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语

2024-08-11

组词语(精选6篇)

1.组词语 篇一

人教版”“鄂教版”共有篇目字词集

七上篇目

1.《走一步,再走一步》

训诫(jia):告诫,教导。嶙峋(lín xún):形容人瘦削。

头晕目眩(xuàn):头脑发昏,眼睛发花。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啜泣(chu? qì):抽噎(yē),抽抽搭搭地哭。[笔耕不辍(chu?)——点缀(zhuì)——掇条凳子(duō)] 小心翼翼(yì yì):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

耸立(sǒng)迂回(yū)凝视(níng)纳罕(nà hǎn)

闷热 悬崖峭壁 蓬乱 灌木 高不可攀 颤抖 心惊肉跳晕倒 攀爬 屡次 灰心丧气 应付着眼抵达 2.《理想》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洗濯(zhu?):洗。

浪子回头: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浪子:二流子。

碌碌终生(lù lù):形容人事务繁杂,辛辛苦苦但又平平淡淡地度过了一辈子。

绝处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绝处:死路。

海天相吻(wěn):天空与海面在远处,仿佛相互连接成为一体。

缀连(zhuì lián)倔强(ju? jiàng)玷污(diàn)埋怨(mán)

扒窃(pá qia)诅咒(zǔ zh?u)浓阴(n?ng yīn)

忠厚饥寒离乱远行 蜕变怨恨 弧线功勋脊梁 船舶 3.《第一次真好》

俗子:鄙俗的人。

低回:留恋。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玲珑剔透(líng l?ng tī):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晰。[挑剔(tiāo tī)] 不可磨灭: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回味无穷:吃过东西后余味无穷。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沉甸甸(ch?n diàn diàn):口语中也读ch?n diān diān 眼巴巴 霎那间

雏形(chú)丰硕(shu?)硕果累累(l?i l?i)稀疏(shū)姊妹(zǐ)4.《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不亦乐乎:现多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三人行必有我师: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岁寒知松柏: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5.《春》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酝酿(yùn niàng)卖弄(n?ng)宛转(wǎn zhuǎn)黄晕(yùn)

嘹亮(liáo)—— 眼花缭乱—— 潦草—— 瞭望 婉转 蓑衣 斗笠

静默(jìng m?)欣欣然(xīn xīn)繁花嫩叶(nan)抖擞(dǒu sǒu)

朗润软绵绵抚摸气息 应和喉咙繁花嫩叶 烘托 舒活筋骨 6.《济南的冬天》

发髻(jì)绿萍(lǜ píng)水藻(shuǐ zǎo)镶(xiāng)

秀气—— 休憩(xiū qì)—— 修葺(xiū qì)贮蓄(zhù xù)—— 伫立(zhù lì)

澄清(ch?ng qīng)水墨画(m?)空灵(líng)安适 慈善响晴 肌肤 蓝汪汪 着落 暖和发髻 温情 温晴 幻想 狭窄宽敞 7.《秋天》

丁丁(zhēng zhēng)幽谷(yōu)肥硕(shu?)栖息(qī)

归泊(guī b?)寥阔(liáo)枯涸(h?)清洌(qīng lia)梦寐(mai)9.《羚羊木雕》

抹(m?)攥(zuàn)逮(dǎi)逮捕 怦怦(pēng pēng)树杈(shù chà)寒战(zhàn)仗义 脸颊 自作主张不可抗拒 形影不离 合二而一

10.《天上的街市》缥缈(piāo miǎo)定然(dìng)珍奇(zhēn qí)陈列闲游

七下篇目

1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攒(zǎn--cuán)[zǎn] 积聚,积蓄。例:攒钱、积攒。[cuán] 凑在一块儿。例: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拗(ǎo--ào--niù)[ǎo] 用力弯曲。例:向后拗过去。[ào] 不顺,不顺从。例:拗口。[niù] 固执,不驯顺。例:执拗

确凿(záo):确实 蟋蟀(xī shuài)

菜畦(qí):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轻捷(qīng ji?):动作轻快。

臃肿(yōng zhǒng)∶①肌肉肿胀。②形容物体粗大笨重。③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活。

脑髓(nǎo suǐ)[髓] 记法:左月坐车走,遇骨才停下。①指脑浆。在头盖腔内﹐外有脑膜包之。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②犹脑筋。借指智力。

书塾(shú): 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蝉蜕(chán tuì):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下的壳。

人迹罕至(hǎn):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dǐng fa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倜傥(tì tǎng):洒脱;不拘束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宿儒(sù):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住了一宿(xiǔ)—— 星宿(xiù)敛在盒子里(liǎn)—— 敛财(liǎn)

系鞋带(jì)—— 关系(xì)13.《最后一课》

郝叟(hǎo sǒu)哽咽(gěng ya)懊悔(ào huǐ)祈祷(qí dǎo)喧闹

诧异思量 字帖强迫 宁可惩罚 钥匙 15.《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衰微(shuāi):(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十分微弱。

赫然(ha):①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②通红的样子。(赫:泛指红色)③鲜明的意思。

迭起(di?):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屡次。

锲而不舍(qia):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兀兀穷年(wù wù):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lì):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或耗尽心思和精力。沥:滴。

潜心贯注: 精力集中,用心专一而深。潜心:用心专一而深。潜:通全,整个。贯注:(精力)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心会凝神(níng):凝聚精神,用心领略

迥乎不同(jiǒng hū):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一反既往:完全与以前相反。一:完全;既往:从前。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淋漓:充盛,畅快。

气冲斗牛(dǒu ni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仰之弥高(mí):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弥,更加。

群蚁排衙(yǐ yá):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

高标 地壳 炯炯目光 漂白卓越 校补 热情澎湃目不窥园 16.《社戏》 惮(dàn):怕,畏惧。踱(du?):慢慢地走。棹(zhào):划。楫(jí):浆。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漂渺(piāo mi?o):通常写作“缥缈”或“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háng):排行和辈分。蕴藻(yùn zǎo):水草。

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凫水(fú):游泳。

絮叨(xù dao):翻来覆去地说。怠慢(dài)∶淡漠;不恭敬。家眷(juàn):眷属。

潺潺(chán chán):①形容溪流、泉水等流动的淅淅沥沥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②形容水流动的样子。③形容雨声、水声等。④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踊跃悠扬弥散疏疏朗朗 皎洁朦胧 屹立 吁气 剥豆

纠葛 旺相

17.《安塞腰鼓》

亢奋(kàng):极度兴奋。晦暗(huì):昏暗。

羁绊(jī bàn):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然(m?):忽然;猛然。冗杂(rǒng zá):繁杂。

烧灼(shāo zhu?):烧伤,烫伤,灼伤。大彻大悟(wù):形容彻底醒悟。彻:明白;悟:领会。

戛然而止(jiá):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戛:象声词。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耳畔渺远

搏击 奇伟 狂舞 闪射 火烈 飞溅 奔突 骤雨 翻飞 燥热恬静束缚 闭塞挣脱严峻 震撼磅礴 惊心动魄元气淋漓颤栗 辐射

八上篇目

18.《芦花荡》

转弯抹角(jiǎo):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月明风清: 月光明朗,清风微动。形容美好的月夜。

疟子(yào zǐ)寒噤(jìn)蹿(cuān)仄歪(za)能耐(n?ng nài)悠闲(yōu xián)阴惨(yīn cǎn)央告(yāng)尖利 吆喝 丢人现眼 疟疾 堤防 竹篙 飒飒 19.《背影》

蹒跚(pán shān):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chù):看到某种情况而心里感到悲伤。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勾留:短时间停留。赋闲:失业在家。典质(zhì):(把财务、衣物)典当、抵押出去。迂腐(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差使(chāi shǐ)—— 参差(cēn cī)—— 成绩差(chà)—— 差强人意(chā)

狼藉(láng jí)—— 慰藉(jia)—— 书籍—— 籍贯 妥帖 晶莹

簌簌(sù)惨淡(cǎn)浦口(pǔ)颓唐(tuí)琐屑(suǒ xia)举箸(zhù)

交卸(xia)奔丧(sāng)嘱咐 踌躇 祸不单行 栅栏 拭干 搀扶 举箸提笔

《老王》 惶恐 荒僻 塌败 滞笨 愧怍 伛偻 取缔 眼翳 凑合 镶嵌 骷髅 侮辱 20.《桥之美》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煞风景(shā)驻足(zhù zú)销魂 笼统 前瞻后顾 美感 史诗 孕育 21.《苏州园林》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重峦叠嶂(ch?ng luán di? zhàng): 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峦:连绵的山。

败笔: ①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②绘画画得不好的部分;③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④引申为某件事中做得不完美的部分,或泛指某个物件中不好的部分。⑤形容出现不好的状况。

明艳: 明亮艳丽。

轩榭(xuān xia)丘壑(ha)嶙峋(lín xún)镂空(l?u)蔷薇(qiáng wēi)自出心裁

鉴赏 池沼 对称 珠光宝气 蔓延 庸俗 别具匠心斟酌 22.《桃花源记》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豁然开朗(hu?):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yí):形容高兴而满足。怡然:喜悦的样子。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问津:询问渡口。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俨然(yǎn)便要还家(yāo)诣太守(yì)

32、《岳阳楼记》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宠辱偕忘: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

迁客骚人:贬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诗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

先忧后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33、《醉翁亭记》

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山肴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九上篇目

36.《沁园春.雪》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沁园春(qìn)妖娆(ráo)单于(chán)成吉思汗(hán)分外(fan)稍逊(xùn)数风流人物(shǔ)风骚(sāo)莽莽文采今朝 37.《故乡》

阴晦(huì)猹(chá)獾猪(huān)五行缺土(xíng)弶(jiàng)脚踝(huái)潮汛(xùn)髀骨(bì)愕然(a)嗤笑(chī)吓(ha)瑟索(sa)深黛(dài)恣睢(zì suī)寒噤(jìn)萧索(xiāo)家景 鄙夷(bǐ)祭祀(sì)鹁鸪(b?)伶仃 惘然 小毡帽隔膜 38.《我的叔叔于勒》

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拮据(jū)牡蛎(mǔ lì)蚝(háo)栈桥(zhàn)煞白(shà)别墅(shù)撬开(qiào)褴褛(lán lǚ)阔绰(chu?)为期不远 迟疑不决郑重其事 莫名其妙 恭维 糟蹋 流氓嘟囔

诧异

39.《谈读书》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转载于:鄂组词语)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hu?):指一下明白了某个道理。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藻饰(zǎo)狡黠(xiá)诘难(ji?)伦理(lún)咀嚼 孜孜不倦

怡情(yí)傅彩(fù)矫情(jiǎo)滞碍(zhì)聪慧 繁琐 伦理 4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篇二:人鄂共有篇目四字词语

人鄂共有篇目词语解释

班级: 姓名:

1、自作主张:

2、不可抗拒:

3、形影不离:

4、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5、苦心孤诣:指苦心专研,道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办法而煞费苦心。

6、花枝招展:比喻女孩子姿态优美、打扮艳丽,像花枝那样迎风招展的样子。

7、瘦骨嶙峋:

8、头晕目眩:

9、灰心丧气: 10.小心翼翼:

11、人声鼎沸:

12、人迹罕至:

13、九曲连环:

14、锲而不舍:

15、迥乎不同:

16、沥尽心血:

17、一反既往:

18、慷慨淋漓:

19、兀兀穷年: 20、气冲斗牛:

21、潜心贯注:

22、心会神凝:

23、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24、元气淋漓:形容生命力旺盛,精神畅快。

25、大彻大悟:

26、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到了极点。

27、浑身解数:

28、离合悲欢: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29、叱咤风云: 30尽态极妍:

31、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32、月明风清:

33、张皇失措:形容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4、重峦叠嶂:

35、红妆素裹:指妇女艳丽和淡雅装束。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36、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37、味同嚼蜡:

38、唯唯连声:

39、豁然贯通:

40、吹毛求疵: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41、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义指只求指导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

42、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43、寻章摘句: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的推求。

44、异想天开:异,奇异,离奇。比喻荒唐离奇,想象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也比喻超强的想象力。

45、绝处逢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找到了希望与出路。

46、精血诚聚: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也指认真学习,费尽心思。

47、周道如砥:

48、引颈受戮:

49、万恶不赦: 50、鸡犬不宁:

51、有例可援:

52、遍稽群籍:

53、天伦之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54、玲珑剔透:形容小巧、精工制造,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形容俊俏,漂亮;形容聪明灵活,心里明白;也形容人紧密灵活。

55、可望而不可及(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靠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56、具体而微:整个形状都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都比较微小而已。只能用来形容实物,不可形容抽象,理性山认识的事物。如:计划

57、盘虬卧龙:(1)盘曲的虬,卧到的龙。比喻隐藏的人才。(2)形容树木质感十分弯曲的样子,给人十分有力量的感觉。

58、不可名状:名,用语言说出。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描绘。60、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2.组词语 篇二

事实上, 这种共性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可以得到体现。就句法层面而言, 认知语言学所提出了原型范畴、认知隐喻等理论;本文则尝试着对七组汉英词语的对比, 站在文字学的视角上, 通过其汉英构词理据即词源意义的相通性的分析, 对该问题作以理解。

1.wall和墙

英文单词wall 含有“墙”的意思。Wall来源于wicker-work或者wattle, 前者义为“柳条编织物”, 后者义为“枝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wall的词源意义其实是“柳条类东西的编织物”②。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史前遗迹已经证实, 人类最早期的“墙”确实是用柳条等东西编织成底子后, 再在上面涂上泥巴, 或者把泥巴舂在两片柳条等东西编织的东西中间。这其实就是汉语里所说的“版筑”。

“墙”字本作“牆”。《说文解字》:“牆, 垣壁也, 从嗇爿声。才良切。”

“啬, 爱濇③也。从來从稟。來者, 稟而藏之, 故田夫谓之啬夫。凡啬之属皆从嗇。”《说文》“嗇部”所收字仅为两个, 即“嗇、牆”。

“爿”在大徐本《说文》未见收;段注本收于片部。《王力古汉语字典》立为一部, 其解释为:“劈木为二的左半边为爿。《新加九经字样杂辨部》:‘鼎, 下象析木以炊。析之两向, 左卫爿, 右为片。’” “爿部”下收字4个, 分别为:“牀、牁、牂、牆”。《新华字典》注音“爿”为pán;《王力古汉语字典》则据《龙龛手镜》“疾羊反音牆”拟音为qiánɡ。二者孰是孰非?

嗇字从來从回。“來”是“麥”的本字, 即麦子的意思。可见, “來”提供了“嗇”这个词的“类义素”④;回字古文形式表示“环绕”之像。汉语中凡表示“环绕”义的字多从“囗”, “囗”是“回”的部首化。比如“圜、團、圜”等;圆形的器皿也从“囗”, 如“箘”;國的四面有疆界, 所以“國”字从“囗”;“園、囿、圃”的周围有藩篱或围墙, 所以也从“囗”;“圈、囤”也有围墙, 所以从“囗”;“囹圄”有围墙, 也从“囗”;囚犯关于囹圄之内, 所以“囚”从“囗”;“固”的本义表示“四塞”, 所以“固”也从“囗”⑤。可见, “囗”这个字符, 是“嗇”字的核义素所在。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认为, “嗇”的词源意义为“将谷物环绕 (聚敛) 起来”, 即“收获”的意思。这个意义, 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识稼穑”这样的固定短语中被保留下来。从“啬”得声的字, 《说文》中只有一个“濇”。所以我们可以认为, “嗇”基本上是个形符, 而不是声符。《现代汉语词典》中以“啬”作为部首的常用字兹举如下:蔷、樯、嫱。

这些字多不读“啬”而多读“qiánɡ”, 这说明它们都是从“牆”省声的字;而且, 在这些词当中, 都保留了“嗇”的“聚敛-团簇”的词源意义:蔷薇是一簇一簇地开放的;作为船的桅杆的“樯”是用来聚敛风力的;作为后宫的女官, “嫱”是众多佳丽的总管。

这些都从语义的角度证明“嗇”只是个形符, 而不是声符。因此, “牆”从“爿”得声是可以成立的, 即“爿”就是“牆”的初文;“牆”是“爿”的加符象形字;如果“爿”就是“牆”, 而“爿”又是“劈木为二”的其中一部分, 那么, 中国最早的“牆”其实也和wall一样, 都是由最初的“编砌式建筑”⑥篱笆, 再“版筑”, 最后才到“土石”一路发展而来的, 我们从中可见, 现在的“篱笆”、“藩篱”等, 实际上就是远古时代的“牆”。

通过对wall和“牆”的分析和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 表示“墙壁”这个意义的汉英词汇, 其词理包含着同样的物理共性。

2.pen和笔 (筆)

Pen直接来源于拉丁语词penna, 而penna 的原义就是feather (羽毛) 。根据相关的历史事实, 西方最初用来写字的笔确实是鹅毛管儿, 虽然后来的笔在质料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这个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始终保存了该词的词源意义。比较有意思的是, 当人们刻意地拟古重新用鹅毛管儿的“笔”时, 还在pen的前面再加了一个修饰词quill, 即以quill pen来表示该义。

同样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也存在。

“笔”的繁体形式为“筆”。“筆”在《说文》中在“聿部”。《说文解字》:“聿, 所以書也。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从“聿”的构型上头我们就可以看到, “聿”其实就是“筆”的本字。“竹”是加符象形, 以表明“筆”是由竹子这种原材料制作而成的;而后又因为强调“筆”的原材料“毛”的重要性, 而异化为“笔”。其后因为笔在制作质料上的巨大变化, “笔”已经跟“竹”和“毛”没有关系了, “笔”这个词的内涵已经因之而改变了, 但是词形却一直保存下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同英文强调“鹅毛笔”时需把pen 加quill相类似, 为了进一步与“钢笔”、“铅笔”、“圆珠笔”相区别的“毛笔”, 人们还需要在已经含有“毛”这个义素的“笔”前面加上“毛”, 造出明显含有冗余信息的双音词“毛笔”了。

同样的例子还包括street和“马路”。

Street原义是指用石头铺成的路, 其词根与stone (石头) 和feet (脚) 有关, 但是后来其词汇意义衍变为“街道, 马路”。汉语中“马路”, 其语义来源于古代用于供官方驿站间公用的宽阔道路, 其间主要由通讯联络人员骑马通过, 因此得名。但是今天的“马路”已经跟“马”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可是在词形上, 该词还保持着旧有的面貌。

这组词体现出了词理对物理和心理加以反映时的共性特征。

3.style和案

Style直接来源于法语词style[sti:l], 而该法语词来源于拉丁词stylus。罗马时代人们是用蜡板写字的, 当时用的是铁、木或者骨头所制成的工具。这种东西一头是尖的用来写字, 一头是扁平的, 用来擦抹。⑦这种蜡板可以反复使用。这种工具叫做stilus或stylus。它本来是指写字的工具而言, 意义渐渐引申, 变成用这种工具所写的东西, 包括文章、作品的风格和体裁, 进而引申到“风格”的意义上来了。之于style的“蜡板”本义, 则已经由拉丁文stylus直接进入英文, 进而style的“蜡板”义在使用中反倒为人们所摒弃, 而只能存在于字典之中了。

汉语词“案”的情况与之相类似。我们把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含有语素“案”的双音词进行分类整理后可以得到下表:

通过以上的分类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案”由具体的物象“几状物”和“文书、卷宗”义, 慢慢向抽象的“意见与建议” (提案) 和“刑事案件” (案件) 义方向发展的轨迹。

这组词也体现出了词理对物理和心理加以反映的共性特征。

4.bride和妻

英语词bride的意思是“新娘”, 其词根与bring和ride有关, 即由男性骑马而带来的女人。这其实是古老的抢婚制度在英语词汇层面的淹留。即使到今天, 女孩子心目的心仪男子也仍然被称之为“白马王子”, 其内在的语义来源即在于此。

与之相类似, 汉语词“妻”也保留了古老的抢婚制度。《说文解字》:“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屮从又。又, 持事, 妻职也。”

许慎对字形的分析是对的, 但是其解释比较牵强。事实上, 单就“妻”的字形来看, 即一个为男性揪住头发而被带走的女性。可以说, “妻”这个字形也是古老的抢婚制度在汉语词汇层面的淹留。

bride和“妻”反映的都是初民阶段人类社会的抢婚制习俗, 这一点我们通过民俗学等学科也可以进一步加以印证:抢婚的男子为了蒙住女子的眼睛而强行给她盖上的丝麻类物品, 在现代社会仍留遗迹, 即在英语词汇中, 与bride相关联的veil (婚纱) , 在汉语词汇中的“红盖头”。抢婚的男子为了捆绑住女子而利于行动所使用的绳子等物品, 在现代社会仍留遗迹, 即在英语词汇中, 对确立婚姻关系极其重要的ring (戒指) , 在汉语词汇中的“手镯”等等。

这组词也体现出了词理对物理和心理加以反映的共性特征。

5.henpecked和“领袖”、“侏儒”

据形象性的事物以造词并进行同方向的词义引申, 是词义发展的方式之一, 其认知基础在于物理所引起的同族心理感受, 这在各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这里仅举一组很有代表性的例证。

英语词henpecked由根词hen (母鸡) 和pecked (被啄的) 组成, 表示“ (经常) 遭受母鸡啄的”这一意义, 即对具有此类特征公鸡的统称;该词用于“人”则产生了隐喻意味, 表示经常遭受配偶欺侮的男子, 也就是汉语里“气管炎” (妻管严) 。该意义在英语和汉语里都有这样的俚语词, 所不同的是, 汉语采取了谐音造词的方式, 而英语则直接采取了形象化造词的方式。

与之相类似, 汉语中也有大量的形象化词语, 比如“领袖”。“领”与“袖”原本是衣服的两个部分, 其重要性在于, 都是穿衣服这一动作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位, 所以, 在本义的基础上隐喻为对重要人物的指称;相应的词语还包括:结束、容易、元首、颜色、模范、嘴脸、手脚、前途、线索、面目、暗算、穿凿、浅薄、斗胆、稀松、鸡眼、鸡头、驴打滚等等。这些词的语义特征在于:

第一, 字面义即“词的底层意义 (zero-grade meaning) ”非常形象化。

第二, 其“词的底层意义 (zero-grade meaning) ”在使用过程中都发生了转义。

究其原因就在于王宁先生所强调的“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是本质不同、有严格差别的”⑩。这样的例子, 在汉语的熟语和成语中更是屡见不鲜, 比如大刀阔斧、拖泥带水、指桑骂槐、铁石心肠等等, 不一而足。

事实上, 有些汉语词原来是非常形象的, 但是由于词语的演变, 其词源义已经被词汇义所掩盖, 只有通过探求词源义才能看到其原来的形象性, 比如“侏儒”一词。

“侏儒”的“侏”与“朱”同源。《说文》无“侏”字。《左传·襄公四年》:“我君小子, 朱儒是使”, 可见, “侏儒”本作“朱儒”, “侏”实为“朱”的孳乳字。

《说文解字》:“朱, 赤心木, 松柏属。从木, 一在其中。”郭沫若《金文丛考》认为“朱乃株之初文, 金文于木中圆点以示其处。”戴侗认为“朱, 干也。木中曰朱。干以朱数, 别作株。” (11)

我们认为, “朱”用于“事”时, 表示的是以“斧斤”伐树, 即“诛杀”的“诛”;砍伐树木之后所见的木中赤色为“朱” (12) ;砍伐过后留下的短小树桩是“株”;这个“株”用来隐喻指称矮小的人时就“侏儒”的“侏”。所以, 《说文》中表示“树名”义的“朱”, 表示“大红色”义的“朱”, 表示“屠戮”义的“诛”, 表示树木的名量词“株”, 表示“身材特别矮小的人”的“侏”, 都是单音词“朱”的派生。这样一来, 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侏儒”这个词是多么的形象了。

这组词体现出了词理对物理和心理加以反映的共性特征。

6.paper、book和纸

英语词paper 来源于papyrus (莎草) , book 来源于boc (榉木) , 这是由原材料经过形变 (音变和字变) 而表产品的例证 (13) ;汉语词“纸”的演变也体现出这种特点。

据陆宗达先生的意见, “纸”的本字实为“”, 为抄纸用的竹帘 (14) 。《说文》:“, 蔽絮箦也。从竹沾声, 读若钱”。《后汉书》说“ (蔡) 伦造意, 用树肤、麻头及弊布、渔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自是莫不从用焉, 天下咸称‘蔡侯纸’。”也就是说, 当时造纸, 一定会用极其细密的竹帘子在丝絮上过滤以成纸, 而这个在造纸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进而演变成为“纸”这个产品的名称“”;以“”指称“纸”, 即以工具代称产品。但是, 现在我们所用的“纸”是从“糸”的, 之所以从“糸”, 可以说是源于造纸所用的材料“弊絮”而来。无论是“”还是“纸”, 都与英文词paper 和 book 一样, 是由表示制造产品所必需的工具或原材料的词, 经过形变 (音变和字变) 而变为表示产品的词的例证, 这也体现出了词理对物理和心理加以反映的共性特征。

7.ostracize、tally (talea) 和 则 (則)

英文词ostracize有“放逐;摒斥”义, 其起源在于古希腊雅典的风俗:凡人民所憎恶的人, 不论其有罪与否, 如果经由公众投票, 就可以决定将其放逐国外10年或5年。由于记名投票是记名于牡蛎壳上, 所以原本表示“牡蛎”的oyster凝结成为ostracism (贝壳放逐法) , 进而演变为ostracize (放逐;摒斥) 。

与之相似, 英文词tally作为名词表示“符木 (古时用, 上有刻痕记载交货、欠款等的数量) , 记账, 得分, 标记牌, 标签, 符合, 对应物, 计数器”等意思;作为及物动词表示“点数, 计算, 记录, 加标签于, 使符合”;作为不及物动词表示“符合, 吻合, 记分”等意思。该词直接来源于talea, 即“木棒”, 这源于古代用木签刻痕以记数的生活习惯。

同理, 汉语词“则 (則) ”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说文》:“则, 等书物也。从刀从贝。贝, 古之物货也。”就其本义而言, “则”表示用“刀”在“贝”上刻画, 进而引申为“等书物”的意思;并由此而演化为“法则”指义。

从“貝 (贝) ”的字主要有三种语义情况:

第一, 作为名词往往与财物有关, 如:财货资费;第二, 作为形容词往往与财务情况 (15) 有关, 如:贵贱贫;第三, 作为动词往往与财物行为有关, 如:买卖贾贩贷赎;贻赠赏赐贺。

“则”字在此三种情况之外, 属于典型的引申。该情况与英文词ostracize和telly一样, 体现出了词理对物理的直接反映, 进而进一步进行词义引申的共性特征。

综上所述, 语义演变固然与语法原则和语用推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但是更重要的, 在语言内部存在着强大的语义推动机制——即词理、物理和心理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词理中往往体现出语言使用者对于“物理”的把握, 虽然这种把握因“认识上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和取义” (16) 不同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但是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人类认知共性。着眼于汉语的民族性特点, 同时也揭示出其与其他语言相类似的构词理据性, 对语言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更有着特别的作用, 它不但可以消减学习者的语言陌生感和隔阂感, 同时也会激发其语言学习的兴趣。通过对七组汉英词语词理所反映的物理和心理共性特征的粗浅分析只是抛砖引玉, 真诚希望业内方家不吝指正, 以期共同推动汉外对比语义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 北京出版社, 1981

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

王宁、黄易青《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

3.组词语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13

初中语文中考涉及到的背诵篇目从诗、词、曲到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撷选的都是古典诗文中的精华,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诗背写一直是中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古诗文中有些字词往往因为形近或音同而给学生默写造成一些困惑,使他们会背但不会写对,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从根源上辨析词源及词义,弄清这些字在诗文中的意思即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错误。以下是笔者选取的两组有代表性的词进行的辨析,希望能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徙与徒的辨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下)及第八册(下)中有两首古诗涉及到“徙”。分别是王绩的《野望》与陈与义的《登岳阳楼》。《野望》中诗句为“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登岳阳楼》中为“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这两句诗中都用到“徙”,因“徙”与学生熟悉的“徒”字字形相近,不少学生便在默写中将二字弄混。那么这个“徙”字与“徒”字起源是什么,它们原本为何意,如何才能准确地辨识这两个字呢?

徙,中国汉字中一个古今通用的汉字。动词常作迁移和移动之意,也是中国一个失传的姓氏,读“xǔ”。《说文解字》中讲“徙”,迻(yí)也,即迁移,字形采用“双人旁”作边旁。“止”作声旁,是从了“止”的音,因而“徙”读“xǐ”。“ 徙”单用有三种解释:1. 迁移。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2. 调动官职。《张衡转》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3. 变化,改变。《察今》中“时已徙,而法不徙”。 徙作动词讲,常与倚连用,意为徘徊,流连不去。

徒,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徒,步行。字形采用“双人旁”作偏旁,“土”字作声旁,造字解说是这样的:从“土”,“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泥地。“止”即“趾”,脚板,表示光脚在泥地上行走,造字的本意是:赤脚走路。所以,赤脚走路为“徒”,穿鞋走路为“履”,如成语“如履平地”。

徒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多种解释。其一,徒步,步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班白者多徒行(班白者:老年人)”。其二,徒党,同一类的人,同一派别的人。《韩非子·五 蠹》中有:“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徒引申为门徒,徒众,众人。其三,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其四,空。如“徒手”即为此义。又引申为“白白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其五,只、仅仅。《战国策·魏策》有:“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徒就是作“只、仅仅”讲。

这样看来,“徙”与“徒”确实形近义也有接近之处,都有“改变、移动位置”之义,但又有明显的差别,因而弄清词的意思及由来,这两个字就不易混淆了。

二、燕与雁的辨析

“燕”与“雁”在初中必背古诗文中多次出现,因读音一致,不少学生在默写中常常把二字弄混,其实弄清这两个字的涵义就不易犯错了。

在甲骨文中的“燕”是一只鸟,是一个象形字,既现字形又显字意。“燕”字其实记载了燕子的习性: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燕子从城市居民的家中起飞,一路向北,回归故乡。燕子与春天紧密相关,所以多出现在与春有关的诗句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有这样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此处的“燕”代表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又如杜甫在《水槛遣心》中写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表现春天细雨中燕子的动态之美。又如晏殊的:“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孟浩然的“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在这些诗中,燕子就是春天的使者,也可以说就是春天的代名词。

而雁呢?雁是鸟类中的一属,略像鹅,善于游泳和飞行,又叫鸿,十一、十二月南飞,六、七月到北方去,在北方繁殖,有迁徙的习性,群体飞行时显一字形或人字形等。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思乡之情的鸟类。《汉书·苏武传》中有:“鸿雁传书”“雁足书”等典故。初中阶段我们学到的涉及雁的诗有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诗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归雁”就是指大雁迁徙去北方的景象。另一首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作者以“秋雁”展现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气势豪迈阔大,流露出一种豪情。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也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句子,宋范仲淹《渔家傲》中写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些诗句中的“雁”无一例外地与离别思乡情绪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与“燕”所传达出来春的喜悦和生机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默写中如出现迷惑,可先回顾诗意,再结合雁与燕所传达的不同情思来判断到底是“雁”还是“燕”。

总之,诗歌的背诵和积累应该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时如果图省事、快捷,只顾死记硬背,学生也仅仅是背会而已,考试时难免会出现会背却写错的状况。教师只有带领学生走好“理解”这一步,才能在考试时多一分把握,进而让诗歌滋润学生的心灵,成为一生的精神财富。

以上为笔者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积累和感悟,希望能对同仁有所帮助和启发。

4.②词语组句(一年级语文) 篇四

欢迎 …… 我们欢迎大家到常州来游玩。散步 …… 吃完晚饭,我和妈妈到花园里散步。池塘 …… 池塘里的水真清啊!

寒冷 …… 寒冷的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练习…… 我在练习写毛笔字。参加 …… 我去参加画画比赛。高兴 …… 今天我特别高兴。观看 …… 我和妈妈在观看足球比赛。很多 …… 公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一 …… 就 …… 我一回到家,就看课外书。

一边 …… 一边 …… 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西瓜。(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听广播。)夏天 ……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最 …… 我最喜欢吃西瓜。真 …… 今天天气真好。非常 …… 这只小鸟非常可爱。

一定 ……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连忙 …… 天要下雨了,我连忙跑回家。世界 …… 世界多么美丽啊!美丽 …… 春天,美丽的桃花开了。一同 …… 我和小红一同上学去。

辛苦 …… 妈妈上班很辛苦,我要多关心妈妈。已经 …… 我已经会写毛笔字了。终于 …… 我终于爬上了山顶,真开心。渐渐 …… 天渐渐黑了,我连忙回家。

有的 …… 有的 …… 还有的 ……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捉迷藏,有的看书,还有的跳绳,真开心。看见 …… 我看见天上有许多白云。休息 …… 小红生病了,要好好休息。比 …… 太阳比月儿大多了。

5.小学一年级组词造句词语搭配 篇五

大大的 胖胖的 美美的 黑黑的 热热的 甜甜的 香香的 弯弯的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青青的小草 白白的云(雪花)红红的太阳 圆圆的月亮 高高的个子

清清的河水 青青的瓦 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

大大的窗

圆圆的苹果

小小的杏子

ABB叠词

圆溜溜 笑嘻嘻 静悄悄

绿油油 黄澄澄 白花花 红艳艳

水灵灵 兴冲冲

喜洋洋 喜滋滋 美滋滋 笑哈哈 冷冰冰 胖乎乎 红润润 懒洋洋 慢吞吞 光秃秃

静悄悄 AABB叠词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明明白白 开开心心 红红火火

许许多多 清清楚楚 团团圆圆 来来往往

干干净净 说说笑笑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打打闹闹 吞吞吐吐 日日夜夜 来来往往 漂漂亮亮 风风雨雨

仔仔细细

ABAB叠词

讨论讨论

研究研究 商量商量 打扫打扫

鲜红鲜红 放松放松 雪白雪白

暖和暖和 考虑考虑 打听打听 学习学习

ABAC叠词

又说又笑 又大又红 又香又甜 又松又软 又唱又跳 又哭又闹 又大又圆 又黑又小 又高又大 又细又长 又白又胖 又黑又瘦

又黑又亮 又矮又胖 又香又脆 又粗又壮 又跑又跳 又打又闹 又惊又喜 又快又好 又多又好 又绿又密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又平又稳 自言自语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走来走去

3、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 很绿很绿的树 很红很红的太阳 很长很长的路 很大很大的西瓜

很小很小的杏子 很直很直的公路 很圆很圆的西瓜 很蓝很蓝的天空 很白很白的棉花 很香很香的花

一个问题 一个树坑 一棵树苗 一处风景 一场球赛

一个秘密 一场细雨

一片树林 一条小路 一辆小车

一把扫帚 一只蚂蚁 一根水草 一座花坛

一阵雷声 一条蛇 一条尾巴 一片清凉 一个塑料袋

一片清凉 一口缸

一块石头 一头大象 一杆秤

一艘船 一条线 一只海鸥 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一畦秧苗 一块稻田 一方鱼塘 一座果园 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 一竿翠竹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一片欢笑 一片菜地

一座公园

一场秋雨 一座桥 一条小河

一位专家

一列火车 一名司机

一道闪电 一条波纹 一面镜子 一根树枝 一片树林 一首歌曲 一颗珍珠 一片树叶

一艘军舰 一封信

一场雨

一块草坪

一块木板

束--一束束---一束束美的鲜花

棵--一棵棵---一棵棵高大的松树

个--一个个---一个个大大的苹果

只--一只只---一只只可爱的小鸡 描写颜色的词语:

金黄

杏黄

橙黄

火红

粉红

桃红

嫩绿

翠绿

碧绿

碧蓝

蔚蓝

绿油油

黄灿灿

红通通

红艳艳

白花花

黄澄澄

黑乎乎 词语搭配:

练书法

画图画

下象棋

弹钢琴

拉二胡

唱京戏

栽花草

喂鸽子

养金鱼

做航模

学电脑

观天气

听音乐

打电话

做作业

读课文

写文章

跳皮筋

爱生活

讲科学

踢足球

抓小鸡

看电视

吃苹果

吹泡泡

搬桌子

抬木头 发电报

拍皮球

扔沙包 捉迷藏

放风筝 扫地

提水 推车 挑土 捕鱼 捉虫

美丽的羽毛

闪闪的星星 明亮的眼睛

雪白的棉花 火红的太阳

绿绿的叶子 黑黑的影子

高大的房子 漂亮的衣服

可爱的孩子

笔直的小路 有趣的问题

难忘的日子 茁壮的树苗 满意的笑容 美丽的风景 精彩的球赛

胖乎乎的小手 安静的港湾

高远的蓝天 凉凉的鸟蛋 长长的小路 美丽的小路 高高的杨树 挺拔的松树 茂密的松树林 透明的塑料袋 会心的微笑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青青的假山 青青的草地 绿绿的草坪 弯弯的小路 弯弯的月亮 美丽的夏夜 可口的松果 闷热的天气 绿油油的荷叶 轻轻的步子 雪白的贝壳 青青的小虾 淘气的娃娃 金黄的落叶 红红的太阳 冻僵的手

香甜的水果

雪白的棉花

快乐的时光

多彩的季节 金黄的稻子

多彩的季节

碧绿的菜地

敬爱的老师

美丽的家乡

宽宽的街道

高高的楼房 美丽的衣裳

亲爱的伙伴 亲爱的祖国

诚实的孩子 高兴的表情 美丽的鲜花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草地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羽毛 小心地移入 惊奇地问 奇怪地问

高兴地说 自言自语地说 悄悄地离开 小心地捧着 轻轻地走

慢慢地走

自由地成长 认真地清扫

严肃地说

欢快地流淌

懒洋洋地晒太阳 懒洋洋地爬着 慢吞吞地说 慢吞吞地回答

兴冲冲地走进来 兴冲冲地跑过去

四字词语: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百鸟争鸣 万里无云 春风拂面 引人注目 春暖花开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欢歌笑语 万紫千红 山清水秀 和风细雨 蒙蒙细雨 句子:

1、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

2、小柏树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3、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4、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5、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

6、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我渐渐长高了。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我一边跳绳一边数数。

8、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9、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苹果那么脆,那么甜。

10、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非常)

百花齐放

兴致勃勃 鸟语花香 五颜六色 他十分高兴地来到校园里。..

12、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我已经长大了。造句

带领: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自然博物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望无际的大森林。解放:毛主席带领红军解放了全中国。想念:我常常想念在乡下的姥姥姥爷。远在美国读书的表哥很想念家里的人。时刻:对于老师的教诲,他时刻都不敢忘记。像:细细的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圆圆的池塘像一面大镜子。茫茫的草原像无边无际的地毯。我们的生活像彩虹一样美丽。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圆圆的月亮像玉盘。非常: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美术课。仔细:小明做作业很仔细。

高兴:儿童节到了同学们都很高兴。

马上:小猪听了,马上把尾巴画得有粗又大。连忙:小猪听了,连忙在猫的头上画了一对角。立刻:小猪听了,立刻在猫的身体两旁添上了翅膀。已经: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多么:我多么想天天都受到老师的表扬啊!认真:姐姐正在认真地做作业。

笔直:我们的学校门前有一条笔直的公路。特别: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特别高兴。爱吃:爸爸爱吃苹果。

金灿灿:金灿灿的阳光照亮了大地。胖乎乎:胖乎乎的熊猫正在吃竹子。一点也不:今天的天气一点也不好。都: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也:妈妈喜欢唱歌,我也喜欢。看见……在……:我看见妈妈在洗菜。

只有……才……: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无论……都……:她无论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一…就……:小红放学一回到家就自己做作业。那么……那么……:小青蛙是那么聪明,那么勇敢。

6.组词语 篇六

窗前的小树树上的小鸟不幸的朋友

师: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你看,课文中有许多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中间都是———

生:的。

师:这里的“的”要念轻声。“的”的后面一般都表示一样东西。好,谁来读?

(生分别读这三组词语。读好轻声,读正确词语。)

师:孩子们,这首诗具体写了“我”的几个心愿啊?

生:三个。

师:第一个心愿就是,“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板书:我要给。)那么第二个呢?谁能照样子说?

生“: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师:你真会学习。第三个心愿呢?谁来说?

生“: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师:你不但能用上这两个词,还能加上课文中的词,真能干。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我的三个心愿呢?

生“: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师:你说得真通顺。谁还来?

生“: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还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师:说最后一个心愿的时候,你用了“还”来连接,真有办法。

镜头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师:谁来读这两个词?

(生读)

师:“缩”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拼一拼。

(生拼读)

师: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个劲地往我们的衣服里灌。有时候这北风像一把刀一样,把小朋友的脸吹得红红的,手冻得紫紫的。在这冷风里,你会怎么样呢?

生:冻得发抖,牙齿打架。

生:我的脖子啊,手呀,都会往衣服里缩。

师:你就这样缩着身子,好冷啊!

生:我会说:“哎呀,冻死我了,冻死我了。”

生:北风,你就停停吧。

师:什么时候风才会停呢?我实在受不了了,你叹息着。这时候,你最希望———

生:我希望有一个红红的太阳,这样我们就暖和了。

生:我希望寒冷的北风停下来,太阳重新出来。

师:是呀,暖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该多么舒服啊!孩子们,窗前的小树也是有生命的。你看,在寒冷的北风里,它和我们一样,(手指上面两个词语)谁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一读,老师感觉到了,词语也是有呼吸,有心跳的!

(另一生读。读出了自己的感觉。)

师:是呀,窗前的小树多么让人怜爱啊!所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生读第1自然段,读出了自己的关切之情。)

镜头三:

遥远的地方 苦苦等待 饿得哭泣

师:我为什么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呢?请大家用心地读读第2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说?

生: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待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师:这几个词很有意思。遥就是远,远就是遥,同样,等就是———

生:待。

师:哭就是———

生:泣。

师:他们都是由———

生:近义词组成的。

师:你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一起读这些词。

师:鸟妈妈和你们的妈妈一样,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为了给孩子找点吃的,一大早,她就起床了,飞啊,飞呀,飞过———

生:草地。

生:田野。

师:飞过———

生:小河。

师:飞过———

生:大山。

师:是呀,鸟妈妈飞得多远啊,因为她要到———

生:遥远的地方去觅食。

师:读这个词。

(生读“遥远的地方”,突出了“遥远”。)

师:鸟妈妈该有多么累啊!妈妈离开了,小鸟们呢,只好待在家里,它们多么希望妈妈能早点回来啊!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还没回来,小鸟们怎么样了?

生:肚子饿得咕咕叫了。

生:它们很担心妈妈。

生:妈妈,妈妈,你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啊!

师:到了中午,小朋友们都回家吃饭了,可鸟妈妈还是没回来。小鸟们仰着头,张着嘴,好像在说———

生:妈妈,你快回来吧。

生:妈妈,我真的很饿。

师:有的小鸟都饿得哭了。

生:妈妈,妈妈,我好想你。

师:想着这样的画面,谁来读这两个词?

(生读“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了小鸟的可怜。)

师:多么让人心疼的小鸟啊!现在,连起来读第2自然段。

(生读第2自然段,读出了对小鸟的关心和爱护。)

师:你们和“我”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啊!

师:抓住了这些重要的词语,我们就把课文读好了。这可是朗读的好方法。

字词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首先要舍得在上面花时间,而不是把它当作障碍,或者是当作“花瓶”在课堂上摆一摆。

一、融合说话,串珠引线———词语“动”起来

镜头一中的三组词语,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们都是带有“的”的词组,这是二年级一个重要的语言训练。把它们一起呈现,再一次让学生领略了“的”的用法。但教学并不止于此,这三组词也正好对应诗中的三个心愿。教学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说后面的两个心愿。零散的语言如散落的珍珠般串起来了,串成了一条条名叫“心愿”的项链。“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我’的三个心愿呢?”我再次提高要求。由于前面的扎实铺垫,此时的成功挑战也自然水到渠成。用词语带动文本,用说话联动词语,彼此关照,互相通融,静态的词语活化成了动态的活跃的元素,词语在运用中实现了增值。

二、联系生活,比照呼应———词语“活”起来

怎样激荡起孩子心中的涟漪,唤醒孩子沉睡着的诗性,让他们的心与诗人共鸣?我看到了“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这组词。这组词是有生命的,“在这冷风里,你会怎么样呢?”联系生活,学生的记忆被激活了。“冷”不再是空洞抽象的字眼,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小树和我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啊!至此,这组词在学生的眼中活了起来,小树的形象也清晰了。于是,朗读也入情入味了。

三、驰骋想象,丰富内涵———词语“富”起来

上一篇:休宁县农业委员会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汇报下一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