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2024-07-10

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共12篇)

1.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XX镇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总结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实际意义。XX镇结合实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做好现代农业规划为抓手,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XX镇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概况

全镇共有现代农业项目 个,实际用地面积 亩。近几年,共招引现代农业项目 个,流转土地 亩。现已初步形成四个现代农业产业群—基本形成了“产业经营化,企业管理化,市场运作化,集约化发展”的新特色。

二、建设措施

1、强力招商引资,推进现代农业项目建设。

我镇牢固树立“项目为主,融资为本”的理念,紧紧抓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个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全力推进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目前已建成的高效现代农业项目有XX蜂蜜产业园、XX食品有限公司、XX葡萄种植园区和XX基地等。

2、加强组织领导,为现代农业项目提供优质服务。

为加强现代农业的发展,我镇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和项目服务。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分工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定点为项目提供服务。着重协助解决项目立项,工商登记、土地流转、农户拆迁、用工、用电、用水、通讯,道路建设协调以及项目规划设计论证、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咨询、筹资融资等服务。

3、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项目服务。我镇农服中心协助园区项目单位做好立项、用地、注册等相关工作,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各村也明确了项目服务专门班子,帮助投资者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加强结束服务,我镇农技部门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开展结对挂钩联系活动,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园区,深入项目、深入田头,为园区高效农业项目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三是加强信息服务。为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农业部门利用各种媒体搭建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同过广播和农业信息简报,对各园区项目主体提供生产、科技、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对外推介园区特色,扩大园区知名度。

2.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1 发展现状

蒲场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的西南面, 西与遵义市汇川区板桥、四渡、高坪、金塘等镇 (乡) 毗邻, 北靠枧坝镇, 南临遵义市汇川区、团泽等地, 总面积136 km2, 现辖8个村居社区。截至2015年底, 全镇常住人口约3.9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 非农业人口2 704人,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875元。全镇耕地面积21.3 km2, 粮食、蔬菜规模经营面积3.2 km2, 占耕地面积15%。2016年全镇农业园区计划投资共计1.97亿元, 涉及药材、花卉、养殖、种植等领域, 在规划、定位、特色方面的标准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镇5年间共流转土地6.7 km2, 特色种植农产品主要有白茶、黄金茶、花卉药材、无公害蔬菜、精品水果等, 总面积约4 km2, 以“现代高产、农旅整合”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一直以来, 蒲场镇党委镇府按照“产城融合建设城镇, 山水融合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 努力把蒲场镇打造成为“山水田园小镇, 宜居宜业之城”。现已形成镇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财政收入显著增加, 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的良好局面。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十二五”期间, 虽然蒲场镇大力实施烟水配套、河道治理、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石漠化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 基层村级管理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陈旧, 无法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农业减灾抗灾能力还比较弱。

2.2 农技队伍建设亟须加强

一是缺乏复合型人才。虽然蒲场镇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对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较为擅长, 但对于市场的研究、农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策划方面、加工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则较为薄弱, 对生态农业发展要求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有机协调发展起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撑, 导致园区知名度和品质不高, 经济效益不理想[3]。二是技术员发展空间不足。技术人才有被借调到其他部门的现象, 留不住、招不来等问题也较为突出。三是农民自身条件有限。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从业人员年龄偏大, 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全镇农村妇女、儿童、老人在家留守较为普遍, 他们难以接受现代科学种植技术, 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理解较为缓慢, 不能完全适应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

2.3 核心支撑产业亟待建设

一是尚无深加工企业及产品。都是以销售初级农畜产品为主, 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品种很少。而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才刚起步, 还未建立起自己的拳头产品, 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统一链条[4]。二是涉农企业的规模还不够。品牌知名度不够响、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强、农产品的直接吞吐量不大, 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三是本土家庭农场有限。历史经验证明,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模式, 从长远来看, 农业园区经营主体应在资金、政策、技术上重点培育本土家庭农场[5]。

3 发展建议

3.1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是提高扶持力度。以“坝区抓高效、山区抓特色”为总体要求, 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快速完善建设规划, 重点推进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 高标准建设农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资金补助, 适当减免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 免去农业园区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三是加强宣传推介。重点推介农业园区及特色农产品, 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 推进农业人才队伍培养

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组织休闲农业企业到优质的园区参观学习, 从而提高服务水平。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 同时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健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6]。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力度。通过试验基地的建设, 创造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通过改革分配制度, 营造吸引人才的生活环境;不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学习, 促进农业科技园的整体发展[7,8]。

3.3 加强农业园区经营主体培育

一是要大力引进培育和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企业。形成企业相互联动、项目配套带动、各级产业互动的企业集群, 吸引更多资金、人才等重要资源向农业园区集聚。二是要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重点打造和发展运营机制完善、示范带动能力强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培育多种经营主体。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建立起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的多元化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并存的局面, 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5,6,7,8,9]。

3.4 提升农业园区自身管理理念

一是对内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链接关系。通过“农业园区+龙头企业 (或合作社+基地) +农户”, 使“土地流转受益、产业前端受益、保护价格受益、利润返还受益、务工就业受益和股份合作受益”的观念深入农民群众, 延长农业产业利益链, 深化群众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程度,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内部结合多数农户的资源, 并将资源妥善规划与利用, 达成各项资源的最佳配置, 提高农村的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对外寻求产业整合。正确分析农业园区在产业内所处的地位, 依据需求在产业内外寻找协调、结盟、整合、合资等经营上的链接, 把园区发展和市场需求、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才能达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效益共创的生态链, 有助于建立持久性的竞争地位。

3.5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模式

一是加大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通过微储、氮化等方式进行处理, 把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秸秆, 便于畜禽的消化吸收, 实现资源在种植业和养殖业间循环利用。二是加强农牧产业结合。在养殖场推广沼气池建设, 利用沼气、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替代农药、化肥,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 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0,11,12]。

参考文献

[1]刘妍佼, 宋士清, 苏俊坡, 等.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特征、功能、类型研究综述[J].中国园艺文摘, 2015 (2) :45-47.

[2]罗睿, 何腾兵.贵州典型现代农业园区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天津农业科学, 2015, 21 (10) :39-41.

[3]俞美莲, 马莹, 董家田, 等.国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农业学报, 2014, 30 (6) :7-12.

[4]杨步银, 滕清, 徐丽萍, 等.南京六合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与发展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 2015 (2) :51-53.

[5]孙秋, 王天生, 何成文.贵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贵阳市、贵安新区的调研[J].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 (9) :218-222.

[6]邢亚静, 申潞玲, 王石宝, 等.山西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朔州市建设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J].山西农业科学, 2008, 36 (11) :3-13.

[7]顾金峰, 程培埋, 储宇奇, 等.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 (12) :501-504.

[8]昌正华, 周冰峰, 周正平.以创建市级农业园区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J].中国农技推广, 2012 (7) :11-12.

[9]许萍.绍兴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3 (5) :618-620.

[10]韩金龙, 段友臣, 邓鹏, 等.济南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 (1) :152-154.

[11]寇冬梅, 朱江, 张琪, 等.贵州循环农业建设现状和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27) :9612-9613.

3.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自 查 报 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全县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项目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镇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经自查自评,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底我镇共有8村一社区完成了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配备了管理人员9名。并于今年上半年对我镇新建村组织活动场所的五个站点进行了搬迁。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落实责任

为切实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规范化运行,使群众真正受益,我镇要求各社区(村)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和富民强镇的战略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在人力、技术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持,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抓典型,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及时解决问题,搞好督办落实。各项远程工作周密安排,有条不紊,远程教育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快速开展。

2、加强督导,解决难点

为了确保设备运行质量,减少工作难度,针对工作中容易出现的诸多问题,我镇采取“立即汇报、乡镇自助、售后求助”的方式,保证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搞好典型经验的总结,探索思考如何真正

抓好远程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一套实用的长效机制。为保证远程教育工作能够真正用得好、发挥作用,我们根据实际,就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重点村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督导,切实保证全镇远程教育工作一盘棋,有效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重点自查项目

1、站点设备完好,安装规范,个别村的远教电脑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在修复后用不了多久又瘫痪掉。

2、今年下半年对我镇各站点的播放管理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还是有个别的站点管理播放员对远程教育的熟练度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3、有部分村的制度、标识牌未上墙。

4、每个站点课件存储丰富,并分门别类的存放,且都存有创先争优类节目。

5、播放登记手册记录完善,保存整洁妥当。

6、档案资料完备规范。

四、发展方向

4.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四

1.1概况

1.1.1项目名称:XXXX镇设施农业小型保鲜库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在三个设施农业标准园,新建功能齐全保鲜库3栋,每栋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

(2)电力线路架设3公里;

(3)保鲜设备3套;

1.1.3项目建设地点:XXXX镇。

1.1.4项目总投资:110万元。

1.1.5建设性质:新建。

1.1.6项目管理单位:XXXX镇。

1.1.7项目建设单位:XXXX镇。

1.1.8项目建设年限:2013年。

1.2项目背景:

XX镇是一个城郊镇、交通重镇,镇区位于XX以东11公里处,东距国家一类口岸阿拉山口63公里,市口岸到XX经过的唯一乡镇,XX民用机场距XX镇区5公里,省道S205线、县道X201线穿境而过。全镇辖区总面积750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1832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58.2%,耕地面积136229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镇因地制宜,利用特殊的区位有十分,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适应市场,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优势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项目,现已建设施农业标准园3个,有蔬菜大棚318座,是可期的州、市新鲜绿色蔬菜供应基地。

XX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2012年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0614元,较上年增加1500元。

1.3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1.3.1 地理位置

XX镇是一个城郊镇、交通重镇,地处东经82°12′37″-82°20′26″,北纬44°54′11″-45°00′53″之间,海拔475米。镇区位于XX以东11公里处,东距国家一类口岸阿拉山口63公里,是口岸到XX经过的唯一乡镇,XX民用机场距XX镇区5公里,距XX火车站40公里,省道S205线、县道X201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产品运输便利。

1.3.2 气候

项目区属温带干旱荒漠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界线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剧烈。太阳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适宜种植喜温作物。全年可照时数4444.4小时,实照时数2838.9小时,作物生长期2000小时,全年平均气温6.7℃,年极端最高气温42.6℃,年极端最低气温-35.0℃,最冷一月平均气温-18.1℃,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5.3℃,多年平均积温3959mm,空气相对湿度64%,蒸发量1917.9mm。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体开始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

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为此,党的十八大和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都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业改革,大力发展农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新疆农业发展速度慢,大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果蔬产业仍采用传统种植模式,品种层次较低,经济效益差,集约化经营程度不够,年年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究其原因,除经营水平,管理模式和加工技术外,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差,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夏季果蔬产品过度膨胀,供过于求,造成极大消费,冬季果蔬供不应求,产供销矛盾突出,产销明显失衡等原因。

为此,XX党委政府积极响应XX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号召,目前,XX已建设施农业标准园3个,有蔬菜大棚318座,但蔬菜出棚后的储存和销售问题是重要环节。目前XX镇保鲜设施严重滞后,只有传统的地窖式保鲜,在冬春季节蔬菜供应淡季,由于没有保鲜库,蔬菜的保鲜期短,菜农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中间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满足人民多层次需求,能实现反季节销售,则利润可观。因此,XX党委政府计划在三个设施农业标准园,新建3栋功能齐全蔬菜保鲜库。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可以调节蔬菜淡旺季的余缺,而且可以延长储存寿命,避免季节性过剩。解决了农民丰产而不能丰收的卖难局面,通过保鲜增值,农民增

收。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将带动周边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示范带头作用显著,市场情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政策优势

根据新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疆大力进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并决定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把绿色蔬菜业发展作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相关联的保鲜业也是重点发展之一,重点发展现代化保鲜库,促进新鲜蔬菜增值增效。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对从事保鲜业的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

2.2.2资源优势

一座面积560平方米的高标准温室大棚,预计年产蔬菜8000公斤,项目区现已建设施农业标准园3个,有蔬菜大棚318座,是可期的州、市新鲜绿色蔬菜供应基地。

2.2.3市场优势

保鲜库可将蔬菜储存反季节销售,反季节蔬菜市场潜力极大而且价格比当季高一到二倍,对于种植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1投资估算:总投110万元,其中:(1)在三个设施农业标准园,新建功能齐全保鲜库3栋,每栋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投资70万元;(2)电力线路架设3公里,投资10万元;(3)保鲜设备3套,投资30万元;

3.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1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申请专项资金100万元。

第四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1施工条件

4.1.1交通条件

项目区位于XX镇,距XX民用机场5公里,距XX火车站40公里,省道S205线、县道X201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运输便利。

4.2施工进度计划

2013年5月通过项目建议书审查论证并正式立项;

2013年6--7月完成工程施工图设计、设备订货工作; 2013年8--9月完成工程地建施工;

2013年10月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

2013年11月蔬菜贮存(投入使用)

4.3施工管理与竣工验收

4.3.1施工管理

本工程施工采用XX镇人民政府负责,指导工程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由质检部门和镇城建办进行质量全面监督和管理,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4.3.2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工程施工结束后,由XX镇人民政府组织各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工程验收后填写“工程竣工验收证书”,由验收组负责签字,加盖设计、施工、使用单位公章或签字,方可交付使用。

第五章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为我镇蔬菜种植户提供一个蔬菜贮藏的平台,杜绝商品供过于求时给菜农带来巨大损失,有效调节市场需求,同时保鲜库的建成将给菜农提供在合适的阶段售出自己的产品的机会,无形中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项目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和水平的提高,对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保障当地居民及其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六章结论

5.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法治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促进珠三角法治文化建设专项通知》的要求,现将我镇的法治文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重点工程,在召开镇法治建设大会上,镇委主要领导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部门单位把法治文化建设有机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丰富法治文化内涵,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法制宣传画形式,吸引群众阅读,有效地宣传了法律知识,大大增强了宣传的效果,通过普法专栏、专刊、专题节目、和悬挂横额、张贴标语、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对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转、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社会风尚。

二、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镇的法治文化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少数领导、部分核心职能部门对法治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法 1

治文化建设是软性任务,很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不如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那么容易出政绩。二是与我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三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在领导管理、经费保障上缺少规范的,过硬的制度作保障,随意性较大。同时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也不够。

三、进一步加强我镇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当前形势下,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增强人的需求、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充分利用优势,努力创作一些群众喜欢而且需要的优秀文艺节目,把法治的元素和思想融入其中,使法制文化变为大众文化。

(二)创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法治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注重在法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

6.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六

堵格镇地处鲁南山脉, 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农业镇, 面积191 km2, 平均海拔2 230 m, 距会东县城25 km, 辖20村85个村民小组, 人口2万余人, 其中彝族1 398人, 有耕地面积1 492 hm2。全镇产业链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畜牧业为辅, 经果林为补。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洋芋、小麦;畜产品有黑山羊、半细毛羊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油菜等。截至2014年底, 全镇农、林、牧总产值2.84亿元, 财政收入887.45万元, 人均纯收入1.05万元。

2 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农业技术推广缓慢。在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服务“三农”惠民措施的引导下, 农户增收愿望强烈, 但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 农户对市场形势表现出畏惧与担忧。想发展, 但不敢发展;想致富, 但不知道如何致富。同时, 随着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和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方式的调整, 原有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

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一是缺少人员。堵格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有编制21人, 实际在编人员11人, 被上级部门长期抽调3人, 实际在职人员只有8人。二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服务中心的人员中有6人是从部队转业进入, 有5人是从学校毕业回来就参加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 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 真正意义上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更少, 其中大部分农业技术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和创收工作, 没有时间学习新的农业科学知识。三是农业推广方法落后。堵格镇农业推广多借助行政力量, 推广操作规章流程简单粗化, 由农村的基层干部遵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 农民照章行事。

3) 发展现代农业体系基础差。堵格镇面积191 km2, 拥有20个村85个社, 仅有科技示范户60户, 产业园区1个。发展现代农业体系面临农户素质低、区域发展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小农思想严重等问题。

3 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出路

1) 强化队伍建设。一是要在人员配备上不缺编, 配齐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在人员招聘上给予政策支持, 引进一批懂技术、能干事、想干事、干得成事的年轻人员。二是加大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力度, 每年积极组织在职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学习不少于40学时以上, 每名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至少懂2门以上农业科学技术。

2)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 实现与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对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广农业技术工作要贯彻中央、省州县委、政府的政策, 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堵格镇农业农村方面的人才优势, 紧紧依靠堵格镇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培养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建设现代畜牧业发展产业园区、培育养殖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 辐射带动烤烟、畜牧业、中药材、林果业等支柱产业发展, 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如何形成产业增加收入等问题。

3) 狠抓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要紧紧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发展, 本着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原则, 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资源, 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 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目的, 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科技进村入户为突破口, 将农民科技培训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始终, 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入户率, 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 造就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4) 整合资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 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人事和财政方面由上级统一管理, 避免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过多干预。整合区域内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技术人才资源, 形成农广校、科技培训、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建设等科研教学与农业技术推广相衔接的模式。

5) 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拓展筹资渠道。目前,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最大难题是资金匮乏, 部分农技推广单位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在呼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 应拓展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来源渠道, 可以同相关涉农企业进行合作。

7.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七

根据《关于做好迎接省市抽查督导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准备工作的通知》(乳综治委„2010‟12号)精神、《XX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达标考核细则》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镇情

我镇是XX县三个瑶族乡镇之一,位于县城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64平方公里,辖区有七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总人口7354人,地处山区,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文化多元。

二、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情况

(一)领导重视

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由镇委书记XXX任综治委主任,下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由镇委副书记XXX综治办主任,XXX任专职副主任(副科级);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由镇委副书记XXX任主任,XXX兼任专职副主任,信访办主任XXX、派出所所长XXX、司法所副所长XXX兼任副主任,中心工作人员3人(其中综治办1人,1人负责反邪教工作)。此项自评7分。

(二)硬件配置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大门正上方挂 “XX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标牌,名称前缀中央综治委徽章,右下角置中心联系电话,右侧挂“XX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牌匾,中心总使用面积120平方米

中心设有以下功能区:

1、受理大厅。受理大厅设有受理总台和候访区,受理总台背景悬挂有徽章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受理总台”标识,候访区设有座椅;

2、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室、联席会议室;

3、集中办公室;

4、档案室。

中心配置的办公设备:每名工作人员一套办公桌椅;电脑2台;电话机一部;传真、复印、打印机一台。

中心使用电脑办公和管理工作台账。

此项自评12.5分。

(三)资源整合镇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实行集中办公,围绕中心工作,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司法所基础作用:司法所行政编制人员全部在中心办公;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分离;司法所在调处群众来信来访诉求中调解案件50%以上,起主导作用;按照操作规程,落实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

建立了以综治办为牵头,以公检法司和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行专项工作联合办理;中心下辖社区(村居)全部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

此项自评9.5分。

(四)工作流程

落实受理总台群众来访专人值班制度,随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诉求事项并做好登记;严格按照“扇形工作流程图”进行调解,;注重现场调解,对群众来信来访诉求事项力求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召集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共同解决;及时处理群众诉求,严格按照调处期限进行调处。

此项自评4.5分。

(五)制度建设

1、中心建立以下制度:

工作制度: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职责;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工作计划、总结和通报工作情况工作制度;定期分析评估和上报维稳及治安形势制度;矛盾纠纷、治安重点地区及治安突出问题排查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重大事件案件通报制度;重大问题责任倒查制度。

会议制度:中心办公会议;中心专题工作协调会制度;中心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

人员管理制度:工作岗位职责;工作人员守则;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2、制度公示上墙:

接访受理大厅悬挂中心工作职责、扇形工作流程图、中心成员组成网络图、服务承诺及联系电话。

矛盾纠纷联合调节室、联席会议室悬挂人民调解徽章、人民调解摘要、调解人员权利与义务、联席会议制度。

集中办公室悬挂维稳及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工作职责。办公室桌面防止工作人员标识牌,工作人员上班期间佩戴工作证。

此项自评7分。

(六)工作台账

启用《受理事项总登记簿》、《信访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交办、督办、销案通知书》、《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及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登记簿》、《会议记录簿》、《全镇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主要工作数据月报表》。

对矛盾纠纷调处实行一案一档管理,受理登记、调处协议书、当事人签字等集中一卷管理。中心形成的工作材料和台账簿册按要求分类归档,并根据市、县要求,制定了其他台账簿册。

此项自评8分。

(七)“六联”机制

矛盾联调:每月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并按时报送排查月报表;中心建立下访调处矛盾纠纷制度,领导定期下访,在基层、现场解决矛盾纠纷。

治安联防:组织指导各成员单位和社区(村居)完善治安防范措施,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管理。

问题联治:组织相关部门每季度排查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做好登记并按时向上级汇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采取综合整治和限期整改。

工作联动:建立并落实各综治成员单位在重要时期、敏感时期、重大活动及处置突发事件开展值勤备勤和预警联勤处置制度。

平安联创:积极开展平安乡村(无邪教乡村)、平安社区(无邪教社区)等创建工作。

流动人口联管: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刑释解教等重点工作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并制定相关帮教和管控措施。

此项自评8分。

(八)领导责任制和监督考核

镇委书记每月召开一次综治委员会会议,研究布置综治信访维稳工作;镇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到中心办公一次,亲自接访化解矛盾纠纷;兼任中心主任的镇委副书记每月有10天在中心工作。

建立了对中心成员单位和下属工作站的年终考评制度;建立

了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奖惩制度、考勤登记簿、工作日志、大事记等。

把中心建设和中心工作纳入了镇人大和纪检、监察的监查工作范畴。

此项自评6分。

(九)人员培训管理

中心工作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县局组织的综治、司法、信访、维稳等工作业务培训;中心自行组织中心干部、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中心工作人员均能使用电脑草拟文件、操作工作台账,并懂得相关法律政策和群众工作方法,参加县综治办组织的“应知应会应懂考试”。

加强队伍管理,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此项自评4分。

(十)经费保障

市、县、镇三级财政划拨专项资金保证了中心办公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顺利完成,并按标准安排中心日常运作经费;社区(村居)积极筹措资金完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此项自评7分。

(十一)宣传工作

制定了中心建设和中心工作的宣传方案;中心内部摆放有有关综治、信访、维稳、反邪教、普法宣传资料;设置有固定的宣传橱窗,以开展综治信访维稳反邪教工作宣传;在主要道路、公共场所悬挂标语、宣传画等,并向居民发放宣传册。

积极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本中心工作经验、做法,并每月向上级政法综治部门报送;积极向电视、网络等媒体提供宣传素材。

此项自评4分。

(十二)“六提高、六减少”成效

提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水平,减少群体性事件:自中心成立以来,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县法院受理本镇民事案件同比上年有所减少,本辖区未发生群体性事件。

提高打击防范犯罪水平,减少违法犯罪案件:自中心成立以来,收报治安、刑事有效警情少于上年,刑事发案率低于全县平均值。

提高打黑禁毒禁赌禁黄水平,减少黑毒赌黄危害:辖区无吸毒人员,无制贩毒窝点;打击 “六合彩”聚众赌博有力,无聚众赌博案件发生;无涉黄案件。

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减少非正常越级上访:为发生越级到省以上单位集体上访。

提高网吧管理水平,减少网吧负面影响:网吧管理规范,无黑网吧,未出现在校中小学生进出网吧情况。

提高打击防范邪教水平,减少邪教活动和邪教人员:本辖区无邪教人员。

此项自评18分。

(十三)特别加分

在市、县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重视下,我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总使用面积120平方米,超过本类镇街最低标准50%以上,此项加2分。

综上所述,我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自查总评分为97.5分,自评结果为优秀。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上,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重视做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各级有关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一定要把社会稳定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落实过硬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三是进一步创新综治维稳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现有的人才资源优势,管理好辖区内的社会治安问题。四是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对辖区内管理的盲区和事件多发地,加强警力,配置相关监控设施,对重点地域加强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五是进一步创新考核机制。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综治维稳工作的考评管理,明确责任,狠抓检查督促,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六是着力深化综治信访维稳的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巩固平安创建取得的成果,在运作中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措施办法,并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保持我镇“创平安、保稳定、促发展”的永久良好态势。

XX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8.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八

村级民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调研室: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镇部分村社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一事一议”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税改成果,又保障了村民实行自治,对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镇对农村“一事一议”、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 “一事一议”基本情况

XX镇共 个村委会,2010年全镇共有个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据调查统计,我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数共15个,项目主要涉及修建村组道路,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领域。我镇“一事一议”项目总投入元,其中,村集体积累为元,村民筹资和筹劳折资额为元。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元。通过筹资筹劳项目的开展和工程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和劳务,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发展,群众比较满意。

二、店子镇农村“一事一议”典型案例

在推进农村“一事一议”进程中,我镇各村委会积极响应,涌现出一些典型村庄。以A村为例,该村在“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过程中,村“两委”干部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和农村党建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一事一议”共投入元,其中村民筹资和筹劳折资额元,村集体积累 元。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该村党员带头,群众积极高涨,共挖平塘 处,机电井 口,修建村组道路 条。该村在“一事一议”实施过程中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在修建村组道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工程等方面工作突出,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党建工作,对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店子镇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镇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有事不议”或“有事难议”比较突出,议事程序不规范。在调查中发现,“一事一议”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有事不议”,就是不讲民主,不按规定程序进行“一事一议”。据调查,在已开展筹资筹劳的村中,议事程序不规范的村比较多。一些村干部独断专行,不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直接将预算方案报乡镇政府审批。当然也不乏“有事难议”的例子。村里为了办一件集体生产公益事业,要么开会时村民不参会,要么参会时只有部分

村民参加,特别是不直接受益的村民故意刁难,极力反对,从而形成“有事难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基层干部民主意识不强,村民对民主的认识不足,加上部分村干部的工作方法比较简单,使“一事一议”制度在实践中走了样。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管理上不规范,审批把关不严。政策文件规定,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应先编制预算方案,预算方案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再报乡镇政府审批。村申报预算方案时需同时附报筹资筹劳农户花名册和村民会议通过的情况说明材料。但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村组上报的筹资筹劳预算方案比较简单,有的甚至没有编制预算方案,或者预算方案未报乡政府审批。

3、财政奖补政策宣传不到位,监督管理乏力。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的一项新制度。为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利于激发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热情,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有利于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村民议事过程、政府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和劳务使用管理必须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三、对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几点建议

1、要了解民意,加强引导,完善好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真正做到“农民的事、农民议、农民定、农民管”。要加强引导,既防止有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又要使“一事一议”与农村结构调整和农村文明建设相结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解决的问题上。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认识。应利用各种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提高对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筹资筹劳积极性,促进农村集体各项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3、坚持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严格工作程序,规范操作。严格坚持“一事一议”程序是搞好“一事一议”的基础。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二要张榜公示;第三要召开村民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半数以上的代表通过;第四要报乡镇政府及县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第五要向群众公示筹资筹劳情况及财务开支情况。同时,要量力而行,分类指导,一切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

4、政府扶持,加大监管力度,严把审批监督关。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以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一

9.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九

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金马镇“十二五”规划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12月6日区委书记田蓉同志在调研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会上的指示精神,为在全区实现法治文化教育人群的全覆盖,结合我镇实际五年的法治文化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紧紧围绕金马镇“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围绕人民群众对法律需求的新期待,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提高法律素质服务。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基层群众法律需求,紧密结合全镇民主法制建设进程,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提高全镇广大干部 1

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围绕我镇的“马术文化”、“信息产业”的两大主攻方向,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学习宣传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基层民主自治,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法律法规。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区域文明程度,注重整合区域资源,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文化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和艺术工作者深入我镇社区和小区,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与法同行”服务全民大普法活动,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化的能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立足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化

“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能力;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完善法律“六进”活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利用各种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三、具体安排意见

(一)今年是“六五”普法法治文化启动年,建立一支特殊人群的法制帮教队伍,进行一帮一活动,建立回归驿站工作室已实施。(2001年)

(二)2012年是“六五”普法法治文化实施年,在我镇蓉西新城小区建立一支群众容易接受的法制文艺专业演出队伍;打造一支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队伍;建立“十分钟”法律服务工作站。(2012年)

(三)打造锦绣大道法治文化长廊和温泉社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并建立法治文化图书角。(2013年)

(四)在全镇建立8个村(社区)以“一村一律师”为主体的法治文化服务宣讲队。(2014年)

(五)巩固完善各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创建成果,收集整理整理相关资料,报送典型的信息,迎接“六五”普法法治文化创建工作的验收。(2015年)

四、重点普法对象和基本要求

金马镇区域内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是本镇“六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对象,要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善全镇领导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公务员法制培训和考核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完善推广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遵守法律,合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强化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村(社区)自治工作,促进和谐村(社区)建设,以“一村一律师”为依托,动员组织有法律专业的社会志愿者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建立志愿者法律服务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为居民开展公益性法制讲座和居民法治论坛等活动,为村(社区)居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制宣传资料和信息。充分发挥专职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推进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的相结合,增强广大村(社区)居民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重点抓好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六个一”建设,(一个村居民学法制度、一名法制宣传员、一个法律图书角、一个法制宣传橱窗、一个普法志愿者队伍、一季度一堂法制课)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引导和带动村(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提高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组织领导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法制文化教育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落实保障工作经费,把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抓好、抓实规划实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进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xx镇人民政府

10.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十

按照东综办[2007]14号文件的要求,我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对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汇报如下:

一、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2006年以来,我镇上下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结合镇的实际,切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密部署,并认真研究科学防控网络化,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扎实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我镇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为提高科技强警水平,我镇投入1200万元在全镇治安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点68个,企事业单位内部安装治安视频237个,基本上实现了镇区全覆盖,形成了严密的科学防控网络。我镇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发挥了预警、控制、取证、震慑、打击、疏导六大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自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共协助破案21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缴获物品金额约50万元。另外,我镇为了推进科技防控建设,加快了“小视频”工程建设和电脑报警系统装置推广。目前,我镇实行“小视频”建设的居民小区2个,共安装小视频数25个。

接下来,我镇将开展第二期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新增设治安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点52个,企事业单位“小视频”42个,出租屋、商业区等部位215个,规划财政投入1500万,争取在年底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已建设的视频数量不多,监控覆盖面不广,暂未形成相对有效的系统,效率有待提高;二是筹建阶段部门私人单位资金不足,影响建设工作的进程;三是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统筹规划;四是视频监控系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和培训管理制度,缺乏一套完整的日常运行管理机制和共享机制。

四、下一步规划:

力争在全镇各个重要部位、场所,人员密集区域,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由专职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使该系统在社会治安管理及其他社会综合管理方面得到充分运用,形成统一协调的动态视频管理、指挥系统。其中金融系统网点等重点单位周边、大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网吧、车站、医院等部位的监控点建设和维护工作由相关单位承担,居民小区和商铺等段点的视频监控点建设和维护工作,通过积极调动广大业主和受益人员的支持参与,探索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社会化,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XX镇综治办

11.xx镇农业工作总结 篇十一

2011年,在XX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目标。努力提高为农服务素质,提升XX镇农业总体水平,加强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建设“高效、生态、服务性”现代农业。今年我镇农业总产值预计约达xxx万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xx元,同比增长13%。现将一年来的农业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优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从抓优质服务入手,积极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各类扶农政策,印发政策资料,做好种植大户的直补和综合直补等工作,全镇可享受农民结合直补政策的农户达xx户,面积达xxx亩,资金约xx万元。其中可享受种植大户共xx户,面积达xxx亩,资金约xx万元。同时做好优质早晚稻种子、新农药供应,及时印发病虫情报及粮食生产技术意见。对为xx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提供“三新”技术,植保技术,提高大户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建立粮食高产丰产示范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三新” 技术广泛推广。春、秋、冬季防疫灭鼠工作:镇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专门买了灭鼠药,由驻村干部统一时间负责送到各村到户投放,全镇灭鼠覆盖率达95%以上,实行杀鼠剂监管专人负责制,没有发生毒鼠强中毒事件。

二、农民信箱工作

“农民信箱”在传递农业生产、科技、市场、政策信息和防御自然灾害、森林防火警示等公共信息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时积极发布买卖信息、最新农情等公共信息,充分发挥“农民信箱”作用。今年根据县农业局的要求,对原有农机大户信息进行了核对整理。一是将错误信息进行更正;二是删除因某些原因已经不再使用信箱的用户。

三、动植物防疫工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做好春秋两季畜禽防疫工作。为有效防止禽流感疫情在我镇的发生,根据我镇实际,把防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镇村两级防疫网络,做到全覆盖免疫,全覆盖预警,及时准确掌握动物疫情。全镇共为xxx头猪、xx头牛、xxx头羊进行了口蹄疫疫苗注射,为xxx只鸡、鸭等散养户禽类进行了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免疫率达100%。密切联合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有效预防了镇区范围内禽流感病的发生。

四、农经管理工作

加强农经管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配套制度,如村干部工资报酬,通讯费用、交通费用、村级公务接待标准等有关制度,有力地堵住了瞎支滥用的方便之门。XX镇自开展“三资管理”工作已有一年多时间,大大的完善了村级财务公开等制度。该管理系统,突出了农村“三资”管理的透明度,实现了“管理模式、办理流程、公开形式”的规

范统一。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检查各村村务公开栏,并督促各村完善公开制度。各村统一设立一个账户,实行备用金申请制度。

五、农机管理工作

注重安全生产,积极开展拖拉机安全学习制度、安全月活动,督促机手按时参加年度审验,并及时更新驾驶员管理台帐。今年全年安全无事故.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明确管理目标,落实专人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xxx份,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对群众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达到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的目标。

六、农业统计工作

我镇十分重视农业统计工作,镇政府特别配备一名农业工作统计员负责做好各类农业统计工作,及时上报平时报表及时召开农村年报会议,做好台帐资料,为镇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XX镇人民政府

12.XX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十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三门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最近,县委政研室会同县农办对小雄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项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载体。通过项目建设,对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实。“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是欠发达县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当然还要争取其它渠道的帮助,形成全社会共建的局面),但上级的资金支持多是跟着项目走。因此通过项目建设,能够有效地争取支农资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事、难事。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能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指标量化,有利于通过项目效绩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一些软指标进行了项目化,使其督有主体、查有内容、考有依据,并让农民群众看到新成效,感受到新气象。

(二)使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明确。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涵义深刻,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目标。但长期以来,上级政府的政策有很强的城市偏向,公共投资的重点是城市,而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多少公共财政雨露的滋润。这也就导致我县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逐步拉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各种资源开始重新转向农村(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村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经过长期自由化发展的旧农村要回到有规划发展的新农村上来,自然地,建设“摊子”铺得就很大,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成。这就启示我们,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要合理分解目标、确定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向前推进。通过项目建设,能使建设新农村的宏大目标变成一项项具体的行动,也能使我们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轻重缓急,进行分步实施,明确当前和长远的建设任务,做到相互衔接、有机统一。

(三)使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农民最讲实际也最讲实惠,只有通过摸得见的工程、看得见的成效,才能激发他们巨大的创建热情。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大而化之,搞形式主义,必须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扎实实地从实事做起,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真正的 “德政工程”。通过项目,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比如,小雄镇蜍下村“年内建成5座公厕”,“年内实现200米通村道路硬化”、“3年内解决老年公寓建设”等,使农民有一个具体可期的愿景去追求,为新农村工作集聚了人心,赢得了民心。同时,项目筛选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广泛征求、农民自愿、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选择适宜的项目和他们理解认同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更有利于发挥其主体地位,自觉地为新农村建设投工投劳。

二、小雄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小雄镇地处县城东南,濒临浦坝港,下辖29个行政村,全镇面积63.5平方公里,总人口2.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镇域山林面积5.21万亩,水田面积0.81万亩,耕地面积1.44万亩,旱地果园0.59万亩,滩涂1200亩。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村民大部分以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年人均纯收入仅305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1796元。广大农民想富盼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迫切。全镇干部群众立足镇情,统一认识,在项目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一)深入调研,精心策划,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建立项目库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小雄镇积极借鉴“项目推进年”活动成功经验,树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化管理理念,结合上级有关政策资源,重视项目的策划和细化工作。做法上,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与上下互动转变,由主要为争取上级资金向落实工作目标转变。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项目的排查、筛选和论证。小雄镇按照“群众需求定项目”的工作思路,向29个行政村下发了《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拟建项目调查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上门征询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集众人智慧,排摸梳理出本村拟办实事,明确项目目标要求、具体措施、实施时间、投资概算和资金渠道,并落实项目相应责任人。进一步发挥所驻村工作指导员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思路比较开阔的优势,指导帮助村里解决项目编制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切实增强驻村指导员业务水平,镇里还先后5次邀请了相关部门科室的业务骨干,对全镇40个驻村指导员及驻村干部,就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和编制进行了专题培训辅导,使指导员指导水准有了新提高,使各村在项目安排上与新农村建设方向、上级政策与资金投向对口衔接。如岙底村在项目初排中,光整治村建设项目资金预算就达200多万元,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2万元,许多村干部把希望寄托在上级的资金补助上,在这样情况下建设整治村难度可想而知。该村指导员朱汉利到任后通过对项目工程量、相关费率等重新论证和精心预算,最后缩减了资金50多万元,并在来源渠道上提出了四条解决措施:一是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争取上级资金补助;二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人均捐资300元;三是立足本村优势,发展长毛兔和茶叶产业;四是动员在外经商致富能人资助家乡新农村建设。以此进一步增强了整治村项目的可行性,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同时,镇里在汇集各村上报的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等4大类58个小项进行逐一细化,组织专门人员将上报项目进行再次审核和论证,对那些百姓共同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个村无法解决的而又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筛选进《小雄镇镇级项目库》。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年内、届内和“十一五”期间各村新农村重点建设项目,制订《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让各村明确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小雄镇各村初步确定的项目共678个,计划总投资5019万元,其中产业项目91个,投资2164万元;新村建设项目134个,投资2658万元;列入今年开始实施的项目共435个,投资1428万元。列入镇级项目45个,其中产业项目16个,新村建设项目8个,年内实施项目26个(其中年内需要完成的项目7个)。同时,积极抓住部门、企业结对帮建11个重点村的机遇,进一步做好与对口部门、帮建单位和企业的衔接和沟通,争取上级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二)加强宣传,深化认识,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综合工程。只有科学、全面地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实质,才能使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更好地体现“20字目标”。小雄镇党委政府从干部群众对新农村的认识实际出发,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项目建设就是政府行为”的思维模式,整合各种宣教资源,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意义、内容和相关政策的宣传,营造人人关心项目建设、支持项目建设的“大合唱”,真正让老百姓认识到新农村项目建设得益的主体是群众,是建设自己家园的善举,从而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充分利用第 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组织村干部参观学习示范村建设经验,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新农村项目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民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小雄镇各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设新农村难度可想而知,但没钱办事,并不(本文摘至:范文大全) 意味着无事可办。该镇积极立足现状,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努力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项目建设层次上,结合各村建设现状、经济实力、资源优势,将全镇项目分为基础性项目、提高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对于基础性项目,重点要解决群众目前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三清四改”、农业设施等基础项目。对于条件较好的村,鼓励其建设提高性项目,促进新农村建设标准向更高层次发展。如茂林村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已达到整治村要求,今年该村又通过安排建设市级一类基层文化俱乐部、休闲健身绿地、四级通村主干公路等提高性项目,向示范村方向靠拢。同时,结合各村实际,注重项目的开发工作,培育农村新特色,凸现农村新亮点。如塔坑村在柑桔种植规模和技术上做文章,争创兴津柑桔品牌;胡家峙村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扩大茶叶种植基地;岙底村利用自身山水地貌,发展多元化休闲农庄。在建设时序上,让干部积极性较高的村率先建设,让群众呼声强烈和群众广泛支持的项目率先建设。对那些意义重大、群众呼声强烈,但一时又囿于资金限制确实难以实施的项目,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列入项目建设长远规划或分阶段分批次逐步推进。由于各村发展的差距,项目建设必然也有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该镇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图大求快,盲目攀比。对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多安排一些要求较高的项目,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选择一些投入少、搞得成的项目,分期分步实施,不求“齐步走”、“一个样”。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鼓励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义务投工,用卵石铺路、筑花坛,用乡土苗木绿化……花小钱办大事,共建美好家园。

四)建立机制,加强协调,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为确保建设项目落实,小雄镇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项目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挥协调和组织落实。建立了镇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做到每个项目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镇党委政府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将以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及时反馈新农村项目建设进度、存在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还建立镇村两级干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商讨,提出具体对策措施和解决办法。各村建立了项目公示制,公开承诺项目实施和完成时间及相应负责人,自觉接受村民代表和群众的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三、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雄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对我县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项目化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相结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连,我们要完整地予以把握。但是在有些村,不少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 “刷房修路”、“村貌整治”,认识的偏差导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新村建设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误区。一些干部缺乏长远眼光,把建设的重心放在了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且易见成效的村庄建设上。认识的偏差或急功近利导致项目筛选的片面性,只局限于基础设施类项目,忽视了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化必须加强指导。新农村项目建设关键是要选准项目。选择正确的项目,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可以全面地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调研中,农村基层反映问题最多、争议最大的就是项目的确定。如在主导产业项目选择上,有些村民主张发展某一种产业、有些村民主张多元发展、有些则要求引进品种,实行产品改良。而农民往往是注重眼前利益,凭着自己的臆想,对项目可行性缺乏充分论证、对项目前景估计不足,影响项目的科学性。再者,由于部分农村干部和群众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他们借“古村庄、古建筑保护修复”之名,对那些保护意义不大的宗祠庙宇等项目修建的积极性较高。同时,项目一经确定,在投资概算上也难以合理把握、出入较大;资金来源渠道没经充分考虑,脱离当地实际。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造成了项目实施难度加大。因此,在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做好指导工作,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

(三)项目化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农村落后是多方面的,建设的责任重、任务多。如果急于求成,“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浪费人力物力,一事无成。因此新农村建设中要立足当前农村实际,突出建设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分清年内计划、届内计划和十一五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项目入手,重点优先解决好治水、修路、农电改造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内容,科学安排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对那些资金需要量较大而一时难以启动的项目可以列入长远规划,分期分批、有序推进。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考虑各村财力、发展基础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加重农民负担。

(四)项目化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突出位置。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不断强化农村的产业支撑,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生活宽裕”。在现实中,有不少干部群众由于发展思路狭隘,在产业发展和开发上缺乏有效办法,再加上产业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岙底村的“百亩茶叶基地”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耕作和有效管理,造成茶叶产量下降、质量偏低,效益下滑,影响了村民收入。为此我们建议当地干部把发展“茶叶基地”列入五年规划,并实行土地流转经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新农村建设如果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即使村子建设得很美,最终还是会落入“村美民穷”的“陷阱”。广大群众不仅会为建设新村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也无暇顾及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新农村项目编制要合理规划产业项目,突出“生产发展”这个核心。

(五)项目化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普遍比较短,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干劲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大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同时,由于许多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排定的项目无法开工,一些干部就过分依赖上级的补助资金,存在“无钱不办事”、“无钱办不了事”的观念,缺乏干劲和信心。

★ 峦庄镇督查工作总结

★ 村级进户路 沟渠项目报告范文

★ 项目路演策划书

★ 执行园长述职报告

★ 项目报告范文

★ 项目报告

★ 编辑部执行主编述职报告

★ 项目中期报告

★ 项目试运行报告

上一篇:我是一张课桌童话作文下一篇:离婚协议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