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

2024-08-08

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9篇)

1.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 篇一

X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卫应急„2017‟5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坚持依法依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卫生应急工作相关制度、标准、工作方案和操作流程等。

坚持科学有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卫生应急有序发展。

坚持巩固提高,从实际出发,夯实工作基础,鼓励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带动各地协同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规范化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县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应急处置、运行保障等相关制度更加完备,基本实现卫生应急平时准备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逐步形成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体系,有效满足我县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需要。

“十三五”期间,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以推行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管理和创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为抓手,从夯实组织管理基础、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增强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管理、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效能、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建设有序规范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技术储备、注重培训演练和公众宣传实效、提高突发事件总结评估科学性9个方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卫生应急工作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夯实组织管理基础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各单位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健全相应的领导和管理机构,配齐专(兼)职管理人员,并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单位、不同岗位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作出规定,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组织构架。县卫计委设立独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县疾控中心应设立独立的卫生应急办公室(科)或指定相关部门(科)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医疗机构和院前急救机构应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或指派相关部门(科)承担卫生应急工作职责。

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平时管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研究,谋划制订本辖区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专业机构和队伍的建设管理,合理设定考核的量化目标和指标,建立奖惩和责任追究制,推动和督促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理顺卫生应急平台体系运行管理。在卫生应急平台建设或升级改造中,强化顶层设计,逐步规范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标准;明确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平台运行相关人、财、物管理制度和平台操作指南,制订完善应急值守、综合监测、风险评估、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总结评估等工作流程,保障平台顺畅运转。

(二)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根据不同事件应对需要,确定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工作思路和原则,明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其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信息通报、重大事项研究等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则,确保机制有效运转。

明确机制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机制平时和应急状态下的工作内容、协作方式,着力加强事件防范处置、培训演练交流等合作,实现各成员单位职能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应急措施联动,提升事件应对和处置效能。

(三)增强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规范预案编制工作。预案编制遵循“风险管理”和基于情景构建的理念,针对突发事件特点、发生风险和可能造成危害,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对措施、处置流程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提高预案可操作性。预案内容突出针对性,使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的预案内容各有侧重,县级预案体现卫生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乡镇、街道预案体现先期处置特点;单位和基层组织预案重点规范本单位组织应对行动,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完善预案评估和修订制度。通过实战、演练等方式,定期检验、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完善修订,实现预案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辅助决策等新技术,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预案数据库,推进预案数字化管理与应用。

(四)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管理

完善监测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在探索使用媒体监测、数据挖掘等工具的同时,建立与之配套的信息报告制度;制订与本辖区自身实际需要相适应的监测方案,建立相关信息通报、交换和会商机制;针对发生可能性大或已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订应急监测方案,明确监测内容、频率、方式和报告规范;健全监测报告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敏感性和应急响应的及时性。

推进风险评估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风险评估工作,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根据需要可增加日常风险评估的频次;针对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后可能衍生、次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大型活动卫生保障等,组织开展公共卫生专题风险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实施及时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时,依法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卫计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或相关风险评估结果,通报辖区内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周边地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依法依规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适时发布健康提示,强化内容解读,及时做好风险沟通,尤其是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争取多方支持参与,有效防范或减少风险危害。

(五)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效能

依法规范应急响应的启动、展开和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县卫计委应当依据相关法规和预案要求,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提出应急响应级别及相关建议,报请县人民政府同意或者按照有关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卫计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建立应急响应组织架构,明确参与应急工作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和任务,有序开展应急处置。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根据专家评估意见,按程序终止应急响应。

针对重点应急响应措施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根据事件特点,制订完善应急监测、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病例转运、病例诊疗、院感控制、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风险沟通、心理危机干预、督导检查等工作方案,保障应急响应措施科学有效。

针对重点处置环节完善应对流程。根据事件特点,制订完善病例发现与报告、现场处置、标本采集和送检、病例确诊、信息报告和发布、应急科研项目启动、应急试剂药物和疫苗等的审批等工作流程,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保障应急响应处置有序规范开展。

(六)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建设有序发展

完善现场指挥协调工作。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分级响应原则,由县卫计委指挥协调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必要时成立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指挥机构,统一调度现场医学救援力量和资源,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学救援工作。

强化医学救援信息报告。明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报告责任,统一报告要素,规范报告内容,严格报告时限,归口上报渠道,并建立和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相互通报机制,迅速、准确掌握辖区内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

(七)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技术储备

规范和落实队伍运维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的运维监管,制订完善队伍人员配备标准、装备标准、平时管理、运维保障和评估考核等制度。从保障实战能力层面,落实好队伍建设要求,按照标准为队伍配备现场处置和保障的设施、装备,利用互联网等技术,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队伍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密切协作、新闻宣传等工作机制;完善表彰、健康安全和待遇等保障制度,增强队员荣誉感和使命感。

强化队伍现场处置能力建设。制定卫生应急队伍(含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中毒、核和辐射等专业)现场处置工作规范,提升队伍现场处置水平;探索建立针对不同应急任务的卫生应急队伍抽组模式,强化以不同作战单元为单位开展现场处置的能力。

加强专家团队动态管理。县卫计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库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专家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专家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咨询作用。

完善物资技术储备。配合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目录和规模,以及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的比例,建立健全物资轮储和调用制度,推动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物资综合协调和分类分级保障能力。强化系统内卫生应急物资技术储备和管理能力。

(八)注重培训演练和公众宣传实效

提升培训演练工作质量。制订完善各级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工作计划,明确培训演练的内容、标准和方式,组织编制培训大纲和教材、演练示范脚本库和案例库等,提高培训演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规范以实战为基础的卫生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别的实战演练和桌面推演。提高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开展卫生应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卫生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公众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针对各领域高危岗位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和各级各类学校等重点机构开展卫生应急基本知识、技能培训和教育。

(九)提高突发事件总结评估工作科学性

改进突发事件总结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总结评估制度,明确总结评估时间、对象、形式和流程,强调对应急准备和保障、应急处置措施、事件危害和处置效果的评估;加强对事件基本情况等信息的调查核实和事件处置全过程痕迹管理。完善评估方法,采用资料查阅、人物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形式,研究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工作机制。完善评估报告内容,客观描述事件发生、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应对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应对措施的专业技术、应急管理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效果评价,科学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持续改进工作建议。

重点加强事中、事后和阶段性评估。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持续监测事件规模、性质、范围等方面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应对策略和措施;在事件处置结束后,开展事后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定期对本地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开展阶段性评估,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四、主要措施

(一)实行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管理制度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县卫计委负责领导和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是实施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县卫计委实行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管理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作为卫生计生工作年度综合考核中卫生应急工作考核依据,并与卫生应急项目工作和评优等挂钩。具体标准见附件1。

(二)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创建工作 县卫计委积极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创建工作。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创建标准参照《安徽省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管理制考核标准》(附件1)执行;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创建评估标准和方法及各单位职责分工见附件2。

2019至2020年,省对市、市对县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创建进行评估。省根据工作情况对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创建进行抽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十三五”期间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任务。各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切实组织部署,以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为切入点,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不断健全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卫生应急工作水平。

(二)抓好贯彻落实。各单位要抓紧安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表、路线图,强化责任落实,大力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各项要求落地;要强化督导考核,加大指导力度,确保规范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形成推进合力。各单位围绕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任务要求,加强协作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工作衔接中的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为卫生应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 篇二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增强卫生应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面做好卫生应急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实现健康中国2020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条件。不断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切实加强领导, 突出“一案三制”建设的重点, 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常态管理,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目标要求。

二、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 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全面理解《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和对卫生应急工作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结合卫生应急工作实际, 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落实各项卫生应急措施, 坚持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组织《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题学习, 对从事卫生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情况的检查。不断完善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础,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应急专门行政法规为主体的卫生应急法律法规体系。

三、落实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 不断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

结合各地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 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中央、省、市 (地) 、县四级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机构的各项工作职能, 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 全面提高卫生应急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抓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的建设, 不断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 健全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建立健全现代科学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四、着力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 大力推进体系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

大力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强化卫生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 夯实卫生应急工作的基础。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注重平急工作并举, 做好应急预防准备;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提高快速应对水平;努力构建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五、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切实做好卫生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践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着眼于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立足于卫生应急常态下充分准备;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卫生应急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 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建设, 完善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推进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的完成, 逐步实现全国卫生应急工作联网互通;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协调调用机制,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目录与标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 认真实施卫生应急培训规划, 加强规范卫生应急演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监测预警和调查处理, 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和可利用资源数据库;建立客观、科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

六、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联防联控, 协调有序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建设。完善部门和地区间联防联控机制及内地与香港、澳门三地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 联合开展培训、联合演练和联合督导检查, 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共同协调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完善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机制, 动员全社会协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依法规范、及时准确报告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实施《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 完善信息管理, 健全信息平台, 快速信息分析反馈, 强化信息数据利用, 规范信息报告发布。实施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 编制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指南》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手册》, 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 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 动员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八、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对措施

深入贯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战略》, 切实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应对能力;抓好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完善国家病原微生物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 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鉴定和处置能力;做好中毒、核和辐射损伤等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反恐怖卫生应急、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卫生应急保障, 有效应对其它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九、认真实施《国际卫生条例》,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

3.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 篇三

尹力充分肯定了2011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的成绩,指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狠抓规划编制、“一案三制”建设、重点项目落实和事件处置,各项基础工作进展明显,应对事件的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尹力强调,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与发展要做到“一个把握”、“三个坚持”。要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及其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坚持“加快发展”、“平急结合”、“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国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会议期间,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广东五省市还分别就卫生应急培训演练、风险评估、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创新和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做了主題经验交流。

4.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 篇四

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属地管理”原则,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坚持市、区、镇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完成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办公室:

由办公室、质控办等组成,负责单位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工作;制订各类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培训、演练;对应急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负责收集应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按时向卫生局上报动态信息以及事件中病人资料的统计等。

(2)医疗救治组:

由医务科、临床各医疗科室、社区责任医师等组成,负责完成上级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并依法开展有关社区综合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医疗救治组下设由单位高职称、高年资、技术骨干等组成的一支应急医疗小组,承担应急救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负责对病例的确诊及其他技术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措施。

(3)物资保障组:

由后勤科负责应急物质储备;相关应急设备、药品的调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以保证应急处理紧急救治的需用。

(4)院感控制组:

由院感科负责院感监控,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杜绝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扩大事态发展;负责日常院感知识培训;组织开展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

三、应急报告与信息发布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专用设备,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与按临时疫情报告制度规定的日报或零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镇政府报告,同时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医院要做好四级信息报告网络体系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信息畅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不得随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四、应急处理

1、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医院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或按照规定将病人转送至指定的医疗机构。

2、医院应当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并按国家规定做好污水、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3、服从市、区应急指挥部的调配和指挥,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处理工作及配合街道、居委会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1、按照市、县政府卫生行政机构的指示,急救应急成员按时参加上级的业务培训,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流行病学调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项工作。

2、储备足够的应急预防救治药物、隔离防护用品和消毒药械等物资

3、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培训。

4、疫情报告管理组及网络直报员随时做好设备维护,保证畅通。负责登计、统计使用的本、卡、册。消毒组和综合预防保障等应急组织随时待命参加突发事件调查,救治等工作。

5、实行值班制,开通专用电话,做好值班记录。

6、建立奖惩制度,对参加突发事件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者,按条例规定追究责任,对拒绝接诊病人、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按条例规定,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拒不改正者下岗,报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取消执业资格。

六、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

1、利用黑板报、宣传画、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篇五

为提高建昌县中医院片区卫生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葫芦岛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昌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昌县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昌县片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等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演练目的提高建昌县中医院片区卫生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指挥、现场处置和医疗救援的应急综合处置能力,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减少人员伤亡和伤害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应急演练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组建应急演练指挥中心,中医院院院长任总指挥,负责片区演练工作的组织,分管公共卫生的副院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演练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安排。

三、演练形式

采取综合演练形式,按照应急演练指挥中心安排的演练方案进行模拟演练。演练前,参演人员必须复习好各自专业的操作规程,按照要求认真进行综合演练,达到预期演练目的。

四、演练内容

演练内容由建昌县中医院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片区具体情况需要,决定在突发传染病疫情、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食物中毒、突发交通事故等方面中选取一个项目进行演练。

演练中把协调指挥、快速反应、现场处置、病人转运、医疗救治、消毒隔离、自我防护、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作为重点演练事项。

五、演练时间和地点

演练时间不定,由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片区实际情况决定,每年进行1—2次;演练地点在演练前临时决定。

六、参加演练的单位

建昌县中医院中心卫生院。

七、演练经费

片区医疗单位自筹部分资金,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给以投入部分资金,再面向社会争取部分赞助资金。

八、总结评估

6.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 篇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等一些新的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不断发生,对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存在重大的潜在威胁!这些疾病目前虽在我中心没有发生,但一些传染病疫情暴发(如水痘、手足口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时有发生。目前又正值虹口区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对精神病人的防护工作也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确保一方平安,提高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已刻不容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决定举办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演练目的和原则

1、演练目的:

检验中心的应急组织、指挥协调能力。

检验中心社区科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

检验中心公卫医生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重点在应急响应能力、流调、个人防护三个方面。

2、演练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参演人员 社区科全体公卫医生

四、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 3月24日中午12:30-13:30。地点:胡家木桥路41号6楼会议室;

五、演练模拟内容

(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演练(桌面推演)

(二)模拟居委干部致电中心社区科精防值班医生,有一名线索调查阳性人员发生肇事肇祸倾向,值班医生了解情况后各项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后的响应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危险性评估分级;现场情况调查;后期处置报告共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分成四组:现场穿脱隔离衣,并由评委进行打分。

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科 2015/3/22

精防场景及涉及问题:辖区内岳州居委报告岳州路72号有一例线索调查阳性对象出现肇事肇祸倾向。

1、接报后值班人员该如何应对?

2、上门该做哪些工作?

3、需发放那些资料?

7.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 篇七

关键词:应急卫生物资,物联网技术,RFID,信息化管理

1 引言

目前,军队各级医疗机构研发的应急卫生物资管理系统在平时的存储管理和应急拉动中,未能实施对实物数据的自动采集、可视、定位和跟踪;各级指挥机关也未能从全局角度对装备物资进行科学的统一调配。应急卫生物资与“信息管理系统”及各级“指挥系统”中的诸多环节难以相互关联。目前所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只能以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其模式如图1所示。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向海湾地区运送了4万个集装箱,由于集装箱内的物资明细不清,有2.5万个必须由人工开封清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最终,约有1 600个集装箱遗弃在沙漠中。美国国防部吸取了海湾战争中的沉痛教训,在50多个国家的850个军事基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无线射频网络货物追踪系统,对物资数据信息实时自动采集、聚合、恢复与服务,使美国国防部的军需物资实现了全方位的可视化管理与控制。此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在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很好验证[1]。

我国“5·12”汶川地震中也曾出现过救援物资难以查找、救援物资消耗不易统计和信息系统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等诸多问题[2]。

本系统旨在解决“应急卫生物资”数据的自动采集、识别、定位、跟踪以及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保证指挥机关对各级“应急卫生物资”的统一调度与分配[3,4,5]。

2 物联网相关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1 无线射频识别(RFID)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地识别目标来获取相关数据。不但能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还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且无须人工干预。

2.2 车辆自动识别系统(AVI)

车辆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简称AVI,其核心技术是车辆的自动识别和自动判别。它基于有源RFID技术,包括车载和手持2种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出高速移动的物体(200 km/h),可通过GPRS等多种方式与系统控制中心保持通信联系或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并向指挥中心传输移动站的地理位置。

2.3 军事地理信息系统(MGIS)

军事地理信息系统(MGIS)是为国防建设需要编纂的某一地区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地理资料。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与分析,按统一规定和要求编纂而成。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的信息系统。

2.4 北斗-Ⅱ卫星定位系统(BD-Ⅱ)

北斗-Ⅱ卫星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天候快速定位、精度与GPS相当、安全可靠、保密性强等优势。

2.5 军事标图系统(MPS)

军事标图系统(MPS)将地形仿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融合,实现了二维平面图与三维立体图的有机联动。它使军事标图实现了三维场景下的实时标绘和态势推演,为指挥员在虚拟战场环境进行作战规划、辅助决策和指挥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3 系统设计架构

3.1 设计目标及基本思路

按照“十二五”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实现“应急卫生物资”存储实时可视、消耗实时可知、流向实时可控。基于物联网的核心RFID技术[6]、车辆自动识别技术(AVI)、卫星定位技术(BD-Ⅱ、GPS),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远程会诊网(远程会诊车)”完成“应急卫生物资”平时的库房管理及拉动时对物资运输的自动识别、跟踪和定位。各级指挥单位可以在网络的任意站点上根据权限对全局“应急卫生物资”按照需要进行统一调度、合理分配并对任何地点的物资实施可视化的透明管理。

3.2 系统基本原理

该系统是由读写器(固定式读写器、手持式读写器)、安装在“应急卫生物资”外包装上的电子标签、网络设备及其管理软件所组成。当使用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或携带电子标签的车辆通过事先设定的射频感应区域时,系统通过读取在电子标签上的ID信息得到关于该标签对应的物品数据信息,通过卫星定位获取移动物体当前所在位置,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实时地传入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

3.3 系统构成

3.3.1 系统硬件构成

系统硬件包括用户终端、局域网、服务器、RFID无源手持式读写器(UHF)、固定无源四通道读写器、桌面式编程发卡器、北斗-Ⅱ卫星定位系统、GPS、军事综合信息网固定站点、远程会诊网固定站点、远程会诊车、UHF线极化天线、915 MHz抗金属无源电子标签、915 MHz无源卡片式电子标签等。

3.3.1. 1 RFID无源手持式读写器

无源手持式读写器符合ISO 18000-6B、ISO 18000-6C(EPC C1G2)双协议标准,工作频率为920~925 MHz,标签识别距离最远可达7 m,可选配支持Micro SD卡扩展,可存储大容量信息、GPRS、无线网络多种功能模块。具有USB接口,既可插入U盘传输或复制存储信息,也可接入PC与PC交换同步数据,实现三方通讯,满足不同场合对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需求。8 h的电池续航能力,可在无供电设施的场合中胜任大负荷量的工作。

3.3.1. 2 固定无源四通道读写器

符合ISO 18000-6C(EPC C1G2)标准,其工作频率为902~928 MHz/920~925 MHz,读取距离为0~10 m(与标签及天线配置相关),读写器具有4个天线端口,可以自主选择所接天线的数目,端口的选择由射频开关控制,还可灵活地连接天线组成扫描通道。通过USB接口升级,更新到未来协议,并且具有多协议支持的扩展能力。

3.3.2 系统软件构成

系统软件由基于Windows CE 5.0操作系统运行在手持机中的“物资采集与识别读写子系统”、基于Oracle数据库的“物资信息管理子系统”和以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物资指挥管理子系统”等3个部分组成。

4 系统的功能与实现方法

4.1 物资管理定义的对象

(1)固定存储单位,包括库房、货架、箱和背囊等。

(2)移动存储单元,包括车辆、方舱、帐篷等移动载体。

(3)人员归属,包括医院、队、组(建制单位)、移动存储单元。

(4)最小逻辑单元,是指配置有电子标签的最小包装。如1个物资箱内原配有多种药品,但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将每瓶(或每支)药品都贴上电子标签。具体做法是在箱内分成若干个小包装用以装入某一类药品而形成“最小逻辑单元”。

4.2 电子标签的应用

4.2.1 915 MHz无源卡片式电子标签的配置

915 MHz无源卡片式电子标签的配置分2种情况:一是配置在最小逻辑单元上,标签安放在一个平面上且位置不能重叠,以免因读数据时发生干扰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二是配置在人员的臂章或胸卡的内部以供读写器识别。

4.2.2 915 MHz抗金属无源电子标签的配置

915 MHz抗金属无源电子标签的配置是固定在货架、物资箱、背囊、车辆、方舱、帐篷等载体表面。每个标签中存有1组ID号,其功能相当于安装于载体表面的电子装箱单。固定在货架上的电子标签中的ID号与放置其上的物资箱上的电子标签中的ID号一一对应。

4.3 平时应急卫生物资存储的RFID管理

(1)出入库操作。物资入库时,绑定在物资上的电子标签接收读写器发射的载波反射其ID,系统接收到信息后,根据在数据库中的字典数据分配该物资的存储位置,将物资的信息添加到入库表中,记录日期时间等信息,更新数据库。出库时根据ID标定存储位置为空,将物资的信息添加到出库表中,记录日期时间等信息,更新数据库。

(2)库存盘点。库存盘点是使用手持式读写器完成物资盘点功能。功能一是对货架与放置其上的物资箱进行比对。先将货架上电子标签中的数据读入读写器,然后再读入固定在物资箱上电子标签中的数据,两者比对后系统可自动查出不在货架上和放错位置的物质箱并进行自动报警。功能二是对物资箱与放置其内的最小逻辑单元进行比对。方法同功能一。盘点完成后处理发现的问题,然后同步各类信息。因为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以50~100次/s的频率进行通讯,且不接触被盘点物资,管理者只需使用读写器沿货架通道走一遍即可完成盘点工作,其工作效率是手工盘点所无法比拟的。图2为RFID技术对“应急卫生物资”平时仓储管理示意图。

4.4 拉动时“应急卫生物资”管理

拉动时“应急卫生物资”以箱、背囊为最小单位的装备,被自动识别属于何种建制单位(组、队、医院等)及何种存储单元(车、方仓、车皮等)。实现方法是将运输载体上的电子标签内容与装入运输载体中的箱、背囊上的标签以及人员佩戴的胸卡(臂章)中的数据相对比,及时发现少装或装错情况并报警提示。图3为拉动时“应急卫生物资”管理模式。

4.5“应急卫生物资”的数据上传

4.5.1 建立“应急卫生物资”属性字典库和公共图形库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规定的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代码,结合物资的基本属性,建立属性字典库。内容如代码、品名、规格、型号、单位、产地、体积、尺寸、质量、期效等。另外建立物资的图形库,内容与物资属性字典库的记录相对应。电子标签中存储的流水号(或ID号)指向属性字典库中的唯一记录。

4.5.2 数据传输

平时向上对各级单位的数据传输可通过“军事综合信息网”和“全军远程会诊网”的固定站点完成(如图4所示)。应急拉动时,使用车辆自动识别系统(AVI)对运输载体识别,通过北斗-Ⅱ卫星定位系统或GPS定位获取地理坐标。使用固定站点或远程会诊车向上级进行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各级指挥机关可通过“军事地理信息系统(MGIS)”和“军事标图系统(MPS)”实时标出“应急卫生物资”所处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7,8]。

系统采用了供各级单位使用的公共“属性字典库和公共图形库”,在电子标签中只存储1组简单的数字数据,其代表的意义由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来翻译。

4.6“物资指挥管理子系统”的应用

各级使用单位以“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通过“军事综合信息网”、“远程会诊网”的固定站点按照权限对任意地点拉动中的“应急卫生装备”做到实时浏览、查询和汇总。

4.7“物资信息管理子系统”

针对“应急卫生物资”管理的信息系统[9],各级单位开发的很多,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平时的管理系统大多是基于局域网,拉动时一般是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10]。功能上大同小异,一般都有“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盘点”、“期效管理”、“各类查询”、“统计报表”、“系统维护”、“抽组预案”、“文档管理”等。

4.8 采用的技术特点

系统对物资的出入库管理采用了多线程编程技术,实时处理出入库的电子标签信息,物资出入库可同时进行。系统识别出库和入库的RFID电子标签反射的信号,将其分别放置到数据缓冲池中,通过数据监视窗口看到进出库的物资信号流动态的变化。对数据库的数据更新设置了自动与手动2种方式。自动方式根据缓冲池中的数据量指针和定时间隔来更新数据库。手动方式则对当前输入和输出在缓冲池内的信息及数据输入和输出文件统一进行数据库更新操作,主要为减少短时间内大量物资出入库所引起的数据库频繁地更新。

系统采用了B/S与C/S相结合的结构体系,数据库的管理使用了C/S体系,远程服务使用了B/S体系,满足了一线库房管理的需要和上级指挥机关对前方物资储备情况的掌握。

5 结语

本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操作人员在不开箱的情况下可获得箱(背囊)内物资的详细信息。通过对电子标签的读取,自动识别出人员属于何种建制单位(医院、队、组等)、物资属于何种存储单元(车辆、帐篷、方仓等)。对物资存储的出入库、物品的定位、物品盘点以及物品的期效管理等都具有其时效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利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北斗卫星和GPS定位技术可获得拉动中“应急卫生物资”的具体地理位置,指挥机关可适时对物资进行统一调配。通过固定站点(军事综合信息网、远程会诊网)和移动站点(远程会诊车)实现下级信息数据上传和上级统一指挥的双向功能。数据库中“属性字典库”和“公共图形库”的建立,使电子标签的读写速度、向服务器传输数据速度及向上级单位传输数据的速度都显著提高。由于传输的数据只是一组组毫无关联的数字,保证了数据传输中的信息安全。

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将有效提升“应急卫生物资”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游海燕.美军卫勤信息化建设及其对我军的启示[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2):250-251.

[2]郑重,黄勇,陈洪军.灾害医学救援中卫勤信息化问题与建议[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0,12(1):31-32.

[3]邬小军,胡佳乐,徐志明,等.军队医院卫生战备信息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2-15.

[4]伍瑞昌,张晓峰,王政,等.我军卫生装备信息化建设[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0,12(1):32-34.

[5]傅征.军队卫生装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

[6]左娅佳.基于RFID技术的卫生战备物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发[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19-25.

[7]李永革,张岩.基于“北斗”的战场血液保障信息系统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92-93.

[8]李婵娟,李维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卫勤指挥自动化系统设计[J].实用医学杂志,2006,10(23):1 246-1 247.

[9]袁鑫,李力,张晓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08,3(6):38-40.

8.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 篇八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学校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学校师生员工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川教〔2014〕2号)文件精神和广安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的通知》(广市教办〔2014〕12号)相关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成立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富安(总指挥)

副组长:刘春华(副总指挥)

组员:卢成郑宗林杨文芳王方金胡春敏李平邵学平

二、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具体安排:

(一)演练时间:2013年4月底

(二)演练地点:校园内

(三)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及后勤人员

(四)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事故应急演练的目的在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事故发生的紧急情况下,学校创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值日领导、教师、重点部位负责人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做好事故处理的应急工作。通过这次演练,进一步提高学校应对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学生和教职工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事故应急演练的原则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事故应急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快速反应、协从应对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由学校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事故应急演练总指挥黄富安校长组织此应急演练相关领导、成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落实演练各岗位责任。

2、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1)演练工作分工:

指挥长:黄富安主要负责:a、全面负责应急演练工作;b、建议启动应急预案;c、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副指挥长:刘春华主要负责:a、组织应急演练工作; b、协调各部门工作;c、负责事故的调查及工作的策划。

(2)四个应急工作组演练职责:

A、综合联络组:杨文芳、李平。任务为:负责应急演练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演练工作进度,及时预测事故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医疗救护组和事故原因调查组。

B、医疗救护组:郑宗林、邵学平。任务为:负责联系、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中毒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

C、事故原因调查组:卢 成、王方金。任务为: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D、事故隐患排查控制组:胡春敏。任务为:逐人排查食用营养餐学生目前身体健康状况,并将排查结果报综合联络组。

(二)演练过程

1、时间假定在2014年4月25日上午,学生食用营养餐后,陆续出现头痛、呕吐、头晕、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人数达10

名。

2、班主任立即报告学校安办,学校安办接到报告后,学校立即启动《李子垭小学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事故应急预案》。

3、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力量把10名中毒人员接送到附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食物中毒人员的增加,及时上报教育局并拨打110。

4、封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现场调查处理。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6、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学生,做好登记工作,分析判断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对可疑中毒食品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中毒原因,做出现场消毒预防措施。

7、总指挥进行现场总结,并宣布演练结束。

李子垭小学

9.卫生应急技术工作方案 篇九

因本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业务运转困难,难以满足全县医疗保健业务开展需要和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经院务会研究,呈报县卫生局同意,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卫生专业人员,招聘工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理论考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招聘人数及条件

招聘人数: 临床医生3名、影像专业1名、护理专业

2、电脑收费员1名。

招聘条件:①政治思想素质好,综合素质高,在校或工作期间表现良好,未因违规、违纪、违法等受过相关处分。②学历与年龄:临床医生学历本科以上、影像专业大专以上、护理中专以上(含五大毕业生),能独立承担本岗位工作;年龄28周岁以下(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持有效执业证,且从事相关工作岗位3年以上者,年龄可放宽到30周岁,学历放宽到大专毕业。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二、报名:采取现场报名方式,凡符合上述报考条件的对象,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执业证等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以及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两张,于2013年6月25日前到**医院医务科报名,并填写报名单。

三、考试考核

1、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为临床、护理、影像专业知识以及电脑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考试时间:2013年7月4日上午8:30—10:30。

2、面试:原始学历本科毕业者加3分,面试时间2013年7月5日。3考试考核由**医院命题,县卫生局派人监考。

4、考试地点:医院五楼。

四、体检

按各岗位招聘名额1:1的比例进行体检,体检时间在考核次日进行,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器质性心脏病、神经或精神性疾病,乙肝“大三阳”者不予录用。

五、聘用

1、理论考试及面试成绩当榜公布。

2、理论考试和面试成绩分别按50%计算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聘用,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签订卫技人员聘用合同。

六、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公开招聘专业人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分管人事领导、局人事股和本院院务会成员组成。

七、工作纪律

招聘工作在县卫生局的全程监督下进行,严禁弄虚作假,杜绝不正之风的发生。

**医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领导小组

上一篇:中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参考下一篇:城管述职报告详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