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2024-08-30

陕西新闻(共8篇)

1.陕西新闻 篇一

陕西省2014年度十大新闻

一、陕西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以“向中央基准看齐”为目标,精心组织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全省11.97万个党组织、254.6万名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内政治生活教育。一年多来,陕西省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省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把党的作风建设推向常态化。

二、“减速度、调结构、上台阶” 陕西GDP增速居全国前列

2014年全省上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统领,深入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着力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调整结构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活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结构向优,经济运行“新常态”特征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结构调整效果进一步显现,农业实现“十一连丰”,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成为陕西新名片

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大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等7处申遗获批)。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为目标,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成功举办第18届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长安号”货运列车实现每周常态化运行,西安国际港务区获准成为一类港口,咸阳国际机场口岸成功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陕西省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

四、陕西省加大反腐力度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陕西省坚决贯彻党中央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等重要决策,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今年全省查处省管干部29人、县处级干部301人,给予党政纪处分7913人,其中“双开”113人,有效巩固了反腐败的震慑高压态势。同时,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36起、处理1068人,点名道姓通报案件117起、184人,使中央八项规定在陕西省成了“铁八条”。

五、引汉济渭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陕西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9月和10月,引汉济渭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东庄水库项目建议书,分别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标志着陕西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工程建成后,对缓解陕西省关中地区资源性缺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三秦楷模”、铜川王家砭村、四医大陈绍洋、华山“最美司机”受到全社会赞扬 省委宣传部授予梁增基、贠恩凤、汪勇等三名同志“三秦楷模”荣誉称号。铜川王家砭村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陕西省唯一一个上榜集体。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用生命坚守职业信念。华山景区旅游大巴车司机杨京红行车途中突发脑溢血,危急时刻强忍疼痛将车停在安全区域,挽救了31名游客生命。这些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地集聚和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七、西咸新区升格国家级 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至此,西咸新区成为我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全省以此为契机,紧扣“向西开放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新引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定位,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八、西安三星闪存芯片项目竣工 聚集带动效应凸显

5月9日,西安三星半导体项目举行竣工典礼,10纳米级NAND闪存芯片正式量产。该项目是韩国三星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投资额达70亿美元。三星项目落户后,“三星效应”持续发酵,预计项目今后将带动160多家配合企业相继入驻,直接或间接增加万余就业岗位。截至目前,韩国企业累计在陕投资项目212个,实际投资额22.63亿美元。

九、多措并举 坚决打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攻坚战

陕西省通过“削减燃煤、锅炉拆改、油品升级、尾气治理、扬尘控制、禁燃增绿”等多项措施,铁腕开展治污降霾,大打治污攻坚战,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截止12月8日,西安市连续8个月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行列,共获得198个蓝天,比去年同期多了66天。

十、秦岭北麓违法建筑得到有效整治

今年3月,新闻媒体对秦岭北麓西安段违法乱建别墅、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西安市成立了“秦岭北麓违建整治调查小组”专项整治。截止11月13日,西安市已对排查出的202栋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和处置,其中拆除145栋,没收整改57栋,对调查过程中查明的违纪违规人员也作出了相关处理,其中11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0人给予组织处理。

2014年咸阳十大新闻 咸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4年2月17日,咸阳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活动开展以来,全市9809个党组织、20.7万名党员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以刘云山同志的联系点礼泉县为标杆,以“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为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教育实践并重,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活动期间,全市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1项,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32起、141人;清理清退公务用车306辆,清理办公用房3.52万平方米;市县新出台便民服务措施390项,新建县乡村便民服务中心841个,为群众办实事4187件。活动取得了干部认可、群众满意、社会赞誉的成效。2 咸阳经济逆势增长 GDP迈进2000亿元俱乐部

2014年,咸阳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发展、以转型促发展、以共建促发展,积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强化宏观管理,优化产业布局,壮大战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盘活存量资产,做强优势产业,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采取“一套班子在外抓招商”、“一套班子在家抓落实”,以及“退城入园”、“腾笼换鸟”等多种有效举措,全市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50亿元,增长11%,高出全省1.3个百分点,GDP首次迈入2000亿元俱乐部。在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中,咸阳市连续7次获优秀等次。3 咸阳市改革全面启动 统筹城乡建设进展顺利

2014年4月2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咸阳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拉开。这一年,咸阳市对接中省年初计划的市县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等20项改革,跟进中省年中部署的行政审批、工商登记、混合所有制等10项改革,以及咸阳市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六个一”信息便民、殡葬制度等11项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国的综合评比中,咸阳市位列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建设第八名,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市位列前十名。咸阳市以开展“五年行动、美丽城乡”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咸阳模式”,统筹城乡建设进展顺利。4 咸阳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2014年,咸阳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方针为指引,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和“三个文明”进机关活动,广泛开展学习型城市系列创建活动、“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巡回宣讲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常态化,引导市民践行“十要十不要”、争做“咸阳好人”,咸阳好人层出不穷,全年共推荐“咸阳好人”43人次,入选月度“中国好人榜”2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弘扬新风、倡导文明、支持创建、构建和谐的浓厚氛围。5 咸阳获省十六运承办权 一批文化惠民项目相继建成

2014年1月21日,2018年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承办城市选举会议在西安举行,咸阳市以31票胜出,从而获得了2018年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的承办权。为承办好2018年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推动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咸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文体功能区建设咸阳奥体中心,目前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与此同时,市民文化中心、大秦剧院、清渭楼美术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惠民项目相继建成。另外,彬县大佛寺石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对完善咸阳城市文化设施,提升咸阳城市文化品位,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6 咸阳氮肥厂关闭停产 全市采用铁腕治污降霾

2014年2月12日,随着市委书记姜锋一声令下,见证咸阳氮肥厂45年历史的高烟囱轰然倒下,这也宣告氮肥厂关闭停产。2014年,咸阳市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全力抓好13类400个治污降霾项目建设。全市治理尾气不达标车辆1648辆,环保标志发放率达到了90%以上,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0515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通过严把项目生态关、淘汰燃煤锅炉、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等有效措施,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5天。9月4日,咸阳市正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乡村游蓬勃发展 袁家村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2014年10月25日,年度CCTV“中国十大美丽乡村”颁奖典礼在浙江省衢州市举行,礼泉县袁家村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称号。2014年,咸阳市以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以永寿云集生态园、三原金源山庄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渭城大石头村、秦都北槐村等为代表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创建富有关中特色的民俗、民风体验旅游,极大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步伐。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袁家村游客接待量超过兵马俑。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预计超过13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突破7.5亿元。8 梁增基获全省首批“三秦楷模”荣誉称号

2014年12月5日,我国著名旱区小麦育种专家、长武县农技推广中心退休干部梁增基获得全省首批“三秦楷模”荣誉称号。11月26日,梁增基作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代表,受到总书记接见。81岁的梁增基,1961年毕业于原西北农学院农学系,扎根西北从事小麦育种53年。多年来,他突破小麦育种栽培的五大难题,培育的旱地小麦品种累计推广过亿亩,增产超过25亿公斤,为社会创造财富40亿元以上。2014年8月,市委做出“向梁增基同志学习”的决定,9月梁增基荣登“中国好人榜”。“三秦楷模”梁增基同志事迹报告会巡回宣讲,在全市掀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浓厚舆论热潮。9 咸旬高速建成通车 咸阳市实现县县通高速

2014年12月3日,咸阳至旬邑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咸旬高速起于福银高速马庄入口,途经秦都、渭城、礼泉、泾阳、淳化、旬邑,止于旬邑县赤道镇,全长93.55公里,穿越了15条大沟壑,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通车时间提前了8个月。旬邑段三水河特大桥桥高195米、最大墩高183米,相当于60层楼的高度,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墩”。

咸旬高速的建成结束了淳化、旬邑革命老区不通高速的历史,让咸阳至旬邑间车程缩短至1小时,实现了咸阳市县县通高速,13个县市区全面融入大西安1小时经济圈。10 西咸新区晋升为国家级新区 咸阳经济进入稳步上升通道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处于咸阳发展的黄金地段,也给咸阳市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推动咸阳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更宽领域聚集发展。

咸阳市牢固树立“服务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就是支持咸阳经济发展,西咸新区的快速发展就是咸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理念,组建“咸阳市西咸新区协调服务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动服务、共谋发展,齐头并进、互利共赢,在西咸新区的辐射带动下,咸阳市经济继续保持在稳步上升通道。

2.陕西新闻 篇二

一加强演播室摄像机的日常维护与调整

陕西电视台新闻演播室使用了5台池上399标清演播室摄像机, 池上399具有优异的拍摄效果以及逼真的彩色还原效果, 在业内具有良好口碑, 是目前国内使用率较高的演播室摄像机。日常使用中, 技术人员定期对摄像机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跟踪调整, 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灯光对摄像机的底电平和白平衡进行调整, 保证不同机位的清晰度和色温一致, 避免不同机位切换时视觉感受产生偏差;针对不同主持人使用OCP对摄像机的清晰度进行调整;定期对摄像机镜头进行清洁除尘, 定期使用测试卡对摄像机后焦进行调整, 还对摄像机伺服系统进行了调整, 保证摄像机镜头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另外我们针对不同的场景调整了不同的摄像机参数, 把摄像机的参数存储在记忆卡中, 根据场景调换参数;保证每个主持人出镜摄像机都调整到最适合的状态。

二根据每个主持人特点, 各档节目进行灯光调整

我们针对每个男女主持人的特点调整灯光, 做到合理布光, 突出优点, 掩盖缺点, 保证主持人出镜形象清新靓丽、真实自然。另外从2010年初新闻演播室安装了6块50英寸BACRO DLP大屏作为《陕西新闻联播》主持人背景, 由于DLP大屏幕是主动发光体, 因此灯光的调整与常规布光有较大的变化, 经过部门工程师和灯光师针对实际情况反复研究实验, 并邀请专家指点, 我们的大屏幕和灯光调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避免了使用大屏容易出现的拍摄画面大屏幕图像效果灰白的问题, 既展现出大屏幕色彩艳丽的图像效果, 又突出了主持人的形象。

三前期设备管理

为保证《陕西新闻联播》拍摄素材的高质量, 前期摄像机配备了Panasonic 50M摄像机。技术管理人员对镜头、摄像机、话筒、三脚架等前期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在设备发出前, 管理人员与摄像师共同对设备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保证前期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保证拍摄素材声音图像质量良好。

四加强对拍摄人员的技术培训

对摄像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 使摄像人员熟练掌握摄像机基本原理与操作技巧, 要求摄像人员在注意光线运用、构图、曝光、同期声录制等四个方面的同时, 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调整不同的拍摄参数, 既要讲求新闻性, 又要追求镜头画面的拍摄效果。技术人员严格依照国家广电总局要求的技术指标对素材进行监看, 对不符合要求的片子,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并对记者及时指正, 避免再次出现。新闻中心还把画面拍摄的好坏作为记者单条片子得分考核的一部分。经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保证了记者拍摄的素材图像质量高, 画面无杂波干扰, 清晰透亮, 彩色还原和一致性好, 音质纯正, 音量平稳, 声画配合一致。

五后期节目编辑制作, 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标准执行

每档节目直播前, 录制带都要提前按照播出带制作标准提前录制好引带, 保护带, 为新闻直播开始时录制正式节目做好准备。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 利用Tek601数字示波器以及Tek1741模拟示波器对视频信号进行监测。着重在钻石和箭头两种测试方式下, 对视频信号监测, 按照节目录制技术标准控制好视频幅度、字幕电平、底电平;除监测全电视信号幅度不超标外, 还要监测R、G、B信号色域不越限;在调音台上控制音频信号不超标, 音质好, 力求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保证客观技术指标符合条件的前提下, 画面也力求做到美观透亮, 色彩还原真实;主观、客观两手都严格把关。

总之, 我们新闻中心在日常工作中, 就严格按照金帆奖的录制标准要求技术人员和记者制作节目, 因此大家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 保证了日常节目录制的技术质量。

3.陕西新闻 篇三

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

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导向和方向问题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也始終是新闻出版战线必须履行的神圣责任。要严格选题审批、重大选题备案等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把出版物内容方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报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研究和普及读物出版。精心组织好重大选题出版工作,突出抓好纪念建国60周年重点出版物出版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体现传承中华文明的精品力作,使金版图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效”优秀图书。涉及社会热点和重大问题的出版工作,要快速反应,牢牢掌握话语权、主动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全行业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在所有行业、所有领域和所有工作中,不单纯是指经济问题,所以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作为我们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长期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全省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处理好新闻出版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双重属性的关系;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与遵循一般新闻出版规律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经营性产业与公益性事业的关系;处理好有序开放与有效管理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坚持多样化的关系,始终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势。要解决好我省丰富的出版资源与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规模偏小、集中度低、经济效益差、增长方式粗放、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问题。当前要抓好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和落实,抓好新闻出版业扩大内需的各项工程和出版产品,使新闻出版行业在贯彻落实中央“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方针政策中发挥作用。

推动全省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闻出版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改革之路。这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当前,中央关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明确。根据中央和总署的要求,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1、地方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社今年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在转企改制中,要全面清产核资,合理界定产权归属,做好国有资产登记,建立健全相应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点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设符合出版单位特点的现代企业产权关系、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形态。

2、深化高校出版社改革。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去年12月底就高校出版社改革联合下发了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出版社的定位以及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将出版社建设成为与本校办学水平相匹配的高校出版社。高校出版社的体制以企业体制为主,极少数可保留事业体制。转制为企业的高校出版社是国有一人独资公司。高校是其出版社的主办方。各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高校出版社履行属地管理职责。今年2月13日,教育部又发出《对高校出版社转制工作规程的通知》,通知要求转制出版社由主管部门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持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复文件,到省(市、区)新闻出版局办理出版许可证变更事宜,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注册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大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陕师大教育出版集团、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西工大出版社列入今年全国103家高校出版社要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范围之中。

3、推进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的改革。要遵循“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把发展公益性出版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党报、党刊以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新闻出版单位,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推进以企事分开、转换机制、加强服务、改善经营为重点的改革。要积极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着力在规范运行和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报社和期刊社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保证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完成。

4、分三步走完成经营性报刊的改革。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办的报刊完成改革的同时,逐步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主办的报刊、部委主办的报刊深化改革。

5、发行、印刷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转企改制、重塑新的市场主体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今年深化改革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任务艰巨。这也是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现在不是谈论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必须改。时限在即,必须迈过这个坎。事改企转制工作量大、难点多,干部职工身份转换。各种思想情绪和不同利益矛盾突显。全省各出版、发行、报刊单位都要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认真制定转企改制方案,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精心组织实施。省局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指导和督查,确保出版发行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完成。

推动全省新闻出版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从2007年我们实施以“135”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带动战略以来,全行业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我省颇具规模的产业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选题资源优势相比,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按照国际惯例来分析,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必须占总GDP的5%以上,我们新闻出版业占全省GDP总量的份额,2007年,仅为0.6%。因此,我们全行业一定要有走相当长一段艰苦创业路的思想准备,从基础、从配套政策、从项目抓起,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壮大实力,加快全省出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续抓项目强基础促发展。今年重点抓好七个大的项目。

1、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2009年规划在基地重点建设陕西印刷包装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平台设计建设9个行业公共服务子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资金基本落实。

2、推进陕西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的筹划、筹建工作。陕西出版集团公司已形成《陕西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方案》,并取得了省委、省政府主管领导的同意,拟在西安高新区筹建占地100亩,拥有网络学习、电子图书、数字会展、移动阅读器、数字期刊、数字动漫等十大板块,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策划创意、研发与人才培训等五大平台的数字出版综合业务平台。今年重点放在政府立项和前期准备工作上。

3、中国版本图书馆文化教育音像数字化综合平台项目建设。这个项目是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安排实施的四大工程之一,拟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西安天盛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数据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授权,是保护、完善和发展国家教育文化音像電子出版物的综合性国家级的综合文化产业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已正式启动,先期已投入2000万元。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方案和投融资模式,尝试走出一条边开发边利用的新路子。

4、建立陕西图片中心。中心用现代技术及先进设备,收集、整合、储存和编目全省各行业多年来积累和留存的大量多层面的珍贵图片及文字资料,形成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图片史料库,为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行业提供服务。这个项目省财政厅已下拨了前期专项经费,要加强指导,快速启动。

5、继续抓好“陕西金版图书”工程。实践证明,陕西金版图书工程是抓出版精品的手段之一。2009年要做好与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和重点出版项目、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衔接,争取并管好用好中、省出版基金,继续做好《话说陕西》等文化传承的重点工程,以原创性为“龙头”,树立品牌意识,强化陕版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陕西金版图书。

6、筹建陕西版权贸易中心。把音像与电子出版业和版权贸易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年内拟精心组织我省出版界在国外开展版权贸易交流活动,大力提升陕西版权贸易水平。

7、筹建陕西大型图书集散中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我省图书产业和图书市场的发展,面向陕西,辐射西部地区,必须建成一个吞吐量大、辐射能力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大型图书集散中心,使其成为国内一流的区域性出版物的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调整结构,加快方式转变。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快集约化经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全省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要从粗放型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科技型增长方式转变。要精心培育新业态,鼓励和支持行业在数字印刷、电子纸和新闻出版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新产业中拓展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传媒领域高新技术,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和出版业态,使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方向发展,创造大众新的阅读需求方式;大力推进动漫出版、数字出版、网络游戏、音乐原创等产业基地和产业群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增强全省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出版单位要紧密结合市场,转变观念,调整图书品种结构,强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策划能力,推出具有陕西特色、代表陕西水平的“双效”精品图书;并在产品运营、品牌运作和资本运作上有新的尝试和较大突破,实现出版业质的飞跃。

发行企业要加快优化网点布局,提升现代连锁经营体系,狠抓品种结构和营销活力,积极拓展客户,全面提高经营质量。

压缩中低档印刷,提高印刷产品档次,大力发展包装装潢印刷业。下气力打造陕谣“深圳雅昌”式印刷企业。

今年省局要认真研究和加大对改革到位、实力较强的出版、发行、印刷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和资源的配置上向其倾斜;在市场管理上,要有效遏制无序、恶性竞争,适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促进市场健康发育;在目标上,力争三五年内培育出2个-3个大型出版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者,在主导出版业市场、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壮大产业。近年来,中央和省上陆续出台了许多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国办发[2008]114号文件。有力地支持和推进了出版体制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出版产业的发展。要深入学习,充分领会,熟悉政策,用好用活政策,促进和保障转企改制顺利进行。

在抓大项目的思路上,我们要从国家发展文化产业规划的国家级项目中抓项目,要从多项优惠政策中找资金。如总署正在着手实施的“中华数字库”、“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国家动漫振兴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电子书、手机报刊、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没有好的思路,没有好的项目,很难解决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在谋划企业总量扩充上,要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扩充国有资本多元结构和容量;引进其他行业领域和其他经济成分的经济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出版物分销、印刷复制业等政策许可的领域。另外,全行业要树立职业道德和商业诚信,学会主动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发展壮大企业。

鼓励支持业内非公有制经济上新台阶。目前,全省民营图书、音像发行销售总额占全省发行总额的45%,民营印刷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印刷总产值的46%,这些民营经济不仅占陕西发行、印刷业的“半壁江山”,在全国行业也有较大影响。要按照省政府《关于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继续大力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发行、印刷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印刷发行产业新格局。对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国有出版,无论规模和数量,人才和技术,都会在出版产业格局中占主流地位。国家发展民营书业的政策调整,有利于市场的公开公平竞争,有利于打破行业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垄断经营等问题,更有利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转轨,所以不能简单地、片面地认为民营书业冲击国有出版业。国有民营都是市场主体,平等从业,公平竞争,会提高出版产业整体水准,也就是说,民营和国有出版业汇聚一处,共同增强全省出版产业的整体力量。

高度重视民营文化工作室发展问题。民营文化工作室作为新兴文化生产力的代表,多年来,对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出版生产力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署正在抓紧研究解决民营文化工作室的发展通道问题。总体思路是:进一步激发民营文化工作室投身先进文化建设和出版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转企改制的出版单位,在确保国有资本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与民营文化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合作;探索国有民营联合运作模式的试点工作;在出版行政部门指定的特定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民营图书策划、组稿、编辑提供出版服务。我省在这项工作上要放手、放胆,积极尝试,

有所作为。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推动《陕西省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方案》的实施,修改完善新闻出版“走出去”中长期规划,抓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善于运用国内、国外两个文化出版资源市场,善于运用国际渠道和国际名牌企业输出我省产品,用自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认真组织参加各种展会,积极推介陕西新闻出版成果。鼓励省内出版企业有重点地进军省外和国际市场,特别是周边地区、国际汉文化圈和西方主流出版市场。实现本土化战略,推动出版物、版权、出版服务和资本“走出去”。

推动全省新闻出版工作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管

抓好管理体制改革。这次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要做好局机关新“三定”落实工作,做好与总署内设机构及增减职能编制的对接,着力理顺关系,调整和确定内设处室职能。在转变政府职能上,要按照“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依法行政”的要求,切实由权力型、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做好新闻管理、网络游戏出版、音像市场管理服务等新增加的工作。

各市、区新闻出版管理局是政府分级履行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一定的职责和任务。省局一定要继续高度重视市、区局的建设,加大工作支持力度。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该下划给各市区局管理的事项和行政审批权、市场执法权,要坚决下放,实现向市区转移部分管理职能,管理重心下移的分级管理机制。积极帮助市区局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热情保护、调动、尊重各市区局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努力做好全省新闻出版工作。

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运行新机制。要认真落实中央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总体要求:新闻出版业要最终形成两个格局、三大体系,即形成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开放格局;构建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公共文化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覆盖全面、传输快捷的传播体系。为了尽快建立和实现这个总体要求,要探索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质量监管、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加强管理的有效办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新闻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管理体制。

切实加强基础性工作,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为基层和企业服务。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积极支持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自身章程,认真履行职能。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新闻出版诚信体系。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报刊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力做好报刊整治工作。今年上半年要加强对“假报刊、假新闻、假记者站、假记者”和“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的整治。中央要求报道假新闻的新闻单位要对造假作出更正,向社会公开道歉。省局和新闻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管理,健全《陕西省新闻采访活动行为规范》,建立违法违纪新闻记者“黑名单”制度,建立新闻采编人员惩戒机制。要深入开展“新闻采访秩序百日整顿”行动,规范新闻采编人员的职务行为,提高新闻采编活动和舆论监督的公信力。要完善报刊从业人员准入退出制度。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认真组织实施《2009年全省“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坚持集中治理行动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今年工作重点是分阶段实施以整治印刷复制、出版、运输、销售、进口环节和信息网络为切入点的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网上“扫黄打非”。

进一步推进版权工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版权行政执法和社会监管,着力打击损害公共利益的侵权盗版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开展第二批企业软件正版化示范单位评选工作。要加快版权监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版权质押、作品登记和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大力推动版权贸易。

推动公共出版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认真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杨凌农高会农业科技书展等活动。要借鉴各地先进经验,深入组织和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工程,加大推进力度,组织大型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快“农家書屋”工程建设进度。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已列入《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年前,我们取得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支持,批准我省2008年建设1800个“农家书屋”,并下拨专项资金2880万元,省财政配套720万元。上半年,要尽快做好1800个农家书屋建设的落实工作。按照总署要求,要加快进度,加大投入,提前完成“十一五”建设规划。今年再计划申报建设3500个农家书屋。同时,要做好农家书屋建成后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建设质量;并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多种建设渠道和有效管理模式,开发农家书屋功能,增强吸引力。

推动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在全行业努力形成推进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自觉行动和实际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人,出版创意的关键也在人。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重点培养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优秀记者、编辑、出版企业家和出版商。要打破行业界限,扩大用人视野,从各方面选拔优秀人才进入行业,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新闻出版专业技术队伍管理,做好各级各类调训、培训工作。

4.陕西新闻 篇四

这数据拦腰砍一半,还能继续再腰斩一截,可见当地数据造假、吹牛不是一般的厉害。国家统计局通报之后,横栏镇表示要坚决整改。显然,对于统计数据造假,还需要依法启动处分、问责机制。

广东中山横栏镇的弄虚作假非常要命。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启动了工业企业的联网直报系统,希望借此掌握各地经济运行的一手材料和数据。此举有望摆脱地方统计数据失真问题的困扰,但若联网直报数据作假,必然会影响统计部门乃至中央对真实中国经济状况的判断,为害甚大。

统计数据失真可以说是一个顽疾。这离不开“数字出官”的潜规则,当然,也与统计造假问责乏力直接相关。其一方面是地方对统计造假问责执行不力,一方面则是统计造假问责法规本身偏软。

从去年3月开始,国家统计局就掀起一阵“统计打假”风暴,连续通报重庆永川区、山西河津市、甘肃玉门市、福建建瓯市等四个地方公然干扰企业直报数据的事件。但是,相关的统计造假问责,则似乎雷声大雨点小。当时,山西河津市统计局长应声落马,被免除局长职务。

此后,其他地方的问责就鲜有耳闻了。河津市统计局长因为造假落马,一个直接原因或许就是,联网直报的统计数据造假问题触及了国家统计部门的底线。至于地方上的统计数据造假,这些年来,也很少听说过什么问责。

打击统计造假,除公布典型案例和问责之外,有关方面也应该改变有关问责法规太过“温柔”的问题。

关于统计造假问责,有《统计法》、《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规,2009年还专门出台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根据这些法规,对于统计数据造假相关责任人员的问责,可以给与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与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与开除处分。

统计造假面对的最高处罚也就是行政处分,而且,连开除处分都很少见到。这样的违法成本实在太低,因而,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

如果考虑到,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是统计部门的法定职责,那么,统计数据弄虚作假,就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弄虚作假不一样。统计造假性质严重的,是否涉嫌渎职犯罪,是否应由检察机关介入?这些问题均值得考虑。

提高对数目字的管理,必须要提高执法力度,让统计数据背后的法律责任,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5.陕西新闻 篇五

尽管红会方面已经给出了8472万元善款的去向,但这个答复显然无法让人信服。据红会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捐款需要改变用途,一般由筹资财务部与捐款方沟通,了解对方意愿,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并移交项目部门执行。8472万元捐款改变用途,是否履行了这一程序,为什么捐款的艺术家此前不知道捐款去向,为什么博爱家园的相关介绍中,都未提及艺术家及义拍活动?

这些疑问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将再次引发一场信任危机,对于目前公信力已经脆弱不堪的红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郭美美事件”后,红会一直在尝试着改变,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建立捐款公开平台,此次地震中的表现,红会也可圈可点。在遭遇质疑后,红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埋头苦干”。

红会副会长赵白鸽昨日更是明确表示,“若三年内不扭转红会形象我自动辞职”。希望从查清这起善款的来龙去脉开始,只有说清楚过去,才有值得依赖的未来。

6.陕西新闻 篇六

然而,面对上述违反国家顶岗实习政策、损害学生实习权益的行为,有关方面却纷纷强调有自己的“无奈”。来自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方面的解释是,尽管有关政策规定顶岗实习要专业对口,但企业需求、产业结构等现实因素决定了实习很难做到专业对口,并强调安排到流水线实习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国家教育宗旨相一致。而接收学生实习的工厂则表示,企业有生产任务,不可能完全按照国家政策执行实习规定,因此要求学生加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宣称加班是所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诚然,从“企业需求”到“生产任务”,学校和企业看似各有各的道理,但这些“无奈”不能成为损害学生权益的托辞。专业不对口就是不符实习规定,强制加班更是涉嫌违背国家政策,在制度面前,任何“借口”都是站不住脚的。

学生“顶岗实习”反被“过度使用”,背后是一连串的疑问。比如,明知专业不对口,学校和企业为何安排和接收学生实习?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有监管学校的顶岗实习安排?在学生反映劳动强度过大、加班时间过长之后,住厂老师和校方为何不及时制止?明知国家对实习时间有规定,企业为何还强制学生加班?

当事学校和企业的一系列做法,很难不让外界质疑学生的劳动力是被廉价出卖。伴随着这些疑问,也暴露出我国顶岗实习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学生的合理诉求以及权益被侵害的事实,拷问着学校的责任、企业的良心、主管部门的监管、法律制度的健全。当顶岗实习可以专业不对口,当加班可以成为实习“常态”,这样的顶岗实习就失去应有的含义,违背了实习的宗旨。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顶岗实习,归根到底,亟待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国家应该尽快出台针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正式法律法规,以立法权威约束学校、企业等有关方的做法,比如实习专业必须对口、必须签署三方协议、不得强制学生加班等。而对肆意掠夺学生廉价劳动力的行为则要给予严厉打击。

7.陕西新闻 篇七

一、陕西大学堂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年) 一月二十九日, 为取悦于帝国主义、维持固有的封建统治, 因八国联军攻京而被迫逃陕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 在西安发布“新政上谕”。据此, 要求各方大员参酌中西政要, 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提出陈奏。同年九月, 又在西安发布“兴学诏”, 谕令:“各省所有书院, 于省城均设大学堂”, 并规定所有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 以历史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陕西对实施新政积极响应, “兴学诏”发布不久后, 时任陕西巡抚李绍即奏请成立陕西大学堂, 同时对师资、选址等提出解决办法。遂于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正月正式成立, 且于当年3月正式开学。

陕西大学堂的建校历史源远流长, 其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清朝中期乾隆年间。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 , 于西安的咸宁、长安建立学舍, 西称青门学舍, 东称春明学舍。嘉庆七年 (1802年) , 清军同知叶世倬并青门学舍与春明学舍为养正书院。道光年间 (1821-1850年) , 更养正书院为崇化书院。光绪十六年 (1890年) , 校址迁于旧清军同治署东侧。甲午战后, 办学日趋实用, 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 (1898年1月) , 陕西巡抚魏光焘于奏设游艺学塾。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 陕西巡抚升允奏准在原咸宁考院、长安考院旧址和原游艺学塾旧址创建陕西大学堂。根据清末政府规定的京师设立大学堂, 其余省会城市设立高等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 陕西巡抚夏时更陕西大学堂为陕西高等学堂。宣统元年 (1909年) 始办正科。辛亥革命后, 更陕西高等学堂为陕西高等学校。1912年3月, 中华民国秦军政府大都督张凤翙将陕西高等学校 (陕西大学堂) 、关中法政大学 (陕西法政学堂) 、三秦公学 (陕西农业学堂) 、陕西实业学堂、陕西客籍学堂等合组为西北大学。

二、陕西大学堂的办学宗旨

陕西大学堂的办学宗旨:“以中学为体, 以西学为用”。《陕西大学堂章程》对这一宗旨进一步指出:“必明体乃有益身心, 必达用乃有裨于家国。绩学尚已, 敦品优先, 若不知砥行饬躬尊君亲上为何事, 即智慧日启, 学业日精, 流弊将不可问;甚有摭拾狂瞽谬说, 谓人人有自主之权, 驯至诋訾圣贤, 畔道离经”。这其中的“敦品优先”、“尊君亲上”, 皆要求学生在忠于清王朝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 与此同时视具有民主色彩的言论视为异端, 斥为“狂瞽谬说”, 不得有违。“以中学为体”成为陕西大学堂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思想, 每月初一、十五学堂所有师生在教习率领下对学堂内所设立的“恭祀至圣先师孔子暨诸先儒”木柱行礼、拜谒。当然, 新式学堂之所以“新”, 其主要“新”在引入西学。因此在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等必修课的同时, 性理格致、政治时务、地舆、兵事、天文、算学、地质、测量、电化等西学课程也占了很大比额的内容。

《陕西大学堂章程》明确指出陕西大学堂的办学目标为:首先, 再次强调要学习“俄铅英椠光化电汽诸西学”, 必先“自信是孔氏干城是本朝臣庶”, 必先明“忠孝”、“耻纪纲未定”, 也就是强调“中学为体”和忠于清王朝是学习的基础:其次, 强调学生要“为庠序通才”, 这种“通才”要博古通今, 既明西学又精儒学, 且对“体操练将奇器考工互市鬻财”、“内政外交天算舆地”, 亦即兵事、技术、工程、经济、政治、外交、天文、数学、地理等均要通融, 如此才能“立命安身”, “才任天下事”, 也才能“砥德励行报以国华”;再次, 办学的又一大目的是培养大量杰出人才为陕西地方发展做贡献, 教导学生要以“热爱陕西, 承续关学, 为地方建设献力”为己任。

三、陕西大学堂与陕西教育早期近代化

陕西大学堂是近代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建立较早的一所具有近代化教育意义的高等院校雏形, 它有力地推动了清末陕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迁, 也是陕西教育早期近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分析相关陕西大学堂的资料, 可以梳理出这一时期陕西教育近代化的相关脉络。

(一) 重视新式教育建设

鸦片战争后, 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清政府一方面试图开通新法以变革旧制, 另一方面则大力鼓励各地方开办学堂发展教育。陕西地处西北内陆, 接纳西方先进文化知识范围有限, 与东南沿海各省的教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基于此, 陕西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清政府, 加大了开办学堂教育的力度, 出现了一大批奏请设立学堂的例文, 如“批临潼县知县李嘉绩具报现在举办学堂情形禀”、“批华州唐牧详筹办高塘学堂情形文”等。新式学堂的大量建立, 使陕西各地纷纷响应“图治以育才为先, 育才以兴学为要”的号召。

(二) 多层次全方面的教育新局面

清末陕西不仅筹办了不同类型的高等学堂, 同时, 还积极筹办中等学堂、初等学堂, 并在录取生源的资格、所学内容等具体方面作出重大改变。在各地办学堂的热潮影响下, 西安地区设立了一些新式学校, 如高等学堂、优级师范学堂等由旧的书院改组而成, 陆军中学堂系川陕甘等省的军事教育机关, 其他还有西安府中学堂、农业学堂、实业学堂、法政学堂、巡警学校等。这些新式学堂的创办, 为西学的引进, 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陕西基本形成了高中初三层次的教育体制, 同事兼顾军事、实业、女子、农学、翻译、师范、艺术等具体教育门类的新局面。与此同时, 积极开办出国留学教育也成为清末陕西实现社会开化、启发民智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的陕西政府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留学监督, 以确保陕西籍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能收到最优效果。如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8月) 《徐监督炯咨覆学务处陕西留学日本官私费各生调查表》一文中明确的记载了当时官费、私费留学生名单以及其他相关的大量资料, 这是陕西较早的有记录的关于留学生相关内容记载的文章, 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这其中很多陕西籍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辛亥革命的高潮。陕西留日学生康宝忠、井勿幕、赵世任等人首批加入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三) 各地拨款、乡绅筹款捐建学堂

清末陕西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以及西学的引进,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陕西传统教育内容和模式, 许多人开始用学习勉励自己。但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 陕西在筹办学堂之初遇到很多困难, 尤其是建校及相关师资费用成为最大的难题。于是, 陕西政府利用减免其它方面投资等方式来多方面筹措自己以支持新式学堂的建立, 并鼓励各地乡绅捐建学堂。如1906年4月, 《奏请奖临潼候选教谕张秉枢捐修学堂片》报道, 临潼人张秉枢将旧产房地和仪器、图书等捐归学堂, 又独力捐设学堂一处, 奏请奖乐善好施字样并令其自行建坊以昭奖励。

(四)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清末新式学堂所培养的学生在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新式教育后, 大多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逐渐对当时社会乃至世界有了新的认知, 他们根据个人爱好及社会需要选择自己的专业, 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实现着他们的社会价值。这些优秀人才遍布在陕西近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之中, 在近代陕西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并且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 也同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式人才。1902年, 陕西各级学校在校人数413人, 到1907年为43232人。可见, 新式学堂所培养的学生数量持不断上升的态势发展, 这使得陕西新型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 对清末陕西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通过对陕西大学堂相关办学宗旨和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分析, 从微观层面把握了清末陕西教育近现代化发展的脉路。由此可以透视出清末时期, 经济相对落后, 民风相对闭塞, 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陕西已经开始勇于接收西方新式教育的积极姿态, 并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教育体系向具有近代教育意义的新式教育的转折, 同时也较为成功的实现了清末陕西近代化历程上的第一次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这无疑充实和丰富了近代陕西文化教育的内涵, 也为此后陕西教育近代化变革做了良好地铺垫。

摘要:陕西大学堂是创办于清朝末年的近代高等学府之一, 是由近代以来囊括书院和学塾等学制发展变迁而成的, 尤其是近代书院体制向学堂体制的转变, 意味着近代以来新式高等教育体系开始逐渐形成。本文主要从陕西大学堂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宗旨等着手, 来分析清末陕西教育的早期近代化。

关键词:陕西大学堂,清末陕西,近代化

参考文献

[1]光绪朝东华录[M].第4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58.

[2]西大学堂.大学堂章程[N].秦中官报, 癸卯年 (1903年) , 9月份第1期.

8.陕西澄城创新中学 篇八

一、环境幽雅设施一流

陕西澄城创新中学位于堪称“渭北第一”的澄城县城十里长街——兴澄大道中段,东与古徵公园隔路相望,南与县委党校萍水相连,北靠东九路古徵街什字,风景秀丽,交通方便,文化气息浓郁,堪为兴教治学之佳境。学校固定资产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教学、办公、公寓、商住七楼耸立,环抱校园。微机、语音、电教、实验等各类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远程教育闭路双控系统连接国内名校,具备高规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师资雄厚管理严格

陕西澄城创新中学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制,用人机制活,竞争机制强,激励机制新。在校教师名流荟萃,高手云集。专任教师14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中学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36人,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教艺精湛,是一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严管、细教、真抓、实干”的治学方针,实行封闭式管理,全过程跟踪,全天候服务。不失为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选择。.

三、条件优越待遇优厚

陕西城澄创新中学设有师生灶8个,食品花色品种各异,质量优良,价格适中,可满足全校师生就餐,开水供应及时充足。学校除拥有3栋学生公寓外,还设有教师小区,环境良好,宽敞整洁,水电暖设施齐全,管理员和校警24小时值班。

陕西澄城创新中学实行“低收费保规模,好教师保质量,现代科技保效益”的三保工作思路,学生到陕西澄城创新中学就读,收费低,优等生和特困生学费实行减、缓、免政策,并根据生源基础相对较差的实际,实行低起点,大容量,强训练,高落点的教学方式,使进入创新中学的每位学生迅速进步,成人成才,进入理想的高校深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社会关注回报社会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领导对创新中学和雷民孝校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省教育厅、渭南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教育局局长段俊耀多次来校视察,县人大主任杨拴囤和县政协主席李双宝经常亲临学校,主管教育工作的县委副书记贾俊海、副县长党王科对创新中学给予了诸多关注,县教育局局长解创升等领导为创新中学的发展,出谋划策。近年来,创新中学把教书育人与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先后参与了“澄城县冬季越野赛”,承办了澄城县“创新杯”青少年作文大赛和澄城县“创新杯”秦腔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2003年洪灾后,为本县的城关镇和华县灾区捐款捐物,近两年分别给寺庄、阿銮寨和堡成等三所农村贫困小学建校捐资,还为王庄镇洛城村一位白血病患者捐款,并给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充分体现了创新人无私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五、硕果累累前景广阔

创新中学建校以来,参加了四届高考,成绩斐然。升学率、县局高考目标任务完成率多次名列全县第一,并荣获全县高考总评奖、完成目标任务奖、领导班子奖及多个单科第一,曾培养出全县高考状元2名,中考状元1名。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教育质量满意单位”、“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董事长兼校长雷民孝荣获“陕西教育界十大杰出新闻人物”、“首届西部精英人物”等殊荣。

上一篇:小区简介范文下一篇:以挫折为话题的高三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