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服装观赏(共7篇)
1.中国各民族服装观赏 篇一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
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
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
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
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2.中国各民族服装观赏 篇二
8月9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副主席李超德以及来自全国55所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和列席代表约80余人出席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第四届第六次全体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92名、执行委员62名、专家委员9名。选举吕越、肖文陵、卞向阳、钱麒儿等为第五届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由主席助理、第四届学术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朱少芳作的第四届学术工作委员会工作报告,并宣布聘任李菲作为第五届学术委员会总干事的决定。
8月14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时装艺术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全体会议暨第六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副主席刘元风、张肇达、张庆辉、吴海燕、刘洋、苏葆燕、李超德、武学伟,以及“金顶奖”设计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新锐设计师等来自全国的近百位会员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时装艺术委员会委员127名、执行委员58名、主任委员10名。当选的主任委员分别是王玉涛、武学凯、计文波、陈闻、郭培、张志峰、邹游、祁刚、曾凤飞、谢锋。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由主席助理、第五届时装艺术委员会总干事杨健作的第五届时装艺术委员会工作报告,并宣布聘任孙婷作为第六届时装艺术委员会总干事的决定。(赖松)
2015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盛大启幕
8月23日,2015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在广州流花商圈盛大开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社长钱晋,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刘洋等嘉宾,以及来自意大利时尚界的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夏令敏对流花服装商圈多年来在打造区域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对继续办好流花服装节、做强“中国流花”区域品牌提出了殷切期望。
开幕式上,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向广东国际时尚艺术研究院授予了“中国服装时尚教育交流基地”的牌匾。随后,“米兰时装秀”盛大登场,掀起全场高潮。
广州越秀区作为当代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发源地,已经连续7年成功举办“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有力提升了流花服装商圈的影响力。今年,流花国际服装节延续了接轨国际、展贸落地的产业特色,流花商圈及广州周边城市共30多场展演将再度呈现一个流花闪耀、精彩纷呈的时尚舞台。(罗欣桐)
舒朗荣获2015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奖
近日,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暨纺织品牌文化高峰论坛上,以其富有特色的品牌文化及不断创新的亮点荣获“2015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奖”。
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暨纺织品牌文化高峰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承办。本次推介大会还推出了十大品牌文化企业以及品牌文化创新奖企业、老字号品牌文传承奖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涵盖了纺织行业的方方面面。
舒朗陆续推出舒朗、美之藤、GOGIRL、醉酷、珂蕾朵姆、3:3毛衫专家、风入松大衣坊等品牌,力促品牌集群发展,完善多元化品牌集群。同时,舒朗通过VIP沙龙专享传递舒朗文化。
企业一直致力于营造“阳光女性、舒朗人生”的美丽心境,依托十五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下来的舒畅明朗的企业文化,关注慈善事业也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烟台市政府召开的慈善工作会议上,舒朗董事长吴健民凭借长期热心慈善事业的实际行动和突出贡献,荣获市政府颁发的“慈善奖·最具慈善爱心捐赠个人奖”殊荣。(赖松)
多方联手搭平台力挺上海时尚产业
8月22日,由上海服装行业协会、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上海交通大学时尚产业研究所联合发起的“POKABOX盛大开幕风尚之夜”暨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S-569服装数字化创意园举行。受上述三方共同委托,在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牵头下,“上海交大时尚产业俱乐部”也于当晚宣布成立。
盛典上,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携手铂咖实业(上海)有限公司为超过150名国际时尚领域专业人士打造了一场盛大的开幕时装秀。开幕时装秀呈现了BAMANO、Quinn & Shauye、简体、5.W和渡真五个中国设计师时装品牌的设计作品。
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POKABOX中国设计师品牌创设孵化中心、高级成衣定制中心、“壹SHOW”专业秀场。其中,POKABOX中国设计师品牌创设孵化平台是上海服装协会联手铂咖实业(上海)有限公司专为扶持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打造的一个优势平台。
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公共事业发展部负责人DAVIE表示:“协会将在园区内常年举办各种会议、沙龙、时装秀、流行趋势发布等,全力支持POKABOX设计师创设孵化平台,扶持更多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使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上海时尚人士的聚集地、服装业界的活动中心。”
在谈到俱乐部成立的目的时,程伟雄表示,希望俱乐部的成立能为服装企业抱团取暖提供平台,为上海服装产业转型,为上海打造时尚之都做点贡献。
(赖松 文中伟)
天猫推出虚拟试衣间“魔搭”
8月24日,在“天猫焕新”2015秋冬上新期间,旨在提升用户体验的线上“虚拟搭配试衣间”在天猫无线端上线。
基于阿里大数据的搭配算法与风格识别,“魔搭”虚拟搭配试衣间可以帮消费者量身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目前,已经有TOPSHOP、GAP、Levi’s、速写等130多个品牌为“魔搭”商品池提供近万款商品,可以形成近百万种搭配。
在此次“天猫焕新”的品牌阵容里,国际大牌、全球快时尚、全球潮牌、韩国国民品牌、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线下传统品牌六大阵容格局清晰。天猫服饰总经理刘秀云表示,天猫今年更强调零售本质,更看重结构调整带来的内涵式增长。在不断引进国际大牌的同时,也积极携手传统品牌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建设全渠道。此外,还为国内具有原创设计能力的品牌提供资源和技术,进行孵化,助其发展,从而为天猫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具特质的商品。
本次“天猫焕新”中国原创设计力量也成为一大看点。从今年5月开始的“天猫原创设计大赛”进入第二阶段,独立设计师如张驰、吉承、罗靖、张琦等,原创设计品牌如生活在左、歌瑞尔等,在“天猫焕新”正式发布新品。(赖松)
8月20日,作为嘉兴企业品牌建设的佼佼者,华之毅时尚集团再次发力,正式启动品牌基地建设,企业转型升级迈出重要一步。
华之毅时尚集团此次奠基建设的品牌基地,将利用1~2年的时间,按三大主题打造别具一格的艺术馆,还包括中国服饰博物馆、走秀厅和设计工坊、样衣工坊、高级定制及办公区域。通过中国艺术、世界艺术的展示和研究东西方的传统文化艺术和当代艺术,让艺术驱动未来时尚产业的发展。专业的秀场可以满足各品牌新款时装展示发布的功能,也将对外建设成为嘉兴时尚活动的地标之一。同时通过打造配以屋顶景观花园,凝历史与技术的精华所在,点缀高级定制礼服的风采,为设计师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目前,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拥有包括EP雅莹、GRACE LAND雅斓名店等知名品牌,通过多元化的时尚产业发展策略和零售网络的扩张,已拥有优质门店500余家。随着品牌基地工程的启动,将为企业的二次创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迎来更大发展。(徐正龙)
全国首家学生装博物馆亮相
8月19日,山东威达学生装博物馆媒体见面会顺利举行。作为全国首个学生装博物馆,用汇聚古今中外的千余件学生装藏品,重新唤起社会对学生服装的认识以及对中国教育的重视。
山东威达学生装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个学生装博物馆,也是青岛市第一个民营省级博物馆,主馆区布局如太极阴阳图,现有珍贵藏品近千件。“从远古走来主题展区”展示了孔子行师图、周大夫玄端、汉代汉博士弟子之正义深衣、宋制阑衫、明圆领阑衫、民国时期的长衫、短旗,以及新中国成立各个历史时期的学生装风貌;“国际馆”从学生装的发祥地英伦学生装开启娓娓道来;“中国馆”从华夏古老纺织设备开启,展示了少数民族学生装,直至深圳等主要区域的学生装。此外,还包括“威达走来呵护未来” 、“蓝天行天下”、“辉煌纺织城”、“穿越时空”等多个主题。
据青岛威达体育用品公司总经理张科荣介绍,博物馆还将做一个展现学生装发展的巨幅油画,增设一个现代化时尚“魔镜”,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款式、朝代服装进行试穿。目前学生装博物馆已经在申请“中国学生装文化学术中心”、“未成年人课外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希望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生装博物馆。(万晗)
广州世贸服装城举办童装精英交流会
8月20日,由广州世贸服装城(简称世贸服装城)举办的童装精英交流会暨纳尼亚顶尖宝贝形象代言大赛盛大开赛。
在童装精英交流会上,世贸服装城副总经理何晓丹表示,童装行业比成人服装行业更加有市场份额,且作为中国顶尖少儿模特大赛指定合作伙伴,世贸服装城的童装自营区将在“富一层”正式招商启动,打造一个综合性的童装批发市场。
世贸服装城童装自营区招商总经理蒯征程表示,这次童装自营区不仅得到虎门、佛山、武汉等地区童装经营商抢先进驻,同时得到周边商圈的大力支持。世贸服装的童装自营区将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区厂商最多、品牌最大的童装批发市场、童装自营区。
启动仪式后,纳尼亚宝贝形象代言大赛正式开赛,百余位国际童模献上走秀表演,获奖者将成为广州世贸服装城童装自营区的特约模特。(罗欣桐)
Free People推出全新“梦之逃离”系列
近日,美国服装品牌Free People 推出全新“梦之逃离”系列,用早秋的时尚盛宴,开启一场自由之旅。据了解,“梦之逃离”的核心概念并非逃离原本的生活,而是以梦为马。从时尚、艺术、旅行、音乐中汲取灵感,用潮流的时尚单品,为Free People 女孩带来心灵的释放和思想的远行。
无论是简洁的针织衫、利落的牛仔,还是充满女人味儿的蕾丝和刺绣,Free People都将引领你进入一段“梦之逃离”的旅程。从消费者的穿着体验出发,实现自由洒脱的态度。(黄天玉)
东方骆驼发布“轻户外”休闲新品
8月22日,东方骆驼在上海飞行家主题园发布了“轻户外”休闲系列,“英雄联盟”电子竞技职业联赛亚洲女子第一偶像战队——“龙珠小龙女”战队五大女神走下神坛,亲临现场助阵东方骆驼“轻户外”新品发布会。东方骆驼还携手策划大师叶茂中,以“轻户外”理念为五大女神定制黄金外挂级的无敌战衣,推出全球第一款电竞功能服。
东方骆驼倡导最主流的休闲生活方式,专注开发符合日常穿着需求和潮流需求且具有户外功能属性的系列服饰。轻骑服、轻防服是东方骆驼本次发布的明星产品,轻骑服专门为城市骑士们定制;轻防服具有防辐射、防雾霾、防紫外线、防晒、防脏、防黑的功能。
3.中国过年各民族的风俗作文 篇三
在我外婆家——安徽黄山的一个小山村里,流行着一种很特别的过年习俗——打火堆。今年我们在外婆家过年,我也亲自体验了这个有趣过年习俗。外公给我了一个废弃的盆子,先点着一根小柴,火势越来越大,火慢慢的烧旺了,我还时不时给盆子里加柴。开始只有一两个人,后来随着火势越来越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起围着火堆,聊聊天,烤烤火,吃吃零食,别提有多热闹了。
春节的时候,外婆的山村里家家都打火堆,特别是有小孩的人家,天天都打。小孩子们到处去找没用的草,或是路边废弃的树枝,抢着帮忙打火堆。有些人家火堆一天要打好几次,来一个客人就打一个火堆;还有些人家,一个火堆从早上开始打起,一直要打到晚上睡觉,才会把火熄灭。打火堆,多么令人温暖的习俗。
4.各民族风俗 篇四
2.回族:历史上,回族人从出生时开始,就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字,结婚时请阿訇证婚,死亡后请阿訇主持殡葬,各方面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特别在饮食习惯上,回民忌吃猪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动物,等等.(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上的便利,回民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明末清初则统称清真寺,多围寺而居。在饮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回族很讲究饮食卫生,注意淋浴和洗涤。走进农村回族清洁整齐的屋内,往往可看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汤瓶又名洗壶,它最早从阿拉伯传入,现在城里的回族饭馆,也常挂着一块绘有“汤瓶”的清真木牌,有的还在汤帆”F加添“虎图白”棍或阿文的“清真言”,以示这是地道的伊斯兰文化。
回族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来源伊斯兰教。斋戒为穆斯林“五功”之一。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一般在回历的第九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回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因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大家宰杀牛羊庆祝,聚餐联欢。(附上一句,我就是这其中一员)3.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5.傣族: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 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忌食狗肉。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2.塔塔尔族 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13.达斡尔族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
14.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15.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泡菜和打糕等。
16.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
17.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用长数丈的青布包头。女子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男女外出时都披“擦尔瓦”,形如斗篷,下缀长穗。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
18.土家族:妇女爱穿左襟大袖短衣,滚花边,下着八幅长裙或镶边筒裤,头挽发髻,喜欢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男子穿对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19.布依族: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绣花围腰,也有穿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腊染百褶长裙的。在节日里,妇女还戴各种银质首饰,腊染是布依族珍贵的手工艺品。20.侗族:鼓楼是侗族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村民聚会、休息和娱乐的地方。各村寨都有鼓楼,有的高达13层,颇为壮观。逢年过节,侗族人民便聚居在鼓楼前的广场上,尽情歌舞。
21.白族服饰以蓝、白、黑色为主,男女都包头。他们喜欢吃酸、冷、辣味食物,还爱喝烤茶。白族信奉佛教,洱海地区寺院遍布,曾有“妙香古国”称。
22.哈尼族人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龙树”为保护神。几段打了结的绳子作为账本,被哈尼人珍藏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1957年,哈尼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23.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区。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4.高山族的衣服主要用麻布、棉布制成,样式各地不一。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妇女穿短上衣、围裙和自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在衣服上加刺纹绣,并佩戴用贝壳、兽骨磨成的装饰品。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精于雕刻和绘画。
25.纳西族丧礼一般为土葬.传统节日中,比较盛大的有二月八日的三朵节和火把节。
26.水族服饰最有代表性的是女性的服饰。上衣为紧身窄长袖右开襟,襟沿镶绣有花边,与汉族的“姊妹装”颇相似,但袖长而窄。身短而紧是与汉族“姊妹装”的微小区别。
27.瑶族青年男女婚前交往比较自由,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歌活动来进行。对歌一般出现在节日和婚娶等活动中,农闲季节青年男女串寨或走亲戚也要进行对歌活动。28.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十七的“葫芦节”,拉祜族人还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过驱虫护粮的“火把节”、农历八月间谷物成熟时过“尝新节”。
29.僳僳族人世代遵奉的一些社会道德风尚,在这里,曾为道家老子所极力推崇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社会情形,却是早已深深融入僳僳人血脉的一种行为准则。刀杆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
30.怒族:村寨多分布在怒江两岸的山腰台地上,房屋样式有木楞房、千脚落地屋等,片石屋顶房是用地区特殊石材资源建盖的特色住屋。怒族的饮食相对简单,但也不乏自酿酒、“侠辣”、石板粑粑、漆油茶等风味独特的民族特色食品。
31.布朗族喜食竹筒饭以及各种副食、蔬菜、肉类。食垛生,食通过独有方法制成的各种南咪、酸茶。还食用山野里的各种虫类。
32.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33.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34.普米族有成人礼的习俗,男女长到13岁时要分别举行“穿裤子礼”和“穿裙子礼”。
35.佤族地区较多绘画及雕刻像,虽相对粗糙,但却充溢着早期人类的审美理想。绘画见于大房子的木板壁上,用炭黑、石灰、牛血涂绘,图案有动物、人物活动和山水等,画法粗犷简明,风格与在佤族地区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沧源崖画相类似。雕刻物则以人像、牛头居多,放置于门头及寨桩上。
36.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37.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38.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39.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40.德昂族妇女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篾缠腰”为饰。
41.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结婚选在“主麻日”。
4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
43.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信奉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44.塔吉克族的许多传统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
45.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6.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47.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俄罗斯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仰东正教,使用俄语和俄文,也用汉、维、哈文。
48.裕固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过去,他们不仅住的是毛毡帐篷,穿的衣服、鞋袜,吃的肉、奶是畜产品,而且生产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制成的。现在,已有一部分人改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裕固族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49.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严禁在清真寺内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携带污浊之物进入清真寺;
50.仡佬族即中国古代“僚人”,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
51.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
52.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拉祜族除种植粮食以外,还大力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橡胶。创办了炼铁、农机、采矿等,其中澜沧铅矿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业。
53.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54.珞巴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多信巫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擅长射箭。
5.各民族风俗习惯 篇五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延久积而成的喜好、风俗、习惯和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
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 一地域的保护神。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
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茹毛饮血、巢居穴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共同习俗。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共同体的形成,逐渐形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有些民族风俗习惯与一个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还有些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例如,从事畜牧业、农业、林业或渔猎业的各民族,在饮食、居住、出行、服饰、婚姻、丧葬等诸多禁忌、好恶是不同的。还有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如有些宗教对于教徒的婚丧、嫁娶、饮食等方面的规定,有的慢慢地变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意义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生活方式,不能因某个民族有某种风俗习惯而受到歧视或者侮辱;一个民族某种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都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2、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团结。
6.中国各民族服装观赏 篇六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学生;学习差异;自主学习;课堂表现;对策
少数民族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人才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所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进行了综合比较,发现造成二者之间成绩差异的因素主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提升其综合素质,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内容。
一、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素质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社会环境以及语言文化的不同程度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与汉族学生相比,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以笔者所在的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例:
首先,少数民族的学生一般都有着较强的民族意识,他们的父母表现的更为明显,现在国家的政策比较好,鼓出资励他们下山定居,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愿意,这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由于少数民族的学习基础一般相对较差,使得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使有一些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也付诸行动,但是由于难以对学习知识进行充分吸收,使得他们在成绩上与汉族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得他们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缺乏相应的自信心,出现了厌学兴趣;
最后,甚至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的管教不严,常常出现偷盗和吸毒,甚至还有向教师行骗的现象发生,这也造成了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学生的主要学习差异
笔者通过对所在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汉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做了深入的对比和分析,其主要存在以下的特点。
1.自主学习的差异
自主学习能力是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其能否充分接受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在具体的课堂中,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否在充分清楚教师的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跟上学习的进度,而且能否有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同时是否可以灵活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等。在笔者所在的班级来看,民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好,也即是说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和主动,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与其他的学生在学习心得上进行交流或进行互助性质的练习和复习,从而很难将学习的知识带入到实践中去。而针对该方面,汉族学生要比少数民族学生强出很多,这也是逐渐造成民汉学生之间成绩差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课堂表现的差异
课堂表现是最能直接反映学习是否用心学习的表现之一,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包括是否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完成课堂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者对教学内容表现出质疑、提出建议等。根据本文进行的有关数据统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性也是大致相同的,甚至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出比汉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方面。不过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后,往往不喜欢从师生那里获取帮助,而且不愿意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也即是说,在课堂表现上,少数民族学生虽然主动性较高,但是不善于表现与展示自己,造成了和汉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学生学习差异的解决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总体来说,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學生在自主学习与课堂表现上的差异本质并不大,之所以会造成二者之间的学习差距,根源就在于少数民族学生不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学习,而且也不善表现与展示自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加强。而且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比汉族学生表现出更加努力和主动的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作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不要怕错,要勇于表现自己。建议他们多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自己,并有意识地将新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而且培养自己能够根据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民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之外的状况进行关注,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其和汉族学生在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社会环境以及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别,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并针对实际状况探索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加强和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以同时发挥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除了要做好本文所述教学方法以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民汉学生的不同特征区分对待、因材施教,以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朝宾.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心理差异及教育策略探索[J]. 贵州民族研究,2004,02:171-175.
[2]谭清.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英语听力策略实证调查分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07,01:101-107.
[3]田有兰,刘明,原一川. 英语学习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语用迁移的对比分析[J]. 大理学院学报,2007,05:39-42.
[4]朱红梅. 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归因倾向的对比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1:63-64.
[5]赵静宜. 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英语成绩差异的非智力因素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4:30-31.
7.我国各民族风土人情 篇七
汉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阳节”“冬至”“七夕”等
彝族: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此外,还有“密枝节”“插花节”等 服饰多彩多姿,可区别的近百种,典型的是三色裙 葬礼有土葬,火葬等 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有抢婚的遗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节”“火把节”等都较为隆重 服饰各地不同,男子一般头缠白色或蓝色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妇女躲穿白色上衣,外套红,黑,紫色丝绒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宽裤,头戴绣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挂以“三须”,“五须”等银饰 婚姻为一夫一妻小家庭制。葬礼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后改为土葬,葬仪比较隆重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 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喜酸,辣食品。实行一夫一妻制,流行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实行棺木土葬。喜爱音乐,能歌善舞,喜随身带着乐器。
壮族:“三月三”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领左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节日有吃五色饭,五色蛋的习俗,妇女爱嚼槟榔。实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傣族: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届时举行泼水,划龙船,放高升等活动 人死后一般实行土葬,少部分实行水葬。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妇女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欢酒和酸辣食品,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普遍爱好歌舞。民歌多由“赞哈”演唱。舞蹈以“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著名。傣族村寨多临江河建筑,竹篱环绕,各户自成院落。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苗族:“花山节” 实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部分地区有四代,五代同堂的父系大家庭。有姑舅表优先婚和转房等习俗。实行棺木土葬。
僳僳族:“刀杆节”“阔时节” 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克等饰物 住房多为“千脚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婚姻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主,但仍有姑舅表优先婚制等习俗。人死后,亲友要带酒肉吊唁并绕尸歌舞,唱“尼莫”歌,实行土葬,在坟前悬挂弩弓,织麻布工具随葬品。
回族:节日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 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主要在本民族内通婚。人死后,要请阿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毕用白布裹尸,移置木匣内,实行土葬,由阿率亲友出殡,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要节日“扩塔节” 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岔很高的长袍,除衣领和开岔都镶绣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筒裙或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剔光头发,包黑色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角牌)。男子裹黑头巾,穿黑色无领大襟衫和长裤,外出时佩刀。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刀妻方居住3年的习俗。夫妇不和睦,可请人出证,饶断丝线,即可离异。人死后根据性别,年龄和辈份放置尸体,实行火葬,部分地区采用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丢鸡蛋占卜选定。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佤族:主要节日“崩南尼”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后实行土葬。男子常用黑布或红布包头,身穿无领短衣,宽大短裤,赤足,身佩长刀,颈戴藤圈,有纹身习俗。妇女穿无领短衣,下着围裙,小腿裹布,并在腰腿套足藤圈。遇到重大事情要剽牛。
纳西族:主要节日“棒棒会”“螺马会” 男子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妇女着右衽大襟宽袖上衣,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用彩色丝线纺织7个精美圆形图案,象征“披星戴月”,表示勤劳之意。
瑶族:主要节日“盘王节” 妇女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最爱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绣上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围以五彩细珠,佩戴银制头钗,头针,耳环,颈圈,银牌,手镯等饰物。男子亦畜发盘髻,以青布或红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外加坎肩,下着宽裤。男女青年社交自由,一般通过节日唱歌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成亲,但不与他族通婚。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表婚。男子成年后举行民间制作的精美刺绣,桃花,蜡染,瑶锦等手工艺品最负盛名,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藏族:节日多与宗教有关,主要节日“藏历年”葬俗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多种,信仰藏传佛教。每逢节日,都有民族歌舞和骑马比赛。
景颇族:“目脑节”是其传统民族节日。男子喜穿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球,外出时常佩带筒帕,长刀。妇女穿黑短上衣和枣红色羊毛花筒裙,颈挂料珠项圈,或银制圆片和海贝,花纹色彩鲜艳。还在腰,颈,腕,足戴有涂过红,黑色油漆的藤圈,有钱的人,往往腰缠数十圈。
布朗族:主要节日“关门节”“开门节” 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男子穿对襟短衣,下穿黑蓝色肥腿长裤。有纹身习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种花纹。人死即速葬,按年龄辈份大小,分高,中,低三台叠葬在一起。
普米族:主要节日“大过年” 兰坪,宁蒗等地普米族过年要为十三岁儿童举行“穿裤子(裙子)”成年礼仪式。
怒族:“新年节” 男女均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穿长衣短裤,喜佩腰刀,肩背弩弓及兽皮箭包。泸水,福贡的怒族妇女喜穿右大襟上衣,下着长裙,喜在衣裙上加许多花边,在头和胸部佩带珊瑚,玛瑙,贝壳,料珠等饰品,喜戴铜耳环。贡山怒族妇女则只佩胸饰。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斯(怒碗),转扇,花挎包,弩箭和陶器等手工艺品,誉满怒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
阿昌族: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烧白柴”,“泼水节” 民族传统节日“窝乐节” 男子喜蓝白或黑色上衣,下穿黑色裤子。已婚妇女一般穿长裤,盘辫于顶。喜食酸味,妇女有嚼烟和芦子的习惯,俗以齿黑为美。
德昂族:节日有“进洼”,“出洼”,“做摆”和“烧白柴”等 男子着黑布圆领大面襟上衣,缠黑色或白色包头,有纹身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动植物图案或傣文经咒。少年喜戴大耳坠和银项圈。妇女穿开禁短衣,缠包头,戴银饰及彩色玻璃珠,束腰箍,扎裹腿,下身穿绣有彩色线条的筒裙(不同颜色线条表示族内不同支系)。
基诺族:“特弁开” 男子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多绣衣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着宽大白裤。妇女上穿对襟无领圆褂,其上镶有七色纹样图形,短褂外罩一件贴身衣兜,均刺绣着精美的圆形银饰花样;下穿黑白相间的短裙,头戴披风式尖顶白帽。很尊敬长老,老年妇女地位很高。每个村寨有一个“卓巴”(寨父),一个“卓生”(寨母)管理村社内部事务。
蒙古族: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
布依族:“六月六” 男女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头缠草蓝色或白色方格头巾。妇女穿右大襟上衣,下着长裤,外套蜡染百褶长裙。善歌舞,在社交场合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常常用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独龙族:“卡雀哇” 一般穿红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有臂,女子多在腰间系染色的细藤圈作装饰。过去有纹面习俗。男子衣着均较简朴,不戴帽。妇女多披发,跣足。
水族:“客端节” 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黑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色圆领右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花青布鞋。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在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
【中国各民族服装观赏】推荐阅读:
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07-30
《辉煌中国》心得体会:《辉煌中国》民族心11-14
民族魂中国梦征文08-10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定稿10-06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07-22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10-15
以实干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07-06
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08-30
民族团结中国新疆发展篇.pdf10-17
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