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

2024-10-05

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共12篇)

1.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 篇一

企业锐意创新学习不止演讲

*集团从最早的招商局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变化,*集团本身就是应时而变的产物。集团自1997年成立以来的辉煌历程是我们有目共睹的。*集装箱船队的崛起正是集团领导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占尽先机、果断变革的结果。

建立世界级油轮船队是*集团的第二次腾飞,也是集团领导把握宏观、深谋远虑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个决策让油轮公司上下备受鼓舞。但是面对公司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成为有责任感、有进取心、有求知欲、有开拓精神、有敏感的市场意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够支撑起中国航运业大厦的时代精英。

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曾经说过: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拿走,把员工留下,几年以后,我可以重建一个王国。

所以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企业能否充满活力地持续发展关键不在于企业员工是否年轻,而在于他们是否有锐意进取、不断学习的精神,是否有对市场变化的洞悉力和敏感性。

国际上排名500强的大公司,他们的总裁大多数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这些公司的发展壮大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而且愿意接受新的知识,改进管理方法,随时准备根据市场发展 的动向在世界范围内调整公司的经营战略部署。

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的社会里,无论知识多么丰富的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他的知识很快就会老化,一个知识老化的人思维方式必然僵化,对社会变化的应变也必然迟钝,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够保持年轻的心态,活跃的思维,在社会进步中灵活地调整自己,等到变化来临时才能够处变不惊。

变化是永恒的,不变的是行将毁灭的。主动求变是生存之道,应变的前提就是学习、接受和运用新知识,调整发展战略。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从电子海图、自动导航到无人机舱,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和营运效率。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国际上有关防止油污染、防止船舶垃圾污染和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的规则逐步实施,以及对压载水减少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要求和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要求的提出,迫使船舶加速技术更新。

另外,ISM规则和港口国监督已经全面实施,《国际保安规则》也将于明年7月1日起生效,这些国际规定、规则的实施,对技术,尤其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这个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急速膨胀,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的社会里生存、发展并壮大,正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应该以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在工作中积累,虚心向前辈求教,认真研究国际海事组织和行业组织有关航运的法律、法规、规则、建议和指南,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关注船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际航运市场的动向,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局势,在不断学习和应变中将智慧开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这样,在内部和外部环境改变之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积累,在变化发生时,也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鲜花在每一季的绽放都经过了三个季节的孕育和储备,我们在感到重任在肩的同时更要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创建出拥有世界级船队的公司、充满活力、深厚广博的企业文化,为公司的发展储备能量,在迎接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释放激情,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见证*集团的再次腾飞。

2.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 篇二

1 我国化工行业标准化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化工标准化在标准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工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进一步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加强标准化人员培训、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化工标准已成为对化工现代化生产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进行干预和指导的权威, 化学工业的发展要求从技术上、管理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和广泛的协调, 化工标准化则是实现这种统一和协调的手段。化工标准在我国化工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化学品环保、安全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化工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已成为规范化工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和依据。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覆盖各专业面的标准体系, 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体系, 基本满足化工行业发展的需求。

1.1 化工行业标准化现状

1.1.1 管理情况:

2001年撤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以后,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分别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委托, 负责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包括:在化工行业中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组织制修订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技术归口单位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管理;对已发布的标准进行宣贯和监督检查;根据企业和市场需要指导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等。石化协会又按照原国家石化局期间的分工, 委托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归口管理化工产品标准;委托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归口管理化工装备标准;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归口管理化工行业中的化工工程建设标准。

1.1.2 标准数量:

截止到2008年9月底, 化工行业共有现行标准4493项, 其中:国家标准2047项, 强制性标准295项, 推荐性标准1750项, 标准样品2项;行业标准2446项, 强制性标准359项标准, 推荐性标准2087项。根据统计, 化工产品标准约占全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量的10%以上, 有关化工产品的国际标准 (ISO) 也占其总量的10%以上。

1.1.3 涉及专业:

化工标准涵盖了基本化学品、农药、肥料、涂料、染料、橡胶、塑料、胶粘剂、化学矿、非金属、橡塑机械、工程建设等20多个专业。

1.1.4 技术机构:

按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 在标委会换届及调整委员

过程中, 不断发展壮大委员队伍, 扩大服务行业的范围, 使委员会成为由龙头企业为主体、覆盖质量检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较为全面的队伍, 使标准制修订工作具有更广泛的基础性、代表性, 更好地服务于行业, 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目前, 化工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共计106个, 其中全国性标委会20个、全国性分标委会54个、行业标委会6个、工作组26个。

1.1.5 采标情况 (包括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 :

到目前为止, 化工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国家标准1412项, 占整个化工国家标准的69%;化工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国家标准905项, 占整个化工行业标准的37%。

1.1.6

2006年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推荐的奖励项目共获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13项。同时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25项, 其中一等奖1项, 二等奖12项, 三等奖12项。

1.2 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 标准的适用性比较差, 针对安全、环保、节能、人体健康和规范市场方面的标准还不太多, 目前标准仍是以产品标准为主, 管理型、贸易型标准比较少;标准的结构较单一, 产品标准中仍是以主含量为主, 而以安全、环保为主, 规定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的比较少。

1.2.2 标准水平不高, 由于国家标准经费严重不足, 加上综合类、基础类标准企业不感兴趣, 缺乏支持力度, 标准经费的缺乏, 使得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无法开展, 标准的技术内容得不到技术更新, 正常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不能参加, 采标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高级人才不愿从事标准化工作, 甚至使得标准化工作机构和标准化工作者面临生存问题, 直接导致标准水平偏低。

1.2.3 标准的制修订周期还较长, 与市场需求有一些脱节;现有的标准平均标龄超过5年, 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又不能及时制定, 制修订标准的平均周期3年, 出现了标准化工作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的现象。

1.2.4 标准化人才匮乏,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能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寥寥无几。

1.2.5 企业标准化工作比较薄弱, 对标准战略所蕴含的竞争力认识不足。近年来, 发达国家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等方式, 为我国企业增设了新的贸易壁垒——标准壁垒。在各种贸易壁垒中, 标准壁垒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压制技术不发达国家以及获取垄断超额利润最有效的手段。我国企业由于缺乏核心专利技术以及标准战略意识, 而被隔离在“标准战”的游戏规则之外。

2 我国化工行业标准化面临的形势

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更加重视,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标准化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十一五”期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 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时期, 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标准化工作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又存在严峻挑战。

2.1 标准化工作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议程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有十几个地方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准化工作是《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表明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标准化工作已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 明确提出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 并优先采用。推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促使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 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优先采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推动我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在《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对行业标准化工作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2 标准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技术基础

提升工业整体技术水平, 关键在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标准作为技术积累、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和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平台, 作为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随着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快, 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 对标准化工作需求更加迫切, 标准制修订任务更加繁重。

2.3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不断提高标准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发达国家制造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新的高增长产业, 将承接国际石化产业转移进而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石化基地。但与此同时, 要通过实施高水平的标准, 提升产业转移市场准入门槛, 力求避免被固化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危机, 限制过度接纳资源消耗大的加工业的转移。同时, 以标准为技术平台, 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高水平的产业群, 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形成专业化协作、分层次竞争的产业结构。

2.4 经济全球化将标准化工作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偏低, 且国际贸易摩擦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因此,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是必由之路。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具有竞争力标准的支撑, 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含量高的先进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等途径, 促进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 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增强国际竞争力。在2008年10月16日的第31届ISO大会上, 中国正式成为了ISO的常任理事国。这是我国自1978年加入ISO三十年来首次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层的常任席位, 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我们要充分利用成为ISO常任理事国的大好契机, 进一步大力推进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步伐, 进一步夯实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基础, 巩固并提升在ISO中的地位, 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抓好资源节约工作,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行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做好今后的化工标准化工作, 就要牢牢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强化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全面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3 今后化工行业标准化工作重点

3.1 深入贯彻实施化工行业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做好《“十一五”化工标准化发展规划》、《化工行业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 《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食品消费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体系》项目的落实工作;围绕行业需求, 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认真做好标准制修订工作。一是在结构方面重点抓好化学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高新技术、有毒有害物限量、传统产业改造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二是在质量方面主要解决标准水平仍然不高、相对滞后的问题。加大采标力度, 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努力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成果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三是在速度方面标准化工作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解决跟得上的问题。要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 缩短标准标龄, 标准的数量要满足需要。四是在效益方面, 要围绕提升我国产品、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依靠企业制订产品标准, 国家标准突出抓好通用性、基础性、强制性标准和管理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

3.2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化工标准体系

化工标准体系表是九十年代初制定的, 目前已有近二十年, 已不能完全适合目前标准化的形势需求, 亟待修订。在修订过程中要加强对有关知识产权、技术贸易措施标准的研究, 加快制定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 建立符合WTO/TBT协议要求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互配套、结构完整、设置合理的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的标准要重点覆盖安全、环保、节能、人身健康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领域;调整标准的结构, 使标准的适用性大大提高, 满足市场的需要;形成涵盖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覆盖所有化工专业, 系统完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工标准体系。

3.3 加快采标步伐 全面提升标准水平 促进化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立足长远, 把采标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二要加强研究, 努力做到科学采标、合理采标;三要进一步加大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力度, 增强采标工作主动性。到“十一五”末, 我国标准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采用国际标准比例达到85%, 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 实现我国标准总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高采标工作的有效性, 必须坚持科学采标、主动采标、以企业为主体、国际国外并重的原则。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采标力度;完成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和相应检测方法标准3个100%的采标目标。

3.4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技术支撑体系

深化改革,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相结合, 提高标准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加强化工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技术支撑体系, 促进化工标准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细化化工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体系;鼓励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较重、制修订标准数量较多的标委会更多组建WG, 以充分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做好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委会应以企业为主体, 由来自企业、科研、检测机构和用户等方面的代表组成。涉及产品或与市场结合紧密的SC或WG, 鼓励国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承担秘书处。加强对批准筹建的标委会、分会和工作组的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新委员、起草人标准化导则、国家标准化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标准化专业水平, 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 提高标准计划的有效性和完成率;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完成好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各项工作, 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3.5 加强重点标准化领域的前期研究, 提高标准技术水平

科学性是标准的重要属性, 标准与科研相结合, 有效地促进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有效地推动标准水平的总体提升。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标准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 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标准实施的三个关系;大力促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技术标准研制模式, 加速技术标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结合行业的热点、难点开展标准的前期研究;如化学品危险性的测试和评估、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等研究, 以促进国际化学品贸易, 传达化学品危害信息以保护人类和环境, 最大限度的减少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危害。

3.6 增强市场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决定着市场的控制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 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 谁就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 市场竞争标准先行的特征尤为突出。通过标准与专利的融合, 实现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 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 故有“二流企业卖产品, 一流企业卖专利, 超一流企业卖标准”之说。由此可知, 标准竞争已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 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二十一世纪, 标准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唯有加紧完善以专利和技术标准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3.科技创新需国家动员? 篇三

7月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按照新华社的报道“口径”,是科技界热议,而看看新华社报道中热议创新大会的科技界人士,我们会发现都具有副部级以上的现任或前任官衔儿。如果以此而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只是上层做做过场或者是政治秀,那就以偏代全了。

实际上,中国的国家创新体制,是非常明显的动员式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只是,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特别是在利益主体日益多样化、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日益丰富的社会中,国家动员是否能起到足够的作用,仍然有待观察。

正是因为科技创新的国家动员特点,所以由具有较高行政地位的科技界人士来代言科技界,就具有了其合理性。这并非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地位更高,或者更容易说出具有政治正确性的话,而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大的动员能力,或者处在进行国家动员的关键环节上。

如果要进行国家动员,势必要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执行体系,同时相应地建立起一套自下而上的汇报体系,最终则还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评估体系。

那么回到中国的情况就可以看到,我们首先生产了一套汇聚各路精英制定的科技政策目标,包括项目预期目标,并通过科研资金的分配和倾斜来将之转化成一套执行体系,而为了确保这一执行体系不会出现猫腻,就必然要设定种种极为细致的“防范措施”,主要是细化科研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于是,在这种情景下,项目执行人就必然要将其成果量化成各种可以的指标,对于基础科研主要就是论文,而对于应用研究则主要就是专利。至于论文和专利实际产生的影响,则很难在标准化的程式中得到体现,因为可以标准化的衡量指标,如论文和专利的引用量,是不大可能在项目结题之前立刻能看出来的。

可问题在于,基础科研的影响力的核心——同行评价——以及应用化研究的核心影响,及市场销售和利润,都很难在这一评估体系中被反映出来,而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参照。

在这一体系之下,基础科研中按照科学研究自身规律发展出的课题方向,并非会完全排斥在动员体系形成的目标之外,但就几率而言,它们能进入预设的大课题重点资助对象的可能性,一定会大为降低。

而就以企业为核心的应用性研究而言,要让企业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核心第一在于科技创新比起其他条件更能够支持企业利润的增长;第二在于如果不搞科技创新,企业将受到市场以及体制的惩罚。

而国家动员实际上很难满足这两个条件。首先,组织动员可以给企业提供短期的研究经费,但这一研究经费如果不能结合企业自己的需求带来有市场的研究产出,就不能转化成企业的利润,即便可以通过做账的方式把这个钱变成利润,其数额比起企业的利润需求来,也往往是一个小数(国家支持的企业研究经费往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规模确定一个比例)。

其次,像基础研究一样,依靠国家动员制定的战略目标往往并不能反映企业直接的市场和产品需求,而企业自身的产品改进所需要的技术创新需求,往往难以进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评委们的法眼。

4.客运企业创新发展演讲稿 篇四

人活着,就要有一点精神。企业存在和发展,企业员工群体也应该有一种精神—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理念的浓缩,是企业灵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而长期形成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一种健康向上的先进群体意识,集中体现了企业利益观念、竞争观念、道德观念,代表着企业共同的信念、员工一致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设计企业精神,首先要尊重广大员工在实践中迸发出来的积极精神状态,要恪守企业共同价值观和最高目标、不背离企业哲学的主要原则,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对员工精神风貌的总体要求。以此为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企业精神,方能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为鼓舞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最高目标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企业精神的设计应是有效性、合理性、操作性的完善结合,使企业价值导向与目标导向融为一体。企业精神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员工调查法。把可以作为企业精神的若干候选要素罗列出来,在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中进行广泛的调查,再根据员工群体的意见决定取舍而定。这种方法一般在更新企业文化时采用,缺点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人力,观点可能比较分散,但由于来自员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而容易被大家接受,很快深入人心。

2.典型分析法。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英雄,这些先进人物的身上往往能够凝聚和体现了企业最需要的精神因素,因此,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企业精神。这种办法工作量较小,也容易被员工接受,但在企业英雄不是非常突出时,选取对象比较困难,不易把握。

3.领导决定法。企业领导者由于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加之他们对企业历史、现状的了解比较深入,因此由企业领导者来决定企业精神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此法最为高效快捷,但却受领导者个人素质的影响较大,在推行的时候宣传工作量较大。

4.专家咨询法。将企业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经营战略等资料提供给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管理学家或管理顾问公司,由他们根据所掌握的规律原则和建设企业文化的经验,设计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精神。这种方法确定的企业精神站得高、看得远,有时不一定能够很快被员工接受,因而宣讲落实的过程稍长。

5.企业员工爱岗敬业创新演讲稿 篇五

此次借着年会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详细讨论一下关于我们“爱岗敬业”这个话题。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说工作上的失败,生活中情感的挫折。但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而言,我相信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事更多的,所以我们生活中许多的挫败感也都来源于我们的工作。

我记得前两年的时候,我刚刚进入这个行业,还是一颗白到不能再白的小白。那时候是我对这份事业最迷茫的一段时间。工作上屡次犯错,让我对它既没有热情,也没有信心了。直到后来,让我变成了一个不“爱”这份事业的人。直到有一次,公司的一个老领导找到我,他的一席话就像是一颗初升的星辰一般,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也看到了未来的美好。他对我说,“也许你现在对这份事业既没有热情也没有渴望,但你应该明白的是,你是一个成年人,你应该知道自己在这份工作上的责任。你坐在这个位置上,你就应该去遵守爱岗敬业这条原则,否则你又怎能不算是一个事业失败者呢?”我这才认识到,如果一名员工不能做到爱岗敬业,那么公司的损失将会多么大。老领导指责我的不是我对工作的失望,而是我对这份工作最基本的责任都没有,就算再如何对未来迷茫,也不应该拿公司的前途开玩笑。自从那以后,我不再如此,我重新振作了起来,因为我知道,一旦我自己倒下,就不会再有人将我扶起。迎接我的除了失败,别无其他。

6.企业家要成为文化创新者优秀演讲 篇六

中国文化转型创新时期出现的一个最强劲的因素,就是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xx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xx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为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群体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中国的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的成长和壮大,得益于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和积极的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的,回顾中国改革的过程,中国内地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反过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创造令世界惊诧的经济奇迹,中国综合国力自1978年以来之所以能迅猛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稳步提升,都离不开中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壮大。中国企业家群体既是文化转型的新生儿,又是文化转型的创造者。民营企业家群体,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提供有效保证和持久活力的同时,也是文化转型创新时期的重要创造者。

一大批民营企业,开始进入产业结构全面调整优化升级和提高整体素质的阶段。管理一个小企业靠权威可以,管理一个中型企业就要靠制度,管理一个大企业必须靠文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如广厦集团、精益集团、振国集团、大午集团等,之所以能做强做大,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诚信是最广泛、最基本、最普遍的制度环境。现代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也是维护信用的主体。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就是企业的资本、企业的财富、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精神的第一要义。

创新时期的文化转型培育出一个企业家群体,同时又要求他们成为最伟大的文化创新者。

★ 优秀企业家 颁奖词

★ 优秀企业家事迹材料

★ 企业家采访稿范文

★ 企业家座谈会讲话稿

★ 民营企业家事迹材料

★ 企业家座谈会发言稿

★ 青年企业家事迹材料

★ 企业家新年祝福语

★ 美企业家颁奖词

7.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 篇七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和部署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江苏试点工作,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向江苏省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项目代表和200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代表颁发了奖励证书,并向国家和省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代表授牌,表彰为江苏省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省委书记梁保华在讲话中强调,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江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任务。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要大力推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把江苏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优势。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讲话中指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8.创新社会管理动员讲话 篇八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着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刚才,马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坚定了信心。东**县将以这次大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马书记的讲话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和谐有序、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加大力度,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创新:

一是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保障群众权益,理顺群众情绪。牢固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整治的理念,注重从源头上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平等协商的理念,正确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面群众关切,尽可能通过教育引导、沟通疏导和协调协商的办法化解各种矛盾。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综合施策的理念,加强法制教育,倡导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同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是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构建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出台,重大工程开工,重大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排查机制,坚持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控社会舆情动态,谨防矛盾升级扩大;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断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以“案结事了,罢诉息访”为目标,及时妥善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努力保持进京去省非正常访“零登记”成果,实现全年“三无”目标;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大力加强乡村、社区综治组织建设,将人力向基层集中,财力向基层倾斜,物力向基层投放,建立覆盖城乡、全方位、立体式治安网络,提高整体防范能力,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三是推进社会管理领导体制创新。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的牵头组织作用,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注重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9.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荷叶湖村紧靠乔口渔都,渔都建设向我村发展延伸,柳林大桥在我村境内,连接岳阳市湘阴县,北与益阳市赫山区隔河相望,是一个典型的三地三县交界结合部,外来人口不断聚集,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近年来荷叶湖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密结合实际,将社会管理科学分解、细化,按照“信息互通、管理互补、服务互动”的工作方法,建立了以治安主任为主抓的治安巡防队、民事纠纷调解队,建立了以支部副书记为主抓的民生服务代理队、民情信息收集队,建立了以支部委员为主抓的环境卫生监督队、党团员自愿者“三联三为”帮扶队,建立了以妇女主任为主抓的流动人口信息收集队,着力打造管理服务“网格化”工程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村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乔口渔都建设扩展村,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此我支村两委将以此次动员大会为契机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发动全民参与。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把创新管理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远程教育等多种宣传手段,组织党团员自愿者开展活动,发动全村人民共同参与,营造全民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服务抓创新。

我们将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深入群众,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

众思想,倾听群众呼声和利益诉求。加强对各类矛盾的发现能力、研判能力和处理能力,坚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确保我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建章立制抓落实。

我村将建立以支部书记负总责,两委班子具体抓的责任体系,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网格队伍的作用,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效开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荷叶湖村将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请上级领导放心。

10.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 篇十

动员组织两新组织团员青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尊敬的X书记,各位同仁,大家好!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即是共青团积极承接党政交办的青年事务的具体表现,也是共青团发挥优势,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的应有之意。去年10月,我区召开了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会后,我们积极行动,及时制定了《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三大体系、九个分解项目和具体工作的实施方案。下面我就我们如何动员组织“两新”组织中的团员青年参与社会管理,从建团、服务、作用发挥等三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顺势而为,实行“两新”组织团建覆盖的“四个抓手”

1、抓规划制订。拓展“两新”组织团建覆盖率是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制订了《XX区“两新”组织团组织全覆盖工作三年规划》,通过四个阶段实施,力争到2012年底,使全区非公企业基本实现团组织、活动和工作的全覆盖。

2、抓塑形强基。制定了百日攻坚推进计划,结合各辖区行业青年分布情况和团建基础条件,探索行业建团、楼宇建团、工业区建团、外来青年集居地建团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建团方式。经过全区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去年,1全区新增规上企业团组织62家,全区132家已建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规上企业实现100%建团;全区已建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两新组织260家,已建221家,已建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中团建覆盖率达96.5%。

3、抓骨干强“力”。结合“团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努力在“两新组织”中培养一批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青年骨干成为全区非公企业团组织的领头人。2010年,先后多次组织非公企业团干部赴全省先进兄弟县市考察学习。

4、抓服务促“活”。去年7月,首届两新组织青年文化节隆重开幕。两新组织青年文化节以“繁荣企业文化,服务青年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麦霸英雄会”、“日湖情”大型青年交友和青工拔河赛等十项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文化节历时两个月,受到了广大企业主的认可和青年职工的热情参与。

二、乘势而上,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深化团组织的“四项职能”

1、打造新型集聚平台,丰富动员方式。针对青年人热衷于在网络上集聚、集会、集合的新形势,依托青年网上互动社区――U城网,通过志愿服务、爱心募捐等活动载体,吸引凝聚两新组织团员青年。以网络团支部负责人为骨干,引导青年明辨善恶美丑,引导网民理性分析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最终引导更多的网民积极投身社

会管理创新中来。

2、打造新型交互平台,丰富沟通渠道。搭建基层共青团倾听活动平台,通过开设网站书记信箱、网上议事会,将交流互动的范围扩大到“两新”组织青年,进一步扩大共青团工作在企业青年中的影响力,从影响交互平台上的少数人逐渐影响到平台以外的大多数人,以此来动员引导广大青少年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打造新型实践平台,丰富服务手段。依托志愿者协会,打造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平台。依托区青年优秀创业者联谊会、青年创业贷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构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依托两大工作平台,引导“两新”组织青年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带领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4、打造新型维权平台,丰富工作载体。对低收入农户子女和进城小公民进行帮扶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同时,通过青年文化弘扬、青年文明表率、青年行业先锋等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帮助青年争当自觉学习的先锋、服务青年的先锋、促进和谐的先锋、弘扬正气的先锋,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三、因势利导,动员“两新”组织青年扮演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四个角色”。

1、争当片区管理“议员”。网罗辖区“两新”组织里的优秀青年,以片区为单位,成立青年议事会。对片区里的重大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宣传,进行民主协商和决策,同时针对社区管理、服务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献计献策。如甬江街道北郊片的青年彩色部落联盟,吸引辖区20多家企业的青年代表进入联盟元老处,采取联席会议制度,动员青年开门议事。U城网开通青年议事台,成为了两新组织青年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途径。

2、争当社会治安稳定器。2010年以来,我们与区政法委在充分分析、疏理辖区“两新组织”人员构成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成员突出特点,狠抓规模组织的综治巡防员和治安信息员工作,在辖区的所有建立团组织的“两新组织”中,由团干部和青年骨干担任综治专职联络员和安全信息治安员。通过不断加强与“两新组织”综治联系,逐步使“两新组织”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机制,促使落实好“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综治基础性治安责任。

3、争当奉献精神传承人。志愿服务是团员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最直接方式。在推进两新组织建团过程中,团区委在全区建团企业中采取“1+1+1”模式,即在建立团组织的同时,建立志愿服务站和志愿服务队伍。统一配置志愿服务工具箱,并向社会公开所能提供的志愿服务项目。现全区已建团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志愿服务组织,共参与了“每周志愿服务两小时”主题实践活动、全区志愿服务万人大行动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时间达5000多小时。

4、争当社会文明传播者。“两新组织”人员集中、目标性强、素质相对较高。团区委积极动员“两新”组织团员青年争当文明使者,参与“文明有礼的新XX人”、“清洁XX,青年争先”、“文明交通,你我同行”等文明创建活动。

下步,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继续动员两新组织团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按照《“两新”组织团组织全覆盖工作三年规划》安排,全面实施“企企飘团旗”非公企业建团计划。

二、启动“企企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继续鼓励企业青年做好片区管理“议员”、社会治安稳定器、争当奉献精神传承人、社会文明传播者。

11.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 篇十一

以社会管理创新更好保障转型发展社会和谐

——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2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及省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委、宁波市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探索创新,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我市推进“三大提升行动”和建设“两城四地”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刚才,文杰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道)、重点推进项目牵头责任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希望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责任书要求,切实负起责任,抓好落实,抓出实效,抓出经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央“十二五”建议的五大目标之一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全面部署。6月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综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抓紧组织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7月,省委正式明确宁波市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 1

试点市。9月26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动员大会,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与部署,明确了8大体系38项工作任务及具体工作要求,同时我市被宁波市列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两个项目的先行试点地区。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不断进步,特别是通过生态城市、卫生城市等城市创建活动,城区功能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进一步整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这些都为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打下了基础。但对照这次上级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和群众的希望,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城市管理欠账不少,差距也不小。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到有关部门和城区街道、溪口镇等地进行调研,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制订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我市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及12个重点推进项目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步骤,落实责任。同志们要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大局要求和现实基础,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切实转变理念,提高认识,要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

1、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格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衡量是否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没有贯彻落实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如果经济建设上去了,社会建设却裹足不前,就说明我们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上不全面、不彻底,还存在着差距。当前,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带来了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负荷增加、服务管理难度加大等等一系列矛盾与问题,社会建设整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使社会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统筹谋划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深入实施了“九大民生提升行动”,坚持把全市新增财力的70%投入到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管如此,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加快推进,现在广大老百姓人心思富、人心思安、人心思乐,人民群众对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身安全、民主法治、环境保护等有着诸多新要求新期待,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趋势,不仅要求优质服务,还期待热情服务,不仅要求有效管理,还期待高效管理,如果我们不能逐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各类需求,仅看重经济发展,不重视社会建设,就可能影响发展环境。可以说,我们能否把社会管理工作做好,是对我们的执政能力提出的考验,只有使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能更好地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才能使社会秩序安然有序,才能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真正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进步。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花大力气、下大决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建设需求和期盼,努力做到经济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民生和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关系会越来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的开放性程度不断增强,流动性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各种新群体、新行业、新组织不断涌现,庞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给我们的社会管理、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目前奉化正处于谋长远、打基础、上项目、增后劲的重要阶段和调结构、促转型、加速度、上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奉化又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承前启后的特殊阶段,一些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压力仍然很大,各种利益主体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很快,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等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等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依法执政、依法管理,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建立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 4

突出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4、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是管理理念的变革,管理职能的调整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变。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原有的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现阶段社会管理又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社会管理中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管理效能和水平如何提高,从源头上如何解决好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管理分散、多头管理而又管不好,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位、不到位以及社会管理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整合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清职责,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好做实,把不该管的事项尽快交给社会组织或市场,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积极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资源整合机制,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职能的整体转变。

二、把握重点,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中央、省委和宁波市委的总体部署,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要确保在春节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果,明年6月底前初步达到试点项目要求。我市的工作重点就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确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8大体系、38项工作任务,要优先抓好基层社会服务

管理模式、综合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合解决机制等12个重点项目,特别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两个项目,是整个宁波市的先行试点,必须专门部署、认真谋划,确保在春节前出成效。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和策略,结合实际,梳理重点、确定难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新突破、狠抓落实,做好先进经验、优秀做法总结提炼工作,确保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创新有突破、阶段性工作有成效。

1、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包涵了丰富而具体的服务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齐抓共管、共建共享,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一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下大力气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努力让城乡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要更加注重教育疏导。克服传统的以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从社会心理、运行秩序、利益关系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防止因认识、心理等原因引发个人极端事件。三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坚持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社会政策的重要取向,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降低社会发展的成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要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创新载体和方式,提高社会参与度,着力构建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互联、行政管理与

社会自治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群众力量互动的工作格局。

2、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上,要做到放眼长远、面对当前。社会管理虽然是一个老课题,但却是我们必须面对且是不断考验我们执政能力的一份新试卷,它的考试大纲长期不变,题目越来越深,越来越复杂,如何在每次测验中得“高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做好两点,一是要放眼长远,社会管理工作是不断变化的,但有痕可寻,有规律可找,决不能为了应付任务,为了一时轻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带来“后遗症”,一定要通过科学分析判断来明晰我市未来社会管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认真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社会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制订出符合奉化实际,切合时代需求的社会管理新方法新路子,实现长治久安。那么,社会管理工作就要站在现代化生态城市和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两个城市”的高度,去推进去创新,把当前的管理难度系数再往上提一下,把社会管理创新的标准定得再高一点,使之能适应“两城”建设的长远需要,确保先人一步。特别是溪口镇作为市里的城市综合执法试点镇,要摆正位置,严格按照建设小城市而不是城镇的要求,强化主体意识,用建设著名旅游小城市的理念、格局手段加强管理,率先出经验出成果,努力成为社会管理创新全国展示的窗口。二是要面对当前,注重倾听群众愿望和呼声,把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和最迫切的事,作为管理创新的视角,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什么问题最突出解决什么问题,使政府真正把老百姓想解决而无力解决,政府创造条件能解决的事解决好。如无证无照经营、学校市场周边扰民扰学,城乡脏乱差、道路交通不畅、城市水污染等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好,力求实效。

3、在社会管理的内容上,要强化统筹谋划,突出重点。这次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社会管理创新12个重点推进项目,是符合奉化实际的,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这些项目大多数是我们已经在做了,有些已经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像西坞街道力邦社区、岳林街道“东郊之家”、浙江船厂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模式,锦屏街道外来拾荒者集中聚居模式、“数字城管”、城管公安执法协作联动机制等等,为我们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总体来说,我市的社会管理创新还需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尤其是要加强提炼总结和提升,创出奉化的特色。因此,各牵头领导和各地各部门要特别重视统筹谋划,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设置调配城镇功能区,合理分配调用社会管理力量,以规划调控减少社会管理压力,着力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水平管理,全面系统地推进8大体系建设。同时,要突出重点,分层梯度推进,要像搞经济建设一样,通过试点,让一部分地区和单位先建设先创新先探索,积累经验、寻找不足、滚动前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通过“十二五”期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具有奉化特色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当前重点要突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两个试点项目的推进,及时提炼总结经验,着力把我市的优势项目做精做好。

4、在社会管理的手段上,要突出抓好建设、加强创新。社会发展和进步重在建设,长期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积极的社会建设来实现,在全局上防范问题的多发屡发,反之,只可能“治标不治本”。要加强社会建设投入,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投入的责任和广大人民群众等的与参与意识,8

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包括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建好社会安全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提高防范矛盾产生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调节和改革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要抓好党风政风建设,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带动社会公平。同时,社会建设要立足于创新,引入新技术、新载体、新机制,在社会管理环节上,要从重事后管理、轻源头管理向重源头管理、事前、事中管理转变;在社会管理手段上,要从单一的行政型管理向依法、依德、依规管理相结合转变;在社会管理机制上,要从各级各部门分头管理向综合管理协同执法转变。重点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协同、民众参与的作用,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管理格局,形成灵光有用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抓好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自动化信息网络建设,为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创新服务模式,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责任,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又是一项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合力推进的生动局面。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都要统筹安排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明确分工,弹好钢琴。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吃透领会好上级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抓好具体部署。市里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地各部门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班子,选强配优工作人员。市里确定的12个重点推进项目,分管市领导要加强联系指导,相关镇(街道)和部门领导要做到亲自抓,加强谋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和推进计划、时间进度表等,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工作,确保取得扎实的成效。

二要明确目标责任。当前,我们正在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完善考核。党政一把手要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努力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督查落实、评价落实、考核落实,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试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加强试点工作推进力度。同时,全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三要加强整体联动。要牢固树立分工不分家的“一盘棋”思想,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整体合力。特别是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项目,要打破界限,协力推进。同时,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着力强化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的配

合作用,努力使各类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力量;着力强化人民群众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方方面面力量,群策群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合力和浓厚氛围。

四要强化保障力度。主要是要强化几个方面的保障:要强化队伍保障,要加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队伍建设,配备相应的社会管理力量和队伍;要强化投入保障,加强对社会建设的财政和各方面的投入;要强化政策保障,完善促进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的政策体系;要强化技术保障,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要强化舆论保障,加强对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先进典型及经验的宣传报道。要注重把五个方面的保障做到位,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12.企业创新演讲创新总动员 篇十二

把青年群体充分地组织和动员起来,团结和凝聚起来,使他们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成长、成才并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各级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青年群体出现了价值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流动经常化、参与自主化的趋势,共青团传统的组织网络、动员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各级团组织只有通过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工作机制,拓展联系途径,提升动员能力来弥补传统联系动员青年方式的弊端和局限,从而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

一、共青团组织传统联系动员方式的简要回顾

在革命战争时代,团组织的“政治化动员”是发动青年投身革命、英勇奋斗的重要方式。正是这种经常性的政治动员、领导动员,帮助青年明确了革命的方向,激发了革命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胜利的信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群众性学习、开会、听报告这种面对面或层层发动的青年动员模式,可以称之为“组织化动员联系方式”,组织化动员能力是共青团成立以来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保障。这种方式沿用至今,只是效果已大不如前。第三种方式,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社会化动员联系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个重要渠道, 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不断强化。这种强调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时尚性的联系动员方式,已被我们各级团组织广泛运用。近几年,由青年自组织联系、发动青年参与各类群众性社会活动而产生了一种“参与式动员联系方式”,可以称之为第四种方式。

二、共青团联系动员青年方式创新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充分运作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联系、动员青年网络。代表团组织:上海团市委。

他们建设了覆盖全上海的共青团电子邮局系统、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和即时通讯系统;加强了上海共青团两大门户网站——“上海青年电子社区”和“城市青年网”的建设;在上海市互联网舆论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建立了上海青年网宣工作队伍;主动与上海户籍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和外来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利用社会基础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了解团员青年分布和流动状况。上海团市委通过在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中建立起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加速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全方位“拉近”组织上下之间、组织和青年之间的距离。

案例二: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创集群化、扁平化联系、组织青年平台,代表团组织:通州团市委和温岭团市委

走依托发展之路,通州团市委。八通网是一个在通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间社区网站,拥有注册网友24万名,其中80%以上的会员年龄在18-35岁之间,是青年群体高度聚集的网络平台。从2005年开始,通州团区委就主动加强与八通网联系、交流,依托八通网,发起适应青年兴趣需求的各类文体和公益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年的参与。并以此逐步加强与青年自组织的接触与合作,由青年网友发起并 形成了公益类、体育类、文化类等30多个相对稳定青年自组织。八通网已成为通州共青团广泛联系、不断凝聚青年的一条有效途径。

走自主开发运作之路:温岭团市委。

温岭团市委采用现时网络上最流行的SNS网络社区模式,开发“新青年”()网络互动平台,探索网络互动的方式组织动员青年,实现青年个性需求与网络动员新方式的有效对接。新青年网运用圈子发布各类组织信息和活动信息,设置青年喜爱的功能,在团员青年中实现了网上、网下的即时联系与沟通,激发团组织与青年间的直接互动交流,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交流方式,提升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案例三:开发服务青年新项目,打造时尚化、专业化凝聚、服务青年载体,代表团组织:温岭团市委。

2008年5月,温岭市共青团推出了青年卡服务项目。团市委在下属的青年网络信息协会中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五四青年信息服务中心”,招聘了专职团队开展青年卡项目运作,获得了青年喜爱和社会认可。该卡有商家打折、组织团购、服务就业、青年交友,组织活动,开展培训、银行卡和报纸期刊等8大功能。通过专门网站、组建QQ群、开通二条热线以及邮寄系统等多种渠道,搭建交流平台联络凝聚各类青年。

案例四:培育和依托新兴青年社团,拓展组织联结和工作延伸,代表团组织:杭州团市委

杭州团市委着力提出了R&V的青年社团管理新模式。R是 reality,指的是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等传统青年社团组织和志愿者协会、青企协、青年中心等团的外围组织。V是virtuality,指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兴青年社团类组织,尤其是依托互联网成立的新兴青年社团组织。通过R&V模式的实施,积极倡导团员青年自主设计、自发参与、自我评价,完善传统青年社团的组织动员、民主决策模式。在尊重青年自主性的同时,切实强化团组织在其中的核心联系作用。

从以上四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紧紧抓住了当代青年群体追求个性、追逐时尚、从众、乐于当主角以及游戏的心理特征去开发、设计各项工作载体和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青年为什么跟你走”的问题。

二是这些团组织无一例外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综合运用手机、MSN、QQ、BBS、电子邮件以及博客、短信平台等时尚的信息手段,掌握了网络媒体的主动权,解决“青年怎么跟你走的问题”。

三是把握了主动介入、尊重主体、逐步融入,扩大覆盖,正确引导,有效动员这一规律,强调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情感因素在联系动员青年工作中的作用,解决了“如何引领青年走的问题”。

三、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先进团组织的成功实践开阔了我们的思路,活跃了我们的思维,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联系动员青年方式创新,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今年,我们对基层涌现的优秀工作项目进行了有效整合,提出了“EMI”青年联系动员 方式,E即Equal(平等);M即Mutual(互动);I即Immediate(即时)。我们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构建一个以“XX青年极圈”为阵地、XX青年卡为触手,以XX青年互动社区为主渠道,以青年成长服务区为特色的联系动员工作新体系。

(一)以“XX青年极圈”为阵地,广泛凝聚、吸引青年 今年4月,甬江街道团工委依托新落成的北郊片服务中心成立了甬江街道“青春彩色部落”。彩色部落紧紧围绕青年在学习成才、创业就业、生活娱乐、身心发展、维护权益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设置了紫色影视地带、红色志愿者地带、蓝色网络地带、橙色健康地带、青色秀舞地带、绿色书刊地带、粉色宣讲地带和棕色科普地带,并为青年提供菜单式服务。部落成立后,推出青年服务项目50余个,舒适的环境,丰富的项目,受到了周边企业青工的热烈欢迎。甬江街道团工委趁势推进,整合企业资源,将“青春彩色部落”作为品牌入驻企业。以会员制为基本联系制度,在周边企业逐渐建立分部落,协助企业搞活员工,实现对辖区青年联网式覆盖,嵌入式联系动员。目前,青春彩色部落联盟已经拥有9个下属部落,覆盖北郊片近万民企业青工,探索出一条复制性较强的青年联系动员路径。受这一项目的启发,团区委提出了建设“XX青年极圈”的设想。“XX青年极圈”之名,意为占领吸引XX青年注意力的至高点,辐射到XX各类青年的覆盖圈。在今后几年中,我们将把“XX青年极圈”项目推向各街道(镇)、社区(村)以及青年聚集的楼宇、产业园、特色行业街区等,通过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推行3+X的服务项目,实现对青年最广泛的联系,进而增加对青年的动员能力。

(二)以青年卡项目为触手,有效地吸引、凝聚青年

XX青年卡是我们与XX万达广场针对青年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实际需求,整合社会资源联手打造,面向XX团员青年发行的富有青年特色的综合性服务卡。功能涵盖文化体育、时尚消费、就业培训等诸多领域,持卡者可享受商家消费优惠、参加青年时尚派对、加盟青年社团活动、接收就业岗位信息、免费获赠青年期刊等多项服务功能。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将XX青年卡打造成XX青年的青春护照。青年卡的推广将进一步提升青年活动的文化性,娱乐性和实用性,允许青年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和有需求的服务内容,打破了参与者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使得组织者与参与者处于平等协商对话的地位上,这种平等互动的双向动员模式真正以兴趣和需求为纽带,更能够有效地联系和服务青年,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

(三)以青年互动社区主为渠道,快捷地联系、动员青年 与温岭的“新青年”网定位一样,我们建设的U城网—青年互动社区也是一个面向青年群体开放的时尚个性化的实名制网络互动社区。与“新青年”一样也设置了青年人所喜爱的功能版块,以圈子为单位吸引各类青年在网上集聚。U城网试运行至今天,已吸收整合了10余个青年自组织,形成风格各异的青年圈。在各自的圈子中,不管是组织负责人还是普通群友都可以自主设计和选择各类感兴趣的圈子活动,实现了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平等、互动。但与新青年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将此项目纳入了我区政务电子建设体系,今后三年,我们将每年得到政府的支持用于增加3-5个以居住地为单位的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如果说“新青年”建设的是一个网,那我们做得就是 要为XX青年建设若干个属于自己的网上家园。相信以青年互动社区这一网络平台的建设,将大大增强我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四)以开设“青年成长服务区”为特点,真诚的服务、助推青年

上一篇:简单自我按摩护脾胃下一篇: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