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工作情况汇报

2024-09-13

资本市场工作情况汇报(共8篇)

1.资本市场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关于民营资本投资市政公用事业的情况汇报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2年9月6日)

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开展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市政公用事业领域调研》的调研提纲要求,现将我市民营资本投资市政公用事业行业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2004年以来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文件情况

2004年以来,我市未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文件。

二、民营资本直接投资市政公用项目运营和养护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目前,民营资本直接投资我市市政公用项目运营主要在城市供水领域,我市在2005年建成的城区自来水新水源引水工程就是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实现。通过引入民营资本有效地解决了我市财政资金不足问题,实现了市区30多万市民多年来希望用上卫生清洁自来水的愿望。目前,该项目有序运营。

三、当前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主要障碍

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公用事业行业建设和运营方面 1

还缺少统一配套的政策规定,包括在收费价格、准入资质、操作办法等方面缺乏统一明确的可操作规定。二是缺乏对行业上下游进行协调的机构和协调机制。如城市燃气,由于存在部分环节的国家垄断,使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不平等和不利的地位,单一企业在与垄断企业谈判过程中不能得到垄断企业的平等对待。三是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许多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由于公用事业领域项目均需要较大规模的投资,融资渠道不畅,严重阻碍了项目的推进和企业的发展。

四、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实施的总体情况

目前,我市公用事业实施特许经营的是城市管道燃气,为高州市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项目,该项目已于2012年4月份完成公开招标,由华润燃气(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中标。目前,中标企业正在抓紧办理工商执照。

五、民营资本投资市政公用领域的典型案例

我市民营资本投资市政公用领域的典型案例是城市供水领域的高长引水工程。该项目以水库为起点,采用地埋直径1.2米的全密封钢管直接从水库引水到市区水厂,全程约25公里,项目总投资8500多万元,以解决城自来水水源短缺问题。由于该引水工程规模较大,我市政府财力薄弱,短期内无法筹集资金推进项目建设。为此,我市采取引入民营资本的办法,与中外合资的茂名市冠盈水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进该项目建设。通过利用茂名市冠盈水务有限公司投入的资金,我市于2006年顺利建成该项目,实现了高州城广大市民多年来希望用上卫生清洁自来水的愿望。

2.资本市场工作情况汇报 篇二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会计准则

2006年我国出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简称IFRS) 趋同下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新准则对研发支出的处理由原先的全部费用化变革为符合一定条件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并且这种资本化的效应随着新所得税法的出台得到了强化1。研发支出资本化及配套的税收政策使得企业研发行为在利润与税收两个层面产生前期压力的释放,无论从短期的利润提升角度、还是从长期的企业价值提升角度,均传达了积极的信号。信号理论指出,企业的行为会向外界传递信号,引导外部相关利益者的决策变更。 交易理论指出信息是市场行为的基础,此次研发支出费用化向有条件资本化的转变,必然向市场传达一组新的信号,对基于这类信号的市场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认为这种积极的信号不仅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还会体现在产品市场上。为此,本文分别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切入研究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市场反应。

1文献综述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问题随着全世界对创新的关注而日趋重要。学者们发现,会计准则中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相关联系。Hall等[1]以法国制造企业为样本,发现研发支出资本化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Griliches[2]研究认为研发支出资本化数额越大,企业研发投入越多。 Nicholas Seybert[3]提出研发资本化更容易导致投资过度,而且也不能减少盈余管理,而增加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有提升作用。Lev等[4]实证证实市场往往低估高研发支出公司的价值。Han等[5]以韩国上市企业为样本,提出研发支出总额对企业股票价格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李世新等[6]研究认为在区分盈余管理程度后,低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正的定价,高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负的定价。

已有文献还证实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可以影响企业价值。Bosworth等[7]以澳大利亚上市企业为样本,证实研发支出资本化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提升企业价值。Callimaci等[8]对加拿大的上市企业加以研究后发现,当期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与下期的企业资本市场价值正相关。Ahmed等[9]以澳大利亚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结果也表明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可以提升企业下一期的股票价格,并认为研发信息传递路径不畅是产生这种滞后现象的主要原因。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选择问题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Zhen Deng等[10]研究过程研发支出, 提出其与未来3年的现金流量密切相关,并支持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Han等[5]也证实研发支出资本化额比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与企业股价的相关性程度更强,倾向于企业将研发支出资 本化。 Anne Cazavan - Jeny等[11]发现在法国,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公司较费用化公司在研发上投入更少、 规模更小、负债更高。李莉等[12]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选择R&D资本化而不是费用化既有盈余管理动机,也有向市场传递研发信号的动机。王燕妮等[13]认为R&D资本化与费用化的选择受到了企业特征的影响,研发强度大、盈利水平低和高技术行业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将R&D资本化,规模较大、 盈利水平高、研发投入 稳定的企 业则倾向 于将R&D费用化。

除了对上述主题的讨论外,已有文献还关注研发信息披露质量、研发准则国际比较、研发会计处理的盈余管理动机等方面,但是对于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变革是否产生了预期的积极效果的文献并不多见,特别是缺乏同时关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

2理论分析与假设建立

研发支出的有条件资本化对于释放企业研发积极性、引导企业参与研发具有重要影响。理论而言,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直观的产品市场,表现为产品种类与收入增加、附加值与利润等增加,还可以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为投资者对企业研发行为的重新定价、企业市值的提升。

2.1研发支出资本化在产品市场的影响

研发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决定因素,是一项重要的价值增值活动,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创新知识和创新技术,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 但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间利益不一致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 ( Agency Problem) ,企业管理层在进行研发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研发行为对自身利益的影响, 特别是研发支出对当期收益的影响。当支出危害到本期财务报告的盈利与自身利益 ( 通常以利润绩效为基础) 时,理性管理层会选择牺牲长期股东利益, 减少研发支出。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研发支出资本化消除了原先研发投入对会计净收益的负面作用,再加上相应税务政策的配合,企业的研发激情得到了充分释放,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增加[14]。

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正向关系早已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证实。研发所带来的创新活动改良产品核心层、利益附加层、有形特征层的价值,提升企业的产品品质; 或者改变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与能耗; 或者拓宽市场、加大产品销售等。这些创新产出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企业盈利能力是考察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盈利能力越高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越突出,并最终体现为企业绩效[15]。Phillips等[16]提出成功的新技术使企业在对创新的暂时垄断控制中获得短期超额利润。总之,研发可以带来短期垄断收益,使企业在产品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17]。因此,提出本文假设如下:

H1: 研发支出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H1a: 研发支出资本化增加企业营业收入。

H1b: 研发支出资本化有利于显著改善企业经营绩效。

2.2研发支出资本化在资本市场的影响

股价是企业信息的一个综合反应函数,当公司积极的研发信息传达至资本市场后,公司股价也将呈现出一致的反应。研发是企业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唯一源泉,技术的部分排他性有利于研发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超额利润,在会计报告中充分披露研发相关信息、向投资者传递企业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这将改变其未来的现金流,有利于促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提升企业股价[18]。研发投入未来收益的资本化价值在收入中得到反映,并被期望可以随着研发的持续长期存在[19]。已有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研发与股价之间的显著正向关系,如Toivanen等[20]认为研发强度与股票回报的波动性显著正相关; Griliches[21]、Pakes[22]、Bloom等[23]先后发现了R&D投资和专利能提升企业价值; Rebecca Toppe Shortridge[24]的研究证实,大公司与小公司相比,其研发投入更能够被市场承认,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

总之,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情况下,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当期会计盈余的正向影响,一方面促进研发投入,并通过研发投入对股价的正向作用提升企业资本市场价值; 另一方面当期会计盈余增加本身也会向投资者传递利好,提升企业股价。因而, 相比费用化,研发支出资本化带来更强的资本市场反应[25,26]。因此,提出本文假设如下:

H2: 研发支出资本化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本市场价值。

H2a: 研发支出资本化提升了企业股价。

H2b: 研发支出资本化增加了企业发展潜力。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与其它企业相比,其研发支出较高且研发信息披露更详实,是研究最佳样本。 鉴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自2008年开始实施,以及2007年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段的特殊性,本文选择2009—2013年作为本研究的时间窗口,并以在巨潮网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告上市公司为对象,手工收集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披露研发支出资本化具体信息的企业,并剔除数据缺失与极端值,最终共获得322个样本。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与巨潮资讯网。

3.2研究变量及模型设计

3.2.1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产品市场影响的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由于研发活动耗时长、风险大的特点,研发支出的产出效应往往具有滞后性,为此本文选择滞后一期的研发作为解释变量。由于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营业收入变化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影响上,本文分别以营业收入增长率 ( GRI) 和销售毛利率 ( SGM) 作为产品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替代变量; 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市场的影响,本文将企业规模 ( SIZE ) 、 资产负债 率 ( LEV ) 、 企业成长 性 ( GROW) 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构建模型1和模型2,检验H1a和H1b,进而验证H1。

其中: t代表时间,i表示参加回归的样本量, α 为回归系数,ε 为模型的残差项,以此研究滞后一期研发资本化强度对本期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3.2.2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资本市场价值相关性的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资本市场价值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对企业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影响上, 本文分别以股价 ( P) 、托宾Q比率 ( TQ) 作为企业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替代变量; 同时,考虑每股收益 ( EPS) 、每股净资 产 ( BVA) 、企业规模 ( SIZE ) 、 资产负债 率 ( LEV ) 、 企业成长 性 ( GROW) 对企业资本市场价值的影响,构建模型3和模型4,检验H2a和H2b,进而验证H2。

其中: β 为回归系数,其他符号的含义同上, 探讨本年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当期企业资本市场价值的影响。

上述4个模型中涉及到的变量及度量方法如表1所示。

其中,BVA代表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将期末净资产扣除资本化的研发支出部分再除以期末普通股股数,以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为避免极端值对于回归结果造成不利影响,文章还按年对各变量进行了首尾1% 的Winsorize处理。

4实证结果与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9—2013年5年中,样本企业营 业收入增 长率 ( GRI) 和销售毛 利率 ( SGM) 的均值分别达到22. 39% 和31. 63% ,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好,产品盈利能力较强, 这一点从托宾Q比率 ( TQ) 、企业成长性 ( GROW) 和基本每股收益 ( EPS) 等变量的均值上也得到印证; 与此相对应,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 ( CRD) 和每股资本化 研发支出 ( CRDPS) 平均值分 别为3. 26% 和0. 1509元,研发投入水平较高,超过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强度约为3% 的平均水平。

4.2相关系数分析

表3列示了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3中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增长率 ( GRI) 与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 ( CRD) 的相关系数符号均为正,且在10% 置信水平下显著,为H1a提供初步证据; 同样, 销售毛利率 ( SGM ) 与研发支 出资本化 强度 ( CRD) ,以及股价 ( P) 、托宾Q比率 ( TQ) 与每股资本化研发支出 ( CRDPS) 的相关系数符号均为正,且都显著,可以初步为H1b、H2a和H2b提供支撑。由于表3仅为单变量间相关分析,真正检验这2个假设仍需要继续通过回归分析作进一步验证。

注: * ,** 分别表示 10% 、5% 水平 ( 双侧) 上显著相关

4.3回归分析

由表4可知: 模型1的解释变量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 ( CRD) 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5% 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企业产品收入显著正相关,即H1a成立; 模型2的解释变量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 ( CRD) 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 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研发支出资本化能够改善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即H1b成立。

综上可知,H1成立,即研发支出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假设得到证实。

注: ***、**和* 分别表示在 1% 、5% 和 10% 水平下显著

从表5可知: 模型3的解释变量每股资本化研发支出 ( CRDPS) 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0% 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研发支出资本化提高了企业市场价值,即H2a成立; 同样,模型4的解释变量每股资本化研发支出 ( CRDPS) 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0% 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研发支出资本化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即H1b成立。

综上可知,H2成立,即研发支出资本化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本市场价值的假设得到证实。

注: ***、**和* 分别表示在 1% 、5% 和 10% 水平下显著

4.4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对第1和第2个模型,本文选用滞后2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数据回归,发现所得结果并不显著,说明高科技企业对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会计确认基本上是合理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研发支出中 “开发”阶段支出同时满足5个条件才允许资本化,2年前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额对企业产品市场的影响不明显,恰好说明企业进行资本化处理的研发支出普遍在一年内就能够获得产品市场上的创新收益。

本文还利用滞后2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数据检验模型3和模型4,结果也发现t - 2对t年的股价和托宾Q值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对研发创新的信号传递功能良好,对研发信息的披露, 资本市场给予迅速的回馈。

5结论

3.资本市场工作情况汇报 篇三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提高路径

一、引言

内部资本市场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决策程序,将自身的金融资源分配到各个子公司或公司内部各个项目及各个部门中。一般来说,学者可能更加重视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也是一样重要,我们不能忽视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原因在于,近几年来,我国涌现了一批大集团公司,很多企业走向了集团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但在我国,目前外部资本市场仍欠发达,投融资体制存在诸多弊病,在这个情况下,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作逐步替代了企业集团的外部资本市场。

二、部门经理轮岗

内部资本市场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代理问题。公司的部门经理或者项目经理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论项目回报率如何,他们都希望从总公司CEO处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源,做大自己的部门或者项目。其目的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报酬,扩大或巩固企业部门经理或者项目经理在单位的支配权力和地位;

2.通过专项投资所获得的管理技术,加强他们在公司中的地位,凸显出自己的重要性;

3.分散风险,多元化发展策略;

4.其他“私人收益”,包括豪华办公室、精神满足、权利的享受等等。

三、资源分配的专业化与统筹性的平衡

经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会向总部要求自己部门分得更多的资金,甚至不惜夸大项目的实际回报。而在第一种方案中,CEO自己做决定,虽然没有部门经理专业并且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不能对项目了解得这么详细,但是由于公司总裁控制全部公司,全部项目,不象部门经理这么狭隘,不会刻意想要某个部门或项目分配更多得资金。

四、多种项目评估方法相结合

在做项目评估和资本预算时,除了净现金流量(NPV)方法外,再选择一些其他方法,比如回报期法,作为选择项目或者项目配备资金的依据。不管何种MBA或财务管理课程,都告诉我们选择项目的方法最科学的是净现金流量(NPV)方法,但是,实际操作中仅采用NPV方法的并不多,在分配资源给部门经理时,企业大多采用至少一种其他方法,比如比较多长时间能够收回投资等。

五、报酬激励体系的改进

国内外企业运作的经验证明,经营者报酬设计对经营者的行为有直接影响。最优报酬设计必须把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其收益与企业绩效和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在设计报酬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利益关联、绩效挂钩原则。

2.风险相称原则。

3.丰富报酬结构,做好中长期激励

4.完善集团信息报告制度

财务信息质量标准应符合两条最基本的特征:一是有用性;二是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财务信息质量标准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第一,从信息报告的内容来看,按照重要性原则,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①是对集团整体战略发展结构、阶段性总体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信息;

②是总部据以对集团发展动态进行连续预控或体现全面财务控制意识,且具有明确而普遍指示意义的信息等;

第二,从信息报告的结构来看,如果报告的内容过于杂乱无章,将会带来巨大的后果,会妨害信息传递、处理的效率,影响信息的时效性与决策价值,加大整个信息的管理成本,并导致无用信息冗余与有用信息不足的矛盾。因此,对财务信息报告内容可以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划分并择取不同的报告标准,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分析的效率,并克服了信息冗余与不足的矛盾。

六、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控制方法,它除了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还具有较为明显的事后控制特点,集团若是为了掌握子公司的经营绩效,则其对于子公司开展定期的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许多企业集团而言,如果信息控制是十分薄弱的,则说明集团母公司往往并未将信息控制提到像人事控制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这一方面是认识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信息控制的前提是要有基础的管理信息,同时还要有一定的IT硬件平台。

七、网络集成管理系统

集团企业是应该通过统一、高效的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控制,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出一套传递迅速及时的、全局性、集成性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决策系统服务。在实际操作中,集团应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信息化人才建设;二是加强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三是信息化建设还应该有效利用外部资源,例如基础网络和基础应用系统外包服务;建立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引进先进理念、方法和成熟软件等。

参考文献:

[1]王峰娟,粟立钟.中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有效吗?——来自H股多分部上市公司的证据[J]. 会计研究,2013,01:70-75+96.

[2]王化成,蒋艳霞,王珊珊,张伟华,邓路. 基于中国背景的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建议[J]. 会计研究,2011,07:28-37+97.

[3] Jensen, M. and Meckling W.1976. Theory of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 3.305-360.

4.卷烟市场排查情况汇报 篇四

根据市局《关于加强卷烟市场排查的通知》要求,我局根据本辖区市场特点及时组织专卖管理人员,安排具体措施,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重视、支持下,由县打假办牵头,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自2010年10月15日至10月25日,对我县重点市场、重点区域进行联合排查5次,共计出动专卖检查40人次,公安、工商等部门与我局配合执法工作20人次。查处无证运输烟草专卖品案件1宗,目前此案件正在处理中。有效地净化了我县辖区卷烟经营市场。现将市场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卷烟市场清理整顿与清理整顿无证经营专项行动相结合,突出检查重点,强化市场整治。全面打击非法经营卷烟和无证经营行为,以烟酒茶商店、特业场所、违规商户为重点,着力规范杂货批发部、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的卷烟进货渠道,使全县卷烟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的有效净化。在此次卷烟市场排查过程中,各卷烟售客户都比较配合,能够守法经营,暂未发现有“假、私、非”卷烟上架销售,有部份客户没有按照规定将专卖许可证和卷烟销售警示牌摆放在明显位置,没做到亮证经营,经稽查人员批评教育及

宣传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后,零售户都能积极配合和接受批评教育。

二、依托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专项市场排查。为进一步加大打击卷烟违法活动的工作力度,力求市场清理整顿不漏掉一个片区,不漏掉一个死角,我局在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重点检查县城及集贸市场,加强对客运、货运比较集中地方和废旧厂房、仓库、山林果场、养殖场的排查监管,并对原发生过的制假窝点进行复查跟踪。此次行动中排查了2个汽车客运站,4个废旧厂房,3个仓库,并对这些地方采取了有效的监管、监控。我们始终保持卷烟打假的高压态势,防止卷烟违法犯罪活动在我县死灰复燃,在此次卷烟市场排查中,未发现制假窝点。

三、10月9日,接群众举报,我局会同xx公安检查站干警在xx县xx镇公安检查站查获一辆从xx向广东方向行驶的赣B50566客车,在该车查获1.78万支国产卷烟,当事人无法提供运输该批卷烟的烟草专卖品准运证和有效证明,目前此案正在处理中。

通过这次联合排查行动,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沟通与协调,提高打击与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打击与服务、控制与疏导相结合,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专卖管理工作氛围,全面提升专卖控制能力,有效地净化了卷烟市场,规范了经营秩序,促进了烟草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了国家

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我局将继续对本辖区的卷烟市场加强管理力度,确保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和我县卷烟市场的净化。

专卖管理办公室

5.某县市场监管局工作汇报 篇五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改革攻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三减三办”举措,企业开办时间0.5个工作日。市场登记自助一体机投入使用,城乡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实现“智能办”“随时办”。

(二)战略驱动,创新创优成果显著。

出台《秣陵县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保护奖励办法》,秣陵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国家批准筹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65件,同比增长85.35%,居全市前列。

(三)底线思维,三大安全紧紧守牢。

县委巡察办食品安全“背包式”巡察顺利结束,西游坪镇和迎驾贡酒公司成功创建“食安基特”品牌12个,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全年未发生安全事件。

(四)群众导向,市场秩序公平有序。

创建放心满意消费示范单位319家,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联合开展“四费”专项整治,查办各类案件186件。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抓改革优环境,在服务经济发展中贡献力量。

1.深化商事改革不停歇。一是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畅通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简化分支机构登记手续,落实企业登记

珠三角“一网通办”,优化企业登记7X24不打烊服务。二是促进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在企业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等更多环节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公章和电子发票。

2.帮扶企业发展不含糊。一是加快企业档案电子化建设,定期归集档案数据,方便企业档案“随时查”、“

容易查”。二是继续开展“四送一服”包保联系活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开展专利贷款、股权出质等融资贷款服务,商标权质押贷款实现零的突破。

(二)提质量强动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转型升级。

1.夯实质量基础。

一是对标“秣陵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要求,全力推进标准、质量检测、质量保证三大体系建设。

二是加大核准地理标志用标企业监管和换标力度,秣陵石斛专用标志申报使用覆盖率达到60%。三是开展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完成生产流通领域商品任务100批次,着力提升秣陵县开发区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2.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建成出租汽车计价器(使用)检定装置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力争推动发布省级地方标准2项,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2家。

3.净化知识产权生态。一是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10件、商标注册65

1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件,保持专利创新、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二是充分发挥市县知识产权奖补资金激励作用,培育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三是持续开展市场清源秣陵石斛市场保护行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维权调解和法律援助,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三)保安全守底线,在提升群众安全感上履职尽责。

1.坚守食品安全底线。一是夯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等食品安全监管行动,结合“武穆山人家”创建验收,做好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二是加大食品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力度,按照14.5批次/千人标准,完成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9010批次以上,每月开展1次快检车下乡活动。三是坚持食品安全示范引领,培育创建“食安基特”品牌101个,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

2.坚守药械化安全底线。落实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领导机制,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稽查行动,强化开展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严控药械安全风险。推进“规范药房”“示范药店”建设,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达标率100%,新创建示范药店15家。

3.坚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继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重点领域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推动特种设备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做好

AA市电梯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实施网上监管、精准监管,确保电梯安全平稳运行。

(四)严监管促公平,在维护市场秩序上积极作为。

1.民生实事项目主动有为。一是加大民生领域价格执法力度,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乱收费行为检查,加强水电气行业和涉企业收费检查,推动各级降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完善消费者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抓好放心满意消费创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宣传引导,培训放心满意消费单位310家以上。

2.重点领域执法雷霆出击。深化

6.BBB粮食市场情况汇报 篇六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掌握了解BBB地区2011年早、中晚稻生产有关情况,根据分公司要求,在库领导的重视下,组织了专门人员,对辖区各产粮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工作,现将早、中晚种植生产情况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辖区粮食种植生产情况。

1、早稻种植生产受各类物价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双季改种单季”和受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影响,呈现出播种面积同比减少、总产略减单产增加和种植成本上升明显的特点。

我们对辖区各个产粮县区都做了详尽调查,早稻种植面积和亩产数量减少较多,同比2010年减少约25%。据初步调查,今年早稻生产种植直接成本由于化肥、农药价格较去年略有上涨,种植成本比去年也增加约12-18元/亩,平均约为575元/亩:其中化肥117元/亩、种子按1.5公斤计算48元/亩、农药40元/亩、机械耕田、机械插秧、机械收割合约140元/亩,加之购置农膜、秧板和整理费用、短途运输费用及施药、施肥人工费用共约为230元/亩。

2、中稻种植生产形势较好,呈现出播种面积同比略增,总产单产提高和优质稻种植比例进一步提高的特点,生产种植成本比早稻成本略有增加。

二、辖区内早稻收购价格变化情况和中晚稻收购市场分析。

1、早稻收购价格呈现出高开稳走再上涨的走势,今年早稻收购特点是收购时间提前、动手早、收购价格上涨较快,农户惜售心理较强和新陈差价进一步扩大等特点。7月中旬开秤价为110元/百斤,7月25日收购达到115元/百斤,8月3日收购价达到118元/百斤,目前,市场收购价在120-122元/百斤。造成早稻收购价一路上扬的主要原因是:受各级储备粮补库需求的影响,特别是浙江、广东和福建等销区省级储备补库价格的高开高走带动了产区早稻价格上涨,浙江补库价从开秤价130元/百斤到目前收购价达到138-145元。现早稻收购已进入收尾阶段,但销区补库还有一定的缺口,所以早稻价格走势以稳中上涨为主。

2、中晚稻收购形势分析。受物价持续上涨、农户惜售心理严重,收购主体增多、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减少和早稻价格在高价位运行支撑的多种因素影响下,中晚稻收购价将会高开稳走小幅上涨为主,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难以改变“稻强米弱”的态势。如国家继续实行政策性粮食拍卖和中央储备粮定向销售等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将有利于

稳定新中晚稻收购价格,但对陈粮价格起到打压作用,新陈差价继续扩大,无法回归到合理范围,这对我们中储粮轮换经营是不利的。

BBB

7.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 篇七

一、会计的发展是资本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资本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包括: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与规模、信用制度的成熟程度以及产权制度优劣与否。一个优良的产权制度必然要求具有两方面的保障基础:一是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产权进行保护;二是有与之适应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控制体系来保障,作为产权关系集合体的资本市场更是这样。世界早期资本市场之所以产生在14~16世纪的欧洲而不是产生于明代中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发明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复式簿记。

二、会计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相互影响

资本市场与会计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为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信息和管理保障;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复杂的产权关系又为会计拓展领域和完善方法理论体系提供了环境与条件。会计的发展必须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当会计适应于资本市场发展时,会计就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当会计不能满足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时,资本市场的运行就会失常,甚至危及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的制度和管理创新始终比较活跃,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市场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并产生了金融市场证券化,证券投资法人化、证券交易多样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都对会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会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未能很好地满足资本市场的创新需求,常常被指责为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创新,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成为每一位会计人的责任。

三、当代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首先是一个会计认识问题。没有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技术就不可能实现会计的目标。然而,不少人对会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仅限于“核算”与“监管”等基本职能,只重视其对产权真实、可信地反映,而没有上升到如何提供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和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会计监管的高度;只重视对会计的事中和事后监管,而没有发挥会计的预测功用:只注重引进西方会计方法理论体系,而不注重自身的创新。不纠正这些不正确的认识观,中国的会计将难有大的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又不独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涉及到资本市场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要保障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就必须真正了解资本市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较短,相当部分会计工作者,甚至一些主管领导和知名学者都对资本市场缺乏了解,这使会计的视野常常局限于会计本身,对问题的探讨也是就事论事,缺乏前瞻性,无法敏锐地捕捉到资本市场最新的变化及其所体现的本质和规律。故,要解决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必须先成为资本市场的专家。

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也不独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这一政治化定位使得会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身运行的轨道,导致了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监控失常,从而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近年,这一定位虽有所弱化.但影响依然。因此,要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会计监管的及时、到位,就必须彻底摒弃这一不符合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忽视资本市场其他主体的错误定位,还资本市场以本原。

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中国问题,而且是一个国际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今天,中国资本市场也是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在对世界经济资源的配置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过程中,会计和会计控制体系已不仅仅是微观的对某些具体企业产权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监管的系统.也是维护国家利益.保障整个世界社会经济体系健康、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会计标准作为分配国与国之间利益的重要工具,更是事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另一方面又要在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加强合作与协调,争取更多利益和话语权,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8.资本市场工作情况汇报 篇八

关键词:资本市场;资本配置;资本空间有效配置

资本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城乡区域集聚资本的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林毅夫等经济学家认为,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而言,在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三类生产要素中,资本最为稀缺,是经济增长的“瓶颈”,资本配置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的投资者往往将资本投向市场完善、发展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欠发达的地区虽然存在对资本的巨大需求,但由于其发展条件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资本回报预期,往往是难以聚集资本。资本动员和资本配置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本动员和资本配置功能,整合城乡、区域发展力量,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审慎回答的重要问题。文章认为,完善资本市场,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提高资本市场对资本的空间配置效率,是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的内涵

资本有效配置包括资本的行业领域有效配置、时间有效配置、空间有效配置三个方面的内容。资本的行业领域有效配置用于衡量资本市场将稀缺的资本配置到边际效率最高的企业或产业部门这种机制的有效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言的资本有效配置实际上指的是资本的行业领域有效配置。运用边际产出均衡法研究资本行业领域有效配置的学者认为,资本配置的最优状态是各行业资本边际产出相等的均衡状态,否则,投资者将不断调整资本投向来寻求更好的收益。运用弹性系数法研究资本行业领域有效配置的学者认为,资本的最优配置取决于投资增长与工业企业产值增长的相互协调程度,在产值增加的行业追加投资、在日趋衰退的行业减少投资,是资本配置效率高的表现,因此,投资变动对工业增加值变动的弹性系数能较好地反映资源配置效率。资本的时间有效配置衡量资本投入时间机会成本的大小,体现资金在用于增加现期消费与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增加未来消费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用于衡量一定资本投向不同区域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差异。资本的时间配置主要是分析资本的形成率问题,而资本的空间配置是分析一定资本形成率下的资本使用效率问题 。

资本市场是一个特殊形态的市场,其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将社会储蓄向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的方面转化为投资;资本市场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因而所谓资本市场运作并发挥作用的效率是指资本市场在筹集资金,从而引导资源有效率配置,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等方面的过程中的表现与功能实现程度。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不仅体现在资本市场在促进储蓄与投资转化中作用力的大小,也体现在单位资本投入所获得经济产出的大小,还体现在资本投入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力大小。在过去对资本配置的效率的研究中,学者重点考虑了单位资本投入所获得经济产出,对资本投入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力大小考虑不够。论文区分了资本配置效率与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两个范畴,用一般意义的单位资本投入的经济产出来表征资本配置效率,用单位资本投入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力大小来衡量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论文认为,根据国家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界定,可以综合运用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状况的改善、人均GDP差距的差距作为衡量资本配置效率的三项指标,考察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视野下的资本配置效率,既包括传统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含义,也包括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的含义,是对二者的综合衡量,是对区域发展效率的和区域发展公平的综合考量。

二、 提高资本市场空间配置效率的现实基础

国内关于资本空间配置的研究表明,我国东、中部地区更多地是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本,非市场因素对投资增长有负面影响,而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本稀缺,非市场因素对投资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市场手段和非市场手段相结合,提高资本市场空间配置效率的现实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方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引导资本空间配置。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下的市场经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综合战略规划或采取直接干预等手段影响资本配置,这是对市场机制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地方政府对科技及教育事业的投入,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地方政府以优化区域发展条件为中心的经济干预,有利于引导改善区域的资本盈利水平,增强区域对资本的吸引力,进而引导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的空间配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实际上为社会资本提供了一个投资盈利的平台,政府投资能够引导资本市场运作,进而优化资本的空间配置。但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基础的资本配置,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地方政府对于经济的参与可能降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其次,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民间的投资可能构成一种挤出效应。据此,地方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引导资本空间配置,意在强化政府对资本市场运作的引导作用,而不能干预资本市场的微观运行。

2. 政府推进存量资产重组引导资本空间配置。我国过去30年的以企业利润分成和承包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等内容为重点的增量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今后,增量改革的空间缩小,而存量资产规模巨大,能够提高存量资产配置效率。从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看,最有潜力的改革领域是存量资产重组、服务业改革发展、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推进存量改革有利于引导资本空间有效配置。

非国有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在投资时更注重市场化筛选机制的作用,因此,非国有企业投资所占比重越大,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也越高。我国改革的实践证明,在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国有部门的作用,使经济的体制结构向更有效率的方向转换,非国有化进程越快的地区,往往也是资本配置效率越高的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国有化程度高、国有存量资产积淀丰富的地区,政府推进存量改革、存量资产重组,不仅有利于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条件,也释放了欠发达地区对资本有效吸纳能力,进而引导资本空间有效配置。

三、 基于区域统筹发展的资本空间有效配置途径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拉大,与以追求经济产出最大化的资本配置有关。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如果仅依据市场的力量,资本市场对资本配置是很难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据此,论文认为,在区域统筹发展的视野下审视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不宜以追求资本配置效率最大化为目标,而应在保证资本获得合理的回报率的前提下,追求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针对一定资本在区域之间的配置方案,如果对该方案进行任何变动,都会对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善带来危害,都会拉大城乡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的差距,该资本配置方案达到了空间有效配置的最佳状态。显然,资本市场不能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实现资本空间有效配置,但是,旨在实现资本空间有效配置的政府干预,又要以不改变资本市场上竞争的本质为前提。据此,政府一是通过差别化的金融制度供给;二是通过对区域资本市场的分类管理,以实现城乡区域资本运作环境的均等化为媒介,借助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

1. 差别化的金融制度供给。资本市场要实现对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必须借助于政府的主动干预。政府的主动干预不是直接干预资本市场的运作,而是要通过区域间差别化的金融制度供给,引导资本市场实现对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差别化的金融制度供给主要表现在差异化的货币金融政策供给和政策性金融供给两个方面。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金融差异是金融发展的一种客观现象。融资的多元化、货币资金的跨区域流动等因素也内在要求改变宏观调控政策的一统模式。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应当是全国统一性与区域差异性的统一;要实现落后地区金融的超常规发展,关键采取差异化的货币金融政策。为此,一是要实行差异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应适当降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二级准备率,实行较为宽松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增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可用的信贷资金总额。二是要适当降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农村合作性的金融机构,鼓励东部地区或外资金融企业兼并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企业,建立健全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三是实施差异性的再贷款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赋予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银行更多的自主权。

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介入市场的途径,依靠政府的力量对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支持,从而缓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大欠发达地区政策性或开发性金融供给力度,用政策性或开发性金融填补资本市场不发达和金融中心辐射不到所留下的空缺,使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环境和发达地区的大致相当,进而实现资本的空间配置均衡。

2. 加强对区域资本市场的分类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具有紧密的关联,在区域开发的不同阶段,发展条件的不同的区域,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这种紧密关联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存在差异。要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本空间配置效率,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紧密关联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强化对区域资本市场的分类管理。

处于区域开发初期的欠发达地区,因为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或者不完善,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不能与后期成熟时的资本市场同日而语,资本市场的发展主要是供给引导的。对较发达的地区而言,区域资本市场主要是需求拉动的,受区域经济增长的约束很大,随着区域人均收入的提高,首先出现了信贷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了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也是首先出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原生市场,尔后随着发展的需要产生了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市场;原生市场发展也是首先出现发行市场,尔后才产生流通市场 。

对发展程度较低,处于大规模国土开发准备阶段的区域而言,区域的主要任务是投资环境建设,区域需要进行产权制度建设,需要实施金融深化政策,需要财政投入为先导,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公共投资,为市场的驱动创造条件,这几项建设均离不开资本市场。在投资环境建设中,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其不但要依赖资本市场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而且需要通过项目融资、股份制等形式利用或依赖资本市场。对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国土开发的区域而言,区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企业家创新营造增长极,企业家创新是区域开发的主推动力,而企业家创新则必须要依赖资本市场的支持。可以说,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涌泉般的浇灌,企业家创新、从而增长极的营造就不可能成功。对已经初步形成增长极、大规模的国土开发已经步入成熟期的区域而言,资本市场和区域经济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螺旋式上升态势,资本市场通过支持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和强化极化效应,以促进区域增长极的发展和壮大。对发达程度较高,已经形成区域比较优势,以谋求对包括本区域在内的更大的区域经济系统的主导功能的区域而言,资本市场根据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进行区域间资本配置,引导和促成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这类区域一定是资本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区域。

参考文献:

1. 杜肯堂,戴士根.区域经济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施青军.区域开发与资本市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 沈能,赵建强.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及其成因分解.当代经济科学,2005.

4. 江小涓.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人民日报,2009-04-01.

作者简介:徐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上一篇:入党自传十八大下一篇:网络对学习的影响