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2024-10-25

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1篇)

1.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篇一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能进行米和千米简单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千米概念的建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从小到大说说这些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单位?

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

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

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那如果要测量骆驼到宁波的距离,用哪个单位合适呢?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二、新授

(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师:谁知道绕我们学校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那跑5圈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会出现2种答案:1000米、1千米)

师:你觉得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吗?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谁来读一读:读时区分1 千米和1000 米

个别读、全班读

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表示?(1 km = 1000 m)

4、绕跑道跑5圈是1千米,从我们骆驼小学到堰头王车站老师测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从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5、1千米是这么长,那谁来估一估从骆驼到贵驷大概是几千米?(3千米)

(二)千米与米的简单化聚

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千米,所以是3000米。)

个别说,看书上的想法,自由读一遍,全班读。

2千米500米=()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

(想:2千米是2000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

个别说,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2、试一试:

8千米=()米

6千米20米=()米

做于纸上,投影仪上反馈,指出易错处,6020米中的0容易落下。选一题说说想法。

3、刚刚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错,那米化成千米呢?老师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

4000米=()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面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

6000米=()千米

5830米=()千米()米

三、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作业本不小心打湿了,有些字看不清楚了,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它补上去吗?

冰箱高140()。

甬江大桥长约588()。

从骆驼到宁波的距离大概是14()。

2、真厉害。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在学习千米的认识,它们学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比一比:小兔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些难题,小朋友能帮它解决吗?

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千米675米。哪座桥长?

2)判断题:这是小熊的作业,请小朋友当当小老师,给它批一批。汽车每小时行60米()

3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6千米57米=657米()

3、小熊可真马虎,小朋友做作业的时候可别犯马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多少长的距离大概是1千米,那我们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几分钟,走1千米需要几分钟呢?下课或放学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或你的同学。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2.“千米的认识”导入片段及反思 篇二

课始,教师出示小红写的一则数学日记: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到文具店买了一个长24分米,宽8厘米,高2毫米的文具盒。背着5千克重的书包,骑着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回到家,我骑车一共行了3米的路程,真是累死我了。

读完这则“数学日记”,孩子们都笑了。

师:你们为什么笑?

生:哪有24分米长的文具盒,3米路程还骑自行车吗?小红把长度单位用错了。

师:同学们很善于发现问题!过去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师: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长,我们一起来比画一下好吗?

(学生用肢体分别比画其长度。)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帮小红修改一下这则数学日记,好吗?

生1:小红说她买的文具盒有24分米长,也就是有2米多长,太离谱了!文具盒高2毫米,也就是说只有2枚硬币这么厚,也不可能。我认为文具盒的长应该是24厘米,高2厘米。(学生边说边比画。)

生2:文具盒的长还可以改为2分米4厘米。

生3:骑自行车一共才行了3米的路程,不可能,一辆自行车都有1米多长。应该把3米改成3000米。

生4:我认为小红骑车行的路程应该是3千米。如果用3000米表示,数太大了,容易写错,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掌声响起,老师和同学们都向这位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

师:同学们修改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米”长的长度单位——千米。当我们要计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出于上述目标,我以一名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导入新课。学生通过辨别、修改,既复习了学过的长度单位,又很自然地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引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教学中,通过比画1米、1分米、1厘米与1毫米所表示的大约长度。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肢体也可用来丈量物体的长度。在使用长度单位时,我们先用手势比一比,可以获得直观形象的感受,提高计量的正确率。修改数学日记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把一共行的路程“3米”改为“3000米”,“3000米”用“3千米”表示的独到讲解,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放飞学生思维,激励个性表现,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也使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要计量两地(较远的)距离时。应当用“千米”作单位,让新知的教学植根于学生学习的需要之中,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融入新知的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

3.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和了解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预习学案: 1.我能填

2米=()厘米

300厘米=()米

5米=()厘米

2.在○里填上> < 或 =

5米○25厘米

400厘米○4米

362厘米○4米

3.我会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三.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小结。

四、课堂检测:

1、自主练习第1题。(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五、课后作业:

用分泌厘米去量一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六.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七、自我评价:

4.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篇四

在学习《了解千米》之前,利用体育课之便,我让学生首先感知100米的路程有多少步,在估计要几分钟,然后又让他们绕学校操场跑一圈,回来告诉他们一圈是200米,几圈是一千米?然后,让学生走一千米的路程,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1千米=1000米,这是一个规定了的知识,只要通过自学或讲授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记住就行了。学生通过课前的铺垫,已经初步了解了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因此能很快得出1千米=1000米的结论。但老师仅停留于此,没有想到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知识构建和记忆,如果问学生,你怎么知道1千米=1000米?你怎么记住1千米=1000米?你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这种深层次的追问,能帮助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对知识的把握和构建。

5.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千米的认识》教学计划及反思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测量铅笔的长度。

测量硬币的厚度。

测量课桌的高。

测量教室的长。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

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

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

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千米=1000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

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14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

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

1、例2的强化练习。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 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

6.《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7.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篇七

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忆几个常见的面积单位以及其含义,板书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 1公顷=100米×100米。随后,我再问学生:“有没有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平方千米”,也知道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

当学生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推导。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课堂中学生有点困惑,我提示学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公顷=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进行变形?这时学生受启发,变形计算如下:1公顷=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又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结论:1平方千米=100公顷,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经历推导的过程,体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再把他们的体验用语言描述出来。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这就是一种“体验”。但是,课堂中尽管体验过他们的推导过程,还相当一部分学生体会不到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究其原因学生的年龄小,另外像1000000这样的数学生还没有学到,根本不会读,再者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单位太大了,学生想象不到它们的大小。比如:我们的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多少个教室是1公顷?大约多少个教室是1平方千米?

8.2下3-2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八

青岛市实验小学 李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课前调查表、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故事《甜甜的梦》,学习了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这个故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Flash动画)谈话:听了后面的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2千米是多少米?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出小朋友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兴趣。借助金箍棒的长度变化,提出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该部分的设计承接了上节课的结束话题“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中。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千米”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了1千米长,直插到天上去了。(出示课件情境图)

谈话:对于“千米”,你有哪些了解? 预设:

生1:我知道“千米”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生2:我知道1000个1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有1000个1米。„„

(课件出示小博士的介绍: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谈话:孙悟空可以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长,那1千米有多长呢? 学生思考。(1)从体验中感知

谈话:我们一位同学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那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的总长度大约是1千米?

学生回答:1000个同学手拉手。

谈话: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场景。学生体会。

谈话:课前,老师还带领同学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

学生回答:10个。

谈话:对,就像我们课前那样走10次,5个来回,就是1000米。(2)从实物中感知

谈话:其实我们身边的建筑都有长度和高度,比如我们的教学楼的长约为100米,多少座这样的楼的长就是1千米?

预设:10座这样的楼。

谈话:我们青岛的颐中假日酒店高度约是200米,几座这样的楼合起来的高度是1千米?

预设:5座这样的楼。

小结:1000个1米是1000米,10个100米是1000米,5个200米也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课件出示并进行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谈话:请大家齐读。(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两个长度单位)(3)从生活中感知

谈话:课前同学们也做了一些关于“1千米有多长”的调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预设:

生1:我家离学校大约有1千米。生2:我15分钟大约能走1千米。„„

师补充:我们运动会场地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两圈半就是1千米。(课件出示运动场图片)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是这样表示千米的,瞧——(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千米”的事或物的图片)

谈话:千米还可以用字母km表示。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千米的方式? 学生交流。(4)回归情境感知

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梦中还梦到自己坐着热气球升到了1000米的高空中。现在关于1千米,你还想对它说些什么?

预设:

生1:1千米真长啊!生2:1千米真高啊!生3::1千米就是1000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学生对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主要分为两步进行:一是先初步了解“千米”,根据学生的举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含义,同时体会到“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二是利用多个角度来进行对1千米的感知,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感官上的感知,如“伸开双臂约长1米”“走100米的路程”,通过亲身的体验,运用迁移的规律来让学生推理探索出1千米有多长,然后再从身边给定的实物长度进行横向、纵向的估想,接着又引导孩子们交流课前自己完成的“小调查”,最后回归到情境中,让学生谈谈对1千米的感受,进而帮助学生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正确的估测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2千米是多少米?

谈话:了解了1千米有多长,大家再一起看,图中的小朋友还梦到自己坐着飞机升到了2千米的高空。

(课件出示情境图中“小朋友坐飞机”部分)谈话:2千米是多少米?(课件出示:2千米= 米)

预设:2千米是2个1000米,也就是2000米。谈话:同意吗?谁再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表达: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00米。(课件出示:2千米=2000米)

(课件补充题目:3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谈话:那3千米是多少米?9000米又是多少千米? 预设:3千米=3000米;9000米=9千米。谈话: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填? 预设:

生1:3千米是3个1000米,也就是3000米; 生2:9000米里面有9个1000米,也就是9千米。

小结并提升方法: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设计意图】绿点的问题是通过“1千米=1000米”的进率知识,进而来学习米和千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借助前面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方法的学习基础,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千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再次建立。

4.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谈话:经过本单元《甜甜的梦》这个故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都是长度单位。)谈话: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除了“千米”之外的各个长度单位吗? 学生根据自己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比划感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给“毫米、厘米、分米、米”排了排队,你能在这个队伍中帮助“千米”找到位置吗?

预设: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课件出示5个长度单位)

谈话:你们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毫米、厘米、分米、米”它们四个之间的进率都为10,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

(课件出示手指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五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与食指的距离较远,正好代表它们之间进率与其他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不相同,是1000的进率。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帮助学生对所学过所有的长度单位进行自主建构。通过课件演示,手指图的呈现,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明确除了千米之外,其他四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千米和米之间是千进制关系。这一点通过手指图中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利用拇指与食指的距离,很形象地让学生记住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了对长度单位的系统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基本练习:填一填 2千米=()米 7分米=()厘米 4厘米=()毫米 6000米=()千米

2.变式练习:在○填上>、<或= 8千米○6000米 4000米○4千米 1分米○5厘米 5毫米○5厘米

3.综合练习: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①一支铅笔约长15()。②数学书宽约2()。③一粒大米约长5()。④我们的教学楼高约20()。谈话:填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拓展练习

(1)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2)户外体验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的题目由浅到深,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借助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及它们间的进率知识,不断巩固练习,进一步建立了长度观念。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下图)

预设: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吧。

9.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49、50页 教学背景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内容。

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认识了米(m)、厘米(cm)、毫米(mm)3个长度单位。联系实际,认识米尺,通过测量常见物体等活动建立1米、1厘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初步会用米和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和画线段(限整厘米)。初步会用目测或不同器具,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大约几厘米或几米。

二年级:认识千克(kg)、克(g)2个质量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初步建立1千克、1克的量感。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根据前测分析:约有75%的学生对于“千米”这个新知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曾听到或看到过这个长度单位,并约有35%的学生知道“公里”就是“千米”。

2、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会看到或听到到用千米(公里)表示较长的路程,但学生缺乏对1千米长度的体验,因此建立“千米“的量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千米”的量感,并知道可以用步测等方法对长度进行估测。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观察、比较、猜想与验证等数学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千米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通过体验,建立“千米”的量感。

2、千米、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千米”的量感。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教材插图,校园内的操场图,校门外至车站的图片等和1千米的视嘉定区普通小学 2 频录像等。

2、小练习纸、小实践记录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学校操场的直道长大约为110( ); 小胖身高142( ); 一块橡皮的厚约12( ); 嘉定到上海人民广场的`距离为36( )。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并引发认知冲突,初步感知千米产生的必要性。】

3、 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建立“千米”的量感

(1)出示高速公路上的路程指示牌

从这些路牌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B A 化学工业区

用数射线表示:

(2)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千米=1000米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通过观察路牌标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通过“数射线”以数形结合的方式揭示千米与米的进率关系。】

2、体验1千米的长度

(1)算一算:①运动场的标准环形跑道,通常一圈是400m,1km是几圈? ②普通小学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1km要几圈? ③从普小校门出去右转一直到前方的车站,这一段距离大约是100米。 1千米有这样的几段?

(2)估一估: ①猜想:10个100米的长度。 ②验证:播放视频。 ③估测:从家出发后1千米的路程。

A、交流 B、认识步测、计时的方法 C、实践验证(见后面作业:课后小实践)

(3)想一想: 纵向感知1千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校园、路段为例提供动态化的学习材料,通过多维度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猜想、估测、验证中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从而比较清晰地建立1千米的量感。】

3、千米与米的换算

(1)交流读法

(2)单位换算

【设计意图:在读法中感悟千米与米的进率;在换算中通过“千克与克”换算方法的迁移,体会换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千米与米的互换。】

三、巩固练习

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嘉定到上海人民广场的距离为36千米。

1、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一步巩固对千米的量感。通过对3千米长度单位的选用进行辨析,进一步体会千米产生的必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较的数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

完善长度单位的认知结构。

五、拓展应用

你打算选择哪一种出行方式去南翔古漪园,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公里)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千米 km

km 米 m

1千米就是10个100米。 厘米 cm

毫米 mm

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

同学们:请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体验1千米”的实践活动。

(1)走一走 我走100米,时间大约用了________分钟, 步数大约为________步; (2)算一算 我走1千米,时间大约需要________分钟, 步数大约需要________步; (3)体验1千米 从我家出发一直走到_________,这段路大约长1千米。

10.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十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一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近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近,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习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习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上一篇:河传,河传吕渭老,河传的意思,河传赏析下一篇:梦中世界小学生作文1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