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进社区(共12篇)
1.法律服务进社区 篇一
依兰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 “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哈尔滨市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精神,全面推动“法律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的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街道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街道社区依法建制、民主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宣传任务
1、开展法律宣传。印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计划生育法、、物权法等法律宣传单各3500份。
2、向社区群众赠送《居民身边事与法》500本。
3、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三、宣传地点
依兰镇教育小区、依兰镇金色园丁小区。
四、宣传对象
小区居民,重点是是退休干部职工、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
以及流动人口。
五、参加单位和人员
依兰镇司法所
公证处
联升律师事务所
翔飞律师事务所
依兰镇法律服务所
局机关各科室
六、单位分工
1、法律宣传单由两个律师事务所印刷。
2、公证处印刷主题标语一幅: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建设和谐文明社区。
3、法律援助中心出动面包车一台。
4、办公室负责桌椅运送、摆放,标语悬挂等后勤保障任务。
3、法宣办负责联系县电视台记在、照像及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报刊报道。
七、活动时间
8月14日—17日上午9点—11点,在依兰镇金色园丁小区。8月20日—21日上午9点—11点,在依兰镇健康小区。
依兰县司法局
2007年9月28日
2.法律服务进社区 篇二
活动开展当天社区刘主任热情地鼓励大家,社区工作无小事,服务居民是大事,每一份付出都是收获,代表志愿者们表示,要把美丽与微笑进行到底。
志愿者们是来自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以丰富的学科知识,多样的授课形式全方面地为社区有需要的老人、学生进行帮助与辅导。尹向前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主讲了“老年人的食品健康与养生”为主题的精彩课程,形象生动地讲述了生活中要注意的健康问题与健康生活习惯中的科学知识,并尽全力耐心解答居民们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旗班志愿服务的同学们响应爱国主义教育,同“千名律师进千村”活动带头人联合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社区人民送温暖、送服务,解决社区人民法律上的疑难问题。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志愿者联系社区放假的同学们进行作业辅导,辅导对象有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社区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一致认同、好评。
在与老人的相互问答中,大家其乐融融,相处和谐。之后,应老人们的要求,大家围坐一堂,一起进行发音练习,由周鑫讲解歌唱的技巧与方法、气息的训练。接着,周鑫用一首《喀秋莎》练习了正确的发音方法,欢乐和谐的歌声又充满了活动室。
接着,临汾市铁路东街道办事处书记张福明莅临三元社区活动室参观并指导。在三元社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并鼓励当代大学生应将姿态放低,下基层,切切实实为百姓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得到百姓认可,让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生活。
在授课过程中,志愿者李琦同学为学生们教授英语课。通过卡片、板书、 讲义等多角度的讲解,使单调、乏味的英语课程不再难学。王涛、刘福生为低年级儿童普及美术知识,课堂融合脸谱艺术、戏剧戏曲、美学色彩、传统动漫等方面,让学生们从视觉、听觉全面感受美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次日,尧都区关工委主任王九菊,铁路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福民,区民政局纪检书记许建国,铁路东派出所教导员曹国萍等领导前来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揭牌仪式,并对大学生们放弃假日服务社区居民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感谢。关工委王主任教导接受辅导的孩子们一定要珍惜这次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的机会。街道张书记也真诚地鼓励志愿者, 用心做好志愿服务的要求,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互相支持,密切合作,互赢互利!国旗班“三下乡”队伍辅导员、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处高兵老师前来看望志愿者们,并参加了此次活动的揭牌仪式,这次活动基地的成立,是大学生“以锻炼自我,回馈社会,服务社区”新理念的切实践行,成为衔接大学生和社会的桥梁。
随后,高兵老师与民政局志愿科科长郝慧锋、三元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卫星女士共同探讨了志愿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对志愿者活动的内容与成果给予肯定。
当天下午,铁路东恒安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润润闻讯前来观看活动情况,在交流中,李书记针对如何展开教育建设,发展居民文化,推动家庭教育,与志愿者们展开深入的探讨,并对志愿者们的努力表示赞赏,认为志愿者们值得每一位社区干部效仿学习借鉴。
大学生志愿者们还参加了全国妇联家庭教育工作调研会议。国家妇联儿童部部长向阳等领导来到活动现场,深入了解了这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并给与大学生志愿者们深深地鼓励与赞扬。
活动中,社区的老人们把志愿者都当作自己的儿女来看待,彼此相互拥抱, 热泪盈眶。居民们与志愿者的每一个充满感情的互动及一个个温馨的拥抱,都无不表达了大家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不舍。老人们还自发为大家表演的节目。 志愿者们也带来了节目,尹向前带来太平歌词《秦琼观阵》,太原莲花落《杨大嫂》等传统曲目,周鑫、善东泽、刘玥也分别带来歌曲为老人们助兴,大家兴致高昂,共同合唱了《母亲》《小白杨》《鸿雁》等喜闻乐见的曲目。
3.重庆万州健康科普服务进社区 篇三
首堂健康科普服务在城区高笋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首先,万州区科协特邀区医学会专家牟华明博士就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慢性病常見家庭救护进行了讲解。健康讲座后,区医学会医师开展了公共卫生服务,他们对辖区的慢性病患者免费体检后,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对其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健康检测。健康科普服务每三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病情重者,每两周一次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定时为其检测,病情严重者建议及时到上级医院诊断治疗,同时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维护居民的健康。
活动中,参与健康科普服务的科普志愿者还向社区老年人群免费赠送健康知识口袋书、医生的讲解资料。部分参加联谊的区医学会会员单位组织医疗机构还不时与社区群众开展有奖竞答,以竞答健康科普小知识的方式,增进社区老人对高血压、糖尿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姚世衡编辑:渝科)
4.法律进社区 篇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全国“法律进社区”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全国推进我区“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开展,不断深化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根据市、区司法局对“法律进社区”的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依法治国方略,围绕海曙区构筑“两高”、建设“两区”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 “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主要目的,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大力推进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和社区民主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使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同各种违法行为作为斗争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社区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族监督,推进居民自治工作深入开展,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法律进社区”的主要内容
“法律进社区”要将司法行政的各项职能与社区民主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其主要内容是:
1、法制宣传进社区——重点是抓好社区的普法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
2、法律服务进社区——重点是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工作网络,沟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机关职能科室与社区的联系,构建社区法律服务保障体系;
3、法律援助进社区——是把法律援助工作延伸到社区,及时为社区弱势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体现党和政府关爱的法律服务;
1、法律文化进社区——重点是有计划的组织社区开展法律文化活动和文艺活动;
2、依法治理进社区——重点是按照社区建设的整体要求,协调区民政部门扩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规范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
3、法律维稳进社区——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好社区人民协调、规整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维护社区稳定。
四、“法律进社区”的基本要求
法律宣传方面:每个社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法律书籍和阅读场所,有一个以上的法律宣传栏,有一个法制学校或法制教室,有计划地为社区居民上法制课。
法律服务方面:建立高效便捷的社区法律服务网络,每个社区都与相应的法律服务人员挂钩。每个社区都要有一定实践和一定的场所开展法律咨询,开通法律服务电话。
法律援助方面:建立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站,要有专人负责,对本社区内的低保人员要建档立册,负责接受和上报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
法律文化方面:每个社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法制宣传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文化或文艺活动。
依法治理方面:重点抓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选举、民族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运行机制,与有关部门协作,制定社区依法治理实施意见。
法律维稳方面:健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调解室;健全社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小组,对社区内的归正人员积极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五、“法律进社区”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街道建立“法律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
社区联络员: XX……
日常工作由司法所统一协调,其他各科室要各司其职。司法所牵头,当好领导参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网络机制
“法律进社区”要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能,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推进社区依法治理,深入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完善法律援助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为了把“法律进社区”工作开展得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根据我街道实际情况,社区与有关法律服务单位挂钩安排如下:(附表)
各社区要与挂钩的法律服务单位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在七月三十日前报区街道综治办。
(三)具体要求
我街道“法律进社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组织准备阶段,从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三十日。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组织,落实挂钩机制。二是实施阶段,从七月三十一日至十月二十日。各社区按“法律进社区”实施意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有序进行。三是检查验收阶段。从十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接受区司法局”对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完善、提高。
5.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 篇五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发挥职能作用,充分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挥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保障和法律参谋助手等职能作用,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呼唤法律服务,群众急需法律服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社区群众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居民群众涉法问题大幅增加,因此,社区群众渴望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矛盾的需求与日俱增。社区法律服务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这就急需要把专业的法律服务送进社区里来,送到群众的家中。面对群众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而优质的法律服务,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紧紧抓住“一切为了人民”这个根本,深入社区,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高效、低廉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文明、和谐的美好社区环境。
(二)“法律服务进社区”,对于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建设离不开法制,法制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法律服务是民主法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区居民法制观念,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还可以为社区管理组织当好法律顾问,为依法管理社区起到参谋和助手作用。另外,还可以对社区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法律服务进社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区内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社区,大量离、退休人员即将归入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同时,社区内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纠纷,事关社区稳定的大局。因此,解决好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是社区组织的一项主要职责和重要任务。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及时的法律服务,用法律解决家庭中和邻里间的矛盾,用法律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消除不安定的隐患,切实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二、目前,我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现状。一是领导重视。我区领导高度重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切实把它纳入区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充分体现在我区的工作之中。今年,我区把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区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十件实事之中,社区中许多弱势居民得到了优质、便利的法律援助,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今后,要进一步把法律援助工作向社区延伸,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服务。区司法局作为“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始终把它当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联系群众的亮点工作来抓,在工作中,统一部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二是组织健全。我区把社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通过一系列摸索,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主体,社区法律服务站为阵地,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法律服务进社区运行机制,建立了区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中心、街道法律服务所、社区法律服务站及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三级服务网络。三是措施有力。区司法局切实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管理,强化指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纪律,加强监督和规范,促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效果显著。通过开展社区法律服务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普遍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在社区中,家庭矛盾少了,和睦恩爱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团结互助多了;丑恶陋习少了,文明行为多了。
尽管目前社区法律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的看来,社区法律服务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够强;二是法律服进社区工作平台建设还不完善;三是社区法律服务的管理和规范还不太到位;四是社区法律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新形势下,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搞好“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
“法律服务进社区”,是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2002年,司法部《关于加强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法律服务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坚持服务的公益性、便民性。面对新形势,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立足社区、服务社区、有为于社区”的思路,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监督,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把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抓出实效。我们要努力做好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四个结合”。
(一)“法律服务进社区”与培育社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设。社区设立“三个站”。
1、社区法律顾问站。指派街道法律服务所和律师进入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全区每名律师都要和一个社区结成服务对子,签订服务协议,每个月进驻一次社区法律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2、社区公证咨询站。公证处进入社区提供公证服务,在每个社区设立公证咨询点,定期派公证员面向居民提供公证咨询服务,受理公证申请,指导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者做好公证宣传和日常解答工作。
3、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站里,设立法律援助申请受理的条件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的公示牌,设立咨询电话,发放便民卡,定期接待居民的咨询。另一方面,在组织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同时,还要大力组织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要努力号召和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专业教授、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服务活动,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社区为依托,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二)“法律服务进社区”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不仅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而且对促进、保障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法律服务要和社区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要积极为社区建设服务。社区法律工作者要切实当好社区居委会的法律顾问,协助街道、社区制定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完善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社区事务,并组织居民制定《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把社区建设和管理引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法律服务进社区与普法依法治理结合起来。为深入落实“四五”普法目标,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我们要以普法依法治理作为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1、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社区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组织社区举办法制文艺演出,制作法制宣传园地,营造社区法治氛围。
2、在街道、社区举办法律培训班,对街道干部和居委会干部进行法律培训。
3、组织法律工作者、普法骨干深入到居民楼栋、工地和辖区单位宣讲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掀起群众学法用法的新高潮。
4、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采取法制演讲、法律知识竞赛、开办法制板报,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以案讲法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四)“法律服务进社区”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人民调解工作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职能工作,是关系到每个社区、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因此,社区法律服务要把这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在加强社区调解委员会建设、开展对调解人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及协助调解社区内的疑难重大矛盾纠纷等方面当好顾问和助手。此外,法律服务还要积极参与对刑释解教人员、违法青少年、“法轮功”顽固人员的帮教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6.法律进社区(范文模版) 篇六
尊敬的各位业主、住户,各位来宾,早上好!
我代表甘肃时代丽锦物业公司全体员工对长期关心支持我们各项工作的广大业主表示感谢!对法律进社区活动主办方甘肃省司法厅、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甘肃省气象局等单位表示感谢,对今天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位律师及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
《法律进社区》活动是以媒体独有的服务视角,搭建一个社区综合法制类服务平台,通过现场进行律师咨询、公证咨询、法律援助咨询、街道司法所咨询、气象资讯、都市调频现场调查以及普法手册发放等形式,传播法律知识,重视了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和实践相结合,让广大业主住户学法、懂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活动时间是有限的,短暂的,希望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是饱满的,长期的。通过本次活动掀起我们小区全体业主学法的热潮,将法律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人人争做守法的楷模,创建明主法治社区。我们再次感谢现场的每一位参与本次活动的工作人员,在金秋十月送来普法累累硕果。在此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7.法律服务进社区 篇七
便民利民惠及百姓
“柴米油盐酱醋茶, 家家户户难离它”。即使你再有本事, 也不能不吃不喝不是?这些产品本来就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缺的东西, 在食品质量信任危机的年代, 花钱坐车跑老远买东西, 跑细了腿儿不说, 还得提心吊胆担心产品的质量, 还得考察考察、推敲推敲是不是名符其实的真货。虽说咱希望产品越便宜越好, 可这质量还得优先保证。老百姓过日子都不容易。这回方便了, 京城著名的老字号、大品牌送上门儿来, 再加上政府的保障, 悬着的心自然可以安然地放在肚子里。举家老小悠然自得地逛着社区里的特色商业街, 也很是惬意。再加上喜欢人多凑热闹的小孩儿, 见这光景就撒开了欢, 看得大人家长美在心里, 惹得整个社区一片欢声笑语。
说起这些老字号、大品牌的品质, 还真不是吹出来的。就笔者自己接触过的几家来说, 可以说是货真价实!在诚信缺失的年代, 能够坚持这么做下来的企业又是有着多么质朴的商业美德。
市场也同样印证了这一朴素的道理, 许多知名商家的摊位前, 顾客络绎不绝。百年信誉换来的金字招牌是良好的质量保障, 优质的服务态度也为顾客心头增添了温暖, 而这些品牌也会越陈越香、发扬光大。
像天源酱园的小咸菜, 摊位周围就始终没留出过空儿来。咱看着一堆堆都是咸菜, 没啥不同, 在会“品”的人眼里可就不一样了, 再加上物美价廉, 小区居民把摊位围了个严严实实。售货人员忙的不亦乐乎, 笔者想进去采访那叫一个难。
推广品牌提升企业形象
不少企业的销售人员表示每次参展都能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享誉北京的老字号老品牌自不必说, 一些新生特色企业也很受欢迎, 收获颇丰, 既获得不错的销量, 又学习了先进企业的经验, 同时也扩大了品牌影响。
贴近消费市场增强企业服务意识
对于老百姓来说, 这也是新鲜事。往常都是咱挤在这些老字号、大品牌门脸儿下面排队, 今儿个可算真是服务到家了。这推着小车扛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小贩儿如今已经是老黄历了, “磨剪子来——锵菜刀”的吆喝声也是好久没听见了, 可这传统的营销方式也有它的好处, 不用说首先它带给顾客的就是良好的服务, 这可是真正的“宾至如归”呀。其实对企业呢, 这也不只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为啥人家国外的大企业花那么多钱雇专业的公司去做市场调研?为啥人家的产品更新换代那么快?做生意可不只是闭门造车的买卖, 没有什么比消费者在他们自己的地盘儿更能表达出他们的需求和心声了。
不少企业对参加这种社区的活动也是颇有经验, 比如多带一些散装、大瓶经济装的商品, 因为这样更符合社区居民的购买习惯。有些企业也拿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比如吴裕泰的茶爽无胶口香糖和一些针对现代人生活习惯研发的茶品, 结合了传统技艺和现代制造技术, 新颖有趣, 很受居民的欢迎。
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无论是刚刚起步的民族品牌还是久经沙场的响当当的北京老字号, 转变经营理念、扎扎实实的做好市场调查,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良产品和服务, 保证一流的品质和服务, 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8.法律服务进社区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45-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社区成为居民的主要生活场所。一方面新社区越来越多,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相对缺乏,另一方面,老社区的人口流动变快、配套设施老化,带来一系列问题,亟需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和硬件水平。与此同时,当代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和志愿服务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进社区为解决当前这一矛盾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解决方法。
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的必要性
1.响应国家对志愿服务新要求的需要
2005年共青團中央、民政部、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公务员,要积极争当志愿者,每年拿出一定时间积极参与服务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和驻在社区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共驻共建。2006年国务院又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在第16条中明确倡导要“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和社会对志愿服务非常重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此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响应号召,并把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
2.高校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新途径的需要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一方面,通过课堂教育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形成不了吸引力,教学效果也不易保证。另一方面,高校的社会实践多是和专业相关,长期以来,重专业轻教育的思想已在学生中形成,导致社会实践在育人环节上相对较为薄弱。让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观而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的渠道,培养大学生的互助意识和社会关怀意识。
3.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可以缓解当前社区管理人手相对缺乏的局面,弥补社区建设中软硬件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积极服务社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进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可以提升志愿者形象,在社区居民之间架设友爱和互助的桥梁,减少因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绝,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社区也可以借机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质性的居民服务方面的志愿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避免居民需求和志愿服务之间出现错位。
4.弘扬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的需要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影响,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志愿服务,改变过去那种“有活动时大张旗鼓,活动结束后偃旗息鼓”的状况。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通过社区居民的口碑,可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真正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推动志愿服务向常态化、高效化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有偏差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志愿服务是“学校组织,被动参与”的一项活动,对志愿服务的精神不够了解,随大流参与志愿服务,高校在组织志愿活动时,也往往偏重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而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精神、目的宣传不到位,同时高校的志愿活动也往往侧重于大型公共服务项目上,而在小型化和长效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和参加集体活动等同起来,对志愿活动的定位有偏差。
2.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或其他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时,主要集中在组织服务这一块,如果要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因为社区工作的复杂性、烦琐性和多样化,如解决一些邻里纠纷或一些政策性较强的业务时,大学生在进行这类志愿服务时会感觉与自己专业相关度不高,能提供的志愿服务能力相对较弱,而这些往往导致社区居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认可度降低。
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
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动自身的吸引力或是学校的行政命令,当学生参加一两次志愿活动后,对这类活动的积极性便会大为降低。因为大学生们会觉得我已经体验过志愿活动了,我从中也得不到什么锻炼或其他什么东西了。为此,高校也会出台一些奖励措施,诸如评奖评优或是给予一定的学分,但是这些只是对小部分学生有吸引力。另外,对于学生志愿服务的付出,要注意到志愿者的需求差别,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做“活雷锋”。
4.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费投入还相对缺乏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时,投入的不仅仅是精力,还有经济上的投入。比如一些交通费用和饮食费用,有的社区距离高校相对较远,大学生要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每次花费对学生来说相对偏高,而社区经费有限,高校在这一块的投入也相对缺乏,导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时积极性受挫。我们强调的志愿服务,不应是彻底的无偿服务甚至是倒贴服务,而应该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或是实物支持。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策略研究
1.加强和社区的沟通联系,增加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式
高校应当加强和社区的沟通与联系,让社区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高校根据社区提供的需求信息,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和范围,并更好地结合自己的资源和优势,确定志愿服务的目标、方式和预期成效,并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使得志愿服务能开展得多样化、明确化,提高志愿服务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成就感,也让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志愿服务,而不是流于表面。
2.立足社团,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
从社区志愿需求来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完不成的,而且有很多项目是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满足社区志愿服务的需求,不能盲目寄托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而需要对大学生们进行专项能力的训练。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立足社团,依托于社团开展各项活动,包括志愿服务能力的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渠道,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选择,提高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志愿服务立足于社团,还可以更方便地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后续追踪和激励,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打下基础。
3.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建立在学生自愿基础上的活动,很多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仅仅拿一张志愿服务活动证书,甚至有的志愿活动连一纸证明或证书也得不到,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后,不再愿意参加其他的志愿活动。志愿服务固然是无偿奉献或是无私奉献,但是这不等同于付出没有回报,也不代表志愿服务不需要任何必要的保障和奖励,这将要求高校重视志愿活动,改变管理观念,不再将志愿活动当成一项临时性的组织活动,而要将志愿活动纳入学校育人成才的体系之中,和学生的德育、选修课学分、学生的发展入党、评奖评优联系起来,放入学生的成长档案,甚至可以拿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志愿活动的开展,并形成明确的文字,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只有形成良好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到志愿活动中来,并保证志愿活动开展的质量。
4.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
要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长效性,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有益力量的支持,高校最好能成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组织、指导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另外,大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上还未能完全独立,在志愿活动中支出的一些交通费、电话费、用餐费等很多时候还要他们自己掏钱,类似的志愿服务次数多了以后,对学生经济上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影响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高校能设立志愿服务活动的专项资金,并多方寻求社会各界的资助,让志愿活动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支持,不损害大学生志愿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5.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
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可以让志愿活动树立远大目标,更好地立足自身,挖掘潜力,力争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社区和居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志愿者们也可以从社区和居民的积极肯定与认可中得到激励,提高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塑造良好的公益形象,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们自觉自愿地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并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当大学生被志愿服务品牌所吸引并能自觉维护品牌形象的时候,他们将会迸发出极大的志愿服务热情,并力争把志愿服务做好做强。
总之,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既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广志愿服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对学校、學生和社区来说是一件互赢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彭明华.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长效机制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院,2012(7):16-19.
[2]赵颖.微公益视角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3(4):68-70.
[3]梅霞,张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33-37.
9.法律进社区经验材料 篇九
***下辖13个基层社区,其中县城内社区7个、矿区社区6个,辖区常住人口3.6万户、10.6万人。***社区司法所成立于2010年8月,社区司法所自成立以来,积极推动法律进社区工作,紧紧抓住全面加快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社区依法管理、居民自治、民主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创建“法治社区”
社区民主建设是法治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的各级组织是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机构,是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抓换届选举,增强了依法治社保障。在2010年末至2011年初,恰逢社区换届选举,社区司法所借此机会,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换届选举中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按照省、市、县委的要求,严把选民登记关、公示关和选举关,对辖区内的13个社区全面推行了直选,选出了群众满意的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
2、抓整章建制,增强了依法治社意识。在各基层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代表议事委员会的基础上,社区司法所
帮助各社区研究制定了社区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党务、政务公开,社区社会事务居民听证,社区工作人员述职双评等30余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管理行为。社区居委会定期向社区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汇报工作,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时,广泛征求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了广大居民当家作主的意识。
3、抓组织建设,增强了依法治社力量。在镇内7个社区建立了警务、检务工作站,派出所选派1名干警到社区兼任居委会副主任,定期派驻1至2名干警到社区办公;在每个社区都组建了3—5人的人民调访委员会,充分发挥了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作用。完善了“三级联动”大调解机制,接待了大量的调解、信访案件,维护了社区稳定。
二、大力推进学习、宣传、服务三项工作,创建“和谐社区” 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其灵魂是提高人们的素质,而其中人们的法律素质、法律意识是灵魂中的灵魂。为此,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律宣传教育紧紧抓在手上。
1、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法律学习进社区。在社区管委会的支持下,深入到各社区进行详细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制定出台了社区管委会普法工作规划,并付诸实施。规划中要求每个社区都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详细实施方案,在每周至少拿出1小时学习法律知识。一年来,我们通过邀请政法干警到社区上法制课和利用社区党校、社区学校,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系统地学习了《宪法》、《行政诉讼法》、《社会治安管
理条例》、《信访条例》、《计生条例》、《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重要法规和条例。在13个社区建立了永久性法制园地,使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受教育面达95%以上。
2、全面开展文体活动,推进法律宣传进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各类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休闲广场、健身站等文体设施,组织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群众参与率高的读书看报、书法绘画、写作摄影、体育竞赛、歌舞晚会等文体活动,在组织活动中,要求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其中,有机结合起来。一年来,社区文艺团体自编自演法制宣传方面节目10余个,使广大居民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能接受法律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积极协调排忧解难,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通过各社区人民调访委员会,协同各基层社区警务、检务工作站等组织,在各社区轮流组织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送法律书籍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宣传与社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制动态,帮助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社区涉法方面的工作决策提供法律服务。一年来,各类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社区30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700多人次.三、努力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创建“平安社区”
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法律进社区的重要任务,我们紧紧围绕“平安社区”建设,全面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和动员社区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开创了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1、建立了科学的领导机制。社区管委会建立了“平安社区”创建
工作组织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由社区司法所担任主要工作,并指导基层社区抓好此项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创建目标和各阶段推进措施。将平安社区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社区和每名工作人员,实行“三定”即定职责,定任务,定目标,做到“四清”即重点工作任务清,达到目标清,完成时限清,责任部门(人员)清,把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同社区其它工作有机结合,增强了合力。
2、加强了日常的跟踪考核。根据《***社区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和《***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研究制定了具体考核细则,做到“三有”即考核有标准,评价有分数,奖惩有措施。实行一季一考评,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制度,通过听、看、问、测等办法,详细了解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将考核结果定期公布,在评优上实行一票否决,并作为干部使用的一个条件。对动作不大、不快的社区给予了通报批评。
3、解决了纷杂的社会问题。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建立不同的专兼职工作队伍加以解决。一是聘用100名老党员、老干部、下岗人员为社区治安协管员,具体负责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工作;二是选调59名复员退伍军人到社区任专职治安员,具体负责各社区的治安巡逻和治安防范工作;三是选拔25名老干部为社区文化市场监督员,定期对网吧进行监督,防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四是利用170余名社区志愿者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法轮功习练者等重点人群的监控。各社区都建立流动人口登记、不稳定因素排查、走访调查等工作制度,采取按月走访、结对帮教、及时教育等办法随时掌握
10.法律进社区活动总结 篇十
第一,为社区群众开展专场法律知识讲座12场。在南陈居委会、陈庄社区主管领导张云雁主任和毕佳琪主任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我所王新升、阎振东、张培军、王义国、王涛、沈涛、陈忠德、于吉叶律师以及实习律师刘春健、宋开波等先后在社区开办“法律知识讲堂”,为社区群众讲解了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与他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法律知识。在讲解中,各位律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办案经历,以案说法的方式既有效地进行了法制宣传,又能解决老百姓的疑惑与实际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积极参与社区联合调委会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在社区主管领导的安排下,我所律师积极参与社区调解工作。例如,崔某某与儿子、儿媳之间的垫资买房纠纷,残疾人张某某夫妇与邻居之间因琐事产生矛盾等纠纷中,经过律师认真讲解法律的相关规定和细致的劝解工作,使当事人逐渐消除了心结,并主动去适应对方和化解双方多年积怨与矛盾。
第三,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00余人次。根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安排,本所律师在每堂法律知识课讲完之后都抽出时间为前来的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并安排专职律师接待到事务所来咨询的社区居民。本所考虑到社区居民主要咨询婚姻、继承、房屋买卖、相邻纠纷等相关事项,特别组织参与解答咨询律师们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和居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了诸多法律上的疑问。既满足了社区居民们对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同时又宣传普及了法律知识,真正起到了供需双方宣传教育“共赢”的良好局面。律师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双百活动走进社区为居民群众解疑释惑,受到如此欢迎,心里有一种成就感。咨询中,律师们向社区居委会表态,社区居民如有法律咨询方面的需要,可随意打电话到事务所,若有不便,他们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家住2号楼的一位秦女士说:今天足不出社区便与律师面对面,为她解开了压抑在心里很长时间的苦闷,她很开心。居民张先生说:“这种走进社区的法律宣传活动应该不定期地坚持搞下去,形成制度,这样我们的和谐社区建设就会不断地推向深入,不断提高社区公民、法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其知法、守法和正确运用法律的自觉性,为依法行政、建设和谐济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所律师经过将近一年的进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充分认识到:社区法律服务的需求较大,涉及面广,并且基本上要求律师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等特点,同时社区法制宣传对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及纠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们要做好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必须要求每个参与的律师不但要有丰富、全面的法律知识,还要有耐心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奉献精神。同时,我们认识到通过“法律进社区活动”可以使社区居民正确地理解法律、了解律师,树立了济南律师的良好形象,弘扬了鼎舜律师的奉献精神,也拓展了我所在社区法律服务领域,有着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蕴藏着巨大的法律服务商机。律师通过社区服务大有作为,既树立了自己的品牌,结识了许多居民和企业家,又为自己的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11.野鸭进社区 篇十一
社区环境不仅让业主满意,同时也备受水生动物的青睐。近几年,有一对野鸭夫妇常到湖里栖息。但仅属候鸟式,每年初春放水时来,年底撤水时也就无奈地飞走了。此情此景被一位好心的业主看在眼里。为了把它们留住,成为社区的一员,与人们和谐共处,他和另一个热心人一起在湖中做了一个小木屋,并时常放进一些食物。于是,野鸭夫妇便喜迁新居,28天后孵出了9只小雏鸭,出壳当天便在妈妈的带领下在湖中游了起来。
这条爆炸性新闻很快在社区传开。茶余饭后、休息日,不少人去湖边看新鲜。同时,也涌现出不少护鸭志愿者。有的从菜市场捡来菜叶喂鸭子,有的向鸭屋投放玉米、青菜,有的向湖里扔馒头、面包,也有的劝说小朋友不要向鸭群投石子。此情此景,可谓“五亩方塘一鉴开,青山新楼入镜来。蛙儿湖中齐放歌,野鸭一家好自在。”
在人们的热心呵护下,这里既安全,又有大伙儿送来的充足的美餐,像填鸭似的,天天都可以吃个嗉圆。刚过满月,就足有半斤重了。野鸭是吃活食的,如今已开始吃小鱼了。人们向湖中投放的食物成了鱼的诱饵,野鸭则趁机捉小鱼。
瞧这一家子,在清晨灿烂的阳光下,鸭妈妈带着它的孩子们在湖中畅游,鸭爸爸则在附近守护。
小野鸭的诞生给小区带来了惊喜,喂野鸭、赏野鸭成了这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护鸭志愿者在为小野鸭做美餐。
小野鸭的出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新亮点,大家争先恐后来拍摄。
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不断增强,为野鸭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瞧,小野鸭们多么悠闲自得。
12.物业管理进社区的意义 篇十二
物业管理运用现代管理与服务技术, 对各类物业实施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 创造安全方便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提高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业管理不提供具体的实物产品, 而是向业主提供劳务商品, 为物业拥有者 (即业主) 提供方便, 其经营方式是凭借自己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向业主提供综合性的劳务项目, 创建一个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物业管理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经过多年运转, 已日臻完善, 它作为一项具备完整体系和丰富内涵的服务项目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 对社区建设有重大意义, 下面将从三个方便进行阐述物业管理对社区的影响。
一、物业管理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力量
物业管理作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社区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 把握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推动形成良好的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秩序, 从而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园气氛, 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途径。
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系。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业管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客观上存在的对居住房屋及环境、设备的服务需求。物业管理所从事的保安、保洁、绿化、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 正是社区建设中卫生、治安、环境等最基本的职能范畴。同时, 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中组织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 不仅有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且有助于促进邻里和睦, 增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 社区建设反过来影响物业管理的发展。社区建设得好, 社区功能完善, 居民素质提高, 各主体自觉履行职责, 有助于物业管理制度的有效遵守和执行, 有助于业主自律机制的建立, 有助于矛盾和纠纷的减少, 物业管理自然事半功倍。另外, 在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方面, 虽不属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范围, 但在政府授权和有偿服务的前提下, 物业管理企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辅助性工作, 客观上也推动了社区建设工作。由此可见, 从根本上说, 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以人为本, 全面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 营造社区稳定、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物业管理在维护社区安全、开发就业岗位有综合性效应
通过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建设文明社区, 可以促进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文明社区的特征, 表现在居住同一地区人们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纪律、社会公德。通过文明社区建设, 在社区广泛提倡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使社区成为培养居民正确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园地。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为居民营造一个优美整洁、舒适方便、安全文明、气氛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文明社区的创建, 有利于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有利于物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有利于展示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档次。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多种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 使社区成为一个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 人与自然之间和谐, 人与文化融通的健康、开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使社区居民树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观念, 创造一个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公德的社会环境, 使社区成为安乐祥和、安居乐业的场所。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普及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营造文明、安宁、祥和的家园氛围, 使业主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有明显而易见提高, 是现代物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消费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物业管理成为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罗湖区向西村为例, 该社区地处罗湖商贸中心地带, 近年来, 伴随着深圳的飞速发展, 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使社区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2003年1月, 在区、街道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向西股份公司大胆改革创新, 开始推行专业化、规范化的物业管理, 有效整合了社区管理资源, 村内治安、环境逐步好转, 房屋出租率保持在98%以上, 特别是物业管理费收取率近100%。多年来, 股份公司深入研究市场规律, 实施规范化管理, 总资产从1992年的7千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亿多元, 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和谐是一种气氛, 是事物按照规律协调运转达到的最佳状态。和谐社会、和谐社区, 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 有什么样的物业管理, 就有什么样的社区环境, 也决定了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也是一条重要的解决之道。物业管理进社区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要求, 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是构建和谐城市的根本途径。物业管理在社区应进一步推进, 不断深入开展, 为共同促进市物业管理的发展繁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写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物业管理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写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物业管理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法律服务进社区】推荐阅读:
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10-15
法律进校园主题班会09-15
法律六进情况10-15
法律十进进实施方案07-22
法律进校园讲话稿08-05
法律七进汇报材料08-30
法律进学校的工作计划07-10
职工谈法律六进活动07-24
企业法律六进工作计划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