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共8篇)
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篇一
濠头中学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科技进步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能力目标:
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辨证统一性。学习重点: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辨证统一性。学法指导:
(三)学法指导 1,采用例举的方法
搜集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的具体影响,分析它们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2.互助学习的方法
互助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针对本课内容,可以采取互助辩论的形式,即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每两个组结成对子,针对教材中需要辩论的观点,进行有准备的辩论。如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两种观点的辩论,每个小组既当正方、又当反方,从不同角度进行辩论,有助于同学们全面理解此观点。3.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本框题需要深人学习的内容很多,如对文化传承的正确认识、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的活动等。如果有时间,几个同学可以组成小组,针对其中某个问题进行比较深人的探讨。课前预习: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2)文化传承就是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每当
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2)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
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尝试提炼课文纲要。参考提纲: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l)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过程观。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促进文化的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2)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3)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课堂教学:
课堂活动1:按课文P43、P44的活动设计进行交流。
课堂活动2:通过课件演示探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组讨论: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文化。
课堂基础巩固
一、最佳选择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它以改变文学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代替文言),时文学的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产生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还引进和创造了散文诗、报告文学、电影文学等新体裁[据此回答1-2题。
| 1.“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学进人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这表明了()
A.社会制度的更替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教育促进了文化的进步
C.思想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2.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 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 ②文化的继承就是承袭所有 ③我们应批判地继承,革故鼎新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由于社会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上海话出现特点弱化、声调减少并向普通话靠拢的发展趋势。这种状况说明了()
A、社会制度的更替,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B、教育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科技可以解决文化发展问题 D、只要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文化就会被削弱
4.上海市教委计划通过建立上海话语音档案以保留上海文化的做法体现了()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的观念 ③通过保留语言文字的方式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 ④坚持了“祖宗的东西不可丢”的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对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继承就是发展,发展就是继承 ②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旅游。
课后练习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据此回答5~7题。
5.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 质根本不同,是指它们()
A、所体现的民族特色不同
B、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力量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
6.新民主主义文化之所以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并得到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因为()
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反映人民大众意志和利益的先进文化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的文化 ③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的落后、腐朽的文化 ④新文化必定战眭旧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这主要说明
()A、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能催生社会变革 D、新文化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专家建议,无论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有必要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活动c据此回答8~9题。
8.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9.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活动,目的还主要在于将潜在的精神资源转 化成为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使读经的过程成为培育、生成、壮大具有 民族竞争力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如培养青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图强的斗志,而不是为了使他们都能熟练地背诵几段典范性的文本。这一目的表明
()
A、文化继承是为了使文化得到发展 B、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C、必须革除陈旧和过时的文化
D、对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生活拓展
10.今天,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运行在邮电系统中的邮件数以千亿计,每天发行的报纸数以亿计,人类拥有的电话有数十亿台,还有数十亿台电视供人们收看节目,数亿 台电脑连着因特网在不停地进行着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我们生活在一个铺天盖地的信息环境中。这样的信息环境前所未有,它为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后记: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篇二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文化,室内设计
1 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建筑文化作为整个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文化, 具有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一切特征与属性。它既是文化的一种形态, 也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传统特征的内在精神及其建筑形式, 同样表现出文化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先人们的总结、无数的实践以及摸索探索出了传统设计文化的发展道路, 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更好的继承。
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及不断的创新已成为室内设计的夯实基础, 而室内设计的发展暗示着社会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就使传统建筑文化在室内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也同样使得传统建筑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得以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之所以能和室内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必然的。
2 室内设计的特点
现在室内设计的设计核心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经济的追求,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理性的审美追求。那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向往和渴望, 能真正体验到室内设计的真正含义所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抄袭, 而是运用某种手法使得原本无机的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瞬间变得非常的有活力、有生命力。
传统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 并没有被室内设计一蹴而就的全部领略到其所有的内涵, 许多潜在的文化形式并没有被室内设计所运用和继承, 但是现在我们所做的就是让传统建筑文化更好的能和室内设计完美的有机结合, 而不是单纯的仅仅是几个传统图案所能代表的我们五千年历史的悠久文化以及我们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 并不要单纯的从形式上发展室内设计, 更应该从文化的深度上更加有力的去发展和继承室内设计, 传统建筑文化和室内设计一个古代一个现代, 更好的有机的通过我们更加传神的刻画和更加努力的去通过现代手法来体现和发扬古代的传统建筑文化, 从而来实现更加完美的结合。
3 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有机结合
如传统的装饰图案就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包含的不是形式上的多变, 它也完整地记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是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装饰图案的题材丰富广泛, 形式多种多样, 有装饰动植物、书法、绘画等, 都体现了浓厚的传统精神与民族特色。在现代的室内设计当中, 人们通常将这些有装饰作用的题材直接拿来运用。例如古代书画, 已经被概括成一种装饰图案, 以一种符号的形式运用于现代装饰设计中, 此时的书画作品除了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以外, 其所承载的材质、肌理、色彩、造型、比例、尺度等, 都会影响室内环境气氛。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匾额往往是室内的重点装饰和视觉中心,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增加室内环境的富丽感;热烈祥和的吉祥对联, 往往能增加室内环境的喜庆气氛;纸裱或绫裱的书画作品, 气质雅洁;洁白的宣纸和浓淡相宜的墨色, 能丰富室内黑白灰色调的层次, 还能对室内色彩有很好的调和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图文例如我们所喜欢的祥云的图案以及我们所喜欢的如意纹、锁纹、鱼鳞纹、花草纹、鸟兽纹、龙纹、凤纹等很多寓意着吉祥和富贵团圆以及财源滚滚的美好寓意, 和西方的建筑相比而言我们的传统建筑文化显得更加的细腻, 更加的有特色, 更加的能体现出我们自己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西方文化中的例如哥特式风格等风格是西方本民族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追求和继承,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文化都是相似的, 相比之下我们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东方的文化, 是别的文化所不能超越更是不能替代的我们自己的文化、民族的文化。言归正传这些小小的纹络所能彰显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向往, 以及对于生活得热爱, 同样的纹络应用于现在不仅仅能继承和发扬我们现在传统建筑文化当中的优秀的文化, 更能彰显出我们的个人魅力。传统纹样的吉祥意味之美, 包含着朴素的哲学观念、真挚的感情、群体的共识、民族的智慧, 它是人们心理平衡、精神慰藉、审美愉悦的特殊补剂。尽管美好的愿望不一定都会成为现实, 然而人们还是希望万事“吉祥如意”。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是一种可贵的心灵召唤:让真善美遍及人间。
作为现代先进文明社会的一员, 我们要努力的做到, 现在新型的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手法以及我们所想不到的装饰手法使得很多我们自己内在的文化被现在的花花绿绿的所蒙蔽, 而没有看到我们本民族更加优秀的文化底蕴, 如何能兼两者的精华呢, 那就是运用我们传统建筑文化的形象以及寓意, 运用现在装潢的各种材料以及各种高科技的室内设计手法使得古代与现在的结合更加的紧密和更加的完美。
当代的设计理念总会有现在的元素来掺入其中, 但是我们在发扬这种新兴文化的同时, 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 不能单纯的发扬那仅有的现在文化, 我们要兼顾两者的优点, 从而使我们室内设计更加的完美, 更加的完善。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 让我们作为五千年文化继承的炎黄子孙运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和现在的室内设计更加契合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达到两者兼有、两者都不摒弃的好处。
4 结语
传统的纹样是一种我们自己民族典型的代表, 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蕴涵, 是我们自己民族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其中夹带了强烈的传统建筑文化民族审美情绪, 促进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与外来的文化的交流, 现在新型的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手法以及我们所想不到的装饰手法使得很多我们自己内在的文化被现在的花花绿绿所蒙蔽而没有看到我们本民族更加优秀的文化底蕴, 如何能兼两者的精华呢, 那就是运用我们传统建筑文化的形象以及寓意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不断的创新。当今多元化的时代中, 运用中国传统纹样不是陈旧的设计理念, 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将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 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J].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5.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篇三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我国是一个具有特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要推动教育的发展。要结合当代社会的教育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实施。要懂得创新,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来,在党校应该加大传承。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为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提供几个方面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继承与发展现状
传统文化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它的出现是整个国家文化的精髓。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具有五百年的传统历史,所以传统文化都是这样慢慢的传承下来的。比如民间的艺术,宗教的信仰等。中国的文字也博大精深,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所以把文化传统应用到党校文学中,能够提升对党校学生的意识,爱具有爱国精神和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一)在学术方面,大多数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文化。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很久远,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之邦的大国,具有民族气息浓重,爱好和平的精神。礼节方面很是重视,它也在日常生活中延续下来,内容上各种各样的习俗文化传统,都深深的影响着人民的言谈举止。这种行为要运用到党校文学的教育中,要全方面的去普及知识,让学生能够知道我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在党校中,应该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
(二)儒家思想的传承对于我国发展上来说仍然有些被动的因素,儒家思想中的各个等级的观念性很看重,这样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影响。但是,大多数的思想中,儒家的核心部分是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在党校文学教学中,教育人员应该吸收儒家思想积极向上的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二、党校文学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不够重视。为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让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为了使党校的教学方面有所提升,就应该对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得到重视。让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发挥出最大的用途,但是在党校中对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扔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要依靠着经济中才能够存在。现在很多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中,渐渐被淡忘。像我国的传统习俗等方面。所以,在党校对传统文化进行实施中要有一定的难度。
(二)党校教学思想与传统文化分开。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对立起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认为这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不能相互融合。但是,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干。而在党校文化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涉及较少,大部分党校领导人认为党与传统文化相互独立,不能在党校文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部分,这使得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形成阻碍。
(三)保护传统文化中的书籍。党校要加大对书籍的保护意识。不可直接以皮肤触碰,以免手上的汗渍、皮脂、油渍对古籍造成侵害。除了尽力减少尘埃的产生之外,平时也要注意及时排尘,利用工具保持库内以及古籍自身的清洁,从而延长古籍的寿命。采用有效手段防虫防鼠鼠虫对于书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不可修复的。因此从古至今,防虫防鼠一直都是古籍藏护工作的重点。定期检查古籍保护的情况,发现虫害鼠踪要及时清理,不留后患。时刻注意防火防水与虫鼠害一样,火灾、水灾对于古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突发性的,也是古籍藏护的最大威胁。因此我们应时刻保持对于火灾水灾的高度警惕,平时的管理工作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燃。在学校的图书管理,要每天检查电路的安全性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图书管理的书籍的环境避免漏水等现象。所以,要加强学生对书籍的爱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策
(一)文学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尊严与爱国情感。中国古代文人不乏强烈爱国者,他们的诗书作品在当今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意义。在国代文学中,有着大量讴歌民族尊严与爱国情操的作品。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简单清晰的诗篇将国家战争胜利的喜悦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党校文学教学中总会遇见类似文学作品,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其中的精华加以吸收与发扬,更应该利用外来文化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发展,从而对民族传统有一个很好的继承,并且发展民族特色文学。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要弘扬我国的领导方针和基本国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承传统文化。要将精神融合在一起,做到为人民,为社会而贡献。我国党校的教学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它的建设为我国发展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党校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具有标志性的指导。要体现在两方面的内容中:一是,要与当今社会上的实际相互的协调。二是,要根据传统文化之间相互的整合。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时代的潮流,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内容,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是党校在教育中应该掌握的方法。
四、结语
根据上面所论述的内容,在党校文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实际的教学方面联系到一起,不能分开来说。应该多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重要的。在教学当中,传统文化不能单一的讲解,属于隐性的理念。所以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把传统文化结合到教学当中。所以,不仅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而且还把我国的精髓在教学当中得到应用,让学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的思想对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篇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2、收集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的实例制作课件。
3、收集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影响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 教学活动
【来自生活的报告】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种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温家宝总理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在2004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见课本44页虚框内容,“如何看待针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观点”。思考问题:
(1)分析温家宝总理对“和而不同”思想赋予了什么新的时代内涵?
(2)材料一中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3)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文化传承中,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板书)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两则材料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学生:就上述三个题目进行探究。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探究的结果,并对“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如何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问题进行归纳。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板书)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接收和享有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地继承,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
2、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过程观(板书)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做自觉的文化传传承者和享用者(板书)
在文化传承中,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过渡语: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传承中既要有所扬弃地继承,更要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那么,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板书)
展示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媒体展示:材料一:课本44页“相关链接”
材料二: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已历经三代,而这三代文明,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志。第二代和第三代文明的技术标志和推动力则分别是纸和印刷术,它们的发明都来自中国。
纸张发明之后,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国。印刷时代的到来,则给社会文明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会和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为印刷术的催化而大放异彩。
材料三: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文化遗产,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有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启动。
材料四: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迎来新的春天,得到了繁荣发展。
问题思考:
(1)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说明从殖民地旧中国到新民主主义中国,我国文化形态的变化及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四,说明思想运动是如何影响文化发展的?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1、社会制度更替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板书)学生:学生分组对问题一展开探究,探究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汇报探究的情况。
教师:对学生分析进行评价,并归纳以下观点:社会制度发生更替,文化形态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板书)
教师:请学生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自身的感受,畅谈科技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并对分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针对上述问题二进行归纳,明确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板书)
学生:根据材料四,思考问题三,并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本部分内容。
教师:归纳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四有力地说明了思想运动对社会变革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总之,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在文化传承中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板书)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短暂的一段国学研究的黄金期,如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创办的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而80多年后,在商业文化、网络文化、通俗文化充满我们生活,为我们大肆追捧的时候,最近人民大学将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2005年9月就要开班了。
材料二:教材47页漫画“教育方式的沿革”。问题思考:
(1)结合身边生活,就人大最近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国学班,掀起新一轮“国学热”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据材料二,说说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何不同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展开争论。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归纳。(1)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没有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尤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影响。【走进生活
判断运用】
1、走进生活:祖国大陆为台湾打造的巨轮“中华和平”号下水,连战夫人到场,引一句唐诗相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对景,可是上海一家媒体的报道却离了谱,这句唐诗,成立“连战夫人自己精心拟就”的“原创”,还堂而皇之地上了大标题。
2、判断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论上述现象。学生:评述上述现象。
教师:进行点拨归纳。(1)连战夫人对唐诗引用体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唐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加强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培护民族精神之根,振兴民族精神。
● 相关链接
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发布了,这是北京2008年奥运筹办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一次北京精神的集中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和谐”思想理念的充分展示,是奥林匹克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共同参与,同享和平的梦想精神实质和普遍价值的新的发展,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北京奥运主题口号简洁明了,激情洋溢,又富于丰富的蕴含,深刻的意义。有哲学家说,最简单最具体的,往往就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大音希声、一以总万,口号表达了13亿中国人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与世界各国朋友们一起共享文明,共创未来的同一个梦想。
● 课外实践
5.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篇五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2006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发表过题为《推动共同发展,谋求和谐共赢》的重要讲话。就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引用了“和而不同”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和谐亚太”的理想,对当时国际形势下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从材料中我们知道,引用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出“和谐亚太“的理念是对文化的发展。那么,继承和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首先,“和谐亚太”理念的提出要继承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为基础,即:继承是基础。其次,引用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目的是为了提出“和谐亚太”的理念,即:发展是目的。归纳起来也就是说: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44页关于人们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不同看法的材料。材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的呢?大家说得对,观点一,片面的看待古代教育思想,把古代教育思想一棍子打死,没有看到其积极的方面。观点二,一味地推崇古代教育思想,从而忽略了它的消极方面,更是忽略了现代教育思想的作用。归纳起来就是:观点一忽略了文化的继承,观点二没有看到文化的发展,然而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伴随的,我们不能偏废其一。因此,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继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于文化的继承我们是要“取精去糟”,“去其糟粕”,而对于文化的发展文化则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通过了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那么,我们要实现“文化发展”的目的还必须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学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当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景气时,文化也会发展得不好。当我们国家经济势头很好时,文化就会出现繁荣的局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和文化发展同向变动,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水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儒、法、道、墨等诸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并展开激烈的争辩,出现了百家争鸣,文化也及其繁荣、大放光彩。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外在因素。)
古代秦王出行的时候带了整整五车的竹简,里面的文字数量却相当于现在的一本书,到了汉代的时候发明了造纸术,笨重的竹简就被轻而方便携带的纸片所代替,以后帝王出行就不用那么辛苦了。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网络的出现改变着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造纸术和信
息技术都属于科学技术的范畴。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种内在因素。)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除了新文化运动外,还有像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西欧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是一种内在因素。)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从古至今,有一种神秘的手段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这种神秘的手段——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得作用。
1666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英格兰林肯州的一个花园里,一个人在埋头读他的书,这时一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一位天才伟人的头上,恰巧在那天他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些问题开始,他找到答案——惊动世人的万有引力定律。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位天才,他是牛顿。牛顿是不是与生俱来就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天赋呢,当然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如果没有他早期接受的教育,没有通过学习得来的数学、物理和天文学等知识,即使他拥有天才般的智慧,也不能凭空发现令世人瞩目的万有引力定律。他也不是原原本本地接受了前人的知识成果,而是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了新的自然规律。可见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试想如果某个人拿了月光宝盒,又不小心念了菠萝菠萝蜜的咒语,这次他不是去见紫霞公主,而是穿越到古代的唐朝,那么他会在哪里接受教育呢?如果他某天又穿越回现代,他又会在哪里接受教育呢?大家回答得对,在古代他一般会在私塾接受教育,在现在他会接受课堂教育,也有可能接受网络教育。这些教育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文化传承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私塾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主要教授传统儒家思想,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能够较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教学,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承。网络学习具有丰富共享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它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快速地促进文化的传承与进步。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总结:
一、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6.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篇六
时丽萍
风帆股份公司是一个具有五十余年历史的老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历经继承、创新、规范、提升和发展,不断探索研究,整合提高,形成了核心理念鲜明、内容丰富翔实、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风帆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保持着领先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风帆牌蓄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23%以上,荣获“2009年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国百佳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优秀企业形象单位”等称号。
一、继承是风帆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风帆公司注重挖掘自身军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并弘扬闯市场、谋发展的精神内涵,既注重企业传统精神的传承,又不断提炼升华、使企业文化内涵成为广大员工自觉行动的规范。
(一)风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都必有其各自的文化雏形,这些文化雏形有在经意不经意间便自然约束和引导着企业员工行为。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国营第四八二厂)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五十余年发展壮大过程中,公司积淀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基础,成为现阶段企业改革发展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眸1958年开始建厂,工地上刚刚树起几根水泥柱子,就赶上了苏联专家撤走,随后又是三年困难时期。而公司的创业者硬是把工厂建成投产,为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产品。当时风帆人的精神支柱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字作为企业的精神力量,凝聚着全体员工的情感和追求。20世纪70年代末,部队实施战略调整,风帆人又经历了一场“军转民”的历史考验。在“军工传统,二次创业”理念的指导下,风帆人形成了严格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以及严细的工作作风。
1985年,公司确立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1987年,制定了质量方针:“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风帆人的天职”,风帆人同心同德,以高质量产品搏击市场风云。1996年,开展了“我是风帆人”和“风帆精神”大讨论活动,使员工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1997年,进一步挖掘、提炼、深化“风帆精神”的内涵,先后提出了“我们靠风帆生存,风帆靠我们发展”、“企业是职工赖以生存的基础”等理念。这些理念的提出和宣贯,激发了职工敬业爱岗、努力工作的热情。
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建立机构,确定纲领,系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1998年底,公司正式提出“建设风帆文化,统领员工思想”的口号,并将其列为公司发展的方针。1999年,公司确立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系统思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对现有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专门设立了企业文化中心,明确了职责任务,落实了人员。其次,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强化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风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的大讨论,分析企业面临的形势,探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再次,对企业历史、现状、职工队伍的基本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和概括,向全体员工广泛征求意见,挖掘、开发和梳理深藏于员工中的优良传统文化要素和精神理念。
2000年,风帆股份公司成立,体制的变化带来经营管理的变化,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期,更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公司制定了《企业文化实施纲要》,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形象塑造活动有计划地开展起来。从那时起,风帆的企业文化建设步入了理性化、系统化的新阶段。
(三)继承传统,提炼精髓,形成理念系统
先进理念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公司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理念文化体系。
在大力宣传和普及企业文化知识,提高企业上下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公司开始有意识地、系统地收集、提炼和归纳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结合企业市场地位、经营环境和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继承、提炼、归纳和总结,先后推出两批26项共40条企业文化理念,理念涵盖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主要方面的工作内容。继承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体现了以其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经营作风;继承了“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风帆人的天职”的质量方针,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将具有二十余年历史的风帆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2004年公司成功挂牌上市,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都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2006年8月,中船重工推广实施集团文化“四统一”,适应这些变化,公司适时做出变革,于2007年9月推出了新文化体系,包括主体文化、子文化、群体文化三部分共22条理念、三个层次的员工行为规范,涵盖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等层面,形成了既体现企业特色又符合集团公司整体要求的风帆文化,并设计了新的《企业文化手册》。
新的理念系统坚持继承和创新,提炼出“一触即发、活力无限”的蓄电池精神,将其作为工作作风,既形象展示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又生动体现雷厉风行、快速反应的作风。为充分发挥国内蓄电池行业第一品牌的优势,提出“打造国际蓄电池行业知名品牌”的品牌文化理念,使企业发展、决策和企业文化同谱共振。
(四)修订制度,导入VI,提升企业形象
在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公司组织各部门下大气力对所有规章制度逐一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和完善。凡与理念文化不一致、不协调、不吻合的地方,全部修改。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严谨而系统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企业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然后,按制度奖优罚劣,及时兑现奖惩,狠抓落实。不少员工深有感触地说:“风帆理念不是口号,而是文化。”
2000年,公司结合企业愿景、经营使命、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系统导入了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颁发了《VI手册》,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企业内外环境、产品包装、办公用品、广告传播用品进行设计规划,同时,设计印制了《风帆企业文化手册》,使企业的物质文化层得到规范和提升。
2007年,公司因地制宜,由专职设计人员负责中船重工和风帆两套视觉识别系统整合,并各有侧重,风帆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既突出中船重工标志的重要行政地位,也兼顾到风帆标志的商业作用,同时设计出中船重工标志与风帆下属公司组合规范,有效解决了两标志的融合及应用问题。
经过系统建设,公司形成了一个由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多层级的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实施塑造了风帆公司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
二、创新是风帆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革,将无形的价值成功地转化为有形,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效益和企业素质。
(一)创新机制
为进一步推广落实新风帆文化系统,风帆公司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了更加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2008年,调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重新设立
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和工作小组,由各职能部室负责相关子文化的推广。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具体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小组分别推动、所有单位抓好落实的机制,搭建起责任明确、分工协作、覆盖面广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体系。
二是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形成管理闭环。按照企业管理中目标管理的模式,公司每年年初制定下发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进度。年中进行督导检查,年底进行考核,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任务明确,落实到位,有效地将企业文化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之中。
(二)创新载体
公司不断丰富、创新载体,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开展自查整改活动。公司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机制,努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新发展。2009年3月,公司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和市场调查等方法对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摸清了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公司专门下发通知,开展企业文化整改活动。整改内容涉及企业战略规划、激励机制、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工作,并从精神、制度、行为三个层面制定了具体的整改计划,还要求各下属单位认真对照《风帆企业文化手册》中VI系统的标准要求,清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项目,确保制作使用的项目都要符合标准。通过整改,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文化建设基础更加巩固、系统更加完善、特点更加鲜明。二是开展了体现企业文化内涵的特色活动。公司先后开展了“理念形象化”“理念故事化”活动、“转作风、树正气、讲团结、促发展”活动、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以及“合理化建议命名”、评选“八荣之星”、“拜师学艺”等活动。组织员工演出队,把精彩的节目送到生产现场,开展“红歌演唱会”、“阅兵装备保障工作庆功大会”、“闫凤才事迹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提振了士气、凝聚了人心。开展了以人本管理、班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研讨活动,组织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重点抓好员工技能的提高,新电部装配工段先后荣获了“中央企业学习型组织红旗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企业持续保持“河北省和谐企业”称号。
(三)创新方法
为了使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公司推出了《风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明确职责,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一是认真搞好公司级自评。按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实施办法》中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对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全面地对照检查和预判评估,明确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特点、优势、问题和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是认真搞好公司内自评。为使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有所遵循,公司参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起草制定并试行分别适用于子、分公司、制造部和职能部门的《风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明确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项目指标、主要措施和考核评价的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对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同步进行,夯实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真正形成了风帆文化的整体优势。
三、升华是风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
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风帆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升华企业文化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公司将“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作为公司2010年“六个提升”内容之一,纳入全年的目标责任制,同时纳入了公司党委2010年工作要点,坚持持续提升,培育更优秀、可操作性更强的高一级别的企业文化。
(一)与管理工作重点相结合,推进子文化建设
使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更易被广大员工接受,并规范执行,公司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小组职能,加大子文化建设力度。针对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独立核算的子、分公司越来越多而且管理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营销文化等子文化建设,不断拓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强化成本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要点,紧紧围绕“深化成本控制”这个中心,提炼具有风帆特色的成本文化理念,强化全员的成本意识。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鼓励创新性节约举措,营造厉行节约的文化氛围,培养自觉降本增效的行为习惯,推行精准化生产、实施降本增效项目申报考核机制,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质量管理,坚持“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饭碗”的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宣传贯彻中船重工《质量文化手册》,全面开展“精益生产、精品制造”和“创建服务品牌”活动,并在一线操作人员和专职检验员中组织开展“质量卫士”、“质量先锋”评选活动。目前,已有4个QC小组荣获“全国优秀QC小组”,有3个生产班组荣获“全国信得过班组”称号。2009年,公司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企业“称号,并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而且,最令全体员工骄傲的是,公司高质量完成国庆60周年阅兵装备保障与技术服务工作,受到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嘉奖。
公司在职能部室中推行执行力文化,开展解决企业执行难问题的“责任到此不能再推”大讨论活动;在生产制造单位涌现出关注员工积极性的“赏识文化”活动和“我工作,我快乐”的凝聚力文化活动等;销售人员以“营销文化”、“诚信文化”为指引,精心维护市场,培育开拓新市场,持续提升诚信服务水平,2009年,公司电池产销量刷新历史纪录。
子文化建设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员工队伍得到锻炼和提高,全体员工满怀信心、迎战困难、扎实工作、抢抓机遇,以“两条主线”统领全局,扎实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打好扭亏增盈攻坚战,经营局面实现快速和明显扭转,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8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64亿元;工业增加值6亿元,利润总额5000万元,超额完成扭亏增盈目标,提高了企业抗危机能力,确保了风帆事业持续发展。
(二)与员工教育培训相结合,加强骨干队伍培养
教育培训工作始终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过程。近年来,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主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通过提高企业文化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来推动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从抓班子建设入手,党委理论中心组将企业文化知识作为固定内容坚持学习,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规律,以文化统领管理思路,促进经营能力的提高,使管理者成为风帆文化的先行者、示范者和传播者。
其次,要求各单位行政一把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负责人,加强学习,不仅要成为管理专家,更要成为文化建设的能手。近年来,为了深入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推广《风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先后几次组织全体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骨干人员进行培训。
再次,各职能部室、各生产制造单位结合各自的子文化建设工作,以召开例会、班组学习、员工培训、转印下发文件、学习讨论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2009年,面对严峻的经营局面,公司不放松对理念的宣贯,组织工段长、车间主任进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公司以优良的企业文化教育员工,形成了统一、稳定、默契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员工队伍的素质逐步提高。
(三)与推广实施“四统一”相结合,规范使用视觉识别系统
为了加快“四统一”的形象建设进程,风帆公司边设计边实施,一方面加强本部及对外形象的推广,在拆除原有不合规范的牌匾广告的同时及时更换新的。另一方面分步加紧推广下
属公司形象建设工作,加快塑形工程。在推广的同时,制定了《企业文化管理办法》及审批备案制度,使形象建设步入规范化、系统化。对已确定的方案如服务品牌手册、《风帆新闻》报头、公司网页、名片、公司旗帜、内外宣传材料等率先规范,统一制作。先后完成了公司企业愿景理念宣传牌、楼层指示标牌、科技楼墙体大型组合标志、车棚、门口理念宣传牌等,统一了经销商门头,重新制作了大型户外广告牌、公交车广告、手提袋,财务部在各种财务单据上加重工和风帆组合标,重新制作了大型文化理念宣传牌、公司宣传橱窗等标识整合。2010年公司还将改进工作服、进行公司总部道路命名征集活动、设置道路户外指示牌和路灯竖旗,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打造了“和谐一家、事争一流”的团队精神,员工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变为自觉行动,以企业的持续发展为自己的最大利益,共同追求着“创建中国第一、世界驰名的蓄电池公司”的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公司加速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风帆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历史将证明,风帆公司会具备快速发展的整体优势,做出应有的社会贡献。
7.剪纸在经济生活中的继承和发展 篇七
(一) 剪纸的概念与类型
剪纸, 又称刻纸, 是一种流传极广、经久不衰、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它是以纸为加工对象, 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的艺术创作, 通过融入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世世代代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释放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和历史特有的魅力。据考证, 剪纸最早出现在商代, 当时主要是以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为载体, 直至汉代出现纸张, 剪纸才得以广泛流传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深受人们的喜爱, 成为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时至今日, 剪纸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以其独特的构图方法、夸张的造型手段、丰富的生活内涵融入现代经济生活中, 为我们服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剪纸艺术也走出了国门, 进入了全世界人民的视线。
(二) 继承和发展剪纸艺术的意义
2009年9月30日, 中国剪纸艺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我们来说, 继承和发展剪纸艺术具有广泛的意义。
1.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然而面对科学技术的冲击, 传统文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发展就离不开创新, 尤其是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必须与时代接轨, 丰富其内涵, 发展其精髓, 这也就是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剪纸艺术的原因。
2.继承和发展剪纸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剪纸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升华而形成的民间艺术, 它流淌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血脉。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就来源于其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是我们国人的骄傲, 作为文化, 它具有一种精神力量, 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感情, 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传统, 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是凝聚各族人民的一条纽带。
3.继承和发展剪纸有利于青少年了解和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大国, 拥有华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却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被淡化, 取而代之的则是流行歌曲、西方文化和迅速占领地位的网络。青少年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 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继承和发展剪纸的意义就在于让青少年从小培养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更加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4.继承和发展剪纸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通过固步自封达到保全自身的目的。要想使自己国家的文化不被淹没, 就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国门, 在国际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让其他国家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通过继承和发展剪纸来打开世界的这扇大门, 是一条提高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确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
二、剪纸艺术在经济生活中的现状
(一) 剪纸艺术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举行, 我国开始迈入面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的巨大平台,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目前, 剪纸艺术已经运用到了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邮票设计、舞台背景、产品包装还是公交地铁站等处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渐渐陷入了一种信仰缺失的困境,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除了作为文化产业进行发展外, 更是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丰富国民精神世界和提高文化素养的作用。“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0年中国手工艺品市场前景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剪纸在国外市场已经获得认可, 出口将是我国剪纸产业的重点方向。在国内, 如京、沪等大型城市已经出现了相当规模的专业销售商店, 但在国内大部分中小城市仍是一片空白, 还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前景十分看好”[1]。因此, 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了解和发掘剪纸艺术的经济文化价值, 使剪纸艺术更上一层楼并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 经济生活给剪纸艺术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 经济生活是民间剪纸发展的一条路径, 给古老的艺术带来一片生机, 极大地推动了剪纸艺术的进步, 扩大了剪纸艺术运用的领域及发展空间。其主要表现是:
1.市场经济为剪纸艺术注入了新活力。经济的变革势必会带来文化的多元、审美的转变以及新观念的产生。中国的剪纸艺术家在借鉴传统工艺的同时, 发展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剪纸。与传统的剪纸依附于民间习俗不同, 现代的剪纸更多的融入了审美、情趣和创新, 无论是在用色上还是在块面的组合上, 都体现了当代艺术家的个性。比如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的作品就构图大胆, 人物形象饱满, 色彩鲜丽, 为传统剪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打破了以往单纯靠模仿来传承剪纸的传统。
2.经济的发展为剪纸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文化产业伴随经济一起走向繁荣, 剪纸艺术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了解剪纸。如今, 将剪纸元素运用于服装设计、室内装潢等方面渐成时尚。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剪纸也因此步入了以欣赏为主的层面, 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产品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3.经济生活为剪纸艺术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湖北孝感剪纸在生产制作上, 采用“公司+基地+家庭+个人”的运作模式, 严格按照传承的技术要求, 在设计、雕刻、剪裁、装裱的手工化制作上严格把关, 进行特殊包装, 制成商品, 完成生产性保护, 再进入市场。产业化之路, 激发了剪纸艺人的热情, 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培养了后继的剪纸人才。同时经济带来的技术上的进步也为剪纸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利用计算机辅助创作、简化剪纸的制作过程,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网络时代已经成为剪纸在继承和发展中的一个新方向。
另一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 剪纸在经济生活中的继承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剪纸艺术的纯粹性面临着考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有些剪纸艺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 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而不顾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民族风俗, “一味追求照片般的写实效果, 基本上脱离了民族的血缘关系, 失去了剪纸率真的魂魄灵性, 而变为纯粹的商品了”。[2]长此以往, 剪纸产品的价值将逐渐下降, 甚至会毁坏民间剪纸的声誉。
2.剪纸艺术缺乏法律保护。目前, 我国对于剪纸艺术的保护和利用还处于初期阶段, 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剪纸市场也存在许多的不规范。剪纸创作者用心血创作出来的作品在流入市场后被大量地复制和剽窃, 盗版问题严重打击了剪纸创作者的积极性。保护剪纸艺术家的合法权益,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制度, 是目前促进剪纸艺术继承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出现断层。以往剪纸多是依附于民间习俗, 是农耕社会中的劳动群体所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农民工开始进入城市以寻找更好的出路, 使得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老一辈的剪纸大师虽然怀有一身技艺却因为找不到传承人而陷入困境。再加上剪纸的经济价值有待提升, 剪纸创作者无法通过这门艺术谋生, 这些都使剪纸艺术无人传承的问题愈加突出。
三、剪纸艺术在经济生活中继承与发展的对策
(一) 提升经济价值, 加强宣传
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软实力的提升, 剪纸要想在继承和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经济价值。转变剪纸的发展模式, 改进剪纸艺术的设计和制作工艺, 整合资源, 打造剪纸艺术的品牌效应, 扩大市场竞争力等方式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剪纸的经济价值。加强对剪纸艺术的宣传能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种文化, 喜欢并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剪纸演艺队, 开展各项剪纸大赛, 使用报刊、纪录片等直观的方式将剪纸艺术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是让剪纸在交流中不断发展的方式之一。
(二) 发挥政府“有形的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剪纸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感染了一些功利性, 真正的民间剪纸已经变得越来越珍贵。因此, 为了防止艺术被市场化腐蚀, 剪纸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保驾护航。“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存在反向关系”[3], 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保护剪纸艺术的第一步。第二步, 加强对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权保护, 出台相关的可操作的防护方案。政府应该认识到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 突出不同文化的特色, 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播机制, 才能切实保护剪纸艺术的本真。
(三) 大力培养剪纸艺术接班人
目前剪纸市场缺乏人才, 剪纸协会下的很多剪纸艺术家都呈现出松散的状态, 只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问题。我们应该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并作为加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来拓宽剪纸的人才培养, 以人才培养的创新来促进该行业发展。同时, 我们应该对从事剪纸这一行业的人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 使他们在通过剪纸艺术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最后, 要想把剪纸艺术发展得更好、更广, 我们必须加强剪纸协会等组织的管理, 通过行业内的制约实现剪纸艺术的长远发展。
(四) 将剪纸艺术推向国际舞台
多文化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艺术不分国界, 剪纸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应该走出中国, 面向世界, 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要想打开国际市场, 剪纸艺术必须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以精湛的技艺提升自身的品质和文化价值, 但在接受和包容其他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要防止被同化。剪纸艺术只有在各国文化中保持自己的姿态, 体现出自身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 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争先。
目前剪纸在经济生活中的发展, 国内艺术家普遍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努力回归原始, 力争呈现出一种原生态;有的则是传统+现代的模式, 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从而展现出一种‘新’文化”[4]。本文认为, 首先, 探索剪纸在经济生活中的继承和发展的道路, 有利于增强剪纸艺术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保持剪纸的原生态还是进行创新, 最重要的都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发展中保持其精髓, 寻求突破。其次, 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依靠口号, 而是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 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只有通过完善一系列相应措施, 才能帮助我国剪纸艺术保持活力, 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 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向上。
摘要:剪纸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展现民族精神与民俗风情的一种艺术语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剪纸艺术开始逐渐从生活走向市场,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给剪纸艺术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广阔市场、发展了新的经营理念, 另一方面也使剪纸艺术面临着纯粹性的考验、法律保护的缺乏、继承和发展出现断层等问题。我们可从宣传、政府保护、培养接班人等方面, 促进剪纸艺术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剪纸艺术,经济生活,继承,发展
注释
1[1]尚普咨询:剪纸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经济网.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112/12/t20111212_16686770.shtml
2[2]段军.对山东威海剪纸艺术的思考[J].作家, 2010 (18)
3[3]谷继建, 何独明, 李景国, 颜珂.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向关系研究.山东社会科学, 2007 (04)
8.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篇八
关键词:传统文化;廉政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既要充分挖掘、积极提炼当今社会生活中勤政廉政方面的先进典型和文化现象,又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地借引健康的外来文化,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更要大胆扬弃,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本土的传统文化。从而构建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廉政文化,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本着这一认识,笔者试着就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以扬弃的观念继承批判传统文化这一课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坚持倡扬传统文化中“修德养性”的理念,在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突出强调增强“自律”意识
古代中国,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布衣民”,都十分重视个人德行修养。孔子说:“修己以敬”,意思是说,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情,而且强调:“修己以安百姓。”他认为只有修养成高尚的品德,才能使百姓得到安定。“养德”、“修身”、“慎独”、“自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警言,都是提醒自身,告诫他人,特别是为官从政拥权者,更要修身养性,提升道德,在利欲面前“独善其身”。这种道德规范为各阶层人士所推崇,为历代清官雅士所效行,封建士大夫的那种“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取向,以及“吾日三省其身”的自我解剖、自我约束的精神等等,对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依然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我们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传统“自律”美德的播扬,通过廉文荐读等形式,帮助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读书思廉,汲取传统廉政文化精髓,不断增强自律意识,提高“免疫力”。
二、坚持倡扬传统文化中“官德建设”的思想,在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突出强调发挥“表率”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官德建设”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益经验,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伦理基础。在封建皇权社会中,“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大公无私”等等,都是历代评官论绩的标尺,这些思想强调的都是一个道理——表率作用。因此,我们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十分注重对党员干部表率意识的灌输和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突出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党纪国法,发挥好表率作用。领导干部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风口浪尖,接触面广,受到新观念的冲击最强,经受的诱惑也多,因此,领导干部思想上必须设有“过滤器”和“防护墙”,分清是非,扬弃取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以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感召和影响身边的人。
三、坚持倡扬传统文化中“崇清扬善”的趋向,在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突出强调树立“典型”示范
养廉宜俭,崇廉倡洁,虽然古人崇尚个人修养,重视官德建设,但也并没有完全为统治者所实践,以致出现了《官场现形记》中所述的那些黑幕场景。翻开数千年封建历史,看到的依然是贪官如林,腐败盛行,也不乏明镜高悬,清官辈出,正反两种典型俱有。
在大力加强廉政建设的今天,仍是廉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反腐倡廉的强大精神力量。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典型导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教育性,诚如是我们建设廉政文化确实需要选择运用传统文化中“清廉典型”开展正面教育,运用“贪官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与此同时要注重挖掘当今社会生活中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让其爱民之情、为民之举、富民之策、律己之行令全社会为之动情,从而形成弘扬正气、尚廉倡廉的社会风尚。要注意用现实生活中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违法违纪者的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在财、色面前坚守气节,一尘不染。
四、坚决摒弃传统文化中“尊卑等级”的观念,在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突出强调加强“法制”建设
我们应该看到,尊卑等级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这为历代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留下了思想和体制上的桎梏,我们分析当今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时,往往将其一概归咎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其实这些思想在中国君主专制的社会由来已久,正是基于这些思想,才使统治者和官吏们极尽挥霍、奢侈无度之能事,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这种消极的文化影响,在如今法制社会中仍有不小的市场,现存的腐败现象也明显打上了等级观念等封建社会的烙印,这就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特权专制必然导致腐败。当今社会党员干部中出现的种种特权现象,以权谋私,以权压法,贪赃枉法,贪污腐败等现象说明宗法观念、等级思想有所抬头。“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囿于物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能仅仅单靠“自律”,把希望寄托在领导干部自身的觉悟和良心道德上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灌输这种意识,通过廉政文化建设落实这一思想。加强和健全法律法规,用制度和法律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使其“崇畏”。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已成,无畏则从其欲而及于祸。”党纪国法作为党的利益、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神圣不可逾越的,不论职务多高,权力多大,法纪尊严不可亵渎。有了健全的法制,使党员干部有所畏,就能使其正确对待职务和权力,管住小节,挡住诱惑,规规矩矩,正正派派。
传统文化是廉政文化产生形成的重要历史渊源,也是当今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取之不竭的珍贵资源。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扬弃的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廉政文化必然会枝繁叶茂,党风廉政建设必然会成果丰硕。
参考文献:
[1]居继清.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2010(03).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推荐阅读: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案 刘渊明08-31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继承传统节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09-18
在文化生活的选择中08-07
房产继承常识07-06
房产继承范文08-18
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08-04
领导在地域文化发展会发言07-16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07-31
继承传统 尊老爱幼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