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工作实效化存在的不足及提升对策

2024-10-12

普法宣传工作实效化存在的不足及提升对策(精选5篇)

1.普法宣传工作实效化存在的不足及提升对策 篇一

浅谈安全工作的中存在的不足

与薄弱环节

近几年,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形势逐渐好转,各部门纷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得力措施,你追我赶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不能盲目冲刺,在工作开展之前必须找出存在的短板,以客观事实为抓手,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实。主要点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个别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在工作执行上存在偏差,施工作业过程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足,个人安全防护意识较差,在工作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二、安全投入比例不平衡

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阻碍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最大难题,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安全投入一项重要环节,绝大部分的安全投入都用于购入现场安全设施,用于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劳动防护却很少,根据出现的安全伤亡案例,对大部分案例都是由于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加大安全费用的提取力度,根据《安全投入明细表》内容,各部门按照季度,上报安全投入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安全投入的申请审批程序,对符合安全投入要求的程序进行批准购买,督促企业改变以往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

我们应该把安全生产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来对待,否则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无法从根本上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只有思想上和行动上统一,才能把安全工作从本质上搞好。

二0一二年八月三日

2.普法宣传工作实效化存在的不足及提升对策 篇二

【关键词】环保宣传;宣传工作;工作实效;提升路径

2013年雾霾波及我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多个省市分别出台政策,并将雾霾治理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通过政府的环保宣传,许多公众逐步认识到雾霾的危害性及环保的重要性,既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又推动我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形势下,探索提升宣传环保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1、环保宣传工作重要性

环境宣传工作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通过广范围、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有助于发挥环保宣传在推进和监督环保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在离不开充分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环保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推动环保宣教部门环保宣教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环保政策的实行,同时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导、培育和形成环境保护道德风尚,为环保工作的开展营造浓烈的氛围。

2、提升环保宣传工作实效的路径

2.1引导公众积极配合政府,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环保宣传部门,需加强各类环境污染相关知识、成因、危害及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宣教,使公众可以通过这种途经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及环境治理的紧迫性。通过有效的宣教,让公众认识到环境的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引导公众积极配合政府。

其一,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环保工作,形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组合发力进行全方位宣传,给予公众正确引导。例如,为使公众加深对雾霾天气的认识和提升践行环保文明行为的主动性,可以从如下三点入手:一是,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加强在本区域内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及应对雾霾天气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二是,利用微博,互联网等新媒体拓展环保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借助央视环保专题宣传片,运用公益广告等使公众明白,自身既是污染受害者,同时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到践行环保文明的行为中去,在社会范围内形成“改善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通过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环保宣传和治理,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

其二,引导公众发挥对环保工作的监督作用。环保宣传部门要注重引导公众提升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公众监督对规范个人、企业以及行政人员履职尽责形成一定的约束。同时,维护个人权益不受侵害,积极利用环保投诉热线进行违规排污行为的举报,形成有力的社会监督力量,辅助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使危害环境的不法行为无藏身之地。

其三,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建言,为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作献计献。

随着环保宣传工作的深入,当遭遇一定的污染事件时,公众的态度逐步由如何预防转变为研究如何应对,如何改变现状,为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作献计献策。因此,宣传部门应借助这个“好苗头”,积极鼓励公众出谋划策。例如,不少网友提出了“少燃放烟花、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烧烤”,“大力发展新能源,私家车使用电动汽车”“支持交警戴口罩执勤”等得到了来自政府的重视,并被采纳。

2.2客观真实地报道污染事件,及时消除公众误解

环境污染事件危害范围广泛,公众对其的关注度也极高。因此,污染类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应第一事件客观真实的公开事件相关信息,并借助媒体手段进行真是的报道,对舆论导向形成正确的引导,防止一些不法分子以错误的言论引起公众的误解。

其一,准确统计相关数据,及时发布污染信息。例如,2013年最受关注的雾霾天气。北京市环保宣传部门,第一事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想公众客观、真实的报道了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信息、空气重污染预报、污染特征及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环保宣传部门主动采用微博等媒体,实时向公众公布雾霾污染信息以及AQI、预报信息等。这些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开的及时性既满足了公众对污染信息的知情需求,也为境内外媒体进行报道提供了数据源。通过及时的信息公开和报道,保证了中外媒体的口径一致,同时也赢得了公众对相关部门工作的理解。

其二,客观公布污染产生的真实原因。污染事件发生时,政府及环保宣传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围绕造成该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造成污染事件的形成因素及原因,使公告中通过公布的这些信息加深对产生污染的原因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污染产生的元凶是人类,让公众清楚认识到造成污染的原因及污染的危害,有助于从根源上控制污染。

其三,报道污染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通过真实的宣传污染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有助于公众及时了解关于污染的相关知识,应对策略以及自我保护方法等,最大程度降低污染对自身的危害。例如,在重度雾霾发生时,宣传部门应侧重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通安全、区域气候等多个角度,及时向公众传递关于雾霾危害,如可能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可能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可能影响室外能见度等。

2.3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方式,加强环保新闻宣传

环保宣传部门应拓展宣传方式,构建稳定、全面的信息来源体系和传播渠道。互联网时代,将网络纳入到环保宣教体系当中,通过运用新闻门户、专题网站、站视频网站、社交网站、论坛、网络期刊,微博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组合宣传,保障环保科普的科学性。不同的宣传媒体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电视,广播可以给公众直观的信息体验;移动媒介则可以让公众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需连接网络便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信息时代,丰富的媒体宣传手段为公众获得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环保宣传部门必须借助这些优质的媒体宣传工具向公众宣传科学、真实、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应通过在各级民政部门下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发挥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作用,以公众为监督,保障信息通道的畅通,一边更好的应对一些突发的污染事件。

参考文献

[1]做好“催化剂”“稳压器”——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工作体会点滴[J].环境教育,2014,06:61-62.

[2]刘金鹏.网络媒体在环保宣传中的利弊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2:135.

[3]蔡长忠.浅析做好环保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环境教育,2013,06:35-37.

作者简介

3.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村土地 管理使用 法律法规

中国幅员辽阔,但是山地和水面占去四分之三,所以土地依然是稀缺资源。国家提出很多关于土地管理和保护的政策,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问题。土地资源紧张的直接后果是導致农用地难以扩大,并且直接危害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剧民间矛盾的产生。我国是农业大国,9亿农民支撑着我国的农业发展,特别是农用地的管理涉及国民生存和发展。如何管理好农村土地,保证农民的利益,保证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要问题。本文就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土地管理机构不健全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问题也日益多起来,各级政府相继建立了土地管理机构,由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了土地五级管理网络,但是在组织建设和机构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机构的生存问题,人员的编制问题,经费来源问题等,都困扰着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面对的工作对象是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民,土地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成为影响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人员素质不高,机构不健全,是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1.2各级政府违规征用土地引发的问题

第一,管理工作中没有很好地执行《土地管理法》,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对征收征用土地做好赔偿。以租代征、私买私卖土地的现象是农村土地管理中的一大毒瘤,利益驱动政府和一些单位大力开发建设,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而得不到补偿,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

第二,土地征用形式不规范。由于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被征用的土地在审批手续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政府默许一些不合理的征收行为,对于那些逃避监管,采取土地置换、以租代征、先建后报和私买私卖的违规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纵容了其违规行为的发展。

第三,对农民失地补偿不足。《土地管理法》对征收农民土地有规定的补偿标准,但是这个标准没有与时俱进,和当前农民安置的需要相差很远,更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导致农民的补偿不足,不能满足农民安置所需。或者有征收补偿款不及时到位的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第四,不能足额发放征地补偿款。在征用土地中,农民的补偿款不能足额发放,土地补偿款的分配和管理不规范。土地补偿款应该在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个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而在实际中,存在集体经济组织甚至是一些县区、乡镇政府截留、挪用、挤占乃至私分补偿款的情况,侵犯群众利益。

2、做好农村土地管理的策略

2.1健全农村土地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农村土地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管理制度,用规定和制度去约束政府和一些部门的行为。健全相关的制度,完善相关的规定,更进一步地约束政府行为,特别是在政府获取增量土地时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农村土地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涉及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要用制度约束行为。约束征用权,强化规划权等,这几项工作如果不在制度约束下,很有可能出现违规行为和不规范操作,所以需要用制度明确界定公益事业的范围,在制度上强化和完善征地的规程;科学和长远地考虑土地的规划问题,保证土地规划在科学性的前提下实施的强制性。

2.2加强土地管理的监督制约

加强监督管理是规范土地使用的有效措施,强化管理力度要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在农民的监督下进行土地的征用和管理。尤其是征地款的监管、使用、审批等事宜,更要在农民的监督下实施。发挥乡镇政府农经和财政部门的作用,做好征地款的核算工作,保证征地款专款专用,从而保证农民的利益,避免挤占挪用私分的现象出现。

2.3严格管理加大惩治力度

强化管理是保证土地科学规划和使用的又一条重要措施,政府机关要制定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方案并严格执行,从县、乡镇、村等三级政府中入手,联合巡查,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网络,随时发现违法用地的行为,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还要严肃查处在土地权转让、使用、批租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管理和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法现象,立即移送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联合纪律检查和监察机构,从严管理、从严处理,保证农村土地在合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进行。

2.4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教育

这个教育对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对工作人员的法律教育,一个是对农民的法律教育。执行管理者的法制教育,应该包括土地审批权、管理权、执法权的相关业务内容的教育,以及国情和政策法规的教育。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法律修养,从而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

做好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不仅是保护国有土地、保护民众利益,而且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土地与国家、与政府、与农民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管理不好,影响子孙后代,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权莹.探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新改革[J].技术与市场. 2012(02)

[2]关晓松.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耕地资源[J].商场现代化. 2012(04)

4.普法宣传工作实效化存在的不足及提升对策 篇四

关键词: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不足完善

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具有一定地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或经历。对于这些人来讲,成人教育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已经离开学校的人员的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继续进行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合格者可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第二,对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更新和扩展知识、提高能力;第三,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以及正在谋求就业的待业者进行他们所不具备的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的教育和培训。

在目前,成人教育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还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摸索先进方法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完善成人教育制度。

一、当前成人教育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上课率低,缺乏有效管理

很多院校的成人教育办公室部门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还担负着招生宣传,教材征订,教学教务管理以及学籍和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工作琐碎而繁重,无法保证足够的时间对成人教育学员进行有效管理。

另外,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严重缺乏出席课堂的积极性也是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原因之一。第一,这些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对于理解课堂知识的难度较大,加之对课本知识失去兴趣,导致他们对上课产生抵触心理;第二,成人教育大部分的授课在周末完成,但是对于很多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说,周末也需要上班工作,者失去了管理对象;第三,因为授课时间短,老师对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对号入座的,这就为学生找人代替本人上课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成人教育的逃课率是比较高的,导致教学过程相对松散,教学监控比较困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师资力量不足

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成人教育的师资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或者企业,在性质上属于兼职。酬劳机制只是简单的课时费,既不存在科研上的奖励,对职称的评定也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他们必须首先服从所在单位的工作安排,并在充分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接受聘请,这就会造人员的不稳定和时间上的不保证。

(三)社会认可度低,影响学习积极性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成人教育的作用不明显。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使成人教育的含金量降低,很多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录用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成人教育大多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再加上很多成人学生态度不端正,抱着敷衍的心理应付学习,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接受成人教育后,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得到提升,导致整个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降低。

二、完善成人教育制度的构想

中国人口数量高居世界第一,要想把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提升综合国力,必须把人力资源的提升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正如新加坡前教育部部长尚达曼指出:“无论我们在学校学的技能多有用,也经不起时间的淘汰,变得过时,非熟练工人如果不能经常提升或学习新技能,他们的工作随时会被人取代,新加坡的劳动队伍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赶上就业市场的变化。”[1]而将终身教育政策贯穿于人才培训的全过程,构建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事半功倍的选择。

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成人教育,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现存不足的潜在的巨大危害,并及时进行完善。笔者经过认真学习和总结,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会有助于更有效地发挥成人教育的社会作用。

(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面授工作

在网络化时代,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更多的借助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教务管理,突破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对的成人学习者以每个人为单位进行细致教学和管理。[2]

通过网络,还可以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面授问题,对于成人教育学生来说,面授时间相对集中而紧张,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明显不足。成人教育的院校应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汇总后,针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需求,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进行视频面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学习形式的交互化、教学形式的个性化。

(二)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3]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我国目前的模式设置专职管理队伍,聘任兼职教师。笔者认为这一模式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是正确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兼职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有必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管理力度。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教师资格标准,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多地聘任既有理论水平又拥有实际经验的教师,紧紧抓好教师入口关。同时,加大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控力度,对于不胜任教学的教师,一经发现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二是要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他们对成人教育的积极性。对成人教育教师应做到经济上扶持,制度上鼓励,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在职称、工资、科研等教师十分关切的方面为成人教育教师创造有利条件,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从事成人教育工作,并发挥让成人教育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

5.普法宣传工作实效化存在的不足及提升对策 篇五

【关键词】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不足与对策

一、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一)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关于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自然环境非政府组织也无统一的界定,因为从范畴学上来说,环境非政府组织就是非政府组织下的一个下属概念。由于非政府组织庞大复杂,从数量、类型到组织目标、运营方式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清晰的而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本文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公益性和志愿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包括行业组织、慈善性机构、学术团体、社区组织、公民互助组织、同人组织、非营利性咨询服务组织等。[1]而根据我国环保部以及民政局的定义,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ENGO)被界定为: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有行政权力并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民间组织。

(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1.非政府性

环境非政府组织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它不从属于政府部门,而是相对独立的公益性组织。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这一特殊性,使得它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展公益性活动,同时,还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同当局权威机构平行存在并与之进行公然、公正、同等的竞争,从而减少因当局垄断经营和管理公共产品的体制所造成的公共产品高成本现象,这也是促进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原因所在。环境非政府组织的非盈利性,使它的发展能够得到大众的拥护与支持,为进一步的完善公共服务与促进社会和谐创造了必要条件。

2.组织性

环境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活动是有组织、团队性的,而不是分散的个体活动。也就是说,环境非政府组织消除了个体单兵作战的缺陷,为其组织的发展和公益性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性,为规范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由于是组织性的活动,其活动目标与活动规模都是引人注目的,这就有利于民众、政府当局对环境非政府组织发挥有效监督。

3.公益性

环境非政府组织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活动的公益性。这种公益性不仅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一个补充,而且,它们能够为社会尽最大的可能提供一些社会所有公众都可以使用的公共产品。

4.自治性

环境非政府组织还是一个自治性组织,它的行为是在法律和公共制度约束规范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其自治性程度非常高。由于它们所做的公益事业是在志愿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它们不像其他的社会私人组织和政府组织那样具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种自主、自愿、自律的主观意愿使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有了很高的自治性。

5.非政治性

环境非政府组织不参与政治活动,它属于一种中介性组织。因此,非政治性是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非政治性,使得它们有了非常宽松的环境,创造性地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和公共产品。

6.非宗教性

环境非政府组织既是非政治性的,同时也是非宗教性的。它与那些宗教活动不同,宗教活动是一种信仰,但不一定为社会来志愿提供有益的公共产品,而非政府组织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却专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1]

7. 以环境保护为主旨

这是环境非政府组织同其它非政府组织的重要区别。

二、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自身的性质理解不明、对政府依附性强

由于政府为了便于管理等历史原因,中国绝大多数环境非政府组织机构是隶属在主管部门之下,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市场定位不清晰。而附属关系的存在,使得这些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其主管部门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来自于政府的部门,在这些环境组织成立时,各阶层把它们等同于上级政府部门分流到下级附属人员的去处。如中国的许多理事协会属于相应上级政府部门的隶属机构,把它编制为事业单位,有的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以及秘书处书记等都由政府部门的官员委任或直接担任,以致理事会、行业协会难以做到自我管理和自主协调、监督、管理会员的责任。[2]

(二)自身经费不足

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费用来源,主要通过收取会费以及社会各界、组织成员和企业捐赠,辅之上级政府主管单位的财政投入,然后是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咨询服务以获得极少的收入。目前,我国环境公共资源主要集中于上级政府管理部门,而上级政府管理部门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资助甚少,加上社会公益捐助意识匮乏,环境非政府组织通过提供有偿服务获取运营资金的能力极小,这些综合导致了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经费来源严重匮乏,运作吃力。经费问题是困扰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症结所在,据了解,我国76.1%的环境非政府组织没有固定经费来源,22.5%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基本没有筹到经费,81.5%筹集经费仅在5万元以下。由于经费不足,有43.9%的全职人员没有薪酬,有薪酬的也是在当地的中等以下水平;有56.3%的环境非政府组织没有能力为其职员提供失业、养老、医疗等福利保障。[3]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最新一期的环境调查报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较低,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从地理划分上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曾近参加过环境保护活动的比率依次是35.1%、27%、16.8%。从性别划分上说,女性较之男性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要高,但在呼吁民众投身保护环境的热潮中积极性有所降低。从不同的年龄阶段划分上说,60周岁以上的人群参加过环境保护活动的比率最低,为7%。40-60周岁的人群为21%。20-40周岁的人群参加过环境保护活动的比率最高,为35%。从受教育程度划分上说,本科学历以上、专科学历、专科学历以下的人群参加过环境保护活动的比率依次为为58%、42%、21%。[4]

nlc202309031547

(四)参政渠道不畅

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事业心强、参与热情高,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目标明确,但限于一些体制、机制和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其对有关环境法律政策的提案审议与落实缺乏必要的参政渠道,长期以往就造成有的环境立法政策明显不符合实际,并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各级政府和政府官员由于他们管理的范围较为广泛、工作涉及的领域比较多,从而在对制定政策所需的宏观的、整体的信息的掌握上相对来说较为充分,但是,他们对微观的、处于具体层面的信息的掌握则比较少。而非政府组织往往掌握着一部分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微观的、具体层面的信息。从这个方面来说,非政府组织参与正好可以取长补短,对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但是,由于对政府部门相关环境信息了解不够或不及时、对政策制定的背景不清、没有介入前期工作的机制和渠道,导致大多数公众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制定环境政策十分困难,一些部门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环境非政府组织实施社会监督心存疑虑,对此持消极态度。[5]

三、促进环境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尚无法律法规的行业、理事会、税务登记、办理、资信审查、服务咨询等,应加快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如:行业法、理事法、税务法,以扭转目前无法可搬、无法可依的混乱局面,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环境非政府组织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制环境。需做到规范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作用、性质、职能,规范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经营形式、运营模式和相应名称,规范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申报条件、设立程序和运行机制等。虽然我国的某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公民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利与义务,但没有明确规定较为普遍的环境权利。所以得明确规定环境非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市场中的定位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他们在执业过程中能够保持它的自主性、权威性、公正性。同时抓紧制定社会中介法律法规,规范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防止不正当中介机构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此外,也应规范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戒,使对其监督与管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对现有的各行各业、各组织、各部门的有关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要予以清理,凡是有歧义、容易引起矛盾的法律、规章制度,要对其修正甚至废止。

(二)加大对其资金投入

在解决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致使环境非政府组织无法有效发挥其职能的问题时,或许我们可以参照国内外同行的经验。一个高效的、资金充足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其的工作中能够展示它们的专业性和可信性。为了做到这一点,非政府组织必须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以便允许才能出众的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能够安心在这项工作中找到能够维持其生存的理由。对此,上级政府部门需加大对其财政投入的同时,更多通过宣传、造势,号召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财团、盈利部门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

(三)提倡环境领域的公众参与

推动和鼓励大众参与环境领域的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是把具有志愿精神的旁观者变为大胆实践的践行者,是环保非政府组织中人力资源不可缺少的一环。推动和鼓励志愿者参加环境领域内的活动,可以极大的促进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公众不少,缺少的是政府对其批准、允许其能够参加的信息渠道以及外界提供给公众的机会甚少,因此我国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必须对政府、媒体、大众等做好工作,尽快地挖掘和利用潜在的巨大志愿者资源,使其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四)为草根型环境非政府组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的官办型民间组织普遍存在着由政府主导、政府色彩主义浓厚、在获取资源的渠道以及确定目标方向时依赖政府、缺乏自主创造精神和变动精神,表现为工作散漫、敷衍了事、互相推诿等方面的问题。而草根型民间组织在制度与管理、监督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特色。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对草根型民间组织予以扶持与鼓励。在登记设立、经营、审批程序等方面加以改进,凡是符合公益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原则的民间组织应当准许其登记注册。废除一些颇具争议的具有非竞争性、垄断性的条例规定,同时尽快制定新的关于环境NGO等运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以此为草根性民间组织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使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结束语

在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对于号召和大力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从身边做起、从自我社区开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活动等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从而对环境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缓冲,使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真正做到和谐共处。因此,更好地促进环境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状况。

参考文献

[1]陈运雄,王奕萱,许佑民.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支持[J].西江月,2013,42(1):86.

[2]王绍光.促进中国民间非营利部门的发展[J].管理世界,2012,(5):20.

[3]唐东生.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J] .改革,2013, (2):23.

[4]冯晓星.公正观念----探寻地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途径[R].中华环保联合会发言(公共论坛),2012(6):17.

[5]郭炯.关于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2(27):62.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1YBB1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教师思想作风整顿个人总结下一篇:爱生活爱劳动的演讲稿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