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2024-09-15

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共8篇)

1.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篇一

把握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各级机关党组织在推进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同时把握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内涵和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首先,必须把握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所谓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就是已经完全成为或基本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机关党组织,而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就是使一般的机关党组织成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建设活动的总称。其次,必须把握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再次,必须把握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就是在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过程中,各个机关党组织都有一些将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总体要求根据自身实际加以具体化以提出具体要求的过程,以及将这些具体要求加以落实的过程,各个机关党组织必须科学地、准确地把握好这些具体要求,使具体化过程和落实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2.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篇二

一、机关党建科学化的内涵

党的建设科学化, 是指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适应时代、环境、任务等情况变化的需要, 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调整自身结构、完善功能机制、改进活动方式, 从而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实践过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是新形势下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迫切需要。党的建设科学化, 根本要求就是认识和探索党的建设与其他方面的建设之间, 以及党的建设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把握规律性, 并努力按照其内在规律来推进。机关党建科学化是指机关党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 以科学的方法为途径, 使机关党建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规律化、程序化、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它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 努力使机关党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机关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一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针。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所谓科学的理论指导, 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整个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揭示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 特别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科学的理论是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指针。机关党的建设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机关党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科学体系为指导。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才能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机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新的历史起点, 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机关党员干部头脑, 以机关干部的理论水平的提升, 带动全党理论水平的提升。二是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为保障。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保障。党的制度是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的干部和党员讨论和决定问题、开展各项实际工作的程序和相应的规则。由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因此, 加强制度建设不但要建设符合时代特点的各项制度, 而且要完善已有的制度, 并注意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 保证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 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增强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 使制度明确具体、简便易行、求实管用, 既注重实体性制度建设, 也注重程序性、保障性制度建设, 保证各项制度行得通、做得到, 用得好。三是以科学的方法为途径。坚持科学的方法, 是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工作必须把握的精髓和关键。所谓科学方法, 这里主要是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开展机关党的工作, 对于机关党组织能否发挥其职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每个机关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我们党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上采用和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如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整风学习的方法、典型示范的方法、自我教育的方法等等。近年来, 在邓小平理论学习、“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 各级机关党组织又创造了许多新的科学方法。对于这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应该不断加以丰富、完善和坚持。比如, 信息网络化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平台, 各地各部门采用网络方法管理党内事务、教育党员取得了成效。再如, 运用现代管理学、系统分析学、预测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 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 促进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等等。对于上述方法, 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二、机关党建科学化的特点

㈠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党政机关作为党的执政机构, 担负着宏观管理职能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 是决策和领导的“中枢”, 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协调各方面的桥梁, 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党政机关在运行中的能力、效率、作风, 直接关系到“中枢”的明晰、桥梁的畅通和窗口的洁净。同时, 在党政机关中, 党员干部比较集中, 而且大多在特定范围内掌握着重要的权力。

㈡机关党建的历史地位机关工作性质决定了机关党建在整个党的工作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起着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 有着较大的影响面和辐射力。首先, 机关党建作为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和执政机关的组织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直接体现。机关党建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执政机关的自身建设。为了应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党必然不断面临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挑战, 这种挑战客观上成为推动党自身建设的动力机制。党的执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执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和工作能力, 所以加强各级机关自身建设就成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直接体现和着力点, 党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执政能力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关自身建设, 机关党建是推动机关各项本职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长效机制, 是各级机关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其次, 机关中党员最密集, 干部骨干最密集, 权力最密集。机关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状况, 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着党的方针政策能否顺利贯彻执行, 关系着能否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关系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败。因此, 机关党建科学化就成为整个党的建设中关键的关键。

㈢机关党建科学化具有特殊性工作的特殊性和机关党建的地位决定了机关党建科学化具有与其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同的特点:一是环境的开放性。机关党建科学化工作水平, 归根结底应该接受机关党员群众的评价。机关党建科学化围绕机关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其评价主体是人民群众, 其成效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机关服务水平的满意度。所有这些, 都要求新形势下的机关党建工作, 应该具备开放性理念、开放性思维、开放性的途径和方法。二是要求的民主性。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机关党建科学化的生命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 取决于它的民主化程度。机关党建科学化工作应坚持民主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调动机关党员群众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为实现机关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努力。应建立和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制度, 党员不论职务高低, 在地位上一律是平等的。建立双向谈心制度, 让党员群众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 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实话;党组织负责人应有较强的民主意识, 热情诚恳、正确对待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保护说真话的人。要让党员和群众更好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评价权、监督权, 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和民主的工作环境。三是本质的群众性。尽管不同机关的职责任务不同, 但其根本的共同点都是要以人为本,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把群众观念贯穿到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体现在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把“大道理”寓于群众的实际利益中, 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理论指导的重大意义, 如何深入基层心贴群众, 服务和帮助群众, 使群众亲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爱护, 如何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干部, 让他们在其位谋其事, 在其岗有其为, 立足岗位作奉献, 都是让机关党建工作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所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四是方法的创造性。机关党建科学化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激发群众的创造性, 运用实践中创造出的成功经验, 来提升工作水平。在新的形势下, 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需要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比如, 如何在机关中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努力形成机关岗位有序竞争, 让那些有真才实学、埋头苦干, 敬业精神强的人能干事、干成事, 需要我们进行很好地研究、创新。

三、机关党建科学化的目标要求

实现机关党建科学化, 归根到底是机关党组织从自身的特点出发, 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和任务的要求, 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机制, 创新工作方法, 构建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不断提高开展各项工作的水平, 确保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㈠科学的观念是机关党建科学化的前提过去机关党的工作抓学习、研究问题虽也不少, 但主要是搞活动多, 能实实在在推动机关党建的工作搞得少,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机关党组织职责不清的问题, 也反映出某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对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准备不足、认识不到位, 老办法不灵、新招法不多的被动状态, 反映出机关党建工作所沿袭下来的那种就“活动”搞“活动”、按部就班的传统工作模式已远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机关党员干部的精神需求、心理素质、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党员干部中呈现出理想追求现实化、价值追求个性化、文化需求多样化、民主追求自觉化的特点, 折射出一些党员干部职工思想的活跃性和价值取向、文化需求、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同时, 也有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淡化,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某种程度的“异化”等值得高度重视的思想倾向性。这就需要注重研究机关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 及时地调查研究,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机关党的工作的情况掌握得越及时、越全面、越真实, 工作就越主动。因此, 要树立主动创新的意识,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机关党建科学化的特点,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找准立足点, 以增强机关党建科学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㈡科学的机制是机关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一个良好的创新运行机制, 能够使机关党的工作创新活动在正确决策下得以持续不断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科学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如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主体, 建立健全机关党员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全面提高机关党组织理论武装工作水平, 以提高机关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方法、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素养等内容, 建立健全机关先进的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二是要构建科学的发展机制。是指在机关党建工作创新效能的驱动下, 加强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储备, 建立能够吸纳外部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 不断谋求创新的开放式发展机制。首先, 建立健全党组织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机关党建工作中去, 把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到机关党建工作中去, 采取切实有力措施, 在政治上为党员服务,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 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在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上为党员服务, 着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努力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在生活上为党员服务, 了解和关心党员及其家庭成员的情况, 采取措施在生活、住房、就业、上学等问题上为党员及其家庭排忧解难, 对困难党员进行救助。其次, 建立健全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长效机制。再次, 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责任制。

㈢科学的制度是机关党建科学化的根本保障党的各项制度和机关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是确保机关党建科学化和和机关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 必须下大力抓紧抓好。加强机关党的制度建设, 最根本的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的要求, 认真研究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建立和健全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机关特色、反映机关党建工作实际的制度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机关党的工作目标责任制, 使机关党的工作融入、渗透到机关各项工作、各个角落, 二是要建立机关党内监督责任制, 使机关党内监督刚性化、规范化、法制化, 加大机关党内监督力度, 推动整个机关党的工作。三是要建立机关党组织参与管理机关干部的制度, 明确、完善和细化机关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法和程序。四是要制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检查、监督实施办法。五是要建立并落实机关工作规范。六是要加强对制度设计、执行的指导、调研和检查。为建立具有时代特点, 体现机关特色, 反映机关党建工作实际的新的制度体系奠定基础。对重点制度执行情况组织力量集中检查。

㈣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机关党建科学化的动力要把工作方法创新作为机关党建科学化的不竭动力, 使机关党的建设在工作部署上有新思路, 在工作内容上有新拓展, 在工作方法上有新突破, 在工作落实上有新成效。要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旧框框, 把机关党的工作放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中去研究, 放到当地工作大局中去定位。要突破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小圈子,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扩大党建工作的触角和领域, 在促进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当中, 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作用。

摘要: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重大任务。新的历史条件下, 机关党建科学化要把握自身的特点, 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和任务要求, 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 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机制, 创新工作方法, 全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确保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3.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篇三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终身教育、内向教育、自我教育等教育思想的提出,教育一词的外延在逐渐扩大,其内涵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教育不再被单纯理解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生活方式。我国过去的教育科学研究多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研究,往往忽视人与自我的研究。近年来,对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遗憾的是,当前绝大多数学者都把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来研究,有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绝大多数是针对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展开研究的,当前研究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外的自我教育文章寥寥无几,所以本文试图对自我教育的内涵及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要求进行系统研究。

一、自我教育的内涵辨析

当代大学生目标的多元化、个性的多元化、发展的多元化,使“灌输”与“管束”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应大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当前实施自我教育,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自我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是使大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高等教育应把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对于什么是自我教育,学术界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不同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自我教育就是进行自我反省,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人们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有学者认为,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品德水平,形成良好品德习惯的方法。有学者将自我教育当作教育影响所借助的某种媒介,认为自我教育就是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适应、自我转化、自我反馈、自我控制等等。还有的学者把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列。显然,上述诸种解释都未免偏狭,都没能全面地揭示出自我教育的真谛,不能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自我教育的深刻内含。

事实上,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下位概念,它不仅仅指教育的一种途径、方法和自我教育能力,更重要的是自我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笔者认为,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是学习主体根据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评价、强化、否定的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自我教育的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都存在,涵盖人自身发展的德、智、体各个方面,并且这种活动本身含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般说来,自我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个性心理、身体素质等五大方面,这五个方面构成了自我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们虽处于不同的地位和层面,但它们却是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对于自我塑造来说,思想道德是灵魂,知识文化是基础,心理个性是特征,身体素质是载体。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要求

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己经基本具备了基本理论知识,对自我教育的涵义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对道德、科学、社会的理解和把握毕竟肤浅、片面。所以要大学生独立地进行自我教育还有一定的困难,应对其加以引导,明确要求,大学生自我教育具体要求如下:

(1)自觉性要求

自我教育是一种在较高自觉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控制活动。它主要是依靠主体自身的内部动力完成的。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必须认识自我教育的涵义和作用,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把握自我教育的进程。自觉性的培养来自于内心的需要和愿望,来自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2)社会性要求

自我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立地完成,这里包含三层意思。首先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超越时代、历史,而抽象地完善自身,他总要带上社会的烙印;其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个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个人与社会总是相互作用,社会与个人总处于一种互相适应和改造的状态;最后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自我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接受各种社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处理,才能为已所用。因此,自我教育无论从内容或是方法途径都离不开社会,都是个体与社会相互发生关系,彼此作用的产物。

(3)针对性要求

自我教育是一种个体的自我完善,虽然这种自我完善有普遍的个性,但更具有个别的特殊性。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教育在其内容方式和结果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若要使自我教育收到成效,就要因人而异,各自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有的放矢。从总体上来说,大学生自我教育就是一种个性化教育。忽视个体认知结构的差异而仅仅考虑个体个性的差异也是不完全的、是得不偿失的。

(4)持久性要求

自我教育是一个过程,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更高的定义上看,自我教育还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不仅是艰巨的,而且还是长期的,尤其在改革开放、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社会节奏不断加快,这就更需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有敏锐的头脑和目光,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之在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5) 实践性要求

自我教育之所以强调实践是因为它是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各种能力的必要和最好的途径。实践活动是人的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基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把知和行统一起来。自我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实践活动的过程,两者是不能分离的。唯有实践才能使认识、观念和信念进一步深化,才能使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才能使意志进一步坚强,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真正知、情、意、行统一起来。

总之,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有其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不仅适用于德育和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而且也适用于文化知识、个性心理和身体素质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明确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要求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要求包括自觉性、社会性、针对性、持久性等要求。大学生只有具备自我教育能力,成为自我教育者,才能在学校和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欣祥.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现代教师最基本的素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65-66.

[2]王成,孙玉甫.试论大学生自我教育所需心理特征的塑造[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2):101-103.

[3]王成,朱伦,孙裔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现实意义及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09(5):62-63.

4.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篇四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

基本要求

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个科学范畴的文字表述,其依据并不是出自某一篇理论探讨的学术论文,也不是选用某一个领导在某个场合的讲话,而是要以规范的、权威的出处为遵循。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部分所表述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但人们不太注重从《党章》中“引经据典”,已成为一个长期存在并比较普遍的现实问题。《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是由“价值意蕴”、“途径方式”、“目标导向”三部分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内涵要求。多年来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一种“简称”式的理解,误认为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的“全称”表述,是不严谨的,也是不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严肃的。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完整地、准确地学习、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及时的。

一、“两个一切”:价值意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般的工作路线,也不是单纯的工作方法。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学习、把握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领悟其内在的价值意蕴,这就是“两个一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90多年来宝贵经验的结晶,是极其珍贵的“传家宝”。90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论断,充分反映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如一秉承“两个一切”的价值理念,鲜明地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中央明确提出,这次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虽然看起来仅为3个词,6个字,但意义十分重要和深远。把“为民”放在本次活动主要内容的第一点,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贯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坦然地向世人昭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再申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把这庄严的承诺,写入了庄严的党章。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2]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一切”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把握。“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对应了“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要求;“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对应了“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而“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则进一步强调了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两个一切”,两者缺一不可,相互贯连、相互促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真诚支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又来又去”:途径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人们谈论得比较多了。本文着重就党的群众路线视域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论、及其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作一番学习思考。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 作方法等层面上,提升到思想认识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来。毛泽东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在联系所做的深刻阐述,至今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

把握:“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

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也就是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需要着重提出的是,作为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党的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着明确的指向和规范的要求,但在人们的实际工作中和思想认识上,对这“一来一去”,“望文生义”,缺乏认识论层面的准确把握,存在着把“从群众中来”混同于“到群众中去”较为普遍的问题,造成实际工作中真正意义上的“到群众中去”的“缺位”和“错位”。从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来看,“从群众中来”的“来”,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把群众的诉求,以及群众的智慧、创造收集起来;而“到群众中去”的“去”,是在“来”的基础上,梳理问题、分析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思路、下一步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理论归纳的结论,回归到群众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怎么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是靠我们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认真“去”收集——而这个“去”,实际上是作为第一步骤“从群众中来”的“来”,还不是作为第二步骤“到群众中去”的“去”——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去”,是已经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归纳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或方针政策,需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回到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完善。因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半部分,各级领导纷纷下基层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听取一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到群众中去”的“去”,还属于“从群众中来”的“来”。而对群众提出的诸多意见和问题,不可能“装到篮里全是菜”,“照单全收”,而是要进行科学的梳理,区分轻重缓急,作出体制、机制上的改进,然后把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创新的理念,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到群众中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也是对领导干部智慧和能力水平的考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将是不断深化的。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只是“一来一去”,仅仅满足于“一个来回”。就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说,不能是为了搞活动而组织安排“一次”下基层、开“一次”座谈会、听“一次”意见,要避免为反对形式主义而又搞新的形式主义。要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持续地“又来又去”,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改进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5.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篇五

南玲玲1,刘江波2(1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2中国人民解放军 73087部队,江苏 徐州 221007)

摘 要: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丰富,具体包括: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士兵为本”的思想理念;培养士兵的自我教育能力;隐性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表现为潜隐性、超时空性、渗透性、自主性和持久性。研究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对进一步做好士兵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E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50-02

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政工干部在利用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士兵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士兵为本”的思想理念,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教育目的,使士兵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教育的内容,并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

一、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2008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士兵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有利于士兵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军营舆论环境,有利于政工干部对士兵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政工干部对士兵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让士兵更好地接受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自觉践行。对士兵进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军事训练、营区环境建设、内务管理等,努力促进环境陶冶、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等工作更加贴近部队实际、更加贴近士兵思想。政工干部还可以利用新媒介、新技术、新手段,实现培育工作的多手段集成,以致培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士兵普遍接受并自觉践行。并且士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在进行自我教育,士兵在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观念,自觉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士兵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再次提高了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形成了良性循环。

2.确立“以士兵为本”的思想理念

对士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对象、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士兵,贯彻“以士兵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新的时代挑战,完成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迫切要求。贯彻“以士兵为本”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坚持教育士兵、引导士兵、鼓励士兵与尊重士兵、理解士兵、关心士兵的辩证统一。贯彻“以士兵为本”的思想理念,政工干部就要根据士兵的需要、贴近士兵的生活来对士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士兵也有士兵的需要,也有需要满足不了的矛盾,正是新时期士兵需要与满足之间矛盾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士兵思想的新动向和新变化,从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展,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士兵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需要越来越多样。因此,政工干部必须真正关心、尊重和满足士兵的正当需要,可以说,士兵的正当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影响到他们爱国意识的树立,影响到党对军队领导权的维护。贴近士兵的生活,就是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视点对准士兵的现实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焦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士兵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气息。

3.培养士兵的自我教育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极其复杂的,它不仅要解决士兵知与不知、能与不能的矛盾,而且还有信与不信、爱与不爱的矛盾。如此诸多矛盾的解决,单靠外部的理论灌输是不够的,归根结底还依赖于士兵的“自我”作用,依靠士兵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行自我教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士兵自我教育是士兵自觉解决思想矛盾,促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从“现有”到“应有”方向发展的推动力,也正是这种动力使士兵的思想行为不断地迈向更高的层次。指导士兵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就要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动机,只有当他们有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动机时,他们才会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主动参与教育过程,达到“不教育”的目的。自我教育分为个人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个人自我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个人自我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自我总结、自我管理等。群体自我教育是指在军营内部的互帮互教,是士兵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教育论文)一个士兵在帮助和教育别的士兵的时候,自己也受到教育,而且是一种广泛的、经常的自我教育。群体自我教育的形式也有很多,例如:集体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等。

6.教育实习的时间和主要任务要求 篇六

一、见习阶段

1、内容:听学校介绍、了解情况,观摩示范课,随堂听课,备课,试讲。

2、要求;

(1)听实习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听取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介绍和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介绍。

(3)听取指导教师介绍实习班级工作计划及学生思想、实习等情况。

(4)观摩实习学校教师3—5节示范课,随班听指导教师的课。

(5)熟悉班级情况,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试讲。

二、全面实习阶段

内容: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活动等。

(一)教学工作实习

1、实习内容: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与讲评;考试与成绩评定;组织课外活动;进行教学专题总结等。

2、要求:

(1)实习课务:根据我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实习生尽可能地施教所学专业学科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每个学生课堂教学时数要本着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目的,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原则上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特殊专业除外。

(2)备课:

A、实习生应在指导教师和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思想状况、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特别要了解与本课题的知识、技能教学直接相关的情况。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含时间分配);并考虑教具的采用、制作,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板书的设计及演示程序,布臵的作业等。

C、编制教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 1

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3)上课:实习生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学资源准备和精神准备)。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板书、板画要清楚,布局适当。应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演示教具和实验的操作要纯熟、准确、有效,在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时要十分注意安全。

D、实习生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杜绝方言,减少“语病”。板书要清楚、工整、无笔顺、笔画错误,不写错别字。

E、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实习生在讲课中应恰当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应随时使用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课堂提问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对学生回答评价要中肯,指明正误及努力方向。

F、注意与原任教师和前后上课的实习同学搞好教学上的衔接工作。

(4)听课和评议:

A、实习生要虚心学习,经常听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习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总听课时数不少于20 节。

B、实习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实习对象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C、指导教师要听实习生的课,对每一位实习生,应经常组织课后评议活动,运用教育理论评析上课情况,帮助实习生改进教学,提高水平。

D、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

(5)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和书写规格要求。

B、布臵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C、对布臵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批改作业给学生写评语,要持慎重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语的书写要正确、规范。

E、辅导学生时要深入到班级中去,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辅导,如给缺课和基础差的学生补课,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内容等。F、协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自习课辅导、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教学环节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实习

1、实习内容:

进一步了解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熟悉班主任的具体职责;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学习运用教育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方式方法;培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独立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2、实习要求:

(1)每位实习生应进行至少为期一周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A、熟悉并掌握实习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熟悉实习对象的日常行为规范。

B、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参加诸如升旗、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自修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指导读报、编黑板报、文体活动、班队活动、检查教室日志、批改学生周记、进行家庭访问等。

C、重视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2)实习生应在班主任工作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A、精心选择并确定班会的主题,要求积极健康向上,富有针对性和教育意义。

B、活动形式要多样,做到生动活泼。

C、事先要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培养骨干,做好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准备。

D、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E、主题班会后,实习生要及时收集信息反馈,认真总结,扩大教育效果。

3、班主任实习的工作步骤

①见习期间,认真学习原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听取有关班级情况的介绍,了解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查阅有关学生学籍资料等,明确班主任工作的目标要求。

②了解、研究所实习的班级集体和全班学生。内容包括班级一般情况,男女学生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状况,德、智、体的基本表现情况,班级的传统和作风倾向,干部情况,发展趋向和当前突出的矛盾等。

③根据原班主任的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拟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送原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批准后执行。

④在实习班主任工作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原班主任汇报请示,共同研究,以做到相互配合,保证教育要求的一致。

⑤实习班主任工作期间,要记好工作日记,注意积累有关教育活动资料。⑥做好班主任工作实习的评议与总结。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实习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还应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业务学习。也可进行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方面的实习,初步了解基础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学习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培养管理能力。

(三)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

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7.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篇七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 毛入学率已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 中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过去主要是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导, 通过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 但是现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 越来越需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 如结构协调、水平提升、质量提高、实力增强、要素优化, 等等;“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 如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长、投资的扩大等[1]。

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方式

(一) 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直接关系。首先是如何定义创新型人才, 怎样界定, 界定的标准, 以及把握规律进行培养;其次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最后是创新人才的价值体现方式及评估方法。

人才的质量由教学方式方法决定,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创新型教学方式, 而推动教师运用创新型教学方式教学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外部的教学评价和制度保障与教师个体主动改善自身教学方式相比似乎显得更重要。其中, 从理论上来说, 最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式又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与质量标准。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式重点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对各类高校学生的教育质量分别进行检测评价。现在多样的高教形态结构导致了培养类型的多样化和层次化, 如此一来, 人才质量的培养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标准和类型。现在的职业技术学校所培养出来的生产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满足不了现实社会岗位的需要, 更不用说普通类的高校培养出来的研究型的和创新型的精英教育人才, 他们也普遍存在数量的上升所带来的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就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院校确立不同的创新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

第二, 吸收多种评价主体来满足多方面的利益需求。当下许多高校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内部展开课程修订, 教学以后,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对课程进行讨论和评价。课程及评价的实施主要还是为了让教师更加关注教学, 而不是只关心自己的科研项目, 此外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发展。这样既注重教又注重学, 削弱科研的评价权重, 才能满足多方教育主体的需求, 保证最终结果的客观可靠[2]。

(二) 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高校与政府之间权力分配的关系及高校内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简而言之, 就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支配。大学不仅要承担社会和国家的重任, 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还要与社会进行互动交流, 接受社会的影响与变革。大学要专注于自己的教育与研究, 保持自己在学术问题研究上的领导地位, 在教学方面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以此立身于社会, 保持其独有的特性。但这一问题, 并不是要“单纯地划分谁管多少的问题, 而主要是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3]。同时 , 我们也应当清楚“传统的高等教育自治现在不是, 也许从来都不是绝对的”[4]。

综上所述, 教育体制的改革, 最终落脚点是学生。要按照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普遍规律, 增强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内部的管理机制、评价体制和外部体系, 用高等教育的自主性逻辑防范和化解来自市场化逻辑和行政化逻辑的冲击, 让高等教育回归自身应有的价值,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三) 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文化是一种大环境, 对开展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到教学中就是课堂所教授的知识, 教授知识的方式, 以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所营造出的文化气氛, 等等。事实上, 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也在课堂的改进。从这个意义上讲, 课堂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21世纪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来临, 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同时必须倡导加强教学文化建设。这就需要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 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 尤其需要广大师生、特别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的涵义进行了阐述, 通过与外延式发展进行对比, 进一步得出内涵式发展的涵义;其次对内涵式发展的三种实现方式进行了阐述, 分别为: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体制改革;重视教学文化建设。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创新人才体制,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3-5.

[2]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 .

[3]袁贵仁.教育哲学片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50.

8.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党性修养 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65-04

共产党员的党性由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所决定,是党员保持理论纯洁、立场纯洁、组织纯洁和道德纯洁的根本所在。党员党性修养的实质就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它具有历史性、具体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会有不同的体现。通常情况下,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人格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民主法治修养和群众工作能力修养等。[1]为深入了解并掌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阶段性内涵,以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2014年2月,笔者在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中开展了党性修养内涵及实践途径的问卷调查。

一、大学阶段党性修养的内涵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2份,回收有效率88%,从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来看,中共正式党员占27.84%,预备党员占22.73%,积极分子占35.80%,群众占13.64%。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在对“您认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主要涵盖哪些方面”(多选题)的调查中,选择“思想作风修养”的为86.36%,选择“组织纪律修养”的为81.25%,选择“科学文化修养”的为73.86%,选择“政治理论修养”的为72.16%,选择“人格道德修养”的为65.34%,选择“民主法制修养”的为63.07%,选择 “群众工作能力修养”的为58.52%,选择“其他”的占2.84%。

从人群构成看,无论是中共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还是群众,都把“思想作风修养”放在当代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首位,分别占相应调查人群的71.43%、95%、88.89%和95.83%,同时,他们也均把“组织纪律修养”视为第二重要的一项党性修养内容,分别占到对应调查人群的69.39%、80%、87.30%、91.67%。由此可见,大学生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对党性修养主要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而从排在第三位的“科学文化修养”开始,不同调查人群的选择出现了差异,结果显示,对“科学文化修养”而言,在正式党员中,有67.35%将其排在第四位,低于对“政治理论修养”69.39%的选择;在预备党员中,有70%将其排在第四位,同样低于对“政治理论修养”72.50%的选择;在积极分子中,有82.54%将其排在第四位,低于对“人格道德修养”85.71%的选择;在群众中,有70.83%将其与“民主法制修养”一起列在第四位,低于对“人格道德修养”75%的选择。同样,对排在第四位的“政治理论修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正式党员中,有69.39%将其排在第三位,高于对“科学文化修养”67.35%的选择;在预备党员中,有72.50%将其排在第三位,高于对“科学文化修养”70%的选择;在积极分子中,有77.78%将其排在第五位,低于对“人格道德修养”85.71%和“科学文化修养”82.54%的选择;在群众中,有62.50%将其排在第六位,低于对“人格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与“民主法制修养”的选择。

对调研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党性修养内涵的认识差异较大,并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在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和问卷结果的基础上,可将思想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政治理论修养,视为大学阶段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二)党性修养的阶段性内涵

1.思想道德修养的高尚性

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为核心,以人格道德为基础的完整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思想道德自律是党性修养的基础,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起。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下,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涵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去引领自己,主动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追求目标,并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自己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努力做到引领社会风气之先,保持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高尚性。

2.组织纪律修养的模范性

首先,党章中规定,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每位党员都要坚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进行胜利的斗争,只有加强纪律性,才能使队伍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只有加强纪律性,才能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克服艰难困苦,战胜敌人;也只有加强纪律性,才能维护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2]因此,党员尤其是各方面都正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党员,更要自觉地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3.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性

党员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性主要是指党员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要保持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的纯洁性,关键就是必须以共产主义作为党和党员唯一的政治信仰,不能搞政治信仰多元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主义、思想和学说,特别是不同流派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作为青年中优秀分子的大学生党员,其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与否,不仅决定着其自身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3]因此,必须要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进行武装,保证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性。

4.科学文化修养的先进性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规定既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体现了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的学生党员,更应以此目标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强化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努力做到在实现个体发展需求的同时,确保自己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如何提高党性修养,提出了“学习、实践、内省、互助”的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切实结合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阶段性特点,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自身修养的系统改造。

(一)明晰指导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在回答“您认为以下哪一种思想对党员影响最大”的问卷调查问题时,仅有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有63%的被调查者分别选择了“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多元化的社会思想。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出现,已在社会有所反映,并在高校校园有所体现。

1.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党章学习

大学生党员是思维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主义、思想和学说,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先进思想理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认同和接纳马克思主义,让他们坚定地信奉马克思主义,信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以保证其思想的纯洁性。[4]反映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章的学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高校党组织要把对党章的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日常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章,要把检查学习和遵守党章情况作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

大学生党员不管学什么专业,无论在哪个年级,都应该把提高科学素养作为读书学习的重要目标,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步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不断增加对本专业的认识,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模范。为此,首先,大学生党员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要把学习视为自己进步的阶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充分利用好学生党员年纪轻、记忆力好、接受力强的优势,抓紧时间学习,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其次,要通过学习来拓展视野,要在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外,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法律、文化、管理、国际、信息网络和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促进全面发展。再次,要掌握辩证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党员不仅要充分认识并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还要有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与技巧,特别是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以正确理解党性修养的时代精神,把握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增强党性修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5]

(二)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内互助

在对“大学生党员中存在问题有哪些?”的调查中,选择“先进性不强”的占23.86%,选择“入党动机不纯”的占21.59%,选择“理论思想不牢固”的占18.42%,选择“发展和考察过程不够严肃”的占18.18%,选择“党内监督和淘汰机制缺乏”的占15.45%,选择“其他”的占2.5%。这一结果显示,大学生党员在先进性、入党动机、思想理论等方面的现状并不乐观,相关工作还有待加强。在回答“对您党性修养提升帮助最大的人群?”这一问题时,有32.92%的学生选择了“身边的党员”,有30.83%的学生选择了“党支部书记”。这一结果显示,身边的普通党员和从事党务工作的党支部书记,对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可以从党员发展质量和党务工作者素质两方面来开展工作,以促进大学生党性修养的提升。

1.规范组织生活,增强纪律观念

高校要结合大学生党员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来开展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而言,主要是将考察关口前移,将考察步骤落实,如可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变“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挖掘信息,延展组织获取考察对象信息的渠道,让入党动机不纯者混不进党组织;对于预备党员,主要是逐步完善意见听取环节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如可以通过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和“投票表决”等考察方式,增强组织监督和群众评议在党员发展中的权重,提升党员思想的纯洁性;对于正式党员,主要是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支部的组织生活,如可采取学生党员挂牌、支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述职述评等活动,促进党务公开。此外,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纪律观念,高校党组织要以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对党员的党性修养、宗旨观念、政治素质、模范带头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要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促使大学生党员逐渐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形成有益于大学生党性修养培养的机制。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

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离不开党内互助;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为此,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重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梯队建设,如高校党组织在配备基层党支部班子时,要注重班子成员的年级分布或专业构成,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党员,让他们尽早地接触党务工作,为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做好准备;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并构建起适应于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的教育网络,如可将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纳入学校党员干部培训的计划中,将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党组织倾斜,以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注重实践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还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因此要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做到知行统一。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回答“您认为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有哪些”时,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占24.96%,排在第一;选择“党员自我内省”的占21.42%,排在第二;选择“环境影响”的占19.29%,排在第三;选择“知识理论学习”的占18.76%,排在第四;选择“党内帮扶”的占15.4%,排在第五;选择“其他”的占0.18%,排在第六。这一结果表明,从促进党性修养提升的角度看,“社会实践活动”被认为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党员自我内省”、“环境影响”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而“知识理论学习”和“党内帮扶”这两个目前高校采取较多的工作方式则排在了后面,说明简单“灌输式”的“知识理论学习”方式,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正在逐渐弱化。因此,高校党组织要在充分肯定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出新的、有益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的途径。

1.注重实践育人,创新教育平台

纯洁的思想表现出来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和大学生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最好途径,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结合问卷结果,高校要特别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来促进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如可通过开展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调研、教学实习和“三下乡”活动等实践形式,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提升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并促使其逐渐把外部的责任要求,转化为自觉践行的内在道德情感或冲动。此外,由于新媒体对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影响巨大,与传统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包含了巨大的能量,它不仅与学校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与整个社会紧密相连。因此,要把网络作为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最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并健全学校、社会、家庭的网络化评估体系,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结构性落差,减少信息开放与思想政治教育封闭的冲突[6],如可以建设网络课程、推行网络教学,让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把单纯的学校思想政治和专业技术教育扩展到家庭、社区、社会乃至新媒体自身,让社会来共同承担教育的任务与责任,促进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7]

2.完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可通过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做好党性修养的内化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有非常合适的土壤,促使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大学生党员心里播下种子,并逐渐转化为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8],如可营造优秀的班风、学风,引导大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尤其是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地遵守学习及考试纪律;还可开设“学术论坛”,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建立集体备课、试讲、督导和学术交流等制度,强化师资培训,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可通过完善学校规章、师德规范、学生守则、评比表彰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其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意识和规范,促进大学生党员责任品质的养成和责任能力的提高。

[ 注 释 ]

[1] 李锡炎.正确把握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2):1-5.

[2] 陶岳潮.试论纪律[J].社会科学研究,1982(6):15-19.

[3] 李科,林伯海.保持大学生党员思想纯洁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32-34.

[4] 高永蓉.试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机制的构建——以民航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56-159.

[5] 郭明飞.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3-11-21.

[6] 高进.论新时期党性修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09-211.

[7] 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8] 王燕.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及其培养[J].江苏高教,2003(3):97-99.

上一篇:内科带教老师鉴定评语下一篇:2009年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