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12-01

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精选10篇)

1.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一

课题:我国绿色饭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班级:酒店管理132

姓名:田昌

前言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的GDP成直线上涨,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一大部分人拥有了漂亮的房子,方便的私家车,可口的食物。在我们享受这些的时候发现绿色植物越来越少了空气越来越热了,食品的包装袋和剩余的食品随处可见。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发现生态的破坏已经很严重了。为了保卫家园全世界在1992年6月联合国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环保时代。在饭店业各国相继走上了绿色饭店的道路。2005中国为了家园更美好也走上了这个道路。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绿色饭店产生...............................................................................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的背景、含义及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绿色饭店产生的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2绿色饭店的含义..............................................................................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我国绿色饭店烦发展起步晚,发展缓慢......................................错误!未定义书签。2.2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意识不足......................................错误!未定义书签。2.3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机构不健全..................................错误!未定义书签。2.4饭店组织制度不健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3.2倡导绿色企业文化..........................................................................错误!未定义书签。3.3采用绿色技术实现饭店的可持续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3.4提倡绿色营销是关键......................................................................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绿色饭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饭店的绿色化管理已经成为国际化的一种趋势,我国饭店业想要和国际接轨,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认识到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本文从绿色饭店产生的背静和含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绿色饭店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绿色饭店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饭店

现状

发展对策

缺少封皮、目录、前言三部分内容,现状分析没有独到观点你们八个学生写的都一样,仔细修改。格式存在问题:

1、绿色饭店产生的背景、含义及特征

1.1绿色饭店产生的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已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急剧蔓延,形成了大面积的公害。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引发对饭店业“绿色化”的思考;1987-1989年,欧洲国家以德国、北欧为主,率先提出绿色饭店的概念并进行课题研究;1988-1999年,北美地区以美国、加拿大为主,进行绿色饭店、绿色居室等课题的研究;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环保时代。1996年,法国雅高酒店管理集团颁布《雅高酒店管理环保指南》;1997年,德国环保组织颁布《德国绿色饭店标准》;1999年,加拿大枫叶环境标志组织颁布《大枫叶环境标志体系绿色饭店标准》;2002年,美国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在华寻求“绿色饭店”领域的合作2003年,韩国节能研究院在华开展“绿色饭店”节能部分的合作项目【1】。

2005年,中国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通知》;2006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标准》。比起走在饭店绿色化行列前面的雅高集团,中国绿色饭店的标准和中国饭店绿色化的进程起步较晚。

1.2绿色饭店的含义

绿色饭店,指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与服务,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环境、资源负责任的态度,坚持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合理消费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酒店。其核心是: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并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2】。由此可以看出,绿色饭店是现代饭店的发展趋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 的一种全新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一种饭店通过保护环境来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饭店经营模式。

我国饭店业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方面都远远的落后于发达国家,自然很难进入饭店行业的前列,在与国际酒店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3】。饭店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与国际酒店接轨就必须主动迎接挑战,在本行业内全面实施绿色饭店管理。饭店应该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出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环保的绿色产品从而增强饭店的国际竞争力。

2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我国绿色饭店烦发展起步晚,发展缓慢

比起走在饭店绿色化行列前面的雅高集团,中国绿色饭店的标准晚出台了整整十年,中国饭店绿色化的进程也晚了整整十年。自国家旅游局发布《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活动,目前已我国评定出绿色旅游饭店近两千家,从数量上来说增加得并不快,大量的酒店没有加入到创建绿色饭店的行列中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制约了饭店绿色化的发展进程。2.2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意识不足

饭店管理者的意识是决策的根本,管理者是否具备了良好的环境意识,是否能正确认识饭店业的环境问题,对饭店业的经营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据星级饭店管理层的随机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饭店管理者不够重视饭店的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绿色经营。其次,一线员工的绿色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4】。我国大部分饭店都有开展了员工的培训,有些邀请专家进行专门的培训,有些只对新来的员工培训。大多一线员工没有真正参与到饭店的绿色活动中,很少考虑自己的工作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不清楚自己在活动中承担的责任。

2.3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机构不健全

绿色管理的实施需要组织内所有成员共同承担和各部门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因此饭店必须制定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诸如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机制来保证实现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的目标和任务。目前不少饭店对绿色管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绿色管理大多局限于模仿阶段,大多饭店还没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很多饭店的绿色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上级抓得严了就搞一搞,缺少一种长效机制来约束和规范它,影响了绿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严谨化【5】。

2.4饭店组织制度不健全。

饭店绿色管理的实施需要公司内所有成员的参与和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因此绿色饭店必须制定健全的组织机构比如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薪酬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机制来保证实现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的目标。但是现在的饭店的绿色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上级抓的严就搞一搞,上级没有检查就又把绿色管理工作放在一边,没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和机制去约束和规范它,才能保证饭店绿色管理的落到实处。

3、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

3.1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引导公众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制造垃圾,倡导选择绿色产品,积极以可以持续地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比如建议顾客尽量使用应可能减少床上用品的洗涤次数,以节约水电的消耗和减少排污量;服务员在介绍和推荐菜肴时尽可能想客人介绍经济实惠、营养均衡的绿色菜肴和饮料,而不是单纯的考虑经济利益;有客人菜食点过量时,应该适当提醒,提倡“消费不浪费”;鼓励客人将所剩菜肴“打包”,提供代客保管剩余酒水的服务,供客人下次来店消费饮用【6】。绿色理念的形成不是饭店能够独立完成的,还需要消费者的互动作用,饭店应该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开拓绿色产品市场,让客人认识酒店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3.2倡导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饭店绿色文化的创建直接涉及到与饭店有关联的利益群体。饭店经营管理者在创建绿色饭店、营建企业绿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企业能耗的降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创建绿色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者树立绿色的管理理念,制定绿色的企业标准、绿色的行为规范、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工作制度,提供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客服用品。从上到下都具有绿色观念,都了解绿色的内涵,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绿色企业文化。

3.3采用绿色技术实现饭店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技术,是绿色竞争力得以形成的关

键。饭店可以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设备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采用绿色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率、降低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比如在公共洗手间安装“感应式”自动冲厕设施。公共区域的自动扶梯采用变频技术,可使无人乘坐时耗电量大大降低,来节约能源给燃煤的供暖锅炉安装分层燃烧节能装置,使原煤得以充分燃烧,减少二氧化碳及烟尘的排放量;中央空调采用变频节能技术,使用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制冷剂;公共区域采用光感照明,自动扶梯安装变频调速器和传感器;使用污染较小的无磷洗衣粉和太阳能热水器等[7]。

3.4提倡绿色营销是关键

饭店的管理者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饭店的绿色营销,饭店的管理者应该从以下下几个方面着手,比如设计开发绿色客房,提供绿色食品,提供绿色服务引导顾客理性消费,制定绿色价格等方面入手,饭店还可以参加公益性的环保活动,在社会上广泛树立绿色环保的公众形象,达到提高知名度、促进饭店销售额提升的目的。只有管理层认识到绿色观念,才有整个饭店的绿色理念,才有真正的绿色营销。

绿色饭店的营销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要求饭店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从服务产品的生产、市场定位、对外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要贯穿绿色环境的内涵,通过绿色主题的宣传,树立饭店的绿色公众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

4.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饭店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风尚。绿色饭店虽然没有工业企业那么严重的污染,但饭店作为一个立体的高消场所,不仅消耗大量的水、电、物资等资源,而且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等活动废弃物,同时会对城市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8】。于是,作为饭店企业对环境和社会所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饭店应运而生。

绿色饭店建立在绿色消费基础上,有利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绿色饭店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饭店的绿色管理,饭店应该以保护环境为经营理念,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通过生产绿色产品,制定绿色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达到企业和消费者共赢的绿色管理模式。绿色饭店管理能够实现饭店利润、并可需求和社会利益三方面的平衡。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饭店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2].饭店业实施全面绿色管理的问题和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 [3].杨代友·企业绿色竞争力研究: [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4 [4].严燕莉.绿色管理:饭店管理新主题[J].商业研究,2003,(5).[5].绿色营销[M].太原:山西出版社, 1998.[6].朴明子 谢芳 绿色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与提升路径探讨[J]环境工程,2008 [7].戴斌等.饭店品牌建设[M」.北京:派游教育出版社,2005.[8].张永安.现代饭店管理汇M].广州:登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二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在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1]。伴随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兴起,建筑业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经开始。然而,传统建筑业发展的弊端却越来越突出,如资源能源消耗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突出、技术进步缓慢、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建筑业发展步伐。施工企业作为建筑业主体之一,对上述问题具有较大的责任。在国内外大的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的绿色转型推进逐渐提上日程。如何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在绿色理念下推动施工企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施工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依旧停留在旧有模式下,施工周期长,精密施工落实不到位,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粉尘污染、噪音污染、施工材料浪费严重。尤其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施工单位的高投入、低利润率越来越明显。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对施工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绿色施工的实施势在必行。虽然国家一直大力推进绿色施工,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评价体系、技术标准目前未建立起成熟的体系还市场。部分施工企业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绿色施工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成本,绿色建材比普通建材价格相对高,绿色施工技术施工程序较为复杂,绿色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相对不足,施工单位绿色理念不足。在大的经济转型环境下,施工企业绿色转型意识不足,转型措施不足,绿色施工经验不足。我国绿色施工起步较晚,施工企业绿色转型相对落后。

2.我国施工企业绿色转型必要性及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现有施工企业绿色转型存在不少误区,首先是转型意识不明确,未能正确认识到绿色升级对企业的影响,其次是绿色施工经验技术不足,未能从根本上转变进行变革。在国家加快经济转型大的背景下,施工企业有必要加快转型步伐,同时随着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建筑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施工企业只有真正实现绿色转型,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施工企业在绿色理念下完成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有利于推动企业在管理、技术及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完成提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对于整个建筑市场来说,有利于调整整个行业结构,淘汰落后企业,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最后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能源消耗[2]。

3.我国施工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对策

3.1进行施工企业绿色转型能力评价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发展能力参差不齐,不是所有施工企业能够顺利完成绿色转型,因为在绿色转型之前,必须要对企业转型能力进行评估。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状况、发展前景进行核算分析。企业转型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甚至企业文化的变革,同时转型周期的长短,转型环境的好坏、转型前景的分析对企业转型成本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在转型前做好调研、制定详尽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措施和预案;如果转型成本较高、转型能力不足,在避免淘汰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发展方案;如果具有转型能力,必须整合现有资源,在原有方案的指导下进行转型。

3.2建立和推广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尚未建立起成熟的指标体系,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更是相对落后[3]。我国2015年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虽然已经出台,但是具体涉及绿色施工的仅有第九章,对于施工企业的指导意义有限。施工企业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建立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在具体施工技术、施工内容、评价方法上必须坚持我国的国情,在吸收外国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前提下,尽快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

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推广,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绿色意识,提高施工企业绿色施工意识,其次运用国家行政力量,加快推进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推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其次还需要施工企业的参与,施工企业是实施绿色施工的主体,必须加强绿色施工的意识,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3.3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3.3.1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4]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施工企业首先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企业及员工的创新意识,在施工技术方面,应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制度,加大公司投资力度。逐步加强与高校的技术合作,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高更高的平台。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实现技术的突破、创新以及推广。

3.3.2加强绿色施工人才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创新的主体和灵魂。加快建立施工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计划,尤其对于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其行业属性,人才流动比较大,科技创新型人才更是比其他行业少,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及培养计划。

3.3.3加大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加大BIM技术及理念的推广。BIM技术的推广,对于建筑业而言,产生了较大的挑战和机遇。在绿色理念支撑下,BIM技术的发展及推广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BIM技术对于传统的施工企业而言,接受度不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意识,加大及加强对BIM技术的接受和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自身的竞争力。转变协调模式,实现项目信息的共享,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利润。转变经营模式,从传统的承包模式向EPC转变,更好的利用BIM平台,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企业利润。

3.3.4实施施工产业化

我国建筑产业化水平较低,处于起步和推广实施阶段。建筑产业化是指利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等手段来建造建筑,利用信息化等方式来管理建筑的一种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5]。施工企业应转变自身理念,学会利用新的施工材料,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施工理念,在施工产业化来临之际,实现企业的绿色转型。

4.结论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发展较为落后,绿色施工理念的落实也是相对较差。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施工企业应加快进行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评估,在国家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绿色转型。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加大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施施工产业化等,加快我国施工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施工企业的绿色转型一定会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施工企业。

参考文献

[1]李艳琴.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2:84-85.

[2]陈琦.中国二冶集团冶建施工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3.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三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人力资源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革新人才观念,实行绩效管理等动态化、封闭式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

1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解析

(1)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以金钱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对消极怠工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2)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氛围,非正式组织对人有重大的影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会形成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但同时会使一部分人忙于搞人际关系而怠于工作,并会使组织过于松散难以有序条理的管理。

(3)自我实现人假设。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管理的重点不在是监督控制,而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员工的潜力,使员工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同时给人的激励主要是来自工作本身的激励,让员工担当责任,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4)复杂人假设。按照复杂人假设,不存在一种适合于任何时代和任何人的通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必须是权变的,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

2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1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比较落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学的人才观。企业应该认识到,德才兼备、有创造力、有贡献的就是人才。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兵随将转,人人是人才。不仅高工是人才,技艺精湛的工人也是人才;不仅受过系统教育的硕士是人才,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二是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人事管理混为一谈,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投资、保障体系。虽然很多企业把“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但思想上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上。三是激励手段单一,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有些企业以专业技术作为提升行政管理领导的依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的要求差别是很大的,所以这样的激励机制未免浪费人才。四是人力资源培训落后。很过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像所有资源一样会发生损耗,只关注对其使用,而没有考虑补给和折旧,不舍得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重点投资于投入对象。

2.2 战略与对策

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了改变招聘中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应出台有关经营者招聘的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办法选择适合的经营管理者,通过竞争择优,使大批有胆识、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人才得到合理配置。

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只有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开发,企业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只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得到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相当于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条件下,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总量。这对员工和企业是双赢的。

将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相联系,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完整的绩效管理应该包括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封闭循环的流程。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中,不同的人受统一标准衡量,是相互比较;而在绩效管理中,不同的人由不同的指标衡量,是与自己比较,这样更有利于激励员工不断进步和创新。

采用柔性管理,利用企业文化激励。我国企业现在最缺失的是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激励可以使企业上下同心,使员工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以人力资源价值的良性循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激励,反过来又促进企业形象的自我完善,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世界经济步入新经济时代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与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理念的变革,新经济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对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的要求空前提高。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时应更过的考虑一些可变因素,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外部动态因素的影响,才能制定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4.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四

就目前而言,经济与社会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已经在企业投资管理中制造了影响。在企业的各种投资中年金投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社会的养老保险逐渐完善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企业年金投资不再局限在原有的制度,而是正朝着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发展,运营格局也在不断的变化,相互竞争,多种机构合并的趋势也呈现出来。

一、企业年金特点及概念

企业年金指员工与企业在依据法律参与养老保险基础之上,自愿设立补充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企业年金的投资原则与性质跟基本的养老保险不一样,工具和投资领域也有所不同。基本的养老保险在投资上强调的是保障安全,而企业年金只是对基本的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只有拥有好的收益,才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职工与企业参加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也就决定了我国企业的年金投资一定要同时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这就使得企业的年金投资相对于养老保险的投资来说,所涉及的领域更宽广,工具也相对较多,其面临的各种投资策略也会更加复杂。

二、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现状

(一)企业年金覆盖率虽低、但发展迅速

近些年来,国内设有年金的相关企业也呈上升趋势发展,其中参与计划的员工不断增多,资金的投入量也加大。企业的`年金增长速度非常快,可是年金企业的覆盖率却和企业年金投资的发展速度不符,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只是一小部分,导致企业年金投资的发展速度和企业年金投资的覆盖率产生矛盾,以至于给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造成了许多阻碍。

(二)企业年金投资监管不善

就当前来看,国内企业设立的年金投资管理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与缺陷。通常国内企业的年金都是由经办机构来承担,利用政府的监管机构来实施管理的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我国企业年金管理的力度较弱。此外,有监管能力的信用的评级单位、律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也发挥不了监管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年金在地区的发展达不到平衡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我国企业的年金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如厦门、上海等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制度发展就比较迅速。但如果在一些偏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企业没有充裕的资金用来进行年金的管理与投资,以至于企业参保的年金比例较低,企业基金的规模也不大,更甚于在比较落后的地方企业不会设立企业的年金。

三、我国的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策略

(一)企业要对年金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完善与建立跟企业的年金制度有关的法规及法律系统,使企业年金法律的地位可以得到明确,同时制定相关的对投资管理进行解决的措施。监管与限制都需要在企业基金的管理机构里进行,尤其在比例、条件、投资方向等方面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还要对资金风险的补偿机构进行完善。在企业投资的管理人与投资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宣传教育与学习,让投资的管理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年金管理投资体系的有关知识和掌握企业操作规范,尽可能避免与减少因为不合理的操作而致使受益人的风险投资提高。此外,尽可能制定更好的优惠税收政策,在企业的年金投资的收益上给予延迟税收或是税收减免,防止因为企业的年金短期的逐利行为对资本市场制成了冲击。

(二)企业要对投资的管理人采取监管

首先要建立一个风险的控制流程,在投资方面要控制好风险,并做好事前的预防,再建立好相互对应的监管体系。例如,企业的管理机构中内部的监察部门可以通过对投资资料进行检查,全面、实时的对投资相关部门的业务实施监控,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还要出具对应的反馈书面报告。其次,投资的管理机构必须要对部分投资的物品制定一个相对应的限制,可以更有效对介入的关联或是内幕交易采取防止措施。最后要对事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企业的管理机构应该建立并且严格地执行有关监控报告,让内部的监察部门跟踪投资进展状况,编制相应的监控报告,便于及时的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估。

(三)企业要尽可能发展年金投资的渠道

为了使企业的年金实现增值和保值,首先就要把安全性作为前提,把拓展作为投资的渠道,使收益得到提高。在证券的市场上,合理的对证券市场的结构品种进行调整,使市场在合理的搭配下得到更好的收益。还要重视金融的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引入到期货市场,使股票在现货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指数基金进行发展,可以作为企业的年金投资的有效投资策略,更有效的减少管理的成本与风险。尤其在通货膨胀期间,适当的对国家的基础设施与不动产进行投资;也可以在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海外的投资。

(四)企业要大力培养比较专业的管理投资机构

企业的年金投资管理与其他开放方式的基金不一样,年金管理的机构一定要有专业投资资格。自从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机构也逐渐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些专业人才与机构不断的从国外引进来。通过国外投资银行或是基金经理参加中国养老金的管理,从而对企业的年金资产采取规范化投资运营,可以提高基金管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基金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四、结束语

5.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五

【摘要】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的同时,货物运输和快递行业发展迅速,这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和发展机遇。特别是我国民营物流企业,以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占领市场。企业的快速膨胀要得到持续发展,就离不开全面预算和正确的战略决策。本文将从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概况、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营;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改进对策

引言:

新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起步,至今已经历了接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相对于国外的企业,我国民营企业起步时间明显晚于国外。而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则起步更晚。但是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网购变得不再陌生,这不仅给物流企业带来大量业务,同时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的民营物流企业。这些民营物流企业在市场的潮流中抓住机遇,规模迅速变大,但是由于没有扎实的基础,会计预算工作不严谨不仔细,造成公司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将对民营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概况

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也包括了民营物流企业。目前来说,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态势是非常好的,而且随着物联网的扩展,物流企业将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

经济发展带给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的强大需求机遇,当有些公司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覆盖面很广,自身又难以处理时便愿意委托其他企业来完成其物流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就出现了商机,促进了一大批民营物流企业的诞生和发展。

有准确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从事相关物流行业企业在以20%的速度递增,这意味着中国物流行业的总体规模是急速增加的。截止到2014年7月,中国已有42万家相关的民营物流企业和机构的存在。

但是快速的发展是需要完整的制度和准确的战略方针来指导的。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就像一个只有一条腿的巨人,在向前奔跑的时候决定速度的往往是双腿的协调而不是单独跳跃。只有解决了存在问题,民营物流企业才能获得新生,实现飞跃式前进速度。

目前民营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在物流行业迅速发展时期,政府管理不及时,管理制度不完善,往往造成物流市场的乌龙混杂。一些虚假或根本没有营业执照的公司也趁机招揽业务。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物流行业管理困难,而且服务质量不高,给客户带来麻烦。

(二)物流信息不流畅,而且信息记录不完全真实准确。物流行业的信息传递及信息记录非常重要,只顾盲目扩大规模的企业经常会忽略信息系统建设,造成信息交流不及时,信息传递出错等情况。

(三)专业管理人才的缺失。由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是近年来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相关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速度远远赶不上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相关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匮乏。

二、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其实我国民营物流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方面,是阻碍我过民营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部分将针对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展开讨论。

(一)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基本概况

为了谋求全面长久发展,一些民营物流企业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自身的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物流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包括组织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控制、预算考核几个主要方面。

组织管理主要在于业务职能、管理职能、事务性职能部门的管理。对这些企业核心部门的全面预算,准确掌握实况,有利于公司方针的制定和战略方案的实施。

编制管理,主要是指包括业务收入、成本、资产、负债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看似简单的四个名词,实际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却是整个公司的工作所围绕的重心所在。公司是否能达到盈利目标,正来源于收入、成本、资产、负债四个项目的运转情况。

预算执行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在于,能够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分开的部分,听说过执行管理,合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以便于相互之间的协作更加密切。

预算考核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使预算管理得到真正实施,起到真正作用。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考核系统,就需要对预算和结果的考核落到实处,首先要从实施预算考核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在货物存储、货物运输调度等方面进行对业务活动效果进行系统化的组织、计划及协调,保证预算跟踪、分析、预测及考核,确保预算得到实行。

(二)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预算管理组织的体系建设不成熟。企业全面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企业组织的保证。由于全面预算工作涉及到的部门多,范围广,所以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资源,给全面预算管理形成合力,让全面预算的实施顺利开展。但是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初建,还不完善。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于全面预算工作难以开展,很多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也普遍缺乏,大多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都还在摸索阶段,取得明显成效的较少。

其次,预算编制管理的指标内容设计不合理现象大量存在。物流企业主要工作在于运输、仓储等,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对运输、装卸、储存、加工配送等进行操作,大部分物流企业拥有与自身业务相一致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正因为内部部门多,涉及员工多,上下信息的沟通难以真实无误,全面预算工作的指标内容也就不能真实利用到全面考核中去。

最后,预算结果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不作为。预算结果考核机制的目的在于对全面预算的实施进行真实反馈。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物流企业对全面预算考核机制的建立是不够重视的,甚至更多情况是全面预算考核机制形同虚设。预算考核结果的运用与机制建设也相对滞后,直接成为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结果考核效果较差的关键因素。

三、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基于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情况,也就无法履行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职能,为了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准确编制、实施及调整评价,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组成上下级合理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预算编制管理的指标内容设计要合理。要进行全面合理的预算和管理,离不开真实有效,来自于各个部门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先对资本、业务、筹资等进行预算,然后进行整体财务预算。最后就是根据业务情况,包括现生产、销售收入、销售费用、成本、采购成本、支出费用等进行预算编制管理的指标的设定。合理的指标设定,不仅能提高员工效率,也是正确的公司发展决策的体现。

(三)要不断完善预算结果考核机制,并且严格实行。实施企业内部预算考核机制的目的就在于要惩罚分明,让整体流水线操作顺畅起来。完善加强预算结果考核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加强财务资金的预算工作,调节资金的收支平衡状况,把握每一笔资金流向,防止财务漏洞的产生给公司带来风险;可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既有具有财务处理的能力,又有对各个部门的深入了解作为支撑,能够对公司全局有较好的把握,制作出完整的全面预算系统;增加专业物流管理人才数量,一个优秀又具有凝聚力的团队能够给公司创造更多价值,而人才就是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为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06.05

[2]胡云琪.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会计师.2014.03.10

6.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六

摘要:制度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制度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已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获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自身制度化建设,依靠好的制度吸引和留用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为企业赢得持久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制度化管理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供人类在其相互影响中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这意味着对国家来说,制度旨在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创造一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企业来说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法律关系,同时结合人的心理因素,构建一种企业制度化管理氛围,以此推动企业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制度化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以企业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法规,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使工作流程化、标准化、透明化,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化管理是中小型企业迈向大中型企业、集团化公司的必经过程,是企业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表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逐渐认识到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把制度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但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状况,我国中小型企业当前在制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部门设置比较单一,有的部门只一个人,甚至几个部门只设一个人。部门的单

一、人员的设置不合理以及一人多岗、职务交叉重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现象普遍并存。

(二)经验管理占有较大比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或者有了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朝令夕改,处理问题时“人治”化成分居多,企业管理完全依照老板的好恶

来处理,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经验管理在一些中小企业里甚至居于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现象普遍存在。经验管理导致企业经营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难以执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体现其运作正规化、程序化和透明化,盲目照搬照抄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为了急于做大做强,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重金请咨询公司前来诊断,制定了比较完美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结果发现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很多方面难以跟进和配套实施,操作起来举步维艰,最后制度只能作为一种装饰企业门面的摆设。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虽然认识到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加大了制度化建设力度,但是制定的制度过于严格、呆板和僵化,对员工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起到了到抑制作用。久而久之,企业的整体运行逐渐陷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恶性怪圈,危及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

三、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制度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制度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

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基石,一个规范、公平、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但是任何完美的制度如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有阻于企业发展,对企业自身而言就不是合理的制度。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必须保证制度能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以便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实施;另一方面,企业的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否则企业制度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管理的改进和效益的提高,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进而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按企业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企业各级管理者不仅要组织制定好企业的管理制度,还要成为执行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模范带头者。要谨记严下先严上的道理。管理者本身的榜样作用就是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我国40%以上中小型企业由于存在着家族基因,老板以及核心管理人员没有外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其行动游离在法制之外,也构成了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此,不断提高各级管理员工的执法水平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加强企业制度化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三)管理者要宣传教育

企业制度如同国家法律一样,一旦制定并发生法律效力后就应像普法工作那样,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教育,让企业员工知晓,使员工做到令行禁止。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都应当从思想上树立起法制意识。我国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以及员工素养的局限性,要让员工从思想上树立起法制意识,企业必须加强人文和法制培训,加大各种制度的宣传力度,更要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进行宣传、解释,不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知晓度。企业员工只有树立了法律意识,当制度的内涵被员工从心理上接受并自觉遵守与维护而形成习惯时,制度才能凝固成一种文化,进而达到自觉、自发、自动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其行为,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形成良好的守法氛围。

(四)企业制度要严格执行

贯彻制度是规范制度的核心,也是制度保持权威性、强制性的根本保证。在执行制度时,管理者要经常向下属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以警告或规劝其不要触犯,否则会受到惩处,任何人包括管理者,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对违反一般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但对触犯天条式的管理制度,触及到了企业核心价值的任何小奸小恶,都必须从严处置,决不能心慈手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管理已由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进入了现代化、法制化、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应尽可能从“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不断靠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流于形式,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决不会存在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地追求能够使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管理模式,要契而不舍地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化管理氛围,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7.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七

一、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要求全面和科学合理。加强成本管理对于增产节支、提高收益、增加竞争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现代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个阶段。成本规划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 成本控制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或改善成本的一系列活动, 业绩评价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 以此来改进成本控制活动, 四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 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 我国的成本管理理念依然是的成本管理理念, 一味的强调降低和节约成本, 只注重生产阶段的成本降低, 忽略了产品的设计和销售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空间, 从产业链的上下游着手控制成本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2. 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成本管理理念的落后必然导致成本管理方法的落后。由于成本管理只强调生产阶段, 必然导致管理方法的片面性和不完善。我国传统制造业依然是批量生产的模式, 还没有实现所谓的“以需定产”, 因此, 成本管理方法也是传统的品种法和分步法, 以标准成本和计划成本来进行核算。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例如, 目标成本法, 适时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方法还没有运用到生产过程中, 亟待改进。

3. 成本管理缺乏战略性。

由于成本管理理念陈旧, 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阶段, 过度关注制造成本, 忽略整个生产过程。这可能会使企业放弃那些在本期可能会有高昂费用但是会长久获益的项目, 只注重眼前利益, 忽略长远发展, 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企业的长远战略相脱节,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 成本管理缺乏市场导向。

我国传统制造业依然是以量取胜, 通过产量压缩单个产品的固定成本, 以此来降低成本。这样会导致企业忽略市场的导向, 忽略市场的需求盲目进行生产就会丧失大量客户, 进而导致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有顾客喜欢, 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脱离市场, 脱离客户随心所欲就会万劫不复。

5.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会导致信息失真。

在现代制造业中, 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发生了严重变化。制造费用所占比例迅速上升, 而直接人工的比例迅速降低。这就导致传统核算方法中以直接人工进行分配的方法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 再以直接人工进行核算会使企业的成本发生很大偏差, 造成信息失真, 继续下去不但不能降低成本, 反而会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

三、成本管理现状的相关对策研究

1. 树立新型成本管理理念。

成本管理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 而要树立全局、全面、全方位的新理念。这就要求对成本的控制不能再只局限于生产阶段, 而要扩展到产品的引进和设计阶段和销售阶段, 实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 从物质阶段扩展到非物质阶段。这样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方式才符合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 实现全面控制, 最终引进战略成本管理, 是企业的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2. 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核算。

由于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发生重大变化, 那么对制造费用的归集和核算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传统的费用归集和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正确的核算企业的成本, 这就急需更加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 因此, 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产品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层次, 进而通过对作业的归集和核算实现对产品的成本核算, 这种方法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找到了一个新途径, 通过作业将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细分, 能使成本核算更准确, 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3. 在成本管理中引入全员的思想。

降低成本不只是管理人员的任务, 这需要全员的参与和努力, 要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使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 变少数人的管理为多数人的参与, 提高他们的成本管理意识,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所有员工都树立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成本管理, 才能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不至于在竞争中被淘汰。

4. 坚持市场导向。

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才能在买方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能一味的为了降低单位成本而盲目的扩大产量, 以量取胜。在现代企业中, 强调以人为本, 信奉顾客才是上帝的准则, 一切要以顾客为重, 要尽最大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要实现这一点相应的也要改变传统成本核算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服务, 提供更真实的信息, 不至于出现信息失真。5.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运用战略的思想对整个企业实施管理, 它将企业的日常业务与长期计划结合在一起。这种成本管理方法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战略相结合, 实现了短期和长期的衔接, 将日常业务与长期规划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可以有不同的战略选择, 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在选定发展战略的同时制定符合自己的成本管理方法, 更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 保持竞争优势。

四、结论

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 这些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 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因此, 亟待改进, 文中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改变的解决对策, 这将有利于我国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改变成本管理模式, 寻找更加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 为企业提供更真实的成本信息, 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摘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降低成本是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手段, 这是传统成本管理的精髓, 然而这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成本管理模式急需改变。本文从我国成本管理的现状出发, 进而探讨了改变成本管理模式的相关对策。

8.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字: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一、绩效管理概念

绩效,指员工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在主管人员与员工双方持续沟通的基础上,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

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绩效管理与考核将成为将来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管理方法体系,也是引导中国企业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7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以实物产量为核心的评价方法。随后承包制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形式,与之相对的是用企业实现利润或上缴利税来考核承包计划的完成情况。90年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使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方法的出现,但缺乏实用性。随后,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评价体系经过修订,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以2002年为例,中央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4.33%,平均总资产报酬率仅为1.52%,亏损企业面达到33.73%。和世界500强企业相比,相差甚远。中国企业500强同世界500强相比,平均人均营业收入只是世界500强的12.9%,人均利润只是世界500强的29.6%,人均资产只是世界500强的1.57%,中国企业500强平均利润水平只是世界500强的12.06%。

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是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当前,许多绩效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时间僵化,各级管理者和职工的参与度不够,考核指标脱离岗位职责、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等,都使得企业考核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想要搞好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借鉴中小民营企业在管理中的做法和理念,是很好的途径。同时,再将好的做法和理念与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定能大大地改善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三、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都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对绩效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常见问题如下:

(一)绩效管理的目的与作用理解偏差

国企长期执行“扣奖”制度使得考核形同虚设,因为奖金的额度不能体现绩效贡献的多少。真正的绩效考核就是要打破“平均主义”,使绩优者多得,绩劣者少得,实现酬显其绩。

(二)将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包括绩效计划、实施与管理、评级和反馈四个环节。绩效评价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员工只关注绩效评价,忽略其余环节,则很可能造成员工绩效低下,管理混乱。

(三)考核的内容与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

考核指标常常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脱节,无法体现企业的发展要求,主观因素过强,在实施中很难真正区分绩效优劣的层次,从而影响绩效考核的公信力。

(四)过于重视短期绩效,忽略长期发展

众多企业在考核时,完全以结果论英雄。这很有可能造成员工只追求绩效结果而不去理会可能带来的后果。

(五)主观因素过重,轻事实依据

大多数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都或多或少带有考核者的主观色彩,长期下来,难免给员工造成不良影响,打击其推行绩效管理和努力改善自身表现的积极性。

四、问题对策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间的竞争。而绩效管理是关键的一环。在我国,提升央企竞争力尤为重要。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观和绩效考核制度

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需要先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对职位的重要程度、职责、任职资格等进行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确定薪资结构等。运用新的考核方法,如平衡积分卡BSC、作业成本法ABC、整合绩效管理IPM等。

(二)提高员工配合绩效考核的积极性

绩效管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核而在于其人本主义的思想。国有企业应该设法利用不同的渠道和机会,持续宣传绩效考核的机制,注重员工的参与程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标准。

1.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和工作监管

绩效管理虽是一套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判别能力和管理素质。因此,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定期的培训也不可忽视。

2.注意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及其与薪酬有效联系的机制

有效的绩效管理,应该注重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有效的反馈能使管理人员掌握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探讨考核中绩效问题的原因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改进员工绩效,共同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洪,赵曙明:企业的发展演化与人力资源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2(2).

[2]朱国文: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林筠,胡利利、王锐:绩效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9.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九

摘 要: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贸易活动的基本形态,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企业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进程亟待提速。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 ; 电子商务; 网络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的活动,主要指使用Web提供的通讯手段在网上进行交易,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等。电子商务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一切借助电子手段的商务活动,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等。从狭义上讲,电子商务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上做生意。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了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其能否顺利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可以说,中小企业能否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持续发展壮大,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发展方式转变大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中小企业如何尽快地引进电子商务,既是中小企业自身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理论界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的高效性、全球性、互动性等优势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和新兴的经营模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为了迎合和适应时代的需要,也应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为自身的快速发展拓宽途径。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绝大部分的信息化停留在部门级的手工模拟应用上,国家中小企业网站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中小企业中能上网的不到70%,只有40%左右的企业能用计算机管理部分业务,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企业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的甚至不到10%。

二、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领导对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认为开展电子商务是赶时髦,实际意义并不大。有的领导甚至对开展电子商务持消极态度,仍然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部分了解一些电子商务的企业领导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也存在片面性问题,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上上网,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借以宣传企业形象,并未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由于此种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中小企业中上网企业数量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中小企业上网少,浏览客户就少,网络给企业创造的效益趋于减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缺乏相关人才

除认识不足外,缺乏专业人才也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一个现实问题。开展电子商务首先需要既掌握电脑和网络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即我们通常说的信息主管。同时又需要全体员工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而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为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广泛参与企业的管理与运作,但其信息化程度往往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因此,人才的匮乏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直接原因。

3、缺乏必要的资金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商业活动,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等,亦称作电子商业(e-business)。因此,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以电子商务的前提是企业需要拥有足够的计算机和完善的网络系统,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处境,因此,短时间内完善电子商务所需的物质设施,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存在资金上的压力。

4、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如前所述,发展电子商务必须依赖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县、乡镇甚至村级行政区域,这些地方网络基础设施往往不够完善,有的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网络, 这也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5、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才行。由于参与电子商务中的各方是互不谋面的,因此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质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此众多的部门参与和复杂的环节,必然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这一活动的顺利进行。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保障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 但是还很不健全, 尤其是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另外有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缺乏保障。以上这些因素, 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探讨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今,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网络遍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者首先要确立信息化、知识化管理观念和营销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和便捷性,认识到网络在企业管理和营销中的作用。其次要确立知识是重要生产要素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知识是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知识是重要的生产力。此外,中小企业管理者还要改变传统的资产观念,确认企业的无形资产及其在企业中的资产主体地位。

2、创造软硬件条件,为实施电子商务提供物质基础

实施最简单的电子商务所需的基础硬件和软件条件其实并不复杂,从广泛意义的角度讲,只要企业拥有一台电子计算机并上了网,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了。许多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有一种误解,认为电子商务门槛很高,认为电子商务一定要做网上商场,有完备的配送体系和网上支付系统,需要大量的投入。其实,最简单的电子商务起步价至多也不过万元左右,包括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及另外要注册一个域名。所以,中小企业能否发展电子商务关键是观念,而不是物质限制。

3、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商务活动,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来统筹运作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其中包括策划、网络、程序、美工、贸易、营销、翻译等,因此,企业要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可以对企业员工通过开设各种形式的短期学习班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及应用技术的培训学习;也可以鼓励企业员工到有关院校学习进修电子商务专业知识;通过各种政策鼓励留住人才或引进人才等等。人员培训不仅是指员工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企业一把手的观念问题。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信息化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并重视舆论宣传,推广典型经验,为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营造舆论氛围。广大中小企业领导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4、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第三方平台电子商务是指以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实现的中小企业之间或中小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普通商务活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质是依赖第三方提供的公共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因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具有专业性、公用性、公平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的电子商务服务实现网上交易,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首先是节省了自己建设电子商务所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其次是市场范围得以拓宽,商业机会得以增加。中小企业在选择第三方平台服务时要慎重,一是要选择提供的服务与自己行业比较相近的第三方平台服务;二是要选择有一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第三方平台型网站,企业可以选择几个第三方平台网站提供服务,但不宜过多,如果选择过多可能影响到企业收集到商业机会信息的质量,有的网站提供的服务信息缺乏有效控制,导致虚假商业信息过多,反而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国内,比较成熟悉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阿里巴巴、慧聪和环球资源网等。

5、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管理要向信息化靠拢,搭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搞好企业资讯化的基本建设,整合与业务相关的企业所有系统。在满足客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推销自己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到现代营销理论所强调的客户、成本、便利、沟通,即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上来。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以信息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商务机会和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实现了无纸化电子贸易,发展中国家也正向这一目标迈进,这就意味着,如果我国中小企业不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届时就有可能被剔除出“贸易链条”。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总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才刚刚起步,路还很漫长,作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根据自身状况有机地发展电子商务,这不仅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艳 陈伟达等.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规模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10)

[2]刘 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创新[J].管理学报,2005(9)

[3]曲文涛 李晓雪.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必要性[J].北方经济, 2005(7)

[4]田世海 翟丽丽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J ].学术交流,2005 (2 )

10.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理念与模式比较落后

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是当前企业管理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它涉及了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与企业生产、销售实现有效的结合;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中小型企业大都为私营企业模式,比如:家族式企业,企业投资者即为经营管理者,所以,存在很大一部分企业未将财务管理列入企业的管理层中,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当缺乏,严重的甚至将企业财务与家族财务混为一谈,财务管理职位未能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财务管理得不到重视

大都属于小规模经营模式的中小企业,员工较少,忽视了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因此优秀的专业财务人员比较缺乏,且不能形成吸引,严重的导致账目核算、财务管理上的错误或误差,影响企业生产、销售等战略目标的制定。

3.缺乏充足的资金,融资难度较大

资金是企业发展中最为直接且影响最大的因素,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是因为财务管理的忽视和资金的缺乏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都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解决本企业的资金需要,而当前的银行贷款制度又对中小型企业提出了限制,融资渠道单一,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度大的现状。

4.缺乏科学性的盲目投资

中小型企业大多存在着盲目性投资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目光短浅、投资分配不合理等,导致中小型企业对短期目标的极力追求,却造成了资金回笼比较困难,严重的甚至面临破产的状况。这些中小型企业“急功近利”,反而与技术开发、管理能力以及市场拓展等形成了矛盾,缺乏在產业发展方向的科学性。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生产规模、组织成本、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专业性较弱、结构简单、内部控制力较弱等问题存在,其直接原因为企业管理层未能真正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性不强,导致财务分析与决策的失误。

2.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模式比较落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观念与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私营的家族式、集权式企业,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很多企业未能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混乱和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财务管理观念与模式急需更新。

3.资金短缺

我国中小型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限制多且比较困难,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企业缺乏足够的运营资金,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同时给中小型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与伤害。

三、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1.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理念与模式

依据《税法》与《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岗位分工制与轮换制的建立,有利于对会计核算的规范,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企业管理者应积极主动进行现代管理方法的学习,招聘具有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建立绩效激励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更新观念,敢于突破家族式的传统管理方法,具有创新精神,致力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高级人才的吸引与保留,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不断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3.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完善资金链

企业联营,是中小型企业加强抵御环境冲击力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联手,实现产品开发、生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利用资金捆绑,有利于各个企业在发展中互相促进,进而有效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4.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供给

资金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血液,科学投资,合理规划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应重视并解决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问题,提高资金供给,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此外,中小型企业也可自行创设融资渠道,比如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以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5.企业应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加大企业的现金流转,规范投资、融资管理,加强利润分配等方面入手,致力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强并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才能利于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才能保证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张倩.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管理学家,2011(11):129.

上一篇: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感恩》下一篇:气血康口服液说明书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