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调查报告

2024-08-30

农业企业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农业企业调查报告 篇一

走进农企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月14..日上午,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农企见习团一行来到了…….农业

科技有限公司,并对公司董事长进行了采访,初步了解了该公司的规模、经营模

式、政策支持、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对农业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实践农业企业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个人体会

7月14日上午,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农企见习团一行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耐心地一一回答了我们对于

公司发展基本情况及当前农业企业发展状况提出的问题,并对我们的学习态度与

方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一、公司情况

(一)、公司简介

农业企业是指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商品

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经济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集育、繁、销为一体的科技型

种子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二)、公司现有规模及预期规模

目前,公司位于淮北的宿迁基地约有八万亩田地用于研发生产,其中以小麦

品种的研发生产为主,接下来将建设以水稻育种为主的淮南基地,并逐步由江苏

发展到安徽、湖北两省

公司10-11年年销售额为5-6千万,预期明年年销售额达到一个亿。

(三)、公司经营模式

育繁销

(自主研发,少量外购)(淮北淮南生产基地)(经销商农民)

公司集育、繁、销为一体。当前,我国种子产业研究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严格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种子公司多依附于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科研、生产制种与销售推广脱节,种子研究课题大多数来自于各级国家、政府及高等院校的项目,按市场需求的资助项目较少,这使得所研发生产的种子类型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偏差,同时,各个部门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财力物力。而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是集育、繁、销为一体。公司不仅有生产基地,还拥有自己的优良品种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优良品种,同时拥有自己的销售团队,通过指定经销商将种子售出。育、繁、销一体,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也就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利润。

(四)、政策支持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农业公司均有政策支持,像进出口保护,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这些政策均有利于农业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另外,项目经费也为新品种的研发等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

(五)、公司优势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种子公司遍布各地,种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能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成立并且获得了较大的利润,其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品种优势。江苏省种子公司普遍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薄弱,主要依托于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部门。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却以科研为主,自主研发优良品种,辅助以外购优良品种,以品种优良赢得市场。而且公司集育、繁、销为一体,部门精简,对员工要求严格,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投资少,效率高。

二、个人体会

通过与董事长的交流,我们还对如何更好的武装自己及自身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要学会做人。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苦活累活从来不干,这种态度是不能带到工作中去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农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学好就必须实践,而实践又不仅限于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我们要做好走到田间地头去的心理准备,要学会吃苦耐劳。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有客观、严谨、细心、耐心的科研精神。另外,在学习工作中不能斤斤计较于自己的利益,要学会团结,以集体利益为重。

(二)、必须学好在相关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

很多学生都不是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认为用处并不大,成绩的好坏跟找工作关系也不大,但是科研公司重在研发,要求研发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公司在面试员工时很有可能会以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作为第一道标准。他们的想法是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学生时期的本职工作做不好,作为员工本职工作也不一定能做好。对于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尤为重要

(三)、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在提到员工问题时,夏董事长说他的员工都是自己亲自面试的,他要求员工除了专业知识过硬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他的很多员工都是一个人可以做好很多事情的,这就大大精简了员工的数量,减少了在人力方面的支出。夏董事长的这番话无疑是在提醒我们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极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就必须有强于对手的实力与能力。

(四)、要注重实践。

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学好课本理论知识,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对于我们学习农学的人来说,实践尤为重要。

总结: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农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前景等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否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其体制成熟,生产经营、盈利模式明确清晰,具有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凭借其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作为农学专业学生的我们,将来很有可能到农业企业中工作,我们必须,以企业需求来要求、武装自己,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客观严谨、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

感谢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对我们此次活动的支持,让我们此次活动能够顺利开

展;感谢和..书记..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对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也感谢….农业科技公司的热情接待和对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

参考资料:

①蔡根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王伟明,刁阳隆,高军等.农业科研单位的种子产业与市场[J].中国种业,2004,12

2.农业企业调查报告 篇二

1 科学谋划、发挥优势, 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

1.1 着力抓好农业项目建设

近年来, 海陵区每年确定新建、扩建20个左右高效农业项目, 全程跟踪服务, 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全面推进海陵区现代高效农业项目26个, 总投资达到4.84亿元。

1.2 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围绕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奶瓶子”、“花环子”和“钱袋子”工程, 全力打造30个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 先后建成了城东街道千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苏陈镇前窦村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等, 扩大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棚草莓种植规模, 海陵四季白萝卜、空心菜、木耳菜等无公害蔬菜品种的种植面积也进一步提高。

1.3 加强政策奖补扶持力度

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 海陵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 采取政策推动、投入撬动、机制促动等激励措施, 助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在政策推动下,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 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海陵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加大对设施园艺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扶持和奖励力度。

1.4 强化园区载体带头作用

海陵始终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发展, 推动高效农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着力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的集中集聚集群。目前, 海陵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 园区各类经济组织达50家、各类专业合作社 (协会) 14家, 集聚了梅兰春酒厂、卫岗乳业、阳光农业等一批龙头规模企业, 成为中心城区“菜篮子”、“花盆子”重要生产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后花园”。

2 创新举措、提质增效, 农业龙头企业引作用不断凸显

2.1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区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2012年, 全区1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总额超11亿元, 同比增长21.6%;利税总额6500万元, 同比增长30.63%。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4家, 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 超过1000万元的有4家。全区已形成花卉、蔬菜、生猪、奶牛等产业化生产基地, 涌现出梅香食品、卫岗乳品、凯利达等一大批经济实力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2.2 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龙头企业的发展, 对农业结构调整、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地方财力的增长, 产生了很大的拉动作用。11家龙头企业建有种植基地约5333hm2, 养殖基地约300hm2, 带动农户增收超过8万户, 其中合同带动农户超3万户。

2.3 经营机制不断创新

通过实行改制、改组, 大部分企业在多元化投入、利益分配、科技创新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在省农业产业化和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处的推动下, 海陵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龙头企业经营销售范围, 实现上网销售的企业已有3家。

2.4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大部分龙头企业着眼长远, 把大量资金投入科研, 2012年科研投入近1500万元, 同比增长超50%。海陵区龙头企业在提高自身产量的同时也注重提高自身质量, 多家龙头企业基本上都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S食品质量认证, 更有少部分企业已经通过或者正在申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5 项目投入不断增加

从近年来龙头企业投入来看, 各龙头企业均加大了技改投入力度。2012年泰州市三肠加工厂投资1200万元的鬃制品加工技改扩能项目已基本完工, 2013年投入生产;泰州卫岗乳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进行厂房的搬迁与扩建;泰州市梅香食品有限公司准备投资800万元新上一套八宝饭生产设备, 各家企业正抓准时机扩能、扩产抢占市场。

3 力争高效农业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海陵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部生态引领区建设号召, 科学谋划, 扎实推进, 加快打造海陵农业“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促进海陵农业转型升级。

3.1 突出抓产业的理念

强化招商引资, 通过内培外引, 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3.2 突出抓科技的理念

加大农业新技术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和高新设备引进,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

3.3 突出抓服务的理念

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 强化服务机制创新, 全面加强区域化、专业化的疫病防控、良种繁育、质量检测等公益性服务保障建设。

3.4 突出抓品牌的理念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加大农产品宣传推介, 积极开展名牌商标、名牌产品、地理商标、原产地标志创建, 做强海陵农产品大品牌。

摘要:高效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农业科技的革命, 是实现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措施, 本文就海陵区现代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的举措, 为海陵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效,农业,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

[1]王玥平, 王宗辉.WTO环境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理论界, 2008 (06) .

[2]李海燕.财税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研究综述[J].经济视角 (下) , 2011 (02) .

3.济源市现代设施农业模式调查报告 篇三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设施农业异军突起,成为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济源市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逐步向主导产业拓展、向产业融合拓展、向规模化园区经营拓展。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分布

从2010年开始,济源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依托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步入产业融合发展阶段。设施农业逐步向主导产业拓展,向产业融合拓展,向规模化园区经营拓展。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生产基地。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市拥有温室、大棚1.6万座,设施农业面积达4.5万亩,设施农业总产值5.6亿元。济源市设施农业涉及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育苗、设施农庄等产业。

(一)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建设了四个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园区,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北部及城郊设施蔬菜区。主要涉及克井、轵城等镇,以温室大棚反季节茄果类、瓜类蔬菜、芹菜、食用菌为主,集生产示范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域设施6000亩。二是东部外销设施蔬菜区。以梨林镇范庄村为中心,主要涉及梨林镇和轵城镇东部,以生产茄果类蔬菜、白菜、甘蓝为主,发展设施外销型蔬菜,区域设施面积5000亩。三是南部特色设施蔬菜区。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天然地理优势,以生产瓜类、茄果类蔬菜、特色蔬菜为主,重点发展绿色蔬菜,区域设施面积6000亩。四是西部高山越夏设施蔬菜区,以优质小辣椒、寺郎腰大葱和高山蔬菜为主,发展十字花科蔬菜,区域设施面积5000亩,重点发展工厂化生产,覆盖率达60%以上。

(二)设施花卉产业。重点建设了3个现代设施园艺花卉园区,提升花卉苗木产业品位。一是中心都市设施花卉区。位于市区北部,主要涉及克井、北海,以全钢构温室综合花房为主,集生产示范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域设施面积3000平方米。二是东部外销花卉设施区。以玉泉街道为中心,主要涉及玉泉街道和梨林镇,以红掌、蝴蝶兰等名贵设施外销型花卉为主,区域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三是南部特色设施花卉区。以轵城镇为中心,以生产观赏花卉、特色花卉为主,区域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重点发展花卉工厂化生产技术、设施花卉智能化作业技术,使智能化花卉生产覆盖率达60%以上。

(三)设施育苗产业。重点建设了四大现代设施育苗工厂,提升全市设施育苗质量。一是西部烟草育苗工厂群。在山区四镇,重点对生态条件好、烟农种烟积极性高、轮作条件优良、能集中规范连片村,建立11个烟草智能化育苗工厂区,建设了38个智能化育苗工厂,区域设施面积4.6万平方米。二是东部蔬菜育苗设施区。以玉泉街道为中心,主要涉及玉泉、克井和承留,以茄果类、特色蔬菜等育苗为主,区域设施面积6000平方米。三是西部山区蔬菜制种设施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十字花科蔬菜制种育苗,区域设施面积1.3万平方米。全市工厂化育苗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

(四)设施农庄产业。围绕都市景区、小浪底景区、王屋山景区、猕猴景区,重点发展四大观光休闲设施农庄,提升全市景区旅游农业品位。一是在城郊建设了都市休闲农庄区。重点发展领养农庄、休闲庄园等旅游农业,建成了城郊设施农庄30个,设施面积6000平方米。二是在小浪底水库景区,建设沿黄观光休闲设施农庄带。依托小浪底库区和二坝等水利资源,发展设施休闲垂钓园、设施休闲体验园、设施采摘园等,区域设施面积8000平方米。三是在王屋山景区,依托国家地质公园品牌,重点发展设施水果园、设施采摘园,区域设施面积1.1万平方米。主攻方向为集中发展连栋温室的设施时令水果采摘,设施果品覆盖率达30%以上。

二、主要发展模式

模式1:政府引导型。济源市政府围绕“菜篮子”工程,实施绿色食品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特别是智能化设施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例,市财政通过设施奖补、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等方式,每年支持设施蔬菜财政资金上千万元,引导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目前,全市设施蔬菜面积2.2万亩,设施蔬菜包括常规菜、外销菜、绿色有机高端蔬菜等。同时,还开发了种菜体验、采摘体验等体验性蔬菜模式,有效保障了蔬菜供应,且增加了蔬菜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模式2:产业融合型。通过“产业+设施+农户”方式,促进农村土地向优势产业流转,增加设施农业面积,扩大产业设施规模。目前形成了设施蔬菜、设施园艺花卉、设施育苗、设施庄园等设施农业的产业融合。以设施育苗为例,充分整合设施农业资源配置,将不同作物育苗集中起来,建成五大设施育苗工厂,有效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育苗质量,促进了育苗产业的发展。

模式3:行业支持型。济源市依托“国家烟草基本单元”,充分发挥王屋山浓香型烟叶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采用“行业+设施+大户”方式,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形成了“向区域集中、向专业集中、向能手集中”的格局,进一步增加了种植面积,扩大了烟叶产业规模。目前,全市烟叶生产全部采用智能化育苗,国家烟草基本单元面积达5万亩,烟叶产能大幅提高,亩均产值达5000元以上。

模式4:科技园区型。济源市积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特别是设施农业园区,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现代农业园区80余个,其中设施农业园区占80%以上。科技园区涉及设施蔬菜、设施园艺花卉、设施育苗、设施庄园等,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利益联结方式,采取工厂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实现集体经营、规模经营。

三、发展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土地流转、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市场建设、金融支持、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及建成后能顺利投入生产。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置换和流转,确保设施农业相对集中连片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利用集体土地、“三荒”地发展设施农业,对利用“三荒”地等国有未利用土地进行设施农业发展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资源保障的前提下,优先审批、使用,并享受相关土地政策。

(二)强化设施农业科技支撑。健全设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市、镇、中心站、村四级技术服务网络,把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大力支持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与市外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单位合作,针对影响和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为设施农业发展做好科技储备。加大现有农业生产设施改造力度,盘活现有设施农业资源,发挥好设施农业的作用。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市级财政安排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和集中育苗基地建设、建立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信息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对设施农产品贮藏保鲜、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给予支持。吸引各类民间资本投入设施农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参与设施农业发展。建立以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的设施农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四)推进设施农业运作机制创新。借助新一轮农村改革有利机遇,推进设施农业的产权改革,明确设施产权,维护好设施农业。创新设施农业经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和经营设施农业,推进设施农业股份化改革,盘活现有设施农业资源配置,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4.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四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2007-02-10 16:50:29

近年来,我们保康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农业的总收入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农民50%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全县烟、茶、菜、药等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1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烟、茶、菜、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县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止2001年,全县大田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烟叶产业在发展初期就配套组建了烟草公司,公司与烟农逐户签订产销合同,负责为烟农提供产前扶持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带动烟叶基地迅速扩张。去年,全县有8个乡镇、156个村、760个组、1.1万户种植烤烟4.9万亩,农民从烟叶中得到的现金收入达4680万元,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途径中,把黄姜作为蛋糕来做,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引导寺坪农户试种成功,亩平黄姜的效益是种粮效益的6倍以上,实实在在的利益,开了农民的眼,壮了农民的胆,而今南河两岸的寺坪、过渡湾一带的黄姜走廊已形成规

模,面积达到2.5万亩。

2增强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作为市场农业的载体,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把农户小规模的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在市场风险中,龙头企业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当市场疲软的时候,企业通过承诺可以为农民分担一定的损失,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龙头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的长期与外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有的在英特网上设置网页,有的参加多种类型的评奖会、博览会,等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擎,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通道。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把触角伸向下游产品的加工及市场的扩张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康力魔芋精粉有限公司2001年投产仅三个月,就以0.90元

/公斤收购魔芋500吨,生产精粉远销日本。该公司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年可吞吐魔芋8000至10000吨,带动基地近万亩。

3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导入现代的经营理念,在占领市场中以产品质量为动力,以科技更新为羽翼,必然带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推广运用,以此实现双赢目的。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广优质作物良种,促使全县水稻种实现杂交化、优质化。杂交玉米种和油菜种普及率达到99%。今年该公司从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花300万元购买了玉米新组合T38918的制种经营销售权,与北京投资商合作对脱毒马铃薯进行组织培养,不断更新、调优我县农作物种源。

4推进了农村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了土地流转。截止去年,全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流转盘活耕地资源3万亩。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土地资源

向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流转后,按土地承包面积测算的负担被转移出去,农民负担改由公司或能人负担;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状况下获得收入。三是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干部群众逐步破除了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了市场农业、企业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

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惜资的多,等待观望的多;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2部分龙头企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拉动力不强。现有的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

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外,其它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相互约束,基本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切实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再加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小马拉不了大车,难以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桑蚕业的发展就是如此,全县现有桑蚕面积5500亩,预计3年后可达12000亩,目前仅有2个外贸站收购蚕茧。外贸站也是中介商,打的是游击战,有利就收,无利就退。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去年,虽然我县大部分龙头企业进行了动态股权制改革,但除了荆元种业有限公司、金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甚至少数企业仍属官办企业,政企不分,靠政府行政职能

支撑,运转不灵、效益不高。

4部分龙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特色产业成立了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企业实力较强外,其它企业小打小闹,勉强维持生计。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办公条件也不具备,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5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

壮大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打造龙头企业发展的平台。要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离不开

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是龙头企业经营者们的共同心声。建议各级政府应抓住现有的产业不放松,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产业链条,只有壮大产业,才能盘活龙头企业,从而固本强根。要在继续坚持一名领导抓一项主导产业、包一个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作用,建议涉农部门的机构设置应围绕产业定,科室围绕产业设,人员围绕产业转,资金围绕产业走,形成责任、义务、利益高度统一的运转机制,全方位为产业发展服务。要改变扶农策略,即由重扶持农户到扶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并重。每年从以工代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按照扶优、扶壮、扶强的原则对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攻关、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有偿扶持,滚动发展。降低相关政策的门槛,特别是在税费收取上,做到先渔而鱼,坚持先发展后收取,有产有收的原则,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优惠

照顾。同时,应从有关税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一方面作为风险金,用于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风险储备;另一方面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要努力铸造龙头企业的质量品牌。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稳固市场。我县的绿生茶叶公司注册了绿生牌商标,荆元种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荆元牌商标,烟草公司注册了金峰牌商标,龙坪泡菜厂注册了酸嫂牌商标,虽然这些龙头企业在近几年的市场拼搏中,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总体来说,产品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市场中叫得响的东西仍然不多。因而,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塑造品牌中以质量为核心,以质揽胜,大打保康牌,大扬保康名。

三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

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

5.农业企业调查报告 篇五

根据省农机办的要求,为做好我市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企业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我市农机办于2010年7月1日印发了德农机办字[2010] 14号《关于做好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企业情况调查摸底的通知》,明确了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的范围,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农机局要明确专人负责,组织人员到三包企业、维修网点具体了解情况,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在无一虚报、漏报的情况下确保按时完成调查任务。

通过摸底调查统计,全市11个县市区除夏津、庆云外,其它9个县市区共有农机三包维修企业43家,共承担了全国各地100多家企业的三包维修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三包维修服务工作中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维修企业资质欠缺。43家三包维修企业只有27家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而且,不少企业设施简陋,维修设备不完善等。

2、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43家三包企业中有290人维修工,持证人数只有112人。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三包维修人员数量欠缺。一个品牌的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人员只有1-2人,有的甚至1人负责2个县的三包维修任务。特别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远远满足不了广大购机者的需求。农业机械常常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极易造成购机者与经销商和生产厂家的矛盾。

4、农业机械出现的问题逐年增多。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业机械、特别是新型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由于购机者对农业机械不认识或欠认识,不会使用、盲目使用、不能正确操作者较多,造成了农业机械的维修问题较多,也极大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5、农业机械出现质量问题退货难。农业机械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购机者找经销商,经销商找厂家,厂家就让技术人员维修鉴定,当地农机主管部门没有资格办理农业机械产品质量鉴定。这一系列的过程往往造成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使的消费者利益受损。

6、经销商与生产厂家缺乏互动。经销商维修技术水平缺乏,厂家三包人员常年在外,缺乏培训,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对策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维修管理工作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三包维修企业的管理,逐步取缔无证上岗、无证经营现象。

2、加强当地农机部门对农业机械三包维修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切实满足购机者的需求。

3、加强对购机者的指导和培训。使他们真正会使用,会很好的操作使用。

4、逐步扩大农业机械三包维修服务技术人员队伍。

5、加强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协作,提高维修服务队伍建设,搞好售后服务工作。

6.农业企业调查报告 篇六

一、内容要求

(一)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1、总论

2、市场需求及行情分析

3、建设的基本条件及位置选择

4、项目设计方案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项目组织管理

7、经济效益分析

(二)企业营销策划内容

1、营销机会分析

(1)整个产品在当前市场的规模

(2)消费者群体分析(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家庭结构)

(3)竞争品牌产品比较分析(销售量与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市场区域、产品定位、订价策略、促销活动、销售渠道、广告、公关活动等)

(4)公司近年产品的效益分析

2、目标市场定位

包括:确定目标市场和商品定位、经营目标、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广告形式和投资预算、促销活动的重点和原则、公关活动等。

3、营销策略分析与实施

包括:SWOT分析、产品策略、产品价格策略、促销策略、销售渠道、服务质量等

4、销售管理计划

包括:主管的职责、销售目标、人员配备、推销人员的薪酬与奖励等

5、市场反馈和调整

包括:市场信息的反馈方式、市场销售信息的反馈整理、经营目标的核算、经营行为的调整等。

6、策划预算与效益预测

(三)案例研究的内容

1、案例介绍

2、案例分析

3、结论与对策

其具体格式要求:

(1)题目。精简准确,能概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题目中不使用标点符号。

(2)摘要与关键词。摘要要求扼要介绍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到的主要结论;100-300。关键词3~5个,按照与论文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词条的外延层次顺序列出。

(3)正文。不少于3000字,正文包括前言、论文主题和结论三大部分。

(4)参考文献。研究过程中借鉴和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论点活论据必须注明,根据行文涉及的先后顺序,在论文中以上标形式标出序号,在参考文献中按照相关著录格式依次列出。

总要求:

从项目建议书、企业营销策划书、案例研究中三选一,独立完成,总字数不得低于3000字。报告中要有充分的调研数据资料,分析具体全面,策划方案或对策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从网上直接下载相关文档并上交,实习成绩按零分计算。

最终交纳的实习报告(项目建议书、企业营销策划书或案例研究)的排版格式要求:

1、标题,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各0.5行

2、学生姓名与学号,居中,宋体五号

3、摘要与关键词,宋体五号,行距20磅,“摘要和关键词”加粗

4、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20磅,段前空两格

5、正文中的一级标题,黑体,小三,段前0.5行

6、正文中的二级标题,楷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行间距20磅

7、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时间安排:

2011年1月4日—9日:结合自身资源和兴趣选题,并进行调研分析

2011年1月10日—14日:听讲座,撰写实习报告,并进行交流汇报

7.农业企业调查报告 篇七

一、普洱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普洱是一个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 具有森林资源、热区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紧临东南亚诸国的五大区位优势。全市辖9县1区, 土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山区占98%, 总人口259万人。近年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设和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坚持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切实贯彻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规定,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末, 规模以上龙头企业49个, 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3个, 形成了以茶叶、蚕桑、烟草、核桃、咖啡、橡胶、蔗糖、松脂为主的绿色生态特色产业, 以天津天士力集团、云景林纸、景谷林业、林达木业、澜沧景迈古茶公司、龙生集团、普洱茶集团、牛洛河茶厂、农垦橡胶集团公司、孟连昌裕公司、佳浩茧丝 (集团) 公司、云南爱伲农牧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绿色生态特色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

(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

普洱市坚持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发展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 形成了“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广泛参与, 社会化服务管理”的发展模式。截止2010年末,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型172个, 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5个, 500万元以上的49个。带动生产基地的种植基地面积324.5万亩, 牲畜饲养量1.1万头, 实现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33.8亿元, 占全市农业产业化固定资产总值的92.3%, 带动农户44.1万户, 实现销售收入20.4亿元, 同比增长22.3%, 净利润达1.7亿元, 创汇0.05亿元, 上缴税金1.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9%、15.3%、62.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崛起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壮大了农村经济综合实力。201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13亿元, 比上年增长7.1%, 实现农业增加值73.7亿元, 比上年增长6.7%,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 比上年增长13.8%。

(二) 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市委、市政府在抓好农业基础产业, 优势产业的同时, 加大对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 积极落实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2010年, 全市财政扶持龙头企业资金0.24亿元, 税收减免额 (不含出口退税) 0.8亿元, 同比增加0.5亿元, 增长1.6倍。企业投入农产品原料基地1.3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0.4亿元, 农民培训0.03亿元, 其他0.9亿元。据调查, 佳浩集团公司, 云南爱伲农牧集团, 龙生集团公司, 思茅福通 (集团) 公司等都得到了一定额度的财政贴息及税收优惠政策, 如佳浩集团公司每年都保持在200万元左右的财政贴息。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情况

(一) 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 而金融投入是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主体。在助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中, 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加大窗口指导力度, 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的作用, 积极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 各金融机构则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周期和企业经营实际, 认真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措施, 放宽贷款条件, 延长贷款期限, 扩大贷款规模, 切实为龙头企业解决项目资金困难问题, 金融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截止2010年末, 普洱市涉农贷款余额126.7亿元, 占各项贷款总额的54.6%, 同比增加24.8亿元, 增长24.3%, 其中农村企业贷款、城市企业涉农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8.8%、26.5%。全市38户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14.4亿元, 同比增长20.2%, 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增加额的34.6%, 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贷款余额8.2亿元, 同比增长33.7%, 市级龙头企业贷款6.2亿元, 同比增长29.2%。贷款重点支持了龙生茶叶集团, 爱伲农牧、云南大唐汉方制药、北归咖啡, 佳浩集团、景谷林纸、林业等一大批农业龙头骨干企业。

(二) 贷款支持龙头企业, 实现了企业农户“双赢”的局面

普洱市金融部门贷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 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动了农民增收。2010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资产总值22.4亿元, 销售收入达19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 并通过合同关系、股份合作制及其他等经营方式, 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8.6亿元, 同比增长14.1%,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 比上年增长13.8%。以某集团茧丝绸有限公司为例, 该公司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银行的大力扶持下, 贷款逐年增加, 2010年贷款余额0.62亿元, 同比增加0.37亿元, 增长1.5倍, 该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 依靠科技, 扩面提质, 建设优质桑园、大力开拓市场、品牌宣传、建立营销网络等一系列的措施及办法, 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10年该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3亿元, 同比增加2107万元, 增长11.2%, 税后利润1641万元, 实现了扭亏增盈。

(三) 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更新

除了传统的贷款业务外, 普洱市金融部门还为规模经营较大的公司办理了保理、票据贴现等新的金融业务, 如思茅福通 (集团) 公司、大唐汉方制约公司, 景东恒东糖业和孟连昌裕糖业公司等分别办理过保理、票据贴现业务, 同时积极为龙头企业提供企业网银、投行, 现代支付结算、银企转账等金融业务。

(四)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

在普洱市委、市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富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 截止2010年末, 全市新增金融机构网点8个, 其中农信社5个, 邮储银行2个, 富滇银行1个, 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0家。邮储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兴机构, 成为农村金融市场新的主力军。

三、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业生产风险相对较高, 影响了对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

由于受农业生产周期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大, 产出和受益的不确定性使农业贷款承受了较高的风险,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的有效投入。2010年末, 金融部门投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8个) 贷款余额为14.4亿元, 仅占全市农业企业贷款余额69.3亿元的20.8%。投入不足和较为分散的贷款方式, 使普洱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在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 以小型企业居多, 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少, 2010年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5个。

(二) 担保、抵质押不足, 影响了金融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

当前农业龙头企业获得贷款难重要原因是没有足额、有效的抵质押担保, 加之有的企业发展时间短, 资本积累不够, 大部分企业地处农村或靠近农村, 其资产评估价值低、升值慢, 可用于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不足, 加上担保公司规模小, 能够提供的担保额度少,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信贷资金投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以咖啡原料收购为列, 每年12月至次年的6月份期间是咖啡收购季节, 资金需求量大, 频度快, 更需要金融机构贷款支持, 可提供的质押物一般为收购原材料和产成品, 不易保管、价值变动频繁, 不适宜质押。因此, 在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需要抵质押时, 很难提供足值、有效的抵质押物。

(三) 企业信用等级下降, 影响银行信贷资金投入

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龙头企业因企业信用等级下降影响信贷资金注入使企业开工不足。以某上市公司为列, 该公司主要从事林化产品加工、人造板制造、集装箱地板生产、原木、锯材、及其他木制品生产经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资金周转非常困难, 为了减少资金占压过大, 该公司对林化产品加工大幅度压缩, 2010年林化产品销售收入0.3亿元, 同比减少0.57亿元, 减幅65.2% (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一直未生产林化产品加工) 。由于该公司效益差, 银行对其贷款较为谨慎, 目前已将该公司列为四级客户, 其授信额度及信用等级都有所下调。2010年, 公司贷款余额2.4亿元, 同比减少0.2亿元, 今年公司将有2000万元的长期贷款到期, 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加大。另一家茶叶集团公司也因没有按期归还贷款利息, 不良记录被记入征信系统, 导致信用等级及授信额度下降。

(四) 贷款期限与生长周期不匹配, 利率偏高, 融资成本增加, 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需要

据调查, 银行贷款期限一般多以一年期为主, 企业有效使用期短, 给企业偿还贷款带来困难, 也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周期对资金的需求, 如桉树生长周期长, 从种植到砍伐需要5~6年的时间, 而中长期贷款占比少, 贷款期限与桉树生长周期之间的矛盾, 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无法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在利率定价上 (限普洱市内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 从调查部分龙头企业看, 仅农发行执行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 商业银行上浮20%~40%, 农村信用社上浮20%~50%, 少部分在10~15%, 龙头企业普遍认为利率偏高, 这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政策相悖。

(五) 基层的农村金融组织、功能不健全, 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要求

目前, 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基层农村金融体系提供的信贷品种不外乎质押、抵押、保证、信用和贴现等传统的信贷品种, 存在着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手段简单、利率上浮过高等问题, 农村信用社主要以小额生产性流动资金贷款为主, 难以对农业产业化升级提供有效支持, 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服务功能也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 这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相适应。调查发现, 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金融政策指导、相关金融知识以及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而且也没有切实针对龙头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方案。

四、对金融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 加大金融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底子薄、发展时间短、工艺技术相对经济发达地区落后, 再加上地理位置的限制, 导致运输成本高, 产品竞争力弱的情况, 金融部门要认真研究, 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进一步认识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振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投入。二是金融部门要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 在金融网点的设置、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金融结算方式、现金供应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尽量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发展要求, 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 积极搭建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合作平台, 建立银企融资协商长效机制

建立农业龙头企业资金需求及重大项目信息收集发布制度, 搭建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平台, 促进银企双方信息互联互通和融资供需对接, 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和网上金融超市等活动, 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银企对接, 互通企业经营、融资状况和金融产品、信贷流程等信息, 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效率, 切实帮助企业缓解资金问题。其次是培植具有融资互助功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吸纳部分自愿入社的农民、农产品经纪人、其他加工企业, 成立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 在合作社成员之间进行资金调剂。

(三) 加大对龙头企业授信业务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建议各金融机构按照现行信贷制度对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评级和授信, 在用信时适当降低信用评级准入门槛, 对资信好的龙头企业要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对能发挥产业优势、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在信贷资金上给予优先安排, 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 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龙头企业, 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对信用良好的龙头企业和农户以及由信用担保机构提供连带责任的龙头企业贷款给予利率优惠, 并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在贷款定价上,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行一定的优惠利率。担保机构要切实降低龙头企业和农户融资担保费率, 达到覆盖低信用等级农业小龙头企业信贷风险的目的, 又可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 努力提高扶贫贷款资金使用效益,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金融产品的研发, 要针对龙头企业和农户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创新适合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产品, 如季节性收购贷款、化肥收储贷款等。开发专门的龙头企业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保单、仓单等质押贷款, 推广林权、商标权、知识产权、股权、保函、出口退税等抵 (质) 押贷款业务, 大力推广农户种植养殖业订单贷款、“公司+农户”贷款等。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农村专业合作模式, 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增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活力。

(四) 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加快推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青年示范户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为切入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应依据信用评价结果对农村经济主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 健全龙头企业和农户诚信评价、信息披露制度, 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诚实经营, 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和农户信用红黑名单制度。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切实维护金融债权,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五) 建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龙头企业

建议政府管理部门设立信贷风险补偿专项基金, 将财政支农资金中的部分纳入专项基金管理范围, 对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补或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和引导各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 一是对银行发放的农业产业化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 有效降低银行支农信贷风险和成本;二是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部门按扶持的力度给予一定额度的税赋减免;三是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提供保证的担保机构, 由国家补贴正常担保收费之外的部分, 或按照所收担保费的一定比例进行直接补贴, 提高担保机构为省、市级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的积极性。这样, 能够充分调动金融部门发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和为龙头企业贷款担保的积极性, 形成政府、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供求三方共赢的局面。

(六) 积极引导保险部门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8.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辨析 篇八

我国目前经济飞速发展,会计改革正在进行中,对于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研究具有实际目的与意义。对于是否建立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问题,目前,会计理论界正在探讨之中,绝大多数人认为,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我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制定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专业化核算,还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也十分赞同这种观点。对于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学界也进行了界定,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不尽相同,为该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首先从所规范的具体目标、适用范围、可操作性的强弱以及在会计规范中的层次四个方面,可以系统地分析并研究出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笔者认为,虽然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包含了許多会计准则的内容,但二者仍是有区别的,会计准则在会计规范中的层次要高于会计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可操作性较差,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会计制度的稳定性较差,可操作性较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其次,我们对新旧会计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得知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原因,即我国多数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与会计制度相关的制度缺乏灵活性,由此而形成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局面,所以,制定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完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研究。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从辨证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与任何事物一样,既有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也有其变迁的理论动因与现实动因。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要对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历史进行回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农业会计制度以及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逐渐规范。“萌芽阶段的农业会计制度”是与一般会计制度交织在一起的,并未形成独立的内容体系,也未出现“农业会计制度”的专门术语;“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农业会计制度”虽然没有制定颁布专业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但由于此时全国已经建立许多国有农场,而且此时在全国经济建设中,农业生产的地位举足轻重,农业合作社经济发展很快,所以在这一时期,财政部于1950年制定、发布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1961年11月又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示范会计制度》,1962年2月党中央有发出了《关于改变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在“农业会计制度的逐渐规范”阶段,我国已经于1992年1 2月22日制定颁布了专门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用于对农业活动会计核算进行规范。

有关中外会计制度比较研究。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行,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也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制度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对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运行现状与问题,大部分还是要通过案例分析来获得结论。首先我们要分析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运行现状,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系统地研究重建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包括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完全适用性以及1992年所颁布《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滞后性。

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研究。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性质、设计对象与任务、影响因素、设计原则都是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思路可以很广泛,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以及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企业具有其相应性质特点。最后,从会计假定、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也可以对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进行研究,并相应完善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保障措施。

(作者单位:长春市房产委托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下一篇:实训报告自我鉴定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