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课后复习的方法

2024-08-15

进行课后复习的方法(6篇)

1.进行课后复习的方法 篇一

课后及时复习的程式与方法

课后复习的含义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叫"当天课程当天复习"。为了使你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白花,就必须立即进行复习。假如必要的话,不管你想不想这样做,都应克服对复习的心理上的障碍,要马上自觉地去复习。这时候你所花费的复习时间(不会需要很多时间)会节省由于你没有复习一个章节而在以后重新学习时可能要花的大量时间。

当天课程当天复习。教师刚刚讲过的内容印象深刻、清晰。心理学家认为,刚学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最好在学后24小时内复习。如果拖得时间过长,上过的课程已经忘了许多,再去复习,就事倍功半了。有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应该去巩固知识,而不是去修补已经瓦解了的东西。就是说: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这一点应当养成习惯,要做到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受干扰。

为什么立即复习可以降低遗忘率呢?只是因为它给予你一个机会让你把章节中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把它们拼起来,就像把七巧板的各部分拼起来就能看到图案的整体一样。这样,你不用记许许多多零碎的部分,就可以看到有关章节内容的一幅整体"图案"。

立即复习是很容易进行的。在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把章节内容学完之后便可开始。用一张纸将这一章节的第一页遮去,但留出边线外的笔记部分。用自己的话,把边线外的笔记或单独的笔记作为揭示,将课文中那一页上讲述的思想、事实和细节出声背诵。然后,将纸移去,来找出错误和疏漏之处。如果对这一章中的每一页你都能这样仔细检查的话,你就会觉得你已了解这一章所讲述的思想的顺序和它的脉络流向,于是便能将它们记住!

及时复习是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加深记忆。因此,复习与前一节课的时间不要隔得太久,全都忘了以后再复习,这样的复习等于重新学习。一般说来,复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第一次学习后的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半个月后,分次进行。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即要合理组织复习和分配时间,不要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复习,这样做容易疲劳,收不到复习的好效果。开始复习时,次数尽量多些,时间间隔短些,内容可少些,以后再慢慢减少次数,延长时间,扩大复习范围。

课后复习可以分四步进行:尝试回忆,钻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

第一步:尝试回忆

就是不看书,独立地把教师讲的内容回想一遍的过程。这就是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这种方法称为"过电影法"。这样做有四点好处:

(1)可以检查每天听讲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够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证明自己的预习和上课是有收获的,效果是好的,从而增强了认真预习和专心上课的信心。如果相反,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听讲。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书本,也可以先回忆后看书。为了使回忆专心,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把回忆的主要内容写出来。

(2)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具有专心和开动脑筋两个特点。学过的知识,回忆一遍就会巩固强化一次。

(3)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每次尝试回忆后,必然有一部分内容想不起来,自然会很着急地去看书,翻笔记。这样提高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自觉性,主动地把忘了的部分作为重点来看,从而使看书和整理笔记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4)培养了爱动脑筋的习惯。课后直接看书当然比尝试回忆省事,但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效果往往不好,而尝试回忆,要追寻思索的过程,要概括上课的主要内容,一旦想不起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很费脑筋,一个经常回忆的同学,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养成了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第二步:钻研教科书(课本)

尝试回忆后,应该从头至尾逐句地去钻研教科书,因为教科书中写的是需要记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必须认真思考。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或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在钻研教材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重要部分、新的概念和容易忽略的部分勾划一下,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或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这样,有利于记忆,因为记上一些带提示性的只言片语,以便再查阅时从这些批注中迅速地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关键内容。

第三步:整理笔记

笔记本不应当仅仅成为上课的记录本,而应当把它变成一份经过提炼加工的适合自己用的复习材料。

整理笔记时,首先把上课没有记下的笔记补上,把记得不太准确的部分更正过来。如果平时下功夫把笔记整理好,系统复习时,打开笔记本心中就有数了,因为笔记的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简要,联系着有关的旧知识和易错的问题等等,将来在复习考试前,就不用再突击查旧书、翻材料,重新思考和临时归纳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只要看着笔记,就可以迅速回忆起有关的旧知识。总之,整理笔记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带有浓厚的个人学习特点,是未来特别有用的个人复习材料,要妥善保存。

第四步:看参考书

课后复习时还要适当看一看参考书。

首先,要选好参考书。在老师的介绍下,每门课程可以选定一本主要的参考书,而其它作为一般参考书。

其次,要首先看教科书,在对知识基本理解后,再去看参考书。

其三,围绕中心问题看参考书。老师当天讲授的内容,或自己发现的疑问,都可作为看参考书的主要内容,先看主要参考书的有关部分,至于别的参考书的相应部分,也是大同小异,因此,对照起来看,也是很快的,不会占去很多时间。

最后,要做好笔记,把参考书中的精彩部分、精彩题目,摘录进笔记本的相应部分里。

完成作业的程序与方法:

1、做作业的目的

(1)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一个同学,如果做作业时很顺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的效果是好的。相反,则说明他对知识没有真正理解。自以为懂了还不行,要在做作业时受到检验。

(2)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来,把公式变换搞灵活,等等。总之,做作业有利于把客观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培养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引起自己的积极的思考。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思维得到了锻炼,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4)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一般是经过选择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做完作业以后,不应当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在复习时,翻阅一下,这记录着平时劳动汗水的作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做作业的原则

课后做作业,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它既能复习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要养成良好习惯。每天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作业,如什么时间做语文作业,什么时间做数学作业,什么时间练习英语,要形成规律,养成习惯。有了好的习惯,到了固定的时间就能自动去做作业,而且,做作业时,注意力集中,效果提高,不会轻易挤掉做作业的时间。

(2)做好准备。

一是物质准备,就是把教科书、参考书、作业本和文具准备好;

二是精神准备,就是先想一想当天上了哪些课,每门课的疑难点是什么,要做几门课的作业,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做作业的次序。

为什么要先易后难呢?原因有二:

一是先做容易的,顺利地做完了作业,有利于激发做作业的兴趣和提高做作业的自信心;

二是难做的作业费时间多,费精力多。如果先做难题,再做其它作业时,就会感到疲劳,失掉兴趣,影响做作业的质量。

(3)先复习后做作业。做每门功课的作业之前,先把该门功课复习一下,熟悉该门功课当天学的定义、概念、原理,想一想当天的作业题和课堂上所讲内容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运用这些知识,专做作业,通过做作业,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果拿起作业就做,就容易做错,多费时间,影响做作业的效果。

(4)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运用书上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思考,做出的答案会在脑子中留下深刻的印明。如果不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先请教别人,或抄同学的作业,这样做的作业,印象就不深。因此碰上难题,应当先独立思考,自己做不出来,可以先翻翻书,看看笔记,去深刻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再进一步想想课堂上学的知识和这道练习题是什么关系,就可能做出来了。或者把这道练习题放过,先做其它题,然后再来思考这个练习题,也许思路开了,就能做出来。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再去请教别人,或同别人展开讨论。

孩子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有的家长代替孩子解决困难,有的家长任凭孩子冥思苦想,搜索枯肠。这些都是不妥的。正确的方法应是积极地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能力。所谓独立作业,就是要求孩子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完成作业。

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注意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提高其思维能力;②帮助孩子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③按孩子的实际学习水平,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让孩子去做,以发展孩子的能力;

④对一时不能解答的难题,要求孩子反复阅读教科书,重温学过的旧知识,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创造解题的有利条件;

⑤鼓励孩子多同兄妹、同学或教师等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大胆发表意见,相互启发,开阔思路。

3、完成作业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第一步:知识上的准备工作。首先思考教材内容,不想好不动笔做作业。做练习是为了消化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所以,课后先不要急于做作业,要先复习后做作业,面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思考,想一想课堂所讲教材的内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各部分的.联系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等。

第二步:感知理解题意。这一步实际包括审题、联想与课题的类化三个环节。

审题即了解题意,搞清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要求。搞不清题目要求,忽视或遗漏某些必要条件,或领会错了题目意思,解题一定不会顺利。因此,我们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解任何一道题时,都应列出以下几项:已知、求解、解,认真写一遍,可预防遗漏。

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此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它不是盲目的,它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的合乎逻辑的联想。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想呢?习题的设计一般是为了考查某一知识点,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必须首先分清这道题究竟考查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解题要求顺藤摸瓜,则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一条边长,求三角形在这条边上的高。这首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只要你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将已知代入,即可解开此题。第三个环节是课题的类化。指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同类的知识系统中去。

第三步:做题。指审题后,把解题的思路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个动脑筋和动手的过程。在做题时,要注意质量,也就是要做到"准确、规范、快速"六个字。

准确性:就是要求我们做题时争取"一遍对"。钱学森同志说过:"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这种科学工作习惯不是凭空得来的。他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每一个习题、作业,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力求准确、规范。从初中开始就要培养"三严"的学习习惯,树立"三严"的学风。

规范性:就是要求我们在解题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简明易看。行要直,边要齐。要留出必要的空白,使复习时看起来方便、教师批阅时方便、有毛病查起来方便、错题改起来方便。做到规范的另一个措施就是不要轻易下笔,先把解题思路搞清楚,方法步骤搞准,然后再下笔。

快速性:就是要求我们解题的效率要高。要对自己提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科竞赛,通过各种途径训练速度使自己的作业和练习做得又快又好。

练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次数,也取决于练习的质量。决定质量的关键在于所做的习题是否有较好的练习价值。一般而言,教材中的例题练习价值都比较高,教材中的练习题,练习价值也比较高。对教材习题的熟练掌握,能使你掌握最基本的题型,考试时,自然胜券在握了。此外,还有一些做习题的技巧。

①从最有把握的地方开始。为了更好地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最好避免一开始就履遭挫折。所以,最好从比较有把握的部分开始做练习,如果大部分题都能做对,就会兴致勃勃。

②教材的练习题一定要无一不知,无一不熟,作为第一参考书。在此基础上,有精力和时间不妨多读几本参考书,把其中的精华都吸收过来。

③一定不能在习题旁写出答案。有些同学认为,在习题旁边注明答案以后就不会再错。恰恰相反,由于有了答案,下次做这首题时,会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不能独立进行练习,练习效果自然不会好了。为了及时知道对错,可将答案注在书后或其它笔记本上。

④选择参考书时,要选有答案的,答案越详细越好。如果有错误分析,则为上选。做过练习的题,应做上记号,对的打勾,错的打叉。但答案一定不要填上。做完一遍后,隔一段时间,再重做,同样,对的打勾,错的打叉。再隔一段时间,可把做对的放在一边,只做错的,直到做对为止。经过这些练习,成绩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第四步:检查。这是保证作业质量的不可缺少的一步。这一步的任务是独立地判断作业做得对不对。这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完作业和同学对答案,交了作业等老师判对错,自己心中完全没有底,这不是好的学习态度,应当学会通过自己独立地检查来验证作业的结果是否正确。

自我检测是学习或复习之后用来检验效果和落实知识的有效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巩固已学得的知识,发现和弥补薄弱环节,纠正不正确的理解,避免一误再误留下知识上的漏洞。自我检测一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①随时自测。随时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或把学过的知识复述一遍,或默写概念、原理,然后再和课本对照验证。

②阶段自测。学习一阶段后,认真回忆这一阶段共学习了哪些基本知识?有多少可考点?有多少可变点?有多少关键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纵横关系?把这些知识点一一默写或复述出来,再与课本对照验证。把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用图表一一列出来,再与系统复习时所归纳的图表相对照。

③设问自测。就是提一个问题,自己进行回答,务必把握要点,具体规范,严格要求。自我回答后再对照课本或参考资料进行验证。

④习题自测。找来参考资料上有答案的习题,自己先试做一遍,然后再和答案对照。

⑤相互自测。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相互交换习题或模拟试卷,相互解答,相互批改,相互磋商,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第五步:改错。经过更正的错题,要比一个标准答案更有价值。为什么这幺说呢?因为出错的地方正是自己知识能力薄弱的地方,如审题问题、计算问题、概念问题等等经过更正后,就可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了。

学生中常见的错例大致有如下几类:

①概念混淆致错;

②计算粗心致错;

③形式地套用公式致错;

④旧知识遗忘致错;

⑤题意理解不透致错;

③思考问题不周致错。

四种改错的方式:

①教师引导改错。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抽样分析、归纳并选择典型错例,原样公布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同学们集体改错,寻找原因,讲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简捷的解题方法,

教师接着指出同类型的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

②同学自我改错。基本要点如下:

第一,认真分析作业做错了的原因。如果是属于理解上的错误,就应该认真领会教材(包括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直到弄明白为止。如果是由于在掌握知识技能上存在缺陷,就应尽快通过课外自学弥补起来。

第二,将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多选些类似的题目做一做,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某些题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并检验。

第三,经过反复独立思考,如果还不清楚做错作业的原因,错误得不到纠正,可去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第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些疑难问题的出现,是平时学习方法失当而造成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最大的学习主动性,并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

③正反对比改错。教师从独立作业中选编了典型错例后,刻印成改错试卷,在改错课上发给同学订正。由于错例来自不同的学生,所以代表性较广,试卷上错例刻在左边,订正写在右边,对比进行。这样,每个同学就可以集中纠正一批作业中易犯的错误,印象深刻,收效显著。

④小组互相改错。将全班同学编成若干个自学辅导小组,又将各小组长组成自学辅导中心小组,教师认真指导中心小组成员改错,中心小组组长组织各组同学互相讨论,集体订正。

有位家长为培养孩子对错题的自检能力,采用了一种方法是很可取的。他给孩子准备了一个专用的本子,不论是平时作业,还是考试卷子,老师阅后发回来,他都让孩子把错题单挑出来,在这个本上"登记备案"。第一步是把错题原原本本的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然后,在错题下面,按正确的做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用红笔把错误的类型醒目地标出(是属于概念理解错了,还是没有弄清题意;是不善于分析、推理,还是计算上的错误)。

每一道错题登记时都要经过这样三道工序。为了把这个方法作为一项制度巩固下来,家长在孩子的这个专用本上工工整整地题上三个字:"错题集",这个孩子认真把自己的错题复检。刚开始,经常有错题要登记。半个学期后,要登记的题越来越少了,有时一个星期才一道。考试前,除了复习课本,主要靠认真复习错题集里的问题,考试时,很少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对错题进行复检,为什么有这幺好的效果呢?

一个学生要想正确地、牢固地掌握知识,一方面要靠听老师讲述,自己钻研课文,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靠从作业、考试中暴露出自己理解和运用中的问题,并抓住这些问题作"答疑式"的"补课"和再学习。尤其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点、要点、难点,尽管教师讲课时一再强调,但学生自己没有被它们"困顿"之前,往往是深入不进去的。直到用的时候,譬如作业或考试,问题往往就会出在这些地方。如果学生善于在复检中抓住这些错误,"放大"这些错误,在错误的前前后后兜上几个圈子,把漏洞补好,就能把它转化成一种更实际,更扎实的"再学习"。

总之,编《错题集》好处有三:

一能从反面入手,加深理解正确的东西;

二能把错误弄个水落石出,避免以后重犯;

三能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后来的学习。

编《错题集》,可以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各学科分类编。每一学科的《错题集》,均可把孩子考试、作业或练习中做错了的题目都记录在上面,并要求孩子在错误旁边或下边认真加以订正,弄清楚错在什么地方。为了加深印象,还可以将错题进行归纳整理。

编《错题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或者让孩子自己编,或者先由家长帮助编,以后再让孩子自己编。

第六步:提高。作业检查完后,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习水平:

①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想。一题多解,就是说一道题寻求几种解法的学习方法。一题多解属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它的产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新颖性、多样性、伸缩性和精细性四个特征。

一题多想,就是每做完一道题后,要认真想一想,做这道习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和规律?这道习题主要考查什么?这道习题能不能变一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等等。

②比较归类,多题一解。习题千变万化,数量众多,所以有"题海"之称,怎么办呢?要善于比较归类,也就是说,做完作业后,应当想一想,这道习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又属哪一类?然后对做过的题目进行横向比较,找一找它们共同的地方,题目做得愈多,这种个别到一般的比较归类工作就越重要。

比较归类后,就会发现,很多题目都大同小异,具有同一种解法,即多题一解,可以把它们归入到知识的体系中去。这样,做一道题,就可以抵上一类题,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可以得到较快提高。

2.进行课后复习的方法 篇二

1.现状和问题。

复习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对学生来说课堂上认真听课很重要,但课后的复习也同样重要。复习是掌握知识、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老师由于没有过多的经验借鉴,使老师的复习方法单一机械,对于复习,老师的概念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导致复习课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形成“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复习方法。久而久之更形成老师不喜欢上复习课,学生厌烦复习课,老师很辛苦收效却甚微。鉴于此,我们把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课后复习”提出来作为研究课题,旨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后复习方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原来我校数学老师对课后复习的方法对7位老师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复习以老师为主,全程老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会造成听觉疲劳,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结果“事倍功半”。而“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兴趣有了,身心轻松,学习愉快,知识接受也快并记得也深刻,老师只需要在疑难处点拨一下,嘴也不酸了,工作轻松还“事半功倍”,为何老师却不为之呢?

2.意义及价值。

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阶段,很容易把所学知识忘记,所有教会学生课后复习非常重要。国内外的小学生学习方法很多,但是,不一定适合到每个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因此,整合传统的学习方法,深入探究创新小学生数学课后复习方法,寻找适合小学生个体的复习方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师生共同探究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研究,总结出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高效学习。

3.通过研究,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目标,结合本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学生对数学科课后复习的方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下列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复习方法经验介绍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现有的成功的复习方法,综合归纳成功的学习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学优生与学困生学习方法现状对比,查找成功的复习方法和失败的复习方法的原因。

3.组织学生结合实验资料,通过经验介绍、网络媒体等渠道,探索成功的复习方法,推广成功的学习方法。

4.和其他实验学校之间互相推广成功的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25日-2014年10月25日。

搜集资料,学习文献,分析数学学习课后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初步确定课后复习基本模式,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2.探索阶段:2014年10月30日-2015年9月。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学生对“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及“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课后复习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原因。

两种复习方法哪种更受学生欢迎呢?我们对我校二年级36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与表1对比,老师常用的方法学生却不喜欢,并且喜欢“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6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较懒。由此可见,“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更科学,更切合实际,更被学生接受。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

课题组利用长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比较“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两种复习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作用。

二年级36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人,用两个单元进行教学实验。两种方法交换实验。

第一单元测试后,我们把两种复习方法与学习组交换,过一个月后再次对学生进行测试。

通过反复实验两种复习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复习方法完胜。

五、研究的结论

1.实验结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中课后复习最有效的方法。

2.理由陈述:

(1)“老师为主,学生为辅”方法是由老师把所学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只关注课本,不关注学生,课堂气氛沉闷,方法单一,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2)“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爱学、会学。

3.中学生课后复习方法 篇三

2、补。课堂上所记的笔记,是要跟着老师的讲课速度进行的。而一般的讲课速度要比记录速度快,因此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做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复习时结合课本和练习资料,有了新的体会、发现,也可以补充进笔记里。

3、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别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或与教学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既准确有全面。

4、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概括各知识要点,写出内容摘要。

5、分。以文字或符号、或色笔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

6、舍。即省略掉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使笔记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7、记。即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笔记里,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使笔记纲目清晰,快捷好用。

中学生期末复习方法:书签复习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分散难点,采取间隔时间复习的方法效果更佳。对于某一种知识的复习,如果需要5个小时,最好分作5次(或5天)安排,每次只复习1小时。我们复习时,可以准备几个书签,每个书签标记着一轮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散多次复习。

第一个书签是“开路先锋”。进行第一遍复习时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将当页所有学习内容,总结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并一一提问自己,能回答上来的,就算通过;回答不上来的,再回头认真阅读一遍,直到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准确、流畅地说出来。

第二个书签的任务,是要复习前一天复习过的内容,也就是第一个书签所阅读过的内容。要争取将自己所复习的材料在还没有遗忘的情况下,用不多的时间及时巩固住。此外,从第二个书签开始复习时,一定要先看第一遍学习时所罗列的问题,而不要直接看原文。对于所列的问题,必须进行尝试记忆,能完整、准确、顺畅回答出来的算通过,

第三个书签离第二个书签的距离,要比第二个书签与第一个书签的距离远些。第三个书签所复习的内容,应是一个星期前自己所学的内容。除了完成与第二个书签完全相同的程序以外,还应注意把第一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注意形成知识网络。

第四个书签与第三个书签相隔的更远,它是复习和检查一个月前学习的内容。一般说来,经过前三轮的学习与复习,绝大多数内容都应已熟练无误地掌握。如果此时还有不熟的地方,要加倍警惕,认真补漏并做上记号,以备阶段复习和最后总复习时提醒自己格外注意。

中学生期末复习方法:浓缩复习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浓缩记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数字浓缩法

数字浓缩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二、口诀浓缩法

口诀浓缩法就是将要记忆的内容概括成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如“战国七雄形势图”中七国名称和方位可编为“东齐西秦北燕南楚,赵魏韩在中间”。口诀浓缩法简单又有趣,但是在如何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需要我们好好动一番脑筋。

三、内容浓缩法

内容浓缩法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复习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有,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有、奴耕、井形”。通过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显著地提高了记忆效率。

四、关键字浓缩法

关键字浓缩法就是提取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关键字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如丝绸之路中的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中学生期末复习方法:“过电影”复习法

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韩欢在谈到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自己学习有个小窍门:每天睡前,静静地躺在床上,身子不动脑子动,回忆当天学习的内容。比如老师又补充了哪些知识点,一点一点地想,如果有什么内容回忆不起来,那就第二天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过电影”的复习方法。

心理学家发现,在脑子里“过电影”,是一种“试图回忆”的主动性思维,它使大脑积极搜索已经的东西,这种搜取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加深记忆的功效。在重温知识时,要尽量运用这种“试图回忆”的记忆方法。

一、多遍过电影法

复习的过程,实质上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在遗忘尚未出现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当堂内容,当堂复习,当天复习。我们每天可以利用刚下课、放学后、昨睡前等多个时间,在脑子里对所学知识进行“过电影”,通过这样多次反复重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二、学会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在复习的时候,不要单纯地一遍遍反复阅读,最好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以前就结合阅读,尝试着回忆。当回忆不起来时,在进行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长。可采用快速翻书的方法,利用“过电”唤醒记忆。翻开课本,从第一页开始,没翻开一页,快速地扫一眼,然后闭上眼睛,回想书上的画面和大致内容。如果感觉自己对该页内容很熟悉,就快速翻过下一页,继续回忆。如果发现对该页内容模糊不清,回忆不起来,就马上细看内容,再复习一遍。利用这种方法,如果能很快地把书翻上一遍,而没有什么“卡住”的地方,就说明对课本内容已经很熟练掌握了。

中学生期末复习方法:厚薄读书复习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这就是厚薄读书法。我们在复习功课时,也要有“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两个过程。

一、“由薄到厚”复习法

复习第一遍要“由薄到厚”地读书。这就是说,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合,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思考一下,这个定律是怎样发现的,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每个概念、原理和观点要加进自己的理解,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还要查阅参考资料,通过充实书本的有关内容,这样使自己获得比书本上内容更丰富、更为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也即把书“越读越厚”。

二、“由厚读薄”复习法

第二遍复习可采用“由厚读薄”的方法。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考,对书中的内容加以归纳、综合和概括,抓住书中提纲挈领的精要和最本质的东西,提高记忆的效率。

具体来说,可采用提纲法和图表法进行归纳。

1、提纲法。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纲要。所以,在学完一个章节后,最好进行小结,总结归纳出一个复习提纲。

2、图表法。图表是简化知识最直观的方法。通过归纳比较表、网络图,可以将孤立、零碎、杂乱无章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中学生期末复习方法:三看二做一录入

在复习的各阶段中,我们要围绕复习的中心内容认真地看书,看笔记,看错题,做练习题,做总结笔记,录错题。简单地说,就是“三看二做一录入”。

一、“三看”

三看是看书,看笔记,看错题集。

看书:阶段复习时不要急着打开课本正文,而是翻开目录,先回忆,后看书。对照目录,想想在前一阶段,自己还有哪些内容掌握得不牢固,或比较陌生。试着回忆其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回忆不起来时再打开书翻看有关内容。

看笔记:对照课堂笔记,看看在前一阶段老师重点讲了什么内容,与自己理解有何差异,可以进一步把握重点,理解难点,加深记忆。

看错题集:我们先前已做好一个收录作业、试卷、习题错题的错题集,这时千万不要把它忘了。系统复习要拿出来看看,看的过程中,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做错,是忧郁思路有误还是这道题当时根本就没做出来。

二、“二做”

二做是做总结笔记,做练习题。

做总结笔记:系统复习后,在内容,方法、程序、书写和感受等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应及时总结出来。

做练习题:通过做习题去发现问题,每做一道题,都要反复思考题目的类型,以及解题时运用的概念、定理及解题思路和逻辑关系等,以达到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三、“一录入”

将前段时间学习与这次复习时出现的错误录入到错题集里,并且要经常翻看。

中学生期末复习方法:“顺读逆思”复习法

在复习中,机械地重复同一知识,往往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如果能适当变换复习顺序,采取顺逆交错的方法来进行复习,可以给人一种新鲜感,增强复习兴趣。

运用順读逆思复习法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逆思。从你要复习内容的最后章节开始往前看,也就是从尾到头往前翻书,边看边思考,回忆一遍教材的主要内容,像是从结果探求事物发生原因一样寻找知识的结构脉络。

第二步,顺读。即从头到尾按照教材顺序进行阅读,寻找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线索。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利用好知识的“骨架”,也就是课本的目录、书中内容提要、标题、框题和课后小结等部分。把这些部分掌握起来,整本书的知识就纲举目张。进行课后及时复习、周小结、月小结、全书总结等阶段性复习时要充分利用这些“骨架”。

第三部,反复。“顺读”和“逆思”要反复、多次地进行,对记忆不牢的内容要着重阅读和思考,及时解决。“顺读”和“逆思”相结合,有利于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第四步,总结。复习的最后一步就是要从总结中彻底理解、掌握知识。你可以找来一张较大的纸,在纸各章节的内容搭乘一个框架,组织它们的内在联系,再把每小结中的知识点填充在里面。有了这份知识结构图表,你所复习的内容便一目了然,也便于记忆和以后复习。

中学生期末复习方法:专题复习法

知识是一个整体,课本中的章节往往是人为编排的。我们对课本知识熟悉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打破章节的界限,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按照某一个重要规律、某一个线索,梳理出跨越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归纳出知识的“专题”,进行专题复习。

一、打乱课本,把书中的知识分割开来,成为一个一个的点。

同学们复习时可以先把课本中每一节的要点总结出来,并记准记牢。比如学习历史时,按照课本的编排,每一个朝代都要讲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内容。把这些内容划分出来,作为一块一块独立的知识点。

二、提取专题,用与课本目录不同的另一条线,把知识点串起来。

对课本内容熟悉之后,可以打破各个朝代的划分,尝试找出不同节的要点之间的深层联系。借助这些知识点之间的深层联系,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形成不同于原来课本章节的整体框架。比如,可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外交政策、改革、战争、历史转折点事件等不同的线索,对课本内容进行专题总结。又比如,历史课本中经常有地图,所以,我们也可以搞一个以地图所反映的内容为核心的历史地图专题等。

形成多条线索的知识体系后,一旦想到战争,历史课本中的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战争都在大脑中显现;一旦想到改革,历史中课本的所有与改革相关的各个知识点就能全部想到。答题时各个知识点信手拈来,特别是做起综合题来更是得心应手。

中学生期末复习方法:试卷复习法

同学们在每个学期都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手里都会有一厚摞儿各式各样的试卷。试卷中的题目都是老师们深思熟虑精选上去的,着重反映了这门学科的学习状况。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以往的试卷进行复习。

一、总结得失法

如何分析自己提升分数的潜力呢?整理试卷就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首先,在每次试卷发下来以后,都要把每道题重新认真地研究一遍。看看自己哪些题做对了,对的题方法是否简便,步骤要不要补充、精简;错的题当时为什么会做错,是马虎还是根本不会做这样类型的题等。通过对自己所有试卷进行这样的整理,你可以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每一个细枝未节,明白自己的强项在哪里,弱项在哪里,提高分数的潜力在哪里。

二、以卷为纲法

有些科目,可以以试卷的题型作为复习的提纲,比如英语,单词,语法,听力,阅读,作文等,一项一项以题型为指导,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复习。第一项考单词,就先复习全书中的单词,第二项考语法,就把全书中的语法点集中起来复习。

三、符号标注法

我们在翻阅试卷的同时,可以将里面的题目进行分类,做出标记。这样做,可以为下次复习留下回忆,免去了复习试卷不得要领的麻烦。

比如,如果是一般性的题目,而且自己做对了,那么就将它放一边。如果自己做对了,而且题目设计得很好,那么就打个“○”。对于这两类题目,我们在考试的前一晚,大体浏览一下就可以了。由于自己马虎,或是思路有误做错题,打个“▽”;自己几乎没有思路而不会做的题,打个“☆”。这样将题分类以后,再复习时就十分方便了。画“▽”和“☆”的题目,则是我们以后复习的重点。

4.英语教学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篇四

【关键词】英语    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的优劣仅靠测试很难准确评价,必须通过教师不断地反思,才能逐步把握。因此,教学反思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课堂教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反思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和不断提高。古人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谈的都是反思,可见古人对反思的作用也是高度重视的。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适当,教学内容的难度有多大,从哪个角度来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适合多数学生的需求,这些因素在课前往往难以把握,因此课后反思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学生再努力也达不到,他们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学生轻而易举地唾手可得,也可能失去努力追求的兴趣,所以教学目标太低也不行。教学目标的理想境界,最好定在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这个难度。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不断学习,适应时代的需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照本宣科地生硬讲解,或者提出几个干巴巴的问题,这是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如何知道不足,当然只能靠教学反思。教师在反思与实践中,可以端正对发展专业能力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设计活动,观察过程,收集数据,根据得出的结论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教师就从从业者提升到研究者,从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只有坚持不懈地反思教学得失,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也正好说明,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努力研究教学方法和艺术,尽量不使其留下遗憾。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相关词汇,以便学生迅速而顺利地表达观点,免得学生在课堂上因找不着恰当的词句而纠结。因为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这些在上课中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够,通过反思就可能发现,发现了及时补救,慢慢就提高了。有时讲课中教师语速过快,没有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可能导致学生听课赶不上进程,甚至紧张,进而产生焦虑等不利的情感因素。这些也需要反思和改进,上课中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帮学生减轻压力,营造和谐的气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布置讨论问题和组织合作学习的活动时,指令性语言没有在活动前一次性表达清楚,可能导致课堂上出现短暂的混乱。因此,通过观察、调查和反思,就可以发现学生的性格和学习习惯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对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为内向型学生怯场不敢发言,而外向型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脱离课堂内容。只有对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之处进行回顾,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汲取教训,才能有效地减少课堂教学的遗憾,逐步臻于完善的境界。

三、教学效果的反思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没有学到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英语教学不是知识的机械传递,而是知识的灵活处理和转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话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顺理成章地实施教学课堂。如果没有完成这些,就需要反思问题之所在,找出改善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设计了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的部分,按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了解课堂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积极参与进来,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就要不断反思,摸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学生的记忆力好的特点,锻炼学生记忆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英语表达能力,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得到指令后会积极热情地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在小组内互助合作,各抒己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随后,根据学生的真实反应, 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任务,进行课堂补救。最后,鼓励学生为课堂任务去自我探索,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也深化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其兴趣爱好,然后投其所好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成功的课堂教学只有在逐步反思中,探讨出好的方法,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5.微课在课后复习中应用及效果研究 篇五

一、微课在课后复习中应用练习为预习呈现了内容

用微课在课后来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为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课前预习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进行预习呢?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查阅资料,熟读课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每篇课后都有生字描红、常用词语理解运用、朗读、背诵和复述等常规训练,为课前预习呈现了内容。首先可让学生根据生字表认读生字、描红,正确书写生字,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为熟读创造条件。然后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以待解决。完成了这些任务,就为教学时深入理解课文,品悟文字,积累运用,复述背诵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任务的完成就迎刃而解了。

二、课后练习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依据

拿到一篇教材,我们首先考虑教什么?也就是确立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其实,用微课在课后只要认真对照课后练习,就不难发现,每篇课文所要教的重点大都隐含在课后练习中。

如《钱学森》一文的课后练习有:1.用钢笔描红;2.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3.画出课文中钱学森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呢?依据这几项课后练习,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目标的确定与课后练习是相对应的,紧扣课文,简洁明了,易于实施。再如《桂花雨》一文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题: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4.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认真研读这些练习之后,我确定了这样几个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一下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子的阅读感受。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的课后练习,你会发现习题的编排,都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每课需掌握的重点。

三、微课为教学设计打开了思路

用微课来指导课文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课后练习则是编排者着眼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课后练习的内容,钻研教材,确立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把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的一根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培养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而课后练习则为课堂听、说、读、写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演练内容。因此,必须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根主线,融于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有效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还以《钱学森》这课为例。在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时,首先以课后第二题复习导入,既复习了课文中的词语,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接着,导入本课的重点环节,也就是目标2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这节课我们就通读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接着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钱学森所说的话,并想一想是在么情况下说的。2、细细读一读,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这样的设计,其实就把课后练习3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写感受、谈体会,眼、耳、手、脑并用,使听、说、读、写等技能得到了训练,也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四、微课为课堂练笔创造了机会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课堂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笔者认为,微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后练习”进行课堂练笔,学生不但对文章的内容好章法加深了理解好运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苏教版小学语文的许多课文后面都安排了“写的”训练。如《庐山的云雾》一文后练习5: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文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普罗米修斯盗火》练习中设计了这样的练笔: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些练习的设计,为学生的练写创造了机会,提供了现成的素材。把课后练习中的练笔放到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有材可依,有法可循,有话可说,让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6.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有效复习 篇六

一、明确复习任务

1.期末复习是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使学生把所学过的零碎知识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复习是让学生对学期内所学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网络结构,形成知识框架。

2.复习是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的过程

要求教师在复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加以弥补。

3.复习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估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让学生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复习课的具体实施

1.复习课要以分层教学为基础

我们知道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在复习课中很好地把“分层教学”掌握好是复习课的关键。对于优等生我们的知识结构系统目标要求要高,除了课本以外,要渗透课外题,做题时要求审题、灵活运用方法解题;中等生的主要目标: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追、赶优等生。做题时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从而使全班学生共同发展,各个击破,并不断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复习课要以归納个别题型为辅

在复习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题型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掌握的类型,也就是所谓的难点。如何把这些出错较多的题让学生掌握呢?我认为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整理,归纳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混合运算中有这样的题:8/13+3/10-8/13,学生在计算时交换位置时往往弄错运算符号,写成:8/13+8/13-3/10,因此我就给学生们举了个小例子“搬家”,问学生当我们搬家时,我们会怎样?需要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开。那么我们在做题时也一样,也要带着分数的运算符号移动。小小的例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上一篇:.net学习步骤++经典总结.NET学习步骤下一篇:学习部部门规划及部长副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