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教程(共8篇)
1.诗词写作教程 篇一
新闻写作教程
一、什么是新闻?
顾名思义,就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最近发生的见闻。但是我们每天都有很多见闻发生,有哪些是值得报道的新闻,也就是说哪些新闻是有价值的?我想主要把握新闻的几个特点:
及时性和必要性;
事件的不同寻常性;
与读者的接近性;
显赫性。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等。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消息。今天我们就主要讲怎么写消息,最后再讲一点儿通讯的写法。
(一)如何写消息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正文。
1、标题:点睛的关键。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
通俗化;多元性;新、趣、活。
2、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特征,一般是用最少的语言提炼出整个新闻的内容,它是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整个报道都是由导语延展而出,所以说,好的导语是报道成功的一半。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 1
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用事实作答。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称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结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结论,然后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从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正文主要是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正文最主要的要求是主题突出。流水账是我们最容易范的毛病。比如说有的通讯员写一个参观活动,从早上统一乘车出发,一直写到合影留念,面面俱到,不知道什么是主题。所以,在写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舍弃,次要的要简略。紧紧围绕导语写正文。
再一个内容要充实。正文一般是对导语的补充,要回答解释导语中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有些稿子写得非常“空”,就是内容不充实。我们的通讯员在写会议报道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公司第十六届二次职代会暨2008年工作会于1月21、22日召开,农场领导及班子全体成员、各二级公司领导班子和职工代表、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在大会上,×××同志传达了集团公司的会议精神。经理×××同志做了题为《突出主业 做强实业 强化管理 实现企业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的工作报告。经理×××同志与党委书记×××同志还与×××公司的总经理和书记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及计划生育责任书。
在代表团分组讨论中,代表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理代表领导班子在大会上进行了详细解答。代表们对经理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在大会上一致通过。最后,党委书记×××同志以《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凝心聚力 忠诚进取 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题做了总结讲话,再次强调全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经理报告,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保证公司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大会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此次大会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大会,激发了全体职工为08年工作任务而努力拼搏的热情,增强了继续前进的动力,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好的新闻需要有丰富的背景信息。就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即可在主体部分体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体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类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理解消息的内容。
有些新闻稿还需要结语。
结语是消息也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二)如何写通讯
1、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文体上是记叙文的一种。一般是经过采访后进行的比较深入的报道。
2、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3、怎样写人物通讯?
我们的通讯员经常说没有稿子,但是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性格各异的同事,每天发生各种故事,作为通讯员,不能只盯着领导和先进看,还要多留心身边的普通员工,把他们发生的好人好事写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通讯题材。有人说,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值得报道,什么样的事值得挖掘。其实这没有什么硬指标,只要是能反应时代精
神、真实可信的都可以,不需要刻意的拔高。
人物通讯的写法很多,没有固定的结构。写好人物通讯,首先要掌握一些材料。写人就离不开写事,要以事见人。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还可以深入采访,多与被采访对象以及他周围的人聊天,更容易找到写作灵感。其次要掌握好人物特点。对掌握的材料进行提炼,选取最能反应人物特点的故事、细节、语言,最后再组织成文。要用短短的篇幅反应一个人非常不容易,所以写人物不要急于落笔,一定要找好角度,选好事例,下笔就不难了。
人物通讯要让读者:
见到人——身体特征
听到人——大量的引语
观察人——大量的动作
了解人——教育、工作、年龄、家庭、收入、爱好与忌讳、嗜好、成功与失败。
2.诗词写作教程 篇二
关键问题是:这种命题与写作训练造成学生思维僵化, 不仅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而且培养出的学生国际竞争力不强。
著名学者温儒敏教授指出:“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 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 几乎人人喊打, 又人人参与。”[1]“人人喊打”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考下去, “国危矣”;“人人参与”是因为高考就是这么考的, 你必须适应它。恶果是“全线崩溃”, 归因是“套式训练”。温教授一针见血, 深中肯綮。类此洪钟大吕之音, 足以振聋发聩, 但教育者找不到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扼杀学生作文的“宿构、套作、模式化、文艺腔”。
事实上, “模式化、文艺腔”已经固化为高考作文的美学特征, 固化为阅卷评分者的美学标准, 固化为语文教师的美学模板, 固化为考生的美学追求。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获得理想分数, 学生会读背“满分作文”, 绝缘名家名篇 (高考诗文阅读的命题也基本如此) , 就如同《儒林外史》的儒生只读八股文, 不知李杜诗, 只此一点, 足以让高考上演“滑铁卢战役”的悲剧;读多了名家名篇, 文风张弛自如, 极易游离“主题”, 只此一点, 足以让“星沉海底当窗见”。过尽千帆, 沉舟侧畔, 有多少倾覆?血的教训让语文教师不敢放任学生博览群书, 自由行文。因为有高考作文的“美学”, 因为高考作文已经衍变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一种应用文文体———现代的“八股文”。
“高考应用文或八股文”只是在高考考场上才有用, 其成绩也只限于高考录取才有用, 除此之外, 一生中也不需要写这种文章。这种写作放之世界, 更是一无用处。请参看历年《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GRE) 全球成绩报告》, 其中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分析性写作” 的成绩 (还有阅读能力) 从来比不过新加坡、加拿大、英、美等国, 并且还低于全球平均成绩, 这也印证了温儒敏先生的“全线崩溃”说。
是不是中国学生的其它能力也是如此呢? 不, 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远远高于其它国家的学生 (GRE只考阅读、写作、数学) 。这值得中国阅读和写作教学借鉴、反省与深思。其实, 我们作文没比数学少练少写, 阅读习题没比数学习题少做少讲, 本人以为之所以中国学生数学成绩优异, 是因为:一是系统规范的教程, 二是严谨细化的学考, 三是宽广多元的思维。这三点其实也是新加坡、加拿大、英、美等国的写作成绩优异的原因。其系统性从迈克尔·卡里尔的《中等语言技巧———写作》可窥见一斑, 他明确地规定了一些文体的规范训练项目: (1) 非正式的书信; (2) 给材料写作; (3) 描述人物; (4) 描述地方和物品; (5) 描述过去; (6) 比较; (7) 邀请; (8) 优选; (9) 指示; (10) 未来的计划; (11) 正式书信; (12) 报告; (13) 梗概; (14) 演讲; (15) 劝告; (16) 说服; (17) 描述过程; (18) 叙述一则故事; (19) 发表赞成或反对意见; (20) 辩论。[2]写作过程应视为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家庭、自然的能力训练, 是培养学生洞悉自己心灵, 表达情感诉求和见地的思维训练。 如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写作教程要求:写简短的说明文, 描述一种体验;写简短的记叙文, 描述真实人物和事件的感受细节。美国小学二年级则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写简短的记叙文, 给朋友写信, 要有日期、问题、正文、结尾和签名。
反观中国2015年高考, 新课标卷Ⅰ要求考生写一封信, 结果半数以上的考生写的都不符合书信体的规范格式。由于长期的作文训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 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文体要求的变化都不能适应, 也不具备书信写作的基本能力, 直接写成了“标准议论文” ———模式化、文艺腔。
其它文体的写作情况怎么样?虽然高考要求“文体不限”, 但极少有人写除了“议论文”之外的文体。即使写了, 也往往被低评。这种现状迫使作文教学不得不趋于模式化、文艺腔, 迫使学生不得不“未雨绸缪”———宿构、套作。这种恶习不仅盛行于中国考场, 而且还延续到国际考场。但是, 国外决不姑息, 直接宣布成绩无效, 且不说明原因。中国的应试作文思维方式 (高度雷同, 成绩“完美”) 在重视个性与创意的英美考场上, 参与国际竞争时遭遇到了“全线崩溃”。
中小学语文教学没有独立的写作教程, 写作只是依附于语文课本之中。就是这样也只是一些支离的技法的介绍, 而没有把写作视为精神方面的修为, 没有科学的系统的写作理论作指导, 因此学生作文普遍呈现“假、大、空”的文风。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写作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 基本上都是应付考试, 就连依附于教材之中的“写作教程” 也早成了弃儿。因此, 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畸形的训练之下, 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等全都被遏制于这种固化的应试模式之中, 最后的悲剧是只剩下所谓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到了高中, 就只剩下“议论文”, 因为只有这种文体能够在考场上快捷地“模式化、 套作”, 能够将背诵的“满分作文”快捷地拼盘, 使其“文艺腔”流光溢彩, 从而获取高分。
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也只有课堂作文、考场作文, 学生根本无暇做写作前的准备、酝酿、 深入的思考。在这种机制之下, 学生很难写出独具匠心的个性文章, 只能因袭“满分作文”的模式, 只能拼盘“满分作文”的内容。我们没有欧美那种课外作文, 那种课题式的长篇著述, 那种“田野调查”式的真文章。例如, 作文题目为:“为人类服务的动物”;“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为度假作准备”[3]等。中国学生训练的只有即兴性的感悟短篇, 高考作文也不过只要求“800字”。“800字”的思维训练, 只有在中国考场上能“自娱自乐”, 到了国际考场一试水, 只有败北。
作文命题也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为什么不能贴近生活、贴近自我?如果用上文列举的几个作文题目来高考, 焉有“宿构、套作、模式化、 文艺腔”?翻阅“满分作文”, 爱因斯坦、霍金、陶渊明、李白等“万能例子” (还有“万能开头”以及 “万能结尾”) 被无数次地引用, 但就是不见“自我”, 这样的作文怎能不“假、大、空”呢?
如何让学生能具备受用于人生、有国际竞争力的写作能力呢? 野叟献曝:
1.研究所有的文体 (包括便条之类) , 从理论到实践, 做出严谨细化的界定, 制定“写作内容标准”, 形成系统, 有计划有步骤推行于各个学段。每一年级只学且只考某些文体。高考不限。
2.根据各年级写作要求, 编制出系统规范的独立的写作教材, 通盘统筹, 不失序, 不重复建构。“写作策略与运用”操作性强。文体多元, 思维多元。
3.设置专职指导写作的教师, 使其专业化, 不被其它事务干扰。
4.作文训练必须贴近生活、贴近自我, 且不能固化为某一种模式。“变”是常态, 确保思维的多元化。
5.不只有课堂作文, 还要有周作文、月作文、学年作文。不只有区区几百字的短篇作文, 还要有扎扎实实的中篇、长篇作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作文单独考试。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J].教师博览, 2014, (10) .
[2]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84.
3.《旋律写作教程》评析 篇三
众所周知,在多声音乐中,旋律、和声、对位、曲式等因素共同担负着塑造音乐形象的任务,而旋律则是所有音乐要素中最富表现力、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个要素,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但在现实的作曲教学中,“旋律写作”这门学问却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音乐院校中设有和声、对位、曲式、配器等技术理论课程,而唯独没有旋律写作理论这门课(包括国外),因此,研究旋律、发展旋律理论则是摆在作曲家和理论家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在国外,匈牙利的萨波奇·本采写有《旋律史》、前苏联的JI·玛采尔写有《论旋律》,等等,这些著作均对西方音乐或作者本民族的旋律形态及旋律技法进行了论述;而在相对讲更加习惯于旋律思维的我国,同样需要这样一部专论旋律的专著。近期由上海音乐学院80多岁高龄的沙汉昆教授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经验所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旋律写作教程》则适时地补缺了这一课题。
通读该书,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高度的概括性
该书是作者在其专著《旋律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丰富而成,书中,作者在认真研究、分析中外不同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和我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形态及旋律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旋律发展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力图将缤纷多样的旋律现象归纳为几种特定的类型,从而将千姿百态、灵活多样的旋律现象抽象出来,规整为较为系统、相对典型的旋律种类。
二、较强的实践性
本著不仅对各种旋律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而且还对各种旋律类型的具体写作方法、发展要领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在上篇中即对旋律高潮形成方法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解析,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一)、音高方面,(二)、节奏方面,(三)、力度与速度方面;又如文中在谈及非单一素材主体材料的构成时,作者将其分为上行与下行动机型的结合、音阶式与琶音式动机型的结合等八种写作手法;此外,在书中每一章的最后均列一节“写作练习”,同时书后有习题选解和参考谱例是本书具实用价值之所在。
三、在具普遍性的同时兼具民族性
沙汉昆教授此著的另一特色在于文中除了对中外音乐家所创作的旋律进行分析、探讨外,同时还对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原生态”旋律形态作有专门阐述,如在上篇第二章的第四节“民歌中并置型乐段结构旋律发展的特殊类型”中,作者分别对双句体、四句体民歌中并置型乐段结构旋律发展的主要特征作了相关探讨;此外,在民间音乐的变体变奏中,作者还将变体变奏形式分为“增值”、“华彩”、“板式”三个部分,并对其分别作了说明。
四、在阐述写作技法的同时强调音乐性
作者主张将旋律写作方法与实际的音乐情感表达相结合,最终使得旋律成为“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有机结合的产物”(朱践耳先生语)。如对于“展衍式”的展开类型,其在戏剧性和抒情性的段落中的表现方法就不尽相同,一般说来,戏剧性的展开比较强调音阶式上行模进、结构分解以及不间断的连贯进行、句幅扩充、形成高潮等,而抒情性的展开则强调句逗结构上的完整,句逗较为分明,展开的规模和矛盾冲突的程度不如前者。
五、突显旋律的发展性
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作者所论及的旋律发展方法主要表现为音调发展、调性发展、节奏发展、结构发展和音乐性格发展五个方面。
4.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篇四
目录
1.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基本要求,范文两篇(了解题目,提纲,字数,时间等要求)
2.分析题目提纲,历年作文题目每类两个(对比观点题;问题解决题型;利弊分析题型;原因解
释题型;综合类题型(叙事型);通知、海报、启事与指令;讲话稿的撰写;申请信、简历、介绍信、推荐信)
3.篇章写作
对比观点题 两篇例文找出模板句型,模板句型介绍
经典用语
案例分析(列举一篇以前学生写过的作业,随堂分析,包括用词,语法,观点陈述)--一篇类型相同,不同题目的文章,分析完案例,学生随堂写一篇同样题目的文章,作为比较
4.附录:范文(1.思路分析,即范文中的body部分内容概述,帮助学生对于各种话题扩展思路和信息量;
5.应用文写作教程 篇五
一、应用文的概念
人类自从有了文字就开始了写作活动。人类最早的写作即是为了解决各种实际需要而开始的。就写作目的而言分两大类,一类是文学写作,一类是应用写作,文学写作主要用于抒发作者主观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是为人们欣赏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应用写作是为了处理公务和个人私务而写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人们通常把实用型文章的写作称为应用写作,而实用型文章是同欣赏型文章相对而言的,是指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各类文章,是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定的用途的文章。
应用文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层、每个个人。比如,科研单位的人员,需要用学术论文;政府机关指导工作,需要用公文;工商企业经营,需要用合同;打官司,需要用诉状;即使个人今天生病了、不能上课,也需要用到请假条;……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许多人可以一辈子不写小说、剧本、诗歌、散文,但他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写张请假条,大到计划、总结、论文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可以这么说,应用文使用的广泛,已经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今天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文是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处理各项公务和日常事务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章的总称。
诞生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尚书》历来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散文总集,但同时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专集。书中记载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属于应用文体例的祝辞、誓词、诰言、法令等文书,还有反映各诸侯国之间关系的盟约文书等。可以说,从有文字开始,就有了应用文写作。
秦汉时期,公文文体分类和公文格式已基本形成,皇帝制作的公文“命曰制,令曰诏”,有了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区别,臣下向皇上的文书有:章、表、奏,议,其作用是“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皇上向臣的“圣旨”有:制、诏、策、戒。秦始皇时期对公文格式作了许多具体规定,例如上行文开头用“臣××言”,结尾用“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遇有“皇帝”字样时,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称之为“抬头”。这些有明显等级观念的公文格式,被后来历代王朝沿用。
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无论从写作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看,都有明显的发展进步,主要代表人物首推曹操、曹丕父子。曹操亲自动手写过不少公文,代表作有
《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等。曹丕的《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4类8种:“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诛尚实,诗赋欲丽。”这4类8种,多属应用文体。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把文章分为33类,其中属于应用文的就有2l类之多。萧统编的《昭明文选》,选文37类,其中属于应用文的有二十多类。这些都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后人研究文体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唐宋以后,文学创作日趋发展,不少文人致力于诗、词、曲、小说的创作,但应用文写作仍处在“政事之先务”的主导地位上。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就有不少可称为“应用文”的闻名作品。
明清时期,文体分类日趋详细、繁杂。清代学者刘熙载正式提出“应用文”这一 名称。他在《艺概·文概》中说:辞命体,推知即可为一切应用文字。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纵观古代应用文写作,佳作如林。如西汉时期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三国时期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西晋时期李密的《陈情表》,张载的《剑阁铭》;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刘禹锡的《陋室铭》,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宋代欧阳修的《答吴充秀才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明代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清代林觉民的《与妻书》等,都是古代应用文写作中的奇花异葩,至今仍煜煜生辉。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巨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也推动了应用文新的发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宣布废止几千年的体制,并颁布了《新公文程式》,规定政府公文为令、谕、咨、呈、示、公布、状等;并取消了“老爷”、“大人”等称呼,代之以“先生”或以职务相称。1916年7月26日,北洋政府公布了《新公文程式》类增至13种,并明确规定:“凡处理公事之文件为公文”,对公文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应用文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建立起现代应用文体制。从1951年到1981年的30年中,党和政府先后发布了十多个关于机关公文写作的文件,使我国公文写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3年11月对此又作了修订,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为12类13种,这是对建国后四十多年公文写作系统的全面的总结。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共14种;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公文13种,标志着我国应用文写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应用文的特点
应用文同别的文体比较,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他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要谋篇布局、用词造句、使用标点符号,讲究条理性、逻辑性,但同时必须体现其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相互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需要传递的信息日益增加,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应用文这个记录、传递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工具可以说,在各种文体中,应用文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体。应用文文种繁多,应用广泛,无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撰写的公务文书,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撰写的事务类文书,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处理或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具有实用价值,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写的。
(二)真实性。应用文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强调的是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客观事实的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信、不虚构,统计数据准确无误、不夸张,有根有据,这是应用文书写作对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三)简明性。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处理或解决实际问题,它的语言在准确得体的基础上必须做到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不能堆砌辞藻、滥用修辞。
(四)时效性。应用文为实用而作,为解决实际问题、应对突发事件、迅速及时传递信息情报而作,所以务必及时迅捷,否则贻误时机,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将会给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利。例如,会议通知就一定要在开会前发出,若会后再写通知,就失去了它的效用。其次,应用文的处理,即传递、阅读、办理的整个过程都要讲究时效。
(五)规范性。各类应用文一般都有惯用的格式,也就是程式性。应用文在漫长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格式和语言。各种文体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不可随意交换使用。
三、应用文的作用
应用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作用。借助行政公文的法规制度,党的方
针政策得以进行及时和权威的宣传,它们对个人组织作出道德
和行为规范,以统一思想和行动;各级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
宣传类应用文使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团体和人民群
众则可通过报告等形式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权威规范作用。应用文是行政管理的工具,党和国
家的各级组织和各部门的组织系统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上到下
都是通过公务文书来传达法律规范、方针政策、意见办法,来
部署工作,实现领导职能。如下达的命令、决定、通知、批复、意见等,具有领导和规范作用。
(三)沟通协调作用。上级机关可以通过批复、命令等应
用文下达指导;下级机关可以通过报告、请示等应用文报请有
关事情;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专用书信、启事、函件等应用文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加强联系。
(四)依据和凭证作用。应用文还是单位、团体履行职责、开展公务活动的真实记录,大部分文种在宣传政策、指导工作、规范行为、沟通信息的同时,也具有便于检查、监督的凭证和依据作用,一旦阅办完毕,便需立卷归档,以便查考。
四、应用文的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
不断拓宽,应用文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新的文体不断涌现。
应用文的分类目前尚难统一,目前通用的分法是按应用文的适
用范围,将其分为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公务文书分为通用文
书和专用文书。
通用文书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各种生活、学习、工作和生产
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应用文。通用文书则又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
文书。法定公文,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13
种公文文种;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等。
专用类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应用文。它包括传播类,如
新闻、广告、演讲稿等;财经类,如经济合同、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科技类,如学术论文、科学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等;司法类,如诉状、答辩词、公证书等。
第二节应用写作的基本要素
写作包含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修辞等基
本要素,而应用文写作是写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基本要素。
一、内容要素
应用文的内容要素是指其所具有的主题和材料。
(一)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
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
主题是统帅全篇文章的灵魂,它决定文章是否有价值,衡量写
作是否成功。对于应用文也是如此。既然主题是应用文的统帅
和灵魂,那么一篇应用文的材料选择、取舍、结构的安排、语
言的运用及文体的选择、表达的方式等等,都要受主题的制约。这样,应用文的各种要素才能在主题的统领之下,整合为一个
互相协调的统一体。
尽管应用的主题随文种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但对所有的应有共同的要求,即正确、鲜明、深刻、集中。
1.正确。就是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有关的法律
法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对工作起积极指导作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一篇应用文稿,首要的问题是主旨正确,它决定着文稿的质量和价值。如果主
题错误,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2.鲜明。就是文章的基本思想、作者的态度表现得明确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表述和交代得一清二楚,决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应用文写作者头脑要清楚,思维要敏捷,对事物要有明确的认识,在表达时不出现歧义。
3.集中。就是应用文的主题要单
一、突出,即“一意贯底”,把文章的基本观点集中、突出地表现出来,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就是要求一篇应用文的主题要相对单—,重点突出。对于某些篇幅短小的应用文,如请示,要做到一文一事,不能表达多种意图。对于那些内容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主题也要集中,就是说,虽然其具体观点可能不只—个,但这些观点在一篇文章中应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比如,一篇经验总结,具体经验可以有好几条,但这几条经验围绕一个核心,共同表达某种观点。
4.深刻。就是要求应用文的主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事实的罗列上,要从事实中归纳出观点,提炼出思想。这当然是对那些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篇幅较大的应用文而言,如总结、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预测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此类应用文的主题要做到深刻,要能反映某种规律性的问题,帮助人们达到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总之,应用文的主旨在表达上应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它要求单
一、正确。意多则文乱,应用文应集中表述一个事件,围绕一个主题,否则将不知所云。
(二)材料。应用文材料是指写进文章的事实、依据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它既不同于议论文中证明论点的论据,也不同于记叙文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题材。犹如一幢建筑物,主旨是设计者的建筑理念和风格,材料便是符合设计风格的砖瓦水泥。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善于从材料出发,注意让材料说话,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写出内容充实、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文章。
从材料本身的形态来看,事实与理论是材料的两大类型。如果再作进一步划分,事实则有事件与情况、实物与现象等许多种,理论则有方针、政策、规定及概念、原理、学说等等。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之分。不同类型的材料往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观察、实验和调查是在实践中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渠道。查阅文献则能够集中获取理论材料,第二手材料主要由此或通过调查得到。材料真实是实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实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有力是实用型文章的材料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特点。有力首先是说材料要能为主旨所统率,而不是游离于主旨之外,或同主旨相悖。其次要
求所用材料为主旨的表达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
材料是为体现主旨(应用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准备的,主旨必须依靠材料来说明和支撑,两者必须高度统一。
二、形式要素
形式要素是指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要素。
(一)结构。应用文的结构,是根据表达观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安排。其作用就是将各个部分统一起来,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其实用的目的。
应用文体常见的层次安排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三种。
1.总分式:文章开头先对全文的内容作简要概述,然后依次分别对其展开叙述。总分式结构可分为先总后分式和先分后总式。总分式通常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应用文,如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科技论文等。
2.并列式:亦称横式结构。文章中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样的结构方式通常按空间或场面的转换安排层次,如综合简报、通讯报道中的事件通讯,常把不同地区、不同部
门的动态情况,按同一主题,采用并列结构方式进行综合报道;按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层次,在计划、规划、合同等文体的写
作中,多采用此种类型。按中心论点的若干侧面,提炼各个分
论点,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论点,许多说理性文体常用此种
方式。
3.递进式:也叫纵式结构。文章是以时间为推移或从因到
果等逻辑关系逐层深入展开的结构形式,情况通报、事件通讯、经济诉状等文体常用此种方式。
应用文常用的开头方式:
①原因目的式。交代写作动机、缘由和目的,常用“为了……” “……为此”“因为……”“由于……”“鉴于……”
等介词作为文章开端之语,公文中常用这种开头。
②根据式。交代写作根据,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常用”根
据……”“按照……”“遵照……”“经……决定”“经……
通过”等介词组成的介词短语作为文章开端之语,在公文、规
章制度、计划、调查报告中多用这种开头方式。
6.诗词写作教程 篇六
1、什么是公务文书?P32、公文和事务文书有什么区别?P4-53、公务文书有哪些作用?P9-104、公务文书的主题有什么重要性和要求p12-14公务文书的表现主题有什么特点p155、公务文书的材料有什么重要性p16收集材料有什么途径和要求 p18选用材料的要求
和方法有哪些平p18-226、公务文书的结构那有什么重要性和特点p24-297、怎样学习语言 p31公务文书的语言有什么要求 32-418、公文有哪些分类方法p47-489、公文眉首、主体和版记部分各有哪些项目?各个项目的规范写法是怎样的49-56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公文用纸、排版和装订有什么规定?p58 13种公文各有什么用途p47 计划有哪些名称 175 和作用 176-177 计划有什么特点 178 怎样写计划的标题和正文179-192 总结有什么作用193-194 总结有哪些特点195-196 怎样写总结的标题196 怎样写总结的正文196-206 总结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7 调查报告有哪些种类217和作用 215 调查报告有什么特点 216 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工作218-221 怎样写调查报告225 简报有什么作用238 简报有哪些特点239 简报有哪些类别240 简报报头、报文和报尾有哪些项目240-241 简报标题写作有什么要求244 简报正文的主体部分常用那些结构方式246—248主体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250—25130、规章制度有哪些作用254—25531、32、33、34、35、36、37、38、39、40、41、42、规章制度主要有哪些种类255—258 规章制度的写作有哪些要求 258—260 怎样写规章制度的标题和题注260—261 规章制度的正文有几种类型262、267、268 怎样写规章制度正文的六个层次 270—272 什么是合同273 合同有什么作用274 合同有哪些种类275—277 合同有什么特点277—278 合同一般有哪些条款278—281 合同的结构是怎样的282—284 合同有哪些写作要求284—28543、44、45、46、47、48、49、50、诉状有哪些特点294 起诉状必须符合那几个条件295 起诉状格式包括那几个部分295—297 什么是上诉状301 书写上诉状的事实与理由部分应考虑那几个方面304—305 简述答辩状的写作要求312—313 制作申诉状有哪些法律依据316 简述说明书的特点325—327和常用的说明方法333---343
7.论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 篇七
一、学习古诗词, 积累写作素材
叔本华说:“阅读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 而写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线, 只有经过写作才能把阅读学来的东西消融掉, 才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 解决学生写作当中的素材缺乏问题, 我们可以从古诗词入手, 读写结合, 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中小学生接触的诗人主要有李白 (古诗词9 首) 、王维 (古诗4 首) 、杜甫 (古诗7 首) 、苏轼 (古诗7 首) 、白居易 (古诗5 首) 、王安石 (古诗4 首) , 以上诗人入选《中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均达四篇及以上。教师可以针对入选篇目较多的诗人进行有意识的拓展讲解, 让学生清晰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 加上古诗词的反复背诵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 将之作为写作素材, 一举两得。
(一) 李白的古诗词
学生可以学习他的豪迈奔放与自信洒脱, 学习李白对待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学习“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的洒脱不羁, 生活中难免有挫折坎坷, 不会永久的一帆风顺, 遇到就乐观迎接;“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只要自己拥有才华, 必定会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 现在要做的是丰富自己的阅历与眼界视野, 这些诗句均可以加入到学生写困难挫折方面的作文当中, 或者直接引用, 或者通过李白的生平经历总结阐发出来。相信李白的性格品质定可以打动学生, 从他的古诗词中汲取营养, 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 苏轼的古诗词
苏轼是值得学习的另一位诗人, 他一生命运坎坷, 遭遇四次被贬: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达四年之久, 第二次被贬因政见不合, 被外放颖州;第三次是元佑八年 (1093 年) 新党再度执政, 他以“讥刺先朝”罪名, 贬为惠州安置;第四次没过多久再贬为儋州 ( 今海南省儋县) 别驾、昌化军安置。虽几经沉浮, 被贬之地都是极其荒凉偏僻之所, 但是他豁达乐观,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而且令人吃惊的是他的大部分成名作品居然都是在被贬的途中或者被贬之地写成的, 可见胸襟之开阔之豁达。遭遇被贬, 却没有沉浸在被贬的痛苦之中, 奋笔疾书, 潜心创作。例如《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所作,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食荔枝》) 是被贬惠州所作。学生亦可以将苏轼及其生平经历作为挫折困难方面的作文素材。
李白和苏轼这两位诗人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典型, 但是只作抛砖引玉的作用, 不应把学生局限于这两位诗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诗人与词人, 并做相关方面的积累, 这样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大一些, 相信学生定会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获益良多, 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相关素材, 并且是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活学活用, 为写作添彩。
二、背诵古诗词, 丰富语言储备
如果作文的语言文采飞扬、情趣盎然, 将会是作文的一大特色与亮点。那么如何修炼自己写作语言?如何让自己脱离“流水账”似的写作?这就要多注意平时的积累与练习。对经典语言的模仿与练习, 古诗词就是学生最好的一个参照物与模仿点, 杜甫曾经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可见古人对炼字的重视程度。短小的诗词篇幅能够完整地表述作者的情感与叙述内容, 可见语言的精炼。所以我们可以模仿古诗词的语言, 或者引用或者化用到你的作文当中, 可以作为作文的开头、结尾, 抑或是作文的题目。
学生也可以运用“话题+ 作者+ 引用诗词+ 意境阐述”的方式进行模仿创作, 来修炼自己的语言。例如这样的句子:“选择的真谛是陶潜‘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宁静;选择的真谛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己为人;选择的真谛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精忠报国[2]……”这位小作者就是巧妙的引用了诗人的诗句, 来为自己的作文增色。如果在自己的作文当中运用这样的排比句, 自然夺人眼球。当然, 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一些, 要求学生将诗句与作者对号入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 原来古诗词并不仅仅是用来背诵与默写的, 也可以加入平时的写作当中去。那么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会空前高涨, 没事也会琢磨着如何运用古诗词来扮靓自己的文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人生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3]。这不单是人生的三境界, 也是学生写作的三境界。写作是积累与练习的过程, 语言也有一个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耐心锤炼, 没有人一提笔就语出惊人, 就算是诗人与词人也是经过反复锤炼推敲才成佳作的, 所以我们要慢慢地经历这三种境界, 享受其中, 自得其乐。
三、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古诗词也是讲究写作手法的, 或运用联想和想象,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或详略得当, 或侧面描写, 或虚实相结。如果将古诗词的这些写作手法运用到写作当中, 将大有裨益。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陌上桑》, 不仅有正面描写罗敷的美, 还有侧面烘托。例如:“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 是正面描写罗敷的穿戴。“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通过他人看见罗敷的表现来侧面烘托罗敷的美貌, 比正面描写更有深度。而且,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读者可以把罗敷想象成任何自己喜欢的美女。所以描写某一具体人物, 学生在运用刻画人物描写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的写作手法之外, 也可以通过他人的叙述或者表现来间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详略得当, 详写木兰为出征购买所需之物,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买”把这所有的连续性行为构成了为同一目标而服务的整体, 这种表现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 使人感到木兰的准备是忙碌的, 紧张的, 但又是井然有序的, 既无急于出征的焦急, 也无不愿出征的倦怠, 所以详写。略写战争的残酷, 全诗中真正描写战争的只有一句:“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漫长, 留给作者想象, 可以任意想象木兰征战沙场的形象与身姿, 从木兰的女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可以看出, 作者的详略得当很成功。那么,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的也可以这样设计:详写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情, 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略写其他事件, 作为辅助手段, 详略得当, 凸显人物形象的独特性[4]。
在古诗词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与诗人穿越时空对话,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你当时就是诗人或词人, 你会怎么做?进行扩写练习, 读写结合。比如你就是当时的花木兰, 面对可汗的征兵你会选择怎么做?是挺身而出还是选择逃避?因为打仗是男人的事情, 作为女子的花木兰完全有理由逃避, 况且隐瞒自己的女子身份是欺君之罪, 揭穿了怎么办?战死沙场回不来怎么办?这些都可以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切入点,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模仿古诗词的谋篇布局
模仿是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模拟”是作者效法他人作品, 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必要手段。学生的模仿加速了从理解向使用的过渡, 模仿使理解到表达的过程大大缩短[5]。那么学生在写作中通过模仿古诗词的谋篇布局, 可以使自己的作文结构清晰。
“初中生在写作中往往不太注意文章的行文结构,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范文的篇章结构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意识的培养[6]”。教科书中的古诗词作品不仅从内容方面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本, 形式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借鉴的言语经验, 比如叙述角度的安排、叙述材料的剪裁等, 这些匠心独运的材料安排技巧同样值得模仿学习。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此诗写的是天上的一对夫妇:牛郎与织女, 作者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他们的离别之苦, 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写,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作者对情节进展只字不提, 而只是展现了织女因分离相思之苦而织不成匹这一个画面。织女擅长织布却布不成匹, 充满忧思, 可谓整个故事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瞬间, 借以表达织女心不在焉, 思念之情。当初如何相遇, 后来为何分离, 将来有无团聚的结局等等, 读者可以运用想象在头脑中复原故事的前因后果。这就是通过对叙述材料的剪裁用最少的细节传递最多的信息, 用最浅的言语表达最深的感情[6]。
例如上海2008 年唯一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小作者就是以第三人称的独特视角, 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生活问题娓娓道来, 满分不仅在于文章语言朴实, 情感饱满, 关键是小作者选取第三人称进行叙述, 让人耳目一新, 使这篇作文在千万份作文中脱颖而出。
《木兰诗》之所以脍炙人口, 流传千古, 不仅在于语言朗朗上口, 有故事情节, 还在于它的布局谋篇。木兰从军的起因是可汗征兵, 但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但开头并没有直接去描写, 而是以“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开篇, 从木兰织布叹息入手, 分析木兰叹息这一行为表现, 进而引出原因, 之后在叙述故事, 娓娓道来, 这样描写的目的在于制造悬念,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到底什么使木兰织布叹息, 使读者好奇心倍增, 一口气读下去。这样的以制造悬念开头的方式, 在写作中值得模仿借鉴。
五、结语
倪文锦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而诗歌正是浓缩的经典, 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素材、独到的写作手法、精巧的布局构思, 都可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示范, 所以本文旨在将古诗词与写作相结合, 使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同时, 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 为写作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费寒芳.古诗词是写作的有利资源[J].语文教学与研究 (大众版) , 2010 (9) .
[3]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5) .
[4]钱理群.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5 (4) .
[5]朱晓斌.写作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
8.作文写作中的诗词化用 篇八
一、化用诗词拟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仅一双含情目,就足以让阅卷者多评上几分。会写作的学生,是会用各种方法美化自己的标题的。直接引用固然巧妙,化用诗词拟题更让人过目不忘。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以“忙”为话题,一考生化用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拟出标题“忙兮忙兮奈若何”,用冷静、严肃的笔触批判了现代都市文明带来的浮躁的“忙”,发出对这些缺乏人文关怀的“忙碌”无可奈何的感叹,结尾扣题,使文章在严肃的思考之余又产生诗意的美感。
2001年高考一考生化用裴多菲的诗句“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拟出标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突出诚信的重要性,改动巧妙。《争渡,怎渡?》则化用李清照词作《如梦令》中的句子,既暗扣了作文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又诗意地阐述了“人生渡口,要思考,辨别好行程才能争渡”这一主旨,别有情趣,标题中的问号启人深思,让人过目难忘。
二、化用诗词创意境
围绕写作中心,化用诗词里的文学情景、文学典故,化用名句名篇的意蕴,以自己之“意”,化他人之“境”,用自己对诗歌的独特感悟,结合写作主旨要求,以此构思全文,可使文章意蕴深厚,产生回味悠长的美感。
请看重庆学生谭云籍作文《我最爱的梅》的节选:(加点处为化用诗词文字)
梅 神
时代造就一种眼神。你的目光被“安史之乱”后的混乱压得扁扁的,只能看到铁蹄下蹂躏的小草和崎岖的山径,所以你饱蘸征夫的血,农妇的泪,离乱的愁,家国的恨,写下了一部大唐的史诗,于是无边的落木和着萧萧的诗韵,装点着如滚滚长江般不尽的凄楚。
但你终究是那个续写梅的圣者,有着压不倒的梅神,所以你在心中放上一面镜子,让你永远看见蓝天。
于是在你自己连衣食都成问题时,高呼“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在屋顶茅草被席卷时,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你瘦小的躯壳里藏着一季大唐的芬芳,一腔博大的爱意,那是永恒的梅之神韵呵!
梅 魂
你站在悬崖百丈冰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因为这样的气魄,所以艰难的长征中,你把五岭当作细浪,乌蒙当作泥丸,战火硝烟的背景中,闲庭散步似的迈过无数如铁的漫漫雄关,所有的艰险与挫折,只是你枝干的寒雪,抒写你绝世的风采和超凡的智慧。挺立绝壁之巅,你给后人留下永不可企信的高度,使整整一个民族,和着东方红的旋律,高吟“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从中笑”,笑出的是坦荡的梅魂。
作者巧妙化用杜甫和毛泽东诗词原句,以自己对诗人作品的理解,紧扣题目“我最爱的梅”赞美两人或悲天悯人、或豪迈洒脱的精神气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化用的诗句与文章内容相契合,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补充、增添了原诗的意境,读来琅琅上口,使全文气势更加恢宏,格调更加高远。
三、化用诗词炼文字
化用诗词锤炼文字,会带给人全新的视觉冲击,给人多样的审美感受。它使诗词还原于生活又提炼美化生活,使文章产生层层叠叠、一唱三叹的美感。
先看化用诗词成句:
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②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③陆游的梦乡回响着铁骑铮铮。④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再看化用诗词成段:
①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少一人”佳节心里倍加思亲,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国,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如果忘记是春天里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直接引用的诗句和化用后的文字使文章文采斐然,洋溢着诗情画意,读来琅琅上口,产生错落有致的美感。同时也显示出小作者平时积累的深度、厚度以及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写出如此优美的文字,怎能不会在众多平淡无奇的文章中脱颖而出呢?
总之,写作是一个广泛阅读、不断积累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练笔中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感悟,多积累传统文化底蕴,按上述方法化用古诗词入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定能获得理想的作文分数。
【诗词写作教程】推荐阅读:
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09-29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08-21
专业技术人员常用文体写作教程作业09-20
诗词大会诗词08-07
鼠年迎新诗词,新年诗词07-03
《小学生诗词选集-描写春的诗词》11-13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红尘 唯美古诗词08-18
《重阳诗词》06-15
当代诗词名句06-22
秋分诗词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