知之甚少。于是,小组的汇报成为了其他小组了解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当然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提醒学生认真听取其他组的汇报,否则是不会获取知识更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

④课内巩固、课外延伸

所谓课内巩固,指在教学中,针对本节内容,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如巧妙进行小结,整合交流的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等以达到对本节内容的巩固、升华。一堂成功的环境教育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小学环境教育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是一个能激励学生思考、探索、想象、联想、创造的“省略号”,而不应该是到此为止的“句号”。

所谓课外延伸,就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伸,将学生有可能适用的常识、经验等补充进去,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可以是教师的点拨,学生课下再留心环境,获取新信息,达到新认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并精心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认知、形成能力、升华情感。

(三)《安全教育》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模拟表演”式教学模式

本模式适合于“在社会中”这一领域中的安全常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拟生活场景,即虚拟生活中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另一种是模拟社会角色,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社会角色,现场表演。

这一教学模式大体可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①自读文本,自主设计

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②创设情境,模拟表演

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或播放一段生活录象,或展示一处社会场面。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模拟表演活动,让最具代表性的小组在全班公演。学生模拟表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过程,是社会生活原型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基础。

③评价反馈,提升感知

模拟表演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表演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是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现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效过程;是形成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辨别美丑能力的有效途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感知,在错误与正确的交互认识中,学生会逐渐明晰自己的观念,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社会观的目标。

2、“参与实践——体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参与实践——体验探究”教学模式,适合于课外实践活动。本模式是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安全常识,培养学生安全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在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安全自救、自护能力的提高。

这一模式的基本环节有:

①激情引趣,设问引思

激情,是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引趣,是引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设问引思,是提出问题、是激情引趣的有效手段。

②展示思路,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之后,就要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行分析,展示学生的思维,理顺学生思路,规划参与安全实践的方案,论证进行活动的可行性,制定参与实践的具体步骤,设计带着怎样的问题去实践,明确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③参与实践,体验探究

实施这一环节,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是合作者,甚至是服务者。

④归纳总结,指导实践

让学生参与实践,是为了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知识,并进而指导实践,因而必须进行归纳总结。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汇总,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收获,谈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2.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二

一、地方旅游资源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地方旅游资源基本概念

地方旅游资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兴趣,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种类很多,例如历史古迹、陵墓、古建筑、古城镇、民风民情、文学艺术等;自然旅游资源有名山、大川、瀑布、森林、草原、海湾、彩虹、夕阳等。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姿的旅游文化。

(二)地方旅游资源特点

地方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旅游资源由不同的要素组成。(2)地域性,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带有地方色彩,存在地域差异。(3)不可移动性,旅游资源在地域上是固定的,形成了其垄断性。(4)重复开发性,旅游资源可长期反复利用。(5)观赏性,其开发就是挖掘资源中蕴涵的美,使人们通过旅游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功能和价值

(一)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功能

1. 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德育

惠东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惠东的高潭镇是我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被称为“广东井冈山”,中洞村更有“东江红都”之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教科书的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自然“融合”,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现实,产生强烈的真实感、亲近感和认同感,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参观、走访、社会调查等不同形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革命志士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现在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进取心。

2. 利用蓝色、绿色旅游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惠东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绵延数十公里的海湾,是人们观海听潮、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港口海龟湾是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在综合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学习,到社会中实践,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能使学生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导入、课中引用、课后延伸等多种形式,把学生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紧扣地方气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爱护大自然,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发掘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惠东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着眼于经济发展,让学生分析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 利用古代旅游资源开展历史文化教育

惠东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构成了古色古香的文化景观,创造并传承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创建了古老的人类文明。有效整合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领略这些古文明的同时,了解家乡文化,培育家乡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产生为家乡发展发愤学习的责任感。

4. 利用民俗文化开展审美教育

惠东地区有着悠久的地域文化素材: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体育、民间美术、服饰、传统节日等,整合这些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使学生熏陶于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搜集当地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民歌、渔歌等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能感受渔歌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渔歌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之情,扩大学生感受美的空间,满足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的需求。使其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培养审美素养,更能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摆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价值

1. 理论价值

惠东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为开发研究校本课程提供了广泛的素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开设地方课程特色选修课,使得地方特色课程教学灵活多样,满足教师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地方课程与生活、社会、自然的联系,从而弥补新课改的不足。形成了特色教学资源,丰富了地方课程教学体系,为地方课程教学探索一条新路,使地方课程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2. 实践价值

通过充分利用惠东旅游资源来开设和实施地方课程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特色选修课,让地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能力。探索旅游资源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学习,到社会中实践。通过参观、走访、社会调查等不同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校本课程与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应用价值

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全校乃至全县,将会大大提升我校、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形成特色校园文化,也一定会推动和促进惠东县经济、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策略

(一)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原则

1. 因地制宜

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方课程的开发要就地取材,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实施校本课程,需要利用当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选择学生有兴趣的内容,激励学生观察、调查、探究,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体现地域特点。

2. 学以致用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要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学生提供走向自然和社会的机会,通过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感知生活,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资源共享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的基础条件,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开发研究渠道,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理优化配置,体现校本课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采用挂图、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

(二)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策略及途径

1. 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明确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与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适应地方和学生的需要。应有效整合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学生的德育活动课程,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要让学生在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价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融合。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完善,学校特色化越来越明显,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主要因素,统一的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学校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情况。课程改革要立足于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增加课程的地方性,把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到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校本课程,使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鲜明。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赋予教师自主权,促进了教师角色意识的改变,教师从单一角色转换成多重角色,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从理论的高度解释自己的实践行为,是理论的构建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了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丰富提高了知识水平,增强了思维能力,教师教育智慧普遍提高,培养了其现代化教学的能力。

(3)整合、开发、利用地方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掌握的课程,课程资源广泛,凸出学校特色,展示学校形象,利用地方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学校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地方旅游资源引入校本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性、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育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开阔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1)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自主权

开放教学空间,提供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到旅游景点当讲解员,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参观、访问、做志愿者,完成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带来快乐、丰富其生活,减轻其学习压力,为其人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校本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2)营造活动空间,提供展示平台

要结合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学校特色,营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实施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对各项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从学校特色出发,又与创特色学校的建设有机结合,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一致

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在课程实施和使用后,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助于该课程逐步走向成熟。

实现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课程各方面的因素,多方面收集信息,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一致,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综合评估,重视发展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路,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总之,校本课程的相关评价,应关注过程,更要关注其发展方向,深化和发展教学评价。

(三)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途径

1. 挖掘人文资源

人文环境的营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人文资源,选择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要点,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引用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多渠道采集信息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其一,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信息资源。其二,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识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材案例资源。其三,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采集信息,构建开放性课堂,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建立信息技术专题网站,进行探究活动,搭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利用网络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3. 筛选、归纳、提炼、编制校本教材

在收集校本资源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筛选资源时,要考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其与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在筛选校本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优势和地方文化的特色,从培养目标、学生需要、学校发展、社会需要几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估,把收集到的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加以归纳,形成校本教材课程资源库。

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落脚点是学生发展,因此,并不是所选的资源都能利用,有些原始的资源只经过简单的整理加工是不能转化为课程的,必须进一步提炼才行。这是地方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的关键一步。

在资料相对丰富的基础上,采取选用、改编、新编的形式,按照分工,由主创人员设计编写体例,编写校本教材《绚丽惠东》,共六章。教材编写出来之后,进行仔细的检查校对,编辑排版然后印刷成书,供学生上课使用。

总之,校本课程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学生的个性,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教师和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不断地接受新刺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培养了师生思维的广阔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立足地方资源,彰显地方特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薛静尧.要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学刊,2006(1).

[2]杨思窍.开发校本课程的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5).

3.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整合课程;开发;节水环保教育

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共同点是: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节水环保教育上可把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进行整合,以提高节水教育的效果。

一、因地制宜开发节水环保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注重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龙游实验小学位于衢江和灵山江的交汇处,是全国绿色学校,重视学生的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我校教育的一个特色。我们以环保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作为我校节水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抓手。

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两江卫士》的内容框架:

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我们强调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领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

二、规范实施构建节水环保教育校本课程的模式

小学生“节水环保小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分四个阶段,即:确立主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价。

(一)确定活动主题,落实活动的趣味性

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总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展开实践和探究活动的,在一定程度上活动主题规定了活动的内容,也影响活动方案的制订。选择什么主题,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选好活动的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活动主题的选择,坚持“近”“趣”“行”的原则。如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的教学:上课伊始,我通过课件出示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片和家庭中浪费水的镜头图片,让学生针对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

甲生说:我原以为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可看了公益广告后我知道人们浪费水很严重,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别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乙生说:我妈妈用洗衣机洗衣服图方便,第三次的漂洗水从来都不接起来利用的,现在我知道了这么干净的水白白流掉是很可惜的。

丙生说:我原来洗澡淋浴器的水也一直都是哗哗地开着的,现在我知道了这样也是比较浪费水的。

我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看了这些画面后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呢?”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师相机板书,从而引出主题:家庭要节约用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有的要了解家里一天和一个月的用水量;有的要观察家里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有的要探究家里可怎样节约用水。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形成研究课题——《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制订研究方案,落实活动的自主性

方案往往先由一至二名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负责撰写,然后通过小组集体研究,再提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确定。活动方案是为活动顺利完成而详细编制的施工蓝图,是开展活动和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活动方案的制订必须完善和可以操作。方案应包括活动主题、问题背景、活动目标、研究方法、所需资料、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研究过程、成果形式等。

还是以《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为例:

如班里范文宇小组他们给自己小组取名为“蜘蛛侠小组”,以下是他们组制订的活动方案:

1.人员分工:组长:范文宇;材料管理员:蓝江博;摄影:韩逸夫;汇报员:徐智晨;记录员:涂璟晟、方宇轩;秩序管理员:叶唯一。

2.活动计划:

3.活动的目的: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了解节水的必要性,增强人们关于节水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出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4.活动采用的方式:(1)问卷调查;(2)做节水对比试验;(3)通过书本和网络查阅资料。

5.设计的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

(1)您家一个月一般用水( )吨。

(2)您家洗衣机洗衣服第3次漂洗的水是怎样处理的?( )

A.直接排掉 B.接起来冲马桶。

(3)用热水器前那段冷水是怎样处理的?( )

A.直接排掉 B.接起来利用

(4)你家的抽水马桶是否进行节水改制?( )

A.已经 B.没有

(5)您家水龙头有滴漏时是否及时更换?( )

A.及时更换 B.拖到流水大时再换

(6)洗衣机的漂洗水和淋浴前的冷水没利用的原因是( )

A.嫌麻烦 B.水便宜不值几个钱

(7)您家家人洗澡的主要方式是( )

A.淋浴 B.浴缸泡浴

学生的活动方案设计好了,活动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活动方案的制订要有扶有放,扶是给学生样子参考让学生知道方案的格式,放是方案要由学生自己动脑设计,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三)实施活动方案,落实活动实践性

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它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性、实践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及生成性等主要特征。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敢于实践、友好合作、特别要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和鼓励学生要随机应变,要敢于面对各种生成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活动场所在教室外或在社区、工厂、农村的(如灵山江的水质进行检测和受污染成因的调查),在交通安全、被考察对象本身的危险度等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份书面活动安全须知。其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根据活动生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使实践活动更切实际、更加流畅。

下面是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灵山江水质及污染原因的调查实践”时,学生撰写的报告选摘:

我们乘车沿灵山江堤坝逆流而上观察,母亲河静静地躺在我们的身边,它不再是往日清澈见底的山泉,也没有了优美动听的歌喉,一座座白色甚至黑色的“小岛”飘浮在河面上,江水不时泛起黑色的恶浪,还散发出一阵阵令人作呕的臭气。我们拿出老师发给我们的PH试纸测水的酸碱度,试纸呈淡橙色,水的PH值在4~5之间。我们一路采访了许多人,了解了河水被污染的原因。

问:老爷爷,灵山江以前是怎样的呢?

答: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灵山江特别清澈,特别的甘甜。我们可以在河里捉到鲜活的鱼、虾,夏天大家都爱在这里游泳、洗衣。

问:这条河被污染有多少年了?

答:已经有很多年了。(老爷爷摇着头,一脸的无奈)

问:您知道这条河是怎么被污染的吗?

答:是人们把生活垃圾、工厂污水排入河中引起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采访、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受到的教育才会深刻,体验才会到位。所以实践是活动的核心,只有让他们亲自经历,他们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四)活动的总结和评价,落实活动的生成性

总结与评价是活动的终结阶段,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显性表现形式,它对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有持续的兴趣至关重要,因此,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是不断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和最具魅力的,就在于其生成性。

4.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安全防范主线,普及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师生的安全自护能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平安的良好校园氛围,增强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安全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全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目标:

大力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实践演练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总体思路:

课程实施总体思路,主要体现在:“编、学、练、考”。

“编”: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学”:以《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为教材,学习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掌握防护技能。

“练”: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项安全演练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摸拟现场组织学生实践演练,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考”: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整改提升,进一步强化学校师生安全。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启动、编写教材阶段(月—年12月):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制定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2、师资培训阶段(

1月—2月):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了解《安全手册》内容,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为课程实施培训教师,提供师资保障,并营造氛围,为课程实施提供思想保证。

3、课程实施阶段(202月—6月):按照课程设置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演练。

4、课程实施小结和提升阶段(年6月至7月): 对强调的实施进行考核,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整改,以便为新学年的课程实施作准备。

五、主要工作: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召开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会议。成立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成立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组成编写组。

2、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认识,为课程实施营造氛围。

3、编写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①编写内容:安全手册分为两大板块:一块侧重“防”即防护知识,一块侧重于“救”即急救常识,主要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具体为8个方面:

(一)校园活动安全:如“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上下楼梯有什么要求?”“室内活动怎样注意安全?”“上体育课衣着上应注意事项?”

(二)家庭生活安全:如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防止烫伤,安全使用刀具,防火防盗等知识。

(三)食品安全:如日常生活中饮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学会识别安全食品、过期食品、变质食品。

(四)交通安全:如步行、骑车、穿越马路、乘坐机动车、轨道交通等分别有哪些安全事项等。

(五)消防安全:如何防火灾,发生火灾如何报警,如何逃生,怎样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六)社会生活安全:如何防范意外伤害,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如何脱险等。

(七)心理安全:本教材主要针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交往问题进行引导,没有必要对心理健康作系统的阐述。可以只选取如:考试态度怎么办?怎样控制愤怒?学习压力太大怎样减压?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与导性交往等内容。

(八)急救常识:如触电、煤气泄漏、摔伤扭伤、骨折、流鼻血、食物中毒、烫伤、宠物咬伤等急救常识,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

②编写要求:

本教材的阅读使用人群定位于初中学生,要求教材选取的防护急救知识,必须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离中学生生活较远,过于生辟的安全知识可以不选取。

教材语言表达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读懂、理解。

教材选取的防护急救知识最好简便易行,便于操作。过于专业的知识可以不涉及,急救知识仅限送医院前的处理,送医院后由医生作出决定,本教材不用涉及,也不可就使用药品(特别是处方药品)作出过多建议。

③编写体例:

由编写人员商定后统一。

4、培训师资:

本教材由班主任、健康课教师、校医负责授课。学校将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然后传授学生。培训人员由本教材编写者、健康课教师,校医组成并聘请其他专业人员来校培训。

5、课程设置:

①本课程授课(活动)时间为每周五班会时间,每次授课时间为一课时(40分钟),两周授课一次。

②安全实践演练活动由政教处另行安排时间。

③本课程授课教师为各班班主任。安全实践演练活动由政教处统筹协调,各班主任、健康课教师,校医及学校安全工作人员参与组织。

④授课所要求的备课、授课(或班会活动)要求和其它各学科要求一致,每月检查教案(一个月两份教案),和班主任手册一并检查。

⑤课堂授课检查由政教处负责。政教处定期检查,并组织人员听课(班会),课(班会)后进行交流讨论。

⑥定期召开课程实施研讨会。每月一次,时间为班主任会时间若有需要也可定其它时间。

6、安全教育实践演练:

①定期组织校内安全演练。如快速疏散演练、上下楼梯及楼道活动安全演练、常见急救演练等。

②聘请消防局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消防逃生演练。

③聘请交通警察就交通安全进行讲座。

④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配合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⑤根据课程需要开展其它实践活动。

7、小结考核与整改提升。

①期末进行课程实施考核,考核对象为本课程实施的责任人员。考试形式为过程检查,资料检查(主要检查教案及课科),同时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提升水平进行检查,如进行问卷调查、安全知识书面考试、及实践操作考核。

②考核结果纳入教师期末绩效考核管理。

③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整改提升。

六、实施保障及要求。

1、各班必须保证本课程实施课时,要求按课表落实授课(活动)时间,不得随意挤占挪用。

2、本课程实施的相关责任人员要各负其责,强化责任意识,要进一步认识“安全大如天”,认真落实本课程。

5.校本课程课程纲要和教学方案 篇五

课程名称

《绘本阅读》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总课时

课程简介(200字内)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设绘本课程。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和普通的图画书有区别)。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

本期校本课程课中以“绘本”阅读为主。绘本以其图文并重,相辅共存的故事架构方式,非常符合低段儿童阅读。

背景分析

(500字内)

目的和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已不是以往简单的吃饱,而是转变成享受美食,健康美食。本课程就是通过中外饮食文化、历史的学习,以及健康有益的饮食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对美食修养的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使食育教育起到丰富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绘本阅读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识字量少,对文字内容的理解能力欠佳,而图文丰富的绘本能让孩子有一个轻松的起点。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手法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时既享受文学也感受到美学。

资源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在当代社会中阅读对于人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阅读的相关知识,为写话课做铺垫。

课程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2.知识目标:通过分享阅读体会,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提供学生的读书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技能目标:通过绘本阅读,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周次

内容

课程实施

第一周宣传推广绘本阅读,制定阅读计划,做好阅读准备

(一)时间安排:

每周校本课上,师生共读一本绘本。

中午到校后至上课前这一段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为自由阅读时间。

在家读书时间自由安排,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双休日每天读书不少于一小时。

(二)确定书目:

在读书内容上不能放任自流,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先确定一学期要读的书目,让学生根据推荐找到自己能读且爱读之书,每人制定一个自己的阅读书目。最后班级制定出总书目公示在教室内,师生共同监督实施情况。

(三)解决书源

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读书的来源问题。

1、适量买书。

2、广泛借书。

第二周《爷爷一定有办法》

第三周《肚子里有辆小火车》

第四周《我爸爸》

第五周《石头汤》

第六周表演体会绘本含义

第七周《猜猜我有多爱你》

第八周《不要再笑了,裘裘》

第九周推荐二十四节气系列绘本阅读。

第十周结合自己谈谈阅读的收获

第十一周成果展示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同时,将优秀家庭的图书信息传递给其他家长,以促进书香家庭的建设。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家长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阅读情况,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籍。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画的故事。

主要参考文献

我爸爸

》教学方案

单元

《我爸爸》

单元课时

主题

绘本阅读

总课时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童年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梦里可以有自己飞翔的影子。童年应该是由一个一个串起,那些故事里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小小的烦恼,有我们的秘密花园。童年里,最需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是我们漂亮的老师,可以是我们拄着拐杖的老外婆......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图画、听故事,相信通过绘本课的教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培养终身的阅读爱好者。更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能感染孩子周围的人,让别人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带来的成功。

学习目标

1、在通过绘本听故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爸爸对子女的爱,同时也表达出子女也爱爸爸。

3、在听故事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

评价设计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家长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阅读情况,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籍。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这个学期你读过哪些绘本故事?

2、师:是啊,绘本总是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和感动,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我爸爸》.这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这本书获得了安徒生大奖。

二、引导阅读

1、瞧,这就是布朗先生的爸爸。他用一句话说了爸爸的特点。找一找哪个词说出了爸爸的特点?(很酷)

2、有多酷呢?看,他什么都不怕,连大野狼都吓不倒它。当大野狼闯进家门时,爸爸一声呵斥,大野狼灰就溜溜的逃走了。爸爸酷吗?酷就大声说出来。

3、更酷的还在后面,他要和你们比一比啦。咱们一起读。变红谁能用“可以”说说你爸爸可以干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清楚、完整。

4、大家敢和布朗先生比一比呢?他还会走钢丝。老师读。布朗先生很会写句子,他用了一个“会”。谁能用“会”说说你爸爸会干什么?

5、再来和布朗先生比。老师读。读后“敢”变红谁能用“敢”说说自己的爸爸?

6、接着往下看。师读: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布朗先生为了写他爸爸的酷用了很多词。我们一起来读读:可以、会、敢。总结:今后同学们也可以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用上这些词来说,使句子更完整。

7、瞧,布朗先生还这样说他爸爸:

他吃的像马一样多。

你觉得谁写得好?我也写了一句话,他吃的很多。

好在哪里?预设:布朗先生写得好,好在他写出了爸爸到底吃多少,吃的像马一样多。

总结:说得真好,今后当你想到吃得多时,眼前马上就能浮现“马的样子“了。像这样的写法就叫做把句子写生动。这就是布朗先生语言的魅力。

11、咱们一起再来读读布朗先生绘本中生动的语言吧。瞧,通过布朗先生这样一写,爸爸马上就成为百变的爸爸啦:他时而是马,时而是河马,时而是大猩猩,时而是泰迪熊。

9、他有时还是这个样子。太酷了,她的头发就像是扫把一样酷了!

10、为什么布朗先生的爸爸这么好玩呢?秘密其实就藏在一句话中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总结:原来就是这一个字——(爱)。因为爱,所以怎么看都觉得爸爸很酷,都觉得爸爸可爱。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他吃的……

11、你爱自己的爸爸吗?让我们和布朗先生比比看,谁更爱自己的爸爸吧!请你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爸爸像什么一样,怎么样?

看谁说的爸爸最可爱。小组交流,展示。

12、大家刚才都说了自己的爸爸。你觉得你的爸爸有没有超过布朗先生?其实在孩子心中,只要你愿意陪伴家人跳舞,哪怕你的舞姿再笨拙,哪怕你的身材在走样,那也是舞蹈家。而且是个怎样的舞蹈家呢?(预设:伟大的)

13、同样的(出示课件25,依次出示26、27)大家一起读出来。

14、为什么在布朗心中,爸爸这么厉害,这么酷呢?(预设:爱)对,因为(师读)我爱爸爸,我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15、大家看,因为爱,所以爱,所以他是好了,现在轮到你们了,看谁最爱爸爸。请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的爸爸是什么?(说说爸爸的优点,看谁的爸爸更厉害)。小组交流,展示

三、总结升华

好了,就到这里。为什么提到跟爸爸的趣事说也说不完?是因为小朋友通过今天的阅读都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爱。(课件出示31)课下同学们可以学着布朗先生这样,将自己的爸爸画下来制成绘本,下节阅读课咱们一起分享!

备注

肚子里有辆小火车

》教学方案

单元

《肚子里有辆小火车》

单元课时

主题

绘本阅读

总课时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童年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梦里可以有自己飞翔的影子。童年应该是由一个一个串起,那些故事里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小小的烦恼,有我们的秘密花园。童年里,最需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是我们漂亮的老师,可以是我们拄着拐杖的老外婆......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图画、听故事,相信通过绘本课的教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培养终身的阅读爱好者。更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能感染孩子周围的人,让别人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带来的成功。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绘本初步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让小朋友们学会健康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让小朋友们明白绘本阅读应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知道图也会说话。

评价设计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家长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阅读情况,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籍。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以图片形式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一座神奇的火车站,里面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看看自己肚子里的那个火车站。

2、播放PPT封面

师:小朋友们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你们在这张图片里都看到了什么呀?预设:小精灵、大草莓、小火车、一座火车站

师:这些小精灵就住在我们肚子里的这个火车站里,那里到底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绘本吧。

二、欣赏绘本,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

1、播放PPT,教师解说画面

这个小姑娘叫朱丽亚,她刚刚从幼儿园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朱丽亚听到了一阵“咕噜噜”的声音。

师:小朋友猜一下这“咕噜噜”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2、播放PPT,教师讲解画面

师:哦,原来这个声音是从她的肚子里发出来的。那为什么小女孩朱丽亚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呢?预设:因为她肚子饿了。

3、播放PPT,画面

师:小朋友在画面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预设:看到了一座火车站、火车、还有小精灵。

师:小精灵都干什么呢?预设:小精灵都在睡觉呢

师总结:原来朱丽亚肚子里“咕噜噜”的声音是小精灵睡觉打呼噜的声音呀。

师:小精灵们的工作是什么呀?

4、继续讲述故事到“也不会把它弄疼”

师:朱丽亚吃午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精灵们为什么会那么生气?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

5、讨论:学生讨论朱丽亚怎么吃午餐才不会把小精灵们弄疼?

6、继续讲述至“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特别有趣”。

师:朱丽亚吃的食物到了肚子里小精灵们会怎么做呢?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呀?拿着什么工具?小精灵们把食物变成泥装进火车箱后会运到哪里去?

7、讨论:学生讨论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终点站在哪里?

11、继续讲述故事:朱丽亚肚子里的小精灵工作的时候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火车不够用食物大山怎么运走呢?香草冰激凌、巧克力奶昔又把火车给冻住了,小精灵们开始抗议,朱丽亚开始肚子疼了。思考:朱丽亚为什么会生病?

9、讲述完绘本的最后一部分。

设问:朱丽亚的肚子为什么不疼了呢?小精灵做了那些呢?请同学们夸一夸小精灵。

三、观察图片,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教师出示后蝴蝶页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小精灵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说了什么?跟着老师来念一遍好吗?

四、表演游戏,出示小精灵工作的图片

师:小精灵们工作的十分起劲,小朋友们学一学小精灵们工作是的动作吧,老师来放音乐,大家一起来扮演小精灵。放《开火车》小朋友们进行表演游戏。

五、延伸活动

在PPT当中放置有关消化系统的图片,供儿童阅读,有助于加深对消化系统的认识。

备注

爷爷一定有办法

》教学方案

单元

《爷爷一定有办法》

单元课时

主题

绘本阅读

总课时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童年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梦里可以有自己飞翔的影子。童年应该是由一个一个串起,那些故事里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小小的烦恼,有我们的秘密花园。童年里,最需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是我们漂亮的老师,可以是我们拄着拐杖的老外婆......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图画、听故事,相信通过绘本课的教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培养终身的阅读爱好者。更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能感染孩子周围的人,让别人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带来的成功。

学习目标

根据绘本适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本课程重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儿童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通过绘本可以培养儿童读图和阅读简单文字的能力,让儿童积极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研究快乐绘本阅读对儿童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激活、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健全等方面的作用,学会阅读,而且要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创造和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绘本阅读中健康发展。

评价设计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家长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阅读情况,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籍。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引入故事

(一)师生谈话,根据题目推想情节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图画书。(课件出示封页)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故事的题目

2、观察封面:

看,封面上一位慈祥的白胡子老爷爷手里搀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他的小孙孙,叫小约瑟,他们手拉着手,在乡间的小路上走着。猜猜看,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

3、(出示环衬页)观察上面有些什么?

(带星星的蓝色图案)

这是一块蓝色的布料。故事啊,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观察图画

问题点拨理解

(一)奇妙的毯子

1、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

2、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们看,小约瑟盖上这条毯子,睡得多甜哪。小约瑟每晚都伴着甜美的梦入睡。这真是一条奇妙的毯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喜欢约瑟。瞧瞧,他们看约瑟的神情。

(二)“毯子“变“外套”

过渡:约瑟拿着毯子跑到爷爷家,爷爷一看,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

1、指导朗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

2、猜一猜:这块料子还够做什么呢?

3、看图观察:那爷爷究竟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睁大眼睛来看——“……一件奇妙的外套。看,秋天来了,这外套改得正是时候呢!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

4、想一想:看,约瑟在和他的好朋友打招呼呢!好朋友看见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会说什么呢?小约瑟听到赞美,心里会想到谁?

总结阅读绘本的方法:阅读绘本时不光要读文字,更不能错过其间美丽的画面,在读的过程中还要动脑筋猜一猜、想一想故事的情节。

过渡: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

(三)“外套”变“背心”

1、看,他的小伙伴也觉得外套太小了,可是约瑟愿意丢掉旧外套吗?约瑟会说——?

2、约瑟跟我们一样对爷爷充满信心。于是拿着这件老旧的外套跑到了爷爷家。爷爷正忙着给客人量身做衣服呢!看到约瑟来了,爷爷会怎么做呢?

3、指导朗读: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4、猜一猜: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猜猜看还够做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件奇妙的背心!

5、想一想、做一做: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看,当他推开教室门的时候,小伙伴和老师多么惊讶!你能不能想象出约瑟脸上的样子呢?他可能会怎么说?谁来表演一下?

过渡:老师、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因为有爷爷为他做这么奇妙的背心。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背心也变得——(老旧了)。

(五)故事高潮:纽扣丢失

1、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来猜猜看,这颗纽扣的命运后来怎样了?

2、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呢?一起来看看——

(出示画面)师生合作读故事:

3、看图想象:

(1)有没有人安慰他呀?猜猜小妹妹会说什么?(2)有没有发现小妹妹的身后藏着什么?看起来好像把这条毯子看得比娃娃还重要,藏在身后生怕哥哥发现,猜猜看,这毯子会是谁送给他的?

(六)故事结尾:出人意料

1、约瑟是不是就这样一直沮丧下去呢?(没有)

2、来看看,第二天,约瑟去上学。嗯,回想起了爷爷、布料和自己之间的事情,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唰唰唰地写着。他说:“这些材料还够……”

3、钮扣已经没有啦,什么都没有了,还够做什么呢?

想不出来很正常,老师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想不出来,正是因为它的结局这样的出人意料,所以才成了著名的故事。想不想知道?

四、交流感悟

1、瞧,就是这本书。(出示书本及课件)这本书是加拿大画家作家菲比•吉尔曼女士写的、画的。是台湾的宋珮老师翻译的。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奇妙的书。好书呀,还要与人交流,交流让我们得到的快乐更多。

2、爷爷把一块普普通通的布料都做成了些什么?

(依次板书: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真是奇妙!

3、约瑟为什么舍不得丢掉那些老旧的衣物?

是啊,爷爷亲手缝制的一件件衣物记录着约瑟成长的岁月,陪伴着他童年的美好时光。约瑟越长越大,神奇的布料越变越少,但是始终不变的总是爷爷对约瑟的——(板书:爱!)

4、你喜欢这位爷爷吗?为什么?

是呀,爷爷慈爱、勤劳,心灵手巧,无论遇到什么难题——爷爷一定有办法!

五、故事创编

1、钮扣真的消失了吗?它掉到哪里去了?(猜猜看,讨论)

2、(出示图画)看图画的这个角落里,这里还有一家子呢!老鼠一家在干什么?(发现纽扣)

观察小老鼠的头巾、小背心、背带裤,你还发现了什么?

3、他们怎么会有这些蓝色的布料的呢?

4、(翻书)其实啊,在书的每一页的下面都有一长条,画着老鼠一家的生活。一本书,两个世界,两个故事。这就是这本书更奇妙的地方。

5、引导学生想象,创编故事:神奇的蓝色布料会使小老鼠一家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回到家可以自己编一编,明天讲给同学听一听。

备注

石头汤

》教学方案

单元

《石头汤》

单元课时

主题

绘本阅读

总课时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童年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梦里可以有自己飞翔的影子。我们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是我们漂亮的老师,可以是我们拄着拐杖的老外婆......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图画、听故事,相信通过绘本课的教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培养终身的阅读爱好者。更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能感染孩子周围的人,让别人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带来的成功。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这个绘本,告诉孩子们绘本中所蕴含的一些东方文化象征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2.通过听故事感受分享使人快乐。

3.学习用图画和文字一起读故事。

评价设计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那么你们认为的幸福是什么?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吧!

二、了解封面

出示封面:学生观察后回答获取的信息

1.文字信息:题目、作者、翻译者、出版社

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猜测故事,看到题目你认为故事会怎样展开呢?介绍有关文字作者,图画作者,翻译者以及出版社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了解在看一本书时应该关注的信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喜欢一个作者,就喜欢他的一系列作品,也会根据作者自身的经历来感受他作品的特点。

2.封面上的图画信息

师:三个和尚和一个小姑娘趴在圆圆的大锅边上,满怀期待地看着大锅里的三块石头,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在期待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读图能力更强,最先看到的应该是画面,而封面的图画像题目一样,往往能反映一本书的主旨,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为后续阅读奠定基础。

师:孩子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到底在期待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和石头有关的故事吧!

三、了解扉衬页

三个大小不一的石头中间有一个放勺子空碗,衬纸以白色为主,给人以素净简单的感觉,灰色的石头就像福禄寿三位禅师穿的衣服,瓷碗上的印着复古的花纹,能从中看到东方文化的印记,这副画面已经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

【设计意图】在了解扉衬页的同时,介绍有关扉页,衬页的知识。

四、PPT出示绘本内容

师:孩子们,我们读书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读绘本也一样,我们要小声默读文字,认真观察每一副的图画的细节,还要图文结合用心思考。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候图画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更丰富,比文字描述的更形象更具体,而你们的读图能力又比我强,所以我在读的时候,同学们认真聆听,和图画进行匹配,我讲的不完善的地方,还请大家及时提出来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学会读绘本,读绘本不仅仅是读上面短短几行的文字,还要看图画向我们透漏的细节,图文合奏才是读绘本的秘诀。

1.第一遍:老师读,学生配合图片聆听

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走在一条山路上。他们一路聊着猫的胡须、太阳的颜色,还有布施。

“什么使人幸福,阿寿?”最年轻的阿福问......【设计意图】初读绘本,不做任何提问,不打断孩子们,让学生在认真的聆听中整体感知整本绘本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2.第二遍:老师读,学生补充图画内容

(1)看到三个年龄不一的和尚,你想到了什么?

(2)你从村庄中六个村民的形态和面部表情的特写中读出了什么?

(3)三个和尚被村民拒之门外,他们的反应是怎样的?有么有惊慌失措和愤怒?

(4)黄色衣服小女孩儿的出现预示着什么?

(5)小女孩儿从家中滚出大锅,用大锅煮石头汤时,其他村民是什么反应?

(6)村民们从家中拿食材煮汤时,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7)村民们欢聚在一起品尝石头汤时,是怎样的情景,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

(11)三个和尚离开村庄时,桥头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和刚来时的情景一样吗?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图片,读出文字描绘不出来的信息,学会图文结合读绘本。

3.谈谈你的感受

读了这本绘本,你找到使人幸福的秘诀了吗?谈谈你自己的感受吧!

三个和尚为什们叫阿福、阿禄、阿寿呢?(介绍福禄寿所暗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孩子用口头语言进行复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把这本绘本复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幸福的秘诀吧!

4.配插图

给你喜欢的文字配上插图或用图画来绘出你自己想说的话吧!

【设计意图】让孩子以涂鸦的方式画出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五、小结

同学们,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分享,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你献出一点爱,我献出一点爱,大家彼此奉献,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奉献吧!分享吧!做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懂得分享的人,我们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备注

绘本表演教学方案

单元

绘本表演

单元课时

主题

绘本表演

总课时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童年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梦里可以有自己飞翔的影子。童年应该是由一个一个串起,那些故事里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小小的烦恼,有我们的秘密花园。童年里,最需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是我们漂亮的老师,可以是我们拄着拐杖的老外婆......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图画、听故事,相信通过绘本课的教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培养终身的阅读爱好者。更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能感染孩子周围的人,让别人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带来的成功。此时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可以尝试自行阅读

学习目标

1.通过绘本表演感知绘本故事;

2.在独立朗读中感知故事情节,加深故事印象。

评价设计

1.能够将故事讲明白,使听众明白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

2.表演动作符合故事情节

学与教活动设计

我们已经听过许多故事了,但是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同学们也学习了这么多生字,大家可以自己讲故事给老师听吗?

活动一:选一位举手同学上台念绘本,可以念自己的绘本也可以选取图书角任意书目,投影展示绘本图像;

活动二:选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根据绘本内容做出相应动作及表情,配合念书同学,增进听众的听故事体验。

活动三:邀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听众评价,是否完成评价任务以及教学目标。

备注

《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方案

单元

《猜猜我有多爱你》

单元课时

主题

绘本阅读

总课时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童年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梦里可以有自己飞翔的影子。童年应该是由一个一个串起,那些故事里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小小的烦恼,有我们的秘密花园。童年里,最需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是我们漂亮的老师,可以是我们拄着拐杖的老外婆......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图画、听故事,相信通过绘本课的教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培养终身的阅读爱好者。更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能感染孩子周围的人,让别人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带来的成功。此时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可以尝试自行阅读

学习目标

1、在优美的意境中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兔子与小兔子间浓浓的情意。

2、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尝试以具体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幼儿感悟真挚深切的“爱“的情感,并能勇敢地表达出来。能感受父母长辈的爱,懂得感恩。

评价设计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观察图片,谈话导入

今天郭老师带来一个故事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本图书的名字叫什么?有没有小朋友认识这上面的字呢?郭老师告诉你们上面两个蓝色的字念猜猜,下面的几个字叫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爱你》不过这上面有这么多字都不认识没关系只要认识一个字“爱“。因为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兔妈妈和小兔子是怎么相爱的呢?仔细听一听,看一看,我要开始讲故事了。故事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欣赏作品,感受爱的氛围

1、教师读故事:小兔子该上

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兔妈妈的长耳朵不放。

他要妈妈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喔,这我可猜不出来“,兔妈妈说。

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在开。“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妈妈一看也把手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恩,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兔子兔妈妈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示爱的?(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张开?(说明心里的爱多)一起来表演:“我爱你有这么多。“

2、请小朋友继续看看小兔子和妈妈还用了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来表示对妈妈的爱呢?

教师继续讲故事:小兔子把手举了起来“妈妈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

兔妈妈也把手举了起来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小兔子又想了一个好主意:“妈妈我跳的有多高就有多爱你“他笑着跳上跳下。

兔妈妈也笑着跳了起来:“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兔妈妈跳的可真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了。这真是跳得太棒了,小兔子想,我要是能跳得这么高就好了。

提问:小兔子又用了哪两种方法表示爱妈妈的?(心里有爱要大声说出来)老师来当你们的妈妈,我们来比一比,把脚也踮起来,请小朋友看看妈妈的爱多,还是你的爱多?)(伸高手臂:妈妈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跳高:我跳的有多高就有多爱你)就这样小兔子和兔妈妈说着说着来到了山脚下。他们看到一副很美丽的景象。这美丽的景象里面有什么?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河、小路、小草、小花、大山、小树、竹子、房子等等)兔妈妈和小兔子看到这么多,小兔子就用看到的景色里的一个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你猜猜他怎么说。小兔看着竹子对妈妈说:“妈妈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朋友们小兔说的好不好,他怎么说的“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朋友你们能用其他的东西来表示对妈妈的爱吗?试试看大山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花有多香,我就有多爱你小草有多绿,我就有多爱你小路有多远,我就有多爱你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爱你,小朋友说的都非常好,心里有多少爱就要大声的说出来。

继续讲故事:小兔子讲着讲着,他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了。他望着高高的夜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妈妈,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闭上了眼睛。“哦,这真是很远。“兔妈妈说,“非常非常的远。“兔妈妈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他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然后他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三、拓展思维,迁移作品

1、师提问:小朋友这个故事爱多吗?平时在家里你爱谁?有没有爱上你的同学?

2、说一说,我对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的爱教师出示大海、大山、大树、星星、月亮等图片,先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台前来选择其中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师:刚刚老师听小朋友说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确实我们的爸爸妈妈都那么爱我们,那我们也来表示一下对爸爸妈妈的爱吧,你们看,我这有这些图片,请小朋友用这里的图片来表示对爸爸妈妈的爱好吗?

四、教师小结

师:爱让我们这个世界温暖起来,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爱,只有表达出来才会更温馨,小朋友们这么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会用这么多的爱来爱你们哦。

今天晚上别忘了对你爱的那个人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明天午睡的时候别忘了对你的小伙伴和你爱的那个老师说“猜猜我有多爱你“。

备注

《不要再笑了,裘裘》教学方案

单元

《不要再笑了,裘裘》

单元课时

主题

绘本阅读

总课时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童年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梦里可以有自己飞翔的影子。童年应该是由一个一个串起,那些故事里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小小的烦恼,有我们的秘密花园。童年里,最需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是我们漂亮的老师,可以是我们拄着拐杖的老外婆......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图画、听故事,相信通过绘本课的教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培养终身的阅读爱好者。更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能感染孩子周围的人,让别人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带来的成功。此时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可以尝试自行阅读

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表情等细节,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并表演。

2.通过自由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结伴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体验用笑容交到更多朋友的愉快感。

评价设计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播放音频导入,介绍封面。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你喜欢笑吗?

2.师:有这样一个宝宝和你们一样喜欢笑,可是它的妈妈看到它笑却总是对它说:“不要再笑了!”来,我们来看看是哪位宝宝和妈妈!

3.出示封面PPT:它们是谁?宝宝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裘裘,裘裘在干什么?妈妈的表情是怎样的?听,妈妈对裘裘说:“不要再笑了,裘裘!”(教师手指着封面题目)

4.师:妈妈怎么说的?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利用多种阅读方式阅读故事,大胆讲述负鼠妈妈如何教裘裘学习逃生本领。

1.教师引导幼儿集体阅读故事第1-2页,理解“装死”。

师:裘裘必须要学会的本领是什么?装死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学一下)为什么妈妈要裘裘装死?

小结:妈妈想让裘裘学本领来逃过敌人的伤害,看来妈妈真的很疼爱裘裘。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阅读故事第3页,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故事第3页)师:妈妈做了什么?裘裘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自由阅读第4-6页,理解故事内容。

师:妈妈后面又分别做了什么?裘裘又是怎么做的?

(1)请小朋友们阅读第4页-第6页,安静地阅读。

(2)幼儿自由阅读后回答。

4.播放熊的声音的音频,集体阅读故事第7-11页。

提问:裘裘遇到了真的大熊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5.小组合作阅读故事9-13页,完成思维导图并讲述故事的发展。

提问:熊分别对裘裘做了什么动作?裘裘的表现是怎样的?

师:请小朋友们安静地翻开书本,阅读第9页-13页,阅读完后请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操作卡片。

幼儿展学要求:分工合作,每5人为一组,一个小朋友来说故事内容,两个小朋友表演故事,再请一个小朋友来摆放及介绍操作卡,最后一个小朋友补充、总结。

小结:原来呀,当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裘裘学会了装死的本领。

提问:熊看到裘裘的表现后发生了什么?

6.幼儿两人为一组结伴阅读故事第14-111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师:熊想找谁学什么本领?(幼儿结伴阅读后讨论)

小结:笑容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也要经常笑哦!

三、情感迁移,体验交朋友的愉悦感。

师:今天你学会了笑吗?我们一起笑一笑吧!小朋友们的笑容真好看,现在我们带着笑容一起去其他班交朋友吧!

6.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 篇六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

要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概念,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错误认识:一是把校本课程视为国家课程的附属课程,当作升学考试科目的延伸,显然是曲解了校本课程;二是认为校本课程是国家下放课程管理的的一种措施,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随意开设选修课和编写补充教材,简单地理解了校本课程;三是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不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要求,孤立地理解了校本课程;四是认为校本课程仅仅是一种表面热闹的课程形式,肤浅对待了校本课程。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1、校本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学校处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资源,什么样的办学规模,什么样的办学特色,什么样的学生,都是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和研究的。只有通过分析和研究才能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和起点。起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这种定位是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我们不是常常要创办特色学校吗?不是随便说说什么特色就是什么特色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学校的外部地理环境因素,城市学校不同于农村学校,同是城市或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也不尽不同。这种地理环境的不同就影响着学校的教育风格。当然,我们不是给环境决定论以借口,而是要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作用。学校周围都是电子科技工商业,就应该重视对电子科技课程的开发;学校周围遍布旅游景点,就应该重视对旅游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周围都是种植业,就应该重视生物生长及应用方面课程的开发。另一个问题是学校的内部环境。具体地说,一个是物的环境,一个是人的环境。物的环境是指学校的场地,校舍,装备设施等等,人的因素包括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师的素质,学校的班级、人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在对学校内外诸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课程的大致走向。这种大致的走向,是要经过广泛而认真地讨论和

分析的,因为这是关键性的起点。

2、综合性

校本课程的综合性,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指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既指认识能力的综合,又指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学习过程的学习迁移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所倡导的”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就是指的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理论为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又一个重要启示: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知识性,也要

考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这里所说的综合性,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也指综合实践活动。举例来说,要解决一个学校环境保护的问题,就要运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社会的,历史的,地理的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就要运用动手的,体验的,测量的多种实践能力。而这种学科内容的交叉与渗透,各种能力的交替运用,正是

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途径。

同时,开阔知识视野,锻炼和提高各种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学科内容的交叉与渗透,是整合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各种知识和能力强加在校本课程之中,强加在学生学习之中,而要有序的,有效的,自然的蕴含在校本课程之中。

3、研究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重视研究性。这是因为,校本课程更贴近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过程。只有具备研究性的课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把校本课程看成是物化的,静止的的文本状态,而是要把校本课程视为更加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与创造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学习活动过程。只有饱含研究性意义的校本课程,才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

正如心理学的实验与研究表明的那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存在哪一种智力重要,哪一种智力不重要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组智力,以多元的方式存在着,有待于开发和利用。这就是启发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给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强项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并由此带动或促进其弱项智力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该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兜圈子,在课程文本的后面多列一些复习思考题。而应该脚踏实地的从本校实际出发,将研究性贯穿于校本

课程始终。

4、创新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创新活动。要使这种创新活动落实在实处,就必须确立创新意识。不仅要重视结果的创新,更要重视过程的创新。所谓过程创新,就是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策略,手段等方面的创新。能使学生在摄取知识的同时,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

身素质。

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开放的。所谓民主的,就是说校本课程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校本课程的编制能体现出一种对话式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过程。所谓科学的;是指课程的目标、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学生实际的科学性。教师必须依照校情的实际,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有序地设计课程。所谓开放的,是指校本课程的设计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校本课程不应当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应当是具有探究性、创新性教学情境的信息。在这种教育信息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可见,校本课程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反思„„从

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1、挖掘人文资源

构建校园人文环境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形式有:(1)环保为主题:通过植树、种草,动物模型的合理放置,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2)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学生平常饮用水、洗手器械等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性化服务;(3)名人名言为主题:教室内挂名人名言条幅,走廊、过道作一些经典格言渲染,让学生耳濡目染;(4)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主题:如艺术长廊(学生习作)、学生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成长影集等;⑸其它主题:如司时播放音乐铃声、开办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有条件的学校制作雕塑等。这些形式都从不同层面反映着一种人文精神,突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

2、多渠道采集信息

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识的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再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活动:如小型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班长竞选等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再通过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社区资源

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校本课程的多向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才会真正成为“以校为本”的课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方法有:(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墓、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地方名士的影响:请地方名士畅谈人生、漫话家乡变化、搞科学讲座等,培养学生了解、熟悉、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感悟人生哲理,反对迷信,崇尚科学;(3)利用社区人才资源:主动赢得社区的支持,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提高辅导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4)建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当地的工厂、企业、动物园和植物园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我们只有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课改研究,才能使我们永远处于

教育改革队伍的前列。

1、教师要加强学习。

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不断学习,除了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外,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先进文化都要学习。要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积累知识,这样,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2、教师要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罔”,教师要善于把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要善于分析问题

和现象,继而作出科学的判断。

3、教师要勤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会发现不足和缺点,检验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我们错误的做法。

4、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

21世纪是一个加强合作的时代,不懂合作就无法取得成功。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许多教育资源稍纵即逝,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捕捉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开发校本课程,就是要以教育目标为宗旨,探求一个为达到教育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校本化的途径、方法、手段;换句话说,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选取一个从教育内容和过程到目标的师生

7.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校本课程,常州历史文化,《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使得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街区、古镇老街的保护在新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下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通过各种合理的方法实现对常州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关于《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选题意义

校本课程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 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首次公开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它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1]笔者认为,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给学生提供适应性课程的同时, 将其文化价值用于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及保护方面。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 到2015年, 要使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深入人心, 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必须做好文化遗产青少年教育工作。

二、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常州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 以“彰显常州文化内涵、传承常州悠久历史、活化常州历史街区、提升常州城市形象”四个方面作为创建的突破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挖 掘学生潜能、促进历史教师发展、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 [2]基于此, 笔者创造性地开展历史校本课程教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及历史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一课题研究内容。

三、《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常州历史文化 的价值

常州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控制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物等承载着常州地区的历史文化信息, 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未能完全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统一, 将包袱变成财富, 把保护转化成产业, 确实是当代中国许多城市面临的艰难的课题。《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常州历史文化的价值在于“复活”及“保 护”这两个重要的方面。

1.价值一:“复活老常州的记忆”

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环境, 保存街巷空间的记忆, 保持城市景观的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精神纽带。在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 在现代化步伐的推进下, 常州及常州人变得越来越不“地道”。有滋有味的常州方言被逐渐“非主流”, 形形色色的常州老桥被瞬间拆毁, 耳熟能详的常州老地名老街区被不断取代。常州历史文化的“复活”被逐渐提出来。在《地方 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过程中, 我们可以从常州方言、常州地名文化、常州名人趣事、常州的桥、常州风俗习惯五个方面“复活老常州的记忆”。“复活”成为研究的关键词, 要让常州历史文化“复兴”, 让常州历史文化“活跃”。基于此, 笔者在校组织了一场“常州方言大赛”, 小品、段子、相声等节目生动再现了常州方言文化的地方特色和博大精深, 让既熟悉又陌生的常州方言出现在校外文化活动中。常州经典民谣作品《东边牛来咧》最受欢迎:“东边牛来咧, 西边马来咧, 张家大姐家来咧。带个嗲花, 带个草花, 牛郎踏杀老鸦。”这几句民谣在校园中风靡一时。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此时更让常州方言 在校园中“活跃”起来。《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借助常州方言大赛这样一个良好平台, 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欢乐, 更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接触方言、亲近方言的绝佳机会。笔者认为, 虽然组织常州方言大赛并不能完全“复活老常州的记忆”, 却是对“复活老常州的记忆”的一次很好的开发与实施, 它实实在在, 同时取得较好效果。

2.价值二:“让回忆得到保护”

《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对常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让回忆得到保护”是该课题研究的目标。保护常州历史文化迫在眉睫, 如何通过《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实现这一目标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此, 笔者除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发与实施各类校本课程外, 还创建了“让回忆得到保护”专属博客, 利用当下流行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作为宣传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让回忆得到 ”专属博客中 , 我们创建了“特色课程、特色学生社团活动、论文与著作、活动视频、学生研究成果”等多项栏 目, 及时更新我们的研究及活动成果。这一专属博客既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 又是常州历史文化宣传与保护的重要平台。在博客中, 我们记录下每次精心设计的活动, 也与网友进行交流。在互联网的世界中, 宣传“让回忆得到保护”, 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和认可。

四、收获与反思

在新时期, 面对复杂的旧城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整体的发展观和开放严谨的治学态度, 综合考虑影响城市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 及时吸收新的科研成果, 保证旧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过程中对常州历史文化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在“复活老常州的记忆”、“让回忆得到保护”的推广工作中提供正能量, 但在文化产品的推广中做得还很不够, 我们将且行且思, 为常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尽一份责, 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郭, 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八

一、开发背景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德育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践行“学业争优”的德育理念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推动学生向未来更好地发展,学校提出了“学业争优”的教育实践观,积极组织教师根据职校学生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特色德育课程。

(三)积极推进职教德育课程改革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职业学校要调整、充实德育内容,促进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据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引入了时下流行的“微课程”概念,舍弃繁难偏旧的长篇大论,选取短小精悍的德育内容,高效利用晨读时间,合理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四)努力实现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中提出:“职业学校要在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中有机地渗透德育,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促进学习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为此,学校将语文学科与德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成语名言和美文佳段中提升道德境界。

二、课程目标

(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职校生。

(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

“读行天下——涵养最有品位的你”德育校本微课程共包括八个单元:“亲情篇”“友情篇”“爱情篇”“尊师篇”“劝学篇”“励志篇”“惜时篇”“职业操守篇”。

整体编排体例:言简义丰学成语、含英咀华记名言、低吟浅唱颂诗文、赏心悦目品华章、与时俱进赏微博、抽丝剥笋读新篇。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进行课程实施活动。

1.知识传授、道德养成与文化熏陶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二)教学方法

通过“口读”“听读”“诵读”“写读”“评读”“演读”等多种“微阅读”方式,教会学生“阅”和“读”,强化阅读兴趣,拓宽思考视野,实现语文素养与道德境界的双提升。

(三)具体步骤

1.本课程主要利用晨读二十分钟的时间实施。由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依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晨读内容及进度。

2.课间、午休时间播放学校配套德育教材录制的美文光盘。

3.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形式多样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主题辩论赛,德育小故事征文比赛等。

上一篇:公司领导活动报道下一篇:班旗授旗仪式讲话稿与班级元旦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